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蚌埠加快工业发展的若干政策-2010年
蚌发[2010]14号 加快工业发展的若干政策
中共蚌埠市委蚌埠市人民政府
加快工业发展的若干政策
2010年6月1日
链接:http:///detail/news.asp?id=427
5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进一步加大财政资金对工业的支持力度,抢抓机遇,升级提速,加快调整,奋发作为,努力实现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目标,制定如下政策。
一、鼓励扩大投入,支持项目建设
1、不断充实完善《蚌埠市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库》。凡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列入省“861”计划、省“百千工程”计划、市“3461”行动计划的工业项目,均可列入《蚌埠市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库》。
2、支持重点项目前期工作。列入《蚌埠市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库》且固定资产投资额达到一定规模的重点项目,根据实际支付前期费用(包括编制项目核准或备案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节能评估报告、安全评估报告、勘察设计和相关论证等费用)的50%比例给予补助。其中,投资额5亿元以上(含5亿元)的项目,最高补助不超过80万元;投资额1亿元以上(含1亿元)5亿元以下的项目,最高补助不超过30万元。
3、支持企业项目建设。对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5000万元以上的工业项目,按实际投资额的3%给予一次性补助。单个项目补助最多不超过500万元。项目新增固定资产投资补助的范围为厂房、设备和生产辅助设施。
4、支持大企业投资和入驻。世界500强企业和固定资产投资总额5亿元以上的工业项目,以及跨国(省或市)工业企业将公司总部、生产基地及研发中心入驻我市的,采取“一企一议”、“一事一议”的办法,给予政策支持。
5、鼓励企业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属于国家鼓励类投资项目,对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设备提升技术装备水平的,按照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设备实际投资额的10%给予一次性补助,最高补助不超过100万元。
二、壮大企业规模,促进企业发展
6、鼓励企业上规模。对销售收入首次超过一定规模的企业法定代表人给予一次性奖励。其中超过1亿元的奖励5万元,超过5亿元的奖励10万元,超过10亿元的奖励20万元,超过50亿元的奖励50万元,超过100亿元的奖励100万元。
7、鼓励企业多做贡献。对企业入库税金地方留成部分首次超过一定规模的企业法定代表人给予一次性奖励。其中超过500万元的奖励5万元,超过1000万元的奖励10万元,超过2000万元的奖励20万元,超过5000万元的奖励30万元,超过1亿元的奖励50万元。
8、鼓励企业上市融资。对为上市融资进行股份制改造、经批准进入辅导期、首次上市发行股票等行为的企业,按照《关于印发蚌埠市促进企业上市融资办法的通知》(蚌政〔2009〕7号)有关规定予以奖励。
9、支持企业外联重组。鼓励本市企业与世界500强、国内500强或国内行业龙头企业、上市公司进行合资合作,对重组成功的原企业法定代表人一次性奖励实际投资额的2‰。
10、鼓励市外企业在蚌发展。新办或从外地整体搬迁来蚌的工业企业,竣工投产后3年内年实现销售收入超过5000万元,按其当年实际缴纳增值税地方留成部分的1%一次性奖励给企业法定代表人,最高奖励金额不超过100万元。
11、鼓励企业制定发展战略。对年销售收入5亿元以上的企业聘请知名咨询公司编制发展战略的,按企业实际支出费用的50%给予补助,最高不超过50万元。
12、支持中小企业振兴发展。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和《安徽省中小企业促进条例》,设立中小企业发展资金。市财政每年安排1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支持中小企业技术改造、技术创新项目及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和担保体系建设。具体实施办法另行制订。
同时,设立中小企业贷款贴息和风险补偿专项资金,按照《关于转发蚌埠市市区中小企业贷款贴息和风险补偿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蚌政办〔2009〕14号)规定,用于在市区内依法设立的金融机构的中小企业贷款给予风险补偿,以及对主要为中小企业贷款提供担保服务的担保公司给予贴息和风险补偿。
三、加快园区建设,形成产业特色
