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电视主持人的镜头感
电视主持人的镜头感觉
演播空间与景别
刚刚上镜啊,可能会有些紧张感,作为电视节目主持人来说啊,一定要在有所限制的情况下,比如说在 监控的电视画框中找到镜头的感觉。找镜头的感觉,跟哪些有关系呢?比如说:跟这个景别感有关系。比如说:很多人喜欢拍图片照片。什么是景别,大家有没有概念?比如说:远景、全景、中景……
景别:是指由于摄影机与被摄体的距离不同,而造成被摄体在画面中所呈现出的范围大小的区别。
景别的划分,一般可分为五种:
远景:使用远景的时候,通常都是在镜头表现比较大的,广阔的场面的时候,这个时候用远景。远景多半都是用摇臂来完成。(被摄体所处环境)
全景:就是主持人的全身和整个场景的全貌进入到画面当中。通常都是比如像一些晚会,晚会刚开始开头的部分,有着现场的一个全景和主持人的全身。(主持人的全部和周围背景)
中景:由人的膝盖以上,作为拍摄的主体,这个是中景。
近景:大家知道近景是从什么地方开始划分的吗?(人体胸部以上)特写:(人体肩部以上),特写在节目当中用的还是比较少。一般用在某些道具,比如说:观众朋友,你们看我手中的这个本儿。就是在周围环境当中把这个本强调出来,这个就是特写。
还有一种景别:中近景:以腰为界,在主持中最有表现力。跟近景相
比,近景看的时间长了,会产生一种压迫感。中景呢,是以膝盖以上的呢,看久了呢,会有距离感。所以我们认为这个是最合适的景别。这些景别呢,主要是以成人的在画面中所表现的部位来划分。演播空间与景别感:与什么有关系呢?
平角度:指我们的视线在镜头的平视的情况下,去向镜头后的观众的一些交流。这个视线啊,不可过高,也不可过低。过高了,给人一种蔑视感。镜头的视角低了,给人一种胆怯感。所以我们认为,平角度以85°到90°为好。另外,侧面、背身也是以平角度为最佳。比如说:我们来看大屏幕,平角度的转过来。
比如说:我看一个现场报道。一个主持人是在山洞里做现场直播的报道,(仰头在画面中)观众朋友们,我现在是在某某山洞里向大家做现场报道。整个镜头里,把他的头给切出来,像拍鬼片一样。很吓人!如果说:他是一个平角度,在报道山洞多高的时候:可以说,大家随我的手往上看,这个时候摄像机镜头自己捕捉就好多了。所以这个是平角度的关系!
第二个:景别与态势语有关系。态势语也叫做副语言,有声语言是有语言符号的,那么态势语在我们的节目当中呢,辅助我们的有声语言的传播。比方说:我们的眼睛的表情、我们的发型、服装、手势等等等等,都被包括在我们的态势语里面。
一、首先我们说眼睛,做电视我们要求眼睛一定要专注,看着镜头。不能左飘右移。
第二个呢 眼睛里面一定要有内容。眼睛的内容是随着我们讲话的内
容的变化而变化。
比如说:我们在主持人的眼神中可以读到喜悦、可以读到同情、可以读到遗憾、可以读到愤怒,当然这些情感表达一定是在传播当中在眼睛里表现出来。略带喜悦、略带同情、略带遗憾,他不可太夸张。你说你要喜悦 就裂开嘴,眼睛瞪的很大。愤怒就皱眉,愁眉不展,那这是不行的。注意要有分寸感!这是眼睛里的表情。
第三个:通过眼睛里的表情,我们要在镜头前区表现出去。怎么表现呢?就是镜头的伸缩收拉。有的时候呢,我们要看的镜头的表面,有的时候要看到镜头里面去。让观众感觉,这个主持人是在跟我说话。他每一句都在跟我说话。
第四个呢,就是我们在播讲主持的过程中,我们的眼睛的眼睫毛在眨动,一定要在你语言的落点上和你头摆动的落点要一致。否则这个画面就是不和谐的。比如说:本台消息(然后眨眼一下)如果要是在句中眨眼,本台消息(边眨眼边说)这样就不好了。还有呢,女同学在眨眼的时候,她的眼睫毛会慵懒。比如:我们(慢眨眼一下)看到(慢眨眼一下)这样(慢眨眼一下)一个情况。比语言的落点要慢半拍。会影响我们的画面。还有一个我们的女生,眼睛在闭合的时候,闭合的时间不要过长了。过长了,给人很魅的一个感觉。
我给大家做个示范(慢慢闭合),再一张开就给人一种比较暧昧的感觉了。眼神就不感觉啦。特别是女生,在看镜头的时候,要感觉明朗。
二、手势
比如说我们做新闻节目的时候,我们的手臂要放在主播台前的,对
吧?在放的时候,我们的手肘一定不要过肩。一过肩了,形成一个三角形,这就非常不好看,显得画面是往两边伸展的。往里收一点,有点纵深感。另外,手在拿稿件的时候,手是可以动的,有的人不敢动,像手被钉在桌子上一样。侧面对着镜头就可以。千万不要两个拳头对着镜头,这样看着跟不好。另外在新闻播音的时候,手肘一定要拿到台上,要就是一双手,看到很不好看的。一定要注意这个手的摆放。还有就是手在播讲时候,喜欢双手交叉摆放,这种交叠在画面上是不好看的,摄影有个原理叫近大远小。如果我们十指相扣,放到身体的前面部位,就显得这个部位比较大的,而且交织在一起,显得手指无限的多,到时候观众注意的焦点就会从你的稿件转移到你的手上了。会去查,1、2、3、4、5、6、7、8、9……就不太好看。一定要注意。另外我们的手势是有目的性和指向性的,不能随便使用。比如我们打电话(手势)跑步(手势)数数12345(手势)但是我们有的人啊,可能会 昨天上午(两手一摆),这个手势怎么代表昨天上午??不停的做着跟语言不相关的手势。
另外刚才讲的 中近景,我们的手势尽量在胸到腰的部位活动。这个时候你的手势不要做的太大,可是也不能做的太小。
比如说 好大好大一片天(在胸前画圆)这就非常的别扭。
