第一篇:市西甜、瓜标准化生产基地工作总结
市西、甜瓜标准化生产基地工作总结
2011年7月5日
近年来,为了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进一步提高西、甜瓜生产的标准化生产步伐,推进我市西、甜瓜产业标准化生产、规模化发展、产业化经营,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促进全市农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我市创建了西甜瓜标准化生产基地。
一、示范区建设基本情况
市西、甜瓜生产基地起步于2004年,当年在乡建设生产基地1000亩,每亩产量2000--5000公斤,平均产值9000元,最高产值12000元。
我县西、甜瓜标准化生产依照市场准入制度和消费者需求标准,大力推行西、甜瓜有机无害化生产,实现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管理,产业化经营,法制化管理,全面提升产品品质和安全水平,打响品牌,占领市场,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的三赢。
二、主要成效与经验
1、实现西、甜瓜生产的五统一(统一产地、统一生产标准、统一品牌、统一价格和销售、统一技术)。为实现西、甜瓜标准化生产,提高品牌效益,全市西、甜瓜主打一张品牌,以1000亩西、甜瓜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为切入点,全面提高我市西、甜瓜品质,为占领市场,提高产品竞争力,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的三赢而 服务;无统一组织协调机构,各自为阵,力量分散,品牌、地域、规模优势没有有效整合。因此,我市通过加强合作,实行统一的具体标准和要求,全面推行“市绿色食品西、甜瓜生产技术规程”,把各方面的力量整合起来,在全县形成了一个品牌、一个拳头,进一步增强了市场竞争力,使西、甜瓜产业发挥了更大的效益。
2、加快西、甜瓜种苗繁供一体化建设。实行集中繁育种苗,统一供应种苗是推行标准化生产的前提和基础,此项工作我市蒲团乡严格按照市绿色食品生产技术规程进行生产,加快了一体化建设。
3、加强标准化生产技术的培训和宣传。实施标准化生产技术的主体是农民,加大对西、甜瓜种植户的科技培训力度,不断提高他们标准化生产的能力和水平,是加快标准化生产步伐的前提。因此,把《绿色食品西、甜瓜生产技术规程》印发到每一个种植户。制定了具体的培训计划,分阶段、分层次、有步骤的进行培训,培训做到了乡不漏村、村不漏组、组不漏户,截止2011年6月,共举办培训班6次,培训农民480人(次),培训结束后进行了登记造册。在加强农民培训的基础上,西、甜瓜产业协会也充分发挥了自身优势,他们组织农民定期开展种植经验交流会,分析、研究、解决在种植、管理方面的具体问题和困难,推广好的种植经验和栽培技术,提高产量、增加效益。深入宣传实行标准化生产必要性、重要性,通过会议、专题讲座、印发资料、现场解析等多种有效形式,营造标准化生产的良好氛围,通过宣传让广大农户认识到实行标准化生产与自己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从而把实现标准化生产变成农户的自觉行动。在标准化建 设过程中,我市在有关乡(镇)都建立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4、强化农业投入品监督管理。在建立健全农业投入品市场准入制度的基础上,加强对农业投入品经营、使用的监督管理,在西、甜瓜生产乡(镇)分别成立或指定专门的经销点作为农业投入品专卖店,对所经销的产品名称列出了明晰目录并在店内张挂公示,接受群众监督。从源头上杜绝了假冒伪劣产品和违法经营活动。
5、实行档案化管理。以生产绿色食品为目标,为强化农户生产全过程的监督管理,以户为单位建立生产、销售档案,全面、准确地记载育苗、灌水、施肥、喷药、温湿度、病虫防治和田间管理情况,以便进行技术指导和服务,提高管理服务的效率和效果,在西、甜瓜包装箱内装卡注明温室编号,实行质量责任追究制,既对消费者负责也对生产者负责。同时加大了对存在质量问题生产者的处罚力度,在生产者中间树立起了“质量就是生命,没有质量的产品就没有市场”的意识,保证了产品质量。
三、西、甜瓜产业标准化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1、农民的标准化生产意识不够强烈。由于农民文化素质低下,受长期以来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和方法的影响,农业的市场经济意识缺乏,部分社员对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的作用等概念模糊,认识和理解不透,主动积极的参与意识和观念不强。
2、农业的基础设施较为落后,严重地制约了农业标准化生产的有效开展。我县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较为落后,55%左右的生产基地 没有三通(通路、通水、通电),这些基地在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过程中如推广“性诱剂杀虫灯”、机械化作业、设施栽培、养殖等先进科学适用技术,但由于基地没有三通,无法实施。
3、农业标准化生产推广经费缺乏。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由于农业生产经营仍受自然和市场双重风险的制约,经济实力较差,难以长期维持标准化生产的经费支出,这也不利于标准化生产的开展。
