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推进我县家禽产业规范化养殖的调查与思考
关于推进我县家禽产业规范化养殖的调查与思考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
网
关于推进我县家禽产业规范化养殖的调查与思考2010-06-29 19:08:51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关于推进我县家禽产业规范化养殖的调查与思考关于推进我县家禽产业规范化养殖的调查与思考(2)
畜牧业是我县农业的一项传统产业,在农业经济中占有重要位置。2006年其产值约占全县农业总产值的1/4,高于浙江省和丽水市的平均水平,是我县农业八大支柱产业中的最大产业,其中又以家禽产业最具特色和竞争力。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和深入,在麻鸭产业带动下,我县以优质肉鸡、肉鸭为主的家禽产业快速发展,形成了规
模养殖与种禽基地、禽苗与饲料供应、商品禽市场、社会化服务、龙头企业收购加工等一条较为完整的产业链,不仅为我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开创了一条有效途径,而且也丰富了城乡居民的“菜蓝子”。因此,加快推进规范化养殖,进一步发展壮大家禽产业,对增加农民收入、为城乡居民提供优质安全的禽产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我县家禽养殖业的发展现状
1、家禽产业的总体规模
2006年全县家禽饲养量520万羽,出售商品禽402万羽,家禽业总产值10594万元,占全县畜牧业总产值的%,农民获得直接养殖效益1500多万元。今年由于商品禽价格一直处于高价位运行状态,导致饲养量进一步增加,目前全县家禽存栏量已达到145万羽,超过历史新高,预计年饲养量将超过600万羽,产值和养殖效益可望增长30%以上。家禽产业在我县农业和畜牧业中的地位日
益突出。
2、家禽良种化程度
我县现有祖代种鸭场1个(即**麻鸭,2006年通过浙江省畜禽品种审定委员会新品种审定),优质型鸡父母代种鸡场2个,sm3樱桃谷肉鸭父母代种鸭场1个,克里木番鸭父母代种鸭场1个。现有存栏种禽万羽,其中种鸡万羽,种鸭万羽,年供苗能力达到3000多万羽,全县规模养殖户的家禽良种化程度达到100%。
3、家禽规模化养殖程度
据统计,到今年8月份全县从事家禽规模养殖农户有450多户,比2006年底增长%。其中年饲养量20万羽以上的养殖户1个,10—20万羽的养殖户5个,5—10万羽的养殖户19个,1-5万羽的养殖户202个。在存栏家禽中,规模养殖132万羽,占存栏总数的91%以上。若按出栏商品禽数量计算,全县家禽养殖规模化程度达到97%以上。
4、家禽业生产水平
我县家禽规模养殖起步较早,尤其是改革开放之后,通过推广家禽优良品种、网上养殖、分阶段饲养、配合饲料、全进全出、疾病综合防治等技术,家禽业生产水平有了较大提高。全县规模养殖户家禽的平均成活率达到95%以上,料肉比达到:1—3:1,近两年羽均养殖效益达到3元以上。特别是经过选育的**麻鸭,其早熟、高产性能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5、家禽龙头企业和社会化服务体系
根据家禽产业的发展需要,我县先后培育了浙江均得利禽业有限公司(省级)、浙江五莲农牧有限公司(省级)、**县绿生园农牧开发有限公司(市级)等三家以家禽产品为主导的省市龙头企业,创建了**麻鸭养殖技术协会、**麻鸭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县养殖商会、饲料技术协会等社会化服务组织,并组建了**县同心农牧产销合作社、浙江均得利禽业合作社等11个群众性专业合作
组织,为推动我县家禽产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6、家禽产业的软环境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在制定畜牧业发展规划和措施的同时,重点突出家禽产业,并先后从县级财政中安排专项扶持资金500多万元,支持龙头企业、养殖大户发展家禽产业。同时,由县科技局立项,县农业局、畜牧兽医局先后承担并开展了《**麻鸭提纯复壮技术研究》、《蛋鸭笼养技术研究》、《家禽大肠杆菌病和鸭疫里氏杆菌防治研究》、《鸡病综合防治》等相关课题,为我县家禽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2005年9月县政府向国家财政部、科技部申报了《**县家禽产业提升与发展》项目,并于2006年7月25日经国家科技部批准立项,该项目的实施已经取得了明显成效:引进培育了一批新品种,建立了多个农户家禽养殖示范基地,进一步完善了科技服务体系,促进了龙头企业发展和市场体系建设。今年7月31日,县质
量技术监督局发布了《**县肉鸡、肉鸭生产技术规范和产品质量》标准规范,为我县家禽产业的规范化养殖、标准化生产提供了依据。
二、现有家禽养殖方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各级政府与有关部门的重视和支持下,我县家禽产业取得了较大发展和成效,但在家禽养殖生产中还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农村规模养禽场的布局不够合理,占用溪流河道养殖与污染环境的现象比较突出,基础设施普遍落后,禽舍结构简易,饲养条件较差。
