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小数除法两步解决问题教案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数学上册
《小数除法解决问题》课堂专题研究教研
教学内容:P32例
11、做一做,P34练习五第1—3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掌握有特殊数量关系的连除问题。
2、使学生会解决有关小数除法的简单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连除应用题的解题方法。
教学难点:分析并理解连除应用题的解题思路。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李明的爸爸、妈妈和哥哥3个人共割到胶水1060.5千克,平均每人割到胶水多少千克?
2、李明家一周共割到胶水1060.5千克,平均每天割到胶水多少千克?
二、新授:
1、导入:
师:同学们,通过我们前面的学习,你们已经掌握了小数乘除法的运算,那么这
节课我们将应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板书课题)
2、教学例11:
李明的爸爸、妈妈和哥哥3个人,一周共割到胶水1060.5千克,平均每人每天割到胶水多少千克?
(1)初读题,理解题意。
提问:从图中你获得了什么数学信息?
(抽答并板书已知:3人 上周1060.5千克)
师:这些是我们已知的条件,那么根据这些信息我们要解决的是什么问题?(抽
答并板书求:平均每人每天割到胶水多少千克?
(2)再读题,独立思考,尝试分析数量关系。
师:这里上周表示什么意思?3人和上周跟1060.5千克有关系吗?如果只有2
人,还会有1060.5千克的割胶量吗?如果是2周呢,割胶量有变化吗?
师:根据我们刚才的分析这道题能一步算出每人平均每天的割胶量吗?如果不
能,那么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请同学们自己独立思考一下,把你的方法做在作业本上,然后和你的同桌交流交流你是怎样做的。(师巡视)
师:谁愿意来给大家分享一下你的想法?(指名有代表性的算法板书在黑板上)请你来说一说1060.5 ÷ 3=353.5(千克)和353.5 ÷ 7=50.5(千克)分别表示的是什么?先算的什么?后算的什么?(再抽两名同学来说说先算的什么,后算的什么)
把“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写出来(补充):
(1)先算:一人一周的割胶产量
1060.5 ÷ 3=353.5(千克)
(2)再算:一人一天的割胶产量
353.5 ÷ 7=50.5(千克)
分析第二种方法:
(1)先算:3人一天的割胶产量
1060.5÷7=151.5(千克)
(2)再算:一人一天的割胶产量
151.5 ÷3=50.5(千克)
(3)综合算式
方法一:
1060.5÷3 ÷7
=353.5 ÷7
=50.5(千克)
1060.5 ÷7 ÷3
=151.5 ÷3
=50.5(千克)
答:平均每人割到胶水50.5千克。
(4)小结
师:谁来说一说刚才我们是怎样求出每人每天的割胶量的?(抽答,师补充)
(5)观察对比,揭示课题:
师:这两种方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都是分两步计算不同点: 第一步算法不一样,今天学习了什么知识。)
3、P32做一做
读题分析数量关系,请学生从数量关系描述解题思路,并说出不同的解题思路。巩固练习:
1、五(3)班5个同学去秋游,他们坐了3次公交车,共付了37.5元。平均每人
每次坐公交车要付多少元?
。方法一:
先求每人3次付多少元?
37.5÷5=7.5(元)
再求每人每次付多少元?
7.5÷3=2.5(元)
综合算式:
37.5÷5÷3
=7.5÷3
=2.5(元
小结:解答问题时要找准有直接关系的条件或信息。
2、独立完成P34第1
4台同样的拖拉机,6小时可以耕地4.8公顷,每台拖拉机每小时可以耕地多少公顷?
方法一:
(1)4.8 ÷4 =1.2(公顷)
一台拖拉机一小时地耕地面积
(2)1.2 ÷6 =0.2(公顷)
方法二:
4台拖拉机1小时耕地面积
(1)4.8 ÷6 =0.8(公顷)
一台拖拉机一小时地耕地面积
(2)0.8 ÷4=0.2(公顷)
全课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觉得应该怎样解决问题?
(1)弄清问题。
(2)找准与问题有关的已知条件。
(3)列式,解答。
(4)认真检查。
作业 :
1、小雨家养了5头奶牛,一天可产牛奶90千克,1头奶牛一天可产牛奶多少千克?
2、4台织布机5小时可以织布2600米,照这样计算,1台织布机1小时可以织布多少米?
