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三元杂交猪的实践与思考(5篇)

时间:2019-05-15 16:21:4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发展三元杂交猪的实践与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发展三元杂交猪的实践与思考》。

第一篇:发展三元杂交猪的实践与思考

2004年12月,市科技局组织我市畜牧兽医专家对月河流域现代和高效农业科技示范带畜牧课题组承担的《绿色三元杂交瘦肉型猪生产配套技术研究》进行了评审验收。与会专家认为该项目通过对##市绿色畜产品产地生态环境评价、商品猪三元杂交组合模式的筛选、无公害绿色饲料配方设计、绿色猪饲养管理规范的制定、绿色猪疾病控制程序建立以及猪场卫生与污染综合防治等技术的研究,并将其组装配套,形成了一套切实可行的技术方案,是一项惠泽##千家万户人民群众的科技成果。市委、市政府决定把畜牧产业作为我市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的重点,我们认为,发展畜牧业应该重点发展三元杂交瘦肉型猪。

一、发展三元杂交猪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大力推广无公害三元杂交瘦肉型猪生产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客观需要。随着我国畜产品总量的基本解决和人民生活水平从温饱型向小康型的转变,人们对畜产品的需求出现了多样化、优质化、健康化的趋势,特别是畜产品的卫生和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广大人民群众和各级政府关注的热点问题。瘦肉精、兽药残留、微生

物污染已经成为影响畜产食品消费的三大障碍。2002年7月,国务院下发《全面推进“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的实施意见》,决定由农业部等有关部门通过健全体系、完善制度等措施,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实施全过程监管,力争用5年左右的时间基本实现主要农产品的无公害生产,解决“餐桌污染”,保证消费安全,使我国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指标达到发达国家的中等水平。其重点就是从产地和市场两环节入手,通过建立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体系和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来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安全。市场准入制度鼓励和引导安全无公害、绿色的畜产品进入市场,把无证、无标、未经检验的畜产品拒之门外。重点扶持规范化、集约化、规模化的大型企业的市场份额。通过在进入市场环节实施食品标准准入,经营者协议准入,在市场交易环节实施动态监管,对不合格食品或违法经营者实施市场退出机制,对食品及其经营者在流通领域全过程进行有效控制。

实施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是大势所趋,是各地保护消费者权益的需要,是倡导绿色安全消费的需要。建立优质无公害生猪生产基地,是畜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对畜牧业的必然要求。

2、##具有生产aa级绿色畜产品的良好生态环境条件。##地处北亚热带,气候适宜、雨量充沛,光热及生物资源丰富,水、空气、土壤受污染程度轻,有生产绿色无公害畜产品良好的产地环境。2003年,月河流域现代高效农业科技示范带畜牧课题组科技人员通过对##大气环境、水环境及土壤环境的监测分析,各项主要指标均达到或超过国家aa级绿色畜产品环境质量标准。

3、把##建设成无公害杂交瘦肉型猪生产基地有便捷的交通。西康、襄渝、阳安铁路在我市交汇,随着西安到重庆、##到武汉铁路复线建设以及西康高速公路的建设。##融入了西安的“半日经济区”。两市在加强中医药研发合作,做大医药产业;搞好旅游资源的整合开发,共同打造旅游线路;开辟农产品绿色通道,确保人民吃上“放心肉”、“放心菜”有了实质的合作。我市的生猪生产不再是以饲料粮自给自足的生产条件,而是融入全省、全国的畜牧业大环境中,充分发挥我市的自然环境及人力优势,扬长避短。大力发展规模养猪,把我市建设成无公害优质猪肉生产基地。

二、生猪三元杂交技术引进示范获得成功

2001年市委、市政府决定在月河流域启动现代高效农业科技示范项目。项目实施4年来,该区域无公害三元杂交瘦肉型猪生产示范项目取。

三、选准发展三元杂交猪的着力点

1、完善三元杂交猪良种繁育体系。全市以月河流域为中心,建立完善三元杂交猪良种繁育体系。一是各县区要以企业为龙头,建立和完善三元杂交瘦肉型良种猪繁育推广中心。全市引进杜洛克、长白、大约克等原种猪800头,其中母猪600头,年供种能力达到8000头以上。二是各县区以养猪企业为核心,以存栏100—200头基础母猪为一个单元,建立二元杂交母猪扩繁网。全市每年向社会提供“三元杂交母猪”10万头。三是以养殖专业户为基础,大力发展规模养殖,使三元杂交商品仔猪的年生产量达到200万头以上。

2、培育三元杂交猪饲养大户和专业村。重点发展一批年出栏量100—1000头的养猪大户和出栏5000头以上商品猪的养猪专业村。到2012年,通过集约化生产的瘦肉型商品猪达到瘦肉型猪出栏总量的80%以上,在养殖小区和专业化的养猪场,实行“六统一”的标准化饲养方式,即“统一品种、统一用料、统一用药、统一防疫、统一管理和统一销售”,使分散的家庭养殖向集约化、规模化养殖转变,从而有效控制动物疫病的发生和流行。

3、大力扶持和发展肉食品加工企业。以##市东方食品有限公司等企业为核心,联合市内外屠宰加工企业,组建大型肉食品加工龙头企业集团,引进现代化的冷鲜肉加工技术和设备。以冷鲜分割肉加工为主打造产品品牌,大力发展以冷鲜肉分割配送为核心的营销体系,创建无公害的猪肉品牌,用品牌抢占西安、重庆、武汉等大中城市的市场(特别是大型超市)。

4、全面推广生猪标准化生产。标准化生产是现代养猪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推广生猪标准化生产,有利于提高肉食品的卫生质量,保障消费者食用安全。生猪标准化生产,就是对生猪生产的全过程进行规范、约束。按标准要求建场、饲养、防疫、用药、排污等,规范各环节操作。以有效的控制猪产品的卫生质量,确保食用安全。

