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医院运行机制问题分析(合集5篇)

时间:2019-05-13 00:22:5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农村医院运行机制问题分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农村医院运行机制问题分析》。

第一篇:农村医院运行机制问题分析

农村医疗保障运行机制问题分析

何秀蓉

西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学号2220083012320

32摘要:目前我国政府花了大量的精力和金钱以保证人们的基本就医能力和权力,同时也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从制度上健全医疗保障体系,然而在农村广大的人民群众对于在人民医院就诊仍是望而生畏,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仍然普遍存在,究其根本在于医院的运行机制出现了问题。本文将对其原因和对策作初步的探索。

关键词: 就医能力 政策 医疗保障体系 运行机制

中国历来把人民的发展方在第一位,期望尽一切可能的为人们谋取到更多的福利。当然由于国家现实的原因,我国前期将发展的重点放在了城市,这样就造成了城乡差异、两级分化严重等情况。一些地区还在为最基本的生活而挣扎,经济因素对农村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造成一定的影响。近年来,农村死于疾病的人数不断上升,这其中一个主要原因:病情不能得到及时的发现,发现了病却又没有能力去治疗。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

忧民之所忧,想民之所想。为了人民能够得到持续健康的发展,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医疗改革政策来改变看病难看病贵现状。一项政策的推出总有其好的目的,再推出之前也能得到人们的一致呼声,可在推出之后才发现和当初的期待有很大的出入。其原因在于政策在执行的过程中出现了偏差,让用于救济贫困病人的钱财未能充分的运用。

1.我国现行医院运行机制的现状分析

1.1.医院主要是以市场为导向市场化严重、公益性质淡化。

如今,医院是半独立性质的市场运行方式,一方面由国家财政专门为其拨款维持其财政运行,另一方面是通过医院的操作运行赚取利润。在此之前医院是作为一个国有企业存在的,一切的运行方式和管理是由政府来掌控,医院内部主要是管

理内部的运作模式,而政府却主要从宏观方面进行调控,掌握医院的财政支出(医生的工资等)和外部联系的事务。现在医院则基本上由自己进行操纵,从政府中脱离出来,以市场为发展导向这样医院逐渐趋于利益化的商业机构。医院是最大、最根本的服务性机构,承担着救死扶伤的责任和使命。所考虑的应当是怎样以最小的成本给病人提供最优质的服务,最大限度的减轻病患身上的痛苦。可如今人们感受到更多的却是怎样最大的限度从各个方面谋取到利润。利用农民对价格政策和法律意识的淡薄肆意的抬高药价;

1.2.医院的运行、经营管理模式存在缺陷

医院包括为患者把脉诊病和开药治病两个方面。医药一体制,如果有一方出现了问题那必然会引起另一方的变化,这样为他们互相勾通提供了一个方便的平台。药品的生产、审批、流通等混乱,造成假药,天价药肆意流通,对于这些药的流向问题,药品生产商则瞄准了最大的药品流通机构——医院,凭借两者之间相同的经济目的和医药一体的关系和医院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为生产商出售药品来获得高额的回扣,实现了两者的“互利共赢”。这一合作的最大受害者就是广大人民患者,他们是医院和厂商的最后买单者。

经营管理方面也存在诸多问题,将检查单、处方和所开药赚取的利润直接与医生的工资挂钩,这样“过度治疗、开大处方”的现象也就层出不穷,医院通过掌控医生的手来为其牟利„医生是最神圣的职业,他的工作就是要将处在痛苦中的人们给解救出来,可以说一切都是为民着想。当有了金钱的诱惑时,绝大多数人也就挡不住了,越过了自己的道德底线,想尽一切办法要从病人那里得到最大的压榨。医生利用人们病急求医和对医生的信赖在为病人把着脉的同时想着怎样能从这人身上给自己带来最多的实惠。

1.3.政府对医院的干预管理力度较小

政府没有充分发挥干预管理的职能,让各个方面的问题此起彼伏的出现。最突出的一方面是药品监督检测力度不能完全达到市场所要求。消费者缺乏专业的评价估测能力,而政府也没生产出来的药品一一进行成分、药效进行检测并规定其价钱,假药、天价药也就自然而然的大行其道,大张旗鼓的进入医院、市场。其次,对于医院的经营管理模式缺乏正确的导向功能。由于医生的选取渠道并不完全正规导致整体素质下降。没能发挥职能打破医院内部的潜规则。

1.4.社会公众大众传媒等没发挥对医院的监督权力

医院执行国家的方针政策不彻底、不全面,还时常钻空洞子。之所以医院能够这样肆无惧惮的按照自己的利益方向前进。其中也要归结与人们对他的监测力度不够,没能及时的发现内部所出现的一系列的问题,给予正确的舆论和道德导向。大众传媒没能深如实质的探寻发现医疗过程中所有的不轨行为。

2.医疗保障制度推行达不到预期效果的原因分析

2.1.医患关系不对等,医生开药规避政策限制,看病避重就轻

国家规定了一些基本药品的统一售价,争取能让人们明白消费,让他们承担最小的经济负担。医生就避其药而用之,专为患者挑选“好药”、“少见稀缺之药”。药品有不同于其他商品由患者主动选择,是医生指导消费,患者被动的接受。各种检测化验也让医院以及医生有一笔相当可观的收入。医院内各种看大处方,过度治疗的现象屡见不鲜,对于这类问题患者也无力反抗。

