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推进我县煤炭产业可持续发展的调查与思考1

时间:2019-05-14 04:33:4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推进我县煤炭产业可持续发展的调查与思考1》,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推进我县煤炭产业可持续发展的调查与思考1》。

第一篇:关于推进我县煤炭产业可持续发展的调查与思考1

关于推进我县煤炭产业可持续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近年来,我县依托煤炭资源优势,在全面促进县域经济发展上取得了较大的成绩。煤炭工业作为我县的基础产业,对带动全县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意义重大。而且,煤炭作为全国性的基础能源,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国务院、省政府都针对煤炭工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制定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特别是在确立“建设新型能源全县”目标的基础上,我县持续坚持开放引进发展战略,充分认识推进煤炭工业新型化,实现煤炭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努力促进煤炭行业发展循环经济和经济结构调整,扎实推进煤炭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渐进发展。

一、我县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取得的成绩

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是党的十六大对发展全国工业提出的重要要求,县委、县政府紧密结合和顺实际,确定了要把我县建设成为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的战略目标。通过几年的努力,在煤炭工业新型化,实现可持续发展道路上取得了显著成绩。

(一)煤炭企业集团化加快推进。去年,借煤炭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契机,成立了和顺云龙投资管理(集团)有限公司,由正邦煤业、隆华煤业、银圣化工三个子公司以及六个煤矿企业组成,公司注册资本5000万元,井田面积38.9401km2,煤炭资源储量3.056亿吨,设计能力570万吨,已缴纳资源价款

31041.83万元,拥有资产51.8亿元,在册职工3800余人,成为全县规模最大的煤炭企业集团。同时引进了阳煤、潞安等大型国有煤炭集团参与新型能源强县建设,为全县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二)煤炭生产洁净化正在推广。凤台一缘煤业瓦斯利用项目投资1500万元,完成储气罐、配送站建设,每天向外供气已达到60000余立方,已经成为银圣集团的主用燃料,节能减排的效果十分明显。

(三)新型产业发展起步入轨。镍热联产联供项目完成投资1.9亿元,实现金属煤镍一期试生产;银圣化工第二条生产线建成试生产,并完成了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实现我县高新技术企业零的突破。总投资8.9亿元的阳煤集团百万吨尿素项目一期工程正式奠基,“煤与非煤并重”的格局正在形成。

(四)产业素质整体提升。通过积极稳妥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全县煤矿数量由31座减少到15座,平均单井产能由40.1万吨提高到98万吨,全部实现综合机械化采煤,核定产能由1203万吨增加到1470万吨,煤炭产业集中度、煤矿整体经营管理水平显著提高。

实践证明,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通过全行业上下的艰苦努力,我县煤炭工业发展迈出了坚实的步伐,为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坚定不移地走煤炭工业新型化道路,是实现煤炭产业优化升级的有效途径,也是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和顺县的经济发展因煤而兴,许多问题也因煤而生,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推进煤炭工业新型化进程的难题很多、加

快发展的压力很大、科学发展的任务很艰巨。一是煤炭经济粗放式发展的局面没有根本扭转,煤炭工业新型化基础薄弱,企业规模依然偏小,市场竞争和抗风险能力弱,导致政府监管困难,许多法律法规、政策措施、用工制度、安全规程标准等难以落到实处,给生产安全留下隐患。二是煤炭加工转化率低。煤化工、煤矿办电、煤层气开发利用、煤炭液化等战略性起步工程进展较慢,煤炭产品结构单一,原煤输出比重过大,三是矿井技术装备水平低。地方煤矿的机械化改造还刚刚起步,机械化、半机械化和手工作业并存,安全生产装备和设施简陋,防灾抗灾系统不完善,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很低。四是安全生产虽然稳中趋好,但仍不容乐观,煤矿仍是事故多发区。五是资源浪费的问题还很严重,对环境的破坏日趋突出。资源回收率较低,矿区环境污染治理滞后,土地塌陷和水土流失严重等,都制约着我县煤炭工业新型化的顺利推进。

二、推进我县煤炭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对煤炭工业的高度重视,确定了煤炭在我国能源结构中的主体地位去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省政府制定了《山西省煤炭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我县必须根据当前的煤炭产业发展政策,明确今后一个时期煤炭工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就是要围绕建设新型能源强县战略目标,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抓住经济调整“一条主线”,努力实现县域经济转型发展、安全发展、和谐发展,突出矿井规模改造,发展循环经济“两个重点”坚定不移走规模化,洁净化、多元化、现代化,“四化”发展之路,努力实现技术水平高,资源回收率高,加工转化能力高,经济效益好,安全管理好,生态环境好的“三高、三好”强势产业,最终把我县建设成为东山县最具实力的新型能源基地。为此,要在四个方面狠下功夫:

1、建设大型骨干矿井,进一步提升矿井机械化水平。根据产业发展需求,着力培育和发展大型骨干矿井,储备资源发展潜力,规划在泊里井田新建500万吨/年井型2座,大佛头井田新建600万吨井型1座,使之成为优化煤炭工业结构,建设新型能源基地的龙头企业。继续推进现有矿井机械化开采水平的提高,大力引进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提高矿井整体技术装备水平,全面实现综合机械化开采,加快高产高效矿井建设,强化资源节约意识,推进资源节约工作,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

2、突出安全质量标准化,加快“两型三化”矿井建设步伐。无论生产还是基本建设矿井,在继续巩固、提高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成果的同时,大力开展“安全高效型、本质安全型”矿井建设活动,努力做到“基础管理精细化,技术装备现代化,人员培训制度化”,2015年末,所有矿井实现安全质量标准化,力争120万吨以上矿井实现“两型三化”建设。

3、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实现主导产业与新型产业同步发展。“十二五”期间,坚持以煤为主,做大做强主业的同时,大力开发煤电、煤气、煤化工等优势项目,加强资源综合利用,不断延伸产业链条。一是推广洁净煤生产。大力发展洗煤、配煤,提升产品结构档次,改变产品结构单一的、粗放型的发展模式。二是推广煤层气综合利用。力争2015年实现城镇利用瓦斯集中供气、取暖;兴建矿井坑口瓦斯发电站或煤层气液化。三是开

发煤化工产品。阳煤集团和顺尿素厂也奠基开工,力争2015年建成投产,并根据产业政策,探索开发甲醇煤化工项目。四是积极发展非煤产业。在“十二五”期应抓住机遇,创造条件,依托煤炭大力发展非煤企业,进一步落实“煤炭支持非煤,地下带动地上”产业结构调整政策,力争到2015年,煤炭行业的非煤企业产值比重占到全行业总产值的20%。

4、严格把握煤炭产业政策,把推进循环经济发展放在突出位置。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以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减少污染排放为核心,以多联产、洁净化为方向,引导煤矿企业以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发展模式,逐步取代传统的资源—产品—废弃物的发展模式,实现由初级产品型向深加工和综合利用方向转变。借鉴阳泉、晋城等地经验,鼓励支持具备条件的高瓦斯矿井利用瓦斯发电或转化为民用瓦斯项目,发展煤焦、化工、建材等多元产业,使洁净型、环保型、科技型产品和新型服务业成为县域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实现经济发展速度与经济效益、生态环境效益的统一。

煤炭工业新型化是促进我县煤炭经济增长方式根本转变的必由之路,我们相信,有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只要能够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煤炭产业发展政策,准确把握煤炭工业发展定位,我县加快推进煤炭工业新型化进程,确保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一定会尽快变为现实。

第二篇:煤炭产业可持续发展调研报告

XXX煤炭产业可持续发展调研报告

煤炭产业是我国重要的能源产业,煤炭产业可持续发展事关国家经济发展和能源安全大局。XXX作为煤炭资源大县和煤炭产能大县,改革开放以来,煤炭产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既为国家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也在兴县富民中发挥了支柱作用,但同时煤炭产业在发展过程中也产生和出现了许多矛盾和问题,为推进煤炭产业进一步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我们对全县煤炭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深入调查研究,形成调研报告如下。

