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发展报告(推荐阅读)

时间:2019-05-15 15:45:5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发展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发展报告》。

第一篇: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发展报告

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发展报告

一、2005年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发展情况

2005年,全市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为民解困为工作出发点创新体系、改善服务、扎实工作,确保了年初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劳动保障主要目标任务的全面完成。

(一)抓进度、抓落实,就业保障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全市新增就业岗位4.25万个,实现城乡统筹就业6.7万人,其中:城镇失业人员就业2.8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7万人(“4050”人员就业0.34万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2.1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

4.1%。全市城乡统筹培训4.7万人,其中:城镇失业人员培训1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1.7万人,农村富余劳动力培训1.88万人,全年开发公益性岗位3159个,累计发放《再就业优惠证》59400个,核发小额担保贷款1284人,贷款2405万元。

发放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资金4700万元;离退休人员12.83万人,发放养老金9.45亿元,发放解困资金0.22亿元。养老保险 参保人数33.8万人,扩面净增2.6万人,征缴养老保险费8.6亿元,全市离失业保险参保人数29.85万人,扩面净增1.12万人,征缴失业保险费0.8亿元,失业保险金支出0.2亿元,涉及失业人员5000人。医疗保险参保人数53.5万人(含离退休人员17.5万人),扩面净增12.6万人,征缴医疗保险费4.4亿元,工伤保险参保人数达28万人,征缴工伤保险费0.2亿元,有关生育保险的《贵阳市城镇职工生育保险实施办法》已以政府令形式于10月1日正式颁布实施,12月份正式启动。

(二)突出重点,分析解决就业再就业工作难点热点问题

为了使我市的就业再就业工作取得新的突破,在认真总结前两年就业再就业工作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组织相关部门工作人员,深入企业、社区、培训机构和下岗失业人员中间开展调查研究,提出了职业介绍服务补贴机制、免费培训补贴机制、社会保险补贴机制、公益性岗位、小额担保贷款、优惠证发放管理六个方面的问题,分析了造成这些问题的主、客观原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按照劳动保障部的统一部署,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帮助农民工就业的“春风行动”,向农民工发放“春风卡”2.5万本、政策宣传资料2万余份。举办“春风行动”专场招聘会,共有611家企业进场招聘,提供就业岗位33938个,组织农村劳动力

3.2万人进场应聘,1.7万人进行了求职登记洽谈,达成意向用工5325人。组织贵阳市首期下岗职工创业项目推介会,共有15个项目进场,达成意向性的创业人员391人,意向申请小额担保贷款200余人。组织217家用人单位进场,开展“民营企业招聘周”活动,提供就业岗位5699个,对下岗事业人员、大中专毕业生、技能人才和其他劳动者的就业再就业起到了积极作用。

(三)为民解困,真抓实干,巩固和发展城乡社会救助体系

市委、政府高度重视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以为民“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为出发点,认真抓好关系贵阳城乡困难群众疾苦的各项民政救助制度的建立、完善、配套和落实,巩固和发展城乡社会救助体系。一是成立了由分管市长任组长,各区、县(市)政府和相关业务部门组成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加强对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的领导,全市11个区、县、市均建立了城乡社会救助体系,按照推进城乡居民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的需要,积极探索建立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医疗救助制度和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子女就学救助制度,研究制定了科学合理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家庭收入核实办法,加快了城乡低保网络信息系统的开发和应用,确保了困难群众能够得到相应救助.目前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大病医疗救助制度已在南明、云岩、小河三区进行试点,救助对象可在就医过程中享受减免部分医疗费用的优惠

政策。贵阳市已有4500名农村特困群众享受了大病医疗救助制度带来的实惠,市、区两级财政安排各种救助资金4500万元,城市低保对象人均补差标准从年初的85元上升为86元,切实保障了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

二是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已步入了全面推进的良性发展阶段,科学制定了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规范了城乡低保资金社会化发放程序,健全了各种救助优惠政策,初步建立了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将符合条件的11万余名城乡居民全部纳入了城乡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发放城乡低保金约9200 万元。城市基本实现了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和“分类施保”;农村建立了特困群众最低生活保障救助制度,制定出台了《贵阳市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暂行办法》和《<贵阳市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暂行办法>实施意见》。新建开阳县禾丰乡敬老院和修文县大石乡敬老院,全市78个乡镇的农村五保对象按照每年不低于800元的现金供养标准落实,平均供养标准从去年的897元/年上升到今年的983元/年,基本实现了“应保尽保,按标施保”目标,确保了全市农村特困群众的合法权益。

三是为特困群众服务的“爱心超市”建设被列入2005年市委、市政府为民办的十件实事之一。在上年两城区已建12个爱心超市的基础上,又新建31个爱心超市,超额完成了市委、市政府下达的实事目标任务,使3000名特困群众得到了相应的救助。

