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凝聚着理论勇气和战略眼光的行动纲领(模版)
机关作风评议、服务型政府建设、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社区建设……南京在民主政治建设的许多特色工作都走在了全国前列。年初,南京市委又连续发出1号文件和3号文件,在国内率先编制了政治文明的工作目标,率先制定了创建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特色区域的纲要。一时间,社会各界都不约而同地把目光聚焦到了南京市委这一不同寻常的举动上。有专家评论说,南京的举措具有里程碑意义,坚持三个文明协调发展,将给南京的发展带来深远的影响。凝聚着理论勇气和战略眼光的行动纲领南京争创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的特色区域①非同寻常的市委1号文和3号文:南京争创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特色区域正式拉开大幕2004年1月5日,南京市委出台了2004年1号文件。这就是酝酿一年之久的《南京市2004年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工作目标(试行)》(以下简称《工作目标》)。这份文件把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作为一项年度目标进行量化,这在南京是第一次,在全国也鲜有所闻。专家、媒体甚至普通市民都不约而同地把目光聚焦到了这份不同寻常的1号文件上。负责牵头编制《工作目标》的南京市委副秘书长王为崧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一目标的出台,对南京政治文明建设本身的全面推进及三个文明的协调发展,都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考虑到三个文明建设中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及其协调发展,一直是南京常抓不懈的工作,这次如此高规格地提出政治文明建设的具体目标,实际上也就寓示着南京争创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特色区域的行动正式拉开大幕。将政治文明建设作为一号文件来发布,是一种巧合,抑或是必然?有关人士对此专门作了解释:在编制目标时,我们并没有预先将它设定为今年市委的l号文件,从这个角度讲,可以说是一种“巧合”;而事实上,在党的十六大召开后,在深入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的过程中,南京市委就明确提出,坚持三个文明一起抓、创建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特色区域的战略构想。早在2002年底,市委在制定2003年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奋斗目标的同时,就在酝酿政治文明建没的目标,经过一年的准备,终于拟定出台了,从这个意义上说,《工作目标》成为今年市委的1号文件,就不单纯是一种巧合,而是南京市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没不断深入推进的一个必然结果。其实,多年来,南京在政治文明建设方面就已经做了大量的工作,其中很多工作已走在了全国前列。如南京很早就提出依法市;服务型政府建没也很有特色,群众评议机关活动已成为南京的一张名片;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也走在全国、全省前列,去年举行的白下、雨花台两区区长的公推公选一度成为国内外媒体谈论的焦点;南京的社区建设在全国都是示范点和典型。不仅党政领导关注政治文明的建设,南京市民也在关注这个热点。2003年3月,南京市委正式开始着手进行目标编制的调研和酝酿工作。8月起,在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编制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总体框架和19个方面的备选条目。为了加强对此项厂作的领导,市委在9月还专门成立了市政治文明建设工作协调小组。11月至12月中旬,根据确定的工作目标备选内容,收集整理了各相关部门提出的有关今年政治文明建设工作目标的60多条意见和建议,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目标初稿。之后,又分别征求各方面的意见,并根据意见和建议及时进行修改完善。《工作目标》在提交市委全委会讨论时,已是历经几上几下、反复修改后的第8稿。最后以市委1号文形式下发的《工作目标》已是十易其稿。《工作目标》有10个方面30条具体内容。考虑到政治文明建设是一项需要稳步推进、长期奋斗的艰巨任务,有很多工作通过一年的奋斗难以完成,所以在标题设计上定为“工作目标”,而不是“奋斗日标”。从内容上看,亮点很多,其中有四个方面更足值得特别关注:一是贯彻全篇的“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的思想;二是注重行政管理体制改
