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赫章煤炭产业发展的思考(精选五篇)

时间:2019-05-15 16:18:5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推进赫章煤炭产业发展的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推进赫章煤炭产业发展的思考》。

第一篇:推进赫章煤炭产业发展的思考

推进赫章煤炭产业发展的思考

随着赫章经济的不断发展,赫章煤炭产业已得到不断的推进和提升。但由于基础设施、基础工作的滞后和人才匮乏、资金不足、开放力度不够等方面的因素,直接影响到赫章煤炭产业的发展,处于全区相对落后的位置。为推进赫章煤炭产业的发展,经过多次的调研和分析,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

一、全县煤炭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一)煤炭产业发展现状

1、全县煤炭资源情况

全县煤炭远景储量42亿吨以上,探明储量14亿吨以上。全县煤炭资源主要分布在可乐向斜、野马川向斜、德卓向斜、法都向斜、金盆向斜、妈姑向斜、阴底向斜等构造单元内。全县27个乡镇中,发现有煤炭资源的乡镇24个,其中设置有煤矿采矿权的乡镇有22个。

2、煤炭地质勘查情况

(1)原取得勘查许可证的煤矿探矿权7个,涉及10个乡(镇),总面积190.45平方公里,煤炭资源估算储量98993万吨以上。可拟建7个年产60万吨煤矿,1个年产

45万吨煤矿,13个年产30万吨煤矿,1个年产15万吨煤矿。拟建设计能力为年产870万吨。

(2)列入省地勘基金项目的煤炭探矿权8个,涉及7个乡镇,勘查面积179.03平方公里。已进场实施勘查工程,并取得阶段性成果,预测资源储量53351.11万吨。

(3)经国土资源部批准,我县列入国家煤炭规划的有6个矿区,涉及11乡镇,总面积298.77平方公里。正在进行项目争取。

3、现有煤矿建设情况

全县现已批准开办的煤矿共32处,总设计能力444万吨/年,其中:设计能力30万吨/年的2处,设计能力15万吨/年的19处,设计能力9万吨/年的11处。32处煤矿中,已完成建设的煤矿共6处(设计能力共54万吨):其中有3处(设计能力共27万吨)已生产,有2处(设计能力各为9万吨/年)已完成联合试运转,正在申请《安全生产许可证》验收,有1处(设计能力9万吨/年)申请联合试运转未验收合格;有25处(设计能力共360万吨/年)正在建设过程中;有1处(设计能力30万吨/年)正在做地勘资料。

4、煤炭产业延伸发展情况

全县现有合法洗煤厂2处,规模各为60万吨/年;合法储煤场2处(一证)。

(二)影响全县煤炭产业发展的原因分析

1、规划滞后。煤炭勘查开发规划中的“三规一方案”(煤炭勘查规划、矿区总体规划、煤炭生产开发规划、矿业权设置方案)及煤炭洗选加工等延伸性项目的规划,无法满足现实中项目发展的需要,导致部分项目盲目启动而达不到国家产业政策的要求。

2、勘探滞后。现已批准建设的32处煤矿,在制作前期资料时,所使用的地质资料基本为踏勘资料,勘探程度非常低,导致很多煤矿重复投资、重复建设,延误工期,损失严重。

3、“两基”(基础设施建设、基础工作)滞后。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体现突出的主要是双回路供电很多煤矿还未形成;部分煤矿通讯不畅通、光缆延伸不到位;矿山公路建设和维护不到位,破坏矿山公路的现象时有发生。基础工作,主要体现在征地、拆迁,矿群关系纠纷的调解等方面,部分部门和乡镇只注重管理,不注重服务。

4、人才匮乏。人才匮乏已经成为制约全县煤炭产业发展的瓶颈,主要体现在两个层次的两个方面:一个层次

是管理部门,一个层次是煤矿;两个方面中一个方面是管理人员方面,一个方面是技术力量方面。两个层次的两个方面的人才都相当匮乏,无法满足全县煤矿建设和生产。

5、建设项目准入把关不严。煤矿建设项目在资金和人方面都有严格要求,由于前期工作中未对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进行严格把关,再加上人才的合理流动,导致今天的人才匮乏。资金方面,由于前期未对投资人的建矿资金进行审核把关,在日常工作中又无法调控,形成现在多数煤矿资金不到位而影响煤矿建设进度。

二、下步全县煤炭产业发展的思考

(一)整合现有煤矿

在开展此项工作前,需要对现有建设煤矿做好几个方面的摸底工作。一是建矿资金摸底,二是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摸底,三是现有管理状况摸底。根据摸底的情况,凡不具备三个摸底的条件之一的,严格限期整改,整改期限到期后,分以下四类情况进行处理:

一类是以上三个摸底条件都具备,并达到30万吨技改能力的,必须在2011年6月份前完成技改工作。

二类是以上三个摸底条件都具备,但达不到30万吨技改能力的,限期由煤矿之间自愿进行兼并重组,限期内

不能完成兼并重组的,引入大型企业进行收购兼并。

三类是不具备以上三个摸底条件其中之一的,直接纳入大型企业进行收购兼并。

四类是既达不到三个摸底条件,又不能技改成30万吨,又不愿意纳入收购兼并重组的,严格按照国家产业政策的要求实施关闭。

除以上四类煤矿之外,还要把现已完成建设的煤矿按照国家有关产业政策的要求纳入整合范围进行整合。

(二)推进勘探工作进程,落实煤炭开发规划编制,启动新设置煤矿建设

1、对已完成勘探工作的探矿权,要及时向相关主管部门提出地质勘查报告,

第二篇:推进煤炭和电力产业发展的思考

对加快发展杭锦旗煤炭与电力产业的思考

杭锦旗发展和改革局 冯玉宽

按照旗委读书会要求,结合我旗“十二五”规划中煤炭和电力产业发展目标,我就“加快发展杭锦旗煤炭与电力产业”这一主题作大会分析发言。

一、杭锦旗煤炭与电力产业发展现状

(一)煤炭资源与煤电

1.煤炭资源。杭锦旗煤田属于国家十三个大型能源基地神东基地东胜煤田的一部分,有煤面积8318.99平方公里,占全旗总面积的44%,估算煤炭资源总量约786.1亿吨。

