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急性脑疝应急预案 3
责任护士发现患者意加深,双侧瞳孔不等大,立即报告值班医生,并通知护士B协助抢救。
责任护士协助患者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误吸,建立静脉通道,遵医嘱予20%甘露醇250ml快速静脉滴入。
护士B:推抢救车到病房,准备好吸痰护理盘,给患者戴冰帽予冬眠疗法。密切观察患者意识,瞳孔,生命体征变化并做好护理记录。患者在医生陪同下急诊头颅CT检查。
患者返回病房,根据CT结果及临床表现,遵医嘱给予相应处理,(如无需手术,继续保守治疗,遵医嘱用药,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做好护理记录。如需手术,做好术前准备及宣教,等待手术。)
患者脑疝合并心脏骤停及呼吸衰竭,护士B调整氧流量6-8L/分,遵医嘱用药。责任护士立即行胸外心脏按压,必要时给予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发生心律失常时立即除颤。
合并其他损伤时请相应科室会诊协助处理。
合并休克时,调整氧流量6-8L/分,遵医嘱予升压药,及扩充血容量治疗。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做好抢救记录。
第二篇:生产性急性中毒应急预案
生产性急性中毒应急预案
1?
总则
1.1编制目的预防和减少、控制生产性急性中毒事件及其造成的伤害,保障职工健康和生命安全,保证企业生产、生活秩序的稳定。
1.2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电业安全工作规程》以及《中国化工集团公司重大突发事件(事故)应急管理办法》等,制定本预案。
1.3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并指导淄博大成热电有限公司生产性急性中毒事件的应对工作。
2?
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
2.1
生产性急性中毒的定义
生产性急性中毒是指职工在生产区域内由于设备系统泄漏、防护装置缺损、个人防护不当或人员违章操作以及缺乏现场安全工作规定的指导等原因,在短时间内造成大量毒性较大的物质突然接触到人体体表或进入人体内,导致出现头痛头昏、全身无力、恶心、呕吐、咳嗽、多痰、胸闷、气促、昏迷甚至死亡的事故。
2.2
生产性急性中毒事件分类
生产性急性中毒事件主要有以下三类:
1)
刺激性气体中毒。主要有盐酸、硫酸、氯、氨等,多发生于意外泄漏或喷溅事故,短时间高浓度吸入或接触引起。
2)
窒息性化合物中毒。主要有一氧化碳、硫化氢等,多发生于违反安全操作规程与个人疏于防护,进入可能产生窒息性气体作业区域引起。
3)
有机化合物中毒。主要有汽油、甲醇以及其他有机化学溶剂,由于人员违章操作,导致呼吸道和皮肤、粘膜吸收引起。
2.3
中毒因素与物质
根据常见的吸入性、食入性、接触性中毒原因和类型,以及企业生产工艺流程和设备系统特点等,生产性急性中毒事件主要发生在下列情况下:
1)
在通风条件差、缺氧状态及密闭容器内呼吸高浓度二氧化碳气体,引起二氧化碳中毒;
2)
火灾现场产生大量一氧化碳,火灾区域内人员吸入后,因浓度过大,短时引起急性一氧化碳中毒;
3)
循环水管道、污水沟、隧道、垃圾池等,均有各种有机物腐烂分解产生大量的硫化氢,人员进入上述区域吸入后,造成硫化氢中毒;
4)
储氨及加药设备泄漏造成氨中毒;
5)
储氯设备氯气发生泄漏,造成氯气中毒;
6)
电气六氟化硫开关六氟化硫气体泄漏,造成中毒;
7)
化学药物运输、装卸及化学制水过程中人员皮肤被酸或碱性化学物灼伤;
8)
化验人员误用化学药品,引起中毒;
9)
其他原因造成的生产性急性中毒。
2.4生产性急性中毒的危害程度
Ⅲ级状态:可能导致人员生产性急性中毒的设备、区域异常或有缺陷与泄漏现象,人员有不良反应;
Ⅱ级状态:人员小面积灼伤或出现意识轻度障碍,咳嗽、胸闷、明显头痛、头昏等中度中毒表现;
Ⅰ级状态:人员大面积灼伤或出现昏迷等重度中毒表现以及人员死亡。
3?
应急处置的基本原则
3.1生产性急性中毒事件应急处置原则应突出迅速,分秒必争;沉着镇静、果断勇敢,准确判断,正确急救。
3.2根据生产性急性中毒的类别、毒性、进入体内的途径和中毒的反应等情况,应立即切断中毒的途径或撤离中毒现场,阻断与有毒物质的直接联系,防止中毒进一步加深。
4?
组织机构及职责
4.1生产性急性中毒事件应急指挥领导小组
组?