2.2诊疗行为不规范,第三方作用没有到位

众所周知,在医疗领域中除了医生、患者外,绝大部分场合存在第三方,即医疗保险者。医疗保险者除了提供疾病风险经济分摊的重要功能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责任是代表患者监督提供方医生的诊疗行为是否合理,在保障自身利益的同时保障病人合法利益。但大多数商业医疗保险公司往往只注重自身利益,主要检查“过度医疗”问题。但作为以社会医疗保险为主的我国,医疗保险部门除了保护自身利益的同时必须关注病人的利益是否受损,代表患者的根本利益监督检查医生的医疗服务行为。

2.3实现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改革目标不够明确

政府进行医疗改革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人人享有卫生保健,而不是只让一部分人病有所医。卫生改革应该始终坚持“公平优先、兼顾效率”的原则。微观效率最高的医疗系统,如果仅仅为少数人服务,那么社会的整体宏观效率很低,是没有意义的。必须强化政府职能和政府责任。政府应向全民提供“基本医疗服务包”,打破城乡与体制界限,平等地提供基本的医疗卫生产品和服务。

2.4药品与医用材料价格虚高

有关药品、医用材料价格虚高的报道已经很多,几乎人人皆知。很多药品包括一些政府定价药品从出厂到零售,中间差价为一倍甚至几倍。医疗材料价格管理基本上处于放任自流状态。“以药补医”问题始终没有解决,药品销售成为医院利润的主要来源。药品生产领域无序竞争,流通领域环节多,交易成本高,药品虚高定价。

2.5医疗资源总体不足、分布不合理

中国人口占世界的22%,但医疗卫生资源仅占世界的2%,其中还有不少资源水平不高,“僧多粥少”导致公众不能享受到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城市占有80%的医疗资源而农村只有20%,因此,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现象尤为突出。

2.6服务质量、态度差,就医流程不合理

医院作为一个特殊的服务部门,面对患病的脆弱群体,该群体面临经济和精神双重的负担,如果遇到不满意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态度,其反应肯定比一般服务群体要来得强烈。加上目前医疗服务人员普遍超负荷工作,待遇也不高,难免出现询问病史时间过短和回答病人问题不耐心等现象。另外,就医流程设计不合理,排队时间过长,挂号、就诊、交费、检验(检查)和取药等往往都需花费较长等待时间。如果有些大医院布局不合理,标识不清晰,需要在不同建筑或楼层之间来回奔波,病人肯定产生强烈不满。

3、全面推行医疗保障应先行推行的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方案。

3.1.规范医院的收入和支出管理,改变盲目创收、收入归己、自行支配的运行机制。

公立医院是公益性医院,应该履行一部分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医务人员应该有合理的报酬,但不能与医疗服务收入直接挂钩,不能收得多就分得多。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主要看服务数量、服务质量、医疗纠纷、医德医风以及群众评价等。用这些指标考核,在政府核定的医院工资总额内实行多劳多得,优劳优得。

3.2.从当初的完全由政府管理到后来的政府放手由市场作导向,现在因该兼顾两者。

既以市场作激励机制,增强医院的综合竞争力,提高医院的服务水平和质量,不让医院处于一种养尊处优的状态。另一方面,有以政府做监管机制,对医院的各个方面进行核对,让其按照政策的方向前进,保证政策既好又快的实施。我认为医疗卫生系统应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实行全面的改革开放,应该实事求是的评价各级各类医院运行状况,前几年中央提倡大力发展民营医院,全国各地民营兴起,通过调查显示,公立医院与民营医院岁在享受政府补体和免税政策方面表现为不公平竞争,但民营医院在运转过程中以较为完善的管理机制和人事聘用制度,以优良的服务和相对低廉的收费标准赢得了竞争市场。而全民医院由于管理机制的问题造成人才大量流失,追踪发现这些人才大多投奔民营医院,目前多数县级以下的全民医院在形成入不敷出,负债累累的局面,这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思考。医院办多是件好事而不是坏事,医院办多就会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矛盾,各级各类遗言可通过人才、设备、服务、收费四方面展开,实践已充分证明,医疗的宗旨只有在竞争中才能得到根本的改善;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只有在竞争中才能得到发展;医疗卫生法律也只有在竞争中才能发挥作用并日 完善。同时医疗卫生事业在发展过程中必须接受国家和社会的双重监督才能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3.3 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是药物购销制度改革的关键一环。

国家应该清楚药品的生产及其流向,对药品流转有一个清楚的认识。明白来源,知道渠道,了解去向。国家对药品和医疗器材在生产销售方面实行宏观调控,在全国范围内构成生产布局合理,资源开发合理,产品质量达标,药品器材价格和流通渠道统一,控制替代药品泛滥,严肃新药审批工作,强化审计监督职能,公示药品,器材价格,接受社会监督,改变药品宣传模式,防止医源性疾病的不断发生.3.4.随着经济发展,人们素质的提高,从根本上要增强医生救死扶伤的医生素质。

对于农村乡镇自我意识淡薄,对此能定期提供免费普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出现意外事故,重大病症等家庭无法支付能由医院内部的公益组织提供一定的帮助解决眼前最需要的,最实际的问题。

医院应该以为人民服务的公益组织形式存在,希望能通过国家的制度完善、经济发展,社会各方面的努力能把医院建立为一个无欲的服务形组织

参考文献:

[1] 张琪.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几个问题探讨[J].人口与经济, 2007,(02).[2] 宋瑞霖,陈昌雄.对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思考[J].中国医院, 2006,(01).[3] 陈家应.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若干问题的思考与建议[J].中国医院管理, 2007,(10)