(1)开采建设方面。

现有在建矿井1座,为神华塔然高勒年产1000万吨矿井,目前矿区附属设施建设已基本完成,主、副井已开挖到设计深度,预计2013年投产运行,现正在选煤厂与运煤专用通道建设。

(2)勘查规划方面。

2007年国家发改委批复的《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塔然高勒矿区总体规划》中,该区被规划成五个井田和一个西南勘查区,总面积2377.38 km。其中西南勘查区1323.51 km,国家从2009年开始地质勘探到2011年年底已完成普查区工作,在普查过程中分为五个普查区,分别是大营、新胜、唐公梁、阿彦布鲁、锡尼布拉格普查区。

纳林希里矿区1184.3 km已在2010年低完成了普查,22自治区发改委委托南京煤矿设计院已完成纳林希里矿区总体规划编制工作,报国家发改委待批,涉及我旗行政区域有奎腾沟井田,一个西南勘查区和一个远景区。

自治区在我旗行政区域执有五个探矿权,其中巴音陶勒盖和阿门其日格探矿权已列入纳林希里矿区总体规划。剩余三个探矿权分别是:白音乌素探矿权500.6 km,苏台庙探矿权526.68 km,巴音青格利探矿权166.29 km。自治区政府在2009年把三个探矿权合并为白音乌素煤炭预查区,完成了煤炭预查工作。另外,2009年自治区政府利用勘探基金完成布牙土区煤炭预查,探明有煤面积850.61 km。

2.煤电。目前,全旗无建成投产煤电项目,煤电产业尚属起步阶段,正在建设的有2×30万千万煤矸石电厂1座,预计年底建成投产。

(二)新能源发电

1.风力发电。2007年旗人民政府委托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卫星遥感中心完成了《鄂尔多斯市杭锦旗“十一五”及2020年风电开发建设规划》,我旗境内的风场测风工作主要由景升新能源公司进行,现已建成测风塔17处,收集了大量的风资源数据。70米高度年平均风速8.5米/秒,风功率密度为444.0 瓦/平方米,年有效风速时数(3-25米/秒)为8692小时,年有效风功率密度为524.5 瓦/平方米。经济可开发量达到695万千瓦。目前风电正在开发之中,已并网装机容量达到25万千瓦,另有5万千瓦核准拟建。

2.太阳能发电。2 2008年中国气象局风能太阳能资源评估中心关于《内蒙古自治区杭锦旗太阳能资源评估报告》中,杭锦旗年有效日照3200小时,平均总辐射量5894.6兆瓦/平方米,其中巴拉贡地区年有效日照时间达3157小时,适合开发利用太阳能资源。截止目前,我旗核准太阳能开发利用项目两个即大唐新能源50MW槽式热发电项目和10MW光伏电站项目,正在开工前准备工作,计划年内开工建设;同意开展前期工作的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5个,累计规模110MW。

3.生物质能发电。

杭锦旗境内除去牲畜食用外秸秆理论总量40万吨,禽畜粪便达到80万吨,城乡生活垃圾可达7.02万吨/年。生物质资源丰富,沼气利用基础较好,适合生物质能源项目的建设开发。截止2011年底,全旗已开发户用沼气近20000户,建成大型沼气工程2处、2×1.2万千瓦生物质热发电项目1个。

二、杭锦旗煤炭与电力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能源资源勘查、规划滞后,开发利用晚。根据我国煤炭资源开发规划管理相关政策法规文件要求,新上煤矿项目《矿区总体规划》和《矿业权设置方案》,在国土资源部门划定煤矿矿井范围后,发展和改革委等主管部门才进行项目核准。而我旗境内目前仅有一个已批复的矿区总体规划和一个在建矿井,煤炭资源勘探、规划工作严重滞后,影响后续能源项目审批建设进程;风能、太阳能资源观测评估工作起步迟,资源状况不详实,没有精准的专业规划,最新的 也只是2010年新能源产业示范区委托编制的《新能源产业示范区发电园区产业发展规划》;风能、太阳能发电项目少,规模小;火电方面还没有直接燃煤电厂,仅有塔然高勒煤矸石电厂即将建成,云开热电、聚野焦电热联产项目由于审批受限和资金短缺等也处于停建中。

(二)制约能源项目的瓶颈较多。一是受产业政策影响制约较大,“两高一资”项目受宏观政策调控及指标容量限制,获得行政许可难;二是火电厂受国家“上大压小”政策调控,入规难;三是我旗富集的风电、太阳能发电等新能源利用项目受国家、自治区总开发规模调控,项目审批难度加大;四是能源企业尤其缺乏高水平的管理人员、关键性技术人才和高素质的熟练工人。

(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我旗独贵塔拉工业园区、鄂尔多斯新能源产业示范区均是近两年才被确定为自治区、市重点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虽相继开工,但重点集中在场平、路网建设上,供电、供水、排污等配套设施建设远远跟不上;塔然高勒煤电物流园区、独贵塔拉中小企业创业园区仅处于起步建设阶段;各工业园区内输外送通道也存在建设滞后的问题。另外,各园区的服务功能有待进一步完善,均没有正式出台入园项目准入、管理、服务等具体措施。

(四)部分项目操作性不强,履约率偏低。近年来,签约投资我旗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的总规模超过4800MW,已取得同意开展前期工作的光伏发电项目规模仅占110MW,核准 的项目只有1个,也只在做开工前准备工作;50MW太阳能光热发电项目从2005年开始前期工作,历经7年才拿到核准文件,但到现在还未开工建设,项目进度不理想;聚野焦电热联产、云开热电等项目完成厂房主体框架建设后,进度放慢,工期延长。

三、加快煤炭与电力产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一)抢抓机遇,提前谋划。

目前,我旗工业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一是“十二五”期间,新能源产业被列为国家重点支持的七大领域之一,新能源产业重点发展新一代核能、太阳能热利用和光伏光热发电、风电技术装备、智能电网、生物质能等;二是国务院先后出台了《进一步促进内蒙古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若干意见》、“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等战略措施,今后,中央将从政策、资金、重大项目等方面给予西部地区更大的支持,有利于我旗在新形势下,抓住新一轮经济发展机遇,推动地方经济发展;三是2010年自治区制定的《自治区以呼包鄂为核心沿黄河沿交通干线经济带重点产业发展规划》中,将独贵特拉工业园区列为自治区煤化工重点产业园区,将有效提高我旗煤炭资源的就地转化率;四是杭锦旗被列为鄂尔多斯市唯一的扶贫示范区,将进一步加大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优化投资环境,并且市政府将在重大项目安排上不同程度向我旗倾斜。

