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常宁市打造印文化产业的调查
石头铸造辉煌
常宁市四面环山,交通闭塞、经济滞后。2003年,该市文联主席、著名版画家吴国威先生以独特视角,将中国几千年的篆刻印章艺术移植到独具特色的石灰石上,打造出世人注目的“中国印山”,不仅传承了几千年的篆刻印章文化,使一片荒芜的山丘,成了富有品位的文化大餐,而且带动了全市旅游及相关事业的发展。目前,每逢节假日,前往印山参观、旅游、休闲度假的旅客络绎不绝。今年接待外来游客达20余万,直接旅游收入500万元。石头上镌刻文化,打造辉煌,充分显露出文化产业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
一、蹦出来的思路
常宁市庙前镇地处湘南五岭山系,喀斯特地貌典型,漫山遍野都是奇山怪石,大小溶洞分布其间.远古传说舜帝南巡在庙前留有拇指印记,现在“中国印山”进山门槛的大岩石上,仍然清晰可见,其指纹纹栩栩如生,历历在目。其间“大象送宝”(现命名为“印象”石),极像一头大象驼着两枚巨大的印钮款款而行。这些原始天成的资源,无疑给艺术家提供了艺术创作灵感。版画家吴国威先生在一次平常的下乡扶贫活动中,初次领略大山的神奇,激动之余又心痛不已,当即对同行的领导说:再也不能捧着金饭碗行乞了!送钱送物不如送点金术.于是,他带领一班人吃住在山里,以斧凿为工具,以石头为材料,历时3年,终将一座封闭数万年的石山,初步雕琢成一件艺术品--中国印山。
二、刻出来的文化
把印章镌刻在石头上,让其大放异彩,常宁市中国印山的文化建设者们可谓煞费苦心。
1、匠心独到的选择。2003年,吴国威先生将印章“种”到石头,让这些没有生命的石头,赋之于灵魂,创建“中国印山”,用一座山记录几千年中国有代表性的印章。建成名人名章山、纪念印章山、华夏书法艺术山和万印章“三山一章”,[找文章到文秘资源-/www.xiexiebang.com-一站在手,写作无忧!]形成一个集文化传承、旅游观光、篆刻艺术交流于一体的文化旅游产业。
2、精心谋划的布局。中国印山不大、不高、亦不险,但游完全程也需3个小时。建设者们为了充分利用有限的空间,让游人尽可能地将景区内大小300多处风格各异的景观全部领略。吴国威先生不顾60多岁高龄,带领文联4名同志,采用土法,用绳子一段一段地量出整个印山的面积,每处景点的距离,绘成一张达140平米的大地图,然后按比例缩小。一次次确定游道路线,每枚印章的位置及比例大小,并且尽量避开对原有景观的破坏。通过精心设计,游人无不赞叹:移步是景,高潮跌起。
3、呕心沥血的取舍。中国篆刻艺术历史悠久,历代印章浩如烟海。如何取舍摩岩的章印,这也是一件艰难的事情。吴国威先生从高达1米多厚的历代印章精品集中,按其朝代代表性、艺术代表性、流派代表性、人物代表性、历史事件代表性等多个角度进行反复比对,精挑细选,选出1000余枚,按历史年代一一向游人展示,现已完成530余枚印章的摩岩篆刻,使印山构想初具规模。
三、牵出来的产业
石头刻出文化,文化牵出产业,已经成为常宁经济发展的一道新亮点。
1、旅游业的火爆。中国印山的创建,全方位地带动了该市的旅游业发展。近几年来,该市围绕旅游业大做文章,形成了庙前和天堂山两大景区。在庙前开发的财神洞,以其洞中有河,洞中有洞,洞内景色千姿万态而令游人叹为观止,每天接待游人上千,节假日更多。在天堂山开辟的天堂湖水上飞伞,西江漂趣等休闲旅游项目,让游人在欣赏大自然美景的同时,领略急流险滩水漂之趣和瑶族风情之乐,周边省市游客纷至沓来,常宁旅游业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今年,常宁天堂山被省里定为3A级景区。
2、省级地质公园申报成功。在打造中国印山的同时,建设者们想到了如何依法保护印山景区的问题,提出了将庙前景区申报为省级地质公园的设想。经过省国土资源厅的专家多方考察论证,以其地质地貌奇特,域内风景景点众多,更有中国印山可观赏性强的原因,今年5月庙前景区被评为省级地质公园。
3、第三产业发展迅猛。过去由于交通闭塞,外来人员较少。常宁原来只有3家不上档次的宾馆。今年,外来商家一下就上了3个宾馆项目。其中印山国际大酒店(准4星级)已建成开业,中国艺术家休闲山庄、4星级叠水宾馆正在紧张的建设之中,东风宾馆改造工程全面启动。
4、印文化产业链正在逐步形成。年初成立了常宁市篆刻委员会及其协会,协会会员发展50多人。会员以治印为业,雕刻生肖纪念印,人物纪念章等,形成印章文化产业链。印文化衫、印艺术画、印钮纪念品等也有“吃螃蟹”者在尝试,不久的将来,常宁印文化产业链一定会走向完善、走向辉煌.
