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今年江苏高考录取率接近85%再创历史新高
今年江苏高考录取率接近85%再创历史新高
扬子晚报讯 昨天,江苏省教育厅召开新学年综合发布会。教育乱收费可拨投诉电话开学后,教育收费问题是家长(微博)关注的焦点。新学期,为进一步规范收费,我省下发了通知,要求对中小学择校费、教辅资料费、伙食费、活动费等严加管理,严查违规现象。该负责人表示,如果家长发现学校有乱收费问题,可以拨打教育厅监察室电话83335134进行投诉。幼儿园将纳入学籍网络管理今年我省幼儿园基本信息将实现网络化管理。今后,凡是在我省幼儿园入园的幼儿必须在全省幼儿园信息管理系统中注册登记,幼儿从幼儿园毕业后,如果仍在我省就读小学,相关信息将自动升入义务教育学籍管理系统。为保证全省基础教育阶段学生信息的唯一性和连续性,幼儿也将采用身份证号作为唯一识别代码,这一代码将伴随幼儿直至初中毕业、高中毕业和高考(微博)升学。20个高考生17个上了大学在昨天的新闻发布会上,省教育厅新闻发言人洪流介绍,今年全国共有1515所高校在我省共录取各类新生40.22万人,高考录取率达84.7%,再创历史新高。按录取层次分,本科录取22.30万人,专科录取17.92万人;按录取类型分,统招录取36.17万人,注册入学录取
2.91万人,示范性高职单招、保送生等特殊类型招生录取1.14万人。洪流说,总体上看,今年我省文理生源比、计划比更加匹配,各批次平行志愿一次性投档满足率都比往年有了明显提升,本一提高5%左右,本二提高了3个百分点。由于我省优秀的生源质量,全国各招生院校纷纷在我省增加招生计划,特别是本科录取计划增长了约8%。今年是我省高职(专科)院校注册入学的第二年,录取各类考生2.91万人,占到注册入学公布计划数的97.9%。九成毕业生已找到饭碗记者了解到,2012年我省高校毕业生总数52.6万,目前统计的初次就业率为89.88%。从学历层次看,毕业研究生初次就业率为81.31%,本科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为88.77%,专科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为92.40%。就业率和学历层次呈现倒挂,已经连续第三年了。从就业单位流向看,各类企业吸纳毕业生35.79万人,占就业人数的75.75%;到政府机关6300人,占就业人数的1.32%;到事业单位4.12万人,占就业人数的8.73%;到部队、国家及地方项目等其他基层就业的5300人,占就业人数的1.11%。从地区流向看,在江苏就业的37.4万人,占就业人数的79.14%,其他省(市)接收毕业生人数较多的依次为浙江7701人、安徽5320人、山东4934人、广东3440人、河南2839人、上海2344人。与服务外包、动漫、现代信息技术、现代服务业等新兴产业相关的专业毕业生就业优势明显。如机械类专业(就业率92.47%,总人数4.98万人)、电气信息类专业(就业率91.21%,总人数8.11万人)等,虽然这些专业毕业生人数较多,但就业率均超过平均水平。虽然近几年来文科专业的毕业生就业情况不太理想,但如南京审计学院(微博)的部分特色专业一直保持着较高的就业质量;同时,部分工科类院校的文科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不容乐观,如一些工科院校的部分文科专业,就业率仅50%左右。(记者 蔡蕴琦)分享到:微博推荐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报考院校信息库 新浪高考官方微博-->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原文地址: NBA录像
第二篇:2017年江苏高考总录取率91.91%
2017年江苏高考总录取率91.91%
高考录取查询录取通知书查询一本录取二本录取三本录取出国留学高考网为大家提供2017年江苏高考总录取率91.91%,2017年江苏高考总录取率91.91% 江苏省教育考试院昨日发布消息,今年我省普通高校招生录取工作顺利结束,累计录取各类新生30.34万人,总录取率91.91%,创历史新高。
今年高招,本科院校录取203237人,比公布计划多录取5862人;重点院校录取24860人,比公布计划多录取2903人;高职录取100162人。江苏考生的总体录取率稳步提高、本科录取率稳步提高、重点高校录取率稳步提高,“三个稳步提高”目标圆满实现。
