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上海教师资格证书考试
上海教师资格证书考试
资料针对最新教材修订, 适用2012考试
两学一法(普教新教材材料)辅导资料打印版(9本):
心理学----复习纲要(8章全)一本,分章模拟题(8章全)一本,综合模拟题一本
教育学----复习纲要(10章全)一本,分章模拟题(10章全)一本,综合模拟题一本
教育方法--复习纲要(9章全)一本,分章模拟题(9章全)一本,综合模拟题一本
三门课程复习提纲是考试最最重要的部分,不说肯定不出这个范围,但是看熟悉就没问题,习题一般都会命中很多
—— 普通话
上海教师资格证考试之普通话考试复习资料(全国通用)
一、每个字都带拼音的60篇朗读文章。(买的教材中60个文章是没有标注拼音的,只有个别难的字词才会有)
二、30个说话题目及范文
三、朗读文章配主持人标准示范MP3录音。
四、4套模拟卷,与考试形式一致
五、考试指导,让你如临考场,考试胜人一筹。
普通话资料给你的是考试范围
—— 教育能力测试
资料包含了:
一、幼儿园、小学、初中及高中的参考教案。(幼教钢琴曲目、大量教案、另开钢琴辅导)
二、说课的指导包括说课要求与技巧。(提供部分学科说课样稿,说课模版等)三:教师能力测试相关理论知识。
四:培训中心的培训录象。
五:上海版教材对应详细教案(赠送一学期)
第二篇:教育法 教师资格证书考试复习资料
(1)依法治教的目的是实现教育法治化。教育法治化是指教育法律化和制度化的简称,它是指国家法律机关制定完备的教育法律,并依照法律的规定来领导和管理教育事务,促进教育管理的法治化、制度化,就是将国家对教育的管理与治理建立在民主、理性的法律规则之上,教育领域的任何主体的任何活动都是要严格依法进行,不受任何人意志的干预和阻碍;同时法律保障公民,组织的教育权和受教育权。教育法治化要求做到:①主体合法②内容合法③程序合法④救济有道 第二章、教育法的一般原理(1)我国教育法的基本原则
依法治教原则②.提高全民族素质,推进人的现代化的原则③.依法保障教育主体合法权益的原则④.公民教育权利平等原则⑤.教育活动应当符合社会公共利益原则⑥.推进教育改革,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原则;⑦.增加教育投入,保障教育经费稳定来源和增长原则。(2)公民教育权利平等的原则?(这里可能出大题)
其 基本的涵义是国家对所有公民的教育权利进行平等的保护、国家实现在教育上的无差别对待的原则。根据这一原则,我国公民教育权的平等原则主要有下列几个方面的具体内涵:(1)国家在教育立法上对所有公民的受教育权利不实行差别对待,平等赋于公民的受教育权,公民的平等的教育权受法律保护。(2)公民、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都平等的遵守教育法律、法规规定的权利和义务,任何人都没有超越教育法律和法规的特权。(3)国家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教师和其他教育工作者应当平等地保护每一个受教育者的权利。(4)任何公民的教育权利受到他人非法侵犯以后,都有权依法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乃至向人民法院起诉,有关国家机关应当平等地保护每个人的合法的教育权利不受侵犯。(5)任何机关、组织和个人违反教育法律、法规,侵犯公民的平等的教育权都应当平等地受到法律制裁。
(3)法的渊源
法的渊源在法学研究,特别在立法学研究中特指法律效率的来源,即法律原则和法规规范的效力的源泉,包括法的创造方式和法律规范的外部表现形式。(4)我国教育法的主要渊源:(A)宪法关于教育的法律规范;(B)有关教育的法律:《教师法》1993、10、31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4次会议通过 《义务教育法》1986、4、12 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4次会议通过《职业教育法》1996、5、15 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9次会议通过《高等教育法》 1998、8、29 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4次会议通过《学位条例》 1980、2、12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3次会议通过《民办教育促进法》(C)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教育的行政法规和军事法规;(D)国务院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行政规章;(E)地方性教育法规;(F)地方性教育规章和教育规范性文件;(G)司法解释、我国缔结的国际公约和条约也是渊源。(5)我国教育法律的体系:P30
①.教育法律体系是教育法作为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系统结构,是指一国现行教育法律规范所构成的完整的、内部协调一致的、有机联系的教育法律的整体系统。②.包括:(A)教育根本法(B)教育基本法(C)教育主体法;(D)义务教育法(E)学前教育法(F)中小学教育法(G)高等教育法(H)职业教育法(I)教育行政法。
(6)教育法与社会主义道德辨证关系【重点内容】 教育法与社会主义道德。(A)社会主义道德是我国教育法规定的我国教育的重要内容(B)社会主义道德的准则和规范贯彻于教育立法之中,是教育立法的道德基础;(C)社会主义道德是教育法得以实现的伦理道德基础;(D)教育法的运行和实现,对于社会主义道德目标的实现、推动社会主义道德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第三章、教育基本法
(1)教育基本法的基本原则:
①.坚持思想道德教育原则②.继承和弘扬民族优秀历史文化传统与吸收人类优秀成果相结合的原则③.教育必须符合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原则④.教育和宗教相分离原则⑤.公民受教育机会平等原则⑥.教育要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原则⑦.教育以汉语言为基本教育语言的原则。
(2)我国教育的基本制度: ①国家实行学校教育制度;②.学校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制度;③.国家实行职业教育制度和成人教育制度;④.国家实行国家教育考试制度;⑤.国家实行学业证书制度;学位证书是指由国家批准设立或者认可的学校及其教育机构,按照有关规定,对在该校或者该其他教育机构正式注册并完成了相关学业的受教育者颁发的,证明其完成学业情况的凭证。它是用人单位衡量持有者的知识水平和能力的依据。(毕业证书、结业证书、肄业证书)⑥.国家实行学位制度;学位制度是国家赋予其学位授予权的单位对达到一定学位水平或者专业技术水平的人员授予一定的学位,并向其颁发相应的学位证书的制度。它与学位证书制度是密切相关的。(学士、硕士、博士)⑦.国家实行扫除文盲教育制度;⑧.国家实行教育督导和教育评估制度。(4)、教育投入的体制? 具体而言,对于国家举办的学校所需的教育经费是以国家财政拨款为主,其他多种渠道筹措教育经费为辅的体制,以保障国家举办学校的教育经费有稳定的来源。我国在教育投入上实行的是由国家、社会、集体和公民个人分担教育投入责任的体制。(5).教育投入的增长幅度? 两个提高: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应当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财政收入的增长逐步提高;全国各级财政支出总额中教育经费所占比例应当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逐步提高。三个增长:各级人民政府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应当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并使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教育费用逐步增长;保证教师工资和学生人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可见,《教育法》对教育投入规定了两个提高和三个增长,对保障教育经费的筹措具有重要作用。(6)教育条件保障
①学校基本建设的条件保障②教材、教学设备的条件保障③发掌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条件保障(7)法律责任的构成要件
责任主体;违法行为;损害结果;因果关系;主观过错(8)违反教育法的法律责任的含义及其特征:
违反教育法的法律责任行为人实施的教育违法行为必须承担其法律后果。特征:1)它是以行为人实施了违反教育法律、法规的行为为前提的,而不是以违反其它法律法规为前提2)承担责任的方式有三种,即教育刑事法律责任、教育民事法律责任、教育行政法律责任3)承担教育违法责任的主体可能是具有行为能力的自然人,也可能是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4)教育违法责任的性质既具有惩罚性,又具有补偿性。
(9)不按照预算挪用教育经费的行为的法律责任: 违反国家有关规定,不按照预算核拨教育经费的由同级人民政府限期核拨;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违反国家财政制度、财务制度,挪用、克扣教育经费的由上级机关责令限期归还被挪用克扣的经费,并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依法给与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学校及其教育机构违反国家有关规定享受教育者收取费用的由教育行政部门责令退还所收费用;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与行政处分。
(10)违法颁发学业证书的行为的法律责任。
80条规定:违反本法规定,颁发学位证书、学历证书或者其他学业证书的由教育行政部门宣布证书无效,责令收回或者予以没收;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取消其颁发证书的资格。第四章、教师法
(1)教师的权利与义务:
权利:①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②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体,在学术活动中充分发表意见③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业成绩;④按时获取工资报酬,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期的带薪休假;⑤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⑥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训。
义务:①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②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③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义务④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⑤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⑥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3)教师资格的要素