[4] 王屹.对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相关问题的思考[J].卫生软科学, 2007,(04).[5] 王振耀.张秀兰.陕西神木免费医疗模式施行1年获肯定[R].中国新闻周2010

[6]曾亮亮、邓卫华. 新农合如何让农民更多受惠 [ J ] . 经济参考报.2 007

[7] 魏来、张星伍.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运行效率、筹资与基层政府行为【 J 】 .社会保障制度. 2 0 0 8,

第二篇:医院内部运行机制改革方案

郓城县人民医院 内部运行机制改革实施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工作部署,积极稳妥的推进我医院运行机制改革步伐,更好地保障医疗服务质量,提高医疗服务效率,让群众尽快享受到改革带来的实惠,按照上级的具体要求,结合我院实际,现制定我院2011年医院内部运行机制改革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中央、省、市和县关于公立医院改革的部署要求,争取在让人民群众得实惠得方便、缓解看病难看病贵和让医务人员受鼓舞三个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积极推进各项改革措施,逐步建立比较科学规范、充满生机活力的内部运行机制。

二、主要内容

㈠全面推进十项改革措施

1、预约诊疗服务。医院制定预约诊疗工作制度、管理规范,拓宽预约诊疗服务途径,规范医务人员出诊和号源分配管理,做好服务流程衔接,实现错峰诊疗、分时段诊疗和无节假日服务。(李在朝副院长、门诊办、医务科)

2、医院志愿者服务。医院全面贯彻落实《山东省医院志愿者服务活动方案》,完善组织构架和工作机制,制定规章制度和培训体系,开展以医院为平台的志愿者服务。积极宣传,逐步发展壮大志愿者服务队伍。(杨承居副书记、医务科、护理部、政工科)

3、优质护理服务。积极全面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创建活动,使优质护理服务覆盖20%以上的病房。加大临床一线护士配置,逐步做到医院普通病房 的床护比达到1:0.6。加强绩效考核和后勤支持系统建设,落实合同制护士同工同酬。完善并落实专业护理人员编制、医疗服务价格和内部收入分配等支持政策。(吴卫华副院长、护理部)

4、出院病人随访。医院制定管理制度,开展出院患者或其家属随访工作,收集出院患者医疗技术、服务态度、治疗效果、康复指导、医德医风等方面的评价意见和改进建议。出院患者或其家属随访率不得低于70%。建立患者投诉处理机制,及时受理、认真解决患者投诉,提高群众满意度。(黄福利副院长、医务科、质控办、护理部)

5、远程医疗会诊。依托省远程会诊中心建设与医院的影像远程医学会诊平台及医学图像传输系统,完成医院与城市三级医院的远程会诊系统建设,加快PACS建设。(黄福利副院长、医务科、财务科)

6、院务公开。医院落实《卫生部关于全面推行医院院务公开的指导意见》和《医疗机构院务公开监督考核办法(试行)》,建立院务公开工作的领导体制、协调机制和办事机构,制定落实院务公开工作目标、计划和措施,积极开展院务公开工作,不断创新向社会、服务对象、内部职工公开的内容和方式。(杨承居副书记、政工科、院办)

7、新农合病人优惠治疗。医院结合疗资源和技术优势情况,制定优惠措施,对新农合病人在大型检查如超声、CT、磁共振方面给予一定幅度减免。(李在朝副院长、新农合办公室)

8、临床路径管理。医院开展临床路径试点工作,到2011年底医院开展病种数分别不少于5个。在医院探索开展8个单病种质量控制工作,组织应用单病种质量控制指标体系和DRGS方法加强单病种质量管理。(黄福利副院长、医务科)

9、规范医疗服务。医院按照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大型医院巡查活动和基层医疗机构规范服务行动的要求,制定规范服务行动方案,针对影响安全和质量的重点环节和重点部位进行自查整改,符合医院等级评价标准要求。(黄福利副院长、医务科、护理部)

10、绩效考核。医院开展人事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完善人员绩效考核制度,实行岗位绩效工资,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要按照按劳分配和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原则,建立重实绩、重贡献,向优秀人才和关键岗位倾斜,自主灵活的工资分配激励机制。要从根本上切断科室收入与奖金分配的关系,更加关注综合目标,关注医疗服务质量、技术难度、成本控制、群众满意度,避免单纯的经济取向,提高临床一线护士和医师工资待遇水平。启动院前急救医疗机构绩效考核工作。(杨承居副书记、核算办、政工科、财科)

㈡实施控制费用措施

11、实施惠民医疗行动。开展形式多样的惠民医疗行动项目。(杨承居副书记、李在朝副院长、新农合、医务科)

12、推进双降、双控、双规范“三双行动”。医院实施“三双行动”,监管控制医药费用。选择神经外科、骨科、心内科等科室,心血管介入、关节植入等费用高昂的植(介)入手术和肿瘤性疾病为重点,开展高额医疗费用专项治理行动。加强医院财务管理,实施成本核算与控制。(杨承居副书记、医务科、财务科)

㈢加强医疗安全质量监管

13、扎实推进抗菌药物管理联合整治工作。开展重大疾病规范化诊疗工程。重点做好心血管介入、血液透析、妇科内镜等特殊、敏感技术的日常管理。规范医疗器械临床使用安全管理。开展医疗安全质量控制评价,保障医疗安全质量。(李在朝副院长、医务科、药剂科)㈣ 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

