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业局2009-2010年扶贫工作规划
市国土局2011-2012年建设扶贫工作规划
今年,我局被市委、市政府确定为华容县南山乡双莲村联点帮扶单位。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2010]2号文件和岳政[2011]6号文件精神,完成好我局联点帮扶、建设扶贫的工作任务,局党组高度重视,先后多次召开党组会议专门研究,并及时安排专干驻村开展帮扶工作。3月23日、4月8日,由局领导带队两次深入到帮扶村,通过与镇、村两级班子成员、老党员及村民组长代表等座谈,深入农户走访、摸底调查,对该村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认真分析和研究。为使帮扶工作落到实处,见到成效,着力促进帮扶点的社会经济发展,本着“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的帮扶原则,结合双莲村的实际,现就我局两年的帮扶工作作出如下规划: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忠实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积极推进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的贯彻落实,本着“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的原则,结合联点帮扶村的实际,选定帮扶项目,做到精心组织,有序推进,有效加快帮扶点农民脱贫致富的步伐,有效促进帮扶点的社会经济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二、总体目标
按照农民富、村庄美、风尚好的要求,经过二年的帮扶建设,达到全村工农总产值850万元,村集体收入达到30000元,农民人平均收入达到5000元。全村成为一个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协调发展,生态环境优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新农村。
三、工作实施方案
1、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因地制宜,大力调优农业产业结构,在进一步稳定粮食生产,推广优质稻,提高双季稻面积和产量的同时,全村上下还将形成四大农业主导产业:一是扩大西瓜种植面积。今年西瓜种植面积要达到600亩,全村建立好两个示范基地,每亩年收到达2600元。三是扩大红薯品改。今年改种优质加工型红薯,面积达到400亩(需资金12000元)。明年力争达到600亩。三是楠竹生产。今年计划新造200亩,低改200亩。四是发展多种养殖。二年内力争培养6-10户养殖大户,发展养殖量达3000羽的养鸡场一个,达1000羽的养鸭户3户,达50000公斤的养鱼户3 户,达400口的网箱养鳝户1-2户。
2、加强农业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种、养业能力。一是两年内力争通过请进来、送出去等方式,举办4期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班,每期参加培训的人数不少于100人次,共计达到400人次以上。力争使每户农民掌握1-2门专业实用技术。二是请农业专家来村技术指导,具体指导农业生产、栽培、施药、施肥等技术,两年内达到6次以上。
3、加强村级基础建设,改善生产生活条件。①硬化公路8公里,预计整基、拓宽、挖压函管需24万元;水泥路面硬化以每公里24万元承包计算,需资金192万元,共需资金216万元。1426人自筹资金,每人200元,共28.52万元。按国家每公里补贴10万元,共计80万元。总共尚差资金缺口108.44万元。
②重建三八机埠:预计清基工价3万元,电机水泵6万元,砖、瓦、水泥、石灰等6万元,共15万元。
③疏洗8、9、10干渠,按每小时400元,所需资金8万元。
④硬化9、10两个组的排灌渠,按每米人工、材料28元计算,所需资金7.28万元。⑤新建村部按统一标准需资金10.8万元
4、加强村级党组织建设,努力发挥两个作用。一是注重提高村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村、支两委班子谋事干事、团结协作能力,计划组织村、支两委班子到外省先进村学习观摩,进一步开阔班子成员的视野,更新发展思路。经常与他们促膝谈心,使他们尽职尽责,担起担子,做好全村人的主心骨,当好全村人的领头雁。二是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组织2次以上全村党员的集中培训和学习,邀请市、县党校的专家、教授到村讲党课,学习党的理论知识。要求群众做到的保证每个党员首先做到、做好。今年内计划培养1名新党员入党,两年内选准3-5名入党积极分子,培养1-2名预备党员。