第二篇:如何打造文化产业品牌
*区是我市中心城区,具有极其丰富的文化资源。盘活传统的文化资源,是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途径,也是××经济发展的潜力所在。
挖掘历史文化,打响名人牌
以琵琶亭、浪井、××楼人文景观为基础,努力挖掘白居易、黄庭坚、李白、宋江等历史名人效应。一是成立××区文学联合会研究机构。发掘和保护××物质和非物
质文化遗产,定期举办全国性历史名人研讨活动,有计划、有步骤地创作一批反映××城市精神风貌、风土人情、建设成就和重大历史变革的优秀文艺作品。二是编辑××历史名人系列丛书。依托《琵琶行》为代表的××古诗词,对区内历史文化资源进行普查建档和保护规划,组文秘杂烩网织编辑系列丛书。三是建设历史文化影视基地。利用军事文化资源,通过招商引资,建设富有特色的文化产业基地,如周瑜点将台、都督府,小乔梳妆台等历史故事、开发兴建适宜影视拍摄的景区,把××建设成为影视拍摄基地。
发展商埠文化,打响民俗牌p>围绕商埠文化特色,注重文化含量的提升,扶植、培育演艺娱乐业的发展,充分发挥吧文化、茶文化、网络文化的优势,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结合,文化效应与经济效益的双赢。一是以现存的通商口岸遗址为依托,规划建设清末民初历史文化街区。恢复建设体现对外通商旧址历史风貌的片区,反映“四大米市”、“三大茶市”商埠市场交易民风民俗。二是以九江港口旅游船为依托,兴建大型演艺游船。www.浓墨勾画乐在岸上飘,诗在船上呤,茶在杯中品,人在江中行的美丽夜景。将诗文化与茶文化结合起来,包装推出庐山云雾茶精品系列,形成吟诵古诗名篇,细品庐山云雾的古韵境界。三是以反映北宋文化为主线,整合滨江风景带。滨江路两边建筑统一风格,统一色调,以青砖黛瓦、飞檐翘壁凸现××古香古色、春江月夜。加强滨江亮化工程建设,重修、扩建××楼、琵琶亭,以红灯笼、布招牌的古韵特色与××江夜景遥相呼应。四是以“××民间剪纸文化”、“××民间龙狮文化”、“××民间龙舟节”××民间文化品牌为龙头,繁荣民间文化。
培育生态文化,打响山水牌
依据××依山傍水、环湖而建的地理独特性,以及九江××因“众水汇聚的地方”而得名等一系列文化因素,做好山水文章,发展生态经济。一是建立山水文化识别系统。精心设计具有山水文化特色的××文化制品,包括旅游标识、旅游制品主打色调、城区环境布置、形象宣传片等,以统一的××文化识别系统将××完整、立体、动感地展现出来。拍摄和制作宣传××、展示××魅力的宣传片,逐步构建××山水文化识别系统。二是建立生态文化教育基地。以滨江生态园、白水湖公园为依托,加强生态文化景观工程建设,开发兴建生态景区,创建生态优先、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环境优美的山水园林。三是在全区广泛开展“倡导生态文明,共建山水××”活动。创作一批弘扬民族生态文化的优秀文艺作品,建设一批生态文化示范工程。开展创建“生态园林机关”、“生态园林居住小区”、“园林式单位”文明评选活动。
繁荣社区文化,打响特色牌
一是完善文化基础设施。筹建大型社区图书馆、社区体育馆、游泳馆、标准化网球场等一批大型文化体育配套项目,为打造××社区文化品牌奠定基础。结合宣传、文化、旅游等方面的发展需要,充分发挥区文化馆、少儿活动中心等文化阵地,重点培育业余、专业、少儿文化团体,进一步繁荣××文艺舞台。二是全面推进“一街一品”特色文化活动。大力兴建社区文化大院,推出“月末大舞台”、“××演出季”等系列文化活动,形成以节庆活动为龙头,以品牌活动为亮点,专群结合、以专促群、全年不断、全方位多层次的文化活动体系。三是积极申办国家、省、市各类重大节会活动。(
第三篇:常宁市开展民情调查工作纪实
常宁市开展民情调查工作纪实
彭小冬 阳明勇 唐敬明
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做群众工作,就是要把以人为本落到实处,落实到具体行动上。湖南省委在全国率先建立省、市、县党委民情调查制度,并成为全省各级干部摸实情、解民意、促落实、考干部的“法宝”。2008年11月,省委书记张春贤,事先没有向当地“打招呼”,轻车简从奔赴宁乡、湘阴县农村,在一天半的时间里随机抽样进行民情调查。今年6月29日,衡阳市委书记张文雄一行轻车简从,冒着酷暑,深入常宁视察调研,谈到常宁工作比较实在,他说“这个民情调查表值得推广总结,这个表把党和政府联系群众具体化了”。常宁市认真落实省委民情调查制度,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并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建好帐,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民情调查
当前农村工作发展难,信访难,维稳难。其实千难万难,做好群众工作就不难。做群众工作,首先要知道群众想什么、急什么、盼什么,做到心中有一本帐。那么,如何建立一本帐,建立一本怎样的帐呢?常宁市委书记胡丘陵在今年市委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要设计一份民情表,要求包村干部对村里各方面的情况进行及时登记,动态跟踪反馈。”
为此,常宁市委市政府督查室和作风办在去年底乡镇干部作风督查的下村入户工作调查问卷的基础上,征求了部分乡镇一把手的意见,并到实地解剖胜桥镇官陂村,收集了民情调查的一手资料,拟制了民情调查台帐表,经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修改审定后,分发到乡镇,由乡里每个包点干部填写。运行一段时间后,对台帐表又进行了修订,新增了安全隐患排查处置情况和粮食生产情况两张表。
随后,又要求各乡镇将所有表格统一汇总,打印汇编成册。一份民情台帐,6张表,75个细项,详实记录每家每户的冷暖凉热,为解决群众实际问题掌握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5月下旬,全市706个村、73个居委会的民情调查台帐已基本建立,并分乡镇装订成册,常宁市主要领导的电脑上也都安装民情台帐信息电子档案。
