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审理医疗损害赔偿纠纷案件遇到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与分析
关于审理医疗损害赔偿纠纷案件遇到的问题及对策
柏凤杰
近年来,医患纠纷逐渐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因医疗损害提起的诉讼亦呈逐年上升趋势,一方面反映了国家立法的不断完善,另一方面则反映了普通百姓维权意识的日益提高。由于医患双方的利益冲突,对医疗纠纷的法律适用有不同的理解和认识,如《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下简称条例)第四十九条规定“不属于医疗事故的,不承担赔偿责任”,多数医疗机构认为该规定显然排除了医疗机构对非医疗事故的赔偿责任,而患者则并不认同,专家学者对此亦存在争议。最高法院认为构成医疗事故的,应参照《条例》规定的赔偿标准确定赔偿金额,由于医疗事故之外的其他医疗侵权行为造成的损害,则适用《民法通则》的相关规定。由于对此理解亦存在认知差异,同时由于《条例》所规定的赔偿标准较低,且患者对医学会鉴定的普遍不认同,导致诸多医患纠纷选择了医疗损害赔偿纠纷而非医疗事故损害赔偿纠纷为案由提起诉讼,作为法官,在审理此类案件时因存在不同的认识,导致判决出现“二元化”或“多元化”,相类似的案件也常常出现大相径庭的判决结果,特别是在精神损害赔偿和死亡赔偿金等方面,判决结果差异甚大,不利于维护我国法律的统一性和严肃性。笔者作为多年从事民事审判的法官,借此谈一下个人的几点认识。
一、关于《条例》第四十九条规定“不属于医疗事故的,不承担赔偿责任”的认识。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第2条规定:“医疗事故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故”。该条例第49条第2款规定:“不属于医疗事故的,医疗机构不承担赔偿责任”。一些人认为,《条例》属于国务院根据行政立法权制定的“行政法规”。在国家法律体系中,行政法规的“位阶”在法律之下、在地方性法规之上。行政法规,具有相当于法律的效力,《条例》是现行法律体系的一部分,无论对当事人来说或者对法院来说,都具有必须严格执行的法律效力,是各级法院裁判医疗人身损害赔偿纠纷案件的裁判规范,各级法院必须严格执行,因《条例》就属于特别法,民法通则关于一般侵权行为的规定就属于普通法,必须优先适用《条例》的规定,不管当事人以什么案由起诉,如果属于医疗行为造成人身损害的案件,按照《条例》的定义、立法精神和指导思想,构成“医疗事故”的就严格适用《条例》的规定追究侵权责任,不构成“医疗事故”当然就判决被告不承担侵权责任。
对此观点,笔者不敢苟同,因为从《条例》的性质和目的上来看,《条例》是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其侧重的是医疗行政管理关系,对于出现的医患纠纷经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后构成医疗事故的,在行政上如何进行赔偿作出了具体规定,制定《条例》的目的在于强化卫生行政部门的职责,明确医疗事故处理工作的主管部门是卫生行政部门,“医疗事故”这一概念实际上是对行政责任的界定。关于构成医疗事故的损害赔偿问题,最高人民法院于2003年1月6日颁布的《关于参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审理医疗纠纷民事案件的通知》(法[2003]20号规定:“条例施行后发生的医疗事故引起的医疗赔偿纠纷,诉到法院的,参照条例的有关规定办理;因医疗事故以外的原因引起的其他医疗赔偿纠纷,适用民法通则的规定。”此条规定明确了《条例》与《民法通则》的适用关系。对于鉴定机构认为不构成医疗事故,但经审理能够认定医疗机构确实存在民事过错、符合民事侵权构成要件的,人民法院应当根据《民法通则》第106条第2款等关于过错责任的规定,确定医疗机构应当承担的民事责任,以切实保护患者的合法权益。
二、如何确定医患纠纷案由的认识。
根据最高法院通知精神,医疗损害赔偿纠纷应包括医疗事故损害赔偿纠纷和一般医疗损害赔偿纠纷。医疗事故损害赔偿纠纷,是指当事人选择医疗事故为案由、并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引起的医疗损害赔偿纠纷;一般医疗损害赔偿纠纷指因医疗事故以外的原因引起的医疗损害赔偿纠纷,包括不申请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经鉴定不构成医疗事故但经鉴定院方存在过错以及不涉及医疗事故争议的医疗损害赔偿纠纷。发生医疗损害时,患者可以医疗事故损害赔偿纠纷为由起诉,也可以一般医疗损害赔偿纠纷为由起诉。为了平等保护医疗单位和患者的利益,在诉讼程序中,法院应当注意行使释明权利。在起诉立案阶段即应向当事人说明以“医疗事故赔偿纠纷”和“医疗损害赔偿纠纷”或“医疗服务合同纠纷”起诉的不同点,要求当事人明确诉讼请求。在审理过程中,亦应通过对法律规定的解释向当事人进行宣传,允许其变更诉讼请求,使赔偿权利人在法律的框架内能够尽可能多地得到赔偿。
三、医疗损害赔偿纠纷举证责任的认识。
最高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4条规定“因医疗行为引起的侵权诉讼,由医疗机构就医疗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及不存在医疗过错承担举证责任”。一些人据此认为,医疗损害赔偿纠纷应使用举证责任倒置原则,把举证责任一边倒的推向医院。笔者认为,该规定只是部分举证责任倒置,但并不是所有的举证责任都要由医疗机构承担,即涉及医方是否有医疗过错、医疗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负有举证责任,如举证不能,根据医疗损害赔偿责任所适用的过错责任推定原则,则院方应承担不利后果。如果根据院方所举证据,法院无法确定是否存在医疗过错,则院方应承当申请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或医疗过错鉴定的责任,如不申请鉴定,亦应承担不利后果。但在医疗损害赔偿纠纷案件中,并非所有举证责任都有院方承担,患者一方应当首先证明其与医疗机构之间存在医疗关系并发生医疗
损害,以及是否存在实际损失、损失多少等,否则,患方将承担败诉后果。审判实践中,交费单、挂号单等诊疗凭证及病历、出院证明等证据可以用于证明医疗关系存在。患者一方提供不出上述证据,但有其他证据能证明医疗行为存在的,可以认定存在医疗关系。在医疗损害赔偿纠纷案件中,当事人应提交由其保存的所有涉案病历资料。当事人对病历资料及其他进行医疗鉴定所需的材料的真实性、完整性有异议的,应当由人民法院先行组织双方当事人举证、质证。人民法院应根据举证、质证的具体情况进行审查,确有必要的,应告知当事人申请文件检验。经文件检验确认后,人民法院方可委托进行医疗鉴定。当事人遗失、涂改、伪造、隐匿、销毁、抢夺病历,或以其他不正当手段改变病历资料的内容,导致医疗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不明或有无过错无法认定的,应承担不利的诉讼后果。病历确有涂改但当事人主张该涂改并不影响病历实质内容的,应对涂改不影响病历实质内容承担举证责任,人民法院也可以通过采取咨询专家等方法加以认定。一方当事人对对方保存或控制的病历的真实性、完整性提出合理质疑的,由保存或控制病历的一方当事人承担举证责任。
四、医疗损害赔偿纠纷赔偿金额的认识。