5、开展扶贫济困活动。两年内,计划帮扶50名贫困农民、五保户、特困户,科室帮扶到户,党员帮扶到人,帮扶
资金1万元以上。
6、培植村集体经济增长点。在两年内计划兴建小型红薯加工厂一个,建规模化养猪场地一个。与此同时,要着力向上级争取村级农业及农村基础建设项目,力求用项目建设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从而有效促进集体经济的增长。
二00九年三月二十八日
第二篇:农业局精准扶贫实施方案
农业局精准扶贫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落实好20xx年农牧业机械管理局精准扶贫工作,进一步促进贫困户早日脱贫致富,加快贫困户的自力更生能力,根据《博州农机局精准扶贫工作方案》博州农机发〔20xx〕13号精神,结合博乐市精准扶贫工作任务,博乐市农机局根据本单位承担的职能,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为使全市更多农牧民收益,通过实施农机精准扶贫国家购置补贴政策,通过减免贫困农牧民拖拉机和收获机械50%驾驶培训费,减免贫困农牧民农业机械检审验费用,从而充分调动和保护贫困农民购买使用农机的积极性,推进贫困户思想认识的转变,促进农机装备进万家,切实保障贫困农民早日脱贫致富。
二、资金分配
根据博乐市农牧业生产现状,本着向重点乡镇倾斜的原则,通过综合考虑国家农机购置补贴资金情况和各乡镇(场)的贫困户的数量、耕地面积、农作物播种、农户购买实力等因素,从国家农机购置补贴项目资金中设立扶贫购置补贴资金200万元,特将补贴资金分配如下:青得里乡50万元、小营盘镇35万元,乌图布拉格镇30万元、阿热勒托海牧场30万元、达勒特镇25万元,贝林哈日莫墩乡25万元。
三、组织保障
鉴于工作需要,成立博乐市农机精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如下:
组
长:王建喜
市农机局局长
副组长:杨少华
市农机局党支部书记、副局长
成员:韩用强
市农机局副局长
艾克帕尔
市农机局副局长
阿迪力
艾拜
青得里乡副乡长
孟克布音
小营盘镇党委委员
才巴塔
阿热勒托海牧场党委委员
魏
松
乌图布拉格镇副镇长
范浩中
贝林哈日莫墩乡副乡长
丁宝军
达勒特镇副镇长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市农机局业务办、市财政局农财办,具体负责此项工作的审核监督、项目资金拨付。下设乡镇场项目具体实施操作人员:青得里乡努尔克孜,小营盘镇苏亚,阿热勒托海牧场库尔曼艾力,乌图布拉格镇苏优丽,贝林哈日莫墩乡阿热帕提,达勒特镇居萍、马溶。
四、精准扶贫农机购置补贴对象确定
一是购机户必须是民政局在册的贫困户,实施贫困户购买意向小型实用农机具的,优先安排享受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在扶贫资金允许的情况下做到应补尽补。
二是乡镇(场)按精准扶贫国家购置补贴实施方案对贫困户购买小型实用先进农机具的资格审核等工作,补贴政策严格按照购置补贴工作流程,层层落实到责任人上,不得出现冒领、顶替、套取等情况,要加大监管力度。三是切实加大购机后技术培训服务,确保安全生产工作。五、操作程序
全市精准扶贫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继续实行“自主购机、定额补贴、县级结算、直补到卡(户)”的补贴操作办法。严格按照自治区农机局、财政厅《关于印发自治区农机购置补贴操作基本程序的通知》(新农机发〔20xx〕2号)的要求,做好贫困农民自主购机、补贴申请、补贴对象确定、公示、确认、机具核实、资金兑付等环节工作。特别要做好以下几个环节的工作:
1.各乡镇场应安排农机站或组织专门工作人员负责受理上报的申请材料,对申请人资格、购机意向等情况进行认真核对核实(不是贫困户或者与其他人合伙购机的不予考虑),依照博乐市实施方案及分配下达的补贴资金额度,集体研究,等额等量确定补贴对象。
2.精准扶贫对象在享受《博乐市20xx年农业机械购置补贴项目实施方案》确定的补贴范围以外可放宽到小型农机具,除了对额度少、需求多的机械可采取摇号等农民易于接受的方式确定补贴对象。对享受“应补尽补”机具类型可直接确定为补贴对象,补贴对象在购机后30日内,携带本人身份证、购机发票(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登记证、行车证)、农商行卡等资料在各乡镇场填写申请补贴《审批表》并注明贫困户说明。
3.各乡镇场政府要在本级阳光农廉网设置“农机购置补贴信息公开专栏”,将乡镇农机购置补贴项目实施方案,农机购置补贴工作领导小组,农机购置补贴项目咨询、投诉受理电话,确定的补贴对象和单机补贴额度等情况通过网络及在村委会张榜等形式进行公示,时间不少于7天。公示内容严禁对外公布购机户的通讯方式、身份证号码和银行账号等个人隐私信息。同时公布乡镇场农机、纪检办及市农机、财政、纪检等部门的监督举报电话。公示无异议后,汇总报送市农机局审核。
