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博物馆经营与艺术欣赏 成耆仁
博物館經營與藝術欣賞成 耆 仁
第一部
第一講 博物館學概況2013年4月1日
一、博物館學的發生
(一)國外:英國(1759年、同時能展出5萬件以上、年參觀人數500萬)。、法國(1793年8月起開放)。
北京故宮博物院(1924/11月起),目前博物館有110座,2008前擬增30座。
(二)臺灣:日治時代開始(1895-)
二、博物館組織與功能—以國立歷史博物館為例
(一)博物館組織 :館長室(公共事務小組)、祕書室、研究組(圖書室、資訊室、編譯小組)、展覽組、典藏組、教育推薦組、人事室、會計室、警衛隊、文化服務處
(二)功能典藏:受捐贈、政府交管、受委託代管私人文物、購藏、考古挖掘、其他。2 展覽:真、善、美研究與典藏:出版、維修、保管
(三)館員的專長、任務與工作
三、理想的博物館
(一)知識的寶庫—科技化、數位化、國際化與本土化
(二)美的殿堂—硬、軟體方面
(三)休閒場所—親子、情侶、師生
隨著博物館事業的急速拓展,近年來設立「博物館學系、所」的大學日益增多。國立歷史博物館在博物館學領域一向受到重視、素有專長,歷任館長皆為學者出身,對博物館學之理論與實務兼具獨到的領導力。目前為止國立歷史博物館與海外30多座博物館結為姊妹關係,並互相合作、交流。
博物館學為一國際性之學術,如何及時吸收國內、外同領域之研究成果,同時讓國際學界瞭解我國博物館事業的發展以及博物館學的研究動態是一大挑戰。為此,國立歷史博物館自民國86年起,定期舉辦「國際博物館館長論壇學術研討會」。曾應邀出席的海外館長來自紐西蘭、韓國、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澳洲、美國、法國、英國、荷蘭、俄羅斯、夏威夷、日本等,以及國內的中 1
華民國博物館學會理事長漢寶德、國立故宮博物院院長秦孝儀、高雄市立美術館館長黃才郎、鴻禧美術館副館長廖桂英以及國立歷史博物館館長黃光男等,在會議期間各國代表並簽署亞太地區博物館交流協議,及文物、學術交流。
續於87年辦理「21世紀博物館的新視覺—博館館館長論壇會議」、89年辦理「博物館與建築:邁向新博物館之路」、90年舉辦「博物館的專業主義:2001年博物館館長論壇」、(中略)95年辦理「博物館與青少年」等,不僅擴大國內博物館學理論與實務經營的視野,也使國際博物館界重視臺灣地區日益蓬勃發展的博物館活動。
參考書目
1國立歷史博物館,《國立歷史博物館年報》,臺北,國立歷史博物館,1998年12月。2 國立歷史博物館,《國立歷史博物館年報》,臺北,國立歷史博物館,1999年11月。
第二講 臺灣博物館的現況
一、依專業內容分為
(一)藝術、歷史博物館:故宮博物院、歷史博物館、臺中美術館等。
(二)自然、科學博物館:自然科學博物館、工藝博物館、海洋博物館等。
(三)專業博物館:鶯歌陶瓷博物館、樹火紙博物館、茶博物館、順益臺灣原
住民博物館等。
二、依行政管所分為
(一)國、公立博物館:國立、公立、縣立
(二)公司經營:鴻禧、震旦行、順益
(三)大學博物館:臺灣大學博物館、輔仁大學博物館等。
(四)私人經營:北投藝術館、樹火紙博物館等
(五)虛擬博物館
三、文化產業與行政管理
(一)專門管理文化的機構 /理想的預算(總預算的2%為理想)
(二)博物館人員的資格
(三)未來展望與趨勢:
法人化
精緻化、專業化、科技化、國際化和本土化、休閒觀光化
參考書目Http://webtitle.nmh.gov.tw/3colors/Http://web2.nmns.edu.tw/flower/國立歷史博物館,《博物館與青少年》—2006年博物館館長論壇,臺北,國立歷史博物館,—2006年10月。
第三講 鄰近國家的博物館經營—以韓國、日本為例
一、韓國博物館
(一)博物館的誕生與歷史(1908-)
(二)國立中央博物館與眾多的國立博物館
(三)公司經營:三星Le’um Museum
(四三)其他專業博物館
(五)大學博物館:Seoul大學博物館、梨花女子大學博物館等。
二、日本博物館
(一)國、公立博物館法人化前
2法人化後
(二)公司經營的博物館:出光美術館
(三)專業博物館:大阪東洋陶磁美術館
(四)大學博物館:東京大學博物館、京都大學博物館
三、理想中的博物館與現實
(一)社會資源共享—避免惡性競爭
(二)館際之間交流—資訊、文物、館員
(三)博物館成為學校師生最佳校外教學之場所
參考書目SUNG, Kee in(成耆仁),’ Korea Museums :Modernization and Participation in International
Activities’, “New Roles and Missions of Museums”-Intercom 2006 Annual Meeting & Conference, Thesis Collection 4 , Taipei, Taiwan, R.O.C , p51-58.第四講 博物館與國際博物館機構
一、國際博物館機構與國際博物館日
(一)國際博物館機構國際機構:ICOM(國際博物館會)、INTER-ICOM(國際博物館管理委員會)2 美國(AAM)、法國國家博物館學會(Réunion des Musées nationaux)3其他
(二)國際博物館日:1977起,每年5月8日
二、國內博物館機構:中華民國博物館學會(ICOFOM)
(一)組織與業務:國內博物館業務推動、維護博物館權益、保護暨推廣本國文化藝術 2 國際參與、提昇在國際博物館界的能見度
(二)會員:團體會員與個人會員
二、國際博物館機構的最近動態
第五講 博物館行銷與策略
文化政策
(一)有形文物、無形文物
(二)發揚傳統優質文化、鼓勵傳統中創新
(三)引進海外文化、輸出本國文物給予多觀摩機會
二、博物館與公司、業務的異與同比較
(一)博物館—非營利
(研究組)= 公司(研發部)
(展覽組、公共事務小組)=公司(門市部、業務部)
(典藏組)= 公司(倉庫管理部)
(二)公司—營利
三、文化產品外銷、提高國家形象
四、文化外交、以文化人自豪
參考書目Huang, Kuang nan , ”Museum, Marketing, Strategies”-New Directions for a New Century, Taipei, National Museum of History,1977.第六講 國家文物分級
一、文化政策與國家文物保護(新、舊文化政策)
(一)有形文物與無形文物
(二)國家投資與長期培訓
二、華盛頓條約與UNESCO
三、為民服務項目
四、多元的觀眾
■
第二部古代瓷器鑑賞
第二篇:博物馆经营与管理大纲
博物馆经营与管理
一、说明
(一)课程性质
博物馆专业必修课
(二)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目前博物馆营销的主要方法,了解博物馆管理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三)教学内容
课程着眼于博物馆与文化遗产在市场经济和信息时代的今天的经营管理及其主客观条件,探讨其历史渊源与发展变化,以为高年级文博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实习和实际工作奠定必要的基础。课程以理论和实践结合,博物馆与文化遗产与相关文化产业的综合视角为特色,(四)教学时数
(五)教学方式
理论、实验
上编 博物馆经营
第一章
博物馆的设立、年检与终止(9课时)
第一节
博物馆的设立操作规范(3课时)
1·
1、法律依据
1·
2、操作流程
1·
3、申请材料目录及示范文本 1·
1、法律依据 1·
2、操作流程
1·
3、申请材料目录及示范文本 1·
1、法律依据 1·
2、操作流程
1·
3、申请材料目录及示范文本
第二节
博物馆的年检操作规范(3课时)
第三节
博物馆的终止操作规范(3课时)
第二章
博物馆营销(9课时)
第一节 营销概念与博物馆营销(3课时)
1·
1、营销的概念
1·
2、博物馆营销概念的引入
1、理论的探索
2、实践的证明
1·
3、博物馆营销含义、特点及目的1、博物馆营销的含义
2、博物馆营销的特点
3、博物馆营销的目的
第二节 博物馆整合营销策略(6课时)
1·
1、重视观众的需求和欲求
1、进行市场细分,确立目标市场观众
2、兼顾目标市场,确立博物馆收藏策略
3、以观众需求为导向,开展陈列展览策划与设计 1·
2、关注观众获取满足的成本
1、博物馆门票政策
2、博物馆商店的经营
3、克服“博物馆疲劳” 1·
3、考虑观众参观的方便性
1、博物馆展示信息的提供
2、博物馆选址
3、博物馆设施建设 1·
4、重视与观众的有效沟通
1、博物馆会员制度的建立
2、博物馆志愿者制度的完善
3、博物馆社会服务的开展.1·
5、博物馆整合营销模式的构建
第三章
博物馆商品营销(10课时)
第一节 概念界定及意义分析(3课时)
1·
1、相关概念界定
1、博物馆商品与博物馆产品
2、博物馆商品营销
1·
2、博物馆商品营销的功能与意义
1、博物馆诊释和宣传藏品的需要.2、博物馆延伸教育功能的需要
3、博物馆解决资金问题的需要
4、博物馆提升社会地位的需要.5、博物馆助力产业整合的需要
第二节 我国博物馆营销的现状及问题(3课时)
1·
1、博物馆商店规模与博物馆体量不匹配 1·
2、博物馆商品区域差别明显
1·
3、博物馆商品缺乏创意、大同小异
第三节 国外博物馆商品开发与营销考察与研究(4课时)
1·
1、大都会博物馆商店的发展历史及经营现 1·
2、大都会博物馆的商品营销战略
1、强势品牌战略
品牌标志营销
品牌授权
2、产品差异化战略
商品分类
以顾客需要为中心
3、多渠道营销策略
直复营销
特许经营
电子商务.1·
3、大都会博物馆商品营销活动的宏观环境
1、健全的财政政策保障
免缴所得税的适用范围
免缴销售税的适用范围
2、完善的知识产权法律体系
3、美国博物馆商店联盟的指导与支持
第四章
博物馆特展营销(12课时)
第一节 博物馆特展的内涵和特点(3课时)
1·
1、博物馆特展的概念
1·
2、我国博物馆特展示例及特点
第二节 博物馆特展的产品策略(3课时)
1·
1、产品策略概述
1·
2、博物馆特展产品性质概述 1·
3、博物馆特展产品质量 1·
4、品牌
1·
5、产品的创新原则
1·
6、对我国博物馆特展进行创新的具体建议
第三节 博物馆特展的价格策略(3课时)
1·
1、博物馆价格策略概述 1·
2、博物馆特展的定价目标
1·
3、影响博物馆特展产品定价的因素 1·
4、博物馆特展的定价策略
第四节 博物馆特展的促销策略(3课时)
1·
1、促销策略概述
1·
2、博物馆特展促销的含义及组合策略 1·
3、促销组合的应用与建议
下编 博物馆管理
第一章
博物馆管理架构(6课时)
第一节 三部一室制(2课时)
1、三部一室制内涵
2、发展历史及现状
第二节 国外博物馆管理架构(4课时)
1、英国博物馆管理模式.2、美国博物馆管理模式.3、日本博物馆管理模式.第二章
我国博物馆管理水平评价分析(8课时)第一节 我国博物馆的发展及管理问题分析(3课时)
1·
1、我国博物馆发展概况
1·
2、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的理论分析
第二节 管理水平评价体系及实证分析(5课时)
1·
1、博物馆管理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1·
2、管理水平评价的实证分析
1、文物系统博物馆的管理水平评价
基于因子分析方法的评价
基于嫡权系数法的评价
两种评价结果的比较分析
2、博物馆管理的GAP分析
教材:《博物馆的理论与实践》,严建强著,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年9月版。参考书目:
1.《现代博物馆学基础知识问答》,甄朔南、沈永华主编,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协会,2000年版。
2.《全球化下的中国博物馆》,国家文物局著,文物出版社,2002年版。
3.《中国大百科全书·文物博物馆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著,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3年1月版。
4.《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博物馆事业纪事》(上、下),国家文物局著,文物出版社,2002年9月版。
5.《博物馆的沉思》,苏东海著,文物出版社,1998年版。6.《博物馆学新视域》,蔡琴著,浙江人民出版社,2003年8月版。
第三篇:美学与艺术欣赏
·············································
美
学
与
艺
术
欣
赏
音乐之声之影评
创作起源:
《音乐之声》的创作灵感源自于玛丽亚·冯·崔普的真人真事:玛丽亚·冯·崔普生于阿尔卑斯山一带,原本在本笃会的侬柏格修道院(Nonnberg)担任实习修女,1926年因健康问题,被院长送到盖尔·冯·崔普爵士(Georg Ritter von Trapp)家修养,兼任爵士长女的看护人的玛利亚与爵士坠入情网,于1927年结为连理,两人并生有两女一男。1930年代受到经济大恐慌影响,爵士几乎失去了所有财产。于是他和玛丽亚带领七个孩子组成乐队进行职业演唱,并于1936年萨尔斯堡音乐节上赢得首奖。1938年纳粹德国与奥地利合并,爵士拒绝了纳粹的征召令。为了躲避追捕,他们以露营的名义搭乘火车穿越阿尔卑斯山来到意大利,从此展开全欧洲的巡回表演。1939年他们移居美国后,不但将演唱事业开拓至世界各地,也在自家的“一心”牧场举办各种音乐营队。1956年,崔普家庭歌手正式解散,玛丽亚·冯·崔普出版了第一本书《崔普家庭合唱团》。不久,该著作被改编成德国电影《崔普家庭》(Die Trapp Familie),并在欧洲引起轰动。
