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医院财务管理应集中管理收入 统筹安排资金
随着我国市场化的进一步推进,医疗卫生机构的市场化改革步伐越来越快。构建一个有利于发挥会计功能的医院财务管理体系,抓好财务管理的主要环节,是搞好医院经营管理的重要保证。
医院的财务管理工作,是以财务预算为前提,以资金管理和成本管理为重点,把发挥现有资产效益的最大化作为理财目标,并渗透到医疗经营活动整个过程的管理体系。笔者认为,在医院财务管理工作中,应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集中管理收入,统筹安排资金
以财务科为资金管理责任单位,建立健全管理制度,确保资金运行安全,全面集中收入,统筹安排资金,为有效投放、合理消耗打下基础。
要使资金的来源和运用得到有效配置,就要合理地进行资金分配,尤其是注意调整流动资金与固定资金的占用比例。在进行固定资产的购置和更新时,应对项目进行充分论证,对投入产出进行分析评价,避免盲目购置,造成资金浪费。要挖掘内部资金潜力,加速资金回笼,压缩药品、存货资金的占用。要建立资金管理责任制,加强内部财务制度建设,在财务收支上实施严格的财务监控制度,强化约束机制,合理调度资金,使资金运用产生最佳的效果。
2.严格按预算支出控制,严格执行预算,层层控制支出
严格按照批准的预算和计划所规定的用途,建立健全必要的支出管理制度和措施,讲求资金使用效果。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财政、财务制度和开支标准及开支范围。各项资金的使用要划清资金渠道,分别列支。购置大型、贵重医疗仪器设备和大型修缮,要事先进行可行性论证和专家评议,并提出两个以上方案,报卫生主管部门审批后,专项安排支出预算。设备购置和医院修缮时,由总务科和设备科按进度提出用款计划,财务科审核其是否纳入年初预算计划,未列入预算计划的开支必须经医院领导研究,在财务允许的情况下,重新追加预算支出指标,方能办理支出。支付大额款项时,必须严格执行购销合同和修建合同规定拨付比例,超过范围和不按合同支付款项造成的损失,应由相关领导和财务科负责。
医院根据批准的预算,分级归口由有关职能部门负责,按有关制度规定及定额标准,实行指标控制。各项支出报销凭证要由有关部门负责人签署意见,以资证明。各职能科室预算内的开支,要事先提出使用计划交由财会部门审核后执行。涉及开支计划调整,在预算范围内的由财会部门审批;超预算或计划外开支,要由有关科室提出书面报告,交财会部门审核后,由院长批准执行。
3.实行全面预算
医院的财务预算管理应适应市场经济的变化,根据本单位的特点和市场信息,进行预算编制,考虑的因素应包括:宏观因素,如国家的宏观经济调控,国家的发展目标,卫生行政部门关于结构调整的控制比例;微观因素,即本单位上年度的收支情况,医院的发展目标。在保证医院正常运转的基础上,对影响医院长远发展的建设项目,重点学科,医疗新技术等重点给予倾斜。
建立定期分析检查制度,在费用预算执行过程中,定期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对实际发生额与预算差异进行分析,找出原因,以便调整及进行重点控制,保证医院预算与实际执行结果的一致。同时,将预算检查结果与奖惩制度挂钩。
4.加强医院药品管理
药品是防病治病的重要物资基础,也是医院主要资金流动部分,药品管理的效果会直接影响医院的正常工作和经济效益。各医院都应建立药事管理组织,确保用药安全有效。采购、药库管理人员负责全院的药品采购供应工作,根据每月由微机输出各类药品消耗动态,按时编制药品分期采购计划,经有关领导研究批准后方可采购。论文网在供应正常情况下库存量一般为2-4个月,特别注意解决药品紧缺与积压两方面矛盾,摸准用药规律,把握药品市场动态,掌握供求信息,严把质量关,不进“三无”及伪劣药品和非药品。畅通购药渠道,坚持按主渠道进药,健全外部调整网络和内部流通体系,预见药品前景,把握最佳购入时机,对抢救急用药品积极组织进货,保证医疗需要。
5.实行全成本核算
现行会计制度没有专门针对医药方面的成本核算制度和方法,一般财务人员只将医疗收支、药品收支作为医院总成本、药品总成本进行核算。因此,当前医院的成本核算,多数是建立在科室基础之上,核算的是责任成本。尽管这样对增收节支起到了一定的激励作用,但由于责任成本与医院实际成本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因此,不能起到成本核算的作用,也不能指导经营决策和价值补偿。