(二)规划先行,加快煤炭产业发展。

1.加快煤炭资源勘查、规划进度。加大煤炭资源勘查力 度,提高煤炭开发后续保障能力。通过积极主动争取国家、自治区安排的地质勘查专项资金,加大白音乌素矿区勘查工作力度,增加勘查投入,不断发现煤炭产地。尽快委托编制《白音乌素矿区总体规划》,为将矿区内的矿井列入“十三五”开发规划做好准备。培育发展骨干煤炭企业,加快大型矿区建设,促进资源向优势骨干企业聚集。

2.抓好重点矿井建设,扩大煤炭生产能力。一是加快神华塔然高勒1000万吨/年矿井建设进度,争取尽早建成投产。二是收集塔然高勒矿区西南勘查区煤炭资源相关资料,修编《塔然高勒矿区总体规划》,争取将规划区内的矿井列入自治区“十二五”开发规划。三是收集纳林希里矿区奎腾沟井田相关资料,与自治区、国家相关部门协调,修编《纳林希里矿区总体规划》,将其中奎腾沟井田井口开在杭锦旗境内,并争取将该矿井开发年限提前(原开发年限为2020-2023年)。力争十二五末,我旗煤炭产能规模达到3000万吨,为煤炭综合利用项目提供优质充足的原料保障。

3.大力发展火电。内蒙古能源公司2×30万千瓦矸石电厂、聚野2×1.2万千瓦焦电热联产、云开2×1.2万千瓦热电等项目建设进度,重点推进北方联合电力4×100万千瓦一期2×100万千瓦电厂、大唐国际项目4×100万千瓦一期2×100万千瓦空冷机组工程前期工作。力争“十二五”末建成投产火电装机63万千瓦,新开工火电装机200万千瓦。

(三)创新模式,积极发展新能源电力。

1.大规模发展风电、光电集群产业。重点建设富强风电、6 蒙能风电、大唐新能源槽式热发电与光伏发电,中盛光伏、亿利资源、强茂能源、大唐国际、美国第一太阳能等企业的光伏发电项目,力争“十二五末”,新能源发电总装机达到100万千瓦,其中风电装机70万千瓦,光伏、光热、生物质发电等装机30万千瓦。

2.大力推广多能互补发电。打造自治区级风光互补、风火互补、太阳能光伏晶硅、薄膜发电、太阳能光热发电等多能互补、电网友好型新能源示范基地。积极推广和利用风光互补发电,加快实施风光互补发电路灯照明工程和民用风光互补发电工程。

3.开发利用生物质能源。积极发展秸秆等生物质能发电、生物质制气、生物质液体燃料、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等新型能源。重点建设源丰生物质热电、秸秆固化成型燃料、亿利资源生物质柴油、独贵塔拉沼气及联产天然气和热水工程等项目。

(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发展环境。

一是要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配套”的原则,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园区供水、供电、排污等功能,提高园区的综合配套能力和对项目的承载能力,展营造良好的硬件环境;建设公共电源、热源、气源,缓解制约发展的瓶颈。二是要加快入园道路、铁路等设施建设,为能源工业发展创造物料输入和输出便捷通道。三是加强电力送出通道建设,争取将鄂尔多斯市500KV特高压送出通道延伸到我旗。

(五)实施项目带动,增强能源产业发展后劲。

围绕国家、自治区出台的关于能源产业的相关政策,提出一批起点高、带动强、发展快、效益好的能源工业发展项目,认真做好项目前期工作,各职能部门之间相互协调,搞好服务。完善重点项目库建设,认真征集、筛选项目,瞄准大企业、大集团,突出“招大引强做实”的理念,多储备、批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符合我旗实际的大项目,尽可能多占一些能耗和排放指标,为我旗在新一轮的竞争中抢占先机。

(六)提升服务水平,突破制约瓶颈。

一是转变招商理念,推进产业升级。不但要招商,更要选商,要重点引进一些高科技、高附加值、产业延伸型和有利于经济结构调整的项目进驻,提高项目准入门槛,杜绝引进相邻地区淘汰的落后项目。二是加大工业人才引进、培养力度。既要引进高级管理和科技人才,又要引进熟练的技术工人;要畅通引进人才的“绿色通道”,实施“零门槛”落户,同时,要有计划、有目标的定向委培本地人才。三是拓宽融资渠道,协助企业解决发展资金问题。一方面加大向上争取资金的力度,尽最大努力争取国家政策性资金的支持;另一方面鼓励企业之间建立相互担保机制,争取更多的金融信贷支持;再次要走出去,通过招商引资,搞好企业之间的联合,争取外部资金的注入。

总之,煤炭与电力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对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和保障人民生活需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如何紧抓政策机遇、迎难而上,实现我旗煤炭和电力 8 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对加快我旗工业化进程、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非常关键。上述发言为本人对此问题的几点思考,不妥之处,敬请指正。

第三篇:华电集团积极推进煤炭产业发展

华电集团积极推进煤炭产业发展

7月10日,中国华电集团公司在内蒙古蒙泰不连沟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召开煤炭企业“双提升”、“创一流”现场会。分析当前煤炭产业面临形势,介绍行业先进公司有关情况,交流煤炭企业管理经验。会议强调,煤炭相关企业要正确认识当前煤炭市场形势,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国资委、集团公司部署要求,坚定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自信、四位一体的道路自信和百年“一流”企业的目标自信;要审时度势调整思路,优化产业发展,对标行业先进,总结推广不连沟公司的管理经验,确保煤“产得出、卖得出、要创效”。

会议要求深入推进“双提升”、“创一流”工作,全面推进集团公司煤炭产业可持续发展。要转变作风,理清思路,确保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整实基础,提升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全力提升本质安全能力,建设安全型煤炭企业。

第四篇:关于水城县煤炭产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关于水城县煤炭产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徐应华

