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货币流出时间价值的案例分析
货币流出时间价值的案例分析
某轧钢厂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2000年1月初计划从外采购一批生铁,有两个方案可供选择:
第一种方案是从另一铁厂(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购入,这批生铁不含税价30万元,销货方开出增值税专用发票,轧钢厂需支付铁厂价税合计共35.1万元,增值税进项税额为5.1万元,流动资金流出量为35.1万元。
第二种方案是从某物资经销处(小规模纳税人)购入,不含税价也是30万元,销贷方从税务机关按4%征收率代开出增值税专用发票,轧钢厂支付价税合计共31.2万元,增值税进项税额为1.2万元,流动资金流出量为31.2万元,比第一种方案少3.9万元。
假设上述购进材料全部在当月加工成成品并销售出去,不含税售价40万元,销项税额为6.8万元。这时如果采用的是方案一,应缴增值税为1.7万元(6.8-5.1),即下月初申报缴税时流动资金流出量为1.7万元;如果采用的是方案二,应缴增值税为5.6万元(6.8-1.2),即下月初流动资金流出量为5.6万元,比第一种方案多3.9万元。
这样从表面来看,两种方案资金流出总量是相等的,都是36.8万元。但这其中有一个重要的问题往往被纳税人忽视,就是资金的流出时间有差别。方案二在采购环节资金流出量比方案一节约3.9万元(35.1-31.2),这部分资金一直到下月初申报纳税时才流出,也就是说,方案二比方案一有3.9万元现金延迟一段时间才流出。
三、结论与启示
我们都知道货币具有一定的时间价值,经历一定时间的投资和再投资所增加的价值不可估量。而多数企业本身的资金来源还要花费一定的筹资成本。所以资金流出的延后,实际是不耗费任何成本的筹资途径,对企业加速资金周转、扩大再生产、提高生产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当然,笔者观点的前提是,从小规模纳税人处和一般纳税人处采购的货物的质量及不含税价格相同。而在实际中,会有很多种情况,但只要企业在采购中考虑到货币时间价值因素,肯定会得到更完善的采购方案。
第二篇:“货币的时间价值”教学设计
“货币的时间价值”教学设计
文献标识码:A
一、教材分析
“货币的时间价值”是机械工业出版社《管理会计》第五章第二节的内容,是学习本章长期投资决策的重要基础,对于学生未来的个人投资理财也能起到指导作用。我对教材进行了一些加工处理,设计了一套环环相扣的生活案例,使得知识讲授深入浅出,教学环节承上启下;另外,我还补充了大量案例,重视了学生应用能力的提高。
二、学生情况
设计教学方案时,我很重视对学生的了解。我这个班的学生有很多的优点,他们思维活跃,参与意识强,自我表现欲强,但是数学基础普遍比较薄弱。
三、教学目标与重点与难点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学生实际,把本课题的教学目标确定为如下三个目标:1.知识目标(即建立起货币时间价值的观念,掌握货币时间价值的计算方法);2.技能目标(即准确判断货币时间价值的类型,会选用正确的公式进行计算);3.职业素养目标(即动态看待资金价值的意识,灵活运用时间价值)。
考虑到本课题在课程体系中的作用,将重点确定为:判断货币时间价值的类型,查表计算货币的时间价值。由于货币时间价值的类型太多,学生不易分清,为了解决学生“公式在手,难以应用”的困惑,将判断货币时间价值的类型,尤其是年金的类型作为本课题的难点。
四、教法学法
教法:1.案例分析法:2.图示对比法。
学法:1.交流学习,自主探究;2.竞赛提高。具体做法融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五、教学过程
本课题学习难度较大,我特意安排了4个课时,以复利问题的教学、阶段训练、年金问题的教学、综合训练这四个部分为主,共设计了6个环节。
(一)案例导入(5′)