今年,我省录取工作呈现出新亮点。进一步推动招考改革,在往年11所省属高校开展综合评价录取试点的基础上,新增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和南京林业大学3所高校参加试点工作,共有4634名考生获得综合评价录取面试资格,实际录取1645人;将示范性高职院校单独招生试点扩大至全省所有高职院校,85所高职院校参加提前招生,实际录取4.4万人。进一步优化招生录取办法,调整录取批次并优化志愿设置,考生志愿满足率进一步提高。提前批次文理类,绝大部分院校一次性投档计划满足率达100%,为近年来首次。继续实施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学生专项计划招生工作,我省高校专项、地方专项计划分别录取农村考生440人和612人。共有13310名来苏务工就业人员随迁子女在我省报名参加高考,实际录取12267人。共为86名残疾考生提供相应的合理便利,专门建立残疾考生数据库,指定专人跟踪残疾考生的录取动态,切实保障了残疾考生升学权益。
第三篇:2018江苏高考历史(含答案)
历史 2018年高考试卷
1.被孟子称为“贱丈夫”的民间商人,最初是不合法的,不能到城里市场上去交易。他们只能在野外找个土岗,“以左右望”,获取利益。后来,民间商人向政府纳过税后就可以在城里的市场上进行交易了。这一变化反映了 A.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B.民间商人推动商业市镇崛起 C.政府不再监管商业活动 D.民间商人可以取得合法地位
2.下图是山东省微山县两城镇出土的东汉“射爵射侯”画像石。图中树上有20多只雀和猴,树下两人持弓仰射。古代“雀”“爵”相通,“猴”“侯”同音。这类画像在汉代石刻中较为常见。这反映了当时人们
A.抑制王侯势力的政治诉求[来 B.追求显贵地位的价值取向 C.关注自然和谐的生态理念 D.推崇尚武健身的社会风气
3.有学者认为,唐代前期中央各级行政机关以及地方诸道州府,行政上皆承受于尚书省。“有事皆申尚书省取裁闻奏,不能径奏君相;诏令制敕亦必先下尚书省详定,然后下百司。”由此可见,尚书省 A.剥夺中书与门下省的权力 B.拥有起草诏令制敕的职权 C.阻隔皇帝与各州府的联系 D.成为全国行政运行的枢纽
4.清代黄周星评论元曲说:“曲之体无他,不过八字尽之,曰少引圣籍,多发天然而已。”“制曲之诀无他,不过四字尽之,曰雅俗共赏。”这说明,元曲
A.贴近生活,易受欢迎 B.寄情山水,意境悠远 C.句式整齐,语言精炼 D.内容丰富,包罗万象
5.明清时期,江南“桑蚕之利,厚于稼穑,公私赖焉”。在太湖流域,地主催收田租常不在秋收之后,却在农户蚕丝收获之际,俗称“蚕罢米”。这说明,当时江南地区 A.小农经济已经开始瓦解 B.农耕技术呈现衰退趋势 C.农户收入多赖家庭副业 D.地主剥削程度有所减轻
6.江南制造总局是个十足的封建衙门。管理者是以督办为首的一群大大小小的官吏。他们对军器制造一窍不通,一切生产技术大权都操纵于洋人手中。有些洋匠不懂技术,招摇撞骗,因造不出火药,竟称“中国天气异于外国,与造此药不宜”。这表明,洋务企业
A.管理体系逐步完善 B.过度依赖西方技术[来 C.逐渐成为外资企业 D.所雇洋匠皆为外行 7.张园是清朝末年上海最大的私家园林,被主人开放为公共场所。下图为筠香斋刻印的年画《海上第一名园》,描绘的是当年张园门前的景象。该年画
A.延续传统绘画的以形求神 B.体现追求时尚的国民共识 C.反映世界交通的最新成果 D.表明社会生活的新旧杂陈
8.近代四川有一首民谣:“自从光绪二十八年把路办,银子凑了万万千,也有官的商的款,最可怜的庄稼汉,一两粮也出这项钱。要办路因为哪一件?怕的是外国占路权。”与该民谣相关的历史事件 A.导致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 B.加速清朝政府的垮台 C.促使五四爱国运动的发生 D.推动国民革命的兴起
9.1920年5月,《新青年》发表了陈独秀在上海船务、栈房工界联合会的演讲。该演讲称:世界劳动者的觉悟计分两步。第一步觉悟是要求待遇,第二步觉悟是要求管理权,要求做工的劳力者管理政治、军事、产业。这表明,此时马克思主义
A.正在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 B.已成为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 C.解决了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 D.完成了中国化的第一次飞跃
10.下图是解放战争时期国共两党兵力对比图。由此可知,人民军队兵力总数占据优势始于
A.全面内战爆发时 B.战略反攻开始前 C.三大战役进行中 D.渡江战役结束后
11.20世纪50年代后期,北京市向知识分子发放“高脑油”(高级脑力劳动者补助油)。关于发放的时
间和定量,有以下记述:
据此可知,关于“高脑油”的发放
A.展览的文字介绍真实可靠 B.两部经济著作的记述完全一致 C.馆藏的原始文件更为可信 D.现有史料无法证明其是否实行
