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06年医疗器械监管工作总结及专项整顿工作小结
根据省局《2006年安徽省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日常监管工作计划》(皖食药监械[2006]58号和《2006年全省医疗器械流通监督管理工作指导意见》文件要求,为切实解决保障当前医疗器械市场秩序中存在的问题,消除公众用械安全隐患,结合我县实际情况,对医疗器械的生产、经营、使用单位开展了检查。
一、基本情况
我县日前拥有医疗器械
生产企业2家、医疗器械批发企业4家,医疗器械零售企业31家。具有三类医疗经营资格企业8家,其中具有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器械经营资格的企业5家。医疗器械使用单位300余家。
二、监管措施
(一)全面整治、突出重点
在开展整顿和规范市场专项检查活动中,重点开展了计划生育用械、医疗机构用械、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器械购销、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原辅料采购等进行专项监督检查。
1、整顿和规范医疗器械生产
(1)加强对****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厂的原辅料的购入以及供应商资格审查;
(2)督促二家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在规定时间内进行整顿,并将整顿报告报至我局。
2、整顿和规范医疗器械流通秩序。
(1)依法查处和取缔无证经营、___范围经营等违法活动;
(2)加大医疗器械零售企业购销记录不完备等违规行为。
(4)开展避孕套市场专项检查,对辖区内所有避孕套经营企业进行监督检查,检查企业152家。检查率100。
(5)开展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器械专项检查。重点检查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器械批发企业,对供货方资质、购销记录、产品质量和库存条件进行检查。
3、整顿和规范医疗器械使用秩序。
(1)对我县辖区内的3家县级医疗机构和36所乡镇卫生院开展全面检查。
把外科、检验科、妇产科、检验科的医疗器械作为重点,认真审查供方提供的资质证明和产品注册证,并对照国家公布的假劣医疗器械数据库进行检查。
(2)对农村医疗机构的医疗器械重点品种进行逐一核对,检查产品资质和可追溯情况,规范其医疗器械的购进和使用。
(3)宣传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的知识。
三、取得成果
在2006年中,我局结合日常监督和专项检查活动,共检查涉械企业150多家(其中生产企业2家,批发企业4家),出动300多车次,取缔无证经营医疗器械户2家,查获假劣医疗器械20多种。达到对涉械单位监管的100的履盖率。
2007年工作思路
一、充分发挥“两网”监管资源,加强对协管员、信息员的培训,使“两网”积极发挥作用,认真开展对处医疗器械的监督和举报案件查处。
二、在完成日常工作的同时,进一步加强对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的监管,保证每年二次以上的监督检查。
三、对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器械和三类医疗器械经营企业加大监督力度,对重点品种和容易出问题的品种予以重点监测。
四、加强对医疗器械产品的外包装标识进行监督检查。尤其对农村市场所出现的夸大适用范围的医疗器械进行检查。
五、加强广告监测。
六、建立健全监管档案。
第二篇:医疗器械监管工作总结和明年工作思路
全区(含大榭开发区)现有医疗器械生产企业11家(含根据国家局要求从药品生产企业划入医疗器械生产企业领域的体外诊断试剂生产企业宁波天润药业有限公司,但因其药品生产许可证、GMp和批准文号都未到到期根据国家局规定未能办理医疗器械产品注册事宜,故未确定其产品分类),其中III类医疗器械生产企业3家,II类医疗器械生产企业5家,I类医疗器械生产企业2家;有产品注册证64个,其中III类产品15个,II类产品46个,I类产品3个;有医疗器械经营企业46家,其中高风险的III类医疗器械经营企业37家(含隐形眼镜及护理液经营企业18家),II类医疗器械经营企业9家。
2007年,在市局党委的领导下,紧密结合北仑的实际,充分发挥北仑的优势,抓住重点,全面覆盖,协同推进医疗器械和药品监管,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保证了区域百姓的用械安全。
一、规范审批,严格把好准入关。
受市局委托办理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企业开办、变更等的现场验收,在验收过程中坚持达不到开办验收标准的坚决不放行,关键条件在实际中得不到落实的坚决不放行。2007年,我局配合省市局进行医疗器械产品注册前体系考核(雪龙眼镜)1家,限期整改后通过考核,产品注册证到期系统检查(甬大纺织)1家,生产许可证到期系统检查(恒达敷料)1家;宁波艾克伦在今年5月获得III类产品人工晶体的产品注册证并正式投产和销售,为对企业的产品质量有一个基本的评价,我局在该公司第一批产品投入市场前及时进行了无菌和热原的抽样检验,结果符合规定;配合市局进行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开办验收1家。据统计,全区全年区新增医疗器械生产企业1家,医疗器械经营企业5家;驳回医疗器械经营企业开办验收2家。(一家隐形眼镜店,一家骨科材料经营企业)
二、加强培训,积极引导企业进行GMp改造。
积极组织本局工作人员和企业相关人员参加国家和省市局药监部门组织的内审员培训。加强与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的日常检查与沟通,提高企业质量规范化管理方面的自律意识。宁波亚太生物技术有限公司针对检查发现要求整改的问题,投入大量资金对公司的空调、水系统进行了全面改造,同时对体外诊断试剂车间也进行了重新布局,并按GMp要求对洁净车间进行了改建。