关于医疗损害赔偿纠纷的赔偿金额,因《条例》在赔偿标准和数额上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对于患者死亡的,《条例》只规定了丧葬费和精神损害抚慰金,精神损害抚慰金的数额以事故发生地年平均生活费计算,赔偿的最长年限为6年,无死亡赔偿金的规定,而人身损害司法解释第29条规定,死亡赔偿金是按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我均可支配收入或者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标准按二十年计算,此项就涉及到患者一方的重大利益。审判实践中,一些人认为应严格按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参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审理医疗纠纷民事案件的通知》精神,因医疗事故引起的医疗赔偿纠纷,参照条例的有关规定确定赔偿金额,其他医疗赔偿纠纷,应参照《民法通则》及相关司法解释加以确定;也有一些人认为最高人民法院的通知对于构成医疗事故的医疗损害赔偿纠纷案件只是规定了参照条例的规定办理,最高人民法院的通知下发时,人身损害司法解释尚未实施,现解释实施后,应当按照人身损害司法解释确定医疗单位所应负民事赔偿责任的大小,而不应拘泥于最高人民法院的通知规定,即不论医疗损害是否构成医疗事故都应按人损司法解释确定医疗单位应负民事赔偿责任的大小,否则有可能出现同样的损害后果而所获得的赔偿却大相径庭的现象。在前述笔者已就患方选择案由表达了观点,即法院现在所确定的案由是在对原告行使释明权后的结果,且最高法院至今未有新的通知取消原通知精神,故在确定一般医疗损害赔偿标准时,可适用《民法通则》及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确定医疗事故损害赔偿标准时,应参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
第49条至第52条的规定,同时考虑到人身损害司法解释是最高人民法院根据《民法通则》的基本原则制定出来的专门解决人身损害赔偿案件的规定,该《解释》对指导法院的具体审判实践活动,具有重要的意义,人民法院审理医疗损害赔偿纠纷案件完全可以适用,也应当适用,故如参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处理将使患者所受损失无法得到基本补偿的,可以适用《民法通则》及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适当提高赔偿数额,对于《条例》没有规定的赔偿项目,可参照《民法通则》及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处理。另外,确定医疗损害赔偿数额,应当综合考虑医疗过失行为在医疗损害后果中的责任程度、医疗损害后果与患者原有疾病状况之间的关系以及医疗科学发展水平、医疗风险状况等因素。以此,才能切实维护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
第二篇:审理医疗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浅析研究与分析
审理医疗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浅析
余 中
首先需要说明使用医疗纠纷而不使用医疗事故纠纷,是基于医疗纠纷的外延要大于医疗事故纠纷的外延,医疗纠纷表现为医疗损害赔偿纠纷和医疗服务合同纠纷,医疗事故纠纷应包含在医疗损害赔偿纠纷的范畴里面。近年来医疗纠纷的发生呈上升的趋势,对纠纷的解决方式也呈现出多样化,有通过诉讼程序解决的,有通过医疗卫生行政部门解决的,有通过医患双方自行协商解决的。近几年,在我县有一种不良的风气在蔓延,就是医患纠纷发生后,患者家属采取哄闹医疗机构的方式来解决纠纷,这种现象的产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医患矛盾的日益尖锐,同时也反映出目前患者对依法解决医疗纠纷缺乏信心,从而进一步折射出医疗纠纷的解决在法律上存在有误区,本文仅从以下几个方面粗浅的分析一下目前审理医疗纠纷案件中存在的问题。
一、非医疗事故的医疗损害赔偿纠纷的法律适用问题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第四十九条第二款规定:不属于医疗事故的,医疗机构不承担赔偿责任。医疗事故鉴定结论具有行政处罚依据和诉讼证据双重作用,不是作为医疗机构是否承担责任的唯一依据,关于这个问题在下面还要作具体的陈述,该规定与《民法通则》相关规定相违背,即使经
鉴定不构成医疗事故并不能认定院方对患者的损害就没有过错,依此就确定医疗机构对患者的损害就不承担责任是不公平的。《民法通则》第一百零六条规定:公民、法人违反合同或者不履行其他义务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公民、法人由于过错侵害国家的,集体的财产,侵害他人财产、人身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参照《条例》审理医疗纠纷民事案件的通知第一条规定:《条例》施行后发生的医疗事故引起的医疗赔偿纠纷,诉到法院,参照《条例》的有关规定办理;因医疗事故以外的原因引起的其他医疗赔偿纠纷,适用民法通则的规定。该通知第三条规定:《条例》施行后,人民法院审理因医疗事故引起的医疗赔偿纠纷民事案件,在确定医疗事故赔偿责任时参照《条例》第四十九条、第五十条、第五十一条和第五十二条的规定办理。但是《条例》的相关规定与《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相关规定有不相一致的地方,适用不同的法律,赔偿金额就有所不同。在此情况下是适用《民法通则》,还是适用《条例》在实践中存在有不同意见。我们认为医疗行为即使不构成医疗事故,但当事人有证据证明医方在提供医疗服务过程中存在有瑕疵并且因此给患者造成损害的,或医方不能证明对患者所造成的医疗损害是客观因素所致,即可认定医方对患者形成医疗侵权,应适用《民法通则》的规定根据医方的过错程度确定其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事实上笔者认为,医疗纠纷的审理应当适用《民法通则》的规定进行处理,医疗事故鉴定结论应当作为医疗机构内部处理医疗事故的依据,而不应作为人民法院审理医疗纠纷中确定当事人责任的依据,这样更能体现出法律的公平、公正性。
二、医院病历作为证据的效力问题 病历是医疗机构对患者治疗过程的真实记载,一般认为,医疗机构制作的病历是不容置疑的,但是,医疗纠纷发生后,患者一方有时对医疗机构门面制作的病历真实性持怀疑态度,但又找不到医疗机构对其病历改动或造假的证据,从而导致败诉。客观地讲,既然病历从头到
尾由医院一方负责制作,患者或其家属无法对其监督,发生纠纷后,医疗机构对病历进行改动或伪造当然有其现实条件和动机,尤其是在当今社会经济利益至上的价值观成为主导的前提下,医疗机构为了逃避可能的赔偿责任,利用其有利条件改动病历乃至恶意伪造病历是完全有可能的。而患者一方根本不具备证实病历虚假性的能力和条件,这常常成为在医疗纠纷诉讼中患者一方败诉的重要原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虽然已经明确患者及其家属可以复印病历,也可以请求人民法院对病历进行保全,但在实践中往往由于医疗机构有意无意之间设置障碍(如不进行告知)而使患者的这一权利不能得到实现。基于以上事实,在审理医疗纠纷案件中要求患者一方承担证明病历虚假性的举证责任,对患者一方是极不公平的。当医患双方对病历的真伪出现争执时,实际上应当由医方承担其所提供病历真实性的举证责任,因为病历在诉讼当中只能视为医方为支持自己的主张而单方制作并提供的书证,患者在对病历无法实施控制的情况下,应当有权不予认可,医疗机构此时必须提供证据来证明其制作并提供的病历是真实的,否则不应承认病历作为证据的效力。这样,把由患者一方承担病历虚假性的举证责任转变为由医院一方承担病历真实性的举证责任,这样做是符合医疗侵权行为诉讼举证责任倒置的证据法规则的,同时更能保护医患双方的利益,如规范医疗机构的行为,使其及时制作病历并充分地保护患者的知情权和监督权,必要时可以让患者或其近亲属对医生当天所书写的病历签名认可,这样可以有效的避免患者对病历真实性的怀疑,提高了病历的证明效力。
