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0年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计划
2009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的指导下,面对全球金融危机带来的冲击和不利影响,局党组带领全系统职工面对困难和挑战,迎难而上,开拓进取,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确保了各项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全面推进,解决了一些群众关心的难点和热点问题,取得了明显成效,后三个月,我们将继续克服困难,稳步
推进各项工作,确保全年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在些基础上,经分析研究,编制了2010年劳动和社会障事业发展计划(草案)。
一、2009年1-8月劳动保障事业发展情况及全年预计
(一)就业再就业工作取得可喜成绩
就业再就业工作任务完成情况较好。1-8月,曲靖市登记城镇失业人员27832人,其中:失业职工10407人,城镇新成长劳动力17425人;提供就业岗位27357个;19229名失业人员实现就业再就业,完成任务的84%;其中:失业人员再就业7888人,完成任务的79%;3459名就业困难对象实现了再就业,完成任务的115%,51户零就业家庭实现动态为零。期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4%,控制在4.5%以内。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劳务输出66531人,完成任务的83%,其中:有序劳务输出24105人,完成任务的100%。成功创业2314人,完成任务的93%。培训失业人员结业2198名,培训农村劳动力和返乡农民工24595人,创业培训结业960人。
(二)进一步完善了社会保障体系
1.企业离退休人员和失业职工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今年1-8月,共发放基本养老金38398万元,确保了44771名企业离退休人员的基本生活。
2.养老保险工作稳步推进。一是养老保险征缴扩面工作取得较好成效。截止8月,全市参加养老保险的人数为197020人,完成任务的98%,其中在职职工参保138624人,完成任务97%。
3.医疗保险参保人数继续增加。全市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36.1万人,完成任务的98%;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参保33.6人,完成任务的132%。
4.认真做好失业保险基金征缴发放工作。1-8月,全市参加失业保险人数为21.7人,其中:新扩面人数为7709人。全市共收缴失业保险基金5610万元,支出失业保险各项待遇1803万元,7536名失业职工按时足额领取了失业保险金。
5.全面推进工伤保险、生育工作。全市参加工伤保险职工267964人,参加生育保险职工203601人。
6.农村养老保险工作有新突破。1-8月共有214061人参加农村养老保险,保险基金469万元,11560人享受农村养老保险待遇。
(三)加大了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工作力度
1.认真做好劳动争议处理和信访工作。共受理劳动争议案件261件,涉及劳动者293人,结案率99%。处理来信来访1048件,涉及职工1955人。
2.加大劳动保障执法监察工作力度。全市主动监察用人单位1271户,全市共完成年审户数7934户,涉及劳动者人数25.37万人;督促用人单位补签劳动合同2.07万份;补交社会保险费94.5万元;审查用人单位规章3289件;对62家用人单位下达了责令限期整改指令书,清欠劳动者工资1040万元,涉及劳动者4621人。
3.劳动关系调整和企业工资分配工作。全市共有5201户企业308442人签订了劳动合同,合同签订率达98%;其中全市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155286人,签订率达92%。共签订集体合同1214份,涉及职工248165人;
4.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工作有新突破。全市开展了71个职业(工种)的鉴定,鉴定各类人员29999人,鉴定合格29816人,共培训各类人员31306人,培训高技能人才4187人,其中:高级工3857人,技师319人,高级技师11人。
5.加强基金监管工作。社会保险基金现场监督、检查覆盖率达100%,已达标。
从年初我局下达的劳动保障工作目标任务和目前完成任务的情况看,预计到年底,各项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主要指标任务将全面完成。其中大部份指标将会超额完成。
二、存在困难与问题
(一)就业形势依然严峻。由于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一是部分企业关停,城镇登记失业人员持续增加;二是外出务工农民就业机会减少。
(二)社会保险扩面难。一是企业开工不足,效益下滑,一部分企业无力缴纳社会保险费,有的已中断缴费;二是清欠社会保险欠费工作困难,尤其是一部分困难企业欠缴社会保险费的问题较为突出;三是非公经济组织和灵活就业人员扩面征缴缺乏强有力的措施。
(三)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推进难,主要是由于社会服务功能不全,经费不到位。
(四)农村养老保险
政策滞后。
(五)困难群体参加医疗保险资金难以落实,大部分县(市)区没有建立积极的财政支持机制。
(六)社会保障管理服务基础薄弱,体制不顺,办公设施设备差、人员紧缺、经费不足。
三、2010年各项任务指标
(一)继续扩大就业
——全市城镇新增就业岗位3.3万个,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2.3万
人;
——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
——全市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和跨地区流动就业总量达8万人;
(二)加强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工作
——力争培训5万人,通过职业技能鉴定的获证人数达到4万人。
