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之舞
《我之舞》读后感
“他们跳的一塌糊涂,一塌糊涂他们跳的。”这是故事里出现最多的一句,是有些傻的路经常在说的,但是路他不“傻”,至少我是这么觉得的,老孟也是这么觉得的。
讲述了“我”是十八岁那年,一直和路、老孟、世启呆在废园里,邂逅了一对死去的老人,这之后“我”就在所谓的两位老人的鬼魂的对话中,开始探索起“死”的问题。略带恐怖的神幻色彩,史铁生开始叙述起他对“死”——个世人一直回避、厌恶的话题。但这其中是有深度的,这是一位早年截瘫、对未来充满绝望的年轻人,在宁静安详的地坛里,自己寻到的光明。
地坛是个安静的好去处,对一个终日无所事事的人来说是这样的,但对一个一心绝望的人来说决不是这样。都说人在寂静的地方会想很多,可这个时候确定了死的决心,那就糟了,可是史铁生他却看清了生死,寻到了生活的方向。他在地坛里观察到的点点滴滴,那些细致的观察成了他日后的材料,是他寂寞处境中的深思,推他抵达人生的窄门。
我敬重史铁生。他是真正有理有绝望的,但他却看穿了这个尘世,觉得 我总该活下去,看看到底是为了什么活着的。但我没有这样的勇气,明明是个四肢健全的人,我却想要逃避这个现世,总想着哪天能回到原来那个虚空就好了,妈妈总说我是“吃饱了撑的,到他们那个年代就不会这样想了”。我认可,但不认同。的确,如果处在他们那个饥饿、困苦的年代,我会辛苦地活着,没有闲暇去考虑这些“有的没的”的问题;可是现在不同,我衣食无忧,闲暇时可以读读闲书、看看漫画,又或者坐下来,想些事情——借以保持内心的宁静。这个时候我就忍不住在想了:我到底是为了什么在活,我这样的人到底有什么理由可以这样活着?然后就得出了一个可怕的结论——是为了死去吧。得出这样的结论只说明了一点——我是个懦夫!这个时候读到《我之舞》,也就燃起了一点信心:先活着吧,不管为了什么,活着总会找到理由的,死了就永远弄不明白了。
回到正题吧,路一直在念的“跳舞”,我渐渐懂了一点,也许是在说“他们”年轻时候在舞池跳的“舞”吧,也许是人们选择的路而过出的“生活”吧,这两者间暧昧朦胧的联系,也许暗暗指出作者对自己早年浑浑噩噩生活的讽刺:啊,我先前不该那么颓废的,耽误了那么多时光真差劲!但这只是我的臆想。
最有意思的是两个鬼魂的对话,他们总在辨证一些哲学上的问题,男的辩给女的听,女的笑他是在诡辩,可是辩证到最后变成了这样一个问题“人到底有没有来生”,老孟绝对是个智者他这么说的:“我赌你们没有来生。”因为“我们活在这一回,他就没输。我们活在下一回,下一会就变成了这一回。”所以说,不管我们有没有下一回,那总是这一回。总想着下一回会活得更好,跳得更好,不如像路那样仔细捉摸捉摸跳舞的事,认真把这支舞跳完。
就像那句话说的,人是活在当下的。我也是这么觉得。
可是生死的问题终究是任你怎么捉摸也捉摸不透的,不如抛开这个问题实实在在的活这么一回。
2012.8.12
高一七班
杜文茹
第二篇:生命之舞