13、支持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市财政每年安排一定额度的资金用于对工业园区(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贷款贴息。贴息资金实行“总额控制,区别比例,多投多贴”。
14、鼓励工业园区(开发区)形成产业特色。引进的工业项目不符合本区产业集聚发展要求的,可按我市工业布局的要求推荐到其他园区落户。该项目的招商引资指标由引荐县(区)和落户县(区)按照蚌埠市招商引资统计办法规定的比例分享;实现的税收,按照《关于改革完善市对区财政管理体制的通知》(蚌政〔2009〕82号)有关规定执行。
15、支持本市企业入园发展。对入园发展的本市工业企业视同新建工业项目,享受市外境内投资者新办企业同等政策待遇。
16、鼓励工业园区(开发区)集约利用土地。对在园区建设三层(含三层)以上标准化厂房的产权单位实行奖励,按其当年实际建成的标准化厂房投资的10%给予奖励,最高奖励不超过50万元。
17、鼓励园区加快开发。鼓励支持在工业集中区和省级以上开发区中设立合作园区,吸引外来投资者对其进行整体开发。自合作园区成立之日起连续6年,合作园区企业增值税、所得税市县留成部分,全额补贴给合作园区。
四、支持结构调整,促进产业发展
18、支持产业基地(集群)发展。对有牵动性、被国家新认定的产业基地(集群)中年销售收入2亿元以上的龙头企业给予一次性50万元奖励。
19、支持产业配套。对本市配套额在2000万元以上的年销售收入超亿元企业,且本市配套额年增长50%以上的,奖励企业管理团队50万
元,其中40%奖励企业法定代表人。
20、鼓励市外资金投资主导产业。对引进市外资金在我市园区创办固定资产投资额在5000万元以上的主导产业企业法定代表人给予一次性10万元的奖励。
21、支持工业行业(产业)协会发展。对新组建的工业行业(产业)协会给予10万元的资金补助。
五、提升创新水平,促进节能降耗
22、鼓励企业加快自主创新步伐。对新认定的国家名牌产品、国家新产品、国家和省市认定的企业研发机构等符合扶持条件的,按照《关于推进蚌埠市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工作的若干政策措施》(蚌发〔2008〕11号)执行。
23、支持企业研发平台建设。经国家、省、市认定的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等研发平台,自认定之日起2年内企业新增研发设备投入达到200万元以上的,按照企业实际新增研发试验设施、仪器设备等投资额的10%给予一次性补助,最高补助不超过50万元。
24、鼓励企业开发新产品。对获得国家级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认定的,奖励企业法定代表人和研发团队20万元,其中30%奖励企业法定代表人。
25、鼓励企业加快信息化建设。新列入国家级、省级企业信息化试点的工业企业,按信息化项目投资额的5%给予奖励,最高奖励额不超过30万元。
26、鼓励企业节能降耗。对通过实施节能技术改造项目后,年节能量达到1000吨标准煤或节电300万千瓦时的企业给予10万元的奖励,同一项目每增加节能量1000吨标准煤或节电300万千瓦时增加奖励10万元,单个项目奖励最高不超过100万元。已获省级以上节能奖励资金支持的项目不再重复支持。
六、健全人才机制,打造发展环境
27、鼓励和支持企业引进人才。对高级管理人才、高级技术人才和
高级技师到我市企业工作2年以上或创办企业的,经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确认后,其年工资薪金所得超过10万元部分所缴纳的个人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奖励给个人。
28、为企业家成长创造宽松的环境。每年对纳税大户进行表彰。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家,推荐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选;对符合条件的外地来蚌投资企业家授予“荣誉市民”称号或颁发“大禹奖章”。
29、不断加大财政资金对工业发展的支持力度。市、县(区)分别设立工业发展专项资金,专项资金实行总量控制和预算管理,由财政部门列入本级财政预算,以后年度工业发展专项资金随工业税收增长幅度同比例增加。
七、其他
30、在本市区域内注册的工业企业,不分所有制以及隶属关系,均属专项资金支持范围。
31、市本级企业由市级财政兑现,区属企业由市、区各按50%的比例兑现。三县范围内企业由各县参照本政策自行兑现。
32、凡已享受“一企一议”、“一事一议”、合芜蚌自主创新政策支持的园区、单位、项目和人员,不重复享受相关政策。
33、各相关部门要加强对专项资金使用的监督管理,严肃财经纪律。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弄虚作假,以权谋私,敷衍塞责,否则,将严格追究单位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的责任。
34、本政策自2010年1月1日起执行。本市以前出台的相关文件与本政策不一致的,按本政策执行。
35、本政策由市工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二篇:抓住机遇加快来宾工业发展
抓住机遇加快我市工业发展
——学习贯彻自治区党委书记郭声琨视察来宾时的重要讲话体会
作者:覃彦儒