2、部分规模场(户)业主文化水平偏低、饲养环节不规范、养殖与免疫档案不健全,没有按照家禽规范化养殖、标准化生产的要求进行饲养。
3、
第二篇:关于推进我区农民集中居住区规范化管理的调查与思考
关于推进我区农民集中居住区规范化管理的调查与思考
随着统筹城乡、“三个集中”和新农村建设的逐步推进,城镇化特征日趋明显,农民集中居住区的规模不断扩大,在建设和管理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给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提出了一个全新课题。笔者拟结合我区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和管理现状,就如何解决农民集中居住区在建设和规范化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提升农民集中居住区规范化管理水平,提高农民集中居住的生活质量,切实推进“平安和谐”之城建设作一简要的探索分析。
一、我区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和管理现状
近年来,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农民集中居住区的建设和管理,通过加强领导,规范运作,强化规划设计,注重建设质量,逐步建成了一批布局科学、套型合理、居住舒适、环境优美的农民住宅小区。部分农民集中居住区规划定位高,区内多层公寓楼、别墅等房屋型态错落有致,套型结构科学合理,小区供水、供电、闭路电视、燃气管道、路灯等基础设施以及商业超市、停车场、文化娱乐、健身等配套建设基本齐全,绿化、美化、亮化工程实施到位,环境优美,充满着现代文明气息,已成为全区乃至全市统筹城乡的经典范例。据区委统筹委统计,截止2010年底,我区现已建成征地拆迁安置小区13个,占地546.39亩,安置4467户12994人;建成农村新型社区8个,占地756亩,安置2925
区在办理用水、用电、燃气接入等手续时比较困难;部分小区的生产用房、经营性用房、小区围墙、停车场以及绿化环卫、文体休闲等公用设施还未完全到位,这些问题给小区居民的生活带来了一定影响。同时,相当部分集中居住区属于开放性的,尤其是近城、近镇、近工商业集中区的都入住了大量外来务工经商人员,存在严重治安隐患。
(二)房屋权属问题比较突出。一是产权证发放尚未到位。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用地打破了村、组界限,由于受农村宅基地使用政策和房屋产权证发放政策的限制及户口等因素的制约,致使房屋土地使用证和房屋产权证难以及时发放到位,对小区孩子上学、升学带来一定影响,使被拆迁农民产生不安定心理。二是要求办理两证的呼声较高。随着农民维权意识的增强,被拆迁农民认为集中居住区房屋用地不同于拆迁前各家独立使用的宅基地,要求领取国有土地使用证和房屋产权证的呼声越来越高。
(三)小区物业管理还不够规范。大部分小区的物业管理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60%以上的小区属于自治管理,基本从本小区内招聘管理人员和物业服务人员,管理水平、服务质量需进一步提高。由于农民集中区的居住对象基本上都是被拆迁农民,传统的居住方式、失去土地导致生活困难等因素,小区居民基本上不愿意缴纳物业管理费,期望依靠政府长期补贴。同时,部分无物管小区脏乱差现象较严重,小区居民意见较大、反映强烈。
(四)大部分小区社区组织尚未建立健全。大部分农民集中
面对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和管理存在的问题,市委统筹委和区委统筹委分别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健全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和管理工作机制的意见》,意见明确要切实改善集中居住区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就必须建立健全统筹协调、统筹编制实施方案、建设管理、物业和社区管理、就业促进、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监督检查七大工作机制,这同时也为我区推进农民集中居住区规范化管理指明了努力方向,确立了工作思路。
(一)继续加大投入,完善基础设施。按照区委办、区政府办《关于推进全区集中居住区整改工作的通知》要求,由区委统筹委牵头,进一步协调相关部门继续加大有效投入,从老百姓最急需的实际问题入手,抓紧完善小区围墙等安全配套设施,逐步完善水、电、路、农贸市场、文体等公共配套设施,妥善处理房屋两证办理、维修基金等遗留问题,进一步提升集中居住区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水平。