所以做手势要注意:1.一定要有目的性 2.要有落点 落点和你的语言要落到一块儿。就好像我们踩音乐的节拍踩不到那个点子上去一样。接下来我们说一说服饰,电视节目对于服饰的要求还是比较严格的。我们要尽量避免黑白搭。这样搭起来在电视画面里出来是不太好看的。还有个是避免带色块儿的衣服。比方说 你穿这种衣服,由三个色块组成,这块红色、这块绿色、另一块是黑色。这种颜色看着很鲜艳,但是上镜如果给中近景出来的效果,就是他的上身被肢解。黑一块,红一块,绿一块。另外需要注意的是 电视节目需要去抠像,一定要注意不要穿跟背景幕布一样颜色的衣服。比方说:一次我参加的一个主持人比赛,有个选手他穿的正好跟背景幕布一样的蓝颜色的一套服装,从监控画面看的,就是一个头 晃来晃去的。这人还很活泼,他的头在画面里一直在飘,这个需要大家一定要注意。
另外一个 我要讲的是 空镜入画和空镜出画。
首先我们说,空镜:大家看到我们的演播室,当我们的演播室里所有的东西处于相对静止的时候,这个叫空镜。
现在大家看到很多节目都是主持人走到演播室,边走边说,观众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收看我们今天的这个什么什么节目。
或者做完节目走掉,比如李咏的幸运52,他在说完题目后,把纸片一扔,就走过去了。
那么主持人要进到这个空镜当中去做节目,一定要找准站点。摄像机镜头在哪儿,要知道。不能是你站不对地方,观众听到你的声音,但是找啊,人呢?或者你走过了,穿过画面,我是来打酱油的。一定要找准站点,站在哪里是入画面的位置。
第二篇:首届电视主持人
首届“小桔灯电视作文”小主持人选拔比赛
开始报名啦!
你想给自己悦耳动听的声音提供一个展示的空间吗?你想让小桔灯学员的优秀习作在你流畅、婉转的朗读中熠熠生辉吗?你想给自己一个走近社会、走进校园、走进家庭、走进学员心灵空间的机会吗?那就不要犹豫,快快报名参加首届“小桔灯电视作文”小主持人选拔活动吧!
为了给更多爱好主持或希望得到口才训练的学员提供一个实践学习和锻炼的机会,我校将每年举办 “小桔灯电视作文”小主持人选拔比赛。获奖的小选手将有机会在“小桔灯电视作文”栏目中担任主持和播音工作。
为了全面提高学员们的综合素质,使参赛的小选手得到更专业、更科学的训练,我校将在每年暑期开设的口才课中增设DV拍摄技巧和主持的实践内容,届时将聘请电视台资深记者指导。在每届“小桔灯电视作文”小主持人选拔比赛中,凡口才班学员享有优先录用权。
报名时间:4月7日——4月21日
报名方式:直接电话报名或在前台处登记
报名地点:各校区前台
竞选时间:
热爱播音主持的学员们,你还在等什么呢?机会就在你的手中,快快报名参加吧!
十堰小桔灯培训学校2012 / 4 / 1
第三篇:浅谈张爱玲小说的镜头感
浅谈张爱玲小说的镜头感
接触张爱玲的小说,始于观看那部由黎明、吴倩莲主演的电影《半生缘》。之后找小说《十八春》来读,边看边又有电影中的镜头不时重现于脑海,无数复杂的感受涌上心头,不禁又一次潸潸落下泪来,心里想这可能是读小说的感觉与“观看”头脑中“镜头”的“亚视觉”合力作用的结果吧。而后来读过她更多小说后,我才真正讶异了——讶异于张氏小说镜头感之强。几乎每一篇、每一句都能给读者一个清晰、连续的画面,让读者沉醉于自己“导演”的情境之中。
这样的句子与情节在她的小说中俯拾皆是,只不过有的典型些,有的隐蔽些罢了。在我看来,《封锁》一篇在这一点比较突出。一个非常简洁的短篇,展现电车上短暂的一幕,竟可以在读者头脑中形成一段完整的影像。且不说吕宗桢和吴翠远的“对手戏”有多么逼真可见,就连那个用浑圆嘹亮的嗓子唱“可怜啊可怜!一个人啊没钱!”的山东乞丐、那对“长得颇像兄妹的中年夫妇”等等龙套似的人物,张爱玲也给予了他们足够的“镜头”,让他们在读者眼前动了起来。还有《金锁记》的一段更是妙绝:那一段写姜家分家后季泽去看七巧,向她倾诉衷肠之后曹七巧的心理活动。在这里,心理与动作是交替出现的,但以心理为主。通常,心理活动是最不易用镜头来表现的,电影电视中都要以旁白来弥补这个不足;而这里,读者透过这些文字都几乎能看到七巧的神态、表情。与此相比,施蛰存的心理小说就有很大区别了。施蛰存的心理小说是“具有弗洛伊德色彩的心理分析小说”,他的很多心理描写非常出众,但给读者的仅仅是一个平面——头脑中只能响起这些文字的声音,却无法出现一种立体的画面。我倒是无意“贬低”施老的著作,只是从感性上讲较为偏爱张爱玲。我更喜欢一种似乎可以触及的感觉。
“镜头感强”毫无疑问是很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粗略分析一下,我认为有这样几点是不可忽视的:
首先是场景的设置。张爱玲的小说总具有一些时间性的场景,比如雕花的家具、家传的首饰、出嫁时的花袄。场景设置得细之又细,展现给读者一些具体的事物;同时在这些物质间晃动的沧桑变幻,辉煌衰败,喜怒哀乐都成为一种气氛笼罩在读者心间。事实上,“镜头感”不单单指一种视觉感受,“可见”之外还必须要“可感”,惟其如此才能让读者在心中构造一个完整的图景。张爱玲的场景恰恰起到了这样的双重功效。
其次是叙事的姿态。张爱玲叙事时有一种特有的回忆的调子,她喜欢用最朴素最平实的语言来讲那些其实并不很平凡的故事。这样就好像她站得远远的,冷眼旁观似的追溯那个已经逝去的年代。我常常认为,镜头表现实际上就是一种“呈现”的艺术,而这正巧又契合了她如同局外人一般地为读者呈现、再现的姿态。也正因为这样,张爱玲带给我们的“镜头”总是一种苍凉的灰色。回想初读《十八春》时,她给我的这种距离感,这些灰色的镜头与图景甚至都要把我激怒:这样一场漫长的不了情,这样一段让人牵肠挂肚的故事,竟然述说得如此平静而冷漠,仿佛在说“不过如此罢”,难道就不能加进去哪怕只是一丝的同情与怜悯,抑或是哀怨与遗恨?也许这就是镜头般的小说,“摄像机”的工作只是呈现。
