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现代化生态园林型城市汇报发言稿

时间:2019-05-15 16:13: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打造现代化生态园林型城市汇报发言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打造现代化生态园林型城市汇报发言稿》。

第一篇:打造现代化生态园林型城市汇报发言稿

立足优势突出特色全力打造现代化生态园林型新**

各位领导:

**镇西距邹平县城10公里,东与淄博市周村区接壤,辖39个行政村,面积36.4平方公里,自有人口3.2万人,常驻人口5.3万人,是小有名气的“花卉之乡”。近几年来,我们**镇党委、政府紧紧抓住部分区域划入县城规划区的历史机遇,充分利用依托县城、毗邻

淄博城区周村的地理优势和花卉种植的传统优势,以“扮靓邹平东南门、当好对接排头兵”为目标,按照以城建带园区,以园区促城建,以花卉产业的发展靓城镇、靓园区的思路,全方位加强了小城镇建设的力度,使产业优势、地理优势、人文优势都得到了充分地发挥,一个现代化生态园林型的新型乡镇框架初步形成。

一、加强领导,健全机构,为小城镇建设提供组织保障

小城镇建设既要立足当前,又要着眼长远,我们牢固树立起“抓城镇建设就是抓经济发展”的观念,把城镇建设和发展经济摆到同等重要的战略地位来抓。成立了小城镇建设领导小组,由镇党委书记、镇长亲自挂帅担任组长、副组长,建委、城管、工商等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统一进行规划、设计、建设、管理。先后制定印发了《**镇小城镇建设实施意见》、《**镇小城镇建管年工作实施意见》、《**镇镇村卫生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实施方案》等文件。为调动全民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镇委、镇府将2006年确定为小城镇建设年,2007年确定为小城镇建管年,并抽调精干力量成立了**镇村镇建设办公室、城镇管理监察大队和40人的环卫队伍,具体负责城镇建设、管理、卫生等工作。对小城镇建设情况,每半月召开一次党委会或扩大会进行专题研究,每月一调度,并将镇村建设纳入对各村、镇直部门的双文明考核,一系列政策的出台,进一步调动了各村、各部门参与小城镇建设的积极性。目前支持小城镇建设、参与小城镇建设已经成为全镇干部群众的自觉行动。

二、制定规划,强化措施,使小城镇建设有章可循

小城镇是农村对外开放的窗口,联结城乡的枢纽,城乡经济文化交融的纽带。基于此,我们围绕建设生态园林型城镇的目标,坚持高标准、高起点的原则,聘请山东省城乡设计研究院和青岛理工大学的专家高质量编制了小城镇建设经济发展规划、城镇建设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规划,设计了六纵九横的城镇道路框架和5个居民点,形成了“行政办公、工业园区、花卉生产营销区、集贸市场、居民小区、生态物流”六大区域,镇驻地村由规划前的6个扩大到21个,规划面积由3.6平方公里扩大到12平方公里。全镇39个村村村制定了村庄规划,八里河、乔家、东董、二槐、平原、史营、小高等7个新农村示范村重新修订了详规,并通过了专家验收。制定规划是高起点建设小城镇的基础,而落实规划是小城镇建设的关键所在。规划一经制定,必须坚定不移地执行,坚决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在工作中我们坚持已经规划好的都不折不扣地执行,对那些影响规划、违规建筑逐一严肃地进行了清理。如**大集原处于我镇的交通干线好临路上,既影响交通,又影响美观,重新选址后,对位于原集贸市场的建筑物,通过做工作、讲政策等形式,依法拆除建筑物30余座,清理摊位60余户。再如,邹周路完工以后,两侧规划为绿化带,但具体施工中业户不理解,我们一边施工,一边做业户的思想工作,最终保证了工程的按时保质完成。

三、加大投入,突出重点,镇村面貌焕然一新

近年来,我们按照“四环、三网、一水系”的城镇建设思路,依托花卉优势产业,坚持大投入,大开发,城镇功能不断完善,镇村面貌焕然一新。

1、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镇功能。投资8000万元,总计新修道路15万平方米,绿化面积13万平方米,新安装路沿石4万米,新安装路灯450盏,排水管网6000米。其中,投资3000余万元对镇驻地及工业园区主要道路进行了硬化、绿化、亮化及管网建设;投资300万元完成了园区主干道的北延东接;投资160万元对十里花卉一条街进行了道路改造及绿化、亮化;投资60余万元对白云一路、白云六路、步行街排水工程进行彻底改造和功能配套。投资150万元相继完成了白云一路、步行街等道路的路灯安装和改造,全镇路灯总数达到1600余盏,亮化率达到95%。投资300万元对潴龙河水系进行了治理,新建和维修改造桥涵6座,新修护坡4500平方米,集蓄水、观光、休闲、娱乐于一体的潴龙湖一期工程已经完工。投资600万元的以“两园一湖”为重点的潴龙河观光带建设已初见成效。投入200余万元对园区六条主要街道进行了绿化改造,共计栽植苗木3万余株,绿化面积10余万平方米,其中草坪8万余平方米,搭建起了“四环、三网、一水系”的城镇框架。投资380万元新建了镇五保供养中心大楼,今年又投资100多万元进行了扩建,使集中供养的五保户达到50多人。总投资630万元的镇卫生院病房大楼和110应急警务中心已经投入使用,中心初中综合楼正在进行最后装

修,即将投入使用,城镇功能更加完善。

通过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工业园区的承载力和吸纳力显著增强,村内企业不断向园区聚集,逐渐形成了一批规模大、实力强、效益好、支撑力强的骨干支柱企业。目前,入驻镇工业园区的企业已达到112家,总投资达8.7亿元,成为带动全镇经济发展的“龙头”。今年1—9月份,全镇实现地方财政总收入3437.2万

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650.8万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了58.9%和60.8%,自2003年以来,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年增幅均在60%以上。新开工百万工程45个,其中投资过亿元的项目4个,过5000万元的3个。截止目前,共完成招商引资9.8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5亿元。

2、依托优势产业,促进城镇繁荣发展

2006年初,我们决定建设5300米长的“十里花卉一条街”,辐射周边村庄,凡新建一个花卉大棚,由镇财政补助5000—10000元,大大调动了群众的积极性。今年上半年新增高标准花卉超市100家,其中云汇、三恒、锋驰等3家花卉园艺公司投资额均超过200万元,名贵花木的自繁自育开始破题。目前,全镇的花卉专业村已达11个,花卉苗木种植面积约6000余亩,建成冬暖式花卉大棚300余个,高标准花卉超市260余家,从事花卉产业人员达到5000余人,每年可为农民增收3000余万元。市场的吸收,利益的驱使,政策的开放,使农民不再囿于有限的土地,满足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他们纷纷告别以往传统农业单

一、低附加值的生产方式,进城入镇,建房经商。据统计,几年来全镇共有7000余名农村劳动力脱离传统种植方式,开始从事花卉、木器、餐饮、运输等产业,全镇个体工商业户达到1800余家,从业人员20000余人,有力的促进了小城镇建设。农民人均纯收入迅速提高,2006年达到了5200元,今年预计可突破6500元。

