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汉魏晋时代篇
汉魏晋时代篇
(二)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东晋】田园诗派的创始人,他与谢灵
运并称“陶谢”。后世称之为“靖节先生”。
《归去来兮辞》悟以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
非。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桃花源记》豁然开朗,世外桃源二词出于此。
《五柳先生传》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闲静少言,不
慕荣利。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饮酒》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归园田居》户庭无杂尘,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干宝:字令升,【东晋】文学家,神话小说家,著有《搜神记》
《干将莫邪》儿子舍命报父仇,感天动地。鲁迅根据这个故事编写了《铸剑》
蒲松龄也说道,才非干宝,雅爱搜神。
萧统:【南朝】编有《文选》《古诗十九首》出于此,刘勰:【南朝】文学评论家,著有《文心雕龙》,这本书是中国第一
部文学理论专著。
刘义庆:【南朝】文学家。编有《世说新语》古代笔记小说集,他
与干宝的《搜神记》开笔记小说的先河。
范晔:【南朝】著有《后汉书》,《烈女传·乐羊子妻》出于此。
徐陵:【南朝】编辑过《玉台新咏》。《孔雀东南飞》出于此,这是
我国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于北朝的《木兰诗》并
称“乐府双璧”。
王充:【东汉】唯物主义哲学家,著有《论衡》,在他的《量知篇》
写道:骨曰切,象曰磋,玉曰琢,石曰磨。切磋琢磨,乃成宝器。人之学问知能成就,犹骨象玉石切磋琢磨
第二篇:汉魏晋诗三首教案
《汉魏晋诗三首》教案
《迢迢牵牛星》
一、引入:(1分钟)
汉末魏晋时期,文人的诗歌创作开始有意识地向民歌发展,创作五言抒情诗,五言诗走向成熟。之后被南朝的萧统选编一起的《古诗十九首》更是五言诗成熟的重要标志。
二、介绍《古诗十九首》的背景:(4分钟)
《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年一批文人诗作的选集,其内容有的表现动荡、黑暗的社会生活,有的抒发对命运、人生的悲哀之情,有的抒发亲人离别愁绪,有的表现文人、士大夫阶层彷徨失意的心情。这些诗歌集中表现了“指事造形,穷情写物”的叙事特点,叙事委婉曲折,抒情真挚深入,语言朴素自然,形成含蓄动人的艺术风格。《古诗十九首》作为东汉文人五言诗的代表作,在中国的文学史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如刘勰在《文心雕龙》中称之为“五言之冠冕”,钟嵘在《诗品》中称赞“天衣无缝,一字千金。”
今天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学习《古诗》中的《迢迢牵牛星》。
三、齐读《迢迢》(3分钟)
(注意容易读错的字:纤纤、水间、脉脉)
四、逐句解释重点字词和意思(2分钟)迢迢、河汉女、河汉、章、脉脉
五、给古诗分层(学生自主分层,讲明分层原因,及各层的意义)(10分钟)第一部分:(1~6)以牵牛、织女起兴,借事托物。表层意义是描写织女的悲伤情节,她由于思念牛郎,因而终日以泪洗面,织布不成。其深层含义是暗示出多情的妻子因思念丈夫而魂不守舍,心绪不宁。第二部分:(7~10)照应诗的开头,交代了织女痛苦的缘由,抒发了织女心中咫尺天涯的哀怨。