笔者认为,医院的成本核算应该进行全成本核算,把医疗过程中的全部资金耗费计算进去,包括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从医院医疗成本业务的实际出发,以会计核算的数据为基础,按成本核算对象归集分配各项费用。医院要实行全成本核算并准确分摊各种间接成本,首先要建立成本中心,完成行政科室的成本核算,并将其作为间接成本分摊到各直接成本科室,在科室核算的基础上进行项目成本核算;其次,制定科学的成本分摊方法和标准,这是成本核算的关键所在。在实际工作中必须遵循权责发生、实事求是的原则,正确处理医院与科室、降低成本与服务质量、增加收入与减轻病人负担的关系。
实行全成本核算是财务会计的补充和完善,是财务管理工作的延伸。全成本核算能真实地反应全院各科室的收支结余情况,通过对成本结构和成本项目的分析,找到成本控制关键点,有利于医院经营管理手段的实施和调整,使经营者正确把握资金的投向,从而调动全员参与的积极性,达到降耗增效的目的。
加强财务管理工作不仅是医院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也是医院自身建设和发展的需要。在医院进一步深化改革的今天,医院财务管理的内容应当不断创新、不断拓展、不断完整,医院才能保持可持续发展。
第二篇:加强医院财务管理 强化资金收入 支出管理 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摘要】 医院的财务管理工作是以财务预算为前提,以资金管理和财产管理为重点,发挥现有资产效益的最大化,保证医疗经营活动的正常进行。
医院财务管理是对医院财务收支活动进行的控制和调节,是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展医院事业的重要保证。加强和完善医院财务管理,不断提高资金使用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对于保证医疗、科研、预防等各项任务的完成具有重要的意义。笔者认为,在医院财务管理工作中,应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实行全面预算
加强医院预算管理有利于合理配置医院资源、实现收支平衡并协调医院各科室的工作。因此在编制预算时,要灵活运用各种预算编制方法,编制出科学、合理的预算。首先,编制收入预算时要参考以前预算执行情况,根据预算收入的增减因素测算、编制收入预算。论文格式应特别注意的是,不得将上年的非正常收入作为编制预算收入的依据。其次,编制支出预算时要周全,重点保证三类支出,即人员费用、基本公用费用如水、电、燃料、药品、材料等的费用、医院发展费用如设备购置费用、修缮费用等,这是医院支出的重点。在编制预算时要保证重点,兼顾一般,合理安排。再次,建立定期分析检查制度,在费用预算执行过程中,定期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对实际发生额与预算差异进行分析,找出原因,以便调整及进行重点控制,保证医院预算与实际执行结果的一致。同时,将预算检查结果与奖惩制度挂钩。强化资金收入、支出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以财务科为资金管理单位,建立健全管理制度,确保资金运行安全。(1)积极合理组织收入,统筹安排资金,为有效投放、合理消耗打下基础。医院的收入包括医疗业务收入、防治防疫收入、药品检验收入等。医院要严格按规定的标准收取各项医疗服务费用,用以补偿医疗服务消耗。(2)严格按照批准的预算和计划所规定的用途,建立健全必要的支出管理制度和措施,讲求资金使用效果。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财政、财务制度和开支标准及开支范围。各项资金的使用要划清资金渠道,分别列支。购置大型、贵重医疗仪器设备和大型修缮,要事先进行可行性论证和专家评议,避免盲目购置,造成资金浪费。设备购置和医院修缮时,由总务科和设备科按进度提出用款计划,财务科审核其是否纳入年初预算计划,未列入预算计划的开支必须经医院领导研究,在财务允许的情况下,重新追加预算支出指标,才能办理支出。加强财产物资管理
首先,药品材料是进行医疗业务工作必要的物质条件,药品管理的效果会直接影响医院的正常工作和经济效益。各医院都应建立药事管理组织,确保用药安全有效。采购、药库管理人员负责全院的药品采购供应工作,根据每月由计算机输出各类药品消耗动态,按时编制药品分期采购计划,经有关领导研究批准后方可采购。特别注意解决药品紧缺与积压两方面矛盾,在保证业务活动的前提下,努力降低库存占用,节约消耗,加速药品资金的周转。其次,固定资产是医院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医院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医院应保护固定资产的安全完整,提高设备使用效率,做好固定资产的维修工作,使固定资产经常处于正常使用状态。最后,要定期对财产物资进行全面清查盘点,及时发现和堵塞管理中的漏洞,妥