自治区党委书记郭声琨6月5-6日视察来宾时强调:要大力发展特色经济,加快工业化进程,努力把来宾建设成为新兴的现代化工业城市。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贯彻郭书记重要讲话精神,重新明确发展定位,加快工业发展。
一、明确发展定位,主动融入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
从区位上看,我市地处中南、西南地区与东盟经济圈的连接地带,是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区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功能和特点。北部湾经济区的开放开发,必然会加速上述经济圈之间生产要素的整合、流动,加快各经济圈的交流合作,使我市在多区域合作中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更加突出。从交通上看,我市公路、水路、铁路三位一体的交通网络比较完善,有利于成为北部湾经济区与中南、西南地区对接的大通道。特别是黔桂、湘桂铁路线扩能改造以及柳州至南宁段铁路电气化改造工程建设,将为北部湾经济区与中南、西南地区在现代物流业和现代服务业对接方面注入更大活力。从产业上看,我市的电力、矿产、农产品、劳动力等资源十分丰富,而且电力、糖业、冶金、造纸、农产品加工等优势产业已经具有一定规模,有利于成为北部湾经济区加工制造业的腹地。我市应紧紧围绕建设新兴工业城市和区域性商贸中心战略目标,着力打造全国糖业基地、冶金工业基地、建材工业和茧丝绸工业基地,使来宾成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重要基地和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发展腹地。
二、明确工作重点,加快工业化进程
由于工业已经成为拉动我市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同时也是发展最为薄弱的环节,工业化作为我市发展的核心战略,要求全市上下坚持以工业立市的思想不动摇。我市工业发展虽然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相对于全国、全区经济发达地区,我市工业发展仍处于工业化的初级阶段,工业经济仍处于投资拉动阶段。没有大投入就没有大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加大投入,大上工业项目不动摇。又因为我市自身的积累有限,项目投资主要依靠招商 1
引资,特别是靠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因此必须狠抓招商引资不动摇。一句话,就是必须大力招商引资,大上工业项目,这是当前我们面临的主要矛盾和中心任务。为达此目的,建议着力抓好以下几项重点工作:
(一)加快工业园区建设。进一步加快工业园区水、电、路、通讯等基础建设,加快建设标准厂房,“筑巢引凤”。继续完善我市工业园区管理体制,对市工业园区“一区三园”的土地、资金、人才等生产要素进行整合,进一步统筹管理。强化工业园区行政管理职能,提高其办事效率,以利于激发工业园区的发展活力。
(二)破解工业用地瓶颈问题。应抓紧完成我市城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修编以及来华、凤凰、迁江三个工业园土地利用规划编制工作。同时组织强有力队伍突破征地拆迁工作中的难题。在这项工作中,各有关部门要形成合力,防止政出多门,口径不一;既要深入细致,又要当机立断;既要坚持原则,又要灵活机动,充分考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现实情况。
(三)着力解决资金难题。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解决城市建设和企业发展所遇到的资金难题。充分利用现有的城建投资公司和工业投资公司等融资平台,建议把城区、工业园区的国有土地、税收返还和其他国有资产注入上述公司,或者直接把市土地储备中心并入市城建投资公司,以提高他们的融资能力和担保能力。用好用足国家开发银行、农业发展银行等政策性银行贷款。鼓励、支持有条件的企业通过发行企业债券、上市发行股票等方式进行融资,通过市场机制获取扩大再生产、提高装备技术水平和经营水平所需的资金。加快建立和运作工业投资担保公司,为我市中小企业融资提供担保服务。
(四)加快实施电冶结合。这对我市招商引资和工业发展极为重要,关键在于如何解决电价偏高和供电不稳定问题。目前看来,依靠主电网供电难以解决电价偏高问题,建设地方独立电网和建设自备厂房需要很大投资,唯有发展直供电是比较理想的办法,因为我市电力企业和冶炼企业集中分布在兴宾、合山、忻城一带,就近直供电,成本较低。根据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下发的《电力用户向发电企业直接购电试点暂行办法》(电监输电[2004]17号)规定,向自治区争取把我市列为全区电冶结合试点,在政策上给予大力支持;同时努力促成桥巩水电站向迁江铝项目直供电、来宾A电厂向汇元锰业公司直供电。
