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某县电线电缆产业调查与思考

时间:2019-05-12 11:46:3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某县电线电缆产业调查与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某县电线电缆产业调查与思考》。

第一篇:关于某县电线电缆产业调查与思考

一、发展态势

我县现有电线电缆企业160家,从业人员1.8万人,其中规模以上企业71家,已形成了以**镇为中心沿高新大道分布的产业集群,新办线缆企业或增资扩模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线缆产值不断创下新高,据统计,全县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产值2000年为6.2亿元,2001年为7.4亿元,增长19%;2002年为9.4亿

元,增长27%;2003年为16.2亿元,增长72%;2004年为37亿元,增长128%;2005年为56亿元,增长51%;2006年为92亿元,增长64%;2007年为142.5亿元,增长55%;2008年约为180亿元。企业的生产规模也在迅速扩张,2007年产值超亿元企业25家,其中,超5亿元企业7家,超10亿元企业4家。骨干企业快速扩张的同时,税收贡献突出,处于第一方阵的华菱、华海、江淮、新亚特、华星5家企业,2004-2007年的四年累计上交税金103647万元。

全县现有各类电缆产品规格万余种,“欣菱”、“华亨”、“鸿翔”3种电缆产品为国家免检产品,12种电缆产品荣获省著名商标,19种产品为**省名牌产品,35家企业75个产品获得3c认证,127个产品获得采用国际标准证书。我县已成为全国电线电缆重点产业基地之一,先后被批准为“省级星火技术密集区”、“**省民营科技园”、“**省特种电缆产业基地”,2006年被科技部批准为“国家火炬计划**特种电缆产业基地”。

二、存在问题

(一)业内竞争异常激烈。正是一支数千人的业务员队伍常年在外打拼,才保持了我县线缆产业旺盛的生命力。但是,业务员之间为了同一标的毫不相让,相互压价,甚至互相诋毁;有的不顾成本利润高低先把订单拿到手,然后在产品质量和短斤少两上动脑筋想办法,这种独特的营销方式形成了一把双刃剑。

(二)本土企业各自为阵。产业集群内大、中、小企业同质化竞争激烈,企业老总们认为各有各的路子,谁也不服谁。小企业由于质量体系不健全,管理成本相对较低,为了生存竞相降点接单生产,以打价格战展开竞争。同时,由于我县电线电缆产业发展规划尚未出台,不论规模大小办厂成自发状态,存在一定的低水平重复建设问题。

(三)资金链条持续收紧。一方面企业应收账款增加,另一方面采购原材料现款现货,“料重工轻”资金占用较多。特别是2008年10月份以来,国家宏观调控与全球金融风暴效应叠加,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影响明显,铜价快速下跌50%左右,企业普遍开工不足,一部分中小企业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以致出现了货款难回笼不敢做、铜价下跌不宜做、资金不足不能做、市场萎缩不好做、利润下降不愿做的窘境。

(四)质量问题令人担扰。用户选择最低价中标、市场销售机制刺激以及企业原材料进货和生产过程检测不严,导致产品质量不高,生产不合格产品的潜规则成为不公开但习以为常的事实,产业快速发展辉煌难掩产品质量低下的忧患。

(五)技术工人供不应求。总体上产业集群人才增长严重滞后于产值的增长,特别是熟练技术工人紧缺,有些企业采取“拿来主义”相互挖人。问题另一侧面,家族式管理往往让职业经理人难以适从,人才难以把根留住。

(六)税费政策不够宽松。我县已有一部分业务订单流向江苏宜兴市,究其原因是对方税收政策执行较宽松,产业链条相对配套,有关方面服务理念超前,这就构成产业集群间竞争之势。另外,河道工程修建维护管理费的征收引起长江大堤内的企业强烈不满。

三、几点思考

未来几年,我国电力、铁路、轨道交通、能源、建筑、通信、船舶、汽车等产业依然保持较大的投资规模,伴随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电线电缆产值增长将高于gdp增长水平,但是世界经济增长放缓,国内经济发展不确定因素增多,国际国内产业结构调整又进入一个关键时期,市场需求结构朝着环保、节能、高效、低能耗、高性能方向不断演变,因此,我县电线电缆产业发展可谓机遇与挑战并存。

(一)正确处理加速产业集群膨胀与控制低水平重复建设的关系

我县电线电缆产业集群初步形成,集聚效应不断显现,迫切需要在现有基础上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加速搞几年争取再上一个新台阶。大力弘扬**精神,促进全民创业,鼓励支持有资金有市场的业务员兴办实业,鼓励支持现有线缆企业增资扩模,鼓励支持龙头企业重组上市。在重点区域加快征地进程,加大道路、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大力兴办商贸流通产业和文化教育卫生事业,扩大线缆产业膨胀的承载容量和支撑载体,着力打造新**经济板块,构建高新大道电线电缆工业走廊。尽快出台电线电缆产业发展规划,以规划和政策为牵引,科学合理谋划产业布局,延伸产业链条,推动产业升级。在高新大道两侧,有关部门注重引导新办线缆企业增加投资规模和投资强度,节约集约用

地,促进可持续发展。投资新建和增资扩模企业,要密切关注宏观经济走势和国家投资方向,实施差异化发展战略。骨干企业要加强对产业政策支持领域的产品研发,根据产品变化情况和企业经营特点,及时调整产品组合、目标市场组合。

(二)实施资金风险防范与改善融资环境并举

面对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企业加大应收帐款的催缴力度,组

织专人紧盯不放,对逃废债务和业务纠纷的用户及时依法清收;审慎接单生产,严格审核业务合同,防止货款长期拖欠;练好内功,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开展节能降耗,降低成本费用;理性投资产能过剩的低端产品生产,注重前期市场预测和分析论证,力避盲目扩张。总之,采取多方面措施,努力提高产销率、资产周转率、成本利润率和净资产收益率。各金融机构秉持共兴共荣的理念,推进金融资本与产业资本融合,扩大信贷投放。各级政府通过政策引导,力促金融、保险、咨询、信息、物流、法律、房地产等围绕线缆产业集群的三产服务业加快兴起。

(三)充分保护业务员和生产企业两个积极性

我县电线电缆产业某种意义上说是业务员经济,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应以国家产业政策和市场需求为导向,大力开拓市场,以客户为中心,业务员围绕客户转,生产围绕业务员转。秉承老一辈业务员千山万水、千言万语、千辛万苦闯市场精神,鼓励更多的**人外出跑业务,设立办事处,搞好传帮带,让更多有知识的年青人崭露头角,培育壮大我县电线电缆业务员队伍。每年县里评选表彰一批优秀业务员,引导他们学习浙商的团结协作精神,塑造**商人在外形象。在企业与业务员确定税费结算标准和产品定价中,协会引导线缆企业订立并诚信遵守自律公约,决弃“低价竞争”策略,回归市场理性,规范行业竞争行为,维护业务员和企业都有合理的盈利空间,最大限度地实现集群整体产能释放。

