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红》观后感
电影除了娱乐大众之外,还能让我们了解到很多人文历史方面的知识,没看这部《萧红》之前,我只知道张爱玲,殊不知民国时期还有位与她齐名,有着“文学洛神”美誉的文坛奇女子萧红。才华横溢的她在极端苦难与坎坷中,以柔弱多病的身躯面对世俗,历经反叛、觉醒与抗争,一次次与命运搏击,短暂的一生从未向命运低头!
《一代宗师》已经为我们勾勒出一幅民国武林的群像谱,如今的《萧红》会不会也将民国文坛的生肖百态展现在银幕上呢?答案是否定的,因为霍建起将它拍成了一部琼瑶式的爱情片,在这其中我们看不到《生死场》,也看不到《呼兰河传》,只看到一个女人和四个男人,一个男人又和三个女人的情感纠葛。“让你这样的女人流泪,是全天下男人的罪”,如此肉麻的台词,居然被男主人公肖军先后拿来哄骗两个不同的女人,真是颇有《情深深雨蒙蒙》的风骨!
其实《萧红》影片的前半部分,我们还是能看得到萧红对命运的不屈抗争的,她反对父母包办的利益婚姻,到北平去当进步女学生,却又因为付不起学费而沦为汪公子豢养的金丝雀,丧失了行动自由。接下来汪公子对身怀六甲的她的离弃却促发了她灵魂中的缪斯女神,在那个脏兮兮又狭小的旅店顶棚中,她开始了自己艰难而倔强的文学创作之旅。同萧军的恋爱也是浪漫而有激情,从那个小顶棚内的心灵交汇到洪水中的“久别”重逢,再到小旅馆里吃着面包蘸着盐的“有情饮水饱”式相互依偎,物质上的贫穷丝毫没能熄灭这对左翼作家情侣迸发出的爱情火花,反倒让二人的心更加紧密相连,终于在冰天雪地中奏出了爱情交响乐的最强音!
然而自从物质上有了改善之后,二人的情感裂痕也就越来越深了,男人出轨,女人也有了自己心爱的人,鲁迅先生对萧红的赏识不过是蜻蜓点水,萧红和萧军之间“剪不断,理还乱”的纠结爱情才是影片的主题,大家都成了为爱而活的动物,什么文学才华,什么国仇家恨都纷纷沦为了背景。于是在这种“以情为主”的基调中,尽管小宋佳卖力地去表演,萧红的人物形象也没有立起来,从头到尾都是苦命、悲情,病歪歪的弱女子模样,即使让大家见证了萧红一生经历的主线,也没能让大家对其产生认同感,不像是满腹才情的文学洛神,倒像是又一个苦兮兮的陆依萍!
电影萧红观后感
看了《萧红》这部电影,我深切地感受到了这位平凡女作家的不平凡的一生。尽管她的一生颠沛流离、短促悲凉,饱受被放逐的寂寞、孤独和痛苦。但她却在困境中追求爱与自由,写下一篇又一篇的经典的小说。
萧红二十岁逃婚,从哈尔滨到北平读书,山穷水尽之时,家里包办的那个男人找到了她并强迫发生关系并同居半年,说回家取钱,却拿着行李一去不回,留下她一个人大着肚子,被当成人质扣在旅馆的阁楼,房东只盼着等她的孩子生下来,卖到妓院里,多少填补那个男人欠下的六百元房租。没有阳光、没有饱饭的阁楼里,她孤独、饥饿、无聊、窘迫,只能在墙壁上吟诗作画打发时间,万般无奈之下向报社打电话求助,报社记者萧军来到阁楼像一束光,点燃了她的人生。这算是萧红人生的一个转折点,从此,他与萧军在困境中挣扎——他们努力地创作小说,接受着鲁迅先生的指导。很快,他们走出了困境,萧红以为从此以后过上平稳的日子了。却没想到萧军背叛了她,萧红当然十分地生气,但它却无能为力,只能用写小说来舒缓她内心的忧伤,而萧红的小说创作正是她的悲剧人生的真实写照。后来,萧红认识了端木,他们结婚了,可是端木却是个没有担当的人,很快,萧红病倒了。
萧红只是一个平凡的人,他们也是普通人,一样会肚子饿,会受伤,但是他们有自己的操守,在最困难的时候萧红就算是那么饿,也不会去偷邻居的列巴圈,这是很能表现气节的事情。
还记得电影中最后的一句台词:她是一个很有魅力的女人,魅力强大到哪怕贫病交加,身怀六甲,生命垂危,也一样有人爱。这是阿洛对她的评价,我觉得是非常准确的。萧红拥有着与别人不同的气质,有人问她:“为什么写作?”。她说:“因为没有其他更快乐的事情去做。她的一生是孤独的,寂寞的,而她是不羁的,有才的,鲁迅先生称她为“一位很有潜力的女作家”,而端木也评价她说是靠感觉和天分去写作。所以她埋头于写作,创作出着名的长篇小说《呼兰河传》,中篇小说《生死场》,《马伯乐》,其中《呼兰河传》中的火烧云这篇文章仍让我历历在目。
在民族灾难的大背景下,她经历了反叛、觉醒和抗争,一次次与命运搏击,终究在风华正茂的第31个春秋输给了命运。临死前她曾经在纸上写下:“半生尽遭白眼冷遇,……身先死,不甘,不甘。”
萧红虽然输给了命运,但她却拥有着不屈的灵魂,是她的灵魂造就了她不平凡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