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观《芳草青青忆英灵》有感[定稿]
观《芳草青青忆英灵》有感
今天,我很荣幸的看了这部纪录片,《芳草青青忆清灵》。
在这部纪录片中,有许许多多的英雄革命先辈抛头颅,洒热血才换回来了我们的幸福生活。
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耳边吟起这首小诗,我脑子里就像放电影一样一幕一幕的,他就是我们的英雄叶挺。他是一名赫赫有名的新四军军长,他带领的新四军把日本鬼子们打得落花流水,狼狈不堪,人们永远不要会忘记他!叶挺将军是硝烟中的一颗明星,是一颗永放光芒,永不落的明星!
焦裕禄!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他的肝不好,经常突然病倒,如果是你,你现在应该在大医院里接受正规的治疗,而焦裕禄呢?他并没在大医院里,也没有医生治疗,在家里,用手捂着!可是,他还是那么勤奋的工作,由于肝病的转化,成了肝癌,焦裕禄最终离开了我们。
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有多少革命先辈对国家忠心耿耿,英勇顽强,最后为壮丽的共产党主义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们把刑场当做家乡,视死如归,坚贞不屈的精神,为后人写下了动人的诗篇!
沧海桑田,风雨坎坷,我们永远不会忘记,在中国这片土地上,曾经有一个百年的噩梦。
山东东营垦利县实验中学六年级:明月
第二篇:等你在芳草青青的河畔抒情诗歌
曾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
不经意的偶遇
留下了美丽的梦幻
我静伫芳草青青的河畔
笑浅浅,发丝秀
眉目顾盼颦回首,遥望 有你的方向
烟雨濛濛中诉相思
深情的为你守候
此生情不悔
潺潺溪水,涓流流
疏疏倩影映妩媚
山水间,执手相念
望穿岁月的彼岸
望不穿你温情的目光
一眸微蓝轻漾
高山流水韵箫音
让美如歌的思念 梦魂缠绕
缱绻的柔情,才下眉头又上心头
让我把心浸染成花朵
浅唱低吟成执着的眷恋
在花开花谢的轮回里想念
柔绵的笑语
淋湿了无声的惆怅
共了明月,却隔天涯
只有梦中携手看晚霞
你收到了吗?
风中漂浮的花瓣和露珠
把甜蜜和爱的馨香传递
潜入你我的梦里
是温暖的细语呢喃
在时光的最深处
牵着你的手
凝眸而醉,念相随
心相惜
任凭红尘是幻是真
相伴今生到永远。
第三篇:读《忆母亲》有感
读《忆母亲》有感
《忆母亲》,作者莫言,原名管谟业,生于1955年2月17日,祖籍山东高密,他是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他自1980年代以一系列乡土作品崛起,充满着“怀乡”以及“怨乡”的复杂情感,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2011年获茅盾文学奖,2012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莫言的童年无疑是艰苦的,食不果腹,这也许便是他的作品中为何隐隐透出一种当时中国农村的辛酸。他正视着社会之恶,认识自我之丑,描写着人类的种种弱点,但笔锋下所向往的无不是人性的种种美好,生活的富足与尊严。而《忆母亲》这篇文章则是全篇主要以尊严为主题写下的回忆。
《忆母亲》中莫言写道:母亲捶打着野菜,本该难过哭泣的她嘴里却哼着一首小曲,又写一位贝鲁特老太太在自己的国家遭受炸弹袭击后仍拥有着顽强意志与誓死守卫家园的决心,莫言在文中的评价是:老太太的话让我感到惊心动魄,女人,母亲,土地,生命,这些伟大的概念在我的脑海中翻腾着,让我感到了一种不可消灭的精神力量。
而后,又引出在饥饿岁月里父亲与爷爷对自己的教诲,那时村里的粮食保管员对莫言以及村里其他的小孩说谁学狗叫最像,就把这块豆饼给谁。当时的莫言确实这么做了,并且与其他的小伙伴像饿狼一般争抢那块豆饼,这在父亲、爷爷,以及成年后的莫言看来,都是极其丧失人格尊严的,但那时的莫言并不懂得,只因还是孩子,觉得山珍海味远远比为了保持尊严而去吃的草根树皮要好吃的多,只是单纯地认为父亲与爷爷的话里透着一种尊严。长大后的莫言理解到这不仅仅是人的尊严,还是人的风度,更是人活着存在于世上的方式:人不能像狗一样活着。
童年的启示带给莫言很大的感触,也带给我深刻的领悟,母亲、父亲以及爷爷都在用行动诠释着尊严。母亲的尊严是她还有快乐的权利,她还能在那个艰苦岁月里坚强地活下去,父亲和爷爷的尊严是他们存活在这世上做人的底线和原则。
“我的母亲教育我,人要忍受苦难,不屈不挠地活下去;我的父亲和爷爷又教育我人要有尊严的活着。他们的教育,尽管我当时并不能很好地理解,但也使我获得了一种面临重大事件时作出判断的价值标准。”文章最后,莫言将这两种迥然不同的人生观理性地定义为是一种价值标准。感悟莫言的文学,感悟莫言的价值标准。
学校:路桥区外国语中学
班级:八C班 姓名:李欣哲 指导老师:叶彩虹
联系方式:***
或***
第四篇:忆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有感
忆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有感
据我道听途说,各个思修班的同学期末前都要写一篇《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读后感,以明其志。我无心揣测学校老师选择大家来读这一本书的意图,总归是要为了我们好的。不过薛老师说的话也很有道理,这本书中的很多内容已经不符合我们这个时代,我们这个社会的要求。