12.1984年10月,邓小平指出:“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最好的方式。其他方式,如‘大家庭’方,‘集团政治’方式,‘势力范围’方式,都会带来矛盾,激化国际局势。”邓小平得出上述论断,是因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A.体现了国与国一律平等的理念 B.开创了中苏两国友好的局面 C.消除了国与国之间的矛盾分歧 D.推动了上海合作组织的建立
13.《我国经济建设的历史经验》文章中提到:“中国的经验第一条就是自力更生为主。我们很多东西是靠自己搞出来的……这样,就可以振奋起整个国家奋发图强的精神。”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科技成就中,能印证这一观点的是
A.首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B.掌握载人航天技术 C.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D.成功培育杂交水稻
14.罗马法虽然是与交换还不太发达的社会状态相适应的,但是它仍能阐明在进行交换过程中法人的各种规定,因而能成为工业社会的法的先声。这表明,罗马法
A.代表工业资产阶级的利益 B.脱离当时社会发展的状况 C.合乎世界各国的司法现状 D.体现商品经济的基本要求
15.谚语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情绪。“神父的口袋最深”“离罗马越近,基督徒越坏”是16世纪德国社会中流行的谚语。这些谚语
A.改变人们对上帝的虔诚信仰 B.引发欧洲首次思想解放运动 C.反映人们对天主教会的不满 D.深受法国启蒙思想家的影响
16.近代的机器与其说是需要的结果,不如说是被迫无奈时有意的发明产物。因为棉布紧俏发明了新式纺纱机和织布机,因为机械动力不足而改良了蒸汽机。这表明,工业革命时期的技术革新 A.源于人们生活中的无意发现 B.着力解决生产中的迫切问题 C.推动垄断组织的产生与发展 D.体现科学与技术的密切结合 17.牛顿认为宇宙是按照可测量的、可描述的机械原理进行运转的。1927年,德国物理学家海森堡提出了测不准原理:没有人能够确知一个电子的运动轨迹,因为通过光来观测电子这个行为本身将会扰乱电子的位置。与这一认识变化相关的是
A.经典力学的诞生 B.进化论的传播 C.电气革命的出现 D.量子论的提出
18.1957年,苏联进行工业体制改革,撤销汽车工业部、机器制造部等7个全联盟部,保留了航空工业部、无线电工业部等6个全联盟部,在地方设立了105个经济行政区,把被撤的全联盟部所管辖的企业移交给相应的经济行政区。上述举措的主要意图是
A.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 B.摒弃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政策 C.适度扩大地方经济自主权 D.削弱公有制经济的主导地位
19.20世纪60年代末,在世界贸易总额中,西欧国家仅欧共体六国所占比例就超过39%,美国同期从1957年的20.9%下降到15.1%。在世界工业生产中,1951年至1970年,西欧所占比例由20.8%升至28.6%,美国同期则由48.6%降至37.8%。据此可知,西欧经济的发展
A.促进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B.强化了欧洲为主导的世界格局 C.缓和了西欧国家与美国的矛盾 D.推动了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演进
20.西方学者弗里德曼认为,全球化包括不可阻挡的市场一体化,民族国家发展和科技进步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同时全球化也会使某些国家遭到不公正对待并远远落在后面,从而在这些国家出现强烈的反作用。由此可知,该学者
A.指出了全球化带来的利弊 B.批评现存的反全球化思潮 C.强调了全球化的消极作用 D.提出了应对全球化的策略
21.(12分)
中国文化具有强大的包容力和生命力,儒家思想是传统文化的主体。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文化发生过三次历史性融合。汉代学者对先秦文化进行了整理和发挥,这属于本土文化内部的综合提升。这是中国文化的第一次融合。第二次是中国文化与佛教文化的融合,属于东方文化的局部交流。随着佛教文化的渗入,特别是唐代玄奘大师从印度带回佛教经典,开辟了传统秦汉文化与印度佛教文化的融合时代。由此形成了多姿多彩的中国佛教、精密深邃的佛教哲学,并对宋代理学和明代心学以深刻影响。这是中国文化的第二次融合。明代中期以来,西方传教士来到中国,在传播西方宗教的同时,也带来了某些科学工艺。这是中国文化第三次融合的开始。
——摘编自李良玉《新文化的起源》