随着城镇建设的繁荣,**农民的生活观念发生了转变,逐步告别了土坯房,向镇驻地聚集,实现了村民向居民的转变。投资4000万元的西苑花园小区,目前已入住360户居民。投资2000万元的八里河村居民点已经投入使用,投资3000万元的乔家村“乔新乐府”居民点一期工程即将投入使用,全镇新增楼房户2000余户。投资1200万元的蒙二村农民公寓楼群一期工程也已开工建设,**农民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旺盛的人气有效地刺激了商贸流通。我镇适时投资50万元将潴龙二路南段改造成商业步行街,投资200万元搬迁了**农贸市场,投资400万元、占地4000平方米的**超市已动工建设,促进第三产业繁荣发展。目前,**镇已逐渐形成了以八里河村为中心的商贸流通市场,以石河村为中心的花卉交易市场,以十里花卉一条街及潴龙河水系为中心的旅游观光带等。

3、强化管理宣传,引导群众共建美好家园。小城镇三分建设,七分管理。我们以争创省级卫生镇为总抓手,深入开展镇村卫生环境整治,投资100万元新购置了洒水车、道路清扫机、垃圾清运车等设备,创立卫生示范点10个,新建定点垃圾箱40余个;开展了规范出租车辆管理、制止“三乱”及乱设广告标牌等违规行为的专项治理;签订“三包”责任书3000余份,印发倡议书1000余份,明白纸5000余份,协调广电、网通、传输局将架空线路全部转入地下,镇村面貌明显改善。

针对富裕起来的农民对精神生活的更高需求,我镇实行以奖代补的办法,各村每新建一个门球场,由镇财政补助2000元。八里河、乔家等村都兴建了大小不等、特色各异的村庄公园和文化活动中心,适时引导各村积极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活动,都建立了自己的文艺活动队,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水平得到了较大程度提高。通过宣传教育,群众的精神面貌发生根本转变,旧的农村陋习被摈弃,讲文明、讲卫生蔚然成风,“以人为本、和谐文明、团结包容、诚实守信、奋进争先”的**精神得到了进一步发扬。

两年来,我们通过抓小城镇建设,实现了农民向居民转变,企业向园区集中,物流向驻地集中,城镇集聚力明显增强。如今的**镇,路面宽阔平整,基础设施功能完备,绿树江花相互衬托,车辆行人川流不息,夜晚更是灯光璀璨,人民群众享受到了小城镇变化带来的实惠,真正实现了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各位领导,我镇的小城镇建设尽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先进兄弟单位相比,与领导和群众的期望值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以这次全市小城镇建设工作会议为契机,进一步依托地理优势,以“扮靓邹平东南门,当好对接排头兵”为目标,进一步加大投入,全力打造美丽富强、和谐文明、开放包容的现代化生态园林型新**!

第二篇:对温江区建设生态园林型城市的思考

对温江区建设生态园林型城市的思考

2007年4月5日,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李春城同志莅临温江视察指导工作,寄望我区建设成为生态园林型的现代化新城区。笔者认为,这是春城书记从成都市整个城市发展的角度出发,根据温江区的实际情况对温江今后发展的正确定位。按照春城书记的要求,从城市的审美性和功能性上看,笔者认为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温江区应按照不求最大、但求最佳的原则,高度重视城市品位,增强城市的文化韵味和底蕴,着力营造舒适、惬意、宜人、和谐的生活空间和氛围,通过生态园林绿化建设烘托出城市的精、气、神,形成温江自己独特的城市个性,使温江真正成为“锦城西•金温江”。

一、生态园林城市的基本内涵

生态园林城市是建设部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人与生物圈”研究中提出的“生态城市”概念而创建的,用于我国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的一个指导性意见。它是建设部在总结我国创建园林城市活动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生态”理念的结果,旨在引导一些城市在获得“国家园林城市”称号后,继续向“生态园林城市”的目标发展。

温江区建设生态园林城市,就是要利用环境生态学原理,规划、建设和管理城市,重点完善城市绿地系统,有效防治和减少城市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噪声污染和各种废弃物,实现清洁生产、绿色交通、绿色建筑,促进人与自然和谐,使环境更加清洁、安全、优美、舒适。

二、温江区生态园林城市建设的现状

近年来,我区以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和争创中国人居环境奖为抓手,大气魄、大手笔推进城市园林建设,大力实施“碧水工程”、“绿色工程”、“净化工程”和“植绿工程”,建成了以公园、广场和城市道路绿化为主体的城市绿化体系,营造出碧水蓝天、和谐稳定的生态温江新形象。

——实施“碧水工程”,构筑“三河一渠”亲水景观体系。以杨柳河、江安河、凤溪河与战备渠等“三河一渠”城区段为改造重点,大力实施了沿河两岸旧房拆迁、河道整治、污水治理、市政设施和园林景观建设,呈现出水清、景美、功能完善的河道生态亲水特色。

——实施“绿色工程”,打造独具文化底蕴的城市园林景观。着力打造了中国花卉博览园、光华大道两侧景观绿化带、东门入城口绿化景观以及“国色天乡”等绿地建设工程。

——实施“净化工程”,倾力完善城市环保基础设施。完成了万春东路、万春路、文化路、和宁街、柳城大道、公金路、江安河城区段的污水管网建设,为城市绿化建设创造了条件。

——实施“植绿工程”,着力完善城市绿化体系。加大了光华大道、芙蓉大道、公金路、长安路、太极路等景观改造工程和城区植绿工程,结合仁和春天、锦绣森林、紫檀山等大型房地产公司对住宅小区的景观布置,我区已形成以公园、广场、住宅小区和城市道路绿化为主体的城市绿化体系。2004年5月,我区被联合国全球生态恢复和发展基金协调委员会(CCCUN)授予“联合国全球生态和环境保护杰出成就奖”; 2006年4月我区被国家建设部授予“全国园林绿化先进集体”。截止2006年底,我区城市园林绿地面积已达808.73公顷,绿化覆盖面积853.73公顷,绿地率和绿化覆盖率分别达到40.24%和42.47%,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21.6平方米,达到并超过国家园林城市的主要绿化指标。

三、温江区建设生态园林城市存在的差距

虽然,我区在生态园林城市建设上取得了不小的成绩,城市园林指标与全市其他区(市)县相比也处在前列,但是距离春城书记提出的建设“生态园林型的现代化新城区”的标准还有不小差距。

一是意境和文化内涵在城市园林中的表现力还不够。随着社会消费群体结构的变化和消费者水平的提升,人们越来越讲究居住环境应有的品位,对园林绿化的欣赏提出了更多意境和文化内涵方面的要求。我区目前的城市园林绿化虽然较之以前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仍存在粗放式的缺陷,园林绿化精品不多,意境和文化内涵在城市园林中的表现力不够。