善处理和解决出现的各种问题,做到账实相符。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和内部审计制度,保证医院经营活动合理合法
内部控制制度是医院经营管理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目前,医院普遍对内部控制制度重视不够,对防范财务风险预警监控机制的认识不足,使一些控制制度流于形式。因此,医院应从会计工作的实际情况出发,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使医院各部门、各岗位相互监督、制约和联系。加强监督及内部审计制度,健全各项经费开支制度,加大约束力,强化资金管理,使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为医院的发展生存,为医院更好地参与社会竞争奠定坚实的基础。医院财务管理网络化的建设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子计算机已被广泛应用于医院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的各个方面,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医院财务管理网络系统一般由药品管理系统、收费管理系统、后勤供应及计划财务管理系统等组成。各系统既独立完成各自的工作,又互相监督牵制,构成医院完整的财务管理网络化体系。通过医院财务管理网络化建设,加强医院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提高工作效率,降低运行成本,使信息资源共享,为医院领导层决策提供科学、准确的财务指标,真正实现医院经济核算的现代化管理。加强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提高财务人员的素质
不断提高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及财务管理水平,对于将财务管理工作推向规范化、科学化的运行轨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加强财务人员财经法规和财务管理知识的学习,促使其掌握并灵活运用现代财务管理的方法。论文不断提高政治素质,做到廉洁奉公、依法办事、敢于同一切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作斗争。医疗单位的在职财务人员应自觉参加继续教育培训,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为适应社会需要的复合型管理人才。
加强财务管理工作不仅是医院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也是医院自身建设和发展的需要。在医院进一步深化改革的今天,医院财务管理的内容应当不断创新、不断拓展、不断完整,医院才能保持可持续发展。
第三篇:集团资金集中管理方案
集团资金集中管理方案
一、资金集中管理的必要性
“现金至尊”是企业财务管理的基本理念,从现代来看,大型集团公司的财务与资金管理日益趋向高度集中是必然。从华药来看,改变管理分散现状,提高资金利用效率亦是必然选择。
1. 是集团内部关联交易资金快速回笼的要求。
xx集团内部关联交易复杂,流程从药用原材料到原料药到制剂药再到销售和外贸公司,内部交易金额约15亿。通过财务公司平台进行资金结算,能加快资金周转,减少在途占用。
2. 是集团整合资源,降低资金运营成本的要求。
通过内部资金结算,避免了资金在外部银行循环,交易手续费降低,利润回流至各子公司和财务公司;通过设计金融工具,运用资金支持,发挥集中采购功能,以及将来的其他集中服务购买决策,降低了各公司的资金的使用成本,提高了企业产品的竞争力。
3. 是发挥财务公司功能,内部协调资金的要求。
充分发挥财务公司资金集中的功能,提供集团内部全方位的金融服务,为成员单位制定成本低、渠道稳定的资金管理计划,并配合成员单位及时划转资金往来,利用财务和融资顾问、信用鉴证及相关的咨询、代理等多种业务的开展,进一步提高成员单位的资金使用价值。
4. 是应对外部金融环境,控制财务风险的要求。
随着外部金融环境的不断变化,应对财务风险,随时调整头寸货币份额,并运用各种衍生金融工具对冲风险、保值现金资产。在充分控制风险的前提下,统一调剂使用沉淀资金。
二、资金集中管理当中的问题和应对策略
资金集中管理模式的选择实质上是企业集团采取集权还是分权管理战略的体现,与行业特点和企业自身的资金运行规律决定。从华药自身情况和所处的内外环境来看,资金集中的过程中面对五方面的矛盾,可以概括为“三个衔接、两个提升”,针对预见到的问题,我们可采取不同的对策。
三个衔接——
1.资金集中同法人治理权限的衔接问题。