(五)加快交通要道建设。全力争取国家、自治区重大交通要道建设项目,形成与发达地区和经济热点地区的交通对接,是加快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命脉工程。目前已形成南北交通大动脉贯通我市,这对我市背靠中南、西南地区和融入北部湾经济区十分有利;但是东西向交通要道尚未形成,这对于我市承东启西,建设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以及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和辐射来说,无疑是一个很大的制约。因此必须加快贯通我市、连接东西的高等级公路建设。近期要尽快修通武宣—桂平以及忻城—都安、忻城—宜州、忻城—上林4条二级公路。同时要极力争取平果—梧州高速公路来宾段项目早日开工建设。水运通道方面,要加快来宾港建设,加快红水河航道来宾—武宣—桂平段疏浚工程,打通红水河—黔江—西江—珠江黄金水道。
(作者系中共来宾市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
第三篇:蚌埠市加快工业发展的若干政策实施细则-2010年[范文]
蚌工„2010‟3号
关于印发蚌埠市加快工业发展的若干政策
实施细则的通知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有关部门、单位,各企业:
经研究,现将《蚌埠市加快工业发展的若干政策实施细则》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链接:http://www.xiexiebang.com/detail/news.asp?id=4474
二〇一〇年十月二十二日
蚌埠市工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0年10月22日印发
蚌埠市加快工业发展的若干政策实施细则
为进一步贯彻《关于深入实施工业强市战略进一步加快工业发展的意见》,落实《蚌埠市加快工业发展的若干政策》(以下简称《若干政策》),规范工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本着简化程序,提高效能和公正廉明的原则,特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凡在本市区域内依法注册的各类工业企业(不分所有制以及隶属关系),以及工业园区(开发区)和相关单位,凡符合《若干政策》以及本实施细则奖励条件和要求的,均可申报“加快工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
第二条 申报享受各项工业发展奖励政策均需由申报单位提出书面申请报告,填写申报表,并提供营业执照复印件和相关证明材料。
第三条 申报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奖励政策的项目必须是列入《蚌埠市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库》的项目。凡列入国家、省“861”计划、省“百千工程”计划和市“3461”行动计划的工业项目,直接进入《蚌埠市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库》;其它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工业项目,经企业申请和市、县(区)投资主管部门备案后,可列入《蚌埠市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库》。
申报列入《蚌埠市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库》的项目,可在每季度第一个月的10日前,由企业将项目备案报告报送市工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
第四条 工业投资项目申报享受工业发展奖励政策的均需提供项目审批、核准或备案文件、环评批复文件。
第二章 申报、受理与审核
第五条 申报材料实行统一受理。市本级申报单位直接将一式二份申报材料报送市工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区属申报单位将一式三份申报材料报送所属区工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经区工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初审后,转报市工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并附申报单位一式二份申报材料。
第六条 企业或单位的申报材料齐全后,市工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按照部门职责分工,将申报材料转市工业发展领导小组有关组成部门审查,各有关部门审查后送市工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核,审结后报市工业发展领导小组审批。
第七条 经市工业发展领导小组批准后,市财政部门及时将应兑现给申报单位的奖励资金拨付到位,其中区属申报单位应得奖励资金的另外50%由区财政部门予以兑现。
第三章 申报条件和申报材料
第八条 符合《若干政策》第2条规定,申报享受重点工业项目前期费用补助的条件和需另外提供的材料。
一、项目前期费用为2010年1月1日后发生和实际支付的;
二、项目实际完成投资额占固定资产投资额的30%以上;
三、项目前期费用支付凭证及有关协议;
