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XX县XX镇十一五总体规划
“十一五”是我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编制和实施好“十一五”规划,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现代化建设进程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根据国家和省州县的统一部署和要求,结合我镇实际,特制定XX镇“十一五”总体规划。
一、指导思想
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XXX生态经济强县为目标,以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为核心,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和国家实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等历史性机遇,大力推进改革开放和体制、机制创新,加快工业化、市场化、城镇化和现代化进程,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全面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和健康水平,促进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生态环境更加良好、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二、“十一五”规划的总目标
预计到2010年,全镇社会总产值比“十五”期间逐年递增10%,力争达到3亿元,农村经济总收入1.85亿元,其中第二、三产业占主导地位,农民年人均纯收入达到4200元,财政收入350万元,粮食产量稳定在18000吨,农村基础设施基本完备,小城镇基础建设有质地飞越,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得以完善,全镇95%以上的人口过上幸福的小康生活。把松江镇建设成为环境优美、风景秀丽的生态旅游经济强镇。
三、规划区概况
XX镇位于XX县南部,东经128°12′~128°37′,北纬42°22′~42°37′,距县城XX镇120公里,距XXX87公里,北与XX乡相接,西与XX镇相连,东与XX市毗邻。全镇区域面积1396.44平方公里,地势东南高西北低,海拔560千米,气候温凉湿润,四季分明,属中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日照时数5~9月份为1062.2小时,年平均气温2.2℃左右,最高月均温20.3℃,最低月均温-18℃,年积温2300~2450℃,年平均降水量667毫米,年平均相对湿度为63%,无霜期95~120天。XX镇位于XX旅游风景线上,XX公路、XX公路贯穿全镇。南通XX、北至XX、东至XX、西至XX,是XX县南部的重镇。XX镇物产丰富,生态资源蕴藏量极大。
XX镇现有行政村47个,总户数9482户,人口为34600人,其中农业户数6104户,农业人口23880人。主要居住民族有汉、朝鲜、满族,是一个典型的农业重镇。~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6500万元。XX镇有着独特的自然优势、地理优势、资源优势。XX镇以真山真水、风光秀丽而著称。山上植被茂盛,树木参天,满目青翠,华盖苍苍,为松江增色。镇内结构极富特点,南北有山相倚,中有XX河水流过,是极为典型的山水城镇。山水与城镇的有机结合,是历史形成的XX镇镇内空间的突出特征。XX镇被群山环抱,秀美的XX河蜿蜒而过,山青水秀,以山为骨,以水为肤,镇在景中,景在镇中,镇景交融,可将其喻为“山水盆景镇”。
四、规划的主要依据
1、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及与城镇规划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
2、《村镇规划标准》GB50188-98<《吉林省城市规划管理条例》>。
3、《村镇规划编制办法》(试行)《xx<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
4、《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5、《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
6、《XX自治州生态州建设规划》。
7、《XX县城镇总体规划》。
8、《XX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规划》。
9、《Xx镇城镇总体规划》(2002~2020年)。
10、规划以《XX省XX县生态示范区建设总体规划》为总纲。
五、规划期
“十一五”规划期:~~2010年。
六、XX镇“十一五”规划主要内容
㈠XX镇经济发展规划:
2010年XX镇农村经济总收入达1.8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200元,粮食产量稳定在1800吨,劳动力转移6500人,药材种植面积占全镇耕地面积的1/3,绿色有机食品产业发展壮大,使之成为全镇的经济增长点,打造特色、绿色和有机品牌,从而调动产业结构的全面调整,使产业结构完整、系统化。
1、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
XX镇地处长白山脚下,发展中药材得天独厚,有着丰富的野生资源,并且种植品种多样化,在“十一五”期间,主要以地道的长白山中药材为主,力争使药材面积达2000公顷,采取大力发展林下野化山参及中药材深加工业,充分利用国家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方针和政策措施,发展壮大长白山中药材大镇。
(1)XX镇X村、XX屯、XX村细辛基地建设项目,位于XX镇XX村,属新建项目,总投资500万元,基地面积100公顷,项目建成后,可使400户,1500个农业人口脱贫致富。规划期~年。
(2)XX镇桔梗基地建设项目,位于XX镇XX村、XX村,属新建项目,基地面积30公顷,总投资250万元,项目建成后,可使2村共同受益脱贫致富。规划期~年。
(3)XX镇XX村贝母基地建设位于XX村,属新建项目,总投资20万元,基地建设面积8.2公顷,项目建成后,可使XX村80%的农户受益。规划期~年。
(4)XX镇XX村天麻扩繁基地建设项目位于XX镇XX村,属新建项目,基地建设面积0.5公顷,总投资25万元,项目建成后,可使XX村520户农户受益。规划期~年。
(5)XX镇XX村野山参基地建设项目位于XX镇XX村,属新建项目,基地建设面积100公顷,总投资150万元,项目建成后,可使XX村受益并脱贫致富。规划期~年。
(6)XX镇国营林场五味子基地建设
项目位于XX镇XX村国营林场林区,属新建项目,基地建设面积60公顷,总投资100万元,项目建成后,可使XX村受益。规划期~年。
2、绿色产业发展规划
(1)XX镇特种苗木繁育基地建设项目位于XX林场和XX村,属新建项目,采取股份制经济方式,基地建设面积8公顷,总投资200万元,项目建成后,可使XX村136户农户受益。规划期~年。
(2)XX镇XX村水芹菜种植基地建设项目位于XX镇XX村,属新建项目,基地建设面积20公顷,总投资45万元,项目建成后,可使XX村79户农户受益。规划期~年。
(3)XX镇XX村绿色无公害大米基地建设项目位于XX镇XX村,属新建项目,基地建设面积40公顷,总投资100万元,项目建成后,可使XX村86户农户受益。规划期~年。
(4)XX镇XX海山食用菌基地建设项目位于XX镇XX村,属新建项目,基地建设面积10000平方米,总投资40万元,项目建成后,可使XX村138户农户受益。规划期~年。
(5)XX镇瓜果基地建设项目位于XX镇XX村,属扩建项目,基地建设面积400公顷,总投资250万元,项目建成后,可使四村农户受益。规划期2010年。XX镇所产瓜果州内、省内闻名。客商云集XX村,XX村是XX镇瓜果的集散地。
(6)XX镇干豆腐深加工建设项目,位于XX镇,属新建项目,建筑面积400平方米,基地建设面积1000公顷,总投资100万元,项目建成后,为XX镇的产业结构调整开辟先河,规划期~年。
(7)XX山绿色无公害仿野生坚果、榛子(毛榛)建设项目,位于XX镇,属新建项目,基地建设面积100公顷,总投资100万元,项目建成后,即可绿化荒山、荒地,又为农民增收致富,规划期~年。
3、XX镇劳动就业规划
XX镇是一个农业重镇,~年劳动力总数12000人,其中转移人数为1565人,每年以10%的比率递增。至2010年,全镇劳动力转移总数6500人。其中国外1500人,国内5000人。
4、XX镇畜牧发展规划
牧业生产规划如图
5、XX镇贸易发展规划
在“十一五”规划时间内,全镇的非公有制经济在原有的1340户的基础上,增加至1500户,提高11%,重点放在绿色加工企业,达到10户,填补镇内绿色加工的空白。
在“十一五”规划期间,全镇全口径经济贸易总量突破9000万元大关,全口径增加值以每年13%的速度递增,使其能够带动产业结构的调整。
6、XX镇招商引资引资项目规划
XX县衙建设项目