《音乐之声》是由美国音乐剧的泰斗理查德·罗杰斯(Richard Rodgers)和奥斯卡·汉默斯坦二世(Oscar Hammerstein II)根据玛丽亚·冯·特拉普(Maria Von Trapp)的自传:《冯·特拉普家的歌手们》(The Story of the Trapp Family Singers)改写而成的。音乐故事片《音乐之声》的剧作者是美国剧作家勒曼。
剧情:
22岁的玛丽亚是一个萨尔茨堡修道院里的志愿修女,但是,她活泼好动和热爱自然的性格却总是让她在修道院里惹麻烦。修女院里的女院(MotherAbbess)觉得她这样的活泼的性格不适合僧侣生活。于是,当她接到冯·特拉普上校家寻求家庭教师的请求,她决定让玛丽亚去,也借此让她探索出真正的生活目的。(本段插曲:The Sound of Music(玛丽亚)、Maria(修女们)玛丽亚到达冯·特拉普(Captain Georg Von Trapp)家,发现他是一个有七个孩子的鳏夫,长期的海军生活和亡妻的悲伤使他对待孩子像管教士兵一样严格。很快,玛丽亚就明白了以前那些家庭教师离开的原因,原来是孩子们得不到父亲的关爱,总是用捉弄教师来吸引父亲的注意。(本段插曲:I Have Confidence_)。
上校要求玛丽亚也像他一样严格,但是玛丽亚没有听从,而是用她天生的温柔和善良赢得了孩子们的友好。趁上校不在的时候,她用窗帘给每个孩子缝制了休闲的服装,带领他们到花园水池游玩,在美丽的阿尔卑斯山上野餐,还教会了他们唱歌。孩子们原有的拘禁和忧郁渐渐地被音乐和笑声代替了。(本段插曲:Sixteen Going on Seventeen(丽莎和罗夫)、My Favourite Things(玛丽亚)、Do-Re-Mi(玛丽亚和孩子们).不久上校回家了,还带回了孩子们喜欢的麦克叔叔(Uncle Max)和孩子们不甚喜欢的上校的女朋友埃尔莎·施瑞德男爵夫人(Baroness Elsa Schraeder)。上校对玛丽亚的做法十分不满,可是当他听到孩子们为男爵夫人唱歌的时候十分感动,因为玛丽亚把从他妻子去世之后家里就不再有的音乐又带了回来。玛丽亚还和孩子们一起准备了一场木偶戏即孤独的牧羊人,上校为玛丽亚可以感染他人的热情所吸引了。(本段插曲:The Sound of Music Reprise(孩子们、The Lonely Goatherd(玛丽亚和孩子们)、Edelweiss(上校和丽莎).几天之后,上校和男爵夫人一起举行了一场盛大的舞会,孩子们在舞会中也有歌唱表演。在舞会中,玛丽亚给孩子们示范奥地利的民间舞蹈“涟恩德拉(又译:兰德勒)”(Laendler)。出乎意料的是,上校走过来和玛丽亚共舞,舞蹈最后他们互视对方,他们之间的爱意一目了然。这些,都被男爵夫人看在眼内,当晚,她劝玛丽亚回修道院。玛丽亚恐怕自己对上校的感情会越陷越深,于是,她悄悄地离开了。(本段插曲:So Long, Farewell(孩子们).玛丽亚走了之后,男爵夫人用尽办法讨孩子们的欢心都没有成效。当孩子们得知上校要和男爵夫人结婚的消息后,他们更加难过。他们到修道院找玛丽亚却没能见到她。玛丽亚向院长坦白了她对上校的爱情和对生活的不知所措,院长告诉她要鼓起勇气,哪怕翻越世界上的每一座山峰也要找到自己的真爱。于是,玛丽亚回到冯·特拉普家里。玛丽亚回来之后,男爵夫人发现她已经无法挽回玛丽亚和上校之间的感情,她主动退出了婚约,上校和玛丽亚互诉衷肠,很快地,他们就结婚了。(本段插曲:Climb Ev'ry Mountain(院长)、My Favourite Things Reprise(孩子们)、Something Good(玛丽亚和上校)、Maria Reprise(修女们)可惜,他们的生活并没有从此就永远幸福快乐。当他们还在度蜜月的时候,德国纳粹占领了奥地利。连大女儿丽莎深爱的小伙子罗夫也成了纳粹下的一员。当他们赶回萨尔茨堡,发现到处已经是纳粹旗帜横行了。而上校和玛利亚不同意在自己家挂纳粹国旗,但当他们不在的时候,负责照顾孩子们的麦克叔叔帮他们注册参加了(Salzburg Festival)。上校一回到家里,就接到了纳粹发来的电报,要他立即到纳粹海军报道。一向痛恨纳粹的上校决定带领全家人离开奥地利。当他们晚上离开别墅的时候,被早就躲在门外监视他们的纳粹拦住了,于是上校解释说他们离开是为了参加希尔斯伯格节演出,并拿出节目单作为证据。在纳粹的陪同下,他们来到了会场,演出了孩子们准备好的歌曲。在这时,上校和玛丽亚演唱了《雪绒花》,歌曲里对祖国奥地利的热爱之情浓郁深厚,不顾旁边持枪的纳粹守卫,在场的观众也跟着上校一起唱完了《雪绒花》。(本段插曲:Sixteen Going on Seventeen Reprise(玛丽亚和丽莎)、Do-Re-Mi Reprise(玛丽亚、上校和孩子们)、Edelweiss Reprise(玛丽亚、上校和孩子们)、So Long, Farewell Reprise(玛丽亚、上校和孩子们)演出之后,趁着颁奖的时候上校一家人借着音乐的掩护逃离演出现场,纳粹尾随一路追到修道院里,在修女们的帮助下,上校一家人藏在了墓碑后面,但被罗夫发现,并且漏了行踪,之后开车躲过纳粹的追踪,而纳粹的车却被修女们拔掉了电动机,不能发动追赶,然后他们翻过阿尔卑斯山,离开了奥地利。(本段插曲:Climb Ev'ry Mountain Reprise(修女们).音乐欣赏:
作为一部曾获最佳影片等五项奥期卡金像奖的好莱坞经典音乐电影,人们首先提起的就是影片中多首广为流传的经典歌曲,如表达玛利亚对大自然热爱的主题曲《音乐之声》;轻松愉快的《孤独的牧羊人》;特拉普上校演唱的深情无限的《雪绒花》;欢乐大方的《哆来咪》;以及可爱的孩子们演唱的《晚安,再见!》等等,都成为人们记忆中最值得珍惜和细细回味的艺术佳作,被视做人类最珍贵的永恒佳品。而且,片中每个人的歌唱都有着独特之处,如玛利亚的嗓音清亮高昂、悦耳动听,特拉普上校则拥有一副迷人的深沉而有磁性的好嗓子,孩子们唱歌则是音色各异,总之是可爱而欢快,充满了生气和活力。音乐是这部电影的主题和永恒魅力之所在,也正是音乐把最淳朴、最真挚的人间真情表露的淋漓尽致,在观众心中留下了永不消逝的回音。除了这些脍炙人口的经典音乐,影片中迷人的风景也令无数人陶醉,奥地利美丽的阿尔卑斯山的山坡、清澈的湖泊、雅致的别墅,风景如画的萨尔茨堡,这就是莫扎特的故乡,据说导演在考虑电影取景的时候来到此地,当时心中就只有一个念头,在如此美妙的地方拍出的《音乐之声》一定会成功。事实果不其然,它创造了歌舞片的奇迹,并挽救了这家濒临破产的电影公司。
电影一开始,音乐就带着我们掠过奥地利的山脉,河流,民居和草地,最后来到那片壮丽的阿尔卑斯山脉上,幽幽绿草地,修女玛丽亚远远地奔来,展开双臂唱出那首《THE SOUND OF MUSIC》,瞬间就征服了人们的心,使我们在那一刻领略了音乐之美。此外,看这部电影就不能不提到七个活泼可爱的孩子,玛利亚用她的音乐、她的开朗热情打动了七个孩子,也打动了上校,最终改变了这个家庭。有一幕最令人感动的场景,就是玛利亚带着七个古灵精怪的小人儿,弹着吉他在如茵的草地上围成一圈学唱歌,在不远处的一座座山峰作背景的蓝天白云下奔跑,明媚的阳光照射下来,把这幅场面的视觉效果强化了,让人们仿佛就在他们身边,那欢快的场景感染了每一个人,我们好像能触摸到那种快乐的感觉。
这就是这部电影的魅力所在,音乐和画面互相交织,使观众在享受了视听盛宴的同时,也能深深地为影片中的内涵、人物所打动,上校的爱国热情,玛利亚的纯洁善良„„每个场面,每个人物都刻在我们心里,每每拿来品味,便觉人世间的真情和温暖长存。
小结:
电影从开始已经显示出可比拟的气势和魄力:镜头一开始从高空航拍的阿尔卑斯山大全景,逐步转向在山顶上载歌载舞的玛丽亚,镜头的层层深入给观众带来了强烈的视觉和听觉上的冲击,使人印象深刻、精神振奋,感觉大自然的宏伟壮丽与美妙的乐韵相互交融、合二为一。先声夺人的开篇可以说是画龙点睛,为后面的成功演绎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其实我觉得这一幕也为后来上校对祖国大好山河的热爱同纳粹作斗争做了铺垫,更能显示他的爱国主义精神。音乐也是这部片子成功的重要元素之一,贯穿了整部影片,我想导演之所以用《音乐之声》来命名,可能是因为故事发生在音乐之都维也纳吧。影片中或高昂、或低沉的节奏,或吟咏、或叙述的歌声,还有那幽默风趣的表演不仅吸引住了人们的眼球同时也吸引住了人们的耳朵。故事背景是是战争年代,奥地利人依然是那么乐观、坚强,战争的间隙还忘不了舞会、音乐会,因为音乐是他们的生命,是他们战胜敌人、战胜困难力量的源泉,看来音乐在他们心中的魅力是无穷的。
细节决定成败这部影片中有许多细节的地方让我印象深刻,比如说玛利亚刚到上校家的第一天,孩子们就在她的口袋里塞青蛙,晚饭时在她的座椅上放松球。玛利亚的做法很值得令我们学习,她的聪明、机智、大度实在令我钦佩!她有一颗理解孩子的心,有关爱孩子的情。她把孩子当孩子看,不仅能容忍他们做的一切,而且能教育引导他们该怎么做,在这里我想把玛利亚在餐桌前对孩子们说的那段话拿来与大家共享:“我想谢谢你们每一个人把那件礼物放到我的口袋里。你们一定体谅到我来到一个家庭的不安,我多么想不被当外人看待,你们体贴入微,使我一到就感觉到那么温暖、幸福和快乐。”听了她的话,有几个孩子竟然哭了,大概是他们感到太惭愧了。因为他们做得很过分,而玛利亚却在上校面前替他们保密,说了那么一段充满希望的话,这怎能不令孩子们羞愧万分呢? 从专业的角度来说玛利亚的教育方法值得每个老师去借鉴,更值得我们每一位接受新班级、新挑战的老师学习。
:
第四篇:成立博仁医院党支部报告
临潼区卫生局
关于成立西安临潼开发区博仁医院党支部的报告
区委组织部:
西安临潼开发区博仁医院地处临潼区银桥大道92号,创建于2005年10月,是经临潼区卫生局审核批准的一所综合性医院,内设18个临床科室,现有职工64名,其中党员
5名,符合党支部建立条件。
为进一步扩大党在“两新”组织中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
盖,固本强基,促进“两新”组织健康快速发展,卫生局党
委积极指导西安临潼开发区博仁医院建立党支部工作。该院
于2010年7月申请成立医院党支部,于2010年8月经临潼
区卫生局党委批准成立党支部。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和
《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选举工作暂行条例》等有关规定,西
安临潼开发区博仁医院党支部于2010年12月23日召开全
体党员大会,选举产生了支部领导班子,并及时将选举结果
上报局党委。卫生局党委对支部选举过程进行了严格审核,并派专人对支部领导班子成员进行实际考察,形成书面材
料。2012年6月27日经卫生局党委会审议,同意西安临潼
开发区博仁医院党支部选举结果:张艳丽同志为党支部书
记,马利辉同志、张正运同志为支部委员,并以临卫党发
[2012]9号文件对选举结果进行了批复。
目前,西安临潼开发区博仁医院党支部已经成立,班子健全,在卫生局党委的领导下开展基层党组织活动。
特此报告
二○一二年七月二十五日中共西安市临潼区卫生局委员会
第五篇:中国剪纸艺术欣赏与创作
《 中国剪纸艺术欣赏与创作》
教
案
第一章 中国剪纸艺术的历史与发展研究现状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剪纸的历史
2、了解中国剪纸艺术的发展研究现状
3、了解中国美术馆部分馆藏剪纸作品及作者简历。
4、激发大学生对剪纸艺术的热爱,对民族文化的认同。
二、教学要求
对中国剪纸的历史有初步认识,了解中国剪纸的艺术成就。
三、教学的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
中国剪纸的历史演变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五、教学设备
多媒体光盘、剪纸作品等
六、教学内容
第一节 中国剪纸艺术的历史
纵观人类历史上的艺术创造,材料和工具的创造发明总是推动着新艺术种类的出现,中国剪纸艺术的出现也不例外。在剪纸艺术出现以前,利用各种材质和工具进行镂空、剪刻的艺术形式屡见不鲜,从原始先民利用石头创造的刻痕岩画,到战国时期利用铜、银、皮革等材料创造的皮革镂花、银箔镂空刻花以镂空技术为艺术造型手段,就已经奠定了剪纸艺术的技术与形式规范。中国汉代冶铁术和造纸术的成熟,为剪纸艺术的诞生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民众生活的精神需求滋生了民俗艺术发展的空间。我们可从散记在各种历史文献中的资料领略到剪纸艺术在中国各个历史时期的存在状况和发展历程。
《史记·晋世家》载: “成王与叔虞戏,削桐叶为珪以与叔虞,曰,以此封若。”很多研究者认为这标志着中国剪纸艺术的发端。这个故事还说明了在纸发明以桐叶等天然易得的薄质材料,被用来制作示意性的造型,供人“戏”用:流传的民谚“汉妃抱娃窗前耍,巧剪桐叶照窗纱”也说明了在纸出现之前,就有了以剪为“戏”的艺术表达手段。
晋‘干宝《搜神记》载有剪纸为人的故事: 汉武帝(刘彻)时,幸李夫人,夫人卒后,帝思念不已,方士齐人李少翁言能致其神。乃夜施帷帐,明灯 烛,而令帝居他帐,遥望之,见美女居帐中,如李夫人帷坐而步,又不得就视,帝愈益悲感。”说明剪纸用于巫术招魂的习俗至少可追溯汉代。从描述的情况看,当时方士所剪李夫人像应为剪影式的人物形象,且姿态相貌具备了李夫人的体貌特黄 石 理 工 学 院 师 范 学 院 《 中国剪纸艺术欣赏与创作》
教
案
征,剪纸艺术形象达到了形神兼备的水平,才可能借助灯影烛光和远距离的视觉幻象.让汉武帝感到影像的栩栩如生,引发身临其境的效果。
南朝《荆楚岁时记》中载: “正月七日为人日,以七种菜为羹;剪彩为人,或镂金箔为人,以贴屏风,亦戴之于头鬓;亦造华胜以相遗。”这里记载的人日节最初为楚地风俗。“人日”二字最早见于云梦睡虎地《日书》,是上古的一种择日占卜活动。“剪彩为人,或镂金箔为人”是指“人日”这天用剪刀和刻刀在彩色丝绸或薄金属片上剪制和镂刻成人形,贴于门户、屏、帐上,或佩戴于头发,并相互馈赠。剪制和刻制成人形的叫“人胜“,剪制成花鸟形的叫”华胜”,还有相交的双菱形叫。方胜”。戴胜为人日节的重要标志,故人日节又称”人胜节”。湖南长沙五里牌东汉墓曾出土过一枚金胜,是较早的”华胜”文物。
