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美国医院公益性实现现状
美国医院公益性实现现状
在美国,营利性医院占美国医院总数的七成,占据着主导地位,而非营利性医院主要是综合性专科医院和承担教学任务的医学院附属医院,占美国医院总数的三成。这些非营利性医院主要由政府、慈善机构举办,慈善机构举办的非营利性医院主要是以教会医院为主,市民自愿捐助的非营利机构为辅,享受全额免税政策,教徒和平民一般都到这些医院就医;特困人群提出申请,经审核批准后,可以到这些医院免费就诊;而政府举办的非营利性医院主要是为军人、犯人和印第安少数民族,70 岁以上老人,失业者,特困者等人群提供免费医疗服务.20 世纪 80 年代美国政府举办的公立医院组建成了“国家安全网公立医院”,负责对低收入人口提供廉价的门诊和住院医疗卫生服务,并提供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应对突发卫生事件、负责医学教育承担相应的教学任务。美国政府规定,任何公立医院都应该对贫困、弱势人群提供免费或收费低廉的医疗卫生服务,如果一家医院对弱势人口提供了免费或低收费服务达到一定的标准,那么这家医院就是 DSH 医院(disproportionate Share Hospita1)。其标准主要是:1.收治的低收入人口的比例达到 25%以上;2.穷人医疗救助项目病人住院日占整个医院住院日的比重比州内所有医院的穷人医疗救助项目病人住院日占整个医院住院日的比重平均值高出 1 个标准差以上。这些 DSH 医院将会得到政府对医院的 DSH 支付额度(Disproportionate Share Hospital Payment)及地方政府预算的资金补助,帮助他们解决参与公益性医疗卫生服务所需资金问题。
另外,美国政府举办的退伍军人医疗系统(The Veterans Affairs health Care System),政府对其拨款,医疗机构设施归国家所有,人员为政府雇员。退伍军人事务部建立了门诊和住院病人的医院集成信息管理系统,即退伍军人医疗信息系统和技术架构(Veterans Health Information Systems and Technology Architecture,VistA)。病人的记录集中保存到该信息管理系统,退伍军人事务部的1400所医疗机构都可以查询到这些信息,这些医疗机构能够及时共享门诊病人的处方、用药、食物过敏、实验结果、X光检查和相应的统计分析数据。该系统能够有效地减少医药处方的错误,取消多余的实验室测试,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已成为美国最大、最有活力的整合性医疗系统,被评为兼顾效率与成本最佳的医疗服务体系。英国医院公益性实现现状
英国的国家医疗卫生服务体系(National Health Service,NSH)形成于二战初期,以广泛的覆盖面为其主要特点。英国的医生和医院所需经费都由政府投入,英国政府大约需要5%左右的GDP产值来维持医生工资和医院日常运行经费。但是随着药品及医疗耗材涨价造成医疗成本的不断增加,同时受到人口老龄化的影响,英国政府的财政无力承担不断增加的医疗费用支出。因此,英国政府将市场机制引入公立医院,逐步将政府对医院的监督管理与医院自身内部管理进行分离。政府通过招标的形式,将医院的经营管理权交给医院管理公司或者一些基金组织,政府通过购买其医疗产品和服务保障国民健康,这样有助于形成不同医院举办主体之间的竞争,促使医疗费用和医院管理成本的降低。
德国医院公益性实现现状
1992 年至 2003 年期间,德国公立医院占医院总数的比例从 45%下降到 36%,而营利性 医院所占比例从 15%增加到 25%,虽然公立医院所占比例下降,而营利性医院所占比例增加,但是公立医院的工作效率远高于营利性医院。德国政府财政主要以补贴医疗卫生服务需 求方为主,医院的收入来源主要是靠为患者提供医疗卫生服务收取服务费用。医院的基础 建设所需资金由政府投入,而医院的日常管理和经营开支主要靠疾病基金、私人保险或者 患者支付。依靠政府的投入,医院对部分特殊人群提供免费的医疗卫生服务,比如警察、军人的免费医疗服务,贫困弱势群体和有严重残疾的残疾人等人群。而社会救济、救助等 公益性质医疗服务,也是完全靠政府的投入。由于政府财政压力,从 2004 年起,这些特 殊群体则需要缴纳一半的医疗保险金,当他们实际发生医疗费用时,政府为他们支付另一 半医疗费用。
第二篇:第一章 坚持医院公益性
第一章 坚持医院公益性
一、医院设置、功能和任务符合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的定位和要求 评审标准 评审要点
1.1.1 医院的功能、任务和定位明确,规模适宜。(院办)1.1.1.1 医院的功能、任务和定位明确,保持适度规模,符合卫生行政部门规定三级医院设置标准。【C】
1.医院符合卫生行政部门规定三级医院设置标准,获得批准等级至少正式执业三年以上。2.卫生技术人员与开放床位之比应不低于1.15∶1。3.病房护士与开放床位之比应不低于0.4∶1。4.在岗护士占卫生技术人员总数≥50%。
5.全院工程技术人员占全院技术人员总数的比例不低于1%。【B】符合“C”,并
1.临床科室主任具有正高职称≥90%。2.护士中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者≥50%。3.平均住院日≤12 天。
4.保持适宜的床位使用率≤93%。
5.开放床位明显大于执业登记床位时,有增加床位的申请记录。【A】符合“B”,并
医院功能、任务和定位符合卫生区域规划,达到卫生行政部门设置标准。(医务科)1.1.2 医院有承担服务区域内急危重症和疑难疾病诊疗的设施设备、技术梯队与处置能力,医学影像与介入诊疗部门可提供24 小时急诊诊疗服务。
1.1.2.1主要承担急危重症和疑难疾病的诊疗。医学影像与介入诊疗部门可提供24 小时急诊诊疗服务。【C】
1.有承担本辖区(省、自治区、直辖市)急危重症和疑难疾病诊疗的设施设 备、技术梯队与处置能力。
2.急诊科独立设置,承担本区域急危重症的诊疗。3.重症医学床位数占医院总床位的2%~5%。
4.医学影像与介入诊疗部门可提供24 小时急诊诊疗服务。【B】符合“C”,并
重症医学科统一管理全院重症医学床位,重症医学床位占医院总床位的5%~8%,符合重症收治标准的患者≥80%。【A】符合“B”,并重症医学科床位占医院总床位≥8%,符合重症收治标准的患者≥90%。1.1.3 临床科室一、二级诊疗科目设置、人员梯队与诊疗技术能力符合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规定;重点科室专业技术水平与质量处于本省前列。
1.1.3.1临床科室一、二级诊疗科目设置、人员梯队与诊疗技术能力符合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标准。(医务科、人事科、科教科)【C】
1.诊疗科目符合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三级医院设置标准并获得执业许可登记。
2.一、二级诊疗科目设置、人员梯队与诊疗技术能力符合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标准,至少保持在上周期三级医院评审时的层次。(提供前一年手术和住院的前十大病种)【B】符合“C”,并 有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临床重点专科。【A】符合“B”,并有卫生部批准的临床重点专科。
1.1.4 医技科室服务能满足临床科室需要,项目设置、人员梯队与技术能力符合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规定;专业技术水平与质量处于本省前列。1.1.4.1 医技科室服务能满足临床科室需要,项目设置、人员梯队与技术能力符合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标准。(门诊部、人事科)【C】
医院医技科室、人员编制、设备设施、技术能力符合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标准。【B】符合“C”,并
1.医技科室主任具有正高职称>70%。
2.医技科室实验室项目完全达到集中设置、统一管理、资源共享。3.有省级临床质控中心或重点专科。【A】符合“B”,并有国家级临床质控中心或重点专科。
二、医院内部管理机制科学规范 评审标准 评审要点
1.2.1 坚持公立医院公益性,把维护人民群众健康权益放在第一位。1.2.1.1坚持公立医院公益性,把维护人民群众健康权益放在第一位。(院办)【C】
1.医院文化建设和服务宗旨、院训、发展规划体现坚持公立医院公益性,把维护人民群众健康权益放在第一位。