XX县衙项目建设体现了清末东北地区行政办公的历史风貌,且XXX本人作为XX山勘探第一人,具有很高的纪念意义,对慕名而来的参观XX山的旅客起一定的吸引作用。
在该项目区,为提高游览和活动的趣味性,增加景观的艺术性,以一定的木结构建筑作为活动场所。同时配套服务内容有小型餐厅、超市和旅游纪念品等。项目建设占地面积10000平方米。
效益分析:年收入400万元人民币,利润200万元人民币,投资回收期6.5年。
项目总投资:3000万元人民币。
建设地点:XX镇XX街(遗址)。
建设性质:恢复
商业步行街建设
项目概况:XX镇是老县城的所在地,北部与XX乡相连,西接XX镇,东与XX毗邻,全镇幅员面积1396.44平方公里,9842户,34600人。是XX山旅游的必经之路。
老商业街主要以各家各户零散经营为主,在形式上显得不规范,形不成商业规模,商品摊儿乱摆,占道经营,造成了经济秩序混乱,即不便于市场管理,又有碍于市容、市貌。
商业步行街总长400米,红线15米宽,共2层。
效益分析:年收入5000万元,利润为430万元,投资回收期为5年。
项目总投资:该项目总投资2000万元。
建设地点:中心路
建设性质:新建
建设期限:“十一五”期间
五星级宾馆
项目概况:该项目投资2000万元,建一座集旅游、餐饮、娱乐、休闲等各项服务为一体的星级宾馆。共占地10000平方米,长90米,宽20米,总建筑面积为5000平方米,共5层。
项目效益分析:年收入700万元,利润300万元人民币,投资回收期为5—6年。
项目规模:占地1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
项目总投资:2000万元人民币
建设地点:XX街旅游规划区内。
建设性质:新建
农贸综合市场改建
项目概况:XX镇距长白山87公里,辖区总面积为1396.44平方公里,9842户,34600人,个体工商户487个,其辐射范围到达XX、XX、XX。现在已是全州最大的农贸市场和农副产品集散地,还是通往XX山旅游的必经之路。
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每逢“大集日”,周边乡镇的个体户都到此进行商品交易,XX农贸市场有“万人大集市”之盛誉。农贸市场的现状已满足不了市场流通需求,扩建XX农贸市场,符合~,势在必行。
农贸市场扩建后,占地1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达到10000平方米,摊位545个,是集农、工、商为一体的农贸市常
项目效益分析:全年总产值2000万元,利润达到900万元。投资回收期为4.5年。
项目总投资:该项目总投资700万元。
建设地点:老农贸市常
建设性质:改建
朝鲜族旅游观光民俗村
项目概况:挖掘朝鲜族的历史传统和民俗,把人和人的生活作为有价值的资源,开发原汁原味的、有生活的民俗旅游产品。以现在的朝鲜族生产和生活习俗以及民风、民情、民俗作为旅游开发的直接内容,开发参与性的民俗旅游项目。主要为休闲度假的旅客提供具有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民俗、节庆和农事活动的场所,增加体验感。
除环境卫生外,该区域还应塑造与旅游有关的环境氛围,考虑游客对环境设施的需求,包括购物设施的小型超市,出售当地特色产品,农副产品和生活用品及纪念品。
合并三村后,XX村总户数可达70户,并且所建朝鲜族旅游观光民俗村,位于XX旅游公路旁,更是XX至XX市高速公路旁旅游观光环境优良,地理位置依山傍水面公路。
娱乐设施:垂钓尝中小型民俗娱乐设施。
项目效益分析:年收入人民币80万元,利润40万元人民币,投资回收期为6年。
项目总投资:200万元人民币。
建设地点:XX镇XX村(松老旅游观光路3公里处)。
建设性质:新建
XX旅游度假村
项目概况:以水面旅游观光,地面度假为主题,建立XX旅游度假村。涉及水域总面积26平方公里,蓄水量达2亿立方米,依据该区位于原清朝XX县衙所在地。所在地内历史古迹有XX寺、XX观等名胜古迹,并且XX旅游渡假村具XX村公路仅7公里,依据规划7公里公路建成水泥路,最终达到上XX观山,到XX玩水的总目的。
渡假设施功能齐全,空调、热水、厨房设施等均以电器设备为主,档次偏高,无论冬、夏季皆可使,并保证享受标准的服务。配套服务内容中应有小型餐厅、超市并提供厨师上门服务和送餐服务,超市则是为了方便客人的生活自助。
该园区内部应进行园林的绿化和美化,形成优良的度假环境和生活环境,小区与车行道的接壤处以行树绿化,将小区与外部环境分隔开来,使内部更加幽静,不受外界干扰。
项目效益分析:年收入500万元人民币,利润300万元人民币,投资回收期6年。
项目总投资:2000万元人民币。
建设地点:XX旁XX村。
建设性质:新建
建设期限:2010年
桔梗种植基地
XX镇是XX县的药材大镇,有可利用耕地上千公顷,且土质好,小气候条件优越,水资源丰富,昼夜温差较大,特别适宜XX山道地药材桔梗生长。
桔梗别名包袱花、铃当花,为桔梗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以根入药,有宣肺、散寒、祛痰、排脓等作用。同时还是人们喜食的山野菜之一,特别深受韩国、日本的青睐。野生资源已枯竭。
项目总投资:该项目总投资额为150万元。
建设地点:生态经济沟
建设性质:新建
细辛药材基地
项目概况:XX镇位于XX山北麓,平均气温2.2度,无霜期100~120天,降水量667毫升/年,野生的XX山道地药材十分丰富。XX山药材在市场上独领风骚,市场缺口大,大力发展细辛种植是合理、可行的。
细辛别名烟袋锅花、细参、马儿铃科植物,生长周期为6~8年,以全草入药。有散风祛寒、行水止痛、温肺化痰的作用,以其独特的道地性闻名全国。
项目效益分析:年创产值470万元。
项目总投资:总投资额为150万元。
建设地点:无公害药材园。
建设性质:新建
萄粒页岩开发
项目概况:页岩开发项目位于XX镇XX村前山,距镇所在地4公里,距XX公路、XX公路皆4公里,交通十分便利,并且村民文化素质高,劳动力资源丰富。
以开发矿产资源为主题,开发、加工萄粒页岩。页岩的主要用途为制造轻体建材(红瓦、空心砖等),总占地面积20公顷,储量40万立方米,可开采期30年。依托省地质六所现已完成可研及钻探等前期工作,所钻页岩达到国家优质标准。
效益分析:年收入100万元人民币,利润80万元人民币,投资回收期4年。
项目总投资:400万元人民币。
建设地点:XX镇XX村。
建设性质:新建
规划期:2010年
㈡XX镇社会事业发展规划
1、XX镇文化产业规划
村级文化活动规划
我镇村级兴建农村文化室已达47个。在村级文化室的发展规划中我镇将通过文体站、村团支部共同组织现已建起的文化活动室“室室有活动”,在此基础上,到~年,在全镇的47个行政村中达到100%的村有文化活动室,并逐步巩固、发展、完善、利用。
“文明户”的发展规划
在未来的五年,为进一步搞好我镇精神文明建设,镇政府将认真组织调动文体站、共青团以及镇妇联,深入基层搞好精神文明建设宣传,我镇规划在现有的3218个文明户中,到~年将达到全镇文明户4500个,到~年达到5000户以上。力争在“十一五”中的最后一年中,使我镇文明户达到全镇的80%以上。
关于文化下乡活动的发展规划
规划至~年中旬,完备文体、文化演出队的基础设施,为文艺演出队下乡为农服务创造条件。除此之外,近些年我镇在镇社区老协的组织下,现已有一支业余秧歌队,每天晚上活跃在街道上,用健康的文艺形式占领社会主义文化阵地,同时也给作为XX山旅游的必经之路增加亮点。我们规划到~年,在每年一度的“三节”中保证一支80人左右的秧歌队伍为群众进行表演,大型运动会每两年一次。
2、XX镇林业发展规划
我镇林业经营总面积为~4公顷,林业用地11233公顷,有林地3754公顷,其中天然林2290公顷,人工林1464公顷,林业其它424公顷,无林地888公顷,按XX镇行政区域面积计算森林覆盖率83%,非林业用地9216公顷,现已退耕还林612.5公顷,现有参地1180公顷。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我镇将在~年~2010年大力组织林下开发,每年以20公顷野化山参、林下五味子,5公顷林下山葡萄种植的发展速度逐年递增,尽最大努力搞好林区综合开发。
3、XX镇教育发展规划
教师队伍建设
~年XX镇现有教师404人,其中中学教师166人,小学教师238人。截止到2010年,中学教师本科学历争取达到50%,小学教师专科学历达到60%。
布局调整,集中办学
新建XX中学3900平方米校舍,在适当时候将全镇三所中学合并为一所寄宿制重点中学。届时集中全镇优秀教师,骨干教师,进一步优化教师资源,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XX片现有5所村小,在条件成熟之时,XX周围学校全部合并到中心校,仅留XX一所村校
XX仅保留XX学校、XX学校,其它均合并到中心校。
XX仅保留XX小学,其它均合并到中心校。
办学条件的改善
重点建设XX中学,XX中心校,将这两所学校建成全镇窗口学校。在5年中,新三室、老三室全部建齐且要达到先进水平。XX中心学校、XX中心学校的育人环境也要再上一个新台阶。
进一步巩固、提高普九成果,流失率控制在2.5%左右。升学率为80%。
㈢XX镇小城镇建设及旅游业发展规划
1、小城镇建设布局
建设内容
(1)XX镇道路交通项目
XX镇道路交通建设依据小城镇建设规划,完善镇内三个主要出口,道路拓宽工程,配合国家修建东边道,为铁路的畅通奠定基础,按国家标准完善镇内交通道路。
(2)基础设施项目规划