社会发展迅猛;区位优势突出,基础设施完善;民主不断扩大,法制不断健全。③科学的发展观和发展平台:三个文明互相促动共筑南京美好明天在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排名中,国内许多权威的研究机构都将南京列于领先位置。分别由中国城市竞争力研究会和中国市长协会制作的城市竞争力的有关排行榜,南京都排在第六位,紧跟在上海、北京、广州、深圳等城市之后。有关专家认为,这说明南京综合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其中,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良性互动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而《工作目标》和《行动纲要》的出台将巩固南京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的成果,并产生突破性拉动,给南京带来的影响将是深远的和长期的。布成良告诉记者,坚持三个文明协调发展,是人们在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上的一个新飞跃,也为南京下一步发展确立了新的价值取向和发展平台。一个高度发达的社会,必然是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的社会。有些地方片面追求经济发展,着重发展物质文明,等物质文明发展到较高水平,再回过头来发展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就走了弯路,甚至会付出沉重的代价。南京坚持三个文明协调发展,坚持三条腿走路,完全可以三个文明齐头并进。他认为随着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实践的发展,政府将逐步由全能政府走向有限政府,由权力政府走向责任政府,由神秘政府走向透明政府,从过去的“统治”走向“治理”,从“管制”走向“服务”,南京确立三个文明协调发展战略,顺应了这一规律,反映了南京的改革不断深化,也体现了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政治立场。《行动纲要》的出台,将为实现“两个率先”提供动力系统和思想支撑。王为崧则认为三个文明中的每个文明既是相对独立的,又是相互作用、相互贯通、相互渗透的。物质文明为精神文明、政治文明提供物质基础,物质文明程度的提高可以推动政治制度的变革和思想道德及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政治文明决定精神文明的性质和物质文明发展的方向,进而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进程;精神文明可以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提供思想引导、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南京的服务型政府建设、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等都解放了生产力,较好地推动了经济的发展。这就是政治文明促进物质文明发展的实例。曾经参与《行动纲要》起草的一位人士也表示,它首先带来的将是观念上的创新。南京谈加快发展,谈争先进位,谈实现“两个率先”,不能局限于谈经济,而应谈“三个文明”协调发展,这有利于纠正一些认识上的误区,统一大家的思想认识。其次有利于发展方向的确定和工作目标的制定。有了这个文件作为参照系,无论是区县还是部门,在具体安排工作中部应该根据三个文明协调发展这个总体目标来研究和确定工作思路和工作目标,并进行细化落实,有关方面也可以据此进行督查。凝聚着心血和智慧的市委1号文和3号文的出台,不是结束,而是开始。在采访中,不论是领导还是专家,都表示推行和实施三个文明协调发展将是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是一个系统工程,可能会遇到很多意想不到的困难,但是只要我们坚定不移,持之以恒,一点一滴逐步推进,就一定会把“举富民旗,打特色牌,创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特色区域”,这一市委、市政府重大战略部署,转化为南京美好的明天。新闻附件:“三个文明”的提出文明,一般被认为是人类社会进步的状态。人们改造世界的积极成果都属于文明之列。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纠正“左”的错误,实现了工作重心的战略转移,党中央在大力鼓励人们发展生产力建设高度的物质文明的同时,及时提出保证经济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必须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在总结建国以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特别是文化大革命的教训的基础上,概括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十个主要之点,明确提出,在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同时,要逐步建设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和高度的精神文明。1982年,党的十二大强调“我们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一定要努力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这是建设社会主义的一个战略方针问题。“强调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都要靠继续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来保证和支持。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是我们的根本目标和根本任务之一。”这里,不仅再次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战略全局,对经济、政治和文化建设进行全面的部署,而且,在党的重要文件中第一次把“两个文明”一起抓,作为战略方针提了出来。