再次是心理的分析。张爱玲是一位善写心理的大家,连她自己也说“还没有过何种感觉或意态形致,是我所不能描写的”。她写心理,“并不采用冗长的独白或枯索繁琐的解剖,她利用暗示,把动作、言语、心理三者打成一片”。前面已经谈过,心理是最难用镜头表现的,独白或者解剖只能用画外音来填补。而张爱领常把动作、言语、心理揉合起来,甚至把心理诉诸于动作或者言语,以这些外显的形式来表现内心,将其化为一种可见可感的感受。正如《半生缘》第五章中的几句:“他握住她的手。曼桢道:‘你的手这样冷。„„你不觉得冷么?’世钧道:‘还好。不冷。’曼桢道:‘刚才我回来的时候已经有点冷了,现在又冷了些。’”张爱玲本人也在下文说:“他们这一段谈话完全是烟幕作用。”而这些作为烟幕而出现的语言,恰切地外化了他们两人心中的“说不出来的感觉”。又如短篇小说《心经》中有一段对许太太动作的描写:“许太太开门进来,微笑望了他们一望,自去整理椅垫子,擦去钢琴上茶碗的水渍,又把所有的烟灰都折在一个盘子里。”粗略一些的读者可能看到这里就跳过去了,其实这一连串动作中饱含着许太太复杂的心理活动,一边是自己的丈夫,一边是自己的女儿,夹在其中的她似乎也只能抱有“有点知道,可是不敢相信”的矛盾心理了。内心活动本是看不到的,但是在张爱玲笔下,它们都是能够通过镜头显现出来的。然后是细节的描写。张氏作品是真正关注人,尤其是女人的命运的,她及其注重对人性的刻画。在她的笔下,“时代、国家、革命等一切的大题目都被浓缩在家庭生活的一幕或一角,社会的波澜壮阔是遥远而短暂的,长久的是那些平凡男女的平凡的悲欢”。因此,很多人认为她没有担负起文学思想启蒙、社会批
判乃至政治革命的责任,她这种背向历史的姿态使她不会和“伟大”二字相连,而“只是一位创造了一种独特风格的优秀作家”。但在我看来,这些才是真实的。战乱、纷争、朝代更迭,这在普通人心中只是一个生活的背景而已,她并没有着意去夸大这些因素在最普通人心目中的位置。具体到细节与镜头感的关系,应该是较为明显的——越是大而空洞的事物越难让人在心中描绘成图像,而具象的事物在勾勒画面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张爱玲以其独特的敏感在细节之处落笔,气氛与画面就在笔尖略点之处自然而然地浮出来。就像《半生缘》中曼桢世钧冬夜围炉夜话,特意说到“起坐间里有一只火盆,上面搁着一个铁架子,煨着一瓦钵子荸荠”。煮荸荠是江南冬天普遍的家庭小食,张爱玲敏锐地落笔于这样一个细节,在具体的物质之上,笼罩着一种浮在两个年轻人周围富有家常气息的氛围——又是一种可见可感的绝佳表现。最后是意象的运用。意象的出现与细节描写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以具体的事物来展示事物与氛围两层内涵。所不同的是,意象更侧重于对气氛的烘托。文学作品是一种单用语言文字传播的媒介,而真正的镜头却能展示一个真正完整的画面,对受众的控制性更强,就更易于传递一种感受。张爱玲在作品中多运用意象,这些易被忽视的地方其实都有其价值,一个物象、略略几笔,就能起到笼住故事情节的作用。这样,读者读到、“看到”的虽是一个具象,周身感到的却是一种气氛了。举例来说,月亮是张爱玲常常使用的意象,单单一个《金锁记》中就出现了九次。开头一段“三十年前的上海,一个有月亮的晚上„„”不但交待了时间、地点,更是以追溯式句子引入了一种距离感、一个时间框架,“‘三十年’是一个流驶的时间意念,‘月亮’是一个永恒的时间意象,变与不变,历史时间与自然时间的并提,形成了一种反讽的基调”。与之类似的还有诸如《倾城之恋》中“墙”的意象等等很多,它们都在让读者“看到”一个具体的镜头后,产生一种笼统的、难于言表的感受。
张爱玲的小说凭借以上种种特点,最终形成强烈的镜头感,我觉得这并不是偶然的。她从小就广泛地接触中外电影文艺,深受电影艺术的熏陶。这一点从她在高中三年级起即写影评,还有后来《太太万岁》、《不了情》等几个剧本的产生就可看出。而且她对电影的欣赏也颇具独到见解,据说她在观看《万家灯火》后,与众不同地认为最好的演员并不是担任主演的大牌明星,而是一个饰演女佣的配角,这位演员“尽管没有一句台词而且只有两个镜头,但其自身贴切的出色表演让张爱玲为之心折,过目不忘”。我想,每一个人在写文章的时候都有自己特有的状态,如若假想自己身边有一位倾听者,文章就会有一些独白的味道。张爱玲也许是把自己置身于她所构造的情节之中,主人公的经历她在一旁看了,而后借着手中的笔这个镜头,把她看到的一切鲜活地再现给我们。其实,张爱玲本身就像一出戏。
参考书目:
《张爱玲作品集》,1997年,花城出版社
《中国现代名作家名著珍藏本》(张爱玲卷、施蛰存卷),1991年,上海文艺出版社
《世纪回眸——中国女作家评传》,1997年,辽宁民族出版社
《私语张爱玲》,陈子善编,1995年,浙江文艺出版社
《今生今世》,胡兰成《论张爱玲》,胡兰成《论张爱玲的小说》,迅雨(傅雷)
《分析〈金锁记〉的月亮》,苇公子
《张爱玲与电影》,力红
自然人与社会人的冲突--我看霍桑的《红字》
关于霍桑《红字》的主题,学者们有着不同的理解。在众多评论中,最耐人寻味的,当属美国评论家尼娜·贝姆教授的观点:《红字》是一部描绘自然人与社会人分岐的小说。尼娜·贝姆提到“(‘市场’)这个场景显示在个人与由个人组成的社会之间原先具有的一致中出现了一个可想而知的分歧,一道裂隙。”[1]而事实上,整部小说或多或少反映了自然的个人与社会的个人之间的矛盾、冲突。这种冲突试着达成某种一致,最后以一种相融状态结束。谁胜?谁负?