(二)明确管理职能,强化管理措施。根据区委办、区政府办《关于印发<成都市***区农民集中居住区物业管理实施细则>的通知》要求,按照农民集中居住区物业管理以专业管理与自治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区房管部门要指导乡镇(街道)在居住区成立业主委员会或小区管委会,在充分尊重农民集中居住区居民意愿的情况下,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选择适合该小区的管理模式。
1、物业服务企业专业管理模式(适用经济发达村、社区)(1)设立业主大会。农民集中居住区入住后,乡镇(街道)
2、自治管理模式(适用经济欠发达村、社区)
都江堰市向峨乡鹿池村在自治管理中探索出了一套“村干部带班、村民值班、老年志愿者巡班、青年技术者指导”的管理办法,较好的解决了农民集中居住区管理方面的问题,为我区经济欠发达村(社区)开展农民集中居住区管理提供了借鉴模板。
(1)制定管理规范。小区居民选择自治管理的,乡镇(街道)要充分尊重居民意愿,通过村民议事会,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共同制定具有约束奖惩机制的《管理规约》,明确环境卫生、治安防范和设施维护等方面内容,达到“小区的事情自己说了算,小区的管理自己定了干”的目的。
(2)充分发动群众。自治管理缺乏物管经费来源,很大程度上依靠居民的义务劳动,就必须在“发动”两字上下功夫。首先,村组干部要带头履行《管理规约》,合理安排工作值班计划,形成既人人参与,又不使其成为工作负担的可循环的义务工作模式。同时,要建立“楼长”、“单元长”、“红袖标”、“义务维护队”等自治管理队伍,形成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服务的良好局面,使工作常态化、制度化、持续化。义务工作模式难以推行的集中居住区业,可从低保失业人员、“4050”人员中选配一定数量的专职物业服务人员,给予适当工作报酬。
(3)提高居民文明素质。农村党员干部是农村工作的主力军,既是农民素质教育工作的组织领导者,又是接受教育的对象,在农民素质教育工作中具有领头雁的作用。因此,强化农民素质
当增加公共用房、营业用房的面积,并按一定比例将使用权无偿移交小区业委会或管委会,用于增加物业补贴。同时,按照区委、区政府《关于加快农村新型社区产业发展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意见》(青委发〔2010〕3号)文件精神,要努力把集体经济组织做大做强,使社区居民能够分得红利,物业能够得到补贴,让群众实实在在地富裕起来,进而增强党组织的号召力,增强社区的凝聚力,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质。
(3)政府适当补贴。2010年,区财政共向9个街道(乡镇)、16个农民集中居住区发放物业服务补贴31.94万元,部分乡镇(街道)也建立了相应的补贴标准,已成为集中居住区物管经费的主要来源。但是政府补贴年限仅为五年,并不是一项长期性补贴。在此过渡转型期间,各乡镇(街道)应向小区居民讲明现有物管服务费用构成情况,建立健全物管费用公开制度,大力转变其传统居住观念,避免政府补贴结束后物管服务费用增加造成缴费困难的现象。
(三)加强综合治理,打造平安家园。以**乡为例,2010年1-9月共立各类刑事案件111起,同比上升158%,其中,杏花、幸福两个新型社区共发案53起,占发案总量的48%。其他村(社区)在加快推进城乡统筹建设中,发案也普遍呈现上升趋势,大力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深入开展平安创建活动凸显得尤为重要。
1、加强集中居住区综治组织建设。全面健全以乡镇(街道)
民集中居住区社区建设工作的领导,及时协调、解决社区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各职能部门要加强对农民集中居住区社区建设工作的指导,深入研究社区建设规律、特点、运作机制、保障机制等问题,建立健全社区组织网络,指导社区组织完善相关制度,规范服务管理。
2、抓好社区队伍建设。一是要建好社区党支部。明确社区党支部的职责,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密切党与群众的血肉联系,增强党组织的影响力和号召力。二是要建好社区干部队伍。农民小区社区干部不但需要一定的政策水平和社区工作业务知识,还要会做、善做农民群众的思想工作。要采取选、聘、招、调等方式,将一批政治素质好、工作能力强的街道机关干部、经过实践锻炼的大中专毕业生、退伍军人等充实到社区工作者队伍中来。三是要建好社区志愿者队伍,通过富有成效的组织、宣传和发动,培育壮大社区志愿者队伍,激发党团员、社区群众参与社区服务的热情。
3、完善社区服务功能。要突出“以人为本”,不断强化服务功能,增强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归属感和同住共建的意识。要贴紧社区群众的工作、生活实际,帮助居民解决就业、就学、医疗、低保等方面的问题。
总之,无论选择专业服务,还是自治管理,小区居民能够安居乐业,充分享受统筹城乡的改革成果,是农民集中居住区规范化管理的最终目的。在不远的将来,我们相信,真正富裕起来的农民新生代,必将追求更高的生活品质,选择比自治管理更具时代特征和管理优势的专业服务也必将大势所趋。
第三篇:奶山羊产业的调查与思考