但是,直到十五大,都没有明确提出政治文明这一概念。2001年1月10日,江泽民同志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首次使用了政治文明这一概念。江泽民指出:“法治属于政治建设、属于政治文明,德治属于思想建设、属于精神文明”。从政治文明的高度讲法治和法制建设,并把政治文明与精神文明并提,是理论上的创新。2002年5月31日江泽民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毕业典礼上的讲话中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这是对马克思主义文明观的新发展,在实践上具有重要意义。2002年,党的十六大第一次把政治文明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基本目标之一明确提出来,这既表明我们党在理论上的开拓创新,也表明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理论更加完备和成熟。2004年1月5日,南京市委出台2004年1号文件《南京市2004年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工作目标(试行)》,1月7日又出台了3号文件《
第二篇:凝聚着理论勇气和战略眼光的行动纲领
机关作风评议、服务型政府建设、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社区建设……南京在民主政治建设的许多特色工作都走在了全国前列,凝聚着理论勇气和战略眼光的行动纲领。年初,南京市委又连续发出1号文件和3号文件,在国内率先编制了政治文明的工作目标,率先制定了创建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特色区域的纲要。一时间,社会各界都不约而同地把目光聚焦到了南京市委这一不同寻常的举动上。有专家评论说,南京的举措具有里程碑意义,坚持三个文明协调发展,将给南京的发展带来深远的影响。···· 凝聚着理论勇气····和战略眼光的行动纲领···南京争创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的特色区域 ··· ①非同寻常的市委1号文和3号文:南京争创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特色区域正式拉开大幕2004年1月5日,南京市委出台了2004年1号文件。这就是酝酿一年之久的《南京市2004年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工作目标(试行)》(以下简称《工作目标》)。这份文件把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作为一项目标进行量化,这在南京是第一次,在全国也鲜有所闻。专家、媒体甚至普通市民都不约而同地把目光聚焦到了这份不同寻常的1号文件上。负责牵头编制《工作目标》的南京市委副秘书长王为崧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一目标的出台,对南京政治文明建设本身的全面推进及三个文明的协调发展,都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考虑到三个文明建设中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及其协调发展,一直是南京常抓不懈的工作,这次如此高规格地提出政治文明建设的具体目标,实际上也就寓示着南京争创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特色区域的行动正式拉开大幕。将政治文明建设作为一号文件来发布,是一种巧合,抑或是必然?有关人士对此专门作了解释:在编制目标时,我们并没有预先将它设定为今年市委的l号文件,从这个角度讲,可以说是一种“巧合”;而事实上,在党的十六大召开后,在深入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的过程中,南京市委就明确提出,坚持三个文明一起抓、创建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特色区域的战略构想。早在2002年底,市委在制定2003年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奋斗目标的同时,就在酝酿政治文明建没的目标,经过一年的准备,终于拟定出台了,从这个意义上说,《工作目标》成为今年市委的1号文件,就不单纯是一种巧合,而是南京市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没不断深入推进的一个必然结果。其实,多年来,南京在政治文明建设方面就已经做了大量的工作,其中很多工作已走在了全国前列。如南京很早就提出依法市;服务型政府建没也很有特色,群众评议机关活动已成为南京的一张名片;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也走在全国、全省前列,去年举行的白下、雨花台两区区长的公推公选一度成为国内外媒体谈论的焦点;南京的社区建设在全国都是示范点和典型。不仅党政领导关注政治文明的建设,南京市民也在关注这个热点。2003年3月,南京市委正式开始着手进行目标编制的调研和酝酿工作。8月起,在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编制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总体框架和19个方面的备选条目。为了加强对此项厂作的领导,市委在9月还专门成立了市政治文明建设工作协调小组。