一、煤炭产业发展基本情况(一)资源分布情况

(二)资源整合情况

2005年8月底前,XXX共有煤矿X座、X对井,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坚决整顿关闭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非法煤矿的紧急通知》规定和省、市压减30%矿井数量的要求,关闭了不具备安全生产基本条件的67对矿井。从2005年9月开始,按照省里的统一安排,全面铺开了煤炭资源整合和有偿使用工作,根据资源赋存现状,通过兼并、联营、参股、控股、收购等整合形式,对年生产能力9万吨以下的矿井全部进行整合,资源储量不足、不能进行整合的全部实施关闭,全县又关闭矿井X对,全县煤矿由X座减少到X座,矿井数由X对减少为X对,矿井压减比例为51.4%;矿井面积整合前为346.982平方公里,整合后为370.7898平方公里,增加23.8078平方公里,增加比例为6.8%;核定生产能力整合前为1791万吨/年,整合后为1944万吨/年,增加比例为8.54%。完

--成资源整合工作后,全县共有煤矿101个矿105对井,其中60万吨/年矿井2对、45万吨/年矿井3对、30万吨/年矿井19对、21万吨/年矿井13对、15万吨/年矿井39对、9万吨/年矿井29对。2006年后半年以来,又先后对 庄煤矿、煤矿等12个矿实施了关闭,到目前全县保留煤矿89个。到2010年,全县将淘汰15万吨/年以下矿井,30万吨/年以上矿井产量将占到总产量的90%以上,矿井数量控制在50个左右,煤炭产量达到1900万吨。

(三)加工转化情况

多年来煤炭产业一直是XXX的支柱产业,1999年省委、省政府提出产业结构调整战略以来,XXX致力于推动煤炭产业优化升级,努力探索走出一条新型煤炭工业化路子,大力发展煤炭及其加工转化业,延伸煤炭产业链条。到“十五”期末,全县原煤产量达到 吨、精煤 吨、焦炭 吨 发电 KW,基本形成了原煤-精煤-机焦-发电-金属镁、机焦-焦油化工-甲醇、煤矸石-发电-建材的煤炭产业链条,成为全省八大焦化工业园区基地和五大甲醇联产中心之一。洗煤行业全县现有 户企业,其中,年入洗能力在60万吨以上的达36户,绝大多都采用重介洗煤等先进技术。全县年入洗能力达到 吨。焦化行业六大机焦年生产能力 万吨,同时可回收煤焦油2 吨,全部达产达效后将形成800万吨的生产能力,化产品现已具备5万吨甲醇的生产能力。XXX焦化工业区被列为全省规划的八大焦化工业园区之一。到“十一五”末全县将形成800万吨焦炭、36万吨煤焦油、76万吨甲醇、10万吨苯加氢、10万吨碳素、100万KW发电和7.5万吨金属镁(包括镁合金)的生产能力,形成原煤-精煤-焦炭-煤焦油-甲醇-煤气发电-金属镁等产业链条,全县煤炭加工转化率将达到80%以上。XXX煤焦企业依托自身优势,06年以来参加“港洽会”、“沪洽会”等大型招商会,--积极走出去与国内外大企业对接,促进由“焦”向“化”的转变。宏峰公司引进 机焦、甲醇项目,在完成机焦一期工程的基础上,近期铺开了30万吨甲醇项目。XXX 选煤厂与 株式会社达成30万吨煤焦油加工项目合作意向,利用六大机焦产生的煤焦油进行二次深加工,所得的苯酚、二甲酚、精萘等多种产品广泛用于塑料、橡胶、染料、医药、碳素、有机燃料等行业; 焦化控股与 焦化签署了 项目,利用 焦化项目产生的焦炉煤气制取甲醇,这两个项目 年将全部开工建设。到“十一五”末,全县精细化工产值将达到70亿元,乙炔化工产值达到 亿元。电力行业全县现有 户企业,发电能力16.75万KW,其中两户为煤矸石发电,分别是。

二、煤炭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XXX煤炭产业发展迅速,煤炭产量持续增长,生产技术水平逐步提高,煤矿安全生产条件有所改善,为县域乃至全省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煤炭产业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结构不合理、增长方式粗放、科技水平低、安全事故多发、资源浪费严重、环境治理滞后等制约其可持续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

(一)地质条件制约做大煤矿企业,煤矿规模结构不合理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以来,受“有水快流”思想的影响,XXX小煤矿遍地开花,导致了煤炭行业“多、小、散、乱”的格局,煤矿数量多,单井规模小,1-3万吨的煤矿一度占到全县煤矿总数的87%以上。资源整合前,全县 对矿井中,年生产能力9万吨以下的就有144对之多,即使在整合后,30万吨以上的煤矿也仅36个,30万吨以下的占了多数。形成这一局面的原因除了在长期煤价偏低的历史进程中,国家采取“大矿大开、小矿小开、有水快流”的指导方针外,也与XXX特殊的煤炭地质条件密切相关,XXX

--煤炭资源虽然储藏丰富,但由于沟壑纵横,断层较多,使得赋存连片资源规模不大,办大矿的基础条件不好,只能因地制宜,尽地质条件开办多数中型矿井,在地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办一些大矿,赋存资源规模小且零散的办一些小矿。此外,省资源整合领导组为了压减生产能力,在操作中就小不就大,1-3万吨的煤矿整合后只能批9万吨,两个6万吨的煤矿整合后只能批15万吨,两个9万吨的煤矿整合后只能批21万吨,而XXX1-3万吨煤矿共有188对,占了全县煤矿总数的87%,导致XXX保留下来的煤矿以30万吨以下的居多。

(二)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煤矿事故屡有发生 高危风险性是煤矿生产活动的特点之一,煤矿生产活动呈现资源开采与安全生产一体化的特征,决定了煤矿安全生产任务十分艰巨。煤矿安全不论是在煤炭产业可持续发展进程中,还是全社会安全生产的大格局中,都处于重中之重的位臵,煤炭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以煤矿安全生产作保证。一个时期以来,XXX从完善体制、健全机制、强化法制、深化改革、加大投入、政策支持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进一步加强煤矿安全生产工作,总的来讲取得明显成效,在煤炭产量稳定增长的情况下,煤矿事故死亡人数和原煤百万吨死亡率均有下降,煤矿安全状况总体有所好转,但在07年之前煤矿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屡有发生,仅06年就发生两起重特大事故,给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重大损失,造成煤矿安全事故屡有发生主要有四方面原因:一是煤矿业主法制意识淡薄。很大一部分煤矿业主对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掌握不多,即使知道一些,但受利益驱动,重生产、重效益,轻投入、轻安全,不严格执行安全生产和煤炭法律、法规及规章,不认真履行安全生产责任主体的责任,存在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有的--煤矿业主甚至认为出了事可拿钱摆平, 不服从管理,只要产量、只顾赚钱,冒险强干,违法生产;二是煤矿管理队伍、人员素质低下,管理失之规范。由于煤矿大多是由乡镇煤矿发展起来的,管理者多是没有受过系统的专业知识培训,安全知识不足,多是凭经验行事,加之技术人员缺乏,职工素质低下,各种规章制度形同虚设,抓安全落实不够,现场管理不规范,使得违章指挥、违章作业现象经常存在,安全生产难以保证;三是安全监管乏力。从体制上说,安全监管的重点在乡镇,但目前按照国家法律法规规定,安全监管职能只在县级及其以上人民政府。乡镇等基层政府没有安全监管执法权,不少乡镇安全监管机构不健全、人员缺乏,且没有执法权,监管起来力度不大;从机制上说,煤矿安全生产涉及多个部门、多个证照,这些部门在证照管理和监督执法等方面统筹协调不够,没有形成联合执法机制。从队伍上说,执法队伍良莠不齐,有的执法队伍不懂专业知识、责任心不强,有的碍于人情面子对问题视而不见,还有的拿原则做交易,放弃职守,甚至串通一气,使得监管大打折扣,一些小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久而久之形成大隐患。四是煤矿技术装备和采掘方法落后。由于以前煤矿规模小、数量多,加之承包、转包行为的普遍存在,使得不少煤矿业主存在短期经营思想,安全上能将就则将就,不愿加大先进设备的投入,导致安全技术装备不到位,灾害监测监控系统功能不全,装备数量不足,不能满足安全生产的需要,同时煤矿普遍采用炮采方式, 机械化程度不高,技术保障不到位,为追求利润最大化,往往增加人数、延长时间,从而导致超定员、超能力、超强度生产及非法购买、储存黑火工现象时有发生,极易引发重大安全事故。