四、购置土地、设备,建设厂房的合同、发票等凭证。
第九条
符合《若干政策》第3条规定,申报享受重大项目建设奖励的条件和需另外提供的材料。
一、申报项目原则上为2010年1月1日后新开工项目;
二、12个月内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5000万元以上;
三、购置土地、设备,建设厂房的合同、发票等凭证;
四、对在建项目,只对2010年1月1日后完成投资部分予以奖励。
第十条 符合《若干政策》第4条规定,申报享受“一企一议”、“一事一议”奖励政策的,按市政府批准意见执行。
第十一条 符合《若干政策》第5条规定,申报享受项目引进设备奖励的条件和需另外提供的材料。
一、2010年1月1日后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设备的项目;
二、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设备海关进口报关单、海关减免税证明等材料。
第十二条 符合《若干政策》第6条规定,申报享受企业上规模奖励的条件和需另外提供的材料。
一、申报企业为2010及以后销售收入首次超过一定规模的企业;
二、经有资质的中介机构审计的财务报告;
三、上报统计部门的企业生产经营情况统计报表。第十三条 符合《若干政策》第7条规定,申报享受企业贡献奖励的条件和需另外提供的材料。
一、申报企业为2010及以后入库税金地方留成部分首次超过一定规模的企业;
二、经有资质的中介机构审计的财务报告;
三、入库税金地方留成部分证明材料。
第十四条 符合《若干政策》第9条规定,申报享受企业外联重组奖励的条件和需另外提供的材料。
一、市外企业于2010年1月1日后对我市企业进行重组;
二、原企业营业执照和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材料;
三、外来重组企业实际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的证明材料。第十五条 符合《若干政策》第10条规定,申报享受市外企业在蚌发展奖励的条件和需另外提供的材料。
一、申报企业为2010年1月1日后设立的工业企业;
二、竣工投产证明材料;
三、经有资质的中介机构审计的财务报告;
四、缴纳增值税完税凭证、上报统计部门的企业生产经营情况统计报表。
第十六条 符合《若干政策》第11条规定,申报享受企业制定发展战略奖励的条件和需另外提供的材料。
一、企业发展战略为2010年1月1日后编制的,且编制单位资质为国家认可的甲级或咨询类最高级别;
二、企业发展战略论证情况材料;
三、编制发展战略的合同或协议,以及编制费用支付凭证。
第十七条 符合《若干政策》第12条规定,申报享受扶持中小企业发展振兴奖励的,按照《蚌埠市中小企业发展资金管理办法》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八条 符合《若干政策》第13条规定,申报享受工业园区(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贷款贴息的具体办法按照《关 6
于印发蚌埠市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贷款财政贴息资金管理办法(暂行)的通知》(财建„2006‟217号)规定执行。
第十九条 符合《若干政策》第16条规定,申报享受工业园区(开发区)内建设三层及三层以上标准化厂房奖励的条件和需另外提供的材料。
一、项目原则上为2010年1月1日后新建厂房;
二、建设项目批准文件和竣工验收报告;
三、经有资质的中介机构出具的建筑工程决算审计报告;
四、对在建项目,只对2010年1月1日后完成投资部分予以奖励。
第二十条 符合《若干政策》第17条规定,申报享受合作园区补贴的需另外提供的材料。
一、合作园区成立的批准文件;
二、合作园区所属企业缴纳增值税、所得税的证明材料。第二十一条 符合《若干政策》第18条规定,申报享受产业基地(集群)龙头企业奖励的条件和需另外提供的材料。
一、申报企业所属产业基地(集群)为2010年1月1日后新认定的;
二、经有资质的中介机构审计的财务报告;
三、上报统计部门的企业生产经营情况统计报表。第二十二条 符合《若干政策》第19条规定,申报享受产业配套奖励的条件和需另外提供的材料。
一、当年和上一与配套企业的供销合同、增值税发票等证明材料;
二、经有资质的中介机构审计的财务报告;
三、上报统计部门的企业生产经营情况统计报表。
第二十三条 符合《若干政策》第20条规定,申报享受市外资金投资主导产业补助的条件和需另外提供的材料。
一、申报企业为2010年1月1日后建成投产的企业;
二、申报企业的产业类别应符合所在园区的产业定位,且实际完成固定资产投资达5000万元以上;
三、项目购置土地、设备,建设厂房的合同、发票等凭证;
四、企业建设资金属于市外资金的证明材料。第二十四条
符合《若干政策》第21条规定,申报享受工业行业(产业)协会补助的条件和需另外提供的材料。
一、工业行业(产业)协会是指按照“一业一会”的原则,经市工业经济主管部门审查同意、市民间组织管理部门批准成立的协会;
二、组建行业(产业)协会的报告及批准文件。第二十五条
符合《若干政策》第23条规定,申报享受研发平台建设奖励的条件和需另外提供的材料。
一、研发平台认定文件;
二、企业研发平台新增研发设备投入发票、转帐单等证明材料;
三、对2010年前认定的研发平台,只对2010年1月1日以后购置的研发设备部分予以奖励。
第二十六条