2.有保障基本医疗服务的相关制度与规范。
3.参加并完成各级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社会公益项目,有评审前三年完成项目数量、参加的医务人员总人次、资金支持等资料。
(1)各类扶贫、防病、促进基层医疗卫生事业项目。(2)完成边远地区医疗服务援助项目。
(3)开展或举办多种形式社会公益性活动(如义诊、健康咨询、募捐等)。(4)其他项目。【B】符合“C”,并
1.有深化改革,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优化质量、优化服务、降低成本、控制费用的措施。2.评审前三年所参与或开展的各类社会公益活动受到政府、媒体、社会好评 或获得嘉奖。【A】符合“B”,并
1.深化公立医院改革取得成效。2.社会调查满意度高。
1.2.2 按照规范开展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做到制度、师资与经费落实,做好培训基地建设。
1.2.2.1按照规范开展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做到制度、师资与经费落实,做好培训基地建设(科教科)【C】
1.具备临床住院医师培训基地的资质。
2.有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计划、具体实施方案,包括:师资、经费、培训空 间等支持细则。
3.课程设计、培训内容、考核符合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要求。4.严格执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计划,定期评估总结。【B】符合“C”,并
定期征求参加培训的住院医师及输送单位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的意见 和建议。
【A】符合“B”,并
根据定期总结和征求意见,持续改进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1.2.3 将推进规范诊疗、临床路径管理和单病种质量控制作为推动医疗质量持续改进的重点项目。
1.2.3.1将推进规范诊疗、临床路径管理和单病种质量控制作为推动医疗质量持续改进的重点项目。(医务科)【C】
1.根据卫生部《临床技术操作规范》、《临床诊疗指南》、《临床路径管理指导原则(试行)》和卫生部各病种临床路径,遵循循证医学原则,结合本院实际筛选病种,制定本院临床路径实施方案。
2.根据卫生部发布的单病种质量指标,结合本院实际,制定实施方案。3.医院有诊疗指南、操作规范以及相关质量管理方案。
4.根据卫生部下发的《临床护理实践指南》及相关规范、标准制定本院护理工作规范、标准。
【B】符合“C”,并
有专门部门和人员对诊疗规范、临床路径和单病种管理的执行情况定期检查分析,及时反馈,改进。
【A】符合“B”,并
1.开展临床路径试点专业和病种数、符合进入临床路径患者入组率、入组后完成率符合要求。
2.心肌梗死、心衰、脑梗死、肺炎、髋、膝关节置换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实行单病种规范管理,有完整的管理资料。
3.有信息化支持临床路径管理、单病种管理。
1.2.4 提高工作绩效,优化医疗服务系统与流程,缩短平均住院日、缩短患者诊疗等候时间。
1.2.4.1提高工作效率,优化医疗服务流程,缩短患者诊疗等候时间和住院天数。(门诊部)【C】
1.对医疗服务流程中存在的问题有系统调研。2.对影响医院平均住院日的瓶颈问题有系统调研。
3.有根据调研结果采取缩短患者诊疗等候时间和住院天数的措施。【B】符合“C”,并
医院从系统管理、流程再造等方面通过多部门协作,落实整改措施,优化服务流程,提高工作效率,缩短患者诊疗等候时间和住院时间。【A】符合“B”,并
1.门诊等候时间缩短,无排长队现象。
2.医技普通检查当天完成,检验当天出具报告,特殊检查缩短预约时间。3.近五年住院天数有降低趋势。
1.2.5 按照《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和《国家基本药物处方集》及医疗机构药品使用管理有关规定,规范医师处方行为,确保基本药物的优先合理使用。1.2.5.1 按照《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和《国家基本药物处方集》及医疗机构药品使用管理有关规定,规范医师处方行为,确保基本药物的优先合理使用。(药剂科)【C】
1.有贯彻落实《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和《国家基本药物处方集》,优 先使用国家基本药物的的相关规定及监督体系。
2.有专门人员定期对医师处方是否优先合理使用基本药物进行督查、分析及 反馈。
【B】符合“C”,并
有主管职能部门定期对优先使用国家基本药物情况进行总结分析、调整反馈,满足基本医疗服务需要。【A】符合“B”,并
1.国家基本药品目录列入医院用药目录,有相应的采购、库存量。
2.对享有基本医疗服务对象使用国家基本药物(门诊、住院)的比例符合省 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
1.2.6 控制公立医院特需服务规模。
1.2.6.1控制公立医院特需服务(门诊部、医务科)规模。【C】
1.有控制公立医院特需服务规模措施与动态管理机制。2.特需服务规模占全院服务规模≤10%。【B】符合“C”,并
1.特需门诊量不超过专家门诊量10%。2.住院特需床位数量占开放床位数≤7%。【A】符合“B”,并
1.特需门诊总量占总门诊量≤5%。
2.住院特需床位数量占开放床位数≤5%。
三、承担公立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对口协作等政府指令性任务 评审标准 评审要点
1.3.1 将对口支援县医院和乡镇卫生院(以下简称受援医院)和支援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纳入院长目标责
任制与医院工作计划,有实施方案,专人负责。
1.3.1.1将对口支援县医院和乡镇卫生院(以下简称受援医院)及支援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纳入院长目标责(医务科)【C】
1.支援下级医院工作纳入院长目标责任制管理,有计划和具体实施方案。2.有专门部门和人员负责下级医院支援协调工作。
3.针对受援医院的需求,制订重点扶持计划并组织实施,在一、二级专业中 选择2~3 个重点,实施系统的技术指导、人才培养及管理帮扶。任制与医院工作计划,有实施方案,专人负责。(★)4.参与支援下级医院服务纳入各级人员晋升考评内容。【B】符合“C”,并
主管部门加强对口支援工作监督管理,尤其是医院管理、学科建设、医疗质量与安全等方面,定期对受援情况进行实地检查总结,提高帮扶效果。【A】符合“B”,并 通过三年对口帮扶,使受援县医院整体达到二级甲等医院水平。原来受援医院是二级甲等医院的,通过帮扶,其重点专科建设取得显著成效。1.3.2 承担政府分配的为社区、农村培养人才的指令性任务,制定相关的制度、培训方案,并有具体措施予以保障。1.3.2.1 承担政府分配的为社区、农村培养人才的指令性任务,制定相关的制度、培训方案,并有具体措施予以保障。(科教科)【C】
1.对政府指令的社区、农村人才培养任务,有相关制度和具体措施予以保障。2.有每年为社区、农村培养人才项目的实施计划,并组织实施。
3.有“医师晋升主治或副主任医师职称前到农村累计服务一年”的明确规定。4.到农村服务医师人数占符合晋升条件人数比例≥60%。【B】符合“C”,并
1.主管职能部门加强对农村、社区人才培养工作监督管理,对培养效果进行 追踪评价。
2.有完整的项目培养资料,包括学员名单、授课课件、学时、考核和评价等。3.到农村服务医师人数占符合晋升条件人数比例≥70%。【A】符合“B”,并
1.到农村服务医师人数占符合晋升条件人数比例≥90%。
2.有关人才培养的指令性项目实施效果良好,受训学员满意度高,获得各级 政府肯定或表扬、奖励等。
1.3.3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承担传染病的发现、救治、报告、预防等任务。
1.3.3.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承担传染病的发现、救治、报告、预防等任务。(医务科)【C】
1.有专门部门依据法律法规和规章、规范负责传染病管理工作。2.有指定人员负责传染病疫情监控、报告以及传染病预防工作。
