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公消费材料

时间:2019-05-15 16:21:4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三公消费材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三公消费材料》。

第一篇:三公消费材料

资料1:所谓“三公”经费,是指各级行政单位(含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事业单位和其他单位用财政拨款开支的因公出国(境)经费、公务车辆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接待费。

由于一些政府部门行政成本高,而且没有向公众交代用于公务接待、车辆使用、出国(境)等具体情况,希望公开政府部门“三公”经费的呼声日益高涨。

事实上,为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能力,切实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党中央国务院一直高度重视政务公开工作,不断部署、推动这项工作有序开展。

1998年和2000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先后发出《关于在农村普遍实行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的通知》、《关于在全国乡镇机关全面推行政务公开制度的通知》,要求各行政机关从人民群众普遍关心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入手,将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以及包括财务状况等本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通过多种方式予以公开。

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认真推行政务公开制度”。2005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又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行政务公开的意见》,对政务公开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工作目标、主要任务、重点内容、形式载体、制度建设等作出明确规定。

2006年1月,作为政府信息公开的一项重要举措,中央人民政府门户网站——中国政府网正式开通运行,各地方政府网站相继建设开通,有力推动了政府信息公开工作。

2008年5月,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正式施行,涵盖“三公经费”的财政预算报告、决算报告被列为应重点公开的政府信息。

2010年11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全面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要求坚持以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凡是不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政府信息,都要向社会公开。加大主动公开力度,重点推进财政预算、公共资源配置、重大项目建设批准和实施、社会公益事业建设等领域的政府信息公开。

2011年“两会”期间,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加快实行财政预算公开,让人民知道政府花了多少钱,办了什么事,并提出“三公”经费原则上零增长。

3月2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今年6月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中央财政决算时,将中央本级“三公”经费支出情况纳入报告内容,并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6月3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经表决批准了2010年中央决算。之后,财政部首次公布了中央有关部门“三公”经费的总数目:2010年中央行政单位、事业单位和其他单位用财政拨款开支的“三公”经费支出合计94.7亿元,其中出国(境)经费17.73亿元,车辆购置及运行费61.69亿元,公务接待费15.28亿元;中央行政单位(含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履行行政管理职责、维持机关运行开支的行政经费合计887.1亿元。

7月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再次要求,要大力推进预算决算公开,扩大公开范围,细化公开内容,特别是对“三公”经费支出等公众高度关注的内容要公开得更详细。随后,中央有关部门“三公”经费公开的步伐逐渐加快。

资料2:中央部门公开“三公”经费的第一步终于迈出。面对各部门“晒”出的从不足百万到超过21亿元的“三公”经费账单,究竟应当怎样看待?面对简单不过几行字,或洋洋数千言的情况说明,应当给予怎样的解读?

“公布‘三公’经费无疑是巨大进步,但让老百姓看得明白,满足其知情权,行使其监督权,不是公布几组数据、写一些说明那么简单。”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许光建认为,首先要对“三公”项目和科目给出明确定义和具体解释。比如,“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要细化出公车购置、维修、运行等分项经费,包括有多少车辆、多少司机、公车用途等等。再如,公务接待费包括哪些费用,哪些人可以受到公款接待等。

这方面,审计署公布得较为详细:2010年公车购置及运行费决算数为1229.65万元,其中购置支出115万元,购买了哪些车辆、花费多少都有介绍;运行维护1114.65万元,公车实有数和平均单车运行维护费也有数据,并解释了单车运行维护成本上升的原因;在公务接待费方面,公布了涉外接待费较为详细的情况,以及对内接待费的简单情况。

“公布‘三公’经费,是为了让公众能够监督政府的财政支出。然而,相当多的部门公布的‘三公经费’都没有详细解释和分项数据,只有几个总数,这些开销是否合理,让公众无从评判。”许光建说。

从已经公开的2010年“三公”经费决算数字来看,各部门数额高低不等、差距甚大。低的如国家信访局的98.25万元,高的如国家税务总局(含国税系统)的21.6亿多元,应当怎么评判“三公”经费的高低?

“看待这个问题要理性,不能单纯看绝对数字,因部门职能和性质不同。评价‘三公’高低的标准是绩效,关键是用尽可能少的钱把该办的事办好。”刘尚希说。

他认为,政府保持正常运行需要一定的成本投入,大家能够理解。例如,在全球化背景下,我国的国际交往日益增多,越来越多的部门有越来越多的涉外交往,这些相关部门的因公出国(境)费的开支较高有一定合理因素。

资料3:财政资金,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它一头连着政府,一头连着百姓。作为政府信息公开的核心内容之一,对包括“三公”经费在内的财政预决算的公开意义重大。

“财政预算公开不仅是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一大进步,也是社会民主进步的体现,是政府与公众之间良性沟通与互动的体现,有利于公众行使政府财权监督,推动法治政府建设。”北京大学教授刘剑文说。