4.市农机局对各乡镇场上报的贫困补贴对象名单、补贴机具及额度等情况进行审核,不符合要求的退回乡镇场重新确定。对符合条件的补贴对象购置的实行牌证照管理的机具,其所有人要向当地农机安全监理机构办理牌证照后方可在乡镇场政府指定部门办理购置补贴信息采集和录入手续,最后报市农机局,市农机局会同市财政局填写审批意见后,将补贴款通过农商行发放至补贴对象农商行卡内。
六、机具购买
1.补贴对象自主选择在国家和自治区公布的农机购置补贴范围内的产品。
2.补贴对象一般应于30日内自主选择经销商,自主选择购机。所选择的经销商须由农机生产企业自主设定确定其经销该产品资格(可在新疆农机网上查询,网址:
3.农机经销商需向补贴对象出具税务通用机打发票,发票上注明机具名称、型号、出厂编号、发动机号及机架号、实际销售价格、购买人姓名、地址及身份证号等信息。
七、机具核实
各乡镇场农机站会同村委会、纪检办、财政所及市农机局市场监管办、财政局农财办组成联合市、乡两级核实组,分期分批现场逐台核实补贴对象所购机具情况,要做到“见人、见机、见票”,实际购机与系统申请机具相符,机具铭牌(发动机号和出厂编号)与系统上传机具信息相符,并将核实情况填入《审批表》机具核实栏中,填写核实结论,经核实组负责人及相关人员两人以上签字,做到“谁核实、谁签字、谁负责”。各乡镇场审核后,将购置机具核实情况在乡镇场及村委会公示,时间不少于7天。
八、加强监管,严惩违规
严格执行国务院“三个禁止”和“八个不得”以及自治区“八个严禁”的要求,切实加强监管。市农机局、财政局要强化督导检查,明确进度要求,落实督查任务和责任。按照不低于购机农民10%的比例,对农民购机后实际使用情况进行抽查核实,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将抽查核实及处理情况报送州农机局、财政局。
市农机局要加强对农机购置补贴产品经销企业的管理,规范其供货及售后服务行为,推行规范的农机供销合同文本;加强购置补贴产品供货价格监控,农机产品一律实行明码标价,杜绝借扩大农机购置补贴之机乱涨价行为。对发生违规行为的企业,要及时报告自治州农机局;对参与违法违规操作的生产企业,要按规定上报并取消补贴资格。要加强购置补贴产品质量的监控,建立质量监管责任机制,开展质量监督检查和质量调查;对重大质量事故和集中投诉案件,成立快速处理应急小组,确保重大质量投诉协调处理迅速到位,提高质量纠纷协调处理时效性。
建立健全投诉举报制度。要拓宽投诉渠道,通过电话、网络、信函等形式受理投诉(博乐市人民政府纠风投诉举报电话:2277114,农机产品质量投诉受理电话:2267821)。对购置补贴工作人员违规违纪进行实名举报的问题和线索,做到凡报必查。对投诉集中、“三包”服务不到位、采取不正当竞争、价格虚高、出厂编号及铭牌不规范、虚假宣传、降低配置、以次充好、骗补套补等线索具体的投诉案件进行重点调查核实。对于违反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相关规定的生产和经销企业,市农机局视调查情况可对违规企业采取约谈告诫、限期整改等措施,并将有关情况和进一步处理建议报州农机主管部门。
对农民联合购置补贴工作人员及经销、生产企业采取骗补套补国家补贴资金的违法行为,将进行调查核实,并报送有关部门依法处理。
九、总结及资料整理
各乡镇场要积极开展专项执行情况的总结,分别在6月10日和11月10日前,将上半年和全年农机购置补贴精准扶贫实施情况总结报送市农机局业务办。同时做好精准扶贫信息宣传及报送工作。乡镇场项目工作人员在项目工作结束后,认真做好相关工作档案资料的整理装订工作。
市农机局要做好农机局精准扶贫信息报送工作,及时做好实施情况统计审核把关,严格按照有关要求向市政府和州农机局报送精准扶贫实施进度、工作总结及相关工作档案资料的整理装订工作。
十、住村工作组帮扶工作重点
根据《20xx自治州开展各级干部深入基层“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活动工作要点》的要求,按照州、市党委、政府的总体部署,今年博乐市农机局进驻市青得里乡塔布勒村开展“访惠聚”的工作。首先,通过将住村人员编排分组,通过节庆期间开展对村内贫困人员的入户走访,为贫困群众送温暖,了解群众所想所盼。其次,春耕期间积极协调配合村委帮助村民联系贷款及农用机械,对落后农业机械进行改装,保证村队春耕生产的顺利进行。第三,通过入户走访积极宣传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鼓励引导年轻有能力的村民参加农机驾驶员的操作培训,通过学技能,开拓就业渠道,投身农机作业服务,为脱贫增收找路子,转变贫困户思想上的认识,为贫困户提供具体的办法,让贫困群众了解党的惠农政策,感受到党的温暖。第四,按照我局脱贫计划认真落实党员干部结对帮扶工作,明确帮扶人员工作责任,开展精准扶贫工作,确保贫困户都有帮扶责任人。不断加强对重点人员和特殊群体的教育转化工作。第五,通过成立青年服务队,解决群众的困难,主动排查化解矛盾纠纷,积极理顺群众情绪,以维护国家和集体的利益为前提,以提高村民的收入,搞好村上的经济建设实现共同富裕为目的,最大限度争取民心、凝聚人心,促进各族群众团结和谐、安居乐业。
第三篇:精准扶贫三年工作规划
2018-2020年**********村村扶贫工作规划