3.对发现的法定传染病患者、病原携带者、疑似患者的密切接触者采取必要的治疗和控制措施。
4.对本单位内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场所、物品以及医疗废物实施消毒和无害化处置。5.有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对传染病患者、疑似传染病患者应当引导至相 对隔离的分诊点进行初诊。
6.有对特定传染病的特定人群实行医疗救助的相关制度和保障措施。7.依照规定为特定对象(如结核病、艾滋病等)提供医疗救助服务。【B】符合“C”,并
门诊、住院诊疗信息登记完整,传染病报告、诊疗和消毒隔离、医疗废物处理规范。【A】符合“B”,并
主管部门对传染病管理定期监督检查、总结分析,持续改进传染病管理,无传染病漏报,无管理原因导致传染病播散。
1.3.4 建立院前急救与院内急诊“绿色通道”,有效衔接的工作流程。1.3.4.1建立院前急救与院内急诊“绿色通道”,有效衔接的工作流程。(门诊部)【C】 1.有院前急救与院内急诊“绿色通道”有效衔接的工作流程。2.有急诊与住院连贯的医疗服务标准与流程。
3.医院急诊护士与“120”急救人员、病房间有严格的交接制度、规范患者转 接及工作记录。【B】符合“C”,并
1.有多部门、多科室的协调机制,保障多发伤、复合伤、疑难病例的抢救治 疗。
2.有“绿色通道”病情分级和危急重症优先的诊治的相关规定,保证急诊手 术流程畅通,并有妥善处理如下患者的工作流程:(1)特殊人群:“三无”人员、可疑急性呼吸道传染病隔离者。(2)特殊病种:严重创伤和急性冠脉综合征及脑血管意外等。(3)群体性(3 人以上)伤、病、中毒等情况。【A】符合“B”,并
主管职能部门对急诊绿色通道实施情况定期督导检查、持续改进急诊抢救工 作。
1.3.5 开展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健康咨询等多种形式的公益性社会活动。1.3.5.1开展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健康咨询等多种形式的公益性社会活动。(社管办)【C】
1.有针对本地区人群健康状况特点开展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以及健康咨询等 公益性活动。
2.有接受各级行政部门指令或医院自发组织的社会公益活动。
3.医院有开展禁止吸烟宣教和督查,全院各处设有醒目统一的禁烟标志。【B】符合“C”,并
开展社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对开展健康教育、健康促进、健康咨询等公益 性活动有定期效果评价,持续改进。【A】符合“B”,并 医院达到无烟医院标准。
1.3.6 在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框架内,医院应建立与实施双向转诊制度与相关服务流程。1.3.6.1在国家医疗保险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框架内,医院应建立与实施 双向转诊制度与相关服务流程。【C】
在国家医疗保险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框架内,医院建立与实施双向转 诊制度与相关服务流程,有完整的相关资料。【B】符合“C”,并
主管部门对双向转诊结果追踪随访、总结分析及效果评价。【A】符合“B”,并
转诊单位间有定期的联席会制度,加强协作,共同改进双向转诊工作。
1.3.7 根据《统计法》与卫生行政部门规定,完成医院基本运行状况、医疗技术、诊疗信息和临床用药监测信息等相关数据报送工作,数据真实可靠。
1.3.7.1根据《统计法》与卫生行政部门规定,完成医院基本运行状况、医疗技术、诊疗信息和临床用药监测信息等相关数据报送工作,数据真实可靠。(财务科)【C】
1.有向卫生行政部门报送的数据与其他信息的制度与流程,按规定完成医院 基本运行状况、医疗技术、诊疗信息和临床用药等相关信息报送工作。2.有保证信息真实、可靠、完整的具体核查措施。【B】符合“C”,并
落实信息报送前的审核程序,实行信息报告问责制。【A】符合“B”,并
1.当地卫生行政或统计部门提供信息显示,近三年内:(1)未发生统计数据上报信息错误。(2)未出现瞒报或报送虚假数据现象。
四、应急管理
评审标准 评审要点
1.4.1 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严格执行各级政府制定的应急预案。服从指挥,承担突发公共事件的紧急医疗救援任务和配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工作。
1.4.1.1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严格执行各级政府制定的应急预案,承担突发公共事件的医疗救援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工作。(院办)【C】
1.各级各类人员了解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各级政府制定的应急预案的内容。2.医院明确在应对突发事件中应发挥的功能和承担的任务。3.根据卫生行政部门指令承担突发公共事件的医疗救援。4.根据卫生行政部门指令承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工作。5.有完备的应急响应机制。【B】符合“C”,并
1.有主管职能部门负责应急管理工作,相关人员熟悉应急预案以及医院的执 行流程。
2.有参与突发事件医疗救援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工作的完整资料。【A】符合“B”,并
对参与的每一例医疗救援或防控工作均有总结分析,持续改进应急管理工作。
1.4.2 加强领导,成立医院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医院应急指挥系统,落实责任,建立并不断完善医院应急管理的机制。
1.4.2.1建立健全医院应急管理组织和应急指挥系统,负责医院应急管理工作。(★)【C】
1.有医院应急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医院应急管理。
2.有医院应急指挥系统,院长是医院应急管理的第一责任人。3.主管职能部门负责日常应急管理工作。
4.有各部门、各科室负责人在应急工作中的具体职责与任务。5.医院总值班有应急管理的明确职责和流程。6.有应急队伍,人员构成合理,职责明确。7.相关人员知晓本部门、本岗位的履职要求。【B】符合“C”,并
1.有院内、外和院内各部门、各科室间的协调机制,有明确的协调部门和协调人。2.有信息报告和信息发布相关制度。
3.应急队伍组成垂直和水平关系明晰,跨度合理,覆盖应急反应的各个方面,确保应急行动的协调和高效,能够得到后勤系统和医学装备部门的支持。【A】符合“B”,并
1.有应急演练或应急实践总结分析,对应急指挥系统的效能进行评价,持续 改进应急管理工作。2.有新闻发言人制度,根据法律法规和有关部门授权履行信息发布。
1.4.3 明确医院需要应对的主要突发事件策略,制定和完善各类应急预案,提高快速反应能力。(院办)
1.4.3.1开展灾害脆弱性分析,明确医院需要应对的主要突发事件及应对策略。(★)【C】
组织有关人员对医院面临的各种潜在危害加以识别,进行风险评估和分类排 序,明确应对的重点。【B】符合“C”,并 有灾害脆弱性分析报告,对突发事件可能造成的影响以及医院的承受能力进行系统分析,提出加强医院应急管理的措施。【A】符合“B”,并
定期进行灾害脆弱性分析,对应对的重点进行调整,对相应预案进行修订,并开展再培训与教育。
1.4.3.2编制各类应急预案。(★)【C】
1.根据灾害脆弱性分析的结果制订各种专项预案,明确应对不同突发公共事件的标准操作程序。
2.制订医院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总体预案和部门预案,明确在应急状态下各个部门的责任和各级各类人员的职责以及应急反应行动的程序。
3.有节假日及夜间应急相关工作预案,配备充分的应急处理资源,包括人员、应急物资、应急通讯工具等。【B】符合“C”,并 编制医院应急预案手册,方便员工随时查阅,各部门各级各类人员知晓本部门和本岗位相关职责与流程。【A】符合“B”,并
定期并及时修订总体预案和专项预案,持续完善。
1.4.4 开展应急培训和演练,提高各级、各类人员的应急素质和医院的整体应急能力。1.4.4.1开展全员应急培训和演练,提高各级、各类人员的应急素质和医院的整体应急能力。(院办)【C】
