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语文文言文复习一

时间:2019-05-15 15:42:3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初三语文文言文复习一》,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初三语文文言文复习一》。

第一篇:初三语文文言文复习一

初三语文文言文基础复习

(一)《曹刿论战》:

一、解释加点字

1、齐师伐.我:

2、一鼓作.气:

3、遂逐.齐师:

4、可以..一战:

5、神弗福.也:

6、小大之狱.:

7、望其旗靡.:

8、弗敢加.也:

9、肉食者鄙.:

10、彼竭我盈.:

11、小惠未徧.:

12、虽.不能察.:

13、公问其故.:

14、又何间.焉:

15、小信未孚.:

16、弗敢专.也:

17、何以..战:

18、牺牲..玉帛:

19、民弗从.也:20、既.克:

21、必以信.:

22、战于.长勺:

23、忠.之属也:

24、故.逐之:

25、三而竭.:

26、公将驰之..:

27、齐师.伐我:

28、必以情..:

29、再.而衰:30、公将鼓之..:

31、惧有伏.焉:

32、难测.也:

33、下视其辙:

二、选择题

1、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盈.利B、热泪盈.眶C、恶贯满盈.D、彼竭我盈.

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一鼓.作气B、鼓.足勇气C、鼓.舞人心D、鼓.足干劲

3、下列词语中的“信”字与“小信未孚”的“信”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信誓旦旦B、信口开河C、必以信D、诚实守信

三、翻译下列句子

1、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

2、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3、“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4、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5、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6、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

7、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8、既克,公问其故。

9、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10、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初三语文文言文基础复习

(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一、解释加点字

1、天将降.大任:

2、于.是人也:

3、苦.其心志:

4、劳.其筋骨:

5、饿.其体肤:

6、空乏..其身:

7、困.于心:

8、衡.于虑:

9、人恒过..:

10、征.于色:

11、所以..动心忍性:

12、发.于声:

12、而后喻.:

13、入.则无法家拂士:

14、而后作.:

15、出则无敌国外患....:

16、曾益..其所不能:

18、行拂乱..其所为:

19、所以动.心忍.性:20、入则.无法家拂士....:

二、选择题

1、下面加点的字意思比较接近的一项是()

A.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入.之迂也B.人恒过.

过失 C.而后喻.家喻.户晓D.所以..动心忍性后汉所以..倾颓也

2、下面加点的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天将.降大任将.以攻宋B.登轼而.望之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C.行拂.乱其所为法家拂.士D.动心忍.性忍.

无可忍

三、、翻译下面的句子

1、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人恒过,然后能改:

3、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4、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5、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6、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四、默写

1、故天将降大任,所以

2、,然后能改;,。,国恒亡。

初三语文文言文基础复习

(三)《鱼我所欲》:

一、解释加点字

1、我所欲..也:

2、不可得兼.:

3、有甚于..生:

4、不为苟得...:

5、有所不辟.:

6、如使..人之 :

7、莫.甚于生:

8、得生者.:

9、何不用...也:

10、辟患者...:

11、由是..则生:

12、是故所欲....:

13、非独..贤者:

14、有是心..:

15、勿丧..耳:

16、一箪.食:

17、一豆.羹:

18、弗.得则死:

19、呼尔..而与之:20、蹴.尔而与之:

21、乞人不屑..:

22、万钟..:

23、则.不辩.礼义:

24、何加..焉:

25、穷乏者...:

26、得.我与.:

27、乡.为身死:

28、不可以已:

29、本心..:30、此.之谓 :

二、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的“苟”与“故不为苟得也”的“苟”字意思相同的一项()

A、苟延残喘B、苟且之事C、一丝不苟D、苟安一时

2、下列词语中的“患”与“故患有所不避也”的“患”字意思不同的一项()

A、患得患失B、患难与共C、防患未然D、生于忧患

三、翻译下列句子

1、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2、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3、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4、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5、非法独贤者有是心,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6、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7、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8、万钟则不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9、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初三语文文言文基础复习

(四)《邹忌讽齐王纳谏》:

一、解释加点字

1.邹忌修.八尺有余2.形貌昳丽3.我孰.与城北徐公美4.旦日5.孰.视之6.吾妻之美.我者7.私.我也8.四境..之内9.王之蔽.甚矣10.闻.寡人之耳11.期.年.之后12.时时..而间.进13.皆朝.于齐14.弗.如远甚15.朝服..衣冠16.皆以..美于.徐公17.谤讥于...

市朝18.面刺19.今齐地方..千里

二、选择题

1、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暮寝而思之.B、由此观之.C、臣之.妻私臣D、吾妻之.美我者

2、下列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两项是:()()

A.朝.服衣冠B.于是入朝.见威王C.皆朝.于齐D.朝.而往,暮而归

三、翻译下列句子

10、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11、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12、门庭若市

13、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14、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15、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7、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8、时时而间进

9、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0、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初三语文文言文基础复习

(五)《出师表》:

一、解释加点字

1、中途崩殂

2、不懈.于内

3、盖追.先帝之殊遇

4、诚宜开张..圣听

5、以光.先帝遗德

6、恢弘..志士之气

7、、引喻.失义

8、以塞.忠谏之路

9、臣本布衣

10、平明之理

11、论.其刑赏

12、以遗.陛下

13、悉.以咨之

14、性行淑均

15、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16、此先汉所以..兴隆

17、叹息痛恨

18、贞良死节

19、先帝不以臣卑鄙20、由是感激

21、许先帝以驱驰

22、后值.倾覆

23、寄.臣以大事

24、恐托付不效

25、深入不毛

26、庶.竭驽钝

27、攘除..奸凶

28、所以..报先帝

29、以告.先帝之灵30、、以彰.其咎

31、亦宜.自谋

32、以咨诹..善道

33、临.表涕.零

34、察纳..雅言

35、愿.陛下亲之信之

36、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

二、选择题

1、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愚以为..以为..神B、以.光先帝遗德以.塞忠谏之路 C、是以..先帝简拔是以..众议举宠为督D、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恐托付不效.

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此诚.危急存亡之秋诚.宜开张圣听B、宜.付有司不宜.妄自菲薄 C、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悉.以咨之D、此臣所以..报先帝此后汉所以..倾颓

三、翻译下列句子

1、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2、诚宜开张圣听

3、不宜妄自菲薄

4、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1、此皆良实,志虑忠纯

2、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3、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4、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5、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10、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11、受任于败军之际,12、奉命于危难之间,13、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14、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15、北定中原,庶竭驽钝

16、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17、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18、斟酌损益

19、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

20、臣不胜收恩感激

21、临表涕零

22、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初三语文文言文基础复习

(六)《桃花源记》:

一、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捕鱼为业:

2、缘溪行:

3、落英缤纷:....

4、渔人甚异之:

5、复前行:

6、欲穷其林:...

《小石潭记》:

初三语文文言文基础复习

(七)一、解释加点的词语含义

1、从小丘西行

2、如鸣佩环

2、心乐之...

3、卷石底以出

4、为坻,为屿

5、日光下彻...

7、仿佛若有光:

8、便舍船:

9、豁然开朗:

6、佁然不动

7、俶而远逝

8、似与游者相乐......

10、土地平旷:

11、屋舍俨然:

12、桑竹之属:

9、潭中鱼可百许头

10、皆若空游

10、无所依........

13、阡陌交通..:

14、鸡犬相闻.:

15、悉.如外人:

16、黄发垂髫..:

17、并.怡然自乐:

18、乃.

大惊:

19、具.答之:20、便要.还家:

21、咸.来闻讯:

22、率妻子..邑人:

23、来此绝境..:

24、不复出焉.:

25、与外人间隔..:

26、乃.不知有汉:

27、无论..魏晋:

28、延.至其家:

29、此中人语.云:30、不足为.

外人道也:

31、便扶向.路:

32、处处志.之:

33、及.郡下:

34、诣.太守:

35、太守即遣.人:

36、寻向所志.:

37、闻之.:

38、欣然规.往:

39、寻.病终:40、遂无问津..者:

二、选择题

1、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寻.病终寻.死觅活B、寻.根究底寻.向所至 C、便扶.向路出郭相扶.将D、捕鱼为业为.