①XX镇中学楼项目,属新建项目,位于XX镇西部,原XX七中旧址,总投资330万元,该项目建成后,可改善办学条件,改善生源,也是我镇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规划期~年。
②XX镇垃圾处理工程,位于XX镇西部一公里处的洼地,该洼地自然形成。项目总投资100万元,建成后有利于XX镇的卫生环境建设,改善人们的生活排水条件。规划期~年。
见附表:建设项目一览表、分解表。
2、XX镇旅游资源规划
XX镇是去往XX山旅游的必经之路。每年XX山来往游客应接不瑕。这是我镇开发旅游的主要客源之一。依托这一优势,开发XX休闲度假村,扩建XX钩鱼场,恢复“XX县衙、XX寺、XX观”等古建筑遗址,形成完善的旅游服务体系,独特的旅游资源将带动旅游业的发展,成为一个集旅游、观光、休闲为一体的新型城镇。
~年开发的旅游资源是恢复XX县衙、新建XX度假村。
县衙遗址位于镇内XX街,是XX镇的历史文化遗产,是开发旅游资源的重要内容之一,修复XX县衙体现了清末东北地区行政办公的历史风貌,且XX本人也是XX山勘探第一人,具有很高的纪念意义,对慕名而来的参观XX山的游客有一定吸引作用。
XX县衙采用多重四合院形成,包括县衙大门、正厅、巡捕房、大牢、内居住后院等,形成丰富的游览路线。周边园林或建筑与仿古式建筑相结合,达到返古归真的效果。
XX休闲度假村位于XX镇西部7公里处,由XX电站蓄水而形成。涉及XX镇水域面积26平方公里,蓄水量达2亿立方米,开发后可容纳游客1000人,经济效益十分可观,能够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
以水面旅游观光为主,地面休闲为辅。各种相应的功能设施齐全,备有观光船、快艇、橡皮船等水上交通工具。地面有豪华餐厅和标准套房,使游客享受星级服务和美味佳肴。
XX以真山真水、风光秀丽而著称。四周树木参天、满目青翠,华盖苍苍,依据独特的自然优势、地理优势、开发XX度假村势在必行。
~年开发的旅游资源是观赏农业园。
农业园位于XX镇西部3公里处,占地面积15000平方米。能满足旅游者现场观赏生态农业、高效农业、道地药材的需求。
依据XX镇独特的自然优势、气候优势、遵循生态学原理和旅游美学原则,间种、套种各种果木,绿色农作物,长白山道地药材。包括果园、山野菜园、药草园、珍稀物种展示园、高效农业园等,同时采用水注旋转四射的喷灌设施,形成独特的水雾,增强观赏性。
~年开发的旅游资源是朝鲜族民俗风情村
该民俗村是XX镇东部1公里处的XX村,是一个比较典型的朝鲜族村。依然存留着朝鲜族的历史传统和民俗,原汁原味的生活习俗以及民风、民情具有很高的参观价值。
朝鲜族民俗风情村建设内容包括:
①朝鲜族的婚俗节庆(结婚、寿辰)
②原始住房、服饰
③饮食文化(狗肉、打糕、米酒等)
④民间传统的文化娱乐(跳舞、唱歌、荡秋千)
~年开发的旅游资源是长白山绿色生态园
XX山绿色生态园位于XX镇XX村东部15公里处,以XX水库为中心,三面种植特种苗木和道地药材。总区域面积为150公顷,水库蓄
水量为1万立方米,水面宽为0.5公里。
该生态园集养殖、种植为一体,各种基础设施齐全。水中有各种鱼类20余种,水面养殖鸡、鸭、鹅1000只。周围种植道地药材和特种苗木30种。大坝上建有垂钩观赏走廊、“浪漫郊野屋”,为游客们的休闲提供了方便。
XX山绿色生态园的环境幽雅、气氛祥和、水质清澈,绿色美食是吸引游客的关键所在。
“十一五”开发“十一五”开发的旅游资源是启动民间资金、招览民间人士修复XX观、XX寺
XX观、XX寺位于XX镇内,开发此资源是XX镇历史文脉的延续,具有独特的魅力,有利于旅游业发展。
该项目建筑以四合院为主体建筑群、坛庙、寺庙等古建筑相衬。全部用料以木材为主,以展现古代遗址的真实风貌,再现幽雅素雅、清净淡泊的环境氛围。
XX镇人民政府
~年10月
第二篇:XX县XX镇“十一五”总体规划
XX县XX镇“十一五”总体规划
“十一五”是我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编制和实施好“十一五”规划,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现代化建设进程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根据国家和省州县的统一部署和要求,结合我镇实际,特制定XX镇“十一五”总体规划。
一、指导思想
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XXX生态经济强县为目标,以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为核心,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和国家实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等历史性机遇,大力推进改革开放和体制、机制创新,加快工业化、市场化、城镇化和现代化进程,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全面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和健康水平,促进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生态环境更加良好、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二、“十一五”规划的总目标
预计到2010年,全镇社会总产值比“十五”期间逐年递增10%,力争达到3亿元,农村经济总收入1.85亿元,其中第二、三产业占主导地位,农民年人均纯收入达到4200元,财政收入350万元,粮食产量稳定在18000吨,农村基础设施基本完备,小城镇基础建设有质地飞越,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得以完善,全镇95%以上的人口过上幸福的小康生活。把松江镇建设成为环境优美、风景秀丽的生态旅游经济强镇。
三、规划区概况
XX镇位于XX县南部,东经128°12′~128°37′,北纬42°22′~42°37′,距县城XX镇120公里,距XXX87公里,北与XX乡相接,西与XX镇相连,东与XX市毗邻。全镇区域面积1396.44平方公里,地势东南高西北低,海拔560千米,气候温凉湿润,四季分明,属中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日照 时数5~9月份为1062.2小时,年平均气温2.2℃左右,最高月均温20.3℃,最低月均温-18℃,年积温2300~2450℃,年平均降水量667毫米,年平均相对湿度为63%,无霜期95~120天。XX镇位于XX旅游风景线上,XX公路、XX公路贯穿全镇。南通XX、北至XX、东至XX、西至XX,是XX县南部的重镇。XX镇物产丰富,生态资源蕴藏量极大。
XX镇现有行政村47个,总户数9482户,人口为34600人,其中农业户数治理发愣功4户,农业人口23880人。主要居住民族有汉、朝鲜、满族,是一个典型的农业重镇。2004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6500万元。XX镇有着独特的自然优势、地理优势、资源优势。XX镇以真山真水、风光秀丽而著称。山上植被茂盛,树木参天,满目青翠,华盖苍苍,为松江增色。镇内结构极富特点,南北有山相倚,中有XX河水流过,是极为典型的山水城镇。山水与城镇的有机结合,是历史形成的XX镇镇内空间的突出特征。XX镇被群山环抱,秀美的XX河蜿蜒而过,山青水秀,以山为骨,以水为肤,镇在景中,景在镇中,镇景交融,可将其喻为“山水盆景镇”。
四、规划的主要依据
1、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及与城镇规划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
2、《村镇规划标准》GB50188-98<《吉林省城市规划管理条例 》>。
3、《村镇规划编制办法》(试行)《国务院<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
4、《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5、《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6、《XX自治州生态州建设规划》。
7、《XX县城镇总体规划》。
8、《XX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规划》。
9、《Xx镇城镇总体规划》(2002~2020年)。
10、规划以《XX省XX县生态示范区建设总体规划》为总纲。
五、规划期
“十一五”规划期:2006~2010年。
六、XX镇“十一五”规划主要内容
㈠XX镇经济发展规划:
2010年XX镇农村经济总收入达1.8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200元,粮食产量稳定在1800吨,劳动力转移6500人,药材种植面积占全镇耕地面积的1/3,绿色有机食品产业发展壮大,使之成为全镇的经济增长点,打造特色、绿色和有机品牌,从而调动产业结构的全面调整,使产业结构完整、系统化。
1、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