根据药品医疗器械诚信体系建设实施意见,我局在前几年基础上,继续做好监管相对人档案的建立及监管记录等资料的完善工作。
三、加大力度,切实加强日常监管。
按照年初市局工作会议精神,结合本区实际,制订了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日常监督检查计划,有计划、有针对性、有侧重地开展了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企业及医疗机构的日常监督检查。建立企业日常工作联系单制度,随时了解企业生产情况、人员变更情况等。全年共检查检查医疗器械生产企业13家次,其中系统检查6家次,日常检查7家次;检查高风险医疗器械使用单位4家次。
及时调整了药品不良反应和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中心组成人员,同时对各不良反应监测点(药械生产、经营和使用单位)的监测员进行了重新登记,加强对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监测。今年市局首次量化了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监测报告任务,要求我区域内的开发区中心医院和宗瑞医院各上报5例。接到任务后,我局多次与医院领导、设备科科长进行联系和沟通,截止目前已收到并上报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3例。
四、迅速行动,积极组织开展专项整治。
本根据国家、省、市局的要求,组织开展了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的核查清理及氧气吸入器的专项检查工作。共计核查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47个,包装说明书47个品种,并将检查中发现的问题(主要是体外诊断试剂说明书与产品注册证或产品标准不完全一致)进行汇总上报。根据省市局要求对一新报的III类产品进行注册核查,结果发现其某原辅材料来源存在疑问,经过厂方确认后将该情况如实进行了上报。开展无证经营医疗器械的检查,发现并查处无证经营医疗器械案2起。
组织开展了区域内隐形眼镜及护理液无证经营行为的专项打击和曝光,立案2起,目前该二起案件已走完行政处罚一般程序的全部手续,因二当事人拒罚,该二起行政处罚案件将移交法院进行强制执行。开展了免费体验类、部分隐形眼镜及护理液经营户和部分植入性医疗器械经营企业的专项检查,出具了检查情况表并提出了对应的整改意见。
开展了无证经营的免费体验类医疗器械的专项摸底与整治。根据群众举报以及平时收到一些广告传单,我局对区域内一些无证的免费体验点进行了摸底暗访。除查实一处体验点确有无证经营的证据被立案查处外,其余几处经多次跟踪调查均因无确凿证据证明其有销售行为而无法终止其免费体验的行为。
五、纳入农村“两网一规范”,加强使用器械管理。
把医疗机构的医疗器械管理纳入农村“两网一规范”建设内容,以创建省级农村药品“两网一规范”示范区为契机,加强使用医疗器械的监管。一是完善了政府对医疗器械监管工作的领导,健全了医疗器械的监管网络。二是推进农村基层医疗机构医疗器械的配送工程,实现医疗器械采购渠道清晰可控。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确定5家药品质量管理、服务相对较好的药品批发企业和2家街道卫生院为药品主导供应商,每个街道(乡镇)可最多选3家作为本街道(乡镇)的药品医疗器械主导供应商,从源头控制药品质量。三是发挥了农村协管员在医疗器械监管中的作用,制定协管员工作管理制度和考核细则,组织协管员进行农村医疗器械和药品管理检查。查处个体诊所从非法渠道购进医疗器械案1件,保证了老百姓的用械安全。
回顾一年来的工作,虽然我们按要求完成了上级布置的各项指标性的任务,但也存在很大的问题:首先,作为药械科这样一个兼备了药品和医疗器械监管职能的科室而言,我们感觉这二块工作在侧重面上明显不平衡,究其原因除了客观上人手过于紧张之外,在主观上也不能否认有在工作存在救场的现象,疲于应付;二是开办验收标准实用性不强,隐形眼镜经营准入条件过高,无证经营现象较难在短时间内得以遏制;钻法律空子,免费体验、销售医疗器械的行为得不到妥善的处置;三是对医疗器械流通领域的日常监管力度不够。
2008年,我们将继续以“准入把关更严格、信息渠道更畅通、应急反应更迅速、监督检查更有效、诚信建设更深入”为目标,大力实施放心工程,切实加强日常监管。
1、积极探索更有效的监管思路与方法,在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引入“内部质量管理层级责任制”,强化企业规范化操作的自律意识和能力。
2、加大监管的深度和力度,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尤其是对重点企业、重点部门和关键环节的监管,要严格执行突击检查制度。开展各类专项整治,在全面检查的基础上,根据市场情况,有重点地开展体外诊断试剂、口腔义齿和免费体验类医疗器械等专项检查。切实转变监管方式、加大执法力度,继续加大对性保健品店、超市、便利店等可能出现无证经营医疗器械场所的检查力度,加大对以“免费使用”为幌子实为无证销售家用医疗器械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开展角膜接触镜市场的专项检查,进一步规范我区药品医疗器械市场秩序。
以植入人体的人工晶体等高风险医疗器械产品及有投诉举报、存在安全隐患的企业为重点,依据医疗器械产品标准和有关规定,对企业开办条件符合性和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情况进行检查;对医疗器械委托生产情况进行全面调查。
3、加强对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质量保证体系实施情况的检查,检查内容包括:产品的进货渠道、产品证照、库存保养、销售及售后服务等,严厉打击租(借)许可证、注册证的违法行为,坚决纠正医疗器械的进货渠道混乱和购销纪录不完备等违规经营行为。