(三)非法违法煤矿大量存在,私挖滥采比较严重

--受煤炭地质条件、传统“靠山吃山”思想,以及能源紧张、煤炭价格居高不下等因素的共同影响,私挖滥采煤炭等无证开采行为在XXX历来比较严重,非法违法煤矿大量存在,而且一度呈泛滥之势。据国家有关部门统计数据,在我国目前的煤炭总量中,约有7.5亿吨缺乏安全保障能力,其中约2.5亿吨是由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小煤矿生产的。XXX的非法违法煤矿很难统计一个确切的数目,但仅去年以来就取缔历年来形成的私开窝点及关闭不标准的非法煤矿3150个。非法违法煤矿采用非正规的采煤方法,生产工艺落后,资源回采率极低,造成了资源的破坏和大量浪费;开采过程中产生的大量煤伴共生品完全不加以利用,在形成另一种浪费的同时严重污染了环境;非法违法煤矿以攫取非法利润为唯一目的,不重视安全投入,漠视矿工生命,安全生产事故频发,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非法违法煤矿生产的原煤经过各种渠道进入煤炭市场,扰乱了正常的煤炭生产经营秩序和经济秩序,要实现煤炭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从坚决铲除非法违法煤矿开始。

(四)采煤及相关产业造成严重环境污染,生态环境遭到一定破坏

煤炭开采破坏了地表、地下水系,影响区域地形地貌和植被生长,造成土地裂缝塌陷、水土流失。据省有关部门测量报告数据,在我省每开采一吨煤炭,就要破坏2.5吨水,按此计算,XXX每年因采煤而破坏的水资源达3000余万吨。因采煤造成的土地裂缝塌陷等地质灾害也呈逐年上升之势,一些村庄因土地、房屋裂缝被迫搬迁,大量耕地因塌陷而被迫撂荒。根据去年全县的采煤沉陷普查情况,全县291个行政村,有70个出现不同程度的采煤沉陷,占总村数的24%。煤炭生产过程中伴生大量的煤矸石排放,--除少数被用作煤矸石发电外,大部分仍是露天堆放,不仅大量占用土地,污染周围土壤和地下水,而且煤矸石自燃排放出的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直接污染大气环境。在煤炭加工过程如洗选、焦化、化产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废水、废气、废渣,煤炭直接燃烧后产生的二氧化碳等污染物的排放都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破坏和污染。

三、煤炭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和措施

煤炭产业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产业,也是XXX域经济命脉,煤炭产业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对全国、全省特别是XXX经济又快又好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未来一段时期必须紧紧抓住国家在我省开展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政策试点的机遇,抓紧解决煤炭产业长期发展过程中积累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和近几年超常规发展出现的一些新问题,按照党的十七大、省九届党代会精神,根据省委“走出四条路子,实现三个跨越”的要求,紧紧围绕县十二次党代会提出的培育壮大五大优势产业、建设新型能源和煤化工基地的目标,坚持以煤为主导,加快煤炭产业整体创新,推动煤炭产业尽快步入资源回收率高、安全有保障、环境污染少、经济效益好、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努力走资源型地区可持续发展的路子,实现煤炭大县向新型能源和煤化工大县的跨越。

(一)提升产业素质,保持煤炭优势地位

煤炭作为支撑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战略能源,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其在能源结构中的比例会缓慢下降,但不会发生根本改变。因此,不论是从国家的经济发展需要考虑,还是从XXX的产业结构考虑,必须不断提升产业素质,继续保持煤炭优势地位。一是努力提高煤炭产业集中度。通过实施煤炭资源整合的同时,--坚持放开煤炭领域,积极引进国有大型企业采取收购、兼并、托管等形式,实现对县域矿井的提升改造,使全县煤矿单井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要严格执行国家安监总局和省政府制定的关闭淘汰煤矿计划,完成市政府下达的逐年关井任务,按照省、市要求和时限,逐步淘汰30万吨/年以下矿井,以“资源整合、关小上大、能力臵换、联合改造、淘汰落后、优化结构”为指导方针,坚持科学规划、关小改中上大、明晰产权、有偿出让和市场配臵资源的原则,实施二次整合,根据地质构造、开采煤层煤质及交通位臵,实行就近整合、资源互补合并,进行二次整合的煤矿生产能力不低于30万吨/年。二是要努力提高煤矿技术装备水平。全县煤矿必须实行能够形成负压通风系统的壁式采煤方法,已经完成采煤方法改革的煤矿要做好完善配套工作;实施技术改造、扩规改造和基本建设的煤矿,要实现壁式布臵、正规开采,确保矿井改造建设与采煤方法改革一同到位;资源整合的煤矿必须全部采用先进、科学的采煤方法,形成全面节约和有效利用煤炭资源的管理制度,彻底摒弃传统落后的开采方式,提高机械化作业程度,使煤炭资源回收率达到国家规定要求;根据地质构造和资源储量,积极推进采煤方法改革,加快业已全面铺开的采改进程,最终使综采矿井达到矿井总数的50%以上,其它矿井全部实行高档普采,安全质量标准化矿井达到80%以上。三是要努力提高煤矿安全生产水平。抓好以瓦斯治理为重点的“一通三防”工作,不间断的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发现问题,及时跟踪整改到位。要全方位加强安全监管。体制方面,对所有矿实行安监特派员驻派制度,特别把全县高沼、高管、火区、水患、竖井等作为重点矿井,进行重点防治和重点监管。技术方面,严格落实省政府要求,所有矿井全部安装瓦斯监控系统,实现省、--市、县、矿四级联网,安装井下人员定位系统、产量监控系统,发挥安全监管的“千里眼”、防止瓦斯事故的“守门员”和事故查处的“黑匣子”作用;加快双回路电源建设、装备采区防爆设备、瓦斯风电闭锁装臵、矿井风机在线监测等安全保障设施。队伍建设方面,加强人本管理,严格施行XXX煤矿矿长管理暂行办法,加强对矿长的任免和考核管理,加强煤炭职工培训工作。

(二)发展加工延伸,构筑多元产业体系

推进煤炭产业可持续发展,必须树立和坚持“大煤炭观”,摆脱对单纯出卖原煤的依赖,以煤炭生产为基础,积极发展煤炭加工转化,开发利用伴生资源,延伸产业链条,构筑多元产业体系。要积极发展电力产业。在煤炭生产过程中,伴生着大量煤矸石排放,不仅压占土地,影响生态环境,矸石淋溶水还直接污染周围土壤和地下水,而且煤矸石中含有的可燃成份,在适宜的条件下可发生自燃,排放出的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直接污染环境。煤矸石发电是充分利用煤矸石的有效热成份,变废为宝,解决污染的有效途径之一。我国于1998年发布了《煤矸石综合利用管理办法》,重点发展煤矸石发电、煤矸石生产建筑材料等实用技术,并且对煤矸石电厂的建设,从投资政策、建设资金等方面给予支持。在加快筹备阶段的3户煤矸石发电企业建设的同时,根据煤矸石产量及区域分布,积极引导更多的企业进入煤矸石发电领域。要积极发展煤化工产业。相对于石油化工而言,煤化工具有明显的成本优势和较大的利润空间,发展甲醇、二甲醚等醇醚燃料,开发精细煤化工产品,市场前景良好,潜力十分巨大。要加强综合利用,以“资源消费-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闭合循环模式取代传统的“资源消费-产品-废弃物”单向线性模式,以煤焦、甲醇等项目为重点加快培育煤、焦、化产品循环产业链条,促进