XX镇地处长白山脚下,发展中药材得天独厚,有着丰富的野生资源,并且种植品种多样化,在“十一五”期间,主要以地道的长白山中药材为主,力争使药材面积达2000公顷,采取大力发展林下野化山参及中药材深加工业,充分利用国家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方针和政策措施,发展壮大长白山中药材大镇。
(1)XX镇X村、XX屯、XX村细辛基地建设项目,位于XX镇XX村,属新建项目,总投资500万元,基地面积100公顷,项目建成后,可使400户,1500个农业人口脱贫致富。规划期2006年。
(2)XX镇桔梗基地建设项目,位于XX镇XX村、XX村,属新建项目,基地面积30公顷,总投资250万元,项目建成后,可使2村共同受益脱贫致富。规划期2006年。
(3)XX镇XX村贝母基地建设位于XX村,属新建项目,总投资20万元,基地建设面积8.2公顷,项目建成后,可使XX村80%的农户受益。规划期2006年。
(4)XX镇XX村天麻扩繁基地建设项目位于XX镇XX村,属新建项目,基地建设面积0.5公顷,总投资25万元,项目建成后,可使XX村520户农户受益。规划期2007年。
(5)XX镇XX村野山参基地建设项目位于XX镇XX村,属新建项目,基地建设面积100公顷,总投资150万元,项目建成后,可使XX村受益并脱贫致富。规划期2007年。
(6)XX镇国营林场五味子基地建设项目位于XX镇XX村国营林场林区,属新建项目,基地建设面积60公顷,总投资100万元,项目建成后,可使XX村受益。规划期2009年。
2、绿色产业发展规划
(1)XX镇特种苗木繁育基地建设项目位于XX林场和XX村,属新建项目,采取股份制经济方式,基地建设面积8公顷,总投资200万元,项目建成后,可使XX村136户农户受益。规划期2006年。
(2)XX镇XX村水芹菜种植基地建设项目位于XX镇XX村,属新建项目,基地建设面积20公顷,总投资45万元,项目建成后,可使XX村79户农户受益。规划期2007年。
(3)XX镇XX村绿色无公害大米基地建设项目位于XX镇XX村,属
新建项目,基地建设面积40公顷,总投资100万元,项目建成后,可使XX村86户农户受益。规划期2008年。(4)XX镇XX海山食用菌基地建设项目位于XX镇XX村,属新建项目,基地建设面积10000平方米,总投资40万元,项目建成后,可使XX村138户农户受益。规划期2008年。
(5)XX镇瓜果基地建设项目位
于XX镇XX村,属扩建项目,基地建设面积400公顷,总投资250万元,项目建成后,可使四村农户受益。规划期2010年。XX镇所产瓜果州内、省内闻名。客商云集XX村,XX村是XX镇瓜果的集散地。
(6)XX镇干豆腐深加工建设项目,位于XX镇,属新建项目,建筑面积400平方米,基地建设面积1000公顷,总投资100万元,项目建成后,为XX镇的产业结构调整开辟先河,规划期2008年。
(7)XX山绿色无公害仿野生坚果、榛子(毛榛)建设项目,位于XX镇,属新建项目,基地建设面积100公顷,总投资100万元,项目建成后,即可绿化荒山、荒地,又为农民增收致富,规划期2009年。
3、XX镇劳动就业规划
XX镇是一个农业重镇,2004年劳动力总数12000人,其中转移人数为1565人,每年以10%的比率递增。至2010年,全镇劳动力转移总数6500人。其中国外1500人,国内5000人。
4、XX镇畜牧发展规划
牧业生产规划如图
5、XX镇贸易发展规划
在“十一五”规划时间内,全镇的非公有制经济在原有的1340户的基础上,增加至1500户,提高11%,重点放在绿色加工企业,达到10户,填补镇内绿色加工的空白。
在“十一五”规划期间,全镇全口径经济贸易总量突破9000万元大关,全口径增加值以每年13%的速度递增,使其能够带动产业结构的调整。
6、XX镇招商引资引资项目规划
XX县衙建设项目
XX县衙项目建设体现了清末东北地区行政办公的历史风貌,且XXX本人作为XX山勘探第一人,具有很高的纪念意义,对慕名而来的参观XX山的旅客起一定的吸引作用。
在该项目区,为提高游览和活动的趣味性,增加景观的艺术性,以一定的木结构建筑作为活动场所。同时配套服务内容有小型餐厅、超市和旅游纪念品等。项目建设占地面积10000平方米。
效益分析:年收入400万元人民币,利润200万元人民币,投资回收期6.5年。
项目总投资:3000万元人民币。
建设地点:XX镇XX街(遗址)。
建设性质:恢复
商业步行街建设
项目概况:XX镇是老县城的所在地,北部与XX乡相连,西接XX镇,东与XX毗邻,全镇幅员面积1396.44平方公里,9842户,34600人。是XX山旅游的必经之路。
老商业街主要以各家各户零散经营为主,在形式上显得不规范,形不成商业规模,商品摊儿乱摆,占道经营,造成了经济秩序混乱,即不便于市场管理,又有碍于市容、市貌。
商业步行街总长400米,红线15米宽,共2层。
效益分析:年收入5000万元,利润为430万元,投资回收期为5年。
项目总投资:该项目总投资2000万元。
建设地点:中心路
建设性质:新建
建设期限:“十一五”期间
五星级宾馆
项目概况:该项目投资2000万元,建一座集旅游、餐饮、娱乐、休闲等各项服务为一体的星级宾馆。共占地10000平方米,长90米,宽20米,总建筑面积为5000平方米,共5层。
项目效益分析:年收入700万元,利润300万元人民币,投资回收期为5—6年。
项目规模:占地1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
项目总投资:2000万元人民币
建设地点:XX街旅游规划区内。
建设性质:新建
农贸综合市场改建
项目概况:XX镇距长白山87公里,辖区总面积为1396.44平方公里,9842户,34600人,个体工商户487个,其辐射范围到达XX、XX、XX。现在已是全州最大的农贸市场和农副产品集散地,还是通往XX山旅游的必经之路。
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每逢“大集日”,周边乡镇的个体户都到此进行商品交易,XX农贸市场有“万人大集市”之盛誉。农贸市场的现状已满足不了市场流通需求,扩建XX农贸市场,符合民意,势在必行。
农贸市场扩建后,占地1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达到10000平方米,摊位545个,是集农、工、商为一体的农贸市场。
项目效益分析:全年总产值2000万元,利润达到900万元。投资回收期为4.5年。
项目总投资:该项目总投资700万元。
建设地点:老农贸市场。
建设性质:改建
朝鲜族旅游观光民俗村
项目概况:挖掘朝鲜族的历史传统和民俗,把人和人的生活作为有价值的资源,开发原汁原味的、有生活的民俗旅游产品。以现在的朝鲜族生产和生活习俗以及民风、民情、民俗作为旅游开发的直接内容,开发参与性的民俗旅游项目。主要为休闲度假的旅客提供具有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民俗、节庆和农事活动的场所,增加体验感。
除环境卫生外,该区域还应塑造与旅游有关的环境氛围,考虑游客对环境设施的需求,包括购物设施的小型超市,出售当地特色产品,农副产品和生活用品及纪念品。
合并三村后,XX村总户数可达70户,并且所建朝鲜族旅游观光民俗村,位于XX旅游公路旁,更是XX至XX市高速公路旁旅游观光环境优良,地理位置依山傍水面公路。
娱乐设施:垂钓场、中小型民俗娱乐设施。
项目效益分析:年收入人民币80万元,利润40万元人民币,投资回收期为6年。
项目总投资:200万元人民币。
建设地点:XX镇XX村(松老旅游观光路3公里处)。
建设性质:新建
XX旅游度假村
项目概况:以水面旅游观光,地面度假为主题,建立XX旅游度假村。涉及水域总面积26平方公里,蓄水量达2亿立方米,依据该区位于原清朝XX县衙所在地。所在地内历史古迹有XX寺、XX观等名胜古迹,并且XX旅游渡假村具XX村公路仅7公里,依据规划7公里公路建成水泥路,最终达到上XX观山,到XX玩水的总目的。
渡假设施功能齐全,空调、热水、厨房设施等均以电器设备为主,档次偏高,无论冬、夏季皆可使,并保证享受标准的服务。配套服务内容中应有小型餐厅、超市并提供厨师上门服务和送餐服务,超市则是为了方便客人的生活自助。
该园区内部应进行园林的绿化和美化,形成优良的度假环境和生活环境,小区与车行道的接壤处以行树绿化,将小区与外部环境分隔开来,使内部更加幽静,不受外界干扰。
项目效益分析:年收入500万元人民币,利润300万元人民币,投资回收期6年。
项目总投资:2000万元人民币。
建设地点:XX旁XX村。
建设性质:新建
建设期限:2010年
桔梗种植基地
XX镇是XX县的药材大镇,有可利用耕地上千公顷,且土质好,小气候条件优越,水资源
丰富,昼夜温差较大,特别适宜XX山道地药材桔梗生长。桔梗别名包袱花、铃当花,为桔梗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以根入药,有宣肺、散寒、祛痰、排脓等作用。同时还是人们喜食的山野菜之一,特别深受韩国、日本的青睐。野生资源已枯竭。
项目总投资:该项目总投资额为150万元。
建设地点:生态经济沟
建设性质:新建
细辛药材基地
项目概况:XX镇位于XX山北麓,平均气温2.2度,无霜期100~120天,降水量667毫升/年,野生的XX山道地药材十分丰富。XX山药材在市场上独领风骚,市场缺口大,大力发展细辛种植是合理、可行的。
细辛别名烟袋锅花、细参、马儿铃科植物,生长周期为6~8年,以全草入药。有散风祛寒、行水止痛、温肺化痰的作用,以其独特的道地性闻名全国。
项目效益分析:年创产值470万元。
项目总投资:总投资额为150万元。
建设地点:无公害药材园。
建设性质:新建