长:经理
副组长:副经理
成员:各车间、处室负责人
第三篇:群体性急性食物中毒应急预案
群体性急性食物中毒应急预案
一、目的
为及时控制和消除群体性食物中毒事件及其危害,指导、规范和做好群体性食物中毒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迅速查明原因,采取有效措施,防止食物中毒事件的蔓延和事态的扩大,抢救中毒病人,保障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社会正常秩序,依据《 省食物中毒事件应急处理预案》,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
本预案所指食物中毒,指食用了被生物性、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污染的食品或者食用了含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后出现的急性、亚急性食源性疾患。
三、工作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科学高效”的原则,落实各项防范措施,做好人员、技术、物资和设备的应急储备工作。对可能引发食物中毒的危害因素要及时进行分析、预警,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理。依靠各级领导、专家、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建立我院防范有力、指挥有序、机动灵活、协调一致的急性食物中毒应急救治体系,规范急性食物中毒的应急处置工作程序,与疾控、卫生、工商等行政部门通力合作、资源共享,有效预防、处理、控制食物中毒事件。
四、要求
临床医护人员、医技人员在发现可疑急性食物中毒事件后都有义务及时向院预防保健科、医务处或院总值班报告,并由其向疾控部门、卫生行政部门逐级上报。任何工作人员都有义务服从院急性食物中毒应急处置领导小组指挥参加应急处置。
五、指挥机构组成
成立 医院群体性急性食物中毒应急处置领导小组,由分管院领导任组长,相关临床、医技、职能科室负责人和技术骨干参加。下设技术指导组、接待协调组、后勤保障组(成员名单附后)。
六、各部门职责
领导小组:按照有关规定和指令,启动应急预案;按照食物中毒事件的响应原则,依法统一组织、指挥群体性食物中毒事件应急处理工作;向上级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相应专业建议;组建与完善医院食物中毒事件监测和预警系统;制定食物中毒事件应急处理预案,组织预案演练;组织对医院工作人员进行有关食物中毒事件应急处理知识和技术的培训。
技术指导组:由相关医疗专家组成,负责指导日常监测工作,救治急性食物中毒的患者,观察处理进食但尚未出现明显症状的群众,监测所在行政区域的危害情况,并及时向领导小组和相关部门通报。
接待协调组:负责收集相关信息,接待处理相关投诉;做好与疾控、卫生、工商等部门的协调工作。
后勤保障组:负责救治遭受群体性急性食物中毒的患者所需的各项药物、设备,并提供维护;提供救治工作中所需的后勤设施,并负责协调救治过程中其他病区、病员的妥善安排。
七、预防措施
1、建立院内群体性急性食物中毒应急响应网络,在各相关科室设置兼职人员,督促科内工作人员做好日常监测工作,根据要求定期向预防保健科统计上报。
2、定期组织人员参加相关知识的培训,参加院、市组织的应急预演,提高应急救治水平。
3、器械科做好各类常用诊断、抢救、防护物资的储备工作。药剂科要做好阿托品、美兰等常见抢救药物的储备,与医药公司联络确保抢救药物的供应。两科室并定期与临床沟通,了解新技术进展,做好药械的更新。
八、处理程序
1、院工作人员发现可疑的群体性急性食物中毒事件时,应立即向预防保健处、医务处(工作时间)或总值班(非工作时间)报告,做好吐泻标本留样和患者情况登记工作,由医务处或总值班向院群体性急性食物中毒应急处置小组报告,同时派遣群体性急性食物中毒应急处置技术指导组进行会诊,确认为群体性急性食物中毒后立即上报医务处或总值班,并逐级上报院突发群体性急性食物中毒应急处置领导小组、卫生行政、疾控部门,由其组织现场调查并进一步处置。
2、技术指导组在上级组织介入前应根据初步掌握情况指导相关科室进行针对性的诊治,做好就诊病人的吐泻标本留样,根据提供病史做好可能患者的追踪工作;在明确中毒原因后按《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技术处理总则》指导开展治疗;在病人收治入院后,继续做好救治指导工作,在疾控中心指导下开展防止疫情扩散的工作。
3、接待协调组应注意收集急性食物中毒的相关情况,并配合上级部门统一发布信息。后勤保障组按技术要求组织相关药品、仪器的供应,作好院内其他病人的妥善处理,保证处置工作的顺利进行。
4、各部门应及时向应急处置领导小组报告救治情况,并接受上级部门技术指导。
5、在应急响应终止后,技术指导组、接待协调组、后勤保障组及时总结各自工作形成书面汇报交至院应急处置领导小组,由其汇总形成本次急性食物中毒应急处置报告上报上级部门,同时总结经验,抓好整改。
第四篇: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防控应急预案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防控应急预案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的特点:
本病传染性极强,人群普遍易感,发病率高,传播快,发病集中。发病以夏、秋季多见。各年龄组人群均可感染发病。红眼病是通过接触传染的眼病,如接触患者用过的毛巾、洗脸用具、水龙头、门把、游泳池的水、公用的玩具等。易在学校、工厂、托幼机构等人群聚集的地方爆发流行。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多是双眼先后发病,患病早期,病人感到双眼发烫、烧灼、畏光、眼红,自觉眼睛磨痛,像进入沙子般地滚痛难忍,紧接着眼皮红肿、眼眵多、怕光、流泪,早晨起床时,眼皮常被分泌物粘住,不易睁开。有的病人结膜上出现小出血点或出血斑,分泌物呈粘液脓性,有时在睑结膜表面形成一层灰白色假膜,角膜边缘可有灰白色浸润点,严重的可伴有头痛、发热、疲劳、耳前淋巴结肿大等全身症状。