外人道

2、下列词语中的“穷”字与“欲穷其林”的“穷”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图穷.匕见B、穷.冬烈风C、所识穷.乏者D、穷.乡僻壤

三、翻译下列句子

1、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2、渔人甚异之。

3、初极狭,才通人。

4、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5、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6、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闻讯。

7、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8、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9、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0、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11、寻向所至,遂迷,不复得路。

12、后遂无问津者。

11、不可久居

12、影布.石上

13、佁然..不动

14、悄怆幽邃:

15、伐.竹取道

16、明灭可.

17、全石以为..底

18、水尤.清洌

19、以.其境过清20、乃记之而去.

21、非丝.非竹

22、犬牙差互

23、以.其境过清24斗.折蛇.行

25、竹树环合二、选择题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伐.竹取道十年春,齐师伐.我B.明灭可.见不可.

知其源 C.全石以为..底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D.水尤清.洌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2、选出和“闻水声”的“闻”意思相同的一项()

A、骇人听闻B、闻鸡起舞C、默默无闻D、卒获有所闻

3、与“伐竹取道”中“道”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尊师重道B. 得道多助C.咨诹善道D. 道听途说

4、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相()

A、乃记之而去.委而去.之心B、心乐.之似与游者相乐.C、以其境过清.,清.净无为D、影布.石上星罗棋布.

三、翻译句子

1、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

2、日光下彻,影布石上

3、佁然..不动,俶.而远逝.,.

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4、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5、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6、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7、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8、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9、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10、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

11、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12、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初三语文文言文基础复习

(八)《醉翁亭记》:

一、解释加点字

1.山行六七里2.峰回路转3.翼然临于泉上.....4.名之者谁5.饮少辄醉6.醉翁之意..7.太守谓谁8。弈者胜9.觥筹交错..《岳阳楼记》:

初三语文文言文基础复习

(九)一、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属予作文以记之属:②前人之述备矣备:..

③南极潇湘极:④霪雨霏霏,连月不开开:..10.树林阴翳11.山间之四时12.非丝.非竹13.晦明..变化14.已而..夕阳在山15.临.溪而渔16.云归.而岩穴暝17.日出而林霏开18.蔚然..而深秀..者19.得.之心而寓.之酒也。20.野芳发..而幽香21.佳木秀.而繁阴22.伛偻提携23.山肴.野蔌24.杂然..而前陈.者25.颓然乎其....间者26.游人去.而禽鸟乐27.乐其乐28.醉能同其乐29.醒能述以文...者

二、选择题

1、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峰回.路转回.信B、自得.其乐患得.患失C、不速.之客速.度D、风调.雨顺调.动

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醉翁之意.B、词不达意.C、意.在言外D、意.境

3、下列词语中的“名”字与“名正言顺”的“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名.之者谁B、名.列前茅C、名.不虚传D、莫名.其妙

三、翻译下列句子

6、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7、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8、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9、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5、风霜高洁

6、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7、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8、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9、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10、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⑤薄.暮冥冥薄:⑥至若春和景.明景:⑦而或长烟一.空一:⑧宠辱偕.忘偕:⑨越明年越:⑩百废具兴具:⑾增其旧制旧制:横无际涯;涯:⑿ 朝晖夕阴晖:⒀霪雨霏霏霪雨:⒁薄暮冥冥薄:⒂去国怀乡去:国:⒃波澜不惊惊:⒄一碧万顷一:⒅沙鸥翔集集:宠辱偕忘偕:⒆不以物喜以:微斯人微:⒇吾谁与归归:

二、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把酒临风临危不惧B、春和景明四时之景不同。C、去国怀乡去粗取精D、连月不开异想天开

2、选出加点词的意思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得无异乎B、永州之野产异蛇C、异国风情D、或异二者之为

三、用现代汉语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上下天光,一碧万顷。

②浮光跃金,静影沉璧。③不以物喜,不以己悲。④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⑤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⑥微斯人,吾谁与归?

⑦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⑧前人之述备.矣⑨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⑩日星隐耀,山岳潜形

初三语文文言文基础复习

(十)《记承天寺夜游》:

一、解释加点字

1、月色入户:

2、欣然起行:

3、念无与为乐者:....

4、遂至承天寺:

5、相与步于中庭:

6、如积水空明:......

7、藻荇交横:

8、盖竹柏影也:

9、但少闲人:....

二、选择题

1、下列各组加点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斯是陋室.C.有龙则灵.)

皆以美于徐公 .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B.无案牍之劳形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 学而不思则罔D.可以调素琴..

《送东阳马生序》:

一、解释加点字

初三语文文言文基础复习

(十二)1、余幼时即嗜学

2、出一言以复

3、主人日再食.

4、门人弟子填其室

5、皆被绮绣

6、负箧曳屣....

7、烨然若神人

8、緼袍敝衣

9、裘葛之遗....

10、无从致书以观

11、以乡人子谒余

12、非天质之卑...

13、俟其欣悦

14、持汤沃灌

15、四肢僵劲....

16、又患无硕师名人

17、腰白玉之环

18、援疑质理....

19、执经叩问20、以中有足乐者

21、无冻馁之患..

2、下面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月色入户.家喻户.晓B.念.无与为乐者想念. C.怀民亦未寝.就寝.D.寻.张怀民寻.病终

三、翻译下列句子

1、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2、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3、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4、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5、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6、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初三语文文言文基础复习

(十一)《陋室铭》:

一、解释加点的词语含义

1、斯.是陋室,2、有仙则名

3、有龙则灵.

4、可以调.素琴

5、无丝竹..之乱耳

6、无案牍之劳.形

7、阅金经..

8、谈笑有鸿.儒

7、无案牍..之劳形

8、何陋.之有

9、无案牍之劳.形

10、惟吾德馨

11、月色入户

12、欣然..起行

13、往来无白丁

二、下列加点的词语含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A、惟吾德馨.德艺双馨.C、有龙则名.名.之者谁B、斯.是陋室逝者如斯.D、水尤清洌.泉香而酒洌.

三、翻译下列句子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4、孔子云:何陋之有?

5、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22、言和而色夷

23、弗之怠

24、朱缨.宝饰.之帽

25、手自笔.录

26、走.送之

27、不敢稍逾.约

28、尝趋.百里外

28、德隆望尊30、礼愈至

31、略无慕艳.意

32、与之论辨

33、寓.逆旅

二、选择题

1、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裘葛之遗.路不拾遗.B、手.自笔录 眼高手.低C、持汤.沃灌赴汤.蹈火D、援.疑质理孤立无援.

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望.而生畏B、望.尘莫及C、德隆望.尊D、望.梅止渴

3、下列词语中的“负”字与“负箧曳屣.”的“负”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久负盛名B、忘恩负义C、身负重任D、负荆请罪

三、翻译下列句子

1、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2、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3、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4、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5、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6、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7、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

8、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

9、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10、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

第二篇:初三期末文言文复习

初三期末文言文复习(2013年1月20日)

一、文言文阅读

徐文长传(明)袁宏道

徐渭,字文长,为山阴诸生①,声名籍甚。薛公蕙校越时,奇其才,有国士之目。然数.奇,屡试辄蹶。中丞胡公宗宪闻之,客诸幕。文长每见,则葛衣乌巾,纵谈天下事,胡公大喜。是时,公督数边兵②,威镇东南,介胄之土,膝语蛇行,不敢举头,而文长以部下一诸生傲之,议者方之刘真长、杜少陵云。会得白鹿,属文长作表,表上,永陵③喜。公以是益.奇之,一切疏记,皆出其手。文长自负才略,好奇计,谈兵多中,视一世士无可当意者。然.竟不偶。

文长既已不得志于有司,遂乃放浪曲蘖④,恣情山水。故其为诗,虽其体格时有卑者,然匠心独出,有王者气,非彼巾帼而事人者所敢望也。文有卓识,气沉而法严,不以摸拟损才,不以议论伤格,韩、曾之流亚也⑤。文长既雅不与时调合,当时所谓骚坛主盟者,文长.皆叱而怒之,故其名不出于越,悲夫!