(四)对企业挖人问题实行标本兼治

协会争取各会员企业支持,收集行业员工名册,分类建档,既注意引导人才合理流动,又要协调解决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劳动纠纷。此乃治标,缓解相互挖人矛盾,必须从根本上培养一大批本土熟练技术工人。协会积极主动地整合县直有关部门的劳动力培训、人才培养资源,共同深入线缆企业,在电线电缆人力资源大市场中发挥培训主阵地作用,邀请专家开展讲座,聘请有关科研院所来基地分批举办线缆企业机电、成缆、挤塑、航车、质检、财务以及法律培训班,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提升企业各个层次人员素质。同时,鼓励企业加强引进和重视使用高级技术人才,广招毕业生或送员工委培,开展行业技术职称评审,从而为我县线缆产业快速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五)坚持品牌创建和质量监管两手抓

特种电缆国家无标,“特种电缆+业务员”形成我县线缆产业的较强竞争力和生命力。协会联合质监、工商、经贸、科技等有关部门依据有关法律法规,一手抓不正当竞争和假冒伪劣产品的整治,采取不定期抽查和联合执法等多种形式,让“生产合格产品吃亏”潜规则无市场,一手抓诚信企业建设,树优质创名牌,积极支持优势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鼓励骨干企业实施以时间换空间战略,充分利用宏观经济不确定这段缓冲时间,未雨绸缪,提前进行内涵改造、技术创新,淘汰耗能耗材的产品、技术和设备,积极开发符合发展趋势的新产品、新技术和新设备,制造过得硬的线缆产品。另外,学习借鉴宜兴等地做法,加快筹建**国家特种电线电缆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形成质检中心、电缆博物馆和特种电缆研究所三位一体,早日为产业集群发展提供公共服务平台。

(六)做到龙头企业培育和中小企业扶强两方面兼顾

电线电缆生产基本上是大企业仿国外,小企业仿大企业,新企业仿老企业,大企业的龙头带动作用非常明显。因此,要拿出抓两头带中间的举措,首先着力将华菱、华海、新亚特、江淮等企业培育成我国行业一流、能与业内大企业相抗衡的领军航母,采取一企一策的办法,将优质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企业内外力量汇集,推动其跨越式发展。其次,县里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融资中确权办证、担保等困难,乡镇政府及时解决征地拆迁矛盾,税务部门灵活执行税收政策,协会会同有关部门帮助中小企业建立和完善质量体系,及时化解业内的矛盾和纠纷,不遗余力地协调“河费”征收问题,共同营造宽松的发展环境。第三,企业自身减少家族势力干扰,倡导职业经理人管理,创建企业文化,依靠制度和人性化管理员工,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第四,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的办法,开展横向交流,加强技术合作。

(七)进一步整合资源,凝聚产业发展合力

未来几年,电线电缆产业较快增长和结构优化升级的趋势不会变,作为我县支撑产业和财政收入主要来源的格局不会变。这就需要全县上下进一步统一思想步调,将线缆产业发展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开一路绿灯保驾护航,促进持续健康发展。县直各有关部门充分发挥职能,千方百计争取上级行业主管单位或多或少的政策资源,汇聚到线缆产业基地建设中来,面向企业在服务中实现有为有位。有关乡镇将做大做强电缆产业集群为已任,按照新**经济板块总体规划要求,加大规划执行力度,加大对企业支持力度,进一步排忧解难。建议县委、县政府成立电线电缆产业发展领导组,定期分析研究产业发展问题,不断优化产业发展环境,整合资源,形成合力。(作者系**县县长助理、电缆行业协会会长)

第二篇:奶山羊产业的调查与思考

千阳县发展莎能奶山羊产业的调查与思考

2007-01-2

2莎能奶山羊:潜力巨大的朝阳产业

“过去,一年种4亩粮纯收入1200多元,等于现在养两只莎能奶山 羊„„”千阳县南寨镇大寨一组吕志芳算账说。2004年,吕志芳购买 了26只莎能奶山羊,承包了南寨镇26亩地种玉米、苜蓿等青贮饲草,当年纯收入1.2万元。去年,羊存栏67只,出售羊奶和羊羔纯收入3万 元。据悉,全县3万多畜牧养殖户中有1.2万户从事莎能羊养殖。

规模和品质位居全国第一

莎能奶山羊(简称莎能羊)原产于瑞士莎能镇。因其体格高大、产奶性能优越、遗传性能稳定、适应性强被称为世界上最优秀的奶山 羊品种。莎能羊为我国最早培育的优良羊品种。

做为新品种种畜资源,1971年千阳从西北农学院(现西北农林科 技大学)引入莎能羊进行繁育推广,形成纯种莎能奶山羊群体。1985 年建起了全国最大的“陕西省莎能奶山羊良种繁育中心”,依托其优 势先后在14个乡镇建立了奶山羊人工授精室,以纯种莎能羊改良当地 羊和进行繁育推广,累计改良本地土杂羊10万多只。其中,有4个乡 镇奶山羊存栏过万只,单产600公斤以上的高产奶山羊1.68万只。改 良后的奶山羊平均单产428公斤,比土杂羊高出一半以上。

莎能羊产业在我省落户之后,曾创造过辉煌:向泰国提供种羊,实现国内该畜种零出口的突破;向全国30多个省、市推广莎能羊万只 以上;改良后的莎能羊售价均高于市场价30%-50%;千阳县以此为 依托,自1985年创建奶粉厂以来,奶农年交售鲜奶300多万公斤,出 售羊羔16万余只,收入7000多万元;其“飞天牌”羊奶粉销往福建、天津、台湾等地,在日本、泰国、巴西等国家供不应求,且价格高于 牛奶粉。去年,美国专家在千阳考察后计划今年将引进莎能羊并向非 洲推广。

据悉,千阳培育的莎能羊多次荣获部、省、市科技进步奖和后稷 金像奖,所完成的“莎能奶山羊选育提高”项目,经省科技厅技术鉴 定各项技术指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其良种化程度高于全国水平,具 备推广能力的纯种群体。目前,千阳是全省仅完整地保留莎能羊种羊 场核心群,其生产规模和品质位居全国第一。

“硬伤”制约产业持续发展

千阳的莎能羊产业从研发到目前已积累了30多年的经验。但科技 支撑不够,支持保障体系不健全,饲草投入不足等“硬伤”制约着莎 能羊产业持续和健康发展。

首先加工生产规模小,资源整合力度不够。千阳莎能羊产业以 农户分散经营为主。虽然小生产和大市场产业链已经对接,但县内仅 有一家生产规模较小的乳品加工龙头企业,没有形成产品市场品牌,难以应对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生产方式的竞争。再有羊奶价格长 期徘徊在0.65—0.70元/公斤,低于牛奶收购价格,影响其产业发展; 二是科技含量较低,推广步伐缓慢。莎能羊生产中如人工授精、同期 发情、配合饲料、青贮饲草饲喂、羔羊的人工培育和断角等实用技术 推广步伐缓慢,使莎能羊整体生产水平较低,难以持续壮大;三是莎 能羊自身缺陷限制了大规模生产。莎能羊生性活泼好动,对牧草要求 相对较高,喜食干净、鲜嫩多汁、无污染、无异味的牧草。封山禁牧 后,不少奶农放牧饲养的习俗没有彻底改变。舍施圈养后因其产奶量 受到下降,饲草和饲料价格上涨,羊奶收购价格低于牛奶,不少奶农 因此放弃养羊,导致莎能羊饲养量由封山禁牧前的11万只下降到9.5万 只。此外,羊奶和其奶产品对加工技术要求较高。羊奶和其奶产品有 膻味,羊奶在常温下容易变质,用通常的灭菌方法容易破坏其营养成 分,目前深加工技术欠缺及收、停奶时间不合理等因素限制了莎能羊 产业的自身发展。

