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教育改革的一点建议![推荐]
关于教育改革的一点建议!
提到教育改革,我认为是现阶段最应该重视的问题,教育事业的优劣是衡量一个国家未来兴衰的一个重要因素,所以国家应该重视教育,特别是那些奋战在一线的教师们,她们真的很辛苦!应该多提高一些教师的工资和待遇。
我是一个非常普通的学生家长,看到现在的老师和学生一天天累得无精打采,疲惫不堪的样子,真是让人心疼。到班级一看,大约40%多的学生都戴上了眼镜,几乎没有时间玩,另外我觉得现在的孩子户外活动太少,学校应该多引导孩子进行些户外活动。这样能更有益于孩子视力和体质的健康。国家一直说减负,但我觉得怎么越减越累了呢,一个个都快成书呆子了,豪无一点小孩子的灵气。其实有时想想半工半读,多接触点实践,劳逸结合,对孩子来说也是很有益的。
教育改革是否应该更关注一下学生的兴趣和爱好,人一般都是越爱好的科目学得越好,这样就会事半功倍。曾经听过这样一件事,有个孩子在国内老师说是个笨蛋,劝其退学,但到了国外,却成了一位著名的国家,谁能说学习不好的孩子将来就一定是一无是处呢?所以我认为既然要改革,就彻底一点,集思广益,这样才能真正体现改革的效果。
第二篇:网友对麻城教育改革的建议
一、取消纯公的“私立学校”,如华英、英才、春蕾、振东„„私立学校如果没有政府人员参股、对公立学校釜底抽薪,不能占用公有资源,与公立学校处在平等的竞争位置上,我们的平头百姓不可能在孩子还在义务教育阶段就需要拿出自己全部家当,因而这一点是解决麻城教育问题的根本。新星、春蕾等纯私立学校可完全保留,博达的地位(因为它其实也不是仅哪个个人的投资才有的结果)可讨论。麻城作为贫困县市,不可能承载博达、华英两所大型私立学校的存在!它现在存在了,正是现在民怨沸腾的根本原因!有小道消息称上面领导有意保留华英私立学校的性质,只是与一中脱离关系(如果是这样,脱不脱得了还是个问题),且保留20%以下的公办教师,这种改革是对麻城人民的欺骗!
二、全市中学统一撤销实验班,按部颁标准统一上课时间与课程设置,因为这些与国家政策背道而驰的措施正是由于与私立学校的生源竞争造成的;取消黄高预录、一中预录、三科联赛,全市联考(这些都是教育主管部门搞钱的措施,真正的素质教育不需要这些),实现真正的素质教育;
三、取消高中的线外生,实行划片招生(包括一中)。这个阶段即使不属于义务教育,已收了正常学费再收几千几万块钱的线外费是没有法律依据的。收了钱就能上高中说明政府是有能力让这些学子接受高中教育的,为什么非要让这些人初中毕业就去接受个初级职业教育或进入社会成为一个低级打工者
呢?要相信我们的所有高中教师,只有竞争才能激发他们的斗志,一中质量的不断滑坡正说明了这一点!
四、取消理工、实验高中的提前招生,让初中学生接受完正常时间的义务教育。仅仅为了某个部门的利益而让那么多学生不能接受完最基本的义务教育实在是非人之举;
五、“私立学校”的公办教师必须做出选择,要么回原单位为父老乡亲尽力,要么进入人才自由市场;教育局根据学生数对全市人力资源统一配置。这虽然损害了少数人的既得利益,但解决的却是麻城教育的大问题。
六、二十年前,邓总设计师就提出,我们的教育要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我们的未来是怎样在一个社会,那是一个信息社会,可我们的农村中小学连个能打字的教师都没有,还能奢谈面向未来。建议不仅要跑到城区的农村中青年教师返回原单位,教育局还应组织城区教师的真正支教(如副高的评定,必须有三年的农村学校工作经历)。启动网校建设,真正做到校校通、班班通,让农村学生真正接触到最基本的信息技术教育。
七、实施真正的素质教育。为什么要实施素质教育,最朴实的回答就是要培养学生将来适应这个社会的各种能力。我们的教育主管部门也曾组织了一些有益的竞赛,但做秀的成分居多,且很不够(如文艺节目、体育竞赛到处请人;作文竞赛抄抄转转),我们要多组织一些现场赛,除了传统的体育(可以加入围棋、象棋)、音乐(只能唱歌,乐器不能也比吗?)、美术、书法、舞蹈、演讲、作文,还可以有现代的电脑操作、软件应用等,要把师生的兴趣真正从打麻将玩游戏上解放出来。