六、手法欣赏(5分钟)
叠词的运用:是本首诗最大的亮点,(PPT展示六个叠词的用法)这些叠音词即是诗句对外在情景的细致描绘,又是作者内心真挚感情的巧妙抒发。叠音词的运用与全诗缠绵悱恻的感情十分和谐,深切地表现了景中情,情中景,增强诗歌的形象性和抒情性,增添了诗歌的音律美和修辞美。
七、探究活动(15分钟)
本首诗中无一字直写思,字字含思? 环境渲染,情态刻画,动作描摹
起首两句描写两星相对的清冷环境,于景中寄寓离愁,中间四句描写织女,以动 作神态寄哀怨。
《短歌行》
一、引入(1分钟)
建安十三年,曹操率大军南下,列阵长江,欲一举扫荡孙刘势力。那年冬天十一月十五日夜,皎月当空,江面风平浪静。曹操乘船查看水寨,后置酒宴请诸将。酒至兴处,忽闻鸦声望南飞鸣而去。曹操感此景而赋诗吟唱千古名作《短歌行》。
二、齐读古诗(5分钟)
注意易读错字:譬如、呦呦、子衿、但为、鼓瑟、可掇、越陌、度阡、三匝、吐哺
三、讲解重点字词,理顺文意(5分钟)当歌:应当高声歌唱 几何:多少
去日苦多:失去的时日实在太多
四、分层解读(20分钟)
学生小组讨论,老师划分层次,全诗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层:对酒当歌„„唯有杜康 第二层:青青子衿„„鼓瑟吹笙 第三层:明明如月„„心念旧恩 第四层:月明星稀„„天下归心
学生小组内部分析每层运用的手法,以及表达的内涵
五、分析诗中的情感(10分钟)
情感是解读诗歌的钥匙,曹操在诗中抒发了怎样的情感呢? 找诗眼:忧
句子: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进一步引出,作者忧什么?(结合诗句分析)
一忧人生苦短
二忧求贤不得
三忧功业未就 六:检查背诵
《归园田居》
一、介绍陶渊明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义熙元年,陶渊明任彭泽县令八十余天后,因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人儿”而选择离职回乡。是年41岁。之后陶渊明终身不仕。
二、齐读课文
注意容易读错的字:羁鸟、守拙、暧暧、樊笼 带着PPT展示的问题细读古诗
三、给古诗分层,概括每层的内容 第一层:少无适俗韵„„守拙归园田
主要是描写了归园田前的情况 第二层:方宅十余亩„„鸡鸣桑树颠
写回归园田后的生活情况,描写了田园生活的乐趣 第三层:户庭无尘杂„„复得返自然
写出了归田园后的愉悦心情,回答人们的疑问
四、具体分析每层的意思
第一层:如何理解“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无”字表明诗人未曾学会适应世俗的情趣和本领,表露了诗人清高孤傲、与世不合的性格。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误”字显示了作者对官场的厌恶和误入官场的悔恨交加的情绪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羁鸟”、“池鱼”比喻官场中的诗人
“旧林”、“故渊”比喻诗人久违的园田
表明诗人田园隐居的强烈愿望 第二层:找出句中的景物:
方宅、草屋、榆柳、桃李、村庄、炊烟、狗吠。鸡鸣
请同学们运用精美的语言描绘这些诗句
艺术手法欣赏:白描手法、远近结合、以动衬静、情景交融
前四句是近景:描写的是自己屋前的景色
后四句是远景:描写远处可见的炊烟和村落
以动衬静:周围环境安静宁和,连深处巷子里的狗吠也可以 第三层:“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把田园生活与复杂的官场做了无形的对比,表明了诗人厌恶官场,追求舒适了田园生活的情感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表明诗人的立场