《红字》中自然人与社会人的冲突可从两个层次来理解。首先是代表自然人利益的一伙人与代表社会人利益的一伙人之间的冲突;然后是每个人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冲突。
一、作品中代表自然人利益的主要是女主人公海斯特及其女儿珀尔,而代表社会人利益的是两个情敌丁梅斯德与齐林窝斯霍桑将海斯特追求自然人利益的思想表现得淋漓尽致。在海斯特看来,追求爱情这是个人的事,与社会、道德、宗教无关。所以她形式上虽然接受了惩罚胸前佩带红色A字,而在思想上却“没有接受惩罚她的那些社会道德规范”[2]。而且这一罪之罚的形式标志A字也被她绣得光彩夺目,并成为“她进入别的女人不敢涉足的领域的通行证”。为拯救行将失去生活勇气的牧师,海斯特劝牧师离开小镇,到自由美好的地方生活,过一家三口的正常生活这也是自然人最起码的要求。
珀尔的存在本身便是自然人与社会人的矛盾。作为“自然”的产物,爱的结晶,珀尔来到世上,其与生俱来的“自然”品质在作品中得到充分渲染。珀尔与太阳、森林融合为一体,与狼成为朋友,说明珀尔是自然的一部分。正如尼娜·贝姆教授所说,“她具有清教徒所竭力否定的一切自然的品质。”而珀尔的存在作为一种惩罚,使海斯特想起自己的罪恶。珀尔在行使“社会”对海斯特的监控权利,只要海斯特做出违背社会约束的事情,珀尔就会提醒她(如海斯特摘掉A,珀尔不认她的一幕)。因而福格勒在《霍桑的小说》中将珀尔看成“是将海斯特的通奸始终呈现在她的面前,使她怎么也无法逃脱她自己行为所招致的后果。”[3]
丁梅斯德,这个受过良好的教育,文雅而持重的年轻牧师,在教区中担任至高的社会责任,是教区里德才出众的人物,自认自己是教区中最神圣的人,并笃信自己是“受上帝的招呼”,作为上帝的替身来从事牧师工作的,自然应该被仰慕、被爱戴。他忍受严酷的精神折磨是为了维护加尔文清教教义并奢望通过为教民们超渡、赎罪、布道以达到内心平安,但七年过去了,这种奢望却一天也未得到满足。最终以死亡来向上帝谢罪。从这一点来看,丁梅斯德已失去人的自然属性,成为清教教义的工具。
老齐林窝斯本应是位受害者的形象,但他选择了向情敌复仇,这也是在维护17世纪新英格兰的社会公德及当时的妇道。
海斯特与两个男人的冲突,一个表现在追求幸福的家庭生活与维护教义,牧师形象的矛盾;另一个表现在追求女人真正的幸福与坚守妇道之间的矛盾。
二、人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冲突集中表现在几个人物身上
海斯特的自然属性是真实的,她的社会属性却是虚伪的、虚假的。因而她不存在两种属性(两个自我)的矛盾,她自始至终都只有一个自我。表面上看,海斯特“诚实”地“招认”了自己的罪行,并“顺从”地接受社会、宗教、法律对她的惩罚。但她内心深入并没有一刻顺从过。在《红字》第十九章中,她将A字摘掉仍在林间地上。这表明她憎恨这一切。她始终游离于社会之外,并伺机逃离社会。是社会抛弃了她还是她抛弃了社会?
人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冲突的焦点体现在丁梅斯德身上。“他充当着牧师和情人的双重角色,是宗教与自然,社会与人性之间冲突的一个焦点。”[4]这里的宗教、社会正是人的社会属性的内容,而自然与人性则是人的自然属性的内容。表面上丁梅斯德充当着众人信服的、虔诚的牧师,置所应负的责任于不顾,内心虽也受着煎熬,但却能若无其事地布道,这说明他的社会属性一开始战胜了自然属性,并长达七年之久。然而追求正常人生活的渴望却一刻也未停止过,在《红字》第19章中丁梅斯德谈到,“你无法想象,我的心里多么害怕这次会面,又多么渴望它!”一语道破其矛盾的自我。
他接受海斯特的怂恿,准备一起逃往英国之事,也说明他追求自然的强烈愿望。《红字》中第20章“身陷迷宫的牧师”着力描写了经过林间会面后的牧师,其自然属性开始复苏,并且这种力量一经觉醒便占胜了他外强中干的社会属性,以一种令他自己吃惊的不知疲倦的活力克服了路途上的一切困难。一时间,“整个教堂外观显得如此陌生,却又如此熟悉,致使丁梅斯德先生的头脑在两种想法之间摆动不已:要么迄今
为止他只是梦中看到它,要么此时他是在做梦”。这表明了他在追求自由、幸福的正常人生活与维护其原有的社会地位,名望之间摇摆不定。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在他体内短兵相接。他的自白可以表明此时的主场:“我并不是你们当作是我的那个人!我已经把他留在那边森林里啦„„,去吧,去寻找你们的牧师,看看他那消瘦的身躯,憔悴的脸颊,他那白皙、饱满突出、布有痛苦皱纹的额头是否像一件被丢弃的衣服那样被掷在那儿了!”这表明丁梅斯德要与过去的自我社会属性的一面一刀两断。并终于在他作了激动人心的节日宗教宣讲之后撕下“牧师”的面纱,现出“情人”的本色。“经过复杂痛苦的内心斗争,‘人性’终于获取了胜利”。[5]
至于老齐林窝斯,表面上看他在维护婚姻的社会地位,主张妇女坚守妇道,向情敌复仇以讨回自己做丈夫的权力及尊严俨然一个道德裁判者的形象。这也是其社会属性的外在表现。但内心是在满足其报复的私欲和在心理上,精神上折磨别人的快感。这是他自然属性中最阴险的一面。
三、启迪
个人组成了社会,个人的愿望形成了社会的规范。但社会利益与个人利益间又存在着差异,于是就产生了矛盾,因而也就有了人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矛盾。
社会力量是强大的,在现实中自然力量无法战胜社会力量。小说家通过作品来表达对理想、梦想的想往自然占胜社会。笔者以自然人与社会人的矛盾冲突为线索,释读作品,目的是从另一角度赏析作品,如能得到同行的认可,或许会为更全面地分析《红字》拓宽思路。
[1][2][4][5]霍桑著,周晓贤、邓廷远译:《〈红字〉霍桑作品集》,浙江文艺出版社1995年版。
[3]福格勒:《霍桑的小说》,俄克拉何马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114页。[杨志宏 辽宁教育学院外语教育研训部 讲师 沈阳 110032](责任编辑:李希华)09辽宁教育学院学报1999年第1期
第四篇:电视主持人自我介绍(精选)
电视主持人自我介绍
大家好!
