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麻丘镇简介
麻丘镇位于江西省会南昌的东面,距南昌市八一广场14公里,地处风光旖旎的万顷瑶湖之滨,隶属南昌高新区,素有“南昌东大门”之称。全镇区域面积65.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4.1万亩,人口约50000人,辖16个村委会,1个居委会,122个自然村,133个村民小组。高楼林立的集镇,整洁宽阔的街道,绿树掩隐的村庄,四通八达的水泥公路和现代化优质油路展示出城镇的现代文明。
生态环境优美,气候宜人。麻丘镇境貌酷似一位秀发飘逸的少女,又像一匹随风飘舞的彩缎,自北向南铺展在南昌城东最大的天然湖泊——瑶湖的东岸。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具有亚热带湿润温和的气候特征。年平均气温17.45℃,年降水量1520.9㎜,全年无霜期276日。拥有I级空气I级水质。空气清新,四季宜人,春天堤岸烟柳,万顷瑶湖碧波荡漾;夏天菱荷吐艳,也是难得的天然浴场;秋天水鸟遨游,可览“秋水共长天一色,落霞与孤鹜齐飞”的胜景;冬天湖面候鸟成群,每到冬季,数以万计的白鹭、天鹅、大雁、野鸭等十余种珍稀候鸟落户瑶湖,形成了瑶湖的又一个独特的自然景观,是闲暇观鸟的好去处。在这里,既可感受到“绿水如蓝”的江海气魄,又可欣赏到“水静如镜”的河湖秀色,是一幅自然界的迷人的画卷,人们习惯用“天上有瑶池,人间有瑶湖”来称赞瑶湖的美丽。
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捷。麻丘镇西抱瑶湖,东接塘南,南靠抚河,北连滁槎,地势平坦,交通便捷,从南昌市中心城区到麻丘仅10分钟路程。通往余干、万年、景德镇乃至浙江沿海的省二级公路——昌万公路穿境而过,并与京福高速公路乐温段在境内交汇,是连接105国道和206国道的重要干线公路。乐温高速公路最大规模的乐温、昌万互通立交和监控中心设在麻丘。麻丘是从乐温高速下来的大量人流、物流由昌万线进入南昌市区最便捷的路线。加之境内原有的南峡线、武泾线,麻丘已成为南昌市东面的公路交通枢纽。由于这些重要公路网络和瑶湖大桥的修建,使南昌市的东大门已彻底打开,麻丘在此中的区位优势凸显。电信、供水、供电等已形成网络,南昌市35千伏和110千伏两大供电网覆盖全镇,为生产、生活提供了有力保障。
文化底蕴深厚,人杰地灵。麻丘历史悠久,钟灵毓秀,许多文人墨客留下丰富的文物遗址,历代骁将名儒留下神奇的动人传说。麻丘镇宝塔村东南隅高耸的蜚英塔,是明朝万历十四年进士周著所建。周著因在平息四川奢崇明叛乱中战功显赫,官迁左布政使,明熹宗御准他于天启元年兴建此塔。传说当时途径此地“文官下轿,武将下马”。建于东汉时期的刘城庙,是三国时扬州刺使刘繇和吴国名将太史慈训练水军的屯兵之地,距今已有1800多年历史。刘城古庙与长港古渡、厚浦渔歌、龙桥活水、万溪桥木、普济晨钟、大雄梵刹、二圣神灯合称“瑶湖八景”。鲁溪花园、东鲁书院因清朝光绪年间鲁溪魏紫侯、魏建侯兄弟双双考中进士而名噪一时。此外,还有三国遗址周瑜墓、黄盖墓、吕蒙岗等古墓群,元末明初朱元璋与陈友谅鄱阳湖大战的古战场遗址以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陈毅元帅纪念室等。
第三产业发达,市场繁荣。瑶湖大酒店、大昌大酒店、聚贤大酒店、江平大酒店、德财旺饭庄等一批中高档酒店生意兴隆;顺心塑料包装厂、南昌顺心食品有限公司、南昌三维饲料加工厂、南昌百树教育集团麻丘高级中学等一批知名企业落户麻丘;镇内形成了“南有武溪萝卜批发市场,北有麻丘商贸城”的市场体系。武溪萝卜批发市场开设店铺70多家,摊位200多个。商贸城新开铺面350多个,摊位230多个。集镇形成了餐饮、服装、小商品、小百货一条街,市场繁荣,购销两旺。集镇临街店面利用率达90%以上,家俱城、家电城、批发部、五金店及摩托车销售行等呈现出“品种齐全,行业多样,商贸繁荣,百业兴旺”的喜人局面。在特色街、专业市场的辐射带动下,拓展了一批相关、相连的经营项目,促进了全镇第三产业进一步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
工业后劲强大,前景广阔。南昌高新区对麻丘的功能定位是“打造工业制造业基地”。当前,麻丘镇正抢抓住机遇,在城市规划发展中找准定位,加快发展步伐。具体是围绕“一个目标”,即把麻丘建设成为产业特色明显、配套功能完善、生态环境优美的文明小城镇;推进“二个对接”,即与南昌市的城市规划对接,与高新区的特色产业对接;发挥“三大优势”,即区位优势、交通优势和资源优势;发展“四大产业”,即制造业、农副产品加工业、高效农业和物流仓储、商贸等第三产业。按照麻丘发展总体规划,至2010年,集镇面积将达到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达到20000人左右。目前正在乐温高速以西,沿昌万公路两侧,扩展、规划建设一座3平方公里的新城镇。为顺应江西省产业转移的大趋势,麻丘镇将依托政策优势、本地的低成本劳力优势以及各种资源优势,大力打造新型工业园区,筑巢引凤。