“樊笼”与开篇的“尘网”都是指官场的牢笼和罗网,艺术手法:首尾呼应
五、总结
第三篇:汉魏晋五言诗三教学设计
汉魏晋五言诗三首
教学重点
1.学习掌握汉魏晋五言诗的体例特点,能够认识到五言诗在我国古典诗歌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对后代诗人的深远影响。
2.掌握“迢迢牵牛星”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3.掌握《归园田居》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教学难点
1.通过诗歌的语言把握诗歌的意境。2.鉴赏诗歌的能力培养。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
诗歌发展到汉魏晋时期,五言诗成为了诗歌的主要体例,学习了《孔雀东南飞》我们了解了乐府诗的特点。在那一时期除了乐府诗歌外,还有文人创作的五言诗,这些诗歌在中国诗歌史上起着重要的作用。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两首诗歌分别出自古诗十九首的“迢迢牵牛星”,和陶渊明的《归园田居》。
二、解题
1.《迢迢牵牛星》选自《古诗十九首》。是民歌体文人诗,艺术成就颇高,刘勰在《文心雕龙》中称它为“五言之冠冕”,钟嵘在《诗品》中称之为“惊心动魄,所谓„一字千金‟”。以后历代文人经常把《古诗十九首》奉为五言抒情诗的典范。
2.《归园田居》选自《陶渊明集》。其诗语言朴素平淡,着重表现诗人的超凡脱俗,希望挣脱名缰利锁,远离龌龊官场,回归清新自然的闲适之情。
三、研习课文
1.《迢迢牵牛星》全诗没有一字直接写织女对牛郎的思念,却处处能感受到她的深切思念,这种艺术效果是如何达到的?叠词在其中起了什么作用? 诗作中织女的深情是通过她的活动和这些活动引起的读者的想像表现出来的。比如,织女整日忙碌在织机上却织不出布帛,说明她被思念折磨而无心织布,那么她又为什么要徒劳地在织机上忙碌呢?恐怕是为了转移注意排遣苦闷吧。隔河相望,河汉的清浅和并不宽阔强化着见面的渴望,当然也就增加了见不了面的无奈。同样,在见面的阻隔只有“盈盈”一水时,“不得语”就差不多是不可忍受了。叠词突出了该诗哀婉的情调,因而更具有表现力。2.《归园田居》要注意理解诗人辞官归隐、重返自然的悠然自得的心态,体会其田园 诗的艺术风格。
守拙与适俗,园田与尘网,两相对比之下,诗人归田后感到无比愉悦。南野、草屋、榆柳、桃李、远村、近烟、鸡鸣、狗吠,眼之所见耳之所闻无不惬意,这一切经过陶渊明点化也都诗意盎然了。“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一远一近,“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以动写静,更衬托出田园的幽静、恬美。作者正是通过描写田园景物的恬美、田园生活的简朴,表现自己悠然自得的心境的。
四、课堂训练
(1)熟读两首诗,当堂成诵。(2)讨论完成练习三第2小题。
五、布置作业
《饮酒》是陶渊明反映归隐生活的又一诗作,课后诵读此诗,加深对陶诗艺术特色的品味。第二课时
一、题解
《白马篇》又名《游侠篇》,作者曹植(192-232),字子建,三国时魏诗人,曹操第三子,封陈王,思,世称陈思王,是文学史上五言诗的奠基人,自如地运用乐府体裁,大大地开拓了五言诗的境界,宋人辑有《曹子建集》。《白马篇》是乐歌词,以开头二字命名。诗中塑造了一位武艺高强的少年英雄形象,歌颂他“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爱国精神。同时寄托了作者欲报效祖国、建功立业的凌云壮志。
二、研习课文
1.找出《白马篇》中的动词,仔细品味其艺术效果。