卒以疑杀其继室,下狱论死。张太史元汴力解,乃得出。晚年愤益深,佯狂益甚,显者至门,或拒不纳。时携钱至酒肆,呼下隶与饮。或自持斧击破其头,血流被面,头骨皆折,揉之有声。或以利锥锥其两耳,深入寸余,竟不得死。周望言:“晚岁诗文益奇,无刻本,集藏于家。”余同年有官越者,托以钞录,今未至。余所见者,《徐文长集》、《阙编》二种而已。然文长竟以不得志于时,抱愤而卒。

石公日:先生数奇不已,遂为狂疾。狂疾不已,遂为囹圄。古今文人,牢骚困苦,未有若先生者也。虽然,胡公间世⑥豪杰,永陵英主,幕中礼数异等,是胡公知有先生矣;表上,人主悦,是人主知有先生矣,独身未贵耳。先生诗文崛起,一扫近代芜秽之习,百世而下,自有定论,胡为不遇哉?梅客生尝寄予书曰:“文长吾老友,病奇于人,人奇于诗。”余谓文长无之而不奇者也。无之而不奇,斯无之而不奇也!悲夫!(选文有删节)

注:①明代经过省各级考试录取为府、州、县学的生员,统称诸生。

②胡宗宪总督南直隶、浙、闽军务。

③明世宗嘉靖皇帝的陵墓,古时常用陵墓名来称谓该皇帝。④曲蘖:酒母,代指酒。

⑤韩、曾,指韩愈、曾巩;流亚,同一类人物。⑥间世:间隔几世。古称三十年为一世。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8分)

(1)然数奇,屡试辄蹶(2).议者方之刘真长、杜少陵云 ..(3).好奇计,谈兵多中(4).文长既雅不与时调合 ..(5)属文长作表(6)公以是益奇之

(7)然文长竟以不得志于时(8)余谓文长无之而不奇者也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徐文长恃才自傲,性格狂放不羁,因而不容于世俗,政治上很不得志。

B.文长既然在官场上不得志,于是以饮酒来放纵自己,纵情山水。对当时的所谓文坛领

袖,他一概加以愤怒的抨击,所以他虽然与韩愈、曾巩一样,是一流的文章家,但他的名声也只局限在家乡浙江一带。

C.晚年的徐文长对世道愈加愤恨不平,所以疯癫也更加厉害了,最终因为病情加重,带着对世道的愤恨离开了人世。

D.本文既有对徐文长的高度推崇,也有最深切的同情,同时也揭露了封建制度对人才的摧残。

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介胄之土,膝语蛇行,不敢举头。(2分)

(2)晚年愤益深,佯狂益甚,显者至门,或拒不纳。(2分)

(3)余同年有官越者,托以钞录,今未至。(2分)

译文: ▲

译文: ▲

译文: ▲

1.见译文

2.(3分)C(“所以疯癫也更加厉害了”有错,原文是“佯狂益甚”,死于“病情加重”无据)。

3.(1)(2分)(在他面前)戴盔穿甲的武士,总是跪下回话,爬着行走,不敢仰视(抬头)。(“介胄之土”1分,“膝语蛇行”1分,)

(2)(2分)(徐文长)晚年对世道愈加愤恨,于是有意作出一种更为狂放的样子,达官贵人登门拜访,他有时会拒绝不见。(补出主语 “佯狂”1分;“显者”;“或”1分。)(3)(2分)我有在越地(浙江)做官的科举同年,曾委托他们抄录文长的诗文,至今没有得到。(“官”名词作动词,1分;“同年有官越者”定语后置,1分;)【附参考译文】

徐渭,表字文长,是山阴生员,声名很盛,薛公蕙作浙江试官时,对他的才华感到震惊,视之为国士。然而他运气不佳,屡次应试屡次落第。中丞胡公宗宪听说后,把他聘作幕僚。文长每次参见胡公,总是身着葛布长衫,头戴乌巾,挥洒自如、了无顾忌地谈论天下大事,胡公听后十分赞赏。当时胡公统率着几支军队,威镇东南沿海,戴盔穿甲的武士在他面前,总是跪下回话,爬着行走,不敢仰视(抬头)。而文长以帐下一生员对胡公的态度却如此高傲,好议论的人把他比作刘真长、杜少陵一流人物。恰逢胡公猎得一头白鹿,(以为祥瑞),嘱托文长作贺表,表文奏上后,世宗皇帝很高兴。胡公因此更加器重文长,所有疏奏都由他起草。文长深信自己才智过人,好出奇制胜,所谈论的用兵方略往往切中肯綮。(他恃才傲物,)觉得世间的士人没有能够合他心意的,然而却总是没有机会一展身手。

文长既然官场不得志,不被当道看重,于是乃放浪形骸,肆意狂饮,纵情山水。所以他的诗虽然格调有时比较卑下,但是匠心独运,有大气象和超人的气概,不是那种如以色事人的女子一般媚俗的诗作能够比拟的。徐文长的文章有真知灼见,他的文章气象沉着而法度精严,他不为墨守成规而压抑自己的才华,也不漫无节制地放纵议论以致伤害文章的格调,真是韩愈、曾巩一流的文章家。徐文长向来不与时俗合调,对当时的所谓文坛领袖,他一概加以愤怒的抨击,所以他的名气也只局限在家乡浙江一带,这实在令人为之悲哀!

后来,文长因疑心杀了他的继室妻子而下狱定死罪,张元汴太史极力营救,方得出狱。晚年的徐文长对世道愈加愤恨不平,于是有意作出一种更为狂放的样子,达官贵人登门拜访,他有时会拒绝不见。他又经常带着钱到酒店,叫下人仆隶和他一起喝酒。他曾拿斧头砍击自己的头颅,血流满面,头骨破碎,用手揉摩,会发出响声。他还曾用尖利的锥子钻入自己双耳一寸多深,却竟然没有死。周望说:“文长的诗文到晚年愈加奇异,没有刻本行世,诗文集稿都藏在家中。”我有在浙江做官的科举同年,曾委托他们抄录文长的诗文,至今没有得到。我所见到的,只有《徐文长集》、《徐文长集阙编》二种而已。而徐文长竟然因为不能够在当时施展抱负,带着对世道的愤恨而死去了。

石公说:徐文长先生的命运多艰,坎坷不断,致使他激愤成狂疾,狂病的不断发作,又导致他被投入监狱,从古至今文人的牢骚怨愤和遭受到的困难苦痛,再没有能超过徐文长先

生的了。但尽管如此,仍有胡公这样的旷世豪杰、世宗这样的英明帝王(赏识他)。徐文长在胡公幕中受到特殊礼遇,这是胡公认识到了他的价值;他的上奏表文博得皇帝的欢心,表明皇帝也认识到了他的价值,(唯一欠缺的,)只是未能臵身显贵而已。文长先生诗文的崛起,可以一扫近代文坛庞杂卑陋的习气,将来历史自会有公正的定论,又怎么能说他生不逢时,始终不被社会承认呢?梅客生曾经写信给我说:“徐文长是我的老朋友,他的怪病比他这个怪人更要怪,而他作为一个奇人又比他的奇诗更要奇。”我则认为徐文长没有一处地方不怪异奇特,正因为没有一处不怪异奇特,所以也就注定他一生命运没有一处不艰难,不坎坷。令人悲哀呀!

第三篇:初三语文文言文复习课教案

初三语文文言文复习课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梳理课文中的一词多义,通过分析归纳一定的记忆方法。

2、能借助课文中学过的文言实词,读懂浅显的课外文言文。过程与方法 通过讲解与练习加深学生对一词多义的理解和掌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精选富有人文气息的课外文言片断,渗透思想教育。教学重点:

通过复习及练习,巩固文言实词的一词多义。教学难点:

课外文言文的一词多义的掌握。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

1、同学们,我们在复习文言文时发现,同一个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其意义也会有不同。这就是“一词多义”现象。

(二)大家是否发现,一个词的多个义项之间是有一定的联系的,如果我们 能动动脑,找些方法来记忆,那不就省许多力?今天我们的第一个任 务就是巧记一词多义。

1、教师以“信”为例,进行示范。(1)师:我们归纳出“信”在课文中主要有三种含义:①言语真实,不虚伪(本 义)②信用 ③相信 那我们怎么记住呢?可以造一句有意义的句子来记。

(2)出示“信”的例句:自古以来,“言语真实,不虚伪”是一种美德,所以做人要有“信用”,只有讲信用,别人才会“相信、信任”你。(3)成语巩固: 请说出下列成语中“信”的含义: ①信口开河 ②信口雌黄 ③信手拈来 ④信以为真 ⑤背信弃义 ⑥言而无信