一朝春雨洗江山,万木争荣。构建和谐发展社会的号角已经吹响,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在这块蓄势待发的热土上,开明开放、善谋实干的麻丘人民正以海纳百川的气度和共谋发展的姿态,竭诚欢迎海内外仁人志士来考察、投资,共同创造我们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
第二篇:麻丘镇简介
文化底蕴深厚,人杰地灵。麻丘历史悠久,钟灵毓秀,许多文人墨客留下丰富的文物遗址,历代骁将名儒留下神奇的动人传说。麻丘镇宝塔村东南隅高耸的蜚英塔,是明朝万历十四年进士周著所建。周著因在平息四川奢崇明叛乱中战功显赫,官迁左布政使,明熹宗御准他于天启元年兴建此塔。传说当时途径此地“文官下轿,武将下马”。建于东汉时期的刘城庙,是三国时扬州刺使刘繇和吴国名将太史慈训练水军的屯兵之地,距今已有1800多年历史。刘城古庙与长港古渡、厚浦渔歌、龙桥活水、万溪桥木、普济晨钟、大雄梵刹、二圣神灯合称“瑶湖八景”。鲁溪花园、东鲁书院因清朝光绪年间鲁溪魏紫侯、魏建侯兄弟双双考中进士而名噪一时。此外,还有三国遗址周瑜墓、黄盖墓、吕蒙岗等古墓群,元末明初朱元璋与陈友谅鄱阳湖大战的古战场遗址以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陈毅元帅纪念室等。
第三产业发达,市场繁荣。瑶湖大酒店、大昌大酒店、聚贤大酒店、江平大酒店、德财旺饭庄等一批中高档酒店生意兴隆;顺心塑料包装厂、南昌顺心食品有限公司、南昌三维饲料加工厂、南昌百树教育集团麻丘高级中学等一批知名企业落户麻丘;镇内形成了“南有武溪萝卜批发市场,北有麻丘商贸城”的市场体系。武溪萝卜批发市场开设店铺70多家,摊位200多个。商贸城新开铺面350多个,摊位230多个。集镇形成了餐饮、服装、小商品、小百货一条街,市场繁荣,购销两旺。集镇临街店面利用率达90%以上,家俱城、家电城、批发部、五金店及摩托车销售行等呈现出“品种齐全,行业多样,商贸繁荣,百业兴旺”的喜人局面。在特色街、专业市场的辐射带动下,拓展了一批相关、相连的经营项目,促进了全镇第三产业进一步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
一朝春雨洗江山,万木争荣。构建和谐发展社会的号角已经吹响,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在这块蓄势待发的热土上,开明开放、善谋实干的麻丘人民正以海纳百川的气度和共谋发展的姿态,竭诚欢迎海内外仁人志士来考察、投资,共同创造我们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
[,感谢原作者]
xiexiebang.com范文网[CHAZIDIAN.COM]
第三篇:麻丘镇工作总结
第四篇:麻丘镇2004年工作总结
2004年,在高新区工委、管委会的正确领导下,我镇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中央、盛市、区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富民强镇为目标,团结和带领全镇人民,紧紧围绕增加农民收入,大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不断强化农村基层组织、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三项建设,使全镇农村经济和各项事业稳步发展。
2004年国民生产总值11222万元,较上年的6809万元增长64%;财政总收入1198万元,较上年580万元增长106.5%,其中:国税286万元,地税812万元,农业税100万元;决算收入1960万元,较上年1002万元,增长95.6%;个私经济产值5295万元,较上年增长15.5%;农民人均纯收入3502元,较上年净增800元,增长29.6%。银行及信用社本存款余额1.75亿元。
2004年,被中共南昌市委、市政府评为“文明乡镇”和全市治安工作先进单位、全市人民调解工作先进集体;被市体育局授予南昌市群众体育先进集体。
2004年,我镇较好地完成了年初确定的各项工作目标和任务。
一、2004年主要工作
㈠增收减负抓服务工作
一年来,我镇党委、政府认真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以推动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为主线,以促进农民增收减负为主要内容,积极推广农业科学技术,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