这首诗在突出少年英雄高大形象时,其使用的动词是耐人寻味的。如“破”“摧”“接”“散”就很形象生动,使人仿佛看到这位少年英雄在表演精彩的射技;“过”“若”则概括出少年英雄勇猛轻捷的形象;“登”“蹈”“凌”写出少年长驱直人,锐不可挡,压倒一切之势;“(不)顾”“赴”道出了少年英雄的思想境界。诗人就是通过这些生动形象的动词刻画了一个具有感召力,使人热血沸腾的爱国的少年英雄形象。
2.体会作者所运用的铺叙的手法和少年英雄的忠勇爱国。
“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诗一开头就使人感到气势不凡。白色的骏马套上金色的笼头,飞一般地向西北方驰去。“白马”、“金羁”、色彩鲜明,“连翩”原指鸟飞的样子。这里用来形容骏马飞驰。从表面看,只见马,不见人。其实这里写马,正是为了写人,用的是烘云托月的手法。这不仅写出了壮士骑术娴熟,而且也表现了边情的紧急。这好象是一个电影特写镜头,表现出壮士豪迈的气概。
诗人生逢乱世,素有“戮力上国,流惠下民”、建功立业之大志,但却没有机会,只好借诗表现他追求政治理想的执著和实现个人抱负的愿望。诗中的少年,武艺高强娴熟,英勇无比;大敌当前无所畏惧,浑身是胆,冲锋陷阵;只要能保家卫国,哪怕赴汤蹈火,牺牲生命亦在所不惜。本诗塑造了一个为解救国难,为消灭入侵之敌而大义凛然、英勇不屈的英雄形象,让我们景仰之至,倍受鼓舞。
三、课堂小结
本诗结构严谨,环环相扣,气势宏伟,酣畅淋漓,铺陈和委婉含蓄的艺术手法的运用,大大增强了语言的表达效果,使人物形象有血有肉,栩栩如生。尤其是少年英雄的忠勇报国之心、建功立业之志,值得我们学习。
第四篇:《汉魏晋诗三首》教案
《汉魏晋诗三首》教案
【教材分析】
这个单元的诗歌可以说是高中学生学习诗歌的第一阶段。单元内容包括:《<诗经>两首》、《离骚》、《孔雀东南飞》、《汉魏晋诗三首》。按照诗歌发展的历程汉魏晋五言诗这部分的教学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诗经》和《离骚》的基础上接着学习的,为以后学习唐诗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曹操的四言诗特点与成就;
②了解陶渊明平淡、朴素中见真情的语言风格。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背诵诗歌,指导学生掌握诗歌鉴赏的一般方法,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理解曹操这位政治家身处**时代的人生感受,求贤若渴的情怀及其慷慨之气。②体悟《归园田居》中作者的那种悠然自得的心态
【教学难点】
1、巧用典故、比兴的艺术手法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诗。【教学时数】3课时
【教学过程】
《迢迢牵牛星》
一、导语设计:
诗歌发展到汉魏晋时期,五言诗成为了诗歌的主要体例,学习了《孔雀东南飞》我们了解了乐府诗的特点。在那一时期除了乐府诗歌外,还有文人创作的五言诗,这些诗歌在中国诗歌史上起着重要的作用。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两首诗歌分别出自古诗十九首的“迢迢牵牛星”,和陶渊明的《归园田居》。
二、解题
1、《迢迢牵牛星》选自《古诗十九首》。是民歌体文人诗,艺术成就颇高,刘勰在《文心雕龙》中称它为“五言之冠冕”,钟嵘在《诗品》中称之为“惊心动魄,所谓‘一字千金’”。以后历代文人经常把《古诗十九首》奉为五言抒情诗的典范。
2.《归园田居》选自《陶渊明集》。其诗语言朴素平淡,着重表现诗人的超凡脱俗,希望挣脱名缰利锁,远离龌龊官场,回归清新自然的闲适之情。
三、研习课文
1.《迢迢牵牛星》全诗没有一字直接写织女对牛郎的思念,却处处能感受到她的深切思念,这种艺术效果是如何达到的?叠词在其中起了什么作用?