(四)围绕难点,加大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工作力度

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是现代社会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一是进一步完善养老、失业、医疗、工伤保险相关政策,与银行协商取消灵活就业人员到银行办理代扣手续费用,同时加大社会保险缴费稽核审计工作,尽量做到“应保尽保”,努力扩大社保覆盖范围.二是积极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医疗保险和企业职工工伤保险制度改革,认真分析新制度启动存在的问题和难点,整理基础数据,集中力量作好计算机软件程序开发,加大宣传力度组织政策宣讲.三是加强指导,采取深入区(市、县)指导和由区(市、县)选派业务骨干参加培训学习相结合的方式,提高区(市、县)相关工作人员的政策业务水平.四是草拟并多次修改《贵阳市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医疗保险实施办法实施细则》,及时审核增加一批定点医疗机构和零售药店,以适应医疗保险业务拓展的需要。五是草拟并修改了《贵阳市工伤保险实施办法实施细则》,积极推进工伤保险扩面参保工作。六是完成生育保险启动数据采集和测算工作,多方面多层次征求意见,拟定了《贵阳市城镇职工生育保险实施办法》并以市政府令的形式颁布施行,12月1日正式启动,为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奠定了基础。

(五)重视焦点,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要求,主要抓了六项工作。

1.进一步贯彻落实《贵阳市企业工资支付办法》和《劳动保障监察条例》,加大维权宣传工作力度,强化劳动者自觉维权意识;

2.按照市政府全市清欠工作会议精神,加大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力度,集中全市劳动保障专兼职监察员队伍力量,在建设、公安等部门的配合下,开展清欠专项行动,建设领域清理拖欠民工工资就达4071万元;

3.按照劳动保障部《关于开展春风行动完善农民工就业服务的通知》精神,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清理劳动力市场专项行动,市、区(市、县)、乡镇三级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共出动376人次,对非法职介活动猖獗区域进行了32次联合清理整顿,打击取缔非法职介所4家,使职介骗子受到法律惩处,为求职者追回被骗现金1900元。

4.全力以赴,狠抓劳动用工年审。在全市劳动保障监察工作季度运行分析调度会上,对劳动用工年审工作进行数字量化,具体分解落实到各区(市、县)监察部门。目前,全市已年审用人单位6117户,涉及劳动者17.84万人,督促签(续)订劳动合同16514人,督促扩面参保141户1574人,缴纳社会保险费415.54万元,督促新增参保1038户14700人。

5.在市政府的牵头组织下开展了《劳动法》贯彻执行情况综合大检查,检查各类用人单位640户,涉及劳动者73231人,针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下达《询问通知书》《限期整改指令书》等法律文书123份,督促签订劳动合同8200人。

6.组织开展贯彻《禁止使用童工规定》、社会保险费征缴执法检查、用人单位年审情况检查等劳动保障专项检查10次,维护了劳动者合法权益。

(六)统筹兼顾,合理安排,全面推进劳动保障各项工作

一是加快“金保”二期工程建设,完善安全系统管理,逐步完成区(市、县)及街道(社区)站点建设,细化“金保”三期工程建设方案和计划。二是小额担保贷款还贷还息工作取得新突破,全市还款金额累计已达653.29万元。三是企业离退休人员移交托管已正式启动,目前已接手托管三家企业321人,正在抓紧对麦科特集团、水晶集团、朝晖机械厂等6家企业近5,300名离退休人员移交工作的指导。四是铁路司机学校平稳移交地方,学校技能培训能力优势得以充分发挥,培训业务正按计划推进,推进了就业再就业工作的顺利完成。五是国有企业改革重组工作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和安排部署进一步推进,完善了国企改革联席会议制度,汇总清理了国企改革重组职工分流安置相关政策措施,严格按照规定时限办理。六是全市118个劳动保障所工作人员已全部上岗,工作经费拨付到位,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建设进展顺利。

二、2006年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工作展望

按照市委七届十四次全会的部署,将努力实现以下目标:新增就业岗位3.8万个,实现城乡统筹就业6.4万人,城乡统筹培训4.4万人。加大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力度,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险覆盖范围,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以维护和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权益为根本出发点, 落实一件实事、抓好四项建设,突出十五项重点工作,健全社会救助保障体系。

(一)抓好开局工作突出四个重点

进一步围绕就业与再就业、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劳动关系调整三大中心工作,着力抓好十五项具体工作。一是认真落实元旦、春节困难职工生活救助工作,做到工作早安排,资金早落实,发放早到位。二是加大推动《劳动法》全面贯彻落实力度,进一步发挥全市劳动保障专、兼职监察员队伍的作用,开展清理非法职介和拖欠民工工资专项检查,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三是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安排部署,认真贯彻落实《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进一步加强依法行政工作力度。四是以开展“创建群众满意窗口活动”为契机,全面提升劳动保障工作环境、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

(二)加快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健全社会救助保障体系

2006年以全面落实农村低保制度为重点,继续稳步推进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健全救助工作机制,完善救助配套措施,加大救助工作力度,全面落实各项救助工作。一是要进一步规范城乡低保救助制度,加强城乡低保制度规范化建设,进一步提高城乡低保工作效率和水平,加快实现城乡一体的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和“分类施保”,研究低保标准的动态调整机制,合理、适时提高城乡低保标准。二是要加大医疗、教育救助的力度。按照综合救助和单项救助相结合的原则,继续探索和完善城乡贫困群众医疗、就学救助制度,精心组织开展城市医疗救助试点工作,进一步推动教育救助、医疗救助走向制度化、规范化;与有关部门协调贯彻落实城乡低保救助配套优惠政策,切实提高救助水平。三是要认真抓好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抓好农村敬老院的建设和规范管理工作,加快农村敬老院建设步伐,使敬老院的建设工作列入政府为民所办的实事之一。