民情台帐突出扶贫帮困、计划生育、综治维稳、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和农业生产等重点工作,涵盖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村情民意的“明白帐”,如表一的基本村情表,表四的计划生育“三查四术”情况表、表五的安全隐患排查处置情况表,表六的粮食生产情况表,这些表再细化为村组干部、党员姓名、村内资源、耕地面积情况,“三查四术”对象落实时间、地点,排查发现的安全隐患坐落地及责任人等子项目,对村情民意心里有数,了然于胸。二是联系百姓的“感情帐”,如表二的特殊人群情况表,分为需提升幸福指数类、计划生育类、社会稳定类3类,其中需提升幸福指数类包括低保户、五保户、特困户、残疾人、特困党员、困难老村干,囊括的内容全面实在。三是发展经济的“致富帐”,通过民情调查掌握的信息,去抓项目建设,招商引资,帮助困难群众摆脱贫困,带领群众发家致富。如表三的在外学习、工作或务工知名人士和返乡创业潜力人群表,实际也是落实常宁市委、市政府关于招商引资“到三个地方去”的思路(即到买常宁产品的下游企业去、到用常宁原料在产品终端做得最大最好的企业去、到常宁籍在外面做得最大最好的企业老板那里去)。通过调查摸底,掌握了50多名常宁人在外经商成功人士,经他们牵线搭桥,常宁今年引进了一批大项目、好项目。项目建设为增强财政实力,落实免费公交等惠民政策夯实坚实基础。由此看出,这些台帐,完全融会贯通了科学发展观的基本理念。
管好帐,让民情调查彰显责任
一是防止民情“假帐”。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正确的调查,同样没有发言权。为确保民情帐的内容真实、鲜活,常宁市将调查任务分解到乡镇包村干部,要求他们自己去走村串户,深入开展调查,直接摸底造册,走进百姓家,听到真心话,记百姓事,暖群众心。
二是防止民情“呆帐”。民情是动态的。常宁市将民情调查作为一项日常性、经常性的工作,要求乡镇干部下村入户去掌握情况,熟记于心,倾听民声,体察民情,解决民难。当然,村里有些基本情况在某一段时期内大体是比较固定的,但是对特困户、计划生育、粮食生产、安全生产隐患等方面的情况,必须要动态跟踪反馈。常宁市委办下通知要求各乡镇每季度更新一次,对安全隐患等紧急信息要随时随地更新和处置。
三是防止民情“坏帐”。常宁市做到了“帐以致用”,以帐管人,以帐理事,分阶段、分门类对民情台帐收集到的情况进行认真梳理,及时分析归纳,掌握面上情况,找准存在的问题,明确整改措施。市委市政府督查室组成督办小组,采用“听、查、看、访”的方式,定期督查各乡镇包村干部民情掌握情况,对建帐不及时、不规范、不全面、不真实的,予以通报批评,要求限期整改,并按考核制度作相应处理。
乡镇干部变群众上访求助为主动下访服务,将所有农户的动态情况记录在册,及时了解群众生产生活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并进行梳理分类,落实帮扶措施,尽心尽力为群众排忧解难。常宁市委市政府督查室、市作风办定期督查各乡镇民情掌握情况,及时进行动态跟踪反馈。同时实行“三定”措施,加大民情办结力度。一是定责任人。实行“重点问题领导包案,疑难问题部门联调,一般问题包村干部负责”。二是定办理要求。要求包村干部在开展民情调查活动中,对群众提出的诉求和愿望,能够当场答复或解决的,要现场及时处理;对自身不能
解决的问题,由调查人及时向乡镇主管领导、相关职能部门汇报,对一些热点难点问题或带有全局性、倾向性的问题进行集体研究,提出具体解决方案,确保问题得到妥善处理。三是定办结时限。对重大民情的处理情况建立限时销号责任制,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认真落实整改措施,切实做到“发现一个,办结一个,销号一个”。全市共填写《民情调查表》9839多份,梳理出10大类共330个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已经解决300多个问题。通过这些措施,现在乡里干部对包点村的村情民意个个如数家珍,对答如流。
用好帐,从老百姓的笑脸上看成效
通过建立市、乡两级民情调查帐,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更加具体化,既是一次社情普查,又是一本乡镇干部的工作指南;既让领导摸准实情,运筹帷幄,也让乡镇干部沉到村里,基本掌握了村情民意,深入基层排忧解困,开展工作有的放矢,推动了“三农”工作高效开展。
5月27日,常宁市委常委会在听取市作风办关于乡镇干部作风督查情况汇报时,要求乡镇要采取召开工作讲评会、民情汇报会、群众评议会等形式,既建帐又用帐,加强干部管理,改进干部作风,推动各项工作。6月13日,市委书记胡丘陵亲自签批的乡镇干部作风整改通知书上要求:“要开展回头看,并组织乡镇干部进行自我讲评”。7月,柏坊镇率先举办了一场由所有镇机关干部向该镇部分省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村组党员干部和群众代表述职的民情汇报会。常宁的民情调查和柏坊民情汇报会被人民网、新华网、网易、新华报业网、中国廉政周刊和中国纪检监察报、湖南日报等各大媒体报道;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组部部长李源潮对此作了重要批示。
民生是一杆标尺。政绩要从老百姓的脸上看。民情帐上的事,件件事关老百姓,即使是“小题”,我们也“大作”,采取过硬措施,逐一抓落实。2006年
来,我市作出了“围绕民生抓财政、围绕财政抓项目、围绕项目抓招商、围绕招商抓服务”的“四个围绕”决策,把有限的财力重点用在公共产品、公共服务和公共管理方面,主要就是给老百姓“还情”。近几年办成了实行免费公交、代交农业灌溉水费、率先试行免费高中等13件实事。今年来,大力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社保、教育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民生工程上累计增加投入1.17亿元,老百姓的“幸福指数”稳步提升。