——新培养高技能人才3000人,其中技师、高级技师500人。
(三)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实现城镇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达20.17万人,其中在职职工14.23万人;
——实现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率达100%,其中进入社区管理44771人。
——积极开展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我市富源县作为试点县,计划完成参保人数46.3万人。
——继续稳步推进农村养老保险工作,累计参保人数达20.94万人。
——失业保险参保人数21.7万人,确保符合条件失业人员按时足额享受失业保险待遇。
——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36.5万人。
——参加工伤保险人数达26.86万人,参加生育保险人数达20.46万人。
——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34万人。
(四)劳动者权益维护
——劳动合同签订31万人,其中农民工签订合同 15.7万人。劳动争议仲裁当年结案率达99%。
四、实现目标任务的保障措施
(一)实行目标责任制考核。积极向党委政府汇报,继续把劳动保障工作纳入目标责任制考核,签订目标责任书,一是市政府与县(市)区政府和市直有关部门分别签订劳动保障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二是市劳动保障局与各县市区劳动保障局签订劳动保障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将劳动保障工作目标任务进行层层分解,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
(二)强化宣传,创造良好社会氛围。一是继续加大对《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等劳动保障法规政策的宣传力度,让全社会都来关心支持劳动保障工作;二是在曲靖劳动保障网站、市政府信息网站公告劳动保障部门的主要业务、相关政策、办事程序、责任科室,提高劳动保障工作的透明度和公信力,拓宽人民群众对劳动保障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三是通过报刊、广播、电视等媒体宣传劳动保障工作的最新工作动态。
(三)创新工作思路,努力突破工作难点。
1.坚持把就业再就业工作摆在突出位置。一是坚持以发展促进就业,全面推进“贷、免、扶、补”工作,落实好社会保险补贴、岗位补贴、职业技能培训鉴定补贴、职业介绍补贴,积极开发公益岗位,鼓励企业吸纳就业、灵活就业和创业带动就业。全面落实市场准入、财政投入、金融支持、社会保障、技能培训等各项促进就业新政策;二是认真组织实施“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招聘周活动”和“大中专技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活动”等四项公共就业服务专项活动;三是继续加大对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培训力度,提高农民工的综合素质和技能水平,实现稳定就业。
2.进一步扩大医疗保险覆盖范围,调整和完善医疗保险配套政策,认真做好城镇居民和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各项工作,加大“两定”管理的力度,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推进“两定”的准入、竞争、淘汰机制和信用等级制度,推进医疗保障体系建设。
3.积极研究和探索非公经济组织纳入社会保障的措施和办法,实现非公经济组织参保扩面的新突破。
(四)加大劳动执法监察力度,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一是进一步加大贯彻《劳动合同法》、《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和《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力度,提高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签订率;二是加大劳动争议调解仲裁力度,做到快立、快调、快审,不断提高办案质量和水平;三是认真落实“监察、稽核、监督”三位一体的执法监察机制,加大日常巡查、专项检查、案件专查力度,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五)加强劳动保障基础建设,保证工作任务有效推进。一是进一步加强乡镇劳动保障平台建设;二是加强劳动保障公共服务机构的场地、设施、设备及内控制度建设,使市、县两级社保、医保、就业等经办机构的规范化、信息化、专业化、制度化程度进一步提高。
(六)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提高依法行政能力。一是进一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重在实践上下功夫;二是深化政治理论和政策法规的学习,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和质量;三是严格实行服务承诺制、首问责任制、限时办法制和行政问责制等四项制度,全面加强干部职工作风建设。
第二篇:关于印发2003年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计划的通知
关于印发2003年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计划的通知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
关于印发2003年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计划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局):
按照党的十六大对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根据国民经济和