教师资格制度是国家对教师实行的一种特定的职业资格许可制度,包括教师资格考试制度和教师资格认定制度。.教师资格要素:国籍、思想品德素养、业务和学历要素。
(4)教师的工资待遇制度
教师法第25条规定: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5)违反教师法的行政法律责任
是指行为人的行为违反教师法及相关法律规定,所应承担的行政方面的法律责任。包括:①国家机关特别是教育行政管理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执行教育行政法规时的违法失职行为(不是犯罪行为)所应承担的行政责任,一般给与行政处分②行政违法和行政诉讼不当③教师违反行政管理法④有关人员侮辱、殴打教师。第五章、高等教育法(1)高等教育法立法宗旨:①.为了发展高等教育事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②.为了依法治教,规范高等教育活动;③.为了加快高等教育改革的步伐。(2)我国高等教育的方针:
是我国教育的基本方针在高等教育事业中的直接体现。①总体方向:高等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②根本途径:高教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③目标: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3)我国高等教育的任务:1)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2)高等教育承担发展科学文化技术的任务3)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4)高等教育中的学历教育分为专科教育、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三个层次,学位分为学士、硕士和博士三级
(5)不同的学位取得的条件和要求是不一样的:学士(4-5年):
1、高等学校本科毕业生成绩优良
2、较好地掌握本门学科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和基本技能。
3、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负担专门技术工作的初步能力。硕士(2-3年):
1、高等学校和科学研究机构的研究生,或具有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历的人员通过硕士学位的课程考试和论文答辩,成绩合格。
2、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的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
3、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负担专门工作的能力。博士(3-4年):
1、高等学校和科学研究机构的研究生,或具有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历的人员通过博士学位的课程考试和论文答辩,成绩合格。
2、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
3、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能力
4、在科学或专门个做出创造性的成果。专科(2-3年):必备的理论基础,专业知识,具有基本技能和初步能力。(6)我国高校设立的条件:
①.有自己的组织机构和设立章程②.拥有相应数量的合格的教师③.拥有符合规定标准的教学场所及教学设施、设备等条件④.必备的办学资金和稳定的经费来源。大学或独立设置的学院还应当具有较强的教学、科研力量,较高的教学、科研水平和相应规模,能够实施本科及本科以上教育。
(7)高等学校的法人资格 答:《高等教育法》第30条规定:高等学校自批准设立之日起取得法人资格。高等学校的校长为高等学校的法定代表人。《高等教育法》第30条第二款规定:高等学校在民事活动中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责任。(8)高等学校的权利:①高等学校的办学自主权及其他相关权利(A招生权(B专业设置权(C)教学自主权(D)科研与服务自主权(E)海外交流自主权(F)内部人事管理自主权(J)财产管理自主权②内部管理机制: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9)高等学校教师的权力
除教育法和教师法的权力外还享有①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②参加培训提高业务素质③开展科研研究和学术交流④接受公正考核
(10)高等学校的教师资格
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必须是中国公民。(2)遵守中国的宪法和法律。(3)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4)具备研究生或大学本科毕业学历。(5)具有相应的教育教学能力。(6)获得相关部门的认定合格。符合以上条件的人,就可以申请取得高等学校教师的资格。
(11)高校教师的聘任原则 双方平等自愿的原则进行(12)高等学校聘任合同
是校长与受聘教师本人签订的聘任合同。合同类型:定期;无定期;阶段性
(13)高等学校学生的权力
①课余可参加社会服务和勤工减学,但不得影响学业②可在校内组织学生团体,但符合法律法规,服从校领导管理。
(14)高等学校学生的处分
警告;严重警告;记过;留校察看;开除学籍(15)高等学校违反高等教育法的法律责任及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①违规招生:由教育部行政部门责令退回招收的学生,退还所收费用,对直接负责人及其主管人员给与行政处分;②违规收费:由当地教育行政部门责令退还所收费用,并且对直接负责人及其主管人员给与行政处分;③校舍危险产生后果:校舍危险,不采取措施,造成人员伤亡,对直接负责人及其主管人员追究刑事责任;④违反财务管理纪律:按照规范性文件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给与行政处罚或追究刑事责任
(16)高校教师违反《高教法》的法律责任:
①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给教育教学工作造成损失行为的法律责任——由所在高校及其他高教机构或者教育行政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或者解聘。②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行为的法律责任——由所在高校及其他高教机构或者教育行政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或者解聘。③弄虚作假行为的法律责任。主要反映在科学研究上和申报职称、奖项上,以及申请教师资格上。第六章、职业教育法(1)职业教育
职业教育是相对于普通教育和成人教育而言的,指国家为实现以初中后为重点的不同阶段的教育分流,通过开办或允许开办各级各类的职业教育学校和各种形式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的劳动素质,增加劳动者的就业渠道,为社会输送大量专业型、技术型和应用型人才的一种法律活动。
(2)职业教育立法宗旨:
①推进科教兴国战略,加速提高广大劳动者素质,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②实行依法治教,使复杂的职业教育活动走向规范化、有序化③职业教育立法是为了发展职业教育。
(3)立法依据:《宪法》;《劳动法》;《教育法》(4)实施职业教育的原则: ①.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的原则;②.实行产教结合的原则;(A.在进行专业设置、培养目标、教育教学内容等重要教育决策时,应听取经济部门、产业界和用人单位的意见与建议;B.要坚持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方向,实行教育、科研、生产相结合,成分发挥教育多方面的功能;C.要坚持劳动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注意实践教育,强化技能训练;D.应当积极发展校办产业,校企结合,增强学校自我发展的后劲)③.建立终身学习体系的原则;④.重视农业、科技和职业教育紧密结合、协调发展的原则。
(5)职业教育经费的筹措体制
企业应按职业教育法规定,按照国务院有关部门和财务部门或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确定的标准承担本单位职工和准备录用人员的职业教育经费。第七章 义务教育法
(1)义务教育法的概念和特点
义务教育是国家用法律形式规定对一定年龄的儿童实施的某种程度的学校教育。特点:1)强制性 2)全面性 3)权力性 4)公共性(2)我国义务教育的渊源
1)宪法 2)义务教育法律 3)行政法规和规章 3)地方性法规和规章
(3)我国义务教育的立法宗旨
1发展基础教育2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3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4)义务教育的法律关系主体
是指依据义务教育法的规定享有法律权力和应承担法律义务的国家、社会、学校、家庭(适龄儿童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和个人(适龄少年、儿童(5)修改教育法的主要原因
1)政治体制改革 2)经济体制改革 3)出现新情况 4)乱收费(6)《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修改的主要内容(重点)
1)保障义务教育经费,要求制定适应义务教育基本需求的有关经费标准,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根据职责共同担负义务教育经费并负责落实,教育经费向农村倾斜、薄弱学校倾斜2)实施素质教育,规定教学内容,严格课程管理,将德、智、体、美有机统一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3)合理配置教学资源,经费投入要向农村学校和城市薄弱学校倾斜,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和教师从事义务教育工作,特别是到农村任教,采取措施促进学校均衡发展 4)加强学校管理,保障学校安全,规范学校收费 5)加强教师培养和管理,提高教师思想道德和教学业务水平,改善其工作和生活条件 6)减少教科书种类,提高教科书质量,降低教科书成本,防止利用教科书非法牟利 第八章 民办教育法
(1)民办教育法的立法宗旨
1)推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促进民办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2)实现民办教育的规范有序发展,维护民办学校
和受教育者的合法权益 3)积极推动民办教育的快速发展
(2)民办教育的特性和法律地位
1)公益性是其不同的组织共有的特性 2)应具备法人条件 3)与公办学校具有同等的法律地位,国家保障民办学校的办学自主权