--煤炭产业由“焦”向“化”的升级转变。

(三)组建企业集团,打造煤炭产业“航母编队” 从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煤炭产业的发展情况可以看出,对于煤炭这种宝贵的不可再生资源,都是由集资金、技术、装备、管理等优势为一体的大公司、大集团来开采和加工的。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从省、市、县,到乡、村、个人一起上的做法存在诸多弊端,任其长期发展下去,只能是吃祖宗饭,断子孙路。推进煤炭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通过组建大公司、大集团,建立集约型的煤炭产业组织体系。要贯彻落实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推进煤炭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大政方针,适应煤炭和煤化工产业发展的要求,通过自我扩张、强强联合、股份合作等途径,组建和培育壮大一批区域性的煤炭大公司、大集团,对XXX煤炭及其延伸产业的“航母编队”。通过打造这样一批大公司、大集团,打造XXX煤炭产业的组织结构进行脱胎换骨式的改造,建立产业集聚的平台,有效地提高煤炭产业的集中度和规模度,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变内部无序竞争和恶性竞争,为一个拳头联合对外,共同占有市场,共同开发市场,增强煤炭及其延伸产业的市场竞争力。通过打造大公司、大集团,建立煤化工基地建设的平台,发挥其集团品牌和资源优势,对煤化工企业进行重组,增强发展后劲,实现煤炭产业与煤化工产业的同步发展。

(四)坚决铲除非法违法煤矿,规范煤炭生产经营秩序

打击非法违法煤矿是一项长期艰苦的工作,需要各职能部门之间密切配合,形成合力,从各个环节上予以严厉打击。要通过加强对有证煤矿和煤炭准销票的管理,加强对供电的管理和民爆物品的清查,堵住非法违法煤矿生产的源头;通过对运输车辆的检查和对配煤场、煤焦企业的管理,斩断非法违法煤矿的销售渠

--道;通过加强劳动用工检查,阻断非法违法煤矿的用工渠道;通过严厉查处党政机关干部和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投资入股煤矿、参与办矿或利用职权包庇、纵容非法违法煤矿的行为,打掉非法违法煤矿的幕后“黑手”和“保护伞”;通过完善监管体系,明确各级各部门的工作职责,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而又互相协调、密切配合的工作格局,形成打击非法违法煤矿的强大氛围和工作合力,通过认真细致的工作,最终消灭非法违法煤矿,净化煤炭市场,规范煤炭生产经营秩序。

(五)治理煤炭污染,促进资源环境协调 煤炭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以保护环境为前提,如果不注重环境保护,其发展必然是不可持续的。为此,一是要推进煤炭的节约利用。XXX煤矿赋存条件较差,绝大部分为井工矿,加之由于对煤炭资源珍惜不够,一些大矿吃肥丢瘦、浪费资源,许多小矿乱采滥挖、破坏资源,再加上一些政策因素以及规划、勘探的相对滞后,导致煤炭资源回收率较低。为加强对矿产资源的勘查、开采管理,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资源,编制了《山西省晋中市XXX矿产资源规划》(2001-2010年),逐步解决矿山布局不合理问题,全面开展了煤炭资源回采率专项检查。同时,应建立严格的资源回收监管制度,对破坏性开采,造成严重浪费的,要依法予以处罚。要做好矿业权有偿使用改革工作,规范煤炭矿业权交易,提高市场准入门槛,使煤炭企业具有珍惜资源、合理开发利用资源的动力和压力。要加强煤炭开发规划工作,强化煤炭工业中长期发展规划以及规划的指导作用,实行有计划、保护性开采。二是抓好煤炭产业的洁净利用。要大力推广煤炭洗选和型煤、配煤技术,电力和化工行业的脱硫降尘技术;提高城市集中供热率和集中供气率,减少煤炭利用过程中的污染排放;学习借鉴国外

--成熟技术,推进煤炭气化、液化工程。三是加大环保生态治理力度。XXX煤炭产业“一枝独大”,经济增长过度依赖煤、焦行业,投入产出效率低,增长方式粗放,产业发展已接近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极限,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以及地质灾害,呈现出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特征。应积极探索建立矿山生态环境恢复补偿制度,坚持预防与治理相结合,重点解决因采煤造成的土地塌陷、房屋裂缝、水源渗漏等问题。制定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健全防灾网络,做好监测监控,及时妥善处理已出现的地质纠纷。积极争取国家资金对矿山企业地质灾害作治理与恢复,实施采煤沉陷区治理工程。针对采煤造成的水资源破坏问题,应积极开发地表水,加快县城备用水源石膏山水库项目建设。根据地理状况,加快各类小型水库、蓄水池建设。积极开发煤矿废水用于工业生产和农业灌溉,实现废水利用、变废为宝。针对煤矸石堆积造成的污染问题,除积极引导发展煤矸石电厂外,还应大力发展煤矸石砖厂,既可治理污染,又可保护耕地。

--

第三篇:促进鄂尔多斯煤炭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促进鄂尔多斯煤炭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2012-04-04 08:52:00.0)

一、鄂尔多斯煤炭产业发展的战略地位

“ 立足煤炭” 成为中国未来长期能源战略的基础,目前国家正在制定能源发展中长期总体规划,第一次明确煤炭为主体的地位。鄂尔多斯市是煤炭资源富集区,约占内蒙古自治区的2/ 3,全国的1/ 6,含煤面积约占全市总面积的70%,全市探明煤炭资源储量1501亿吨,且煤质优良,具有“三低一高”的特点,即低灰、低磷、低硫、高发热量,是世界上罕见的优质环保、动力煤。凭借自身资源禀赋并依托国家发展对能源的强烈需求,“十五”期间,鄂尔多斯市确立了以煤炭、电力、煤化工和机械制造为城市发展的主导产业,并成为国家规划建设的重要能源基地,煤炭工业作为主导产业推动鄂尔多斯市迅速崛起。虽然地处西部地区,但鄂尔多斯人均GDP已达到6600美元,相当于江苏省苏南发达地区水平,鄂尔多斯正逐步从一个生态条件恶劣、经济落后的贫困地区,一跃成为内蒙古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地区之一,与包头、呼和浩特构成了内蒙古中部区域经济的“金三角”。

然而,鄂尔多斯煤炭产业的发展不仅对鄂尔多斯、内蒙古自治区经济的发展有重要影响,更重要的是在能源供给结构上,鄂尔多斯拥有相对丰富的煤炭资源,这越来越成为中国能源发展可持续的主体,煤炭能源在能源发展中的主体地位越来越突出。基于鄂尔多斯煤炭产业发展的战略地位,如何做大做强鄂尔多斯煤炭产业?如何发展煤炭产业循环经济?如何走煤炭产业发展的可持续发展道路?这些都是鄂尔多斯煤炭产业发展过程中应该考虑的首要问题。

二、鄂尔多斯煤炭产业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长期以来,鄂尔多斯市煤炭产业作为能源工业的支柱,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不可否认,鄂尔多斯市煤炭产业推行的是以资源换发展,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模式,其发展是以重大的资源环境的牺牲为代价的。在落后的思想观念和生产模式的桎梏下,鄂尔多斯市煤炭工业在为经济增长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也造成了严重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极大的影响了经济的可持续增长,更难以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其主要表现为:

(一)开发工艺亟待改进,产业链低,产业附加值小,煤炭资源浪费严重

鄂尔多斯市煤炭工业发展中的问题依然突出:煤炭开发处于一种先进工艺与落后工艺、回采率相对较高与相对较低,大企业与小企业并存的局面;原煤多数以原材料外销,产业链条短,产业附加值低;产业集中度低,资源配置不合理。这是鄂尔多斯市煤炭工业发展的真实写照。受经济条件所限,在晋、陕、内蒙古接壤的煤炭资源富集区里,目前除神华集团神东公司较早采用机械化综采技术外,绝大多数煤矿采用的都是房式开采,即在煤层中纵横开

采宽5米至10米的无支护煤房,同时留5米至10米的方型煤柱以支撑顶板和上覆岩层,大量煤炭成为呆滞资源,大部分煤矿回采率低于50%。

面对煤炭资源浪费严重的现状,鄂尔多斯市的决策者们当机立断,决定绝不能再走“爷爷吃孙子粮”的老路。于是,鄂尔多斯市煤炭生产开始转型,集中精力进行提高回采率的技术攻坚。到2007年底,各旗区的保留煤矿将全部实现正规化开采,煤矿机械化装备水平不低于90%,煤矿采区回采率平均达到75%以上。但是,节约资源对于鄂尔多斯来说不仅仅是单纯的提高回采率实现延长煤炭资源的服务年限这么简单,而是应该把发展的思路放在还延长产业链条,提升产业层次。

(二)开发规划缺位 存在“合法不合理”现象,煤炭资源浪费严重

作为国家重点能源基地,鄂尔多斯盆地煤炭资源非常丰富,仅鄂尔多斯市境内部分的保有储量就超过2000亿吨。过去因开发秩序乱,小煤矿大量存在,短期内虽促进了经济发展,也严重破坏了资源和生态环境。近年来,鄂尔多斯政府下决心遏制滥采乱挖,但是仍有部分煤炭企业负责人认为,目前资源开发中仍存在“合法不合理”的现象。比如,现已划归神华集团的哈尔乌素露天煤矿是和黑岱沟煤矿一起规划的两大露天煤矿,但哈尔乌素规划区内后来一下子涌入21个小煤矿,且都有合法手续,关闭这些煤矿不仅困难,一些矿主漫天要价,代价高得惊人。

如果换位思考,任何地方官员都要繁荣地方,尽量有利于地方,如果资源挖走了,由此带来的农民失地、搬迁、转业进城务工等问题却由地方解决,地方当然无积极性,也不公平。必须考虑资源和生态保护、环境补偿,以及为当地公共事业等社会经济全面发展出一份力等问题。

(三)支持煤炭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的财政政策不够、不到位和资金不足

保证煤炭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走循环经济的发展道路,但是循环经济项目初期投资大、市场开拓周期长,企业投资建设的资金压力很大。因此,仅靠企业自身的积累来发展循环经济是远远不够的,需要政府相关的政策支持,但是现实情况却是政府在政策和相关资金的支持上力度欠缺。

三、鄂尔多斯煤炭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鄂尔多斯市要吸取“包头石拐矿山”的经验,不要再走老路,而应从长远打算,清楚认识到煤炭能源对于国家的战略地位,认识到走循环经济发展道路,实现煤炭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对于我国的生态环境、对于子孙后代、对于国家经济的繁荣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为此,政府必须以循环经济的理念指导鄂尔多斯煤炭产业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必须按照减量化原则,节约利用煤炭资源

减量化原则是循环经济的首要原则,因此煤炭工业发展循环经济,首先必须提高全民的资源危机意识和节约意识,必须抓紧组织开发研究,努力突破资源节约的一些技术瓶颈;积极推广先进、成熟的节能和综合利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的应用;完善自然资源有偿使用机制和价格形成机制,充分发挥价格杠杆对资源节约的促进作用。

(二)基于绿色GDP,注重煤炭综合效益的提高

循环经济倡导的是一种追求经济、环境与社会持续发展综合利益的发展模式。特别在当前煤炭行业繁荣时期,应谨记“包头市石拐”的经验教训。项目上马前必须进行技术经济分析,特别应着重进行国民经济效果分析和评价,不能继续以牺牲环境、牺牲煤炭资源为代价,盲目追求眼前经济效益。应着重通过提高煤炭利用效率和附加值及相关产品和行业的发展,来提高煤炭经济效益,提高就业率,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同时,对可能造成的环境污染和地质人文灾害应积极加以预防和治理,否则,鄂尔多斯经济根本经不起绿色GDP的考验。

(三)大力发展煤炭的综合利用

根据循环经济的再使用、再循环原则,应大力发展煤炭的综合利用,尽可能延长煤炭产品的使用周期,最大限度地减少废弃物排放,并最大限度地将废弃物转化为资源,实现资源的再循环。国家对资源节约综合利用给予减免税收的优惠政策,煤综合利用产业是个待掘的“金”矿,是煤炭工业发展循环经济重点工程。

(四)充分利用煤炭资源优势,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促进其他行业发展

煤炭是一种富含多种元素和成分的矿物质,这一特性使得煤炭具有广阔的利用空间。利用煤炭资源优势延伸产业链,是煤炭工业发展循环经济、实现排放物资源化的有效途径。利用煤炭资源优势支持和促进鄂尔多斯其他产业的发展大有可为:煤炭作为主要燃料,是冶金、设备制造、建材、化工等高能耗产业的支柱;煤炭经加工转化,是冶金、建材、化工医药、农业的重要原料;煤炭的清洁生产和转化,废气废渣的综合利用,对美化环境、改善交通作用巨大,并可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五)坚持科技创新,提高煤炭科技含量

山西煤炭要切实转变工业增长方式,走循环经济发展之路,必须依靠科技进步,解决煤炭“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循环过程中一系列的技术难题。应积极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重点对煤矿安全、煤炭洁净利用与环境保护等仍存在很多技术难点的领域组织科技攻关,培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主导产品,努力使鄂尔多斯煤炭工业发展成为高技术含量的新型工业。

(六)煤炭发展应关注安全

循环经济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强调以人的健康安全为前提和归宿,以环境无害技术为手段,煤炭工业亦应在充分考虑开采安全、环境安全和健康安全的基础上实现可持续发展。对于频发的煤矿安全事故,一方面应通过技术创新和引进,加速中小煤矿改造,加强管理,提高抗风险能力。

(七)政府加大煤炭产业循环经发展的相关政策和财政力度支持

建议我市一方面要加大对煤炭产业发展循环经济的财政支持力度,提供优惠的财税和金融政策;另一方面对煤炭工业每年缴纳的排污费应全部返还企业,用于循环经济项目的建设;另外,建议从吨煤成本中提取专项资金,专项用于循环经济的发展。

信息来源:中华民族宗教网

第四篇:对筠连县煤炭产业负面影响的调查与思考

对筠连县煤炭产业负面影响的调查与思考

筠连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王芙蓉

筠连县煤炭储量现已探明达35.8亿吨,目前是四川省的最大煤田和惟一具备可开发条件的煤炭资源富集区,具有发展能源、化工、建材工业的显著优势和巨大潜力。筠连县在籍矿井55处,核定生产能力578万吨,县管煤矿53处,核定生产能力398万吨,国有煤矿(鲁班山南北矿)两处,核定生产能力180万吨。开采区域涉及13个镇乡8万多人,煤炭经济已经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但是筠连县逐渐发展的煤炭产业和所有矿产地区一样,在壮大地方经济的同时,也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影响了县域经济的健康发展,应增加强有力的措施予以解决。