11月至12月中旬,根据确定的工作目标备选内容,收集整理了各相关部门提出的有关今年政治文明建设工作目标的60多条意见和建议,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目标初稿。之后,又分别征求各方面的意见,并根据意见和建议及时进行修改完善。《工作目标》在提交市委全委会讨论时,已是历经几上几下、反复修改后的第8稿。最后以市委1号文形式下发的《工作目标》已是十易其稿。《工作目标》有10个方面30条具体内容。考虑到政治文明建设是一项需要稳步推进、长期奋斗的艰巨任务,有很多工作通过一年的奋斗难以完成,所以在标题设计上定为“工作目标”,而不是“奋斗日标”。从内容上看,亮点很多,其中有四个方面更足值得特别关注:一是贯彻全篇的“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的思想;二是注重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三是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文件在这方面列举了详细的内容和很多明确目标;四是制度建设,涉及到30多项制度建设方面的内容。市委在编制工作目标过程中,着眼于制定政策、完善机制、形成制度,尽量倾向于体制、机制、制度等方面的内容,按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要求来设计、安排和考量,目标的最后归结点就是要形成完整的制度。与此同时,市委办公厅(政研室)根据市委的战略构想,着于起草《南京市创建“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特色区域行动纲要》(以下简称《行动纲要》的准备工作。由于目前三个文明协调发展还只是理论上的提法,还没有在实践上具体化。放眼全国,当时还没有一个城巾把它作为一个实实在在的建设目标来提,可供参照的东西少之又少。要在这样的情况下制定一个具有指导意义的《行动纲要》,其难度可想而知。参与起草《行动纲要》的市委办公厅的有关同志向记者介绍,起草小组参考厂大量的理论文献,反复领会中央、省里对南京的要求,并进行了广泛调研。为使《行动纲要》能切合南京实际,市里还举行了三次座谈会,征求区县、部门、在宁专家学者的意见。在2003年3月29日举行的第一次座谈会上,时任南京市长、主持市委工作的罗志军亲自主持会议,与各部门、城区负责人共同探讨如何在“三个文明”建设上走出一条有南京特色的发展之路。从初期调研,到起草文字,征求意见,直到最后定稿,起草小组的同志经历了无数个不眠之夜。历经数次修改,《行动纲要》终于走上了南京市委务虚会.作为讨沦稿征求意见,并于12月份在南京市委常委会上进行了讨论,最终定稿。新—届市委、市政府以巨大的理论勇气和敏锐的政治眼光,—改南京人见事早、行动慢,以稳著称的风格,与出台政治文明建设工作目标一样,南京市出台创建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特色区域行动纲要在全国范围内也是少有的。—份京未来发展的蓝图终于问世了。②三个文明协调发展:南京加快发展的历史要求和有利条件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将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与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道,确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位一体”的目标,强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促进三个文明协调发展。这为南京建设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特色区域提供了理论依据。江泽民、胡锦涛同志都对江苏的发展寄予厚望,要求江苏要实现“两个率先”,南京作为省会城市,当仁不让要当实现“两个率先”的排头兵。在南京市领导看来,“两个率先”、争先进位的目标不应该只包括物质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方面的内容,也应该包括政治文明建设方面的内容,包括坚持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的内容。而且,从宏观背景来看,现在国家之间、地区之间、城市之间的竞争加剧,而要想在竞争中领先一步,就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观,调查报告《凝聚着理论勇气和战略眼光的行动纲领》。只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三者和谐统一、互相促进、协调共进,才能得到长期快速可持续地全面发展。在一次座谈会上,罗志军的讲话可渭掷地有声:“三个文明协调发展,让老百姓得到更多实惠,这是实现‘两个率先’的必由之路。”2003年年初,南京市委开始提出坚持三个文明一起抓,创建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特色区域的战略构想,后来又进一步提出要制定创建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特色区域行动纲要。但是也有人提出一些疑虑,现在全国尚没有一个地方提出要创建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特色区域,南京有没有先人一步实施这种战略构想的条件呢?罗志军曾用中央领导概括江苏发展优势时的四句话来分析南京优势。“经济基础扎实”:南京大型重型企业集中度高;“区位优势明显”:南京的GDp指标在省内不是最高,在长江三角洲中怎样发挥作用?我们提出了“以江为轴,跨江发展,呼应上海,辐射周边”的发展战略,“南京都市圈”这样一个区位优势是许多城市不能比的;“文化底蕴深厚”:像南京这样主城区拥有如此深厚文化底蕴的城市并不多;“发展潜力巨大”:过去一段时间南京的发展速度有些慢了,但我们有进一步发展的条件和潜力,通过这一段实践可以看到,我们能够通过广大干部群众的努力,重新体现南京的价值。