四、今后西、甜瓜标准化生产努力的方向
1、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为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奠定良好的基础。农民自愿联合在一起的目的,就是想通过自身的合作,联合的力量,为自己创造服务的条件,以得到单家独户而无法得到的利益。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首先必须要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大力扶持和帮助农民专业合作社实施规范化建设,壮大合作社的生产经营能力,通过合作社实行统一的农资供应、生产操作规程、技术标准、培训、品种、种植面积等。以合作社为载体,解决农民单家独户在农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从而逐步全面实行农业标准化生产。
2、标准化生产与农技培训相结合。由于农民的文化素质低下,对标准化生产的认识和目的缺乏了解,应加强培训,通过培训来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转变其思想观念,增强农民的标准化生产意识,从而彻底地改变农民长期以来形成的传统农业的生产方式和方法,使农民切实掌握先进实用的生产技术和市场经济的理念,从而有效地开展标准化生产技术的推广。
3、标准化生产与农产品的品牌化经营、市场化营销相结合。实行农业标准化生产的目的就是提高农产品质量,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合作社在大力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的过程中,要进一步提升农产品的价格,增强市场竞争力,就必须与农产品的品牌经营实行有效的结合,通过品牌来提升价格,通过标准化生产提高产品质量,所以标准化生产是基础,品牌化经营是手段,两者相辅相成,融为一体,缺一不可。如果单一实施标准化生产,不实行品牌化经营,那么,标准化生产即使搞得很好,也根本不可能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的。所以农产品的品牌化经营和市场化营销是开展农业标准化生产的前提和唯一选择。
4、加大扶持力度,促使农业标准化生产工作全面有效地开展。农业标准化生产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资金投入较大,光靠合作社自身的力量很难长期维持下去,除合作社的自身努力充分挖掘潜力外,相关部门应加大对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的扶持力度,在省、市级专项标准化项目资金补助外,县级应配套补助部分资金,以提高推广农业标准化生产的效果。
第二篇:静宁县绿色果品标准化生产基地阶段性工作总结
静宁县绿色果品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
阶段性工作总结
一、基本县情 静宁县位于甘肃省东部,六盘山以西,华家岭以东,东经105°20'-106°05',北纬35°01'-35°45'。东、北与宁夏隆德、西吉县接壤,西、南与通渭、秦安县毗连,西北与会宁县为邻,东南与庄浪县相依。312国道横穿腹地,素有“陇口要地”之称。全县辖5镇19乡、392个行政村、2319个村民小组,总人口47.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3.6万人。县境南北长81公里,东西宽68.75公里,总面积2193.9平方公里。地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海拔1600-2245米,全县总耕地147.2万亩,山旱地占92%。属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气候,年均气温7.1℃,无霜期159天,年均日照时数2238小时。年均降水量479.3毫米,可靠值285毫米,年蒸发量1469毫米。
二、果品产业发展情况
静宁县果品产业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起步发展以来,坚持行政推动、科技引导与典型带动相合,走高标准建园、规模化发展的路子。以适地适树为原则,实行品种优良化,栽植规模化,整村、整乡、整区域规划,通过历届县委、县 政府不懈努力和20余年的持续发展,至目前,全县果园面积达到40.4万亩,占耕地面积的27.4%,农民户均4.25亩,人均0.92亩。其中苹果30.15万亩,占果园总面积的74.6%;梨6.3万亩,占15.6%;桃、李、杏等3.95万亩,占9.8%。全县果园挂果面积14.5万亩,产量16万吨,产值2亿元,人均果品收入达到450元,其中苹果产量15万吨,产值1.9亿元,占果品总收入的95%。建成了李店河流域10万亩苹果标准化生产基地,葫芦河流域10万亩高效农业示范园区优质苹果产业带,并形成了以“312”国道为主线的西北部10万亩早酥梨产业带。“南部苹果、北部梨”的产业格局初步形成。
静宁县生产的红富士、秦冠苹果以其个大,果面光洁,无污染,果形端正,风味独特,质脆味美,色泽艳丽,可溶性固形物和Vc含量高,硬度大,酸度适中,极耐贮藏运输,货架期长,商品性好等诸多优点,产品远销上海、成都、重庆、深圳、东莞、新疆、内蒙、香港及东南亚各国市场,深受海内外广大客商和消费者青睐。