萄粒页岩开发
项目概况:页岩开发项目位于XX镇XX村前山,距镇所在地4公里,距XX公路、XX公路皆4公里,交通十分便利,并且村民文化素质高,劳动力资源丰富。
以开发矿产资源为主题,开发、加工萄粒页岩。页岩的主要用途为制造轻体建材(红瓦、空心砖等),总占地面积20公顷,储量40万立方米,可开采期30年。依托省地质六所现已完成可研及钻探等前期工作,所钻页岩达到国家优质标准。
效益分析:年收入
100万元人民币,利润80万元人民币,投资回收期4年。
项目总投资:400万元人民币。
建设地点:XX镇XX村。
建设性质:新建
规划期:2010年
㈡XX镇社会事业发展规划
1、XX镇文化产业规划
村级文化活动规划
我镇村级兴建农村文化室已达47个。在村级文化室的发展规划中我镇将通过文体站、村团支部共同组织现已建起的文化活动室“室室有活动”,在此基础上,到2006年,在全镇的47个行政村中达到100%的村有文化活动室,并逐步巩固、发展、完善、利用。
“文明户”的发展规划
在未来的五年,为进一步搞好我镇精神文明建设,镇政府将认真组织调动文体站、共青团以及镇妇联,深入基层搞好精神文明建设宣传,我镇规划在现有的3218个文明户中,到2007年将达到全镇文明户4500个,到2009年达到5000户以上。力争在“十一五”中的最后一年中,使我镇文明户达到全镇的80%以上。
关于文化下乡活动的发展规划
规划至2006年中旬,完备文体、文化演出队的基础设施,为文艺演出队下乡为农服务创造条件。除此之外,近些年我镇在镇社区老协的组织下,现已有一支业余秧歌队,每天晚上活跃在街道上,用健康的文艺形式占领社会主义文化阵地,同时也给作为XX山旅游的必经之路增加亮点。我们规划到2007年,在每年一度的“三节”中保证一支80人左右的秧歌队伍为群众进行表演,大型运动会每两年一次。
2、XX镇林业发展规划
我镇林业经营总面积为20084公顷,林业用地11233公顷,有林地3754公顷,其中天然林2290公顷,人工林1464公顷,林业其它424公顷,无林地888公顷,按XX镇行政区域面积计算森林覆盖率83%,非林业用地9216公顷,现已退耕还林612.5公顷,现有参地1180公顷。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我镇将在2006年~2010年大力组织林下开发,每年以20公顷野化山参、林下五味子,5公顷林下山葡萄种植的发展速度逐年递增,尽最大努力搞好林区综合开发。
3、XX镇教育发展规划
教师队伍建设
2004年XX镇现有教师404人,其中中学教师166人,小学教师238人。截止到2010年,中学教师本科学历争取达到50%,小学教师专科学历达到60%。
布局调整,集中办学
新建XX中学3900平方米校舍,在适当时候将全镇三所中学合并为一所寄宿制重点中学。届时集中全镇优秀教师,骨干教师,进一步优化教师资源,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XX片现有5所村小,在条件成熟之时,XX周围学校全部合并到中心校,仅留XX一所村小。
XX仅保留XX学校、XX学校,其它均合并到中心校。
XX仅保留XX小学,其它均合并到中心校。
办学条件的改善
重点建设XX中学,XX中心校,将这两所学校建成全镇窗口学校。在5年中,新三室、老三室全部建齐且要达到先进水平。XX中心学校、XX中心学校的育人环境也要再上一个新台阶。
进一步巩固、提高普九成果,流失率控制在2.5%左右。升学率为80%。
㈢XX镇小城镇建设及旅游业发展规划
1、小城镇建设布局
建设内容
(1)XX镇道路交通项目
XX镇道路交通建设依据小城镇建设规划,完善镇内三个主要出口,道路拓宽工程,配合国家修建东边道,为铁路的畅通奠定基础,按国家标准完善镇内交通道路。
(2)基础设施项目规划
①XX镇中学楼项目,属新建项目,位于XX镇西部,原XX七中旧址,总投资330万元,该项目建成后,可改善办学条件,改善生源,也是我镇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规划期2006年。
②XX镇垃圾处理工程,位于XX镇西部一公里处的洼地,该洼地自然形成。项目总投资100万元,建成后有利于XX镇的卫生环境建设,改善人们的生活排水条件。规划期2008年。
见附表:建设项目一览表、分解表。
2、XX镇旅游资源规划
XX镇是去往XX山旅游的必经之路。每年XX山来往游客应接不瑕。这是我镇开发旅游的主要客源之一。依托这一优势,开发XX休闲度假村,扩建XX钩鱼场,恢复“XX县衙、XX寺、XX观”等古建筑遗址,形成完善的旅游服务体系,独特的旅游资源将带动旅游业的发展,成为一个集旅游、观光、休闲为一体的新型城镇。
2006年开发的旅游资源是恢复XX县衙、新建XX度假村。
县衙遗址位于镇内XX街,是XX镇的历史文化遗产,是开发旅游资源的重要内容之一,修复XX县衙体现了清末东北地区行政办公的历史风貌,且XX本人也是XX山勘探第一人,具有很高的纪念意义,对慕名而来的参观XX山的游客有一定吸引作用。
XX县衙采用多重四合院形成,包括县衙大门、正厅、巡捕房、大牢、内居住后院等,形成丰富的游览路线。周边园林或建筑与仿古式建筑相结合,达到返古归真的效果。
XX休闲度假村位于XX镇西部7公里处,由XX电站蓄水而形成。涉及XX镇水域面积26平方公里,蓄水量达2亿立方米,开发后可容纳游客1000人,经济效益十分可观,能够带动 地方经济的发展。
以水面旅游观光为主,地面休闲为辅。各种相应的功能设施齐全,备有观光船、快艇、橡皮船等水上交通工具。地面有豪华餐厅和标准套房,使游客享受星级服务和美味佳肴。
XX以真山真水、风光秀丽而著称。四周树木参天、满目青翠,华盖苍苍,依据独特的自然优势、地理优势、开发XX度假村势在必行。
2007年开发的旅游资源是观赏农业园。
农业园位于XX镇西部3公里处,占地面积15000平方米。能满
足旅游者现场观赏生态农业、高效农业、道地药材的需求。依据XX镇独特的自然优势、气候优势、遵循生态学原理和旅游美学原则,间种、套种各种果木,绿色农作物,长白山道地药材。包括果园、山野菜园、药草园、珍稀物种展示园、高效农业园等,同时采用水注旋转四射的喷灌设施,形成独特的水雾,增强观赏性。
2008年开发的旅游资源是朝鲜族民俗风情村
该民俗村是XX镇东部1公里处的XX村,是一个比较典型的朝鲜族村。依然存留着朝鲜族的历史传统和民俗,原汁原味的生活习俗以及民风、民情具有很高的参观价值。
朝鲜族民俗风情村建设内容包括:
①朝鲜族的婚俗节庆(结婚、寿辰)
②原始住房、服饰
③饮食文化(狗肉、打糕、米酒等)
④民间传统的文化娱乐(跳舞、唱歌、荡秋千)
2009年开发的旅游资源是长白山绿色生态园
XX山绿色生态园位于XX镇XX村东部15公里处,以XX水库为中心,三面种植特种苗木和道地药材。总区域面积为150公顷,水库蓄水量为1万立方米,水面宽为0.5公里。
该生态园集养殖、种植为一体,各种基础设施齐全。水中有各种鱼类20余种,水面养殖鸡、鸭、鹅1000只。周围种植道地药材和特种苗木30种。大坝上建有垂钩观赏走廊、“浪漫郊野屋”,为游客们的休闲提供了方便。
XX山绿色生态园的环境幽雅、气氛祥和、水质清澈,绿色美食是吸引游客的关键所在。
“十一五”开发“十一五”开发的旅游资源是启动民间资金、招览民间人士修复XX观、XX寺
XX观、XX寺位于XX镇内,开发此资源是XX镇历史文脉的延续,具有独特的魅力,有利于旅游业发展。
该项目建筑以四合院为主体建筑群、坛庙、寺庙等古建筑相衬。全部用料以木材为主,以展现古代遗址的真实风貌,再现幽雅素雅、清净淡泊的环境氛围。
XX镇人民政府
2004年10月
第三篇:第七章“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一
第七章“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
【大纲要求】
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纲要)编制的背景、过程和特点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指导原则、发展目标
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重点和主要任务
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的实施机制和管理机制
【内容提要】
1、“十一五”规划编制的背景、过程和特点
2、“十一五”规划的指导原则和发展目标
3、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4、推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
【内容精讲】
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
要》(以下简称《纲要》),是未来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
第一节“十一五”规划编制的背景、过程和特点
一、时代背景
准确把握“十一五”时期我国发展所处的时代背景,是科学编制“十一五”规划的前提。
(一)“十一五”规划是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后编制的第一个五年规划
“十一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
(二)“十一五”规划是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大战略思想后编制的第一个五年规划