二是植物的多样性应用和多样性保护工作相对滞后。目前,温江区城市园林绿化在植物的应用方面,仍以绿色植物为主体,在多种植物的合理搭配并以此营造色彩更加丰富、更加多姿多彩的园林绿化意境上还做得不够。同时,在植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如对植物进行种类编目,对本土化、乡土化物种的保护和利用,对规划区内植物多样性保护的专项科研,对生态环境及物种变化的监测,对丰富植物物种和人工自然群落的研究与建设,对苗木科研、生产的引导和指导以及研究制定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政策措施等方面的工作也都较为滞后。

三是园林专业技术人才、特别是复合型人才的缺乏。一方面,是现有技术人员的技能水平不能较好地满足温江发展的需要。目前,我区城市园林技术人员普遍存在缺乏现代园林人才应有的知识体系、对新材料新工艺应用相对滞后等问题。另一方面,是缺乏高层次复合型人才,特别是那些对传统文化和现代园林有着较深研究并对相关学科知识有着广泛涉猎,同时又能将多领域的综合知识灵活应用于园林规划、建设和管理的人才。

四是城市园林管理体制不尽完善。城市园林建设工程由建设、交通、科技园、市容等多家部门实施,缺乏专业性和统一性,难以确保城市园林的科学规划得到有效执行,使得违反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绿地系统规划随意侵占绿地、改变绿地性质的现象时有发生。质量监督机制还没有真正建立,有些园林绿化工程质量不高。区花卉园林局(区绿化委员会)、区市容环卫局分别管理城乡两地园林事务的现状,从管理机制上割裂了温江区13万亩花木基地的生态优势与城区园林的有机融合。园林建设和养护管理没有规范的有形市场,工程方案设计、工程建设和养护管理的招投标机制还不够健全和完善,对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园林绿化市场介入管理缺乏力度,行业改革的效果不够理想。

五是市民的生态园林意识较为薄弱。仍有相当一部分市民的园林环保意识淡薄,对城市园林功能的认识明显不足,认为城市园林工作只是种树植草,装点市容而已,未能认识到城市园林不仅能美化环境,创造舒适的视景,还具有调节小气候,净化空气和维持碳氮平衡等重要的生态功能,以及在娱乐休闲、社会交往和文化教育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四、我国部分城市创建“生态园林城市”的启示

北京市。北京市为了实现“绿色奥运”和生态园林城市,确定生态园林城市的总体目标为:建设三大体系、构筑三道屏障、创建一流生态城,建成“城外青山环抱、城内绿化环绕”的现代化生态园林城市。目前,城市绿化覆盖率已达到了45%,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5平方米。

上海市。上海市按照“林网化与水网化”的城市生态园林建设理念,提出了“三网、一区、多核”的园林发展布局。其中三网是指水系林网、道路林网和农田林网;一区是指在淀山湖、黄浦江上游及太浦河等支干流、余山集中连片的重点生态建设区;多核是指在林网水网中构建达到一定规模、能构成森林环境的各种核心林地,到2010年,使全市林木覆盖率达到30%。

深圳市。深圳市是我国第一个获得国际“花园城市”称号的城市,全市不仅绿化了3万多公顷荒山和城市道路,而且建成了森林自然保护区、旅游景点保护区,形成了以乡土优良树种为主,乔、灌、花、草巧妙配置,五彩缤纷的城市绿化系统。目前,森林覆盖率达46%,人均公共绿地面积37平方米。

以上城市创建“生态园林城市”之路对温江创建生态园林城市的启发:一是要深化城市总体规划的内涵,做好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使城区与郊区形成统一的生态体系。二是要实施系列工程,即将城市区域范围内的自然植被、河滩湿地等生态敏感地带的保护和恢复,旧城改造、新区和住宅小区建设,城市河道等水系治理列入工程实施。三是要因地制宜,创建“生态园林城市”必须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进行。

五、温江区深化生态园林城市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是高起点规划、高品位设计,营造生态良好的城市绿地系统。在城市规划中,把城市园林规划列入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出园林系统规划,坚持以科学的规划体系来指导城市园林建设。城市建设中充分发挥规划的龙头作用,严格按规划实施,充分保留绿化用地,使城市规划绿地落到实处。城市绿化景点建设中通过规范设计市场和提高设计要求,使园林绿化设计既具时代性和艺术性,体现浓重的文化气息,同时又能满足广大市民的实际需要,体现出现代化城市风采。

二是强化植物多样性,构建具有鲜明区域特色的景观带。坚持利用本土植物与培育、引进其他植物种类并重,发挥不同植物本身形体、线条、色彩等自然美。运用乔、灌木和藤本植物的合理配置来打造城市绿地景观、水体景观和垂直绿化景观;运用林荫植物黄葛树、马褂木、羊蹄甲、大叶樟等形成林荫街道;运用芳香植物金合欢、乐昌含笑、桅子等植物使满街花香不断;采用有色植物红叶石楠、三颗针、黄金叶、玉带草等与鲜花配植使城市明快艳丽、尽显时尚;运用加纳利海枣、华盛顿棕榈、加州蒲葵等热带植物展现热带风光的城市园林景观,并以具有温江文化特色的城市雕塑与城市景观相映成趣,构建具有鲜明区域特色的景观带。同时,灵活运用多种造景元素和中外园林技法营造多样性景观,创造功能分区景观特色。此外,结合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景区的扩展、房屋的改造和拆迁等建设一批有示范作用的大面积集中绿地。

三是加快风景林地建设,高品位拓展城市园林体系。高标准、高质量、大手笔的将芙蓉大道和成青旅游快速通道打造成绿化覆盖率高、景观层次丰富、生态效应显著、风光独特的森林景观。同时,在城市周围构建春花、夏绿、秋色、冬姿的城市风光带;结合城市拆迁改造和闲置土地清理,同步实施绿化建设,大力开辟城市绿色空间;加快城市中小绿化景点的建设实施。继续做好三河穿流的“水”文章,加快江安河、杨柳河下游段两岸滨河绿化建设。大力提高城市中心区域绿地面积,增加城市人均公共绿地。

四是逐步实施城乡一体绿化行动,初步构建大园林观念下的园林绿化系统。把温江北部片区建成集现代农业、旅游观光、生态涵养“三合一”的城市“绿肺”,形成由北向南“梳”状渗透的绿色生态系统,实现产业基地、生态系统和建筑群落的有机融合。充分发挥13万亩花木基地的资源优势,加快打造西部花木产业研发、生产、交易“三中心”,将其纳入大园林系统与绿化体系一并考虑,逐步形成以道路为线、以全区各公园、风景林地、大型绿色景点、苗木基地为面的大园林生态体系,构建起健康稳定的城市园林生态系统,提高园林整体效益。

五是解放思想,勇于创新,深化园林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优化政府部门职能,健全完善城乡一体化的园林绿化管理机构。学习上海市“一件事一家管”的体制改革经验,理顺园林绿化管理体制:加强城市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中的地位和行业管理中的权威性,在城市建设项目中与人居环境有关的工程报建和验收环节,应规定有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参与把关。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强化城市绿地养护管理,变“出钱养人”为“出钱养事”,在认真总结我区100多万平方米的城市公共绿地管护工作成功推向市场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将剩余面积和今后新增的公共绿地面积的绿化养护工作全面推向市场,形成“社会投资、政府买单、群众受益”的社会化投资机制,提高效率,提升我区城市园林绿化养护管理工作的市场化、规范化、制度化水平。