14、营造良好的医疗执业环境。深入开展“平安医院”创建活动。大力发展医疗责任保险和医疗意外保险,加强医患沟通。加强正面宣传引导,在全社会形成尊重医学科学、尊重医务人员的社会氛围。(黄福利副院长、屈衍宽副院长、医务科、保卫科)

15、完善医师考核和职称评定。以专业技术能力、工作业绩和医德医风为主要评价标准,开展执业医师定期考核。突出临床技能考核,淡化论文和外语。重视医务人员人文素质培养和职业素质教育,大力弘扬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杨承居副书记、政工科)

三、工作要求

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推进医院内部运行机制改革是落实医改工作的重要内容,是践行公立医院公益性质的必然要求,也是改善医院服务质量、增进医患和谐、惠及广大患者的有力措施。要充分认识公立医院内部运行机制改革的重要性、复杂性和紧迫性,增强政治责任感,把这项改革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制定工作计划,分解目标任务,层层落实责任,加强督促检查。我院成立了医院改革推进领导小组承担该项任务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工作。

附件:郓城县人民医院内部运行机制改革领导小组

二0一一年五月二十三日 附件:

郓城县人民医院

组 长:刘腾川副组长:黄福利成 员:杨玉增

内部运行机制改革推进领导小组名单

杨承居 李在朝 吴卫华 屈衍宽

张凤莲 石宪华 王振华 刘芹兴 朱 明

高 静 魏桂金 魏 芳 甘志勇 王坤荣 王庆湛 申景岩 马朝晖 侯全周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杨玉增 兼任办公室主任,有关科室选派一名工作人员为成员负责日常沟通协调工作。

第三篇:农村养老保险相关问题分析

农村养老保险相关问题分析

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加剧,我国已逐渐步入老年社会,老年人权益保护问题也日益凸显,尤其是在农村,老年人的赡养问题尤为明显。七海看到,近几年,农村老年人赡养问题居高不下且呈逐年递增的趋势。

农村养老问题实在太多,总结一些问题,一定要牢牢记住。

一是家庭经济原因。有些农民仅靠打工来维持生活,加之要供子女上学,自己生活处于困难期,因无固定经济收入或者固定收入较低,导致出现农村养老问题严重。需要赡养的老人因无劳动能力或者没有保险意识,获得养老金、养老保险金、医疗保障等物质帮助有限,而日益增加的日常生活费用支出导致农村老年人要求子女对其从经济上予以支持和帮助。

二是家庭矛盾突出。因分家不均、财产继承或者家庭矛盾等纠纷导致子女在赡养老人的义务上相互推诿,最终导致老人无人赡养,无法解决养老问题。

三是由于农村子女需要外出工作,常常导致父母与子女处于远距离的分居状态,老人与子女之间缺乏必要的精神交流和沟通,加之农村地区精神文化生活相对匮乏,导致农村老年人常常感到精神空虚、孤独,需要子女的关心和精神照顾。

针对农村部分老年人老无所养的情况,七海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通过借助居委会、村委会等力量,宣传传统家庭伦理道德和现代法治理,使认识到赡养义务的法定性和必要性,切实履行自身应当承担的赡养义务。

二是农村养老保障体系是解决农村养老的重要路径。因此,各级政府应承担起应有的责任,探索建立和健全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和机制。另一方面,农村老年人也要在物质帮助和精神支持下加强自养能力,实现老有所养。

三是树立精神养老意识,关注农村老人的精神需求,从家庭和社会都要给予农村老年人精神上的帮助、支持和照顾,让老年人老有所依、老有所乐。

七海接受城镇职工社保的交纳,了解到很多这方面的问题,而对于农村养老保险的问题也是很用心去了解的,七海希望可以帮到更多的人。

第四篇:农村失地农民问题分析

农村失地农民问题分析

摘要:失地失业农民不断增多,对我国城乡 社会 稳定产生了不良 影响,其原因在于征地补偿 理论 与制度设计上的缺陷。本文提出,解决这一 问题 的思路,在于适应市场 经济 发展 要求,着力构建失地农民权益的长效保障机制。

「关键词」失地农民/城市化/征地制度/保障机制

一、失地失业农民增多对城乡社会的影响

最近,笔者对西部地区一些城市进行了调查,有的地方在解决失地农民安置问题上进行了一些探索,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总体情况令人堪忧。据调查,目前 被征地农民对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反映较为强烈:一是普遍反映补偿标准偏低,难以维持长远生计。从西部地区一些城市的情况看,根据征地补偿安置办法,土地补偿和安置补助费最高标准为1.8万元/人(不含青苗和地上附着物补偿)。与城镇居民收入相比,仅相当于2002年当地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1.5倍。按目前 农村 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 计算,只能维持7年左右的生活;按目前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计算,仅能维持2年多的生活。而相对于土地预期收益而言,郊区农民的年纯收入一般在4000元以上,按土地承包期30年计算,其预期收益约为12万元,扣除已承包年份,也在10万元左右。如果将1.8万元全额直接代农民进入社保,按失地农民平均50岁、预期寿命72.6岁测算,每月只能领到60多元的养老金,远远低于当地近郊现行最低生活保障费180元和城市中档养老金500元的水平。据报道,浙江省农村土地征用补偿采用一次性现金补偿的额度约为每亩3—12万元;南京市按市政和非市政项目类别补偿,安置标准为2.8—4.0万元。总体上看,东部地区补偿标准要高于西部地区,加上东部地区市场经济相对发达,东部地区失地农民重新就业的渠道相对较多,而西部地区失地农民维持长远生计的压力则相当大,矛盾也尤为突出。