他认为,政府公开公众最关心的“三公”经费情况,兑现了政府重点推进财政预算等领域政府信息公开的承诺,彰显了政府推进信息公开的决心和信心。而公众关注包括“三公”经费在内的财政预算内容,了解政府花了多少钱、办了哪些事,也体现了现代公民表达其知情权、监督权、参与权的内在需求和现实举动。

“‘三公’经费公开是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不断深化的必然结果。”刘尚希说,从这个意义上说,第一步的迈出值得肯定,但社会公众对知情权和监督权的表达,也为有效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提出了新要求。

东北财经大学党委书记艾洪德建议,要充分重视这次“三公”经费公开过程中的公众意见,及时收集整理、分析研判,为进一步做好“三公”经费公开工作提供思路,同时也为进一步深化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提供参考,形成从政府部门到公众再到政府部门的信息循环机制,有效提高信息公开的实际效果。

在关注操作层面工作的同时,一些业内人士也将关注点集中在如何从制度和法律层面,为这项工作提供保障。刘剑文指出:“当前,最重要的是抓紧修改预算法,确保‘三公’经费公开不流于形式,把这个来之不易的成果有成效地坚持下去。”

值得关注的是,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工作安排,2011年将对1995年施行的预算法进行修改,修改内容将涉及增强预算编制的完整性、规范预算执行以及增强预算监督的严肃性等。

“修改时还应增加相应的处罚性条款,让不依法公开相关信息的责任人承担相应责任。同时,还要真正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确保法律的严肃性。”刘剑文建议。

根据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规定,不依法履行政府信息公开义务的,由监察机关、上一级行政机关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对行政机关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不过,这一规定的操作性还有待加强。

“此次‘三公’经费的公开,表面看是社会公众对这一热点问题的关注,实则体现出社

会公众对进一步推进法治政府、透明政府、服务型政府建设的新期待。”刘剑文说。

他认为,“三公”经费公开虽然迈出了第一步,但应充分认识到后续工作的复杂性、艰巨性。要充分利用这一难得契机,积极推动政府信息公开,推动建立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为早日实现建设法治政府的目标作出贡献。

资料4:“我们有定点的汽车修理厂,汽车维修费发票可以高开。”北京一家政府定点采购4S店的经理刘先生说,但汽车维修费可以高开发票,购车的费用则没法高开。而如果要高开发票的话,税收费用得由政府部门承担。高开1万,按照17%的税率,对方得再付1700元的税收费用。

作为政府定点采购的4S店,刘经理与政府部门合作已是轻车熟路,高开发票也并无顾虑。而北京另一家汽车修理厂的经理李先生,则更谨慎,“也不是谁来了都给高开,我还得考察,看给这个部门高开有没有风险。”李先生说。但具体如何考察,他却不愿再透露。

公车购置及运行费用是三公消费的一个种类,也占去了不少中央部委三公消费的大头。目前各部委公布的数据大都非常粗略,仅有总数,而无细节(特别是对高消费的公车购车和运行费更需要详尽的数据和解释)。

“只有细化,才能判断政府三公消费是否合理,民众也才能监督政府。”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说。

2011年两会期间,温家宝总理曾对公车改革表态:“应该管得住,必须管得住”,“我们能够做到,最根本的是两条:第一条就是公开透明,就要让任何一项行政性支出都进入预算,而且公开让群众知道,接受群众监督;第二条就是民主监督。”国家发改委也曾表态,公车改革已经逐渐从各地“单打独斗的细枝末节的变革,进入到自上而下进行改革的变局”。

种种回应正符合社会公众的期待:在当前财政资金使用仍旧缺乏监督及制约的背景下,公车改革仍需通过体制调整实现实质性突破。

资料5:对于中央部门公开“三公”经费,社会上有叫好声,也有质疑声。特别是一些部门公开的数据过于简略,缺乏相应的解释与说明,不具备专业知识的普通百姓很难看得懂、看得清。人们难免会打这样的问号:“为什么这些部门不能公布得更具体、更详细些?如果连看都看不懂,怎么保证公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

专家认为,“三公”经费是财政预算公开中老百姓最关注的内容,对于公众的质疑,政府部门理应做出回应,说明情况。只有告诉老百姓钱究竟是怎么花的,并让老百姓参与到监督中,才能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确保纳税人的钱不乱花、不白花。

2011年是首次公开“三公”经费,在数据上还没有形成可以前后比较的“参照系”,只有每年定时公布“三公”经费,将公开延续下去,才能做更详细的比较。因此,要确保“三公”经费的预算公开不流于形式,很重要一点是要有制度上的保障。此外,对“三公”支出的监督和制约,还需要审计、问责等配套措施的跟进。

尽管首次公开有不少需要改进和完善的地方,但从“数里行间”仍能嗅出“三公”经费支出存在的突出问题。

财政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10年中央单位“三公”经费支出合计94.7亿元,其中公车支出61.69亿元,公车费用占到“三公”经费的六成以上。在北京市日前公布的“三公”经费数据中,2010年“三公”经费支出合计11.3亿元,其中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维护费9.1亿元,占到“三公”经费的八成左右。公车费用庞大,已经成为中央和地方政府的一个沉重负担。