民情台帐的建立,促使了干部作风转变,融洽了干群关系。在衡桂高速公路建设过程中,常宁市市、乡、村三级干部联动,深入村组农户家中宣讲政策,从5月8日到5月18日,仅用10天时间就完成了87个村463个组6400多亩的征地任务,真正做到了不出现一次阻工,不拖延一天时间,不上交一件矛盾,被誉为湖南高速公路建设历史上的“常宁速度”。乡镇进村入户帮助群众打井、修沼气池、买农资、为蔬菜水果找销路„„宜潭乡一些农户今年蔬果销售渠道不畅,得知这一情况,乡里组织30多名干部和农技人员组成帮扶小组,为农户找市场、联系商户、拓展水果销路,并通过民情调查了解到群众粮食生产中的实际困难,及时组织乡干部进村入户宣传粮食生产奖励政策,并采用租赁承包、承包权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推进土地流转工作,使全乡群众从“要我种”变成了“我要种”。目前全乡土地流转面积达到耕地总面积的40%,涌现出5个100亩以上的耕地经营大户和20个50亩以上的种粮大户。洋泉镇种粮大户胡荣琪从镇里民情帐上获得对各村有多少土地待流转的情况,主动联系,承包了300多亩水田,如今获得丰收,获利颇丰,整天乐呵呵的,连连称赞“这个民情帐搞得好”。
如今,乡镇干部骑辆单车下村,揣个本本入户,挽起裤腿下田,坐在田坎论事,进村狗不叫,出户狗相随,这已成为常宁乡村一道独特的风景。
作者通联:湖南常宁市委办公室
第四篇:对镇平县发展文化产业打造文化强县的调查
对镇平县发展文化产业打造文化强县的调查
镇平县是“中国民间艺术之乡”、“中国玉雕之乡”,民间艺术和玉雕产业独具魅力。近年来,镇平在发展文化产业中,坚持把文化产业作为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新的增长点,加强领导,深化改革,搞好规划,扎实推进,取得了显著成效。2008年,镇平玉雕工艺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镇平被确立为省级文化改革发展实验区,全县文化、旅游、广播电视、文艺演出、文化产业经营的增加值达到18亿元,占全县GDP的13%,已成为县域经济强有力的支撑。
一、镇平县发展文化产业打造文化强县的主要经验和做法
(一)立足县情,理清文化产业发展思路 为推动文化产业快速发展,镇平县坚持把文化产业发展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了镇平县文化产业发展和文化体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主要领导亲自参与,有关部门共同参加,抽调精干人员专门负责这项工作,并制定了相关工作制度,明确了工作职责。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针对“无中生有”经济现象探秘和玉文化与玉雕产业发展文化活动月、文化创新工程等特色文化现象,深入各层面展开四次大规模的调研走访活动,确立了“以玉雕产业为支撑,推动文化产业全面发展”的思路,制定了每年“开展一项文化活动,建成一个文化设施,启动一批产业项目,挖掘一类民间艺术,培育一批文化新人”的“五个一”工作方案,并把举办玉雕节、建设文化会展中心大楼、扩建彭雪枫纪念馆和开展重大文化活动列入必办的大事,为文化产业超前运作和快速推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先后出台了《关于建设文化大县的若干文化经济政策》、《关于加快实施镇平有线电视数字化工程的通知》等系列文件,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发展文化产业的工作思路、工作规划,有力地指导和促进了县域文化产业的发展。
(二)抓支柱产业,做大做强玉雕文化产业 一是政府引导。为做大做强做活玉文化产业,镇平县成立了全国第一个玉雕产业管理局,加强了对全县玉雕产业的开发、引导和管理; 结合文化名镇建设,以石佛寺镇、晁陂镇为中心,新建扩建了玉雕湾翠玉玛瑙市场、榆树庄玉镯市场、贺庄摆件市场、梁堂石雕市场、玉都街道石雕大师园等23个专业市场,进一步膨胀市场规模;成立镇平县玉神工艺品有限公司,吸纳神圣玉雕有限公司、石佛寺玉器厂等10家大个企业加盟,统一注册“玉神”商标,打造产业集团军。二是培训玉文化专业人才。在强化教育上,我县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的“民间艺术大师”2人,省工艺美术大师6人,高级工艺师35人,有初级培训学校18所、玉雕职业高中1所、县工艺美术职业中专1所,开设有雕刻、美术设计等与特色文化产业相关的教学内容,年培训玉雕创作人才2500余人;在强化辅导上,指定县文化馆为专门的培训基地,定期邀请县内外专家、教授讲课,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三是强力推介玉文化产业。近年来,我县成功地举办了14届玉雕节。节会期间,全国乃至世界的玉雕界专家学者云集镇平,研讨玉雕理论、切磋玉雕技术、传播玉文化知识,提升了玉文化研究的层次和品位;玉雕精品展评会、玉雕产品展销会、玉文化研讨会、获奖作品现场拍卖会等活动的开展,炒热了玉文化研讨弘扬氛围,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和经济效益。其中,仵海洲、张克钊设计制作的独玉作品《妙算》、仵应文《千手观音》、王艺兵的《金玉满堂》、李杰的《竹尖壶》获得全国“天工奖”金奖;仵海洲、贺保伟的《鸿运当头》等获得全国“百花玉缘杯”奖;王东光的独玉作品《浴》、李海奇的独玉作品《桃园三结义》获得河南省“陆子冈杯”金奖。四是建设玉文化阵地。在石佛寺镇玉雕湾投资2000万元建设了玉雕之乡标志性建筑——中华玉文化中心和全国首家中华玉文化博物馆。中华玉文化中心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内部构造由玉雕精品展销大厅、学术报告厅和玉文化博物馆三部分组成,融精品展销、玉雕商贸、学术交流、玉文化研究于一体。中华玉文化博物馆位于中华玉文化中心二楼,由玉史长廊、玉作坊、玉石大观、大师榜、精品图、百玉图六大展区组成,馆内收藏丰富式,堪称一部中华玉文化的百科全书。五是规模经营。在营销产业链上,围绕镇平县玉神工艺品有限公司,我县成立玉料购销、产品加工、产品销售网络270余个,并在玉雕乡镇组建36个分公司和52个子公司。产品畅销全国各地及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我县的玉雕重镇石佛寺镇就有各类玉雕加工企业2000多家,摊位5000多个,日接待游客5000余人,日成效额近200万元。通过多年努力,我县已完成玉雕传统文化优势向产业优势的转变,玉雕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培育出玉雕加工重点乡镇11个,玉雕专业村50个,从事玉雕加工的企业(户)近万家,从业人数20余万人,年产值超过15亿元,初步形成了原料采购、工艺设计、产品生产、人员培训、质量检测、产品包装与销售的完整产业链。六是加强了非物质文化保护工作。成立了镇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镇平玉雕工艺、镇平民歌《九莲灯》等进入国家级、省级保护名录。