这几乎是每个企业开始开展这项工作时碰到的第一个问题,制约着集中的执行力度。
对策:两点明确,第一集中不是占用,只是资金存放物理地点的变动;第二集中不是简单的资金控制,同样遵循现行的集团母子公司的管理模式,子公司在其权限内可根据经营业务和预算合理安排收支。
2.外部机构要求与资金集中的衔接问题。
1)贷款行对于从企业获取的综合收益有限定性的要求。
各商业银行根据贷款管理规定,对从贷款企业获取的综合收益提出一定的比率要求,这不仅单指贷款利率,还包含对企业的资金存量、结算量、外汇业务等方面。由于华药对外部银行贷款依赖性较强,造成贷款集中的子公司资金业务集中难度大。
对策:由集团公司、股份公司、财务公司统一与银行沟通谈判,逐步通过同业结算和存放平衡各行收益;
2)税务部门等机构提出的特殊要求。在指定银行开具指定账户进行税款等
划拨,形成了部分的资金沉淀。
对策:确需开列的经集团审批后短期内继续保留,财务公司积极开展与税务部门沟通申请税务代理户的资格等工作;
3.公司业务需求与财务公司服务的衔接问题。
在当前的环境下,公司的资金需求多样化,对财务公司提出更高的要求,能否提供更优于商业银行的产品、服务、支持,体现出方便和效益优势,会影响到集中程度的提高。
对策:财务公司提出了产品推介方案,逐步解决该问题。
两个提升——
4.资金集中的技术手段提升。
随着商业银行网上银行业务的开展,财务公司的结算功能与外部银行的差距越来越大,由于财务公司技术手段落后,营业网点单一,信息结算处理需要到同业银行去办理,资金结算渠道不能快捷顺畅,速度缓慢,制约了子公司资金的集
中。
对策:通过财务公司网银结算系统的建立提升技术支持。
5.资金集中的风险控制提升。
集中的资金不能管好、用好,可能将会给整个集团带来系统性风险,影响所有公司的资金正常运作。
对策:运用制度、流程、授权等一系列保障措施,特别是集团和财务公司要重点控制内部信贷风险,通过投资方向引导,金融产品设计(以优选项目和经营交易为背景),避免资金无效占用和资金沉没带来的连锁反应,预防系统性风险的出现。
三、资金集中管理带来的效益
资金集中的效益是可见的,对于华药的影响,可以从三个层面、两个方面来体现带来的效益。三个层面主要是指子公司、财务公司、集团整体都受益;两个方面指从有形和无形都提高,即既有有形的效益体现、提升利润,又有无形的企业形象塑造、减少时间占用、人员管理素质提升。
(一)对子公司影响
1、资金的收益提高。
财务公司通过提供通知、协定等理财业务,如果能提高1个点的活期存款利率,4个亿的可用存款一年将增加利息收入400万元。
2、贷款利息支出降低。
财务公司的增量资金每投入一个亿来置换外部商业银行贷款,通过利率差异,子公司将年减少利息支出300万元。
3、手续费降低。
财务公司通过让利的方式可以降低企业的银行手续费,可以降低100万元左右。
4、加速内部交易资金的支付,减少内部资金占用时间,提高资金周转能力。
5、通过集中采购,降低企业物流成本。
6、通过资金集中管理,促进子公司管理水平的提升。
(二)对财务公司影响
1、资产规模扩大,对外筹融资能力提升。
2、通过同业存放,获得集中部分的增量收益。
3、通过金融工具的增加,拓宽了利润来源渠道,提高盈利增长的空间。
4、资金集中提升了整体企业实力,提高与商业银行的竞争力。
5、通过资金集中和业务工具的开展,提升了人员业务素质水平。
(三)对整体集团影响
1、集团整体成本费用降低,利润有所提升。
2、集团管控能力提高,整体资金周转加速。
3、通过资源整合,整体对外实力增强,可争取到更大的利益。
4、利用财务公司平台和集中资金的手段,集团协调能力增强。
5、通过资金集中管理促进了管理人员业务素质的提高。
四、资金集中管理实施方案
(一)方案的基本思路
以财务公司为平台,通过金融产品设计、制度保障和现代化技术水平的运用,集中管控子公司分散资金,合理实施资金余缺调剂,实现集团加速资金周转、提高资金效益的目标。
(二)方案的实施原则
1、大资金的原则:包含公司的经营活动、投资活动、筹资活动三个方面的全部资金收支。
2、资金集中作为一把手工程开展的原则
3、整体效益最大化的原则。当整体与个体利益发生衔接的时候,要以个体服从整体的原则,安排资金集中的工作。
4、分步实施的原则,按照先内后外、先易后难、逐步推进的原则来进行开展。
5、差别对待的原则,考虑银行和各企业的不同需求,进行差别对待,提供差别化的服务内容和考核机制。
6、分工协作的原则。需要集团公司、上市公司、财务公司、子公司分工协作,各职能部门密切配合,调动集团内部优势资源共同完成。
(三)方案实施的范围
资金集中包含集团和股份所有的所属子公司,以财务公司为平台,形成集团
资金集合和股份资金集合两个集合,其中股份的资金集合是集团资金集合的子集合。
资金集中涵盖了公司的经营活动、投资活动、筹资活动三个方面的全部资金收支。资金包含货币资金和承兑票据。
(四)方案的内容
包含三部分,制度建设完善、财务公司业务体系的建设完善、资金管理ERP建设。
1.制度建设完善工作