*****市市委办扶贫工作队 2018年3月26日
根据《*****市派驻村帮扶工作队管理办公室和*****市扶贫开发办公室》(驻办联[2018]2号)文件精神,为确保“四年实现脱贫,五年同步小康”目标如期实现,结合本村实际,特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习总书记提出的“六个精准”、省委“五个突出”和*****市委“五个有”要求,坚持精准扶贫,把稳定解决扶贫对象温饱、尽快实现脱贫致富作为首要任务,把提高扶贫对象自我发展能力作为工作重点,把增加扶贫对象收入、缩小发展差距作为主攻方向,努力推动全村脱贫致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二、工作目标
到2018年,****村村贫困人口共83户202人,2014年脱贫人员20户(38人),2015年脱贫人口1户(4人),2016年脱贫人口9户(28人),2017年脱贫人口9户(27人),整村成建制脱贫。2018年计划脱贫人口30户。2019年全村只有12户贫困户。奋斗期间重点扶持3个合作社、1个订单基地和1个制作地龙王的新型产业。通过这几个新型产业的成功示范带动全村脱贫致富。共同走上环境优美的幸福小康大道。
三、基本情况 ****村村,距镇政府10公里,地处草尾河北,水路发达,易涝,群众主要以种植水稻、棉花、油菜、黄豆为主。养殖业中除了养殖四大家鱼、生猪、蛋鸭,还有特色产业稻虾、黄鳝、青蛙、甲鱼。全村有22个村民组,1100户,3680人,良田7214亩,池塘1800亩,林地620亩。由于村级基础设施薄弱,交通闭塞,集体经济发展较慢,无特色产业,合并前2村累计债务达150万元,包袱重、压力大,发展滞后,导致贫困人口多,全村现有建档立卡贫困户83户,贫困人口202人,为湖南省省级贫困村。
四、措施办法
(一)切实加强基础建设
1、公路建设。全村现有4公里村级公路未实现硬化,计划在2018年硬化4公里。实现村级硬化率100%。
2、水利建设。计划年内完成村属人义、人中电排的更新改造,确保排灌自如。并对全村8000米沟渠进行高标准清淤、疏浚,实现旱涝保收。
3、农电改造。积极争取国家农村农电“配网改造”项目,计划在2018年底前完成全村农电网改工作。改造中低压线路20公里,将现有的Φ160、Φ250电线换成Φ350、Φ500电线;增加100千瓦变压器2台,使全村整装机容量达到860千瓦,彻底改变村用电半径大、尾端电压低,农民用电困难的现状。
4、新农村建设。按照新农村建设的基本要求,搞好村庄绿化美化。修好路边垃圾池,建好渠旁绿化带,完成改厕300户,实现村民改厕100%,2016年新建污水四级净化池80个,2017年新建污水四级净化池100个,2018新建新建污水四级净化池150个。目前新添垃圾车1台,移动大型垃圾池4个,中型垃圾桶30个,道路固定分类垃圾箱15个,以后将逐年增加。全面尽力精心打造家居洁净、环境卫生、风景秀美的新村庄。
(二)着力推进经济发展
1、科学制定产业规划。立足于****村村的自然资源优势,大力推进土地流转,引进资金、技术,发展特色产业。以原人中西段(8组)到东段(5组),发展特色养殖,建立4公里专业养殖带,做大做强龙头王稻虾品牌;以原人义片人乐沿线为基础,发展特色种植业,建立300亩无公害蔬菜基地,指导农民发展稻田养蛙。在尊重农民耕种习惯的前提下,改良品种,大力发展优质稻,实现全村水稻种植优质率100%。
2、认真搞好农民培训。计划用二年的时间,组织全村党员、群众,特别是有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体,开展技术技能培训,采取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的办法,使他们学会并掌握1-2门农村种、养殖实用新技术。
3、努力发展劳务经济。做好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搞好劳务信息的提供与服务。重点做好贫困家庭剩余劳动力的就近转移,力争贫困家庭剩余劳动力的就近转移率达到100%。
4、大力发展庭院经济。充分利用农户房前屋后的土地资源,发展猪-沼-稻、猪-沼-菜、猪-沼-渔相结合的综合生态农业。成立农村养殖专业合作社,采取“一帮一”的模式,培养发展牲猪养殖专业户、重点户,力争2年内规模养猪达到500头以上。大力发展家禽养殖,力争全村养鸭数量达20000羽,养鸡8000羽。配合土地流转,发展种植大户。
5、全力扶持创新型产业。重点扶持3个合作社、1个订单基地和1个制作地龙王的新型产业。通过这几个新型产业的成功示范带动全村脱贫致富。
(三)扎实做好精准扶贫
1、精准识贫。根据*****市精准扶贫工作实施方案的要求,深入开展调查研究,逐户上门进行核实,确保符合条件的对象一个不漏,不符合条件的对象一个不留。建立扶贫对象档卡,根据实际情况,录实贫困数据。按照“四个一批”、“五个突出”和“五个有”的要求,认真搞好分类归档。
2、精准扶贫。根据贫困对象的致贫原因,按照“缺什么补什么,需要什么帮什么”的原则,因地制宜,因户施法,该扶的扶,该兜的兜。对有劳动能力的,实施产业扶贫到人;对因学和缺乏就业技能的,加强教育培训帮到人;对丧失劳动能力的,通过政策兜底到人;对因病致贫、返贫的,采取医疗救助到人。
3、精准脱贫。2018年脱贫30户(68人)。建立动态管理,对通过精准扶贫已经脱贫的,按程序退出,并做好标识。加强跟踪服务,按照“一年巩固、二年联系、三年观察”的要求,加强信息对接和帮扶措施跟进,确保稳定有效脱贫,防止返贫。