(三)推进就业再就业工作,完善社会保险制度

进一步贯彻落实就业再就业扶持政策,充分发挥劳动保障所和社区的作用,确保全市新增就业岗位3.8万个。加强社会保障基金监管力度,协调指导区(市、县)建立社会保障监督委员会,确保社会保障基金安全运行。积极做好生育保险全面铺开各项工作,扩大覆盖范围,确保参保职工达30万人.(四)精心组织、统筹安排,重点抓好四项建设

根据全市劳动保险事业发展的需要,着重抓好四个建设项目。一是启动贵阳市劳动保障信息系统金保三期工程建设,全面提升全市劳动保障工作信息化管理水平;二是积极推进市劳动争议仲裁院的搭建工作,使我市的劳动争议仲裁工作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三是认真落实《贵阳市家政保姆培训中心项目》建设,扩大贵阳市第一高级技工学校的培训项目;四是参与启动贵阳市职业技术学院(技师学院)筹建项目,为整合贵阳市高技能人才培训资源,服务于全市经济发展大局创造条件。

(五)围绕劳动保障年度目标,抓好九项工作

一是认真组织落实《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建立健全党风廉政责任制,树立劳动保障部门新形象。二是积极稳妥地推进下岗与失业并轨工作,认真组织安排好滞留中心的下岗职工出中心。三是抓好职业技能培训,加大鉴定力度,提高颁证率。四是调整充实力量,配合相关部门做好国有企业改制重组工作。五是加强协调,探索建立企业欠薪保障工作机制。六是积极开展调研,探索建立平民化医院工作。七是完善金保二期工程,启动金保三期工程,实现劳动就业管理信息系统向区(市、县)劳动保障所和社区延伸。八是全力推进破产和改制重组国有企业离退休人员的托管工作,依托街道(乡镇)托管站和社区做好托管企业离退休人员管理服务工作。九是探索建立失地农民、进城务工农村劳动者参加养老、医疗保险的相关政策。

第二篇: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发展报告

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发展报告

一、2004年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情况

2004年,全市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坚持执政为民,以人为本,为民解困,以解决民生、维护民利、落实民权为主线,创新体制,改善服务,扎实工作,确保了年初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十件实事”和主要目标任务的全面完成。

(一)早安排早落实,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

全市新增就业岗位4.16万个,实现城乡统筹就业7万人,其中:城镇失业人员就业2.67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72万人(“4050”人员就业0.41万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2.61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1%。城乡统筹培训4.65万人,其中:城镇失业人员培训1.06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培训1.58万人(“4050”人员培训0.38万人)农村富余劳动力培训2.01万人。建立创业组织205个,开发公益性岗位4210个,开发创业项目109个。累计发放《再就业优惠证》5.75万个,核发小额担保贷款1426人,贷款25996.9万元。减免税收1714.1万元,减免行政事业性收费547.6万元发放四项补贴934.39万元。发放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资金5600万元,发放解困资金1260万元。全市养老保险参保达31万人,扩面3.4万人基本养老保险费征缴7.7亿元,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社会化发放率达到了100%。失业保险参保28.7万人扩面2.1万人失业保险费征缴0.7亿元。医疗保险参保41万人,扩面8万人,医疗保险费征缴2.4亿元。

(二)落实相关政策,健全就业服务体系

一是实现劳动力中心市场和部分分市场联网运行,建立“一条龙”服务窗口;依托劳动力市场和劳动保障所,信息共享,资源互换。二是结合贵阳市农村远程教育的启动,开发了《家政服务员》、《农民进城务工指南》等农民职业技能培训远程教育课件,启动“非农技能培训和鉴定流动服务车”送教下乡。三是出台了落实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优惠政策的办法和措施,推动再就业优惠政策的落实。四是结合完善职业培训工作体系和机制,在原有80个再就业培训专业(工种)基础上新推出39个培训专业(工种),加快高级技能人才培训鉴定和信息库建设,完善了职称评审和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五是加大劳动监察工作力度,清理拖欠民工工资,追补欠薪1.98亿元,整顿民办职业介绍机构,净化了劳动就业环境。

(三)完善政策措施,使低保工作走向制度化和规范化

完善《贵阳市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办法实施意见》,实施《贵阳市低保软件建设实施方案》,基本实现市、区、街、社区四级城市低保业务的信息化办公。合理提高城市低保标准,落实管理下的“应保尽保”。低保对象人均补差从65元提高到81元全市累计发放低保金5965万元,较上年增加929万元。制定了《贵阳市民政局关于对城市低保对象中特殊困难群体实施分类救助工作的暂行实施意见》,对低保对象中的“三无人员”,即70岁以上老人、重度残疾人、长期患重(大)病、单亲有子女就学的特困家庭每月增发30%的低保金。全市共有30466人次享受了分类施保,占城市低保总人数的42.6%。开辟“爱心超市”,以一定的申请程序向低保家庭和困难群众提供物资援助。