二是对征地安置方式和平调村民集体资产的行为不满。西部地区一些城市从2000年开始,统一征地时不再留部分土地给农民。在人员安置上,对男性50—60岁、女性40—50岁人员实行自谋职业安置或退养安置,1.6—1.8万元补偿费直接支付给个人。同时规定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土地被依法全部征用、农业人口全部安置的,原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财产由上一级组织或乡(镇)人民政府负责处理。部分农民认为,这种处理方式侵害了他们的利益,因而对此不满。

三是对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方式不满。政府对土地一级市场实行垄断,低成本从农民手中征地后,在土地交易中得到较为可观的收益。农民希望能分享这些增值收益。加上有些农民征地补偿费被拖欠、挪用、克扣,更激化了农民的不满情绪。据调查,2002年,西部地区某省的农民因土地问题上访人次比1998年增长了5.8倍。

在当前整个社会就业压力增大、社会保障制度还不健全的情况下,土地一旦被征占,就意味着农民失去了基本生存保障。部分失地农民种田无地、就业无岗、低保无份,生活在城市的边缘,在就业、子女就学、社会保障等方面又享受不到有关政策,导致失地农民问题越来越突出,已影响到城乡社会稳定和农村经济发展。

二、征地补偿理论和制度设计上的缺陷

有关专家认为,造成农民失地失业的真正原因不是城市化进程,而是现行的征地制度。

由于我国现行征地制度是在建立土地国家所有和集体所有两种公有制基础上,根据当时的实际形成并沿用至今,其征地补偿理论和制度设计的计划经济体制特征明显。在市场经济逐步完善的条件下,仍按计划经济的思路进行,必然引发重重矛盾。究其原因,主要是:

(一)法律 规定不完备,导致征地权运用的不规范。《宪法》明文规定,我国土地实行公有制,具体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国有,一种是农民集体所有。《宪法》第十条还规定,“城市土地属于国家所有”,“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土地实行征用”。这里的土地,显然指集体所有土地。而《土地管理法》第四十三条则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进行建设,需要使用土地的,必须依法申请使用国有土地”。这就意味着因建设需要使用农村集体所有土地的任何单位和个人,即使其使用土地的目的并非为“公共利益”,也必须申请使用政府统征为国有后的原农村集体所有土地,与《宪法》精神有出入。由于法律规定上的矛盾,在征地实践中就难免不出现土地征用权的滥用问题,一些商业性项目用地也必须由政府低价统征后高价转卖给开发商,对农民的合法利益造成侵害。

(二)现行征地制度没有充分尊重农民对土地财产的所有权及其使用、收益和处分权。

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就是以村为单元的所有农民共同所有。除了《六十条》对此有界定外,《农村土地承包法》第十二条规定,“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依法属于村农民集体所有的,由村集体经济组织或村民委员会发包”。这就进一步明确了农民是农村集体土地的所有者,其代表是村民委员会或村集体经济组织。任何个人和组织拥有某项财产的所有权,他就相应地应拥有对该项财产的使用、收益和处分权。但现行征地制度,在承认农民拥有集体土地所有权的同时,在征地时又剥夺了农民对集体土地拥有的所有权及其使用权、收益权和处分权,使农民的土地集体所有权虚置,土地所有权利益得不到充分保障。

(三)土地征用补偿标准的测算 方法 不够 科学 合理。依据《土地管理法》,我国现行的征地补偿费计算方式为“产值倍数法”,即征用土地补偿费,为该土地被征前3年平均年产值的6—10倍;安置补助费为该土地被征用前3年平均年产值的4—6倍。这种测算办法对农民说服力较差。第一,以产值作为征地补偿标准不尽合理。因为土地征用单位在实施征地过程中,基本都是套用国家标准进行征地补偿,按传统的粮经作物比测定前三年的农业产值,没有或较少顾及到现在的城郊农村,农业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农业,而是集生态农业、精品农业和休闲观光农业等为一体的 现代 都市型农业,土地的产出价值已完全不是普通的粮食或蔬菜价值可比的。因此,这样形成的土地征用价格当然不能反映被征占耕地本身的产出价值,是偏低的价格。第二,征地补偿标准未包含土地的增值部分。农地一经征用后,其用途的改变通常会导致地价的飙升。但是,在制定征地补偿标准时却没有考虑增值因素。根据马克思地租理论,级差地租可以分为级差地租Ⅰ和级差地租Ⅱ,级差地租Ⅰ形成的原因之一是土地位置的差异,级差地租Ⅱ产生的原因是因为在同一块土地上连续投资的劳动生产率的差异造成的。同时,按照马克思的地租分配理论,级差地租Ⅰ应该归土地所有者所有,级差地租Ⅱ应当由土地所有者和征地者共同所有。而当今土地征用后之所以会产生增值,是由于土地的位置差异、国家规划和开发投资两部分造成的,增值部分当然就包括两种形式的级差地租。

因此,在对增值部分的分配上应考虑、被征地者的利益。第三,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

异会导致地区地价差异上欠考虑。一个地区的基础地价从根本上讲是由区域经济条件决定的,任何土地交易价格的形成均受到区域经济条件的制约。由于农地产值的一致性趋势,各地类的产值,特别是耕地的产值与区域的经济条件没有明显的相关性,以此为基础测算的征地补偿标准就无法反映地区的地价差异。