4、认真贯彻《浙江省医疗机构药品和医疗器械使用监督管理办法》,加强医疗机构药械质量管理。继续深入开展农村药械“两网一规范”建设,巩固农村“两网一规范”建设成果。开展农村规范药房检查,检查覆盖率150%以上;继续推进农村药械配送工程和主导供应商工作,从源头控制农村药品质量;充分发挥协管员和信息员在农村药械监管中的作用,确保农村药械质量。加大医疗机构药械使用监管力度。有针对性地加大医疗机构药械购进验收、保管养护等与质量密切相关环节的检查,检查覆盖率200%,严厉查处各类违法违规行为。
以进货渠道和质量管理为重点,加强对医疗机构使用医疗器械的监管,一年二次检查高风险医疗器械使用单位,加强对高风险医疗器械等重点品种监管;加强医疗器械不良反应(事件)监测,及时纠正违法医疗器械广告。
5、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实施药械网上监管系统,通过一年时间的努力,实现经营企业和乡镇卫生院以上医疗机构和综合门诊部全部与我局联网,实行网上监管,提高监管效率。要推进医疗器械诚信体系建设,建立医疗器械监管的长效机制。引导企业向社会公开诚信承诺,承诺所有原辅料均从合法渠道购进,原辅料检验合格方可投入生产,切实加强医疗器械生产的质量管理,落实质量责任制。
第三篇:2012年全省医疗器械监管工作讲话
开拓进取 创新监管
进一步提高医疗器械监管工作水平
--在2012年全省医疗器械监督管理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谢承旭
(2012年2月15日)
同志们:
大家上午好!首先,我代表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党组,向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工作在基层医疗器械监管第一线的同志们表示亲切的问候!刚才,省局医疗器械监管处柴吉民处长就去年医疗器械监管工作和今年重点工作作了回顾总结和安排部署,我完全同意。希望同志们集中精力开好这次会,结合实际贯彻好会议精神,全面完成今年各项重点工作任务。
下面,我讲三个方面的意见,供同志们参考。
一、迎难而上,开拓进取,2011年全省医疗器械监管工作成效显著
过去的一年,是我省食品药品监管工作发展很不平凡的一年,是全省医疗器械监管工作迎难而上、开拓进取的一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和市、州地方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全系统医疗器械监管战线上的干部职工,坚定信心,积极应对复杂形势挑战,适应新体制、履行新职能,探索新机制,大力践行科学监管理念,始终坚持监管为民,持续强化监管能力,不断整治医疗器械市场秩序,取得了显著成绩,实现了“十二五”良好的开局。一是科学监管探索了新经验。适时总结并推广金昌市植入性医疗器械监管经验,与卫生厅联合开展植入性医疗器械专项检查,经营企业异地设库,“背包”销售,医生自带器械和使用产品无法追溯等问题,得到了有效的规范整治。酒泉市局进一步拓展金昌经验,引导企业、医疗机构建立高风险产品“无缝流通”追溯制度。张掖市高台县局借鉴金昌经验,推行医院库管员和手术器械护士“质量双环节把关”制度,有效防止了不合格产品用于临床。金昌市植入性医疗器械管理模式在全省的积极推广,督促医疗机构建立健全了医疗器械管理制度,强化了末端监管,梳理制定了采购使用流程,防范了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陇南局针对体外诊断试剂使用环节监管薄弱的问题,进行调研总结,对购进储存、拆封使用等质量安全风险等问题,在全市医疗机构中开展体外诊断试剂使用技术经验交流。全省植入性等高风险医疗器械流通秩序得以明显好转,受到国务院6部委药品安全专项整治评估组的充分肯定。
二是创新监管有了新措施。“甘肃省医疗器械行政审批管理系统”的开发使用,为我局行政许可网络服务、电子监管开个好头,既方便了企业,又杜绝了“说情”,还解决了申报资料作假和质量管理人员兼职等难题。同时,为动态监管和企业诚信度考核建立了省、市、县三级共享信息平台。兰州市局积极探索信息化监管,加快推进来源可溯、去向可查、责任可追究的医疗器械质量安全追溯信息系统建设。309家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企业纳入电子监管网络系统。医疗器械经营企业动态许可监管秩序的形成和约谈劝其退出市场机制的探索,破解了失信企业退出机制建立的难点。此项工作在《中国医药报》、《甘肃日报》等多家媒体报道,社会反响良好。天水市局以引导企业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量化评价体系为切入口,在全市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企业中,开展质量安全管理先进企业评选活动,按量化标准找差距、补漏洞。提高企业“第一责任人”的意识,增强企业依法生产经营的自律性。
三是日常监管迈上了新台阶。继续保持了监督检查的强劲态势,加大医疗器械生产经营市场秩序整治。对47家生产企业进行监督检查,其中,对13家实施《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企业进行了重点督查,对达不到要求的9家企业责令整改。重拳打击了恶意“关门”的“皮包”公司、逃避检查的停业公司和降低经营条件的经营企业,对其不按规定整改的予以公示并依法注销许可证。全年经网站公示,注销《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179家,其中对16家违规经营企业进行依法查处,撤销其经营企业许可证。平凉市局在日常检查中,按企业经营规模和医疗机构等级,量化分级检查频次,生产经营企业和医疗机构检查覆盖面达100%。定西、白银市局加大免费体验经营理疗康复类产品整治力度,对扩大宣传、虚假广告,搭配销售日常用品、保健器材的违法行为移交工商部门处理。全省全年查处医疗器械违法违规案件178件,罚没款41.78万元,有效遏制了企业违法违规行为的发生。