阿斯塔吉那古墓群中陆续出土了五幅南北朝时期的墓葬剪纸作品,是现已掌握的年代最早的剪纸文物。从同时出土的墓志铭看,这些剪纸是亩昌王国,相当于北朝时期(公元541-567年)的随葬物,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从这批剪纸的表现内容来看,有动物(马、猴)、植物(桃枝、莲花.菊花、忍冬)和几何形(三角形.菱形)等纹样,表现方法使用了典型的折叠型剪纸团花式样(圆形轮廓内分层次重复表现的传统剪纸构图式样)。剪纸艺术风格十分成熟,由此证明,它们一定不是剪纸艺术产生初期的作品。这说明剪纸艺术的成熟早于南北朝时期之前。
20世纪60年代在新疆出土的文物中,还有一件唐代的人胜剪纸,7个女子入形排列成行,此胜用于围饰头发。剪纸中的人物形象体格健硕丰肥,明显带有唐代世俗生活中的美女特征。现存甘肃敦煌莫高窟北区与藏经洞的唐朝和五代部分剪纸也反映出剪纸艺术应用于宗教活动的具体情况。如唐代水墨画镂空剪纸<菩萨立像>.绘制与镂空剪刻相结台,可能是绘制洞内壁画、雕刻石像和泥像的第一设计稿。另外还有一些<忍冬形剪纸). <梅花形剪纸>,<纸花>等唐代作品均是丧葬用品。
另有五代作品<佛塔>用红色纸剪成。作品中佛塔造型华丽,塔顶、塔座比例结构严谨且富于变化,内部花纹装饰形态复杂。构图对称,很好地营造出庄严神圣的宗教气氛,属于功德剪纸,主要用于敬供佛侈,装饰佛学.道场。
《彭衙行>诗中吟道: “暖汤濯 我足,剪纸招吾魂。”说明剪纸招魂的风俗在唐代的 存在状况。徐延寿《人日剪彩》诗曰: “闺妇持刀坐,自怜裁剪新。叶催情缀色,花寄手成春。” 从以上唐诗描写的情况来看,唐代的”镂金作胜”沿袭晋风,但在”剪彩”的内容上已有很大程度地改变,不仅有晋代的以人形、花草形几何形的人胜、华胜、方胜,还有凤乌、绶鸟等象征爱情吉祥的题材出现,从最初《东方朔传·岁时节》所载: “天地初开一日鸡,二日狗,黄 石 理 工 学 院 师 范 学 院 《 中国剪纸艺术欣赏与创作》
教
案
三日猪,四日羊,五日牛.六日马,七日人,八日谷,其日晴所主之物盛,阴则灾”的择日占卜活动,到“愿君千万岁,无处不逢春”的相赠剪彩吉祥祝福表达.剪纸作品更成为民风民俗中人与人之间传情达意,情感交流的日常用品。
南宋时,剪纸已用于民间婚俗。<东京梦华录)记载:凡孕妇入月,于初曰父母家以银盆或绫或彩画盆,盛秋秸一束,上插花朵及通草,罗绞五男二女花样,用盘盒装,送馍头,谓之”分庸”。通草罗绞五男二支花样”是当时婚俗中运用的具有巫术含义的剪制式样。
南宋时手工业的繁荣,也促使民间剪纸适应都市需求,跻身小商品市场。周密《武林旧事)载,当时杭州的“小经纪”就有1 70多种,其中如“剪字”、剪花样”都属剪纸门类。周密《志雅堂杂钞)记载:当时京城“汴梁向旧天都街,有剪诸色花样者,极精妙,随所欲而成。又中瓦有余敬之者,每剪诸家书者皆专门。其后,忽有少年能于袖中剪字及花朵之类。更精于二人,于是独擅一时之誉”。此文中记载了当时剪纸专业艺人各有所长.有擅剪‘诸色花样者”,还有能剪“诸家书者”。说明宋代市井生活中列名家书法的欣赏需要影响到剪纸的专业水平”独擅一时之誉”。
明代剪纸还被用来装饰扇面。1965年.在江苏出 土的一把剪纸折扇,制作年代为正德十年(公元1515年前后)。折扇用竹骨十八根,扇面用棉盘纸夹裱了一幅”梅鹊报春图”剪纸。对光观看,梅花枝分左右,中间站立一只喜鹊,扇面周围有锦框般的花边。在构图上明暗搭配,疏密有致,中心空出,整体协调,不愧为当时剪纸艺术的佳作。
从明代起(公元1368-1644)广东佛山剪纸已成专门行业大量生产,产品有建筑、家具装饰,供花、礼花等,销往广东及中南、西南各省.并远销南洋各国。
清道光年间,河北蔚县剪纸形成了专业化的生产销售市场,其代表人物为王老赏,他创作的剪纸艺术作品以戏曲人物为主,运用点彩手法,人物形象生动传神,受到群众的普遍欢迎。清代陈云伯《画林新咏>记载:“剪画.南宋时有人能于袖中剪字,与古人名迹无异。近年扬州包钧最工此,尤之山水、人物、花鸟、草虫、无不入妙。‘此文献不仅记载了剪纸艺术家的姓名.还说明了自南宋以后剪纸艺术向书法.绘画艺术借鉴学习丰富自身艺术语言的真实情况.突出体现了随时代风尚发展变化的事实。
中国美术馆部分馆藏民间剪纸作品欣赏 王兰畔(1920-1996)女,汉族,陕西洛川人。
王兰畔所在的旧县镇有着浓郁的民风民俗。自小耳濡目染的王兰畔8岁时就开始学铰窗花,1 7岁出嫁前已成为当地能“冒铰”的巧女子。除了剪纸,做面花、刺绣、画画也样样精通,每逢乡亲遇到婚丧嫁娶的大事必请她帮忙料理。
黄 石 理 工 学 院 师 范 学 院 《 中国剪纸艺术欣赏与创作》
教
案
王兰畔性格开朗、直爽豁达,平时喜欢看戏.唱戏.唱民歌、讲故事,她对生活没有过多的奢望,心态平和得似一泓池水。胸襟坦荡的王兰畔悲可放下,喜也可放下,唯独放不下的是钟爱的剪纸。对剪纸的执著和追求,使她达到了剪随意动,形从心出的境 界,各式的花样在她的剪下信手拈来,轻松而自然。王兰畔的作品在题材上并没有局限在传统式样和内容 的藩篱中,而把身旁的现实生活也作为自己写照的对 象,从而脱离了对传统民俗的依附,具有明确的自我情感表现倾向,使作品独立的审美价值超越了陪衬民俗的行为目的。
王兰畔的作品黑白分明,富有节奏,剪法不拘小节,干脆利落。造型上雄健大度,彰显稚拙、古朴之 美。空间经营上充分利用剪纸的二维性特质,消解了时空的束缚,把不同时间、空间中的物象置于一方天地,打破空间透视的变化,视画面需要处理形象的大小,以此来构建二维平面中的层次和空间.使作品的经营达到了一种心境上的自由。王兰畔的作品以其深厚的文化内涵、浓郁的乡土信息以及独特的视觉艺术价值赢得了社会的肯定,自80年代始,她的剪纸和绘画作品先后在中国美术馆.上海美术馆展出。
高金爱(1922-至今)女,汉族,陕西安塞人。
高金爱祖籍山西临县武家沟村,自小家境贫寒.她有着极好的艺术感悟和天赋,凡她看到好的纹样都能默记心中,再加上聪明好学,所以对剪纸传统语言的把握灵活自如。高金爱最喜欢剪动物,狮子、老虎等都成为她表现的内容。另外,富有生活情趣的现实生活也成为她表现的题材:抽烟的老者、挥锤的石匠„„她眼中看到的、脑中想到的都在她的剪下升华出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高金爱剪下的老虎被赋予人的品性,时而威风八面、啸撼山林,时而温顺恬静,憨态可掬,浑圆整体的造型,丰富善变的纹饰.完全成为她心象中虎的写照。她剪的牛造型简约、夸张,形态生动百变,对牛瞬间特征的刻画和把握犹如神助。牛在她的剪下似有了喜怒哀乐,有了悠闲和紧张。高金爱的剪纸作品稚气逗人、简单明了,没有多余的纹饰,剪法以阴剪为主,装饰多用打牙纹和螺旋纹,时常在适当的局部装饰上一朵小花,整体上给人以浑厚有力、拙中带巧的阳刚之美,这和高金爱性情幽默,率直爽真的秉性是一致的。
高金爱不但剪纸铰的好,画画.做面花、捏面塑同样出手不凡.1979年至今,高金爱创作了千余幅剪纸和绘画作品.300多幅作品被中国美术馆,中央美术学院等单位收藏,其绘画作品《娃娃和艾虎》被中国美术馆选送法国参加了巴黎独立沙龙美展。《伏虎》、《赶集》等作品分别获全国农民画大展二等奖。作品《多喜》入选全国农民画出国巡回展。1 985年这位陕北乡村的普通妇女应邀走上了中央美术学院的讲台为学生授课表演,陕西省文化厅授予她”农民艺术家”的称号。
黄 石 理 工 学 院 师 范 学 院 《 中国剪纸艺术欣赏与创作》
教
案
高金爱的名字随着其作品的流传已走出了陕北那偏僻的山村,蜚声海内外,但她依旧在那黄土山沟里平和地生活,劳作着。一方朴素的黄土孕育了她的艺生命,正像别人问及她的创作灵感从何而来时,她指着脚下的土地说“从地里谋的“。
曹殿祥(1921-1988)女,汉族,陕西安塞人。
曹殿祥原是陕西省横山县艾好村人,背井离乡逃荒至安塞县南缘稍沟枣台村定居,虽然家境贫寒,但从小受到父母疼爱。因喜欢剪花,母亲时常带她到附近“花匠”家请教。由于天赍聪慧,1 6岁时已成为上下川有名的巧手。她一生最爱唱着信天游民歌剪花样。有“一对狮子一对莲,二十四岁儿女全”;有“石榴墼牡鳟女生下一大摊”:有”男枕石榴女枕莲,策罐万万年”;有”抓髻拨来来(抖动发髻之意). 不引来(少女怀春思嫁)”。曹殿祥一生日里不唱着,手里的剪刀不停地剪着,一幅幅隐喻着生。衍和吉祥幸福的剪纸就这样被创作出来。她的剪纸大 :刀阔斧,造型简练、概括,善作变形,深沉雄大近似陕北汉代画像石刻。曹殿祥的剪纸作品蕴涵着早期文化的深刻内涵,如在《鹰踏兔》中,鹰象征太阳和神话传说里的”三足鸟”,代表阳性:兔象征月亮和月中兔(或蟾蛙),代表阴性。《鹰踏兔》暗示男女交合,反映了古老的生殖崇拜信仰。在《抱鸡娃娃)中,鸡和鱼象征男性,石榴牡丹象征女性,抱鸡(或 抱鱼)的娃娃往往剪成坐在牡丹上的形象,暗寓性爱、孕子之意。
980年曹殿祥的剪纸《艾虎》,《鸡》等45幅作品首次在北京中国美术馆展出并引起轰动。1982年她应邀进京,为中央美术学院师生进行民间美术剪纸教学表演。曹殿祥的剪纸如今已成为中央美术学院民间美术教学的经典范本。
库淑兰(1920-2005)女,汉族,陕西省旬邑县人.
库淑兰出生在陕西省甸邑县赤道乡富村《王村),幼年随父母迁居泾阳县.由于从小定下’娃娃亲。.1936年被父母从泾阳县送回甸邑和城关镇孙家台子村孙宝印结婚。新中国成立后才分得属于自己的土地.她一直生活在这个生养她的黄土塬上沟壑纵横的小山村里。
库淑兰小名’猴桃儿”,自小活泼好动、生性开朗乐观,十几岁时曾念过几年书,后辍学在家跟长辈妇女铰花,刺绣,并很快成为一名巧手。丈夫孙宝印是一俭老实、勤快的庄稼人,秉性倔强.愚执。由于两人性格的差异,再加上当地旧时的传统陋习.婚后库淑兰时常受到婆家的虐待和丈夫的打骂,可以说从结婚到晚年,一生伴随她的除了贫困就是丈夫的拳脚和棍棒。她一辈子生养了1 3个孩子,但留在身边的仅有一个女儿和两个儿子。生活的困厄、命运的磨难使她在自己的艺术天地里寻找安宁与快乐,她的剪纸已不满足于传统的龙凤呈祥,福禄寿喜等纹样.而是幻化出她内心绚丽和灿烂,作品在表现技法和语言元素上是黄 石 理 工 学 院 师 范 学 院 《 中国剪纸艺术欣赏与创作》
教
案
传统,她用的色纸种类不多,但我们从她的作品 是艳丽明快,鲜活而富丽的色彩.她善于对 比,将色块相互间隔,特别是在白底色上经 彩色,使其作品显得清新明快,极富节奏。
品读库淑兰的作品,我们不能脱离开张 的口传歌谣,她剪纸时咏唱的歌谣,是她剪纸的组成部分,这些反映世态风情.嘲讽的口传歌谣.使其作品中的图像丰满,使其作品内涵具有淳朴的诗意,库淑兰生活在物质贫困的现实中,同时也生活在内心充满神秘和浪漫的精神富足之中。1 985年,库淑 兰在家门前跌入5米多的深沟,躺在炕上昏迷740多 天.20多天里吃不下东西,家人给她料理好了后事.但她却奇迹般地苏醒过来,睁开眼,又急切地在炕上操起了生锈的大剪刀。灾难有时也促使精神升华,自此头戴凤冠、身着霞帔,母仪天下的剪花娘子成为她剪纸创作中反复出现的形象,这个神人合一的形象成为她自我心象的写照。在她那孔破旧的小窑洞里,从窑顶至炕围下边的全部空间都被她贴上了五光十色的彩色剪纸,有<剪花娘子>、(日月星辰>.(花鸟四季>、<福寿吉祥)-满窑的剪纸营造了一个浪漫、天真的童话王国,一个富丽堂皇的神圣殿堂. 1 989年,库淑兰用自己的创作吸训了全国23个省、市的专家学者、民间艺术工作者前来考察学习.1 992年,在”第二届中华民族文化博览会’民间美术大展中她的作品荣获特别奖。1994年’中国民间艺术一绝”大展中她又荣获文化部颁发的金奖。1996年,库淑兰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民间工艺美术大师”。2002年,中国民间剪纸申报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时。她又被列为民间剪纸天才传承者。库淑兰灿烂吉祥的剪纸艺术和贫苦困难的生活遭遇,是我们这个时代基人深思的。第二节
中国剪纸艺术的发展研究现状
(略)
第二章 中国剪纸艺术风格与文化内涵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剪纸不同地域的艺术风格。
2、学习中国剪纸深厚的文化内涵。
二、教学要求
要求学生课外收集中国传统剪纸图形,找出其中的寓意符号。
三、教学的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 中国剪纸的文化内涵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黄 石 理 工 学 院 师 范 学 院 《 中国剪纸艺术欣赏与创作》
教
案
五、教学设备 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内容
第一节
中国剪纸艺术风格
中国剪纸艺术的风格与不同地域的风俗习惯、历史文化、经济发展及作者的文化素养,爱好禀性等多种因素有关,同时还与宗教信仰和古代先民图腾崇拜有密切的关系。不同的地区受各自地域文化的影响,审美情趣和感情表达方式都不甚相同。总的来说,我 国南方的剪纸,具有精雕细刻、玲珑剔透的特点:北方的剪纸,大多粗犷豪放,质朴夸张。
中国汉代(公元前206一公元220年)视上天有四个神灵(也称”四神”)——青龙、白虎、朱雀’玄武(龟蛇合体).汉代人把东、西、南~北分别按方位排列:东为青龙,西为白虎,南为朱雀.北为玄 武,有安定四方的作用。”四神”一直受到人们的崇 拜,它的形象在各地剪纸图案中处处可见。因此可以按区域方位把不同风格的剪纸归纳为东南沿海、东部沿海、西北高原、东北平原、中原地带及西南少数民族六大区域,这样划分能将中国北方窗花的天真浑厚和南方剪纸的玲珑剔透区别开来,其中以浙江乐清 细纹剪纸、广东佛山铜锡箔剪纸、云南的佛事剪纸、陕西“抓髻娃娃”剪纸、东北的满族剪纸、河北蔚县的点彩剪纸等最具民族、地域特色。
一、东南沿海剪纸艺术
东南沿海剪纸以浙江剪纸、广东佛山剪纸和福建 剪纸为代表.