〔内容摘要〕 煤炭是水城县支柱产业,本文通过对水城县煤炭行业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了县煤炭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 键 词〕 煤炭产业 发展 对策

〔作者介绍〕 水城县煤炭管理局局长

水城县是全国首批100个重点产煤县之一,煤炭经济占水城县经济的份额很大,煤炭产业的收益约占全县可用财力的70%左右,为水城县经济社会的发展作了重大贡献。同时,水城县煤炭经济的发展也带动了电力、冶金、化工、交通运输等相关产业的发展。特别是“十五”期间,水城县煤炭产业发展的成绩有目共睹,全县煤炭产销量大幅增长,企业经营状况得以改善,职工收入大幅度提高,安全生产水平明显好转,行业集约化程度和整体素质全面提升,煤炭产业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步伐加快。

一、煤炭资源的基本情况

水城县煤炭资源丰富。33个乡镇中27个乡镇有煤炭资源(7个乡镇有煤炭资源但无煤矿企业),主要含煤单元有8个:蟠龙、比德、小河边、大河边、土地垭、神仙坡、格目底、杨梅树,各构造单元煤种齐全,主要为焦煤、肥煤、瘦煤、贫煤、无烟煤,灰分属低灰~中高灰分,硫分属特低硫~高硫分,除比德向斜外,各构造单元皆赋存有特低硫、低硫煤,属优质煤。根据目前勘探资料,水城县331+332+333+334级储量430146.7万吨,估算储量87054.8万吨,总计资源量517201.5万吨,人均占有储量0.72万吨,且远景储量十分可观,开发潜力巨大。

全县有煤矿139对,其中国有控股煤矿7对, 地方煤矿132对(其中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矿井96对,技改矿井18对,新建矿井18对)。根据《贵州省水城县煤炭整合及开发利用规划》,由现有小型矿井146对和在建小型矿井23对整合和扩能后为84对,整合后,减少85对。整合前设计能力912万吨/年,整合后设计能力1716万吨/年。新设置矿权矿井10对,设计能力180万吨/年。整合、扩能及新设置矿权的小型矿井94对,合计设计能力1896万吨/年。大中型矿井13对,设计能力1845万吨/年。整合及规划矿井107对,合计设计能力3741万吨/年。

二、煤炭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随着浅煤层资源储量的衰减,煤炭采掘难度增大,开采成本明显上升。

(二)资源浪费严重。煤炭资源大面积、高强度开发,特别是部分煤矿的不规范开采,严重破坏了资源的储存状况,造成了极大的资源浪费。

(三)产品结构不合理。初级原煤产品多,附加值高的精深加工产品少。

(四)环境破坏严重。煤炭开发、加工、转换、利用过程中大量排放的废气、废渣、废水,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采空区引起地表土地塌陷,采煤对地上地下水资源造成破坏,对农业生产造成了直接的威胁。

(五)煤炭企业负担沉重。由于受计划经济影响,煤炭运营环节过多,费用过高,渠道不畅,使煤炭企业负担沉重。

(六)煤矿安全生产基础薄弱。一是安全生产技术装备落后,由于缺少投入,许多小企业设施、设备简陋,不具备基本安全生产条件;二是从业人员技术素质较低,由于企业培训工作不到位,有些从业人员连起码的应知应会都做不到;三是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相对滞后。

三、发展煤炭产业的应对措施

根据水城县“十一五”发展规划的要求,按照建设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的战略部署,统筹煤炭工业与相关产业协调发展、统筹煤炭开发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统筹矿山经济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紧紧围绕大型煤炭基地建设,坚持以人为本、新型工业化和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地走集团化、洁净化、多元化和现代化的发展道路,加快推进资源整合、加快深化企业改革和结构调整,全面提高全县煤炭产业集中度和产业素质,实现水城县由煤炭资源和煤炭工业大县向煤炭经济强县转变,推动水城县煤炭经济集约发展、循环发展、安全发展、高效益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在煤炭产业发展中,如何贯彻落实国家的发展战略,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把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使有限的资源发挥出最大的效益,从而推进水城县煤炭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需从以下几方面采取有效措施。

(一)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

要自上而下地转变观念,要从重视总量增长向重视结构优化转变,从简单生产流通向通过市场流通抓生产转变,从条块各自为政向条块联动转变,从靠行政手段办事向运用市场规律办事转变。

水城能源经济发展总体思路的调整,必须从完全立足于资源开发利用转向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必须跳出“建设能源重化工基地”的传统框架,改革过去把“能源立县”发展战略等同于水城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思路,积极参与国内市场竞争和新的区域分工,探索符合水城县情实际、具有新的区域特色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水城能源经济的发展采用了以大量消耗资源和粗放经营为特征的传统发展模式,今后如要继续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必须对经济增长方式实行由粗放型到集约型的转变。要以提高投入要素的效率为手段,讲求资源的合理有效配置,实现低消耗、低成本和高产出、高质量、高效率。

在宏观调控方面,调控的目标应放在促进煤炭产业的持续发展和供需总量控制上;调控的手段要由过去的管死价格转变为尽量减少政府对微观的干预程度,加强政府对宏观的引导,更多地运用经济杠杆等间接手段来调节生产和销售。

(二)继续深化企业改革和机制创新

煤炭企业不彻底转换经营机制,就不会增强自身的活力。要深化煤炭企业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建立规范法人治理结构,逐步完善适应煤炭产业发展和市场经济环境的煤炭大集团管理创新体系。推进煤炭企业战略性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着力推进小煤矿企业组织结构优化,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打破部门、地区和所有制界限,通过改组、联合、兼并、租赁、承包经营和股份合作制、出售等形式,放开搞活,组建一批大型企业集团。

(三)加大加工转化和综合利用力度

加快大型洗煤厂建设与改革步伐,提高煤炭洁净化水平。煤与电力、冶金、建材、化工等相关产业并举,促进煤炭产业资本与上下游产业资本有机结合,壮大煤炭经济。延伸煤—电—铝、煤—焦—化、煤化工等产业链,上下游联动,发展煤炭循环经济,加快产品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促进煤炭产业优化升级,进行资源综合利用。