莎能羊何以长足发展

“千阳有养羊的传统习惯,70%的养殖户居住在山区和山塬结合 部,有适宜莎能羊发展的优越生态环境,飞天乳业公司作为莎能羊发 展的‘龙头’已具备一定规模,完全有条件扩大规模把小奶羊做成大 产业”。这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曹斌云教授等三位国内著名的奶山羊 专家,对千阳莎能羊产业调研后得出的结论。

业内人士认为,莎能羊长足发展,首先要建立健全良种繁育体系。千阳莎能羊原种场的繁育基本上是闭锁繁育,从基因优化组合上说不 利于种质资源最大价值的开发。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高校合作,聘 请专家教授联手调配优良种公羊配种,可避免早配和近亲交配。同时 在集中养羊区设置人工授精站或供精点,提供优质胚胎、普及疫病防 治技术等。联户育种,打破农户自繁自养局面,利用优秀基因,实现 资源共享。二是制定羊产业政策,激励群众养殖。可推广立体林牧发 展技术,适当划出放牧区域,或推行草地围栏、划区轮牧,以合理充 分利用当地成林区丰富的树叶和牧草资源,既保证奶山羊活泼习性有 足够的饲草,又能增加产奶量。同时加快发展人工种草面积。三是开 发羊奶制品,提高附加值。除羊奶粉外,加快开发生产有市场的液态 奶、保健奶、功能奶等各种羊奶制品,以提高鲜羊奶收购价格。此外,与西农大食品学院联合和扶持羊奶产业龙头企业,共同对羊毛、皮综 合利用开发,提高产、加、销一条龙水平,让莎能羊中间和终端产品 在市场上创出名牌。

目前,千阳种草面积由12万亩增至20万亩,种植青贮玉米1600亩; 许多奶农开始把粮田改为部分种植紫花苜蓿和青贮玉米等;山区耕地 较多的奶农变广种薄收为多半种植饲草;县上出台建一个养羊小区由 财政补助7000元等一系列扶持政策;新建6000吨羊奶粉生产线;“草

地围栏和划区轮牧”等方案,已提交至去年10月召开的党代会上。只 要立羊为业形成共识,莎能羊产业定会发挥其巨大的潜力。

第三篇:发展竹子产业的调查与思考

竹子属禾本科植物,一年种植多年收益,其品种较多,用途广泛,具有较高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我国是世界上竹子资源分布最丰富的国家,全国竹林面积达***万公顷,年产毛竹*亿根,其它竹材****万吨,竹笋***万吨,竹业年产值***多亿元,出口创汇*亿美元。目前,国内外市场对竹产品需求量大,且供不应求。因此,发展竹子产业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县委、县政府提出保南发展竹子产业,合民心、得民意,机不可失,势在必行。

一、竹子资源的发展与现状

我县现有竹子资源*.*万亩,品种以桂竹、金竹、楠竹、水竹、青竹、苦竹、山竹等为主,竹子生产基本上以农户宅基地、自留山和房前屋后居多,主要分布在李庙、长坪、肖埝、薛坪等镇,其它镇和林场也有一定数量的分布。据初步统计,我县每年可收购竹材****万斤,主要用于造火纸原料和半成品加工,兼有少数品种外销增值,获经济收入***万元左右,亩平竹林经济收入在**元左右,效益非常低下。通过调查,在我县发展竹子产业过程中,综合分析还存在以下薄弱环节和不利因素:

1、认识有盲区。广大干部群众对竹子产业的发展不是很了解,看不到优势和潜力,由于传统观念的束缚,对竹子生产不抱增收希望,存在自产自用,满足半成品生产。特别是对其潜在的市场经济优势缺乏一定的认识,对科学经营和规模发展竹子缺乏一定的胆识和气魄。

2、技术跟不上。我县懂技术、善管理竹子栽培的科技人员非常欠缺,科技力量跟不上。我县在竹子产业的新品种开发上几乎是个空白,研究太少,在这方面的科技人员几乎没有。因此,新发展这个产业急需选派一批年富力强,有培养能力的科技人员外出学习,然后用科技指导发展的全过程。

3、示范缺大户。主要是缺乏有一定说明力的科技示范户,县竹子培育管理基本上停留在传统栽培、传统管理和栽而不管、任其发展的状态,从中获取的经济效益很低。同时,品种落后、产品单

一、销售以出卖原竹为主。因此,靠发展竹子增收的农户少、规模小、大户缺、效益差,发展竹子产业缺乏科技示范户强有力的带动作用。

4、投入有阻力。发展竹子产业首先应从抓好竹子品种关入手,而我县优良竹子品种不多,大部分需从外地引进,这需要很大一笔资金。据市场调查,从浙江临安引进雷竹品种,每株单价*.*元,每株运费**元左右,再加上其它费用,栽培*株引进品种造价在**元左右,设计每亩栽***-***株,每亩种苗投资在****元以上,投入费用相当高。因此仅靠一个部门或农民投入是远远不够的。再则,我县财政也比较困难,一时聚集大量资金发展竹子也不现实,鉴于这种情况,在近几年内大规模发展竹子有一定阻力。

5、市场压力大。由于我县竹子品种少、面积小、起步晚,浙江、福建及我省的咸宁等地竹子产业已走在全国前列,而且竹子制品已占据了一定的市场。因此,我县发展竹子产业在今后的市场竞争中存在不可预测的风险阻力。

二、发展竹子的优势与条件

1、山场面积较大,发展竹子的坡耕地多。我县属“八山半水分半田”的山区县,山场面积近***万亩,占全县总面积**%,其中坡耕地面积达**多万亩,将为我县发展竹子提供广阔的空间。

2、气候条件适宜,适合竹子的正常生产。我县地处鄂西北,年平均气温**.*℃,年降雨量***-****毫米,土壤pH值*.*-*.*,土壤以山地红壤、黄棕壤土质为主,这些条件都非常适宜竹子的正常生长。

3、野生竹种丰富,具有一定的发展基础。我县的每个镇都有不同面积的竹子资源分布,经研究竹子的专家初步认定,我县的金竹、楠竹资源在本地表现良好,可以进一步发展壮大,全县野生竹种资源已达*.*万亩,已具备一定的发展基础。

4、发展已有典型,开始尝到种竹的甜头。经初步调查,长坪镇龙凤村有一农户种野生毛竹*亩,每年采伐竹子****斤,按目前市场价每斤*.*元计算,每亩净收入***元,*亩竹园年收入****元,效益比较可观。薛坪镇顺流村有一户农民种竹子*.*亩,年产值在***元,平均一亩地收入在****元。据不完全统计全县有近****多户农民利用房前屋后发展自用竹。