我叫刘畅,刘畅的刘,刘畅的畅。:
幼年时曾作过许多色彩斑斓的梦,当个播音员、或者当一名电视节目主持人是我最大的梦想。于是,我利用一切机会学播音,练演讲,说相声,打快板,表演舞蹈,主持节目。我参加爸爸所在部队的春节文艺晚会,我表演的快板书绕口令受到战士们的热烈欢迎。我深深的知道,作一名合格的播音员或者电视节目主持人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成长的道路上会有成功的喜悦,但更多的是失败的沮丧;会有收获的幸福,但更多的是耕耘的艰辛。但我有勇气、有
决心去面对这一切。于是,今天,我站在了同学们中间。我和在座的同学们一样,渴望展翅高飞,渴望将来有更大的发展空间,有施展才华的更广阔的天地。我想,有耕耘就会有收获。未来的四年里,由各位老师的倾情传授,我们一定会有一个无限美好的未来。
好诗好画好山水,乡曲乡音乡情美,一曲龙船调,回绕洞庭北。两江汇流,三镇鼎立,九省通衢。我的家乡是湖北省的省会——美丽的江城武汉。亲不够的是巍然屹立黄鹤楼,看不够的是晴川芳草鹦鹉洲,唱不够的是长堤画廊铺锦绣,爱不够的是东湖碧波荡温柔。
故乡不仅美丽,而且深邃。挥却世纪的风烟,掀开岁月的史册,美丽的江城,孕育了多少民族的精英、革命的先辈;谱写过多少传世的诗章、不朽的赞歌。在她的身边,辛亥革命的钩刺挑落了封建君主最后一顶皇冠;在她的胸前,无产阶级的铁锤迸出罢工怒潮的钢花铁火。浩浩荡荡的长江啊,是中国近代革
命史最权威的见证。看不尽那里沧桑的叠映,讲不完那里历史的厚重,那截江流曾载走多少不屈的呐喊,那片土地曾淹没多少不死的英灵。那里曾飘走惆怅万千的孤帆远影,那里曾响起捣毁帝制的激烈炮声。那里的人民曾倾城出动,和祖国一起迎来新生;那里的人民曾充满豪情,欢呼改革大潮澎湃汹涌。今天,那里的大地已是硕果累累,那里的蓝天已是万里碧空,那就我可爱的家——武汉市武昌城。
各位老师、同学们!我的叙述,可使您跃跃欲试?我的描绘,可使您心情激动?欢迎您到我的故乡去做客,欢迎您去游览江城的美景。我会为您唱起家乡的小曲,让您尽情领略醇厚的湖北风情:
正月里是新年哪咿呦喂,妹娃我要拜年哪呵喂,金哪银儿索,银哪银儿索,阳雀叫啊捎着莺鸽啊捎着莺鸽。
:妹娃要过河是那个来推我吗?
:我来推你嘛!谢谢!