2001年,静宁县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中国苹果之乡”和“全国经济林建设先进县”,静宁苹果多次在国内、国际果品展览展销会上获得殊荣。静宁县生产的烟富2号和静宁早酥梨获2004上海林博会“名特优新奖”,成纪富士获“优秀展品金奖”、并在“2005中国(深圳)果蔬展览会”上获 “中华名果”称号。2006年7月,李店河流域10万亩苹果标准化生产通过国家进出口检验检疫总局认证为出口基地;2006年8月,“静宁苹果”被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审查通过,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三、主要做法
(一)加强组织领导,靠实工作责任。
为了确保标准化基地建设工作顺利开展,县上成立了标准化基地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县政府分管农业的副县长担任组长,果业局、技术监督局局长任副组长,财政、科技、环保及基地各乡镇主要负责人为成员,主要负责全县标准化基地建设的政策制定、区域规划、资金协调、质量管理和市场开发。县委、县政府及各有关乡镇主要领导建立了各自的基地,签定目标责任书,并将基地建设工作纳入目标责任制管理考核范围,每年都要召开标准化基地建设工作现场观摩会,有力地促进了标准化基地的建设和全县果品产业的健康发展。
(二)强化科技培训,提升整体水平。
针对我县果园规模化发展速度快,农民科技水平不高,绿色标准化生产程度低的现状,我们把农民技术培训作为实施绿色标准化生产的关键措施来抓。每年由果业局牵头,工商、质监、公安、法院等相关部门配合,对基地果农和经纪人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分散培训与集中培训相结合、普 及培训与提高培训相结合等多种形式,以“幼树早果丰产栽培技术”,丰产园以树体改良,铺砂、覆草、果园生草等地面覆盖技术,无公害农药使用,配方施肥,果实套袋,铺反光膜等一系列现代提质增效技术为主要内容进行了系统培训。几年来共举办各类培训班300场(次),培训果农30000多人(次)。目前全县已有市级持证农民技术员160人,县级持证农民技术员590人,培训农民经纪人500多人,具有持证的经纪人322人。通过果业科技培训和经纪人培训,培养了一大批“务果能手”和果品营销队伍,果农的科技文化水平普遍提高,果业营销市场逐渐趋于规范化,果产业整体效益显著提升。
(三)建立健全服务体系,促进果业产业化发展。县上成立了县果业局,专门从事地果品产业的规划和管理工作,现有管理人员和技术干部28人,其中管理人员8名,高级农艺术师2名,农艺师10名,助理农艺师8名。果业局又成立了县绿色果业协会、县果业服务中心。重点乡镇成立了乡级绿色果业协会,村级成立了23个果业分协会,会员2300人。全县有3000多人常年专门从事果业的管理与技术服务工作,形成了一支稳定的人才队伍。县果业服务中心,专门从事果业生产中的绿色无公害农药、肥料等农资供应,为全县果品产业向绿色方向发展提供了可靠保证。
(四)制定地方标准和规程,促进果品生产规范化、专 业化。
按照NY/T393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NY/T394—2000绿色食品肥料使用准则、NY/T5012—2001苹果生产技术规程和NY/T391—2000绿色食品苹果产地环境技术准则。制定了DB62/T1248—2004《静宁苹果》地方标准和《“静宁苹果”生产技术规程》,并分别在基地内设立了标志牌,明确目标责任和生产技术规程,使基地果品生产严格按《静宁苹果》地方标准和《“静宁苹果”生产技术规程》进行,使果品生产规范化、专业化。
(五)建立健全检测体系和信息化服务体系。为了切实加强苹果上标准化生产质量管理,县上成立了静宁县果品质量监督检测工作站,购置了农药残毒速测仪、果实硬度计、酸度计、手持糖量计、土壤水分、养分速测仪等仪器设备,对果品生产全过程进行监督检测和技术指导,并委托农业部果品及苗木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郑州)对我县果品进行理化指标和农残鉴定。确保基地产品达到国家绿色食品(苹果)标准。
(六)坚持龙头带动,加快产业化进程。为延伸果品产业链条,提高果品附加值,增加果品产出效益。县委、县政府通过招商引资、项目扶持、农户股份制参与等多种形式,在我县苹果主产区李店、仁大、治平及八里开发区相继建成果品气调库7处,贮藏能力7.5万吨,年贮藏增值3750万元;静宁县果品公司、常津公司、麦林公司、鑫龙公司等果品贮藏企业和出口企业,年直接出口果品10000吨,年创汇500万美元。建成成纪酒业、鸿菲酸业等苹果加工企业;建成了甘肃省最大的果袋生产企业高原果袋厂,年生产果袋4亿只,年创利税600万元;建成恒达纸箱、工业品公司纸箱厂等大中型包装企业10余家。果品龙头企业的发展壮大,有力地带动了全县其它行业的蓬勃发展,为全县经济发展起到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四、存在问题及展望
在苹果标准化基地建设中,我们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为全县果品产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示范带动作用。但是与全国果品产业发展起步早、基础好的果产区相比,我们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果品生产者素质普遍较低,对标准化生产的技术认识不足,积极主动性不够。二是资金短缺,果农生产扶持资金不足,宣传培训经费困难,手段落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标准化生产区建设的顺利进行,无法在大型媒体上进行宣传推介,造成“静宁苹果”品牌知名度不高。三是果品加工企业少,产业化程度低。四是果品质量检测人员缺乏,监控不力。五是市场营销体系不健全,市场占有率低。