三、医疗事故鉴定的证据效力问题 医疗事故鉴定的法律效力问题,历来是一个影响医疗纠纷诉讼的关键问题。一般认为医疗事故鉴定结论是处理医疗纠纷的唯一依据,认为“医疗行为经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鉴定后认为确实构成了医疗事故的,才可以要求赔偿”。这里其实存在着几个比较重要的法律认识上的误区:一是对医疗事故鉴定结论作为证据的认识存在误区。人民法院在审理医疗纠纷案件时,多以医疗
事故鉴定结论为判决的唯一依据,医疗事故鉴定结论事实上成为医疗纠纷案件中的“证据之王”,在很大程度上削弱甚至排斥了其他证据种类的证明作用。而从证据学的角度来分析,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是医疗技术事故鉴定委员会对医疗部门在医疗行为中是否存在重大过失的一种结论,是医疗行政部门对医疗单位进行行政处罚的主要依据,并不是法院审理医疗纠纷案件的唯一依据。这一点,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李国光在《突破民事审判新难点》讲话中对此作过专门阐述:“是否构成医疗事故,不是认定医疗过失损害赔偿责任的必要条件”,“医疗事故鉴定结论只是人民法院审查认定案件事实的证据,是否作为确定医疗单位承担赔偿责任的依据,应当经过法庭质证”。从证据分类的意义上看,鉴定结论在一般情况下属于间接证据,其本身也需要其他证据的支持,在法庭上同样应当经过质证才能予以采信。二是医疗事故与一般医疗侵权行为的关系的认识存在误区,过去我们在审理医疗纠纷案件时都要求作出医疗事故鉴定结论,实际上混淆了医疗事故与一般医疗侵权行为,把医疗事故完全等同于一般医疗侵权行为。事实上,一般医疗侵权行为的外延要大于医疗事故的外延。鉴定结论认为医院的行为不构成医疗事故,不等于医院的行为不构成侵权。也就是说,即使有医疗事故鉴定结论认定医疗损害行为不构成医疗事故,医院仍然有可能承担赔偿责任。如我院2005年审理的胡本志等人诉新县人民医院医疗服务合同纠纷一案中,经信阳市医学会鉴定胡本志妻子的死亡不属医疗事故,但新县人民医院有过错,因此判决新县人民医院承担赔偿责任。二审也维持了该判决。三是关于医疗鉴定结论的鉴定人不出庭接受质询的问题,最高人民法院颁布实施的《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当中已经明确规定鉴定人应当出庭接受当事人的质询,确有特殊原因不能出庭的,也应以书面答复当事人的质询。但在审判实践当中这一规定基本上未得到落实,尤以医疗鉴定结论最为突出,患者一方当事人因此无法行使其程序法上的权利,这里有当事人的法律素养差,就不知道自己有申请鉴定人到庭接受质询的权利,法院也对该权利的行使缺乏引导等原因。按照《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的规定,这样的鉴定结论是应当不予以采信的。但在审判实践中对于鉴定人未经出庭接受质询、依法不应采信的鉴定结论予以采信,因此作出了不利于患者一方当事人的判决。
第三篇:江西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医疗损害赔偿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
江西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医疗损害赔偿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试行)
江西省高级人民法院
关于审理医疗损害赔偿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试行)(2009年9月10日江西省高级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
为正确审理医疗损害赔偿纠纷案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国务院《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参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审理医疗纠纷民事案件的通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参照卫生部有关部门规章,结合我省审判实际,制定本意见。
一、案由
第一条 患方认为因医方的诊疗、护理等医疗行为受到损害,不论以医疗事故损害赔偿为由还是以医疗过错损害赔偿为由起诉,要求医方赔偿损失的,案由均确定为医疗损害赔偿纠纷。
第二条 患方与美容医疗机构及开设医疗美容科室的医疗机构之间发生的医疗美容损害赔偿纠纷,适用本意见。
第三条 患方或医方一方起诉认为对方没有按照医疗合同履行义务,要求对方承担违约责任的,案由确定为医疗服务合同纠纷,适用《合同法》的有关规定。
第四条 患方对同一医疗行为,针对相同的赔偿项目,以医疗损害赔偿纠纷和医疗服务合同纠纷中的一种诉因起诉并经人民法院处理后,再以另一种诉因起诉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但人民法院以患方诉因选择错误为由不予受理或驳回起诉的除外。
二、当事人
第五条 医疗损害赔偿纠纷案件中,患者本人、依法由患者承
担扶养义务的被扶养人以及死亡患者的近亲属可以作为原告。
第六条 患者隐匿真实姓名就诊,不影响患方的原告诉讼地位,但患方应当对隐匿真实姓名就诊的事实承担举证责任。
第七条 医疗损害赔偿纠纷案件中患者就诊的医方为被告。具体按如下方式确定:
(一)医疗单位有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和法人资格的,该医疗单位为被告。
(二)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开办的医疗单位不具有法人资格的,开办单位为被告。
(三)依法设立的个体、私营诊所不具有法人资格的,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或医生执业资格证上载明的单位或个人为被告;数人合伙开办的,由合伙开办人共同参加诉讼;实际经营者与开办人不一致的,由开办人和实际经营者共同参加诉讼。
(四)将事业、集体性质的卫生所(室)发包给个人从事医疗活动的,可以将发包人和个人作为共同被告。
(五)借用、租用、挂靠使用医疗单位证照的,或以医疗单位名义对外进行诊治、医疗单位明知的,可以将使用人和医疗单位作为共同被告。
(六)数个医方实施过诊疗行为,不能区分责任的,参与诊疗的数个医方为共同被告。
(七)医疗单位邀请外单位医生会诊造成人身损害的,发出邀请的医疗单位为被告。如果是患方自行邀请外单位医生参加会诊,医疗单位同意的,可以将该医疗单位和受邀请的外单位医生作为共同被告。
第八条 与医疗损害赔偿纠纷案件处理结果有法律上利害关系的人可以作为医疗损害赔偿纠纷案件的第三人申请参加诉讼,或者由人民法院通知参加诉讼。
三、举证责任
第九条 医疗损害赔偿纠纷案件中,患方应证明如下事实:
(一)医患双方之间存在医疗关系;
(二)医方实施了医疗行为;
(三)发生了损害结果;
(四)有具体的损失内容。
医方拒绝救治的,患方应证明医方消极不作为事实的存在。
第十条 交费单、挂号单等诊疗凭证、病历资料及出院证明等材料可以作为证明医疗关系存在的证据。患方提供不出上述证据,但有其他证据能证明医疗关系存在的,也应认定存在医疗关系。
患者隐匿真实姓名与医方发生医疗关系的,不影响有关病历资料其他内容的真实性。
第十一条 医疗损害赔偿纠纷中,医方应就如下事项承担举证责任:
(一)对患者实施的医疗行为不存在过错;
(二)医疗行为与患方主张的损害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