第五篇:电视综艺娱乐节目主持人角色定位
电视综艺娱乐节目主持人角色定位
来源-中国播音主持网 | 作者-张子洲 | 发表时间-08年09月10日| 查看评论 [0]
时至今日,中国的电视节目主持人活跃于荧屏已有二十多年的历史。他们作为电视节目联系观众最活跃、最贴近的中介,作为电
视节目最积极的传情达意的角色,为电视达到最佳的传播效果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综艺娱乐节目的广泛发展,随之也诞生了一大批娱乐节目主持人,他们在娱乐节目中充当着各种角色,为电视娱乐节目的传播效果发挥着积极作用,其中他们在电视综艺娱乐节目中的角色定位尤为重要。包括电视综艺娱乐节目主持人的节目式定位、电视综艺娱乐节目主持人个性化定位以及电视综艺娱乐节目主持人的自我角色认识。
随着综艺娱乐节目的广泛发展,各家电视台纷纷开设了各式各样的综艺娱乐节目,随之也诞生了一大批综艺节目主持人,但是,很多年轻的综艺节目主持人缺乏主持人必备的专业素养,给人留下了格调不高,缺少内涵的印象。在电视节目越来越专业化,细分化的今天,如何让综艺节目主持人提高其专业素质并且有一个较为明晰的角色定位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电视综艺娱乐节目主持人的节目式定位
一个受观众喜爱的收视率高的娱乐节目,主持人在其中所发挥的作用十分重要。栏目和主持人可谓“相依为命”,成功的具有品牌效应的栏目可以使主持人为观众所熟知和喜爱;同样,优秀的、与栏目融为一体的节目主持人也可以使节目锦上添花,获得观众的喜爱。
(一)门当户对,好马配好鞍
一名节目主持人需要找到适合自身特点的栏目,一个栏目也需要一名适合栏目特色的主持人。多年前“实话实说”节目是因为有了崔永元观众才喜欢看,在许多人心目中,何炅已经和《快乐大本营》连成了一体,不少人是因为何炅的幽默和亲和力而收看这个节目的;同样,看足球赛的球迷如果发现比赛评论席上少了刘建宏、黄健翔、张斌,就会觉得这场球、这个节目像少了灵魂一样。电视的激烈竞争要求在众多的频道和节目中,自己的节目应该用最短的时间、最快的速度被观众接受,以最深的印象被记住,应该有自己最引人注目的标志。主持人作为电视连接观众最直接、最活跃、最能沟通情感、促进双向交流的中介,对电视实现有效传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于电视观众来说,屏幕上的主持人就是他们对节目印象最深、最容易记忆和识别的标志。这种识别和记忆主要不是靠主持人的相貌或服饰,而是主持人的主持方式和节目形态的完整统一,使观众因此信任他的话语,喜欢他的节目。主持人的主持方式是节目用以表现形态的一种很重要的形式。主持人以何种方式主持,取决于节目性质、节目定位的规定。在策划节目的过程中,主持人要随物赋形,从内容出发寻求适当的主持形式。
同样是谈话节目,凤凰卫视的“锵锵三人行”则完全是体现主持人个人风格的节目,窦文涛选择的是一种最接近平民的、让最大多数人感兴趣的方式。在节目设计时,他采用了一种思维中的剔除法:不能这样,不能那样,剩下的就只能这样做。
纯粹个人风格的节目,主持人的个性化是建立在节目定位上的,建立在面对观众的收视上的。如中央电视台“非常6+1”节目主持人李咏的主持风格,“开心词典”王小丫的主持风格也是如此。对于一个节目的策划人来说,重要的是找到合适的主持人,找到恰当的主持方式,而不是找到著名的主持人或漂亮的主持人。
(二)平平淡淡才是真
美国有一位全国著名的电视节目主持人奥帕拉•温弗丽,她在她的访谈节目“奥帕拉节目”中经常向观众讲述自己的故事,甚至个人隐私。为了表示对受虐待儿童的同情,温弗丽在节目中对大家说自己小时候遭遇的不幸。她总是设法令她的观众和她一样表达内心真实的感受,进行直入内心深处的交流。美国传记作家兼评论家麦尔指出:“一般来说,广播电视的访谈者只是提出问题,却并不认真回答,他们的心思放在其它事情或是下一个新问题上,但奥帕拉仔细倾听嘉宾的谈话,并且利用谈话内容把主题步步引向深入,这就是她适应了当今时代的风格。由于对观众和嘉宾的生活进程充满关注,由于能和他们进行交流,这种风格大获成功。” 这种真实、真诚的主持态度是电视节目实现和观众成功交流所必须的因素。
巴甫洛夫曾说:“永远不要企图掩饰自己知识的缺陷,真诚以敬业为前提。”2002年世界杯足球赛,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别出心裁地安排了一位并不精通足球的主持人沈冰担任评论解说员,虽然她没有黄健翔等知名足球栏目主持人那样了解足球历史、足球人物和足球文化,但是她以真诚和虚心的学习者的形象出现,不断向老道的主持人请教,她从一名观众的角度找到了自身在节目中的位置。那次节目中,沈冰和另一位专业的主持人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看门道的娓娓道来,看热闹的兴高采烈,配合得极其成功,沈冰外行的角色也没有引起球迷的反感,相反她的可爱和平常人看热闹的心态让观众喜欢上了她。[FS:PAGE]
受欢迎的主持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但是他们都让观众感到了可信,都是尽可能地以自己最自然、最真实的状态面对观众。因为他们把自己放在和观众同等的位置上,在节目打动别人之前,首先已经打动了自己,对观众来说,主持人不是高不可攀的名人,而是和自己一起感受节目喜怒哀乐的最真实的人。电视节目如果不能实现深层次的真实,没有达到心灵的沟通,节目质量就难以提高,节目将丧失其生命力。
有一句流行的歌词——平平淡淡才是真,流行是因为它让人们拥有了一颗平常的心。对于主持人来说,要把握两个前提:心态和技巧。心态在前,技巧在后。所谓的心态就是“平平淡淡才是真”的平常心,把自己当作观众的心态。
二、电视综艺娱乐节目主持人个性化定位
功的电视节目主持人一般均独具特色。其形象的塑造,除了具有各种要素之外,突出和鲜明的个性化特征,应是最重要的因素之