浙江剪纸历史悠久,五代时的《武林梵志》就描绘了吴越故地上曾出现的一个宏大剪纸景观。民间剪纸传统在乡土之中延续传承经久不衰。浙江省的窗花剪纸各地都有,以金华温州地区的乐清,平阳等。乐清的细纹刻纸主要用于装饰
时放在礼物上的“圈盆花”最有特色,剪纸为之配应的背景为衬,显示了特定艺术语言的优势纸造型讲究大的影像轮廓,而影像之中又剪阴线。剪花的样子多是当地女子做姑娘时攒的老辈儿花样,另有一部分是画佛像的民间匠人所为,再经由手艺高的巧手剪制。有的巧手当然也可以自出样自己剪,甚至看完戏之后就能剪出成套。
温州乐清的细纹龙船花已有7∞多年的厉变.中国剪纸百花园中独树一帜。细纹龙船花被誉称:“微雕剪纸”、“中华一绝”。它的风格形成与当地民俗活动的盛行有直接关系由于游龙的发展.不断推动细纹龙船花的精益求精,形成强烈的地域特色。乐清细纹刻纸以刻代剪,刀法精妙入微、挺拔,图案细如发丝,工而不腻,纤而不繁,可以在一寸见方的纸面刻出50条线条,其纹样细如发丝,凭竹刀打的经纬格子线,随心所欲地刻出装饰纹样,表现力十分丰富。它以其娟秀、黄 石 理 工 学 院 师 范 学 院 《 中国剪纸艺术欣赏与创作》
教
案
纤巧、精致的特点与北亢民间剪纸的粗犷、豪放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被称 为“中国剪纸的南宗代表”。被国家授予”中国十大
“神剪”称号的老艺人林邦栋是乐清细纹刻纸的代表人物。他创作的刻纸作品用图案纹样来调整画面黑白关系,平衡构图与表现主题。他的刻纸风格纤细娟秀,散发着江南特有的灵气,不仅构图生动活泼,令人惊叹.细腻线条更是令人叫绝。
广东佛山剪纸佛山剪纸形式多样,千变万化,享誉国内外。佛山剪纸的实用价值分为三类:一类用作祭祀用品,如贴于门额上的门签、拜神时烧祭用的“四方贵人”,日食出现时人们向天拜祭用的“蟾蜍食曰“;另一类用于日常生活,如刺绣、鞋帽、陶瓷及雕刻,此类剪纸一般为纯色;第三类用于礼花。与北方粗犷的风格不同,佛山剪纸艺术的线条剔透玲珑,色彩鲜艳,采用佛山特有的金属红丹和铜铂为剪纸原料,主要以反映佛山民间的乡情美为主。佛山剪纸按其制作原料和方法分别有铜衬、纸衬、铜写、银写、木刻套印、铜凿、纯色等类。其利用本地特产的铜箔银箔,用剪、刻、凿等技法,套衬各种色纸和绘印上各种图案.形成色彩强烈、金碧辉煌,富有南方特色的剪纸艺术风格。佛山剪纸既有纤巧秀逸,又有浑厚苍劲的表现手法,按使用的需要而选材施艺。
佛山剪纸艺术,在制作上有剪、刻两大类。刻是在民间剪纸的基础上,随着商品生产和群众的需要而兴起的。刻纸利用佛山名特产铜箔和色纸作主要原 料,具有色彩丰富、苍劲豪放等独特的地方风格。在 制作方法上.以铜衬料.铜写料,铜凿料为最具特色。铜衬料是用刻刀在铜箔上镂刻出画面线条骨架,然后根据制作设计需要,在背面衬上色纸。铜写料是绘画与剪纸相结合的艺术形式,先用刻刀在铜箔上镂 刻出画面的外轮廓,然后用胶水调粉彩绘画画面。铜凿料与铜写料大致相同,其特点是画面或人物轮廓用特制的凿子凿成一点点凸出的珠子般的线条,中间不需刻通,而是以粉彩绘画成光辉灿烂、色彩斑斓的画面。这类剪纸是其他地方所没有的,是佛山的特产。
福建剪纸福建剪纸以刻为主,各地都有不同的特点。山区的南平,华安等地以刻画山禽家畜的作品较多,表现较为粗壮有力、淳厚朴实;沿海的闽南,漳浦则屡见水产动物入画,风格细致造型生动;莆田.仙游一带以礼品花为主,倾向于华丽纤巧的意味。
福建剪纸的作用很广泛:岁时节日的窗花、门笺、灯花、仪礼花及刺绣的稿样,泉州艺人刻纸还应用在 建筑中、家具上,做复印漆画的底版。最有特色的样式是莆田的礼晶花,生贺喜贺寿,祭神祭鬼祭祖,不管是馈赠还是摆供,也不管是礼轻还是礼厚,都要 赋上一枚鲜红的剪纸花.就连猪头,猪脚,猪肚儿.鸡爪也都如此。礼品花的造型也别有意趣。一只鸡爪上的剪纸称之为“凤爪花“,本无美感的东西顿时成了一枝喜气洋洋的凤足凰趾,上面再饰以”戏牡丹”的图黄 石 理 工 学 院 师 范 学 院 《 中国剪纸艺术欣赏与创作》
教
案
案.则更美观。猪肚子本来很难看.作者把礼品花剪成一只肥硕流油的小猪崽的意象,满园之中,已洋溢着可视的祥云瑞气,使本”好吃不好看“的礼物,得到了最恰如其分的修饰。
二、东部沿海剪纸艺术
东部沿海的剪纸主要以山东和江苏为代表。山东剪纸剪纸在山东民间流传很广,形式有刺绣花样、喜庆礼花,窗花、墙花、顶棚花、门花、斗盒花等,它们大多是农村妇女用剪子剪成,而门笺、灯彩等一般均由专业艺人用刀刻制。山东民间剪纸因 地而异,胶东窗花精致细腻,鲁北窗花粗犷豪放,苍丑县的挖补门笺绚丽华美,莒县的五色门笺图案古朴,鲁匿南的刺绣花样线条流畅,荣成市的纸斗花纹形象简练,各有鲜明的地方特色。
山东剪纸从造型风格上大致可分两类;一类是渤海地区粗犷豪放的风格,与黄河流域其他省份的纸一脉相承。一类则是更有特点的山东胶东沿海地区以线为主,线面结合的精巧型剪纸,以其花样密集的装饰手段,使单纯爽快的外形更饱满丰富。
在山东胶东,被称为“伎俩人”的剪纸巧手在当地很受尊重。她们的花样子常常用烟火熏在土纸上到处流传,成为远近乡村剪花的样子。剪纸用途最多的是打扮窗户,胶东农家多采用栅栏状直棂窗和方格窗故妇女剪的窗心将一个比较大的完整的形象分成若干块或竖条。这种窗花因跨越了窗格,故称为“窗越”。窗越中比较流行的“金鱼缸”一般就分成6块或8块组成完整的图案。
江苏剪纸江苏剪纸以邳县剪纸和扬州剪纸为代表。
邳县位于江苏,是文化部命名的“中国民间艺术之乡”,邳县剪纸是苏北乡村剪纸的典型。剪纸的品种十分繁多,用于实际生活的大多是剪如鞋花、帽花、兜肚花、枕顶花、帐围花、烟花、荷包花以及各种服饰花样等,用于观赏的有窗 砭,喜花、盆花、灯花、果盆花、喜筐花等。内容有、殇、花乌、虫鱼、瑞兽、神话传说、民间故事、生景。山村小景以及一些象征和寓意福、禄、寿、喜,财的各种物象等。
邳县剪纸具有北方古朴浑厚的艺术特色,在艺术笔逢上简练概括,作者往往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生活积累,对其物象进行大胆夸张和变形。其用剪大刀阔斧,讲究传神,写意味更浓,尤其强调物体的外形美,其作品透出淳朴、粗犷、明朗、豁达、洒脱的气质和特色,剪制过程全部随着自己的意愿。它遵循古的传统却有旺盛的生机,表现新的生活又不模拟现实的表面。长期以来,邳县传统的民间剪纸总是与人们的社会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扬州是我国剪纸流行最早的地区之一。当年隋炀帝三下扬州,广筑离宫别馆,恣意游乐。每到冬天-园苑中花树凋零,池水结冰,炀帝游兴不减,令宫女们仿黄 石 理 工 学 院 师 范 学 院 《 中国剪纸艺术欣赏与创作》
教
案
照民间剪纸,用彩锦剪为花叶,点缀枝条,挂于树上,同时剪成荷花、菱芰、藕芡等物,去掉池中冰块,逐一置于水上,如同春夏之交艳丽景色,以赏,悦目。扬州有剪纸迎春的风俗。立春之日,民间翦纸为抱,为春蝶,春钱、春胜,“或悬于佳人之首,或缀于诧下”.相观以为乐。扬州剪纸还有一些特别用途,民间剪纸人.纸马及纸钱等,来祭奠鬼神。我国北方剪纸质朴,淳厚,作品主要以窗花、十二生肖为主,而扬州剪纸则体现出了南方剪纸以柔、秀、美见长的特点。郭沫若先生曾写诗把南北剪纸的风格说得非常明白清晰,诗日:“曾见北国之窗花,其味天真而浑厚。今见南方之刻纸,玲珑剔透得未有。一剪之趣夺神功,美在民间永不朽。”
扬州剪纸的特征可具体分以下几个方面:
1.线条流畅。扬州剪纸擅长花卉,最具代表的要数菊花。扬州剪纸多以镂空的技法,以线条表现,使剪下的菊花线条婉转流畅。线条是扬州剪纸造型的基础。
2.构图严谨。扬州剪纸多采用折技的方法来表现。利用巧妙的构思,抓住花卉的特征,疏密相间,烦而不乱,既源于现实,又妙在夸张。
3.技法讲究。扬州剪纸最注重剪下工夫,没有若干年的勤学苦练是无法将扬州剪纸的神韵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的。“圆如秋月方如砖,缺如锯齿线如须”,这既是扬州剪纸长期以来艺术实践过程中的经验积累,也是判断剪纸作品芝术水平的标准。
4.形象逼真。扬州剪纸不单纯是花卉、乌鱼、昆虫、飞禽.走兽,连书法、图案也都是剪纸表现的对象。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书法和图案,剪书法不仅要剪出它的韵味、力道,而且必须使每个字的横、竖、撇、捺之间相连而不能分开,连接要合理自然。最终达到的目的是:通过剪刀剪出来的字.应该更加圆润,流畅,富于艺术性与立体感。
三、西北高原剪纸艺术
西北高原剪纸以陕西剪纸、山西剪纸和甘肃剪纸为代表。
陕西自周、秦、西汉、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大夏、北周、隋、唐等1 1个王朝相继在此建都,是历史上建都朝代最多、时间最长的地区。传说中华民族的始祖炎帝和黄帝就出生在黄河流域的陕西省黄陵县。古文化遗址中发现了大量的玉器、青铜器、天文观测、历法、服装、陶器、乐器等古代发明,所有这一切无不给后来的剪纸艺术打上神秘的烙印。
陕西从南到北,特别是黄土高原,八百里秦川,到处都能见到红红绿绿的剪纸。陕西剪纸.在全国民间美术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陕西剪纸,专型门称之塑二渣业五二,因它较完整地传承工史堡垦蘸古老的造型纹样:如鱼皇厶面、塑身黄 石 理 工 学 院 师 范 学 院 《 中国剪纸艺术欣赏与创作》
教
案
人首以及与周文化相似的“抓髻娃娃”、与汉画像所相似的”牛耕图”等;传承了中华民族阴阳哲学思想与生殖繁衍崇拜的观念,如陕北剪纸中的”鹰踏兔”、”蛇盘兔”、”鹭鸶衔鱼“、“鱼戏莲”,“蛙、鹿、鱼、鸟”等。
淳朴、善良的陕西农民为求四季平安.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为追求超越自然的力量,征服自然的灾祸,会崇信巫术,请神权、跳傩舞。逢新年佳节,人们会闹起社火、吹响唢呐、敲起锣鼓、接祥纳福.所以黄河流域的剪纸从肉容到形式同其他地域的剪纸风格有着明显的不同。它的功能以自我欣赏和装饰美化自己为主.不受商品价值和政治方面的影响,随心所欲。在剪纸的表现手法上以简练为主,体现出它的随意性、意象性抽象性。在艺术风格上是单纯、概括、淳朴、庄重,讲究翦纸本身的文化内涵。
陕西剪纸主要形式有窗窑顶花、炕围花、门画、挂帘、枕花、桌裙花、鞋花、结婚双喜花、衣物佩饰花、神龛贴花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窗花最为普遍。陕西的窗花在表现内容上,一种是继承传统内容,一种是贴近生活、近距离反映现实,有人物活动、花鸟鱼虫、飞禽走兽、民间故事传说等。陕西剪纸造型严谨,民间风味十足。陕西剪纸大都出自农家妇女之手,她们创作的剪纸饱含着浓郁的泥土气息和强烈的感情色彩,具有古朴的民风。她们一方面受民间文化的熏陶,另一方面对生活进行细致入微的观察和理解,凝聚着普通劳动人民的智慧,心到手到,并通过大胆丰富的想象,用剪纸来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和对美的理解。
陕西剪纸形式多样,一是单色剪纸,二是色纸拼贴剪纸,三是点彩剪纸,四是渗染剪纸,五是纸塑窗花,六是剪纸熏样。陕北以单色剪纸为圭,在内容上多以动物花草为主造型简洁质朴、注重夸张变形.传承着古老的审美情趣和造型观念。而在陕北的靖边、安边、定边,人称“三边剪纸”,剪纸变成了另一种风格,纤细入微.小巧玲珑,小中见大,刻画精到。打出的“乐乐”细如针尖,剪出的线细如发丝,既不同于延安绥德剪纸粗犷,又不同于江南的工巧、写实。据考证,三边原是边关重镇,朝廷常派南方将领在此地镇守,他们带着家眷在这里生活,也带来了水乡的民间文化,与当地古拙的民间艺术相结合,产生了独特的三边剪纸。
山西剪纸就民间艺术的丰富及保留远古文化内含的质量而言,秦晋两地同是令人不可轻视的宝地然而,山西的地理位置更易于接受八面来风,因此民间剪纸就绝不仅仅是对老辣苦涩的远古艺术的因袭或传承,而是添了些许聪慧精明、灵秀乖巧的酸甜味。这酸甜苦辣搅和在一起,酿成了山西剪纸艺术戏中有戏颇耐品尝的余味。
山西民间剪纸的体裁格式,根据各地民俗与实用需要因物、因事制宜。最常见的是窗花,它的大小根据窗格的形状来定。如晋北一带窗户格式有菱形、圆黄 石 理 工 学 院 师 范 学 院 《 中国剪纸艺术欣赏与创作》
教
案
形、多角等样式,窗花也随窗而异,小的寸许,精致灵巧,稚趣横生;大者有四角、六角、八角呼应的“团花”,素雅大方。忻州一带,欢庆春节,或操办婚事都要贴“全窗花”,即剪出柿子、如意、牡丹、佛手、莲花、桂花等,祝愿新媳妇善于女红,早生贵子,美满幸福。
民间剪纸产生在劳动者之中,劳动者的审美情趣又直接受他们所处的地理环境、社会生活吞口社会心理的影响。山西民间剪纸的风格,总体来说,具有北方地区粗犷、雄壮、简练、纯朴的特点。但是,因地域环境、生活习俗、审美观念的不同,各地剪纸又有差异。山西吕梁地区的剪纸含有汉代石刻艺术所具有的质朴、粗犷、雄浑、博大之气;晋南剪纸刀笔道劲,酣畅淋漓,具有粗中见细、拙中藏巧的特点。
四.东北平原剪纸艺术
剪纸的产生、发展同这里的自然环境、宗教、信仰(萨满教)及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有关系。剪纸,遍及生活各个方面,各种各样嬷嬷神剪纸构成了满族剪纸的主旋律。嬷嬷神即万丈神,反映了满族母系氏族社会习俗的遗迹。由于自然环境的原因,满族剪纸在信仰、内容和色彩上异于其他地域。满族人生活在林海雪原中,在颜色上,满族人认为白色为吉祥,红色为凶险。