社会发展的总体部署,我们编制了《2003年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计划》,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做好本地区计划的编制和实施工作。
2003年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总体要求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 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再就业工 作会议的部署,落实全国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会议要求,继续巩固两个确保,加大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力度,加快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步伐,切实维护劳动者 合法权益,协调推进各项劳动保障事业的发展。
一、积极做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力争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
左右。各地要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 工作的通知》(中发〔2002〕12号)要求,明确目标责任,加大工作力度,努力开辟就业门路,积极创造就业岗位,落实促进再就业的各项扶持政策,进一步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增加资金投入,积极做好劳动力市场三化建 设推进试点工作,加强就业服务和再就业培训,提高培训后的再就业率。全 年新增就业岗位800万,力争达到950万,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达到400万
人,使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和失业人员培训后再就业率达到60%,城镇登记失 业率控制在4.5%左右。
二、确保下岗职工和失业人员的基本生活。积极稳妥地做好下岗职工基 本生活保障向失业保险并轨工作,对协议期满暂时无法解除劳动关系的下岗 职工,继续运用现有各类渠道筹措的资金保障其基本生活。依法拓宽失业保 险的覆盖面,重点解决好事业单位和非公有制企业参加失业保险问题,力争 使参保人数达到10620万人。按规定为符合条件的失业人员提供失业保险待 遇,并促进其再就业。
三、确保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进一步深化养老保险制 度改革。依法扩大养老保险覆盖面,做好社会保险关系接续工作,力争使城 镇职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增加到11220万人。完善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 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规范各项管理办法。积极推进企业退休人员社 会化管理服务工作,不断提高服务水平,使80%的企业退休人员通过社区管 理、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管理、依托企业主管单位(或企业)管理等各种形式
实现社会化管理服务。推动企业年金工作开展。
四、继续贯彻“三改并举”的方针,积极稳妥地推进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加强医疗保险服务管理,全面提高管理服务的效率和水平。完善多层次医疗 保障体系。不断扩大医疗保险覆盖面,力争使全国参保人数达到10000万人。
五、继续推进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工作。全面推进工伤保险改革,建立
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工伤保险制度,完善工伤保险法律政策体系和 管理程序,参加工伤保险的人数达到5000万人。认真贯彻落实《中国妇女发 展纲要(2001—2010)》提出的目标要求,规范生育保险管理,保障生育职 工的基本生活和医疗待遇,积极扩大生育保险覆盖范围,力争城镇职工参加 生育保险人数达到3500万人。
六、加强工资收入分配宏观调控,理顺分配关系。进一步加强企业工资
收入分配宏观调控体系建设,完善工资指导线制度和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 位制度,加快建立人工成本预测预警制度,继续推进企业经营者收入分配制 度改革,深化企业内部分配制度改革;指导各地制定和颁布小时最低工资标 准,加强对高收入垄断行业工资分配的调控,在企业经济效益增长的基础上,逐步提高广大职工工资水平,使职工货币平均工资增长13%左右。
七、进一步加强劳动关系调整机制建设,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全面
加强劳动合同管理,推进非公有制企业劳动合同签订工作,规范劳动关系调 整工作,积极推进建立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逐步建立多层次、多渠道 的劳动争议调解网络。做好群体性突发事件的预防处理工作,加大预防群体 性事件和劳动争议处理工作的力度。
八、加大劳动保障监察力度。积极推进劳动保障立法工作。完善劳动保
障监察制度,规范监察执法行为,重点查处无故克扣和拖欠工资、非法使用 童工、拒缴或拖欠社会保险费、非法职业中介等违法行为,切实维护劳动者 的合法权益,建立健全行政执法监督机制,妥善解决劳动保障行政争议,积 极推进劳动保障依法行政。深入贯彻“四五”普法规划,建立劳动保障系统 干部普法培训制度。
九、加强基层劳动保障机构能力建设,为劳动保障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创
造条件。加快街道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建设,上半年所有城市全部建立街 道劳动保障事务所(站),并在社区聘用专人负责劳动保障工作,尽快形成 和完善工作网络。健全省级劳动保障监察机构,普遍建立市县监察机构,有 条件的大中城市要向乡镇、街道和社区延伸,形成省地县乡四级监察网络。增配专、兼职劳动保障监察员,进一步增强监察机构的执法能力。
十、加快劳动保障信息网络建设,大力推进“金保工程”,逐步形成以