~-5-22 字数:2777图书馆二楼文学阅览室是我经常光顾的地方,尤其面对新书架上的新书有一种阅读欲望,一来多是最新出版,感觉会有新的观点和思路,虽然事实常常并非如此;二来无形中满足下意识里“喜新厌旧”的情绪,虽然我同样喜欢在别人勾画的痕迹中对比和共鸣。借阅《凝视与守望》的理由便基于此。《凝视与守望》是《二十世纪中国文化散文》中的一卷《生命文化卷》,除此之外还有哲理、历史、地域、宗教、先锋文化卷等五卷。丛书编写的初衷是,“从文化、美学的角度对二十世纪中国散文的发展进行检视,使读者在对世纪经典美文的欣赏中获得愉悦,于喧嚣、浮躁的生活里获得平和、超然的心境。”在丛书主编的位置上,我发现了刘湛秋的名字。最初知道他是源于顾城和英儿在激流岛过于疯狂的激情放纵和惨痛结局。一个天才和两个女人的海滨童话,摧毁了爱情,也疏远了刘湛秋和英儿之间有些暧昧的接触。他们的故事在《魂断激流岛》中有没有论述,没有亲见。但在英儿新作《伊妹儿情书》(?)中讲述的似乎就是他们之间风雨交往的经历。岁月风尘的磨砺之后,两个人重新走到一起。在人生的舞台上,这种爱恨情仇的表演从未中断,只是时间、地点、人物在不停地更换、交替。作家们用手中的笔记录下生命与思想的舞蹈,在二十世纪文化的大背景下,引领观众进入一个宁静厚重的内心世界。此书的编排框架试图回避“绝对的时间排序、作者声名的排列,而在映衬、对照的审美观照下,让不同的人以不同的方式,关于生、死、时光、情感——思和说。”如此编排的好处在于,读者可以比较清晰的领略不同作家对于同一问题的不同论述,欣赏并比较。关于生与死、成长与暮老,刘如溪在《此生正在飞翔》中说,“活,仅仅是活着,取缔了诗性的介入,放弃了飞翔的渴望,生活只是一连串时日的消逝,没有前进,没有攀升,这意味着自我探寻的放弃,生命的永远放逐。”这是对生命的一种积极态度,肯定了人之奋斗的意义与生命在“飞翔”中完善并充实的可能。庸常人生的卑微生命在现实与金钱的重负下,无法保持飞翔的姿势,而终归成为忙碌于陆地平面的灵长类。与渴望飞翔的激情形成截然对照的是张爱玲《烬余录》冷漠的描述。张爱玲对战争生活的冷静与反讽,令人无法不努力揣测这个不寻常女人的内心世界。关于战争,“和平反而使人心乱,像喝醉酒似的”;关于情感,“去掉了一切的浮文,剩下的仿佛只有饮食男女这两项”;关于人性“人类的文明努力要想跳出单纯的兽性生活圈子,几千年来的努力竟是枉费精神么?事实是如此”。她从消极的立场上渲染了小市民社会中自私庸俗的人生态度。阅读~年代的回忆和倾诉,我憧憬向往《动物凶猛》中孩子在那个时代里天堂般的世界,即使那只是王朔文字欺骗的又一次成功的预谋;我无法明了《雪落黄河静无声》中那大于爱情的对祖国盲目的忠诚,可能我没有那个时代生命体验的真切感受;我唏嘘感叹于《无人部落》对于人性的摧残和折磨,但愿那一页历史永远雕刻于岁月的浮雕而不再重演……~中苟活与死亡,我看过不少,那种特殊环境下所表现出来的人之丑陋与崇高、妥协与抗争,我都可以理解,人们对于生命价值的理解不同。赵丽宏在《死之余想》中所描述的例子,几乎是我所听闻的所有~~中最为惨烈的一个。作者在法国作曲家圣桑的《死之舞蹈》的乐曲中,听一个素不相识的旅客讲述关于~死亡的故事。党支部书记是一个“血气很盛的中年汉子”。关押者为了防止犯人自杀,即使在上厕所、吃饭的时候,也有看守跟随,身边存在利器也是不可能的。绝望者所萌生的死之坚决并为之实行的勇气,常人是无法想象的。“看守站在他面前陪着,只见他拿起一双竹筷子,定定地看了几秒钟,突然抽出一根,用极快的速度塞进自己的鼻孔,然后猛地将头重重地向桌面上叩去,只听‘噗’地一声,长长的竹筷子整个戳进了他的鼻孔,戳到了脑子里!那党支部书记仰面翻到在地上,当场就死了,连哼都没有哼一声”。……天蔚《庄严的美,悲壮的诗》则呈现了一种死亡的诗意。伦敦举办一次国际芭蕾舞比赛当中,主持人宣布:下一个节目《天鹅之死》,由巴甫洛娃表演。观众骚动:她不是死了么?