千阳县发展莎能奶山羊产业的调查与思考
2007-01-2
2莎能奶山羊:潜力巨大的朝阳产业
“过去,一年种4亩粮纯收入1200多元,等于现在养两只莎能奶山 羊„„”千阳县南寨镇大寨一组吕志芳算账说。2004年,吕志芳购买 了26只莎能奶山羊,承包了南寨镇26亩地种玉米、苜蓿等青贮饲草,当年纯收入1.2万元。去年,羊存栏67只,出售羊奶和羊羔纯收入3万 元。据悉,全县3万多畜牧养殖户中有1.2万户从事莎能羊养殖。
规模和品质位居全国第一
莎能奶山羊(简称莎能羊)原产于瑞士莎能镇。因其体格高大、产奶性能优越、遗传性能稳定、适应性强被称为世界上最优秀的奶山 羊品种。莎能羊为我国最早培育的优良羊品种。
做为新品种种畜资源,1971年千阳从西北农学院(现西北农林科 技大学)引入莎能羊进行繁育推广,形成纯种莎能奶山羊群体。1985 年建起了全国最大的“陕西省莎能奶山羊良种繁育中心”,依托其优 势先后在14个乡镇建立了奶山羊人工授精室,以纯种莎能羊改良当地 羊和进行繁育推广,累计改良本地土杂羊10万多只。其中,有4个乡 镇奶山羊存栏过万只,单产600公斤以上的高产奶山羊1.68万只。改 良后的奶山羊平均单产428公斤,比土杂羊高出一半以上。
莎能羊产业在我省落户之后,曾创造过辉煌:向泰国提供种羊,实现国内该畜种零出口的突破;向全国30多个省、市推广莎能羊万只 以上;改良后的莎能羊售价均高于市场价30%-50%;千阳县以此为 依托,自1985年创建奶粉厂以来,奶农年交售鲜奶300多万公斤,出 售羊羔16万余只,收入7000多万元;其“飞天牌”羊奶粉销往福建、天津、台湾等地,在日本、泰国、巴西等国家供不应求,且价格高于 牛奶粉。去年,美国专家在千阳考察后计划今年将引进莎能羊并向非 洲推广。
据悉,千阳培育的莎能羊多次荣获部、省、市科技进步奖和后稷 金像奖,所完成的“莎能奶山羊选育提高”项目,经省科技厅技术鉴 定各项技术指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其良种化程度高于全国水平,具 备推广能力的纯种群体。目前,千阳是全省仅完整地保留莎能羊种羊 场核心群,其生产规模和品质位居全国第一。
“硬伤”制约产业持续发展
千阳的莎能羊产业从研发到目前已积累了30多年的经验。但科技 支撑不够,支持保障体系不健全,饲草投入不足等“硬伤”制约着莎 能羊产业持续和健康发展。
首先加工生产规模小,资源整合力度不够。千阳莎能羊产业以 农户分散经营为主。虽然小生产和大市场产业链已经对接,但县内仅 有一家生产规模较小的乳品加工龙头企业,没有形成产品市场品牌,难以应对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生产方式的竞争。再有羊奶价格长 期徘徊在0.65—0.70元/公斤,低于牛奶收购价格,影响其产业发展; 二是科技含量较低,推广步伐缓慢。莎能羊生产中如人工授精、同期 发情、配合饲料、青贮饲草饲喂、羔羊的人工培育和断角等实用技术 推广步伐缓慢,使莎能羊整体生产水平较低,难以持续壮大;三是莎 能羊自身缺陷限制了大规模生产。莎能羊生性活泼好动,对牧草要求 相对较高,喜食干净、鲜嫩多汁、无污染、无异味的牧草。封山禁牧 后,不少奶农放牧饲养的习俗没有彻底改变。舍施圈养后因其产奶量 受到下降,饲草和饲料价格上涨,羊奶收购价格低于牛奶,不少奶农 因此放弃养羊,导致莎能羊饲养量由封山禁牧前的11万只下降到9.5万 只。此外,羊奶和其奶产品对加工技术要求较高。羊奶和其奶产品有 膻味,羊奶在常温下容易变质,用通常的灭菌方法容易破坏其营养成 分,目前深加工技术欠缺及收、停奶时间不合理等因素限制了莎能羊 产业的自身发展。
莎能羊何以长足发展
“千阳有养羊的传统习惯,70%的养殖户居住在山区和山塬结合 部,有适宜莎能羊发展的优越生态环境,飞天乳业公司作为莎能羊发 展的‘龙头’已具备一定规模,完全有条件扩大规模把小奶羊做成大 产业”。这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曹斌云教授等三位国内著名的奶山羊 专家,对千阳莎能羊产业调研后得出的结论。
业内人士认为,莎能羊长足发展,首先要建立健全良种繁育体系。千阳莎能羊原种场的繁育基本上是闭锁繁育,从基因优化组合上说不 利于种质资源最大价值的开发。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高校合作,聘 请专家教授联手调配优良种公羊配种,可避免早配和近亲交配。同时 在集中养羊区设置人工授精站或供精点,提供优质胚胎、普及疫病防 治技术等。联户育种,打破农户自繁自养局面,利用优秀基因,实现 资源共享。二是制定羊产业政策,激励群众养殖。可推广立体林牧发 展技术,适当划出放牧区域,或推行草地围栏、划区轮牧,以合理充 分利用当地成林区丰富的树叶和牧草资源,既保证奶山羊活泼习性有 足够的饲草,又能增加产奶量。同时加快发展人工种草面积。三是开 发羊奶制品,提高附加值。除羊奶粉外,加快开发生产有市场的液态 奶、保健奶、功能奶等各种羊奶制品,以提高鲜羊奶收购价格。此外,与西农大食品学院联合和扶持羊奶产业龙头企业,共同对羊毛、皮综 合利用开发,提高产、加、销一条龙水平,让莎能羊中间和终端产品 在市场上创出名牌。
目前,千阳种草面积由12万亩增至20万亩,种植青贮玉米1600亩; 许多奶农开始把粮田改为部分种植紫花苜蓿和青贮玉米等;山区耕地 较多的奶农变广种薄收为多半种植饲草;县上出台建一个养羊小区由 财政补助7000元等一系列扶持政策;新建6000吨羊奶粉生产线;“草