部、省、市三级网络为依托,支持劳动和社会保障业务经办、公共服务、基 金监管和决策支持等核心应用,提高劳动保障政务和服务信息化水平。社会 保险信息系统首批联网的省份建立覆盖辖区内各城市全部参保人员和单位的集中式资源数据库,市域网延伸到业务经办窗口和相关服务机构。完成社会 保险省级数据中心建设,实现省—市联网和中央—省互联,网上传输养老保 险和医疗保险费用监测数据,力争养老保险广域网覆盖率达到30%,为实现 养老保险全国联网奠定基础。50%以上“三化”建设推进试点城市建立集中 式就业服务和失业保险数据库,积极发展互联网就业信息服务。
十一、积极筹措资金,加大资金投入,切实保障劳动保障事业发展的需
要。加强社会保障基金监督管理,建立健全基金监管制度。加强社会保险基 金财务管理,建立健全社会保险基金预决算制度。各地要积极筹措事业发展 资金,优化支出结构,保证重点支出,保障各项计划指标的顺利完成。
各地要从实际出发,科学编制好本地区的发展计划,切实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做好2003年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计划的落实工作。
附件:2003年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计划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
二○○三年二月十日
第三篇:劳动和社会保障
劳动和社会保障(非师范类)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是我系重点建设的特色专业,该专业与地方社会保障政府职能部门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为学生专业理念的构建与专业能力的培养搭建了良好的平台。同时,该专业师资力量强大,拥有一批具有深厚专业背景的硕士与博士为学生授课和进行理论指导。目前,该专业学生以具有较高的理论素养为广大用人单位所青睐,并有一大批学生考上各级各类公务员和硕士研究生。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现代社会保障观念,能在政府部门、政策研究部门、大中型企事业单位从事劳动保障、绩效管理、风险管理、人事管理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学制及授予学位:学制4年,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主要课程:劳动经济学、人力资源管理学、社会保障学、社会保险学、社会福利与社会救济、社会保障基金管理、绩效管理、西方经济学、公共财政学、会计学等。
就业去向:各级政府社会保障管理部门;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银行、基金管理公司等金融机构;社会各种管理咨询服务部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等。
第四篇:劳动和社会保障
劳动和社会保障自考本科专业
毕业论文选题及要求
论文选题(举例):
1.现代家庭的风险及保障研究;
2.企业年金的建构与发展研究;
3.我国农村文华传统与养老模式选择;
4.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创业模式研究;
5.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创业文化研究;
6.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创业年金研究;
7.文化传统与养老模式研究;
8.朝鲜族人口老龄化研究;
9.东北朝鲜族外移劳动力的社会保障研究;
10.民族地区社会保障与国民认同研究;
11.独生子女家庭的养老保障问题研究;
12.东北农村合作医疗试点状况研究;
13.企业年金制度的实施方式研究;
14.新合作医疗制度的实施风险砸研究;
15.民族地区社会保障与民族团结研究;
16.民族地区社会保障与民族传统的关系研究;
17.社会保障制度的效率问题研究;
18.社会公正问题研究;
19.经常失业人口就业观念研究;
20.个体创业的社会支持系统研究;
21.经常失业人口的心态研究;
22.灵活就业的社会保障研究;
23.农民工的社会保障研究;
24.人口老龄化与中国养老问题研究;
25.当代中国产业转型的社会就业问题;
26.下岗失业人员的社会保障与支持网络研究;
27.基层社区自治与公司社会的建构;
28.公共管理人员的社会服务理念;
29.教育大众化的青年择业理念;
第五篇:延长县人事人才和劳动社会保障事业专题
延长县人事人才和劳动社会保障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十二五”时期,是我县进一步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县域经济快速增长的关键时期,为了全面推进我县人事人才和劳动社会保障事业有计划、有步骤地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保持社会稳定,我们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经过反复讨论研究,特制定人事人才和劳动
社会保障事业“十二五”规划。
一、人事人才和劳动社会保障事业“十一五”时期主要成效
(一)人事人才方面
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解放思想观念,创新工作方法,执行人事政策,规范管理机制,重点做好了机关、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人才引进、培训和管理工作,不断强化公共服务意识,狠抓工作落实,全面推动各项工作协调发展。重点抓好了七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深入贯彻实施公务员法,规范公务员管理。二是精心组织,认真安排,切实搞好机关事业单位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三是积极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和职称制度改革。四是大力实施农村基层人才队伍振兴计划。五是加强了人事人才服务功能。六是进一步做好了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培训工作。七是建立健全了全县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及工作人员信息数据库。