2、学生以“故”为例,进行练习。(1)、归纳出“故”的几种含义: ①缘故,原因(本义)1.意外的事情:事~。变~。2.原因:缘~。原~。3.有心,存心:~意。~杀(有意谋杀)。4.老,旧,过去的,原来的:~事(a.旧事,成例;b.有连贯性的比较完整的事情,比较适合于口头讲述,“事”读轻声)。~人。~乡。~土(故乡)。~园(故乡)。~居。5.朋友,友情:亲~。6.死亡(指人):~去。7.所以,因此:~此。~而。8.古同“顾”,反而。(2)学生造句,分析评价。(3)成语巩固:说出下列成语”故”的含义。① 一见如故 ⑤欲擒故纵 ②明知故犯 ⑥非亲非故 ③故弄玄虚 ⑦平白无故 ④革故鼎新 ⑧不经世故 ②旧的 ③故意 ④所以

3、师:其实,除了刚才的联想造句法,成语助记法之外外,还有很多方法,比 如拼音归类法、话题记忆法等。关键是同学们要开动脑筋。

(三)巩固训练 师:我们记住实词的目的不仅仅是掌握课内的文言语段,更要能借助课文中 学过的多义实词,读懂浅显的课外文言文,为进一步的答题奠定基础。

阅读语段一: 昔吴起①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曰:“诺。”起曰:“待公而食。”故人 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来,方与之食。起之不食以 俟者,恐其自食其言也。其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军欤?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注释:①吴起:战国时著名的军事家。

要求:

1、找出语段中的学过的一词多义词语,并解释。

2、找出疑难之处,根据上下文已知的内容进行推测。

3、翻译文言文,明确文章的主要内容。组织成完整的语句回答。1.解释下面加点词的含义(1)明日早,令人求故人()(2)故人来,方与之食(. .(3)恐其自食其言也()(4)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 . 2.下列“之”的用法与另三个不同的一项是:().. A.(吴)起不食待之。B.故人来,方与之食。C.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 D.(吴)起之不食以俟者,恐其自食其言也。3.翻译下面的句子。⑴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⑵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由学生归纳阅读课外文言文的一般步骤)方 法:

1、通读全文,借助课内,整体感知。

2、圈出疑难,结合语境,上下推导。

3、看清题目,明确指向,认真思考。

4、斟词酌句,语意完整,细心答题。

(四)根据方法,按语段一地要求完成语段二。交流。司马温公幼时,患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 绝编,迨能倍诵乃止。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温公尝言: “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①患记问不若人 ②迨能倍诵乃止 . . ③迨能倍诵乃止 ④咏其文 . . 2.与“迨能倍诵乃止”中“倍”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祗

辱于奴隶人之手 B.才美不外见 C.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 D.京中有善口技者 3.本文中概括主旨的句子是:()A. 用力多者收功远。B. 其所精通乃终身不忘。C. 书不可不成诵。D.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4.文中“独下帷绝编”意思是只有司马光徇自苦读。我们学过一个类似的成语 也是形容读书勤奋,这个成语是

(五)布置作业。根据连云港市中考文言文考纲,任选上面一篇选文,自我命题,自我解答,下节课交流。板书:

文言文复习----一词多义

1、通读全文,借助课内,整体感知。

2、圈出疑难,结合语境,上下推导。

3、看清题目,明确指向,认真思考。

4、斟词酌句,语意完整,细心答题。

第四篇:初三语文复习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初三语文复习

本文由liyanliubaixia贡献

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初三语文中考复习也可以打“短,平,快”

——在初三语文备课组教研活动时的发言 姚长进

初三中考语文复习,我想首先要研究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学生现状 学生现状——不 学生现状 少学生甚至家长老师对短时间提高语文成绩不抱信心;二是命题思路 命题思路——现在中 命题思路 考命题我的体会是“基础题靠书下篙,能力题结合生活,阅读题侧重感悟,作文 题接轨热点”.现就按试卷构成板块谈谈我的想法: 一,基础题 存在问题: 存在问题: 字音辨析,字形修改,名句默写,古诗古文一般源自课本,实际上我们的学 生常常是选择题碰运气,名句错别字较多,古文翻译不到位,古诗鉴赏不审题.例如古诗鉴赏中: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一联一般理解为抒 写伤别怀旧之情,但著名学者刘学锴认为:旧花虽落去,新燕却归来,且花与燕 常比喻成美好事物,此联蕴涵了积极的生活哲理.结合刘学锴的观点,细加品味 …… 原句,揣摩一下此联蕴涵了怎样的生活哲理.只要将“美好事物”带入“旧花虽 落去,新燕却归来”理解便可,但不少同学恐怕题目都未曾完全阅读,本题是理 解哲理,不少同学却做成赏析.教学建议: 教学建议: 基础务必要夯实.要想语文取得高分,基础必须要加强训练,必要时可以进 行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过关.我建议,形而上学的课堂作业可以变换模式,变试卷练习为专项训练, 变为应付检查而进行的抄《补充习题》《指导用书》为音,形,义,名句默写, , 名句鉴赏, 古文释义等过关作业, 不必在意一课一练, 可以一单元搞几次小结性, 针对性,实用性的练习.二,能力题 能力题主要在名著阅读, 口语交际, 综合实践等题型, 其中名著阅读重积累, 口语交际重环境,综合实践重人文.名著阅读要求写出三位打虎英雄,便是考查积累;口语交际讲究语言环境.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第五篇:高一语文文言文复习

《鸿门宴》知识点梳理

一、通假字

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内通“纳”)张良出,要项伯(要通“邀”)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

交戟之士欲止不內(內,通“纳”)

二、古今异义词

沛公居山东时 古:崤山以东地区 今:山东省

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古:黄河以北、黄河以南 今:河北省、河南省 约为婚姻 古:儿女亲家关系 今:男女结婚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古:意外的情况 今:表程度,很、甚 而听细说 古:小人的谗言 今:详细说来

三、重点文言实词释义(12个)1.军

沛公军霸上: 名词作动词,驻扎。从此道至吾军: 名词,军营。

初一交战,操军不利: 名词,军队。勇冠三军: 名词,军队的编制单位。2.击

忽击忽失: 动词,攻击,攻打。因击沛公于坐: 动词,杀。

秦王不肯击缶: 动词,敲打,敲击。

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 名词,碰撞。3.内

毋内诸候: 内,通“纳”,动词,接纳。

帘内掷一纸出: 名词,里面,与“外”相对。内无法家弼士: 名词作状语,在内部。色厉内荏: 名词,内心,心里。4.如

劳苦而功高如此: 动词,像。沛公起如厕: 动词,往、去。固不如也: 动词,及、比得上 5.倍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动词,通“背”,违背。每逢佳节倍思亲: 副词,愈加。6.谢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动词,道歉,谢罪。乃令张良留谢: 动词,辞别。

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动词,感谢。7.意 然不自意: 动词,料想、意料、估计。其意常在沛公也: 名词,心意、意图。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 名词,意思。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名词,神态,神情。8.坐

项王、项伯东向坐: 动词,坐下。因击沛公于坐: 坐,通“座”,名词,座位。坐北朝南: 动词,坐落,指位置所在。停车坐爱枫林晚: 介词,因为。9.举

杀人如不能举: 副词,尽。

举所佩玉 以示之者三: 动词,举起。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动词,举行、施行。举不胜举: 动词,列举、举出。10.胜

沛公不胜: 杓 动词,禁得住。刑人如恐不胜: 副词,尽。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形容词,优美的。此时无声胜有声: 动词,胜过、超过。11.斗

玉斗一双,献与亚父: 名词,酒器。

仅凿斗大一池,植数茎以塞责: 名词作状语,像斗一样„„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 名词作状语,像北斗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 动词,争斗。12.置

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 动词,放弃、丢下。置之坐上: 动词,安放,放置。乃置酒大会宾客: 动词,摆、设。

四、古今异义

1.山东

古:指崤山以东地区。

今:指太行山东边的一个省。

2.非常

古:意外的变故。

今:程度副词,很不一般。

3.河北

古:黄河以北地区。

今:黄河北部的一个省。

4.河南

古:黄河以南地区。

今:黄河南部的一个省。

5.细说

古:小人的谗言。

今:详细地讲述。

6.婚姻

古:儿女亲家

今:结婚的事或者说因结婚而主生的夫妻亲眷关系。

四、词类活用

A.名词作动词

沛公军霸上 原义军队,此处义为 军队驻扎 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 原义话语,此处义为告诉 沛公欲王关中 原义大王、首领,此处义为做王 不可不语 原义言语,此处义为告诉 吾得兄事之 原义事情,此处义为侍奉 道芷阳 原义道路,此处义为取道