5、建立健全无公害畜产品管理和监督体系。无公害兽医卫生防治体系要贯彻“以防为主”的原则,要重视法规建设,严于监督管理,严格控制抗生素的使用范围、使用品种、使用剂量及使用时间。同时,要制定和落实生猪免疫程序,指导养猪企业搞好猪场废弃物的无害化利用。无公害畜产品管理和监测网络建设要成立专门的机构,配备专人和专用设备,负责全市无公害畜产品的产地认定,产品认证与监督管理工作。并且要以饲料、兽药和生态环境检测入手,充实仪器设备,完善检测手段,提高检测能力,尽快形成网络。

6、搞好饲养技术的普及和推广。无公害三元杂交瘦肉型生猪生产其关键技术是提高猪肉的品质,降低生产成本,延伸产业链。围绕关键技术要研究和推广一批先进、实用并进行配套集成,形成简便易行的标准化成套实用技术。目前,在我市已经成熟,且急需推广的实用技术有:①三元杂交瘦肉型猪生产技术。②生猪无公害饲养管理技术。③无公害饲料生产技术。④无公害兽医卫生防治技术。⑤养猪场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

7、整合资源,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加强农、科、教结合,产、学、研联姻。以生产、加工利益的联结为核心,调动加工销售企业,技术推广部门及生产者的积极性。加快产、供、销、加工与技术推广一体化的进程,大力推进“公司+农户(场)”的经营模式,采取有效组织形式,协调和引导龙头企业与基地农户通过契约、股份合作等方式结成利益共同体。通过生猪产业化的经营机制的创新,稳步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和抗风险能力,把养猪业提高到一个新层次。

8、制定优惠政策,加大资金投入。优惠政策是产业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和保证。在制定养猪业发展的优惠政策下,一方面要积极完善已有的政策,如土地使用政策。另一方面,根据养猪业发展的需

第二篇:发展三元杂交猪的实践与思考

2004年12月,市科技局组织我市畜牧兽医专家对月河流域现代和高效农业科技示范带畜牧课题组承担的《绿色三元杂交瘦肉型猪生产配套技术研究》进行了评审验收。与会专家认为该项目通过对##市绿色畜产品产地生态环境评价、商品猪三元杂交组合模式的筛选、无公害绿色饲料配方设计、绿色猪饲养管理规范的制定、绿色猪疾病控制程序建立以及猪场卫生与污染综合防治等技术的研究,并将其组装配套,形成了一套切实可行的技术方案,是一项惠泽##千家万户人民群众的科技成果。市委、市政府决定把畜牧产业作为我市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的重点,我们认为,发展畜牧业应该重点发展三元杂交瘦肉型猪。

一、发展三元杂交猪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大力推广无公害三元杂交瘦肉型猪生产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客观需要。随着我国畜产品总量的基本解决和人民生活水平从温饱型向小康型的转变,人们对畜产品的需求出现了多样化、优质化、健康化的趋势,特别是畜产品的卫生和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广大人民群众和各级政府关注的热点问题。瘦肉精、兽药残留、微生 物污染已经成为影响畜产食品消费的三大障碍。2002年7月,国务院下发《全面推进“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的实施意见》,决定由农业部等有关部门通过健全体系、完善制度等措施,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实施全过程监管,力争用5年左右的时间基本实现主要农产品的无公害生产,解决“餐桌污染”,保证消费安全,使我国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指标达到发达国家的中等水平。其重点就是从产地和市场两环节入手,通过建立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体系和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来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安全。市场准入制度鼓励和引导安全无公害、绿色的畜产品进入市场,把无证、无标、未经检验的畜产品拒之门外。重点扶持规范化、集约化、规模化的大型企业的市场份额。通过在进入市场环节实施食品标准准入,经营者协议准入,在市场交易环节实施动态监管,对不合格食品或违法经营者实施市场退出机制,对食品及其经营者在流通领域全过程进行有效控制。实施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是大势所趋,是各地保护消费者权益的需要,是倡导绿色安全消费的需要。建立优质无公害生猪生产基地,是畜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对畜牧业的必然要求。

2、##具有生产AA级绿色畜产品的良好生态环境条件。##地处北亚热带,气候适宜、雨量充沛,光热及生物资源丰富,水、空气、土壤受污染程度轻,有生产绿色无公害畜产品良好的产地环境。2003年,月河流域现代高效农业科技示范带畜牧课题组科技人员通过对##大气环境、水环境及土壤环境的监测分析,各项主要指标均达到或超过国家AA级绿色畜产品环境质量标准。

3、把##建设成无公害杂交瘦肉型猪生产基地有便捷的交通。西康、襄渝、阳安铁路在我市交汇,随着西安到重庆、##到武汉铁路复线建设以及西康高速公路的建设。##融入了西安的“半日经济区”。两市在加强中医药研发合作,做大医药产业;搞好旅游资源的整合开发,共同打造旅游线路;开辟农产品绿色通道,确保人民吃上“放心肉”、“放心菜”有了实质的合作。我市的生猪生产不再是以饲料粮自给自足的生产条件,而是融入全省、全国的畜牧业大环境中,充分发挥我市的自然环境及人力优势,扬长避短。大力发展规模养猪,把我市建设成无公害优质猪肉生产基地。