(三)市场化运作,推动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镇平县前几年的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因种种原因相对滞后,不能满足举办文化活动和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的需要。为解决文化基础设施滞后,促进文化产业发展,在实践中尝试创新了文化建设和文化产业发展的新路子。一是盘活存量资产,加快资本运营。对原有的电影院、剧院、体育场等文化娱乐设施土地使用权进行拍卖,投资5000万元开发兴建了占地70000平方米的文化广场和14层高的文化综合大楼。内设文化用品专营市场、多功能影视厅、剧场、学术报告厅及体育场馆,成为全市县级一流的综合性文化阵地。南阳鸿德房地产开发公司也在电影院、剧院旧址上分别建起了锦上花购物中心和商住中心,形成新的商业区,既促进了镇平经济发展,又安置60余名文化系统职工实现再就业。在保持国有土地所有权、文化单位使用权不变的基础上,采取招商引资的办法,实施对县文化馆的改造建设,该馆以出让租赁权的办法,吸引社会力量利用闲置阵地设施开办了少儿艺术中心和舞蹈、美术、音乐等各种形式的培训班,年收益达5万余元,发挥文化馆开展文化活动的主阵地作用。二是出让“冠名权”,引入社会资金完成了县图书馆的建设工程。县图书馆在建设过程中因缺少资金建建停停,我们主动出击,宣传推介图书馆进行招商引资,引起了贵州神奇集团的关注和重视,经过执着联系,该集团决定以冠名方式捐资扶植镇平的文化事业,将图书馆命名为“神奇图书馆”。三是资源共享,打造国家级文化旅游基地。我县充分利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彭雪枫纪念馆这个红色资源,进一步打造弘扬这个红色品牌,通过开展纪念彭雪枫将军殉国六十周年活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等一系列活动,引进了各级领导的重视和社会的支持。北京二炮部队投资250万元、中铁四局带资200万元,共同开发建设彭雪枫纪念馆,新建的1563平方米的主展楼和面积为18460平方米,集瞻仰、娱乐、休闲、健身为一体的多功能开放式广场,被二炮命名为革命传统教育基地,被中宣部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被河南省政府列入全省红色旅游线路精品景点,拉长红色教育旅游线路。近年来,二炮共投资250万元对彭雪枫故居进行了修缮,扩建丰富了革命教育基地。四是强化项目载体,推动招商引资。在旅游设施建设上,我县依托中原八大名寺之
一、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菩提寺和石佛寺玉雕湾商贸区,提出了建设南阳市近郊黄金旅游线路的发展规划,吸纳社会资金4500万元整修通往各景区道路。通过招商引资,由深圳汇华集团与湖北豪江实业集团共同投资3500万元对原公园进行了重新开发建设,将其改建成一个集文化娱乐、文化休闲、文化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娱乐公园。通过招商引资,引进由龙腾(香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投资1000万元SMT专业生产线一套,在我县工艺美术中等职业学校开办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培训班,企业直接派高级管理人员担任训导师和班主任,并与所有学员签订就业合同,解决我县大量的农民工就业问题。据统计,近年来全县吸引社会资金投入文化产业、事业基础设施建设超过⒈6亿元。
(四)构建文化活动平台,推动文化产业发展 镇平县委、县政府坚持把开展活动作为发展文化产业的平台,不断拓宽文化产业发展空间。一是在活动中发现优秀传统节目和优秀民间艺人。近年来,我县始终坚持以“县内自创节目为主,邀请国家级、省级演艺界明星、名角加盟”的指导思想举办玉雕节开幕式大型文艺演出,动员和部署县直各单位、乡镇围绕全县工作亮点,创作编排文艺节目,精心打磨,层层筛选,逐年提升原创能力及排演水平。组织民间演出团体在县城街道、广场,举办大型民间艺术展演活动,城乡联动,奏响大合唱。近几年,镇平曾 组织全县乡镇办的50辆彩车、1200名演员,在南阳市进行了民间艺术表演,阵容之庞大,节目之精彩为历届活动之最,受到南阳市政府的特别表彰。组织了声势浩大的文体活动月,在全县范围内进行文化、体育类70余个单项赛事活动,数十万群众踊跃参与,尽情展示玉乡人民的精神风貌,不但挖掘整理了“盘鼓”、“九莲灯”、“古饰”等一大批珍贵民间艺术绝活,现已有100余人继承这些民间艺术绝活。二是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成果喜人。按照“节节有文艺演出,月月有文化活动”的要求,在县委宣传部的统一协调组织下,每年的春、灯节都要举办联欢晚会、民间艺术大踩街、元宵花灯会展、灯谜会猜、烟火晚会等。近年来,我县共举行各类文艺演出230余场次,组织文化下乡170次,活跃了群众的日常文化娱乐生活,既实现了用先进文化占领农村思想阵地的目的,也把镇平的文化产业发展推到了空前繁荣的新阶段。近年来,参与捐助“文化下乡”活动的企业达到37个,无偿捐赠物品价值达到30万元,25万群众受益。南阳航天水泥厂举行点火仪式庆典时,该县还邀请“梨园春”栏目及主持人现场表演。此外,为展示该县文化产业发展新成就,该县在市委前橱窗、镇平宾馆橱窗以及县城的电力广场举办了《新世纪、新镇平、新辉煌》大型摄影图片展、《魅力镇平》摄影展、玉文化美术书法展等,依照安排的日程还到各乡镇巡展。为丰富旅游产业内涵,达到以旅游促进文化发展的目的,我县在菩提寺隆重举办了国家一级文物——《贝叶经》展出仪式,国家、省市级领导和数万名群众目睹了由唐三藏从印度带回的佛教稀世珍宝,收到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三是在创新中挖掘文化艺术成果,通过市场机制创造物质财富。近年来,我县有120部文艺作品获得市级以上奖励,有470多件玉雕工艺美术作品获得国家级奖励。其中,电视散文《将军之恋》荣获全省第七届“五个一工程”奖;戏剧《彭雪枫在淮北》在全市第六届戏剧大赛中一举夺得金奖和七个单项奖,应邀到解放军第二炮兵部队慰问演出,深受广大官兵喜爱,先后演出80余场次;县曲剧团创作和排演的《夕阳情》、《嫂娘情》、《子母情》、《和氏璧》等十余部优秀剧目,在县内外演出500多场次,获得了丰厚的物质财富。《妙算》、《枫桥夜泊》等120多件作品获得玉雕最高奖“天工奖”;华新牌1000道超薄丝毯获吉尼斯认证,填补世界空白。