四是技术监督得到了新提高。省医疗器械检验所整体搬迁后,通过了国家局实验室资格认可监督评审,较好地完成了国家局下达的72批次检测任务和20批的抽样任务。结合我省医疗器械监管的需求,开展了呼吸机、金属接骨板等高风险重点品种抽验和质量评价。接受新疆、宁夏、青海等省区委托检验400余批。扩大了西部影响力,锻炼了检测队伍。武威局将不良事件监测工作与日常监管有机结合,有效促进不良事件监测工作,上报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171例。省、市、县三级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体系已经形成,全省全年上报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报告525份,开展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情况汇总分析,尝试开展上市产品的再评价工作。建立学科完善的医疗器械技术审评专家库,开展医疗器械检查员培训再确认工作,通过召开行政审批座谈会、举办法规培训班等形式,统一检查尺度,规范自由裁量,提高检查员的检查水平,医疗器械技术审评得到进一步加强。
过去一年,我省医疗器械监管工作也得到国家局的肯定,在前不久召开的2012年全国医疗器械监督管理工作会议上,我省酒泉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省局医疗器械监管处,省局医疗器械监管处崔强同志、省医疗器械检验所刘世红同志、金昌市局马小英同志受到了国家局通报表扬。在此,向他们表示祝贺!希望受表扬的单位和个人,再接再厉,为医疗器械监管工作做出更大的贡献。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我省医疗器械监管工作还面临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一是医疗器械监管队伍与监管任务不相适应。人员专业知识欠缺和监管力量薄弱,依然是影响医疗器械监管工作水平提高的主要因素。我们注意到在机构改革中,有些市局撤并了医疗器械监管科设臵,或缩减了医疗器械监管人员,使本来很弱的医疗器械监管力量进一步削弱。
二是医疗器械监管手段与监管形势不相协调。监管长效机制不完善和创新监管劲头不足,成为制约医疗器械监管的软肋。扩大虚假宣传销售、租赁柜台经营、降低生产经营条件,“背包”销售等一些违法行为屡禁不止,医疗机构分子筛制氧设备、血透机等一些在用设备的监管,已成为使用环节医疗器械安全管理的隐患。
三是技术支撑能力与监管需求不相匹配。产品检测范围、产品风险信息监测分析局限和技术审评力量不足,束缚着医疗器械监管有效的技术保障。医疗器械检验、不良事件监测和技术审评,既是医疗器械监管的技术支撑也是产业发展最具影响力和驱动力的支点。因此,努力提高技术支撑水平、增进工作效率势在必行。
四是企业法律意识与依法生产经营要求不相合拍。企业学法、守法的自觉性不强,造成了企业依法管理生产经营能力的软弱,贯彻执行相关规章不完整,甚至缺失。我省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企业大多弱小,处在起步发展阶段,从业人员素质良莠不齐。行业诚信道德体系建设,树立企业是“第一责任人”意识,仍然是我们长期的一些工作。对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认真对待,深入调查研究,并及时加以解决,力保公众用械安全。
二、认清形势,把握机遇,努力推动全省医疗器械监管工作再上新台阶 “十二五”规划的实施,医药卫生改革的深入推进,医疗器械产业迎来又一个历史发展机遇,医疗器械监管工作也将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监管工作的任务和要求发生着新的变化,与监管的现实发生矛盾,一些监管的盲点、顽症给我们工作造成障碍。需要我们以更清醒的认识、更开拓的创新意识来谋划工作,以更高的责任感、更饱满的热情来履行好职责,推动监管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充分认识医疗器械监管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进一步增强做好监管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一是立法滞后对医疗器械监管的瓶颈制约日益突出。法律法规滞后,地方立法缓慢,政策规章不完善,制约日常监管和执法办案。医疗机构医疗器械监管责任主体不明确,妨碍着医疗机构医疗器械的有效监管。二是医疗器械产业迅猛发展对公众用械安全提出更高要求。医疗器械新产品不断上市,医疗服务条件的不断改善,人民群众对医疗器械安全有了更多期望。从不良事件监测看,一些上市产品还存在安全风险。三是市场经营流通多样化对医疗器械的安全风险防范增加了难度。从我省的实际来看,全省医疗器械经营企业1800多家,他们销售着繁杂的医疗器械产品,一些附加值高,价格不菲的植入性等高风险产品在经营企业、医疗机构库房少见库存,貌似正常的“现用现购”和“零库存”,其实掩盖了不少安全监管风险。
(二)正确把握监管形势变化和要求,积极应对监管工作面临的挑战,切实转变监管理念 一是药品安全十二五规划的实施,更加突出“公众用械安全”这个首要任务。在《国家药品安全规划(2011-2015年)》中,对医疗器械标准提高、检测机构建设、生产质量体系监管、不良事件监测等工作全部予以量化,对人才队伍建设、法规理论研究和信息化建设也都提出了新要求。甘肃省药品安全十二五规划也对以上问题给予了明确要求。我们要紧紧抓住这一重要机遇,按规划要求,加强领导,分解目标,制定方案,明确措施,扎实工作,确保完成好十二五规划提出的公众用械更加安全有效的目标。二是党和国家及各级政府对医疗器械监管事业的重视,更加强化“依法科学监管”这个履职关键。当前,医疗器械监管工作党和政府重视,全社会关注,我们肩负的担子越来越重,责任越来越大,社会各界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去年全省食品药品监管工作会上咸省长对我省植入性高风险医疗器械监管给予很高评价,今年的工作会上又强调医疗机构制氧设备监管的重要性,给予我们极大鼓舞和鞭策。但客观地讲,我们距领导的要求还有不少差距和不足,因此,我们一定要认真尽职尽责,牢牢把握好依法行政、科学监管这个理念,狠抓法律法规的学习实践,不断拓展和转变工作思路。切实增强忧患意识、机遇意识和爬坡意识,把提高医疗器械监管工作水平作为一项紧迫的任务,用力“爬坡”,加劲“上坎”。三是医疗器械产业的快速发展,更加明确“监管服务发展”这个监管责任。去年10月省局组织人员到广东省考察学习医疗器械监管位工作,广东省医疗器械产业能够较快发展,除了得益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良好环境外,医疗器械监管政策的公平、透明和一致,以及在监管中采取的一些鼓励支持创新、营造发展环境的政策,也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实践表明,监管环境对促进产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监管要有效发挥净化发展环境的作用。