第三篇:立足优势突出特色 打造生态园林城镇

立足优势突出特色 打造生态园林城镇

一一薛家镇创建江苏省园林小城镇汇报材料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

薛家镇坐落于常州高新技术开发区,总人口3。6 3万,行政区域面积3 7。3平方公里,镇区面积4。2平方公里,辖11个行政村,7个居委会,是近年来常州地区崛起的工业重镇。位于上海、南京两大城市中间,东距上海1 6 3公里,西距南京1 0 3公里,距常州机场5公里、北距港口1 0公里,沪宁高速专设薛家道口。即将建成的京沪高铁常州站距薛家道口仅1.8公里,与常州高架城北起点相毗邻,航空、铁路、公路纵横交汇,地理优势明显,是常州市高新区最核心、最前沿的区域。已被命名为国家卫生镇、全国环境优美镇、全国创建文明镇工作先进镇、江苏省文明镇、江苏省特色文化镇、江苏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镇和江苏省廉政文化示范点。2 0 06年以来获常州市‚新农村建设十强镇‛、‚农村工业十强镇‛、‚外向型经济十强镇‛、‚综合实力十强镇’’、‚生态园林镇‛、‚科普文明镇’’、‚十大品牌镇村‛等荣誉,目前,全国文明镇的创建工作正在进行中。2 0 08年全镇完成GDP 3 0亿元,上缴国家利税9。0 5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入2 6亿元、工业销售1 2 5亿元、财政收入5.2亿元、农民人均收入11 32 0元。

走进镇区,整洁有序的道路交通,绿树掩映的休闲广场,优美和谐的住宅小区,热闹繁华的商贸中心,规划有序的工业园区,无处不显示出薛家镇的无限生机。长期以来,薛家 镇党委、政府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三集中‛ 建设为载体,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确立了‚经济强镇、文化名镇、人居优镇、文明新镇‛的发展理念,抢抓机遇促 发展,关注民生保稳定,攻坚克难、开拓创新,着力将薛家 打造成为生产、生活、生态有机统一,人口、资源、环境协 调发展的现代化社会主义新农村。经过多年的努力,全镇的 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城镇绿地逐年增多,历史文化有 效传承,环境水质大幅改善,各项基础设施日益完善,人民 群众的生活满意度不断提升。围绕建设园林小城镇目标,我 们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统一思想,加强领导,构建创园组织网

在大力发展经济的过程中,我镇党委、政府牢固树立‚抓 生态建设就是抓经济发展‛的观念,把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 摆到同等重要的战略地位来抓。既立足当前,又着眼长远,力争将薛家打造成绿地布局合理、环境生态宜居、文化特色 突显的现代化生态型园林城镇,实现‚绿色薛家‛、‚生态薛 家‛、‚宜居薛家‛。

今年初,我镇积极筹备创建‚江苏省园林小城镇‛j工作

领导小组,把创建工作列入了镇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明确指出要‚全镇动员、全民参与、巩固成果、发展新镇‛,以争创‚江苏省园林小城镇‛为奋斗目标,把创建工作作为 ‚一把手‛工程来抓,由镇党委书记和镇长亲自挂帅担任创 建工作领导小组的正、副组长,党委委员及相关职能部门的负责人为成员,成立了宣传教育、园林绿化、镇容镇貌、环 境保护、市政设施、台账资料六大创建工作组,先后制定了 《薛家镇创建江苏省园林小城镇的工作计划》、《薛家镇创建 江苏省园林小城镇实施方案》、《关于进一步明确创建江苏省 园林小城镇各专业组工作职责的通知》等文件,将创建工作 的各项任务目标化、具体化,分工到岗,责任到人。同时,为调动全民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各行政村、社区和企 事业单位也组建了相应的领导班子,并将创建工作的落实情 况纳入对各村、社区和镇直属部门的年终考核,进一步调动 了各村、社区和各部门参与园林小城镇创建的积极性。目前,支持参与江苏省园林小城镇建设已经成为全镇干部群众的 自觉行动。全镇上下形成了党政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 抓,其它领导共同抓,党员群众齐参与的创建网络,为创建 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最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科学规划,狠抓落实,布好集镇绿化网。

为把薛家建设成为生态、文明、富裕的现代化社会主义 新农村,我镇党委、政府针对薛家的现状进行了详细分析,邀请了上海、广州等数家知名设计院对薛家未来发展进行了 详细规划,把薛家的建设远景定位为‚布局合理、生态协调、设施完善、功能齐全、环境优美、文明富裕、充满时代气息 的生态型小城镇’’。同时,按照建设‚经济强镇、文化名镇、人居优镇、文明新镇‛的目标和‚以人为本、适宜人居‛的 生态环保理念,先后聘请常州市环境保护研究所和常州市规 划设计院为我镇编制了《薛家镇环境保护规划》和《薛家镇绿地系统规划》,根据薛家镇发展趋势以及未来对绿地系统 的要求,结合薛家镇的绿地现状,基于‘‘环、轴、面、点‛ 的绿地系统模式,确定了薛家镇区绿地系统结构为‚一心多 园多点,双环双轴双脉‛,即:以薛家镇中心广场为整体绿 色核心,通过道路防护绿环隔离镇区与工业区,通过滨水景 观绿环优化镇区环境,绿轴,绿脉纵横贯穿,点状小游园以 及道路出入口节点绿地散布其中。在植物的选择配置上,本 着切合本地区地带性植被所展示的自然植物群落规律,认真 研究植物生物学特性,注意发展适生性、抗逆性强的乡土树 种,结合各种绿地的功能要求,科学地制定各种植物材料的 合理配置比例,形成‚春天花团锦簇、夏天绿树成荫,秋天 层林尽染,冬季绿意犹存‛的景观效果。

在科学规划的前提下,薛家镇党委、政府通过政府投入 和市场机制相结合的方式,大力实施生态建设,高标准建成 了1 6。4 6公顷的薛家中心广场,布局合理、功能完善,成为 薛家最大的城镇绿肺;移建了市级文保单位一一吴氏中丞 第,成为集文物展示和娱乐休闲于一体的历史人文景观;注 重镇区小区的绿化建设,三年来新增小区绿化4 3~公顷,其中新建小区绿化率平均达4 O%,老集镇居住区绿地率达 3 6。6%;完成了对镇区主要商业街道包括道路改建、道路绿

化、河道绿化、园区绿化、景点设置、水环境整治及沿街装 饰在内的整体环境综合整治;新建主干道两侧全部加种立体 绿化,使群众的生活环境得到了大幅度的改善,道路和河道 绿地率平均达37。2%,普及率、达标率均达1 00%。通过开墙见绿、道路补绿、见缝插绿、主动植绿多项措施,镇区逐步