剪纸中的“嬷嬷人”与黄河流域剪纸的”抓髻娃娃”一样,以对称的正面造型,展开四肢,显露着人的完美,替代着人的躯体去完成捍卫生命.娱乐神明的使命。不同于”抓髻娃娃”的是,”嬷嬷人”是可站立、可摆放的立体型剪纸,剪纸充分利用材料技法语言的便利,以多折叠的方法代替形象内部装饰的镂空,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东北剪纸巧手不像内地剪家用专门剪花的小巧刀,他们用平常的大翦刀,不易勾来转去剪曲线,故多用直刀硬拐变的剪法,看来若闻铿锵之声,却显出一种金石的力度。
东北剪纸具有强烈的民族艺术独特性。其一是题材的独特性。除了与传统的民俗信仰有剪纸作品外,还出现大批反映时代内容,如以锡伯人的生产劳动为主题的剪纸。其二是表现风格的独特性。剪纸的表现具有原始艺术的基本特色,有浓郁的民族艺术古朴、稚拙的审美特点,其中人物剪纸-正面,在形象的处理上除人物的口,鼻,眼纸形象内部没有过多的镂空与装饰,多采用表现手法,人物的体态神态多有写意传神的刻画,作品构图饱满。动物剪纸造型语言简练,不拖泥带水。游牧渔猎文化带中其他民族的民间剪纸艺术一样,有着明显区别于中原汉族地区剪纸的表现技巧。剪纸的种类矛口制作技法是多样的,其中除了大部分的剪单纸、刻单纸、立体剪纸外,还有采用不同颜色、不同质地的纸张剪成许多单独的部分然后拼贴出形象的拼贴剪纸和综合材料剪纸。
黄 石 理 工 学 院 师 范 学 院 《 中国剪纸艺术欣赏与创作》
教
案
五、中原地带剪纸艺术
中原剪纸以河北丰宁的单色剪纸和蔚县的点彩、承德地区的丰宁民间剪纸历史悠久,清乾隆年间就已在县内广为流传,至光绪初年形成艺术风格和特色。丰宁剪纸分刻、剪两种,用子室内装饰和欣赏珍藏。其窗花由于象征喜庆,用于 春节装饰,备受群众喜爱。其艺术特色是以阳刻为主,阴刻为辅。构图以线为主、面为辅,富于变化,玲珑 剔透,曲线流畅。内容多以花乌虫鱼、民间传说、戏曲人物为主,既可点染,也可单色,塞外的乡土气息很浓。造型质朴,雅俗共赏。有的还借助夸张、变形等手法使创意更为新颖。丰宁的单色剪纸的一大特点是与现实生活的紧密结合。当地村民的房子顶棚许多是用秫秸做架,用白纸裱面,装饰房间主要是用剪纸,特别是每当新春或布置新房时,整个房间用剪纸糊得
:琳琅满目。冬天房内生火炉.为了使室内外的空气对 流,有的在“顶棚花”上掏空,有的在”窗花”上用香火烧透以使空气流通。在当地,将这类剪纸叫做 ”气眼”。除此以外,挂笺也是在当地比较流行的实用 剪纸。家家户户喜欢将它贴在门楣上,与两边的对联 相配套,以此来点缀节日的气氛。蔚县民间点彩剪纸,是当地民间艺术家们继承和 吸收了河北武强木版水印窗花、天津杨柳青木版年画和当地刀刻刺绣花样等民间传统艺术形式.创造出来的一个艺术品种,其特色突出表现在”阴刻为主”和 ”色彩点染”。
蔚县剪纸的特点,主要集中在”三分刀工七分染”上。它的工艺流程别具一格,第一步是“熏样”,即把
原纸样或设计的草图.贴在一张白纸上,然后点燃蜡烛进行烟熏,使其在白纸上留下一个清晰”黑样”。第二步是”闷”,就是将刻窗花用的宣纸剪成将要刻制的画幅大小,因为剪纸层数一般是30到50层为宜,所
以要用水淋湿,用手压实,使之形成一个整体,以待 刻制。第三步是刻制。蔚县艺人们把剪纸剪刀换成刻 刀,其优点不仅在于生产的数量多,更主要的是.刻刀能更好地发挥艺人的艺术思想,刻起来随心所欲,花样翻新。蔚县剪纸刻制时似阴刻为主,兼有阳刻或
阴阳结合的方法,使得作品玲珑剔透.层次分明。第 四步是着色,艺人们的行话叫点染。点染所用的颜色 要事先用酒调和,因为剪纸的原料是宣纸,用白酒和中药调颜色,一色一色点染浸渗,色彩效果极佳。
第二节 中国剪纸艺术的文化内涵
剪纸艺术是民间劳动人民群众创作的,与人们的衣食住行密切相关,它主要通过物态形式直接反映生活同时自己创作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并在他们当中应用和流传的一种朴素的、自由的表意形式。剪纸艺术代表的是民众,它是民族民间美术最主要的表现形式之一。民俗民风、意识形态、审美思维等都在民间剪纸艺术中得到充分体现。剪纸艺术虽然来自民间,却为其他美术提供了营养,成为黄 石 理 工 学 院 师 范 学 院 《 中国剪纸艺术欣赏与创作》
教
案
民族民间文化的基础之一,所以说,包含民间剪纸艺术在内的民间文化,称其为“母体文化”,是民族文化的摇篮,是民族文化之裉。其中既有人类艺术初始的神秘境,也有雄浑博大的气魄和成熟期丰硕的神韵,是民族艺术中最具民族特色和本土精神的一部分。同时,民间剪纸艺术也是我国各族人民在生产劳动中创造的,是经过世世代代传承和不断创造的智慧结晶。它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反映了劳动人民的审美趣味,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
一.中华民族原始宗教与图腾崇拜文化
万物有灵观是原始先民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认识所取得的第一个成果。它作用到人的头脑中,一方面产生了人类童年那种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并借助形象与想象(或幻想)表现人们征服自然、支配自然的理想的原始巫术行为;另一方面又因为对自然的恐惧和疑惑,产生了种种愚昧的信仰崇拜,原始宗教由此产生。在人类的童年时期,原始宗教始终与原始文化是彼此不分、混沌为一的,原始文化是在原始宗教中孕育诞生的。从巫术演变而来的宗教仪式,方法,则是沟通神人、隔绝人鬼,平息人类心中忧患的途径。抓髻娃娃、送病娃娃,疳娃娃、扫天婆和东北的嬷嬷神等就是巫术剪纸中的典型.
在我国原始社会时期,居住在长江中游的苗蛮中由于经济的发展强盛起来,楚文化以巫文化为核心,影响了这一地区民间剪纸中神秘奇风格的形成,直到现在,楚之故地及楚文化圈仍流行剪纸招魂、求子,祭祖巫术。
在楚国南郑故地,南漳县荆山脚下,端公(巫师)用巫术招魂治病的方法是剪纸人。作法时.端公手执剪刀在黄表纸上剪出5个纸人,分别象征心.肝,脾.肺.肾,并用令牌在纸人上书写失魂者姓名,焚香祷告.歌舞招魂。鄂东一带巫师招魂时也剪出纸人数对,置于香炉中,象征魂之归来。云南曲靖老家也有年三十剪7个小人祭祖的习俗。东楚故地江西瑞昌是有名的剪纸之乡.当地自古有做百花帐”祭福主的习俗.
剪纸人也常常用于求育护生巫术。湖北仙桃女子不育时,请人剪出7个小人给当事人带在身上.其中每7天烧一个.还要焚香祭拜观音,连烧七七四十九天,迷信样才会得子。在湘西土家族地区,孩子出生时贴在火塘壁板或厨房碗柜上。
抓髻娃娃
在我国西北地区的甘肃,陕西.南方民族楚巫文化形式有一类抓髻娃娃是用于招魂送病,正月初七.陕北人把这天当做扶助运气的好日子,农家妇女剪一只绿色的’鹿’.一只红色的’马”,对贴在窑内最显眼的墙上,鹿、马下方贴用黄表纸做成的三角形香炉,上香的同时,口中还要念叨。马、马你吃草,一年的运气都扶好„„”以祈祷事事如意。安塞县常振芳老人曾这样讲述自己的遭遇:她一生生育过1 1个孩子,只活下来一个女儿,其他娃娃都是长到2岁时夭折,急得黄 石 理 工 学 院 师 范 学 院 《 中国剪纸艺术欣赏与创作》
教
案
她得了精神病,当生养第十个娃时,村上人给她请了个巫师。巫师看了看娃,看了看家,说你这个娃可能还要被吃娃鬼”吃掉。想保住下个娃娃的命,我给你教个 方子,这个娃长到2岁多时,果然又得了怪病,手足 痉挛,口眼歪斜,看着又不行了。她按巫师吩咐,赶紧剪了个黄纸人,放在娃娃睡觉的地方,口中反复念遂:‘纸人纸人你是听,你和我娃一胎生,卧龙床上 快捉吃娃娃的鬼„„”不等娃咽气,便狠狠地把娃掼 了出去,她疯了似的嚎叫:看你再吃我娃!看你再来吃我娃!我跟你拼了„„”这就是巫师密授她的方子,后来她生养了个女儿,活了下来,现已40多岁,送病娃娃
有的地方也叫“招魂娃娃”。陇东(甘肃东部)的“送病娃娃”是剪一串纸人贴在炕墙上,捏一盏面灯插入一个小红旗,放在炕上,然后拿一把谷草火把,念着病人的名字送到外面把纸人和红旗烧掉。还有的招魂娃娃”是剪个纸人吊在墙上或放在炕下,用筷子敲碗,边敲边念着娃娃的名字,送到被什么吓着的地方,或从岩下掉下来受惊的地方等等。陇东还有一种”招魂娃娃”,是剪两个人形手拉手走过来,说是抓髻娃娃引着娃娃的魂回来了。有的是剪两个大人 男一女,旁边拉着一个娃娃,说是父母引着娃娃的魂 回来了。有的是剪两个人形,中间站着娃娃,说是保 护娃娃的平安。
扫天婆婆和祈雨青蛙剪纸
阴雨连绵不断,黑云满天时,老年妇女会剪个一手拿灰包子,一手紧握扫帚,叉腿对空横扫乌云,或腾空跃起子持扫帚,将黑云扫开的纸神娃娃,群众称 这种传统剪纸是”扫天婆婆”、“扫天娘娘”、“扫天娃娃”。
若久早无雨,很多老年妇女则剪很多青蛙,沿着水缸口贴一圈,人们称为“祈雨青蛙”。艺人剪纸时还默默地念道:”青蛙缸口跳,细雨满地浇;风调雨 又顺,年年好光景。
“嬷嬷神”
在我国东北地区,信仰萨满教的吉林省长白山区的满族剪纸,同样反映了氏族社会原始宗教的天地崇拜和祖先崇拜原始图腾遗存。萨满教崇奉1 60多个天 神,地神、家神,祖先神,俗称为”嬷嬷神”(嬷嬷是老太太的意思,即老太太神)。这种神的形象即是抓髻娃娃“,正面站立,两手下垂.五指分开.但穿着满族服装,具有满族特色。嬷嬷神也有男女之分,女多于男,并有多种不同的称呼,管子孙繁衍的嬷嬷神、管儿女婚姻的嬷嬷神,也叫喜神,管进山不迷路的叫威虎嬷嬷。除了单独的嬷嬷人儿以外,也有如”拉手娃娃”一样的7个小孩正面站立手拉手的巫术剪纸。新生儿彻夜哭啼.就剪成7个手拉手的小孩剪纸,病孩是男性就剪成男孩,是女性就剪成女孩,男孩圆头,女孩有抓髻。
黄 石 理 工 学 院 师 范 学 院 《 中国剪纸艺术欣赏与创作》
教
案
可以说,民俗剪纸艺术,究其根源首先出自巫术信仰的动机,其次才是审美的追求。有了巫术信仰.有了民俗精神内涵,剪纸作为它们的物质文化载体才 能在民间绵延不断,同时美的世界才得以创造出来。不过,直接用于巫术治病的叫魂娃娃,疗疳娃娃,驱病娃娃、护生娃娃等,承袭着巫术文化的传统,作为 理想的寄托,而没机会作为独立的审美对象,随着巫术行为的结束,它便随火化为灰烬,变成了缕缕青烟,所以这类剪纸在剪法上注重的是古拙简练,意到就行,较多突出的是大的造型变化及面部刻画.以强调其精神感情和威慑力。
近些年专家们结合西北地区出土的史前文化 图案,对抓髻娃娃的含义进行了深入研究。得出两个 结论.其一.抓髻娃娃是女娲或轩辕黄帝的民间艺术形象:其二,抓髻娃娃头顶的图案据郭沫若先生考证认为实际上是天字的变体造型.为轩辕黄帝的族徽.
头饰双鸡的“抓髻娃娃”.最早见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一件商代青玉女佩圭。鸡和作为太阳象征的金乌一样,都是作为阳性的象征。俗称男阳为鸡,称公鸡第二性器官鸡为胜(男阳)。民间剪纸中也是女孩骑鸡、抱鸡、全身戴满了鸡。山西蒲县霍锦氏大娘说:“男抓髻娃娃手举莲花、石榴等,不举鸡,女抓髻娃娃举鸡,多不举莲花。”说明金鸡是太阳是阳性,玉兔是月亮是阴。
作为双鱼相交,双蛇相交,双龙相交(鱼、蛇、龙相通)子孙繁衍生殖崇拜的图腾图样,可以上溯到西安半坡仰韶文化的”人面含鱼”彩陶,它正是种族 繁衍生殖崇拜观念的鱼图腾观念崇拜图案。由双鱼、双蛇、双龙相交的全兽图腾崇拜,过渡到半人半兽的图腾崇拜,就是人面蛇身伏羲、女娲相交形象的出现。到了汉代,随着神仙观念的发展,演化为东王公和西王母的神话,因此也出现了抓髻娃娃一手抓鸡(乌)一手抓兔的艺术形象。抓髻娃娃”、“拉手娃娃”的图腾形象和巫术艺术遗存得保存下来。
二、中华民族生命繁衍的阴阳生息观
阴阳哲学观念是中国人头脑中最为基本的观念,他们将自然万物都用
阴阳哲学观念解释为:阴和阳,他们认为男性属阳,女性属阴,阴阳交合,就要生变.产生新的生命.天父地母.天为阳.地为阴,凝云致两,便是它们的交 合,雨洒向大地,就滋生出许多新生命.中国民间对于子孙繁衍.家族兴旺.乃是一生中 所追求的目标.在不断的繁衍和兴旺中遭求生命的充实.强盛,无限和永存,作为民族繁衍之神的抓髻娃娃是象征繁衍子孙的人形剪纸.抓髻娃娃与象征生育繁衍的鱼、莲花、笙、金瓜、葫芦.石榴、生育姿势与胯下生子等不同剪纸符号的组合,构成子孙繁衍的象征并用特定的符号来代表阴性和阳性表达男女相合、生生不息的意思。‘蛇盘兔,必定富” 是群众的口头语,十二属相中,男方属蛇,女方属兔,这样的男女婚配家庭才会和睦幸福。蛇,又称小龙,龙为黄 石 理 工 学 院 师 范 学 院 《 中国剪纸艺术欣赏与创作》
教
案
阳,男性;兔为阴,女性,实际是男女婚配的意思。此外还有”鹰踏兔“(鹰为阳);”狗撵免”(天狗为阳)等等,这些都表现的是阴阳结合、生命生殖繁衍的寓意。
“扣碗”也是陕北剪纸中常见的生殖题材。其形象为上下相扣、饰满纹样的~对碗,常常出现在新婚洞房里。据专家考证,扣碗与古代”合卺之喜”有着密切的关系。陕北黄陵剪纸扣碗上半部是一只男蛾装饰纹样,周围是象征男阳的万字不断头的图案:下半部是一只饰双乳女阴女蛾,周围是象征女阴的图案,曲折地表现阴阳结合,化生万物,早得贵子。
”鱼戏莲”剪纸图案在山西、陕西等地随处可见,虽然不同的作品有其独特的风格和鲜明的个性,但是在表现内容上,它们都体现了吉祥观念、生殖意识和繁衍意识。鱼.古代曾是中华民族的主要图腾之一.鱼图腾的势力与影响无所不在.鱼多产子,所以鱼具有生存繁衍的含义。据考查,伏羲氏制的八卦太极图,就是以黑白首尾相抱的两条鱼来象征.。古人以鱼为图腾标志,是因为他们发现一切生物都是阴阳结合、两性结合,才使生命 繁衍不息的,而鱼类更是繁殖最强的物种,因此阴阳产生了关于鱼崇拜的含义.