符合《若干政策》第24条规定,申报享受企业开发新产品奖励的需提供2010年1月1日以后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获国家认定的证明材料。
第二十七条 符合《若干政策》第25条规定,申报享受企业信息化项目奖励的条件和需另外提供的材料。
一、2010年1月1日后列入省级以上企业信息化试点或示范企业的信息项目;
二、新列入国家级或省级信息化试点企业或示范企业的批准文件;
三、项目实际投资额证明材料。
第二十八条 符合《若干政策》第26条规定,申报享受节能降耗奖励的条件和需另外提供的材料。
一、申报企业为年耗能3000吨标准煤以上重点耗能企业;
二、中介机构出具的节能综合评价报告;
三、与市政府签定的节能降耗考核指标责任书复印件或工业经济主管部门下达的节能降耗计划。
第二十九条
符合《若干政策》第27条规定,申报享受支持企业引进人才奖励的条件和需另外提供的材料。
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的证明材料;
二、税务部门出具的缴纳个人所得税的证明材料。
第四章 附 则
第三十条 申报享受工业发展奖励政策单位提供的资料必须全面真实。对弄虚作假获得奖励政策的,一经发现,予以通报批评,并追回已获得的奖励资金,3年内取消申报工业发展奖励政策的资格。
第三十一条 本细则自颁布之日起正式实施,由市工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解释。
蚌埠市加快工业发展奖励资金申请表
第四篇:实现四大突破加快工业发展
实现四大突破加快工业发展
党的十六大提出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提出了“五个统筹”的要求,并强调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石门的优势在资源,发展潜力在工业,希望也在工业。要想加速推进“三增三化一拓展”进程,就必须牢固树立围绕工业抓经济发展的理念,进一步加快推进“工业强县”战略,着力实现四个方面的突破,走新型工业化富民强县之路。
一、夯实支撑点,在创新发展思路上求突破。牢固树立“工业强县”理念,把推进工业化作为发展县域经济的核心来抓,走具有石门特色的兴工之路,不断扩张工业经济总量,优化工业经济结构,提升工业发展水平。到2010年,实现工业产值过百亿元目标,形成3-5个10亿元产业、10-15个亿元企业、100个规模企业,推进石门由农业大县向工业强县转变。一是坚持走产业兴工之路。立足资源性产业的扩张升级,以深度开发、精细加工为重点,突出抓好电力、水泥、化肥、矽砂(石膏)、连杆的生产和柑桔、茶叶、禽畜等农副产品的加工,倾力打造“六三”工程,到2010年末,全县电力装机容量达到300万千瓦,水泥年产量达到300万吨、农用肥料年产量达到300万吨、矽砂(石膏)年深加工量达到300万吨、连杆年产量达到300万支、饲料和农产品年加工量达到30万吨。以现有支柱产业作为支撑点,按照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要求,通过走技术创新、改造提升的路子,努力形成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经济效益好、市场竞争力强的产业群。通过靠大做强、强强联合等有效手段,组建石门企业集团。二是坚持走科技兴工之路。大力推进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引导企业建立科技研发中心,不断研究新成果,推出新产品。积极引进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升级,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加强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联姻,实行产、学、研结合,特别要注重科技人才的引进、管理和培养,为企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和人才支持。要按照“内涵扩大为主,改造提升并举”的要求,立足现有产业基础和技术条件,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加快推进骨干企业的重点技术改造项目建设,有效解决当前生产经营中的突出问题,提升产业水平。还要树立新的产业改造提升观念,运用高新技术,高起点搞好技术创新,嫁接改造现有产业,不断提高企业的工艺、技术和装备水平,推动产业转换升级。三是坚持走民营兴工之路。设立“民间创业奖”,引导民营资本从商业服务领域向工业领域投入转变,掀起全民办工业的热潮。积极引导现有“小而散”的民营工业企业向规模工业企业转变,重点提升100家小型民营工业企业。积极引导民营企业优化产权结构,转换经营机制。