呈现‚镇在林中、路在绿中、房在园中、人在景中‛的美丽 景象。到目前为止,全镇共有绿地总面积1 3 4.6 6公顷,其

中公共绿地2 3.9 6公顷,小区绿地6 0公顷,道路、河道绿

地7.8公顷,防护绿地3 9公顷,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 5.6%,人均公共绿地达9.58平方米。

三、明确重点,统筹兼顾,打造生态建设网

近年来,我镇大力推进工业现代化、农村城市化、环境生

态化进程。在创建江苏省园林小城镇的过程中,我镇紧紧围绕

各项创建指标要求,巩固及提升基础建设。统筹兼顾各个发展

环节,全面提升薛家经济社会统筹协调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一)与经济发展相结合,构建生态薛家

环境就是资源,生态就是资本。在薛家的经济社会发展过

程中,镇党委、政府坚持合理规划、科学布局,积极推行‚三 集中‛发展,注重经济效益与生态建设共赢,努力实现人与自

然的和谐发展。

1、完善基础设施建设。近七年来,全社会固定资产总 投资达60多亿元,近一半用于基础设施建设。道路建设方 面:累计总投入6亿多元,建成市、区、镇三级道路6 0余公

里,形成黄河西路、汉江路、河海路、机场路横贯东西,龙 江路、玉龙路、薛冶路、春江路穿越南北,镇级公路七纵七 横,自成一体的道路体系。其中,镇政府投入1亿多元,建 成镇级道路39条,3 0余公里,面积达11 7。3万平方米,人均 拥有道路面积达4 6平方米,集镇建成区道路硬化率达到1 0 0%,镇区道路亮灯率达1 0 0%。农村建设方面:大力实施农

村改水、改厕、‚三清’’和‚五化三有‛工程,目前,我镇 自来水普及率及农村主干道硬化率均达1 00%,改厕工程和 ‚三清’’工程全面实施,并在行政村中积极开展‚五化三有‛

村争创活动,农村的村容村貌得到全面改善,群众生活水平有效提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方面:镇区污水管网建设基本 到位,并建有3座污水提升泵站,设计处理量达22万立方 米/天,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水达标排放接入市政管网,最终 进入江边污水处理厂净化处理。

2、加快工业园区建设。以拓展发展空间、整合土地资 源、美化镇区环境为前提,实行工业向园区集中,加快推进 工业园区建设。近年来,大力实施园区项目推进、道路绿化、河道清理、垃圾清运和广告宣传等工作,新建标准厂房1 5 万平方米,园区的水、电、燃气、道路、绿化等各项基础设 施日趋完善,生态环境进一步优化。科学的布局,优美的环 境加上优良的投资氛围吸引了多家世界5 0 0强企业及国内外

知名大企业的落户。同时,严格执行上级环境保护标准,积 极弓I导企业开展工s014000环境管理体系、环境标志产品和

绿色论证,为薛家社会经济的生态发展、集约发展和可持续 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与集镇建设相结合,打造宜居薛家

近年来,薛家镇党委、政府不断加大集镇建设投入力度,全力营造便捷、宜人、舒适的居住环境。

1、加快住宅小区建设,集聚人气。奥林匹克花园、顺园一村、二村、三村、五村、六村、八村、橄榄城、怡景名 园、香槟广场、聚怡花园等住宅小区的开发建设和入住使镇 区人气集聚,居住人口已达全镇总人口的5 0%以上。住宅小

区内环境幽雅,绿树红花相互掩映、建筑小品、休闲健身器 材点缀其间,薛家居民尽享怡然生活的同时,也使薛家的整 体人居环境得到了大幅提升。

2、完善配套设施,提升档次。投资4 0 0 0多万元建设的

薛家中心广场,处处体现‚以水为纲、以绿为本、以文为脉、融入森林‛的文化理念;北漕河风景河道也随着中心广场的 建设旧貌换新颜;投资1 O 0 0多万元,完成了吕墅中学综合

大楼、宿舍楼、吕墅幼儿园危房及顺园二村幼儿园、顺园六 村幼儿园等教育设施的新建和改造;投资3 0 0 0多万元,新

建了薛家医院;按星级宾馆标准建设了集养老、康复、保健、休闲、娱乐于一体的敬老院;大型室内农贸市场被评为‚省 三星级‛农贸市场;奥园假日大酒店、奥园运动城、大型购 物超市等项目的落户以及众多品牌加盟店的开张运营使奥 园商业街日渐繁荣,成为薛家服务业的新亮点,不仅提升了 居民的物质、精神生活品质,更凸显了薛家的区域优势。

3、抓好整治工作,美化环境。坚持建管并举的方针,一方面加大投入,目前,全镇共设有封闭式垃圾中转站3个; 各类果壳箱、垃圾箱近1 5 0 0个;各类环卫车辆1 O 3辆,平

均日转运生活垃圾4 2吨;新建和改建公厕1 2座,全部达到

二级和三级标准,平均每2 09 0人就有一座公厕。另一方面

加大城镇管理力度,确保无垃圾乱倒乱丢现象,全镇道路无占道现象,镇区户外广告管理有序,制度健全完善,广告牌 匾整洁、美观、内容健康。所有垃圾经新北区中转站,运送 至武进夹山生活垃圾填埋场,处置率达1 O 0%。同时对农村开

展环境整治,拆除违章搭建,清除暴露垃圾等。通过一系列 措施的实施,镇区的环境质量和集镇面貌得到大幅度改善,形象进一步提升。

(三)以重点建设为抓手,营造绿色薛家

依据我镇‚一心多园多点,双环双轴双脉‛的规划布局,结合我镇实际情况,镇党委、政府明确了‚三个一‛建设重 点,即用好一片林、育好一片林和护好一一一片林。

1、用好一片林,即镇区原有绿化林。由于我镇较有利的

地理、气候条件,现有的植物种类构成比较丰富,群落类型 多样。据调查估测,我镇现有的植物种类在5 0 0种以上。对

这些适应性强、成活率高的本土植被进行保护和综合利用,将为我镇持续发展节约型园林建设提供有利的资源基础。

2、育好一片林,即镇区新建绿化林。三年来,我镇共 投资1.1 6亿元用于各类绿化建设,新增绿地面积7 8。1 6公

顷,并力争做到特色鲜明,风格独具;小区绿化注重建筑风 格和园林景观的协调融合;公共绿化注重人的感官舒适和植 被的合理配置;道路绿化注重高成活率和广覆盖率,实行新 建道路1 0 0%覆盖;防护绿地注重卫生、安全、防灾和环保。

此外,在搞好镇区敞开式绿化的同时,还注重改善单位内部 绿化环境,鼓励和弓J导企事业单位营造绿色空间,镇区1 0 8 个企事业单位绿化达标单位有1 03个,达标率为95。4%。(一)营造舆论氛围,做到活动社会化