(三)正确处理好两个方面的关系,切实抓好全国医疗器械监管工作会议和全省食品药品监管会议精神落实
首先,要正确处理已有监管经验与创新监管方式的关系,着力破解监管难题。近两年来,我局针对监管实际的需求,实施了一系列监管的新思路、新举措,对于推进科学监管,有效规范市场秩序发挥了重要作用。实践证明,这些监管思路和措施,是符合当前监管要求的。如经营企业数量多、“皮包”公司的问题,我局连续两年开展整治,科学设定准入标准,加大退出力度,目前每年新增和注销企业趋于平均。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会产生监管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医疗器械监管的广度不断扩大,监管的难度不断增加,监管问题的不确定性不断加剧。面对困难,需要我们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和大局意识,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开拓创新监管机制,在已有基础上,加大监管力度,解决好发展中的各类监管问题。
其次,要正确处理产业发展与依法监管的关系,着力规范市场秩序。监管部门促发展,要把握好“促”的意义和方式,要在规范企业行为的前提下,帮促企业发展,把握好监管和市场的边界,处理好监管干预与市场机制的关系。监管方式要合法、适当,一是积极引导。将支持发展建立在规范守法的基础之上。二是维护秩序。通过法规宣贯、科学准入退出,查处违规行为和违规信息披露,维护有序的市场环境,促进公平竞争。三是调研政策。加大监管情况的调查研究力度,深入基层,多听意见、建议,主动与企业沟通,了解企业近况,不断完善监管政策。
三、创新监管,狠抓落实,扎实做好2012年医疗器械监管工作 认真做好医疗器械监管工作,切实保障公众用械安全,意义重大。结合我省医疗器械监管工作实际,认真贯彻全国医疗器械监管工作会议和全省食品药品监管工作会议精神,注重监管队伍的建设,注重监管机制的创新,注重监管制度的完善,注重用械风险的防范,注重产业发展环境的净化,推动医疗器械监管工作再上新水平,努力开创医疗器械监管工作新局面。
下面,就做好今年医疗器械监管工作,我提几点要求:
(一)加强制度创新建设,完善监管长效机制
要按照依法行政、科学高效的要求,总结、借鉴先进管理理念、方法和手段,深入推进监管机制、制度建设。一是要创新日常监督管理方式,减少事先告知性检查,加大跟踪检查力度,增加对经营企业许可审批核查,增加对生产企业高风险产品的“飞行检查”,切实提高监管的实效。二是要创新监管协作机制,不断改善和提高省局与市州局间的协作,增强监管合力,省局会同省卫生厅探索制定医疗机构植入性等高风险医疗器械和在用设备管理制度。三是要创新市场准入退出机制,将不良事件监测、医疗器械召回管理和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实施,纳入行政审批管理。采取监督约谈劝退和媒体公示注销等措施,建立科学的市场准入退出机制,推进各类监管活动规范化和高效化。四是创新政策实施机制,通过加大培训和工作指导力度,将政策法规要求转化为现实监管能力,提高实际效果。
(二)加快信息平台建设,提高监管工作效能
不断推进医疗器械行政审批信息化建设进程,今年要将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行政许可管理全部纳入电子监管,强化医疗器械行政许可与日常监管信息、企业信用评价的有机结合。加快医疗器械生产企业产品注册、生产管理、质量体系考核电子监管进程。初步实现医疗器械行政许可、日常监督、信用评价的电子共享信息平台。市(州)、县(区)局要尽快熟悉《甘肃省医疗器械行政审批系统》的应用,及时、准确、规范录入日常监督信息。
(三)加大日常监管力度,增强发现问题的能力
“监管为民”是医疗器械监管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要不断加大医疗器械监管力度,进一步落实责任,创新机制,改进方法,切实把注意力集中到发现问题上来,有效解决医疗器械监管面临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进一步加大植入性等高风险医疗器械生产经营违法行为查处力度,开展口腔义齿生产经营专项检查,对擅自降低生产经营条件的企业,坚决依法依规严肃处理;对违法情节严重的企业,坚决吊销企业许可证。
(四)抓紧抓好工作落实,确保监管工作实效 我们要提高认识,统一步调,坚定做好工作的信心。工作中要狠抓各项政策法规的落实,确保完成各项目标任务。加快《甘肃省医疗器械经营许可管理规定》、《甘肃省医疗器械生产许可和产品注册审批管理规定的》修订、制定。要深入推进《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试行)》实施工作,继续加强生产经营日常监管,完善监督检查程序。继续深化完善技术审评审批机制,优化流程,落实责任,提高工作效率。加强不良事件监测管理,提高报告质量。进一步加大对行政受理、检查验收、监管行为的监督检查力度,防范监管风险,确保监管行为、监管过程和监管结果合法可靠,提高医疗器械监管公信力。