乐曲忧伤,聚光随音乐缓缓移动……观众在空旷的舞台上,仿佛看到超越了时空而永恒的巴甫洛娃在翩翩起舞……人到中年的感慨是因为走向迟暮的恐惧,还是回首曾经的懊悔,我无从知道。但董桥的《中年是下午茶》则告诉我们,中年的故事是那只扑空的精子的故事:“那只精子日夜在精囊里跳跳蹦蹦锻炼身体,说是将来好抢先结成健康的胖娃娃;有一天,精囊里一阵滚热,千万只精子争先恐后往闸门奔过去,突然间,抢在前头的那只精子转身往会跑,大家莫名其妙问他干嘛不抢着去投胎?那只精子喘着气说:“抢个屁!他在自渎!”这是一种略带荤腥的幽默,在紧张的思考与阅读之外,我们的确需要这样一种轻松的跳跃,否则,生命的沉重会让我们失去很多快乐和微笑。文学不仅仅将一个世界变得复杂,更要让一个并不完美的世界充满诗意。在很多时候,我们需要在这种善意的蒙蔽中重新鼓起生活的勇气,追寻朦胧遥远的理想所在。残缺之美在于“念天地之悠悠”的沧桑、“沉舟侧畔千帆过”的希望,和“只是当时已惘然”的追忆。唐韵《宁愿残垣断壁》认为,“汉民族因为儒教的浸染而形成的宿命和中庸的集体意识,使我们奉献给人类文化祭坛上的牺牲只能是杨柳岸晓风残月,却没有真正的大悲剧艺术。”陈超《懵懂岁月》的叛逆文字,给我留下的第一印象就是,这是《阳光灿烂的日子》(或《动物凶猛》,看电影在先)的短篇版。抽烟、打架、早恋、秘密阅读、旷课……那个时代的一切对我都是一种神秘的诱惑,尤其在我走进任何一个70年代便已存在的破旧大院,我都可以想象和感受到那种没有高考、电脑的青春是如何在暴力与激情中,释放最为本真的疯狂。那个时代的一切都是疯狂而丧失理性的。……以上的文字,几乎是不能称之为读后感的,我引用了太多的文字,复述了太多的文章和故事,而没有更多对这本书一个整体的把握和评价。或许,我觉得那样作没有太多的意义,至少于我是这样。书中的文章是经过精挑细选的,这一点很显然。文章的选择自然和编者的阅读面和个人素养有关,但对于美的感受,在最为基础的感受层面上,人与人之间是相通的,我相信。除了那些号称先锋的文字无法为大多数读者接受以外,读者的审美眼光是趋于一致的,就像我们认可朱自清的《绿》与《荷塘月色》的优美文笔一样。单就每一篇文章而言,它们即使不是无可挑剔,也是出类拔萃的,至于个别文章评价的分歧在所难免。因此,抛却编排分类略微凌乱的缺点,我几乎想出不其他不足了。甚至,这点缺憾都是因为散文写作的自由和驳杂而无法明晰分类所造成的。倘若在某个暖洋洋的下午,那些在纸上舞蹈的文字,能够照亮生命中为你忽略的某个角落的话,就足够了。生命还在延续,我们唯一能作的就是跳好那段属于自己的生命之舞!
第三篇:《鞋匠之舞》
小班打击乐活动《鞋匠之舞》
周 永
英
古交市育新幼儿园
2013年4月
小班打击乐活动:《鞋匠之舞》
活动目标
1、感受乐曲节奏的变化,能按乐句敲击乐器。
2、进行初步的合作表演,体验和大家一起游戏的乐趣。活动准备
1、课件、图谱。
2、打击乐器:沙锤、铃鼓、双响筒。活动过程:
一、激发兴趣并引出主题。
1、律动《玩具兵进行曲》。
教师带领幼儿跟随音乐节奏,变换动作行进。例如:拍手、拍肩、拍腿、跺脚等。体会运用身体乐器的乐趣。提醒幼儿模仿自己喜欢的玩具,边表演边行进
2、谈话激发兴趣,引出主题。
刚才小士兵走路时有些用力了,哈哈,鞋底都开了,该怎么办?我们来听听小鞋匠是怎么帮我们修鞋的吧。
二、初步感受欣赏乐曲,了解作品主题。
1、出示课件:幼儿倾听音乐《鞋匠之舞》。提问:你听到音乐里面有哪些声音像修鞋子发出的声音?