诗作中织女的深情是通过她的活动和这些活动引起的读者的想像表现出来的。比如,织女整日忙碌在织机上却织不出布帛,说明她被思念折磨而无心织布,那么她又为什么要徒劳地在织机上忙碌呢?恐怕是为了转移注意排遣苦闷吧。隔河相望,河汉的清浅和并不宽阔强化着见面的渴望,当然也就增加了见不了面的无奈。同样,在见面的阻隔只有“盈盈”一水时,“不得语”就差不多是不可忍受了。叠词突出了该诗哀婉的情调,因而更具有表现力。
2.《归园田居》要注意理解诗人辞官归隐、重返自然的悠然自得的心态,体会其田园诗的艺术风格。
守拙与适俗,园田与尘网,两相对比之下,诗人归田后感到无比愉悦。南野、草屋、榆柳、桃李、远村、近烟、鸡鸣、狗吠,眼之所见耳之所闻无不惬意,这一切经过陶渊明点化也都诗意盎然了。“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一远一近,“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以动写静,更衬托出田园的幽静、恬美。作者正是通过描写田园景物的恬美、田园生活的简朴,表现自己悠然自得的心境的。
四、课堂训练
(1)熟读两首诗,当堂成诵。(2)讨论完成练习三第2小题。
《短歌行》
一、课前预习:
1、了解作者与写作背景: ①曹操:
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作为政治家:曹操二十岁被举为孝廉,参加镇压黄巾起义,起兵讨伐董卓,先“挟天子以令诸侯”,后削平吕布等割据势力。官渡之 战大破河北割据势力袁绍后,成为北方势力最强的军阀,并逐渐统一了中国北部。建安十三 年,进位为丞相,率军南下,被孙权刘备联军击败于赤壁。曾几次下《求贤令》,打破当时 以德行和家世为用人标准的惯例,实行任人唯贤,唯才是举政策,采取抑制豪强,限制兼并,广 兴屯田等一些有利于人民的措施.他儿子曹丕称帝后,追尊曹操为魏武帝.作为文学家,曹操精音律,善诗歌。他的诗歌内容较为丰富,风格苍劲悲凉。有反映战乱和民生疾苦的《蒿里行》等;有反映个人政治抱负的《短歌行》;有写景的《观沧海》和抒情的《龟虽寿》等。
②写作背景:
建安十三年,曹操率大军南下,列阵长江,想一举消灭孙权和刘备的势力。赤壁大战前夕,酒宴众文武,喝酒到半夜,忽然听到乌鸦声往南飞鸣而去,曹操感此景而持长矛唱《短歌行》。也有人认为该诗作于曹操晚年,大败于赤壁之战之后,当时曹操53岁,年时渐高,面对战乱连年,统一中国的事来仍未完成的社会现实,因而忧愁幽思,苦闷煎熬。但他并不灰心,仍以统一天下为己任,决心广泛延揽人才,招贤纳士致力于建功立业。
③关于标题的介绍
《短歌行》是汉乐府曲调名,“长歌”、“短歌”指歌词音节的长短而言。《短歌行》是曹操按旧题写的新辞,原作共两首,是曹操的传世名篇之一。
2、给下列的字注音
譬()衿()呦()瑟()掇()陌()契()匝()
3、《短歌行》一诗中揭示主旨的中心句是:“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与本诗中的“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二、课堂活动
1、导入:教师在音乐声中导入
①导语设计:毛泽东在《沁园春.雪》说道:“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诗中的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这些都是在中国历史中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但是历史上还有一个人可以站在这样的高度与他们相提并论,这个人就是魏武帝曹操。
②歌声渐稀,教师点明主题:这是一节知识扩展和探究的活动课,需要同学们的积极思考和参与。(这节展示课的目的和意义)
2、课堂研读
①“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诗人似乎感叹人生短暂,而借酒浇愁。其实其忧的是功业未成。从历史的角度看,曹操为了实现统一中国的雄心壮志而苦苦追求,这个愁是追求中的痛苦,是远大理想还没实现时产生的一种积极的情感。
②从“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表现了诗人对人才的什么态度?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语出《诗经.郑风.子衿》“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诗句的大意:情人青色的衣衿,令我情思悠长。纵然我没有去你那里,难道你就不能和我保持联系?诗人在此是说:“那些穿着青领的学子呀,你们令我朝夕思慕。” 表达对贤才的思慕之情。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引用《诗经·小雅·鹿鸣》,原是周代宴请宾客的诗句。意思是:鹿发出呦呦的吹鸣,它们在吃野外的艾蒿。如有四方的嘉宾光临舍下,我将弹瑟吹笙相欢迎。写贤才若来投奔自己,必将极尽礼节招待他。表达对贤才的礼遇。
③:“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描写了一个怎样的场面?