(四)建立并不断完善全市农村特困群众社会救助体系

制定了《贵阳市农村特困群众救助实施意见》。从2004年11月起,农村特困群众救助和医疗救助制度已在全市开始实施,全市共有23000个农村特困群众纳入救助范围,并向符合条件的颁发了《农村特困群众救助证》,建立了农村特困群众救助对象档案资料,全年共投入农村医疗救助资金100万元。针对农村就医难和因病返贫的现象,制定了与农村特困救助制度相配套的《贵阳市农村医疗救助实施办法》,五保供养全面落实。投入12万元新建农村敬老院2所,维修2所,2004年末,全市有五保供养对象3205人,敬老院65所,床位528张;扶贫济困“送温暖”活动共收捐赠款31.08万元,衣物15.12万件;全面完成计生“三结合”帮扶任务。

(五)探索新思路,推进社会保险征缴工作改革

一是加快社会保险体制改革,提高社会保险统筹层次,研究和拟定建立一级统筹两级管理的社会保险征缴管理新模式已在医疗、工伤保险启动中实施。二是配合推进国有企业改制重组的改革工作,探索破产、关闭企业建立企业离退休人员交由社会托管的新机制,并进入实际运作阶段。三是建立特殊工种提前退休审批联席会议制度,规范退休审批工作流程。四是积极推进银行代扣社会保险费和参保单位在银行设立缴费专户,大力推进“三优文明”窗口建设。五是与财政、人事等相关部门配合,共同拟定了《关于我市事业单位参加失业保险有关问题的通知》,并积极组织实施。六是落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全省城镇从业人员参加社会保险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文件精神,加强横向联系,建立企业基本信息库,做好社会保险扩面推进工作。

(六)完善医疗保险政策,建立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

一是完善政策,加强管理,通过严格规范的审核监督降低参保人员个人负担水平。二是加强对定点医疗服务机构的审批和监督管理,坚持医疗费用初、复审分离制度和公示制度,控制医疗费用。三是认真组织调研测算,制订了《贵阳市国家公务员医疗补助暂行办法》、《贵阳市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医疗保险实施办法》和《贵阳市工伤保险实施办法》,并积极组织登记参保工作。四是引入民办医疗机构参与医保定点医疗服务,摸索建立医疗服务市场有序竞争机制。五是加大相关医改政策的宣传贯彻力度,认真落实对定点医院和药店的考核评估,平稳推进我市医保制度改革。

(七)推进金保工程建设,打造信息系统管理核心平台

劳动社会保障事业的快速发展呼唤现代化的管理。一是在原有基础上不断完善社会保险、政策咨询和办公自动化应用程序,努力提高现代化管理水平。二是积极开发就业服务应用程序软件并安装使用,实现了劳动力中心市场与部分分市场的联网运行。三是抓紧完善机关事业单位参加医疗保险登记缴费系统,开发工伤保险应用程序软件,加强整合对接,为社会保险费征缴并轨、实施“五险合一”夯实基础。

(八)夯实基层服务组织,切实推进社区工作平台建设

把推进社区劳动保障平台建设作为全市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强化劳动保障职能下移。一是在总结全市已建立的71个劳动保障所工作情况的基础上,做好后续47个乡劳动保障所建设,开展对纳入管理的社区低保工作人员和聘用的419个社区劳动保障协管员的培训工作。二是指导劳动保障所发挥优势,采集空岗信息,做好职业介绍。三是鼓励劳动保障所开展下岗失业人员职业培训,配合培训机构推进下岗失业人员技能培训工作。四是劳动保障监察工作面向街道、社区,通过培训在街道社区建立了142人的兼职劳动监察员队伍。五是规范基础统计报表,注意加强沟通协调,统一口径,为劳动保障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提供保证。

总体上看,全市劳动保障工作主要目标任务基本完成,少数部门和单位尚有一定距离,小额担保贷款目标进度不容乐观,社会保险统筹体制改革尚未起步,机关事业单位医保改革刚刚启动,失业保险政策还未实施,维稳工作形势依然严峻,2005年任务还很艰巨。

二、2005年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工作展望

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力争实现城乡统筹就业6.25万人,城乡统筹培训4.9万人,养老、失业、医疗保险征收增长不低于10%,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为了确保目标任务的完成,主要抓好以下工作。

(一)牢固树立群众观念,办好一件实事

围绕全市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充分发挥劳动力市场的基础性作用,提升就业管理服务水平,确保全年新增就业4.25万人。加大工作力度,扩大社会保险覆盖范围,建立女职工生育保险制度。

(二)高度重视统筹工作,落实一个规划

按照全市“十一五”总体规划要求,通过深入调查研究,制订好全市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十一五” 规划,确定“十一五”四个重点建设项目的落实,即贵阳市街道(乡、镇)和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管理服务平台建设项目;贵阳市平民医院建设项目;贵阳市“金保”三期工程建设项目;贵阳市技师学院建设项目,全面提升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管理水平。

(三)注重提升管理水平,夯实两个基础

一是进一步推进劳动保障所及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建设,夯实社区工作的基础,充分发挥社区平台在强化劳动和社会保障管理服务上的重要作用。二是推进金保二期工程投入实际运行,夯实电子政务的基础,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提升劳动和社会保障管理服务上的重要作用。

(四)立足制度体制创新,推进三项改革

一是在总结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征缴管理体制改革经验的基础上,积极推进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征缴管理体制的改革。二是跟进国有企业改制重组进程,依托劳动保障所和社区,推进企业离退休人员托管体制的改革。三是针对形势任务的变化,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推进劳动争议仲裁体制的改革。