籍吏民,封府库 原义簿籍,此处义为登记 范曾数目项王 原义为眼睛,此处义为使眼色

刑人如恐不胜 原义为刑罚,对犯人的体罚,此处义为用刑罚惩处 B.名词作状语

君为我呼入,我得兄事之 像对待兄长那样

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 像鸟儿张开翅膀那样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在夜里

头发上指,目眦尽裂 向上 道芷阳间行 从小路

C.形容词作动词

素善留侯张良 原义为好,此处义为善待、交好 D.形容词作名词

君安与项伯有故 原义为旧的,此处义为老交情 E.使动、意动句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以(之)为王 项伯杀人,臣活之 使(之)活下来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使(百余骑)跟从 交戟之士欲止不内 使(他)停止下来

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 使(关中)被攻破

五、特殊句式 1.判断句

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此亡秦之续耳。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亚父者,范增也。

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2.倒装句

具告以事(介词结构后置)长于臣(介词结构后置)

得复见将军于此(介词结构后置)籍何以至此(宾语前置)客何为者(宾语前置)

大王来何操(宾语前置)沛公安在(宾语前置)3.被动句 若属皆且为所虏(“为所”表示)吾属今为之虏矣(“为”表示)4.省略句

为击破沛公军(省介词宾语“之”吾)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省略状语“于其”)

六、固定结构

1.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无所„„,„„无所„„”,“„„没有被„„,„„没有被„„”其中“无所”还可以换作“有所”。)2.孰与君少长(“„„孰与„„”,表选择问的句式,可译作“与„„比,哪一个„„”)3.何辞为(“何„„为”,表反问的句式,可译作“为什么„„呢”,“为”是语气词。)

七、成语

秋毫不敢有所近(秋毫无犯)

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劳苦而功高如此(劳苦功高)

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八、古代文化常识

坐席:古代君王、诸侯临朝听政,或各级官员治理民事,皆面南而会,即以此称君。而以北面为卑,或以之称臣。东西坐席一般以东为主,以西为客。但汉代刚好相反,本文即如此。古代“座次”问题:

1.官职:古代以右为尊。“位在廉颇之右”

2.车骑:由以左为尊。“信陵君虚左以待侯生”“坐定,公子从车骑,虚左”

3.室内:西为宾、长、贵;东为主、幼、贱。

4.堂上座位:北为帝(尊),南为臣(卑)

左为贵,右为轻。

5.四面环坐:由尊到卑,依次排列。

西——北——南——东

项羽(伯)——亚父——沛公(张良)

《烛之武退秦师》知识点梳理

一、通假字

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通“矣”)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通“供”,供给)3.秦伯说(同“悦”)

4.失其所与,不知(同“智”,明智)

二、古今异义

1.夫人(古义为“那个人”,今义为“妻子”的尊称)2.行李(古义为“出使的人”,今义为“出门时所带包裹”)

三、词类活用

1.晋军函陵、秦军汜南(名词用作动词,驻扎)2.既东封郑(封,使„成为疆界;东,在东边)3.且贰于楚也 4.越国以鄙远(鄙,意动,把„当作边邑;远,远地,形作名)5.烛之武退秦师(使动,使„撤兵)6.共其乏困(乏用—缺少的东西)7.与郑人盟(盟—订(建)立同盟)

8.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形容词作动词,损害)四、一词多义 封

既东封郑(做疆界,动词)肆其西封(疆界,名词)若: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假如)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似乎)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你)望洋向若而叹(海神名)以为莫己若者(及、比得上)说:

秦伯说,与郑人盟(通“悦”)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杂说”,文体的一种)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陈述)辞: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推辞)

停数日,辞去告辞,(辞别)鄙: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边远的地方(“以„„为鄙”)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浅陋)

我皆有礼,夫犹鄙我(看不起,轻视)微: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如果没有)

微闻有鼠作作索索:(暗暗的)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稍微、略微)

人微言轻(地位地下,卑贱)敝:

因人之力而敝之(损害,衰败)

曹操之众,远来疲敝(疲惫)许:

公曰:“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答应,听从)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表处所)

杂然相许(赞同)

潭中鱼可百许头(约数)

五、文言虚词

1、以

①以其无礼于晋

(因为,连词)②敢以烦执事

(拿,用,介词)③越国以鄙远

(表顺承,连词)④焉用亡郑以陪邻?

(表顺承,连词)⑤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把,介词)

2、而

①今急而求子

(才,连词,表顺承)②夜缒而出

(表修饰,连词)③若亡郑而有利于君

(表顺承,连词)④朝济而夕设版焉。

(表转折,连词)

3、焉

①子亦有不利焉。

(语气词,表陈述)②焉用亡郑以陪邻?

(疑问副词,为什么)③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疑问副词,怎么能)④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兼词,于何)⑤永之人争奔走焉

(兼词,于此)4.之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夫晋,何厌之有(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是寡人之过也/因人之力而敝之(助词,的)因人之力而敝之(指代秦君)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代这件事)将焉取之(代土地)5.其

以其无利于晋(指代郑文公)君知其难也(这)又欲肆其西封(指代晋国)失其所与(指代自己)吾其还也语气词,(表商量语气,相当于“还是”)6.且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连词,表并列,又)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连词,递进,况且)

六、特殊句式 1.(介词结构后置)A.以其无礼于晋 B.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C.佚之狐言于郑伯 2.(省略句)A.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汜南 B.(晋惠公)许君焦、瑕 C.敢以(之)烦执事 D.夜缒(烛之武)而出 E.(烛之武)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3.夫晋,何厌之有(“之”作宾语前置的标志)《荆轲刺秦王》知识点梳理

一、通假字

1.秦王必说见臣 说,通“悦”,yuè,高兴。2.日以尽矣 以,通“已”,已经。3.今日往而不反者 反,通“返”。4.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5.荆轲奉樊於期头函 奉,通“捧”,捧着。6.图穷而匕首见 见,通“现”,出现。7.秦王还柱而走 还,通“环”,绕。

8.卒起不意 卒惶急无以击轲卒,通“猝”,仓促,突然。

二、古今异义

1.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古义:走投无路,陷于困境。今义:生活贫困,经济困难。2.仰天太息流涕 古义:眼泪。今义:鼻涕。

3.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古义:品德高尚之人,此指樊将军。今义:年长之人。4.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古义:可以用它来„„。今义:表可能、能够、许可。5.持千金之币物 古义:礼物 今义:钱币。6.秦王方还柱走 古义:跑 今义:步行。

7.诸郎中执兵 古义:宫廷侍卫 今义:指中医。

8.左右既前,斩荆轲古义:周围侍从。今义:表方向或大约。

三、词类活用现象:名词作状语

1.进兵北略地

2.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3.函封之

4.发尽上指冠名词作动词

1.樊於期乃前曰又前而为歌曰 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 左右既前,斩荆轲 2.皆白衣冠以送之

3.乃朝服,设九宾使动用法 1.使使以闻大王 2.使毕使于前

3.自引而起,绝袖意动用法 1.太子迟之

2.群臣怪之

四、文言句式:判断句 1.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2.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3.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省略句 1.秦王购之(以)金千斤 2.欲与(之)俱

3.见燕使者(于)咸阳宫

4.而(群臣)卒惶急无以击轲被动句 1.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2.燕国见陵之耻除矣介宾短语后置 1.常痛于骨髓 2.给贡职如郡县

3.燕王拜送于庭定语后置 1.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2.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荆轲刺秦王知识点小结

2六、重点实虚词

1、发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 打开 顷之未发,太子迟之 出发 发尽上指冠 头发

2、故 故遣将守关者 特意

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 缘故 鲰生说我„„故听之 所以 君安与项伯有故 故交,老交情

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登上 轲自知事不就 成功

故人具鸡黍 老,旧

3、诚 诚能得樊将军首 如果真的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的确,确实

4、度 度我至军中,君乃入 估计

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常态,气度

5、顾 顾计不知所出耳 只是,不过 荆轲顾笑武阳 回头

大行不顾细谨 顾忌,考虑6.为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被 为之奈何 对付,处理 乃为装遣荆轲 准备 乃令秦武阳为副 做为