为了推动资金集中,完善集团整体的制度体系,主要从三个方面开展:
1)资金管理制度。如账户管理制度、收支管理办法、融资担保制度;
2)与资金配套的管理制度。如预算管理制度、投资管理制度、集中采购制度;
3)考核激励制度。配合集团资金集中管理,对资金集中的优质客户进行多方位、多形式的奖励,如培训奖励制度。
2.财务公司业务体系的建设
加强以财务公司结算系统为平台的资金集中管理体系的建设,详见附件。
1)开办一系列提高客户资金收益的金融产品。如通知存款、协定存款、定期存款、无风险、无固定期限超短期人民币理财业务;
2)为成员单位提供优惠服务项目,降低或减免财务费用支出。
如免费上门收送现金服务、免费为优质客户提供资信证明、免费为优质客户提供融资担、对优质客户贷款实行基准或下浮利率、免费提供账户管理、查询、银行存款余额函证等服务。
3)开办多种贷款业务和特色票据业务,为成员单位融通资金。
根据成员企业的不同经营状况和需求,提供流动资金贷款、超短期流动资金贷款、特种封闭式贷款、特种商业承兑汇票、法人帐户透支—集中采购、委托贷款等支持。
4)开办票据中间业务,为成员单位提供票据贴现、拆分、质押贷款等,加速资金周转。
5)利用财务公司网上银行,为资金集中管理提供技术手段。
通过Internet网络,将财务公司的服务直接送到客户办公室,为客户提供帐
务信息查询、同城票据结算、异地票据结算、资金管理及预算管理等金融服务,使客户足不出户就可享受到高效、快捷的服务.6)利用金融优势,为成员单位提供其他服务,促进资金集中
如开展针对性的委托收款、委托理财、财务顾问等业务。
3.资金管理ERP建设
1)网银工程建设:财务公司建立网络银行结算,实现各成员单位与财务公司、财务公司与各商业银行业务处理的无缝对接,实现对集团内部客户提供方便快捷高效的金融服务。
2)实现资金集中监控:实现跨银行、跨地区、跨分子公司的集中动态查询,使资金管理者得到更及时、准确、真实的集团资金变化的完整图景,建立银行资金的集中监控平台。
3)实施资金收支预算管理:根据预算的要求实现资金的调拨,超出预算外的支出严格被控制,提高资金管理效率。真正实现资金信息化的的三算合一的资金管控的目标。
集团财务部
2011-12-31
第四篇:资金集中管理资料案例
信息系统的全面应用可以帮助企业实现管理水平和生产力水平的跨越式发展,在资金集中管理方面对企业的效果尤为明显。
信息化之功,江苏国信负债减少20亿
《首席财务官》 徐春华
今年7月的一天,江苏省国信集团财务部总经理王家宝被叫到了董事长办公室,原因是集团上半年的总资产比年初少了30多个亿,除了公允价值变动减少10个多亿外,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总资产减少20个亿?“回答这个问题还得从江苏国信集团实施信息化说起。”
江苏省国信资产管理集团有限公司是2001年8月经省政府批准组建的大型国有独资企业集团,也是江苏省政府授权的国有资产投资主体,从事授权范围内的国有资产经营、管理、转让、投资、企业托管、资产重组以及经批准的其他业务,注册资本金为人民币100亿元。截止2007年底,集团总资产为630亿元,净资产为333亿元,实现利润30亿元,拥有全资、控股企业四十余家。
集团由于不断的整合、并且涉及的行业众多,过去的财务管理信息化手段与集团的资产规模很不相适应,满足不了现实的需求。没有一套完整的财务信息解决方案,所属公司财务信息化水平参差不齐,所用财务软件杂乱不一,有的还处于手工做账状态。财务信息数据无法做到统一管理,效率不高,起不到适时的财务监督作用。为此,国信集团从2005年开始考虑实行集团财务管理信息化。
“一把手”工程
实施之初的江苏省国信集团经历了漫长的选型期,经过了多次的调研、考查、论证。期间也出现过不同的意见,首先的一个选择就是选国内软件还是选国外软件,经过反复比较和论证形成了统一的共识:国内软件的成本比较低,同时会根据国家会计政策的改变进行不断的调整和变更,比较灵活,国外软件还可能存在“水土不服”的问题。“性价比”是选型的重要判断标准。经过审慎的调研,最终选用了用友NC集团管控解决方案。
软件选定之后,在实施的过程中认识的不统一是所有实施信息化的企业都会遇到的难题。从以前的会计电算化到现在信息化软件要有一个适应的过程,起初一部分人不能接受,但经过很短时间的数据转换录入并使用一段时间以后,就逐渐改变了以前的看法。此外,由于使用不同软件而导致的成员单位出现“扯皮”现象,跟银行网银系统对口衔接问题等都会给实施带来挑战。
对于这些问题的解决,领导重视是关键,江苏国信从谈判、推广到动员都由一把手亲自过问解决。对于资金的集中管理,开了几次动员大会。每次大会董事长,总裁都到会讲话进行动员,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各个部门的共同参与,通力合作才能令信息化这个系统工程顺利推进。