——意思是:远方宾客踏着田间小路,一个个屈驾前来探望我,彼此久别重逢谈心宴饮,争着将往日的情谊倾诉。想象贤士归己,宾主畅叙欢宴的热闹场面,以此表达诗人对贤才的仰慕之情。
④“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有何作用?
——明月当空星辰稀少,乌鸦寻巢向南飞去。绕树飞了好几圈,但哪里有高枝可以栖身。以生动的乌鹊南飞的形象比喻当时贤士四处奔走,流露出诗人惟恐贤者不来归附的焦虑。
“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借用《管子·形势解》“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 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厌人,故能成其众。”意思是:山不拒绝土石就会越来越高,海不弃细流就会越来越深。运用比喻表明自己要宽宏大量,广纳人才。
三、课后反思:
历史上,对曹操的评价众说纷纭,他曾讨董卓为汉除奸;他曾挟天子以令诸侯,叱咤风云;他曾广聚贤才,横槊赋诗。他是奸是忠,是善是恶,你是如何看待历史人物曹操的? 从曹操的人才观,联想现实,你有什么感想?
《归园田居》
一、课前预习:
1、了解作者与写作背景:
陶渊明:(365—427),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曾祖曾官至大司马,到他时已家境没落。陶少年代大有“大济苍生”之壮志。家世没落,自然更得不到社会的重视。陶到29岁时才出仕,不久又归隐。后又时隐时仕。在39岁时,为彭泽县令,在官八十余日,逢郡里督邮来县,属吏告诉他应束带接见,他叹道:“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他便解职而归,从此,他结束了仕隐不定的生活,坚决走了归田的道路,这一年他41岁。死后,友人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五柳先生)
二十九岁到四十一岁时官时隐生涯使陶渊明更清晰地认识了官场的黑暗,对现实的失望使他更清醒地认识到自然才是人生的安身立命之所。只有在自然中人才可以发现自己的纯朴 天性。归来后,作《归园田居》诗一组,共五首,描绘田园风光的美好与农村生活的淳朴可爱,抒发归隐后的愉悦心情。课本中所选是第一首。
2、给下列的字注音
羁鸟()守拙()荫()暧()吠()樊笼()
3、思考:
“归园田居”这个标题的题眼是“归”,阅读全诗,思考诗人从何而归?为何而归?归向何处?归去如何?
二、课堂活动
(1)导语设计:取舍题测试
1、有两种人生道路,你选哪一条?
A、十二年寒窗苦读,考上理想大学。
B、过自己想要的悠闲自得的生活,不上大学。
2、如果走入社会,有两条路,你选哪条?
A 做大官或做大商人,轰轰烈烈; B 做普通人做平凡人,平平淡淡。教师:古代文人的可悲命运——要么变节,要么屈节;要么毁没,要么埋没。那陶渊明选择了什么?
(2)课堂研读
1、尘网、羁鸟、池鸟、旧林、故渊、樊笼等词在诗中各是什么意思?这些词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
——“误落尘网中”“久在樊笼里”比喻污浊黑暗的官场 ;
“羁鸟、池鱼 ” 比喻身陷官场、受约束的自己,突出表现了诗人对官场的厌恶
2、诗中描绘归隐生活场景的诗句有哪些?很平常的农村生活场景,在陶渊明笔下为什么美?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①描写富有层次感,由远而近,由外到里,突出环境的清淡朴素、恬静幽美 ②动静相加,以动衬静,突出乡间的宁静、和平、安详。
3、诗人着力描绘田园风光的美和自己在其中的舒畅,目的何在?