此外,南京社会秩序良好,受到不少投资者青睐。南京的几届政府坚持不懈创建国家级卫生城市,连续几届荣获“双拥模范城”、“国家级旅游城”、“创建学习型城市”等等,现在正在力争进入国家首批“文明城市”,这为南京的协调发展创造了环境。著名经济学家张卓元对本刊记者表示,南京的历史文化悠久,资源丰富,地理条件独特,在贯彻十六大精神过程中,要根据十六大的战略部署,在三个文明协调发展中,争取走在全国前面。江苏省委党校副教授布成良博士则认为,南京是省会城市,经济基础不错,近年来发展势头加快,又是人文荟萃之地,有较好的文化底蕴,精神文明建设也搞得有声有色,再加上近年来在政治文明建设也进行了不少有益的探索,机关作风评议、服务型政府建设、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社区建设……南京很多政治文明建设方面的特色工作,都走在了全国前列。特别是南京市委、市政府有超前的眼光。南京的这些有利条件很多城市都不具备,南京有条件比其他城市更早地提出并实施三个文明协调发展战略,成为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的试验田。最后以市委3号文形式下发的《南京市创建“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特色区域行动纲要》提出的南京争创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特色区域的5个有利条件则是各界的共识:人文底蕴深厚,城市精神内涵丰富;科技实力雄厚,人才资源丰富;经济扩张快速,社会发展迅猛;区位优势突出,基础设施完善;民主不断扩大,法制不断健全。③科学的发展观和发展平台:三个文明互相促动共筑南京美好明天在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排名中,国内许多权威的研究机构都将南京列于领先位置。分别由中国城市竞争力研究会和中国市长协会制作的城市竞争力的有关排行榜,南京都排在第六位,紧跟在上海、北京、广州、深圳等城市之后。有关专家认为,这说明南京综合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其中,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良性互动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而《工作目标》和《行动纲要》的出台将巩固南京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的成果,并产生突破性拉动,给南京带来的影响将是深远的和长期的。布成良告诉记者,坚持三个文明协调发展,是人们在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上的一个新飞跃,也为南京下一步发展确立了新的价值取向和发展平台。一个高度发达的社会,必然是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的社会。有些地方片面追求经济发展,着重发展物质文明,等物质文明发展到较高水平,再回过头来发展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就走了弯路,甚至会付出沉重的代价。南京坚持三个文明协调发展,坚持三条腿走路,完全可以三个文明齐头并进。他认为随着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实践的发展,政府将逐步由全能政府走向有限政府,由权力政府走向责任政府,由神秘政府走向透明政府,从过去的“统治”走向“治理”,从“管制”走向“服务”,南京确立三个文明协调发展战略,顺应了这一规律,反映了南京的改革不断深化,也体现了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政治立场。《行动纲要》的出台,将为实现“两个率先”提供动力系统和思想支撑。王为崧则认为三个文明中的每个文明既是相对独立的,又是相互作用、相互贯通、相互渗透的。物质文明为精神文明、政治文明提供物质基础,物质文明程度的提高可以推动政治制度的变革和思想道德及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政治文明决定精神文明的性质和物质文明发展的方向,进而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进程;精神文明可以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提供思想引导、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南京的服务型政府建设、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等都解放了生产力,较好地推动了经济的发展。这就是政治文明促进物质文明发展的实例。曾经参与《行动纲要》起草的一位人士也表示,它首先带来的将是观念上的创新。南京谈加快发展,谈争先进位,谈实现“两个率先”,不能局限于谈经济,而应谈“三个文明”协调发展,这有利于纠正一些认识上的误区,统一大家的思想认识。其次有利于发展方向的确定和工作目标的制定。有了这个文件作为参照系,无论是区县还是部门,在具体安排工作中部应该根据三个文明协调发展这个总体目标来研究和确定工作思路和工作目标,并进行细化落实,有关方面也可以据此进行督查。凝聚着心血和智慧的市委1号文和3号文的出台,不是结束,而是开始。在采访中,不论是领导还是专家,都表示推行和实施三个文明协调发展将是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是一个系统工程,可能会遇到很多意想不到的困难,但是只要我们坚定不移,持之以恒,一点一滴逐步推进,就一定会把“举富民旗,打特色牌,创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特色区域”,这一市委、市政府重大战略部署,转化为南京美好的明天。