一、煤炭开采的负面影响

(一)山地垮塌陷落。因开采原煤后,采空区以上区域的岩层断裂,整个采空区以上的山体向下沉降。在沉降运动的过程中,破坏了原有山体的结构,随即产生地表下陷、山体大面积滑坡、岩石垮塌、泥石流等灾害,给采矿区域埋下重大安全隐患,严重地威胁着地质灾害区域内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巡司镇最为严重的是鲁班山南北矿采区地域,整个鲁班山一带有20多处可见的裂缝。2007年发生大面积垮塌,造成250多亩耕地、桑园、林地被毁,在划定的危险区域有110多亩耕地不敢去耕种,少数农户的承包地全部被毁,成为地地道道的“三无”农民。有9个村143户人因山地灾害急需搬迁。维新镇与巡司镇边界处的庆高村岩层,出现大面积裂缝,维新镇新华、落箭、周坪等村因为山地垮塌和危岩大量存在,100多户人家急需搬迁,其他产煤镇乡也面临同样问题。

(二)破坏水资源。开采原煤后,井下形成大面积的采空区,采空以上地域的岩层随之断裂充填采空区,造成采空区以上及周围地域的地下水从断裂的岩层渗漏,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地表水源枯竭,无法涵养水源,致使原来的优质水田变为干旱的耕地,原来的人饮水井变为枯井,给所在区域内群众的生产生活造成极大影响。据不完全统计,全县有12688人饮水困难,13891头牲畜饮用水困难,1817亩耕地灌溉用水受到影响,5885人的居住环境有潜在的影响。

(三)环境污染严重。煤炭开采过程中,酸性矿井水排放、固体废弃物堆积等,对周边环境造成了一定的污染。大多数煤矿对酸性矿井水都没有进行处理,直接排放到了河流之中,酸性矿井水排放对于开采区大小河流的污染情况显而易见。固体废弃物随意堆积,更有甚者将废渣直接倾倒入河内,堵塞河道,影响防洪安全。同时,固体废弃物乱堆乱放,侵占了大批耕地,而很多被压占的耕地复耕的难度大,耕地浪费现象十分严重。对环境污染严重,影响了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质量,甚至破坏了生态平衡。

(四)矛盾隐患影响社会稳定。因为山地垮塌、水源缺乏、环境污染、房屋设施损毁、耕地被毁、人身安全等原因,开采区群众上访频繁。有的村、组还因争水造成打架斗殴等事件。在各种复杂矛盾交织中,还有少数别有用心的人在进行煽动,造成人心痪散,群众与企业、政府的对抗情绪大,2007年7月5日鲁班山南矿发生阻工事件,尽管政府采取了很多措施,做了大量工作,但仍有不少问题很难解决,因此诸多不稳定因素大量存在。

二、当前治理负面影响采取的措施

(一)筹措资金修建水利设施。面对水源缺乏问题,引起了各地政府的高度重视,在县委、政府的协调和支持下,多方筹措资金,修建水利设施、购置水利

器材,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村民饮水困难。但是随着煤矿深度开采,不少水源逐渐枯竭,水窖裂缝,一遇到连续干旱根本无法蓄水饮用。

(二)做好山地危岩灾害监测和农户搬迁动员工作。各镇乡为确保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监测点,落实山地危岩灾害监测责任。同时对居住在危险地段的农户,根据现有政策给予一定的补助,反复动员他们搬迁,暂时不能搬迁的就落实避险办法。

(三)做好矿区群众思想工作。为稳定群众思想,特别是对垮山及缺水导致无法耕种的田地,各镇乡党委、政府引导农户多渠道增收,解决生活困难。通过走村串户面对面细致的解释、劝导,化解群众怨气,激发群众克服困难和自力更生的信心。维新镇还实行了“组代表”制度,沟通煤矿和群众的思想,沟通政府和群众的思想,从而更好地解决问题。

(四)争取上级部门的支持。为切实维护群众利益,竭尽所能解决群众的困难和问题,镇乡积极争取支持帮助。县领导及县级相关部门了解情况以后,深入受灾区域,指导镇乡村社因地制宜解决群众提出的问题。

(五)争取企业主的配合,逐步化解矛盾。从某种程度上说,企业主对煤炭开采后遗症负有责任,应该予以解决,但是由于体制机制的不健全和固有的规律,企业主往往没有尽到责任。所以争取企业主的配合也是当前的一大措施。但解决因采煤而导致的问题和困难不是一蹴而就的,问题和困难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总是不同程度地存在和不断发生,仍需要引起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三、当前治理负面影响面临的难题

(一)认识不统一,措施不完善。村民、企业和政府对治理煤炭开采负面影响的认识存在差距,很难达成统一意见。同时治理措施不到位,汇报程序复杂,资金筹措困难,不利于很多矛盾解决于萌芽状态,待临时救急,行动成本较大且收效甚微。

(二)造成负面影响的责任主体难以落实。“谁破坏、谁治理”的责任仅凭镇乡协调无法落实。有的灾害也不全是煤炭开采造成的后果,比如气候条件、地质变迁等原因;有的企业不断改变业主,存在很多遗留问题,新企业主不想承担责任;有的企业开采区互相混淆,难以划分责任。如鲁班山井田现有四个矿在开采,目前没有权威的科学依据证明哪一区域内是哪个企业造成的。

(三)实施搬迁措施困难重重。维新镇新华村居住在危岩下的农户急需搬迁,政府也多次出面做工作,只有少数搬迁,多数群众不愿搬迁。主要是就近没有安全地方可建房,建房资金很难落实,政府每人补助1500元移民搬迁资金,协调宅基地都不够。如果搬迁远了,耕种承包地很不方便,生产生活问题难以解决。

(四)缺水问题难以根本解决。目前,巡司、维新、沐爱、镇舟、乐义等几个镇乡都严重存在缺水困难,而且都是因为煤炭开采破坏水系统造成的后果。虽然采取了建水池、水窖等办法解决部分村民饮水困难,但随着采区的不断推进,天然水源不断枯竭,治标的办法难以满足受灾群众生产生活用水需要,必须着眼长远,立足当前科学规划,方能妥善解决。能改种的农田镇乡已经动员群众改种,但村民们提出要补偿种田与种地的差价,不能改种而荒芜的田地要求补偿,镇乡无法确定范围和标准,更无补偿资金贮备。

(五)部分煤矿企业环保意识不强。全县50多个煤矿企业,有40多个煤矿在生产过程中不同程度的造成了地面裂缝、地表水渗漏、地下水位下降,有30多个煤矿的废渣虽集中堆放,但未采取防护措施,因此在洪水季节,容易随水流冲入溪沟,最终进入河道,抬高河床,引发洪水灾害。只有少数煤矿向县级有关

部门申报了环境保护方案,只有10多个煤矿业主尚有环境保护意识,主动出资为受灾区域的农户建水窖、修蓄水池、购买抽水设备无偿给村民抽水。

四、治理负面影响的对策建议

(一)编制采煤业环境保护防治规划。经调查,目前全县各采煤企业对受损环境治理程度较低,废渣基本没有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水土资源的损失治理仅限于局部地方建了部分水窖和蓄水池,蓄水能力还很弱,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筠连县煤炭储量很大,随着煤炭行业的进一步发展,由采煤而引发的环境问题将会愈来愈重,县政府应组织相关部门编制全县采煤环境保护防治规划。

(二)加大对煤矿企业生态环境保护的执法力度。煤矿业生产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是多方面的,也是持久的和严重的。因此随着煤炭产业的进一步发展,环境破坏将继续加重,结果是煤炭开采了,经济暂时发展了,业主将钱赚走了,破坏了的生态环境却留给了社会。因此在煤炭开发过程中为做到充分开发与利用资源,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就必须加大煤炭开发全过程的监督执法力度。