(四)与市场经济规则不相适应。我国现行的征地补偿制度是一种纯粹的补偿关系,这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是合理和适用的,也广泛地被农民和社会各界所接受,但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却显得不合理。首先,城市土地(除划拨)及其它所有的生产要素均已采取市场机制进行配置,并充分按市场价格进行交换,而惟独农村集体土地还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的配给制征用和补偿。其次,农民在参与社会生产过程中,都是按照市场价格购买生产资料,但他们所拥有和使用的土地则被征地主体以较低价格拿走。第三,土地的财富观没有得到体现。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引用培根的话说:“土地是财富之母,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作为不可再生的特殊资源,其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都是很高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城市化进程中,土地不仅是农民的基本生活保障和发展的生产资料,更应真正成为农民的一大财富。

三、着力构建失地农民权益的长效保障机制

(一)建立合理的征地补偿和利益分享机制。目前,征地补偿是失地农民在城市化进程中能获得的最直接的 经济 效益,是他们最重要的生活来源,同时也是最容易引发征地矛盾的焦点。因此,寻找政府、征用地主体、失地农民间最佳的利益联结,建立合理的征地补偿和利益分享机制,是解决失地农民 问题 的关键。一是逐步提高土地征用补偿费标准。土地征用补偿要充分考虑 农村 经济 发展 和农民收入增长的实际。应该以农民征地补偿费全部进入社保测算能领到城区最低生活保障金作为参照系,将现行补偿标准提高。这仅仅是静态预期补偿标准,今后应逐步调升。政府要通过垄断土地一级市场,适当降低税、费,调整土地出让收益分配比例,提高征地补偿标准。二是在统一征地中逐步推行土地“片区综合价”。坚持市场化方向,根据城市发展总体规划,按地段、地类等将城市土地划分成若干个区片,每一区片确定一个相对合理的基准地价,在统一征地时,实行统一的补偿标准。三是 研究 实施分类征占补偿办法。兼顾国家、市场征占主体和农民利益:①对纯公益性项目用地(如无经济收益的城市道路、绿地、水库等),仍由国家统征后拨付,但国家应提高征地补偿标准;②对准公益性项目用地(如有收益权的高速公路、标准厂房、各类商品市场、污水及自来水厂等),除提高征地补偿标准外,还应建立合理的利益分享机制,允许集体经济组织代表农民同征地主体平等协商谈判,让农民在所征土地的增值收益中分享利益(如高速公路建设公司股权分红,商品市场、标准厂房产权,水厂产权或股权分红等),避免土地被“买断式”征占;③对开发性项目用地(如房地产开发等),引入谈判机制,允许集体土地逐步进入一级市场或一级半市场,让集体经济组织代表农民作为市场主体一方,逐步直接参与市场交易。四是为集体经济组织保留部分财产。鉴于集体经济组织承担着许多公共性 社会 经济职能,因此,在征地过程中应划出或置换部分土地、资产,由集体经济组织严格按照城市规划要求,兴办二、三产业,发展集体经济,解决失地农民的就业和生活问题,并为以后农村社区向城镇社区过渡创造条件。五是加快“城中村”农民建房制度的配套改革。以“城中村”连片改造和建设村民公寓为契机,按城市功能分区要求统筹安排各类建设用地,将城市整体规划与村一级管理体制协调起来,打破行政村的界线,采取组团式集中连片与局部分散相结合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形成在地域上相对集中、新转居人员与老市民混居的具有规模效益的功能小区。

(二)建立医疗、养老社会保障机制。为了最大限度规避政府目前低成本征地、延

置社会高风险的问题,在目前农村社保尚未立法,且社保制度建设基本是空白的情况下,应当尽快把失地农民纳入城镇社会保障体系,实现与城镇社保的对接。现实的做法是,设计一个与城市居民相对接近、便于今后与城镇社保体系相衔接的操作方案,先养老保险,后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城镇养老、医疗、低保应扩大覆盖面,首先覆盖失地农民,社保标准要逐步提高,失地农民享受低保标准应等同城镇居民。建立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保险相结合的机制,提高养老保障成效。依托集体经济组织或社区,建立完善互助医疗合作制度,并实行医疗产品配送下乡。

建立失地农民养老和医疗保险制度,其资金筹措应按国家、集体、个人及市场征地主体“四个一点”的思路解决。政府应规范明确各类征地主体无论是进行何种用途的土地征用,均应在土地收益中留出一块作为农民失地后的社会保障资金,并专户储存、专门机构管理;鉴于目前农民理财能力差和货币化安置存在一些弊端,应引导农民在土地补偿中拿出部分资金,购买基本医疗和养老保险;有条件的集体经济组织出资补贴一点;政府从经营土地收益中拿出一点。

(三)建立 教育 培训保障机制。对进城入镇失地农民的教育培训保障,主要包含四大块:一是子女的九年制义务教育。失地农民进城后,其子女入学应与城镇居民的子女一视同仁,享受国家九年制义务教育所赋予的所有权利。二是对失地农民的职业技能培训。目前,失地农民的再就业面临两方面的困难:就业渠道不畅和就业技能缺乏。因而加大以职业技术、岗位技能为重点的就业培训,提高失地农民转岗再就业能力已成为当务之急。在加强失地农民的培训时,还应对其他农民进行培训,因为今天的有地农民可能就是明天的失地农民。加强教育培训,首先应建立健全以职业技术教育为主的、多层面的县乡村三级农民职业技能培训 网络 体系;其次是各级财政应拨出专款,建立农民职业技术培训专项资金,以党校、职工校、乡职业教育中心和农技推广中心、乡村成人学校等为载体,建立培训基地,充分利用公共财政资源,开展免费培训。三是对农业结构调整后的农村富余人员和失地农民进行 现代 市场经济知识和转岗再就业技能培训。四是把失地农民的培训工作,纳入城镇下岗人员再就业培训体系。