(二)劳动保障方面
1、城镇就业形势成绩显著。以实施新一轮促进就业再就业政策为工作重点,发挥促进就业整体功效,提升就业服务能力,优化就业服务质量,努力降低城镇登记失业率,抓落实、抓推进、抓实效,就业再就业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十一五”期间,全县城镇新增就业人数3290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82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53000人,各项促进就业政策得到落实,就业工作成效显著。
2、就业政策措施逐步配套、完善。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就业困难群体和高校毕业生等人员的就业问题受到高度重视,已经制定了涉
及促进各类劳动者就业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如《延长县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就业再就业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完善小额担保贷款政策的通知》、《关于应对金融危机稳定和促进就业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民工工作的意见》和《关于做好农民工就业服务和培训工作的实施意见》等等。
3、就业援助政策惠及城乡困难群众。近年来,通过完善统筹城乡的就业政策。为我县城乡的就业困难对象320人实现了就业和再就业。多渠道筹措再就业资金1826万元,落实免费就业培训补贴2670人,160万元,享受行政事业性收费减免390人40万元,享受税收减免385人124万元。安置公益性岗位670人,补贴892.2万元。335人享受了小额担保贷款政策,发放小额担保贷款670万元。479户“零就业家庭”通过就业援助实现了每户至少一人的就业目标。
4、基层公共服务平台遍及城乡。城乡一体化劳动保障体系不断健全。截至“十一五”期末,全县12个乡镇、社管委都建立了劳动保障站(所),4个社区都建立了劳动保障工作站,初步形成了县、乡和社区三级就业再就业服务体系,从而实现了公共就业及社会保障服务体系向农村覆盖,推进了劳动保障工作城乡一体化。
5、探索创新,社会保险工作稳步推进。城镇企业养老保险参保4107人(其中退休人员735人),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参保7417人,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19257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56533人。劳动用工管理和维权执法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大,劳动者的信访举报投诉案件处理63起,涉及劳动者588人,追回拖欠工资98万元。订立书面合同5023人,合同签订率为92%,受理劳动争议案件25起,调解5起,裁决20起。
二、当前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是就业和再就业工作还需加强,劳动力总量供过于求。随着城镇化、新农村建设进程的加快,农村大量的富余劳动力转移到非农领
域就业,城镇就业压力将越来越大。
二是就业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高校毕业生、城镇企业下岗失业人员、新增城乡劳动力的就业压力日益显现,劳动者技能水平与社会需要不相适应,许多行业技能人才短缺,就业难和难就业并存。
三是社会保障工作压力加剧。社会保险覆盖面不高,参保率、缴费率不高。统筹层次低,基金支付压力越来越大。当务之急是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任务还十分艰巨。
三、人事人才和劳动社会保障事业“十二五”规划及主要任务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改善民生为着力点,按照县委、县政府以及省人社部门的要求,进一步统筹城乡就业,加强技能人才培养,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促进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协调推进各项基础工作,全面发展人事人才和劳动社会保障事业。
(二)主要目标
1、人事人才队伍建设的总体目标是:高素质人才总量进一步增加,人才结构进一步优化,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明显提高,干部人事制度和人才管理体制改革取得新进展,人才管理的规章制度日趋完善,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人尽其才的有效机制逐步建立,人才成长环境进一步优化。到2015年,公务员队伍大学专科以上学历人数达到95%,新增公务员大学本科学历人员达到85%,专业技术人员中本科学历达到90%。
2、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目标是:紧紧围绕我县劳动保障“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总体目标,按照“优化就业,服务民生”的就业工作方针,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劳动就业事业的新局面。力争到“十二五”末,实现城镇新增就业3500人,促进850名城镇下
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帮助350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0%以内,新开展就业再就业培训2800人,农民工培训12000人,其中农民工技能培训5000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54000人,社会保险参保人数不断增加。到“十二五”期末,全县城镇企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5307人,城镇失业保险参保人数达到5735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达到应参保人数的80%,生育保险参保人数达到全县机关、事业单位全覆盖,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实现全覆盖。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85%以上。