材料二 佛教的禅宗一支,是儒学演进到宋明理学真正的阶梯。宋明理学的出现,说明中国学术思想发展到空前成熟的时期。它极大地深化了传统的儒学,进一步巩固和凸显了它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体地位。儒、释(佛教)、道的界分变得不那样重要了。它们都以自己的方式在理学的新天地中得到了升华,并进入了人们的精神世界,进入了社会生活……王阳明的学说虽然没有像朱熹那样得到官方的认可,但在士林的影响却是很大的,特别在晚明几成笼罩之势。
——摘编自刘梦溪《中国现代学术经典·总序》等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从文化区域的角度,指出中国文化三次融合的对象有何不同。(3分)
(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以宋明理学为例,就中国文化的“包容力”和“生命力”写一篇小论文。(9分)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280字左右)22.(14分)
20世纪30年代后期,中国在经济上经历了从为全国的抗日战争作准备向建立战时经济体制的转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35年前后,国民政府加强了对四川、云贵等地区的主要工业资源的调查和开发,陆续将东部沿海地区的军工企业西迁,并停办、调整了一些军工企业,改善设备,统一制式,增加生产。政府还进一步整修旧公路,修筑新公路,开辟航空线。1936年通过的1937军费预算,在普通军费预算4.12亿元的基础上,增加了国防建设专款2.22亿元,使整个国防预算达到6.34亿元。总之,国民政府的抗战准备,在一定程度上为以后的全国抗战创造了有利条件。
材料二 全国抗战开始后,国民政府开始实行平时经济向战时经济转轨。从1938年起,国民政府对庞杂的经济行政机构进行大规模调整,把所有经济机构都定位于为战争服务,逐步使经济行政机构集中归行政院管辖。各主要经济管理部门出台了一系列经济统制措施。与此同时,政府组织和支持东部沿海地区的一批军工企业和民营企业内迁。截止1938年底,迁到大后方的工厂达304家。这一大规模的内迁被誉为中国实业界的壮举。——以上材料摘编自支绍曾主编《中国抗日战争史》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国民政府在经济上为抗战所作的准备。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当时的历史背景。(6分)(2)据材料二,指出国民政府为抗战所采取的新的经济举措。(3分)
(3)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抗战时期国民政府采取的经济举措所带来的影响。(5分)23.(14分)
美国最高法院建立于1790年,它在政治体制的运行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经济危机为罗斯福扩充总统权力扫清了障碍。为了制止危机,此时的国会对总统要求的立法都一一应允。根据司法审查权的原则,一个法律是否合乎宪法是由最高法院来作最终的裁决,而新政的政治理想没有得到最高法院的支持。从1935年开始,最高法院相继将《全国工业复兴法》《农业调整法》等宣布为违宪。罗斯福决定改组最高法院,用增加法官人数的办法将支持他的人安排进最高法院,但他的改组计划在国会遭到挫折。——摘编自王希《原则与妥协——美国宪法的精神与实践》
材料二 在公共教育领域美国一直存在种族隔离。南方各州中小学实行黑人、白人学生分校。1896年最高法院判决的普莱西案确立了“隔离但平等”的原则,确认种族隔离制合法。二战期间,大批黑人从军参战,投身于国防工业和其他产业部门,平等意识提高。战后他们纷纷投入争取平等权利的斗争。黑人牧师布朗向最高法院上诉,要求结束黑白分校状况。1951年最高法院受理了布朗案。1954年最高法院判决,隔离使黑人学童“痛感社会地位低贱,进而摧折其身心至于无法弥补”,因此公共教育事业决不容许“隔离但平等”原则存在。布朗案吹响了结束种族隔离制度的号角。
——摘编自任东来等《美国宪政历程:影响美国的25个司法大案》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最高法院与罗斯福之间的矛盾及其产生的背景。(5分)
(2)据材料二,指出最高法院对种族隔离制的两次判决有何变化及变化的原因,说明这两次判决的不同目的。(6分)
(3)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最高法院在美国政治运行中的作用。(3分)
A.[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0分)