练习六8、9、1
板书设计:
方法一:
(1)先算:一人一周的割胶产量
1060.5 ÷ 3=353.5(千克)
(2)再算:一人一天的割胶产量
353.5 ÷ 7=50.5(千克)
方法一:
1060.5÷3 ÷7
=353.5 ÷7
=50.5(千克)
方法二:
(1)先算:3人一天的割胶产量1060.5÷7=151.5(千克)
(2)再算:一人一天的割胶产量151.5 ÷3=50.5(千克)、1060.5 ÷7 ÷3
=151.5 ÷3
=50.5(千克)
答:平均每人割到胶水50.5千克。
教学反思:
第二篇:小数除法解决问题-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
《用小数除法解决问题》教学反思
解决问题这一节安排了根据实际情况用“进一法”和“去尾法”取商的近似值的问题,一方面进一步巩固小数除法,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一节中有一个例题,重点是“进一法”和“去尾法”这两种取近似数的应用题。根据学生认知规律心理特点,这道题的重点集中在解题方法的探讨上,教学中我主要强调取商的近似值时,不能机械的使用“四舍五入法”,要根据具体情况确定“舍”还是“入”。教学中的关键是老师要启发学生思考“6个瓶子能装下2.5千克香油吗”,让学生理解这里要“进一”的原因后,老师告诉学生,一般情况下,用四舍五入法取商的近似值,但在实际问题中要根据实际需要选择不同的方法取商的近似数。教学第二小题时,要重点引导学生思考“包装17个礼盒够不够时应该用什么方法取商的近似数”,尽可能地让学生理解实际需要让学生感受解决问题的现实意义。
教学时,每讲完一种形式题后我会让学生说一说在生活中有哪些问题需要用“进一法”和“去尾法”,尽可能让学生能够联系生活实际,感受到这些方法的实际意义,增强学生应用这些方法去解决问题的自觉性。
虽然这节课经过了经精心的准备,但上完这节课后发现,问题还是挺多的,还需继续努力。
第三篇:五年级数学上册《用小数除法解决问题》教学反思(范文)
《用小数除法解决问题》是在小数除法计算教学之后的应用问题类型课。纵观教材,以连除问题为切入口展开编排,意图是让学生在众多纷乱的实际问题中,体验解决问题的策略,学会收集、分析信息、处理信息并选择合适的解决策略,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基于这样的理解,我在设计本堂课时,选择自学为主的教学策略。
1、凸显自学为主、先学后教的教学理念。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要有具体的要求引导学生进行自学,让学生根据要求,先学能自学的内容,引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课堂学习,以提高学习效率。
2、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策略的学习为线索,鼓励学生形成一些基本的策略。
解决问题活动的价值不只是获得具体问题的解,更重要的是学生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过程中获得的发展。其中重要的一点在于使学生学习一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体验策略的多样化,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课堂上也反映出了一些问题,因为条件较多,分析起来的中间问题较多,且例题、做一做及课后练习的数量关系各不相同,只有学生在正确分析数量关系后才能列式解答,所以教师还要尤其关注学困生,加强个别辅导。
第四篇:数学五年级上册小数除法练习题
数学五年级上册小数除法练习题
一、小数乘法
1、列竖式计算。
27×0.43(计算并验算)
0.86×1.2(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1.2×1.4(精确到十分位)
2、计算下面各题,能简便运算的要简便运算。
7.06×2.4-5.7=
2.33×0.5×4=
0.65×105=
3.76×0.25+25.8=
4.8×0.25=
1.2×2.5+0.8×2.5=
二、小数除法
1、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1)68.8÷4=
(2)85.44÷16=
(3)67.5÷15=
(4)289.9÷18=
(5)101.7÷9=
(6)243.2÷64=
(7)16.8÷28=
(8)15.6÷24=
(9)0.138÷15=
(10)1.35÷27=
(11)0.416÷32=
(12)3.64÷52=
(13)91.2÷3.8=
(14)0.756÷0.18=(15)51.3÷0.27=
(16)26÷0.13=
(17)210÷1.4=
(18)2.688÷0.56=
(19)10.625÷25=
(20)126÷45=
(21)10÷25=
(22)2.7÷7.5=
(23)15÷0.06=
(24)25.6÷0.032=
2、下面各题,商保留一位小数。
(25)14.36÷2.7≈
(26)8.33÷6.2≈
(27)1.7÷0.03≈
3、下面各题,商保留二位小数。
(28)32÷42≈
(29)1.25÷1.2≈
(30)2.41÷0.7≈
二、解决问题
1、一个正方形的周长是9.48米,它的边长是多少米?