八、中心学校也要大家反映的主要问题。中心校不放在学校对教学是有好处的,但不能成为养老院,老领导为什么要退下来,不仅仅是因为年龄吧,他们的理念、思维也还是有问题的,又都放在中心校当领导,管理能先进,学校能进步?领导能上不能下,这是下面学校管理最大的问题,教育局应该对中小学校领导进行明确的定岗、定员、定责,官多兵少、官员的家属还要安排是下面教师懒散的重要原因。
第三篇:教育改革
教育改革
我们一直在说教育改革,从参加工作至今,我就经历了两次教育改革——素质教育和新课改。
所谓素质教育,就是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大家都知道,中国的教育最终都是为了迎接高考,而高考的科目里却没有素质教育这一项,遗憾啊!别说高考了,就说我们小学吧,为了更好的进行素质教育,我们的课本是每期都要更改,可改来改去我发现,除了把课文改动了,把题目的标题贴近口语化了,并没看到有其他的起色。打开我们的教本,每一册的语文书都是八个单元,每一单元都基本有四到五篇课文,一年级的课本还要学习拼音,单只这拼音至少就得教一个月,试问,教学任务这么繁重,素质教育该如何进行?从三年级开始,学生就要进行写作训练,不知道别的老师是怎么安排的,我从带的上一届学生教作文这一块来看,感觉没有太多时间花在这一块上,所以,这也就造成了班里作文写得好的只在少数。本人认为这不怪学生,只怪老师的教学任务太重,没有更多的时间花在这个薄弱环节上。平时大会小会各级领导都会提倡素质教育,可真正到了考试,特别是考试比赛的时候,谁还会记得这是素质教育的时代? 所以我认为,要想真正落实素质教学,首先出版社得改革,而不是只会光喊口号,让我们一线老师举步维艰。
新课改,即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话说,新课改主要有以下几大“改变”:
1、反对过于注重知识传授,让学生自己去做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学习、理解和记忆,体验过程,培养能力,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
2、强调变“要学生学”为“学生要学”,要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学会合作。
因为新课改来袭时本人教的是低年级,还没有真正接触到新课改。但从课改老师的谈论中,从学生考试的成绩中,我们不难总结出,新课改对于爱学习、有想法的孩子确实有帮助,成绩确实有提高,但对于那些本身就懒散的孩子来说,无疑是给他们再次创造了懒散的空间。中国教育究竟该如何改革,我想,还需慎重!
第四篇:教育改革
[推荐]上课,我们今天怎样做老师——教育改革带来的思考【字体:小 大】
上课,我们今天怎样做老师——教育改革带来的思考
作者:刘水连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147更新时间:10/29/2008
上课,我们今天怎样做老师
------教育改革带来的思考
刘水连
做老师难,做语文老师更难;上课难,上语文课更难。
一同事曾说,下辈子不做老师,三辈子不做语文老师。北京某名师也说,后代八辈子不做语文老师。
噫吁乎,难哉!教语文之难,难于上青天。
很是感叹,那些名师成就卓著,很是感叹,那些专家驾轻就熟。
反观自己,庸庸碌碌,疲惫困顿,了无生趣。何也?
循规导矩。不敢放手、囿于成见,如此之类而已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当下,呼唤创新,创新人才、创新思维的培养成为大家关注、讨论、研究的焦点。素质教育的提出也引导人们对传统教学作出了深刻思考,一定意义上引导人们回归学科本质,遵循学科教学规律。
那些,语文课到底该怎样上呢?