以广场电子显示屏、镇政府网站、村、社区和企事业单 位宣传栏等为平台,大力开展创建宣传,积极调动广大群众 参与江苏省园林小城镇创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形成全民共 创的良好氛围;以创建园林单位,绿色小区、生态村、绿色 学校等为载体,培育良好的工作、生活和学习环境,提高群 众的生态意识;以志愿者活动为形式,在小区、街道、商店 等公共场所发放生态园林宣传资料,悬挂宣传横幅,组织文 艺演出等,不断扩大宣传覆盖面。通过持续不断、有声有色 的宣传和实践活动,广大干部群众的生态意识不断提高,群 众性植绿、护绿活动广泛开展,三年共义务植树8。1万棵,成活率和保存率均在9 6%以上。同时,积极开展绿化认建、认

养、认管等群众性活动,逐步形成‚人人关心园林绿化,个 个参与创建工作‛的良好社会氛围,达到了成本节省和氛围 营造的双重效果。‘

(二)加强队伍建设,做到管理科学化

园林绿化‚三分种,七分管‛,建设是基础,管理是保 证,能否高标准实现规划目标,关键靠养护管理。为了切实 做到保护绿化成果,我镇党委、政府着力加强镇、村(社区)二级园林绿化管理队伍建设,在镇一级成立了市政绿化办公 室,明确职责、完善制度,积极探索园林绿化长效管理机制,严肃查处违法占绿、毁绿事件;在村(社区)一级组建相应 的工作组,明确负责人,并向社会公开招聘养护人员,分片 包干,责任到人,坚持每月检查一次,按检查情况进行考核。同时,我镇还聘请了一支由3 0多人组成的专业绿化养护管 理队伍,确保了镇区绿化保持良好的生长态势。经过多年的 努力,特别是开展创建活动以来,我镇的城市化建设和园林绿

化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园林绿化管理各项工作也开展得井 然有序。

此次创建活动省、市、区各级领导都对我镇寄予了很高 的期望,在上级领导和相关职能部门的关心支持下,我镇有 信心有能力乘势而上,团结协作,真抓实干,争取一举成功 创建‚江苏省园林小城镇’’。

但是,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镇的生态环境、居民的生 态意识、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与先进地区还存在着一定 的差距,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园林建设工作任重而道远。下阶 段,我镇将以创建江苏省园林小城镇为契机。以建设‚经济

强镇、文化名镇、人居优镇、文明新镇’’和创建‚国家级园 林小城镇‛为目标,按照国家和省、市、区的各项生态园林 建设要求,通过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进 一步加大园林绿化建设力度,加强舆论宣传,使‚美化环境、保护生态‛成为社会新风尚,全面巩固创建成果,进一步加 大环境综合整治力度,改善城镇人居环境,给群众营造一个 绿色家园、和谐家园,树立园林城镇、生态城镇的崭新形象。

薛家镇人民政府 二0 0九年十月二十二日

第四篇:单集中学现代化汇报发言稿

铜山区单集镇中心中学现代化学校

验收汇报材料

尊敬的各位专家领导: 大家上午好!

多年来,我校在教育局的领导下,坚持全面贯彻教育方针,转变教育观念,抓住实施省语文课程基地建设的机遇,努力推进学校各项改革,取得了较显著的成效,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在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上有了长足进步,现将我校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办学理念与办学行为

1、学校坚持依法治校,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以“赏识教育、做有思想的教育工作者;愉快学习、做德才兼备的阳光少年”为办学思想,秉承“协作 文明 求实 创新”的校风,“严谨 敬业 科学 探索”的教风,“勤学 善思 刻苦 求知”的学风和“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的校训,坚持面向全体、全面发展、尊重个性的理念,为学生终生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2、学校实行免试就近入学,无择校生。严格执行省“五严”规定和徐州市“减负”十条禁令。学校入学率100%、巩固率达99%,我校留守儿童较多,针对这一情况我校制定了《单集中学留守儿童帮扶计划》,《留守儿童与教师结对协议》,并对留守儿童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措施实行政策上的照顾。

3、学校实行电脑编班每班班额在45人以内。

二、学校人才与队伍建设

1、学校领导机构健全,各类职责明确,坚持“思路清晰,团结协作,管理到位,廉洁奉公、做好服务”的工作作风,班子成员讲学习,讲正气,全体校干勇挑重担,教一门主科,带一个班级,抓一个年级,蹲一个教研组,值一个夜班。不怕苦累,体现了模范作用。各校干能遇事“先处理,后沟通”,形成“事事有人抓,时时有人抓”的好局面,带动全体教师,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教育教学当中。中层人员从二十岁到五十岁的都有,分布均匀,所带学科覆盖八个,领导班子团结和谐,作风民主,中层干部的民主测评满意度达95.7﹪。校长参加了省市区岗位培训,符合任职资格条件,每周任课6节。

2、我校专任教师66人、教辅人员14人,2名卫生保健教师。本科学历89.4%,区级以上骨干教师11人,其中市级以上骨干教师7人。我校重视师德师风建设,积极开展“外树师表、内铸师魂活动”,全体教师具有较强的教书育人责任感和使命感,关爱学生,重视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注重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感染学生,全体师生关系融洽,无歧视、侮辱、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现象,无有偿家教和到社会培训机构兼职等现象。

3、我校按照省、市、区培训的要求积极鼓励教师培训、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培训覆盖全校所有科目,培训教师人数占学校专任教师的100%,学校公用经费总额中用于培训部分达7%。同时学校建立以“专家引领,提高理念;同伴互助,形成合力;自主研修,反思提升”的校本教研机制。学校科研机构健全,在课题研究上全员参与,参与率100%。同时采用三种形式进行培训:(1)请进来。学校聘请师范大学胡仁东博士,市教育局刘勇主任,区教科所王勇所长为学术指导团队成员,开展讲座,为课程建设拨船引路。区教研室教研员靖守芬,特级教师王林喜、滕衍平等专家定期对我校课程建设进行现场指导。(2)走出去。2013年3月、6月、9月学校分别组织语文老师到扬州教育学院附属中学、河南永威等学校参观学习,学习他们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有效的教学方式。(3)跟岗实习。学校依托帮扶学校清华中学,成立两校语文教师发展共同体,建立了联动教研机制,学校采取到清华中学跟岗实习的方式,全体语文教师分批次实习。

三、素质教育与学生发展

1、切实强化制度,规范安全教育。牢固树立“安全重于天”的责任意识,实行安全工作责任制,每学期层层签订责任状,明确职责,落实到人。重点抓好学生上放学路上安全、季节性流行病的防控、设施设备的安全检测、外来人员的进出登记等。制定了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覆盖全面”。每学期通过告家长书进行安全宣传,组织法制副校长和交巡警中队的民警进行专题讲座,增强了学生的法制观念、道路交通安全、消防安全和自我保护意识。并每月联合派出所、综治办、城管办对学校周边进行治理巡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解决。落实了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为德育工作顺利高效的开展提供了组织保障,德育活动丰富多彩。2013年先后荣获铜山区学校消防工作先进单位,学校体育卫生工作先进单位,徐州市学校艺术工作先进单位。