(三)研究完善综合治理方案。建议县委、县政府协调国土、水利、农业、林业、安监等相关部门实地调研,形成煤炭开采区综合治理方案,科学规划分步实施,力求实效。明确相关部门职责,协助巡司镇处理好矿邻纠纷和山地灾害治理工作,确保社会稳定,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开展矿区环境保护的监测和预报,分析矿区环境的变化,制定符合实际的政策法规,采取得力措施防治矿区负面影响。

(四)落实“谁破坏、谁治理”的主体责任。建议县委、县政府在煤矿企业进驻建设开采时,责成企业提前实施环境保护治理工作。煤矿开采必然要造成垮山漏水污染等灾害,按照“谁破坏、谁治理”的原则,企业都要治理,如能把灾

害治理与企业规划、施工建设、日常生产同步进行,既可以把群众的损失降到最低,又可以减少矿邻纠纷,使企业建设发展得以顺利进行。

(五)建立煤矿开采负面影响防治专项基金。煤矿开采负面影响防治涉及农、林、水、环保、国土、卫生等多学科多部门,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工程,需要的资金也较大,靠目前企业自行去治理和政府补偿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应在县财政建立煤矿开采负面影响防治专项基金,专户存储、专款专用,把煤炭产业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程度,实现科学发展和又好又快发展。

第五篇:推进煤炭和电力产业发展的思考

对加快发展杭锦旗煤炭与电力产业的思考

杭锦旗发展和改革局 冯玉宽

按照旗委读书会要求,结合我旗“十二五”规划中煤炭和电力产业发展目标,我就“加快发展杭锦旗煤炭与电力产业”这一主题作大会分析发言。

一、杭锦旗煤炭与电力产业发展现状

(一)煤炭资源与煤电

1.煤炭资源。杭锦旗煤田属于国家十三个大型能源基地神东基地东胜煤田的一部分,有煤面积8318.99平方公里,占全旗总面积的44%,估算煤炭资源总量约786.1亿吨。

(1)开采建设方面。

现有在建矿井1座,为神华塔然高勒年产1000万吨矿井,目前矿区附属设施建设已基本完成,主、副井已开挖到设计深度,预计2013年投产运行,现正在选煤厂与运煤专用通道建设。

(2)勘查规划方面。

2007年国家发改委批复的《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塔然高勒矿区总体规划》中,该区被规划成五个井田和一个西南勘查区,总面积2377.38 km。其中西南勘查区1323.51 km,国家从2009年开始地质勘探到2011年年底已完成普查区工作,在普查过程中分为五个普查区,分别是大营、新胜、唐公梁、阿彦布鲁、锡尼布拉格普查区。

纳林希里矿区1184.3 km已在2010年低完成了普查,22自治区发改委委托南京煤矿设计院已完成纳林希里矿区总体规划编制工作,报国家发改委待批,涉及我旗行政区域有奎腾沟井田,一个西南勘查区和一个远景区。

自治区在我旗行政区域执有五个探矿权,其中巴音陶勒盖和阿门其日格探矿权已列入纳林希里矿区总体规划。剩余三个探矿权分别是:白音乌素探矿权500.6 km,苏台庙探矿权526.68 km,巴音青格利探矿权166.29 km。自治区政府在2009年把三个探矿权合并为白音乌素煤炭预查区,完成了煤炭预查工作。另外,2009年自治区政府利用勘探基金完成布牙土区煤炭预查,探明有煤面积850.61 km。

2.煤电。目前,全旗无建成投产煤电项目,煤电产业尚属起步阶段,正在建设的有2×30万千万煤矸石电厂1座,预计年底建成投产。

(二)新能源发电

1.风力发电。2007年旗人民政府委托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卫星遥感中心完成了《鄂尔多斯市杭锦旗“十一五”及2020年风电开发建设规划》,我旗境内的风场测风工作主要由景升新能源公司进行,现已建成测风塔17处,收集了大量的风资源数据。70米高度年平均风速8.5米/秒,风功率密度为444.0 瓦/平方米,年有效风速时数(3-25米/秒)为8692小时,年有效风功率密度为524.5 瓦/平方米。经济可开发量达到695万千瓦。目前风电正在开发之中,已并网装机容量达到25万千瓦,另有5万千瓦核准拟建。

2.太阳能发电。2 2008年中国气象局风能太阳能资源评估中心关于《内蒙古自治区杭锦旗太阳能资源评估报告》中,杭锦旗年有效日照3200小时,平均总辐射量5894.6兆瓦/平方米,其中巴拉贡地区年有效日照时间达3157小时,适合开发利用太阳能资源。截止目前,我旗核准太阳能开发利用项目两个即大唐新能源50MW槽式热发电项目和10MW光伏电站项目,正在开工前准备工作,计划年内开工建设;同意开展前期工作的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5个,累计规模110MW。

3.生物质能发电。

杭锦旗境内除去牲畜食用外秸秆理论总量40万吨,禽畜粪便达到80万吨,城乡生活垃圾可达7.02万吨/年。生物质资源丰富,沼气利用基础较好,适合生物质能源项目的建设开发。截止2011年底,全旗已开发户用沼气近20000户,建成大型沼气工程2处、2×1.2万千瓦生物质热发电项目1个。

二、杭锦旗煤炭与电力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能源资源勘查、规划滞后,开发利用晚。根据我国煤炭资源开发规划管理相关政策法规文件要求,新上煤矿项目《矿区总体规划》和《矿业权设置方案》,在国土资源部门划定煤矿矿井范围后,发展和改革委等主管部门才进行项目核准。而我旗境内目前仅有一个已批复的矿区总体规划和一个在建矿井,煤炭资源勘探、规划工作严重滞后,影响后续能源项目审批建设进程;风能、太阳能资源观测评估工作起步迟,资源状况不详实,没有精准的专业规划,最新的 也只是2010年新能源产业示范区委托编制的《新能源产业示范区发电园区产业发展规划》;风能、太阳能发电项目少,规模小;火电方面还没有直接燃煤电厂,仅有塔然高勒煤矸石电厂即将建成,云开热电、聚野焦电热联产项目由于审批受限和资金短缺等也处于停建中。

(二)制约能源项目的瓶颈较多。一是受产业政策影响制约较大,“两高一资”项目受宏观政策调控及指标容量限制,获得行政许可难;二是火电厂受国家“上大压小”政策调控,入规难;三是我旗富集的风电、太阳能发电等新能源利用项目受国家、自治区总开发规模调控,项目审批难度加大;四是能源企业尤其缺乏高水平的管理人员、关键性技术人才和高素质的熟练工人。

(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我旗独贵塔拉工业园区、鄂尔多斯新能源产业示范区均是近两年才被确定为自治区、市重点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虽相继开工,但重点集中在场平、路网建设上,供电、供水、排污等配套设施建设远远跟不上;塔然高勒煤电物流园区、独贵塔拉中小企业创业园区仅处于起步建设阶段;各工业园区内输外送通道也存在建设滞后的问题。另外,各园区的服务功能有待进一步完善,均没有正式出台入园项目准入、管理、服务等具体措施。

(四)部分项目操作性不强,履约率偏低。近年来,签约投资我旗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的总规模超过4800MW,已取得同意开展前期工作的光伏发电项目规模仅占110MW,核准 的项目只有1个,也只在做开工前准备工作;50MW太阳能光热发电项目从2005年开始前期工作,历经7年才拿到核准文件,但到现在还未开工建设,项目进度不理想;聚野焦电热联产、云开热电等项目完成厂房主体框架建设后,进度放慢,工期延长。