江苏国信集团财务信息化的实施包括财务核算系统和资金集中管理系统两个系统。两个系统从2007年开始并行实施,到2008年基本完成了二级单位的上线工作。到目前,经过一年多的运行结果表明,达到了项目的实施目标。
财务统一
据江苏国信集团财务部阮沛介绍,信息系统实施以后,逐渐实现了集团内部财务内容方面的一致,从而为集中管理打下基础,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通过用友NC集团管控解决方案,由集团统一建立账套,改变过去一家单位一套账的局面,达到财务数据集中管理,为财务数据的集中监控打下基础。
对于会计科目方面,可方便建立多套会计科目体系,适合集团内不同行业科目的需要;集团公司所有单位统一采用新准则会计制度,统一制定会计科目使集团公司各单位会计核算规范统一。
同时,集团内部客商档案由集团统一建立,并分配至各公司使用,保证客商档案在集团内的惟一性,方便查询集团内关联交易情况。
实现了穿透查询,可以方便地实现从科目余额查询到总账再到明细账最后到凭证的查询,可以在任一公司,不需重新登录另一公司,就可以查询到有权限公司的账簿及凭证;
此外,多账簿的使用能有效解决企业新旧准则的账务同步处理,出具基于新旧准则的会计报告,不仅减轻了财务人员的工作量,且由集团统一制定核算方法及规则,减少了基层财务人员因对政策理解误差等原因而导致的报表差错和误差。
对于固定资产方面,实现了各公司所有固定资产卡片在系统中统一管理,集团可直接查询到全集团固定资产的使用情况。并可方便地进行固定资产的增加、减少、变动、评估、减值、拆分、合并、调拨、折旧与摊销,各种账簿的查询等操作。实现固定资产系统直接传递凭证到总账系统,减少财务人员再次录入凭证的工作量。
最后,集团统一编制会计报表格式,统一会计报表取数公式,各单位报表可以从账中自动取数,使集团可以快速有效地出具相关报表。在报表编制环节、上报管理环节、报表汇总环节、报表分析环节都进行流程化、标准化改造,大大减少了过去财务人员在编制各类报表上的工作量,避免人工操作的差错。
国信集团通过用友NC集团管控解决方案实现了账套、会计科目、客商档案等的统一,从而实现了财务数据的统一。
资金集中
江苏国信集团机构中设立有资金结算中心,集团资金结算中心柳砚风经理介绍,该中心组建于2007年8月,与集团财务部合署办公,主要负责集团成员企业的资金集中管理,依照预算统筹调度资金办理集团及成员企业存、贷款,内部资金调剂和结算业务,承担集团对外融资工作,履行风险管理,控制和监督等职责。
集团财务部是资金预算的管理部门,资金结算中心是资金预算的执行部门,资金结算中心按照经集团财务部审批的委托付款书作为资金下拨成员企业的依据。
集团本部作为真正意义上的“资金池”,资金结算中心对集团资金管理效益体现在集团的整体利益中。一方面,省国信集团处于业务发展的成长期,需要对成员企业的闲置资金在集团内部进行调剂。另一方面,集团本部又是一个投资中心,成员企业需要集团的资金扶持。因此,利用集团本部作为融资、投资和平衡资金的平台是国信集团资金管理的特色。资金结算中心办理资金结算业务的三大原则是:“谁的钱进谁的账,由谁使用,集团资金结算中心不垫款”、“恪守信用,履约付款”,资金结算中心与成员企业的资金往来,存款与贷款泾渭分明。
国信集团资金集中管理的另外一个特色是,集团资金结算中心不以盈利为目的,所有收益归成员单位享有,决不侵害小股东利益,这一点大大地激励了成员企业的积极性,保证了资金集中的效果。这一原则就是当初资金管理设计的理念。
2007年及2008年间,通过信息化系统的建设,形成资金集中统一管理,节约财务费用的同时,使集团形成可观的收益。实践证明当初的信息化决策是正确的,尤其是在资金的管理方面。资金管理软件根据个性化的要求进行适时的调整,完全按照资金的管理办法,基本满足了集团发展的需求,缓解了资金压力。
集团对各公司的账户实行统一管理。各公司除专用账户和贷款账户外,只能在集团总账户的同一家银行开立一个成员账户、一个基本收入账户和一个基本支出账户,实行收支两条
线管理。
通过施行网上银行、资金计划、资金上收、资金下拨、付款业务、内部计息流程的信息化管理,实现了集团的最佳管控模式。具体如下:
合理规划资金计划流程。结算中心每月月底下发次月资金计划,成员单位按照收支项目分旬填报资金计划,并上报。资金计划审批通过后结算中心就可根据计划下拨日常费用和对外专项付款了。
合理规划资金上收流程。系统自动上收程序每日两次扫描每个成员单位的收入账户,如果有资金,就自动上收到结算中心总账户中,并根据到账通知生成结算凭证。结算中心审核结算凭证后,成员单位可以在收付报下载到到账通知,根据到账通知生成记账凭证。
合理规划资金下拨流程。结算中心在月初根据资金计划把零星及日常支出下拨到每个成员单位的支出账户,并根据到账通知生成结算凭证。结算中心审核结算凭证后,成员单位可以在收付报下载到到账通知,根据到账通知生成记账凭证。
合理规划专项费用支出流程。专项支出审批流程必须通过跨集团与多资金额度审批模式,通过一个委托付款书实现了资金下拨与对外支付两个步骤。