在今后的果业生产中,我们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标准化生产为目标,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通过强化技术培 训,增强果农标准化生产意识;完善服务网络,规范市场营销;加强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实施名牌战略,增加市场占有率,立足“做大做强”静宁果产业,为全县新农村建设和经济可持续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〇〇六年八月
二
第三篇:数学日记------买 西 瓜
数学日记------买 西 瓜
昨天傍晚,我和姥姥去买西瓜,这次我的任务是自己跟瓜农讨价还价,买到好吃的西瓜。
小区门口有一排卖瓜的摊子。我先来到第一家瓜摊前,因为这是我第一次独立买西瓜,我轻轻地问她:“西瓜多少钱?”“7毛。”我心想:西瓜怎么这么便宜呀?!我就说:“1元钱我买两个,行不行?”瓜农笑了:“一个都要五、六块钱呢,你一块钱就想买两个?7毛是一斤呐。”“哦。”我觉得特别不好意思。突然,我发现前面有一个瓜摊卖的是黄瓤西瓜,是我最喜欢吃的。“哈哈,这下帮我解围了!”我立刻拉着姥姥:“姥姥,我们去买黄西瓜吧。”然后,我飞快地跑过去。
这回,我有点经验了,我知道瓜农说的7毛钱是什么意思了!我立刻要去和他讨价还价。可姥姥说我不会,她就去买了两个西瓜,可也只便宜了5毛,也就是6毛5分一斤。
把西瓜送回家后,我还是不甘心,又自己去了另一个瓜摊。这次,我成功地谈好了价钱,我的成绩可比姥姥的好多了:原来也是7毛一斤,我砍到6毛5分一斤,挑了一个西瓜,一共是9斤,也就是9x0。65=5。85(元),我又顺利地谈到5。5元,成交。
这次买瓜收获可不小啊!
河南省实验学校郑东小学三年级:鹏瑞
第四篇: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要求
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要求
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基地是指产地环境质量符合绿色食品有关技术条件要求,按绿色食品技术标准、生产操作规程和全程质量控制体系实施生产和管理并具有一定规模的种植区域或养殖场所。
一、基本条件
1、基地所在县级政府有专门机构负责农业标准化工作和绿色食品工作,对标准化生产有规划、措施和经费保证。
2、基地环境符合NY/T391—2000《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技术条件》要求,基地内无工业“三废”和城市生活垃圾等污染源。
3、有绿色食品工作基础,已有绿色食品产品和龙头企业,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
4、农业生产基础设施配套齐全,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健全。
二、建立综合协调组织管理体系
基地建设是一项涉及面广、环节多的系统工程。县级政府应成立由主管领导和有关部门负责同志组成的基地建设领导小组,统一指导和协调基地工作。
基地建设领导小组下设基地建设办公室,负责基地技术服务体系和质量保障体系的建立,并具体承担基地日常管理和协调工作。基地办须配备一定数量的专职人员,承担基地技术指导和生产管理工作。
基地各有关乡(镇)、村应明确基地建设责任人和具体工作人员。
三、建立完善的生产管理体系,基地统一负责基地生产管理。
基地应建立县、乡、村、户生产管理体系,县乡村三级技术管理簿册齐全,农户应有绿色食品生产操作规程、有绿色食品生产者使用手册、有基地投入品清单、有田间生产管理记录和生产收购合同。
基地办应按照绿色食品技术标准制定统一的生产操作规程,生产操作规程要下发到乡(镇)、村和农户。
基地应建立“统一优良品种、统一生产操作规程、统一投入品供应和使用、统一田间管理、统一收获”“五统一”生产管理制度。
四、建立产管理档案制度和质量可追溯制度
1、建立统一的农户档案制度,绘制基地分布图和地块分布图,并进行统一编号。
2、农户档案应包括基地名称、地块编号、农户姓名、作物品种及种植面积。基地办应建立统一的“田间生产管理记录”,并下发到农户。
3、田间生产管理记录由农户如实填写,内容应包括生产地块编号、种植者、作物名称、品种、种植面积、播种(移栽)时间、土壤耕作及施肥情况、病虫草害防治情况、收获记录、仓储记录、交售记录等。
4、田间生产管理记录应在产品出售后10日内提交基地办存档,并完整保存三年。
五、建立行之有效的农业投入品管理制度
1、建立基地农业投入品公告制度。当地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定期公布并明示基地允许使用、禁用或限用农业投入品目录。
2、建立基地农业投入品市场准入制,从源头上把好投入品的使用关。
3、有条件的基地应建立基地农业投入品专供点,对农业投入品实行连锁配送和服务。
4、建立监督检查制度。基地办要组织力量对基地 生产中投入品使用及投入品市场进行监督检查和抽查。
第五篇:才溪脐橙标准化生产基地耕作.