以一个生活案例导入课题:“假如你家有一套旧房子,现在出售可以卖5万元,若出租在未来可使用的10年中,每年能得租金6千元,你选择出售还是出租?”并提示学生:“其实就是比较未来的10个6千元与现在的5万元那个价值更大,乍一看,出租划算,但是若按5%的年利率折算,租金总和相当于现在的4.63万元,这时应该选择出售”。出乎学生预料的结论引起学生好奇,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二)单笔资金复利终值与复利现值(40′)
单笔资金复利终值与现值的教学,我没有按部就班的先给出概念,而是带领学生分析“一万元货币在年利率为10%的情况下,今年、明年和去年的不同价值”。从这样的生活案例中,给学生总结出相关概念,使学生对概念有了更直观也较深刻的认识。趁热打铁,启发学生思考:“如果明年把本息全部转存,那么后年的价值是多少?”学生很容易算出正确答案。提示学生,这就是复利,并且祝贺学生:“在刚才的简单计算,大家已经不知不觉地运用了复利终值的公式”。经过这样的案例分析和有效引导,学生很轻松地掌握了复利终值现值的公式表达和系数表的查阅方法,也较为深刻地理解了这两种系数之间的倒数关系及复利终值与现值的特点。
(三)阶段训练(45′)
为了巩固基础,提高能力并激发学习兴趣,同时也为下次课年金问题的教学埋下伏笔,我专门安排了1课时的课堂训练。列出两套案例习题,每套题都是由易到难的顺序。
其中一套题是计算终值的:
假设银行年利率是10%,复利计息。现在存入银行1万元,三年后本息和是多少元?
从今年开始,每年年末存入1万元,第三年的年末,本息和是多少元? 从今年开始,每年年初存入1万元,第三年的年末,本息和是多少元?
另一套题是计算现值的:
假设银行年利率是10%,复利计息。为了在3年后得到5000元买电脑,你现在应存入银行多少元? 为了在今后3年的每年年末得到1万元支付房租,现在应存入银行多少元? 为了在今后3年的每年年初得到1万元支付房租,现在应存入银行多少元?
组织学生讨论计算,学生在讨论、交流中互帮互学,对复利计息也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本次课,我布置的作业是思考题: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情况需要应用复利终值和现值来决策?
(四)年金终值与现值(45′)
年金终值和现值的教学是重点也是难点。先安排学生回顾上次课堂训练中那两套习题的第2问,然后提出新的问题:“如果每年年末存入1万元,连续存10年,能不能算出第10年年末的本息和?”学生一脸愁容,因为他们知道需要将十年的复利终值相加,计算太麻烦了。及时引导学生,这就是年金,有其更简单的计算公式,可以实现变加法为乘法,一步即可算出。我给出公式,要求学生验证计算,原方法10分钟才能算出结果,现在学生1分钟就解决了,笑容又重新回到了学生的脸上。同理,可总结出年金现值的计算方法。其实在上次课案例的计算过程中,学生已经不知不觉地感知了年金终值和现值的形成,并且通过自己参与和体验,理解了年金终值现值的本质,公式讲解就变得简单易懂。
为了让学生准确判断年金的类型。以图示对比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思考和领悟不同年金之间的联系和区别,经过引导,学生又轻松掌握了即付年金终值与现值的计算方法。这时,再让学生重新分析那两套案例的第3问,学生很快领会到:“哦,第三问原来就是即付年金终值和现值”。这样组织教学,舍弃了传统的难以理解的字母公式推导,带领学生在参与、体验、探索、发现中突破难点,比较符合中职学生的认知特点。
(五)综合训练(40′)
为了进一步巩固重点,我特意安排了两个阶段的综合训练。第一阶段是基本技能抢答赛,题目类型为“案例归类和公式配对”,具体做法是,我用课件先后展示出十二个案例,学生回答出本案例的类型是已知什么求什么,用哪个公式查哪个表。学生抢答的积极性很高,但回答有对有错,我给予解释分析,帮助学生理清思路。第二阶段是技能提高综合赛,题目类型是“师生共编习题”,具体做法是,我先说时间价值类型,学生列举应用案例,我完善并补充上数据,再由学生比赛计算。通过比赛,提高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也使学生感受到了自己参与编制习题的乐趣。