第十二条 医疗损害赔偿纠纷案件中,当事人应提交由其保存的所有涉案病历资料。一方当事人对另一方保存或控制的材料的真实性、完整性提出合理质疑的,保存或控制材料的一方当事人应当承担举证责任。
医疗纠纷发生时,医患双方享有对病历资料的共同封存权和启封权。一方不同意、不配合共同封存或启封的,应由其对病历资料的真实性承担举证责任。
第十三条 医方遗失、涂改、伪造、隐匿、毁损病历或违反规定修改病历资料的内容,导致医疗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不明或有无过错无法认定的,应承担不利的诉讼后果。
第十四条 因患方的原因导致不能作出鉴定结论的,由患方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
第十五条 医方以患方不配合治疗致损害结果发生为由提出抗辩的,由医方对患方不配合治疗致损害结果发生的事实承担举证责任。
四、医疗鉴定
第十六条 人民法院受理医疗损害赔偿纠纷案件后,应当向当事人行使释明权,告知其可以申请委托医学会进行医疗事故鉴定。
第十七条 当事人不申请且经人民法院释明当事人仍然拒绝申请医学会进行医疗事故鉴定的,人民法院可以依职权决定进行医疗事故鉴定,也可以根据当事人的申请委托司法鉴定机构进行司法鉴定。
第十八条 一方当事人申请进行有关医疗过错和伤残等级的司法鉴定,而另一方当事人申请进行医疗事故鉴定的,人民法院应当委托进行医疗事故鉴定。
第十九条 当事人不服医疗事故鉴定结论的,可以自收到首次鉴定结论之日起15日内提出再次医疗事故鉴定申请。逾期未提出或者未能按期预交鉴定费的,人民法院可以按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确定鉴定结论的效力。
第二十条 人民法院已经委托进行有关医疗过错的司法鉴定并有鉴定结论,当事人又申请进行医疗事故鉴定的,一般不予准许。
第二十一条 医疗行为经鉴定构成医疗事故,当事人又申请就医疗过错、伤残等级进行司法鉴定的,不予准许。
医疗行为经鉴定不构成医疗事故,当事人又申请就医疗过错、伤残等级进行司法鉴定的,人民法院认为有必要的,可予准许。
第二十二条 因医疗事故等级与伤残等级存在对应关系,医疗事故鉴定结论已确定医疗事故等级的,不再进行伤残等级鉴定。
第二十三条 医疗事故鉴定应当委托医学会组织进行。首次医疗事故鉴定应当委托各设区市医学会组织进行,再次医疗事故鉴定应当委托省医学会组织进行。
第二十四条 一方当事人申请进行医疗鉴定的,鉴定费由提出该申请的当事人预交;双方当事人均提出该项医疗鉴定申请的,鉴定费由双方当事人分别全额预交;人民法院认为确有必要依职权委托医疗鉴定的,鉴定费由医方预交。
鉴定费最终由败诉方负担。
第二十五条 人民法院应当组织双方当事人对病历资料和其他进行医疗鉴定所需的材料进行质证,只有经当事人质证的病历资料和其他材料才能作为鉴定材料提交给鉴定机构。
第二十六条 医疗鉴定结论均应当在法庭上出示,由双方当事人进行质证。
第二十七条 当事人对医疗事故鉴定结论提出异议的,根据当事人的申请,人民法院可调取专家鉴定组的讨论记录,并可要求专家鉴定组作出书面说明或出庭接受质询。
第二十八条 因当事人起诉,卫生行政部门终止对医疗事故争议的处理后,已有的医疗事故鉴定结论在诉讼过程中可以作为证据使用。
第二十九条 卫生行政部门以医方违反《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有关规定,不如实提供相关材料或不配合相关调查,导致医疗事故鉴定不能进行而直接确定医疗机构承担医疗事故赔偿责任的,人民法院可以依法确认,并告知患方申请委托医学会对医疗事故等级及责任程度按照《医疗事故分级标准(试行)》的规定进行鉴定,如果二级、三级医疗事故无法判定等级的,按同级甲等确定。责任程度按照完全责任判定。
一方无故不参加随机抽取专家库专家的,由负责组织医疗事故鉴定工作的医学会向对方说明情况,经对方同意后,由对方和医学会按照有关规定随机抽取鉴定专家进行鉴定。
第三十条 医疗事故鉴定结论与医疗过错鉴定结论均属于民事诉讼证据,能否作为定案的最终依据,应由人民法院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的规定加以审核认定。
五、赔偿责任
第三十一条 医疗损害赔偿纠纷案件,经人民法院审理查明医疗行为构成医疗事故的,应参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四十九条至第五十二条的规定确定赔偿标准。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五十条所规定的医疗事故赔偿项目的标准应按照政府统计部门公布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经济特区和计划单列市上一相关统计数据确定。“上一”是指一审法庭辩论终结时的上一统计。
第三十二条 医疗损害赔偿纠纷案件,经人民法院审查医疗行为虽不构成医疗事故,但医方在医疗过程中确有过错并且医疗过失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确有因果关系的,应适用《民法通则》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规定确定赔偿标准。
第三十三条 确定医疗损害赔偿数额,应当综合考虑医疗过失行为在医疗损害结果中的责任程度、医疗损害结果与患者原有疾病状况之间的关系以及医疗科学发展水平、医疗风险状况等因素。
第三十四条 人民法院可以根据经审查予以采信的医疗事故鉴定书直接认定医疗事故等级、医疗过失行为在医疗事故损害后果中的责任程度、医疗事故损害后果与患者原有疾病状况之间的关系,从而确定具体赔偿数额。
第三十五条 在医疗事故损害赔偿纠纷案件中,人民法院在确定残疾生活补助费、被抚养人生活费时,除应当考虑医方的责任程度外,还应考虑患方丧失劳动能力的程度和伤残等级。
构成医疗事故的,按《医疗事故分级标准(试行)》确定伤残等级。医疗事故一级乙等至三级戊等分别对应伤残等级一至十级。医疗事故四级参照伤残等级十级处理。
在没有证据否定医学会作出的不构成医疗事故鉴定结论的前提下,医疗事故以外的其他医疗赔偿纠纷赔偿数额中的残疾生活补助费、精神损害抚慰金原则上不应超过三级戊等医疗事故的赔偿数额。
第三十六条 医方提供足够的证据证明其在医疗过程中没有过错或医疗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没有因果关系的,不承担赔偿责任。
第三十七条 医方对急、重、危患者拒绝诊治或不按规定及时采取诊疗措施而贻误救治时间,或具有其他明显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的医疗行为的,应认定为有过错。
第三十八条 因医方违反告知义务而使患方未能行使选择权,以致造成患者受到损害的,医方应承担相应的损害赔偿责任。没有损害后果,患方以违反告知义务为由要求医方承担赔偿责任的,不予支持。
有下列情形之一,医方能够将患者的病情、医疗措施、医疗风险告知患方并征得其同意而未告知的,应认定医方违反了告知义务:
(1)对患者施行手术;
(2)对患者施行特殊检查或特殊治疗;
(3)对患者施行实验性临床检查和治疗;
(4)对患者施行其他可能产生严重不良后果的诊断、治疗活动。
第三十九条 患方在麻醉同意单、手术同意书等协议上签字只应视为医方履行了告知义务,满足了患方的知情同意权,患方接受了告知并愿意承担正常的、依规定操作的手术治疗的风险,并不表示医方可以就该项诊疗行为正常风险以外的损害免责,也不影响医方对医疗活动中因过错造成患方的损害承担责任。
第四十条 医患双方对损害的发生均存在过错的,由双方当事人根据过错程度分担责任。
第四十一条 患者在数个医方接受治疗造成损害的,由有过错的医方承担赔偿责任。数个医方均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如因果关系能够区分的,应按因果关系的紧密程度和过错的大小分别承担赔偿责任;因果关系不能区分的,由各医方共同赔偿并承担连带责任。
第四十二条 对于构成医疗事故的医疗损害赔偿纠纷案件,不能将残疾赔偿金、死亡赔偿金作为精神损害抚慰金纳入赔偿范围。