戊戌变法时期,改革科举制度的主张引起了较大的社会反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梁启超提出了比较系统的改革科举制度的方案。他的上中下三策从总体上是要解决旧的科举考试不求实际、摧残人才、于世无补的弊病,引导人们崇尚实学,以新的文化知识来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上策是以学堂制代替科举制;中策则存科举之名,同时设立各种实学考试;下策是对考试内容作本质的变更,摒弃过去八股取士的做法。这样就会涌现一批讲实际、重应用、了解中国和世界的新人。——摘编自李喜所等《梁启超传》
材料二
康有为代人草拟上疏,请废八股。光绪帝虑及各种变法的奏章多为保守大臣反对,此疏交付廷议必引起大哗。于是决定不付廷议,径下诏:自下科始,乡、会试及岁科各试,废八股,改试策论。后依张之洞建议,乡试以历代掌故为主,兼及五洲各国政艺,“会试亦如之冶”。迂腐的读书人对此“惊怪不知所为”。书商则“乘时射利,猎取中外时报,补缀成篇,标以俗名,如《三场要诀》之类,获利亡算”。——摘编自杨松等编《中国近代史资料选辑》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梁启超要求改革科举制的背景。(5分)(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戊戌变法时期的科举制改革。(5分)B.[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0分)
无产阶级革命家列宁晚年在患病休养期间,一直坚持对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思考。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从1921年起,列宁对商品货币关系的观点发生了重大改变。列宁指出,在农村还没有实行共产主义的物质基础之前,决不能过早地提出向农村推行共产主义目标。共产主义与商业并非“风马牛不相及”。在大机器工业还没有充分发展的条件下,商业是“千百万小农与大工业之间唯一可能的经济联系”,“是无产阶级先头部队同农民结合的唯一可能的环节”。国营企业要进行严格的经济核算,改变不讲核算、不要利润的情况。在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期间,要健全货币,整顿货币流通,恢复财政信贷制度,使货币为过渡时期的经济和社会主义建设服务。要掌握市场规律,以此制定经济措施,来调节市场和货币流通。——摘编自季正矩《列宁传》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概括列宁关于商品货币关系的观点。(5分)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列宁关于商品货币关系的观点。(5分)
答案
单选题
1.D 2.B 3.D 4.A 5.C 6.B 7.D 8.B 9.A 10.C 11.C 12.A 13.B 14.D 15.C 16.B 17.D 18.C 19.D 20.A 简答题
21.(1)不同:第一次:本土文化内部的融合;第二次:东方文化内部的融合(与东方局部地区文化的融合);第三次:东西方文化的融合(与西方文化的融合)。
22.(1)准备:发展内地军工企业;改善交通;增加国防建设费用。
背景:日本发动局部侵华战争;抗日救亡运动兴起;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
(2)举措:建立统一的经济管理体制;实行统制经济政策;支持民营企业内迁。
(3)影响:提供了长期抗战的经济支持;促进了西南地区的开发;改变了全国工业的布局;造成了官僚资本的膨胀;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23.(1)矛盾:最高法院否定新政的部分法令;罗斯福对最高法院的判决不满(司法权与行政权的冲突)。背景:美国爆发经济危机;罗斯福推行国家干预政策(行政权过度扩张);最高法院行使司法审查权。(2)变化:由肯定变为否定(由合法变为违法)。
原因:黑人力量(平等意识)的增强;黑人争取权利的斗争;法官不再固守传统。目的:第一次:维护种族主义者利益;第二次:缓和种族矛盾。
(3)作用:完善分权与制衡的机制;有利于社会稳定;有时也有碍民主公正。
24.(1)背景:民族危机日趋严重;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维新派要求变法;科举制存在弊端;解决社会现实问题的需要(社会需要新式人才)。
(2)简评:打击了旧学;传播了新学;有利于思想解放;对推行新式教育有积极影响;改革不彻底(仍存在科举程式化的弊病)。
25.(1)观点:农村不应过早取消商品货币(共产主义不排斥商品货币关系);商业是沟通工业和农业的渠道;国营企业要实行商业化准则;健全货币财政体系为社会主义服务;要尊重市场规律。