(六)小结与作业布置(5′)
小结:以一张货币时间价值计算方法对照表对本课题进行了归纳小结。
作业布置:在我搜集整理的“案例集”中,选出几个典型案例作为课后作业。
六、教学反思
本课题的教学,遵循“学生为主、做中体验、教师引导、化难为易”的教学思路,通过从生活案例中明晰概念,从简单计算中总结公式,顺利突破了难点:通过大量的案例归类和师生共编习题,有效巩固了重点,实现了“做、教、学”三者的有机统一,取得了比较良好的效果。不足之处是,没有考虑到学生生活阅历较简单,列举的生活案例范围很有限。课前应该要求学生做适当的预习和资料准备。
第三篇:《财务管理学》货币的时间价值分析小组报告
《财务管理学》小组报告
本次研讨:货币的时间价值分析,退休计划有限公司
货币的时间价值就是指当前所持有的一定量货币比未来获得的等量货币具有更高的价值。从经济学的角度而言,现在的一单位货币与未来的一单位货币的购买力之所以不同,是因为要节省现在的一单位货币不消费而改在未来消费,则在未来消费时必须有大于一单位的货币可供消费,作为弥补延迟消费的贴水。
麦克•阿伯特是退休金计划公司的总裁,负责约翰•乔丹的退休金规划。他在仔细了解后他们的资料,包括退休目标,现在花销的情况,发现目前需每年花费 50000 美元来维持现有的生活水平,预计退休后1年生活费按现在的购买力将要达到 60000 美元。目前约翰的年收入为 90000 美元。预计可以活到 85 岁。目前他们的财产表上主要有,投资始于 10 年前Morgan Stanley 有价证券的,公司的 401(k)计划,这项延期补偿计划要求约翰拿出税前工资的 15%,公司另出其中的 3%,预计每年的交存额为 9000 美元,投资的预期回报率为 8%。另外这对夫妇都拥有Morgan Stanley 有价证券的个人退休帐户,这些钱用来投资到他们退休时到期无息票债券,该债券的到期收益率为 8%。在 65 岁时约翰将每年从社会保障福利中得到
22000 美元,玛丽由于其丈夫的收入记录也能享受社会保障福利,她每年将得到 12000 美元的福利金。
现在麦克已经获得全部所需要的信息,对他来说接下来的任务是确定乔丹夫妇能否实现在退休后得到相当于目前购买力 60000 美金的年收入目标。
在本案中:退休金计划应考虑到的有目标退休年龄,期望退休后收入与开支期望寿命,计划期间的预期通货膨胀率,目前收入水平和资金来源,日常开支水平,负债情况等。
如果要获得他们所需要的退休后的年收入,那么约翰夫妇退休时需要拥有的资产计算如下:60000*(P/A,8%,3)=154626(假定折现率为 8%),要达到154626元才能保证产生足够的年收入,如果折现率从 1976 年起为6%,那么需要60000*(P/A,6%,3)=160380,才能保证产生足够的年收入,讨论两者相差了5754元的资金。
从案例中我们可以知道约翰夫妇的退休收入来源主要有Morgan Stanley证券帐户,约翰的 401(k),约翰的个人退休帐户(IRA)玛丽的个人退休帐户(IRA)以及约翰夫妇在65岁退休后时每年从社会保障福利获得的22000元和12000元。
401K计划也称为401K条款,是指美国1978年《国内税收法》第401条K项的规定。该条款适用于私人公司,为雇主和雇员的养老金存款提供税收方面的优惠。按该计划,企业为员工设立专门的401K账户,员工每月从其工资中拿出一定比例的资金存入养老金账户,而企业一般也为员工缴纳一定比例的费用。员工自主选择证券组合进行
投资,收益计入个人账户。员工退休时,可以选择一次性领取、分期领取和转为存款等方式使用。