二、生猪三元杂交技术引进示范获得成功2001年市委、市政府决定在月河流域启动现代高效农业科技示范项目。项目实施4年来,该区域无公害三元杂交瘦肉型猪生产示范项目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一大批集约化、规模化、规范化、标准化养猪场和养猪大户纷纷建立;三元杂交猪的繁育体系、无公害生猪饲养管理和无公害兽医防治体系初步形成。三元杂交模式的筛选和无公害饲料的研发已基本完成。到目前,共引进长白、杜洛克、大约克等国外瘦肉型种猪930多头,建立良种繁育场4个,建设科技示范点20个,累计繁育种猪4800头,生产三元杂交瘦肉型商品猪32万头。占该区域生猪生产量的37.7%。在生产技术的试验示范方面,先后完成了绿色畜产品产地环境评价、三元杂产观众 型猪杂交模式的选择、绿色无公害饲料配方筛选、无公害生猪饲养管理规程和无公害生猪兽医卫生防疫制度的制定。通过试验、示范和技术推广,月河流域的养猪规模和养猪技术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其中三元杂交猪的瘦肉率已达到62.4%;三元杂交商品猪90公斤出栏时间缩短到142.6天;三元杂交肥育猪每公斤增重的饲料消耗已降到2.86公斤。为全市大力推广生猪三元杂交技术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示范点建设成效显著。2001年以来,畜牧课题组共建示范点12个。在示范的建设上,按照“稳定数量、提高质量、抓精品示范点”的基本思路。对石泉万头猪场、汉阴望山梁种猪场、汉滨恒桥良种猪场、汉阴浦溪三堰村等示范点,为月河流域畜牧科技重点示范点。这些示范点的建设,一方面为三元杂交猪繁育系体系的建设奠定了基础,另一方面,示范点的建设为三元杂交猪生产技术的推广和普及起到了推动作用。

2、三元杂交猪示范基地建设起步良好。目前,石泉、汉阴、汉滨区分别建设三元杂交猪示范基地一个。石泉池河镇成为月河流域畜牧科技重点示范带最大的三元杂交瘦肉型猪生产基地。其中石泉农科园万头猪场每年向该基地提供三元杂交仔猪8000多头,发展养猪大户50多户。汉阴县三堰村发展养猪大户98户,年出栏三元杂交瘦肉型商品猪1500多头,每头三元杂交瘦肉型商品猪新增纯收入246元,比一般商品猪多收入126元。以此计算,仅在月河流域推广三元杂交瘦肉型猪每年群众多增收384万元,四年累计增收1536万元。

3、试验示范工作有了新的突破。几年来,先后进行了无公害饲料配方的筛选、和推广,技术培训等方面的工作。组织肉食品加工企业、研究单位技术推广单位开展协作,建立提升畜产品竞争能力的示范区,形成示范区内关键技术攻关点,组装技术示范片,成套技术推广面相结合的梯度推进的实施层次。

四、几点建议从目前养猪业发展的趋势看,建立无公害生猪生产基地是实施国家食品准入制度,适应市场需要的必然选择。同时,我市具有建立无公害优质生猪生产基地的环境条件和养殖条件。因此建议:

1、把建立“##市200万头无公害三元杂交瘦肉型猪生产基地建设”列入市级重点建设项目,进行论证、立项,并对外招商。

2、成立相应的机构,具体负责本项目的实施。

3、组织有关部门尽快完成我市无公害畜产品产地环境认定申报工作,尽早取得省上的认定,并积极做好产品认证的前期准备工作。

4、出台我市发展无公害三元杂交瘦肉型猪的实施意见,制定养猪业发展规划。

5、整合资源,突出重点,优先把月河流域建成我市生猪三元杂交商品基地。(作者分别系##市科学技术局局长;干部)

[1]

第三篇:发展三元杂交猪的实践与思考

发展三元杂交猪的实践与思考

xx年12月,市科技局组织我市畜牧兽医专家对月河流域现代和高效农业科技示范带畜牧课题组承担的《绿色三元杂交瘦肉型猪生产配套技术研究》进行了评审验收。与会专家认为该项目通过对##市绿色畜产品产地生态环境评价、商品猪三元杂交组合模式的筛选、无公害绿色饲料配方设计、绿色猪饲养管理规范的制定、绿色猪疾病控制程序建立以及猪场卫生与污染综合防治等技术的研究,并将其组装配套,形成了一套切实可行的技术方案,是一项惠泽##千家万户人民群众的科技成果。市委、市政府决定把畜牧产业作为我市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的重点,我们认

为,发展畜牧业应该重点发展三元杂交瘦肉型猪。

一、发展三元杂交猪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大力推广无公害三元杂交瘦肉型猪生产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客观需要。随着我国畜产品总量的基本解决和人民生活水平从温饱型向小康型的转变,人们对畜产品的需求出现了多样化、优质化、健康化的趋势,特别是畜产品的卫生和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广大人民群众和各级政府关注的热点问题。瘦肉精、兽药残留、微生

物污染已经成为影响畜产食品消费的三大障碍。2002年7月,国务院下发《全面推进“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的实施意见》,决定由农业部等有关部门通过健全体系、完善制度等措施,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实施全过程监管,力争用5年左右的时间基本实现主要农产品的无公害生产,解决“餐桌污染”,保证消费

安全,使我国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指标达到发达国家的中等水平。其重点就是从产地和市场两环节入手,通过建立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体系和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来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安全。市场准入制度鼓励和引导安全无公害、绿色的畜产品进入市场,把无证、无标、未经检验的畜产品拒之门外。重点扶持规范化、集约化、规模化的大型企业的市场份额。通过在进入市场环节实施食品标准准入,经营者协议准入,在市场交易环节实施动态监管,对不合格食品或违法经营者实施市场退出机制,对食品及其经营者在流通领域全过程进行有效控制。

实施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是大势所趋,是各地保护消费者权益的需要,是倡导绿色安全消费的需要。建立优质无公害生猪生产基地,是畜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对畜牧业的必然要求。