所以,中国民间剪纸的一个重要意象是与合卺交配-女性生殖联系在一起。种族繁衍生殖崇拜的观念在传统剪纸中,是一种闪烁着圣洁灵光的观念。它往 往采用特定的图案来表达人们对多子多福的向往。
第四类是借物表达多子多福意思,如多子老鼠、多子鸟,多子葫芦、多子青蛙、葡萄。
第五类是借用“神鱼瓶”.“盛鱼盆”,“虎头尊”表达女性.接受鱼子后,必产生生命的哲理。
三、中华民族传统道德伦理文化
在我们国家里,人们更多的是通过民间文化接受熏陶教育,人们通过说书唱戏,戏曲的内容和戏曲艺人的精彩表演,抒发了人对英雄人物的景仰之情,表达了人们对善恶美丑的认识,寄托了人们对幸福自由的向往与追求,同时抒发了艺人的创作热情。民间艺人将戏曲中人们所热爱和熟悉的人物形象与剧情场景,经过巧妙的艺术处理创作成不同样式的民间美术品,伴随着人们的日常生活进入千家万户,从而使戏曲得以在更大的空间里流传。
民间剪纸与民间刺绣的作者大多是农村妇女,同时,她们也是戏曲的忠实观众。她们热爱劳动、热爱生活,她们的作品也多以劳动生活和她们所熟悉的戏 曲故事与戏曲人物为题材。在江苏邳县,妇女们传唱着《剪纸歌》,歌词大意是:”小白纸,方正正,用它剪纸多威风。南京用它做文章,北京用它画成风。小 纸落到我手里,我拿它来铰花样。能铰龙,能铰凤,能铰猴子满山蹦;能铰山,能铰水,能铰万韧美又美:‘猪八戒、孙悟空,陪着唐僧去取经;秦香莲,穆桂黄 石 理 工 学 院 师 范 学 院 《 中国剪纸艺术欣赏与创作》
教
案
英,诸葛亮来借东风„„”她们一边谈论和回味着戏曲的内容.一 边用剪纸的形式把它们再现出来。七夕那天,一边剪纸,一边唱道
七月里,七 月七,剪个牛郎会织女,先剪憨牛郎,再剪巧织女. 搭桥喜鹊剪千万,好叫牛郎会他妻。”表达了她们对牛郎和织女的爱情生活的同情与支持。
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一种伦理文化,具有复杂的礼仪规范和严肃的道德准则。由于中国传统文化所确立的人生价值理想,既在尽性亦在尽意,所以民间美术 还担任着启蒙教育的任务,这也是其自身存在价值相对独立发展的内驱力。在民间剪纸作品中,旨在表彰宣扬先烈事迹.忠孝贤良、圣贤风范以及侠义行为等题材占很大的比重,它往往把民间传说、历史典故、小说或戏曲人物等作为表现主题。借助审美力量和娱乐方式宣道施教,是宣扬信仰观念和道德思想的物化 形式。
传统文化以儒家文化为主体.儒家文化又以伦理道德为本位,因此,道德化成为传统文化的鲜明特色。在这浓重的道德化的文化氛围中生长的戏曲艺术当然 也充满了道德化的色彩。儒家强调忠、孝、节、义,这在戏曲中有充分体现。戏曲的道德化概括起来主要表现在:善恶分明的人物形象:舍生取义的浩然正气; 药人寿世的教化功能筹方面。民间剪纸中的脸谱,基本上是与戏曲舞台上的脸谱是一致的。但有时也有与戏台上不尽相同的脸谱图案,这既是民间剪纸中感情的自由发挥的结果,又是对戏曲理解基础上的再创造的结果。传统民间剪纸中还有”扫五辱”、’钟馗”一类的题材,反映了我国人民对真善美的歌颂,对假恶丑的厌弃。
孔子”仁爱”思想是一种道德情感,“孝悌”为本是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核心。这种道德观念几乎在民间艺术中随处可见,如剪纸中的“二十四孝图”、”三娘教子”;木版年画中的”孝敬父母”、”我爱小花鹿”;泥绘彩塑中的各种动物形象更是体现了这种道德观念,虎、狮、马、牛等无不显示出那种可爱的样 子,再在身上添加上有象征意义的纹样,都在传达着我们民族古老而丰富的道德情感。
四、中华民族求吉避邪的心理诉求
1.表意修饰的吉祥文化
在漫长的岁月里,我们的祖先创造了许多向往追求美好生活、寓意吉祥的图案。民间剪纸反映了民族文化的特性,古人常常面对不可知或突如其来的灾害,为了在这种艰苦的条件下生存,便要小心翼翼地规避各种灾祸和苦难,竭力追求吉祥、平安和幸福的生活。与西方人、阿拉伯人和印度人相比,古代中国人对宗教显 得较淡漠,他们所考虑的多是如何在现世生活得幸福,什么样的生活才算幸福。人们多以“五福”概括之,即福、禄、寿、喜、财。”五福观”是中国传统吉祥
黄 石 理 工 学 院 师 范 学 院 《 中国剪纸艺术欣赏与创作》
教
案
观念的典型体现,而吉祥物和吉祥图案可以说是吉祥观念的具体表现——为了表达对幸福、欢乐喜庆的向往,人们便把事物固有的属性予以加工,或加上艺术 的象征意义。中国民间剪纸在表意方式中大量运用了象征、借喻、符号等手法,这些手法的运用极大地发挥了人们的形象联想能力,也发展了形象思维的创作 力度。民间剪纸的创作者中有很多人并不掌握文字知识,靠着视觉想象、民间传说的媒介和传统艺术造型 的递传,结合自身的创意,创造出了与生活密切相关 的作品,常常利用语言文字的多音多义以及习俗中的象征含义的符号来进行创作。
从思想感情看,传统民间剪纸艺术有强烈的主题思想,它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祝愿。“图必有意,意必吉祥”,因此吉祥图案在传统民间剪纸 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剪民间剪纸的题材大都是人物、动物、草木花卉,表现手法有的是抽象意念的具象化,有的是具象事物的抽象化,借生活中常见的事物,通过象征、寓意、谐音、比拟、文字等方式表达出来,构成寓意性的艺术画面。如
“吉祥图案”中的“福、禄、寿”及”富贵寿考”之类的题材,是民间最为广泛、最为普遍和最为喜好 的题材之~。
福
“福”是祝愿四时如意、平安幸福的剪纸。每逢春节来临,人们总喜欢在门楣上、箱柜上贴上”福”,有的故意把”福”字倒贴,“福”倒了听起来就是“福到了”。贴“福”字这种习俗早在宋代已有记载,新年之始盼的就是“春满人间福满门”。《韩非子·解老》讲:”全寿富贵之谓福。”古籍中也说:”福者富也”,”福者裕也”,”福者善也”,“福者祥也”,人们以贴“福”字来寄托对新的一年的良好愿望,如《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迎春接福》。
檬
‘福碌褶连’.’鹿”被视为古代之瑞兽,有千年
喜
“喜”是象征爱情的真挚与美好、婚姻的美满与神圣的剪纸,如。荷花鸳鸯”、“龙凤呈祥”.
财
“财”是纳福招财的思想观念的剪纸,如<刘海戏金蟾>.在4刘海戏金蟾”的故事中,刘海是五代时人,仕燕王为相.后学道成仙,传说中是个仙童.
金玉满堂
金鱼与“金玉”谐音,金鱼游于池塘,塘与”堂”同音,便成了“金玉满堂”的吉祥语,象征家中财富极多,堆金积玉。
“并蒂同心”,亦称”芙蓉同心”,以并蒂莲构成吉祥图案。并蒂莲为荷花的一种品种,两花出自一蒂。诗人杜甫《进艇》诗中:“俱飞蛱蝶元相逐,并蒂芙黄 石 理 工 学 院 师 范 学 院 《 中国剪纸艺术欣赏与创作》
教
案
蓉本自双”,即咏此。剪纸图案中常以一段白藕生出若莲花,藕上有孔,表示通心,寓意夫妻恩爱,形影相随,同心到老。
“青梅竹马”,以“天竹”、“腊梅”构成吉祥图案。寓音夫妇两小无猜,互敬相爱。此外,还有’白头富贵”、’鸳 鸯戏水”,’满池娇”等,均是此类题材的吉祥图案。同心结方胜”,亦称“同心永结”,以”方胜”.‘双喜”构成吉祥图案。”方胜”为两个菱形互相联结,寓意同心”。
人类对于繁衍生息、人丁兴旺的生殖现象,历来是大为宣扬的,因此,以多子多孙.瓜瓞绵绵为题材的吉祥图案也是丰富多彩的。榴开百子”,亦称“百子同室”。以“石榴”构成吉祥图案。石榴一果多子,民间借以喻“多子”,取子孙繁衍,绵延不断之吉祥寓意。
“吉祥图案”之中,还有一些是以天象、气象乃至节令,与人们的社会生活条件或生存环境休戚相关的,特别是表现嘉庆征兆的题材:”三阳开泰”,亦作“三羊开泰”,以十月为坤卦,纯阴之象。十一月为复卦,一阳生于下;冬去春至,阴消阳长,故以”三阳开泰”或”三阳交泰”为岁首称颂之辞。
2.物化形式的美感追求
中国本源艺术形态是观念艺术形态,它不是自然形态的模仿,而是哲学形态的观物取象,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哲学体系、艺术体系与艺术造型体系。在中 国民间美术作品中,形、色、质等物化形式上也同样表现出明显的文化性特征。中国人善于以己度物,以自身的生活体验去体悟现实世界。这种重本己、重心 性感觉、重自我意愿的认知态度,使得创造主体总是毫不迟疑地把外部世界纳入主观意念的秩序之中,让客观对象按照自我的意志重新结体构造。在处理物象 原型时,呈现出高度的主观随意性,采用取舍、压缩、强调、夸张、叠加、替代等艺术手法进行创新,形成天真烂漫、造型概括、装饰随意、设色明快、生动活泼的基本审美特征。剪花巧手们认为剪动物不但要剪得像,而且要剪出动势来.像人一样要有活力.有情趣,让人看了长精神.这样才算好剪纸。为了表现精神,他们非常注重头部刻画.一般动物头都剪得较大。剪纸艺术家高金爱说:”剪狮子老虎全凭一个头,头剪好了,还要把眼睛剪得明格炯炯的.常言说:老虎至死不倒尾。虎尾耍剪粗剪长才能剪出威风。”
在几千年的民族文化发展过程中,民间剪纸始终融汇在民族艺术长河中,而剪纸中的动物造型则传承 了具有原始文化信息的艺术图式。民间把剪动物仍称
为剪花。他们认为把动物剪得太像动物了反而不好看,剪花了才有意思,所以把动物当花一样打扮,创造出了一套打扮动物的装饰纹样.如牙牙纹、花瓣纹,太阳纹、云勾纹等。为了表现自己的情感,借动物之形用有寓意的花草如牡丹,石榴、莲花等来装饰,用生命符号和吉祥符号如盘长、双葫芦、贯钱、太阳纹,黄 石 理 工 学 院 师 范 学 院 《 中国剪纸艺术欣赏与创作》
教
案
旋转纹等来丰富充实动物形象。民间剪纸的创作方法较完整地体现了传统的美学观念。
艺术的创造不仅仅局限于对生活原型的夸张,也采取多种原型的综合,添加、重新组合议至超脱生活原型。这种手法是生活美和自然美的集中.提炼、概 括。这种美的集中是在特定的文化内涵和寓意下进行,如“虎纹鱼“,虎为阳物,有护生和送子的文化内涵,鱼喻阴多子.虎与鱼复合,成为阴阳结合、生命繁衍的符号。又如“云勾纹“,云有吉祥的寓意,被称为 祥云。在陕北,云与荣同音,被赋予荣华富贵的寓意。云又与运谐音,与蝙蝠结合又有福运的寓意。在民间更多的则是象征天,喻男喻阳.用云勾纹打扮的动物,多象征阳性。用剖示的方法来表现腹中的动物,是民间美术造型的一大艺术特点。
民间剪纸艺人不受商品价值观念的制约,尽情地抒发自己的情感。她们心灵手巧,剪她们生活中熟悉的、吉庆的和喜爱的事物,剪她们身边的田园庭院、花花草草、家禽牲畜,剪她们心目中最向往、最美好的事物。她们“剪”下生花,创造了艺术美的天地,体现了人类艺术最基本的审美观念和精神品质,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和生活情趣。
第三章
中国剪纸艺术的审美取向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剪纸艺术的审美情感
2、了解中国剪纸艺术的美学品质
二、教学要求
要求学生能够针对中国传统剪纸进行审美评价。
三、教学的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
中国剪纸的审美取向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设备 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内容
第一节 中国剪纸艺术的审美情感
一、积极愉悦的审美心态
在中国传统的民间剪纸艺术中,我们会发现这样一个显著特征:很少有表现消极悲观的情绪和气氛的作品,我们见到的都是民间艺术家对自己的乡土生活予以积极的认识和大胆的肯定,即从乐观的方面去认识和肯定自己的生活。人们总黄 石 理 工 学 院 师 范 学 院 《 中国剪纸艺术欣赏与创作》
教
案
是将美好的理想和心愿寄托在剪纸艺术中,歌颂积极的感情和美好的事物.表现对生活的热爱、积极的生存意识和顽强的生命力。剪纸艺术成为人们寄托美好愿望的载体,各类剪纸艺术作品给人们留下的总是一派热闹火红的场面,它们的乐观、诙谐,刚健、热情、善良、美好如同和 煦的春风、甜美的甘露、温暖的初阳,给人以生机与希望;也如同节日的锣鼓、丰收的山歌、迎亲的唢呐,给人以鼓舞和喜悦。这些来自乡土的艺术资质,正是民间艺术不同于其他艺术的文化品格,成为一个民族 赖以生存的原创精神。民间剪纸艺术,作为民情、民生的艺术观照和审美理想,最终成为乡土美学与民众理想追求的艺术礼赞。