5、劳力资源丰富,有利于发展竹子生产。竹子生产简单,操作方便,适合于不同群体的人参与开发,能够更好地解决当前我县农村劳动力过剩问题。

6、具有区位优势,销售市场前景广阔。我县地处湖北西北部,距襄樊市中型城市仅**公里,距国家大型城市武汉也只有***公里,而且有襄樊、朱市两个火车中转站与全国各地相通,交通条件方便。目前,我县组建成立的水镜山野菜公司,在竹笋加工方面具备一定的基础,生产后的产品能够通过各个窗口销售到外地市场,具有一定的市场基础。

7、海拔高差显著,有利多品种竹子搭配。我县境内海拔高差显著,有利于发展多品种竹子相搭配。我县地势西高东低,高差**-****米,根据不同的高差形成的小气候条件,可以发展早、中、晚不同品种竹子,达到一年四季有笋出。

三、发展竹子的建议与措施

针对以上现状和优势分析,如何抓好保南竹产业建设与发展,我们认为全县在发展竹子产业上必须注重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1、统一干群思想,形成发展共识。发展竹子产业是一项新型产业,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对此看法各不相同。因此,县委、县政府首先必须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组织相关部门、科技人员、各镇领导广泛征求意见,开展大讨论,做好深入的调查研究,探讨发展竹子产业的可行性,争取认识上的高度统一性和一致性。县委、县政府还要研究出台《关于发展保南竹子产业的决定》,用文件武装骨干,统一思想,达成共识。围绕《决定》内容,立足“一县一品”,一届接着一届干。同时,从现在起,全县要通过各种新闻媒体向全县广泛宣传,利用各种会议大讲竹生产的作用、技术、要求,在全县上下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

2、搞好规划设计,确定发展目标。要坚持“一个目标抓到底,一个路子走下去”的原则,在开展现有竹子资源调查的基础上,由林业部门结合保南县情,制定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规划,建议确立“三步走”的发展目标:第一步,稳妥办好示范点。争取今冬明春发展竹园面积***亩,利用现在竹园资源“以园扩园”***至****亩,抓好*至*个亮点工程,为全面铺开作准备;第二步,培育优良种竹林。通过引进繁育建****亩种竹繁育基(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www.xiexiebang.com查看)地,为进一步扩大竹园面积提供优质壮苗;第三步,集中全力,上规模。力争用*-*年时间使全县优质竹林面积达到**万亩,竹产品加工开始起步并形成特色。

3、统一优惠政策,加大投入力度。竹子产业发展首先必须有优良的种竹品种和资金投入。在资金的投入上,我们建议县委、县政府必须从财政上挤出一定数量的资金对发展农户给予一定的补助,解决发展农户投入问题。可以采取金融信贷发放小额贷款;民政部门解决因发展竹子导致生活困难的农户;财政部门解决发展竹子面积的农户税收缓交或减免问题;林业部门结合退耕还林项目解决发展农户的吃饭问题,举全县之力,多管齐下引导农户把基地建起来。

4、统一典型带动,树立样板工程。抓好典型宣传,依靠典型带动,是促进一个产业发展的先决条件。建议在我县交通条件方便、土地资源良好、群众认识度高的地方,选择一定数量的典型示范户重点扶持,实行一个部门帮扶一个村,一个领导负责包一片,严格按照科学管理的经营方式,抓好基地建设,通过一户典型带动一个村,一个村带动一个镇,一个镇带动整个县,最终实现全县竹子产业的大发展。

5、强化领导服务,抓好检查督办。坚持行政首长负责制和分管领导负责制,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县、镇(区)直各部门要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围绕发展主旋律,当好参谋,积极参与,整体联动,共同营造发展氛围,按时完成支农发展任务。县、镇(区)、村都要层层建立竹子产业发展专班,具体指导、协调和督办这项工作,做到人人头上有任务,个个肩上有压力。坚持定期不定时的下基层检查督办,及时总结正反典型,对抓得好的总结推广,任务完成差的通报批评,并取消年终评先资格,连续两年完不成竹子发展任务的党政一把手不得评为合格公务员,不得提拔重用。

第四篇:关于赤城县蔬菜产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关于赤城县蔬菜产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赤城县是农业大县,全县29.2万人口,其中农业人口24.9万,占全县总人口的85%,全县耕地80.9万亩(退耕24.9万亩),2007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030元,全县尚有贫困人口

7.19万人(加上面上贫困人口(遇灾还返)2.2万人,共计有9.39万人处于贫困状态),为尽快增加农民收入,寻找赤城农业发展的突破口,如何发展赤城农业的主导产业,是当前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大问题。因此,笔者对全县和周边县区蔬菜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现报告如下,供领导参考。

一、赤城县发展蔬菜产业的有利条件

一是自然条件优越。我县地处华北平原向内蒙高原过渡丘陵山区,海拔在400-1000米,光照充足,空气清新,雨热同期,冬季寒冷、夏季凉爽、昼夜温差大、病虫害少、无污染,为蔬菜的生产创造了良好的自然环境。全县从北向南各乡镇气候由寒向暖过渡,具有立体多样性气候特征,露天种植、日光温室、温室大棚三种种植方式在我县均有可适性。同时,我县水资源丰富,境内水资源总量为3.96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资源量为3.52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为2.54亿立方米(其中2.1亿立方米为重复计算量),黑、白、红三条河流域河川区耕地面积达32.4万亩(其中:水浇地11.2万亩、旱地21.2万亩),以上河川区水浇地面积占全县水浇地总面积的71%,且土壤多以棕壤、褐土为主,土质肥沃,热量丰富,非常适宜蔬菜的生产,从而使我县蔬菜生产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

二是区位优势良好。我县是全省24个环京津县区之一,京津强大的经济辐射带动功能将给我县带来巨大的发展潜力。全县有4个乡镇与北京2个县4个乡镇毗邻,和北京边界达150多公里,距北京公路里程180公里,天津300公里,是沟通京津、内蒙古、张家口、承德的天然纽带,具备优越的区位优势。

三是市场空间广阔。由于独特的地理自然条件,使我县的蔬菜能够与京津等地形成错季。加之近年来交通条件的不断改善,为我县蔬菜的外运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尤其是我县传统的一些蔬菜品种,如菜花、西兰花、西葫芦、圆白菜、白萝卜、食用菌等在京津地区已有了较为稳定的市场。据有关资料表明,2006年,北京市蔬菜消费总量约40亿公斤,因此仅京津地区就有广阔的的市场空间,这是其它地区不可比拟的。

四是生产潜力巨大。从我县种植业情况来看,全县主要以玉米、土豆为主,常年种植在35万亩左右,占总播种面积的近70%,整个种植业内部结构有较大的调整余地,只要能够实现效益带动,全县蔬菜有20多万亩的发展空间。同时,我县的辣椒、架豆、食用菌、出口菜等特色蔬菜具有国内其它地区不可比拟的种植优势,其规模产量和产品质量都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二、赤城县与先进县区的差距

一是蔬菜种植种类杂,但基地规模小。据统计,我县农村人口现有人均耕地不足2亩,户均经营土地规模一般在6亩左右,由于土地分散,加上蔬菜种植种类杂,使得科技含量低,新品种推广慢,基地规模小,从而导致产品市场竞争力弱。