1、尽力为农民的增收减负服务。一方面,我们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与政策扶持相结合,以实施中央、盛市一号文件为契机,加大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力度,不断优化农村经济结构,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在稳定原经济作物种植面积的基础上,集中连片开发莲藕、萝卜、大棚蔬菜等农作物。重点推广无公害栽培技术、优质蔬菜种植新技术。大力发展冬季农业生产,油菜种植面积3939亩,红花播种面积28697亩,为农民增收打下了扎实的基矗另一方面,认真做好减轻农民负担工作。我们始终坚持了政务、村务公开,逐家逐户发放了《农民负担监督卡》。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了“一事一议”制度,规范了筹资筹劳报批手续,严格了审批程序。认真清理、审查了各种收费,坚决照章行事,依法办事。
2、尽力为群众的生产生活服务。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盛市一号文件精神,真正让老百姓直接得到实惠。首先,克服了乐温高速公路修建带来的负面影响等种种困难,认真核定了农业种植面积。发放粮食直补资金120.3万元,核发9189个存折,涉及到9000多家农户。其次,按照市政府《通知》精神,对照高新区管委会的工作要求,认真做好第二轮农村土地承包工作。全镇113个村民小组共发放《土地承包经营权证》9189份,发证率100%。再次,通过努力争取,市内226路公交车营运线路正式延伸至麻丘。电话正式并入城市电话网,极大地方便了群众的生产生活。
3、尽力做好弱势群体的帮扶工作。加强了对特困群众和五保户的救助,落实了城镇居民最底生活保障线,组织了机关干部扶贫济困捐赠活动。2004年发放救济款物20余万元。班子成员每人都有结对帮扶对象,真心实意解决困难群众的实际问题。全年共组织镇机关干部、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开展捐款活动3次,共捐款3万余元。
㈡开源节流抓财政工作
过去的一年,我镇始终积极致力于开源节流抓财政工作,认真审视麻丘镇的比较优势,充分发挥麻丘镇的核心竞争力。一是拓宽渠道,培植财源。特别是在培植新的财源上,动了脑筋,下了功夫,花了精力。二是严格管理,聚集财源。加强了预算外资金的管理,继续实行了零户统管,坚持了收支两条线,政府一支笔审批财政。三是推行改革,节约开支。实行人员分流,减轻财政压力。对调出、离岗、外借、请长假的老师、职工一律停拨工资。四是完善征管,强化稽查。对零星摊点及小商店未达到起征点的全部停征。加强了对重点项目、重点工程及新兴税源的征管。如高速公路基础设施建设、沙石场等。五是强化行风建设,提高人员素质。实行了岗位轮换制,挂牌上岗制,加强对税收征管人员的监督。对税收征管人员实行了专业知识培训,提高了他们的工作技能,增强了他们依法行政的意识。
㈢创新理念抓城建工作
一年来,麻丘镇小城镇建设在原有基础上,转变观念,创新思维,多方筹资,不断加快基础设施和市场建设。
1、理清思路搞好规划。麻丘中学的名气(全省三所农村重点中学之一),昌峡公路的潜在优势(开通之后麻丘的发展瓶颈迅速解除),民间的资金优势(全镇有1万余人在外经商务工,存款余额超亿元),是麻丘镇的资源和核心竞争力。为扬优乘势,筹集建设资金,建设特色城镇,我镇做到了打昌峡牌,发土地财;打农商牌,聚民间财;打麻中牌,引名人财。
2、以人为本优化环境。在城镇建设中坚持以人为本,综合考虑交通、学校、居注商贸等系列硬件建设,优化投资环境、人居环境。一是道路建设网络化,所有行政村都修通了水泥公路,大部分自然村庄也修了水泥公路,形成了盛区、镇、村、组公路网络。全镇硬化公路总长达25.3公里,没有向群众摊派一分钱。二是城镇美化、亮化、绿化。铺设了彩色人行道板,安装了高架灯,新装了霓虹灯、路灯,栽树5万余棵,对街道、公路两旁进行了绿化。
3、未雨绸缪建设小区。乐温高速公路在麻丘镇境内共3个标段,路长15.88公里,涉及到11个村,36个村民小组,119户,拆迁面积达30000平方米,可以说是线长面广困难多。面对种种困难,我镇党委、政府迎难而上,结合实际情况,采取多种方法,确保如期完成征地拆迁任务。同时,我镇按照高新区的总体规划,本着“无情拆迁顾大局,有情安置顺民心”的思想,采取直接兑付货币安置、租用房屋过渡安置、提供服务就近安置、统一规划建房安置的方法,赢得了拆迁户的理解和支持。同时,还积极考虑和运作建设拆迁户安置小区,使将来麻丘镇的农民能够工作在园区、居住在小区、生活在社区,由农民向市民转变。
㈣与时俱进抓发展工作