民间艺术家首先是最普通的劳动者,现实的苦难往往在乡土艺术中化
解为朴素的审美情感,艺术的创作使得苦难的生活也充满了希望和诗意,艰苦的劳动造就了劳动者淳朴、憨厚性格,他们总是积极、努力地去追求现世的、乐观的,可塑可及的,生活昌盛的理想生活。
鲁迅先生说过:创作总根于爱。富有情感是美感最重要的特征。说心中的话,唱心中的歌,这是民间剪纸创造者们共同的感受。他们的作品之所以质朴,天真、有活力,正是他们对生活的直观感受和审美习惯,无拘无束地表达了他们的理想愿望,鼓舞着他们的生存和创造勇气,慰藉他们的心灵,给他们的生活带来笑声和希望,他们从不把眼泪和忧愁注入自己的作品。民间艺术家对美的认识来自民族的记忆承传和对现实最直观、最单纯的认知。在民间剪纸中,劳动者把自己最朴素的认知,直接转化为对现实生活的概括和超越。他们不懂构图、不讲究透视,不强调人物的形体比例,他们有的只是最熟悉的生活体验.最直观的整体感受和最真诚的心灵显现。在他们的作品中,他们认为美的东西,都会明白无误地、不折不扣甚至是违背常规地表现出来,他们表现的是朴实健康之美,是最本原的纯粹之美。他们单刀直入、从容果敢,不矫揉造作、不无病呻吟。他们更关注的是人物的情态、神态和意态,他们追求的是整体的气韵连贯和寓意传情。因而在民间剪纸中,哪怕是生活中最细微的人物场景和最平凡的劳作都能被演绎得情 趣盎然、意味深长.民间艺术家积极肯定的人生态度.健康向上的进取精神以及淳朴正直的审美情怀,直抒胸臆、率意率真的意象表现形态都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艺术源泉。
二、自由朴实的审美情趣
在旧时代,劳动妇女一直都是剪纸艺术的创作主体。她们大都处于社会生活的底层,生活艰苦、饱受跟辛,当物质生活的改善不能实现的时候,她们把现实的目光投向自己的精神生活,投向能够自主为之的民间艺术。于是,她们在艺术的精神世界里构筑起诗意的王国,以与现实生活形成反差和对照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追求,将生活诗意化。她们虽然失去了接受文化教育的自由,却幸运地从自黄 石 理 工 学 院 师 范 学 院 《 中国剪纸艺术欣赏与创作》
教
案
己的母亲和长辈那里得到了更为特殊的文化教育,这便是所谓的”口传文化”。古老的中华民族5000年的发展嬗变,繁衍生息,已形成了浩如烟海的口头文化积淀,它们通过具体的民俗民风、神话典故、民间故事等形式被一代代传承 下来。这些女性剪纸艺术家在运用这些无比丰富的题材时,往往根据切身的生活积累和真切感受去进行创作,用她们自己的话说是“想咋剪就咋剪”,朴实、平凡的话语宣泄了她们纯真、炽烈的情感。在剪纸这个艺术世界里.她们成了真正的主人,一切花乌虫鱼,飞禽走兽,人物风情„„都在她们的意志下自由、和 谐地创作出来,长期形成的生活压抑和苦闷使她们真正体会到了自由、宽松的美好氛围,由衷表达了自己朴素,纯真的情感世界.这是一种毫不矫揉造作.毫不掩饰的真情,犹如一股扑面而来的山风,具有一种特殊的.质朴清新的泥土气息。毫不夸张地说.她们的作品是一种在其他艺术表现中难以感受到的独特的 美,劳动者纯朴、天真的个性尽现其中。
情趣美是剪纸艺术美的核心,而情趣美又是随意性、抒情性的综合体现。剪纸的艺术美是一种理想美.常会听到民间剪纸艺术家自豪地说:我爱啥就铰啥,只要心里有,看不见的东西也能在纸上铰出来,做耍货没有一定的尺棒,手就是尺棒.眼就是尺棒,想着怎样好看就怎样铰。这些朴实的话语道出了剪纸艺术随意而抒情的创作心理状态。当有人询问一位民间剪纸艺人:为什么侧面牛的眼睛是两只?得到的回答是:因为牛都长着两只眼睛。为什么大牛肚子里套着一只小牛回答是:牛怀着犊子就是这样的。在这位女性艺术家的眼里,这是最真实生动的,她抛开视觉世界的真实,依照自己的美好愿望和寓意(六畜兴旺,抑或生命繁衍的吉祥含义)来安排形象.实现了艺术与心灵的直接对话。
象征性和寓意性是民间剪纸艺术的重要审美情趣。民间剪纸艺术讲究喜庆吉祥,常言说:出口要吉利,才能合人意:人品要俊秀,才得人欢喜。喜庆吉祥与民众的生活实践具有重要的关系,其中渗透了人们的美好祝愿并成为社会的集体意识.如果脱离或背逆了这种集体意识就不受欢迎或遭到大众的拒绝,这种集体意识在这里又转化为一种审美理想和美学标准。剪纸艺术的审美情趣只有遵循这一标准才符合大众的审美观念,那么在剪纸造型中也就必然地做出积极能动的选择。剪纸是艺人思想和情趣的物化表现,民间剪纸艺人在选择物象进入剪纸创作时,往往也是定位在思想与情趣之间。比如,一幅以公鸡为对象的剪纸,艺人们首先考虑的是它所代表的含义,因为在汉语中”鸡”与“吉”谐音,所以当创作这幅剪纸时,首先考虑的是它的含义,其次才是鸡的形象。有时为了充分表达一种思想.民间艺人还可能在鸡的身上附加许多其他的形象.如将鸡的尾巴变形为鱼的形象.表示”吉庆有余”。(见图3—1-4)在陕北剪纸的抓髻娃娃形象中,娃娃头上的两个抓髻常被剪成两只鸡,因为鸡可以吃掉虫子保护娃娃不受侵害,黄 石 理 工 学 院 师 范 学 院 《 中国剪纸艺术欣赏与创作》
教
案
寄托了母亲盼望孩子健康成长的美好愿望。所以,民间剪纸艺人在选择动物形象和安排画面时。不求形似”,而求得一种美好的精神象征或满足喜庆吉祥的审美趣味。
剪纸艺术出神入化的效果.正是由于它的随意性而熠熠生辉.它使人感受 到剪纸形象天然既成的艺术之美,毫无矫揉造作之感,给人一种扑面而来的清新鲜活之美,它使我们在欣赏作品时可以用一种完全轻松而愉悦的心情去慢慢品味,由于受剪刀和纸张的物质条件限制,在剪纸的随意性表现过程中.民间剪纸艺术家们创造了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众所周知.由于剪纸的平面化构图特点.剪纸画面的形象表现只能是剪影轮廓式,它不能出现像绘画中的形象所表现出的轻重虚实.浓淡远近的效果.因此.民间剪 纸艺术家便只能在造型艺术手法上极尽主观处理之能事,把艺术的夸张、概括、象征运用到非常饱和的状态. 把剪纸特有的艺术魅力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这客观上使得剪纸的表现不宜过于琐碎、写实,正是这一点,造 就了剪纸简约、单纯、古朴、明朗的艺术特色。
第二节 中国剪纸艺术的美学品质
一、源于现实的生命感悟
中国传统剪纸艺术源于民间、根植于现实生活,依附于民俗礼仪,表现了基层劳动者朴素、真诚的生 命渴望和理想探求,平实的生活之美尽显其中。民间 剪纸以其悠久的历史渊源、广泛的群众基础、完善的意象表达形式,凝聚着社会群体审美心理的深厚积淀。民间剪纸艺术既是劳动者生存状态,真情实感的真实 写照,又是民族文化中社会伦理和生命感悟的具体体现,以生命崇拜为重要内涵的生殖崇拜是剪纸艺术的一个重要表现内容。
在中国的广大农村,礼仪习俗离不开剪纸,无论是婚丧嫁娶,人生礼仪还是社会交往,剪纸主体和内涵的表现都与人的生存心理息息相关。在先民的观念 里.婚配是人生第一大事,而生育繁衍是婚配的主要目的,人类为了生存需要和种族的繁衍.在“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传统道德的规范下,那些女性剪纸 艺术家们把“喜花”贴进了洞房以祈子孙延续,儿孙满堂,”莲生贵子”。连年有余”就是她们生存心理的直接表白。民间剪纸中“鲤鱼戏莲””鱼唆莲”、“娃踩莲”、”狮子滚绣球’等众多作品,借莲花暗喻“阴”性,以鱼暗喻”阳”性,以此象征男女结合、子孙繁衍内涵,通过鱼、莲这样的生活题材(隐喻的符号)讴歌了生殖繁盛达样一个古老的主题。这些题材表现了民众对生殖、繁衍、生命、存在等一系列人生主题的深刻思考。
生命崇拜的表现,首先是基于对女性的生殖崇拜,原始的女性崇拜观念在民俗活动中历代传承,至今在我国各地剪纸艺术中仍保留有大量的表现女性崇拜内
黄 石 理 工 学 院 师 范 学 院 《 中国剪纸艺术欣赏与创作》
教
案
涵的艺术造型符号。在黄河流域代表主宰生殖繁衍之神的剪纸抓髻娃娃,是一种象征子孙繁衍的人形剪纸,它是结婚时被贴在洞房里被称为喜花”或者’喜娃 娃”的剪纸作品,有祈望子孙延续、多子多孙的功用,是最有代表性的女性崇拜观念的体现之一,它的原形就是古代历史传说中的女娲。女娲被认为是中华民族 的生殖繁衍之神,’娲”与’蛙”谐音,在民间有多子之意.是母系氏族社会女性生殖崇拜的一种原始巫术文化的遗存。
红莲花在佛教文化中代表着女性,它是古代埃及象征女性内涵的红莲花,传入印度后进入佛教文化。东汉末年,随着印度佛教的传入.莲花图案在中国民间广泛流传开来,莲蓬多子的自然特性也符合中国传统多子多福、多子为孝的封建
道德伦理观念,而鱼戏莲也就成为男女结合的象征符号.在中国农村,特别是文化相对封闭的陕北地区.以莲花代表女性题材的剪纸都成为男女相爱、结合的 征符号。
石榴,瓜瓠.南瓜、葫芦,也是民间剪纸来比喻女性崇拜的纹样。石榴,籽实繁多,人类祈求生殖繁盛的愿望,同样被人们广泛用于女性生殖崇拜的剪纸题材中,南瓜、葫芦多籽,以求将瓜的多籽变为自能力,从而更多地繁衍人口.此外,还有一些蔬菜、瓜果等,如:桃子.白菜~ 葡萄等都是女性的代表符号,经常在民间剪纸中出现。这些程式化的形象是长期以来传统积淀的结果,人们的普遍理解和承认。女性崇拜成为民间剪纸艺术的主题。这些符号和人们的观念意识.风俗习惯密切相关,在民间世代榴承,流传至今.历经千年不衰.它们在传承的过程中虽然不断地变异,精髓内涵保留至今,成为研究中国民间艺术和民俗文化发展的见证.今天.当我们面对和欣赏这些活生生叉古老的艺术符号时,其中蕴涵的深厚文化内涵和先民们的真实情感.让我们更加深刻地体会到生命的 意义和价值.
二、超越现实的审美理想
“福”的含义包括国泰民安、风调雨顺,家庭融合.子孙繁昌.宗族兴隆等等。它们在传统文化中是构成幸福生活的基本要素。”福”见诸民间艺术的题材 和表现形式是极为丰富的,‘五福同庆”、‘天官赐福”,”福寿双全”等,民间剪纸中常以蝴蝶.蝙蝠,肥猪、羊等动物组成象征幸福的图案。
禄“既是晋升,利禄的意思,又是财富的象征。对于生活贫困的平民百姓,想改变自己的经济状况以增加财富自然是十分迫切的事。老百姓在民间艺术里 以多种方式巧妙地表现着自己对’禄“的渴望,在求禄宗旨下展开的艺术题材或创造的艺术形象主要有双鹿图“,‘连年有鱼-.'金钱蝴蝶”。聚宝盆’、‘金 银山’、’摇钱树’等。这些’聚宝盆’、’摇钱树‘一类艺术形象可以成为艺术的白日梦,可以满足审美主体短暂而幸福的享受,哪怕是空想,也可以得到欲望
黄 石 理 工 学 院 师 范 学 院 《 中国剪纸艺术欣赏与创作》
教
案 的暂时满足。
“寿”是福的延伸和进一步具体化,中国素来是看重生命的久长乃至永存的。民间谚语常说无病便是福,人们常把人的健康长寿.夫妻的白头偕老这类题材象征的‘寿’当做非常重要的生活价值在民间艺术中加以肯定,剪纸艺术中的‘寿’主题及其各种具体造型也因为‘寿‘的种种民俗行为,语言与心理得到形成和发展.派上了为庆寿.祝寿一类的传统风俗铺张添彩的用场. .
喜。是生活幸福的一个重要过程,是指生活诸事遂心如意.充满着乐融融、害洋洋的良好气氛.是指能够给生活带来幸福快乐的各种境遇和事件.
第四章中国剪纸艺术的表现手法
一、教学目标
1、中国剪纸的造型表现手法的掌握;
2、中国剪纸的构图表现手法的掌握;
二、教学要求
要求学生掌握团花剪纸的设计与制作;单独纹样的设计与制作;运用传统剪纸符号进行创作;尝试现代剪纸创作。
三、教学的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
剪纸的设计与创作
四、课时安排 10课时
五、教学设备 多媒体课件、剪纸范作
六、教学内容
第一节 中国剪纸艺术的造型表现手法
中国剪纸艺术的造型表现手法是以平面来构建视觉艺术空间的.具体来说是用几何化装饰方法作为处理剪纸艺术形象的基本准则。学会识别和掌握中国剪纸艺术的造型表现手法和准则是学会欣赏和创作剪纸艺术作品的一个根本途径。
一、几何化倾向的造型表现手法
将现实世界中的自然形象简化为几何化的抽象形象是人类进行造型活动的一个基本手段。中国剪纸艺术形象具备几何化倾向的造型特征,我们首先学习临摹几何特征明显的课程剪纸艺术 形象.解决基本形的认知和区分造型中的比例、线条变化规律及工具材料熟练应用问题;然后通过对一些 原生态的传统剪纸艺术作品进行造型表现手法分析.深入体会中国剪纸艺术的造黄 石 理 工 学 院 师 范 学 院 《 中国剪纸艺术欣赏与创作》
教
案
型表现手法,学会透过中国剪纸艺术作品复杂的艺术形象表象看基本造型规律提高欣赏和学习中国剪纸艺术的能力.