(3)民办教育法的基本原则
1公益性原则2与公办教育主体平等原则3鼓励保护原则4规范有序发展原则
(4)民办教育举办者的俩种类型
1)捐资助学 2)集资投资办学(要求合理的回报)第九章、教育权的法律救济(1)教育侵权行为:
指行政主体、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违反教育法律、法规的一般规定,直接或间接剥夺其他主体的教育权和受教育权,使其合法权益受到侵害而应承担相应法律责任的违法行为。
(2)教育权法律救济的概念、特征、①概念:当学校、公民的教育权和受教育权受到行政主体、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不当行为的侵害时,由法定的国家机关依照法定的程序予以矫正、恢复或补救,使之能正当享有教育权与受教育权的法律活动。②特征:事后性,权利性,恢复性与弥补性
(3)我国教育权法律救济的基本原则:
①.事后救济原则;②.救济主体法定原则;③.正当程序原则。
(4)我国教育权法律救济体制:
是当教育权和受教育权受到不法侵害时,可以通过哪些方法、渠道得到救济以及每种方法、渠道在整个救济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主要是行政救济(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和民事救济。我国教育权法律救济体制包括:教师申诉制度、学生申诉制度、行政复议、民事诉讼。(5)申诉和教育申诉的概念
①申诉概念:指公民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对国家机关作出涉及个人权益的处理决定不服,依法向原处理机关或上级机关或法定的其他专门机关声明不服、述说理由并请求复查或重新处理的行为。
.②.教育申诉概念: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师和学生对学校、其他教育机构或政府有关部门作出的影响其利益的处理决定不服,或者在其合法权益遭受侵害时,依法行使申诉权,向法定的国家机关声明不服、申诉理由、请求复查或重新处理的一项法律制度。(6)教育申诉制度的具体内容
(1)申诉主体:是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教师本人,特殊情况下也可以委托他人行使。(2)被申诉主体:是教师所在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以及当地人民政府的有关行政部门。(3)申诉范围:a教师认为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侵犯其《教师法》规定的合法权益的;b.教师对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作出的处理决定不服的;c.教师认为当地人民政府的有关部门侵犯其根据《教师法》享有的合法权益的。(4)提出申诉的形式:教师应以递交申诉书的书面形式向行政机关申诉。申诉书的内容包括:a 申诉主体的姓名、年龄、民族、籍贯、职业、住址等。B.被申诉主体的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的姓名、性别、职务、住址等。C 申诉要求。D 申诉理由.。E 附项。(5)受理申诉的机关:因被诉主体的不同而不同。(6)教师申诉的管辖:是指行政机关之间受理教师申诉案件的分工和权限。A隶属管辖。B 地域管辖。C.选择管辖。D 移送管辖。(7)教师申诉制度的程序:a.提出申诉。B 对申诉的处理。C 对申诉作出处理决定。(7)行政复议的概念、特征
行政复议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主体的具体行政行为侵害其合法权益,依法向该机关的上一级行政机关提出申请,由受理申请的行政机关对原具体行政行为进行重新审查并作出相应裁决的活动及制度。特征:1)行政主体的具体行政行为的存在和争议是行政复议的前提。2)行政复议以行政相对人为申请人,以行政主体为被申请人。3)是一种行政活动 4)以行政主体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与合理性为审查内容 5)依照法定程序进行 6)具有不同的法律效果(8)行政复议的原则
1)合法性原则 2)及时性原则 3)准确性原则 4)便民性原则
(9)行政复议的范围
1)对拘留、罚款、吊销许可证和执照,责令停产、没收财务等不服2)对限制人身自由或者对财产的查封、扣押、冻结等 3)侵犯法律规定的经营自主权 4)拒绝颁发符合法律规定的许可证和执照 5)申请行政主体履行保护人身权、财产权的法定职责,行政主体拒绝履行的 6)没有依法发给抚恤金的 7)违法要求履行义务的 8)侵犯其他人身权、财产权(10)行政复议的程序
申请、受理、审理、决定、执行(11)行政诉讼的概念和特征
行政诉讼是指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认为行政主体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由人民法院对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进行审理并作出裁判的制度。特征:1)诉讼前提的特征性 2)诉讼被告的恒定性 3)诉讼主体的多元性 4)程序启动的被动性 5)审理对象的限定性。依现行《行政诉讼法》规定,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只能就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进行审查,不能对抽象行政行为审查,而且除行政处罚显示公正可进行依法变更外,一般也不能对具体行政行为的合理性、适度性进行审查。6)举证责任的倒置性
(12)行政诉讼的基本原则1)具体行政行为合法性审查原则 2)起诉不停止执行的原则 3)被告负举证责任原则 4)不适用调解原则
第三篇:教师资格证书
教师资格证书
网上填报
1:注册个人基本信息 考生注册须填写真实姓名,证件类型及证件号码。已注册的考生填写密码进行登陆,未注册的考生点击【注册】进行注册。新注册时,要求考生填写本人的姓名、证件类型、证件号码,登录密码、电子邮箱等联络信息。2:诚信考试承诺
新注册的考生用户必须先阅读考试承诺,先同意承诺的才可以进行下一步的操作。
3:阅读报考须知 4:填报个人信息
填报个人信息,包括个人姓名、证件号码、性别、名族、政治面貌、出生日期、户籍所在地、报考类别、学习形式、是否师范生、学校名称、是否大学在读、院系班级、最高学历、最高学位、电子邮箱、手机等信息。5:上传个人照片
考生上传的照片将打印在考生准考证和考场签到表上,并将在本网站保存以供使用成绩的高校核查。如使用不合格的照片,将无法通过资质初审。因此,建议考生到专业照相馆拍摄下述规格、尺寸的电子照片,以免由于照片问题,为您带来不必要的麻烦。电子版照片要求:
(1)本人近6个月以内的免冠正面证件照;不允许带帽子、头巾、发带、墨镜;(2)照片格式大小:格式为jpg/jpeg,不大于200K;(3)照片中显示考生头部和肩的上部;黑白或彩色均可,白色背景为佳;(4)此照片将用于准考证、成绩报告单、以及通过考试和审核后获得的资格证书。备注:建议使用Microsoft Office Picture Manager,图画, Photoshop, ACDsee等工具,将照片进行剪裁压缩。
注意:上传照片的格式必须为jpg/jpeg,不大于200K。最后进入照片裁剪,用鼠标在原图上拖拽划出剪切范围,显示剪切后的实际图片。提交审核材料及付费
报名成功后,请及时到指定审核点进行资格审核、缴费确认。考试
1:打印准考证 打印准考证,系统会根据考生报名信息生成准考证。根据提示下载pdf准考证文件。下载后,仔细核对个人信息,并直接打印成准考证。2:参加考试 编辑本段考试流程 考试须知
教师资格证考试(有些地方考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政策法规)
1、非师范类学生要取得教师资格,必须加试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所以你准备复习参加教育部门举办的考试或者去考自学考试相关的科目。
2、教师证的考试属于地方考试,但可全国通用,取得了任何地方都承认。
3、教师资格证只是从业证书,只要你能通过2(4)门理论考试,并且取得普通话合格证书,然后申请自己想要教的科目,那需要个试讲,通过后,还要参加体检,体检合格后就可以得到你想要的专业资格证书。考试科目
一、传统的教师资格考试:
教师资格证考试科目: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课程。
以上是教师资格证考试科目中的笔试科目,也是最难的部分,还有普通话,试讲(说课),体检也算是教师资格证考试科目。
二、全国教师资格改革试点考试:
2013年全国教师资格证统考地区: 河北、湖北、上海、浙江、广西、海南、山东(2013年)、四川(2013年下半年)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笔试为《综合素质》和《保教知识与能力》2个科目(均为计算机考试)。
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笔试为《综合素质》和《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2个科目(均为计算机考试)。
初级中学和高级中学教师资格考试笔试分别为《综合素质》、《教育知识与能力》和《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3个科目。初级中学和高级中学的《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科目分为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思想品德(政治)、英语、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信息技术等学科。其他学科暂不开考。申报要求
具体的申报要求:
1、普通话水平应当达到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颁布的《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标准》二级乙等以上标准。(语文学科要达到二级甲等)
2、各级各类学校非师范专业毕业生申请教师资格应按省教育厅部署补修教育学、心理学课程,并由省教育厅统一组织考试合格。(申请者学历为师范专业毕业人员免于教育学、心理学考试)
3、各级各类学校非师范专业毕业生申请教师资格应参加教师资格认定机构组织的说课(说课分为:面试、试讲)。(申请学历为师范专业毕业人员如能提供3个月或以上的教学证明,可免于面试、试讲)
4、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无传染性疾病,无精神病史,按《申请认定教师资格人员体检标准及办法》,在教师资格认定机构指定的县级以上医院体检合格。
5、报名需要学历证、身份证、照片。
6、没有教师资格证的是肯定无法取得正式编制的。具体的报名时间和地点你可以去问一下你们当地的教育局、或者报名教师资格证的地方。具体流程
考教师资格证的流程是:
1.考普通话证(语文老师要二级甲等以上;其他科目要二级乙等以上)成绩无限期保留、全国通用。一般每两个月可以考一次 2.考心理学以及教育学(对于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学习的全面辅导,通常是在下半年10月份举办,考试通常在2月底和3月初,成绩无限期保留。(中小学所考的内容相同,幼儿则考学前教育学和儿童发展概论)
3.拿上你的以上三个证(教育学,心理学,普通话)外加毕业证、身份证、体检合格证、申请表,就可以去认定了。认定的时候教委会安排说课——也就是“试讲+面试”。认定的时候你要选好级别和科目了(就是要选好教小学或初中等等,和数学、语文之类的科目)