乐温高速公路、昌万公路的修建和开通,为麻丘的发展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我镇党委、政府与时俱进提出了“打造东大门,建设新麻丘,服务高新区,融入大南昌”的发展思路。为了谋求麻丘的大发展,认真抓了以下工作:
1、扬优成势,活跃商贸流通。首先是扬昌峡优势。昌峡路的开通,瑶湖桥通车,给麻丘带来了方便的交通优势,使得客流量不断增大。市公交公司226路无人售票车已经正式在我镇开通营运。其次是抢乐温机遇。乐温高速公路的修建,给麻丘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我们通过各种方式,为他们提供服务,拉动消费增长。再次是展市场风采。武溪萝卜批发市场和麻丘商贸城为我镇的经济建设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小百货一条街、服装一条街、餐饮一条街,临街新增店面200多家,市场购销两旺。
2、加强培训,广开就业门路。一年来,为了提高农村富余劳力的劳动技能,增加就业机会,我镇先后举办了缝纫技术等一系列就业培训班,培训劳力2000多名。同时,我镇的劳动就业和劳务输出做到了有情安排,有序流动。一是就地转移劳力就业500多人。主要是两个市场和临街店面以及建筑工地用工。二是在上海外冈镇建立了劳力就业基地,已向外冈镇输送劳力人员120余人。三是参加各种就业聘洽淡会,向外推介劳力100多人。
3、严格管理,规范农村建房。在土地管理方面,我们做了大量繁杂而又细致的工作。对全镇农房进行了一次普查,坚决禁止加高加层。冻结审批建房,普查造册登记,逐家逐户丈量。这一系列工作,减少了群众损失,减轻了村组压力,减小了工作麻烦,节省了人力物力。同时,制订了《麻丘镇宅基地管理办法》、《麻丘镇违章建筑长效管理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
4、不遗余力,协调乐温公路。乐温高速公路在我镇境内长达13.5公里,线路长,占田多,工作量大。我镇坚持做到上要对组织负责、确保国家重点工程建设不受阻;下要对群众负责,保证群众的应得利益不受损和社会稳定。因此,一方面,主动与工程项目部、施工单位进行协商,想方设法为群众争得更好、更合理的补偿。另一方面,做到了早宣传、早发动、早布置,深入到群众中,做耐心细致的宣传解释和说服工作,确保了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
㈤防患未然抓稳定工作
按照“一手抓发展,一手抓稳定”的工作要求,构建了社会稳定“安全网络”,深入开展了整治经济发展环境活动,做到守土有责,确保了一方平安。
1、夯实基础,组建维稳队伍。在组建队伍、健全综治网络的基础上,对稳定隐患实行日排查、日报告和零报告制度,及时沟通信息,对重点人员实行一盯一管理。同时,把维稳工作责任层层分解,落实到人。在全镇范围内布上了一张社会稳定的保险网。
2、及时调处,化解矛盾纠纷。我镇高度稳定问题,对任何隐患和苗头坚持做到早发现、早化解、早调处。一是建立排查机制。组织专门力量,对有可能发生上访、~的人群进行重点排查,力争从源头上及时发现纠纷隐患。二是分工包户包案。按照“属地管理”、“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镇党政领导、机关干部分工包户,一抓到底。三是制订应急预案。我镇研究制定了纠纷应急预案。一旦发生群体性事件,确保及时依法妥善处理。四是建立信访制度。我镇建立了领导接待日制度。每天有一个镇党政班子成员和3名机关干部轮流值日,做到每访必接,每接必果。
3、严厉打击,确保长治久安。一年来,始终坚持“两手抓”的方针,在抓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的同时,对那些扰乱社会秩序,强揽工程,危害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不法分子坚决予以严厉打击。2004年,全镇共调处民间纠纷31起,调解成功率96.7%;查处治安案件18起,破获各类刑事案件10起,捕获犯罪嫌疑人3个,拘捕网上逃犯1人。
㈥坚持不懈抓计生工作
一年来,我镇坚持把计划生育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严格制定计划生育工作意见,并把计生工作的考评同干部的政绩考核、职级提升和奖惩挂钩,同文明单位、先进单位的评选挂钩,坚决实行计划生育一票否决制。
一是自我加压。从南昌县划归高新区,有的群众认为计划生育放松了,可以不管了。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自我加压,自我激励,比在南昌县抓得更紧了。年初把计划生育工作的范围和工作任务分解给各村各单位,与各村各单位签订《计划生育工作责任书》,做到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