我县文化产业发展和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中的一些创新作法受到了市里肯定,市委宣传部专门调研了我县文化产业发展和文化体制改革的经验,并在《南阳日报》头版上发表了《依托自身优势 发展文化产业——镇平特色文化产业新探索》专题报道。
二、镇平县文化产业发展新实践的启示
1、发展文化产业,必须把文化产业摆上应有的重要位置。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需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以发展这一主题 来贯穿的,发展不仅是发展生产力,也包括发展先进文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其实现的途径就是大力加强文化建设。因此,各级领导必须要把发展文化产业摆上应有位置,高度重视文化产业对于经济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巨大推动力,认真借鉴经济发展中的成功经验,做到观念上认识深刻,行动上措施得力,实现经济社会和谐发展,2、发展文化产业,必须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依照市场经济规律办事。市场是有形之手,需求决定资源配置。在文化产业发展上,政府的作用是政策引导、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政府不能包办代替,不能依靠行政命令和行政手段来推动,要从“办文化”退位为“管文化”。镇平文化产业发展实践充分说明,只有消除束缚文化产业发展的制度障碍,疏通阻碍文化产业发展的机制障碍,才能降低市场准入的门槛,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投资文化产业发展。因此,我们在注重文化产业公益性、福利性的同时,要通过制定各种优惠政策,鼓励支持民营企业、社会团体、个人投入文化产业,把经济效益当作从事文化产业发展企业的重要目标,遵循经济规律,尊重市场规律。
3、发展文化产业,必须结合县域实际,挖掘人文资源,突出地方特色。地域不同,人文资源不同,这就决定一个地方在文化产业发展上也要突出自我特色,找准发展的着力点和亮点,才能打造出自己的文化优势产业。镇平彭雪枫纪念馆这一红色资源,所以该县通过扩建彭雪枫纪念馆和彭雪枫故居,宣传推介这一红色景点,建成了“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带动了文化、旅游等产业的发展。镇平有悠久的玉文化资源,该县通过举办玉雕节、兴建玉文化博物馆、玉雕湾玉器市场、珠宝玉雕大世界,强力推进这一特色支柱产业,最终把玉雕传统文化优势转化为经济产业优势,使之成为富县富民的助推器。
4、发展文化产业,必须树立品牌战略意识。随着文化产业的发展与文化市场的成熟,靠短期投资获取暴利的空间和机会越来越小,未来文化市场的竞争必定是品牌的竞争。从某种程度上说,品牌战略实施得怎么样,有没有强势品牌以及拥有多少品牌,是一个地区、一个行业能否做大做强文化产业的决定性因素。得品牌者得市场,得品牌者得天下。“中国玉雕之乡”这一金字招牌,不但助推了镇平玉文化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而且带动了镇平加工业、旅游业、物流业、餐饮业以及教育、城建等相关行业的发展,这就是品牌效应。同样,镇平地毯、金鱼、玉兰其他三个国家级的特色产业品牌,玉文化博物馆、彭雪枫纪念馆两个国家级文化教育品牌,不仅对镇平旅游业起着巨大的提升作用,更是镇平文化产业超前一步的“撒手锏”。
三、对镇平进一步打造文化强县的几点建议
1、文化产业改革与发展应兼顾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按照弘扬主旋律、倡导多样化的要求,要把文化产业改革与发展与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相结合,让广大人民群众得到高品位、高质量、高档次的文化享受,既要符合多层次的文化需求,又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在此基础上,收获经济效益,作为文化产业发展的动力与物质基础。
2、文化产业改革与发展应把“尊重人才、留住人才、发挥人才效应”当作第一要务。要让各类专家、老艺人和青年人才安心献身文化事业,留住人才即留住了文化之“根”,留住人才即稳定了文化阵地。同时,要超前规划筹建镇平玉雕职业技术学院,完善国际玉城高档配套设施,引进义乌小商品市场管理模式,提高管理队伍水平,力争通过三到五年的努力,把玉文化和玉产业做大做强。
3、文化产业改革与发展应着眼于“大文化”的视野,发挥综合优势。镇平的思考与探索已经证明,文化产业改革与发展要处理好四个关系:一是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关系;二是弘扬传统文化与创新载体的关系;三是保留文化资源与整合文化资源的关系;四是文化产业发展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只有做到改革与发展同步推进,硬件和软件同步实施,上下齐心,全民参与,常抓不懈,才能实现又好又快稳步发展!