此外,集团和银行的合作协议上是“有钱就还,用钱就贷”。通过信息化实现集团内的资金集中管理,减少沉淀资金,成员企业上存资金付给五点多的利息,有效的使用了资金,与银行也达到了完美衔接。
王家宝介绍说,“没施行信息化集中管理之前,集团资金沉淀达40多个亿,30多个企业上线以后,通过资金调剂,成员企业集中上来的资金归还银行贷款,使银行贷款下降了20多个亿,同时企业的资产也减少了20个亿,而20个亿的存贷款利差使企业节约了巨额的财务费用。”
制造信息的效率提高,生成报表的速度提高,为领导决策提供适时的财务信息和分析数据;资金集中管理从整个所属成员单位来看为企业节约了财务费用。
谈及到下一步的计划时,王家宝说:到2008年底信息化要初步成型,余下的部分二级单位和三级单位全部上线;要实现过程的可视化,进行实时监控;完成预算、财务、业务、资金管理的无缝连接,及资金的集团化全额、集中管理到位;达到会计核算、财务管理流程的规范化、标准化,做到岗位职责权限的明确。
第五篇:医院往来资金管理探讨
医院往来资金管理探讨
【摘要】总额预付制度是控制医保基金使用的最有效制度,它的实施转变了医保基金旧的管理模式,有效控制了卫生费用的过快增长,然而,总额预付制度的推行对医院与医保有关的往来资金的管理提出了更全面的要求。本文系统地说明了总额预付制度的实行对医院医保往来资金管理造成的相关影响,且详细地从机构成立、对账机制、科目设置、预警机制以及反馈机制这五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措施。【关键词】总额预付制医保往来资金管理
一、什么是总额预付制度
总额预付制度是医改过程中出现的新鲜事物,它是指医保机构与医疗机构依照以收定支为基准,通过某一特定区域内的参保人数、每年平均接诊的总人次数、每次平均的接诊费用等情况来决定每个医院当年医保基金的预算总额,医疗机构需在此确定的预算总额范围内保质保量地完成应提供的相关医疗服务。在总额预付制度下,医保机构与医疗机构通过协商,按上期医疗机构的支出总额为参照,扣除医疗机构的非合理化支出,以年为单位预支各个医疗机构一定的款项。总额预付制度自试行至今,已在多地收到了显著的成效。据有关资料显示,总额预付制度能有效控制医疗费用过快增长的问题,强化了医院控制成本的意识,提高了医院各项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从而在创造和谐医患关系方面发挥了关键的作用。然而,总额预付制度的实施也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其中对医院与医保有关的往来资金的管理就有了更全面的要求,而这也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本文在总额预付制度逐步推行的大环境下,针对总额预付制度的实行对医院医保往来资金管理造成的相关影响,详细地从机构成立、对账机制、科目设置、预警机制以及反馈机制这五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措施,以期为我国的医改提供可供参考的建议性措施。
二、总额预付制度对医院往来资金管理的影响 2.1医院往来资金管理的必要性更强
在总额预付制度试行以前,医院主要对与医保相关的往来资金信息进行核对,这是医院进行往来资金管理的主要目的。医院对医保往来资金的各种信息进行核对,以期能够及时且准确地收回应收款项,减少资金的占用时间以及占用量,加快医院资金的周转。而总额预付制度的实行,对医院提出了更新且更为全面的要求,这就使得医院对于往来资金管理的必要性更强了。这是由于总额预付制是一种实行“总额预算、超支分担、结余奖励”的支付方式,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这种支付方式对医院的服务量有严格的控制,医院一旦采用了这种付费方式,就必须在总额范围内精打细算,以求应收款项在总额预算内,否则大于总额预算的数目则需由医保机构与医疗机构一起承担。在现实中,应收款项超出总额预算的情况较为普遍,导致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有两个:一是由于总额预算制度是以各个医疗机构上期已发生的医疗费用数额为基础,扣除非合理的支出后,按拨付给医疗机构的费用数额。这样就较容易发生医疗机构的实际医疗费用数额与医保预算总额不一致的现象,尤其是实际发生费用总额超过医保预算总额的情况更为常见;二是医疗事件的发生具有不确定性,这就加剧了医疗机构的真实医疗费用数额与医保预算总额不一致现象的发生。所以,医院对与医保相关的往来资金的管理在原目的下,又增添了对预付的医保总额使用情形的监管目的。特别是伴随“医保全覆盖”的推行,与医保相关的往来资金的数量更大,各医疗机构更需注重对其的监管,以保证医改政策能够得到正确的执行,同时更好地发挥其有利的作用。2.2 医院往来资金的管理内容更多