2、师幼再次边欣赏边模仿锤子、针剪子发出的声音。
3、提问:你见过鞋匠干活吗?鞋匠是怎么修鞋子的?我们一起来学学鞋匠干活的样子吧。
三、出示图谱,尝试按乐句敲击乐器,体会与同伴合作表演的乐趣。
1、出示图谱,并根据图谱理解音乐的结构。
刚才大家学的很好,小鞋匠就是这样干活的,可是小鞋匠干活时特别好看就像跳舞一样有节奏,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出示图谱:这些图谱上画的什么?小鞋匠在修鞋时怎么做的?请幼儿看图谱做动作。
2、游戏:请个别幼儿扮演小鞋匠给小朋友修鞋,随音乐节奏来做缝、捶、剪来的动作。用食指当针来缝,启发幼儿在捶、剪的动作时的创编。对模仿的像、做得好的幼儿进行鼓励。
3、幼儿分三组看图谱跟音乐做动作,进一步体会缝、锤、剪的动作及节奏区别。
4、出示各种小乐器,尝试敲击乐器,师幼共同完成图谱。
小朋友表演的真好!这首乐曲如果配上好听的乐器就更好听了。今天,老师还带来了许多小乐器,逐一出示几种乐器,问:“这是什么乐器?我们来听一听它发出的声音,小朋友听一听这种声音像修鞋时什么工具发出的声音?
幼儿试着敲一敲,引导幼儿边念图谱边敲击乐器。
5、用小乐器来学学小鞋匠,合作演奏乐曲进行表演。
四、听音乐离开活动室。
今天小鞋匠修了这么多鞋,好开心啊。让我们随着优美的音乐回家吧。
设计意图:
这节活动是选自奥尔夫音乐《鞋匠之舞》,奥尔夫指出:“节奏是音乐的脉搏,是组成音乐的基础要素之一,任何音乐都离不开鲜明的节奏”。《指南》也指出:让幼儿倾听和分辨各种声响,引导幼儿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音色、强弱、快慢的感受。理解和尊重幼儿在欣赏作品时的手舞足蹈和模仿行为。因此为了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和提高对音乐的欣赏能力,我设计了本节课《鞋匠之舞》,尝试了奥尔夫音乐的教法,本节课选择了节奏鲜明,形象性强的音乐,引起幼儿活动的愿望,陶冶性情,开发智力,培养创造性思维及动手能力,体验节奏训练带来的乐趣,充分发挥音乐活动在促进幼儿身心发展过程中的特殊功能。培养幼儿模仿能力、想象能力,节奏感等。活动反思:
在这节课中我把节奏放在首位,从感受音乐入手,结合打击乐和动作,培养幼儿的节奏感提高幼儿的音乐素质和其他方面的能力,所以这是一节集打击乐和律动为一体的综合课,主要是通过乐曲节奏的变化,让幼儿感受节奏的快慢长短,并能通过肢体语言和打击乐器表现出来。
音乐教学不可避免要进行技能训练,要有操作。如何使这些内容的教学有乐趣、有创造性,并真正具有音乐性,是音乐教学作为审美教育的重要课题。这节课提供了这种可能。在课堂教学中是什么把音乐,舞蹈,语言等联系到一起来呢?那就是节奏。在我们的音乐教学中最重要的部分,学习音乐最基础的部分就是节奏。节奏是一种富有艺术魅力的活生生的音乐语言。
第四篇:鞋匠之舞教案
中班音乐活动:鞋匠之舞
设计意图:
这是一首通过ABB曲式结构来体现鞋匠劳动的曲子,节奏明朗清晰,整首曲子分成四个平行的ABB小句式,唯有节奏和旋律,却呈现出一幅鞋匠忙碌的为顾客服务的景象,留给孩子们一个极富想象的空间。其中每个小句式的B与B之间的节奏类型是不一样的,初听是差不多的音乐旋律,却藏着很多的节奏和乐器的细微变化。在指导幼儿学习活动时,我就意识的引导幼儿发现这些微妙的变化,鼓励幼儿想象在不同的音乐节奏里鞋匠用不同方位的修鞋动作来辨别,并且根据平行的四个小乐句,创造性的运用身体的动作表现鞋匠的不同动作,培养幼儿的模仿能力、想象能力,节奏感等。活动目标:
1.感受乐曲节奏的变化,能用简单的肢体动作表现音乐的基本节奏 2.进行初步的合作表演,体验和大家一起游戏的乐趣。活动准备
鞋匠图片、音乐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步了解修鞋匠的修鞋过程
1.昨天我遇到了一件倒霉的事情,我不小心把我最喜欢的鞋子给弄换了,我很伤心,怎么办呢?