说课30分钟,分试讲15分钟和面试15分钟,教案考之前上网下一下模板,就可以了。
说课北京的是在每年4月和10月,通过说课就可以拿到证位。考试基础科目:
考取高等(包括本科、大专、高职)学校教师资格人员:(北京的培训地点可到首都师范大学)
高等教育学概论、心理学概论、高等教育方法概论、教学技能 考取高中、中专、中职、初中、小学的教师资格证人员: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
考取幼儿园的教师资格证人员:北京的培训地点可到北京师范大学东面对面 幼儿教育学、幼儿心理学
其他各省市的相关政策会有不同,可咨询当地教委。报名条件
(一)基本条件:
申请认定教师资格的人员应是未达到国家法定退休年龄、户籍或工作单位在当地的中国公民。
未达到国家法定退休年龄、户籍或工作单位在当地且符合《教师法》规定条件的中国公民可在当地申请认定教师资格;当地全日制普通高校、独立学院以及高职院校应届毕业生可向就读学校所在地教师资格认定机构申请认定相应的教师资格;就读于成人教育(自学考试、电大、夜大学、函授)、网络教育的人员须毕业并取得国民教育系列学历后申请认定教师资格。
(二)思想品德条件:
遵守宪法和法律,热爱教育事业,履行《教师法》规定的义务,遵守教师职业道德。并经申请人员单位或户籍所在地乡(镇)或街道办事处思想品德鉴定合格;应届毕业生,由所在学校进行思想品德鉴定。
(三)学历条件:
申请教师资格与应当具备的学历条件对应表―― 申请教师资格种类 幼儿园教师
应当具备的学历条件
幼儿师范学校毕业及其以上学历
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或其他大学专科毕业及其以上
小学教师资格
学历
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或其他大学专科毕业及其以上初中教师资格
学历
高等师范本科学校或其他大学本科毕业及其以上高中、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
学历
中等职业学校毕业及其以上学历,并具有相当助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实习指导教
理工程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或者中级以上工人技师资格
术等级
高等学校教师资格 研究生或者大学本科毕业学历 成人教育教师资格 高等、中等学校毕业及其以上学历
在校生(大
二、大
三、应届毕业生)凭学生证或相关证明均可报名参加考试。
(四)教育教学能力
1.具备承担教育教学工作所必须的基本素质和能力。非师范教育类专业毕业的人员需参加教育学、心理学补修、测试和教育教学能力测评,成绩合格。2.普通话水平应当达到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颁布的《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标准》二级乙等以上标准,并取得相应等次《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证书》。3.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无传染性疾病,无精神病史,适应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经教师资格认定机构组织在县级以上医院体检合格。报考程序
凡报名当年年底未达到国家法定退休年龄,具备《教师法》规定教师资格条件并愿意从事教师工作的中国公民,均可申请并依法认定幼儿园、小学、初级中学、高级中学、中等职业学校(含实习指导)教师资格。
(一)申请程序:
师范类:往届毕业生需准备以下材料:
1、本人身份证原件和复印件;
2、师范教育类专业毕业证书原件和复印件;
3、《申请人思想品德鉴定表》(在职人员由其所在单位提供,非在职人员由其户籍所在地乡(镇)政府或街道办事处提供);
4、本人填写《教师资格认定申请表》;
5、由教师资格认定机构指定的县级以上医院出具的体格检查合格证明;
6、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证书原件和复印件。应届师范生可在其毕业前的最后一个学期,向就读或拟任教学校所在地教师资格认定机构提出认定教师资格申请,申请时以学业成绩单代替学历证书,思想品德鉴定表由在读学校提供。其余要求与往届生相同。
上述材料经教师资格认定机构审查合格后,方可领取教师资格证书。
非师范类:与师范类应届、往届毕业生需准备的材料基本相同。只是在初审合格后,须参加由教师资格专家审查委员会组织的教育教学基本素质和能力考察,并提供教育学、心理学考试成绩证明。如果符合条件,教师资格认定机构将在相应的受理期限内通知认定结果。
(二)申请时间:
教师资格认定机构和依法接受委托的高等学校,每年春季、秋季各有一次受理资格认定时间。
考试课程及时间非师范毕业生(包括在职人员和非在职人员):考试课程按所报类别分为:高级教师开考高等教育学、高等教育心理学;中学(含中等职校)教师开考教育学和中等教育心理学;小学教师开考教育学和小学教育心理学;幼儿教师开考幼儿教育学和幼儿心理及卫生学。每年开考一次。
(三)认定机构:
根据有关规定,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受理幼儿园、初级中学教师资格认定;地(市)州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受理高级中学教师、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及其实习指导教师资格认定;省级教育部门负责受理高校教师资格认定。据省教育厅有关部门介绍,为方便高校毕业生择业需求,拟定在高校学生毕业在读期间或离校前,完成自愿从事教师职业的毕业生教师资格考试及认定工作。编辑本段职业前景
2011年9月10日是我国第21个教师节,据智联招聘日前的一项调查显示,教师这一职业在求职者心中占有相当重的分量。就“如果同时有做教师和企业职员的机会,你会如何选择”这一问题,52.6%的被调查者选择到学校做教师。而据智联招聘320万简历库中的数据显示,一般城市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师月收入在1500元左右,在大中城市则在2000元左右,加上课时费和过节500-1000元左右的奖金,按升学率和区排名成绩的浮动奖金,教师的收入和福利与其他各行业比较并不低。同时,在职场竞争白热化的今天,相对稳定的职业前景和受人尊敬的职业形象令教师这一职业魅力倍增。在关于教师社会地位的调查中,地位和收入紧密挂钩,中等职业教育教师得票只有2.0 %;幼儿园教师是2.6%;小学教师2.9%;中学教师9.4%;培训机构教师10.9%;最高的是大学教师,有53.7%。但是在一定程度上人们往往对教师职业存在误解,以为教师工作量仅限于每周要上的几节课工作特别轻松,实际上教师可能是晚上要工作到12点之后的比例最大的群体。教师的主要负担有以下几项:
(1)备课。所花费时间平均为上课节数的四倍,新入行教师可能要高达十倍。(2)迎接各种评比、考核和检查。工作量无法估计。完全无报酬的情况下,晚上回家加班、留单位加班、暑假的周末加班,国庆节只一天假,是极普通的事,多数教师对此深恶痛绝。
(3)所谓的科研。为了职称,教师通常都要发论文,编教材,搞项目和课题,有些带经费,有些自掏腰包。对于普通学校的教师,发论文通常是极亏钱的事情,发一篇核心期刊论文教师有可能要赔进去1000多元。高校教师科研所花费时间估计与上课节数相当。
(4)勤杂事务和学校活动。花费时间约相当于上课节数的一半。
正因教师工作辛苦,收入微薄,所以我国才有所谓的“教师节”,以安慰教师群体。当然,随着国家科教兴国战略的进一步实施,教师的工资和待遇将被逐步纳入国家工作人员统一管理,这意味着教师的工资将得到很大提高,实现与国家公务员收入差距之间的不断缩小。编辑本段申请资料 申请认定教师资格者应当在规定的时间内向教师资格认定机构或者依法接受委托的高等学校提交下列基本材料:
1.由本人填写的《教师资格认定申请表》(一式两份,全部在网上填写并打印出来)。
2.身份证原件和复印件,户籍原件、复印件和工作单位证明(或所在乡镇、街道证明)。
3.学历证书原件和复印件。
4.教师资格认定机构指定的县级以上(含县级)医院出具的《申请教师资格人员体格检查表》。
5.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证书原件和复印件。
6.由申请人工作单位或者其户籍所在地乡(镇)政府或街道办事处提供的《申请人思想品德鉴定表》。
7.非师范教育类专业毕业的申请人员,需提供《教师资格认定教育学心理学合格证》及教育教学能力测评成绩证明。
8.申请认定中等职业学校实习指导教师资格的人员还需提供专业技术资格证书或工人技术等级证书原件和复印件。9.小二寸免冠半身正面照片一张。已经有包括浙江、上海等在内的四个省份进行教师资格证全国统考,生源在本省的学生报名的时候需要带身份证原件、复印件以及学生证,还有是学校教务处的在校证明,注意是学校的章,学院的是没有用的。在外省的还要带户口本原件和复印件。
编辑本段考试大纲
教育部考试中心根据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标准,制定各科考试大纲。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大纲规定了考试内容和要求、试卷结构、题型示例等,是考生学习和考试命题的依据。
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大纲(2科):
《综合素质考试大纲》、《保教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
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大纲(2科):
《综合素质考试大纲》、《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
初级中学教师资格考试大纲(15科):
《综合素质考试大纲》、《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等13科;
高级中学教师资格考试大纲(15科):
《综合素质考试大纲》、《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等13科;其中,初级中学和高级中学的《综合素质考试大纲》和《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是相同的。
面试考试大纲分为三类:
《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面试大纲》、《小学教师资格考试面试大纲》、《中学教师资格考试面试大纲》 编辑本段答题技巧 选择题 选择题分为单项选择题和多项选择题,属于客观性试题,是试卷中的必考题型,具有概念性科学性、灵活性等特点。考查的内容往往是识记性质的.要求考生从4个答案中选择正确的选项,这类试题一般知识覆盖面广、迷惑性强,表面看似容易,但若不注意审题,特别容易失分。这部分试题比较简单,在考试的过程中不应花费大量的时间,但是选择题所占分数较高,是考生得分的关键,不能在这部分失分过多。选择题的答题方式有直接填写和机读卡填写两种,由考试省市决定。填空题
填空题也是识记性质的,主要考查考生记忆知识的牢因程度。填空题要求所填入的内容一定要准确、简练。在这一部分考生没有选项可选,没有蒙混过关的可能,考生不仅要知道答案是什么·还要能准确地写出来,错字、别字不能得分。所以.考生一定要仔细检查,不要做无用功。遇到不会做的题目.不要花费太多时间,毕竟这一题目所占的分数不多,可以把剩下的时问集中到大题上去。判断说明题
所谓判断说明题,不仅仅只是做出对错的判断,无论对与错,都要给出相应的解释说明,通过概念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切记对的也一定要做出说明解释。简答题