二是龙头企业发展滞后,产品档次不高。目前全县只有食用菌总公司和雕鹗信和杏仁加工厂两家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还没有一家直接从事蔬菜保鲜、贮运的加工企业,刚刚建成的一两个恒温库,尚处于起步与建设阶段,未有效投入使用,生产出来的蔬菜基本以初级农产品形式流通销售,且缺乏品牌,很难进入外地超市与大市场,这种状况不仅实现不了较高的经济效益,而且阻碍了蔬菜产销一体化服务,影响了人们对蔬菜产业发展的重视程度。三没有市场,基础设施条件差。到目前我县没有一处正规的蔬菜批发市场,蔬菜销售杂乱无章,多数是街头巷尾交易,造成蔬菜销售渠道窄,价格不稳定,甚至出现欺行霸市行为。蔬菜生产方面主要靠农户自身投入,特别是制约蔬菜发展的水、电、渠系等问题仅靠一家一

户根本无力解决,加上受天气影响变化大,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弱,蔬菜生产基本处于粗放、无序经营状态,直接影响了蔬菜产业发展后劲。

四是蔬菜面积呈减少趋势。分析原因主要是:①随着工业经济、劳务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种植习惯的改变,多数农民由原来靠种地为主,转而从事其它行业,外出打工人员逐年增加,年轻人员从事二、三产业外出劳动,占90%以上。单个家庭种植蔬菜土地较少、且价格不稳定,从而引起蔬菜种植面积的减少。②随着县内工业矿业、建筑业的发展,为农民从事打小工、搞运输提供了条件,且收入稳定,从而导致种植蔬菜的积极性降低。③蔬菜种植用工较多,在蔬菜生产中主要有老弱和妇女劳动力从事蔬菜种植,家中主要劳动力基本都从事三产和外出打工,使得一部分面积少的村放弃了蔬菜种植。

五是缺乏资金、技术是制约农户想发展而不敢发展。据了解,在我县现有的栽培制度下,露地栽培蔬菜亩均约需投资300-500元,温室大棚亩均一次性投入在30000元以上。实践证明,投资越大收入就越高,但是以我县农民现有的收入水平,大部分仅能选择竹架大棚或直接采取露地栽培的方式,投资较大的大棚如果没有政府、金融部门的扶持,以农户自有的财力,很难投资建起。另外,因蔬菜品种较多,种植季节不一,各种蔬菜的搭配上市时间差异较大,造成销售和价格不稳定,从而使一部分想发展的农户因担心销售而望而却步。

三、建议对策

通过以上分析,把蔬菜产业确定为全县农业发展的主导产业,既符合我县农业和农村经济运行发展的规律,又符合本地的自然条件、农民的种植习惯、市场特点和需求,是一个极具潜力、值得大力发展的优势产业。为加快蔬菜产业的发展,提出以下建议:

1、统一思想,专门成立一套班子一抓到底。一个地方经济的发展主要靠工业,但做为一个农业人口占90%以上的县来说,农业不发展农民增收问题就难以解决。蔬菜产业是我县农业发展的传统产业,也是农民增收的重点产业。因此,必须通过行政推动、示范引导,促进蔬菜产业快速发展。一是要成立一套班子一抓到底。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要亲自参与,按照一套班子、一个发展规划、一套实施方案的要求,从相关部门抽调精兵强将,组建专门机构(5-7人),具体抓蔬菜发展的日常工作,年初各乡镇要根据全县蔬菜产业发展规划上报发展计划,将目标任务分解落实到乡、到村,责任到人,牢固树立持之以恒的思想,坚持不懈地把这一产业抓下去,彻底改变样样都想抓,样样都不成规模的现状。二是要严格考核,把蔬菜产业发展作为衡量一个乡镇工作业绩和干部考核任用的重要依据,确保全县蔬菜产业化顺利发展。三是要结合全县实际,出台发展政策,按照“一年搞示范、两年上规模、三年成产业”的发展思路,制定出一个符合我县实际的切实可行的发展规划,明确今后蔬菜产业发展的目标、任务、方向和措施,作为指导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蔬菜产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2、合理规划,优化产业布局。加快蔬菜产业化发展,关键是要抓准产业,选准地理位置,实现蔬菜种植由大众产品向特色产品、相对集中向园区化转变,逐步形成集中连片的优质蔬菜产业带。按照“一县一业、一乡一品”的发展思路,从我县多年来蔬菜种植情况看,应着力抓好几下几个蔬菜园区建设。

一是以样田为中心,建设全县农业产业化核心示范区。样田乡邻近县城,位于国道112线与省道宝平线交叉地块,是全县三条河流域面积的中心地带,全乡耕地面积1.7万亩,多为河川谷地,加上周边赤城、龙门所、东万口、茨营子、云州、雕鹗等乡镇,水浇地面积占全县水浇地总面积的70%。从以上分析来看,该区域交通便捷,地块集中、河川区面积大、土地肥沃发展高效蔬菜产业潜力巨大。在蔬菜发展中,要在先有基础上,继续把设施蔬菜生产作为重点,集中规划温室大棚、日光温室、中小拱棚等设施蔬菜种植形成规模,配套建设蔬菜综合批发市场、恒温库等设施,进一步提高蔬菜生产的经济效益。争取利用1-2年时间,把样田原种场一带建成集精品蔬菜、食用菌生产加工为一体的综合型园区,辐射带动赤

城、龙门所、东万口、茨营子、云州等乡镇,建成全县蔬菜生产、加工、销售核心示范园区。二是以区域特色和种植基础为划分,加快四大基地建设。⑴以大海陀为中心,建设2万亩优质架豆生产区,借助“海陀”架豆品牌,辐射带动田家窑、龙关、雕鹗等乡镇,扩大基地规模,提高种植效益,主要品种为青岛、双青、泰国架豆王等。⑵以龙关为中心,建设圆白菜、西葫芦种植基地,辐射带动田家窑、雕鹗、炮梁等乡镇,重点发展大路菜生产区,主要品种为圆白菜、西葫芦、甘蓝、西芹等。⑶以黑河、白河流域光热条件较好的乡镇为中心,建设特种蔬菜生产区,依托定单合作的形式,在后城、雕鹗、龙门所、东卯、茨营子等乡镇,发展益都红辣椒、芦笋、甜高梁特种作物种植,通过今年试种示范,推广红辣椒种植1万亩,并在原种场筹建辣椒出口加工厂,现生产、加工、销售一体的产业化经营;在雕鹗、大海陀、后城、镇宁堡等乡镇种植芦笋1万亩;在后城、雕鹗2个乡镇发展甜高梁种植3000亩;⑷以样田、城关、云州为中心,发展食用菌基地,就目前来看,我县发展食用菌的潜力巨大,效益可观。现已建起了全县食用菌龙头企业,有较成功的栽培技术,关键是要按照市场经济的原则,研究龙头企业与农户的最佳发展模式,通过出菇补贴、加大扶持等政策措施壮大规模,尽快把资源优势发展成产业优势。