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我想通过自己语文学科教学的反思为此命题提供借鉴。
一、倡导民主风气
放下架子,甘当小学生。人民群众才是伟大的创造者。老师不是权威,尤其语文老师更是如此,教参,参考书更不能是经典。古人尚云:
“尽信书,不如无书。”再说,纵观历史,凡学术繁荣时期,必定是百家争鸣之际,凡学术落后时代,必定是独尊一术之中。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但那必须是在无急风吹之、雨淋之的条件下的。要让学生创新的火花迸射,燎起平原,老师只能微送轻风。火助风势,风助火威,此亦可谓
“教学相长”也,民主风气的形成也确实是需要师生双方的合作。为师者,如果是一名清醒而自觉的教师,需要从精神和行为方式上对自己进行一次
“脱胎换骨”,打碎以往那种所谓 “天经地义”的霸道主义,以修养,学识,善意,科学精神和教育艺术赢得学生的敬意,重塑一种崭新的富有民主精神的“权威”。比如教师的个性,尊严,权威等受到学生的挑战,教材的思想,观点,艺术特色等受到学生的质疑,某些学生的思想,情感、个性等受到来自教师或同学的压抑等,诸如此类的情况一旦发生,教师的态度处理技巧应当符合民主原则,力戒教师权威、教材权威和学生权威对学生个性和创造力的伤害。
二、广读多背,注重积累
传统的语文教学特别注重熟读成诵学习习惯的培养,凭着这种略带强制性的教学手段,学生受到了古圣贤人的思想、道德的感染
和智慧的启迪、情感的浸润,尤其是他们趁着记忆力旺盛,在少年时代广读多背,积累了一笔终生受用的财富。
“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创新思维不是空洞的,而必须依托一定的知
识和经验。只有让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才能让创新精神建立在实实在在的人格与能力之上。积累和创新的关系,就是知识和能力的关系。创新是知识的组织与整合,任何一种创新都是先把原有的知识从固定的结构中游离出来,然后在组织中产生全新的结构。
读背
除教纲要求之外,尤重视古典优秀作品如唐诗宋词的背诵。而积累工作则以考纲语言知识和表达部分所列项目为主,而又着重做好作文素材积累工作,如背名言,讲故事,做读书笔记等。
应提一笔的是,语文教师在积累方面应有表率作用,如经常背诵一些名篇名句,读社会,人生,甚至也应读经常提示平常教学中碰到的而又经常在诚卷中出现的字、词中,成语等,为师者如有读书笔记以示学生则更好了。
三、确当训练
“操千曲而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知识转化为能力,知识需要迁移,能力需要运用,这一切均离不开训练。《礼记.月令》:
“鹰乃学习。”学习,本义是鸟屡次拍着翅膀飞。可以,学生学习(屡次)训练。孔子云: “举一隅而三隅反。
“三隅反”的过程本身就是训练的真义,况语文教学中更多的是 “举三隅而反一隅”现象,也就是说,只有多次反复才能巩固所学。“题海战术”是应试教育,但
后教育并不排斥训练,只是应把握火候而已。主要应正确处理以下几个问题:
1、质与量关系;
2、是途径关系;
3、针对性与普高化关系;
4、创新与继承关系;
5、主动与被动关系;
6、任务与兴趣关系;
7、阶段性怀持续性关系;
8、知识与能力关系等等。通常训练的方式尽管多种多样,但作为一个教学整体(阶段性与过程性规划任务均是一他整体。)以上各种关系都应该考虑在内。
四、立于言语形式
语文课从来立于言语形式,语文教学必须立于言语形式,这是不可改变的客观存在,这是语文教学的规律。立是言语形式,以言语形式作为处理语文教学问题矛盾的主要方面,应成为指导语文教学第一位的“理念”
《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是江泽民主题在庆祝北大百年诞辰所做的一篇讲词,既说了北大的历史,又说了中国的历史,既说了北大百年优良传统,又说了自己在上海交大上大学的感觉等。如果只从内容上去掌握,它就应该是历史课或政治课了,那语文课的学习又有什么意义呢?
“文以载道。”从作者角度说,要载道,应以何种言语形式是关键,对于读者品味作者以何种言语形式以载道是关键,因为学以致用要义在于以创造的工作来丰富人类文化或文明而不仅仅在于继承。
“道”应继承,但也应与埋俱进,而这时言语形式当以其本质上是规范的这一特点来责无旁贷地承担载道任务。试想,一篇(部)言语形式极其拙劣甚至不规范的作品,纵其极其特有价值,恐怕也会是一纸空文,所谓,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正如一个哑巴,纵有奇思妙想,但苦于无法与人沟通(其它可能也排除),那,他那可能意义重大的发现也会“养在深闺无人识”。
品味言语中,体会情感,把握色彩,揣摩含义,明确节奏,读出气势,感受形象,最终做到积累运用。这应该是语文课上必不可少的东西。
英语课上,老师传授的主要是言语形式,为什么语文课同样是语言课却往往架空分析
课文内容呢?
警惕!没有良好的言语形式,人类一切文字记载的文明完全是垃圾!
难哉,语文老师?
教育改革,既谓之改革,当革弊兴利。既遵循学科规律,又适合学生身心的教法,学法无论何时却能也应该坚守课堂!