第四十三条 医疗事故损害赔偿纠纷案件审结后,患方另行起诉主张的营养费、器官功能恢复训练所需的必要的康复费、整容费以及因此发生的陪护费等,如果确实属于需要继续治疗的基本医疗费用,可以根据受害人的伤残情况确定。
第四十四条 医方提出患方医疗费已在其所在单位或社保单位报销的部分不能赔偿的抗辩理由的,不予支持。
第四十五条 患方就医方安装医用产品要求按照《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承担双倍赔偿责任的,不予支持。
对于医疗机构在医疗服务之外单纯提供商品(如出售药品、医疗器械、日用品)和具有医疗辅助性质的商业服务(如提供住宿、餐饮)产生的纠纷,可以适用《产品质量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
第四十六条 人民法院的生效裁判对预期可能发生的损失已一并作出处理的,当事人不得就有关事项再行起诉。
人民法院的生效裁判对预期可能发生的损失未作处理的,患方因同一医疗行为发生新的损失后,可以另行提起民事诉讼。
第四十七条 医疗损害赔偿纠纷发生后,医患双方自行协商或在行政部门主持下达成的赔偿协议,只要是当事人真实意思表示,且不违反法律法规的禁止性规定,应当认定合法有效。当事人对赔偿协议反悔而起诉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但赔偿协议存在《合同法》第五十二条和第五十四条规定情形的除外。
第四十八条 本意见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附:《医疗事故损害赔偿数额计算办法》
附件
医疗事故损害赔偿数额计算办法
一、医疗费按照医疗事故对患者造成的人身损害进行治疗所发生的医疗费用(不包括原发病医疗费用)计算,凭据赔偿,计算公式:医疗费用×医方责任程度。结案后确实需要继续治疗的,按照基本医疗费用赔偿,计算公式:续医费×医方责任程度。
二、患者有固定收入的,误工费按照本人因误工减少的固定收入计算,对收入高于医疗事故发生地上一职工年平均3倍以上的,按照3倍计算赔偿,计算公式:减少的固定收入×医方责任程度。无固定收入的,误工费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上一职工年平均工资计算赔偿,计算公式:年平均工资÷365天×应赔偿天数×医方责任程度。
三、住院伙食补助费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国家机关一般工作人员的出差伙食补助标准计算赔偿,计算公式:每天伙食补助费×应赔偿天数×医方责任程度。
四、患者住院期间需要专人陪护的,陪护费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上一职工年平均工资计算赔偿,计算公式:年平均工资÷365×应赔偿天数×医方责任程度。
五、残疾生活补助费根据伤残等级,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居民年平均生活费计算,自定残之月起最长赔偿30年;但是60周岁以上的,不超过15年;70周岁以上的,不超过5年。具体计算公式是:平均生活费×赔偿年限×赔偿系数×医方责任程度。各医疗事故等级的赔偿系数按如下方式确定:
一级乙等的赔偿系数为100%,二级甲等的赔偿系数为90%,二级乙等的赔偿系数为80%,二级丙等的赔偿系数为70%,二级丁等的赔偿系数为60%,三级甲等的赔偿系数为50%,三级乙等的赔偿系数为40%,三级丙等的赔偿系数为30%,三级丁等的赔偿系数为20%,三级戊等的赔偿系数为10%。
六、因残疾需要配置补偿功能器具的,残疾用具费凭医疗机构证明,按照普及型器具的费用计算赔偿,计算公式:残疾用具费×医方责任程度。
七、丧葬费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规定的丧葬补助标准计算赔偿,计算公式:丧葬费补助标准×医方责任程度。
八、被扶养人生活费以死者生前或者残疾者丧失劳动能力前实际扶养且没有劳动能力的人为限,按照其户籍所在地或者居所地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计算。对不满16周岁的,扶养到16周岁。对年满16周岁但无劳动能力的,扶养20年;但是,60周岁以上的,不超过15年;70周岁以上的,不超过5年。计算公式:户籍所在地或者居所地居民每月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应赔偿月数×医方责任程度。
九、交通费按照患者实际必需的交通费用计算,凭据赔偿,计算公式:交通费×医方责任程度。
十、住宿费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国家机关一般工作人员的出差住宿补助标准计算,凭据赔偿,计算公式:住宿费×医方责任程度。
十一、精神损害抚慰金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居民年平均生活费计算。造成患者死亡的,赔偿年限最长不超过6年;造成患者残疾的,赔偿年限最长不超过3年。计算公式:精神损害抚慰金×医方责任程度。
十二、参加医疗事故处理的患者近亲属、参加丧葬活动的患者的配偶和直系亲属所需交通费、误工费、住宿费,均参照本办法第二、九、十条的有关规定计算赔偿,计算费用的人数不超过2人。
第四篇:关于审理医疗侵权纠纷案件的几点建议
【摘要】审理医疗侵权纠纷案件涉及诸多法律、法规、司法解释,本文就举证责任分配、赔偿标准的法律适用和过
错责任的专业判断提出具体的建议。
【关键词】审理;医疗纠纷;建议
【中图分类号】d922.16;1391
3【文献标识码l b
【文章编号】 1007—9297(2004)02—0109—03
《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
《民事证据规定》自2002年4月1日施行,同年9月1日.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施行,2003年1月最高人民法院下发了《最
高人民法院关于参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审理医疗纠纷民事案
件的通知》。2003年3月召开的全国民事审判工作座谈会,对审
理医疗纠纷案件提出了指导性意见。以上司法解释、行政法规、通知和指导性意见为我们正确审理医疗纠纷案件提供了依据。
一、关于举证责任问题
举证责任是指诉讼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诉讼请求提供证据
加以证明的责任。举证责任有两层含义,即行为意义上的举证
责任和结果意义上的举证责任。行为意义上的举证责任即就事
实主张加以证明的责任,结果意义上的举证责任即就事实主张
如不能提供证据加以证明的则要承担不利后果,这个不利后果
就是败诉。【1]举证责任的分配就是由哪一方当事人承担举证责
任。古罗马时期,法学家们就提出了举证责任分担的两条规则:
原告负有举证责任而不尽举证责任的,应做出被告胜诉的判决;
肯定者应负有举证责任,否定者不负举证责任。以后学者又在这两条规则的基础上建立了多种学说,如消极事实说、基础事实
说、法律分类要件学、推定事实说等等。举证责任分配就是法律
对由何方当事人承担举证责任进行强制性分配,各种案件中举
证责任分配的形式只有两种,即要么由提出主张的一方对自己的主张承担举证责任,即我们所称的“举证责任”正置,也就是
“谁主张、谁举证”,这种举证责任分配形式适用于大部分民事案
件;要么由否定主张的一方承担举证责任,如果其不能完成举证
责任,就要承担败诉的后果,这种举证责任分配形式即所谓的“举证责任倒置”,这种举证形式只适用于法律规定的几种特殊
侵权案件。举证责任倒置是对举证责任分配的特例,是把通常
由主张事实方负担的举证责任分配给对方。《民事证据规定》较
为明确地规定了各种特殊侵权纠纷案件中双方当事人各自应承
担的举证责任,在适用举证倒置规则时,还应当特别注意并不是
所有案件事实都“倒置”给对方证明,主张事实方必须对与案件