“现在每天需要车接车送的,除了上幼儿园、小学的孩子,还有单位的领导。”采访中,一些群众说,“领导出差、开会都是工作,坐公车合情合理;可一些单位只要是领导就安排专车,上下班还要公车接送。”

一辆公车,购车款要十几万元,汽油费、维修费一年要几万元,再加上司机工资、福利,花销相当大。那么,全国这样的单位有多少?配备的专车有多少?一笔笔算下来,就不难看出公车过多过滥、开支巨大、浪费惊人。

究竟有没有必要配这么多公车?减少公车数量会不会影响到政府部门正常办公?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以及近两年整治交通堵塞,都对公车进行封存。30%的公车被封存,政府部门的办公效率并未受到影响。

专家认为,社会呼吁公车改革已经15年之久,但至今仍是“千呼万唤不出来”,公车改革难度之大可见一斑。现在,个人收入有了大幅提高,轿车都已经进入家庭,很多普通百姓都能买得起车,领导为什么还要“蹭”公车,而不能开着自己的车上下班?从已经公布的“三公”经费构成来看,必须下大力气进行彻底的公车改革,严格限制公务员配车,才能使“三公”经费支出大幅下降。

资料6:香港“三公”公开之透明:预算细化到一张办公纸。公款吃喝和公费出国基本不可能,因为香港政府的财政预算公开透明举世皆知,政府及各部门的财政预算是完全毫无保留地向公众展示,并接受公众查询和质询。其一个部门在网上公开的财政预算情况、支出情况竟然能多达数百页,细化到了“一张公务用纸”、“一张桌椅的维修”,你想滥用公款吃喝,门儿都没有。

类似于香港特首差旅费这种信息公开,在香港人看来,早已习以为常。面对记者的咨询,香港中文大学政治与行政学系教授曹景钧表示,这种信息公开,是香港政府一个相当寻常的做法。他解释,在某种程度上,香港政府是相当乐意公开类似的信息的,“因为香港的反贪、廉洁和高效,在国际上是非常出名的,公布这一类信息,对于塑造政府形象非常有利。”

财政透明。市民普遍认为,香港的廉洁和高效首先就是体现在财政透明上。除了特首、三司司长及一众高官的薪酬福利不是秘密之外,香港政府所花的每一分钱,都需要征求市民的意见,同时要将政府各部门的详细收支记载,制作成为小册子、网页,方便市民查询。

资料7:截至2011年7月28日,已公布去年“三公”决算和今年“三公”预算的中央部委达88个,仍有一些部委尚未公布。在这些已公布的单位中,有观点质疑称,一些部门公开的数据过于简略,不具备专业知识的老百姓难以看懂。(公开信息简单笼统,甚至一些部门未公开,不便于公众监督,一方面需要扩大公布三公消费的部门,另一方面需要细化公开的信息,)目前各部门公布的情况五花八门,有的就是一张笼统的收支表,只谈收支总量;有的则除总量统计之外,还公布了具体的明细。

网友直呼:一堆数据,看的云里雾里,无标准,各部门的人员数量不同,工作职能也不同,“三公”费用规模是大还是小,支出是高还是低,很难用一个标准去评判。

太专业:特别是一些部门公开的数据过于简略,缺乏相应的解释与说明,不具备专业知识的普通百姓很难看得懂、看得清。

无对比:今年是首次公开“三公”经费,在数据上还没有形成可以前后比较的“参照系”,只有每年定时公布“三公”经费,将公开延续下去,才能做更详细的比较。因此,要确保“三公”经费的预算公开不流于形式,很重要一点是要有制度上的保障。(建立健全完备的制度)

@新闻小点评:知情是监督的前提,如果连看都看不懂,怎么保证公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晒“三公”,别让人雾里看花,一些部门公开的数据过于简略,缺乏解释说明,普通百姓很难看得懂,公车改革应加快推进,公车费用占到“三公”经费六成以上,公车过多过滥,浪费惊人,社会呼吁公车改革已经15年之久,但至今仍是“千呼万唤不出来”。

@勿忘我895:对于中央部门公开“三公”经费,社会上有叫好声,也有质疑声。特别是一些部门公开的数据过于简略,缺乏相应的解释与说明,不具备专业知识的普通百姓很难看得懂、看得清。人们难免会打这样的问号:“为什么这些部门不能公布得更具体、更详细些?如果连看都看不懂,怎么保证公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

@岩林小子:廉洁就是把所有财产都能放在阳光下面晒晒。公民的监督和好的惩罚机制

是保证廉洁的基本要素(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和惩罚机制)。监督的前提是信息,所以“三公”经费的公开要全要细才有用。终究会有一些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东西,但是,这种制度还是需要慢慢发展,从无到全„„

@见心鉴性:有总是好过没有,简单的数据也给我们提供了一个依据。我们对这样的事情应当给予鼓励,我们在此基础上如何更完善此系统,还是鼓励吧!