(四)建立再就业创新机制。农民市民化的重要前提是农民就业的社会化、非农化和充分化。顺利实现就业是解决失地农民生活来源,加快其生产生活方式转变的重要保证。应按照市场化原则,制定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就业政策,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就业市场,实现城乡统筹就业。一是要引导和教育失地农民转变观念,破除“等、靠、要”思想,提高自谋职业、竞争就业的自觉性和能力,积极主动地参与市场化就业。鼓励、扶持失地农民自谋职业,自谋职业的失地农民应享受城镇下岗人员自谋职业的有关税费优惠政策。对开展自主创业的失地农民,农村信用社应继续发放小额贷款给予支持。二是鼓励征用地单位和其他工商 企业 尽量消化失地农民,对吸收失地农民的企业,应享受安排城镇下岗人员的有关税费优惠政策。

三是建立以市、县两级劳动力市场为中心,以街道、乡镇劳动力管理服务站为网点的就业服务网络。打破城乡“藩篱”和所有制界限,取消对土地被征用劳动力在城镇就业的种种不合理限制,变“户籍门槛”为“素质门槛”。

(五)建立集体经济组织的经营管理和收益分配机制。在农民市民化过程中,必须加强集体资产管理,并处理好 历史 遗留问题。一是加快产权和股份制改革。村集体资产特

别是历年土地征用的补偿费要单独建帐、专款专用,优先用于办理村民的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障。对于土地已基本征完或全部征完的“城中村”,在撤村建居时,可按村集体资产的多少进行分类改革:①资产总量大、集体企业多、收入较稳定的村,应进行股份制改革,量化到人;②总量不大、又无企业,收入不稳定的村,可进行资产托管、入股投资,量化到人;③资产较少的村,应优先用于为村民办理养老保险。加强对股份制改革后的集体资产的管理,集体资产主要投资于风险小、收入回报稳定的第三产业为主,其收入除用于发展再生产外,应主要用于社区公益事业建设和股民福利事业建设。二是适时组建转型的社区合作经济组织。社区合作经济组织应接管原村集体资产并实行股份合作制改造,允许其成为法人实体,给予一定年限的过渡期,在过渡期内税收、信贷和工商登记等方面给予政策优惠,以稳定合作经济组织的收入来源,提高失地农转非人员的生活保障。三是完善社区合作经济组织的运作机制。

明确社区合作经济组织的地位,制定规范的章程范本,确定合理的股权量化比例及配股政策,使合作经济组织在资产评估、法人登记、股权设置、股东权利与义务、收益分配办法、股权转让等方面都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加快产权制度创新,允许股权内、外部自由转让,促进资产的社会化。可以借鉴有的地方搞股份合作制的经验,将征占的村集体土地收益以股金方式分配给村民,通过动员村民自愿入股,再筹措部分资金,建立股份合作经济组织。并通过在村外建立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在村内发展二、三产业,安置人员就业,将集体经济组织的收益与每个村民(股民)紧密地联在一起;或以征地补偿费置换标准厂房给农民发展集体经济;以及实行“街辖村”的“托管”过渡等做法,保证农民对集体经济财产拥有的所有权,保证集体资产保值增值,保证集体经济持续发展给失地农民提供的就业和生活保障。此外,在征地过程中,对集体经济资产不能搞平调,为其发展壮大创造条件。

第五篇:分析农村招投标问题

**镇关于农村基建工程招投标的情况汇报

随着我国农村事业的蓬勃发展,农村的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也在迅速扩大,尤其是在基建工程上。就对目前农村建设工程招投标活动的特点、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作一探析。

一、基本状况:我镇辖13个行政村,自2011年我市开展对招标工作进行监督管理以来,我镇党委高度重视,结合实际,制订了《**镇招投标工作管理办法》,成立了招标监督工作小组,小组不仅吸收了纪检干部人员还吸收了财务、农经、派出所、司法所成员。

我镇各村的招标议标程序分5步:

1、村委会拟定方案。先由村两委会集体研究,拿出初步处臵意见,交由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

2、会议讨论决定。对村委会提出的方案,必须经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形成书面会议纪要,并由参会的代表签字认可。参会的村民代表总数必须达到村民总数或村民代表总数的三分之二以上,同意人数占参会人数的三分之二以上,方可获得通过。

3、镇监督小组初步审查。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的处臵方案要及时报招标监督工作小组审查:一是对工程进行调查、登记;二是对工程的的申报材料尤其是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的情况进行审查;三是审查招标方案的可行性和合法性;四是审查其他相关事宜。招标形式及方案经审查通过后报镇纪委审核、镇政府批准。

4、组织实施。招标或议标由 1

村主任主持,招标监督工作小组派合适人参加。同时,邀请村监会成员或部分党员、村民代表参加。

5、签定合同。招投标或议标结束后,由村委会、村民小组与中标人签订书面合同,签订的合同必须报镇招标监督工作小组备案。

二、农村基建工程招投标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农村招投标工作推行力度不大

(1)农村干部文化低、认识不到位。部分农村干部文化文化水平一般偏低,思想观念落后,带头致富能力不强,法律意识淡薄,依法行政水平不高。个别人认为只要工程合理、公道,没有招标必要。