(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1、夯实基层政权。加强支部班子建设,增强支部班子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突出抓好村党组织书记队伍、村级综合服务平台、“四位一体”村级治理机制三大建设,进一步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严格坚持依法治村,民主管理,不断激发村支部党建活力,增强工作实效。加强党员教育管理,注重村干部后备力量培训。加强共青团、妇代会、民兵等群团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建立健全党员联系群众和帮扶制度,努力提高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
2、发展社会事业。抓好助学工作,保障全村适龄青少年完成九年制义务教育率达到100%,在校学生巩固率达到100%。抓好计生工作,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人口出生率,确保无计划外生育。抓好安全生产,加强安全生产宣传,彻底排查安全隐患,确保全村无重大安全责任事故。抓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认真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制,加强农民法制与公民思想道德教育,确保全村无重大刑事案件和群体性上访事件发生。抓好新农合与新农保工作,实现全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投保率100%,农村养老保险应保尽保;巩固村卫生室建设,基本实现小病医疗不出村。抓好村广播文化体育事业发展,搞好村广播电视网络的提质改造,提高播音质量和收视效果;进一步加强村图书室、学习室、文体活动中心建设,正确引导和支持发展村民业余文艺队开展活动,丰富村民文化生活,提高群众幸福指数,促进全村精神文明建设健康发展。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
成立****村村精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市委常委、市委办主任李迎辉为组长,市农业局局长邱未来为副组长,其他驻村帮扶队员和村干部为成员,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全村精准扶贫的各项工作。
(二)宣传造势
全方位开展精准扶贫宣传发动,积极动员和引导社会一切力量参与扶贫,激发全村干群脱贫致富的信心和活力,努力营造决战贫困的良好氛围。
(三)严格要求
严格按照《中共*****市纪委和中共*****市委组织部》(沅纪联[2018]1号)文件精神要求,认真遵守“八不准”的工作纪律。坚持以事业为重,切实履行职责,严格要求自己,密切联系群众,按照市委政府精准扶贫工作整体部署,与村支部一道,勤俭办事,廉洁奉公,务实创新,扎实工作,确保全村精准扶贫工作任务圆满完成,为实现全村人民共同步入小康而努力奋斗。
第四篇:计生局扶贫包村工作规划
按照市委、市政府办公室[XX]32号文件《关于认真做好市级机关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包村扶贫工作的通知》精神,XX—2011年由我局负责镇安县永乐镇中合村的扶贫工作。为了认真贯彻中、省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加快农村脱贫致富步伐,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如期完成包村扶贫工作任务,根据有关规定,结合中合村的实际,制定出XX年—2011年扶贫工作规划:
一、中合村的基本情况
中合村位于镇安县永乐镇的东南部,分布在四条深沟之中,距镇安县城20公里。该村总面积为200平方公里,平均海拨990米,全年无霜期短,每年降雨量826毫米,春旱、伏旱是农业生产的主要制约因素。村内山高坡陡,土地嵴薄,自然环境很差。全村有耕地面积1618亩,人均0.95亩,其中瘠薄干旱土地占到80%,XX年人均产粮200公斤,人均经济收入625元;全村共有6个村民小组,416户,1647人,其中特困户36户,120人,贫困户368户,1512人,贫困人口约占总人口的98%。全村有经济林果园350亩;现存栏猪475头,牛30头;有村办小学一所,在校学生230人,入学率达90%;有个体卫生室一个。全村人均收入和整体文化生活水平在全镇属倒数位次。