2、##具有生产AA级绿色畜产品 的良好生态环境条件。##地处北亚热带,气候适宜、雨量充沛,光热及生物资源丰富,水、空气、土壤受污染程度轻,有生产绿色无公害畜产品良好的产地环境。xx年,月河流域现代高效农业科技示范带畜牧课题组科技人员通过对##大气环境、水环境及土壤环境的监测分析,各项主要指标均达到或超过国家AA级绿色畜产品环境质量标准。

3、把##建设成无公害杂交瘦肉型猪生产基地有便捷的交通。西康、襄渝、阳安铁路在我市交汇,随着西安到重庆、##到武汉铁路复线建设以及西康高速公路的建设。##融入了西安的“半日经济区”。两市在加强中医药研发合作,做大医药产业;搞好旅游资源的整合开发,共同打造旅游线路;开辟农产品绿色通道,确保人民吃上“放心肉”、“放心菜”有了实质的合作。我市的生猪生产不再是以饲料粮自给自足的生产条件,而是融入全省、全国的畜牧业大环境中,充分发挥我市的自然环境及人力优势,扬

长避短。大力发展规模养猪,把我市建设成无公害优质猪肉生产基地。

二、生猪三元杂交技术引进示范获得成功

2001年市委、市政府决定在月河流域启动现代高效农业科技示范项目。项目实施4年来,该区域无公害三元杂交瘦肉型猪生产示范项目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一大批集约化、规模化、规范化、标准化养猪场和养猪大户纷纷建立;三元杂交猪的繁育体系、无公害生猪饲养管理和无公害兽医防治体系初步形成。三元杂交模式的筛选和无公害饲料的研发已基本完成。到目前,共引进长白、杜洛克、大约克等国外瘦肉型种猪930多头,建立良种繁育场4个,建设科技示范点20个,累计繁育种猪4800头,生产三元杂交瘦肉型商品猪32万头。占该区域生猪生产量的%。在生产技术的试验示范方面,先后完成了绿色畜产品产地环境评价、三元杂产观众

型猪杂交模式的选择、绿色无公害

饲料配方筛选、无公害生猪饲养管理规程和无公害生猪兽医卫生防疫制度的制定。通过试验、示范和技术推广,月河流域的养猪规模和养猪技术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其中三元杂交猪的瘦肉率已达到%;三元杂交商品猪90公斤出栏时间缩短到天;三元杂交肥育猪每公斤增重的饲料消耗已降到公斤。为全市大力推广生猪三元杂交技术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示范点建设成效显著。2001年以来,畜牧课题组共建示范点12个。在示范的建设上,按照“稳定数量、提高质量、抓精品示范点”的基本思路。对石泉万头猪场、汉阴望山梁种猪场、汉滨恒桥良种猪场、汉阴浦溪三堰村等示范点,为月河流域畜牧科技重点示范点。这些示范点的建设,一方面为三元杂交猪繁育系体系的建设奠定了基础,另一方面,示范点的建设为三元杂交猪生产技术的推广和普及起到了推动作用。

2、三元杂交猪示范基地建设起步

良好。目前,石泉、汉阴、汉滨区分别建设三元杂交猪示范基地一个。石泉池河镇成为月河流域畜牧科技重点示范带最大的三元杂交瘦肉型猪生产基地。其中石泉农科园万头猪场每年向该基地提供三元杂交仔猪8000多头,发展养猪大户50多户。汉阴县三堰村发展养猪大户98户,年出栏三元杂交瘦肉型商品猪1500多头,每头三元杂交瘦肉型商品猪新增纯收入246元,比一般商品猪多收入126元。以此计算,仅在月河流域推广三元杂交瘦肉型猪每年群众多增收384万元,四年累计增收1536万元。

3、试验示范工作有了新的突破。几年来,先后进行了无公害饲料配方的筛选、三元杂交猪最佳杂交组合的试验、三元杂交猪的肥育及优良屠宰试验等20多个试验研究。取得省级科研成果一项,市级科研成果三项。特别是三元杂交猪最佳杂交组合的试验、无公害饲料添加剂的试验及猪种的引进,为##市

畜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4、科技推广与服务初见成效。几年来,科技推广与服以规范饲养技术为核心,围绕三元杂交猪的生产,先后制定了“绿色猪饲养管理规范”、“饲料与饲料添加剂使用规范”、“疫病防治与兽药使用规范”、“养猪场卫生与环境污染防治技术规范”。在示范点、示范基地大力推广。共印刷技术手册5000余册,技术资料20000多份,举办各种技术培训250场次,受训人数15000多人,深入养殖户现场解决问题240多场次。

5、产业化建设取得重要成绩。经过几年的努力,发展养猪协会3个,以“公司+农户”为基本模式的畜牧产业化正式形成。目前,以石泉农科园万头猪场为核心,众多农户参与的“养猪合作社”,以汉滨区恒桥良种猪场为龙头的“大户带一般农户”的发展模式已经形成。这些龙头企业为农户提供产前、产中及产后服务。农户按照要求组织生产,这种形式有效地解决了农户的技术问题、产品

销售问题。如石泉农科园万头猪场与40多家农户形成养猪合作社,猪场为农户提供猪苗、饲养技术、饲料、防疫及产品销售服务,农户按公司要求组织生产,对于“合作社”产生的利润农户参与第二次分配,这样充分调动了农户参与合作社发展养猪的积极性。