(一)、基本形课程剪纸临摹训练
1、团花剪纸折叠方法制作。
团花的基本折叠方法有三角星、四角星和五角星三种基本形。由三种基本形演变出六角、八角、十角的星形。
学会在基本单位上进行纹样设计
2、《牡丹窗花》课程剪纸临摹制作
(1)将1 6开红纸红色向内对折成等腰三角形,按同 一步骤连续折三次呈锐角三角形,用铅笔画出几何形倾向的牡丹花瓣。注意花瓣自身形状的长宽比例和花瓣自 内向外、自小到大的变化。
(2)沿铅笔线分别剪出花瓣的形状,再剪出圆形外轮廓上的三角形毛刺,将对折红纸展开,一个代表春季富贵的牡丹窗花就剪成了。
3.甘肃传统剪纸艺术作品《扫天婆》临摹制作步骤
(1)将16开红纸红色向内对折成长方形,以对 折线为准,用铅笔画出扫天婆的一半形。检查所画人形的长宽比例、不同部位的结合是否准确。
(2)沿铅笔线先剪出扫天婆的五官及内部形,再剪出外轮廓,将对折红纸展开,一个具有甘肃地方特色的用3祈晴的巫术剪纸扫天婆就剪成了。
4.吉林传统剪纸艺术作品《嬷嫫人>临摹步骤
(l)将1 6开红纸红色向内对折成长方形,以对折线为准,用铅笔画出嬷嫫人的一半形。检查所画人形的长宽比例、不同部位的结合是否准确。
(2)沿铅笔线先剪出嬷嫫人的五官及内部形,再剪出外轮廓,将财折红纸展开,一个满族人用于供奉祭祀的嬷嫫人就剪成了。
传统剪纸艺术作品中还有很多常用的有象征意义的艺术形象,我们通过临摹加以识别、积累,直至能够熟练运用。
5.陕西传统剪纸艺术作品《鱼戏莲>临摹制作步骤
(1)将1 6开红纸红色向内对折成一个长方形.用铅笔画出所留边框宽度。以折线为准,先画出双喜字乖口鱼、花草的位置形状,再画出“盘长”花纹。
(2)沿铅笔线先剪出鱼身体内部的凡何形,再剪出鱼身体的外轮廓及植物的形态,最后剪出喜字及“盘长”花纹。将对折红纸展开,一幅祝福新婚夫妇 生活和谐美满的鱼儿(象征男性)戏莲(象征女性》剪纸作品就剪成了。
(3)用棉签蘸少量胶水涂于<鱼戏莲>剪纸背面。贴在白卡纸上即可。
二、装饰性倾向的造型表现手法
装饰性倾向的造型表现手法是指运用超越现实的塑造剪纸艺术形象。从这个黄 石 理 工 学 院 师 范 学 院 《 中国剪纸艺术欣赏与创作》
教
案
意义上讲,前面所说几何形倾向的造型表现手法也具有装饰的含义;但装饰性倾向的造型表现手法更强调超越现实和视觉表象的想象所创造的形象。在工具的使用上,还可用尝 试刀刻的方法,选用一般医疗器械手术刀即可,衬板可使用平滑的木板或塑胶板。下面我们通过具体的传统剪纸艺术作品实例来说明装饰性倾向的造型表现手法。
(一)精选传统剪纸作品临摹训练
1.河北蔚县传统剪纸艺术作品《耄耋富贵》临摹制作步骤
(1)将1 6开红纸红色向内对折,以折线为准,用铅笔画出近似椭圆的猫的基本形状和三角形的蝴蝶基本形,然后分别画出猫和蝴蝶的身体、眼睛.嘴,用曲线画出蝴蝶的大翅膀和小翅膀及每个花瓣,并画出蝴蝶的长须,再画出蝴蝶翅膀上的几何形花纹。注意猫头上的花朵是无中生有超越现实的想象添加,是传统剪纸常用的装饰l生倾向的造型表现手法之~。
(2)沿铅笔线先刻出猫和蝴蝶身体内部的几何形,再刻出蝴蝶和猫的外轮廓。
欣赏和临摹要点:
这幅河北蔚县传统剪纸艺术作品是用作窗花的,在造型表现手法上,具有做工精致、强调形象局部细节完整的特点。特别是猫头上花朵的添加.衬托出了 猫的可爱乖巧。耄耋与猫、蝶谐音寓意长寿富贵之意。在临摹这幅河北蔚县传统剪纸艺术作品时,应注意大的形象与小的细节结合要自然,做工一定要细致 均匀,突出装饰性倾向的造型表现手法。
2.、陕西安塞传统剪纸艺术作品《艾虎》临摹制作步骤
(1)在1 6开红纸反面中间用铅笔画出虎的身体和头部,注意虎的身体和头部基本形的样子,虎的头部要抬起,花草、耳朵、尾巴、四肢从头部和身体上长出。再画上一朵荷花,枝叶与艾虎相连,虎头上画出五官,虎身体上画出花草及斑纹装饰。
(2)沿铅笔线先剪出虎身体内部的镂空形及荷花花瓣、枝叶内部的镂空形,再剪出艾虎及花草的外轮廓。
欣赏和临摹要点:
这幅陕西安塞传统剪纸艺术作品是端阳节用于居室张贴的墙花。《风俗通义》日:”虎者,阳物,百兽之长也。能执搏锉锐,噬食鬼魅。”虎的相貌威武,是力量的象征,有辟邪驱凶的功用。传统认为五月是毒月,剪艾虎以避邪。在造型效果上,整体形象稚拙可爱,在装饰手法上,虎身体长出花草是超越现实的 想象添加装饰手法。在临摹这幅陕西安塞传统剪纸艺术作品时,应注意形象之间相连的特点,体会镂空形的造型作用。
第二节 中国剪纸艺术的构图表现手法
黄 石 理 工 学 院 师 范 学 院 《 中国剪纸艺术欣赏与创作》
教
案
剪纸艺术的构图表现手法是对称和均衡。对称和均衡是指在构成形象和组合形象的形式规则.对称和均衡的构图形式包含了形象的形状,大小,方向、动态、动作、疏密等。
精选传统剪纸作品临摹训练,山西浮山传统剪纸艺术作品<老鼠嫁女>
1、在一张16开红纸反面用铅笔画上花轿和老鼠及新娘的外形,并将喜鹊.灯笼.喇叭.小旗等衬托喜庆气氛的道具画出.
2、沿铅笔线先剪出各种图形的镂空形。
第三节 中国剪纸艺术的色彩表现手法
中国剪纸色彩分单色剪纸和多色剪纸,受中国古老的色彩观的影响。
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春节所使用的春联纸都是红色纸。中国南方地区春节所使用的红色春联都带黄色倾向,明度较高.和中国传统颜料银朱的色相接近给人以暖的色感。用这种红纸制作的剪纸作品显得明艳热闹。传统剪纸张贴时,一般有白色 的窗纸或墙纸做底衬,形成红白相间的美丽效果。我们可以选择黑,灰、金,银等中性色给强烈的红色做 衬底的色彩,还可以选择红色的互补色绿色做衬底的色彩,会取得令人满意的色彩效果。
除了学会运用单色传统剪纸的色彩规律外,我们还可以尝试多种传统以外的色彩来进行剪纸创作,用于表达现代人的审美情趣。
多色传统剪纸的表现方法
1套色剪纸
套色剪纸是剪纸艺术中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表现方法.其方法一般采用已完成的阳刻主稿拼贴上所需要的各种色纸。主稿所使用的材料通常都采用较厚实 的纸,或者绫缎,绒布等一些高级材料,而且颜色宜用深浓色.这样套衬起来能得心应手。广东佛山有一种”铜衬料“,就是以金箔纸刻成主稿后,各部位分 别衬以大红,湖蓝、草绿,中黄等包纸.显得富丽堂堂。
2点色剪纸
也叫染色剪纸.它是在生宣纸剪刻好后用毛笔点上各种色彩,如果是好几层一起点,颜料中要加入少许酒料,便于颜色渗透.颜色完全晾干后方可再上另一色。
3.衬色剪纸
衬色剪纸是以白色的底稿线取的图案最好是阴刻剪纸.衬深红或深蓝颜色,让它们呈现黑臼对比的效果。
4.填色剪纸
填色剪纸又称”笔彩剪纸’,这种剪纸是主稿张贴在一张白色纸上,然后根据各部位的需要分别涂上不同颜色。中国广东佛山的。在一张铜片上先用锤子将黄 石 理 工 学 院 师 范 学 院 《 中国剪纸艺术欣赏与创作》
教
案
图案凿出.在留空处分别涂上不同颜色的油质颜料,当地叫’锅凿’。这种剪纸 给人以金碧辉煌之感.而且便于长时间保存,一次只能制作一幅。
5.分色剪纸
分色剪纸基本上属于单色剪纸的拼贴,近似于剪贴。例如:剪一只熊猫吃付子,熊猫用黑纸剪成,竹子用绿纸剪成,然后把熊猫.竹子拼贴在一起.
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剪纸艺术被越来越多的艺术家所重视。法国现代派绘画大师马蒂斯曾创作了大量的剪纸艺术作品,他以彩色拼贴为主要创作手法.浓烈的色彩对比关系和抽象有趣的造型形态,构成其作品轻松而又神秘的艺术格调,成为艺术家向传统剪纸学习借鉴并进行创作的典范。第四节 外国剪纸艺术欣赏
第五章中国剪纸艺术的运用与拓展
一、教学目标
了解剪纸在当今的发展与运用
二、教学要求
课外了解剪纸在社会各类设计中的运用
四、教学的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
剪纸艺术的拓展
五、课时安排 1课时
六、教学设备 多媒体课件
七、教学内容
第一节 中国传统剪纸艺术的运用
①窗花——剪纸中最常见的一种表现形式,运用最广,主要贴在窗格上,美化窗户,为避免遮挡阳光,一般要剪得很细腻,营造一种喜悦的情调。
不同的民俗节日里,窗花的题材也不一样。
二月初二 :“龙抬头”,传苍龙在这天抬头观望天下,男性要剃龙头,剪“二龙戏珠”、“神龙福瑞”等祝福全年风调雨顺,合家兴旺。
端午节:剪艾虎、公鸡。虎避邪、鸡除五毒。中秋节:剪“和合二仙”、“玉兔捣药”、“花好月圆”
春节:“二十九贴到有”从腊月二十四到年三十,家家户户打扫卫生,剪窗花贴春联,是剪纸巧手的大展台。
正月初十:祝贺老鼠嫁女的日子,剪“老鼠娶亲”,“老鼠嫁女”,忌开启箱柜,黄 石 理 工 学 院 师 范 学 院 《 中国剪纸艺术欣赏与创作》
教
案
或很早就上床睡觉,不惊扰老鼠,俗谓你扰它一天,它扰你一年。
②墙花——贴在屋内墙上或顶棚上,尺幅较大,顶棚花一般为团花。③灯花——专门贴在节日的灯笼上,多为神话故事、民间传说等。④挂笺、门神——挂笺又称吊钱,多为方形,中间剪祝福的话语,挂在家门口、屋檐下、院门外。(相传姜子牙封神后,其妻马氏被封为扫帚星。扫帚星使人霉运连连,姜子牙令她“见破不入”,过年不准进入穷苦人家,穷人们就在家门口挂破布,后有巧妇用纸剪成吊笺取代,于是挂笺就流传下来。小小的挂笺寄托了人民多美化 的愿望。)
⑤刺绣花——用来刺绣的样本,有鞋头花、衣领花、围裙花、鞋底花等。⑥喜花——祝贺孩子出生及婚嫁喜庆用的剪纸。
比如孩子出生或过满月,家里长辈就剪纸贴在家里,内容有“九石榴一佛手,守住亲娘再不走,头上顶金鱼、怀里楼喜兔,这辈子定活个九十九”表达了准备长辈的祝福
结婚是人生大事,双喜花要大量张贴,常见的有“”喜上眉梢“龙凤呈祥”“百年好合”“心心相印”“早生贵子”等。
⑦礼花——过去人们礼尚往来,贴在礼品上的剪纸,如为老人祝寿,中国自古尊老爱幼,寿花的题材很多“五福呈祥”、“福寿双全”、“松鹤延年”等。
第二节 现代剪纸艺术的运用与拓展
当人们逐渐告别了农耕生活,投入到现代城市建设和工业化发展中,随之而来的是外来文化和时尚生活的涌入.当剪纸艺术失去了它土生土长的环境.它 还能按照以前的方式生存下去吗不可否认,传统艺术的生存环境受到了强大的冲击,包括剪纸在内的大部分传统艺术正在离我们远去。在当今快节奏的生活模式下,还有谁能按照以往闲暇的生活方式去剪纸绣花,况且那些原汁原昧的传统艺术在现实中也未免显得太土气,难于和人们的实际生活融为一体。面临传统剪纸艺术这样的生存“灾难“,我们开始深思,如何才能继续传承这一古老的传统艺术形式,让它焕发新的生机。
传统艺术是一种应用艺术,有应用者,有市场就存活,反之就死亡。传统艺术只有与现今的设计思潮结合,才能在今天的社会中生存延续,而不仅仅是单 纯地等待被抢救.或者完全地消失。传统艺术的延续需要我们每一个人共同去努力。
一、传统剪纸艺术在现代的演化
传统剪纸艺术具有悠久的历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由剪刀,彩纸和约定俗成的纹样符号体系构成的剪纸系统,向世人展示了一个涉及生命生存,种图腾崇拜.原始巫术、神话传说、历史典故与岁时礼仪等古老的民风民俗紧密黄 石 理 工 学 院 师 范 学 院
《 中国剪纸艺术欣赏与创作》
教
案
相连的神秘世界。采用托物寓意、谐音象征的手法,表达对生命的崇拜和珍惜、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化,民俗化向艺术化转型:从传统文明向现代文明转型.于是. 剪纸的个性表现在时间以及空间形态上都发生了改变.形成一种新的视觉设计语言,表现形式越加丰富多彩.新颖而富有时代感。
因此古老的剪纸艺术在现代的应用与拓展,需要我们去不断探索、发现和研究。首先必须对纷繁的剪纸艺术进行正确地归类。归类的目的在于对传统剪纸艺术在现代的发展进行探索和研究。在探索研究中,根据剪纸创作的不同理念和不同审美标准.我们把剪纸归纳为现代民间剪纸、现代艺术剪纸和现代商业剪纸三种类型.这三种类型剪纸的艺术语言是有差异的,它们的艺术表现形式也是不尽相同的。现代民间剪纸由于其单纯、率真和朴拙的特色,与现代绘画艺术有着很多的相通之处.相通之处来源于现代艺术的本质是向自然生命的常态回归,而民间艺术一刻也没有游离过这种常态,现代艺术大师向民间艺术借鉴学习不乏其例。现代艺术剪纸的确立是建立在继承和学习民间剪纸艺术的基础之上的艺术。而现代商业剪纸则是脱胎于现代民间剪纸.被商品化了的“民间艺术”。现代商业剪纸的实质体现了剪纸艺术的市民化、世俗化和剪纸艺术商品化倾向,它是市 民文化和市民美术情趣在剪纸艺术上的反映。现代商业剪纸作品的明显缺憾是它的矫情和矫饰成分太重。
二、现代剪纸的发展
所谓现代剪纸艺术体现的是一种探索和发现的实验民间剪纸的一种新颖的艺术形式。现代剪纸艺术是传统在现代的继承,现代剪纸艺术最大的特点就在于它的探索 精神,现代剪纸艺术又可以说是一门实验性剪纸艺术,是一种新的剪纸。它是具有艺术修养和文化意识的人的创造探索。因而在精神,审美情趣和时代气息上,有别于民间剪纸,也是剪纸艺术的生命力所在。现代生活从内容到形式都有了全新的变化,具有强烈的时代特征,它都能成为对现代剪纸创作的主题内容和剪纸本身的创作基因。表现时代生活的不同角度.不同程度的理解和思 考.也将会使创作者在艺术表现的形式上得到新的启发和创造,赋予它全新的语言词汇和丰富的表现形式。这必然带给剪纸创作以广阔的道路,完成现代剪纸进 一步的形成和发展,使之能置身于当今造型艺术之林,大放异彩。
现代剪纸艺术从民间剪纸中汲取营养,用现代艺术观念加以诠释,它力争在民间剪纸与现代艺术中找某种切换点。现代剪纸就具有强烈的个性化倾向的印迹。
黄 石 理 工 学 院 师 范 学 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