“三公”经费是财政预算公开中老百姓最关注的内容,对于公众的质疑,政府部门理应做出回应,说明情况。(政府信息要公开)只有告诉老百姓钱究竟是怎么花的,并让老百姓参与到监督中,才能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确保纳税人的钱不乱花、不白花。

三、作答要求

(一)根据给定资料,概括“三公消费”存在的问题。(15分)概括问题

要求:准确、简明。不超过200字。

给定材料反映的主要问题是政府部门“三公”经费消费和信息公开中存在的问题,其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制度缺失,数据公开笼统简单,公众监督不力

(二)根据资料所体现的问题,谈谈如何解决我国政府的“三公消费”问题。

对策题:建立健全制度,晒出细化三公消费数据,加强公众监督(20分)

要求:对策合理,条理清晰。不超过300字。

(三)根据给定资料,谈谈你对我国政府公开“三公消费”的看法。(25分)

要求:全面,准确,条理。不超过300字。

(四)根据材料内容,针对政府“三公消费”问题,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40分)要求:思想深刻,观点明确,结构完整,表述畅达。不少于1200字。

全面推进三公,打造阳光政府

第一,要进一步深化财政预算制度改革。

要明确界定“三公”的范围,并相应调整政府收支科目,细化“三公”经费并纳入相应的科目。与此同时,要对有关制度的配套改革及时跟进,并尽快制定出台机关运行经费管理、公务接待和会议、公务用车制度等改革方案,进一步完善“三公”经费管理制度和审核程序。第二,要建立健全相应的监督制度。

从某种意义上说,公开“三公”经费本身就是社会各界不断呼吁、各种社会监督力量共同实施监督的结果。而要使“三公”经费公开工作真正发挥作用,不能只靠自律,还必须靠他律。中 公教育认为只有建立健全相应的监督制度,发挥社会各种监督力量的作用,特别是要注意发挥包括网络媒体在内的各种舆论监督作用,形成监督的合力,才不会使“三公”经费公开工作流于形式。

第三,要建立健全问责制度,加大行政问责力度。

只公开而不对违法违纪行为进行处罚,是难以遏制“三公”支出的。所以,除了公开预算之外,中 公观点认为还必须通过健全问责制度,将违反财政纪律、挥霍浪费国家资财的行为纳入问责范畴,对那些违反财政纪律,挥霍浪费国家资财的公职人员,要根据其性质、情节、危害程度,依法依纪追究其相应的责任。特别是要把行政问责与行政监察、审计监督结合起来,真正做到有权必有责,有责必问,有错必纠,努力建立责任政府。

【一句话点评】

减少三公消费,降低工作成本在我国打造阳光政府的开始,可喜的是我们看到了中央政府已经迈开了关键一步,我们有理由相信政府公信力会随着步步公开逐渐提高

第二篇:三公消费论文

摘要:

当前,监管“三公”消费,既是民众的强烈诉求,也是反腐倡廉的核心议题。本文简要的谈了我国“三公”消费的现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和出现问题的原因,最后,简单的提出关于公开“三公”消费的一些建议。

正文:

今年3月23日,温家宝总理在国务院常务委员会上指出,6月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中央财政预算时,将把中央本级“三公”经费支出情况纳入报告内容,并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5月4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要求中央各部门公开2010“三公”经费决算数和2011年“三公”经费预算情况,同时要求地方比照中央公开“三公”支出。但是据《京华时报》等媒体报道,截止6月底,只有科技部公布了2011年的“三公”经费预算,迟到一个星期之后,中国工程院公布了2010年“三公”消费决算和2011年预算中的因公出国(境)一项,其他部委则纷纷爽约。

一、“三公”消费及我国现状

何为“三公”?“ 三公” 者,“公款吃喝”、“公费出国”和“公车盛行”之谓也。何为“三公消费”?是谓国家职权部门,政府企事业单位等用公款大吃大喝的腐败行为。“三公”消费到底有多少?据2000 年《中国统计年鉴》显示,1999 年的国家财政支出中,仅干部公费出国一项消耗的财政费用就达3000 亿元,2000 年以后,出国学习、培训、考察之风愈演愈烈,公费出国有增无减。2006 年3 月17 日的《学习时报》上,国家行政学院的竹立家教授就曾撰文说,2004 年公车消费财政资源4085 亿元,全国一年的公款吃喝在2000 亿元以上,每年各级政府和公共机构公费出国的财政开支为3000 亿元,三者相加总数高达9000亿元以上。按全国现有人口总数来算,每个百姓平均要负担约700元!每年公款吃喝超过1000亿元就等于是吃掉半座三峡大坝,那我们勤政爱民的官员们现在每年要吃下多少三峡,消化的了吗?