(2)简评:总结了战时共产主义和新经济政策的经验教训;探讨了社会主义的商品经济理论;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说;对当时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有积极作用(但未能在苏联后来的建设中得以坚持);为其他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提供了借鉴。
第四篇:云南今年高考录取超18万人 文理科平均录取率超88%
云南今年高考录取超18万人 文理科平均录取率超88% 2014年08月29日 13时56分00秒 来源:昆明信息港
云南省高考录取工作8月23日全面结束,云南省招考院从7月12日发布录取日报起,其间共发布40余天的高考录取日报。根据该录取日报中每天所公布的高录取人数,2014年高考招生季节,云南省文史类和理工类获得录取的考生人数达到了186332人,两类考生的平均录取率超过了88%。
这个数据表明,更多的云南考生避免了高中一毕业就迈向社会的尴尬状况,获得了上大学进一步深造提升的机会,也为云南的家长解了忧。
数据还表明,相对于专科来说,本科招生人数多1万余人。本科中,第一批本科和第二批本科录取人数相当于第三批本科的3倍,说明公办本科高校招生数大大超过民办本科。另外,第一批公办专科招生人数,超过民办专科招生人数,这表明,学生和家长学费等经济负担相对要轻一些。
相关数据还表明,省内高校的录取数超过省外高校,因此,省内高校办学水平的提升,将惠及本省学子。
录取率
今年高考总体有望超过88%
据省招考院公布的数据,2014年,云南省高考报考考生人数为255997人,考生报名人数创下历史新高,其中文史类考生报名人数为108254人,理工类考生报名人数为133290人,三校生报名人数为14453人。另外,在文史和理工类考生中,又有艺术类考生15568人,体育类考生6997人,去掉艺术类和体育类,报考普通高校文史类和理工类考生人数共有218979人。
根据从7月12日开始,云南省招生考试院开展为期40余天的高考日报显示,云南省提前批次(除自主招生批次)、本科批次和专科批次录取人数达到186332人。
按照218979名报考文史类和理工类考生总人数来算,录取人数达到了186332人,表明录取率超过了88%。另外,三校生、艺术类考生、体育类考生的录取人数由各校公布,其数据难以统计,以省招考院最终的统计为准。
不管怎样,文史类和理工类考生总人数,已占到全省高考报考总人数的72%,其平均录取率超过了88%,有代表性和平衡主导作用,按照云南省公布的高考录取率,高考录取近年来已实现了总体持平,要求不低于上一年的水平,省招考院也提出,2014年的高考录取率将与2013年持平,即保持在88%的水平。从公开的占72%的考生人数录取率看,2014年的平均录取率达到了88%。
应该说,相对于文史类和理工类考生录取率来说,艺术体育类和三校生的录取计划相对要更充裕一些,因此,2014年高考总体有望超过88%的录取率。
高考录取率的连续高水平运行,为云南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升学深造机会,造福了高中毕业生和家长,提升了考生和家长的满意度,使绝大多数高中学生毕业,只要想读书的,都有书可读,有学可上。
文理报考218979,录取186332人,录取率超88% 录取数
本科专科共计175766人
从统计数据看,在公布的文理科一本、二本、三本、一专、二专录取人数中(不含预科和提前批),三批本科共录取94192人,一专和二专共录取81574人,本科批次较专科批次的录取数多12618人,本科人数的录取仍超过了专科。
其中,在本科录取人数中,一本录取总人数达22782人,二本录取人数49215人,三本为22195人。
本科录取人数以二本批次的录取数最多,为49215人,将近一本和三本的总和,一本和三本录取人数接近。这表明,本科录取仍是以公办本科优质院校为主。
二本以上本科录取人数达71997人。
专科批次中,一专录取51912人、二专录取29662人,专科批次也同样以公办优质专科高校为多数。
公办的本专科录取人数共123909人,民办本专科录取人数为51857人。公办高校相对民办高校,一是办学历史较长,二是学费较便宜,相对来说,学生和家长的负担较轻。
但是,应该看到,随着民办高校的崛起,民办高校的录取人数一直在增加,录取率也得到切实提升,因此,民办高校在解决高中毕业生升学难的过程中,担负起重要的作用。
不论公办民办高校,学生更注重是在学校里能学到真本领,提高自身修养,更加自信。因此,民办高校和公办高校同样,面临着提升教学质量的任务。
另外,数据统计表明,预科录取总人数超过数千人,预科也是个不容忽视的填报志愿方式。三批本科录取:94192人,一专和二专录取:81574人,本科批次较专科批次录取数多12618人
政策扶持
国家专项计划造福
云南3405人被重点高校录取
国家专项批次中,有3405人被录取,其中文史类达571人、理工类达2834人;地方农村专项批次中,有232人被录取,其中文史类75人、理工类157人。