发展精煤品牌系列产品,即通过对优质动力煤、优质主焦煤、优质无烟煤进行不同层次的洗选和加工,形成多系列的精煤品牌产品。

把煤层气开发作为水城煤炭产业产品结构调整的重点。煤层气不仅是一种宝贵的洁净能源,而且还是重要的化工原料,过去基本没有得到开发利用,而是简单的排放和“点天灯”燃烧,不仅浪费资源,还污染大气。要加快开发和多联产利用煤层气和焦炉这一优良的清洁能源和重要的化工原材料,回收焦炉煤气去做甲醇、二甲醚和化肥等,或把煤层气液化以后,运到外地销售。

开发洁净煤技术系列产品。洁净煤技术体系开发由于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高科技含量,已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热点。应加大技术开发力度,加强与国内外的技术合作,逐步形成水煤浆和煤炭气化、液化等洁净煤技术的产品、工艺、装置、设备及信息服务等。

水城焦炭资源得天独厚,大力发展现代化炼焦和焦化系列产品有多方面的有利条件,应坚持“稳定产量、发展机焦、限制小机焦和改良焦、取缔土焦、延伸加工”的方针,加快对焦化企业进行技术改造,提高焦化产品回收、加工和综合利用水平。重点发展大型机焦、焦油化工和甲醇生产,开发规模化的焦化产品系列。

应根据市场需求及投入产出效益,在多年发展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特色煤化工系列产品,如高效化肥、乙炔化工、甲醇化工、活性炭等产品。

水城煤炭开采、加工、转化过程中排放的大量废弃物已成为沉重的负担,因此,大力开发废弃资源综合利用系列产品具有重要意义。如煤矸石、洗中煤、煤泥低热值燃料发电和锅炉燃烧,煤矸石、粉煤灰材筑路系列产品开发等。

应大力发展电解铝、优质建筑装饰材料、新型墙体材料等市场前景好、能耗高的产品,并适度发展市场电力工业。

目前,水城县已规划了一批煤化工项目,如水矿煤化工项目(20万吨甲醇、30万吨醋酸)、水矿焦化项目、发耳焦化项目(360万吨焦炭、36万吨甲醇)、滥坝三家焦化企业联合化产项目(300万吨焦炭、30万吨煤焦油加工)、木果煤电化项目(30万吨烧碱、30万吨PVC、4×135 MW自备火电厂)、保华焦化厂(200万吨焦炭、20万吨甲醇)、木果煤矸石电厂(2×300MW发电机组)、玉舍二甲醚项目(60万吨二甲醚)。

(四)推进煤炭资源整合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尤其是对主焦煤等稀缺煤种资源要实行保护和控制性开发,逐步建立煤炭资源战略储备制度。加快推进煤矿资源整合和联合改造,强制淘汰生产能力为9万t/a以下的小煤矿,优化矿

井布局,减少矿点,扩大单井规模,提高安全保障程度,提升整体开发水平。鼓励支持大型煤炭企业兼并、收购、整合小煤矿资源,进一步提高资源回收率,整顿煤炭资源开采秩序。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对优质主焦煤、优质无烟煤划定保护区,限定开采能力和资源回采率。严格限制新增矿点规模。依法关闭非法开采的矿井,关停环境污染、破

坏资源、不具备安全生产的矿井,实现规模生产经营。

(五)规范煤炭开采秩序

严格按照规划布置新矿井;严格限制现有矿井低水平扩能,重点支持具备条件的地方煤矿采用先进的技术、装备对矿井进行改造,提升煤矿生产力发展水平,提高机械化程度。应鼓励国有大型煤炭企业整合的地方煤矿做强;鼓励电力、冶金、化工等相关联企业与煤炭企业开展联合。继续淘汰、关闭落后生产能力的煤矿。

加强安全生产管理,促进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构建安全生产责任制,把预防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纳入法制化轨道;健全地方监管、企业负责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体系,推进安全生产规范化、制度化、经常化管理。加强煤矿安全生产设施建设和质量标准化建设。

四、煤炭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为进一步推动水城县煤炭经济集约化发展、循环发展、安全发展、高效益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应该有相应的配套政策作保障。一是加强煤炭管理体制建设;二是调整煤炭工业企业税收、基金政策;三是完善煤炭价格机制;四是建立煤矿转产援助机制;五是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六是大型煤炭基地后备资源的勘探和开发;七是增加科技与教育投入;八是扶持煤炭企业开发综合利用项目;九是加大煤层气开发的政策支持。

第五篇:对山西煤炭产业发展若干问题的思考

山西是我国最主要的煤炭生产地,煤炭产业在全省国民经济中处于举足轻重的重要地位。

从2012年至今年年初,煤炭价格持续下跌,煤炭工业跌入低谷,山西煤炭行业首当其冲,似乎进入穷途末路,诸多煤炭人面临精神崩溃,全省经济“因煤而困”。自今年2月以来,煤炭价格止跌回升,一路上涨,“叫好”声一片,诸多煤炭人又开始精神亢奋。

煤炭行业能否尽快摆脱这种非理性、非冷即热的状态,决定着山西煤炭产业能否实现科学发展、转型发展,对于实现省委提出的“塑造山西美好形象,实现山西振兴崛起”的战略目标,意义重大。

“黄金十年”后期,我一直在给煤炭企业泼凉水,呼吁大家清醒;去年全行业一片悲观,我又一直给煤炭企业鼓劲,“风雨过后是彩虹”“希望总在绝望中诞生”;当下煤炭市场引发躁动,我仍然要大声呼吁:一定要冷眼看煤市。

正确看待当前的煤市和走势

当前,全国煤炭市场结束了连续4年的持续下跌,自年初至今一路反弹,尤其是7月份以来涨势迅猛。煤炭产业是起死回生还是回光返照?是昙花一现,还是趋势反转?