(五)针对难点热点问题,抓好八项工作

一是认真落实元旦春节困难职工生活救助工作,做到工作早安排、资金早落实、发放早到位。二是进一步完善工资宏观调控体系,出台《贵阳市企业工资支付办法》,下大力抓好拖欠民工工资的追欠和预防新欠工作。三是完善社会保险现行政策,改进征缴服务方式,研究解决流动人群的参保和社会保险续接问题。四是调研启动贵阳技师学院的筹建工作,推进全市技工教育和培训资源的整合。五是完善劳动保障监察体系,搞好国务院《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的组织实施。六是积极探索建立困难企业职工医疗社会救助制度,采取多种方式筹集设立专项基金,切实帮助困难企业职工解决大病医疗问题。七是平稳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医疗保险改革和工伤保险参保工作,抓好多险种并轨整合准备。八是进一步加强劳动保障队伍思想、作风和业务建设,推广行风评议试点经验,端正工作态度,树立良好形象。

(六)抓好开局工作,突出四个重点

2005年一季度重点要抓好四项工作。一是认真组织好元旦春节困难职工慰问和救助工作。二是搞好今年工作总结,部署安排明年的任务。三是确保机关事业单位医疗保险和企业工伤保险平稳推进。四是制订下发《关于进一步推进劳动和社会保障所建设的工作意见》,指导区(县、市)完成后续47个乡新建所的组建工作。

(七)切实加大对城市低保工作的规范化建设力度,提高低保工作的科学化管理水平

全面落实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和“分类施保”,不断健全各种优惠政策,进一步完善科学合理的低保家庭收入核实办法、管理措施和操作程序,加大对低保资金的管理和使用监督力度,广泛开展调查研究,积极探索城市低保对象大病医疗救助和城乡特困群众子女就学救助制度;进一步加大对低保信息化建设基础设施的投入和对低保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培训,全面完成全市低保软件的安装和使用,确保纳入市委、市政府为民办实事的全市低保工作网络化建设的全面完成。

(八)实施农村特困群众救助制度

认真贯彻落实《贵阳市建立和完善农村特困群众社会救助制度实施意见》,《贵阳市农村医疗救助实施办法》,积极争取各级财政的资金投入,不断建立健全资金投入机制,规范管理制度,完善救助审核措施,不断扩大对农村困难群众的救助面,确保“应”助“必”助,切实为民解困。农村五保供养要稳定资金来源,切实解决“应保未保,不按标施保”的问题,探索对农村敬老院的整合工作,确保五保户供养和敬老院的正常运转。

第三篇: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发展

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发展报告

详细啊呀

一、2006年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发展情况

2006年,全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以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省委九届九次全会和市第八次党代会精神为指导,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和构建“和谐贵阳”的执政理念统领全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做到以创新促发展、以发展促保障、以保障促和谐,全面完成和超额完成了年初确定的各项主要目标任务。

(一)坚持以务实的作风抓落实,就业保障工作取得新成效

全市完成新增就业岗位4.51万个,实现城乡统筹就业7.16万人,其中:城镇失业人员就业3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79万人(“4050”人员4117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2.3万人;完成城乡统筹培训5.04万人,其中:城镇失业人员培训1.27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1.6万人(“4050”人员3867人),农村劳动力培训2.1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开发公益性岗位2511个,核发小额担保贷款1256人,贷款额达2264.1万元。再就业各项扶持政策得到进一步落实,减免税收3348.82万元;减免行政事业性收费334.89万元。

社会保险工作取得新突破。全市征缴养老保险费10.9亿元,养老保险扩面7.85万人,征缴失业保险费9733.73万元,失业保险扩面3.84万人,征缴医疗保险费6.16亿元,医疗保险扩面9.15万人,征缴工伤保险费4219.09万元,工伤保险扩面8.4万人,征缴生育保险费2100.44万元,生育保险参保人数达40.29万人。

(二)围绕重点抓基础,全面推进就业再就业工作

就业是民生资本、安国之策。以积极贯彻《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就业再就业工作的通知》精神为主线,突出重点,加大力度,落实措施。一是结合实际制定了新一轮就业再就业扶持政策的相关配套政策和实施意见,在认真落实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小额贷款、四项补贴、税费减免等帮扶措施的基础上,将积极的就业政策拓展到农村劳动力的培训转移就业方面。小河区扩大失地农民后续扶助试点工作,修改完善了《失地农民后续扶助办法》(试行);乌当区积极推进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为401名失地农民办理了养老保险;清镇市多方协调资金100万元促进农村劳动力培训等等。同时,从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入手,编辑出版了《现行就业再就业政策汇编》及《再就业优惠证》申领、税收减免、社会保险补贴等11个相关配套扶持政策宣传册,开展了“政策进万家活动”,使就业再就业政策深入人心、家喻户晓。二是进一步推进就业援助工作。通过开展“四送两落实”和“两帮一创”活动,为就业困难人员送出岗位420个,送培训420人,送政策840人,送温暖140人,继续完善对“零就业家庭”和困难群体的就业援助制度,帮助111户“零就业家庭”中的117人实现就业,安置就业困难的“4050”人员150人,形成了部门配合、社会联动、共同帮助就业困难对象实现就业再就业的长效机制。三是采取多种措施促进城乡统筹就业。通过举办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春风行动”专场招聘会、“民营企业招聘周”活动、“2006年大中专、技职校毕业生招聘洽谈会暨创业项目洽谈推介会”等,全市共有2308家(次)企业进场招聘,提供就业岗位8万个,吸引12万人进场求职登记。针对不同服务对象还提供个性化服务,先后为市公安局、市公交总公司、星力百货等大型用工单位举办专场招聘服务。同时,充分发挥公共职业机构作用,全市劳动力市场采集用工信息6873条,提供就业岗位98701个,进场求职97380人(次),成功推荐12573人。此外,还加强了与省外的沟通联系,组织劳务输出3941名。四