三、选准发展三元杂交猪的着力点

1、完善三元杂交猪良种繁育体系。全市以月河流域为中心,建立完善三元杂交猪良种繁育体系。一是各县区要以企业为龙头,建立和完善三元杂交瘦肉型良种猪繁育推广中心。全市引进杜洛克、长白、大约克等原种猪800头,其中母猪600头,年供种能力达到8000头以上。二是各县区以养猪企业为核心,以存栏100—200头基础母猪为一个单元,建立二元杂交母猪扩繁。全市每年向社会提供“三元杂交母猪”10万头。三是以养殖专业户为基础,大力发展规模养殖,使三元杂交商品仔猪的年生产量达到200万头以上。

2、培育三元杂交猪饲养大户和专业村。重点发展一批年出栏量100—1000头的养猪大户和出栏5000头以上商品猪的养猪专业村。到2016年,通过集约化生产的瘦肉型商品猪达到瘦肉型猪出栏总量的80%以上,在养殖小区和专业化的养猪场,实行“六统一”的标准化饲养方式,即“统一品种、统一用料、统一用药、统一防疫、统一管理和统一销售”,使分散的家庭养殖向集约化、规模化养殖转变,从而有效控制动物疫病的发生和流行。

3、大力扶持和发展肉食品加工企业。以##市东方食品有限公司等企业为核心,联合市内外屠宰加工企业,组建大型肉食品加工龙头企业集团,引进现代化的冷鲜肉加工技术和设备。以冷鲜分割肉加工为主打造产品品牌,大力发展以冷鲜肉分割配送为核心的营销体系,创建无公害的猪肉品牌,用品牌抢占西安、重庆、武汉等大中城市的市场。

4、全面推广生猪标准化生产。标

准化生产是现代养猪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推广生猪标准化生产,有利于提高肉食品的卫生质量,保障消费者食用安全。生猪标准化生产,就是对生猪生产的全过程进行规范、约束。按标准要求建场、饲养、防疫、用药、排污等,规范各环节操作。以有效的控制猪产品的卫生质量,确保食用安全。

5、建立健全无公害畜产品管理和监督体系。无公害兽医卫生防治体系要贯彻“以防为主”的原则,要重视法规建设,严于监督管理,严格控制抗生素的使用范围、使用品种、使用剂量及使用时间。同时,要制定和落实生猪免疫程序,指导养猪企业搞好猪场废弃物的无害化利用。无公害畜产品管理和监测络建设要成立专门的机构,配备专人和专用设备,负责全市无公害畜产品的产地认定,产品认证与监督管理工作。并且要以饲料、兽药和生态环境检测入手,充实仪器设备,完善检测手段,提高检测能力,尽快形成络。

6、搞好饲养技术的普及和推广。无公害三元杂交瘦肉型生猪生产其关键技术是提高猪肉的品质,降低生产成本,延伸产业链。围绕关键技术要研究和推广一批先进、实用并进行配套集成,形成简便易行的标准化成套实用技术。目前,在我市已经成熟,且急需推广的实用技术有:①三元杂交瘦肉型猪生产技术。②生猪无公害饲养管理技术。③无公害饲料生产技术。④无公害兽医卫生防治技术。⑤养猪场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

7、整合资源,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加强农、科、教结合,产、学、研联姻。以生产、加工利益的联结为核心,调动加工销售企业,技术推广部门及生产者的积极性。加快产、供、销、加工与技术推广一体化的进程,大力推进“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采取有效组织形式,协调和引导龙头企业与基地农户通过契约、股份合作等方式结成利益共同体。通过生猪产业化的经营机制的创新,稳

步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和抗风险能力,把养猪业提高到一个新层次。

8、制定优惠政策,加大资金投入。优惠政策是产业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和保证。在制定养猪业发展的优惠政策下,一方面要积极完善已有的政策,如土地使用政策。另一方面,根据养猪业发展的需要,制定出台新的养猪业发展扶持政策。一是建立市、县两级养猪业发展专项基金,主要用于良种建设、防疫络体系建设以及无公害畜产品的监测体系建设。二是加大信贷资金投入力度。三是制定出台奖励政策,从畜产品企业上缴所得税中,每年拿出10%返还该企业,市县区每年拿出一定资金用于对养猪企业农户和乡镇发展养猪业的奖励。四是制定出台科技人员激励政策按照身份不变、工资待遇不变、正常晋级不变,创收归自己的原则,大力支持和鼓励畜牧科技人员,积极投身到养猪生产的第一线,开展技术承包,科技服务,创办、领办养猪实体和龙头企业,发挥科技人

员应有的作用。

9、加强领导,整体推进。市上要加强领导,统一部署,统筹安排和协调资金、计划和人员。特别是要组织畜牧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畜牧科技推广单位和龙头企业的科技人员合力攻关,搞好无公害生猪饲养关键技术的引进与消化吸收,自主创新与技术开发,组装配套与试验,技术示范和推广,技术培训等方面的工作。组织肉食品加工企业、研究单位技术推广单位开展协作,建立提升畜产品竞争能力的示范区,形成示范区内关键技术攻关点,组装技术示范片,成套技术推广面相结合的梯度推进的实施层次。

四、几点建议

从目前养猪业发展的趋势看,建立无公害生猪生产基地是实施国家食品准入制度,适应市场需要的必然选择。同时,我市具有建立无公害优质生猪生产基地的环境条件和养殖条件。因此建议:

1、把建立“##市200万头无公害三

元杂交瘦肉型猪生产基地建设”列入市级重点建设项目,进行论证、立项,并对外招商。

2、成立相应的机构,具体负责本项目的实施。

3、组织有关部门尽快完成我市无公害畜产品产地环境认定申报工作,尽早取得省上的认定,并积极做好产品认证的前期准备工作。

4、出台我市发展无公害三元杂交瘦肉型猪的实施意见,制定养猪业发展规划。

5、整合资源,突出重点,优先把月河流域建成我市生猪三元杂交商品基地。

第四篇:发展现代农业的实践与思考

发展现代农业的实践与思考

在统筹城乡的大背景下,江州如何抓住机遇,全面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已成为“十二五”时期一项重大战略考量和抉择。