1、近期看(3—5年):煤炭行业经济运行态势处于恢复性上涨企稳阶段,但总体上与宏观经济运行态势一致。

这次危机面临的不是周期性问题,而是结构性难题,最根本的是煤炭产能过剩。今年2月以来尤其是7月份以来全国煤炭市场的快速反弹,绝不意味着自2012年煤炭市场出现拐点以来的趋势反转,而是多重因素短暂集中作用的结果。

一是去产能政策实施的因素。全国煤炭产量持续下降,在消化了进口煤增幅的同时,产量降幅大于消费降幅,1-3季度全国规模以上煤炭企业原煤产量24.6亿吨,同比下降10.5%(大于消费降幅8.1个百分点)。

这是当前煤炭市场好转的根本原因,不是需求增加的结果,而是供给减少的结果。而供给减少的原因,则主要是去产能、控产量实施276个工作日起了关键作用。

二是保增长政策刺激的因素。

国家实行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大力推广PPP模式,以适量的政府引导资金更多地激活民间投资,增强整个经济的终极动力,刺激了市场对煤炭等资源的需求,稳定了市场预期。

三是煤炭内生价值自我修复的因素。煤炭价格持续4年一路下跌,价格严重背离价值,违背价值规律,必然会触底反弹。

四是气候变化等偶发因素。今年夏季持续高温,全社会用电量大幅增加;公路治超与铁路运价调整,煤炭运输成本上升和国际煤价大幅上涨;加之去产能,导致市场供应偏紧、价格上升的预期不断增加。

五是投机资金炒作的因素。本轮煤价上涨的背后不乏投机资金的影子,会造成非理性的价格预期,造成价格过快上涨,导致市场大起大落。

六是国际市场拉动的因素。中国煤炭市场已经被“国际化”,国际煤价上涨在一定程度上拉动了国内煤炭市场。综上所述,可以得出三点结论:

一是本轮煤炭价格的反弹不存在持续大幅反弹的现实基础;二是煤炭企业经营状况尚未得到根本好转;三是近期煤价上涨已经提前释放了市场预期,煤价终究还会回归理性。

2、中长期看(20—30年):煤炭行业依然可以大有作为,必须坚定信心、改革发展。

从一个较长时期来看,今日的过剩只是一种宏观失调导致的阶段性相对过剩。作为中国的基础能源,煤炭肯定要革命,但不是“革煤炭的命”。提“后煤时代”尚早,“去煤化”不可取。现阶段,我们必须坚定对煤炭产业发展的信心。

信心来自何处?

一是来自我国国情。

总书记在2014年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上强调指出:“我国国情是以煤为主,我们对煤的注意力不要分散,要做好煤炭这篇文章”,“推动能源消费、供给、技术和体制革命,加强国际合作”。我国人均能源资源相对匮乏,能源进口依赖度大,特别是石油对外依赖度逐年快速上升,能源需求缺口大。我国能源储量“富煤、缺油、少气”的秉赋特性,决定了煤炭是我国最重要的基础能源和原料,在我国一次能源结构中,煤炭将长期是主要能源。作为煤炭行业,应保持这种战略清醒和战略定力。二是信心来自于山西省情。

(1)山西是资源大省、产煤大省。2014年全国煤炭基础储量2399.9亿吨,山西占全国的38.4%,位列第一。目前,山西煤炭产能达14.693亿吨,近三年产量都近10亿吨,占全国的25.7%。

(2)山西煤炭品种全、质量优。全省有9种煤,其中气煤、肥煤、焦煤、瘦煤、无烟煤储量各占全国同煤种储量的50%左右。

(3)山西煤炭赋存条件好,开采成本低。大部分资源赋存稳定,整装煤田多、规模大,便于集群开发,开采成本相对较低。

(4)山西区位好,位置佳。地处全国煤炭储量最丰富的晋陕蒙三角地带,位于我国东西部结合的中间地带,区位优势明显。

(5)山西现有煤矿井型大,机械化程度高。淘汰了30万吨/年以下煤矿,煤矿机械化程度达99.97%,平均单井规模接近185万吨。安全保障能力逐年提高。

三是信心最终来自于煤炭行业干部、职工队伍——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更来自于党中央、国务院、山西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对煤炭行业转型发展的大力支持。

当前最为紧迫的是,必须抓住今后20年煤炭行业转型发展最后的历史机遇,依托煤、超越煤,实现山西煤炭产业的华丽转身。正如省委书记骆惠宁同志在刚刚闭幕的中国共产党山西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中所指出的:必须坚决跳出“市场好时无暇调整、市场差时无力调整”的怪圈,紧紧抓住市场倒逼的历史机遇,坚定不移走上转型之路。也正如代省长楼阳生同志主持召开省政府第134次常务会议时所指出的:必须把功夫下在促转型、调结构、增动能、打基础上,谋定战略抓落实,着眼长远抓当前,努力推动全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迎难而上,弯道超车,后来居上

认清现状,是立足当下的基础。一切科学的决策都必须建立在对现实状况的精准把握之上。山西作为我国煤炭生产和供应大省,是我国重要的能源供应基地和工业基地,这一战略地位短时间内不会发生根本性改变。

1、山西煤炭资源丰富、优势明显。

山西煤炭资源丰富。全省有大同、宁武、河东、西山、霍西、沁水等六大煤田。形成了北部动力煤、中部炼焦煤、东南部无烟煤三大煤炭生产基地。储量大,分布广,品种全,质量优。

2、山西煤炭产业已进入转型发展新阶段。

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山西煤炭产业获得了长足发展。全省2006年、2009年经过两轮整合重组,煤矿数量大幅锐减,全省关闭淘汰了30万吨以下矿井。煤炭产业结构、产业集中度和经济增长方式都有了不同程度的优化,为山西煤炭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目前已进入转型发展新阶段。

3、山西煤炭产业特点鲜明、突出。

贡献大,煤矿多,产量高,灾害重,结构单。全省煤、焦、冶、电产业占工业总产值的80%左右,其中煤炭约占40%。煤炭的深加工滞后,转化利用率不高。很大程度仍停留在单纯地产煤、卖煤上,停留在原煤生产及其初加工上,而真正具有高附加值、高市场占有率、高利润率的深加工转化产品该大的反而不大。现行山西煤炭产业管理体制僵化、缺乏活力,企业负担重,办社会的包袱沉重。

山西煤炭产业尽管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确实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仍存在着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和不足,特别是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仍然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五方面。第一、思想观念不新。