该村是由过去的四个村合并而成,其基础设施落后,经济发展缓慢。目前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一是交通条件差,需要修建通村公路4.6公里,修筑便民桥四座;二是有两个组48户370人的人畜饮水困难,同时有四个组原修的自来水,因年久失修,水管老化,需要更换;三是有一个组不通动力用电,需要解决;四是山大沟深,村上移动通讯设施缺少,移动通讯信息不通,需要修建移动通讯设施。五是在建的村办公室、党员活动室、村卫生室和村计生服务室欠帐较多,仍有2万多元无法落实;六是村民居住分散,村容村貌差,“四改一建”任务艰巨;七是产业优势不集中,需要加大调整产业结构和培育地方优势产业。
二、包村扶贫的目标任务
(一)总体目标任务: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结合中合村的实际情况,经我局包村扶贫领导小组研究,决定我局与永乐镇、中合村三方联手,以发展经济和新农村建设为中心,以解决贫困人口温饱和增加贫困人口收入为目标,坚持开发式扶贫的方针,突出基础建设、产业调整和科技扶贫三项重点,到2011年,实现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各项扶贫指标,工农业总产值达到136万元,每年人均增收80元,达到945元(现价);粮食产量稳步增长,年人均占有粮食300公斤以上;经济结构趋向合理,多种经营收入占农民总收入的60%以上,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全村整体达到温饱水平以上,50%的农民达到小康水平。
(二)具体目标任务
1、依托建设项目,动员各方力量,利用三年时间,修通通村水泥路和四条通组沙石路,建起四座便民石拱桥,使中合村的交通状况得到根本改善。
2、拓宽筹资渠道,解决两个组的人畜饮水和四个组的自来水改造工程,使全体村民都能用上干净卫生的天然自来水。
3、协调电力部门,接通一个组的动力用电,使所有的村组都通动力用电,解决农产品的加工问题。
4、协调移动公司,修建移动信号基转站一座,使全村都能使用上移动通讯。
5、筹集资金完成村办公室、村卫生室、村计生服务室、村文化室的建设工程;帮助建起村卫生室、村文化室、村计生服务室。
6、调整产业结构,培育主导产业。实施“一村一品、一户一业、一人一技”战略,全村形成以种植板粟为主的优势品牌,新增种植板粟200亩,达到户均1亩,新增种植核桃200亩,达到每户1亩;培植大棚疏菜100亩;户均养猪1.5头,养羊2只,养鸡10只。
7、鼓励农民利用农闲季节搞劳务输出,增加收入;扶持扩大加工业和运输业。帮助和带动所有贫困户至少有一项能有稳定收入的产业。
8、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改造中、低产田800亩。
9、加强村容村貌的整治,实施“四改一建”100户,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10、动员全体局机关和下属单位的干部职工,开展多种形式的“送温暖,献爱心”、“与贫困户结对子”、义诊助学等扶贫济困活动,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生育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1、加强以村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协助配好“两委会”班子,建全村级各类组织,增强村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提高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能力。
三、保障措施
1、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市人口和计生局把包村扶贫工作为全局重要工作之一,成立包村扶贫领导小组,由一把手局长任组长,亲自抓包村扶贫工作。一是每年有一名副局长分管包村扶贫工作,负责落实和解决扶贫的全面事务;二是每年确定一个科室,落实一名同志负责包村扶贫工作计划的制定,联系相关部门和单位解决资金的筹措和任务的落实等;三是严明包村扶贫工作纪律,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每年进村不少于四次,现场解决扶贫工作中存在的困难,联系科室和包村人员每年驻村时间不少于三个月。
2、加强部门之间的联系和协作,形成多方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局领导和各科室的全体同志要齐心协力,凡是与包村扶贫工作有关的事都应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积极与各有关部门保持密切联系,加强沟通,积极争取项目,争取资金,寻求帮助和支持,为共同完成包村扶贫工作任务创造条件。
3、充分发挥村级领导班子成员的积极带头作用,为中合村的扶贫开发,积极努力,主动争取,共同为包村扶贫献计献策。
第五篇:农业局开发扶贫调研(石)
畜牧业在宣汉县开发扶贫战略的必要性及对策研究
宣汉县属于秦巴山区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的核心区域,是国家和省扶贫开发重点县(区),农村贫困人口多,扶贫开发任务艰巨。为认真做好畜牧扶贫开发工作,宣汉县按照“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规模化养殖、产业化经营”的思路,以市场为导向,通过“企业+基地+专合组织+农户”的运作机制,大力推进畜牧产业扶贫。