为了使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在当前分级属地管理体制下,省局党组从全省监管的统一性和工作的协调性出发,通过组织委托,以奖代补等方式,千方百计解决基层工作经费不足的问题,但是我们各市州也要有明确的认识,这种补助是要与工作实效相挂钩的,希望引起市州局领导重视,在完成省局安排的监管任务,一定要按工作要求,及时上报信息和情况。
(五)坚持不懈抓好学习培训,不断提高行政监管能力 要使医疗器械监管有所突破、有所提高、有所成效,首要任务是监管队伍素质的提升,我们应坚持不懈地抓好全省医疗器械监管人员的学习培训。一是开展监管队伍的培训。采取举办各种培训班和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开展医疗器械法律法规、专业知识和标准的培训。二是开展检查员技术审评人员的培训。继续开展检查员的业务培训和轮训,适时举办技术审评专家相关法规和产品注册审评技术的培训,提高我省医疗器械注册与审评水平。三是开展企业管理培训。根据我省生产企业实际,对生产企业法人、负责人、质量负责人进行法律法规培训,不断增强企业守法意识,提高企业生产管理水平。
(六)加快技术监督机构发展步伐,努力提高检验水平省医疗器械检验所一是要紧紧抓住十二五时期,国家局、省局大力加强医疗器械检验检测能力建议的难得历史机遇,加快现有国债项目的实施,完成已确定检测设备的采购、安装调试,完成已确定检测项目的扩项认定工作。在此基础上,立足我省医疗器械监管工作和产业发展的需要,做好十二五国家医疗器械基础项目和检验能力建议的的调研工作。二是要营造良好业务学习和竞技环境,树立良好的工作氛围,制定激励政策,使工作成绩和奖励挂钩,实行绩效工资制度。三是要下大力培养医疗器械检测检验骨干,努力培养爱岗敬业,钻研业务、技术精湛的检验检测人员,采取岗位炼兵、跟班培训、外出进修等方式,强化实际动手能力的培训,鼓励与先进检验机构的业务交流,提高医疗器械检测水平。四是要加强省际交流合作,不断拓展省外业务服务工作,提升区域影响,努力将甘肃省医疗器械检验所建设成一所检验结果科学准确、快捷权威的检验机构。
同志们,医疗器械监管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们一定要牢记使命,开拓创新,扎实工作,按照省局党组和各级政府的总体部署,全面提升医疗器械监管能力和水平,确保人民群众用械安全有效,努力开创医疗器械监督管理工作新局面,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的胜利召开!
第四篇:2020年医疗器械监管工作总结
2020年,医疗器械监督管理科在省局和市局党组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四个最严”要求为根本导向,按照国家、省局监管工作部署,认真履行监管职责,严把防控新冠疫情医疗器械质量关,全面规范我市医疗器械市场秩序,保障了辖区内人民群众的用械安全。现将2020年医疗器械监管工作总结汇报如下:
一、帮促结合,全面助力医疗器械企业复工复产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面对防护用品紧缺问题,医疗器械科在局党组******等领导带领下多次对疫情防控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进行指导检查,全力搞好对企业的帮扶工作。一是派驻工作人员到企业现场办公,全程指导医用口罩生产企业安全、有效、高效复工。对企业在复工复产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积极出谋划策,跟班现场指导,帮忙解决。先后为***有限公司和***有限公司等单位协调解决了启动资金、无菌检验技术、内包装货源来源、仪器计量认证、校验设备等多个难题。促进企业及时投入生产,疫情以来,已生产医用口罩1000余万支。二是对企业的审批手续、产品备案以及原辅材料和产品省级检测鉴定等事宜,积极与省药监局和省医疗器械检验所进行沟通,为企业开辟“绿色通道”,加快相关审批手续的办理,帮助企业尽快投入生产。疫情发生以来,通过**医疗器械审批“绿色通道”先后帮助***有限公司、****有限公司等*家企业取得医用口罩生产资质,对**家民用口罩企业转产医用口罩提供政策技术咨询服务;
三是对企业在医疗器械产品资质审核、产品采购等方面提供法规、技术、信息等方面的支持,先后为**有限公司、***有限公司等**余家企业提出的法规、标准和资质等咨询进行解答,有力的促进企业采购到合格的医疗器械防疫物资。通过帮扶企业复产、加快审批、促进采购、解决困难等方式,有力地促进了我市疫情防控和企业学校复工复学。
二、切实加强防控新冠疫情医疗器械企业监管力度,确保医疗器械质量安全。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国家、省局针对疫情防控物资的质量安全先后下发***余份文件。为防范医疗器械质量风险,严格按照国家和省局工作部署,督促企业落实主体责任,严格按照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要求组织生产,严把物料采购关、严把生产过程控制关、严把出厂检验关,不符合标准的产品坚决不得出厂;
先后对企业督导检查**余次,并对存在问题的整改情况进行了核查。
为加强经营使用环节防控疫情医疗器械日常监管,各县(市)区局监管人员采取多种措施:一是各县(市)区局及时召开辖区内医疗器械批发及连锁企业负责人约谈会,要求企业严格规范经营行为,保障防控疫情医疗器械的质量,积极拓宽进货渠道,保障供应;
二是要求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认真落实人员密集场所疫情防控措施,要求做到员工自我消毒、戴口罩、测体温、顾客之间要保持1米以上安全距离。每天对医疗器械经营使用单位进行巡回检查,重点检查是否有经营使用无注册证(备案凭证)、无合格证明、过期、失效、淘汰的医疗器械行为。三是督促经营使用单位履行好主体责任,切实落实进货查验制度,杜绝不合格医疗器械流入市场;
对疫情防控所需的医用口罩、测温仪、防护服等疫情防控医疗器械的存储情况进行重点检查,查看供货方资质、购进票据、产品批件和批检验报告等相关资质,确保疫情防控医疗器械质量安全。截至目前,全市出动执法人员***余人次,共检查医疗器械经营、使用环节***家次。严厉打击从非法渠道购进医疗器械、销售过期失效医疗器械、超范围经营医疗器械、医疗器械储存运输不符合要求等违法行为,全力保障辖区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三、制定2020医疗器械监督管理要点及工作计划,组织开展无菌及植入性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使用等专项检查活动