我们从来不怀疑“三公”支出有其存在的合理性:接待外宾访客、迎接检查审核确实需要公款;外出学习、应邀出访确实需要公费;执行相应任务、到访相应的部门确实需要公车。但是现在我们面临的问题是,公务真的花了那么多钱吗?钱到底都花哪里去了?这一次的接待,到底是出于公务礼仪,进行公务沟通,便于工作的开展,还是仅仅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拿着国家的钱为自己铺路,向自己大开方便之门?“小吃小喝天天有,大吃大喝三六九”,“革命小酒天天醉,喝坏党风喝坏了胃”,“无席不成会,无会不成席”这些现下流行的顺口溜可是空穴来风?这一次次的外出学习,到底是真的在进行参观考察、学习培训、招商引资还是奢侈浪费、互相攀比的借机游山玩水,公费旅游?这一次又一次的公车外出,是去执行任务、迎接访客,还是去接儿子放学、陪女儿自驾游? 所谓的“三公”名不符实,拿着纳税人的血汗钱,说着冠冕堂皇的理由,做着自私自利的事,怎能不遭人诟病!

自2008年《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出台以来,关于“三公”消费公开,成为公众对政府透明度的重大期盼,一些地方曾经进行过积极的试点,但就全国总体情况而言,并不令人乐观,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具体地方、部门的“三公”消费总数目还被作为秘密对待,至于具体到项目的支出公开,更是令人不敢奢望。全国“三公”消费的总数目,曾经出现过多个版本,均没有得到官方数据证实,但一个人所共知的判断是,“三公”消费数目惊人。直至今日,“三公”消费公开问题成为代表委员和全国人民广泛议论的话题,国务院及有关领导人也对此做出了积极的回应和相应的举措,但是我们仍旧在雾里看花„„

二、为何公开,为何难公开

温家宝总理说过,三公消费,从表面上似乎不如贪污受贿、贪赃枉法那么危害深重,但是却更普遍,无论是对干部,还是对社会、对人民所造成的影响都很坏,败坏党风政风民风,必须下大力气治理。政府财政预算、“三公”经费花的都是纳税人的钱,而作为纳税人的民

众,有权利、有义务监督政府的财政支出,要求公开详细情况也属正常要求。纵观落马官员的腐败史,经济犯罪首当其冲,违规违纪官员利用手中职权,中饱私囊,侵害的是人民群众的利益。政府财政的不公开等于缺失了民众的监督,变得不再阳光,倒成了民众眼中灰色的腐败孳生地,离间了党群关系。因此,政府财政预算已不仅仅是一项简单的政务公开行为,从本质意义上来讲,是政府取信于民,巩固执政之基的重要举措。这是一个积极贯彻落实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行为,有助于加快信息建设的步伐。“三公”经费的公开,对于建设“透明政府”、“阳光政府”和“廉洁政府”都有着积极、重要的意义。公开保障了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让老百姓能从中看到纳税人的钱在政府那里是怎样使用的,同时也让政府在使用纳税人的钱是更加审慎,将促进相关部门压缩“三公”经费的开支,降低或减少行政运行成本,使“节约型政府”的建设迈进重大的一步。

为何公开那么难?

中国政法大学王敬波教授在一次采访中指出,我国现在经费公开存在的一个严重问题就是预算本身的科目设计和公众对“三公”经费公开的预期不一致,预算管理设计的标准和公众对政府开支所希望获悉的信息,通常无法对应。诚然,政府预决算报告不可能过细反映,预决算报告的主要内容是向人大报告财政支出用在那些方面,而这些方面在政府收支分类中是属于功能分类的内容,即政府支出作了那些用途。而“三公”支出是属于各个用途的经济分类内容,预决算报告不可能就某一功能用途付出了多少交通费、招待费、培训费等作出长篇累牍的说明。

其次,“三公”经费数据过于庞大繁杂。各个地方、部门的各种不同用途的支出构成了庞大的数据体系,要就这些数据进行剖析提炼需要专业部门巨大的精力,而如果将这些数据和盘托出则可能导致国外情报部门全面了解我国政府的运行体系,造成不可预期的影响。

还有,“三公”支出数据的公布可能造成不可预期的变数。作为公务员群体来说,即使是依法列支了“三公”支出,他们也并不希望这些数据公布。一方面,那怕是按照规定标准进行的接待,也可能引发弱势群体的仇视心理,影响稳定和谐的局面;另一方面,对不同级采取不同规格的接待标准,本来是很正常的规定,但一旦公布数据,便可能造成攀比现象,反而违背协调沟通的初衷。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政府部门从心底就不想公开,推三阻四各种借口,其实设想,若是一切都按照制度来,没有任何的猫腻,公开又有何妨,毕竟,你们花地是老百姓的钱,又不怎么给老百姓做事,难道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人民没有资格知道钱跑哪里去了?