是进一步推进并轨工作,以促进再就业来推动并轨工作的开展,全市滞留再就业服务中心的1.05万人,已全部办理出中心相关手续,形成了并轨工作与落实再就业扶持政策的良性互动机制。

(三)社会救助体系进一步完善,城乡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

贵阳市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在全面实现动态管理下应保尽保和分类施保的基础上,对不具备参保条件的城镇集体企业退休人员按照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发放生活费,进一步扩大了救助范围。同时,从2006年9月起全面提高了贵阳市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3个中心城区每人每月从170元提高到215元,其他区、县(市)在原来标准的基础上提高了26%。全市筹集城市低保金9490万元,其中市、区两级财政投入2590万元;纳入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的贫困人口7.8万,发放城市最低生活保障金10012.7万元,切实保障了城市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全省率先启动以来,全市已将符合条件的42383人纳入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范围。为加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规范化建设,制定下发了《贵阳市民政局关于进一步推进农村低保制度规范化建设的意见》,对促进全市农村居民生活保障制度规范化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全年累计筹集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1701.68万元,其中市、区两级财政投入约1300万元。2006年全市共发放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1652.8万元,有效地保障了农村特困群众的基本生活。农村医疗救助稳步推进,城市医疗救助试点全面启动。在全面建立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同时,全市稳步推进特困群众医疗救助配套制度。从2006年起,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已在全市全面铺开,农村医疗救助制度作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补充,在合作医疗基础上,对个人负担500元以上的重大疾病进行救助。截至2006年12月,全市享受农村医疗救助的困难群众有49662人(次),共支出救助金150万元。积极组织开展城市医疗救助试点工作,并结合贵阳市相关医疗制度和特困群众的具体实际,制定了《贵阳市建立城市医疗救助制度试点工作实施方案》。2006年全市共救助城市特困群众170人次,发放医疗救助资金30万元。社会救助工作扎实开展。农村五保供养按照修订的《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的要求得到了较好落实。继续发挥好“爱心超市”的社会捐赠平台作用,积极指导有条件的区县市建立“爱心超市”。同时,教育、住房、医疗、司法等救助制度建设也取得了重要进展,各项救助制度之间的配套衔接,各级政府救助资金预算逐年增加,促进了社会救助体系的不断完善。

(四)围绕难点抓扩面,加大社会保险体系建设力度

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是现代社会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为此,贵阳市从完善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保险相关配套政策措施入手,做到“五个坚持”:一是坚持社会保险重扩面。结合国务院38号文,明确了“五险”扩面征缴具体实施方案,养老保险扩面以非公有制企业为重点,医疗保险以困难企业和中央、省属在筑优势企业为重点,失业保险以非公有制企业和事业单位为重点,工伤保险以煤矿、非煤矿山、建筑等高危行业为重点,生育保险以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为重点。二是坚持多管齐下重服务。通过调整社保业务大厅窗口布局,推行“五险”一条龙服务收费,启动工商银行办理代扣社会保险费业务,邮寄参保人员缴费清单,实现了银劳互联和社会保险基金财务的集中整合。为做好新的社会保险政策启动准备工作,拟定了灵活就业人员医疗保险政策调整的程序需求。三是坚持围绕中心解难点。以创新的思维,解决弱势群体参保问题。将个体身份参加养老保险的退休人员和一次性领取养老保险金终止养老保险关系的人员,按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医保的办法纳入医保。云岩区将环保人员、居委会委员纳入参保;南明区落实了居委会委员参保问题。全面启动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的“平安计划”,建立农民工参保模式的互换机制和灵活就业人员参保机制,出台《关于贵阳市农民工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意见》,实现了农民工医保政策与城镇职工医保政策的相互衔接,云岩区按照城镇职工参保方式为在辖区内就业的2000余名农民工办理社会保险。制定了《关于灵活就业等人员参加医疗保险有关问题的处理意见》,调动了灵活就业人员的参保积极性,并有效解决了政策出台前已退休的灵活就业人员医保遗留问题。

(五)抓好维权工作,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全市劳动保障系统坚持以人为本,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和构建“和谐贵阳”的执政理念,继续以协调劳动关系为主线,以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为重点,促进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一是以启动“劳动合同三年行动计划”为契机,以非公有制企业、重组改制国有企业和建筑等行业企业为重点,督促企业依法签订劳动