新闻附件:“三个文明”的提出文明,一般被认为是人类社会进步的状态。人们改造世界的积极成果都属于文明之列。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纠正“左”的错误,实现了工作重心的战略转移,党中央在大力鼓励人们发展生产力建设高度的物质文明的同时,及时提出保证经济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必须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在总结建国以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特别是文化大革命的教训的基础上,概括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十个主要之点,明确提出,在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同时,要逐步建设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和高度的精神文明。1982年,党的十二大强调“我们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一定要努力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这是建设社会主义的一个战略方针问题。“强调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都要靠继续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来保证和支持。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是我们的根本目标和根本任务之一。”这里,不仅再次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战略全局,对经济、政治和文化建设进行全面的部署,而且,在党的重要文件中第一次把“两个文明”一起抓,作为战略方针提了出来。但是,直到十五大,都没有明确提出政治文明这一概念。2001年1月10日,江泽民同志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首次使用了政治文明这一概念。江泽民指出:“法治属于政治建设、属于政治文明,德治属于思想建设、属于精神文明”。从政治文明的高度讲法治和法制建设,并把政治文明与精神文明并提,是理论上的创新。2002年5月31日江泽民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毕业典礼上的讲话中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这是对马克思主义文明观的新发展,在实践上具有重要意义。2002年,党的十六大第一次把政治文明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基本目标之一明确提出来,这既表明我们党在理论上的开拓创新,也表明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理论更加完备和成熟。2004年1月5日,南京市委出台2004年1号文件《南京市2004年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工作目标(试行)》,1月7日又出台了3号文件《南京市创建“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特色区域行动纲要》。南京在全国率先拉开了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由理论走向实践的进程。
第三篇:同日凝聚着希望伴成长
主题征文凝聚希望,党和国家共成长
——党的光辉历程照我心
九(1)班黄翠玲指导老师:李丽萍
1921,伟大的时刻……
1996,我出生的时间。打小受着党的熏陶,偷笑年少的我竟不知道我那可亲可敬的祖国在谁的领导下有如此翻天覆地的变化?翻开《中国共产党简史》,我猛然知道……
曾经的一片天,中国人民的天,黑色的气息布满苍穹,各族人民苦不堪言,不知想了多久,念了多久,渴望有智能之士,勇猛抗争,带领人们从困苦的深渊逃离。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您,在中国人不知所措的时候挺身而出给那困苦的人援于助手;是您,在黑色城堡里绘制了一条彩虹;仍是您,在寒冷饥荒中带来阳光,温暖明亮。至此,便唤醒了中国人的意志,打碎了黑暗的张扬,新中国的篇章,因你而谱写……
可歌可泣的战争,宁死不屈的革命精神,鼓舞了一批又一批中国人,秉承着落后就要挨打的事实。跟着您走,听您安排,一场又一场胜利洋溢在北伐。也正是由于您的正确指导,几年的浴血奋战,圆了我们全中国人民的梦,圆了那世界和平的梦。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从此当家作主,民族独立了。四方边长的《中
国共产党简史》镌刻着中国人民的荣辱史。单薄却又沉甸的《中国共产党简史》叙说着中华一段不朽的传奇。
在世界风云突变的情况下,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开始了中国历史发展的伟大转折,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时期。中国人历经心酸,而今,在您的带领下,梦想之花绽放了。中国人重获新生。“小康”一现,极为幻化,又极富情趣。但是在党领导人的正确领导下已不再幻化。
未来的明天有您,生活将更加充实!
未来的明天有您,世界更加美好!
未来的明天有您,祖国更加强大!