三、朗朗乾坤晾晒“三公”

2010年12月22日人民日报的一片评论说道:公车改革不见得需要多么高明的设计,它最需要的就是触碰既得利益的改革决心与魄力。其实不仅仅是公车改革,“三公”消费信息的公开何尝不是如此。

首先,需要对预算管理进行改革。当前,在预算当中要想找到“三公”经费是比较复杂的问题。多年的“三公消费”难治,以及“三公经费”公开中存在的问题,归根到底还在于目前的预算体制不完善,所以,要切实管住一些政府部门乱花钱的毛病,就要建立一套完整的预算报告、审查、听证、审计、评估、问责和处罚制度,在预算编制、执行和监督各环节形成权力制约和平衡机制,构建人大、政府、社会公众共同参与的多层次的预算监督体系。要扩大经费公开范围,细化公开内容。“三公”经费的公开不仅应当明确每一笔花销的数额,而且应当解释每一笔花销的用途,以利公众判断其合理性。

其次,用制度来保障使“三公经费”的公开不流于形式,它包括建立“三公经费”公开的硬性约束机制,对不能按时公开的部门,以及对公开后发现动用公款进行“三公”消费造成挥霍浪费的,要进行问责;立法规定预算公开的内容、方式、主体、时限、说明语言等,确定细化标准,以做到通俗易懂,一目了然。

还有,要在制定各项制度的基础上,加强各种监督,把行政问责和监督结合起来。“三公”经费的公开不仅要靠群众监督,还要充分发挥制度监督、审计监督、同级人大监督等等各种方式,形成一种全方位的真正有效地监督体系。同时,要把行政问责和监督结合起来。因为任何形式的监督,只有与责任追究结合起来,才能取得实效。只是简单的监督,而后没有了下文,监督也就没有了任何的意义。

总之,三公消费的公开是利国利民的大事,好事,万事开头难,我们应该迎难而上,积极主动的推行这项改革,只有让三公消费曝光与阳光之下,才能真正切实的保障人民的利益,维护国家的权益。我相信,在各方的努力和顿悟之下,终将结束“三公”信息的雾里看花,迎来民主政治的湛蓝天空。

参考文献:

《三公改革应整体推动》钟声

《也谈“三公消费”》谢晖

《“三公”之害猛于虎》康尔德

《让权力站在阳光下》刘洪波

中央部门公开“三公”经费中国财经金融门户---金融界

《中央公开“三公”经费意义何在》法制日报

《三公经费公开,意义非凡的第一次》人民日报

《加快“三公”消费公开步伐》长江日报

第三篇:三公消费申论

2011年,国务院多次召开会议,要求继续压缩中央部门“三公”经费预算,并要求2011年6月将中央本级“三公”经费支出情况向社会公开。目前,中央“三公”经费首次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为践行承诺之举。至8月初,绝大部分中央机构公布了三公消费。

[深度剖析]

公开并不代表公正,并不涵盖公信。在致力于打造透明政府的大背景下,“三公”消费应该同时具备“公开、公正、公信”的新内涵。公平正义比阳光还要光辉”,公开只是见“阳光”,而公平正义才是见“光辉”,唯如此,才能打造公信。

公众有知情权,更有监督权。创造条件,让人民监督政府、批评政府,“三公”公开就是“创造条件”,但公开后的监督制度建设更关键,起码要有三个要素:一是保障公民的质疑与质询权利;二是意见回馈机制;三是“三公”经费预算的修订。做到这三点,制度才能确保有效监督。

[措施]

华图教育总结如下措施:

公开只是一个起点,决不是终点。要想更有效地监督政府管好、用好财政的每一分钱,还必须要加强相关的制度建设,建立一种遏制奢侈浪费、降低行政成本的长效机制。第一,要进一步深化财政预算制度改革。

要明确界定“三公”的范围,并相应调整政府收支科目,细化“三公”经费并纳入相应的科目。与此同时,要对有关制度的配套改革及时跟进,并尽快制定出台机关运行经费管理、公务接待和会议、公务用车制度等改革方案,进一步完善“三公”经费管理制度和审核程序。第二,要建立健全相应的监督制度。

从某种意义上说,公开“三公”经费本身就是社会各界不断呼吁、各种社会监督力量共同实施监督的结果。而要使“三公”经费公开工作真正发挥作用,不能只靠自律,还必须靠他律。中 公教育认为只有建立健全相应的监督制度,发挥社会各种监督力量的作用,特别是要注意发挥包括网络媒体在内的各种舆论监督作用,形成监督的合力,才不会使“三公”经费公开工作流于形式。

第三,要建立健全问责制度,加大行政问责力度。

只公开而不对违法违纪行为进行处罚,是难以遏制“三公”支出的。所以,除了公开预算之外,中 公观点认为还必须通过健全问责制度,将违反财政纪律、挥霍浪费国家资财的行为纳入问责范畴,对那些违反财政纪律,挥霍浪费国家资财的公职人员,要根据其性质、情节、危害程度,依法依纪追究其相应的责任。特别是要把行政问责与行政监察、审计监督结合起来,真正做到有权必有责,有责必问,有错必纠,努力建立责任政府。

【一句话点评】

减少三公消费,降低工作成本在我国打造阳光政府的开始,可喜的是我们看到了中央政府已经迈开了关键一步,我们有理由相信政府公信力会随着步步公开逐渐提高。

第四篇:三公消费

[深度剖析]