2.你看到过修鞋匠干活的样子吗?他是怎么修鞋子的呢?(抹胶水、钉钉子、缝一缝……)
3.谁来学学修鞋匠修鞋子的样子(幼儿创编修鞋子的基本动作)
二、熟悉旋律、学习律动.1.这里有一首好听的鞋匠之舞的音乐,音乐里就是讲了修鞋匠修鞋子的故事,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2.幼儿完整欣赏乐曲一遍。
——教师哼唱间奏,这个一音乐你觉得鞋匠师傅在干什么呢?(拿东西)——我们在细细听一听,鞋匠师傅要拿几次东西哦? 3.幼儿完整欣赏第二遍,感知乐曲的4个小乐句。4.学习律动
(1)修鞋匠怎么帮助陈老师修鞋子的呢,我们一起去看看(2)幼儿完整欣赏律动一遍
——刚才你看到修鞋匠是怎么修鞋子的?
——根据幼儿的回答进行基本动作练习。(出示相应的图片)
3.我们也来学学修鞋匠修鞋子的样子。——幼儿跟着教师有节奏进行律动练习(1~2遍)4.变换动作方位,感知乐句的ABB结构
——刚才修鞋匠修了一只鞋,现在有人要让他同一时间内修一双鞋了,该怎么完成?
——幼儿听音乐左右手完成抹胶水、钉钉子、缝鞋子。——重点让孩子听出每个乐句中的变化。
三、创编律动
1.修鞋匠除了用到以上工具外,他还可以用什么工具来修鞋子呢? 2.幼儿模仿动作学一学。
3.幼儿跟着乐曲自主完成创编动作。
三、合作表演
1.如果请你们2个人很作表演,那么该怎么表演呢?
—— 一个扮演什么?另一个又扮演什么呢?(一名修鞋匠,一名顾客)
——修鞋匠应该怎么做?顾客又应该怎么做呢?
2幼儿分角色表演,一半扮演顾客、一半扮演修鞋匠。
——听音乐尝试合作表演一次
——交换角色再次表演
——交换朋友进行表演
第五篇:大河之舞说课稿
设计思路:
《大河之舞》是爱尔兰著名的大型歌剧,也是风靡全球的踢踏舞经典之作。根据五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我把踢踏舞的节奏作为主脉贯穿整个课堂。
在整首舞曲中,同样的旋律在不断地重复着。但每一次旋律出现的时候,舞蹈演员都会采用不同的踏击方式,舞步越来越快,节奏变化越来越丰富,这也让欣赏者的情绪随之越来越兴奋,越来越激动。在整个教学中,我设计了感受节奏──表现节奏──创造节奏──成品展示这一层层递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舞曲的旋律总在学生的耳边不断回响,同时也达到了记住舞曲主旋律的目的。
本节课,我力求让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够真正地喜欢踢踏舞这一艺术形式,为课后进一步欣赏、探究这部大型的艺术盛宴作好一个入门的引子。
教学目标:
一、感受踢踏舞的热烈情绪,在欣赏旋律的同时体会节奏变化带来的快感。
二、能够积极主动地表现、创造音乐节奏。
教学重点:
一、听辨舞步的节奏变化。
二、跟随音乐即兴敲击节奏。
教学准备:
1.搜集有关踢踏舞的录像、图片,并制作成多媒体课件,便于学生直观地了解教学内容。
2.教师课堂乐器选用小提琴,能够与学生灵活交流。
3.把学生分四个小组围坐,利于小组成员之间的探究和交流。
教学过程:
一、课前游戏
模仿节奏的游戏。
【设计思路:通过模仿节奏的游戏,拉进师生之间的距离,并将新授的部分节奏作了一个有效的渗透。】
二、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三、听辨导入
播放踢踏舞录音,学生猜声音。
【设计思路:用猜声音的方式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强化学生对新知识的需求。】