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 因为 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 发出7.而

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 并且,表递进 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 因而,表因果 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却,表转折 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 就,或不译,表承接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 相当于“地”或不译,表修饰

七、固定用法 1.臣乃得有以报太子(“有以”,意为:有用来„„的办法)2.然则将军之仇报(既然这样,那么)3.荆轲有所待(有„„的)

4.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 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

(复音虚词“所以”常引出表原因、手段等的分句,译为:„„的原因。)5.而卒惶急无以击轲(“无以”,意为:没有用来„„的办法)6.以故荆轲逐秦王(因此)

《氓》 ——诗经

1、通假字: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说,通脱,摆脱,脱身)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泮,通畔,岸边)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通吁,叹息。无,通勿,不要)匪来贸丝(匪通非,不是)将子无怒(无通毋,不要)

2、古今异义:

泣涕涟涟(涕:古义眼泪,今义鼻涕)

三岁食贫(三岁,古义多年,今义三岁的年龄)送子涉淇(子:古:你 今:孩子)

将子无怒(将:古:请,希望 今:将要;将军)总角之宴(宴:古:欢聚,快乐 今:宴会)

至于顿丘(至于:古:到达 今:连词,说完一事,要说另一事时用 至于)

3、词类活用:

夙兴夜寐(夙,夜:名词作状语,在早晨;在夜晚)

4、特殊句式:

秋以为期(宾语前置)

5、一词多义

夙兴夜寐(早)

夙夜忧叹(日)

夙志已酬(素有的,旧有的)《采薇》

——诗经

1、通假字: 岁亦莫止(莫通暮)

彼路斯何(路通辂,大车)孔棘(棘通急)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尔通草字头尔,花盛开的样子)维常之华(华通花)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常通棠,棠棣)

2、古今异义

薇亦作止(止:古:句尾语气词 今:停止)

不遑启居(启:古:臂部离开脚后跟的叫启 今:启发。)

(居:古:臂部贴在小腿上叫居 今:居住)岁亦阳止(阳:古:指农历十月 今:阳光、太阳等)今我来思(思:古:语气词,无实意 今:思考,想)

3、词类活用

岂不日戒(日:名词作状语,每日、每天)雨雪霏霏(雨:名词作动词,降下)《离骚》 ——屈原

1、通假字:

偭规矩而改错(错通措,施行)

忳郁邑余侘傺兮(郁邑通郁悒,忧愁苦闷)何方圜之能周兮(圜通圆)芳菲其能弥章(章通彰,明显)进不入以离尤兮(离通罹,遭受)延伫乎吾将反(反通返,返回)

2、古今异义;怨灵修之浩荡兮(浩荡,古义荒唐,今义形容水势广阔而壮大)偭规矩而改错(改错,古义改变措施,今义改正错误)吾独穷困乎此时也(穷困,古义处境困窘,今义经济困难)宁溘死以流亡兮(流亡,古义随着流水而消逝。今义因灾害或政治原因被迫离开家乡或祖国)长余佩之陆离(陆离,古义修长的样子,今义形容色彩繁杂)固时俗之工巧兮(工巧:古:善于投机取巧 今:技艺巧妙)

3、词类活用

步余马于兰皋兮(步:使???步行,动词使动用法,可译为“赶着???走在???”)高余冠之岌岌兮(高,使„.加高,形容词活用为动词,使动用法)长余佩之陆离兮(长,使„..加长,形容词作动词,使动用法)余虽好修姱以几羁兮(几羁:名作动,约束)固前圣之所厚(厚,推重,形容词作动词)鸷鸟之不群兮(群:名作动,合群)

屈心而抑志兮(屈、抑:使动用法,使„受委屈,使„受压抑)谣诼谓余以善淫(淫:动作名,淫荡的事)伏清白以死直兮(死:为动用法,为„而死)

4、虚词

余虽好修姱以革几羁兮(虽,唯)既替余以蕙纕兮(以,因为)

驰椒丘且焉止息(焉,兼词,于彼,在那里)苟余情其信芳(苟,只要)

5、句式(1)倒装句

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不吾知:不知吾,宾语前置)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岌岌、陆离分别作定语,后置)(2)被动句

余虽好修姱以革几羁兮,謇朝谇而夕替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

6、一词多义

长 长太息以掩涕兮(副词,长久)

以为 制芰荷以为衣兮(用„.做)

长余佩之陆离(使„加长)

余独好修以为常(认为)

虽 余虽好修姱以革几羁兮(唯,只是)

亦余心之所善兮(以为是好的)

虽九死其犹未悔(即使,纵然)

谣诼谓余以善淫(擅长)修 余虽好修姱以革几羁兮(美好)

退将复修吾初服(整理)

余独好修以为常(美,美好)

《孔雀东南飞》并序

一、实词

1、通假字 终老不复取(“取”通“娶“)箱帘六七十(“帘”通“奁”,嫁妆)蒲苇纫如丝(”纫“通”韧“)摧藏马悲哀(“藏“通”脏“)合葬华山傍(”傍“通旁”)

府吏见丁宁(”丁宁”通”叮咛“)虽与府吏要(要通邀)槌床便大怒(槌通捶)感吾区区怀(区区通拳拳)

2、古今异义

泣涕涟涟(古义:眼泪 今义:鼻涕)

可怜体无比(古义:可爱;今义:同情,怜悯)千万不复全(古义:无论如何;今义:再三叮嘱)

叶叶相交通(古义:交错相通;今义:各种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感吾区区怀(古义:真挚的情义;今义:数量少,事物不重要)汝岂得自由(古义:自作主张;今义:不受拘束和限制)本自无教训(古义:教养;今义:从错误失败中取得知识)共事二三年(古义:一起过日子;今义:在一起工作)

处分适兄意(古义:处理安排;今义:对犯罪或犯错误的人按情节轻重做出处罚决定)便利此月内(古义:吉利;今义:方便)

多谢后世人(古义:多多劝告;今义:多多感谢)便可白公姥(白:古:告诉,今:常指一种颜色)槌床便大怒(床:古:坐具 今:睡觉的地方)

蹑履相逢迎(逢迎:古:迎接 今:常指奉承、拍马)再拜还入户(再:古:两次 今:下一次)

自可断来信(来信:古:使者,指媒人 今:书信)

渠会永无缘(渠:古:他 今:常指人工开凿的河道)

3、词类活用 ①名词作状语

孔雀东南飞(方位名词“东南”作“飞”的状语;朝东南)手巾掩口啼(名词“手巾”作“掩”的状语;用手巾)卿当日胜贵(名词“日”作“胜”的状语;一天天)晚成单罗衫(名词“晚”做“成”的状语;在晚上)昼夜勤作息(昼夜:在白天黑夜里,名词作状语)②名词作动词

仕宦于台阁(名词“仕”作动词;任官)头上玳瑁光(名词“光”作动词;发光)

府吏马在前,新妇车在后(马,车:名作动,骑马,乘车)事事四五通(事事:每试穿一件衣服,名词做动词)③动词作名词

留待作遗施(动词“遗施”做名词;遗施之物,纪念品)④形容词作动词

千万不复全(形容词“全”作动词;保全)兰芝惭阿母(惭,形容词做动词,惭愧地说)⑤使动、意动用法 足以荣汝身(“荣”形容词使动;使—-荣耀)以此下心意(“下”名词使动;使—-委屈)戒之慎勿忘(“戒”,动词意动用法,“以—为警戒”)逆以煎我怀(煎:使„煎熬,使动用法)

4、偏义复词

便可白公姥(公姥:偏姥)昼夜勤作息(作息:偏作)

5、一词多义 ①适:

始适还家门:适,出嫁

处分适兄意:适,适合,依照 适得府吏书:适,刚才 适彼乐土:适,往、到 ②为

为诗云尔(做;动词)非为织作迟(是;动词)始尔未为久(算;动词)阿母为汝求(替;介词)时时为安慰(作为;介词)自名为鸳鸯(叫做;动词)③谢

谢家来贵人(辞别;动词)阿母谢媒人(辞谢;动词)多谢后事人(劝告;动词)④若

今若谴此妇(如果;连词)腰若流纨素(像;动词)君既若见录(如此;代词)⑤故

大人故嫌迟:故,仍旧 故作不良计:故,故意 知是故人来:故,旧的

君何以与项伯有故:故,旧交情、老交情 ⑥得

幸复得此妇:得到 汝岂得自由:能够 ⑦应

汝可去应之:答应 六合正相应:合适 零泪应声落:随着 以我应他人:应许 ⑧举

举动自专由:动作 莫令事不举:成功 举手长劳劳:举起

举言谓新妇:开口,发言 举身赴清池:跃身,纵身 ⑨区区

何乃太区区:愚蠢 感君区区怀:情意真挚(10)相

誓不相隔卿(副词,表示一方对一方的动作)叶叶相交通(副词,互相)儿已薄禄相(名词,命相)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动词,帮助)

二、虚词

1、相

及时相谴归(代“我”;副词,表示一方对另一方有动作)会不相从许(代“你”;副词,表示一方对另一方有动作)好自相扶将(代“她”;副词,表示一方对另一方有动作)登既相许和(代“它”;副词,表示一方对另一方有动作)誓不相搁卿(代“你”,与“卿”复指;衬词,无意)儿已薄缘相(xiang 相貌,名词)相间常日稀(相互、彼此;副词)六合正相应(相互、彼此;副词)叶叶相交通(相互、彼此;副词)枝枝相覆盖(相互、彼此;副词)黄泉下相见(相互、彼此;副词)

2、且

吾今且报府(将要;副词)且暂还家去(暂且;副词)四体康且直(又;副词)

3、自

自可断来信(既;副词)本自无教训(是;副词)好自相扶将(亲自;副词)物物给自异(无意;助词)不图子自归(自己;介词)自君别我后(自从;介词)我自不驱卿(本来;副词)

4、何

何乃太区区(怎么;疑问代词)隐隐何甸颠(何等;副词)何意致不厚(哪里;疑问代词)言何复来还(什么;疑问代词)

三、特殊句式:(1)判断句

1、汝是大家子(判断句)

2、非为织作迟,君家难为妇(2)被动句

今日被驱谴(被动句)[以“被”为标记] 为仲卿母遣(被动句)[以“为----所”为标记](3)倒装句

何言复来还(宾语前置)仕宦于台阁(状语后置)誓天不相负(宾语前置)君既若见录(宾语前置)亦自缢于庭树(状语后置)(4)省略句 省略主语

十三能织素(省略主语 吾)相见常见日稀(省略主语 吾)便可白公姥(省略主语 汝)结发同枕席(省略主语 吾与汝)嬉戏莫相忘(省略主语 汝辈)还部白府君(省略主语 某人)勿复怨神鬼(省略主语 汝)摧藏马悲哀(省略主语 人)

命如南山石,四体康且直(省略主语 吾愿母)愁思出门蹄(省略主语 兰芝)转头向户里(省略主语 府吏)省略介词

出置(于)南窗下 窈窕艳(于)城郭 长叹(于)空房中 严霜结(于)庭兰 我命绝(于)今日 徘徊(于)庭树下

自挂(于)东南枝《短歌行》 ——曹操

1、通假字

契阔谈讌(讌通宴)

2、词类活用、乌鹊南飞(南,名词作状语,向南方)

3、特殊句式

何以解忧(宾语前置:“何以”为“以何”)

《兰亭集序》 ——王羲之

一、文言实词 1.通假字

悟言一室之内(通“晤”:面对面)虽趣舍万殊(趋:趋向,取向)

2、词类活用(1)名词作动词 一觞一咏(觞 意为“喝酒”)(2)形容词作名词 群贤毕至:(贤:贤才)不知老之将至:(老:老年)

少长咸集(少长 意为“少者、老者”)况修短随化(修、短:寿命长;寿命短)死生亦大矣(大:大事)(3)形容词作动词

齐彭殇为妄作(齐:把„„看作相等)(4)数词意动用法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一:把„„看作一样)

3、一词多义 修

修禊事也(动词,做,从事)茂林修竹(形容词,高)况修短随化(形容词,长)之 仰观宇宙之大(助词,的)

不知老之将至(用于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及其所之即倦(V.向往,追求)

以之兴怀(代词,指向之所欣„„已为陈迹)一

一觞一咏(一边)

若合一契(数词,一个)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把„„看成一样,视为同等)其致一也(一样)

夫人之相与(句首发语词)悲夫(语气助词)

二、虚词 1. 以

(1)介词,把。

引以为流觞曲水(2)介词,因为。

犹不能不以之兴怀(3)连词,用来。

亦足以畅叙幽情 2. 于

(1)介词,引出动作的处所。

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2)介词,引出动作的对象。

当其欣于所遇(3)介词,对或在。

暂得于己(4)介词,到。

终期于尽 3.为

(1)动词,作为,当作。

引以为流觞曲水(2)动词,成为。

已为陈迹 4.之

(1)结构助词,的。

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虽无丝竹管弦之盛(2)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仰观宇宙之大

(3)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夫人之相与/不知老之将至(4)动词,到,往。

及其所之既倦(5)代词,它。

感慨系之矣/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5.所

构成所字结构,相当于名词短语。

或因寄所托/当其欣于所遇/及其所之既倦

三、特殊句式 1.判断句

(1)死生亦大矣(直接表示判断)(2)固知一死生为虚诞(动词“为”,表示判断)

(3)齐彭殇为妄作(动词“为”,表示判断)

2.省略句

(1)引(之)以(之)为流觞曲水(省略宾语“之”和介词宾语“之”)(2)列坐(于)其次(省略介词“于”)(3)悟言(于)一室之内(省略介词“于”)3.倒装句

(1)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会,介宾短语后置)(2)仰观宇宙之大(仰观大宇宙,定语后置)(3)俯察品类之盛(俯察盛品类,定语后置)(4)不能喻之于怀(不能于怀喻之,介宾短语后置)

四、重要词释义

引以为流觞曲水(引:疏导、引来)悟言一室之内(悟言:晤言,)虽趣舍万殊(趣:趋向,取向)终期于尽(期:至,及)未尝不临文嗟悼(临:面对)是日也(是:指代词“这”)茂林修竹(修:长)

所以游目骋怀(所以,古义:指用来;今义:表因果关系连词)信可乐也(信:指确定)向之所欢(向:指过去)列坐其次(次 :指旁边)及其所之(及:指等到)《赤壁赋》 ——苏轼

一、文言实词 1.通假字

(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冯:通“凭”,乘)(2)山川相缪(缪:通“缭”,环绕)(3)举酒属客\举匏樽以相属(属:通“嘱”,劝人饮酒)(4)杯盘狼籍(籍:通藉,狼藉)

2、古今异义词

(1)徘徊于斗牛之间:(古义: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

今义:一种竞技方式)(2)白露横江:(古义:白茫茫的水汽

今义:二十四节气之一)(3)凌万顷之茫然:(茫然:古义:旷远的样子

今义:完全不知道的样子。凌:古:超越

今:欺凌)

(4)望美人兮天一方(古:内心所思慕的人

今:美貌的人)(5)况吾与子渔櫵于江渚之上(古:对人的尊称,多指男子

今:儿子)

3、词类活用

(1)名词用作状语: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向南)/ 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向西,向东)(2)名词用作动词:

①歌窈窕之章(唱歌)

②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打鱼砍柴)③下江陵(攻占)④顺流而东(向东进军)(3)名词的意动用法:

侣鱼虾而友糜鹿(以„„为侣,以„„为友)(4)动词的使动用法:

舞幽壑之潜蛟(使„„起舞)/ 泣孤舟之嫠妇(使„„哭泣)(5)形容词用作动词:

正襟危坐(整理)/ /不知东方之既白(显出白色)渺沧海之一粟(渺小得像„„)

4、一词多义

①望

七月既望(名词,农历每月十五)

②如

纵一苇之所如(动词,往)望美人兮天一方(动词,眺望,远看)

如诉如泣(副词,像)

(3)虚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太空)

(4)白

白露横江(白色的,adj)

盈虚者如彼(指月缺)

不知东方之既白(发白,即天亮了)(5)于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在,介词)(6)长 抱明月而长终(永远,ady)

月出于东山之上(从,介词)

而卒莫消长也(增长,v)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被,介词)

于是饮酒乐甚(于是,连词)