(三)“十一五”规划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但又不够完善的体制背景下编制的规划
(四)“十一五”规划是在经济全球化趋势增强、(五)“十一五”规划是在我国发展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背景下编制的规划
二、编制过程和主要特点
1页
(一)《纲要》的编制过程,是发扬民主、集思广益、科学决策的过程
组织有关部门、地方、研究机构和各方面专家,对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若干重大问题开展专题研究,为编制《纲要》提供了基础。
成立了由各领域专家组成的专家委员会进行咨询论证,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多种形式的为“十一五”规划建言献策活动,人民代表、政协委员和各界人士提出了许多建议。
(二)《纲要》编制的主要特点
(1)力求反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新形势的要求,体现宏观性、战略性和政策性,并明确政府的工作重点和责任。从内容到形式都有所创新。
(2)在规划指标上,按属性分为预期性和约束性两大类。
预期性指标是国家期望的发展目标,主要依靠市场主体的自主行为实现。政府要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制度环境和市场环境,并适时调整宏观调控方向和力度,综合运用各种政策引导社会资源配置,努力争取实现。
约束性指标是在预期性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并强化了政府责任的指标,是中央政府在公共服务和涉及公众利益领域对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有关部门提出的工作要求。政府要通过合理配置公共资源和有效运用行政力量,确保实现。
(3)在规划形式上,《纲要》采取正文加专栏的形式,在专栏中列举了有关发展指标和重点工程,使规划内容更加直观、清晰。
(4)以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为基础。依据新的经济普查数据制定“十一五”规划,更符合实际情况,更具有科学性。
三、《纲要》编制的目的和定位
《纲要》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主要阐明国家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未来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
第二节“十一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对发展阶段及形势的基本判断
(一)面向未来我们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
(1)“十五”期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国际国内政治经济环境纷繁复杂,形势跌宕起伏,我们有效应对和化解了各种挑战与矛盾,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胜利。
(2)“十五”计划确定的主要目标提前完成,我国综合国力明显增强,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国际地位明显提高。
(3)党中央提出了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思想,这不仅对当前,而且对中华民族的长远发展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二)“十一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
1.我国具备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进步的有利条件
【2009年考题】“十一五”时期,我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进步的有利条件主要有()。
A.市场潜力巨大
B.转变了经济增长方式
C.国民储蓄率较高
D.社会政治保持长期稳定
E.劳动力资源丰富
【答案】ACDE
2.在前进道路上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
一是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还不发达,制约发展的一些长期性深层次矛盾依然存在。
二是“十五”时期在快速发展中又出现了一些突出问题。
三是国际环境复杂多变,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上占优势的压力将长期存在,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状况加剧,围绕资源、市场、技术、人才的竞争更加激烈,贸易保护主义有新的表现,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安全提出了新的挑战。
因此,《纲要》分析认为,“十一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具有承前启后的历史地位,既面临难得机遇,也存在严峻挑战。
二、“十一五”规划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一)指导思想
“十一五”时期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坚持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用发展和改革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发展必须是科
学发展,要坚持以人为本,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落实“五个统筹”,把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二)指导原则
1.必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要进一步扩大国内需求,调整投资和消费的关系,合理控制投资规模,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正确把握经济发展趋势的变化,保持社会供求总量基本平衡,避免经济大起大落,实现又快又好发展。
2.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要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切实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
3.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大力提高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
4.必须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要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出发,统筹城乡区域发展。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落实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形成东中西优势互补、良性互动的区域协调发展机制。
5.必须加强和谐社会建设
要按照以人为本的要求,从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现实问题人手,更加注重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加快发展社会事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更加注重社会公平,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更加注重民主法制建设,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保持社会安定团结。
6.必须不断深化改革开放
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和现代产权制度,建立反映市场供求状况和资源稀缺程度的价格形成机制,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健全国家宏观调控体系。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增强在扩大开放条件下促进发展的能力。