一、畜牧产业扶贫的必要性
(一)畜牧产业发展的趋势
目前,我国畜牧业产业扶贫发展迅猛,效果显著。一是增收明显:畜牧业在生产中的科技贡献率达到了48%,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逐年稳步上升,宣汉县是畜牧业大县,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超50%,成为助农增收的主要渠道之一。二是特点突出:畜牧业已经成为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主力,畜牧行业成为农业产业中发展最快、最具竞争性的行业。三是潜力巨大:畜产品需求已经告别了短缺时代,由卖方市场转入买方市场;畜牧业发展对科技的依赖程度日益明显,我国的农业科技贡献率为45%,世界发达国家一般为60-80%。预示着我国畜牧业仍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我国的畜牧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现在,我国畜牧产业发展的趋势:一是以规模化、产业化发展为我国畜牧发展的主要方向;二是建设专业化生产和专业化经营的畜牧企业,使之成为市场竞争的主体;三是加大科技投入,促进畜牧科技进步,让科技成为我国畜牧业发展的主要原动力。
(二)宣汉县畜牧产业发展现状
“稳猪攻牛羊,禽兔大发展” 是宣汉县畜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该县从1978年开始,在全县开展宣汉黄牛改良工作,并坚持不懈开展蜀宣花牛培育,于2012年,成功培育了蜀宣花牛新品种,是我国第六个、黄河以南第一个牛新品种,在牛产业带动下,畜牧业得到全面发展。到2014年底,全县共建设生猪规模养殖场(户)1020户,牛规模养殖场1973户,生猪规模养殖达65%,肉牛规模养殖达58%,全县建设市级以上标准化养殖示范场16家,其中省部级以上5家。建设了111家畜牧养殖专合组织和45家家庭牧场。特别是“蜀宣花牛”品牌的推广力度加大,“蜀宣花牛新品种培育及配套技术研究与应用”获2012年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三)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畜牧养殖产业融资难。畜牧产业投入大,见效慢,宣汉县畜牧产业主要以猪牛产业为主,基础设施建设成本高,饲草饲料占用的周转资金大,进入门槛较高,贫困人口搞规模养殖难上加难。养殖肉牛或生猪动辄投资几十万,资金压力特别大。明月乡任利军投资30多万元(其中借债20余万元),沈小川投资20余万元(其中贷款3万元)搞养殖,养殖母牛发展生产,在投入后的2年内,除生产的犊牛外,几乎没有任何收入,但还需不断投入饲养费用。因畜牧业的圈舍及活畜在银行方面不能作为抵押物,不能抵押贷款,后续资金很难跟上,对产业发展造成极大的不利影响。
2.畜牧产业风险控制措施有待完善。在畜牧产业发展中,不但有市场方面的风险,还有技术、疫病,自然灾害等方面的风险,经常出现“辛苦十年,一朝还原”的情况,行业防灾抗灾能力明显不足。土主镇的罗建桥2008年开始养殖肉牛100余头,几年来赚了20余万元,在2013年没有注重疫病防控,导致牛群发病,花去医药费3万余万元,牛死亡和失重损失20余万元,由于肉牛不能参加保险,所有损失由业主一人承担,由于损失惨重,他也无法再次参与肉牛养殖。
3.产业扶贫的持续性政策不配套。宣汉县在2005—2007年利用项目资金开展了财政科技扶贫,为贫困养殖户改造圈舍、每户赠送养殖牛2头,用于发展生产,协议养殖3年,但实施过程中,养殖户私自出售项目牛,扶贫项目达不到应有的扶贫效果。同时,项目实施无持续性政策,往往实施两年就断档,导致扶贫效果不理想。
二、畜牧产业扶贫的对策
(一)坚持反哺加大扶贫开发投入。坚持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方针,以民生为导向,利用国家及省市县等惠农项目,对农村全面实施反哺政策,不断加大强农惠农政策力度,改进我县贫困地区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一是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利用项目带动产业发展,通过项目实施,改善养殖户的饲养条件,增加养殖规模,转变养殖方式,提高养殖效益。2014宣汉县实施了国家畜牧良种补贴项目和国家基础母牛扩群增量等项目,20000多养殖户从中受益,养殖户直接或间接增加养殖户收入1000万元以上。二是增加地方财政投入。宣汉县近两年县级财政收入增加明显,每年预算200—400万元地方财政资金支持畜牧业,本级财政的专项资金主要用于蜀宣花牛产业发展,用于建设养殖小区、良繁体系建设、技术培训养殖户等,地方财政的投入对全县畜牧业产业扶贫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二)优化品种调整畜牧业结构。根据我县草山草坡资源丰富等资源特点,不断调整优化畜牧业生产结构,主要以发展节粮型的草食牲畜为主。大力发展有比较优势和市场潜力的节粮型草食牲畜牛羊、特色小家畜禽等。