才溪脐橙 标准化生产基地耕作(间作)制度
为顺应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自然法则,遵循开发与保护、用地与养地相结合的原则,以全面减少农药用量,有效控制肥料用量,生产安全、优质、无污染绿色食品原料为目的,以促进绿色生态农业与立体循环农业共同发展为目标,制定本制度。
一、种植制度
(一)种植方式:脐橙是多年生常绿果树,根系分布深而广,果实生育期长(8-9个月),需要消耗大量的养分和水分。栽培上以单一种植为主,合理间作豆科绿肥或其他生育期短的经济作物。
(二)种植技术:执行《才溪脐橙标准化生产技术操作规程》中规划、整地、回填、定植、整形修剪、保花保果等农业技术措施。
二、农田管理制度
(一)技术措施:农田管理的施肥制、灌排制、病虫草防治技术等,执行《才溪脐橙标准化生产技术操作规程》中相应的肥、水管理和病虫草防治等农业技术措施。
(二)土壤管理:土壤是脐橙栽培的基础,土壤管理的目的是防止水土流失,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根据脐橙对土壤环境条件的要求,针对我县土壤旱、酸、板、瘦的显著特点,通过搞好水土保持,做好深翻扩穴改土,增施有机肥,合理间种豆科绿肥,中耕培土等改良和熟化土壤的技术措施,达成到培肥土壤的目的,创造有利于脐橙根系生长发育的土壤环境。
1、深翻扩穴,熟化土壤。
一般在秋梢停止生长后进行。具体做法:从定植穴外缘开始,逐年向外扩展宽、深各0.5-0.6米的扩穴沟,要求不留隔墙;回填时,每穴(沟)分三层混土压埋:绿肥、秸杆20-30公斤,腐熟的人畜粪尿或堆肥(厩肥)10-20公斤,饼肥2.5-4公斤,磷肥1-2公斤,石灰0.5-1公斤等。粗肥在下,精肥在上;表土入底,底土留面,土肥相拌,垒高穴面15-20厘米。
2、间作与生草。
间作物和草类的选择应注意事项:
①间种作物生长旺盛期不与脐橙生长旺盛期同步; ②间种作物不与脐橙有共生性病虫;
③宜间作的作物和绿肥种类:有花生、大豆、绿豆、印度豇豆、猪屎豆、肥田萝卜、紫云英、蚕豆等,生草的种类:有霍香蓟、蒲公英、狗尾草等自然生草种类和百善草、意大利多花黑麦草等人工种植草类;
④不宜间作的作物种类:有烟草、甘蔗、高梁、玉米、红薯等。适时收割绿肥和草类,一般一年割2-3次,并用作覆盖树盘。
3、树盘覆盖。
用脐橙园中割下的杂草或用间作物的秸秆等覆盖树盘,厚达10-15厘米,注意与脐橙树主干相距10厘米左右。在深翻扩穴或施基肥时,将覆盖物埋于土穴中,来年重新刈割杂草覆盖树盘。
4、中耕除草。
中耕除草有利于改善土壤的通气状况,促进土壤微生物活动,加速土壤有机质分解,提高土壤有效养分含量,促进根系的生长发育。
脐橙园每2-3年中耕一次,深度以8-15厘米为宜。大雨、暴雨前夕不宜中耕,否则容易造成肥沃表土的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