一、江州现代农业发展的现状和主要成果(略)

二、发展现代农业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制约因素

(一)基础设施比较薄弱。每年的水灾、旱灾均给江州农业生产造成较大损失,尽管近些年加大了农业投入,兴建了一大批农田水利等基础工程,但仍无法满足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农业生产基地绝大部分还达不到旱涝保收的程度,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比较脆弱。

(二)要素制约依然突出。一是土地资源相对缺乏。江州人均耕地仅0.57亩,低于全国人均1.455亩,也低于联合国世界粮农组织认定的0.79亩的警戒线。二是农业投入资金紧缺。与工业企业相比,农业企业固定资产量少,可抵押的资产也少,且抵押率低,融资渠道不畅,贷款供需差距较大。三是农业劳动力素质偏低。尽管近年来实施农民素质培训工程已取得明显成效,但农民素质的提高还不能跟上现代农业发展的步伐。同时,农村人力资本的溢出效应明显,高素质的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到二、三产业,现代农业发展面临农户兼业化、劳动年龄偏大和农业专业人才缺乏等方面的制约。

(三)产业化水平有待提高。目前,农业部认定的国家级龙头企业在江州还是空白,省级也仅有2家,与发达地区相比,农业龙头企业无论在数量、规模,还是档次、水平上,都有较大差距。农产品精深加工不多,初级加工产品所占比重高,产品科技含量、档次不高,产品同化程度较高,市场竞争力较低。农业龙头企业的缺乏制约了农业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另外,产业化组织和农户的利益联结还不够紧密,不能保证种养加、贸工农一体化生产的需要。

(四)标准化生产水平偏低。目前绝大多数农产品生产和加工还缺乏统一的生产环境标准、统一的生产技术规范和统一的产品质量标准。面对不断严格的市场准入规则,现有的农产品标准体系、检验检测体系等保障体系还不够完善,市场准入制度尚待建立健全,质量监管手段尚显落后,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不高,部分农民依标生产意识不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制有待加强。

(五)农产品市场仍显狭窄。农产品走出江州的不多,主要销售市场仍在县内,市场狭窄。农产品产地市场建设水平较低,区域布局不平衡。市场流通模式仍处于现货交易的原始集散阶段,现代物流模式刚刚起步。农产品进超市、配送中心销售、网上交易等新型交易方式发展缓慢,对农产品销售有一定制约。农村经纪人、营销队伍规模偏小,组织化程度不高,恶性竞争、盲目购销等问题时有发生,市场开拓具有很大的无序性。

三、进一步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对策措施

(一)推进结构调整,以科学布局构建现代农业。一是逐步推进农业结构立体调整。按照特色、高效、生态、精品农业的要求和业已实施的《江州特色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重点巩固和发展品质优良、特色明显、附加值高的蜂产品、茶叶、蔬菜、干鲜果、竹业、名优水产、蚕桑等特色优势农产品,突出规模调大、品种调优和质量调高。做大山核桃、板栗、香榧炒货产业,做强蔬菜、竹笋加工出口业以及竹制品加工产业,发展区域性特色农业。二是积极开发休闲观光农业等新兴产业。把农业文化功能的开发与城镇建设、新农村建设及旅游文化的开发有机结合、融为一体。三是抓好粮食功能区、现代农业园区“两区”建设。加大对粮食生产的扶持力度,制定并实施粮食功能区建设规划,力争建成一批省、市、县级粮食生产功能区,确保粮食安全。立足资源区位条件和产业发展基础,在特色优势产业相对集中连片的区域,集中力量建设1个相对集中连片面积2万亩以上的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建设若干个突出某一主导产业,布局集中连片的省级主导产业示范区及产品特色鲜明、品牌效应突出的省级特色农业精品园。

(二)培育龙头企业,以产业化方式经营现代农业。围绕优质粮食、蔬菜、杂果的深加工,进一步树立工业的理念,大力培育龙头企业,发展农产品加工业。针对江州农产品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小的现状,一是致力打造“大龙头”。选择一批具有较大规模和发展实力的农业企业,采取联合重组、增资扩股、科企联姻等形式,进一步提升整体素质,做大做强。二是积极振兴“小龙头”。对特色明显、与农民增收关系密切、有发展潜力的小规模加工企业,着力提高产品档次和市场竞争能力,提高发展水平和带动作用。三是加快培育“新龙头”。着力引进各种资本投入农业开发,创办农业企业,发展生产基地,促进畜禽、果蔬、油茶等产业的深度加工和开发。同时,进一步深化合作社规范化建设,通过重点扶持、典型示范、强化服务等各种措施,加快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吸纳更多的农户参与到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中来。

(三)健全服务体系,以农业组织化促进现代农业。一是在政府的支持下建立现代农业发展基金和农信担保公司。完善金融机构对现代农业发展的融资载体,以解决现代农业生产经营投融资的难题。二是加大对农业保险的扶持力度。扩大农业政策性保险覆盖面,减少农业灾害损失。三是完善以公益服务为核心的农技推广服务组织体系。建立科技信息服务网络,为基层和农民群众提供高效、便捷的信息服务。加快推进农业科技进村入户,继续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推广新品种新技术,促使科技成果转化,增加农民收入。四是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在县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和实施方案的基础上,逐步扩大农产品监管和质量追溯范围;完善生产企业和专业合作社生产销售档案、投入品使用管理档案,加强标识标签、产地准出证明、二维码耳标和产地产品检测监控管理;进一步稳定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队伍,加大对农产品生产者的质量安全知识培训,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检测技能。