(三)主要任务
1、转变传统的人才管理方法思路,积极营造以岗位管理为目标,建立现代人才管理机制,为各类人才发挥作用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完善按需设岗、竞聘上岗、以岗定酬、合同管理的职务聘任机制,促进事业单位由固定用人向合同用人,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
2、继续加大人才培养和引进工作力度,既注重量的增加,又注重质的提高,切实营造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当其时的良好环境。
3、广开就业门路,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将第三产业、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作为以后扩大就业的主要渠道。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加快城市化进程和提高劳动者素质,改善劳动力就业结构,提高就业弹性和就业容量,有效减轻结构性失业压力,促进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
4、新建延长县人力资源市场,建立基本统一规范的劳动力市场体系,充分发挥市场对劳动力资源配置的导向作用。
5、进一步完善就业工作制度。建立城乡统一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为城乡劳动者就业提供优质服务,切实维护城乡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6、实现社会就业比较充分,就业结构比较合理,劳动关系比较和谐。到2015年,比较充分就业社区达到80%以上,农村富余劳动力
转移就业率达到85%以上,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
7、全面提升劳动保障经办能力,加快实现就业和社会保险服务的信息化、规范化建设。
四、实现劳动社会保障事业“十二五”规划保障措施
1、实行劳动保障工作目标责任制,全面落实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职能部门在促进就业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中的责任。把实现充分就业和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作为与经济增长同等重要的指标,列入对各乡镇政府的政绩考核内容,确保全县“十二五”时期劳动保障各项主要目标的完成。
2、加大政府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进一步加大县财政对劳动保障事业的投入力度,重点加大对促进就业、社会保障和劳动保障执法监察等工作的投入,形成与劳动保障工作目标任务相适应的财政资金投入机制和激励机制。建立政府、企业、社会多渠道筹措资金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投入机制,安排财政性资金和政策性贷款,对符合条件的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的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和被征地农民提供补贴。在加强社会保险基金征缴和支出监督、全面落实企业(用人单位)和个人责任的基础上,明确县财政对各项社会保险基金平衡的责任。在促进就业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方面继续施行财税、信货等优惠政策。
3、加快劳动保障信息化建设。按照“完整、正确、统一、及时、安全”的要求,大力加强劳动保障信息化建设。强化劳动保障信息化管理,全面实施社会保险、劳动关系、劳动监察等各项劳动保障信息网络,逐步实现劳动保障业务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协调办理,为劳动保障各项工作提供多层次决策支持和现代信息技术服务。应用信息化技术深化劳动保障统计制度改革,建立社会保险基金监管应用系统。
4、加强劳动保障事业宣传工作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不断加大劳动保障宣传工作力度。通过新闻媒体和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广泛宣传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和政策,宣传我县劳动保障事业发展的成就、作用和经验,动员全社会关心、理解和支持劳动保障事业,引导人民群众更新就业观念,强化参保意识,增强公民守法维权意识,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加大宣传投入,不断提高宣传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营造有利于劳动保障事业健康发展的良好舆论环境。
5、加强劳动保障系统能力建设。一是加强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劳动保障事务代理等多项功能为一体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二是加快社会保险服务窗口建设,建立健全安全、规范、高效的社会保险经办服务流程,进一步提高社会保险经办服务和管理水平。三是逐步建立和完善乡(镇)、街道、社区劳动保障服务平台,推进信用和谐社区建设,使基层劳动保障服务平台就地掌握街道、社区失业人员和就业困难群体状况,开展社区劳动保障维权服务。四是进一步做好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加强社区退休人员管理,不断提高服务水平。五是加强劳动保障工作调研,了解和掌握基层情况,促进决策、管理、服务科学化。六是加强劳动保障队伍教育培训,加大投入力度,不断提高其素质,努力建设一支勤政、廉洁、务实、高效的劳动保障工作队伍,为我县劳动保障事业发展提供可靠的组织和人才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