国家专项批次是2012年起,国家组织实施面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即在普通高校招生计划中专门安排适量招生计划,面向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生源,实行定向招生。
今年,国家通过继续扩大实施农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实施农村学生单独招生、实施地方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学生专项计划等三项措施,进一步增加贫困地区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的规模。
根据教育部要求,今年专项计划招生规模由去年的3万名增至5万名,且由中央部门高校和地方“211工程”学校为主的本科一批高校承担。实施区域为832个贫困县(包括所有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县和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以及重点高校录取比例相对较低的山西、河南、广西、贵州、云南、甘肃等10省区。新的要求也让云南贫困考生上名校的机会大大的得到了提升。
根据已公布的日报中,国家专项批次在滇录取了3045人,其中文史类达571人、理工类达2834人。
根据云南省高考志愿的设置情况,提前批次类志愿主要包括提前本科批次、提前专科批次、专项批次(国家专项批次、地方农村专项批次)以及自主招生批次。除自主招生批次外,今年云南省其他四项提前批次共录取考生5696名。其中,提前本科批次中,有999人被录取,文史类461人、理工类538人;提前专科批次在滇录取1060人,文史类511人,理工类549人。
录取总结
高招呈现5个特点
今年云南省高考录取工作总体呈现了5个特点:一是克服困难、积极争取,确保了录取率与去年持平;二是以人为本、做好服务,尽可能为考生创造录取机会;三是严格管理、规范操作,录取工作平稳有序、公平公正;四是结合实际、政策倾斜,保证边疆少数民族和农村地区考生的受教育权利;五是热情接待、务实高效,受到了社会广泛好评。据了解,在下阶段的专科补录和中职招生录取中,省教育厅、省招考院将继续维护良好招生秩序,加大对扰乱招生秩序行为的打击力度,开展招生录取工作检查。省招考院也作出提醒,每位被招生院校正式录取的考生,都经省招生考试院办理了录取手续,所有录取结果均以“云南省招考频道”网站上公布的为准。(记者 邹佳琪 杨理锐)
第五篇:江苏高考录取率预计可达89% 一半考生能读本科
江苏高考录取率预计可达89% 一半考生能读本科
高考·高校中国江苏网[微博]2014-06-17
全国1454所高等学校计划在我省招生378813人,全省高考录取率约可达89%。昨天,今年全省高招计划亮底,此计划招生总量较去年只减少了1512人,而全省考生的报考人数比去年减少了约2.29万人,因此今年全省的高招录取率将远超去年,预计可达到89%,而实际录取率一般都会超过预测的录取率。2012年、2013年,全省高招录取率分别为84.7%、85.8%。
据了解,在今年378813人的招生计划中,有统考生计划354313人,高职院校单独招生24500人。在统招计划中,本科计划208556人,占58.86%;专科计划145757人,占41.14%。统招计划中的文科类计划为103709人、理科类计划209616人、体育类计划2459人、艺术类计划38529人。
今年统招计划的各科类、各批次的具体招生计划如下:
在文科类招生计划中,提前录取本科院校计划914人,第一批录取本科院校计划7954人,第二批录取本科院校计划21590人,第三批录取本科院校计划21487人,高职(专科)院校计划39918人,高职(专科)注册入学院校计划11846人。
在理科类招生计划中,提前录取本科院校计划3066人,第一批录取本科院校计划31958人,第二批录取本科院校计划58973人,第三批录取本科院校计划38767人,高职(专科)院校计划63567人,高职(专科)注册入学院校计划13285人。在体育类招生计划中,提前录取公办本科院校计划1498人,提前录取民办及独立学院本科院校计划261人,高职(专科)院校计划700人。在艺术类招生计划中,提前录取公办本科院校计划14977人,提前录取民办及独立学院本科院校计划7111人,高职(专科)院校计划16441人。
与去年相比,今年的本科计划比去年增加了945人,专科计划较去年减少了8895人。今年本科计划占统招计划的比重为58.86%,比去年增加了1.55个百分点,专科计划占统招计划的比重为41.14%,比去年减少了1.55个百分点。因而今年考生读本科的机会比去年明显增加,今年本科的录取率约为4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