合同,切实提高劳动合同鉴证率。继续推进集体协商集体合同制度,促进三方协商机制建设,逐步实现向基层延伸。同时,认真做好关闭破产、改制重组企业和经济性裁员、下岗职工出中心的劳动关系处理工作。二是加大劳动保障监察力度,以全面贯彻《信访条例》为重点,充分发挥劳动保障信访举报中心的协调作用,对投诉举报违反劳动法律法规的案件做到快立、快查、快处、快结。通过建立专兼职监察员互补,市、区(市、县)、乡镇三级联动工作机制,结合劳动用工年审,坚持不定期开展以清理拖欠农民工工资、整顿劳动力市场、打击非法职介为重点的专项监察和严肃查处在签订劳动合同、执行最低工资制度、参加社会保险等方面的违法行为,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全年督促用人单位签(续)订劳动合同2.21万人,督促扩面参保9292人,新增社会保险费1200万元,为劳动者依法清理拖欠工资、押金155万余元。三是进一步完善劳动争议处理制度,劳动争议案件结案率达97.2%,案件回访率达10%。四是严格落实《最低工资规定》,做好调整最低工资标准和企业工资指导线、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调查测算发布工作。

二、2007年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工作展望

以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重点,抓好促进就业再就业、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和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工作,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全年力争实现城乡统筹就业6.6万人,统筹城乡培训4.4万人。实现基本养老保险扩面3万人,基本医疗保险扩面2万人,失业保险扩面2万人,工伤保险扩面2万人,生育保险扩面1万人,开展养老、失业保险纳入市级统筹试点。

(一)继续推进就业再就业工作

充分发挥创业市场作用,以“四送两落实”活动和实施“零就业家庭”创业计划为载体,开好全市“零就业家庭”就业援助现场会,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进一步加强就业再就业工作的意见,为下岗失业人员、农村劳动力转移提供免费职业介绍、免费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资金扶持等,促进就业再就业各项优惠政策的落实,确保全市新增就业岗位4万个,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

(二)不断完善就业和社会保险体系建设,深化六项改革

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改制,敦促职工安置方案和资金落实到位;深化职业技能培训制度改革,力争建立市级层面的高技能人才工作协调机制和表彰奖励机制;深化养老保险计发办法改革,逐步做实个人账户,稳步推进养老、失业保险市级统筹;深化工伤保险制度改革,研究制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参加工伤保险的具体办法,适时启动事业单位工伤保险。同时抓好农民工工伤保险扩面工作;深化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研究制定困难企业、老集体企业和城镇居民、参保职工家属、大中专学生参加医疗保险的实施办法,启动三县一市企业医疗保险和公务员生育保险;深化企业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完善工资分配宏观调控体系。

(三)促进社会公平和社会稳定,努力完善现代社会救助体系,切实保障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

进一步健全覆盖城乡、制度健全、相互衔接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切实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重点是进一步健全完善各项救助制度。一是进一步强化规范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巩固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和分类施保,切实形成保障城乡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二是制定出台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渐退制度,探索寻求切实可行的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家庭收入核实办法。三是在巩固既有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规范农村医疗救助,做好与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的衔接;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修改完善城市医疗救助实施方案,规范救助程序,加快推进城市医疗救助,努力缓解困难群众看病难问题,让更多的困难群众能够享受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带来的益处。四是加强对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的支持,逐步完善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财政投入增长机制。五是加快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信息系统的建设步伐,加强城乡社会救助工作组织机构的建设。六是贯彻《农村五保供养条例》,切实做到“应保尽保、按标施保”,确保供养资金落实。通过加强制度建设,全面构建以最低生活保障、五保供养、特困救助、临时救济、医疗救助为主要内容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

(四)提升劳动和社会保障服务水平,实施五项建设

一是完善行政村就业服务组织建设,稳步推进城镇社区就业服务。加快就业服务网络系统建设,逐步向乡镇、社区延伸,实现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和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动态管理。二是全面推进“金保系统”二期工程建设,实现10个区(县、市)基础数据集中管理和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险业务联动,做好决策支持系统、基

金监管系统启动的前期准备工作,提升全市劳动保障工作信息化管理水平。三是进一步深化劳动争议仲裁庭标准化建设,开展区域性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的试点工作,逐步完善规章制度和工作流程,适应劳动争议仲裁工作形势发展的需要。四是抓好《贵阳市家政保姆培训中心项目》建设,逐步扩大贵阳市第一高级技工学校的办学规模和培训项目。五是加大企业离退休人员退管站建设力度,力争上半年建成覆盖全市范围内有离退休人员居住的乡镇、街道企业离退休人员退管站,抓好协管员队伍建设,完善考核激励、定期督查、信息反馈制度。

(五)坚持以人为本,加强监管,完善机制

一是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劳动合同管理长效机制,加强劳动关系三方协商机制的协调配合,加快企业试行工资集体协商步伐;二是进一步完善解决困难企业和困难群体参保工作机制;三是进一步完善医疗保险经办机构与定点医院、定点零售药店之间的协议制约机制、医疗保险费用结算初审复审分离制度和借助新闻媒体对定点医院和定点药店暗访制度,变事后监督为事前监督,有效控制不合理费用的产生;四是进一步提高职业技能培训的针对性和颁证率的招投标工作机制;五是进一步完善就业和再就业资金、社会保险基金监管机制,健全内控制度,强化稽核、稽查、拨付程序和办法,指导各区(县、市)建立社会保障监督委员会,充分发挥监督委员会对社会保障基金管理部门和经办机构的监督协调作用;六是进一步完善劳动保障行政执法案件评查机制和网上案件调处机制,在全市推行建筑领域工资支付保障金制度,从源头上有效预防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