二十世纪初期的俄国,或者说苏联,人们的精神状态与价值观与今天的俄罗斯已经有很大的不同,更何况是二十一世纪已经改革开放了的中国。但是,抛开了时代背景与作者所歌颂的主旋律,这部书里其实还有一些内在的东西值得我们来谈一谈,去试着得到一些感悟。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对我来说,已经是十年前的事情了。十年前的我,只是一个上小学二三年级的孩子,不懂什么是为人民服务,不懂什么是解放全人类,不懂什么是“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我只看到了保尔·柯察金经历着来自敌人的、疾病的、命运的一次次苦难,人们说,他在奋斗。
然而保尔并不仅仅是一个人在奋斗。在他的身边,我看见了朱赫来,看见了阿尔焦姆,看见了冬妮娅,看见了谢廖沙,看见了托卡列夫,看见了丽达,看见了潘克拉托夫,看见了扎尔基,看见了达雅,看见那么多给予他帮助或是影响的朋友、同志。是的,保尔,这样一个战士,决不是个人命运的艺术品,而是在某个时代环境中诸多人的影响的造就。对于年少的我来说,了解了保尔·柯察金的命运,给我一个很大的启示就是,对于身边的人要学会正确地评价,正确地取舍,正确地交往。人,在这个世界,需要优秀的前辈给你做正确的指引,也需要志同道合的朋友给你真诚的帮助。如何慎重地从师,如何正确地交友,是做人的一大艺术,一门学问。
保尔是幸运的,他在人生的道路中遇见了正确的人,得到了正确的知音。但是我们当然不能把一切全都归为客观因素的结果。保尔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品质:坚强、勇敢、理智、无私。这便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所要表现的精神所在。保尔在经过烈士们的刑场时那段感悟一直影响我们。“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虽然很多人都省去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那一段的文字,但是,这几句就足以作为我们珍惜光阴的座右铭。
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还有一个小片段让我思考了许久。在德国人到来之前,红军有一大批枪支还没有处理,他们在讨论之后决定把枪分发给镇上的居民。在讨论中,几个人关于居民们的不同意见让我觉得很值得寻味。作为领导(我记得好像是几个人中比较大的干部)的那个人认为居民们会把枪交给德国人,而另外的那个人不同意,他认为人们会拿起枪保卫自己。而书中的结果,我记得是大多数的人还是把枪支上交了,少数的人把它藏起来或是销毁了。这倒是让我品出了有一种近乎于鲁迅先生《阿Q正传》的一种悲哀。革命的人得不到,或是得到很少的群众支持,与群众的距离太大,这对于革命是危险的。好在书中,或是历史中,这次革命是成功的。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毕竟已经读了十年了,当时的感想也忘了很多。不过,有些主题之外的内容还是觉得可以在这里讨论一下,另一方面,老师在课上介绍的那些书我都没看过(恕我才疏学浅),而这个月又因为手术住院不能去度,便在此凭记忆浅谈当年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之感想,望老师给予批评指正!
第五篇:读《忆长征》有感
读《忆长征》有感
暑假,我再次翻开了杨成武上将的著作《忆长征》,在这次阅读中,我又有了更新的感悟。
长征,指中国工农红军主力从长江以南各革命根据地向陕甘革命根据地会合的战略转移。其中红一方面军长征历时一年,转战十一个省,最远行程约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胜利表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
《忆长征》主要写了血战湘江、强度乌江、会师遵义、飞夺泸定桥、越过夹金山、艰难过草地、突破腊子口和胜利会师这几个故事。整本书共有二十六章。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第十三章:飞夺泸定桥。
“泸定桥”这座桥只有13根铁索,怎么过去,一不小心就掉到下面汹涌的河流里,何况前面还有敌人的机枪扫射?毛主席选了28名一连勇士组成敢死队突破泸定桥。只见一连已经以最快的速度到达了泸定桥,战士们都趴在铁索上冒着枪林弹雨向前一点一点地移动。还有一些战友在后面掩护,保护前面的战士,机枪“哒哒……”扫个不停。当我军爬到桥的一半时,被敌人发现了,敌军发了一枚榴弹炮,没打着红军战士,打到了水里,水花溅起几十米。只见一个战士不顾一切地向前冲去,一边扫射子弹,一边向前走,最后还是英勇牺牲了。令我印象最深的还是班长死亡的时候,班长因没站稳,一不小心摔下了桥,急中生智,一手抓住钢索,整个人悬在空中,下面就是波涛汹涌的河流,跌下去肯定是必死无疑的。我当时又为这班长捏了一把汗。但最后还是因为体力不支,摔进了河里。在坚持不懈的支撑下,红军用自己坚强的信心和决心成功了,他们攻下了泸定桥,过了大渡河。这成果可是用革命先辈用自己鲜血换来的,要是他们都退缩的话,那永远也不可能夺得泸定桥。
《忆长征》这篇文章再次给了我很大的启示,它充分发扬了我军勇敢、不怕死、能吃苦的革命精神,激发着我们积极向上着学习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