如果预期收益率为每年 8%,或者每半年收益率为 4%,那么到 1998 年7月31日时约翰夫妇的 ABC 有价证券的价值将达到160000*(F/A,8%,3)=172800。如果每年增涨 8%,或者每半年增涨 4%,那么到 1998 年7月31日时,约翰夫妇的个人退休帐户(IRA)的价值将会达到33300*(F/A,8%,3)=33300*3.2464=108105.12,33300*(1+8%)3=41948.4096,如果每半年复利增涨4%,那么实际年增涨率为I=(1+R/M)M-1=(1+8%/3)3=1.09而如果每年回报率 8%,到 1998 年7月 31 号,约翰的 401(k)将达到1996年为(86000+9000)*(1+8%)=102600,1997年为(102600+9000)*(1+8%)=120528,1998年为(120528+9000)乘以(1+8%)=139890.24,当然包括每年新增加进去的9000元,三年之和总为363018.24元。
在不考虑生活指数的上涨,假设约翰夫妇的社会保障福利为每年支付,首笔支付为1998年 8 月1 日,持续 20 年,那么在约翰夫妇退休时,可一次性领取的钱为34000 乘以(P/A,8%,20)=34000乘以
9.8181=333815.4的社会保障福利(以8%的折现率来计算现值),根据约翰家族寿命为85岁,4项之和为911581.65,而按照购买力60000元来折算需要60000*(P/A,8%,20)=589086元,其收入和大于开支购买力,所以在8%的折现率下可以达成目标,但如果在百分之6%的情况下就不能了。
还有最后讨论了时下讨论十分热烈的退休延迟问题,我们都知道,有一些国家为了缓解老龄化社会问题,延长了工人的退休年龄,增加他们的就业时间,而在我国关于退休年龄问题,社会各界都很关注。目前,我国对退休年龄的问题还在进行研究,这个问题需要综合考虑中国人口结构变化的情况、就业的情况。我们也了解到国外有一些国家在研究、讨论或者已经决定要提高退休的年龄,但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到这个问题在国外也存在一定的争议,比如最近有一些国家发生了比较大规模的游行。所以这个问题要看国家人社部在基于对中国现状的考虑下再做出最后的决定。
第四篇:货币银行学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题
一,分析海南发展银行倒闭的原因及其启示意义
海发行关闭原因:
1历史遗留问题给海发行的经营管理带来沉重的债务压力和亏损负担。
2高息揽存使海发行背上高额的经营成本。
3在资产管理方面,在短短三年又新增了大量坏账。
4经营管理混乱,违规违法问题严重。
海发行倒闭的启示:
首先,在海发行关闭事件中,其表面原因包括经营管理混乱、承担接管问题信用社等,而在其背后,则是房地产泡沫崩溃可能导致金融失败的残酷事实,上世纪90年代,海南房地产市场崩盘,导致包括信用社在内的金融机构出现了大量不良资产,海发行则不幸成为这轮房地产泡沫经济的“牺牲品”,在当前房地产市场与金融体系关联更加复杂的情况下,给我们带来了更多的警示。
其次,在海发行遗留问题的背后,可以看到我国金融机构的退出制度尚未建立起来,这在客观上阻碍了中国金融改革深化的步伐。长期以来,我国的金融机构退出市场,往往都是行政性关闭,或者是关闭后走向行政性主导的破产,因此往往被人戏称为“计划性破产”。市场化破产机制的缺位,使金融运行的规范化、程序化、市场化都难以完全建立起来。
再者,海发行关闭的直接原因,是储户因为恐慌引起的挤兑所造成的。挤兑的发生往往有两方面原因,一是由于信息不对称,储户在缺乏银行的信息,二是由于存款缺乏安全保障,导致储户信息丧失,其中的教训,一是要求金融机构不断提高运作规范性和透明度,使公众能够充分了解内部的风险收益特征,二是要求尽快建立起我国的存款保障机制,成为挽救储户信心的“最终安全网”。
最后,无论金融发展到什么程度,都必须努力建立金融机构内部的防火墙,除了海发行以外,美国次贷危机同样使我们看到,金融巨头内部的风险失控,会导致风险的积累和爆发,对混业经营形成的金融控股集团,既要有一道“风险防火墙”,强调讲异业风险限制在各个业务领域内,防止风险的扩散和蔓延,又要有一道“咨询隔离墙”,要求禁止或限制跨部门、跨领域的信息传递,借以防止滥用信息和内部交易行为的发生,在当前加快金融混业经营的大趋势下,这就需要政府不断完善监管,真正成为金融市场制度创新的“守夜人”