(2)农村工程较小,资金短缺,但招标费用较高。大部分村没有集体收入,基础设施建设款为争取资金,资金较少,工程较小,工程技术相对简单,干部想少花钱多办事,认为招标费用较高,不愿承担。由于工程规模小、资金缺乏、施工期限紧等原因,招投标很难实施。

(3)农村农民乡情重,工程愿意本村工程队承建。农村干部在农村生活,村情乡情重,也有的人家族观念浓,有工程愿意本村工程队承建。

(4)害怕强包、强夺标。有些地痞组建的工程队,强包、强夺工程,也有强买中标工程现象。村干部躲避这些人,不敢宣传招投标。

(二)农村招投标工作不规范

(1)制度不健全,多为议标。大部分农村只注意建筑施工的议标,而忽略了其他环节的议标,比如设计、监理、原材料、审计等。而且部分农村对合同管理不严,对合同的内容缺乏推敲,致使不少合同内容于己不利。有的对中标单位的风险抵押要求不严,一旦出现问题,中标单位没有任何抵押。有的对合同的条款,如资金、工期、质量保证、成本降低、责任划分、风险承担等审查的不严密,让中标单位有可乘之机。

(2)招标文件编制不严谨。一份好的招标文件,应该根据招标项目的特点和需要进行编制,招标文件应当包括招标项目的技术要求、对投标人资格审查的标准、投标报价要求和评标标准等所有实质性要求和条件以及拟签订合同的主要条款。但是现在有些招标人在编制招标文件时十分马虎,东抄一点,西挪一点,有的甚至前后矛盾。

三、规范农村工程建设招标投标工作的对策

(一)加强对农村招标投标工作的教育引导

追根溯源,宗旨意识缺失、法制意识淡薄,对此,我们要坚持“教育先行,预防为主”的方针,紧紧抓住树立正确权力观这个关键,加强对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理想信念和宗旨意识教育,党纪条规和法律法规教育以及从政道德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同时,检察机关要发挥犯罪预防职能,结合具体案例和实际情况,向工程主体单位、建筑企业和业主大力宣传《建筑法》、《招投标法》等相关法律法规,重点宣传违法的法律后果,尤其要通过以案释法,做到警钟长鸣。

(二)健全农村工程建设招投标制度

农村工程建设实行公开招投标,其目的是在节约建设费用的情况下,保证工程质量并确保符合条件的投标者有参与工程建设的机会。根据现状,我市宜专门出台农村工程招投标的规范性文件,对这项工作做出细化要求。一是明确招投标范围。二是工程招标可考虑在各乡镇设立工程建设招投标管理机构。对农村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工作实行乡镇代管理,重大项目的招投标由市招标办负责,乡镇招标机构配合;小型项目由乡镇招标机构代理。宜设立乡镇招投标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由镇纪委、镇人大、镇财政所、村干部代表、外聘工程技术人员组成,负责对工程招投标管理及工程建设全程监督;三是规范招投标程序。四是制定与《招投标法》、《建筑法》等相配套的惩罚措施,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执法力度。

下载农村医院运行机制问题分析(合集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农村医院运行机制问题分析(合集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公安工作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分析5篇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公安机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面临着机遇的同时又迎接新的挑战,公安工作应如何革旧鼎新、与时俱进、开创新的辉煌呢?只有克服旧的公安工作管理体制,运行......

    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分析

    作者简介:李娜(1985-),女,汉族,河南许昌人。硕士研究生学历,许昌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助教,主要研究方向:经济法、宏观经济发展等。 摘要:河南省农村劳动力的有效转移,是河南省当前农村......

    关于农村养老问题的分析

    《关于农村养老问题的分析》 一、前言: 社会实践的参加者:大学生 实践的主题:农村养老问题 时间:2015年2月25日至2015年3月5 地点:河南省林州市 现将此次实践活动的有关情况报......

    我国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分析[合集]

    我国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分析摘要近些年来,我国农村环境问题成为一种严重的社会问题,环境问题的严峻程度仍在继续恶化,农村环境污染现象成多样化、立体化的现象。环境问题严重影响......

    农村打麻将问题分析(合集5篇)

    农村打麻将问题分析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麻将已成为农村群众不可缺少的娱乐工具。清闲时候,大家在一起聚一聚,打打麻将散散心,这并非坏事但是,现在许多农村打麻将已成......

    农村打麻将问题分析2

    外,其他诸如看戏、看电影、看书报等文化活动和文化设施几乎为零,文化的匮乏造成农民聚众赌博现象愈演愈烈。二是农村劳动力相对过剩。由于农村就业渠道较窄,加之少数农民受季节......

    农村主要环境问题分析及对策

    我国农村主要环境问题分析及对策 姓名:单位:专业:学号: 摘要:由于我国长期存在的城乡分治,长期以来,农村环境一直是环境监管和污染治理体系的死角。农村的环境基本处于“自治”状态......

    民办高校财务管理的运行机制分析

    民办高校财务管理的运行机制分析 民办高校财务管理的运行机制分析2007-02-02 21:54:17中国的民办高等学校有三大特点,一是白手起家,学校的一切建设几乎都从零开始;二是实行专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