公开并不代表公正,并不涵盖公信。在致力于打造透明政府的大背景下,“三公”消费应该同时具备“公开、公正、公信”的新内涵。公平正义比阳光还要光辉”,公开只是见“阳光”,而公平正义才是见“光辉”,唯如此,才能打造公信。

公众有知情权,更有监督权。创造条件,让人民监督政府、批评政府,“三公”公开就是“创造条件”,但公开后的监督制度建设更关键,起码要有三个要素:一是保障公民的质疑与质询权利;二是意见回馈机制;三是“三公”经费预算的修订。做到这三点,制度才能确保有效监督。

[措施]

中公教育总结如下措施:

公开只是一个起点,决不是终点。要想更有效地监督政府管好、用好财政的每一分钱,还必须要加强相关的制度建设,建立一种遏制奢侈浪费、降低行政成本的长效机制。

第一,要进一步深化财政预算制度改革。

要明确界定“三公”的范围,并相应调整政府收支科目,细化“三公”经费并纳入相应的科目。与此同时,要对有关制度的配套改革及时跟进,并尽快制定出台机关运行经费管理、公

务接待和会议、公务用车制度等改革方案,进一步完善“三公”经费管理制度和审核程序。

第二,要建立健全相应的监督制度。

从某种意义上说,公开“三公”经费本身就是社会各界不断呼吁、各种社会监督力量共同实施监督的结果。而要使“三公”经费公开工作真正发挥作用,不能只靠自律,还必须靠他律。中 公教育认为只有建立健全相应的监督制度,发挥社会各种监督力量的作用,特别是要注意发挥包括网络媒体在内的各种舆论监督作用,形成监督的合力,才不会使“三公”经费公开工作流于形式。

第三,要建立健全问责制度,加大行政问责力度。

只公开而不对违法违纪行为进行处罚,是难以遏制“三公”支出的。所以,除了公开预算之外,中公观点认为还必须通过健全问责制度,将违反财政纪律、挥霍浪费国家资财的行为纳入问责范畴,对那些违反财政纪律,挥霍浪费国家资财的公职人员,要根据其性质、情节、危害程度,依法依纪追究其相应的责任。特别是要把行政问责与行政监察、审计监督结合起来,真正做到有权必有责,有责必问,有错必纠,努力建立责任政府。

【一句话点评】

减少三公消费,降低工作成本在我国打造阳光政府的开始,可喜的是我们看到了中央政府已经迈开了关键一步,我们有理由相信政府公信力会随着步步公开逐渐提高。

第五篇:三公消费的思考

三公消费的思考

三公消费,指的就是政府部门人员在因公出国(境)经费、公务车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招待费等产生的消费,是我国当前行政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全国人大常委会2011年6月30日表决通过关于批准2010年中央决算的决议,经财政部汇总,2010年中央行政单位、事业单位和其他单位“三公“支出合计94.7亿元。决算报告还公布了汇总2010年中央行政单位(含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履行行政管理职责、维持机关运行开支的行政经费,合计887.1亿元。2012年6月财政部公布,2011年中央行政单位、事业单位和其他单位的“三公经费”支出,合计93.64亿元人民币。

情况真是这样的么?长期以来,我国三公消费一直是一本糊涂账,各种版本层出不穷,没有人能真正说出每年国家为三公消费支出多少,但经过大多数专家的不完全统计,每年国家因三公消费所需要支出的费用竟达一万多亿,相当于每个中国人每年都需要交出近800元去用于国家的公务消费。如此巨额的费用实在令人瞠目结舌,以致于平民百姓闻“三公消费”无不咬牙切齿。很多官员借用“三公消费”的幌子,大把大把地拿着国家的钱以各种冠冕堂皇的名义(诸如考察、学习等)跑到国外去吃喝玩乐,招待上级或举办什么会议时买各种高档的烟酒、礼品等等,极大浪费资源不说,更可气的是将百姓辛辛苦苦交的纳税钱用于自己娱乐消遣。这种行为我觉得是一种非常不道德的腐败行为,虽然没有像那些贪污巨款的行为那样恶劣,但是,这不仅伤害了纳税人的感情,也极容易滋生腐败的萌芽,让人在歧途上越走越远。这世界上不管什么东西,只要超过了他的限度,就一定会产生祸患。因此,中国目前三公消费的现状,必须要得到治理。

但是我转念一想,中国的“三公消费”真的是一无是处么?每年公务费用达一万多亿,这些支出主要是被国家的烟酒业、汽车业、石油产业、娱乐服务业消化吸收,这样不是会大大地促进这些产业的发展么?就拿茅台酒的例子来说吧,国务院曾召开第五次廉政会议指出控制三公消费,继续实行零增长,禁止用公款购买香烟、高档酒、礼品,结果茅台的股价、流通的批发价纷纷应声下跌,市场价格随即下跌。事实上,普通百姓很少人会喝得起这种酒,这种酒的购买者大多数是政府部门、官员用于应酬的首选酒种,如果说三公消费缩水,那么势必会影响到国家烟酒业等行业的发展,考虑到消费的杠杆作用,这1万亿,应该可以带动4、5万亿的投入,那么也就是这些行业会遭受到几万亿的巨额损失,可见,三公消费确实是这些行业的上帝,能给他们带来巨额的收益。综上所述,说三公消费能够拉动内需,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是有一定道理的。