二,、激活动力点,在扩大工业投入上求突破。要千方百计扩大工业投入,增强工业发展后劲。一是切实搞好项目前期开发。加强项目前期开发工作的领导。在全县抽调一批长期从事矿产品、农产品深加工、工业制造与技改、项目开发论证的专业技术人员,成立重点工业项目前期开发工作组,专门研究和论证重点工业项目。结合国家宏观政策和产业政策,立足我县资源实际,认真调研,科学论证,拿出一批让客商感到有利可图、有钱可赚的项目。综合运用媒体、网络、商务活动等各种手段,全方位、多层次地推介工业项目。二是强化招商引资工作责任。全面启动第二轮招商引资考核工作,把引进工业项目的责任落实到单位、到人,实行重奖重罚,强化全县各级各部门抓好招商引资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明确在编人员5人以上的县直副科级以上行政事业单位,要单独引进1个固定资产投资5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适合进入工业园的原则上要落户园区,并纳入责任目标考核,实行一票否决。第一年没有完成项目引进任务的,单位不能评先,一把手不能评优岗;第二年没有完成项目引进任务的,单位一把手和分管负责人全县通报批评,并不得提拔重用。凡引进固定资产投资5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落户工业园的,给予项目第一引资人不低于5万元的特殊贡献奖;引进固定资产投资1亿元以上工业项目的,奖励引进单位20万元。三是创新招商方式。突出重点区域、重点项目、重点企业抓招商,争取引进一批规模大、竞争力强、成长性好的工业项目,特别是要引进战略投资者。大力开展小分队招商、以商招商,在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浙江、福建等地各聘请1名商务代理,每年安排专项业务经费,并给予招引项目奖励。着力开发引进资源性项目,着力开发引进科技含量高的项目,着力开发引进“两头在外”的项目,形成一批产品关联度高、附加值高、成长性好的工业企业。突出抓好石门电厂三期、海螺水泥、西洋肥业等一批大企业、大项目的引进开发,为工业发展提供支撑。
三、扶植带动点,在培育名优品牌上求突破。培育发展名牌产品,是提高工业经济效益和增强竞争力、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关键性措施。一是大力培育名优产品。扶植带动点,就是依靠科技创新,加快产品
第五篇:实现四大突破加快工业发展
实现四大突破加快工业发展
党的十六大提出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提出了“五个统筹”的要求,并强调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石门的优势在资源,发展潜力在工业,希望也在工业。要想加速推进“三增三化一拓展”进程,就必须牢固树立围绕工业抓经济发展的理念,进一步加快推进“工业强县”战略,着力实现四个方面的突破,走新型工业化富民强县之路。
一、夯实支撑点,在创新发展思路上求突破。牢固树立“工业强县”理念,把推进工业化作为发展县域经济的核心来抓,走具有石门特色的兴工之路,不断扩张工业经济总量,优化工业经济结构,提升工业发展水平。到2010年,实现工业产值过百亿元目标,形成3-5个10亿元产业、10-15个亿元企业、100个规模企业,推进石门由农业大县向工业强县转变。一是坚持走产业兴工之路。立足资源性产业的扩张升级,以深度开发、精细加工为重点,突出抓好电力、水泥、化肥、矽砂(石膏)、连杆的生产和柑桔、茶叶、禽畜等农副产品的加工,倾力打造“六三”工程,到2010年末,全县电力装机容量达到300万千瓦,水泥年产量达到300万吨、农用肥料年产量达到300万吨、矽砂(石膏)年深加工量达到300万吨、连杆年产量达到300万支、饲料和农产品年加工量达到30万吨。以现有支柱产业作为支撑点,按照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要求,通过走技术创新、改造提升的路子,努力形成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经济效益好、市场竞争力强的产业群。通过靠大做强、强强联合等有效手段,组建石门企业集团。二是坚持走科技兴工之路。大力推进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引导企业建立科技研发中心,不断研究新成果,推出新产品。积极引进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升级,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加强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联姻,实行产、学、研结合,特别要注重科技人才的引进、管理和培养,为企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和人才支持。要按照“内涵扩大为主,改造提升并举”的要求,立足现有产业基础和技术条件,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加快推进骨干企业的重点技术改造项目建设,有效解决当前生产经营中的突出问题,提升产业水平。还要树立新的产业改造提升观念,运用高新技术,高起点搞好技术创新,嫁接改造现有产业,不断提高企业的工艺、技术和装备水平,推动产业转换升级。三是坚持走民营兴工之路。设立“民间创业奖”,引导民营资本从商业服务领域向工业领域投入转变,掀起全民办工业的热潮。积极引导现有“小而散”的民营工业企业向规模工业企业转变,重点提升100家小型民营工业企业。积极引导民营企业优化产权结构,转换经营机制。