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为之,则难者亦易矣。
文章录入:yuwen责任编辑:yuwen
上一篇文章: 没有了
第五篇:教育改革
姓名:高霞学号:41204035班级:英语师范二班
教育改革对中小学课堂的影响
高考改革的新闻继续发酵,引发社会极大关注。根据教育部最新披露的消息,教育部已制定完成有关考试招生改革总体方案。其中,最令社会关注的一项变化是:探索外语不再在统一高考时举行,而是实行社会化一年多考的改革,由学生自主选择考试时间和次数。在应试教育盛行的今天,考核方式的变化将对中小学课堂产生一系列从教学模式到教学内容的影响。
影响一 考试的科目分布更加合理化。
中国自古以来注重教育,享誉全国的大教育家不计其数,例如孔子,孟子,程朱等等,但自宋但以后,中国教育的弊端逐渐趋于明显。这一现象与中国的历史,文化,政治等等的关系密切,但是于中国教育的内容有 很大的联系。中国的教育向来关注人的内心,怎样成为一个更好的人,怎样有更加和谐的人际关系,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领邦相望,民老死不相往来”等都是如此。而西方社会更注重解决实际问题,致力于人在现实中活的更好,所以不断给个动力,发展工具,而这些方面中国无一树建,究其原因,教育的成分不可忽视。以往高考的三门主项--语、数、外,均属工具类,而多数国家为语、数、科,其导向和效果的差距不言自明;如若中国的教育改革继续深化,对教学科目的结构不断优化,在基础教育中加入兴趣类,科学类的科目,对学生进行科学启蒙,培养观察力,激发好奇心与求知欲,将逐步解决应试教育的学科结构问题。
影响二。英语教学内容将更加科学,合理。
中国的外语教学本身问题较大、效率极低,学生从幼儿园到博士阶段一直在学习英语,但是收效甚微,因为应试教育下的英语学习忽略了语言本身的最基础的目的-----交流。应试教育下的英语学习重心完全错误,学生多以单词和语法为主,但是听说读写能力不佳,导致学生掌握大量词汇和句法,但组织不出正确的词句,口语表现最为明显,中小学学习若干年的英语之后,做不出流利,完整的自我介绍。此外,由于教学中教师多关注学生的成绩,课堂多练习强调语法,忽略发音,语气等等,导致学生口语问题严重,发音错误,影响了学生今后的英语学习。
英语教育改革推行后,英语教学将发生很大的改变。首先,语言的学习应以“交流”为目的,以听说读写为中心,提高学生的英语理解能力,尤其应该重视英语口语与听力理解,强调学生语音的准确性,不断地提高正真正的英语能力,让学生能说出准确,流利的英语。此外,英语教学将改变单一的以课本为主线的教学,可引入西方国家的文化背景,历史渊源,地理知识,在文化为基础的背景下学习,更能帮助学生理解与掌握这门语言。且
可以引入英文歌曲,英语名著,科幻小说等学生感兴趣的方式,让英语学习轻松有趣,影响三 英语教学方式将更加轻松有趣。
在课堂教学方式上,以往的教育多采取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材为准,老师讲,照本宣科,不断地重复被视为考点的语法内容,不断地用汉语解释英语的语法规则。学生的任务是听讲,并记下老师所讲的重点内容,不断重复记忆。练习多采用题海战术,用大量的习题不断的巩固复习,英语教学难免枯燥,长此以往会让学生丧失兴趣。
在课堂教学模式上,改变以往枯燥,乏味的课堂,改变死记硬背式的学习方法,引入先进的学习方法,加入活动环节,让学生参与其中,使学生变成课堂的主人。让英语学习轻松有趣,使学生的英语学习以兴趣为主要驱动力,切实的推进中国与世界的交流,支撑中国的国际化与现代化。
影响四.学生学习更加自主
以往的教育模式下,学生的学习都是在压力下强制性的学习,学习的方式只是在题海中不断的枯燥重复,.长此以往,学生的学习没有丝毫的热情与兴趣,但是教育与改革之后,学习会在相对轻松的环境下进行,英语学习会更加轻松有趣,学生会在兴趣的激励下,采取更加积极自主的学习方法,采用观赏英语英语影片,排练英语话剧,练习英语配音等有趣的方式,自己研究更加实用的英语,以此来提高英语学习的效率。
英语教育在中国国际化与现代化的过程中不可或缺,长此以来英语教育存在的巨大问题已经不断暴漏并开始着手解决,此次的改革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虽然有一定的弊端,但从长远考虑,利大于弊,改革势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