三、加快煤炭与电力产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一)抢抓机遇,提前谋划。

目前,我旗工业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一是“十二五”期间,新能源产业被列为国家重点支持的七大领域之一,新能源产业重点发展新一代核能、太阳能热利用和光伏光热发电、风电技术装备、智能电网、生物质能等;二是国务院先后出台了《进一步促进内蒙古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若干意见》、“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等战略措施,今后,中央将从政策、资金、重大项目等方面给予西部地区更大的支持,有利于我旗在新形势下,抓住新一轮经济发展机遇,推动地方经济发展;三是2010年自治区制定的《自治区以呼包鄂为核心沿黄河沿交通干线经济带重点产业发展规划》中,将独贵特拉工业园区列为自治区煤化工重点产业园区,将有效提高我旗煤炭资源的就地转化率;四是杭锦旗被列为鄂尔多斯市唯一的扶贫示范区,将进一步加大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优化投资环境,并且市政府将在重大项目安排上不同程度向我旗倾斜。

(二)规划先行,加快煤炭产业发展。

1.加快煤炭资源勘查、规划进度。加大煤炭资源勘查力 度,提高煤炭开发后续保障能力。通过积极主动争取国家、自治区安排的地质勘查专项资金,加大白音乌素矿区勘查工作力度,增加勘查投入,不断发现煤炭产地。尽快委托编制《白音乌素矿区总体规划》,为将矿区内的矿井列入“十三五”开发规划做好准备。培育发展骨干煤炭企业,加快大型矿区建设,促进资源向优势骨干企业聚集。

2.抓好重点矿井建设,扩大煤炭生产能力。一是加快神华塔然高勒1000万吨/年矿井建设进度,争取尽早建成投产。二是收集塔然高勒矿区西南勘查区煤炭资源相关资料,修编《塔然高勒矿区总体规划》,争取将规划区内的矿井列入自治区“十二五”开发规划。三是收集纳林希里矿区奎腾沟井田相关资料,与自治区、国家相关部门协调,修编《纳林希里矿区总体规划》,将其中奎腾沟井田井口开在杭锦旗境内,并争取将该矿井开发年限提前(原开发年限为2020-2023年)。力争十二五末,我旗煤炭产能规模达到3000万吨,为煤炭综合利用项目提供优质充足的原料保障。

3.大力发展火电。内蒙古能源公司2×30万千瓦矸石电厂、聚野2×1.2万千瓦焦电热联产、云开2×1.2万千瓦热电等项目建设进度,重点推进北方联合电力4×100万千瓦一期2×100万千瓦电厂、大唐国际项目4×100万千瓦一期2×100万千瓦空冷机组工程前期工作。力争“十二五”末建成投产火电装机63万千瓦,新开工火电装机200万千瓦。

(三)创新模式,积极发展新能源电力。

1.大规模发展风电、光电集群产业。重点建设富强风电、6 蒙能风电、大唐新能源槽式热发电与光伏发电,中盛光伏、亿利资源、强茂能源、大唐国际、美国第一太阳能等企业的光伏发电项目,力争“十二五末”,新能源发电总装机达到100万千瓦,其中风电装机70万千瓦,光伏、光热、生物质发电等装机30万千瓦。

2.大力推广多能互补发电。打造自治区级风光互补、风火互补、太阳能光伏晶硅、薄膜发电、太阳能光热发电等多能互补、电网友好型新能源示范基地。积极推广和利用风光互补发电,加快实施风光互补发电路灯照明工程和民用风光互补发电工程。

3.开发利用生物质能源。积极发展秸秆等生物质能发电、生物质制气、生物质液体燃料、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等新型能源。重点建设源丰生物质热电、秸秆固化成型燃料、亿利资源生物质柴油、独贵塔拉沼气及联产天然气和热水工程等项目。

(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发展环境。

一是要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配套”的原则,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园区供水、供电、排污等功能,提高园区的综合配套能力和对项目的承载能力,展营造良好的硬件环境;建设公共电源、热源、气源,缓解制约发展的瓶颈。二是要加快入园道路、铁路等设施建设,为能源工业发展创造物料输入和输出便捷通道。三是加强电力送出通道建设,争取将鄂尔多斯市500KV特高压送出通道延伸到我旗。

(五)实施项目带动,增强能源产业发展后劲。

围绕国家、自治区出台的关于能源产业的相关政策,提出一批起点高、带动强、发展快、效益好的能源工业发展项目,认真做好项目前期工作,各职能部门之间相互协调,搞好服务。完善重点项目库建设,认真征集、筛选项目,瞄准大企业、大集团,突出“招大引强做实”的理念,多储备、批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符合我旗实际的大项目,尽可能多占一些能耗和排放指标,为我旗在新一轮的竞争中抢占先机。

(六)提升服务水平,突破制约瓶颈。

一是转变招商理念,推进产业升级。不但要招商,更要选商,要重点引进一些高科技、高附加值、产业延伸型和有利于经济结构调整的项目进驻,提高项目准入门槛,杜绝引进相邻地区淘汰的落后项目。二是加大工业人才引进、培养力度。既要引进高级管理和科技人才,又要引进熟练的技术工人;要畅通引进人才的“绿色通道”,实施“零门槛”落户,同时,要有计划、有目标的定向委培本地人才。三是拓宽融资渠道,协助企业解决发展资金问题。一方面加大向上争取资金的力度,尽最大努力争取国家政策性资金的支持;另一方面鼓励企业之间建立相互担保机制,争取更多的金融信贷支持;再次要走出去,通过招商引资,搞好企业之间的联合,争取外部资金的注入。

总之,煤炭与电力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对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和保障人民生活需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如何紧抓政策机遇、迎难而上,实现我旗煤炭和电力 8 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对加快我旗工业化进程、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非常关键。上述发言为本人对此问题的几点思考,不妥之处,敬请指正。

下载关于推进我县煤炭产业可持续发展的调查与思考1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推进我县煤炭产业可持续发展的调查与思考1.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推进赫章煤炭产业发展的思考(精选五篇)

    推进赫章煤炭产业发展的思考随着赫章经济的不断发展,赫章煤炭产业已得到不断的推进和提升。但由于基础设施、基础工作的滞后和人才匮乏、资金不足、开放力度不够等方面的因素......

    山西省煤炭可持续发展基金林业产业项目

    山西省煤炭可持续发展基金林业产业项目 项 目 名 称项目监管单位 项目建设单位 项 目 负 责 人 项目申报单位 项目申报时间 实 施 方 案 垣曲县水杉、红豆杉产业开发引种实......

    煤炭企业职工培训现状调查与思考

    二、对煤炭企业职工培训的思考煤炭企业的职工培训目前尽管遇到了一些困难和问题,但煤炭企业的发展和出路还要靠职工培训。从小的方面讲,当前煤炭企业领导重视职工培训的程度是......

    奶山羊产业的调查与思考

    千阳县发展莎能奶山羊产业的调查与思考2007-01-22莎能奶山羊:潜力巨大的朝阳产业“过去,一年种4亩粮纯收入1200多元,等于现在养两只莎能奶山 羊„„”千阳县南寨镇大寨一组吕......

    关于某县电线电缆产业调查与思考

    一、发展态势 我县现有电线电缆企业160家,从业人员1.8万人,其中规模以上企业71家,已形成了以**镇为中心沿高新大道分布的产业集群,新办线缆企业或增资扩模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

    关于推进我县家禽产业规范化养殖的调查与思考

    关于推进我县家禽产业规范化养殖的调查与思考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 关于推进我县家禽产业规范化养殖的调查与思考2010-06-29 19:08:51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关于推进我县家禽......

    关于水城县煤炭产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关于水城县煤炭产业发展的几点思考徐应华〔内容摘要〕 煤炭是水城县支柱产业,本文通过对水城县煤炭行业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了县煤炭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 键 词〕......

    发展竹子产业的调查与思考

    竹子属禾本科植物,一年种植多年收益,其品种较多,用途广泛,具有较高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我国是世界上竹子资源分布最丰富的国家,全国竹林面积达***万公顷,年产毛竹*亿根,其它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