虽然,党在社会主义建设探索过程中也曾有过过失,特别是发生了发动“文化大革命”那样全局性的错误,尽管如此,我国的社会主义仍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初步奠定了现代化建设的技术基础。中国共产党就是在这样的曲折中前进着,也正是这些磨难锻炼了党,让中国人民更加坚定了党的领导。
小小的心,一下子被占据了,变得丰满肥硕了。1921——2011,,九十年党的光辉历程,使中国由弱变强,由强变富。国家的突飞,实力的猛进共同证实着:党,只有党,也因有党,我们的生活才更加富裕,未来的明天才更加精彩!(地址:江西赣州赣县长洛中学 联系电话:***)
第四篇:企业文化行动纲领
企业文化行动纲领
太原轨道交通装备有限责任公司 企业文化行动纲领
中国北车太原轨道交通装备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太装公司)作为中国北车股份公司全资子企业,秉承“接轨世界,牵引未来”光荣使命,努力践行“诚信为本,创新为魂,崇尚行动,勇于进取”核心价值观,全力打造“实力、活力、凝聚力”员工团队,为实现“成为轨道交通装备行业世界级企业”美好愿景而奋斗。
公司庄严承诺:对客户“全力以赴,全程服务”、对员工“同步成长,共享成功”、对股东“稳健经营,稳定回报”、对合作伙伴“诚心待人,诚实做事”、对同业者“竞争合作,竞相发展”、对社会“回报国家,回馈社会”。
公司尊重并维护中国北车核心理念的统领地位,以中国北车核心理念为根本依据,结合本企业历史和文化传统,编制《中国北车太原轨道交通装备有限责任公司企业文化行动纲领》。明确太装公司个性化单项理念,确定中国北车核心理念在太装公司落地的形态,使北车核心理念在太装公司得以延伸和丰富。
太装公司行动目标: 实施“3350”战略 公司行动目标是:推进“三化”工程、建设三大基地、实现“50”目标。简称“3350”战略。
推进“三化”工程就是要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更加注重企业的经营多元化、管理精细化和作业标准化,全力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建设三大基地就是要抓住集团公司和太原市政府联合建设太原铁路装备制造工业园的契机,依托电力机车检修、车辆新造、工程类作业车新造等三大产品,着力打造全国最大、能力最强、品种最全的电力机车检修基地、车辆设计制造基地、工程类作业车设计制造基地。
实现“50”目标就是在“退城入园”工作全面完成之后,实现年销售收入50亿元的经营目标。太装公司运营理念
职业道德:尽职尽责,尽善尽美
工作态度尽职尽责,工作标准尽善尽美,是我们必须遵守的职业道德。尽职就是要求我们立足本职,尽心尽力,保证质量,提高效率。尽责就是要求我们信守合同,按章操作,兑现承诺,勇于负责。尽善尽美就是要求我们尽最大努力把工作做到完美无缺,追求工作上精益求精,产品上零缺陷的最高境界。
经营理念:为用户着想,让用户满意
把用户当作朋友,让客户成为伙伴,是我们一贯的宗旨。用户就是“家人”,一切从用户出发、一切为用户着想,为用户创造最大的价值,善待用户就是善待自己。管理理念:高精细,严实和 高:高标准、高起点、高水平精:精益求精、精准、精细 细:细致、细心、细节 严:严格 实:踏实、实效 和:合作、合力、和谐
质量理念:用户的满意就是我们的标准,今天的质量就是明天的市场
有质量才有市场,有用户才有效益,质量是企业安身立命之本,没有质量就谈不上市场。质量提高了,用户满意了,我们企业自己的价值才能得到升华,企业才能在竞争大潮中站稳脚跟,主宰明天的市场。研发理念:追求完美,永无止境