——诗人着力描绘田园风光的美,画出一幅幅有近有远,有声有色,有淡有浓,富有朴拙气息的画面,与诗人在官场上的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照,用歌颂田园,无言地批判了官场的倾轧、争斗、混乱、险恶,表明了诗人追求恬淡生活和自由、安逸、喜悦的心境。
三、课后练习:
任选一题,写一篇200字左右的小文章。题目:
①《陶渊明,我想对你说》 ②《陶渊明归隐之我见》 附:2005年湖北高考作文题及满文作文一篇: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
以上是王国维《人间词话》中的一则文字,论述了诗人观察和表现宇宙人生的态度和方法。其实,这则文字所含的思想,对我们为文、处事、做人以及观赏自然、认识社会,都有 启发。
请根据你对这则文字的感悟,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菊花人生
一簇簇幽幽香菊在院子里静放,娇美的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山涧清泉一直流过家院门口。早上,雾色渐渐散去。透过微薄的阳光,一位老人拿着锄头,提着竹篮,向院中走去。“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他吟唱诗句,步履悠 闲地跨进了院子……他便是陶渊明。
幽幽香菊与他为伴,下地耕耘自给自足。闲暇时,便以清泉沏上菊花茶,细细品味;农忙时,便与菊花相枕相依,乐在其中。陶渊明的确生活得自在,他的 身上处处洋溢着与众不同清闲与旷达!
可是,他真的活得像世人所说的那样:处于桃源之地,与世隔绝,别有洞天?可是,又有多少人能够充分地理解他那决然离开人人都认为是幸福生活的官场情怀?能够体悟出他那处在世俗纷争、虚伪污浊的官场中的苦痛与无奈?他明白,凭借一个人的能力,是根本无力挽回历史潮流的。既然这样,他就没有必要留恋,就只有选择愤然出世。也只有他自己明白,他走得无奈,走得悲伤,走得落寞,甚至还有几分凄凉。他痛恨自己的志向竟被这浑浊的世俗掩埋,他嗟叹自己的才 华竟在这官场中充分地施展。他只有内在心里矛盾,在内心痛苦,从而派生出外在的“菊花”情结,“菊花”人生。
于是,陶渊明希望自己“入”则清闲、自在,忘记一切,超凡脱俗,回归自然;“出”则大济天下,兼济贫穷百姓,以文穿透社会,抒写人生情怀。或许正因为他的抑郁和极度挣脱,使得他在战胜世俗,战胜自我的拼搏中,给了世人一 种惊世骇俗的超然,一种出乎寻常、回归自然的超越自我的静美。
“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陶渊明“出乎”的,便是外在的豁达、潇洒;“入乎”的,似乎就几近于闲情、雅致了。我们常常只看到陶渊明简单的怡然自得、情趣盎然的“出乎其外”,却不知,他的思想挣扎、心情苦闷而复杂的“入乎其内”。或许有人说他超然,或许有人说他超傻,这些,相对与他而言都并不重要。在陶渊明的眼中,重要的是菊花,是对人生,对自然的真爱,是他对超越平常人生的与众不同的全部诠释。“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 山”,让我们分明地看到了一个超凡脱俗的陶渊明,端一盅菊花茶,悠然地品味着他的菊花“出入”的人生!
教学后记:三堂课三首诗歌分别结合三种具体的诗歌鉴赏方法来进行分析,即通过把握诗歌中的人物形象、知人论世、紧扣诗眼来揣摩把握诗歌的思想主题,进而鉴赏诗歌。诗歌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难点,如何通过课堂教学努力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水平,如何将课堂教学与鉴赏方法有机结合是困扰广大一线教师的一个重要问题,这篇教学设计巧妙地将两者结合,既分析鉴赏了诗歌本身,又能加强对诗歌鉴赏方法的理解与运用,可以为高中诗歌教学提供较好的参考和借鉴。
第五篇:汉魏晋五言诗三首-教学教案
教学重点
1.学习掌握汉魏晋五言诗的体例特点,能够认识到五言诗在我国古典诗歌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对后代诗人的深远影响。
2.掌握“迢迢牵牛星”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3.掌握《归园田居》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
1.通过诗歌的语言把握诗歌的意境。
2.鉴赏诗歌的能力培养。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
诗歌发展到汉魏晋时期,五言诗成为了诗歌的主要体例,学习了《孔雀东南飞》我们了解了乐府诗的特点。在那一时期除了乐府诗歌外,还有文人创作的五言诗,这些诗歌在中国诗歌史上起着重要的作用。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两首诗歌分别出自古诗十九首的“迢迢牵牛星”,和陶渊明的《归园田居》。
二、解题
1.《迢迢牵牛星》选自《古诗十九首》。是民歌体文人诗,艺术成就颇高,刘勰在《文心雕龙》中称它为“五言之冠冕”,钟嵘在《诗品》中称之为“惊心动魄,所谓‘一字千金’”。以后历代文人经常把《古诗十九首》奉为五言抒情诗的典范。
2.《归园田居》选自《陶渊明集》。其诗语言朴素平淡,着重表现诗人的超凡脱俗,希望挣脱名缰利锁,远离龌龊官场,回归清新自然的闲适之情。
三、研习课文
1.《迢迢牵牛星》全诗没有一字直接写织女对牛郎的思念,却处处能感受到她的深切思念,这种艺术效果是如何达到的?叠词在其中起了什么作用?