2、小汽车8分钟行12.8千米,公共汽车12分钟行14.4千米,谁的速度较快?快多少?
3、小红、小表、小兰、小花、小梅一起去开心乐园玩,车费用去了9.5元,门票费32.5元。平均每人用去多少元?
4、解放军某部急行军3小时行了18.8千米,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5、双休日爸爸带小勇去登山。从山底到山顶全程有7.2千米,他们上山用了3小时,下山用了2小时。上山、下山的速度各是多少?你还能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吗?
6、汽车每行驶5小时要用汽油0.8千克。如果汽车现有汽油50千克,要行驶325千米,还需加油吗?
小数乘除法练习题
班级------------姓名------------学号---------1.判断题
苹果每千克3.5元,买0.5千克苹果的价钱一定比3.5元少.()2.单选题
两个数的积,由212.5变为2.125,其中的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应 [ ]
A.缩小100倍 B.扩大100倍 C.不变
3.不计算,在下面各式的□里填上“>”、“<”或“=”.
34×0.98□34
0.6×1.01□0.6
0.02×1□0.02
789×1.001□789
3.5×5.3□5.3×3.5
4.8×0.999□4.8×1.01 4.4.75的十分之八是多少?
5.花布每米7.25元,买5.6米,应付多少元?(要写竖式)
一、填空题。
1、根据 46×5=690,1575÷15=105,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结果。
4.6×15=
0.46×0.15=
15.75÷0.15= 15.75÷1.5=2、0.8+0.8+0.8+0.8用乘法算式表示是(),求1.5的十分之八是多少?用乘法算式表示是()。
3、在下面各题的()里填上“>”、“<”或“= ”。
7.5×0.8()7.57.5÷7.5()7.5÷0.8()7.5
7.5÷1.8()7.5 4、3.7÷3的商,用循环小数的简便记法表示是(),保留两位小数是()。
5、李师傅4小时做20个零件,平均每小时做()个零件,平均做一个零需要()小时。6、3.47÷0.62,商是5.5 时,余数是()。
7、一个三位小数,保留两位小数是 1.50,这个三位小数最大是(),最小()。
8、一个小数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得到的数比原数少2.52,这个小数是()。
二、选择题。
1、如果两个数相乘的积小于被乘数,那么乘数()。
(1)大于(2)小于1
(3)等于12、30分=()时
(1)0.(2)3
(3)0.53、2.5÷0.01与 2.5×100 的结果比较()。
(1)商较大
(2)积较大
(3)相 等 4、24.6× 4.6+246× 0.44+24.6用简便方法计算应该是()。
(1)24.6×(4.6+0.44+1)(2)24.6×(4.6+4.4+1)
(3)24.6×(4.6+4.4)
5、一个小数扩大3倍后得到的数比原数大 7.2,原来的小数是()。
(1)21.6
(2)3.6
(3)2.4
三、计算。
1、直接写出得数。
4.5×0.07=
6.3÷0.09=
2.5×3.6=
19.8÷3.3=
5÷0.25=
0.76÷0.4=
2、用竖式计算。
(1)5.08×0.65(得数保留两位小数)(2)9.62÷0.158(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3)14.2÷11(商用循环小数表示)
3、求未知数X。
(1)X÷0.35=0.2(2)X×0.51=10.4554、计算下面各题,能简算的用简便方法算,并写出简算过程。(1)1.6×3.9×1.2(2)35.72÷0.047÷0.32
(3)3.6÷10.1(4)0.138×6.4÷0.12
(5)1÷0.25×(1.28÷3.2)
(6)4.87×2.34+48.7×0.2665、列式计算。
(1)3.06 除以0.25与68的积,商是多少?
(2)2.5与0.4 的积,乘以2.5 除0.4 的商,积是多少?
四、应用题。
1、一种花布,每米价钱是10.95元,买2.5米要付多少元?