2、做课程,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学校能执行国家课程计划,开足开齐课程。开设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校本课程除开设信息技术、民族团结教育、读报课,结合我校的语文课程基地建设,我们还开发了书法古韵、阅读与探究、演讲与口才、影视欣赏等门校本课程。依托社团活动中心成立了课本剧创作、禅河文化研究、北极星文学社、小记者站、汉风诗社五个社团组织。阅读与探究、演讲与口才为必修课程,七年级和八年级每周一节,列入学校课程表。书法古韵、影视欣赏为选修课,定期上课。2013年4月“徐州市薄弱初中推进现场会”在我校召开。

3、学校注重因材施教,实施分层教学,形成适合校情的“自主学习、合作研讨、成果展示、质疑问难、拓展迁移”五环节教学模式。教师优课率达81.8%;学校充分利用现代网路教育平台,建立校园信息化管理平台,运用信息技术推动教学活动,建立教学质量监测体系。

4、学校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开设了大课间、课外体育活动,坚持上好体育课,能制定学生课外活动计划、实施方案,保证学生每天有1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2013年荣获 “铜山中学杯”排球比赛中心中学女子组第一名,铜山中学杯排球比赛中心中学男子组第五名。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合格率达96%,优良率达32.7%。

四、硬件设施与条件保障

1、校园周边环境整治到位,教学区、生活区、运动区分布科学合理、互不影响。生均占地面积达61.98平方米、生均绿化面积均达13.89平方米。配备300米环形跑道,100米直道的塑胶操场,生均校舍面积17.77平方米、生均运动场地15.63平方米。2013年1月和9月区电视台分别作了报道,《中国教育报》“铜山行”节目对我校作了专门采访。目前的单集中学道路宽敞,绿树丛丛,鸟语花香,池塘亭榭点缀其间,公园式学校已经建成。学校专用教室满足教学需要物理实验室2个化学2个,生物2个,音乐室1口、舞蹈室1口、美术室两口,劳技教室两口,史地一口,计算机房两口,图书室、藏书室、阅览室、电子阅览室均符合标准,学校配有专用多媒体教室1口、多媒体教室14口(安装多媒体设备教室占班级总数比例为1:1)、计算机资料及软件制作室1个、校园网络管理中心1个、校园闭路电视系统、校园广播系统及学校安全监控系统各1个、网络教室1口,各室按省一类标准配备。食堂已经达到B级标准、学生宿舍能满足学生要求,厕所位置合理及坑位数量能满足学生需求,安全卫生状况优。学校教育装备按《江苏省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标准》Ⅰ类要求配备,音乐室、舞蹈室均配钢琴、音响、多媒体,图书39075册,生均67.77册、图书种类211余种,报刊种类158余种,计算机220台,生机比3.3:1,师机比1:1,教学设备能有效使用,各功能教室有相应的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并有相应的使用记录,对器材、实验用药品根据教学要求及时更新补充。

2、强化服务意识,做好后勤保障。多年来,学校制定公用经费管理办法并组建了由工会主席任组长稽核领导小组,每学期财务公开,严格按规定执行财务收支预算。我们在后勤管理上增强服务观念,坚持服务育人。财务管理规范,制度健全,科学合理使用经费。加强技能训练,努力提高服务的技能和水平。获得全体教职工及学生的好评。

五、学校管理与办学特色

1、学校全面落实《江苏省中小学管理规范》,学校制度健全、岗位责任明确。学校成立常规管理领导小组,实行校长为学校管理第一责任人,副校长协助管理。班主任为班级管理第一责任人,科任教师协助管理。学校推行“三区”管理,来不断落实管理精细化。学校工作有计划、有措施、有总结,落实到位。教育教学设施齐全,“三防”到位,建立各类应急预案,平时注意演练,防患于未然。2012年11月承担了铜山区常规管理现场会。

2、学校坚持校长负责制,“校干竞聘上岗制”、“教师聘用制”。按局要求,正逐步推进按需设岗,因岗定人的体制改革,建立“教代会工作制度”。学校所有重大事项都经教代会通过、教工代表参与。坚持校务公开月报制度,学校政务、财务和所有涉及教职工切身利益的事项均做到公开透明办理;有利于调动广大教职工积极性和主动性,学校教育教学效果显著。

关于绩效考核我校有完善的教职工绩效考核政策与考评制度。

3、我校校园环境整洁,学校营造学科情境、凸显学科文化,形成“一墙、一路、一廊、一亭、一池”的文化格局。学校打造一条书韵路,展示了从四书五经到唐诗宋词再到明清小说的文学史,经典文化始于足下。一道文化墙,集中展现了单集的民俗、文化、历史;一亭一池,为师生提供愉悦身心的场所。学校利用楼梯走廊秀出学生学习、生活的精彩瞬间。在学校教学楼各个角落开辟“我读书,我快乐”专栏,学校随处溢于书香之中。学校能定期组织科技节、体育节、艺术节等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全员参与,班级选取特长生展示,参加区文化节活动,均获一、二等奖和组织奖。团委工作有特色,学生社团活动形式多样,以“校园广播站”为平台,开展多样的活动;班级内布置了读书和写字专栏,另外还设置了图书柜,文化氛围浓厚。组织元旦汇演、清明祭扫活动、慰问敬老院的老人、带领学生参观果园、邀请知名人士给学生做讲座,充分利用社区文化资源:如“烈士陵园”,“家乡的故事传说”等对学生进行教育活动,学校文化与社区文化有效整合

4、学校办学特色鲜明:(1)“养成教育”彰显特色

学校近两年来,依照青少年特点,采取“知情意行”的教育模式,两年四个阶段,分步实施,积极引导学生知书达礼,举止文明,学生的表现受家长、社会好评,成为我校的向社会展示的良好窗口。(2)“三区管理”实现精细化

落实教学、卫生、安全责任区,将管理责任具体化,明确化,人人参与管理,处处有人管理,事事可见管理,工作要日清日结,周清周结。在安全区,立足于各位教职工岗位职责,各处室的工作职责。整合学校几个安全预案(消防安全预案、重大事故处理应急预案、紧急疏散应急预案、维稳预案等)划定各处室及每一位教职工的安全责任区,签订安全责任状,实现包字进校园。学校把教室、办公室、环境区、餐厅、操场、花园池塘、厕所,甚至小到每一块玻璃、每一块墙砖,每一处角落,都分解划分到每一个教职工。这样就把教职工爱校的思想与具体的行动结合在一起,提高了教职工的主人公意识,学责任区,过讨论,征求意见确定学校目标后全县13名进步三个名次,立刻把目标分解到教务处,再逐层分解到每个学科团队、每个教职工。定目标,加压力,成功力,促成绩。设立助学目标奖纳入到绩效考核当中拉开差距。