今年以来,根据上级部门的工作部署,结合我市医疗器械监管实际制定了《2020年***医疗器械监督管理工作要点》、《2020***医疗器械经营使用环节监督管理工作计划》、《2020年***无菌和植入性医疗器械监督检查方案》,在全市开展无菌和植入性医疗器械监督检查、装饰性彩色平光隐形眼镜专项检查、避孕套质量安全专项检查、注射用透明质酸钠等医疗美容医疗器械专项检查、新冠疫情防控使用的医疗器械,特别是口罩、防护服、呼吸机、红外体温计(额温枪)、新型冠状病毒检测试剂等五类防疫物资产品的专项检查、医疗器械“清网”行动等专项整治工作。
四、开展省级医疗器械监督抽检
按照市局《关于印发2020年***医疗器械抽检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开展省级医疗器械抽检,截止到目前,已完成省级抽检***批次,其中经营使用环节省级医疗器械抽检***批次,生产环节***批次。
五、存在问题及建议
1、医疗器械经营和使用环节监管对象多,基层监管人员岗位变化较大,年龄结构偏大,医疗器械专业人员缺乏,又缺乏医疗器械监管方面培训,监管水平相对落后,监管精力和人员严重不足;
工作开展困难;
2、医疗器械经营和使用单位普遍存在“重药轻械”思想,对医疗器械管理政策法规学习不够,医疗器械从业人员素质不高,对《医疗器械经营质量管理规范》执行不够。
3、按照机构改革新组建的基层市场监督管所,由于承担的监管职责较多,监管任务重,工作头绪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对医疗器械监管工作的开展。
六、下一步工作打算
1、指导各县(市)区局对医疗器械经营企业及使用单位进行日常监督检查。
2、切实督导各县(市)区局继续开展医疗器械各类专项整治工作。
3、督促各县(市)区局完成辖区内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和上报工作。
医疗器械监管科
年月日
第五篇:年上半年医疗器械监管工作总结
年上半年医疗器械监管工作总结
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有关业务部门的指导下,我市药品医疗器械监管工作紧紧围绕保障公众用药安全这一中心,按照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原则,扎实开展药品流通领域非法渠道购进集中整治。我市药品经营、流通秩序进一步规范,涉药单位的诚信意识、质量责任意识进一步增强,药械安全监管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具体如下:强化医药市场宏观监管,促进药械流通市场规范有序发展,强化监管力度;创新监管方式,完善药械生产监管体系,以巩固全省食品药品安全示范区为主线,落实监管责任。今年上半年,我局共完成了6家药品经营企业GSP认证,3家药品经营企业换证,13家企业变更工作。在药品经营企业审批工作中,我们严格执行标准,对不符合《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的企业一律亮红灯。通过实施GSP认证工作,我市农村药店的质量管理意识和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从店容店貌、药品分类陈列、设备设施到售后服务等方面均有很大程度的改善。市场的格局发生了新变化,一批效益差、管理混乱的药店被淘汰出局。1、加强对已通过认证的药品经营企业的监督检查。我市上半年共有6家单体药店通过了GSP认证。为防止药品经营企业通过GSP认证后产生的管理松懈等现象,加强对药品经营企业的监督管理,我局对企业进行飞行检查,严格按照《药品零售企业GSP认证检查评定标准》逐项检查,重点检查企业质量管理制度执行情况、药学技术人员是否在职在岗以及药品分类管理是否符合要求等情况。到目前为止,共对13家药品经营企业(7家连锁门店、6家单体药店)、2家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进行了飞行检查,78家进行了日常监督检查,被检查单位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各项制度执行不到位;记录不及时;药师不在岗;处方药未严格按要求管理、GSP档案未延续等问题。针对企业未严格执行GSP的行为,我局依法对23家企业给予了警告,责令改正。同时建立了药品经营企业GSP检查档案,以便于对企业整改的情况进行核查。3、加快药品安全信用分类管理,做好日常监管扣分工作。为认真贯彻落实《省药品安全信用分类管理暂行办法》,做好我市药品安全信用分类管理工作,我们印发了《市药品经营企业诚信创评实施方案》,并转发了市局药品生产、批发、零售企业、医疗器械经营企业、医疗机构药械日常监管扣分规定,至今以来已对79家药品经营企业、10家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进行日常扣分监管,并在OA系统记录,有效地建立了药品、医疗器械日常监管长效机制,重点解决当前药械经营使用单位存在的突出问题,确保全市药品质量安全。5、加强药品零售连锁企业“七统一管理”。根据市局相关规定,药品零售连锁企业应严格实行统一品牌标识、统一药品质量、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统一财务、统一网络信息、统一服务质量管理的“七统一管理”连锁经营模式。门店购进药品必须经总部审核同意,由总部统一采购。所有门店购进药品的购进验收记录必须在总部保存,总部对门店采购药品行为负责。通过半年的规范管理,现已有2家连锁门店转为单体,剩余24家连锁门店达到“七统一”的要求,达标率100%。四、加强药品、医疗器械监管,着力抓好药械安全专项整治工作。2、开展电子监管数据的专项检查。根据市局《关于进一步加强药品电子监管系统功能性建设的通知》,结合市局督办情况,我局开展电子监管专项检查,检查内容包括数据上传是否真实、完整、及时,视频图像是否及时上传,药学技术人员在岗情况。