1.医院有安全知识及应急技能培训及考核计划,定期对各级各类人员进行应急相关法律、法规、预案及应急知识、技能和能力的培训,组织考核。2.各科室、部门每年至少组织一次系统的防灾训练。3.开展各类突发事件的总体预案和专项预案应急演练。【B】符合“C”,并
1.培训考核的内容涵盖了本地区、本院需要应对的主要公共突发事件。2.相关人员掌握主要应急技能和防灾技能。
3.有应对重大突发事件的医院内、外联合应急演练。
4.有应对突发大规模传染病爆发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综合演练。【A】符合“B”,并
应急预案与流程的员工知晓率达到100%。1.4.4.2医院有停电事件的应急对策。(院办、后勤)【C】
1.有停电的医院总体预案和主要部门应急预案。2.明确应急供电的范围、实施应急供电的演练,确保手术室、ICU等主要场所应急用电。3.配备充分的应急设施,如各个病区都设置有应急用照明灯。4.员工都应知晓停电时的对策程序。【B】符合“C”,并
1.对本院备置的应急发电装置与线路要定期进行检查维护和带负荷试验,并 有记录。
2.对突发火灾、雷击、风灾、水灾造成的停电有应急措施。
3.定期检查接地系统,对手术室、ICU、医技科室大型设备、计算机网络 系统等重要部门的接地有常规维护记录。【A】符合“B”,并
1.供电部门24 小时值班制,有完整的交接班记录。
2.有停电及应急处理的完整记录,记录时间精确到分,有处理人员的签名。3.有主管职能部门的督导检查和持续改进资料。1.4.5 合理进行应急物资和设备的储备。
1.4.5.1制订应急物资和设备储备计划,且有严格的管理制度及审批程序,有适量应急物资储备,有应对应急物资设备短缺的紧急供应渠道。(院办、后勤)【C】
1.有应急物资和设备的储备计划。
2.有应急物资和设备的管理制度、审批程序。
3.有必备物资储备目录,有应急物资和设备的使用登记。【B】符合“C”,并
1.应急物资和设备有定期维护,确保效期,自查有记录。
2.现库存的储备物资与目录相符,有适量的药品器材、生命复苏设备、消毒药品器材与防护用品,有水与食品的储备。3.有主管职能部门监管记录。【A】符合“B”,并
与供应商之间有应急物资和设备紧急供应的协议。
五、临床医学教育(科教科)
评审标准 评审要点
1.5.1 教学师资、设备设施符合医学院校教育的要求。
1.5.1.1教学师资、设备设施符合医学院校教育要求,承担研究生学历教育,具备研究生学位授权点。【C】
医院具有能够承担医学院校教学的教学师资、设备设施,符合教育部对三级医院的教学要求。【B】符合“C”,并
具备参与或承担高等学校教材(教科书)编撰工作能力,并已出版,或被指定为省级临床专科技术培训中心或基地。【A】符合“B”,并
1.为国家级临床专科技术培训中心或基地。
2.能够独立承担研究生学历教育,有研究生学位授权点,并已有毕业学员。1.5.2 承担本科及以上医学生的临床教学和实习任务。1.5.2.1承担本科及以上医学生的临床教学和实习任务。【C】 1.完成本科及以上临床教学工作,通过历次教学评估。2.有支持教学规划,资金投入和保障制度。3.有专门部门和专职人员负责教学管理工作。
4.有相应专业教研组或办公室,有专(兼)职教师。5.有培养本科生及以上的专业、数量等相关资料。【B】符合“C”,并
1.对所承担的教学工作有质量监控和持续改进,有可追溯的记录。2.为大学附属医院或教学医院,并承担连续5 届本科医学教育工作。3.独立承担硕士研究生教育。【A】符合“B”,并
独立承担博士研究生教育。
1.5.3 承担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县级医院骨干医师培训任务。1.5.3.1承担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县级医院骨干医师培养任务。【C】
1.有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县级医院骨干医师培训实施方案,提供相应培训 条件及资金支持。
2.有专职人员负责培训工作。【B】符合“C”,并
1.有主管职能部门和专人负责对培训工作定期督查、督教。2.为省级卫生行政部分批准的住院医生规范化培训基地。
3.有承担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学科、数量及档案管理等相关资料。【A】符合“B”,并
1.能够承担同级(三级)医院卫生技术人员专业培训任务。
2.有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县医院骨干医师培养情况的追踪随访、总结评价,持续改进培训工作。
1.5.4 开展继续医学教育工作情况。1.5.4.1开展继续医学教育工作。【C】
1.有继续医学教育管理组织,管理制度和继续教医学育规划、实施方案,提供培训条件及资金支持。
2.有专门部门和专人对全院继续教育项目实施统一管理、质量监督。【B】符合“C”,并
1.有完善的继续医学教育学分管理档案。
2.有继续医学教育与员工定期考核、晋职晋升挂钩。3.继续医学教育学分完成率≥90%。
4.每年承担省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5个。【A】符合“B”,并
1.继续医学教育学分完成率≥95%。
2.每年承担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5 个。
1.5.5 指导和培训下级医院卫生技术人员提高诊疗水平,推广适宜卫生技术。1.5.5.1指导和培训下级医院卫生技术人员提高诊疗水平,推广适宜卫生技术。【C】
1.有承担指导和培训下级医院卫生技术人员提高诊疗水平的相关规划、实施 方案,提供培训条件及资金支持。2.有指定部门和人员对培训项目实施统一管理、质量监督。3.有下级医院进修医务人员数量、学科等相关资料。【B】符合“C”,并
1.选派医务人员、管理人员参与支援农村、支援西部及社区工作,指导下级 医院和培养卫生技术人员。
2.有选派援助人员名单、学科及援助项目等相关资料。【A】符合“B”,并
1.有推广适宜卫生技术项目及效果评价。
2.对援助工作有监管,有追踪、有评估与持续改进。
六、科研及其成果推广 评审标准 评审要点
1.6.1 有鼓励医务人员参与科研工作的制度和办法,并提供适当的经费、条件与设施。1.6.1.1有鼓励医务人员参与科研工作的制度和办法,并提供适当的经费、条件与设施。【C】
1.有科研工作管理制度。
2.有鼓励医务人员参与科研工作的具体措施。3.有科研经费支持及相应的科研条件与设施。
4.有专门部门和人员对医务人员参与科研工作进行管理。【B】符合“C”,并
1.有省级的重点学科或省级重点实验室。
2.医院设立科研支持基金和鼓励性科研的经费相关资料。3.对科研工作有监管,有追踪、有评估与持续改进,有记录。【A】符合“B”,并
1.有国家级的重点学科或国家级重点实验室或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2.医院科研经费与医院总体收入增长同步。
1.6.2 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获得院内外经费,开展临床与基础相结合的研究工作,并取得成效。
1.6.2.1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获得院内外研究经费,并取得研究成果。【C】
1.有近5 年来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科研经费及科研成果的相关资料。2.有科研成果(专利数量、统计源期刊发表文章数量、省级或以上获奖励数 量)与医院开放床位比例(如每百张开放床位)、与在册医护研人员比例(如
每百名医师、或护士、或药师、或技师、或专职科研人员等)的统计资料和统计分析。3.有临床科研项目数量,占总项目比例及专利技术转化的相关资料。4.医院配套经费到位率≥80%(以年终财务报表数据为准)。【B】符合“C”,并
1.有近5 年来承担省级科研项目数量、获得科研资助资金数量相关资料。2.有省科研成果(专利数量、统计源期刊发表文章数量、省级或以上获奖励 数量)及与医院开放床位比例、与在册医护研人员比例的统计资料和统计分析。3.医院配套经费到位率≥90%(以年终财务报表数据为准)。【A】符合“B”,并
1.有近5 年来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数量、获得科研资助资金数量相关资料。2.有国家级科研成果(专利数量、统计源期刊发表文章数量、省级或以上获 奖励数量)及与医院开放床位比例、与在册医护研人员比例的统计资料和统计 分析。
3.临床科研项目数量,占总项目比例及专利技术转化情况。4.医院配套经费到位率≥95%(以年终财务报表数据为准)。