(3)禅河文化研究是我校着力打造的特色。禅河是单集镇的一条河流,见证了单集历史。单集是具有优良革命传统的村镇,和所有的革命老区的历史一样,这里涌现了大量人民群众革命斗争的英雄人物。我校以此作为课程内容,成立了研究小组,学生在老师指导下深入乡村调查走访,走进图书馆查阅资料。目前研究的主题从人物志切入,学生走入本村农家,采访近百人,整理89篇故事。在了解英雄事迹的同时,学生的思想得到净化,综合能力得到提高,增强了孩子们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孩子们看到了无私无畏、大智大勇、踏实奉献的英雄们。跨入我校,一眼就可以看到校门的文化墙,上面镌刻着英烈们的丰功伟绩,成为醒目的英雄长廊。禅河文化的研究,让孩子们走进了广阔的天地,为自己打开一扇语文与历史、语文与生活、语文与故乡的窗口,为他们家乡的记忆添上了难忘的色彩。本学期在人物志为内容的基础上,我们对禅河文化进行了拓宽,延伸到风俗民情、方言饮食等方面展开研究,目前正进行中。

一直以来,我们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我们将抓住创建“省教育现代化学校”的契机,聚精会神抓教育,一心一意谋发展,以“坚持以学生为本,坚持规范管理,坚持科研兴校”的办学思路,扎扎实实加强队伍建设,坚定不移提高教学质量,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积极争创办学特色,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培养新型的跨世纪人才。

第五篇:多举措打造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实施方案

多举措打造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实施

方案

多举措打造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实施方案

科尔沁区紧密围绕“以创业带动就业”为主题,将创业型城市创建工作作为促进就业工作的重要抓手,强化和优化创业促就业的服务职能,以落实全民创业政策为重点,以构建政策支持、创业培训、创业服务、工作考核、组织领导五大体系为保障强力推进全民创业活动。研究制定了《科尔沁区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实施方案》,明确了创建目标,建立健全了创业促进就业体系。一是全力做好创业培训。积极扩大创业培训范围,不断加大培训投入和师资培养,将有创业愿望和培训需求的劳动者全部

纳入培训范围。积极推广欧洲模拟公司的创业实训技术,对参加创业培训的人员开展创业实训,逐步提升培训质量和水平,切实提高创业成功率,实现创业培训全覆盖。以来,开办创业培训班37期,培训达933人,其中创业实训100人,农牧民工创业培训19人,通过培训直接带动余人就业。二是充分发挥贷款功能。进一步完善小额担保贷款工作机制,扩大贷款范围,完善贷款手续,强化反担保措施,切实降低贷款风险,加大扶持力度,带动更多失业人员就业。以来,我区共发放小额担保贷款3400万元,帮助1290人成功创业,带动3870人就业,倍增效应明显。三是不断提升创业水平。我们对各部门、各单位申报的创业孵化基地进行严格的审核,批准了团结路贸易区正开美食城为创业孵化基地、明仁办事处的“向阳商业街”为创业一条街,优化创业环境,使他们成为创业者的沃土、企业家的摇篮。

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

水平达标的原则,我区切实将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严格按照创建标准,突出工作重点,把握关键环节,强化服务措施,做到了“两个联动、三个突破、四个提高、五个体系”工作要求。

两个联动,就是在工作整体协调上:一是区政府、就业局、街道、社区四级对创建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层层分解任务、落实责任,优先安排创建工作、安排。创建经费、安排创建人员,形成了有领导、有组织、有安排、有落实的联动创建机制;二是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区直创建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就业局、创业基地管委会在具体创建工作中,大力协调配合,齐抓共管,形成了上下一心、整体推进的联动氛围,确保了各项创建工作的扎实开展。

三个突破,就是重点针对高校毕业生、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和农牧民工三大就业重点群体,进一步研究细化有针对性的创业扶持政策和措施,逐步形成面

向三类群体的创业政策扶持体系。实现一是高校毕业生创业的准入条件的突破。二是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创业融资难的突破。三是农牧民工创业创业经验不足的突破。有针对性地募集发布一批适合高校毕业生创业、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创业和农牧民工创业的经营项目,投资小、见效快、前景好,易于操作,使他们尽快创业,尽快实现稳定创业,尽快扩大规模提高效益,成为新的经济和就业增长点。那一世范文网

四个提高,就是通过开展创建活动,要取得以下四个基本的目标:一是创业理念深入人心,创业政策落实渠道畅通,创业氛围良好,本地区和辖区内参与创业活动的人数明显提高。二是创业领域进一步拓宽,创业规模进一步扩大,创业活动对就业的贡献率明显提高。三是创业企业数量明显增加,经营稳定性明显增强,创业企业的存活率明显提高。四是创业环境明显改善,各类创业主体对城市创业政策的实施、创业制度 的落实和创业服务的效率等综合创业环境满意度得到明显提高。

五个体系,就是工作领导体系、创业基地体系、创业服务体系、政策扶持体系、工作考核体系。不断建立健全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工作考核机制,将创业带动就业工作指标纳入就业工作考核范围,不断量化分解工作任务,落实工作目标和责任。同时,对各单位、各部门创建工作进行定期督查和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作为实绩的重要内容,切实保障了创建工作的顺利开展,提高了创建工作水平。

下载打造现代化生态园林型城市汇报发言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打造现代化生态园林型城市汇报发言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打造个性化特色学校汇报发言稿

    各位领导、同仁, 一首《童年》,一定勾起了大家对童年的一些回忆,原因可能是这首歌曲本身的特色吧! 我想,一个学校,有了个性特色,必然会对学生一生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我认为,打......

    打造个性化特色学校汇报发言稿

    文章来源莲山课 件 w w w.5y K J.Co m 5 打造个性化特色学校汇报发言稿各位领导、同仁,大家好,我是来自xx小学的刘明。很高兴有这样一次交流学习的机会,向大家汇报我校做的一些......

    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工作总结汇报

    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工作总结汇报 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工作总结汇报 ,区委、区政府围绕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总体目标,以建立健全“五大体系”为重点,全面推动国家级创业型城......

    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工作总结汇报

    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工作总结汇报,区委、区政府围绕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总体目标,以建立健全“五大体系”为重点,全面推动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创建步伐。截止年底,该区城镇新增就......

    美术课现代化汇报

    初中美术课工作总结 美术教师美术不是一门独立的艺术学科,它有特色,但不孤立,它与许多学科都有着密切的联系。比如说许多理念要运用图像来阐明科学的内容,了解事物的本质问题,只......

    浅谈城市绿地系统与生态园林城市建设的构想

    浅谈城市绿地系统与生态园林城市建设的构想 ——成都市金堂县“城乡规划与建设”专题培训心得 □ 解珊珊 成都市金堂县“城乡规划与建设”(第二期)专题培训历时四个周末时间,共......

    发言稿现代化学校

    各位领导: 大家好! 我所认为的教育现代化,就是用现代先进教育思想和科学技术进行武装,使教育思想观念,教育内容、方法与手段以及校舍与设备,逐步提高到现代的先进水平,培养出高素......

    浅析打造现代化消防铁军

    浅析打造现代化消防铁军自2009年部局提出打造公安消防铁军的口号以来,全国消防部队上下“打铁”之声高潮迭起,当前,打造现代化消防铁军活动已在全国消防部队如火如荼地开展,部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