2、张师傅3.5小时生产28个零件,照这样计算,生产140个零件要多少小时?
3、一辆汽车24分钟行驶18千米,照这样计算,2.4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4、一间课室,长7.5米,长是宽的1.25倍,里面坐48个学生,平均每个学生占地多少平方米?(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5、学校购买每张单价是140元的课桌,买了30张还多480元。如果用这笔钱买椅子,可以买40把。每把椅子的单价是多少元?
第五篇:五年级数学上册小数除法应用题
五年级数学上册小数除法应用题
(一)教案 安顺市西秀区宁谷镇宁谷小学,教师:杨春学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2页,例
11、做一做,第34页,练习五第1—3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有特殊数量关系的连除问题,会解决有关小数除法的简单实际问题。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a、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B、结合教材,对学生进行《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路条例》第十四条,,《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二十八条进行教育,使学生懂得这些法律知识。
教学重点:掌握连除应用题的解题方法。
教学难点:分析并理解连除应用题的解题思路。教学过程:
一、复习:
口算:
6.3÷0.7= 5.4÷0.2= 9.9÷0.3= 7.7÷1= 0.5×90= 4.5×0.2= 1.25×8= 7.4×0=
二、导入:
1、教学例11:出示课件:
师:从上图中,大家能看到什么? 生:图中有人、有奶牛。获得养奶牛的信息。
师:那位同学知道我国法律在对养奶牛上有什么规定吗?
{《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路条例》第十四条规定,从事奶畜养殖,不得使用国家禁用的饲料、饲料添加剂、兽药以及其他对动物和人体具有直接或者潜在危害的物质。另外,同学们在购买乳制品是,要看有没有商标、生产日期、保质期和生产合格证。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二十八条中规定,禁止生产经营下列食品:腐败变质、油脂酸败、霉变生虫、污秽不洁、混有异物、掺假掺杂或者感官性状异常的食品;} 下面我们回过头来解决题目中的问题:
(1)读题,理解题意,独立思考,尝试分析数量关系。
问:这题能一步算出最后结果吗? 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呢? 请学生在小组内谈谈自己的想法。
指名有代表性的算法板书在黑板上:
220.5÷3=73.5(千克)220.5÷7=31.5(千克)
73.5÷7=10.5(千克)31.5÷3=10.5(千克)请同学说一说每道算式求的是什么? 220.5÷3=73.5(千克)(1头奶牛1周的产奶量)73.5÷7=10.5(千克)(1头奶牛1天的产奶量)220.5÷7=31.5(千克)(3头奶牛1天的产奶量)31.5÷3=10.5(千克)(1头奶牛1天的产奶量)
哪个同学上黑板用综合算式来表示?
220.5÷3÷7=10.5(千克)或者 220.5÷7÷3=10.5(千克)
(2)观察对比:
两种方法有什么不同和相同的地方?(相同点:都是连除法算式。不同点:第一个算式先算出1头奶牛1周的产奶量,再求出1头奶牛1天的产奶量。第二个算式先求出3头奶牛1天的产奶量,1头奶牛1天的产奶量。)
2、P32做一做
读题分析数量关系,请学生从数量关系描述解题思路,并说出不同的解题思路。(两种思路,一是先求出总共要付多少水费,再算出平均每人付水费多少元。二是先算每人用水多少吨,再算出平均每人付水费多少元。)
二、巩固练习
1、P34第3题:
师:你从此题中收集到了哪些信息?(周报的单价,晚报的单价,卖出两种报纸的总价。)要解决什么问题?(卖出晚报的份数)如何思考?(略)
三、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汇报分析过程。
四、小结:解答问题时要找准有直接关系的条件或信息。根据数量之间的关系,列式计算,最后解决问题。
2、独立完成P34第1、2:
教师巡视,辅导学困生。教学反思: 通过独立思考,小组交流,基础较好的学生都能掌握这些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在发展思维能力方面有进一步的提高,在计算熟练程度上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但由于这类应用题条件较多,分析起来的中间问题较多,且例题、做一做及课后练习的数量关系各不相同。这些特征,对于基础较差、理解能力不强的学生而言则是一大难点。因为只有学生在正确分析数量关系后才能正确列式解答,所以教师在课堂练习中要特别关注学困生,要加强个别辅导。教学效果才能显著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