(7)然 其声呜呜然(拟声词词尾,表状态)

(8)歌

歌窈窕之章(唱,v)

何为其然也(这样,代词)

歌曰(歌词,n)

倚歌而和之(歌曲的 声调或节拍,n)

二、虚词

1.而

(1)连词,表转折: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2)连词,表修饰:

倚歌而和之/自其不变者而观之

(3)连词,表承接:

正襟危坐而问客(4)连词,表并列: 侣鱼虾而友麋鹿 2.之

(1)助词,的:

月出于东山之上/哀吾生之须臾

(2)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凌万顷之茫然

(3)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苟非吾之所有/吾与子之所共适

(4)代词,它、它们: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耳得之而为声/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3. 于

(1)介词,在: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徘徊于斗牛之间/渔樵于江渚之上/托遗响于悲风/于是饮酒乐甚(2)介词,从:

月出于东山之上

(3)介词,被: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4.乎

(1)语气词,表示疑问:

此非盂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而又何羡乎

(2)介词,在: 相与枕藉乎舟中

(3)形容词词尾:

郁乎苍苍/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三、句式

l.判断句 :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语气词“也”,表判断)

2.疑问句

(1)何为其然也(“何”与“也”表疑问语气)

(2)而今安在哉(语气词“哉”,表疑问语气)

(3)客亦知夫水与月乎(语气词“乎”,表疑问语气)

(4)此非曹孟德之诗乎(“乎”表反问语气)

(5)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乎”表反问语气)

(6)而又何羡乎(语气词“乎”,表反问语气)

3.省略句

(1)(其声)如怨如慕,(其声)如泣如诉(省略主语“其声”)

(2)(其声)舞幽壑之潜蛟,(其声)泣孤舟之嫠妇(省略 “其声”)

(3)(苏子与客)相与枕藉乎舟中(省略主语“苏子与客”)4.倒装句 ①

状语后置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于赤壁之下泛舟游,介宾结构后置)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于东山之上出,于斗牛之间徘徊,介宾短语后置)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于周郎困,介宾短语后置)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于江渚之上渔樵,介宾结构后置)②定语后置:

凌万顷之茫然(茫然万顷,定语后置)

③主谓倒装:

渺渺兮予怀(予怀渺渺,主语后置)

④宾语前置:

而今安在哉?/ 何为其然也

5.被动句: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乎?

四、其他重要词语: 客亦知夫水与月夫:(夫:那,代词)而吾与子之所共适:(适:享有)《游褒禅山记》 ——王安石

一、文言实词 1.通假字

1、长乐王回深父: 父,通“甫”,古代对男子的美称。

2、古今异义词

①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古:十分之一;今:数词。)②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古:不平常,不一般;今:很,十分。)③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古:到;今:连词,表示另提一事。)④于是余有叹焉:(古:“于”,介词,译为“由”;“是”,代词,代这种情况。今:合用为连词。)

(5)而卒葬之:(古:终于。今:士兵)

3、词类活用(1)名词做状语 有泉侧出:(侧:名词作状语,在一侧)(2)名词做动词

始舍于其址:(舍:名词活用为动词,筑舍定居。)名之曰褒禅:(名:名词活用为动词,命名,称呼。)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名:名词作动词,说明白。)(3)动词做名词 而其见愈奇:(见:动词作名词,见到的景象。)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至:动词用作名词,到达的人。)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传:动词作名词,流传的文字。)(4)形容词做名词

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深:形容词用作名词,深度。)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险远:形容词用作名词,险远的地方。)(5)形容词做动词 好游者亦不能穷也:(穷: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穷尽,走到头。)火尚足以明也:(明:形容词用作动词,照明。)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极:形容词作动词,尽情享受。)(6)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谬: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弄错,使„„错。)

4、一词多义 ①“道”

有碑仆道

名词,路、道路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名词,道理 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名词,主张 何可胜道也哉

动词,说、讲 策之不以其道

名词,方法 ②实词“盖”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助词,有“大概”的意思(补充)日初出大如车盖

名词,车盖 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连词,承接上文,表示原因,可译为“因为”“是因为“是由于”等 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

动词,超过,胜过 ③“文”

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

名词,文字 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

名词,纹理 属予作文以记之

名词,文章 文过饰非

动词,掩饰 ④实词“然”

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代词,如此,这样 吴广以为然

形容词,对、正确 有穴窈然

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连词,表转折,但、但是(5)观

古之人观于天地、山川„不在也(v.观察)而世之奇观、瑰怪、非常之观(n.景象)大王见臣列观(宫廷中的 楼台、宫殿)(6)得

此余之所得也(得到)

古人之观于天地„..往往有得(心的、收获)

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能够)

二、虚词

1、虚词“乃”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副词,表示判断,可译为“是”“就是” 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何也

副词,竟,竟然,居然 良乃人,具告沛公

副词,于是 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兵乃出

副词,才

2、“其”

①用作代词,可以作第一、二、三人称代词;可以作指示代词(这,那);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第三人称代词,它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第一人称代词,自己

则或咎其欲出者。

指示代词,指代“欲出者”,译作“那” 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指示代词,指代“好游者”,译作“那些”(补充)②用作副词

Ⅰ加强祈使语气,相当于“可”、“还是”。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我们还是回去吧)

Ⅱ加强揣测语气,相当于“恐怕、或许、大概、可能”。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Ⅲ加强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怎么”。

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其可怪也与?

(补充)③固定用法“何其”,译作“多么”

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多么衰落啊!)

三、句式

(一)固定句式

1、其孰能讥之乎?

(其??乎:难道„„吗?)

2、何可胜道也哉!

(何??哉:哪里„„呢!)

3、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此所以??也:这就是„„的缘故。)

(二)特殊句式 状语后置

①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天地„„”:“于天地„„”作状语修饰限定动词“观”,“对„„” ②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于其址”作状语修饰限定动词“舍”,“在„„”

(三)省略句、判断句

1.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之)以怠。(省略宾语)2.余于仆碑,又以(之)悲夫古书之不存。(省略宾语)3.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本文来源于高中复习提纲网 http://www.tigang.net

下载初三语文文言文复习一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初三语文文言文复习一.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文言文复习讲义一(多音字)

    初中文言文复习专题 一、字音 (一)多音字 多音字,就是一个字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读音,不同的读音表义不同,用法不同,词性也往往不同。如:夫 有读fú予观夫巴陵胜状 若夫霪雨霏霏 , 有......

    初三语文第五单元文言文

    初三语文第五单元文言文测试《公输》一、⑴ 《公输》选自《》,这本书现在一般认为是及其记述墨子言行的辑录。墨子,名,是家的创始人。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字:1 虽杀臣,不能绝......

    初三语文文言文学习方法分享

    初三语文文言文学习方法分享 一、学习文言文,最应该下功夫的是文言字词、句式等方面的知识,只有积累了一定的文言知识,才可能顺利地阅读文言文。 1.重视预习,学会自学 课前一定......

    初三语文复习测试

    初三语文复习测试一语言知识运用。〔8分〕1、几处早莺争暖树,2、,洪波涌起。3、默写出含有“水落石出〞一词的两句课文原句。〔?核舟记??醉翁亭记?〕①②4、〈〈出师表〉〉一......

    初三语文复习试卷

    (一) (12分) 梅花岭记(节选) ①②顺治二年乙酉四月,江都围急。督相史忠烈公知势不可为,集诸将而语之曰:‚吾誓③与城为殉,然仓皇中不可落于敌人之手以死,谁为我临期成此大节者?‛副将军......

    初三下名著复习一

    15-16学年初三下名著复习资料一 《西游记》 一、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题目。(14分) 2015年5月,《西游记》特种邮票在连云港首发。自1979年以来,《西游记》系列邮票一直深受国内......

    初三语文复习计划一

    巨子实验中学初三语文复习计划 曹明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一年一度中考近,总把新桃换旧符。新年伊始,意味着初中阶段即将进入一个最紧张、最繁忙的时期,如何搞好初三......

    2014年上海各区县初三语文一模·课外文言文

    奉贤区 (一) 阅读下文,完成第11——14题。(12分) 张耳 张耳、陈余,皆魏名士。秦灭魏,悬金购两人。两人变姓名,俱之陈,为里监门以自食。吏尝以过笞陈余,余怒欲起,张耳蹑之,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