(三)切实落实科学发展观
为了切实落实科学发展观,并真正做到“六个必须”,《纲要》根据上述指导思想和原则,提出了“六个立足”,进一步回答要什么样的增长、靠什么增长和怎样增长的问题,以进一步调整推动发展的思路,转变推动发展的方式,明确推动发展的政策导向。
(1)立足扩大国内需求推动发展,把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作为基本立足点,促使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和出口拉动,向消费与投资、内需与外需协调拉动转变。
(2)立足优化产业结构推动发展,把调整经济结构作为主线,促使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工业带动和数量扩张带动,向三次产业协同带动和结构优化升级带动转变。
(3)立足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推动发展,把促进经济发展方式根本转变作为着力点,促使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资源投人带动,向主要依靠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带动转变。
(4)立足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动发展,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促使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资金和物质要素投入带动,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人力资本带动转变。
(5)立足深化改革开放推动发展,把改革开放作为动力,促使经济增长由某些领域相当程度上依靠行政干预推动,向在国家宏观调控下更大程度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基础性作用转变。
(6)立足以人为本推动发展,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促使发展由偏重于增加物质财富,向更加注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转变。
三、“十一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及规划指标
(一)发展目标<大纲要求>
综合考虑未来五年我国所处发展阶段、发展趋势、发展条件和面临的矛盾与挑战,根据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基本要求,并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相衔接,《纲要》提出“十一五”时期要努力实现9个方面的目标:
1.宏观经济平稳运行
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5%,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城镇新增就业和转移农业劳动力各450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国际收支基本平衡。
【06年真题】“十一五”期间我国经济增长的目标是()
A.实现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
B.实现2010年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
C.实现201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
D.实现2010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
答案:C
2.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产业、产品和企业组织结构更趋合理,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和就业人员占全社会就业人员比重分别提高3个和4个百分点。自主创新能力增强,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增加到2%,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国际竞争力较强的优势企业。
3.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
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20%左右,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30%,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提高到60%。
4.城乡区域发展趋向协调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城镇化率提高到47%。各具特色的区域发展格局初步形成,城乡、区域间公共服务、人均收人和生活水平差距扩大的趋势得到遏制。
【07年真题】根据“十一五”规划纲要,“十一五”时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取得明显成效,城镇化率提高到()。
A.35%
B.40%
C.47%
D.50%
答案:C
第四篇:小榄镇总体规划—第二节
中山市小榄镇总体规划(2002~2020年)说明书第二节区位、历史、自然地理、城市规划史
第二节区位、历史、自然地理、城市规划史
一、区位
小榄镇位于广东省珠江三角洲中南部,东经113013’,北纬22047’,属中山市管辖,是中山市北部地区重要的中心镇。小榄镇东和北与东凤镇隔河相望,东南与东升镇相连,西南与横栏镇接壤,西与古镇连接,西北与顺德市均安镇为邻。镇域面积71.47km,另有新增土地3.91 km2,合计75.38 km2。
二、历史沿革
早在宋末至元初间,南雄珠玑人大规模南迁至小榄,开村于岗头村,明、清两代称为“榄乡”,辛亥革命初期改为“榄镇”,民国初年设小榄镇,至今已有700多年历史。
小榄前属南海县地,设香山县后属大榄都,清光绪初年改称榄都(含今古镇、东升二镇全境,东凤、横栏二镇大部,及坦背镇的一部分)。宣统二年(1910年)改称三区。1930年改称西海区,翌年复称三区。1952年划出古镇、东凤、横栏及镇区,称下三区。1957年撤区并乡,分为古镇、永宁、五埒3个乡,1958年合并为小榄公社(含镇区),1963年析出镇区和古镇,小榄的行政体制分为小榄镇和小榄区。1986年12月镇、区合并为小榄镇,同时划出东南部63个自然村给东升镇。
小榄原是水陆交错、岗丘点缀、环境优美的水乡泽国。域内山峰五座(大榄岗、凤山、石岗、圆榄岗、龙山),金木水火土,五星聚境,旗鼓把门;古时榄镇河涌纵横交错、曲折有序,有“九龙入洞”之称(注:九龙指:鸡肠滘、芷海、东埒口、米步滘、流板、第一埗、第九涌、寨前、九滘等九条内河涌。),又有“菊城”和“九洲八景” 之称(注:八景为:林步酒家、驼峰夕照、双桥立鹭、泰宁诗社、沙堤杨柳、楼树巢鸦、凤岭朝霞、深埠芰荷。)。古文云:“东有跃龙,西有起凤,登云望月,渔翁归晚,老树巢鸦,五松六路三丫水,一洞梅花十二桥。岁岁黄花看不尽,诗谈酌酒赏花村”。形象描绘了小榄山、水、镇、花鸟树木之间的融合关系,如诗如画般的水乡风景。
小榄镇自然条件优越,水陆交通便利,物产丰富,自古就是商贾云集之地,也是重要的侨乡,与海外,特别是港澳联系广泛,居民素有务工经商的传统。明末清初榄乡蚕丝、麻织、藤织业兴盛,并有烧制绿瓦;宣统年间广州蒸气动力机械传入小榄,加速了小榄工 4
业的发展;民国初至建国前,小榄的工业和手工业主要有:电力、机械、碾米、制衣、制砖、建筑器材、竹木器等,带来了商业的繁荣,打下了小榄地方工业的基础。1986年以前,小榄的经济结构以农业为主,工业为辅,经济稳步增长,农业以花卉、蔬菜、水果、养殖等经济作物为主,工业以锁具、粘胶带、日用电器、食品等为骨干,对外贸易日益活跃,成为珠江三角洲的商品集散地之一。1987年至1993年小榄镇处于农业镇向工业镇转变的开拓起步阶段,经济发展以面向市场的来料加工为主,镇办企业迅速发展,农业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转变,第三产业日益兴旺。1994年后,在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的指引下,小榄镇进入工业化加速发展时期,新的行政管理体制以市场为导向,调整农业布局,优化产品结构,加强土地经营管理,健全了城镇规划管理的体制,新城区的建设展现了优美的城市环境和良好的投资环境。通过深化改革、科学管理,内引外联,积极发展个体、股份、合资大型集团式企业,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促进了经济的全面发展,成为享誉国内的工业城镇,中山北部地区的经济中心,并被授予中国乡镇之星、全国小城镇建设示范镇、国家卫生镇等荣誉称号。