1.6.3 医院有将研究成果转化实践应用的激励政策,并取得成效。1.6.3.1医院有将研究成果转化实践应用的激励政策,并取得成效。【C】
1.有将研究成果转化实践应用的激励政策。
2.十年内医院有自主创新的适宜技术得到推广或院级研究成果转化实践应用 或引进技术提高临床诊疗水平的案例。【B】符合“C”,并
十年内医院至少有省部级研究成果转化实践应用的案例。【A】符合“B”,并
十年内医院至少有国家级研究成果转化实践应用的案例。
1.6.4 依法取得相关资质,并按药物临床试验管理规范(GCP)要求开展临床试验。1.6.4.1依法取得相关资质,并按药物临床试验管理规范(GCP)要求开展临床 试验。【C】
1.有获取国家药物临床相关机构相关资质的证明文件,并有相应的专用床位、设施与设备。
2.能按照药物临床试验管理规范(GCP)要求开展临床试验。3.对研究人员的资质与批准程序有明确规定,要求知晓并做到。
(1)研究者必须详细阅读和了解试验方案的内容,并严格按照方案执行。(2)研究者应向受试者说明经伦理委员会同意的有关试验的详细情况,并取 得知情同意书。
(3)研究者有义务采取必要的措施以保障受试者的安全,并记录在案。
(4)研究者负责作出与临床试验相关的医疗决定,保证受试者在试验期间出现不良事件时得到适当的治疗。
4.临床试验药品管理规范。(1)临床试验用药品不得销售。
(2)试验用药品的供给、使用、储藏及剩余药物的处理过程应接受相关人员的检查。(3)试验用药品的使用记录应包括数量、装运、递送、接受、分配、应用后剩余药物的回收与销毁等方面的信息。【B】符合“C”,并
1.研究者应保证将数据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合法地载入病历和病例报告表。2.有主管的职能部门的监管,记录存在问题与缺陷,有改进意见。
3.研究者接受了申办者派遣的监察员或稽查员的监察和稽查及药品监督管理 部门的稽查和视察,有改进意见与要求的记录。【A】符合“B”,并
十年内医院至少有三项完整、规范的临床试验案例及相关资料。
第三篇:美国学前教育现状
论美国幼儿教育的现状
摘要:在幼儿教育已经越来越受到各国政府重视的背景下,美国的幼儿教育体系就成为各国效仿的重点,美国的幼儿教育从上世纪 60 年代起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这与美国政府对学前教育的重视密不可分,随着美国经济的发展,政府对幼儿教育越来越重视,美国幼儿教育已经走在了全球各国幼儿教育的最前边,不断被各国复制效仿。关键词: 幼儿教育 美国 幼儿园 美国是世界上幼儿教育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在教育理念上强调以儿童为中心。在幼儿教育中主要通过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以及充分开发、利用家庭和社区的教育资源对儿童进行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具有不同于别国的幼儿教育特色。美国的教育注重过程和能力的培养尤其是注重对孩子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
一、美国学前教育机构 美国对幼儿教育的界定方式和中国区别很大,不仅教育对象的年龄不同,教育机构的划分也很不一样。由于所服务的对象是 0-8 岁的儿童,美国的早期教育机构既包括对刚出生到 3 岁前婴幼儿的保育和教育,又包括对三四岁儿童的幼儿园教育以及对 5 岁儿童的学前班教育,还包括对小学 1-3 年级儿童的学校教育,所涉及的教育机构主要有以下几类:
(一)日托中心 美国日托中心的服务对象是出生后 2 周至 4 岁的儿童,费用主要由家长承担,有时也由家长的雇主负担一部分或全部。这类机构对教师的入职要求较低,教师不一定具有教师资格,主要提供保育服务,不太注重幼儿教育的课程,一日活动以游戏为主。日托中心的服务目的侧重于帮助家长照看孩子,以便家长能安心工作,因此都是全日制的。
(二)幼儿园 美国幼儿园的教育对象是三四岁儿童,相当于中国的幼儿园小班和中班。教师的入职要求较高,不仅需要具备早期教育或儿童发展专业大专以上的学历,还必须具备教师资格 目前美国至少有 42 个州设立了政府财政拨款的公立幼儿园。在得克萨斯、康涅狄格和新泽西等州,符合条件的来自于低收入家庭的 4 岁幼儿可以不用缴纳学杂费;在乔治亚、纽约和俄克拉何马等州,免费的幼儿园面向所有 4 岁幼儿,其中俄克拉何马州 90的 4 岁幼儿已接受免费学前教育,乔治亚州 70的 4 岁幼儿已接受免费学前教育。还有些州已经将免费的幼儿园下延到了 3 岁幼儿。除了这些由州政府拨款设立的幼儿园,美国联邦政府早在 1965 年开始便通过“国家开端计划”对贫困幼儿提供免费的幼儿园教育了。
(三)学前班 美国的学前班设立在小学里,教育的对象是 5 岁的幼儿。作为幼儿园和小学的过渡,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虽然处在小学,但针对的对象仍然是幼儿,所以,学前班无论是环境创设、课程设计还是教育方式都无异于幼儿园,这一点有。别于中国某些小学当中的那些提前教孩子拼音、识字和算术的“学前班”
二、美国幼儿教育课程
(一)学前艺术教育
1,学前美术教育
(1)创造艺术的目的:增长使用、掌握 美国学前美术教育的目的主要包括:美术材料的技能; 学习用创造性的和不寻常的方式使用材料;更强烈地参加美术 创作;在美术阶段上表现出进步,发展有目的工作的能力,以 及通过视觉艺
(2)通过欣赏视觉艺术的经历,儿童承认和尊术组织和表达思想和感情的能力。重自己的和 其他人的艺术工作;理解“艺术家”的概念;表现出对美术作 品中
不同观点的接受能力;领悟环境中的视觉联系;通过观察 环境和艺术作品熟悉艺术内容――线、平衡、颜色、形状、质 地等。
(3)谈论和评价艺术的目的尊重其他儿童和其他人创造的艺术作品是艺术教育的一 个目的,儿童应在以下能力上有所增长:讨论艺术家如何创造 艺术作品;命名和讨论艺术的内容――线、颜色、质地、形式、形状;领悟美学联系、发展美学意识。
2,学前科学教育 科学对于儿童是一个积极的过程。它包括思维、解决问题 和形成概念。这意味着儿童要有作用于环境、发现问题并试图 解决问题的机会。当儿童有机会运用科学家的方法时,儿童观 察、推论和分类的技能便得到发展。科学也有内容,儿童应有 均衡的生物科不和自然科学的知识。教师要以促进儿童思维、解决问题和形成概念能力的发展的方式,向儿童介绍生物科学和自然科学。在美国的学前教育中,自然科学的教育是介绍性的,是向儿童介绍物质世界。教育不是教科学的概念和原理,而是给儿童提 供作用于物体和观察物体如何反应的机会,这为物理和化学学习奠定基础。在自然科学方面,学前科学教育包括向儿童介绍 天文学、化学、气象学和物理学中的概念,教师应以让儿童观 察、推论、分类、交流和思考的方式,向儿童介绍概念,促进 儿童自然科学概念的发展,学前儿童的科学经验仅仅是介绍性的。教师有责任向儿童 介绍一部分科学的内容。儿童的经验是以后形成科学概念和获 得抽象知识的基础。
3,学前数学教育 在美国的学前教育中,数学教育的目的在于:当儿童思考 数学时,使儿童有各种机会去动手,操作和探索材料;让儿童 参与使儿童从依靠物质世界转入抽象世界的活动;让儿童有发 展分类、比较、序列、度量、图解、点数和进行数运算技能的 机会。教师在数学教育中的作用是非常积极的。要为儿童选择探索的材料,评价儿童的进步;要用语言描述儿童的活动,向儿 童提供刺激思考的问题;指导儿童进行其它活动等。
4,学前社会性学习社会性学习是课程的一部分,它涉及学习人、人与其他人、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社会性学习也是向年学前童传递一种文 化或生活方式。通过社会性学习,儿童开始发展自我了解,它 是儿童了解其他人和学习世界的基础。在美国的学前教育中,学前社会性学习的目的包括:促进 他们自尊心和自我价值感发展的经历。教师要设计活动促进儿 童自我意识的发展;发展交流、分享和与其他人合作的能力; 增加有关其他文化和种族的知识;学习认识世界上人们的相同 之处;发展尊重其他人的差异和文化独特性的能力;增中对社 会、世界的理解。包括历史、地理和经济领域的概念。儿童的自我形象,是他们形成所有与他人和世界未来关系的基 础。所以,促进儿童自尊的发展,贯穿于整个教育之中。教师 要组织活动,促进儿童接受物质自我和精神自我。由于强烈的自我感觉,儿童准备学习去生活、交往、合作 和与其他人分享,不仅包括他们环境中的其他人,也包括生活 在很远地方的人们。多元文化教育教儿童熟悉各种文化,并尊 重差异。多文化教育不能与课程的其它部分进行,它应综合汇 入整个学前教育之中。儿童学习自己和其他人的需要,与他们发展对世界理解的需要 不可分割。当儿童获得一定的社会科学知识,他们能更有安全 感地去利用机会、探索和学习。教给儿童社会科学知识,可通 过经济、地理和历史学科中的关键概念来进行。儿童通过直接 经验学习概念。参观、访问和邀请客人到教室,是向儿童介绍 社会复杂性的一种建设性方法。