四、简介踢踏舞的发展,出示课题
1.踢踏舞起源于18世纪,是当时的美国黑人在闲暇时做的一种脚下的游戏。
2.这种游戏被越来越多的美国人所喜欢,到了19世纪,踢踏舞被正式搬上了舞台。
播放美式踢踏舞视频,学生谈感受。
播放杨丽萍的《雀之灵》,学生观察并谈出两种舞蹈的区别。
3.目前,踢踏舞已经风靡全球,它影响了世界上许多国家的舞蹈,但最为著名的就是爱尔兰的《大河之舞》。
【设计思路:首先,让学生知道踢踏舞最初是玩出来的,这使孩子们更乐于接受这种艺术形式,并使他们情绪放松,为后面的即兴创编做好铺垫。其次,通过观察美式踢踏,并与《雀之灵》相比较,引导学生谈出美式踢踏是自由、随意的风格;踢踏舞非常注重脚下的节奏变化;踢踏舞演员不仅仅是舞蹈的表演者,同时也是舞蹈音乐的演奏者。】
《大河之舞》的大河指的是爱尔兰的里菲河。里菲河是爱尔兰民族的母亲河,就像我们中华民族的黄河一样。
【设计思路:介绍里菲河,通过音乐让学生了解相关文化。】
五、欣赏《大河之舞》经典片断
1.感受舞蹈内容
(1)整体感受
播放《大河之舞》。学生思考并谈论这段爱尔兰踢踏带来的感受,及与美式踢踏的区别。(2)感受旋律
a.老师用小提琴演奏主旋律;
b.学生跟随琴声哼唱旋律;
【设计思路:课堂上,学生只要能够跟随教师的琴声把这段旋律用“la”音模唱下来就可以了,不需要演唱乐谱。选用小提琴作为课堂乐器,是出于两点考虑:1.这段旋律本身就是弦乐演奏的;2.小提琴很便捷,可以走到学生中间演奏,更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c.听音乐,找出主旋律在舞曲中一共出现了几次?(六次)
2.表现踢踏舞的节奏
(1)旋律在不断重复着,但每一次音乐的出现,舞蹈演员都采用了不同的步伐,因此也让我们产生了不同的感受。
听辨旋律出现的前四次,舞蹈演员分别踏出了哪些节奏。
设计思路:课件中的图谱很形象地展示了旋律出现的前四次舞步的变化,通过图谱可以很直观地看出,节奏越来越丰富,速度越来越快。】(2)按照旋律的节奏用接龙的方式敲击第五次和第六次出现的主旋律。
第五次:每小组敲击两个小节,四个小组循环一次;
第六次:每小组敲击一个小节,四个小组循环两次。
教师一边拉小提琴,一边引导学生敲击旋律的节奏。
3、即兴创造节奏。听音乐,学生即兴敲击,全班形成多声部节奏的演奏。
【设计思路:创设平台让学生自由、大胆地创编节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获得快乐和成就感。】
4、成品展示
跟随《大河之舞》视频,全班共同表演。(拍手一跺脚—跳简单舞步一拍桌子)
【设计思路:拍手一跺脚一跳简单舞步一拍桌子这一连串越来越激烈的表达方式,使学生体会到观众的情绪随着踢踏节奏的变化,越来越兴奋,越来越激动。】
向学生介绍这部大型舞剧还融合了许多其他的艺术元素,如歌剧、音乐、弗拉明戈舞、芭蕾以及现代舞的精华,鼓励学生课后到网上下载完整的视频进行观看。
六、拓展内容
播放西藏踢踏舞《扎西德勒》。学生一边谈感受,一边随音乐拍击节奏。
【设计思路:一段藏族踢踏舞不单单是让学生产生一种民族自豪感,更是让他们知道有关踢踏舞还有许许多多的知识等待着我们去探究。】
七、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共同感受了踢踏舞带给我们的热情与快乐。
为学生提供踢踏舞学习网址,使学生在课后可以继续浏览观看有关踢踏舞的更多的知识和最新的发展动态,有效地将课堂内容延伸至课堂以外。】
学生踏着踢踏舞的节奏走出教室。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