三、自然地理条件
1.地形
小榄镇地势北高南低,除凤山、圆峰山、龙山、榄碇岗和飞驼岭5个小山丘外,其余地势平坦微有起伏,地面标高平均为2 m(珠江高程),最高点为飞驼岭,标高48.2 m。域内河涌众多,遍布鱼塘,植物生长良好。
2.地质
小榄镇属珠江三角洲海陆交互相沉积平原,地质构造自上而下划分为:
(1)人工填土层(Qml):以细砂、含泥砂层为主;
(2)第四系海陆交互相沉积层(Qmc):可划分为淤泥质土亚层、粘土亚层及淤泥;
(3)第四系残积层(Qel):可划分为粉质粘土亚层和粉土亚层;
(4)基岩(Z、Y52(3)):主要为震旦系砂岩。
土壤承载力较差,均需进行人工处理后,方可进行建设。
3.地震
小榄镇属非经常地震区,历史记载最大地震为里氏3.8级,历时3秒钟。根据1990年《广东省地震烈度区划图》,小榄镇地震烈度为7度区域,建筑设防为7度。
4.气候
小榄镇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常年温暖湿润,偶有霜冻,阳光充足,四季常青,年平均气温23℃,1991年以来极端最高气温38.5℃(1994年7月),极端最低气温2.4℃(1991年1月)。
1960年至2001年间,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860时/年,年平均日照率为42%。
小榄镇雨量充沛,春夏多雨,秋冬稀少,1960年至2001年间,年平均降雨量为1626 mm,最高降雨量为2465.2 mm(1965年),年平均蒸发量1331 mm,年平均相对湿度82.5%。
小榄镇属季风气候,全年污染系数夏季最大为南风,次为东南风、西南风;冬季最大为北风,次为西北风;春秋两季有过渡性。年平均风速为2.2~3.6 m/秒。每年4~9月为南海台风季节,年平均4次,以7~9月频率最高,占全年登陆次数的73%,偶有飓风,最大风力12级,并伴有暴雨。当台风袭击珠江口以西时,台风移向往往对准河口,与潮流方向一致,会加重洪水的威胁。
5.水文
小榄镇河网发育,东北、西两边的小榄水道和横琴海是流经境域两条主要河流。小榄水道是西江的主要支流之一,流经镇域长度为10.97 km,河面宽约400 m,1952年至2001年间平均水位(以珠江基面高程计)3.258 m,最高水位5.34 m(1994年6月20日),最低水位–0.692 m(1955年),平均水深13 m,枯水期3 m,最大流量2980 m3/秒,河道警戒线3.5 m,防洪堤顶高6.4 m。
横琴海流经镇域长度12.7 km,河面宽约90 m,平均水深2 m,枯水期0.7 m,由于上游建有水闸,水位变化不大。
6.资源
小榄镇自然资源贫乏,没有任何矿产资源。域内土地资源紧缺,土壤多为砂质土,含肥量低,农业主要为经济作物(花卉、苗木)和养殖业。
四、城市规划史
小榄镇于1992年编制总体规划,规划于1993年经中山市人民政府批准实施。规划的要点如下:
规划年限:1993~2010年
城镇性质:小榄镇是中山市北部地区的中心城镇,以电子、轻工、五金为主的工商城镇。
城镇规模:全镇人口近期为17万人,远期为30万人;
城镇人口近期为9万人,远期为25万人;
近期规划新城区6.094 km2,建成区为9.39 km2;
远期规划城区25.3 km2,远景规划城区38 km2。
规划布局以旧城为依托,以新城区为中心,形成永宁、九洲基、绩西和绩东一,三个次中心为两翼的“组团式”结构。
1995年,根据城乡建设的发展形势,为节约用地,紧凑城镇布局,缩小规模,集中建设新城区,又对原规划作了调整。
调整后的城镇性质为:小榄镇是中山市北部地区的中心城镇和水陆交通中心,以发展五金、轻工、电器为主的工商型水乡城镇。
城镇规模调整为:全镇人口近期为17万人,远期为30万人;
城镇人口近期为11.3万人,远期为18万人;
近期规划城区9.39 km2;
远期规划城区16.73 km2。
规划布局以旧城为依托,以新城区为中心,形成永宁、绩东一、九洲基三个次中心的“组团式”结构。
1997年编制了旧城区整治规划。
第五篇:小榄镇总体规划—第一节
中山市小榄镇总体规划(2002~2020年)说明书第一节总体规划修编背景、依据与指导思想
第一节总体规划修编背景、依据与指导思想
一、总体规划修编背景与过程
上一轮小榄镇总体规划于1992年编制,1993年经中山市人民政府批准实施。近十年来,小榄镇总体规划对小榄镇的社会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起了重要的作用,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了四倍多,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了约两倍。小榄镇由一个默默无闻的农村型镇,发展成为一个发达的现代化工业化城市型城镇,中山市北部的经济中心、中心镇。为了进一步发展工业,镇政府已开始在镇南部泰丰建设小榄工业区,沙水公路已开始南移建设,城镇布局面临大的调整。
在进入WTO后的现代化发展新形势下,特别是乡村企业迅速发展,城乡差别大大缩小,面临城市化发展的新形势,如何保持经济持续高速度的发展,如何协调城乡的现代化发展,如何解决发展与用地、环境的矛盾,需要对小榄镇的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城乡建设进行研究,对城乡建设总体规划进行修编。
必须认识到,小榄镇至今取得的成就,只是现代化的初级阶段的成果,与现代化的标准还有差距,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由于个体小型企业占有较大比例,其设备简陋,科技水平较低,经济效益较低,特别是村办工业、村级社区建设土地使用浪费、布局分散、污染严重等问题十分突出。对现有工业企业进行优化组合、布局调整,形成规模化、专业化的新工业结构和布局,已经成为小榄经济进一步腾飞、上更高台阶的关键。
2.村办工业的发展,乡村经济实力的提高,促进了乡村城镇化的迅速发展。但是,由于缺乏城市规划对建设的科学安排和管理,现状村级社区的建设比较混乱,基础设施配套不够,土地浪费过多,建设形象与现代化的差距较大,需要在工业布局调整的同时进行较大规模的改造。
3.村级建设各自为政,不断形成对基本农田的蚕食,逐步降低生态用地系数指标,已经对镇域的生态环境造成越来越大的威胁,同时分散布局的工业已经形成了对镇区的包围,阻挡了镇区的发展。规划必须通过对镇域城乡布局的科学调整,在满足发展需要的同时,保持并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
可以认为,面对新形势的发展,小榄镇已经到了进行工业调整和城乡布局调整的关键时机和最佳时机。机不可失,时不我待,必须下决心为小榄镇新形势下的新发展、新起飞 1
作出决策。
为此,镇人民政府于2000年委托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邀请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等专家共同研究小榄镇的总体发展战略,于2001年完成了《广东省中山市小榄镇2000~2010年总体发展战略研究》,并于2002年邀请重庆大学和同济大学开展《生态规划研究》和《交通规划研究》,以此三个研究作为新城乡总体规划修编的基础。
由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和小榄镇规划勘测设计室共同组成的总体规划修编工作组于2002年10月完成总体规划纲要,于同年12月通过省、市组织的专家评审。之后,镇政府将规划纲要向全镇公示,广泛进行宣传、征求和协调各方面的意见。在此基础上,修编工作组于2003年8月完成了总体规划修编工作。
二、规划依据
1.《城市规划法》;
2.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
3.《广东省中山市城市总体规划》;
4.《小榄镇总体规划调整》(1995年);
5.《小榄镇旧城区整治规划》(1997年);
6.相关城市规划技术标准、技术规范。
三、规划年限
2002年~2020年,基年为2000年
近期:2002年~2005年
中期:2006年~2010年
远期:2011年~2020年
远景若干重大问题考虑到2050年
四、规划观念
1.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开放式的布局
2.生态的观念——基本农田保护,城镇组团与生态绿地的组合3.城乡结合发展的观念——城乡一体化与差别并存
4.适应生产关系和生活方式改变的观念
五、规划指导思想
1.按照城乡协调发展、城乡一体化的思想,统一整合、调整城乡用地布局;
2.为新形势下经济发展新的腾飞和城乡建设的现代化,进行工业用地调整、新一代城乡用地建设和城乡社区改造;
3.节约土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4.以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的观念,强化生态建设,弹性城镇布局;
5.统一对城乡建设的规划和管理,建立健全规划实施保障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