有关的基础事实负举证责任。法官应当按照举证责任倒置的一
般原理,遵循公平正义的司法理念,发挥司法的能动主义特征来
合理分配举证责任~t2
31.举证责任分配的一般原则— — 原告(患者)就存在医疗关
系和医疗损害结果举证,被告(医疗机构)就医疗行为与损害结
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及不存在医疗过错举证。因医疗行为引
起的侵犯诉讼,实行因果关系推定和过错推定。【3 医疗侵权行为的构成包括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实施了医疗行为、具有人身
损害后果、医疗行为与损害后果有因果关系、医疗机构及医务人
员主观上有过错四方面要件,《民事证据规定》对医疗机构的举
证责任的规定是:“因医疗行为引起的侵权诉讼由医疗机构就医
疗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及不存在医疗过错承担
举证责任。”因此,根据医疗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和上述规定,在医疗侵权纠纷案件中,患者应负责对医疗关系与损害结果存在举证,医疗机构应负责对医疗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
关系及不存在医疗过错举证。也就是说,如果患者不能证明医
疗关系或医疗损害结果存在,应依法驳回起诉;如果医疗机构认
为自己的医疗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没有因果关系,或没有过错,应该举证,从而推翻因果关系推定或过错推定,否则因果关系或
过错推定成立。实际上,医疗机构只要证明一个推定不成立,即
只要有一个侵权构成要件不成立,侵权责任就不能成立,就能够
除其全部赔偿责任。1.4 j
2.医疗机构可以用提供病历资料、医学文献等履行举证义
务,以证明医疗行为和损害后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及不存在医疗过错,不应强求医疗机构用鉴定结论证明。《民事证据规
定》规定因医疗行为引起的侵权诉讼,实行因果关系推定和过错
推定,但并没规定医疗机构必须用鉴定结论证明自己没有过错。
《民事证据规定》通过举证责任的倒置规定了因果关系推定和过
错推
定原则,没有对医疗机构证明因果关系推定和过错推定不
成立的方式、形式或标准作出规定。病历资料、医学文献与鉴定
结论同为证据,只要这些证据有足够的证明力,能够证明医疗机
构的医疗行为和损害后果之间没有因果关系和不存在过错,即
应视为医疗机构履行了全部举证义务。鉴定不是确认因果关系
和过错的必经手段,不少
医疗纠纷案件实际根本不需鉴定,即可
通过审查病历资料作出判断。例如,青霉素引起的过敏性休克
是否依用药规范做了药敏实验,特殊治疗是否尽了说明义务等
等。
3.医疗机构提供的病历资料、医学文献不足以证明自己的医疗行为和损害后果没有因果关系及不存在过错时,医疗机构
负申请鉴定的责任。有无过错或有无因果关系是解决医疗纠纷的核心,而有无过错或有无因果关系的认定属于医学领域的专
门性问题,多数情况下法官难以直接判断,通常需要委托鉴定。
《民事证据规定》第25条规定:“对需要鉴定事项有举证责任的当事人,在人民法院指定的期限内无正当理由不提出鉴定申请
或不预交鉴定费用或拒不提供相关材料,致使案件争议的事实
无法通过鉴定结论予以认定的,应当对该事实承担举证不能的法律后果”。第16条规定:“除本规定第十五条规定的情形外,人民法院调取收集证据,应当依据当事人的申请进行”。从以上
规定中可以看出,申请鉴定是举证责任的内容,因此,根据举证
倒置原则,当医疗机构提供的病历资料、医学文献等不足以证明
无因果关系和无过错时,由医疗机构承担申请鉴定的责任。如
果医疗机构不提出鉴定的申请,即可能导致法官无法认定案件
事实,法官即有理由基于因果关系和过错推定原则,判决医疗机
构承担举证不能的后果(2002年11月,西安市莲湖区人民法院
就一起医疗侵权纠纷,因医院不申请鉴定,判决医院败诉)。需
要强调的是当出现需要通过鉴定证明而医疗机构不申请的情形
时,法官应当充分释明,促使医疗机构提出鉴定申请。
4.当医疗机构通过提供病历资料、申请鉴定等完全履行了
举证责任后,患方仍有异议,此时应当发生举证责任转移,由患
方就有无因果关系和有无过错举证。从医疗侵权纠纷案件中的四个构成要件和关于举证倒置的规定中可以看出,医疗机构只
对其执业范围的医疗行为举证,当医疗机构穷尽了法律规定的举证责任后,患方仍有争议的,应根据公平、合理的原则,发生举
证责任转移,由患方就医疗行为和损害后果存在因果关系和存
在医疗过错举证。在医疗行为之外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因素和
可能性太多,很多因素确实是医疗机构不可能控制和把握的,要
求医疗机构“继续举证”显然不妥。_5 例如,患者出院后出现的损
害后果是医疗行为造成还是院外损伤所致的争议,如果医疗机
构通过病历、鉴定等证明了损害后果与医疗行为无关时,即应发
生举证责任转移,由患方举证否定医疗机构的证据,而不应苛求
法律与医学杂志2004年第11卷(第2期)
医疗机构再次或继续证明是院外损伤;再如,医疗机构申请鉴定
后,鉴定结论证明医疗机构不存在过错,而患方仍主张医疗机构
存在过错,此时,举证责任(如申请重新鉴定的责任)应由患方承
担。
5.医疗机构涂改、伪造、隐匿、销毁病历资料的,导致认定医
疗损害的因果关系及过错要件的证据不存在或证据不足的,应
由医疗机构承担不利后果。《民事证据规定》第2条规定:“当事
人对自己提出的诉讼请求所依据的事实或者反驳对方诉讼请示
所依据的事实有责任提供证据加以证明。没有证据或证据不足
以证明当事人有责任提供证据加以证明的,由负有举证责任的当事人承担不利后果。”病历资料是证明医疗机构医疗行为及病
人病情的主要证据材料,且是进行技术鉴定的主要依据,如果医
疗机构损坏或丢失了该证据材料,导致案件事实无法认定或不
能鉴定,医疗机构应当对此承担不利的后果。
6.医疗机构申请鉴定后,由于患方不配合导致鉴定不能进
行的,由患方承担举证责任或不利后果。《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暂
行办法》第38条规定:“因当事人拒绝配合,无法进行医疗事故
技术鉴定的,应当终止本次鉴定。”《人民法院司法鉴定暂行规
定》第23条规定:“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终结鉴定:⋯⋯、(二)
被鉴定人或受检人不配合检验,经做工作仍不配合的”医疗纠纷
案件实行举证倒置原则,申请鉴定并通过鉴定结论证明自己不
存在过错是医疗机构的责任。但是当医疗机构申请了鉴定,而
由于患方不配合鉴定活动,致使医疗机构不能通过获取鉴定结
论证明自己无过错时,仍由医疗机构承担举证不能的后果显然
有失公平。此时,应责令妨碍举证行为的当事人(患者)承担举
证责任或不利后果。
二、关于医疗事故赔偿问题
纵观《条例》及《医疗事故分级标准(试行)》,虽然构成医疗
事故的医患纠纷事件范围较以往有了明显扩大,规定更趋合理,但仍有一些医患纠纷事件不构成医疗事故,按《条例》规定医疗
机构有不承担赔偿责任,但依据民法过错责任归责原则,医疗机
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这里的区别在于,在法律上决定医疗机
构是否承担责任的标准是过错和因果关系标准,而《条例》中的标准则是过失和违法标准。前者的范围显然比后者要宽泛得
多,不仅包括行为人有故意行为,也包括行为虽无违法但确有过
错,并且给患者造成了损害事实,而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有因果
关系的情况。_6 j上述两种情形应适用不同的法律规定,确定赔偿
标准:
1.经鉴定构成医疗事故的案件,应当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
例》确定赔偿标准。1992年最高人民法院(92)民他字第13号