三、美国学前教育师资
(一)美国学前教育师资培养 美国学前教育在国家政策的重视和指导下,其师资培养方式不断改革并日趋完善,已经形成一个起点高、体制完备、操作性强的幼儿教师教育培养体系。具体来说,美国学前教育教师培养包括以下三个阶段:
1,职前培养 美国学前教育教师的职前培养重视普通知识、教育专业与技能知识及实践操作能力的学习与掌握。近年来,对实践操作能力的重视使美国学前教育教师的职前培养评价方式发生了重大转变:由强调知识掌握以及学习成果的内部评价,转变为强调学生的实践表现与理论运用,以及强调学生与儿童相互交往、个性化指导的外部评价。实践技能的评价由学生的田野经历表现与实习表现组成,其中田野经历是学生每学期被分配在各幼教机构进行实践、观察、调查与反思的经历,其目的在于让学生在与儿童、家长、同事、社区机构的互动中获得知识、技能与专业态度,一般为 290 个学时。实习则是学生在校的最终职业准备期,实习生在实习导师的指导下逐步独立地进入实际教学环境,是学生综合运用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实习时间一般要求达到 500 学时左右。对学生田野经历与实习表现的评价都极为重视学生展示的各种实践能力,如对儿童个性和发展的理解能力、综合运用知识和实际教学的能力、与儿童或家长沟通的能力等。2,新教师入职培训 新教师入职培训从上个世纪 80 年代以来在美国开始倍受重视,原因在于一方面大量研究表明新教师在进入真实教育情境时都会遇到很多问题,对新教师的自信心、教学实践和教学效果等会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进而影响其职业选择和专业发展;另一方面美国教师资格认证体系取消了终生制的教师证书,而改为进阶式的体系,新任职时所取得的幼儿教师执照只是临时证书,有效期只有两至三年时间,由此新教师自身也有迫切的接受继续教育的愿望,以便通过下一阶段的执照考试。新教师的入职培训由各州教育部门管理,具体由幼教机构或当地学区的教育督导负责,一般采取以下形式:教学导师制,又可分为非正式导师制和正式导师制两种形式。非正式导师是临时性的,由幼教机构指派或由新教师自选。正式导师则由幼教机构或学区指派,负有明确责任和义务,包括教学示范,对新教师进行教学、互动、家长沟通等方面的指导,使新教师尽快获得有关教学环境的管理知识、师生相处的方法以及与家长沟通的技巧;目标介入式培训,这种形式期限较短,内容均与教学实际相关;督导评价,即通过观察新教师的实际教学过程,对其教学能力进行适时评价和及时反馈,促进新教师教学技能的丰富与提高,一般一年中有三四次这样的评价。除以上这些形式,新人职的幼儿教师还可加入一些专业团体机构,通过与专业成员的互动得到相应支持,帮助自己解决新人职工作中的问题。新教师的入职培训一般历时两三年,以新教师获得正式教师资格证为准。
3,在职教师的专业发展培训 美国幼儿教师接受的专业发展培训主要有:第一,教育资源与咨询部门设立的教师专业发展小组提供的培训。第二,学区根据不同的主题设立不同的小组开展培训。第三,社区大学或四年制大学提供的培训课程,以满足个人导向的专业发展为主,可以为没达到学士学位的在职幼儿教师提供培训和课程,使其最终能达到合格学历要求。第四,观察与评价模式,即通过现场督察、同行指导和教师评价等方式,为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支持,评价人员包括园长或校长、同行等。第五,探究培训模式,包括教师研究小组、教师调查、教师合作组等,重视在职幼儿教师就自身教学中的一些问题开展研究。由于这种方式能更积极地促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与解决问题,从而走向积极主动的教师专业发展道路,因此,探究式的教师专业发展方式近年来倍受推崇。
(二)美国学前教育师资培训的特点
1,政府立法确保学前教育师资培训实施 20 世纪 80 年代,美国政府开始相继立法保障学前教育师资培养,2002 年颁布《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案》建议各州学前教育师资在 2006 年之前达到学士学位水平,2008 年重新签发生效的《高等教育机会法》对学前教育师资培养的独特性与重要性给予明确的法律规定,指出要加强与确保不同阶段学前教育师资培养的实施。由此,既保证了各州确实有效开展学前教育教师培训,也保障了学前教师教育培训项目资金来源。美国政府还通过对各种培训、教师专业发展项目制定严格要求和目标来保证学前教育教师培训质量,以确保幼儿教师有充足的时间与资源更新自己的知识、观念和实践,从整体上提升学前教育教师质量。采用“标准化”评估体系保证学前教育师资培训质量 美国学前教育教师培训多采用非营利性权威专业团体机构所开发的教育标准为评价准则,以确保师资培训质量。如学前教育教师职前培训的评价细则根据美国幼儿教育领域权威专业机构“全美幼儿教育协会”简称 NAEYC,制定的“幼儿教育职业准备标准”来实施。NAEYC 为培养学前教育从业人员的正规高等教育分别设计了三种职前标准,初级许可证标准,本科水平、高级许可证标准研究生或博士水平、副学士学位标准,专科水平。这三套职前标准均包含了五项幼教职业候选人在知识与能力方面的核心标准以及不同层次的附加标准并根据不同的实践表现分成了优秀、熟练、发展、基础四种水平。职前培训结束时准幼儿教师至少要达到熟练水平。对于新教师入职培训标准美国大部分州参照或采用“美国州际新教师评估与支持联合会”简称 INGASC 提出的 10 条标准。INGASC 在严格区分新教师与高素质教师在各项素质方面的差异的基础上从知识、专业态度与实践操作三个维度对新教师提出了具体要求。在职教师的专业发展培训一般以极具权威的专业团体“全美专业教学标准委员会”简称 NBPTS制定的“优秀学前教育教师标准”为评价准则。这一标准突出“优秀”二字以专业素养研究为依据、以高质量教育实践为目标既规定了优秀幼儿教师应具有的静态的、结构性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又明确了其应具备的动态的、过程性的专业态度与能力,其评价方式以专业行为为核心,各个评价维度相互衔接形成了有机的评价体系,其权威性得到广泛认可。不同阶段的培训与不同层次的标准化评估体系紧密结合,一方面为各阶段的培训提供了具体内容、目标及要求方面的参考,使各阶段的培训有规律可循、有准绳可依,具有极强的操作性与实用性另一方面适应了美国多样化的学前教育机构与多层次幼儿职业从业者的需求。这些评估体系不约而同对表现性评价方式与教师实际教学实践表现的重视,保障了不同阶段师资培养的质量。教师培训与教师资格认证制相结合 以资格认证提升学前教育教师质量。教师资格认证制度是美国法定的职业准入制度,对想要从事幼教这一职业的人来说,必须取得如下进阶式学前教育教师资格证书,方能进入并从事这一职业,幼教执照→教师资格证→初级、中级资格证→国家高级教师资格证。幼教执照是进入学前教育行业的基础执照,由各州颁发。一般是学生在校时通过以 NAEYC 所制 51 定的职前教育标准为准绳的学校评价,取得相应学位后,再通过州一级的学识与能力考试,获得幼教执照。幼教执照为美国学前教育师资划定了基本水平线,保障了学前教育师资的基础质量,但它只是行业准入的标志,其有效期只有两三年时间。教师资格证是幼教行业内部对幼教工作者技能水平的初步认证,由专业团体颁发且各州承认,但也不具备终生性因为美国法律规定教师资格证要在一定时限,35 年,后再次接受评估或更新。获取幼儿教师资格证的途径如下,具有幼教执照的新教师加入州或学区的新教师培训计划,达到 INGASC 所制定的标准
后,再经过州一级评估体系的课堂评价,合格即可获得由 INGASC 颁发的教师资格证,成为进阶式教师资格证的起点。美国幼儿教师的最高资质是由 NBPTS 颁发的国家高级教师资格证,所有州不仅予以承认,而且对持国家高级教师资格证的教师给予优惠政策。国家高级教师资格证的申请不受限制,但评价非常严格,具有一定资格的教师加入幼儿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学习,取得相应资格后向 NBPTS 提出申请,而后由 NBPTS 采用个人教学档案袋评价方式,在其教学评估中心对申请者连续几个月的教学实践和教学表现进行考察与评定,对最终认定达标者,NBPTS 会颁发国家高级教师资格证。
四 美国学前教育特点