二,分析巴林银行倒闭的原因及其启示意义
巴林银行倒闭原因:
1,巴林银行内部管理不善,缺乏风险防范机制:里森既是清算部负责人,又是交易部负责人,身兼两职,说明巴林银行内部管理极不严谨。同时巴林银行也没有风险控制检验机构对其交易进行审计。巴林银行在管理上的问题有四个:①银行内各项业务的职责必须明确并明示;②利益冲突业务的隔离是内部控制有效性必不可少的环节;③必须建立专门的风险管理机制以应对可能的业务风险;④内部审计或稽核部门应迅速将查悉的内部控制漏洞,报告最高管理层和审计委员会,后者应尽快采取措施解决上述问题。
2,新加坡国际金融交易所存在监管漏洞。
3,过度从事期货投机交易。
4,滥用金融衍生产品。
5,道德问题。
总之,巴林银行的倒闭看起来像是因为个人的越权行为所致,实际不然,反映出现代跨国银行管理和内部控制体制的缺陷。巴林银行的管理层可谓在各个层面,各个步骤都有实质现象,外部审计师和监管者对此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巴林银行倒闭的原因并不在于衍生业务的复杂性,而主要在于业务人员的行为超出了管理层的控制范围。
巴林银行倒闭的启示:
通过巴林银行倒闭事件,我们应当更加充分认识到金融衍生工具巨大利润后面的风险。
1,加强金融机构的内部管理。
2,合理运用衍生工具,建立风险防范措施。
3,扩大银行资本,进行多方位经营。
4,加强监管。金融机构的高负债特点要求对其进行有效监管;市场失灵的存在要求政府当局对金融机构实施监管。
5,以前在同一国家内以同一实体经营的业务现在可以在多个金融中心以不同法律实体的形式,意味着以前仅受一国监管机构管辖的业务现在必须由多个监管当局联合管辖。
6,银行交易业务的不断发展使银行的利润来源日益多元化,同时也改变了银行业务的性质,使银行的风险来源日益多元化。7,金融产品创新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银行内舞弊和欺诈行为变得更加隐蔽和快捷,造成的损失也更大。
第五篇:货币银行学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
(1)什么是名义利率、实际利率和负利率; 答:名义利率:是央行或其它提供资金借贷的机构所公布的未调整通货膨胀因素的利率,即利息(报酬)的货币额与本金的货币额的比率。即指包括补偿通货膨胀(包括通货紧缩)风险的利率。
实际利率:是指剔除通货膨胀率后储户或投资者得到利息回报的真实利率。
负利率:是指在某些经济情况下,存款利率(常指一年期定期存款的利率)小于同期CPI的上涨幅度。这时居民的银行存款随着时间的推移,购买力逐渐降低。看起来就好像在“缩水”一样,故被形象的称为负利率。
(2)如何评价负利率在社会经济中的作用?
答:①负债让公积金变成“活钱”;
②房贷变身“强制储蓄”;
③适度负债“借鸡生蛋”;
④存在银行的钱所得的利息赶不上钱贬值的速度;
⑤负利率的恶果不仅导致人民币贬值、投资过热等一系列问题,客观上也造成了国内银行永远难以学会真正的经营;
⑥负利率是一种赤裸裸的财富掠夺。所谓负利率,是指通货膨胀的速度即CPI涨幅超过一年定期存款利率,长期负利率,不仅市场资源会发生扭曲,容易造成资产价格泡沫腾飞,为经济危机埋下隐患,对存款居民而言,负利率更是一种财富掠夺。
(3)解决负利率的办法由哪些?
答:①不对称性信息;
②增加投资渠道;
③调整信贷结构,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④完善我国的金融;
⑤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进度,扩大商业银行贷款利率浮动上限;
⑥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4)什么是正确的负债观?
答:适度负债未尝不是一种不错的理财渠道,但融资有成本,一旦还款能力跟不上,仓促变现往往导致损失,增强对负债的责任感,量力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