目前,我市46家药品经营企业进行了专项检查,发出整改通知书22份,电子监管平台综合效能得到有效提升。五、“三个创新”提升药械从业人员继续培训水平。通过继续培训,促进了执法人员与药械生产、经营、使用从业人员的沟通与交流,增强了其责任意识、质量意识、法律意识,有效促进了药械经营、使用行为不断规范,为以后监管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与卫生局联合发文对市药品不良反应、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领导小组进行了调整,并完善基层监测网络,完善了35个基层网报用户,各医疗机构建立了药品不良反应、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工作小组,由院长任组长,分管院长为副组长,医务科、药剂科和各临床科室负责人为组员,并确定一人具体负责本单位药品不良反应、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工作(下称报告员)。各药品和医疗器械生产、经营单位参照医疗机构建立药品不良反应、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工作小组,并确定一名报告员。上半年我市共收集上报不良反应144例,医疗器械不良事件32例,均已完成上半年任务。为进一步净化药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广告市场环境,维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合法权益,我局采取四项措施加强药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违法广告治理。一是加强跟踪监测。对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发布的药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广告进行定期或不定期跟踪监测,加强重点时期和重点时段监测,减少监测盲点。二是加强监督检查。专项检查与日常检查相结合,对药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经营单位店堂内外张贴或悬挂的违法广告进行清理,对质量可疑的违法广告所涉及的药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采取暂停销售、追踪购进渠道、监督抽验等措施,违反法律法规的,立案查处。三是加强部门配合。与工商、广电等部门配合,互通信息、资源共享,形成合力,药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违法违规广告得到有效遏制。四是加强宣传。通过知识讲座、开辟宣传栏等形式,向公众宣传识别真假药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广告的方法,增强公众对违法虚假广告的识别能力,宣传相关药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广告知识,普及有关法律法规,增强公众自我防范意识。半年来,我局执法人员对3家药店的广告产品下达了强制下架书面文件,严禁销售广告药品,根据《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药品经营企业经营广告药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的暂行规定》给予各药店扣分处理,并将违法广告移送工商部门处理。我市17个乡镇均成立了以分管领导为站长的食品药品安全协管站,明确了2-3名专(兼)职食品药品安全协管员,在各村(居)聘任了一名村信息员,目前,我市共聘任了35名乡镇食品药品安全协管员和240名村(居)信息员,每名信息员每年补助350元,已全面覆盖至村(居),建立健全了市、乡、村三级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网络,监督网络覆盖率达100%。继续加强对协管员培训工作,以集中培训与现场带教培训相结合,执法人员到哪个乡镇,就邀请当地协管员参加,并进行现场检查指导培训,今年来,已带教培训协管员35人次。农村药品“两网”建设在保障农村药品供应和监督中日益发挥重大作用。我市注重监管与服务的统一,以帮扶企业发展为目的,推动了食品药品产业规范化建设。牢固树立“监管为了发展,监管服务于发展,监管促进发展”的观念,强化服务意识,提升服务水平,千方百计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帮助九华药业实行新版GMP、新增120万合膏剂、320万合液体制剂项目、退城进园项目的协调工作;帮助药品经营企业严格按照GSP要求规范经营;制定计划,帮助裕民药业实现“两码合一,数据融合”,确保药品流向链条完整,增强了民营经济发展后劲,促进了我市医药产业经济健康协调发展。今年来,我们虽然做了一些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离市委、政府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下半年,我们将不断总结经验,自我完善,把工作做得更扎实、更出色。计划重点抓好以下方面工作:2、深入开展药品、医疗器械专项整治工作。坚持预防与处罚并重的行政执法原则,加强农村和城乡结合部位重点区域,以高风险药品、非药品冒充药品、违法广告药品等为重点,以打广告频繁的零售药店、诊所等为重点部位,开展专项整治,依法严厉打击制售假劣药品、无证经营药品等违法犯罪行为。对于社会危害性大、涉及面广、严重侵害群众权益的大案要案,定要一查到底。4、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上报工作,提高监测的覆盖面,加强对基层单位上报员的培训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