第五篇:区域文化产业调查研究报告
中国共产党十六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发展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文化产业是指从事文化产品的生产、流通和提供文化服务的经营性活动的行业总称。文化产业的迅速发展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在我国,它属于新兴产业,但在发达国家,却已成为支柱产业或先导产业。广阳区独特的区位优势和相对匮乏的自然资源决定了其“三二一”产业倒置格局的发展定位,而在二、三产业中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培植文化资源,无疑是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最有效、最富战略眼光的选择。加快发展我区文化产业,必须根据我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实际,对全区文化产业发展的条件、趋势、问题要做具体分析,对产业发展的基础优势、资源潜力和对策措施要有清醒的认识。
一、广阳区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世纪90 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进一步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市、区文化市场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经过10余年的培育和建设,文化产业已初具规模,在我区初步形成包括新闻出版、图书音像、休闲娱乐、体育健身、文艺演出、工艺美术、信息服务、广播影视、群众文化等行业在内的综合型文化产业体系,成为全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新的增长点。到目前为止,列入区级文化体育部门统计范围的文化经营单位已达655家,其中印刷装订复制企业197家,出版物、音像经销单位224家,文化娱乐场所62家,群众文化活动场所28家,体育经营单位30家,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114家。从业人员总计5000多人,注册资本共计2亿元,其中100万元以上的26家,50 万元以上的58家,10万元以上的385家,10万元以下的186家。按经济类型划分,民营企业和摊点占总户数的90%以上,占注册资本的80%,成为产业主导力量。
纵观全区文化产业发展历程,从初期一些文化单位率先进入市场开展以文补文的经营活动、部分文化单位试行企业化经营,到个体、私营经济大举介入,经营领域不断拓展,文化市场进一步繁荣,再到今天文化产业合法身份的确立,作为新兴的朝阳行业在区域经济发展以及满足人民群众文化生活需求中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我区文化产业从无到有,由弱到强,已经开始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但是,从全区现实情况看,文化产业的发展还很不充分,总体发展水平仍然较低,突出表现在:文化产业组织规模小而分散,科技含量少、竞技争力差,市场机制不健全,文化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以及宏观管理政出多门、产业结构不合理等诸多问题。2001年,全区文化产业增加值仅占全年国内生产总值的4%,占当年财政收入的6%,与我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很不相称。行业上除印刷业一枝独秀外,其它领域的发展层次较低,大多数以服务本地低端市场为主要业务,经济效益欠佳,缺少具有自己特色的骨干产业群体。
与此相对照,文化产业的发展已成为世界潮流,在各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许多发达国家的文化产业不仅在发展速度上超过传统产业,而且在发展规模上已经成为国家的支柱产业。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和人民群众休闲时间的增加,人们在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会有更大幅度的增长,文化消费市场潜力巨大。2000年全国实际文化消费总量为800亿元,潜在文化消费能力约为4000亿元,以此为标准,仅区内潜在文化消费需求即达1亿元,同时还能服务京、津、冀近亿的消费人群。如此巨大的文化消费需求为我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发展空间。因此,今后一个较长时期内,大力发展我区的文化产业,对于推动经济增长、有效拉动内需以及解决就业问题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二、全区文化产业的重点发展方向
在明确全区文化产业发展总体思路之前,先让我们分析一下我区发展文化产业的基础和优势:第一,政策导向已经明确。党的十六大首次将发展文化产业写入报告,国家也将文化产业列入“十五”规划。党和国家提出“科教兴国”的战略方针,实际上已经把文化产业提高到首要位置,文化产业将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新的增长点,成为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力量。第二,现实发展已具备一定的水平。近年来,全区文化产业保持了较高的增长率,并显示出清晰的发展脉络和较强的生命力,形成了门类比较齐全的产业体系。在文化事业发展步履维艰的情况下,对满足全区人民文化生活需求起到了基础性作用,为推动全区经济增长、刺激消费、增加就业、涵养税源做出了积极贡献。第三,人们的文化意识普遍增强。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进步,人民群众对文化的意义、作用的认识不断深化,文化品位不断提高。追求良好的文化环境和氛围、积极参与文体休闲活动,已成为人们的普遍愿望。第四,具备独特的区位优势。广阳区为市管县级区,辖廊坊城区大部,为全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随着城市文化设施水平的整体跃升,可供挖掘和利用的文化资源十分丰富,为实现文化产业的跨越式发展搭建了崭新的平台。
综合上述分析,结合广阳区大力发展第二、第三产业的工作思路,我们认为,在内涵丰富的二、三产业中,选择文化产业并逐步将其发展为全区支柱产业之一,是最具有生命力、最有前途并最切合实际的。按照这一要求,针对广阳区实际情况,全区文化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应确定为: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为导向,面向京津及周边市场,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开发新兴产业,整合优化文化资源,调整布局和结构,逐步建成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有广阳特色的文化产业体系,使之成为广阳区新的经济增长极,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最佳结合。
(一)优先发展印刷装订业。廊坊是全国闻名的区域性印刷产业基地,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的广阳区印刷业已有相当良好的发展基础。在总计77家印装企业中,有出版物印刷企业6家、出版物专项企业18家、包装装潢企业15家。其主要出版物活源来自北京各大出版社,相互之间已建立了稳定良好的业务合作关系。以百花印刷有限公司为例,北京红旗出版社是其唯一的业务合作单位,社里只要是一两万册以下的小活,基本由百花承印。对这一优势行业要坚持优先发展的原则,一是对部分有实力的企业要加大扶植、服务的力度,帮助其做大做强,以资本为纽带,按照市场运作的模式组建大型企业集团,提高全行业的整体竞争力;二是做好有条件的其它印刷品印刷企业上档升级工作,提升其经营规格,扩大业务范围;三是在南尖塔兴建占地100亩的印刷产业园区,形成产业聚集效应,提高行业知名度;四是加快技术改造步伐,引进高新技术和设备,如数字印刷、柔印等技术设备。