这种题目一般来说不应答得过长,只要把主要知识点写上,稍作展开即可,但该注意的是,这种题目一般来说不应答得过长,知识点一定要回答全面,因为这种题型一般是按照知识点来计分的,这就要求考生对某个问题大概包含几个知识点做到心中有数。另外,答题时一定要注意条理清楚、字迹工整,最好用序号标明,使阅卷老师一目了然。做此类题的时候一定要控制好时间,不能无限制地拖延,毕竟后面还有更大分值的论述题。对自己暂时回忆不起来的内容可先跳过去,等论述题答完之后再返回来作答。论述题
论述题主要考查考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类题目比较灵活,不局限于书本知识,也没有标准答案。答题时不仅要思路清晰,而且要全面展开,先把理论讲清楚,再联系实际作相应的陈述。考生在答这类题的时候一定要有理有据,抓住关键的知识点展开论述,抓住了知识点去也就抓住了得分点。同样,此题也可用序号标明知识点,并要注意把核心句子放在段首。如果题目要求联系实际,一定要结合本人或学校的工作实践经验,把它们作为阐述观点的材料,观点和材料要统一,语言要精练。
答题的顺序依个人习惯而定,只要能保证在120分钟内答完全部试题即可。如果遇到不太熟悉的题目,一定要冷静思考。即使有不会的题目也要作答,而且要借此显示自己的知识面和知识积累程度,无论如何,不能出现漏题现象。编辑本段面试考试技巧 一般面试时间约10分钟。面试分为说课和考官提问两部分。面试成绩为合格或不合格。
面试要求:不携带任何资料,即问即答,谈话式交流。仪表端庄,服饰得体,行为大方,气质文雅,师德良好。使用普通话,语言清晰、流畅、准确、完整,有感染力。解答针对拟教学科以及教育学、心理学、相关专业基础知识的有关问题。什么叫“说课”:说课是教师通过对教育目标本身的分析,表述具体课题的教学设想及其理论依据。通俗的讲就是要说清: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么教。“说课”以说为主,是教师对教案本身的分析和说明,是一种口头叙述为主的教案分析。
说课的基本要求 :
1、说清本课内容在本学科教学中所处的地位及其作用。
2、说清本课内容的重点、难点和要点。
3、说清本课的课时结构和目标。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中。
4、说清实施课堂教学目标的方法与手段。
5、教学过程状态的调节与信息的有效传递。
6、对本节教学计划的预评估。
考试之前会给考生一个说课范围,考生可以把范围内所有的篇目都准备一下。说课的内容一般包含教学目标,一般一课有两三个目标即可,不要求太多;教学重点和难点,也是两三个即可。教学步骤是重点,考生要把你所设计的所有步骤都说出来。另外,说完一个步骤之后还要说一下安排这个步骤的原因,也就是为什么这么上,还可以顺便说下你的教学原则和方法。
最后是板书说明,考生不需要把板书全都写在黑板上,只要写标题即可,然后说出来,告诉底下的老师,你在黑板上的每一个区域要写什么,另外也是让老师看看你的字是什么样的。
说课主要是考查考生的思路和表达能力,考生需要注意:口齿要清楚,声音要响亮,语速不要太快,最重要的一点是要和在座的专家老师有目光的交流,不要一直盯着说课稿或教材。
考试当天有一定的准备时间,会给考生教材,有时间让考生写说课稿,如果你之前把范围内的篇章都准备一下,考试的时候时间肯定是够的。
关于考官的提问,可能会涉及说课内容,但主要是关于教育教学发展动态、政治思想理论或者关于考生个人的,比如为什么想当老师等等。总的来说,提问不是重点,说课才是重点,提问只要如实回答,一般不会有太大问题。
第四篇:上海最好的对外汉语教师资格证书考点推举
上海最好的对外汉语教师资格证书考点推举
儒森教育是上海儒森教育进修学校投资创立的中文教育品牌,总部设立在上海,具有正规教学资质。旗下品牌为“儒森汉语”和“MandarinGarden”是目前国内专业对外汉语国际授课机构,拥有4年国际中文授课经验我们在上海设有5个中心、无锡、武汉、深圳、长春各设有1个中心,全国共9个教学中心。在伦敦和韩国也设有2个中文学校。学校具有非常中国特色的学习环境,让您置身于学习中国文化的海洋之中。我们为全球近百家世界著名外资企业提供中文课程,在读企业外国学员累计有6000 多人。曾多次被国外媒体“Thats Shanghai、Cityweek” 评为外国学生在上海最喜欢的中文学校和刊登儒森的教学特色和学习方法。我们同时是国家汉办会员机构、世汉学会会员单位,IPA国际认证协会官方指定培训基地及证书考核机构。全球对外汉语教学领域唯一公开全部级别中文课程教学核心技术的专业中文机构。
第一项使命: 专为在上海有汉语知识和文化学习需求或对汉语有日常生活和工作需要的海外公司、移居家庭及个人提供专业的汉语学习课程、高质量的教学服务和全程的教学质量控管服务。在过去的8年里,世界各地1万多名学生在此注册了中文课程,与我们友善的员工及老师共度了愉快的时光。
第二项使命:近年来凭借中国在世界舞台的影响力,学习汉语的热潮也逐渐深温。为了迎合国际对于汉语老师的极度需求和国内外籍人士的学习需求,儒森汉语推出了独具一格的对外汉语老师培训课程。并且定期举办各类丰富多彩的文化交流活动来增加学员们的实践机会。我们拥有具有多年涉外授课经验 的师资力量和领域内专家提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培训课程,吸引了大批学员加入推广汉语的团队。我们已经培养了将近2千多名中文老师走上了对外汉语教学之路,其中有300多名中文老师将中文普及推广到了全球各地。我们为此感到非常的荣幸和自豪。
旨在为在世界各国各地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一线汉语教师提供分享和交流教学经验的平台;促进对外汉语教学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促进一线对外汉语教师优秀教学研究成果的展示和推广; 加强世界各地一线汉语教学工作者与研究工作者之间的联系; 增进和发展各级各类汉语教学机构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我们真诚地希望,汉语能够随着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而逐步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中 国,让中国走向世界”,这种双向的了解既需要双向的语言纽带,又需要不断地把这纽带越拉越紧密,中国人民将给全世界带去真诚的友谊和真挚的问候!
第五篇:2010年上海教师资格证书《教育学概论》讲义
教育学概论 讲义
(上海教师资格培训材料)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
第一节 教育的发展
关于对教育的理解:
1、《学记》明确认为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活动,目的在于使人为善。
2、卢梭认为:教育就是让儿童的天性率性发展。
3、杜威认为:教育就是生活本身,主张“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之不断改造”
4、教育的广义狭义之分:
广义: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思想和观念的活动,都可以称之为教育。狭义:主要是指学校教育。
5、本书所指的教育有以下几个基本内涵:其一,教育受社会制约。其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这是学校教育的本质特征。其三,教育是由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共同参与的双边活动。
6、教育的三个形式: 1)非形式化教育:没有固定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与生产生活过程混为一体的自然状态的教育。
2)形式化教育:有相对稳定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有专门的教育设施和较为规范的教育内容。
3)制度化教育:是指学校制度、课程设置、考试制度越来越完备,教育的育人功能和筛选功能越来越重要。
一、中国教育的发展演变
(一)古代教育
1、学校教育制度
按性质分为官学、私学、书院三种。
1)官学:分为中央官学和地方官学。建元五年,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意见在长安立太学。2)私学:中国的私学始于春秋时期。按其程度和所教授的内容,分为私塾和经馆。私塾:儿童的启蒙、识字教育。经馆:对象多为成年人,常用教学方法(汉代)叫转相传授。
3)书院:萌芽于唐末,正式形成于宋代。
4)明朝的东林书院,提倡“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2、学校教育内容
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3、选士制度
1)三种选士制度:察举制(又称乡举里选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
2)科举制:我国古代实施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一种选士制度。隋炀帝大业二年(606年)设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度正式创立。
(二)近代教育
教育学概论 讲义
(上海教师资格培训材料)
1、新式学堂
中国近代第一所新式学堂是1862年设立的京师同文馆。
2、近代学制
1)癸卯学制又称“奏定学堂章程“、”1904年学制”,是中国近代第一部新学制,小学堂和中学堂实行“五四五”制。
2)壬子-癸丑学制又称“1912—1913学制”,辛亥革命后蔡元培主持制定,实行“四三四”学制。是中国近代第一个资产性质的学制。3)壬戌学制又称“新学制”、“六三三”学制。
3、近代教育行政机构
学部,内设:总务司、专门司、普通司、实业司和会计司。
(三)建国后的教育
1、学校教育制度
1951年10月,确定新学制,实行小学5年一贯制,1953年改为“四二” 制,中学实行“三三”制。
2、粉碎四人帮后教育战线的拨乱反正
3、新时期的教育改革
邓小平的三个面向: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是重点。
二、西方教育的发展过程
(一)古代教育
1、古希腊教育
斯巴达的教育具有浓厚的军事色彩。雅典注重体育军事训练,智育和美育。
2、古罗马教育
共和早期,家庭教育是主要形式
共和后期,存在两种学校系统,即希腊与学校和拉丁语学校
(二)中世纪教育
教会学校几乎是这个时期唯一的教育机构,僧侣是主要的教育者。这个时期的教会学校大致分为:修道院学校,座堂学校,堂区学校。内学专为培养僧侣,外学的对象为俗人。
“三艺”:文法、修辞学、辩证法。“七艺”:“三艺”之外增加算数、集合天文学和音乐理论(这四门又称为“四艺”)世俗教育的主要教育形式是骑士教育,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家庭教育。
(三)西方近代教育及其特点
1、国家队教育的干预和重视,公共教育的建立
2、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
3、实科教育迅速发展,教育与生产劳动的联系日益增加
4、重视教育立法,依法治教
三、当代教育的发展趋势
(一)教育全民化
(二)教育终身化
(三)教育民主化
(四)教育现代化 第二节 教育学的发展
教育学概论 讲义
(上海教师资格培训材料)
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社会科学。
一、西方教育学的发展
(一)古代教育学的发展
1、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和“产婆术” 苏格拉底提出“美德就是知识”,倡导问答法。