(六)推进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全面发展

一是加大推动《劳动法》全面贯彻落实力度,开展清理非法职介和拖欠民工工资专项检查,联合相关部门建立欠薪保障制度,努力提高劳动合同签订率,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二是继续贯彻落实国务院36号文,结合贵阳市情,抓好相关配套政策的完善和贯彻落实,全面推进就业再就业工作;三是整合全市职业技能培训资源,探索高校职业技能鉴定路子,强化农村劳动力非农技能培训,大力促进职业教育,举办第二届农村劳动力非农技能比武大赛;四是认真组织实施国务院《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加大政策宣传和培训力度,进一步完善养老保险制度;五是重点解决好农村劳动力培训和转移问题,继续开展对返乡创业带头人的帮扶工作;六是拓展小额担保贷款范围,启动对城镇退役军人、大中专毕业生、失地农民、城镇失业人员的小额担保贷款工作;七是创新工作思路,探索建立城镇居民困难群体达到退休年龄但未领取养老金人员社会救助机制和农村社会保障机制;八是继续抓好医疗保险扩面征缴工作,把更多的中央省属企业、非国有企业、城乡劳动者和城镇困难群体纳入医保覆盖范围。

第四篇: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

设计人陈云宁刘艳娜

审核人张晓慧

初二历史学生自主学习导学案编号19

班级姓名组号

【课题】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

【授课时间】2013.6.17

【学习目标】

1、知道就业制度的变化,认识社会发展改变了人们的就业观念;

2、知道社会保障制度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第五篇:第21课 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

第七单元 社会变迁与日常生活

第21课 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就业制度:我国城镇劳动就业实行“统包统配”的劳动就业制度,及工作岗位无需自己寻找,完全由国家统一分配安排

改革开放后的就业制度: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以“统包统配”通过各种形式的劳动就业和劳动合同制的逐步推行,对吼过渡到完全由市场调节。“劳动者自主就业,政府促进就业”成为新的劳动就业模式,国家颁布实施《劳动法》,从法律上保障了企业自主用工,个人自主择业的权力

就业制度改革的成果: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劳动就业取得了巨大的进步,突出地表现在:就业规模不断扩大,就业结构逐渐优化,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就业管理体制正在形成建国初,我国建立的社会保障制度:

1、社会保障制度在社会中的地位:社会保障制度是现代国家的社会经济制度和自已,与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

2、保障制度的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相继制定了关于养老保障和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等系列政策的法规,初步建立起适合国情的社会保障制度

3、作用: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政治的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

改革原有社会保障制度的原因:①原有的社会保障制度有明显的弊端 ②就业管理体制改革后,在企事业“减员增效”过程中出现的下岗现象以及城镇失业人员基本生活、养老、以来等方面缺乏保障的社会问题凸显出来。因此,迫切要求建立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的社会保障体制

第七单元 社会变迁与日常生活

改革方向:建立统一的覆盖全社会的社会保障新体制

改革目的: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改革的成果:建立起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等制度,同时实行退休人员养老金社会化发放和退休人员在社会化管理使有关人员的社会保障得到完全落实 主要特点:多渠道等集社会保障基金

下载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发展报告(推荐阅读)word格式文档
下载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发展报告(推荐阅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农村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服务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各委、办、厅、局,省各直属单位: 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制定的《关于加强农村基层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意见》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

    劳动就业、社会保障与经济增长[5篇模版]

    劳动就业、社会保障与经济增长马睿宏(山西财经大学,山西太原030006) 〔摘要〕劳动就业、社会保障与社会经济发展是不可分割、相互协调发展的统一体。只有经济发展了,才能使劳动......

    浅谈21世纪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的关系

    89浅谈21世纪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的关系文/张崇源『摘要』: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是现代社会的两个基本问题。本文在对21世纪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险的定义及特点进行了界定的基础上,探......

    第三课 产业发展与劳动就业

    第三课 产业发展与劳动就业 1、社会的三大产业 农业的地位及其表现:工业的地位及其表现:第三产业的定义:第三产业的地位: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意义:2、现代产业发展的趋势 产业结构......

    办事处劳动就业社会保障中心工作汇报

    窑地办事处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工作汇报 窑地办事处 2012年5月10日 窑地办事处所辖一个社区即窑地社区,位于尖山区最南端,与岭东区毗邻,辖区面积五平方公里,总户数1603户,人口3......

    街道办事处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服务中心规章制度

    街道办事处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服务中心 规章制度1、严格按照国家再就业政策及林业局有关规定执行职责。 2、认真、耐心地解释国家有关政策、文件精神,在街道办事处领导下指导各......

    我国的社会保障政策与劳动就业(共五则)

    我国的社会保障政策与劳动就业 雷慧 摘要:“就业”是对劳动者最好的保障,它是反映劳动力市场状况和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的主要指标,也是各国政府制定政策所依据和密切关注的指标。......

    延安市产业发展与劳动就业考察报告

    2002年5月21日至5月26日,我们调查组一行10人,在延安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延安市劳动局、经济研究中心、市经贸委、市计委、各县区和企业领导的密切配合和协助下,深入到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