(二)繁荣文化服务市场。文化服务市场包括歌舞娱乐场所、健身休闲场所、游艺游乐场所、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及其它文化休闲娱乐场所,它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现阶段,对于满足人民群众文化生活需求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一要根据不同区域、不同层次人群的实际需要,按照市场供需规律,因势利导,广泛开展各类有偿文化服务;二要积极引进趣味性强的文化娱乐项目和设施,以满足消费者不断变化的需求;三要搞好产业布局,重点发展城区及万庄新城的文化娱乐业,依托城镇,辐射乡村。四要全力做好万庄“城际百万庄园”、周各庄“儿童乐园”、电影公司多功能影剧院等区级重点文化工程建设,高质量完成人才、项目引进及包装策划工作。
(三)兴办文化、体育用品制造业。近年来,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引发了旺盛的健身娱乐需求,文体用品消费呈快速增长趋势,我区兴办文体用品制造业不失为一条发展经济的有效途径,原因有三,第一,依托全国政治文化中心,面向京津两大市场,积极融入奥运经济;第二,文体用品制造业多属劳动密集型产业,与京津产业体系形成互补;第三,广阳区实行重点发展工业的政策,又有十分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建议在旧州、白务工业园区引进相关项目,重点发展文教具、乐器、玩具、工艺美术、全民健身设备、体育器械、游艺器材及娱乐用品制造行业。
(四)构建区域文化产品集散地。目前,全区文化产品经营单位的经销业务仅停留在零售出租层面上,局限于本地市场,造成摊点多、规模小、效益差的局面。按照全市打造北方物流、信息流中心的远景构想及我区加强专业化市场建设的要求,在市区或万庄新城筹建文化产品批发市场。可供选择的项目有:图书(含电子出版物和软件)、音像、工艺美术品等。其中以图书项目最为可行,由市、区宣传文化管理部门出面,进一步密切与京津出版发行机构的联系,利用廊坊良好的区位和交通条件,以相对较低的要素成本,建立起连接京津、覆盖华北、面向全国的图书储运和批销中心。
(五)开发文化旅游资源。近几年,全国旅游市场异常火爆,带动了其它相关行业经济的快速增长。对于我区而言,利用自身的区位优势,抓住廊坊争创全国旅游城市这一良好机遇,在自然、历史资源相对欠缺的情况下,巧打“文化牌”,重点开发文化旅游资源,发展具有鲜明特点、较高品味、内涵丰富的文化旅游,对于扩大广阳知名度、保持经济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发展文化旅游,首先,要以项目建设为载体,发展具有未来市场前景的高品味文化旅游,形成自己的特色和卖点。以生态旅游为突破口,推出农业高科技园区游、农家游、“京都蜜瓜”采摘节等旅游项目;其次,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文化旅游资源,按照资源共享的思路,积极参与文明中华科普游、东方大学城学府游、步行街休闲游、商务会展旅游等文化旅游项目;最后,要充分培育、保护和利用全区固有的人文资源,如军芦村义和团音乐、民间精品花会等,在重大活动中展示自己的传统文化。
(六)扶植群众文化产业。我区群众文化曾经有过辉煌的历史,现在都陷入困境,如何用市场手段激活群众文化,我们认为:一是必须增强按市场经济规律办文化的意识,必须克服把文化等用同于意识形态的思想障碍,在走向市场中,要逐步摆脱办小班、挣小钱的老模式,确立闯关创业意识;二是坚持多元投入的方针,走群众文化社会办的道路,按照市场运作的方式,因地制宜地建设各具特色的社区和乡村群众文体活动场所,为城乡居民提供活动、培训、辅导等有偿服务,用5年左右时间,重新构建起全区崭新的群众文化网络。三是以文化体育社团建设为契机,积极推行文化体育表演、比赛的市场化运作。总之,通过产业化手段,使群众文化业重新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三、发展我区文化产业的保障措施
1、搞好产业发展规划。政府应把文化产业发展纳入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把发展文化产业作为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高居民素质、改善生活质量、满足社会需求的一项重要举措,列入各级党委、政府的主要议事日程,给予足够的重视。一要搞好产业总体发展规划和布局,明确主攻方向;二要在各种招商引资活动中,大力引进项目和人才,搞好跨区域合作与联合;三要加大对重点行业和企业的扶植力度,组建专业性或综合性产业集团,实现集约经营;四要对各级文化产业规划和重要产业项目进行必要的指导和协调。
2、放宽市场准入条件。按照全国、省、市统一要求,积极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降低文化产业进入市场的“门槛”,扩大投资领域,鼓励多种经济成份共同经营,制定实施“国退民进”的文化产业民营化战略。特别是在文化产品集散地建设、文体用品制造业项目引进、文化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加强与省、市政府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的联系与沟通,按照“三个有利于”和“特事特办”的原则,采取多种联合和多种经营方式,以激活文化产业经营机制,促进文化产业的兴盛。
3、制定优惠的财政和税收政策。在允许的权限范围内,综合运用财税政策,全力支持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发展。一是完善公共财政支付公益型文化建设的政策,适当扩大财政资金在文化产业领域的投资,引导社会资金投向;二是执行文化企业多种经营税的减免政策,对大众型的文化娱乐行业和重点扶植的行业应适当减免税收,企业赞助文化体育事业的资金免征所得税;三是文化市场管理费已取消多年,应尽快从文化经营单位上缴税金中给予文化主管部门一定的返还,集中用于应扶持的文化事业。
4、规范文化市场秩序。对于政府而言,由于全区文化市场还处于发展初期,还有许多问题,需要从多方面予以扶持和调控:第一,消除垄断与壁垒,鼓励市场竞争,同时防止无序竞争与过度竞争。第二,要注重文化市场的培育,对文化市场的政治方向和经营趋势进行定向控制,对运行态势加以正确引导。第三,坚持以管理促繁荣的方针,依法加强对文化市场的管理,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法制宣传教育与培训工程,强化执法队伍建设,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经营活动。第四,组建由文化、财政、公安、工商、税务、城建、土地等部门组成的全区文化产业协调机构,统一步调和口径,避免政出多门。
5、积极引入高新技术。重点跟踪和引进数字化装备、宽频线路系统、多媒体技术等先进适用的技术和设备,加强信息网络化建设,依托高新技术手段,改造提升传统文化产业,开发新兴文化产业,不断提高文化产品和服务的科技含量,使文化产业与信息通讯、设备制造等产业形成共栖、融合和衍生的良性互动关系,不断形成新的文化产业发展格局。
6、培育文化中介市场。转变政府对文化工作的直接管理模式,一是大力发展文化经纪机构和文化经纪人,鼓励组建各级各类文化产业组织或文化投资公司,不断培育新的市场竞争主体。对与市场联系密切的文化艺术活动,可具体委托他们承办,进行市场化运作,同时履行政府规定的责任与义务。二是,启动全区文化产业发展人才工程,培养各级各类专门人才。三是健全和规范文化行业组织,充分发挥其行业自律作用、桥梁和纽带作用,在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的同时,协助政府有关部门实施行业统计、指导和管理,在周边省、市及乃至全国范围内实现信息交流与行业协作。
7、稳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要积极稳妥地推进文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文化企事业单位改革、文化人事制度改革,通过改革,做到从源头上理顺各种关系,整合优化文化资源,盘活存量文化资产,健全文化市场体系,加强宏观调控和依法监督,提高行政效率和服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