诗作中织女的深情是通过她的活动和这些活动引起的读者的想像表现出来的。比如,织女整日忙碌在织机上却织不出布帛,说明她被思念折磨而无心织布,那么她又为什么要徒劳地在织机上忙碌呢?恐怕是为了转移注意排遣苦闷吧。隔河相望,河汉的清浅和并不宽阔强化着见面的渴望,当然也就增加了见不了面的无奈。同样,在见面的阻隔只有“盈盈”一水时,“不得语”就差不多是不可忍受了。叠词突出了该诗哀婉的情调,因而更具有表现力。
2.《归园田居》要注意理解诗人辞官归隐、重返自然的悠然自得的心态,体会其田园
诗的艺术风格。
四、课堂训练
(1)熟读两首诗,当堂成诵。
(2)讨论完成练习三第2小题。
五、布置作业
《饮酒》是陶渊明反映归隐生活的又一诗作,课后诵读此诗,加深对陶诗艺术特色的品味。第二课时
一、题解
二、研习课文
1.找出《白马篇》中的动词,仔细品味其艺术效果。
这首诗在突出少年英雄高大形象时,其使用的动词是耐人寻味的。如“破”“摧”“接”“散”就很形象生动,使人仿佛看到这位少年英雄在表演精彩的射技;“过”“若”则概括出少年英雄勇猛轻捷的形象;“登”“蹈”“凌”写出少年长驱直人,锐不可挡,压倒一切之势;“(不)顾”“赴”道出了少年英雄的思想境界。诗人就是通过这些生动形象的动词刻画了一个具有感召力,使人热血沸腾的爱国的少年英雄形象。
“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诗一开头就使人感到气势不凡。白色的骏马套上金色的笼头,飞一般地向西北方驰去。“白马”、“金羁”、色彩鲜明,“连翩”原指鸟飞的样子。这里用来形容骏马飞驰。从表面看,只见马,不见人。其实这里写马,正是为了写人,用的是烘云托月的手法。这不仅写出了壮士骑术娴熟,而且也表现了边情的紧急。这好象是一个电影特写镜头,表现出壮士豪迈的气概。
诗人生逢乱世,素有“戮力上国,流惠下民”、建功立业之大志,但却没有机会,只好借诗表现他追求政治理想的执著和实现个人抱负的愿望。诗中的少年,武艺高强娴熟,英勇无比;大敌当前无所畏惧,浑身是胆,冲锋陷阵;只要能保家卫国,哪怕赴汤蹈火,牺牲生命亦在所不惜。本诗塑造了一个为解救国难,为消灭入侵之敌而大义凛然、英勇不屈的英雄形象,让我们景仰之至,倍受鼓舞。
三、课堂小结
本诗结构严谨,环环相扣,气势宏伟,酣畅淋漓,铺陈和委婉含蓄的艺术手法的运用,大大增强了语言的表达效果,使人物形象有血有肉,栩栩如生。尤其是少年英雄的忠勇报国之心、建功立业之志,值得我们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