(一)学校和班级文化落在实处 美国学校的硬件建设充分体现杜威的实用主义,我们所到的加州的中小学都是“五无”学校:无校门、无保安、无围墙、无标志性建筑、无题字。但当我们一走进校园,走进班级,马上就被现代的、浓郁的文化氛围所感染。教师的办公室就在教室的角落。办公桌虽有些零乱,但非常具有个性与特色,上面摆放着家人的照片或喜爱的东西。教室内墙上挂的是学生的各种作品、班规班训、名言警句。教室里一般会有三五台电脑以供师生随时上网查找资料。在这里几乎没有什么形式主义的东西,最主要的特色是“实”。
(二)道德修养与爱国主义的渗透 美国的道德修养教育,体现在学校的各个方面、各个细微的地方。每间教室或重要的地方,都悬挂美国国旗,学生每天面对国旗宣誓,国家意识处处得到体现。道德的培养,在很大程度是依赖宗教的力量。在学校和班级,道德修养和行为规范非常具体。在美国的公民教育中,公正、责任、尊敬、合作、自律、信念、友好等观念,是非常重要的个人品质,是学校、社会、家庭对孩子的一致要求。美国学校不仅要求教师以专业工作者的形象出现,而且要求教师以道德榜样的形象出现。为了充分发挥教师的道德教育作用,树立教师的道德形象,美国学校重视对教师进行道德教育的训练,以增加教师的必要知识并提高技能,更好地履行道德教育的职责,发挥教师的榜样示范作用。
(三)鼓励学生自信、自主、个性、创新 在课堂上,我们听到美国教师用得最多的词语是:“very good”“good job”“excellent”“wonderful”等等。教师经常在每个细节和环节上鼓励学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在课程设置上,学校设立学生自主选择课程体系,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与爱好选择必修课以外的课程。学校针对学有余力或是有学习困难等不同程度的学生,开设了相应的课程,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和教学。在日常教学中,教师欢迎学生有不同的判断与见解,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敢于提问,明确提出培养“善于提问题”的学生,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支持学生进行小发明、小创造等,为学生提供创新的时间和空间,锻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适应未来社会的能力。
(四)课堂教学通过小组合作,重平等、重过程、重体验 美国中学生没有固定的班级概念,大家各自按照自己所选修的课程去上课。下课后,学生在各个教室之间匆忙奔走,根本没有时间在教室或楼道里追逐打闹。下课时,教师站在门内让学生先走。楼道里,教师侧身给学生让路。不过,学生不会对此熟视无睹,一般都会轻声致谢,也会主动为过往的教师开门。即使是生源不太好的学校里,学生依然是那样彬彬有礼。对学生的尊重,表现在课堂上,教师常常“蹲”下来与学生平等交流,很让我们惊讶和感动。对学生的尊重,也表现在对学生成就和能力的肯定上,许多学校的楼道里,可以被利用的地方都展示着学生的作品或记载着学生的荣誉。
(五)学校、家庭、社区的完美结合 在每学期开学时,学校邀请每个学生家长根据自己的能力水平和家庭情况,志愿参加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有的学校还规定每个学生家长义务工作 20 小时。在美国,家长都非常踊跃,几乎每天都有家长和社会志愿者走进课堂为教师的教育教学提供一定的帮助或协助教师组织好学生的各项活动。教 师 定 期 把 学 生 的 各 科 学 业 情 况 用 四 个 等 级 — — 低 限 标 准(limitedprogress)、期望标准(expected progress)、达到标准(meeting standard)、超过标准(exceeding standard)的评价方式使家长了解学生成长和学业情况,以利于他们及时与学校沟通,这点很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学校所在社区的资源,全部免费向学校、教师、学生开放,并全方位配合学校开展各种教育活动。
五 结语 美国幼儿教育非常注重幼儿动手能力的培养,齐全的教育机构,严格的师资考核标准,学校、家庭、社区的完美结合在幼儿教育中,使美国幼儿教育一直走在全世界幼儿教育最前端。纵观我国幼儿教育,虽然近几年在政府管理和民众的参与下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幼儿教育作为教育体系基础的基础,必须重视起来,这样才能使我国的未来充满希望,在世界大潮流中不断前进。
参考文献:钱雨,美国学前教育课程评价研究项目的背景、内容、实施及其启示J,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与特殊教育学院,2008(7)
2霍力岩,学前比较教育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3 J/OL 网上期刊(Serial Online)甘肃联合大学学生毕业论文
第四篇:美国医院学习心得
美国医院学习心得 王云峰
一、美国威克森林浸会医学中心简况
二、临床学习与见闻 在美学习期间,考虑时间有限和本人既住的专业优势,我跟随普外科主任Dr.Shen(Program Director, Professor, General Surgery Comprehensive Cancer Center)进行临床学习,美国威克森林浸会医院癌症中心全美排名第17位。主要的学习方向为:肝胆胰脾疾病的腹腔镜及达芬奇机器人微创手术治疗和普外科其他疾病的腹腔镜微创手术。通过跟随Dr.Shen及微创外科其他教授的临床学习,我深切体会和感受到了美国医护人员吃苦耐劳的精神、严谨的工作态度、过硬的专业技术、积极向上的工作作风和热情周到的服务,以及和谐的医患关系。主治医生有专门的休息室,享受免费的牛奶、咖啡饮料等,直接饮用水龙头随处可见。手术病人家属休息等候区的设计配置尤为人性化:大屏幕及时提供手术病人的信息(但病人的姓名用代码表示,以保护病人的隐私),配有咖啡厅、阅览室、休息厅、有电视、电脑可上网。
3、美国诊疗情况介绍? 除了在手术室观察学习外,我还跟随导师到门诊,美国医院除急诊外,患者均需实名预约,按时到达候诊区,由护士引领就诊。候诊区配有沙发、报纸杂志、电视、电脑上网等设施,如患者需要做一些相关辅助检查,检查结果自动上报到网络上备查,院内只见工作人员忙碌的身影难见患者拿着申请单到处跑。医生进入病房时,先敲门,自我介绍,然后把身边的每个医护人员介绍给病人,并征得病人的许可,然后注意随手关门,再进行相关检查。患者进入手术室,每个医护人员都会自我介绍,并热情地和患者打招呼,交谈轻松愉快。美国医院十分注重患者在整个诊疗过程中的舒适度,如手术过程中,实施医学专用除了有效安全外,还要注意舒适,使用咪唑安定和异丙酚等药物镇静,消除紧张疼痛牵拉等不适。
4、手术患者的安全保障? 美国制定政策规范的前提是“人是会犯错误的”,因此,为了保证手术患者安全和手术正确,有其严格的流程和强效的执行力。患者入院时必须和患者以及家属仔细核对病人的基本信息、病史资料、手术程序(手术名称)、手术的部位等。在医学专用准备室,主刀医生和患者共同参与做好手术部位的标记,并经医学专用准备室工作人员的确认;医学专用医生和护士将患者从医学专用准备室接入手术室前,再次核对信息,确认无误后方接入手术室。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实施医学专用前,由医学专用医生主持进行核对检查,此时,手术间所有工作人员停止工作,听医学专用医生口述核对,并再次问病人是否正确,由护士将患者基本信息写到专用的白板上。完成消毒铺巾,切皮之前,手术室内全体人员必须安静,由主刀医生主持核对,护士看病历核对相关信息,医学专用医师再次口述一次,主刀医师最后再问一次“大家还有什么疑问吗?”,如果没有,手术开始。这是一种暂停状态的确认仪式,非常认真和严谨。手术结束后,手术主刀医师会到患者等候区同患者家属沟通手术情况及告知注意事项,这一点也充分体现了美国医院的以人为本的理念。
三、其它收获 在美学习期间,我们荣幸的受到了该市市长的接见。并且我有幸受到SCI杂志“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的约稿,目前已基本完成该文章“A randomized comparative Study of modified three-port versus conventional four-port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的写作任务。在美国学习3个月,时间紧、任务重、工作量大,我万分珍惜这一难得的学习机会,全身心投入到临床学习中。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学以致用,更好地为病人和医院服务!