3、壮大龙头企业,推进蔬菜产业化。实践证明,龙头企业壮大与否,是实现蔬菜产业化的关键。以尚义县为例,在培植蔬菜产业中,尚义县突出建设以恒温库和蔬菜批发市场为重点的龙头企业。2000年利用扶贫资金300万元率先建起储量为600吨的蔬菜保鲜恒温库1座,目前全县蔬菜恒温库达到69座,大型脱水菜、蔬菜加工厂2家,加工藏贮保鲜能力达到3.2万吨。以恒温库为龙头,通过制冷、打冷、加工、包装,使尚义蔬菜“短腿”变“长腿”,有效提升蔬菜的外销能力,今年有2亿公斤蔬菜通过恒温库的加工实现远销,其中1亿公斤蔬菜漂洋过海,出口韩国、日本、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价值升值了三十多倍。而当前我县一家蔬菜产业龙头也没有,这就要求我县必须狠抓龙头企业建设。一是做好优质蔬菜原产品的初级加工,努力实现净菜化、包装化上市,进而实现出口目标;二是加强恒温库建设,充分利用原种场恒温库储量大、条件好的优势,提高蔬菜保鲜能力和水平,以此带动样田、东万口、龙关的恒温库发展;三是大力发展蔬菜深加工企业。积极发展出口订单农业,利用今年试点,建设韩国益都红辣椒、芦笋、万亩种植基地,做好投资1.2亿元,年加工泡菜1500吨的韩国泡菜加工厂项目建设。对以上龙头企业项目申报、占地、水、电、路、税收政策、金融服务等方面给予优先扶持,国家和上级支持的政策性资金,要重点安排用于龙头企业的项目建设,通过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工作,以最为优惠的政策,吸引外地企业来我县创办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4、搞活流通,突出市场和中介组织建设。一是加快蔬菜专业批发市场体系建设。要立足我县蔬菜种植基地分散的山区特点,每个乡镇在蔬菜重点种植区规划建设1-2个具有恒温保鲜、蔬菜检疫、交易和餐饮住宿等设施且规模适中的蔬菜专业批发市场,完善市场流通体系;二是加强流通网络建设。充分发挥已建成的农业信息网站的服务功能,大力培育规范蔬菜协会和经济人等中介组织,广泛联系全国各地的蔬菜客商,优化服务和市场环境,强化农产品绿色通道建设,加快农产品物流体系发展。三是加强市场管理,规范市场秩序。农业、公安、工商等部门要进入市场进行服务,加大市场治安力度,严厉打击偷盗、行霸、菜霸、欺生排外、强买强卖等违法行为,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

5、强化政策支持,加大扶持力度。产业贵在培植,从我市坝上蔬菜从无到有、到壮大的发展的历程来看,其关键因素在于政府对蔬菜产业的扶持,稳定的政策、资金支持,是推进蔬菜产业化发展的重要因素。一是要切实加大蔬菜产业发展资金的投入力度。县财政每年要预算一定数量的产业化专项发展资金,主要用于优良品种推广、示范园区建设、扶持龙头企业等。同时,要整合资源,通过整合扶贫开发、农业综合开发、以工代赈等农口项目资金,加大对重点产业的扶持。就我县而言,2006年全县扶贫、农开、以工代赈、产业化等资金

达1300多万元,但在资金使用上过于分散,效果不明显。建议今后通过县政府定政策,集中捆绑使用,每年拿出农口专项资金的70%,一般有700-800万元,扶持重点产业、壮大一至二个龙头企业,定能真正发挥作用。二是建立和完善扶持政策。鼓励社会各界和全县干部职工参与蔬菜生产经营,对投资建设蔬菜生产基地、冷库和加工型企业,在土地占用,水、电、路配套,税费征收等方面给予优惠,对创办、领办蔬菜营销企业或新建大棚集中连片100亩以上的,除享受相关优惠政策外,每年给予不超过5万元贷款的贴息;承包经营200亩以上的,每年给予不超过10万元贷款的贴息。同时,协调信用社等金融部门进一步加大信贷的投放力度,尤其是蔬菜种植户在发展大棚蔬菜时应给予更大的支持。三是加强对蔬菜产品的宣传和品牌培育。围绕绿色无公害蔬菜基地建设与产品质量认证标准,全面提高蔬菜的科技含量。目前,我县蔬菜商品还没有一个知名品牌,注册的商标仅有“海陀牌”1个。这与我县蔬菜生产规模很不相称,严重影响市场竞争力。培育品牌需要做大量的工作,当前最重要的是积极推进蔬菜的标准化生产,加强对农产品的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完善加工、储运、包装标准,正确使用标志,要加大宣传力度,搞好外宣工作,千方百计扩大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四、效益分析

通过调查,尚义县2006年全县种植蔬菜16万亩,农民人均纯收入为2181元,仅种菜一项收入就达到890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1%,蔬菜产业已成为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我县2006年蔬菜种植12万亩,农民人均纯收入为1927元(工资性收入893元、家庭经营性收入866元〈其中种植业收入537元〉、其它性收入168元),在种植业收入中农民人均种菜收入不足100元。通过以上对比可以说明,要想尽快增加我县农民收入,必须在特色农业上下功夫,发展蔬菜产业的潜力和增收空间巨大。从近年来种植大棚蔬菜来看收入较稳定,温室大棚蔬菜一般亩收入在8000-10000元、日光温室大棚蔬菜亩收入在3000-5000元。拿与我县相邻的崇礼县为例,其交通、耕地条件虽不如我县,全县耕地面积17万亩,06年蔬菜种植10万亩,全县因规模种植彩椒,效益十分可观,常年大棚每亩收入稳定在7000-10000元,相当于大田作物的20倍,是露天蔬菜的5-10倍。特别是今年蔬菜市场价格十分看好,彩椒的平均价在5元左右/公斤,一般每个一亩大棚收入在20000元左右,最高每亩收入达25000元。崇礼县红旗营乡,现有耕地不足20000亩,2007年全乡种植蔬菜10400亩,蔬菜产量达到4200万公斤,总收入可达1450万元,农民仅种菜一项人均增加收入达1700元,占本地农民人均收入的75%,经济效益十分看好。从对坝上一些县的调查情况来看,我县发展蔬菜产业潜力巨大,按照现在的市场来计算,到2010年,如果全县蔬菜基地面积发展到15万亩,蔬菜总产量达到5.2亿公斤,可实现产值4亿多元,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将在原来基础上人均增长1000元以上。届时,我县将成为全省蔬菜生产大县、强县和韩国辣椒、泡菜,日本、台湾特菜第一县,蔬菜产业将真正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

第五篇:关于我县红薯产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关于我县红薯产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红薯产业作为我县“两红一白”三大产业之一,如何做强做大做优,真正实现产业化经营已成为当前必须深入研究的课题。最近我们对以李七里峰为中心的薯制品加工进行了调查,就薯制品加工的发展现状和发展前景进行了思考。

一、薯业发展情况

我县薯业加工时间较长,以淀粉生产

为主。早在70年代初李七里峰村就靠队集体生产经营,改革开放后,群众仍保留着淀粉和粉条生产的传统习惯。90年代初,县委、县政府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发展薯业加工,以李七里峰村为中心、辐射周边十几个村庄的薯业加工区逐步形成。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又适时将薯业列为全县三大特色主导产业之一,进行重点培育发展,有力刺激了该产业的迅猛扩张,基地面积、加工规模都得到快速发展,红薯产业已成为全县群众增收的一条重要渠道。