研发,顾名思义:研究、开发。老产品的改造升级,新产品的发明创造是企业不断赢得竞争的基石。市场竞争灵活多样,客户需求没有定式,想用户没想到的,做用户想不到的,把技术变成用户的价值,根据用户需要制造产品,永无止境追求完美,是我们研发的目标导向。廉洁理念:勤廉敬业,忠实履职。企业推崇勤奋廉洁、敬业律业风尚,倡导讲道德、重修养、尚诚信、成事业的文化氛围。管理者忠实履行职责,正确行使权力,自觉遵守法纪制度,树立为民务实形象。员工知荣明耻,爱岗敬业,恪尽职守,奋发有为。用人理念:把合适的人用到合适的岗位上
我们崇尚“以人为本”,追求“人尽其才”,不断改善人才成长的环境和机制,为每一个岗位寻找合适的人才,为每一位人才寻找适合的岗位。我们还始终坚持业绩导向,对创造业绩的员工给予认可和激励,对不思进取,不能适应企业发展的员工进行调整和淘汰。
太原轨道交通装备有限公司企业文化行动纲领
北车核心理念
北车核心理念
企业 道德经营 理念管理 理念质量 理念研发 理念用人 理念廉洁
理念公司行动目标 实施“3350”战略
推进三化工程,建设三大基地,实现“50”目标公司运营理念
北车承诺
第五篇:周蓉.凝聚着阳光气息的红领巾
凝聚着阳光气息的“红领巾”
耀眼的阳光,渐渐洒满了整个学校,与红领巾齐头并进的同学们,“朝气蓬勃”这个成语,也只能在他们身上体现出来了。
“阳光校园”这个词眼儿,是普通不过的,可是它却是我们快乐进取、共同学习的舞台,是我们少年时代茁壮成少的精神家园。“阳光校园”是我们大家共同的家园,离不开每个“阳光少年”的积极参与、身体力行。现在我们一起去认识一些可爱可敬的“阳光少年”吧。
不知不觉,到了下午放学了。我和好朋友上了公交车,车上的人十分少,稀稀疏疏,我俩便轻轻松松的找了个座位,坐了下来。不久,车上来来往往,人多了起来,座位也都各有各的主人了,又过了一会,一位老奶奶步履蹒跚地上来了,她的身后跟着一个个头小小的孩子,这位老奶奶白发多,偶然能发现几根黑发,苍老的手抓着扶杆,孩子抓着老人的衣服,上来后紧紧与老人挨在一块儿,不时依偎在老人的怀里。我和朋友看到这一幕决定给老奶奶让座。突然,两个坐在后一排的座位上的其中一位男生说道:“奶奶,您到这儿来坐吧。”说完,拉着另一个人下去了,到前面去抓着扶杆。老奶奶笑了笑,带着小孩儿上去了。小孩兴奋地拿下老奶奶的肩头上的书包,拿出语文书,给老奶奶讲述白天所学的内容,老奶奶听后欣慰地说:“你最聪明了。”
这,或许就是所谓的阳光吧,给老人让座,这么一件普普通通的事,却一下子体现了他们优秀的品质——乐于助人。由此可以看出他们的心灵是美好,是崇德向善的。
阳光,是心灵上的阳光;阳光,是精神上的阳光;阳光,是品质上的阳光。阳光,会一直伴随着我们前行,伴随着阳光气息的“红领巾”快乐成长。
后来,我待在中兴学校的日子长了,又认识了不少“阳光少年”,中午的时候,吃完饭,凑巧遇到了潘莹莹,迎面走来了一位女老师,潘莹莹举起了右手,礼貌的向女老师问了个好,女老师和蔼地笑着说:“好。”不一会儿,潘莹莹跟我说:“看见老师不敬礼,我心里会很别扭的。”听到这句话,我由衷地感受到潘莹莹心里的阳光气息是多么浓郁。
校园的一切越来越阳光了,一个个阳光少年,他们优秀品质,在那真挚的脸上散发出阳光的模样,他们求真求美,力争上游,一切都清新明亮。
阳光校园,全部都是光明,消极的面貌早已消失不见,在这阳光的中兴学校,辛勤的老师带领着青春活力的阳光少年们,一步步冲向学海的巅峰!
六(2)班 周蓉 指导老师:连小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