地围栏和划区轮牧”等方案,已提交至去年10月召开的党代会上。只 要立羊为业形成共识,莎能羊产业定会发挥其巨大的潜力。
第四篇:关于某县电线电缆产业调查与思考
一、发展态势
我县现有电线电缆企业160家,从业人员1.8万人,其中规模以上企业71家,已形成了以**镇为中心沿高新大道分布的产业集群,新办线缆企业或增资扩模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线缆产值不断创下新高,据统计,全县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产值2000年为6.2亿元,2001年为7.4亿元,增长19%;2002年为9.4亿
元,增长27%;2003年为16.2亿元,增长72%;2004年为37亿元,增长128%;2005年为56亿元,增长51%;2006年为92亿元,增长64%;2007年为142.5亿元,增长55%;2008年约为180亿元。企业的生产规模也在迅速扩张,2007年产值超亿元企业25家,其中,超5亿元企业7家,超10亿元企业4家。骨干企业快速扩张的同时,税收贡献突出,处于第一方阵的华菱、华海、江淮、新亚特、华星5家企业,2004-2007年的四年累计上交税金103647万元。
全县现有各类电缆产品规格万余种,“欣菱”、“华亨”、“鸿翔”3种电缆产品为国家免检产品,12种电缆产品荣获省著名商标,19种产品为**省名牌产品,35家企业75个产品获得3c认证,127个产品获得采用国际标准证书。我县已成为全国电线电缆重点产业基地之一,先后被批准为“省级星火技术密集区”、“**省民营科技园”、“**省特种电缆产业基地”,2006年被科技部批准为“国家火炬计划**特种电缆产业基地”。
二、存在问题
(一)业内竞争异常激烈。正是一支数千人的业务员队伍常年在外打拼,才保持了我县线缆产业旺盛的生命力。但是,业务员之间为了同一标的毫不相让,相互压价,甚至互相诋毁;有的不顾成本利润高低先把订单拿到手,然后在产品质量和短斤少两上动脑筋想办法,这种独特的营销方式形成了一把双刃剑。
(二)本土企业各自为阵。产业集群内大、中、小企业同质化竞争激烈,企业老总们认为各有各的路子,谁也不服谁。小企业由于质量体系不健全,管理成本相对较低,为了生存竞相降点接单生产,以打价格战展开竞争。同时,由于我县电线电缆产业发展规划尚未出台,不论规模大小办厂成自发状态,存在一定的低水平重复建设问题。
(三)资金链条持续收紧。一方面企业应收账款增加,另一方面采购原材料现款现货,“料重工轻”资金占用较多。特别是2008年10月份以来,国家宏观调控与全球金融风暴效应叠加,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影响明显,铜价快速下跌50%左右,企业普遍开工不足,一部分中小企业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以致出现了货款难回笼不敢做、铜价下跌不宜做、资金不足不能做、市场萎缩不好做、利润下降不愿做的窘境。
(四)质量问题令人担扰。用户选择最低价中标、市场销售机制刺激以及企业原材料进货和生产过程检测不严,导致产品质量不高,生产不合格产品的潜规则成为不公开但习以为常的事实,产业快速发展辉煌难掩产品质量低下的忧患。
(五)技术工人供不应求。总体上产业集群人才增长严重滞后于产值的增长,特别是熟练技术工人紧缺,有些企业采取“拿来主义”相互挖人。问题另一侧面,家族式管理往往让职业经理人难以适从,人才难以把根留住。
(六)税费政策不够宽松。我县已有一部分业务订单流向江苏宜兴市,究其原因是对方税收政策执行较宽松,产业链条相对配套,有关方面服务理念超前,这就构成产业集群间竞争之势。另外,河道工程修建维护管理费的征收引起长江大堤内的企业强烈不满。
三、几点思考
未来几年,我国电力、铁路、轨道交通、能源、建筑、通信、船舶、汽车等产业依然保持较大的投资规模,伴随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电线电缆产值增长将高于gdp增长水平,但是世界经济增长放缓,国内经济发展不确定因素增多,国际国内产业结构调整又进入一个关键时期,市场需求结构朝着环保、节能、高效、低能耗、高性能方向不断演变,因此,我县电线电缆产业发展可谓机遇与挑战并存。
(一)正确处理加速产业集群膨胀与控制低水平重复建设的关系
我县电线电缆产业集群初步形成,集聚效应不断显现,迫切需要在现有基础上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加速搞几年争取再上一个新台阶。大力弘扬**精神,促进全民创业,鼓励支持有资金有市场的业务员兴办实业,鼓励支持现有线缆企业增资扩模,鼓励支持龙头企业重组上市。在重点区域加快征地进程,加大道路、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大力兴办商贸流通产业和文化教育卫生事业,扩大线缆产业膨胀的承载容量和支撑载体,着力打造新**经济板块,构建高新大道电线电缆工业走廊。尽快出台电线电缆产业发展规划,以规划和政策为牵引,科学合理谋划产业布局,延伸产业链条,推动产业升级。在高新大道两侧,有关部门注重引导新办线缆企业增加投资规模和投资强度,节约集约用
地,促进可持续发展。投资新建和增资扩模企业,要密切关注宏观经济走势和国家投资方向,实施差异化发展战略。骨干企业要加强对产业政策支持领域的产品研发,根据产品变化情况和企业经营特点,及时调整产品组合、目标市场组合。