第五篇:浅析公益性岗位开发现状与对策
浅析公益性岗位开发现状与对策
近几年来,全国各省市为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相关就业扶持政策,将公益性岗位开发作为援助就业困难人员就业的一个重要途径,多渠道安置就业困难人员,极大地缓解了困难群体就业压力,有力地保障了民生、促进了社会的和谐稳定。但是,随着该项工作的进一步推进,许多的问题也随之显露出来,这严重制约了该项工作的进一步推进。对此,有必要分析原因、查找不足、提出措施,以便于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改进和完善。
一、开发公益性就业岗位的现实意义
(一)开发公益性就业岗位是健全完善就业援助体系的客观要求。就业困难人员因年龄偏大、文化、技能偏低、观念陈旧等原因,再就业一直是一大难题。政府依托机关、企事业单位、社区等部门,集中开发一批公益性岗位,用于安置就业困难人员,鼓励就业困难人员在政府优惠政策的帮扶下,积极实现就业,这不仅让困难家庭增加了收入,而且也促使就业困难人员能够更好融入社会,一方面使就业困难者受益,另一方面也延伸了就业援助服务功能,促进了社会稳定。
(二)开发公益性就业岗位是各级人民政府拓展就业的重要途径。政府开发的公益性岗位,虽然不等同于正规就业,却对正规就业形式起到补充,拓展了就业的范围和渠道。公益性岗位的出现,不仅创造了一些符合公共利益的岗位,也解决了维护城市交通秩序、公共卫生、环境绿化、社区保洁、社会治安等方面的服务工作用人难的问题,更使一些就业弱势群体有岗可寻。
(三)开发公益性就业岗位是实现社会稳定保障民生的有力举措。公益性岗位开发是各级政府及其职能部门通过必要的行政手段,为就业困难群体提供就业岗位,使其在政府和社会的帮扶下实现就业再就业的一项惠民工程,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就业弱势群体的关怀。就业困难对象在公益性岗位就业后会有归属感,精神面貌也将焕然一新,这无论对就业困难对象及其家庭,还是对社会的稳定,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四)开发公益性就业岗位是促进困难群体充分就业的现实需要。就业困难人员由于年龄、学历、技能、身体条件等因素,在市场就业中常处于劣势,但他们中的绝大多数都希望同健全人一样,热爱劳动,珍惜机会,渴望自食其力,通过参加工作来体现自我。政府提供的公益性岗位调动了他们就业的主动性、积极性,激发了他们参与社会劳动的热情和实现自我价值、体现社会价值的信心,他们在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在工作岗位上又可以重新认识自己,增强自信,重建美好家庭。
二、目前公益性岗位管理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体制不顺畅,缺乏统一管理部门。据调研发现,目前多数区县公益性岗位工作人员的招聘、录用主要是各乡镇(街道)、职能部门和社区自行负责,缺乏统一的管理部门,负责主体不明确,存在着各自为战的现象。各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协调机制,没有形成整体合力,在人员招录、培训、待遇、使用方面自行其是,导致公益性岗位无法实现人员有进有出、能聘能退的动态管理模式。
(二)工种待遇差异大,岗位人员供求不平。就目前的公益性岗位分类来看,主要分为社会公益性岗位和社区公益性岗位。社会公益性岗位主要集中在机关事业单位开发的后勤服务、公共管理等岗位,这些岗位劳动强度不大,适合人群比较多,因此社会公益性岗位招用人员目前在多数区县并不难。但是部分社区公益性岗位(如城乡环卫、道路养护、助残服务、康复护理等)由于工资报酬低、劳动强度大、卫生条件差等原因,一些就业困难的4050人员不愿意竞岗,因而人员招聘难,人员岗位不稳,有时不得不违规招聘一些超龄人员,而这些人员又不符合公益性岗位补贴对象,村(社区)为了争取补贴往往存在冒名顶替、虚报领取岗位补贴资金的情况。
(三)人员身份受限制,岗位安置群体狭窄。目前,由于政策方面的原因,公益性岗位安置的对象一般只涉及城镇人口的困难对象,而广域的农村富余劳动力由于户口的原因则没有纳入其中,致使部分农村基层设置的一些公益性岗位(如就业社保协理、医疗卫生防疫服务、文化科技服务等)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这也很容易导致农村部分村(社区)岗位急需用人却无人的情况,这无形之中缩小了公益性岗位安置群体对像范围。
(四)岗位补贴期限短,人员进出机制不全。按照现行政策规定,公益性岗位从业人员工作期满三年(最长不超过五年)后将不能享受公益性岗位补贴,这由此就产生了新的矛盾。一方面,被安置到公益性岗位从业人员,整体文化素质偏低,年龄偏大,技能也相对单一,对社会岗位的竞争力明显低于其他人员,很难从公益性岗位上走出去。另一方面,政策期满人员要继续在公益性岗位工作,用人单位就将投入更多的资金用来安置他们,但由于多数区县由于地方财力薄弱,难以投入更多的资金到该项工作,用人单位也不愿意拿出更多的钱用于吸纳公益性岗位人员,致使公益性岗位人员重新走向失业。
(五)岗位需求量膨胀,资金支付压力增大。随着各地对公益性岗位开发力度逐渐加大,公益性岗位急剧膨胀,各区县在积极开发公益性岗位、解决就业困难人员充分就业的同时,也给地方财政带来了很大的压力。按照公益性岗位从业人员的工资不得低于当地的最低工资标准的规定,目前在公益性岗位就业的人员,除了得到政府发放的公益性岗位补贴外,区县财政一般还要补齐用人单位向聘用人员支付的工资和社会保险。一个公益性岗位财政每年投入的各类资金一般在1.5万元左右,而省市补助资金只有5000元或2000元,多出来的近1万元将由地方政府买单,对公共财政而言压力不小。
三、对公益性岗位管理使用的几点建议
(一)理顺管理体制,实行集中统一管理。建议省市一级政府尽快出台《关于公益性就业岗位开发与管理办法》文件,规范公益性的岗位开发与管理的相关程序及有关要求,指定各区县就业服务部门为辖区内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的主管部门。同时各区县人民政府要出面协调相关部门,合理整合公益性岗位资源,形成公益性岗位开发合力,实行管理与监督分离,明确监督部门和管理部门,使各部门各负其责,提高工作效能。区县就业服务部门应严格人员进出制度,规范岗位的招聘条件和审核程序,按照属地原则实行公开招聘,在符合岗位需求的前提下,优先录用年龄大、文化程度低、无专业特长且家庭困难的就业援助对象;在岗位开发上,应严格按照因事设岗、按岗定人的原则,由用人单位根据开发安置计划向区县就业部门提交申请,经资格审核后认定,避免出现开发失衡情况。
(二)规范补贴标准,实行依岗确定待遇。取消现行的定额补贴标准模式,实行以社会最低工资为标准的公益性岗位补贴标准。同时加强公益性岗位人员五项保险缴纳的减免力度,通过合适的比例来确定各公益性岗位的工资待遇,对具体工作进行合理量化,依据岗位的劳动强度、环境优劣、工作时间的长短来确定岗级,并依此对岗位补贴划分档次。对城乡环卫、道路养护、助残服务等工作环境差、劳动强度大的岗位,适当予以高的补助,增强岗位吸引力,改变这些岗位招人难、用人难的状况。
(三)强化申报登记,合理界定补贴对象。一是加强就业信息网络建设,规范就业失业登记管理,就业信息网络延伸到村(社区),同时,要建立就业困难人员申报登记制度,就业困难人员只要向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申请就业援助,经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确认属实的,就可纳入公益性岗位开发安置对象信息库管理,从而做到台帐清、对象准、信息明,并以此作为公益性岗位招录人员的必经程序,这也是公益性岗位统筹规划与管理的重要手段。二是为促进城乡统筹就业、消除人员身份差别,公益性岗位安置人员除城镇就业困难对象外,应该把农村剩余劳动力、农村进城务工的劳动者安排在公益性岗位上,享受相关补贴政策,这样既解决了农民工就业难的问题,同时又扩大了公益性岗位安置困难人员的范围。
(四)规范聘解程序,完善人员进出机制。将目前公益性岗位补贴一般不超过三年的期限(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五年的可享受至退休)进行调整,采取更为灵活的补贴时限规定。建议对公益性岗位人员实行一年一聘的办法,并签订用工协议,对聘期满表现合格的可续聘,不受三年的限制。同时,对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办理了退休手续以及根据各用工单位的考核表现差的及时使其退出公益性岗位,实现公益性岗位能进能出的良好运行模式,确保公益性岗位管理的健康运行。
(五)严格监督管理,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一是要适度扩大岗位开发数量,加大财政资金扶持力度。随着统筹城乡就业力度的加大,适度扩大公益性岗位安置对象范围,吸纳更多的就业困难人员就业是各级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各级政府财政部门要合理整合资金,加大对公益性岗位的资金投入力度,完善公益性岗位人员缴纳五项社会保险的减免政策,建立政府购买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困难群体的长效机制。二是要加强对公益性岗位补贴资金的监督管理。对到位资金使用对象不能随意放宽或缩小,保证被开发岗位所从事的人员能按时享受补贴;建立定期检查制度,严肃处理违法违规行为,对虚报冒领、骗取岗位补贴的单位和个人,除追回所有补贴资金外,还要按照有关规定进行严肃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