(四)推广农业科技,以科技引领现代农业。一是加快推进农业示范园区建设。积极培育发展各类科技示范园区、示范村、示范户,充分发挥园区的科技载体示范作用,大规模引进、试验、推广国内外农业新技术、新产品、新设施,为江州农业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持。二是开展农业科技培训。以实施“新型农民创业培训工程”为切入点,加强新型农民的科技培训。培训方式上,建立以职业学校为中心,以乡镇农民文化技术站为基础,以民办培训机构、用工企业和中介服务组织培训为补充的多层次、多形式、优势互补的农民教育培训网络。三是加大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力度。重点抓好优良品种、节水灌溉、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作物栽培与管理等的推广。鼓励农业科技人员深入生产一线,在县、乡、村中广泛建立新品种和科研课题试验基地,加快新技术成果向生产的转化。

(五)建立农产品市场,以市场需求拉动现代农业。一是在统筹规划的基础上,建设一批特点鲜明、辐射面广的农产品批发市场。新建市场要坚持起点高、特色突出的原则,采取优惠互利的措施吸引客商入驻市场,推动特色农产品的销售和流通。二是积极在周边大城市建立销售网点。同时,加强同国内进出口企业、外资公司的联系,逐步形成“生产与流通相连,本地与外地相通,国内与国际接轨”的流通大格局,提高江州农产品的竞争地位。三是支持和培育专业化的农产品运销企业和物流配送企业。以县城、中心城镇为重点,积极培育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等符合现代流通要求的流通方式,大力发展仓储式商场、专卖店等新型流通业态。四是培育壮大农产品经纪队伍。通过资格认证,造就一大批持证的农产品经纪人;通过激励机制,引导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成为农产品经纪队伍的主力军;组建农产品经纪人协会,倡导信息共享、组团作战,形成龙头连大户、大户带小户的良好格局。

(六)改善农业基础,以现代化设施装备现代农业。积极争取中央、省、市的支持,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物质条件。一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继续抓好标准农田提升、强塘固房、小流域治理、水库除险加固等工程项目的实施,特别在水电气路等方面尽快完善配套,把基础设施建设的规划和目标向产业化方向靠拢,使新技术项目的实施更加便利,更加适宜。二是加快现有农业生产物质装备的换代升级。抓住国家实施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的有利机遇,加快装备的更新和升级,使区域农业机械化生产水平有一个新的提升。三是推进设施农业建设。以日光温室、节水灌溉等为重点,大力发展大棚种植、棚架种养,支持喷滴灌设施、产业基地道路建设,提高农业的产出率;拓展发展空间,尽可能利用低丘缓坡、中低产田等途径发展设施农业;促进土地流转,努力形成一批专业合作社和设施农业产业化基地,提升设施农业发展档次、规模和效益。

第五篇:农机合作社发展的实践与思考

农机合作社发展的实践与思考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农业现代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农机合作社作为一种农机服务的组织机构,在近十几年来逐渐出现在农村。农机合作社也是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上级农机局坚持以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理论指导,按照地区的发展需要加快建设农机合作社与专业农场,切实有效地提高农村土地的流转速度。采用创新的思维、扎实的工作态度,敢于迎接各种挑战,并将增加农民的收入、建设新时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作为长远的工作目标,快速建成农机合作社的服务制度,使农机合作社在农村建设过程中的地位稳步提高。

关键词农机合作社发展新农村中国挑战

0 引言

农机合作社的本质是一种公益性的农机服务型组织,同时也是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重要组成。农机合作社主要是指在农村家庭联产承包的基础上,为农民提供农业生产服务的一个组织机构。农机合作社通过将农机设备以及土地等,依据农民自主以及自愿的方式进行统一,与农民签订相关协议,在农民不需要提供任何生产资料以及劳动力的前提下,为农民创造利润,有效地解决了大规模、专业化的机械作业与农村农户小规模农业生产之间的差异问题。这一方式也是有效改变生产方式,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一种渠道。

通过建设农机合作社,处理了我国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在农业快速发展时所变现出来的问题

1.1 农机合作社通过一系列的管理创新实现了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随着我国农机合作社的建立,对农机合作社可以覆盖的范围进行农机生产资源的优化、并进行合理配置,同时对农业产业以及农机化的发展前景进行规划。例如,农机合作社采取土地入股的方式,对土地进行科学统一的管理、规划,通过综合性科技布局,在极大程度上提升土地的产出率,对土地的资源进行整合;农机合作社也会采用农业生产机械入股的方式,由农机合作社的理事会通过对当前以及未来一段时间内,生产已经发展的情况分析,并且根据实际的应用需要选出一些适合于该范围作业的农业机械设备,使各机械设备直接能有很好的合作,这样可以有效地避免农户家家买农机,但是农机却长时间处于停工状态,有效地加强农机的使用率,防止资源的浪费;农业合作社也可以采用资金入股的形式,大大地加强农机合作社的发展潜力,为农机合作社加大现金储备量,在确保农机合作社平稳运营的同时谋求新的发展。同时在对农机合作社管理的过程中需要根据不同员工的不同性格特点以及特长,进行科学合理的分工,例如可以让有种地优势的工作人员在种植模块进行发展,让善于养殖的员工在养殖的方面进行发展,对一些性格外向、心思缜密、善于沟通交流的人员去做销售,有效地做到人尽其用、物尽其能,通过大范围的整合可以有效地避免出现每户单独运营的资源浪费的现象,这样的管理方式可以有效地推进农业现代化、产业化以及规模化进程。