不过,三公消费最近几年在中国愈演愈烈,超过了普通百姓的承受范围,政府受到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因此,近几年来,国家对三公消费的管制力度越来越大,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提出“三公消费”问题:出国(境)经费、车辆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接待费等支出原则上零增长。加快实行财政预算公开,让人民知道政府花了多少钱,办了什么事。个人觉得,将政府财政公开透明化是遏制三公消费过度的最有效的措施,但这也是难度最大的办法。当前新旧领导班子交接,从以习近平为领导的新一代国家领导人最近所做的事情就可以看出,党和国家是下足了决心要惩治腐败的,他们在平时的访问调查都带头从简出行,不准迎接,用餐坚持四菜一汤等等,不过光是靠领导人带头是没有用的,必须的用规章制度实现行政消费的透明化,提高群众的知情权,赋予热门更大的监督的权利,这样才能有效地解决三公消费的问题。随着微博、网络的发展,我相信这一天总会到来的。推进三公消费公开同样也是中央今年继续推进的一项重要举措。众所周知,三公公开是政务公开的重要方面,对推进廉政建设具有积极的意义。首先,这是推行阳光政府的具体表现之一,能极大地促进廉政建设的进程。其次,是政府接受群众监督的具体有效的举措之一。使我们能够清楚地了解政府经费的使用数目、去向等等情况,保障民众知情权的重要途径;

再次,三公公开始有效防止贪污腐败,奢侈浪费的措施之一;当然,我们的三公公开重在执行,光说不练假把式。在执行过程中必然会有阻力,有不完善的地方,因此我们要广泛虚心接受群众媒体外部监督,开设监督举报电话等等;第二,自我监督,审计,财务部门加强监管,纪检监察部门加大查处力度,发现问题要及时纠正;第三,各个部门要落实领导责任,进行自查自纠,并且牢固树立勤俭奉公,执政为民的理念,做到思想上不放松最后,三公公开为我们政府管理改革开了个好头,我们要以此为契机,扩大三公公开的范围,向国企三公公开扩展,让我们花的每一分钱都在阳光下运行,做到让群众满意,只有这样,我们党的事业,我们的社会事业才能健康,稳定发展。

我相信在全国人民的努力下,三公公开一定会实现,我们老百姓的生活也会越来越美好。老师上课讲的内容我觉得很不错,老师的想法和思考给我很大的启发,我对公共经济也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我以后也会多去了解学系公共经济的相关知识,拓展自己的知识广度和深度。谢谢老师。

最后祝老师新年快乐,蛇年幸福。

下载三公消费材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三公消费材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议官员“三公”消费

    浅议官员“三公”消费“三公”是指:公款吃喝招待、公车消费和公费出国。财政部日前就“推进地方财政预算信息公开”,向各地财政机关下发通知征求意见。《通知》要求,各地依法、......

    治理三公消费对策总结

    一.遏制“三公消费”的对策建议 “三公消费”一直是人民群众深恶痛绝的问题,要从根本上解决,也绝不是一蹴而就的事。要靠整个管理体制的改革,靠行政体制的完善,再辅以党纪和法律......

    申论热点之 三公消费

    公开“三公消费”时间表是个良好的开端 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全国人大预算委主任高强前天表示,将在今年6月报告的2010年中央财政决算中公开“三公支出”。民间所谓“三公支......

    治理三公消费三公问题论文

    浅淡治理“三公消费”问题近年来,公款吃喝、公车私用、公费出国,似乎有些司空见惯了,这些奢侈之风,被统一概括成一个新词“中国式奢侈”,这种奢侈之风现象愈演愈烈,但是,我国政府也......

    严控“三公”消费打造廉洁政府

    严控“三公”消费打造廉洁政府 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以来,中央领导同志率先垂范,各地各部门积极贯彻落实,引发海内外一致的好评。......

    创新监管机制规范“三公”消费

    创新监管机制规范“三公”消费 ——南丰县实施“阳光支付工程”的几点思考 近年来,南丰县实行财政体制改革,创新资金监管机制,全面实施“财政阳光运行工程”,建立起科学、规范、......

    规范三公消费(优秀范文五篇)

    规范三公消费,健全监督机制 文学院 党晓龙 2011201110052 三公消费又称三公经费,是指用财政拨款开支的仅限于因公出国(境)经费、公务车购置及运行费和公务招待费。公款吃喝、公......

    三公经费即三公消费[推荐五篇]

    三公经费即三公消费,指政府部门人员因公出国(境)经费、公务车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招待费产生的消费。由于这三项费用的滥用涉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党政机关的公费旅游、公车消费、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