二,、激活动力点,在扩大工业投入上求突破。要千方百计扩大工业投入,增强工业发展后劲。一是切实搞好项目前期开发。加强项目前期开发的领导。在全县抽调一批长期从事矿产品、农产品深加工、工业制造与技改、项目开发论证的专业技术人员,成立重点工业项目前期开发组,专门研究和论证重点工业项目。结合国家宏观政策和产业政策,立足我县资源实际,认真调研,科学论证,拿出一批让客商感到有利可图、有钱可赚的项目。综合运用媒体、网络、商务活动等各种手段,全方位、多层次地推介工业项目。二是强化招商引资责任。全面启动第二轮招商引资考核,把引进工业项目的责任落实到单位、到人,实行重奖重罚,强化全县各级各部门抓好招商引资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明确在编人员5人以上的县直副科级以上行政事业单位,要单独引进1个固定资产投资5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适合进入工业园的原则上要落户园区,并纳入责任目标考核,实行一票否决。第一年没有完成项目引进任务的,单位不能评先,一把手不能评优岗;第二年没有完成项目引进任务的,单位一把手和分管负责人全县通报批评,并不得提拔重用。凡引进固定资产投资5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落户工业园的,给予项目第一引资人不低于5万元的特殊贡献奖;引进固定资产投资1亿元以上工业项目的,奖励引进单位20万元。三是创新招商方式。突出重点区域、重点项目、重点企业抓招商,争取引进一批规模大、竞争力强、成长性好的工业项目,特别是要引进战略投资者。大力开展小分队招商、以商招商,在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浙江、福建等地各聘请1名商务代理,每年安排专项业务经费,并给予招引项目奖励。着力开发引进资源性项目,着力开发引进科技含量高的项目,着力开发引进“两头在外”的项目,形成一批产品关联度高、附加值高、成长性好的工业企业。突出抓好石门电厂三期、海螺水泥、西洋肥业等一批大企业、大项目的引进开发,为工业发展提供支撑。
三、扶植带动点,在培育名优品牌上求突破。培育发展名牌产品,是提高工业经济效益和增强竞争力、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关键性措施。一是大力培育名优产品。扶植带动点,就是依靠科技创新,加快产品
结构调整,培育一批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市场前景广的名优产品,大幅度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促使现有产品上规模、上档次和上水平,不断提高工业经济的整体效益。二是提高现有品牌“含金量”。加大对现有优势产品和名牌产品的培育和宣传力度,逐步把“玉叶”化肥、“山寨旺”食品、“坝道”水泥、“犟哥”素食、“宝川”连杆、“村姑”拖拉机等产品培育成全市、全省的名牌产品,并积极做好现有名牌产品的系列开发,不断提高名牌产品在工业生产中的份额。支持“坝道”水泥进行“湖南省免检产品”认定。支持“田园”磷肥、“村姑”拖拉机、“宝川”连杆通过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三是借力发展新品牌。要引导企业同国内外知名牌企业的合作联合,采取嫁接移植等有效措施,促成强盛公司、特水公司与国内企业集团强强联合,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生产新产品,创出新品牌。积极引入名牌产品落户石门,借助名牌产品的品牌效应,发展我县的名优产品,提高我县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知名度。
四、构建示范点,在工业园区建设上求突破。工业园区是加快经济发展的有效载体。构建示范点,就是围绕全县经济建设的总体设想,优化工业生产力的区域布局,不断提升园区的规模和效益,发挥其在推动新型工业化进程中的辐射带动作用。一是加快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实行有限投入向园区集中,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园区对企业的吸纳力和承载力。力争“十一五”期间工业园区的基础设施投入突破5000万元。并统筹安排城建、农业综合开发、城市电网改造等项目资金,尽快完善园区路网、电网、自来水网、下水道网和通讯网络,为现有入园企业和引进新企业创造良好条件。二是理顺园区管理体制。进一步加强对工业园建设的领导,实行县领导联系制度、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和重点入园项目“一事一议”制度,定期研究工业园建设及项目引进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进一步加强开发区管理队伍建设,选拔优秀干部充实开发区领导班子和班子,提高队伍战斗力。三是大力引进工业项目入园。实行项目向园区聚集,今后除资源性产业和小型农产品加工业可就近布局外,引导其它工业项目向园区集中。实行政策向园区倾斜,进一步完善激活园区工业发展的政策体系,着力在土地使用、税费收取、电力供应、技术创新、环境保障上实现新突破,给予最大优惠。真正把湖南石门经济技术开发区建成工业发展的洼地。同时加大对各乡镇、县直部门引进入园企业的责任考核力度,坚决兑现项目入园优惠政策和奖励政策,争取更多的项目落户,壮大园区工业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