一。电视节目主持人的个性特点包括其个人气质、思想情感与审美倾向、语言风格等,是多种因素的综合体。
(一)电视综艺娱乐节目主持人的气质特点
受欢迎的主持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但是他们都让观众感到了可信,都是尽可能地以自己最自然、最真实的状态面对观众。因为他们把自己放在和观众同等的位置上,在节目打动别人之前,首先已经打动了自己。在一般电视栏目的主持中,主持人的气质特点是十分重要的,它可以使特定的节目呈现出自己的特色。主持人的气质,源于主持人既有的性格特征,不同的节目主持人将自己的气质特点贯穿和融注于节目之中,使节目感染上主持人气质的特点,这就会使节目体现出与众不同的特色。
主持人的气质主要分为以下三种:
一是儒雅型,即主持人以举止的端庄、自然、典雅,以及知识的广博和丰厚见长,在主持过程中具有超凡的应变能力,时常给人以知识的启迪。其主持语言既不乏生动、含蓄与深邃,又口若悬河、娓娓动听,能够有效地吸引和留住观众。
二是严谨型,即以行为与谈吐的庄重和严谨著称,其主持的过程以理性的阐释为主,往往以论理的深刻、透彻,以及逻辑的严谨取胜。主持人的魅力在于其坚实的理论功底,不过多流露情感的色彩,却善于将情感隐藏在理性之中。
三是幽默型,即以举止和语言的幽默、诙谐充盈于主持过程之中,从而达到良好的效果。他看起来似乎不苟言笑,却富有智慧的火花,以其个性的魅力,将人们带入一个风趣的、活泼的,又具有思想深度的境界。
以上这几种划分其实也是相对的,主持人的气质,有时又具有交叉和互融的特点,即一个人可以兼具两种或更多的气质特点,这当然更可以突出主持人的风格。主持人的气质,一方面是个人既有的性格使然,同时也与个人后天的学养和知识结构有关。知识结构比较全面、学识素养比较丰厚的主持人,能够在主持过程中将自身的知识特点融注在主持过程中,使节目自然地具有了较浓郁的个性特色,从而引起公众的关注。
(二)电视综艺娱乐节目主持人的思想情感及审美倾向
主持人的思想及审美倾向是影响节目质量和塑造风格的重要因素,一定的思想和审美思考便形成了一个节目的灵魂。即使是在一些时事性和政论性较强的节目中,虽然要更多地服从于社会、民族和意识形态等的制约与规范,但主持人也可以体现出自己强烈的情感特色和基本审美倾向。而在科技、文化、娱乐、生活、法制体育类节目的主持过程中,主持人的思想倾向和审美倾向更能够得到充分体现,其特有的思想情感和审美倾向的流露,更易于形成自己的主持风格和节目风格,更易于感染和吸引受众,获得良好的传播效益。
在主持实践中可以看到,有的主持人表现出对文化和科学技术及其他知识的追求和探索,显得典雅、不俗和充满神韵,他们时常在对某一课题的探索过程中表现出对科学奥秘的浓厚兴趣和对大千世界强烈的求知欲望,以及对自然和世界的挚爱,导引人们沉浸在科学和文化的海洋中,而使人们获得极大的精神享受。有的主持人表现出对社会真善美的向往和热爱,以及对假恶丑的憎恶,他们以高屋建瓴的气势和对于真理的坚定信念,不遗余力地伸张人世间的真理和正义,呼唤人类的良知,显示出主持人强烈的爱憎与对祖国、民族和人民的深情。还有的主持人表现出对生活的热爱以及由衷的向往,他们有时将生活中严肃的课题演变为轻松的和不乏兴趣的话题,有时则以童稚的显现,表达出对于生活情趣的领悟,有时则以幽默和含蓄,透视出对于生活的认知与见解。[FS:PAGE]
(三)电视综艺娱乐节目主持人的语言风格
言为心声。语言的表达,不仅可以实现交流的目的,表现出个人对于客体世界以及对于主体世界的认识,同时,又可以通过不同特色的语言,呈现出自身的个性与认识世界的方式。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的语言呈现出各自不同的特点。电视节目主持人和播音员一样,都是语言工作者。主持人通过语言传递信息、传播知识,与受众进行思想情感的交流。为了使传播交流达到准确、方便和高效,主持人的语言要做到规范、纯正,这是对节目主持人的基本要求。主持人的语言风格,是体现主持人个性特点的最为突出的方面。一个节目的基调是由节目的性质、内容等诸多因素构成的。它是节目各部分的思想感情的总和,体现着节目思想感染力的整体。节目主持人贵在运用语言确定节目基调,渲染主题,准确地表现出节目“思想感情的总和”。
富有逻辑性的语言表述,是以说理见长,具有较强的逻辑性,不太强调情感的外露和对于语言的修饰,主持人时常凭借自己的理论底蕴和知识结构,举重若轻、深入浅出地分析事态的发展以及事物的本质,其语言特点呈现出理性化,具有突出的深刻性与严谨性。这些节目主持人的语言,经常表现出思想的敏锐与睿智,特别是在充满思想交锋的过程中,显现出自己思维的敏捷与精神的超越。富有文化感的语言表述,具有纯朴厚重、气度雍容见长的特点。主持人的这类语言表述常常蕴含着浓郁的书卷气,语气温和、委婉,富有磁性,以对知识的把握,昭显出自己学识的深厚和知识的魅力。在这类语言中,时常不乏对遣词造句的不露痕迹的追求,以及对于词汇的造型和形象化的关注,使语言表达的流程体现出一定的韵律和节奏性。而在语言的表述过程之中,又间或融入象征、拟人、双关、比喻等修辞艺术手法,更能体现主持人的智慧与才华。
富有生活气息的语言表述,可以在语言表述过程中,突出其温馨、娴雅、恬静、可亲的特色。主持人一般不对语言做过多的雕饰,不使人感到智慧与才气的外露,而是在一种平和与自由的气氛中让观众体味到平等对话的愉悦。这种表述方式,一般呈现出清新淡雅、洒脱清纯、活泼明丽的气息,往往能够使人感受到主持人的亲切平和,以及对话的自由和交流的畅快。
富有幽默感的语言风格,则时常体现出风趣、诙谐的语言特色,主持这类节目,往往最能够反映出主持人的机敏与才智,其语言的主要特点,即时常以巧妙的比附、善意的嘲讽、欲扬故抑、旁敲侧击等语言的技巧来赢得受众惬意的欢笑以及对困惑的化解。有经验的主持人往往以巧妙、机智的语言,时而将复杂、艰涩的问题转化为轻松、有趣的对话,时而把受众从沉重和压抑的境地引导到和谐的、充满谐趣的氛围,从而有效调动节目嘉宾和观众参与节目的兴趣。
三、电视综艺娱乐节目主持人的自我角色认识
(一)找准各自的优势