一是计划经济思维的束缚,“等靠要”思想严重,企业有困难,不是找市场,而是还习惯于找市长、甚至找省长,这一点国有企业尤为突出;二是“官本位”观念的束缚,一些企业领导不习惯于当“企业家”,而是热衷于当官、讲行政级别,企业行政化色彩浓厚;三是夜郎自大思想的束缚,老是忘不了、放不下山西曾有的辉煌,放不下“产煤第一大省”的功劳簿,不能从煤炭思维、资源依赖的禁锢中自我解放出来;四是因循守旧意识的束缚,干部群众存在着看惯了、干惯了、习惯了的惯性,穷困不知思变,落后不知图新,缺乏那么一股子闯劲、拼劲,缺乏那么一种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开拓创新精神,等等。

近邻内蒙古此轮经济下行中受到的冲击明显小于我省,源于其在煤炭主体企业设置、对外开放力度、民营企业活跃度、煤炭转化力度上都超过了山西。

第二、产业集中度不高。

山西作为全国第一产煤大省,去年煤炭产量9.75亿吨,神华集团去年煤炭产量4.74亿吨,但掌控或引领着全国煤炭市场的定价权。对比神华,山西有三大差距:(1)市场话语权弱;(2)人均效率低;(3)产业链条短。

市场话语权弱的主要原因是煤炭产业集中度低,其根源在于山西煤炭资源的整合还没有彻底到位。人均效率低的主要原因也是产业集中度低。矿井多,单井规模小,用人多。神华集团单井平均规模是690万吨/年,而山西不足185万吨/年。当然,神华集团产业链条完整,纵向有煤、电、油,横向有路、港、航,这个优势是无可比拟的。

第三、体制机制不活。

最突出的是存在着行政干预过多、审批事项繁杂、部门多头管理以及市场机制不完善、权力监督制约不到位等诸多问题。省属国有煤炭集团政企不分,没有严格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建立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企业管理政府化、企业家官员化,政府把企业当部门来管理,把企业家当官员来对待。企业家“官本位”意识严重,把企业当政府来运行,机构重叠,人浮于事。企业无法按规范高效的现代企业制度来运行,离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四自”要求还相差甚远。

第四、产业结构不优。

除了“一煤独大”,最突出的问题是产业链条不长、替代产业不优。煤炭的深加工和绿色转化产业链条主循环尚未形成,煤电材、煤电铝、煤焦油等循环延伸产业质量不高,主要循环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有的“循环不经济”,有的企业忽视环境效益和社会责任,有的企业无循环经济发展意识,仅为单纯的产业扩张。煤制油、煤制烯烃、煤制气、煤制乙二醇等现代化工项目的开发建设缺乏系统、科学的战略规划。山西煤化工产业整体上一直处于亏损状态。与煤关联不大的非煤产业,同样也存在缺乏整体规划和顶层设计、产业协同效应差,规模效益差等问题。

第五、科技创新能力不强。

当前,山西煤炭产业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的问题依然突出,主要表现为:科技投入不足、创新人才缺乏、科技成果转化率不快不高、消化吸收和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对煤炭产业和以煤为基相关产业的支撑能力不足、推动作用不大,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尚未形成产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很少,煤炭产品的附加值开发不足,尤其是煤电、煤焦、煤化、煤建材、煤机装备等煤基产业尚未形成优势,并且多数产品仍处在产业链中低端,对煤炭产业转型升级、可持续发展的科技贡献率不高,与煤炭大省、资源大省的地位极不相称。

以上问题,是差距,是劣势,但更可转化成为奋起直追、后来者居上的潜在动力和后发优势。找准突破口,打出组合拳实现凤凰涅槃

1、加快推动煤炭行业改革——资源再整合、产业再重组。

(1)进一步实施战略性重组,发展煤炭大集团,推进煤炭产业集约化发展。依托动力煤、炼焦煤、无烟煤“三大品牌”,综合运用市场、法律、经济手段,实施煤矿企业战略性重组。整合重组优化的原则是按照不同煤种、不同区域,整合重组成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性质的特大型、“巨无霸”煤炭企业集团,提高煤炭产业集中度,减少煤矿数量,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矿井单井规模,提高人均产煤效率,从而切实提升山西煤炭产业在全国煤炭市场上的话语权和竞争力。

(2)推进三大煤炭基地建设,提高煤炭生产控制力。以政府调控与市场运作相结合,集中资源、集中优势,建设煤炭大基地,在提高煤炭产业集中度的同时,进一步提高煤炭生产控制力。以大型煤炭企业为开发主体,有序建设晋北、晋中、晋东三个大型煤炭基地,大力推进煤炭上下游产业一体化发展,形成多向关联、综合开发、循环发展的大型煤炭基地产业格局,做大做强煤炭企业,确保企业持久健康发展,推动传统煤炭产业向高端、高质、高效迈进,最终实现科学发展。

(3)紧跟世界生产服务业发展趋势,组建或引进专业化公司。对煤炭、煤化工等项目,不妨在不改变所有权的前提下,实现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组建或引进专业化公司,进行专业化生产经营管理。此举可以有效地化解企业专业技术人才不足、专业化施工队伍不足和安全管理难度大的问题,充分发挥其专业优势,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

2、加快深化国企改革——激发动力、释放活力。

在厘清国企体制机制等制约问题的基础上,对症下药,分类施策,采取“七个一”的措施,强力推进国企改革:

(1)解开“一个结”,就是进一步解放思想,打开国家经济控制力简单混同于国有经济控制力、混同于对国有企业持股比例这个“结”。

(2)搞好“一个分类”,就是按照国家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指导意见的要求和国有企业的功能定位,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和企业发展规律,合理划分公益类和商业类(包括商业一类和商业二类)国有企业,并根据不同的类型分类施策,确定不同的评价标准和监管方式。

(3)定好“一个位”,就是明确政府、国资监管部门和企业各自的角色定位,各司其职,各擅其能。

(4)划定“一个框”,就是划出政府部门和国资监管机构权力边界的框,要大力推进“六权治本”,进一步提升政府服务效率和水平,引导国有企业理顺内部治理机制,划好母子公司权责利边界,划好法人治理结构内部的权责边界。

(5)拆掉“一堵墙”,就是拆除束缚国有企业经营自主权的围墙。通过改革工商管理体制、实行负面清单制度等方式,精简行政审批事项,改变政府部门主要履行事前审批职责为主要履行“事中监督、事后追责”职责,构建“法不禁止即可为”的经营环境,增强企业自主选择业务、快速捕捉市场机遇、主动适应市场竞争的能力。