宣汉县拥有“蜀宣花牛” 乳肉兼用牛新品种,县委、县政府已提出了建成蜀宣花牛种源基地县和蜀宣花牛产业化强县的总体目标,目标定位高远,品牌效益明显,推动了全县肉牛产业发展。我县的活牛价格稳步提高,肉牛养殖利润每头增加到2000元以上,母牛养殖扭亏为盈,每头每年纯利达到1500左右。对连片贫困山区扶贫以饲养草食牲畜为主,可有效增加贫困农户收入。在宣汉黄牛保种区以开展母牛饲养补助的方式为主,既增加了边远山区贫困养殖户的收入,又保护了优质地方良种品种资源。
(三)创新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现代畜牧业是以标准化、规模化养殖为主导,投入大,周期长,而贫困人口搞养殖基本是一家一户传统养殖,抗风险能力差,发生风险后对贫困养殖户无异于雪上加霜。因此,要大力发展以养殖专业合作社为纽带的新型生产经营组织,合作社带动农户,采用合作社统一品种、统一饲料兽药、统一养殖技术、统一防疫、统一收购销售的统分结合双层经营机制,将分散的养殖农户组织进现代畜牧业生产体系中。突出养殖农民主体作用,鼓励引导农户集中联建标准化养殖圈舍,让农民充分参与和受益。培育天友西塔、康奕达、佳肴等畜牧龙头企业,提高畜牧产品附加值。依托专业合作社组织农户与龙头企业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关系,大力推行“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适度规模养殖户+带动农户”发展模式,形成相互依存、利益共享、风险分担的产业化框架体系。如省级示范农民专业合作社——宣汉县蜀宣花牛养殖专业合作社于2012年在重石村建设了蜀宣花牛扩繁场,带动村民脱贫致富。一是直接雇请重石村村民任本兵、张雪清长期驻场饲养,解决了其就业问题,年增加了其家庭收入3万元以上;二是每年在附近收购秸秆1400多吨,将农户玉米秸秆变废为宝,每年增加附近80户村民收入40万元,每户平均增收近5000元;三是相关农户土地流转,直接增加农户收入2.5万元;四是每年生产的800吨左右牛粪,经过处理无偿提供给附近农户的农田及果园使用,减少农户生产性化肥投入16万元;合作社直接带动社员200多户,养殖肉牛5000多头,每年组织社员学习交流,培训养殖技术,年营业额达1000万元以上,营业收益200万元,户均增收8000元以上。
合作社在明月乡重石村建设了蜀宣花牛养殖场,聘请上级技术部门技术人员常年指导,开展养殖技术示范推广,带动农户脱贫致富。附近明月乡重石村任利军于2013年开始养殖蜀宣花牛,通过自身积蓄和借债20余万元,共投资30多万元发展蜀宣花牛养殖,通过3年的发展,目前饲养蜀宣花牛40多头,其中饲养能繁母牛25头,繁殖犊牛用于发展生产,2014年繁殖犊牛18头,增加收入9万元,不但解决了家庭3人的就业,还增加了家庭收入。明月乡黄马村沈小川2014年初开始发展蜀宣花牛养殖,共投入20万元,其中信用贷款3万元,目前养殖母牛15头,繁育犊牛6头,增加收入3万余元,解决家庭3人就业。
(四)创新畜牧产业扶贫工作方式。一是坚持开发式扶贫。扶贫工作是长期攻坚战,畜牧产业扶贫要坚持授人以渔方式,将资金用于改进贫困人口的生产条件、改进生产方式、改变经营观念入手,提高贫困人口脱贫致富手段。畜牧业扶贫主要通过加强养殖设施建设、培训提高贫困户养殖技术水平等手段,提高养殖效益,帮助脱贫致富。二是坚持精准扶贫。要以招商引资和实施项目为抓手,大力推行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和适度规模养殖农户共建或集中联建养殖小区发展模式,将农业扶贫资金整合使用,以家庭为单位,扶贫开发项目资金或产业发展补助资金要落实到每户扶贫农户名下,由有养殖经营经验的领头人员开展经营,风险共担、利益共享。三是坚持科学扶贫。根据宣汉县实际,按照畜牧业“十三五”总体规划,发展具有竞争优势的畜禽品种,坚持做到标准严格、规模适度,不因盲目扩大规模造成资金紧张及环保压力。四是创新资金互助模式。县政府或行业协会可探索建立产业扶贫互助投资基金,或建立小额贷款担保基金等多元化投入方式,由担保基金为养殖业主提供抵押贷款担保,畅通养殖业小微企业融资渠道,通过产业互助基金互助,解决资金短缺难题,降低养殖业资金成本。
(五)强化畜牧产业风险管控。一是通过进一步加强基层动物防疫体系建设,确保不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病。二是加强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确保不发生重大动物源性畜禽产品质量安全事件。三是提高养殖农户的风险防范能力,加强市场监测和信息发布,引导养殖户合理安排生产营销,降低养殖风险。
宣汉县畜禽繁育改良站
赵纯超(***)2015年4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