主持人对自身的理想信念、审美趣味、性格气质、阅历经验、特长习惯等要了然于心,在自己擅长的领域中运作,节目才可能成功,主持人的个性色彩才会熠熠闪光。比如李霞和何炅分别主持《娱乐现场》和《百事音乐风云榜》节目,都受到好评,除了他们自身的才华和努力外,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栏目风格符合他们各自的特点。李霞稳重大气而又温文尔雅,坐镇头牌娱乐资讯播报节目《娱乐现场》,给观众留下了具有深刻的理性思辨色彩的印象;而何炅大方利落、缓急自如的播音风格,与节奏明快的《百事音乐风云榜》浑然一体。这种阳光时尚、正直端庄的形象使人感觉可信、可亲,能激起观众的注意力,并显现出主持人坦诚、笃信和充满智慧的个人品格。正因为有了正确的形象定位,新闻节目主持人才能在节目中充分地释放自我,张扬个性。
(二)给自己一个合适的位置
一如生活中有些人始终不明白自己的风格特点,需要有人从化妆到着装帮助策划塑造一样。主持人作为公众人物,形象塑造更为严格。主持人应做到个人角色与媒体角色的协调、统一,丢掉个人魅力,成了千人一面、千人一腔的传声筒,显然不行。但个人角色过于突出,以至将生活原态不加限制地随意表达也不合适,在媒体的框子里,个性如何表现并且让社会认可,这就需要有专家、学者等智囊人物的介入策划,使主持人能够定在合适的栏目,以合适的形象更好地发挥作用。[FS:PAGE]
我国广播电视节目是以栏目化方法编排播出的。不同的栏目在内容和对象上有特定的指向性。栏目风格是主持人定位的参照,因此给主持人定位必须建立在栏目内容、品位、受众群、时段等确定的前提下(给名主持人度身创立栏目的情况除外)一般分为两个层面:
给主持人定位在什么栏目上。之一是看其身份学识。中国人说话很讲究符合身份。如天津电视台著名主持人王纬,从事少儿节目主持近十年,熟悉儿童心理,在主持的各类儿童节目中,又弹又唱,俏丽活泼,“月亮姐姐”的形象一直保留到她做了妈妈后的今天;之二是看其气质特点。气质是一种典型而稳定的个性特征。索菲亚•罗兰曾经说过:“一个有风格的女人通常善于将适用自己的上乘之作挑选出来,然后加上个人的特殊处理,使之更觉出类拔萃。” 这岂止是说给女人。每个人都在有意与无意之间宣泄自己的气质,展示自己的与众不同。有些人沉稳持重、文采粲然,有些人温和随意、疾徐有致,有些人激情幽默、妙语连珠,有些人清纯活泼、舌绽莲花。要依据个人气质特点分配到新闻、经济、教育、服务、文学、戏曲、音乐等不同栏目中,使其和栏目迅速地实现珠联璧合。
(三)塑造一个鲜明的形象
这个形象既不单是指主持人本人的形象,也不单是指栏目的形象,它是栏目的宗旨、特点和主持人个性特征的有机统一。开创我国“北徐南李”时代的著名主持人徐曼在对台湾广播的《空中之友》节目中被定位为温文尔雅、和蔼可亲的知识女性形象;而广东台的李一萍,由于主持的是《农村信箱》,则被定位成活泼热情、坦率真诚的“大嫂”形象。我国第一位女电视播音员沈力离休后主持老年节目《夕阳红》,她的形象定位恰如栏目主题歌中唱的那样:最美不过夕阳红,温馨又从容。
2004年4月,国家广电总局发布文件,规定主持人在穿着上要抵制低俗媚俗现象,不宜过分暴露,不宜头发染成五颜六色,不许在普通话中夹杂外文,不许模仿港台腔。这对主持人的形象塑造有着规范性的意义。
除了单独主持时的形象定位,还要考虑搭档主持人之间、主持人和嘉宾之间的形象定位问题。
首先,男女对播之间的语言要和谐。无论是播音作品还是主持作品,在男女对播的过程中,定位准确都是非常重要的。播音与主持必须从受众出发,给自己的语言进行角色定位,如男子应有的幽默睿智,女性把握的细腻温情等等。中央电视台继李佳明出国深造、王小丫病退修养之后,全新打造由方琼与尼格买提搭档主持的2006《全家总动员》,在这样的搭配组合下,我们生动地感受到了男女主持人在语言、情感上的和谐搭配,以及主持人与参与家庭、评审老师还有观众朋友之间的心灵交流与真情碰撞。方琼的语言睿智,机敏,充满灵性,又不失女性特有的温情脉脉,是典型的东方智慧型女性的代表,深受广大男性观众的喜爱。尼格买提是科班出身的主持人,他的语言样式比较规范,但是不失幽默,加上他颇具亲和力的风格和清新的形象,使两人在对播当中的配合相得益彰。这样的节目,这样的主持人,在娱乐与温情世界的和谐呈现、在风格与形象上的完美结合,才更全面地吸引着大众高要求的审视眼光。因此,男女播音员、主持人都必须在把握好节目基调的基础上找好自己的角色定位,然后,才能根据搭档的音色特点、主持风格做出适当的调整,从而使得整个播音或主持过程刚柔相济、和谐流畅,使整个节目呈现出和谐完整的态势。
其次,嘉宾与主持人之间要默契。嘉宾有时是自己的编辑、记者,有时是请来的名人、明星。面对名人也好,熟人也好,主持人都不能忘记自己的身份。有时我们听到嘉宾长篇累牍的讲话,而主持人似乎消失了;而有时我们则看到嘉宾刚一开口,主持人就伶牙俐齿地抢过话题,滔滔不绝。还有的主持人称呼演艺界的年轻嘉宾一口一个“老师”。这些都是“错位”的现象。因此,嘉宾和主持人之间也要恰当定位,主持人必须牢记媒体角色,遵守必要的规则。[FS:PAGE]
主持人的形象塑造还要顾及地域特点。张晓燕是台湾中视的娱乐节目主持人,当我们在1992年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上见到她和倪萍联手主持节目时,我们发现这位被称作“台湾的倪萍”的主持人在风格上实际和倪萍大相径庭。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受众的期待心理也有所不同。台湾主持人在节目中又叫又跳又笑,大陆的受众就很难接受这种疯疯癫癫的失控现象,所以南方和北方,内陆和沿海、大城市和小城市在主持人形象上应有所区别。主持人一旦在栏目和形象上定位后,就要保持定位的连续性,防止主持人在几个各不相干的栏目间流浪,执迷不悟地糟蹋自己的个性。电台、电视台要定期组织听评会,督促审查、及时调整,使节目主持人真正千姿百态,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