一、目的:
为提高我市预防和控制急性出血性结膜炎能力,杜绝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病毒的危害,保障游泳者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本游泳池正常秩序,特制定并启动应急预案,预防和控制急性出血性结膜炎。
二、处理原则:
坚决贯彻执行“预防为上、分级控制、依法强制,及时处置、分级管理”的工作原则。强化“分层管理、层层负责”的处置原则,务实、高效、科学、有序地预防和控制急性出血性结膜炎蔓延。
三、组织机构
成立“游泳池防范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防范工作的指导、督促与检查。
预防管理小组成员名单:
组长:陈娴
副组长:吴婷
成员: 黄剑芳、等
具体职责分工:
陈娴:负责游泳池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防控的全面工作。
吴婷:负责防治工作中物力、人力的落实工作。
张芙蓉:负责数据资料归纳、上报以及家长沟通工作。
黄剑芳:负责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防控过程中的消毒指导工作。
张佶: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防控暴发事件内外联络工作。
四、具体处理方法:
1、当游泳池发现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疫情(包括疑似疫情)时,立即报告市疾病控制中心疾控科,并采取果断措施,对病人实施严格隔离,到指定医院进行治疗。
2.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病人有密切接触的师生进行就地隔离,并进行医学观察1周,并经指定医院医生检查确认后方可复。
3.第一时间到达现场,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病人到过的场所及用过的物品,迅速、严密、彻底地做好全面消毒工作。
4、加强每天游泳池检查工作,一旦发现有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疑似病例,及时隔离,并做好疫情报告。
5.积极配合上级有关部门作好流行病调查及善后处理工作。
6.坚持完善游泳池门卫出入制度,一旦发生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病毒传染病疫情时,严禁园内外人员随意进出游泳池。
7、游泳池要时刻保证消毒药品的充足、消毒器具的正常。
游泳池全体职工必须把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的防控工作作为重要工作来抓,以对游泳池高度负责的态度严格落实各项防控工作,层层落实责任,做到防患于未然。对因工作不力、不负责任、措施不当等造成疫情扩散传播顾客健康造成其它严重危害后果的,要实行安全责任追究。
第五篇:可疑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应急预案
可疑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应急预案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国家突法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要求,为做好门急诊可疑急性呼吸道传染病预检、分诊工作,有效防范传染病的传播,防止发生院内交叉感染,特制定本预案。具体工作如下:
(一)、根据《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第四条的规定或随时执行卫生部门有关文件的要求,必要时在门诊部大门处设立监测点,对所有进入门诊人员进行体温筛查。平时则由门诊医师和各分诊台、咨询台工作人员进行监测。
(二)、将门诊楼一层西北区域设为鉴别门诊,对可疑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的患者引导至鉴别门诊进行隔离筛查。
(三)、启动鉴别门诊时由急诊值班医护人员进入接诊。进入鉴别门诊的工作人员必须严格执行鉴别门诊各项制度及要求。
(四)、鉴别对象:不明原因发热、不明原因肺炎、来自发生禽流感地区有流感样临床表现的患者。
(五)、将病人引导至鉴别门诊的同时,接诊处及时采取消毒措施。
(六)、接诊程序:
1、首诊(或接诊)医护人员发现有不明原因发热(体温≥38℃,并伴咳嗽或咽痛)、不明原因肺炎患者首先给患者戴口罩,立即通知在岗护士或急诊值班医护人员到鉴别门诊接诊(医护人员从鉴别门诊东门进入)。
2、预检分诊人员为发热病人做好登记,送病人至鉴别门诊(患者从鉴别门诊西门进入)。
3、接诊医师进行问诊、查体、登记、开检查单;护士通知检查科室到鉴别门诊进行相关检查。
⑴结合病人的主诉、病史、症状、体征和相关检查进行鉴别诊断,必要时组织专家会诊。排除的疑似病例(SARS、人禽流感)转专科门诊就诊,不能排除的疑似病例立即报告医务处或医院总值班,按报告程序向有关部门上报,并联系指定医院和车辆转运病人。
⑵接诊医师详细填写传染病人接诊登记本,疑似病例或确诊病例应准确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并及时通知流行病研究室进行网络直报。⑶患者医疗费用采取先记账后补交的办法。
(七)、疑似病人转运:
1、已确诊为疑似病例应电话通知医务处或医院总值班,医务处或医院总值班在2小时内报告疾病控制中心(CDC)和云南省疾病控制中心。
2、由CDC或云南省CDC检测之后决定是否转运,在此之前病人不可离开鉴别门诊。
3、如病人需要转运时,医务处或医院总值班通知北京紧急医疗救援中心指派专用救护车转运病人。
4、为病人穿好隔离服,戴口罩。
5、与转运救护车医护人员做好交接,将转诊单、病历资料复印件、传染病报告卡交至对方医务人员,并记录接诊车号、接诊医护人员工作号、病人离开的时间等。
6、病人离开后立即现场终末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