在总额预付制度试行以前,各医疗机构对往来资金的管理内容大致涵盖各往来款项的核对、询证、对各种应收款项账龄的分析、收回款项的核销、拒付登记以及月末记账等几个方面。而随着总额预付制度的实行,使得医院对于与医保有关的各往来资金管理的内容更多了。这是由于在该制度下,医疗机构要重视预付款项的收支状况,在各月末、各季度末以及年末都要对该收支状况进行详细的分析,以保证医疗机构在收入一定的情况下控制成本,使各项医疗资源的效用最大化。此外还应注意的是,医院在对往来资金进行管理时须在类别上进行精细化管理,以完善医院会计的核算内容及方法。2.3 医院往来资金的管理更复杂
由于我国的医保制度是采用先试行再推广的建立模式,因而没有制度性的会计科目,也没有相应的账户进行核算,这样导致的结果就是各地使用的会计科目、账户以及出具的会计报表并不一致,这样导致的结果就是医院在管理与医保相关的往来资金时没有一致的参照标准,各个医疗机构之间也不具有可比性,需自己在实践中摸索出适合自己的管理体系。
三、总额预付制度下对医院往来资金管理的几点对策 3.1 成立独立的医保管理机构
目前,很多医院没有成立独立的医保管理机构,也没有专门的医保会计部门,而是由其他部门的人员来兼任,这样无法满足新医改政策的要求。因此,医院应成立独立的用来管理医保各项事务的机构,并设置专门的医保会计部门,由专职人员负责往来款项的核对、询证、应收款项账龄的分析、收回款项的核销、拒付登记以及月末记账等工作内容,尽量满足新医改政策的需要,使新医改政策得以发挥积极的作用。3.2 设置定期对账机制
在每月月末,医院都应对医保往来资金的账户进行核对,对于已经收到的应收款项及时核销,对于被拒付的款项要准确的核实,对于被追回或是补支的款项及时登记。另外,医院的财务部门应定期与住院部、医保机构进行沟通,如果有长期没有收回的款项,应及时与医保机构说明情况,申请补支该款项,尽量减少医院不必要的损失。在每年年末,医院同样要与医保机构核对账簿,以确定该年内预付总额的使用状况,并根据该年的相关情况合理地确定下年的预付总额数,力求保证医院的实际医疗费用数额与医保预算总额尽量一致,减少实际医疗费用超支的现象发生。3.3 设置合理的会计科目
由于我国的医保制度是采用先试行再推广的建立模式,因而没有制度性的会计科目,需自己在实践中摸索出适合自己的管理体系。与此同时,总额预付制度的试行对会计核算的类别有了更高的要求,会计的核算须更精细,更有层次,因而,医院要依照自身的实际情况设置合理的会计科目。其中,会计科目的设置应简化医院的日常核算工作,例如,医院可按医保机构所在地进行明细核算,或是按照医保类型设置会计科目进行明细核算。3.4 建立医保往来资金的预警机制
总额预付制度的推行使得医院对医保相关的各项往来资金的管理有了新的变化,即要实时地对预付款总额的收支状况监控与分析,力求在对医保往来资金的管理中起到一定的提示作用。首先,医院要依据对真实状况的分析寻找能够定额使用的合理区间,也就是说,在这一区间内,医院某年剩余的款项可以补上下预算总额减少时因超支导致的惩罚性支出;同样,在这一区间内,医院某年超支的款项数能够小于下预算总额增加时因有款项剩余而获得的奖励性收入。在医院找到了这一合理区间后,便能发挥对往来资金管理的预警作用了。即在预付总额款项的实际使用数量靠近或是超出这一区间时,预警机制便可以进行提示,这样可以保障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也能够保证与医保相关的往来款项的精细化管理,使医院自身的财务风险得以降低。3.5 建立全面的反馈机制
建立全面的反馈机制,首先应强化医院财务部门与医保部门之间的沟通,现如今很多公立医院的财务部门与医保部门是分开的,若两个部门之间没有对医保往来资金进行及时对账,则很有可能导致财务信息失真的现象发生。因此,这两个部门之间首先要进行及时的沟通与反馈,确保医院与医保相关的往来资金都能及时而又准确的核对。其次,还应加强医院医保部门与相关医疗机构之间的沟通。例如:医院医保部门针对出现的没有明细科目的回款要及时与相关医保机构进行沟通,以确保该回款的完整性与准确性;如果有长期没有收回的款项,医院医保部门应及时与医保机构说明情况,申请补支该款项,尽量减少医院不必要的损失。更为重要的是,在每年年末,医院医保部门应与医保机构及时核对有关账簿,以确定该预付总额的使用状况,并根据该年的相关情况合理地确定下年的预付总额数,力求保证医院的实际医疗费用数额与医保预算总额一致,尽量减少实际医疗费用超支的现象发生。参考文献
1.薛笑尘, 刘 辉.总额预付制度下加强医院医保往来款管理的对策[J].中国卫生经济,2015,05:87-88.2.郭航远, 陈士敏, 周萍.医保总额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医院管理论坛,2015,10:06-08.3.陈洁, 赵冠宏.医保总额预付制对医疗机构经济运营的影响初探[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