2、柏拉图的教育思想和《理想国》 柏拉图的教育思想主要有以下内容: 重视教育作用 强调早期教育
主张德智体美劳的教育内容
3、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和《政治学》
他把人从出生到21岁划分为三个发展阶段,提出这三个阶段的教育分别是:第一阶段从出生到7岁,为家庭教育;第二阶段从7岁到14岁,进入国家办的学校;第三阶段从14岁到21岁,以智力教育为主。
亚里士多德是教育史上第一位划分教育年龄分期并提出相应教育主张的教育家。
(二)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家的教育思想
著名的人文主义思想家:意大利的维多利诺,荷兰的伊拉斯谟,英国的莫尔,法国的拉伯雷、蒙田,提倡以人为中心。
(三)规范教育学的建立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1、赫尔巴特和《普通教育学》
赫尔巴特,欧洲资本主义上升时期德国著名的教育家,代表作是《普通教育学》被誉为“第一部具有学科形态的教育学”。
提出行使教学阶段理论,将教学过程分为明了、联想、系统和方法四阶段。
赫尔巴特的学生齐勒尔和赖因发展为五阶段,即预备、提示、联想、总结和应用。后来凯洛夫又把它演变为五步法,即复习、引入、联想、总结和练习。
2、杜威和《民主主义与教育》
杜威以反对赫尔巴特教育理论的面目出现。主张儿童中心,经验中心和活动中心。
二、中国教育学的发展
(一)古代教育思想
1、孔子及其儒家教育思想
孔子在中国历史上最早提出人的天赋素质相近。孔子强调学校教育必须将道德教育放在首要地位。
2、《学记》的教育思想
《学记》是中国古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论著。在中国教育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教学相长”的思想。
提出教学过程中的四大原则:预防性原则、及时施教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学习观摩原则。主张尊师
3、《大学》的教育思想
三纲领就是“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
八条目就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4、《颜氏家训》的教育思想
颜之推,内容涉及最重要的时关于儿童教育思想,尤其是早期教育。主张对儿童的教育应该采用“风化”的方式。
教育学概论 讲义
(上海教师资格培训材料)
5、《师说》的教育思想
概括了骄傲是的职责主要是三个:
1、传授道理、教授学生和解除疑难。
2、以“道”为择师的标准。
3、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
(二)20世纪中国教育学的演变。
1、街道日本引进西方教育理论
王国维翻译的《教育学》,是从日本翻译过来的教育学论著。
2、实用主义教育理论在中国的传播及影响
陶行知、陈鹤琴,根据中国社会和教育的实际情况,3、凯洛夫主编的《教育学》的引进及影响 “以俄为师”的方针
影响最大的是凯洛夫的《教育学》,主张培养全面发展的建设者,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4、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学
教育学的中国化问题
1929年,庄泽宣提出“新教育中国化”问题。新教育中国化必须符合四个条件,符合国民经济、中国的社会状况、能发扬民族优点改良国人劣根性。
思考题:
1、我国而是世界教育学发展的基本路径是什么?每个阶段的情况。P29-32
2、新教师学习教育学的意义P32
第二章 教育与发展
在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提交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中,有一个标题《教育:必要的乌托邦》 第一节 教育与社会发展
一、教育与经济
(一)经济对教育的决定作用
1、生产力水平决定了教育发展的水平
2、经济基础决定了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3、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结构、内容与手段
4、经济体制决定着教育体制
(二)教育促进经济的增长
1、教育再生产劳动力
2、教育积累、传播、发展科学技术
二、教育与政治
(一)政治对教育的决定性作用
1、政治决定教育的领导权和受教育的权力
2、政治决定教育目的的性质
3、政治决定教育的内容
(二)教育对政治的反作用
1、教育培养政治制度所需要的人才
2、教育延续和发展政治制度
3、教育民主化与平等化
教育学概论 讲义
(上海教师资格培训材料)
三、教育与文化
(一)文化队教育的制约作用
1、文化传统使教育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2、文化提供了教育内容
(二)教育对文化的反作用
1、教育使文化得以延续和传播
2、教育使文化得到整理、发展和创新
3、教育创造了独特的学校文化
(三)科学技术对教育的推动作用
1、科学不进教育观念、教育内容的更新
2、科学技术渗透到教育活动各环节,提供必要的知识基础和技术条件
(四)教育对科学发展的作用
1、教育再生产科学技术知识,培养科技人才
2、教育推进科学的体制化
四、教育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一)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萌生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形成于80年代,90年代被广泛接受。
1972年,以米都斯为首的一批西方科学家组成的罗马俱乐部提出了关于世界发展趋势的研究报告《增长的极限》
1992年的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了全球《21世纪议程》,这是一不二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广泛的行动计划和纲领。
(二)教育对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作用
1、教育是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压力指标、状态指标、响应指标
压力指标主要表现为人口笔记、小学入学率、中学入学率、大学入学率、文盲比例 状态指标主要表现为适龄儿童的入学率、男女入学比例差异 响应指标主要表现为用于教育的开支占GDP的比例
2、教育是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手段
(三)可持续发展教育
1、可持续发展教育的目标
2、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原则
启发性、参与性、渗透性、批判性
3、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教学方式
参与式教学、探究式教学、合作式教学、提供交流的机会、直接体验,进行实践、应当为学生提供进一步学习的材料
第二节 教育与个体发展
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作用
先天和后天因素,先天为遗传因素,后天为环境因素
(一)教育对个体发展做出社会性规范
(二)教育为个体发展提供知识和能力基础
(三)教育开发个体的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
二、教育要适应个体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一)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教育学概论 讲义
(上海教师资格培训材料)
1、身心发展具有一定的顺序性和阶段性
2、发展速度得不均衡性
3、身心发展具有稳定性和可变性
4、身心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
(二)不同年龄阶段教育的个体发展任务
八个阶段:乳儿期(0-1岁)婴儿期(1-3岁)幼儿期(3-
6、7岁)童年期(6、7岁-
11、12岁)少年期(11、12岁-
14、15岁)青年期(14、15岁-25岁)成年期(25-65)老年期(65岁之后)。
1、幼儿期与学前教育 2-3岁是语言学习的最佳时期
2、童年期与小学教育 童年期又称学龄初期
2、少年期、青年期与中学教育
少年期又称学龄中期,是一个过渡时期。
第三章 教育目的
第一节 教育目的的意义与层次结构
一、教育目的的概念与意义
教育目的的三个特性:抽象性、理想性、终极性
二、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
教育目的的具体化主要是通过“培养目标”、“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制定来实现的。课程与教学目标是衡量培养目标实现程度的直接与依据与评判标准。
1、教育目的
古希腊学者将“理性的培养”作为教育的目的 我国古代封建社会将“明人伦”作为教育的目的。
2、培养目标
我国小学教育的培养目标
3、课程与教学目标
第二节 教育目标的价值取向
一、个人本位论与社会本位论的基本观点与代表人物
(一)个人本位论的基本观点与代表人物
推动西方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观的产生与兴起的四种力量: 14至16世纪文艺复兴、17至18世纪启蒙运动及其思想、18世纪中叶开始的近代工业革命、19世纪中叶依赖人本主义哲学的产生
1、卢梭自然主义的教育目的论 儿童生来具有健全的本鞥和善良的天性
应把儿童教育成“自然人”,而不是社会的“公民” 强调应顺应儿童的天性,促进儿童个性的自由发展。
具有个人本位论倾向的教育学者:抗的、裴斯泰洛齐、福禄倍尔 19、20世纪之交欧洲兴起的“儿童中心运动”或多或少受到卢梭的影响。
2、自由主义的教育目的论 约翰-密尔的《自由论》,反对由国家亲自操办教育和强制实施高度同一的教育,主张教育方式多元化。
教育学概论 讲义
(上海教师资格培训材料)
伯特兰-罗素
3存在主义的教育目的论 泰勒
观点大致为:教育纯粹是个人的事,教育无论是对公众、集体还是社会,都不承担责任。强调:真诚、选择与决定、独立承担责任
(二)社会本位论的基本观点与代表人物
1、社会学派的教育目的论
法国社会学家涂尔干为代表
双重人格:一种为个体我,另一种为社会我
涂尔干的教育目的是要使个体社会化,适应社会生活 纳托儿普也有类似看法
2、国家主义的教育目的论
日本、意大利、德国为代表的极权主义教育是集中体现。强调国家利益至上。国家主义的教育目的论是在社会本位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二、理论基础分析
(一)个人本位论与社会本位论内涵的基本假设分析
个人本位论:个人的存在优先于社会的存在,并决定社会的存在,个人的价值高与社会的价值。
社会本位论:社会的存在优先于个人的存在,并决定个人的存在,社会的价值高于个人的价值。
个人既是社会历史的铲平,也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
(二)个人本位论与社会本位论信奉的基本价值准则分析
1、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
个人享有价值与尊严的三点理由p77 社会的价值与尊严源于三个方面p78 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个人尊严与社会尊严发生矛盾冲突的几种情况:
1、自我中心的个人主义
2、独善其身的个人主义
3、专制主义与极权主义的社会,与民主主义社会相对
2、个人自由与规范控制
个人自由的核心是个人独立,要旨是别人不妨碍和干涉我的正当行为。
个人自由价值的体现:
1、思想自由、讨论自由是探索真理、发现真理的前提条件
2、行动自由是创造文明的前提条件
3、自由是促进个人生长的必要条件
3、个性化与社会化
(三)结论与启示
1、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增进、提升个体作为人的价值与尊严
是否把提升个体作为人的价值与尊严看做教育的目的,这是体现教育区别于古代教育的一个根本标志。
(1)教育必须尊重学生各项基本的自由权利,把学生看作是享有人格尊严的、具有独立个性的人。
(2)教育必须尊重学生的个性,努力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3)真正的教育是使人心智自由的教育。
2、教育另一个非常重要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的社会关怀意识与社会责任意识。
(1)学校是促进社会进步和改革的一个基本而有效的工具
(2)教育必须培养学生与他人共同生活、协作共事的意识与能力。(3)教育应引导学生以一种正确的态度看待权威和纪律。
教育学概论 讲义
(上海教师资格培训材料)
第三节 我国的教育目的
一、我国教育目的的历史演变
1、以儒家教育目的为代表的古代教育目的
2、清末至建国前的教育目的
3、建国以来各个历史时期的教育目的
二、全面发展教育的构成及其关系分析
(一)各育的含义
1、德育
狭义的德育:道德教育 广义的德育:思想品德教育
2、智育
核心是培养人的智慧,提高人的认识能力
3、美育
又称审美教育
运用艺术美、自然美和社会生活美
美育并不等于艺术教育,也不仅是“美学”的学习,比艺术教育和“美学”学习宽阔得多。
4、体育
5、劳动技术教育
非劳动性生产和劳动性生产
(二)各育的相互关系
1、智育与德育
智育本身包含德育方面的目标,德育也需要借助于智育的力量。
2、智育与美育
美育可以用来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
3、德育与美育
德国诗人席勒将感性和理性的平衡状态成为“审美状态”
李石岑:美育对德育美育具有补充作用
蔡元培:提出了“现象世界”与“实体世界”来分别比喻德育、智育、体育和世界观的教育。
4、体育与其他各育
体育构成其他各育的物质基础,体育活动也离不开认知活动参与其中。
5、劳动技术教育与其他各育
“教育劳动”这一概念是苏霍姆林斯基提出来的。
三、现阶段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1、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2、坚持培养劳动者
3、坚持人的全面发展
4、重视促进个性的发展
5、适当满足个体自我完善的需求
6、培养现代人的品格
第四章 教师与学生
第一节 教师
教育学概论 讲义
(上海教师资格培训材料)
1、教师劳动的作用和特点
(一)、教师劳动的作用
1、教师是人类文化知识的传递者,对人类社会的延续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2、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塑造者,对年轻一代思想品德的形成起着关键作用。《礼记》中说“师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
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写道“你们不仅是教课的老师,也是培养人的教育者,是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教员。”
3、教师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领导者,在教育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
(二)教师劳动的特点
1、复杂性、创造性
2、连续性、广延性
3、长期性、间接性
4、主体性、示范性
二、教师的素养要求
(一)道德素养
1、热爱教育工作
2、热爱学生
3、自身的道德修养
(二)知识素养
1、扎实的学科专业知识
2、宽厚的文化基础知识
3、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
(三)心理素质
(四)能力素养
三、教师的权利与义务
1、教育教学权利
2、科研学术活动权
3、管理学生权
4、报酬待遇权
5、民主管理权
6、进修培训权
(二)教师的义务
1、遵守国家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
2、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履行教师聘约
3、帮助学生提高思想品德和文化素质
4、关心爱护学生
5、制止和抵制侵害学生的行为和现象
6、提高思想觉悟和教学水平
四、教师的专业发展
(一)教师专业发展过程
1、新教师时期(1)角色转变时期(2)开始适应期(3)成长期
教育学概论 讲义
(上海教师资格培训材料)
2、成熟期
(二)教师专业成熟
1、对教师工作的认同程度
2、对教育工作的理解
3、对完成所担任工作的努力
4、在班集体中的良好作用
(三)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和策略
1、新教师的入职辅导
波斯纳提出的教师成长公式:经验+反思=成长
2、教师的在职培训 第二节 学生
一、学生年龄特征与个体差异
(一)学生的年龄特征
1、关于心理发展阶段的几种理论
(1)自然成熟理论:格赛尔为代表
(2)发生认识论:皮亚杰,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3)环境---学习理论,华生、班杜拉
2、心理发展阶段理论的教育意义
(1)教育要适应受教育者的接受能力
(2)教育要依据受教育者心理发展过程循序渐进(3)要抓住受教育者心理发展的“关键期”
(二)个别差异
1、认知方式差异
(1)场独立与场依存(2)沉思型与冲动型(3)辐合型与发散型
2、智力差异
(1)智力的个体差异
智商120以上为天才,70以下智力迟钝。(2)智力的群体差异
包括性别差异、年龄差异、种族差异
性别差异表现:
1、男女智力总体水平大致相等,但男性智力分布离散程度高于女性
2、男女智力结构各自有优势领域,女孩语言能力更好,男孩空间视觉能力更好。
3、认知差异的教育意义
二、学生的权利与义务
(一)学生的权利
1、参加教育教学计划安排的各种活动,使用教育教学设备、图书资料
2、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获得奖学金、贷学金、助学金
3、在学业成绩和品行上获得公正评价,完成规的学业后获得相应的学业证书、学位证书
4、对学校给予的处分不服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诉,对学校、教师侵犯其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提出申诉或者依法提起诉讼
5、法律规定的其他权利
(二)学生的义务
1、“教师中心论”与“儿童中心论”
教育学概论 讲义
(上海教师资格培训材料)
(一)教师中心论
赫尔巴特
凯洛夫的三中心:教师、教材、课堂教学
(三)儿童中心论 代表人物:卢梭、杜威
三、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
(一)师生在教育内容上是接受的关系
(二)师生在社会道德上是相互促进的关系
(三)师生在心里交往上是相互影响的关系
第五章 课程理论
第一节 课程的概念与类型
(一)两种根本不同的课程范式的比较
1、课程作为名词使用所代表的课程范式
2、课程作为动词使用所代表的课程范式
(二)我国传统课程概念的两个误区
1、仅仅把课程等同于学生将要学习的教材内容,未能把学生从特定的教学内容方式中实际获得的学习经验也看成是课程的有机要素。
2、仅仅把课程看作是先于教学过程预先已经编制好的、现成的知识体系,不能从动态生成的角度看待课程的存在形式。
二、课程类型
(一)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
1、弄清区分必修课与选修课的内在依据是什么
2、选修课何时开设以及开设多少才比较合适
我国选修课主要是在高中阶段开设,比例一般不超过每周4到5 课时,占总课时的比例一般在10%以下。
3、如何确保选修课的开设质量(二)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
1、两者的特点比较及利弊分析 学科课程的优缺点 活动课程的优缺点
2、两者关系的分析
(三)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
综合课程主要有三类:学科本位的综合课程、社会本位的综合课程、儿童本位的综合课程 STS课程主要关注科学、技术、社会三者之间的交互作用和影响。
(四)显性课程与隐形课程
第二节
课程的编制与组织
一、课程编制的基本模式
(一)目标模式
(二)过程模式
1、课程活动的目的
教育学概论 讲义
(上海教师资格培训材料)
2、课程活动的内容
3、教学活动的“过程原则”与心理组织
4、课程的直线式组织与螺旋式组织
二、课程编制的基本原则
1、应注意课程内容的科学性与思想性
2、注意课程内容的基础性与根本性
3、课程内容应面向、贴近社会生活
4、课程内容的编排与组织应考虑到知识的内在逻辑与教学法要求 第二节 我国中小学的课程改革
一、建国以来课程改革的大致历程
(一)“文革”结束前我国基础教育的课程
1、引进苏联模式改造旧教育的阶段(1949—1957)
2、教育革命阶段(1958—1966)文化大革命阶段(1966—1976)
(二)“文革”结束后我国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
1、历史重建期(1977—1985)
2、改革探索期(1986—至今)
二、现阶段我国两种典型的课程改革简介
(一)校本课程的提出与开发
(二)研究性课程的提出与开发
1、研究性课程的提出背景
2、研究性课程的性质与主要特点(1)课程目标(2)课程内容(3)课程实施
第六章 教学理论
第一节 教学的作用与任务
一、教学概述
(一)教学的概念
(二)教学与智育的区别
(三)教与学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的作用与任务
(一)教学的作用
1、就教育工作的主体部分和教育的基本途径
2、系统的传授知识,再生产社会经验
(三)教学的任务
1、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发展学生的体力、智力、创造力和实践精神
3、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审美情趣
4、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第二节 教学过程
一、教学过程的实质
教育学概论 讲义
(上海教师资格培训材料)
(一)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之间互动的过程
(二)教学是一种特殊的认知
(三)教学是一个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过程
三、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一)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相结合
1、学生认识的主要任务学习间接经验
2、学习间接经验必须以学生个人的直接经验为基础