1、规模不断扩大。目前,全县共有淀粉加工户500多家,涉及李七里峰、花园头、刘七里峰、高七里峰、马凹、柴家庄、仝市同、龙洞等3乡、14个村。其中常年加工户270家,户均日加工薯干达到1.5——2吨(折红薯5——7.5吨),加工大户可达4吨,秋季平均每户加工鲜薯150吨,生产规模较前扩大3——4倍。全县年加工薯干约5万吨,加工鲜薯6万吨,生产粉面5万吨。

2、生产周期缩短。近年从事薯干和淀粉购销的经纪人非常活跃,原料来源已扩展到周边灵寿、阜平、曲阳、新乐等县市的红薯资源和山东等地的薯干资源,生产周期也由原来的季节性生产发展到现在的全年长期生产。加工旺季分别是3——6月份的薯干加工期和10——11月份的红薯加工期。周期的缩短,使加工量大大增加。

3、产品档次不断提高。淀粉生产已由原来的手工作坊发展成为机械化和半机械化生产,生产淀粉技术日趋成熟,淀粉的质量在同行业已负盛名。注册了龙源、金庄等粉条品牌,生产冷冻拉直的粉丝、粉条,产品的档次、包装都有了较大提高。

4、效益显著。受市场因素影响,红薯淀粉加工的利润与前几年相比虽然有所降低,但效益仍然不菲,一个规模适中的淀粉加工户在薯干加工期仍可日获利90元左右。资料显示,淀粉加工为农民年增加收入900余万元,淀粉加工户均增收两万多元,共上缴税金58万元。淀粉加工业的发展还有力地带动了红薯种植、交通运输、机械制造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全县红薯种植面积稳定在12万亩,全县直接从事淀粉加工业的人数达到2000多人,仅花园头村从事捞粉浆人数就占该村人口的1/3。

5、发展前景广阔。由于红薯淀粉可广泛用于化工、医药、食品、纺织、塑料、染料等行业,市场需求量大,红薯制品深加工有较大市场潜力,发展前景极为广阔。专家预测,今后10年全球仅生物塑料用量就将达到3000万吨。同时红薯淀粉价格高并且稳定,每吨红薯淀粉可卖到3000多元,较其它淀粉高出1000多元。因此,发展红薯淀粉加工业能够产生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薯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我县红薯产业在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有的已成为制约该产业进一步做大做强的瓶颈,必须正确认识,认真对待。

1、污染严重。这已成为县乡村各级干部群众普遍关注的问题。目前加工区日排废水达到3000余吨,全部充斥在李七里峰、赵七里峰、花园头、马凹、高七里峰等村周围所有大小沟、塘、渠,污水排放区域内树木枯死、庄稼烧死,井水混浊变黄,臭味扑鼻,不能饮用。部分排入郜河的废水,已流到六一小学附近,对县城西侧郜河两岸造成不同程度污染。每到夏季,臭气熏天,严重影响了城区及加工区周边群众生产生活环境。受害最深的赵七里峰村群众为此多次信访反映,成为影响全县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

2、产品技术含量低。我县薯业加工的主要产品是淀粉,属于初级产品,且生产工艺为传统扬浆工艺,污染严重。虽有少量粉条生产,但大多为传统生产,产品质量差,且无包装、无品牌,附加值低。事实上,近年我县已成为卢龙、迁安、昌黎等地的原料加工基地,污染留在当地,效益却供手送给了别人。形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主要是加工户小富即安,不求进取,片面认为,加工淀粉不愁销路,满足于“收入不大,年年有”,缺乏干大事业,求大发展的雄心和魄力,因此,不想、不敢也不愿钻研、谋划发展深加工、精加工项目。

3、行业不规范。淀粉产品没有统一加工标准,没有品牌,更谈不上产品质量监测,不能进入大市场、大流通。缺乏制约监督机制,个别加工户掺杂使假,用低价购买的木薯粉、玉米淀粉代替红薯淀粉,千方百计降低生产成本,并以相对低廉价格销售产品,结果出现货真赔本、造假挣钱,形成无序竞争,如不及时采取措施,这一产业就会步固体饮料、胶合板业之后尘,在市场竞争中被淘汰出局。

4、组织化程度低。缺乏统一的组

织协调。薯业虽然被列为我县“两红一白”三大主导产业之一,但还没有统一的组织领导机构,具体负责该产业的规划实施、政策保障和问题协调,一些部门收费多,服务少。缺乏统一的中介服务组织。薯农与政府间、薯农与加工企业间、加工企业与外界市场间缺乏沟通的桥梁,没有联结各方利益的机制。缺乏统一品牌。我县淀粉虽在外享有盛名,却没有一个叫得响的品牌,产品销售无序竞争,产品抗击市场风险能力低,产品质量良莠不齐,既不利于提升产品知名度,又容易被假冒伪劣产品破坏市场声誉。

三、做大做强我县薯制品加工业的对策及建议

红薯产业作为我县三大产业之一进行重点培育发展以来,无论在基地规模、加工规模,还是在市场开拓上,都出现了较大飞跃,成为群众致富增收的亮点。做大做强这一产业,必须扬长避短,趋利避害,抓实关键环节,走可持续发展路子。

一是增强危机意识。市场竞争不仅是大鱼吃小鱼,而且还是快鱼吃慢鱼。当前我县的红薯加工业已经形成了一定规模,在全市乃至全省都处于比较领先地位,但产品品种单

一、质量标准不统一、深加工能力差的现状,严重制约着这一产业的健康发展。尽管目前产品有销路,但由于其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低、品质低,从长远看,不求发展,就势必逐渐萎缩。山东招远市金岭镇依托开发的药用保健红薯粉丝,而走俏国际市场。湖南娄底采用先进的薯制品加工工艺,产品不含任何添加剂,并利用粉渣建设酒厂、饲料厂,形成了集团化专业生产。因此,做大做强红薯加工业要首先引导干部群众增强危机感和紧迫感,通过参观考察、座谈交流、知识培训、宣传发动等途径帮助他们分析形势,研究市场,搞好定位,坚定以质取胜的信心,确保产品质量。要帮助加工户跨过“小富即安”的思想坎,不能甘做“原料基地”,不能各自为战,不能再忽视卢龙、迁安的深加工业和四川光友等其它省市县薯制品加工业的崛起,树立创大事业、求大发展的雄心,围绕开发新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强产品市场挤占能力多做文章。

二是明确目标定位,搞好产业规划。定位高才能起点高,规划好才能保证效果好。目前我县的红薯产业一定意义上说,仍属群众自发生产状态。应围绕如何提升产业档次、扩大基地规模、优化发展环境、推广实用技术等有所作为,要做出中长期发展规划,提出明确具体的奋斗目标,指导全县红薯产业发展。规划要切实可行,紧贴县情,不能好高骛远,偏离实际。目标要催人奋进,可望可及,经过努力能够实现。当前,要重点对薯业发展定位、专业市场建设、定标创牌、小区建设、污水处理、服务体系建设等,按照农业现代化和产业化发展要求做出具体规划,分步运作实施,推进红薯产业上档升级。