(二)实施资金风险防范与改善融资环境并举
面对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企业加大应收帐款的催缴力度,组
织专人紧盯不放,对逃废债务和业务纠纷的用户及时依法清收;审慎接单生产,严格审核业务合同,防止货款长期拖欠;练好内功,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开展节能降耗,降低成本费用;理性投资产能过剩的低端产品生产,注重前期市场预测和分析论证,力避盲目扩张。总之,采取多方面措施,努力提高产销率、资产周转率、成本利润率和净资产收益率。各金融机构秉持共兴共荣的理念,推进金融资本与产业资本融合,扩大信贷投放。各级政府通过政策引导,力促金融、保险、咨询、信息、物流、法律、房地产等围绕线缆产业集群的三产服务业加快兴起。
(三)充分保护业务员和生产企业两个积极性
我县电线电缆产业某种意义上说是业务员经济,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应以国家产业政策和市场需求为导向,大力开拓市场,以客户为中心,业务员围绕客户转,生产围绕业务员转。秉承老一辈业务员千山万水、千言万语、千辛万苦闯市场精神,鼓励更多的**人外出跑业务,设立办事处,搞好传帮带,让更多有知识的年青人崭露头角,培育壮大我县电线电缆业务员队伍。每年县里评选表彰一批优秀业务员,引导他们学习浙商的团结协作精神,塑造**商人在外形象。在企业与业务员确定税费结算标准和产品定价中,协会引导线缆企业订立并诚信遵守自律公约,决弃“低价竞争”策略,回归市场理性,规范行业竞争行为,维护业务员和企业都有合理的盈利空间,最大限度地实现集群整体产能释放。
(四)对企业挖人问题实行标本兼治
协会争取各会员企业支持,收集行业员工名册,分类建档,既注意引导人才合理流动,又要协调解决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劳动纠纷。此乃治标,缓解相互挖人矛盾,必须从根本上培养一大批本土熟练技术工人。协会积极主动地整合县直有关部门的劳动力培训、人才培养资源,共同深入线缆企业,在电线电缆人力资源大市场中发挥培训主阵地作用,邀请专家开展讲座,聘请有关科研院所来基地分批举办线缆企业机电、成缆、挤塑、航车、质检、财务以及法律培训班,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提升企业各个层次人员素质。同时,鼓励企业加强引进和重视使用高级技术人才,广招毕业生或送员工委培,开展行业技术职称评审,从而为我县线缆产业快速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五)坚持品牌创建和质量监管两手抓
特种电缆国家无标,“特种电缆+业务员”形成我县线缆产业的较强竞争力和生命力。协会联合质监、工商、经贸、科技等有关部门依据有关法律法规,一手抓不正当竞争和假冒伪劣产品的整治,采取不定期抽查和联合执法等多种形式,让“生产合格产品吃亏”潜规则无市场,一手抓诚信企业建设,树优质创名牌,积极支持优势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鼓励骨干企业实施以时间换空间战略,充分利用宏观经济不确定这段缓冲时间,未雨绸缪,提前进行内涵改造、技术创新,淘汰耗能耗材的产品、技术和设备,积极开发符合发展趋势的新产品、新技术和新设备,制造过得硬的线缆产品。另外,学习借鉴宜兴等地做法,加快筹建**国家特种电线电缆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形成质检中心、电缆博物馆和特种电缆研究所三位一体,早日为产业集群发展提供公共服务平台。
(六)做到龙头企业培育和中小企业扶强两方面兼顾
电线电缆生产基本上是大企业仿国外,小企业仿大企业,新企业仿老企业,大企业的龙头带动作用非常明显。因此,要拿出抓两头带中间的举措,首先着力将华菱、华海、新亚特、江淮等企业培育成我国行业一流、能与业内大企业相抗衡的领军航母,采取一企一策的办法,将优质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企业内外力量汇集,推动其跨越式发展。其次,县里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融资中确权办证、担保等困难,乡镇政府及时解决征地拆迁矛盾,税务部门灵活执行税收政策,协会会同有关部门帮助中小企业建立和完善质量体系,及时化解业内的矛盾和纠纷,不遗余力地协调“河费”征收问题,共同营造宽松的发展环境。第三,企业自身减少家族势力干扰,倡导职业经理人管理,创建企业文化,依靠制度和人性化管理员工,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第四,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的办法,开展横向交流,加强技术合作。
(七)进一步整合资源,凝聚产业发展合力