《关于李新荣诉天津市第二医学院附属医院医疗事故赔偿一案
如何适用法律的复函》明确答复医疗事故案件参照《民法通则》
和《医疗事故处理办法》审理后,全国法院一般都根据《民法通
则》第119条确定赔偿标准。去年颁布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
第50条对医疗事故赔偿标准有21项规定,这个规定使医疗事故
赔偿标准有了具体的依据,改变了过去《医疗事故处理办法》中的一次性象征性补偿的做法,提供了赔偿标准。但是《医疗事故
处理条例》规定的赔偿标准仍然与以往实践中依据《民法通则》
掌握的标准相差很多。今年元月,最高人民法院下发的《最高人
民法院关于参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审理医疗纠纷民事案件的通知》对此问题进行了明确:“条例施行后发生的医疗事故引起
法律与医学杂志2004年第11卷(第2期)的医疗赔偿纠纷,诉至法院的,参照条例的有关规定办理。”因
此,今后构成医疗事故诉至法院的案件,应当参照《医疗事故处
理条例》第50条的规定确定赔偿标准。
2.经鉴定不构成医疗事故,但医疗机构确有过错,并造成相
应损害的,按过错责任归责原则,医疗机构应当承担相应的责
任,并根据《民法通则》第119条确定赔偿标准。《医疗事故处理
条例》第49条规定:“不构成医疗事故的,医疗机构不承担赔偿
责任”这一规定和《民法通则》第106条和119条相抵触,根据两
个法效力高低和上位法与下位法之间适用上位法的原则,条例
中关于不构成医疗事故不承担赔偿责任规定无效。对于这种情
况,应当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参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审理
医疗纠纷民事案件的通知》中“因医疗事故以外的原因引起的其
他医疗赔偿纠纷,适用《民法通则》的规定”及全国法院民事审判
工作会议的“对于鉴定机构认为不构成医疗事故,但经审理能够
认定医疗机构确实存在民事过错,符合民事侵权构成要件的,应
当根据《民法通则》等法律关于过错责任的规定,确定医疗机构
应当承担的民事责任”的精神办理。
三、医疗侵权纠纷中过错责任的专业判断问题
对于鉴定机构认为不构成医疗事故的,法官要审查判断是
否存在医疗过错问题;患者提交的医学论断或申请专业知识的人员出庭说明。《民事证据规定》第61规定:“当事人可以向人
民法院申请由一至二名具有专门知识的人员出庭就案件的专门
性问题进行说明。”以证明医疗机构存在过错时,法官也要做出
审查判断。对于上述两种情形,可用下列方式解决,以获取专业
方面的判断意见:
1.根据《人民法院司法鉴定工作暂行规定》第15条的规定,交由人民法院司法鉴定机构进行文证审查,提出采信方面的建
议或专业意见。
2.咨询专家。
3.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参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审理
医疗纠纷民事案件的通知》和《人民法院对外委托司法鉴定管理
规定》组织专家,就医疗过错问题进行鉴定。
参考文献
[1]江伟.民事诉讼法学原理.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492
[2]厦门市中级人民法院.举证责任倒置的实证分析.人民法院报,2003—
4— 8
[3]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一庭,民事诉讼证据司法解释及相关法律规
定.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1.37
[4]杨立新.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新进展和审判对策.人民法院报,2002—
5— 17
[5]顾加栋,王存贵.关于药品侵权的几点思考— — 一起注射疫苗过敏案
件评析.法律与医学杂志.2003,10(2):94~97
[6]田斌榜.质疑“不属医疗事故的,医疗机构不承担赔偿责任”.法律与医
学杂志,2003,lo(2):66
(收稿:2003—09—09;修回:2004—03—16)
第五篇:医疗纠纷案件审理的法律适用若干问题初探
【摘要】笔者结合审判工作实际和有关规定,试从案件管辖、受理立案、举证责任及分担原则、医疗纠纷鉴定、过错
认定、赔偿原则、赔偿责任、调解程序设置及效力认定等方面,就医疗纠纷案件审理法律适用若干问题进行讨论。
【关键词】 医疗纠纷;法律适用;司法鉴定
【中图分类号】d91
3【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
1007—9297(20o5)02—0046—03
在医疗纠纷案件审理中,目前《中华人民共和国 为人列为被告。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最高人民 立案时,医疗纠纷诉讼的案由包括:医疗事故损
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 害赔偿纠纷、医疗服务合同纠纷、医疗侵权纠纷和医的解释》及国务院《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有相关规 疗事故以外的其他原因引起的医疗侵权纠纷。
定,但在具体适用上,仍有许多问题需要探讨。
二、举证责任及分担原则
一、案件的管辖和受理立案 提起诉讼的原告应当提交证明医患之间存在医
原则上,医疗纠纷由被告所在地或侵权行为地人 疗服务关系以及损害结果事实的证据。被告医疗机构
民法院管辖。则对其医疗行为与患者的损害结果不存在因果关系
下列符合立案条件的情形,人民法院应当受理: 及不存在医疗过错承担举证责任。举证期限内,应当
(1)对卫生行政部门达成的调解协议不履行或反悔,提交由各当事人保存的所有涉及诊疗活动的病历资
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2)无论鉴定结果是 料。病历资料可能灭失或以后难以取得时,当事人申
否构成医疗事故,患方持医疗事故鉴定书向人民法院 请证据保全且情况紧急的,人民法院应当在接到申请
提起医疗事故侵权诉讼的;(3)裁判文书生效后,又发 后24小时内做出证据保全裁定。必要时,人民法院可
生不能预见的患者的损害后果,另行提起民事诉讼 以主动采取证据保全措施。提交给人民法院的所有病的。患方起诉仅要求认定医疗机构的行为是否构成医 历资料(包括医疗机构保存的主观病历资料),医患双
疗事故的情形,但人民法院应当告知患方可向被告所 方当事人均有权复制。出现涉案病历被涂改或修改
在地或侵权行为地市医学会申请医疗事故鉴定。对于 等,当事人提出异议的情形,人民法院应当根据具体
患方既向卫生行政部门提起医疗纠纷处理申请,又向 情况进行审查,确有必要的,应当告知当事人申请司
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法鉴定。出现下列情形之一的,该行为当事人应当承
医疗纠纷诉讼的被告,一般为患方就诊的医疗机 担不利的诉讼后果:(1)因所保存的病历资料遗失或
构,涉及企、事业单位内部设置的医疗部门,该企事业 所保存的病历资料拒绝提供,导致事实主张无法证明
单位为被告;凡执业者具有执业医师资格,符合卫生 的;(2)伪造、隐匿、销毁、抢夺病历,或以其他不正当
行政部门要求,进行医疗服务的诊所及依照乡村合作 手段改变病历资料的内容,造成病历缺失或者毁损,医疗的政策设置的卫生室、所,也可以成为被告。在多 导致医疗损害的因果关系不明或过错无法认定的。
个医疗机构接受诊疗受到医疗损害,应以造成损害或
三、医疗纠纷案件的鉴定
有过错的医疗机构为被告.但不能确定或不能分清由 申请鉴定的当事人,提交申请之日起7日内按规
哪个医疗机构所致时,可以将实施诊疗的所有医疗机 定标准预交鉴定费用,过期未预交的视为撤回申请。
构为共同被告。人民法院依职权委托鉴定的,按照人民法院确定的鉴
但医疗机构因患方及其亲属故意或过失致使财 定费份额由当事人预交,不按确定份额交纳的,人民