三是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专业协会是带领农民进入市场、降低经营风险的有效载体。目前无论从生产规模看,还是从农民经纪人的需求看,都迫切需要有这样一个市场中介组织,应尽快组建薯业协会或合作组织,靠协会沟通政府与加工户、加工户与市场间信息,规范行业生产经营秩序。协会或经济合作组织的成立,既可借鉴乳业协会的经验,由农口部门先牵头协调组建,然后转成民间组织,也可出台政策激励加工大户、经纪人等牵头组建。其活动经费可采取政府出一部分、加工户入股等办法筹集。协会重点负责信息服务、产品质量检测、商标管理、市场购销,维护行业秩序,协调解决该产业在生产、购销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四是依靠品牌兴薯,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品牌是提高产品市场份额的保证。纵观成功企业无一不得益于靠叫得响的品牌作支撑,而我县红薯生产作为一个产业,淀粉产品至今没有注册一个品牌。最近两年粉条注册了两个品牌,但产量不大,带动作用不强,还没有在市场叫响,绝大多数产品销售还属“黑户”,外地客户只知道行唐所产淀粉品质高却叫不上名字,一旦个别掺杂使假者坏了牌子,势必影响整个产业的生存与发展,应该尽快注册品牌,统一质量检测标准,不合格产品一律不准使用商标,唯此才能抵御伪劣产品对淀粉加工业的冲击,提高产品的知名度,拓展销售市场。要走无公害生产之路。随着消费者对食品安全意识的增强,对产品的绿色环保要求愈来愈强烈。光友集团的崛起,关键是得益于无明矾粉丝产品的问世。我县淀粉加工业要想在市场竞争中始终稳占一席之地,必须走无公害生产的路子。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的核心是“标准化”,包括产地环境标准化、生产技术标准化、产品质量标准化和运输包装标准化等环节。就我县薯制品加工而言,多数还没有达到标准要求,这是导致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的根本原因,必须尽快建立一整套生产标准和检测体系,以此规范加工户的生产,保证产品质量,赢得市场主动权。

五要规范生产,加大环境污染治理力度。资料显示,四川光友集团的红薯深加工,价值能增加23倍;红薯还可加工成地膜、塑料大棚、塑料袋和包装用品。可见,开发红薯新产品前景极为广阔,是项很有前途的事业。应正确对待发展中遇到的环境污染问题,不可因噎废食,一棍子打死。目前,淀粉加工形成的污水处理,外地已有了成功技术和工艺可资借鉴,并且从废水中还可提取到饲料,既治污又能开发新产品。因此淀粉加工业要生存、发展,必须解决好群众反映强烈的污染问题。可实行小区化管理。由政府出台占地及水、电、路、税费的优惠政策,乡镇统一规划,村具体组织实施,建设淀粉加工小区。有关部门要制定生产加工标准,对不符合生产条件的一律关停,实行统一进区生产,统一供水供电,统一排污治污,统一交纳税费,规范淀粉加工业发展,实现轻污染、高效益发展目标。污水治理属经营性项目,可采取招商或股份形式建设污水处理厂。

六是建立专业市场,解决有市无场和无序竞争问题。年产5万吨淀粉的生产加工能力,年消化11万吨薯干和鲜薯原料的市场需求,在李七里峰村一带自发形成了红薯交易市场,但目前的市场没有固定场所,每到旺季,大多沿公路交易,障碍交通,影响行唐县的外部形象。并且交易过程中加工户间、经纪人间为了销售或收购产品,常常竞相压价或抬价,竞争无序,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产业的进一步做强做大。因此当务之急是对现有马路市场进行规范,可划定场地,开辟红薯专业市场,把路边交易纳入市场正当交易。同时加强对市场的内部管理,为本地群众和外来客商营造良好的交易环境,以市场兴旺拉动产品销售,提高行唐红薯交易市场的知名度,带动红薯加工业的做大做强,加速全县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步伐。

七是加强对红薯产业的领导。特色产业的发展需要政府的强力扶持。我县乳业发展及外地经验表明,只有强势政府加强势企业,才能有强大的特色产业。应成立一套由相关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专门领导班子,并从有关部门抽调人员专职负责该产业的谋划、布局、区域调整、政策、信息、市场管理、质量标准等组织协调工作。要加强政策扶持、资金扶持、环境扶持,特别是当前应从小区建设、产品质量管理、组织化水平等方面加强组织领导。要深入一线开展专题调研,针对加工户反映强烈,制约发展的瓶颈因素,定期筛选一两个重点,着力解决,该出台政策的要及时拿出意见,该依法治理的要决不手软,毫不含糊,真正做到早规划,早治理,早规范。各职能部门要树立全县“一盘棋”思想,以全县大局为重,充分履行职责,严把各个关口,为加工户生产经营搞好服务,创造优质宽松环境,确保该产业始终沿着健康轨道发展。

下载关于某县电线电缆产业调查与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某县电线电缆产业调查与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临沂市红薯产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临沂市红薯产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唐洪杰徐玉恒 姚夕敏 马宗国 王树强 (临沂市农业科学院,山东临沂 276012) 关键词:红薯;产业发展;临沂;调查 0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不断进步,市场农业日......

    泸溪县工业企业产业转型升级调查与思考

    泸溪县工业企业产业转型升级调查与思考 “十二五”期间,湖南省将进行“四化两型”建设,为了解和掌握我县中小企业发展的基本状况,收集和分析中小企业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关于对我县蔬菜产业的调查与思考

    绿色蔬菜撑起农民收入的钱袋子——关于对**县蔬菜产业的调查与思考**县是山区县,人均耕地面积极少,该县把大力发展蔬菜种植,不断调优农业种植结构,作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中心......

    关于全县藠头产业发展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关于全县藠头产业发展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县委农工部副部长、县农办主任 章来良 2003年6月12日 藠头,是我县常规农业中的一项传统农产品。经过几十年的种植和改良,已发展成为我......

    南江金银花产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南江金银花通过多年培育和近年来的大力发展,已成为我市绿色经济发展中的骨干产业之一。为加快其产业化进程,促使其对“增收裕民富财政”发挥应有的最大效益,我们于近期对南江金......

    大鲵产业兴起的调查与思考5篇

    大鲵产业兴起的调查与思考 大鲵(Andrias davidianus)属有尾两栖类的隐鳃鲵科,大鲵属,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也是最珍贵的两栖动物。它的叫声很像幼儿哭声,因此人们又叫它“娃娃鱼”,......

    某县装饰建材产业的调查与思考

    某县装饰建材产业的调查与思考认清形势重点发展尽快成为县域经济的主导产业-----关于××县装饰建材产业的调查与思考一、发展现状及特点××县装饰建材企业门类众多,主要有......

    关于某县装饰建材产业的调查与思考

    认清形势重点发展尽快成为县域经济的主导产业-----关于**县装饰建材产业的调查与思考一、发展现状及特点**县装饰建材企业门类众多,主要有石膏系列板材制品、地板砖、步道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