未来几年,电线电缆产业较快增长和结构优化升级的趋势不会变,作为我县支撑产业和财政收入主要来源的格局不会变。这就需要全县上下进一步统一思想步调,将线缆产业发展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开一路绿灯保驾护航,促进持续健康发展。县直各有关部门充分发挥职能,千方百计争取上级行业主管单位或多或少的政策资源,汇聚到线缆产业基地建设中来,面向企业在服务中实现有为有位。有关乡镇将做大做强电缆产业集群为已任,按照新**经济板块总体规划要求,加大规划执行力度,加大对企业支持力度,进一步排忧解难。建议县委、县政府成立电线电缆产业发展领导组,定期分析研究产业发展问题,不断优化产业发展环境,整合资源,形成合力。(作者系**县县长助理、电缆行业协会会长)
第五篇:关于推进我县煤炭产业可持续发展的调查与思考1
关于推进我县煤炭产业可持续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近年来,我县依托煤炭资源优势,在全面促进县域经济发展上取得了较大的成绩。煤炭工业作为我县的基础产业,对带动全县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意义重大。而且,煤炭作为全国性的基础能源,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国务院、省政府都针对煤炭工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制定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特别是在确立“建设新型能源全县”目标的基础上,我县持续坚持开放引进发展战略,充分认识推进煤炭工业新型化,实现煤炭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努力促进煤炭行业发展循环经济和经济结构调整,扎实推进煤炭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渐进发展。
一、我县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取得的成绩
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是党的十六大对发展全国工业提出的重要要求,县委、县政府紧密结合和顺实际,确定了要把我县建设成为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的战略目标。通过几年的努力,在煤炭工业新型化,实现可持续发展道路上取得了显著成绩。
(一)煤炭企业集团化加快推进。去年,借煤炭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契机,成立了和顺云龙投资管理(集团)有限公司,由正邦煤业、隆华煤业、银圣化工三个子公司以及六个煤矿企业组成,公司注册资本5000万元,井田面积38.9401km2,煤炭资源储量3.056亿吨,设计能力570万吨,已缴纳资源价款
31041.83万元,拥有资产51.8亿元,在册职工3800余人,成为全县规模最大的煤炭企业集团。同时引进了阳煤、潞安等大型国有煤炭集团参与新型能源强县建设,为全县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二)煤炭生产洁净化正在推广。凤台一缘煤业瓦斯利用项目投资1500万元,完成储气罐、配送站建设,每天向外供气已达到60000余立方,已经成为银圣集团的主用燃料,节能减排的效果十分明显。
(三)新型产业发展起步入轨。镍热联产联供项目完成投资1.9亿元,实现金属煤镍一期试生产;银圣化工第二条生产线建成试生产,并完成了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实现我县高新技术企业零的突破。总投资8.9亿元的阳煤集团百万吨尿素项目一期工程正式奠基,“煤与非煤并重”的格局正在形成。
(四)产业素质整体提升。通过积极稳妥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全县煤矿数量由31座减少到15座,平均单井产能由40.1万吨提高到98万吨,全部实现综合机械化采煤,核定产能由1203万吨增加到1470万吨,煤炭产业集中度、煤矿整体经营管理水平显著提高。
实践证明,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通过全行业上下的艰苦努力,我县煤炭工业发展迈出了坚实的步伐,为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坚定不移地走煤炭工业新型化道路,是实现煤炭产业优化升级的有效途径,也是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和顺县的经济发展因煤而兴,许多问题也因煤而生,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推进煤炭工业新型化进程的难题很多、加
快发展的压力很大、科学发展的任务很艰巨。一是煤炭经济粗放式发展的局面没有根本扭转,煤炭工业新型化基础薄弱,企业规模依然偏小,市场竞争和抗风险能力弱,导致政府监管困难,许多法律法规、政策措施、用工制度、安全规程标准等难以落到实处,给生产安全留下隐患。二是煤炭加工转化率低。煤化工、煤矿办电、煤层气开发利用、煤炭液化等战略性起步工程进展较慢,煤炭产品结构单一,原煤输出比重过大,三是矿井技术装备水平低。地方煤矿的机械化改造还刚刚起步,机械化、半机械化和手工作业并存,安全生产装备和设施简陋,防灾抗灾系统不完善,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很低。四是安全生产虽然稳中趋好,但仍不容乐观,煤矿仍是事故多发区。五是资源浪费的问题还很严重,对环境的破坏日趋突出。资源回收率较低,矿区环境污染治理滞后,土地塌陷和水土流失严重等,都制约着我县煤炭工业新型化的顺利推进。