(6)敞开“一扇门”,就是打开国有企业吸收利用非国有资本的大门,树立“与巨人同行”的理念,借力、借资、借技、借智,拿出优质资源吸引优质的战略投资者,发展优质的混合所有制企业。

(7)用活“一个工具”,就是用活资本市场这个国企改革的助推器。充分利用国内外多层次资本市场,推动国有企业实现整体上市、核心业务资产上市或引进战略投资者;拓展证券化运作渠道,创新煤炭金融产品,鼓励煤炭企业债务重组,支持企业跨区域、跨领域并购重组和国有产权跨区域、跨领域流转,把“死”资产变成“活”资本,不断提高运营水平和盈利能力。要强化经营的理念,经营煤炭资源,经营煤炭资产,经营煤炭市场,经营煤炭流通,向下游产业延伸。

3、加快做强做优煤炭物流——充分释放山西的资源和区位优势。

谁控制了物流,谁就控制了价格。山西煤炭流通具有独特的资源和区位优势,应积极发展现代化、专业化煤炭物流企业,形成集仓储、加工、配送、网上交易、融资服务等功能为一体的物流产业链和集铁路、公路港口、航运于一体的大物流服务体系。应积极探索建立包括资源储备、产能储备和现货储备等多种形式相联贯的战略储备体系,发挥季节调峰、价格调节和应急保障的作用。

4、加快推动转型发展——抓住最后的机遇。

(1)大力发展先进产能。突出调整结构主线,把无效的产能淘汰掉,确保“十三五”期间全省煤炭总产能“只减不增”,完成中央安排山西的去产能任务。要通过新增综合单产达标、新增工效达标等途径,增加先进产能,加快建设现代化矿井。

(2)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在煤炭主业发展上应坚定不移地转方式、调结构,推动产业从价值链低端向高端延伸,走出一条内涵发展、创新驱动之路。在产业转调上应加快形成煤电一体化发展模式、现代煤化工产业发展模式和煤炭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形成相互支撑的产业发展格局。

一是加快煤电一体化深度融合发展。加快推进煤电一体化发展水平和规模提升,深化省属国有重点煤炭企业与五大电力央企合作,以建立股权为纽带的煤电联营和签约契约为基础的长协合同为主要形式,按照典型引路和全面推动相结合、政府搭台和企业自愿相结合的原则,将煤炭电力企业协调发展关系引向深入,推进山西煤电基地建设,实现煤电深度融合发展。

二是构建现代煤化工产业发展体系。在优化提升传统煤化工产业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发展现代煤化工产业,提高煤炭资源加工利用产品附加值,由传统煤化工向现代煤化工转变,尽快形成规模,占据市场份额。要科学规划现代煤化工产业布局,在三大煤炭基地合理规划建设一批现代煤化工产业项目。

三是延伸煤炭产业链条,大力发展煤炭循环经济。瞄准市场需求,进一步拉长煤炭产业链,生产煤炭终端产品,提高产业链附加值,推动煤炭产业链条向高端延伸;以大型煤炭企业集团为龙头,以煤炭工业园区为载体,树立“现代大煤炭产业”理念,建设一批重点循环经济园区,大力发展煤电、煤化工、煤层气、煤机制造等产业,加快煤炭就地转化率,引导和促进企业集中和产业集聚,使有限的煤炭资源真正做到“吃干榨尽”,使循环经济成为资源保护、合理利用的主要方式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5、加快实施商业模式创新——靠创新实现价值增值。

一方面,充分发挥交易中心这个国内目前唯一冠以“国”字号的煤炭交易市场优势,探索搭建营销新模式和集现货交易、场外交易及期货交易为一体的多层次商品交易市场体系,实现物资流、信息流、资金流相互融合。要以市场配置资源为基础,积极研究煤炭价格形成机制。

另一方面,鼓励煤炭企业积极采用产融结合等现代化的运营模式,加大商业模式创新力度,实现从提供产品到提供解决方案的商业模式的转型升级,由卖产品到卖配方、卖方案、卖技术、卖服务。积极推进产融结合发展,借助煤炭营销及大宗物资采购等供销渠道,利用企业财务公司联合搭建融资平台,面向供销商企业群提供基于国际采购、物流监管、融资租赁为一体的综合型供应链融资服务等。

下载推进赫章煤炭产业发展的思考(精选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推进赫章煤炭产业发展的思考(精选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煤炭产业发展科职责

    煤炭产业发展科职责 一、贯彻落实《煤炭法》、《矿产资源法》等国家有关煤炭工业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 二、拟定和实施煤炭产业发展规划和煤炭年度生产计划,制定加强煤炭行......

    对推进宜丰县旅游产业发展的思考

    对推进宜丰县旅游产业发展的思考 生态资源是宜丰最大的财富,宜丰的优势在生态、潜力在生态、特色也在生态。优美的生态环境为宜丰县旅游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县委、县......

    关于推进我省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思考

    绿色食品是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照特定生产方式生产,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商标的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它代表了未来农业和食品业、食品消费的发展......

    关于推进我省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思考

    绿色食品是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照特定生产方式生产,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商标的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它代表了未来农业和食品业、食品消费的发展......

    关于推进我省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思考

    关于推进我省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思考绿色食品是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照特定生产方式生产,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商标的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它代表......

    关于加快拜城县煤炭产业发展的几点思考(大全)

    关于加快拜城县煤炭产业发展的几点思考摘要:煤炭是工业产生中的重要能源。近几年,随着自治区、地区新型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拜城县的煤炭产业有了长足发展。特别是国务院32号文件......

    关于推进我县煤炭产业可持续发展的调查与思考1

    关于推进我县煤炭产业可持续发展的调查与思考近年来,我县依托煤炭资源优势,在全面促进县域经济发展上取得了较大的成绩。煤炭工业作为我县的基础产业,对带动全县经济发展和社会......

    煤炭产业提升

    许昌市煤炭产业提升情况许昌市煤炭资源储量丰富,是全省重点产煤地市之一,全市保有储量35亿吨,年设计生产能力2600万吨,2010年生产原煤1986万吨,占全省产量十分之一多。近几年,我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