1.2 有效地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综合竞争力

为了使农机合作社可以有效地提升农业生产率,加强标准化农业与高质量农业的发展,需要做到以下八点:(1)统一对生产原料进行采购;(2)种植时选择一样品种;(3)集中统一进行育苗;(4)在种植的时候采用机械进行统一的播种;(5)对生产过程进行统一的管理;(6)使用大型农业机械进行统一的收获;(7)对农产品进行统一的加工;(8)对生产加工好的农产品进行统一的销售。通过以上几种作业形式可以有效地控制生产成本,增加农业生产抵抗风险的能力,切实提升农业生产的效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采用规模化经营、生产的方式是农业生产过程中降本增效、增产最为有效的方式。

1.3 有效缓解了农机户、农户之间的管理压力

在农村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农机户拥有农业机械设备,但是却缺少耕地;而有田地的农户却缺少农机设备;最终就造成了恶性无序竞争局面的出现,所以通过成立农机合作社可以有效地提高农机设备的使用率,维持作业秩序,进一步稳定农机市场的作业价格,使农机市场的作业价格处于一种合理的状态,并且还能进一步降低农民的劳动强度,确保在农忙时节的生产效率,推动农产品的增产。

1.4 有效地解决老、弱病残等弱势群体不能农作的问题

在农村有这样的人群,他们有耕地,但是由于各种身体状况的限制,他们并没有能力进行农业劳作,这就使得现有的耕地成了这类人群的一种包袱。但是有了农机合作社以后,对于这部分人来讲,就可以将耕地委托于农机合作社进行统一的耕种,他们也不需要为农作而发愁,并且可以每年都获得一定的年终分红。对于那些不愿意加入到农机合作社的农户,农机合作社也可以提供较为优惠的价格为他们提供优质的服务。通过在农村成立农机合作社,可以对农民产生积极的影响

2.1 农民对农业产业的发展意识逐渐加强,对科技兴农的投入持续增加

随着科技自动化生产的专业合作社的成立,合作社的各成员在农业机械设备以及农业资金的投入也大幅度上升。

过去农机部门每推广一项新技术或一种新机具都很难,导致一些先进适用的农机新技术、新机具得不到很好的应用。

2.2 农民团结协作的氛围日渐浓厚

发展生产的认识进一步提高以前,农民是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户与户之间没有什么联系,信息不灵通,生产成本高,增收项目少,农民增收十分缓慢。合作社成立后,农民间的合作日益密切,社员内部分工明确,各负其责。并且,合作社的社员喝酒、打麻将的少了,只要有时间,就聚在一起研究怎么多打粮,怎么扩大生产规模,开发什么新项目,怎样增加经济收入,把心思越来越多地放在研究生产和发展生产上。

2.3 农民的思想进步,素质进一步提高

过去,农民只要种好地,不愁吃、不愁穿就心满意足了,精神追求不多。合作社成立后,有一些社员积极要求加入党组织。合作社的社员们说:“没有党的关怀,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好日子,我们也要加入党组织,像党员那样带领更多的农民发家致富”。

参考文献:

[1] 韩淑秋,张志山,李丙水.从农机维修的效益、生存和发展谈农机维修服务体系的建设[J].农机使用与维修,2009(3):14-15.[2] 谭佃会.从农机修理工实行就业准入制度谈农机维修行业管理的措施[J].山东农机化,2001(10):8-9.[3] 王清芳,于立霞,杨洪祥.加强农机维修市场管理保障敦化市农机化发展[J].农业机械,2009(24):58-59.[4] 熊鹰.基于农机户支付能力与支付意愿的农业科技服务需求分析――以成都市为例[J].科技管理研究,2010(5):23-27.

下载发展三元杂交猪的实践与思考(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发展三元杂交猪的实践与思考(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随州发展旅游业的实践与思考

    随州发展旅游业的实践与思考 涂胜华 2010年第8期 ——文化建设 随州是炎帝神农故里、编钟古乐之乡、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丰富的文化储量,蕴藏着发展旅游业潜在的优势。抢抓......

    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思考与实践

    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思考与实践 2013-11-8 阅读: 17 出处: 中国教育报 作者: 编辑 读《温家宝谈教育》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教育是中华民族的千秋大业,源远流长,任重道远。温家......

    发展特种养殖业的实践与思考

    对**县发展特种养殖业的调查与思考特种养殖业通常是指一种产品具有特殊利用价值、新奇、特殊的养殖业,如:毒蛇、鸵鸟、狐狸的养殖,也泛指除传统饲养的家畜(猪、牛、羊)、家禽(鸡、......

    乡镇发展的理性思考与实践

    上浦发展的理性思考与实践乡镇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增强县域经济实力、 增加农民收入、 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等都具有重大意义。同时,大力发展乡镇经济也是统筹城乡发展的有效......

    南江县文化产业发展的实践与思考

    南江县文化产业发展的实践与思考 青理东 近年来,南江县把发展文化产业作为实施“文化兴县”战略的重要内容,积极依托文化资源优势,制定发展规划,出台扶持政策,加大资金投入,推进了......

    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实践与思考

    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实践与思考市长 在市长论坛发言 2009年11月城乡规划是科学发展和依法行政的基础,是城乡建设和管理的基本依据。2003年以来,我市在深入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过程......

    上海发展生态农业的实践与思考

    上海发展生态农业的实践与思考 王国忠 朱恩 市农委种植业办公室、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上海农村经济2010年第4期一、上海发展生态农业的重要意义和必要性 (一)发展生态农......

    大连发展软件产业的实践与思考

    大连发展软件产业的实践与思考 发布时间:2009年08月13日 18:33 作者:戴玉林 在信息时代,软件产业是直接关系到国家安全和国际竞争力的战略性先导产业。2000年6月24日,国务院颁布《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