二、推进我县煤炭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对煤炭工业的高度重视,确定了煤炭在我国能源结构中的主体地位去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省政府制定了《山西省煤炭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我县必须根据当前的煤炭产业发展政策,明确今后一个时期煤炭工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就是要围绕建设新型能源强县战略目标,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抓住经济调整“一条主线”,努力实现县域经济转型发展、安全发展、和谐发展,突出矿井规模改造,发展循环经济“两个重点”坚定不移走规模化,洁净化、多元化、现代化,“四化”发展之路,努力实现技术水平高,资源回收率高,加工转化能力高,经济效益好,安全管理好,生态环境好的“三高、三好”强势产业,最终把我县建设成为东山县最具实力的新型能源基地。为此,要在四个方面狠下功夫:
1、建设大型骨干矿井,进一步提升矿井机械化水平。根据产业发展需求,着力培育和发展大型骨干矿井,储备资源发展潜力,规划在泊里井田新建500万吨/年井型2座,大佛头井田新建600万吨井型1座,使之成为优化煤炭工业结构,建设新型能源基地的龙头企业。继续推进现有矿井机械化开采水平的提高,大力引进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提高矿井整体技术装备水平,全面实现综合机械化开采,加快高产高效矿井建设,强化资源节约意识,推进资源节约工作,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
2、突出安全质量标准化,加快“两型三化”矿井建设步伐。无论生产还是基本建设矿井,在继续巩固、提高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成果的同时,大力开展“安全高效型、本质安全型”矿井建设活动,努力做到“基础管理精细化,技术装备现代化,人员培训制度化”,2015年末,所有矿井实现安全质量标准化,力争120万吨以上矿井实现“两型三化”建设。
3、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实现主导产业与新型产业同步发展。“十二五”期间,坚持以煤为主,做大做强主业的同时,大力开发煤电、煤气、煤化工等优势项目,加强资源综合利用,不断延伸产业链条。一是推广洁净煤生产。大力发展洗煤、配煤,提升产品结构档次,改变产品结构单一的、粗放型的发展模式。二是推广煤层气综合利用。力争2015年实现城镇利用瓦斯集中供气、取暖;兴建矿井坑口瓦斯发电站或煤层气液化。三是开
发煤化工产品。阳煤集团和顺尿素厂也奠基开工,力争2015年建成投产,并根据产业政策,探索开发甲醇煤化工项目。四是积极发展非煤产业。在“十二五”期应抓住机遇,创造条件,依托煤炭大力发展非煤企业,进一步落实“煤炭支持非煤,地下带动地上”产业结构调整政策,力争到2015年,煤炭行业的非煤企业产值比重占到全行业总产值的20%。
4、严格把握煤炭产业政策,把推进循环经济发展放在突出位置。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以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减少污染排放为核心,以多联产、洁净化为方向,引导煤矿企业以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发展模式,逐步取代传统的资源—产品—废弃物的发展模式,实现由初级产品型向深加工和综合利用方向转变。借鉴阳泉、晋城等地经验,鼓励支持具备条件的高瓦斯矿井利用瓦斯发电或转化为民用瓦斯项目,发展煤焦、化工、建材等多元产业,使洁净型、环保型、科技型产品和新型服务业成为县域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实现经济发展速度与经济效益、生态环境效益的统一。
煤炭工业新型化是促进我县煤炭经济增长方式根本转变的必由之路,我们相信,有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只要能够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煤炭产业发展政策,准确把握煤炭工业发展定位,我县加快推进煤炭工业新型化进程,确保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一定会尽快变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