3、防止忽视系统知识或直接经验积累的偏向
(二)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统一
1、智力的发展依赖于知识的掌握,知识的掌握又依赖于智力的发展
2、引导学生自觉的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才能有效的发展他们的智力。
(三)知情意统一
1、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依赖于智力活动,并积极作用于智力活动
2、按教学需要调节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活动,才能有成效地进行智力活动,完成教学任务。
(四)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相结合
1、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学生简捷有效地学习知识、发展身心的必要条件
2、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是教师有效教学的一个主要因素
四、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
(一)引起学生的学习动机
(二)引导学生领会知识
(三)引导和组织学生运用知识
(四)检查和巩固知识 第三节 教学原则
一、教学原则概述
二、我国中小学的教学原则
(一)科学性和思想性统一原则
(二)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三)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性相结合原则
(四)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原则
(五)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统一原则
(六)循序渐进原则
第四节
教学环节与组织形式
一、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一)备课
1、确定教学目标
2、加工教学内容(1)分析课程标准(2)研究教科书(3)研究教学对象(4)明确重点和难点
3、选择教学行为
4、撰写教案
(二)上课
上课的基本要求包括:
教育学概论 讲义
(上海教师资格培训材料)
a)目的明确 b)内容正确 c)方法恰当 d)结构紧凑
1、讲述策略
分为三个阶段:导入、详述和汇总
导入阶段的常用方法:直接导入、复习导入、故事或实例导入 教师的详述应体现这样的特征:艺术性、启发性、逻辑性、科学性 汇总的类型:归纳式、比较式、活动式
2、提问的策略
3、讨论的策略
(三)课后教导评价
1、家庭作业与学生学业成绩
2、家庭作业的布置量
3、家庭作业的类型(1)练习型家庭作业
(2)准备型家庭作业
(3)扩展型家庭作业和创造型家庭作业
(三)教学的组织形式
(一)班级授课制
(二)小组教学
(三)个别教学
第七章 学校德育
第一节 学校德育目标与内容
一、学校德育目标
(一)德育目标的含义
(二)德育目标的确定
1、社会发展因素:政治思想道德和生产力
2、人的发展因素:通过自我内化;人的道德发展是和人的智力发展并行的,德育不能超越心理发展的年龄阶段提出要求。
(三)我国中小学的德育目标
二、学校德育内容
(一)爱国主义教育
(二)理想教育
(三)道德教育
(四)集体主义教育
(五)劳动教育
(六)自觉纪律教育
(七)民主和法制教育
(八)科学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 第二节
学校德育过程
一、学校德育过程概述
教育学概论 讲义
(上海教师资格培训材料)
(一)德育过程的含义
(二)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
构成德育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和德育方法。这四者之间存在矛盾关系。
(三)德育过程与思想品德形成过程的关系
二、学校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一)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 知:道德认识或道德观念 情:道德情感 意:道德意志 行:道德行为
这四个要素相对独立,又互相联系
(二)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的过程
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表现为:反应外部客观世界的矛盾、反映在学生认识水平之间的矛盾、反映在认识内容上的矛盾
(三)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活动与交往的过程
(四)德育过程是长期、反复、逐步提高的过程
三、学校德育工作的基本原则
(一)共产主义方向性原则
(二)知行统一原则
(三)正面教育原则
(四)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
(五)集体教育原则
(六)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
(七)因材施教原则
(八)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第二节 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施
一、学校德育的途径
(一)各科教学
(二)共青团、少先队、学生会组织的活动
(三)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
(四)社会实践活动
(五)校会、班会、展会
(六)班主任工作
二、学校德育的方法
(一)中小学常用的德育方法
1、说理教育法:是学校德育的基本方法。
2、榜样教育法
3、实际锻炼法
4、陶冶教育法:主要有人格感化、环境熏陶、艺术熏陶三种。
5、指导自我教育:又称自我修养法。
6、品德评价法:方式主要有奖励、惩罚、评比、操行评定。
(二)选择德育方法的依据
教育学概论 讲义
(上海教师资格培训材料)
1、依据德育目标
2、依据德育内容
3、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性差异 第四节
班主任工作
一、班主任工作的意义
(一)班主任是全班学生的组织者、教育者和指导者
(二)班主任是学校领导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力量
(三)班主任是联系各任老师的纽带
(四)班主任是沟通学校与学生家长的桥梁
二、班主任工作的内容
(一)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班主任从事德育工作比其他德育途径有着明显的优势,主要表现在:经常性、针对性、丰富多样性、潜在性
(二)教育学生努力学习
1、进行学习目的与学习态度的教育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纪律
3、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三)关心学生身体健康
(四)组织学生参加社会活动
(五)指导班委会、共青团和少先队工作
(六)保持与家长的沟通和联系
1、家访
2、书面联系
3、召开家长会
(七)评定学生操行
1、实事求是,客观公正
2、全面评价,抓住重点
3、突出个性,避免套话
4、鼓励为主,促求上进
5、用语直接,言简意赅
第八章 学校管理与评价
第一节 学校管理
一、学校管理的内容与过程
(一)学校管理内容
1、学校管理机制
校长是学校的法人代表,我国实行校长负责制,该制度赋予校长较大的办学自主权:决策权、指挥权、人事权、财政权。
2、学校管理的机构
主要包括决策机构(学校领导班子)、咨询机构(校务委员会)、执行机构(各级执行系统)和反馈机构(中小学一般没有这种单独的组织机构,由校务委员会和其他组织机构共同完成)。
3、学校管理的主要方面:教学管理、总务工作、教职工的管理
教育学概论 讲义
(上海教师资格培训材料)
4、学生管理
(二)学校管理过程
1、计划:制定计划的步骤主要有获取欣喜、了解情况、起草初稿、充分讨论、最终定稿。
2、执行:组织、知道、协调、激励
3、控制:目的是控制运行、纠正偏差、考核业绩、推广经验。检查有全面检查、专题检查、经常性检查、突击检查;主要方法有巡视、个别交谈、随堂听课、召开会议
4、评价:包括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
二、班级组织及其管理
(一)班级组织
1、班级组织的社会特征 1)班级具有自功能性
2)班级中师生、学生之间的互动不仅通过正式的规章制度来维持,而且也要通过各种非正式的方式和手段来维持。3)班级具有半自治性
3、良好的班级组织的标准及其形成(二)班级管理
1、班级管理的模式:
1)功能性取向模式着眼于班级管理的标准,侧重计划与规范。
2)行为改变取向的模式注重运用强化和处罚的手段,侧重行为的控制和纪律的维持。3)人际互动取向的模式注重教师行为对学生情意方面的影响。
2、班级管理的原则
3、班级的日常管理(1)班级组织管理(2)班级制度管理(3)班级自治管理
(4)班级文化建设:最为显性的班级环境布置、最为隐性的班级人际关系和班风、中间状态的班级制度与规范。
三、学校管理的法律保障
(一)教育法规的意义与适用范围
(二)教育执法的内容
(三)我国主要的教育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是我国教育事业的根本大法。1995年9月1日正式实施。
2、《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1986年7月1日正式实施。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1994年1月1日正式实施。
4、《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1992年1月1日正式实施。
5、《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1999年11月1日正式实施。
第二节 教育评价
一、教育评价的基本功能与类型
(一)教育评价的基本功能
1、导向功能
2、诊断功能
3、鉴定功能
4、教学功能
教育学概论 讲义
(上海教师资格培训材料)
(二)教育评价的基本类型
1、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定性就是文字描述的评价,定量就是用数字成绩来表示的评价
2、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各特点)诊断性评价相当于开学前的摸底考试 形成性评价相当于随堂测验 总结性评价相当于期末考试
3、相对评价、绝对评价与个体内差评价
二、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
(一)教师评价
1、教学工作评价
2、班主任工作评价 班级日常管理工作评价 班集体的培育与建设评价 班级活动的效能评价 班级个别教育工作评价 横向协调工作评价 特殊表现评价
(三)学生评价
1、学业成就评价(1)书面测验(2)口头测验(3)操作测验(4)作品分析
2、思想品德评定
(1)深入实际,了解学生(2)切合实际,实事求是(3)内容具体,有针对性(4)内容独特,展示个性
(5)坚持正面引导,以鼓励为主(6)因人而异,因势利导
四、教育评价应遵循的基本准则
1、客观性原则
2、科学性原则
3、全面性原则
4、伦理性原则
5、可行性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