产受到损害或医务人员人身受到侵害的,应以侵权行 法院可以在判决时予以确认。对鉴定结论有异议而申
【作者简介ie-.~荣(1967一),男,汉族,江苏省大丰市人,副主任法医师,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审判员、司法鉴定处处长,苏州市医学会医疗事故技术鉴
定专家组成员,河海大学在读博士研究生。tel:+86—512-68213220—5303。
法律与医学杂志2005年第l2卷(第2期)
请重新鉴定,当事人须提出证据证明符合下列情形之
一,人民法院方予准许:(1)原鉴定机构或鉴定人不具
备相关鉴定资格;(2)鉴定程序严重违法;(3)鉴定结
论明显依据不足;(4)经质证认定不能作为证据使用的其他情形。申请重新鉴定的,当事人应当在收到鉴
定结论之日起7日内提出,法院对当事人提出的异议
不予认定的,可直接采纳首次鉴定结论;异议成立,确
需重新鉴定的,由人民法院决定启动重新鉴定程序。
补充鉴定可由原鉴定机构进行,但补充鉴定的申请,当事人应当在举证期限内提出,法庭应当对补充鉴定
重新质证。重新鉴定的结论为新证据。当事人申请重
新鉴定,如在一审中未获准许而二审中获得准许,所
产生的鉴定结论也为新证据。申请重新鉴定或补充鉴
定,超过规定期限的,人民法院可不予接受。但笔者认
为,对于已经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最终结论明确为不构
成医疗事故,而人民法院又已立案为“人身损害赔偿”的涉及医疗纠纷的案件.当事人申请对医疗行为是否
存在过错,并要求按人身损害进行赔偿,可以依据《人
民法院对外委托司法鉴定规定》委托其他鉴定机构进
行鉴定,必要时可调阅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评议意见
作为案件审理时参考。也有人建议.可将具有审判职
称的人民法院司法鉴定机构鉴定人员以“审判人员”的身份参加合议庭审理此类案件,以弥补单纯审判人
员在医学鉴定技术等方面知识的不足。无论采取何种
方式.都必须有明确而清晰的规定,以便于检查监督、切实可行。
四、过错的认定
医疗机构应当对下列事项进行说明:(1)病情及
诊断:(2)医生预定实施的治疗行为的目的、方法、侵
袭范围、治愈率、副作用等;(3)是否存在其他可以替
代的疗法(如果存在,还要说明替代疗法的治疗方法、侵袭范围、治愈率、伴随危险等);(4)患者拒绝医生提
供的治疗方案后的不良后果或不良转归。认定医疗机
构是否履行告知义务以及履行告知义务是否妥当,应
当综合考虑具体患者的病情、精神状态、心理承受能
力等客观因素。医疗过失的审查,主要依据医疗机构的医疗行为是否违反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
规章以及诊疗护理规范、常规,并考虑有无下列因素:
(1)医务人员是否尽到与其同等专业、级别的医务人
员在同种情形下的注意义务;(2)医务人员是否具有
与其相同或邻近区域的医务人员应当具有的常识、经
验和技能;(3)医疗行为是否存在时间和事项上的紧
急因素。具有下列情形,医疗机构可主张免责事由:
· 129 ·
(1)在紧急情况下为抢救垂危患者生命采取紧急医学
措施造成不良后果,医疗机构没有过失的;(2)在医疗
活动中,因患者病情异常变化或因患者特殊体质而发
生医疗意外,或者现有医学科学技术条件所限.无法预
料或不能防范的;(3)无过错输血感染造成不良后果的:
(4)因患方原因延误诊疗导致不良后果的;(5)因不可抗
力造成不良后果的医疗机构侵害患方诊疗选择权,是指医方未依法
履行下列先行告知义务:(1)变更手术方案系病情需
要,但实施手术前未告知患方病情及相关事项;(2)体
质特殊或病情危急.应当预见而未预见到实施常规检
查和治疗可能对患者产生不良后果和危险,未先行告
知的;(3)实施实验性、试验性临床检查和治疗.未先
行告知的;(4)除必要项目外,未先行告知可能会造成患者重大经济负担的检查、治疗的收费;(5)未先行告
知其他可能产生严重不良后果的诊疗活动。但从一般
社会认知出发,确属出于善意.医疗机构对特殊患者
未告知具体病情及治疗事项.而代告知其近亲属的,可视为医疗机构履行了告知义务。
五、赔偿原则
医疗机构违反告知义务,使患者或患者近亲属未
能行使诊疗选择权.以致增加患者的痛苦或者造成损
害后果的,医疗机构应当承担相应的损害赔偿责任。
医疗机构违反告知义务,没有造成患者损害后果,患
者单纯以医疗机构侵犯其知情权为由。向人民法院起
诉,请求判令医疗机构承担赔偿责任的,不予支持。医
疗纠纷的损害赔偿适用侵权行为地的赔偿标准。医疗
机构的医疗行为,虽不构成医疗事故,但确实造成患
者人身损害。且医疗机构确有过错的,医疗机构应当
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因医疗损害需要后续治疗,且
后续治疗的相关费用能够经司法鉴定机构确认的,人
民法院应当将患者后续治疗费用与其他损害赔偿费
用一并做出判决。但已经司法鉴定机构评定伤残程
度.患方又提出后续治疗费用的,不再对后续费用问
题进行鉴定。
六、赔偿责任
因医疗机构提供的治疗器械造成患者损害的,患
者可以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的有关规定,向医疗机构主张侵权赔偿责任;也可以依照《中华人
民共和国合同法》的有关规定,追究医疗机构的违约
责任。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虽不构成医疗事故,但未
达到护理等级的标准,医疗机构应当承担违约责任。
医疗机构因发布虚假广告,造成患者人身损害或财物
(下转第127页)
法律与医学杂志2005年第12卷(第2期)
国际卫生公约中,国际合作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
于国内公共卫生能力的改进。①新规则中.要求国家建
立全国范围的国内监控体系。该体系必须满足统一和
高效的“最低核心要求”,不但能够在短时间内把来自
边远地区的一些资料反馈给中央性的行政机关.而
且,能够分析此类资料(特别是有关异常疾病病例的资料)并尽快地做出决定。这就要求成员国在国内进
行必要的能力建设以应对“具有国际影响的公共卫生
紧急事件”。实践证明,一个国家准确识别一种疾病.
并把有关信息传递给世界卫生组织的能力.对于《国
际卫生规则》的顺利运作至关重要。
3.建立履行义务的保障机制。新规则建立了国家
在履行国际义务时的保障机制。②其一.建立联络中
心。新规则要求成员国建立(指定)一个与世界卫生组
织保持联系的联络中心。该联络中心将为成员国向世
界卫生组织送交有关资料提供方便.反之亦然。这就
为国家及时、高效地履行义务提供了一种保障.同时.
也便于世界卫生组织对成员国进行监督。其二.按建
议采取防范措施。以往,由于害怕在通报后他国对本
· 127 ·
国采取过激的行为,③因此,国家往往不予通报。新规
则明确规定,在一国通报了某种传染病的爆发后.所
有成员国都应当遵循世界卫生组织所作的建议来采
取防范措施,而不能采用先前的那种模糊性的最大限
制性措施。这就为通报的国家履行相关义务解除了后
顾之忧。其三,实行双向义务。新规则还改变了先前
《国际卫生规则》中义务的单向性现象,因为.它还要
求世界卫生组织对成员国承担一定的义务.即要求世
界卫生组织承担迅速援助成员国评估与控制传染病
爆发的义务。
总之,新规则从先前只注重遏制传染病的国际扩
散,发展成为全球性的预防与控制机制:从先前的只
注重协调国家的公共卫生标准和措施.发展成为强调
各国在传染病防治上的能力建设:从先前国家单方面
对世界卫生组织承担义务.发展成为世界卫生组织也
向国家承担相关义务。这表明国际传染病防控法律体
制已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其核心是国家的义务被全
面强化。这应当引起我国的高度重视.并在适当的时
候根据有关国际法修订国内相关法律规范。
(收稿:2004—05—26:修回:2004—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