二是优化服务。为育龄妇女提供生殖健康服务,定期开展生殖保健体检。在家人员上门服务,外出人员跟踪服务,办证人员优化服务。简化了领证办证手续。开展了免费健康查治,免费受检达
838多人次,开设了免费避孕药具专柜,落实纯女户养老保险306人。
三是创新方法。创建生育宣传一条街;投入12万多元制作灯箱广告宣传,制作大型宣传画牌19幅;新建了计划生育公开宣传墙一块,建大型宣传柜窗27米,开设了计划生育宣传小型广场1个,约150平方米,投资3.5万元。
2003年1月—2004年9月,全镇出生总数528人,出生率为11.9‰,计划生育率达95.6%,落实四大手续719例,综合节育率96.3%。
㈦求真务实抓组织建设
2004年,我镇认真组织学习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狠抓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党的执政能力不断提高,民主政治建设进一步加强。
1、狠抓党委班子自身建设。我们围绕“六个好”的目标,不断强化党委班子领导核心作用。加强了理论学习。镇党委坚持中心组学习制度,侧重学习两个条例和优秀共产党员先进事迹。通过集中学习与自学,提高领导班子成员的政策水平和理论水平,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坚持了党性教育。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依法办事、依法行政,做
到了大事计原则,小事讲风格,既有明确分工,又有团结协作。抓好了廉政建设。做到了“三不”、“四得”、“五过关”。“三不”就是:不法之事不为,不义之财不取,不正之风不染。“四得”就是:顶得住歪理,耐得住清苦,抗得住诱惑,管得住小节。“五关”就是使每个干部,特别党政班成员过好权力关、金钱关、美色关、享乐关和亲朋关。
2、狠抓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开展了机关干部作风整顿,增强了干部竞争意识和责任意识。重新修订了干部管理和考核办法,从镇机关抓起,坚持每月两次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实行上班签到、外出请假,并将考勤情况作为年底评选先进、民主测评的重要依据。不断强化公仆意识,树立勤政务实形象。坚持和完善了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和下村蹲点制度,规定每个机关干部下村工作时间每周不少于3天,一年不少于5个月。真正做到让每个干部都知~、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使“人人争当爱民公仆、个个争当爱民干部”的亲民思想得到深化。
3、狠抓村级组织班子建设。围绕村级支部“创五好、上等级”的目标,不断强化村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首先,按照村支部“五个好”的要求,大力加强村级班子建设,以党员教育阵地为载体,积极开展了“三级联创”和争创“十面红旗”活动,增强了村级班子的凝聚力。其次,做到“头头抓、抓头头”。支部强不强,关键在“班长。对战斗力不强的班子进行了调整,提高了村级班子的战斗力。再次,我们深入广泛地开展了“三培两带”致富工程,涌现出了一批致富典型,激发了农村党员干部的创造力。
㈧社会事业抓协调发展
民兵预备役工作取得新成绩,~完成上级赋予我镇的民兵、预备役工作任务和征兵工作任务。
民政工作再上新台阶。及时准确查报各类灾情,低保工作实行了规范化、制度化、网络化管理;扎实开展拥军优属,切实为“三定”对象解“三难”。
教育事业成绩喜人。学前教育3—5周岁幼儿入园率达70%。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巩固率达100%。初中教育完成率98%以上。高中段教育发展迅速,初中升高中比例为78%,比上年提高7个百分点。2004年中考,麻丘中学总成绩在高新区排名第一。在2004年高考中,麻丘高级中学考生专科上线率达到90%以上,本科上线率达36%,名列南昌县考区前茅。
文化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在抓好日常群众文化体育活动的基础上,狠抓了文化市场的整顿,严厉打击了非法影像制品,集中整治违规网吧,加强了文化市场综合治管。今年10月,我们组织农村青年、机关干部、中小学教师积极参加高新区第五届运动会,获得拔河、女子乒乓球单打等9个单项比赛第一名,团体第二名,大大激发了同志们的参与热情,增进了健康,为生活增添了乐趣。同时,组织老年人开展健康、文明的活动。重阳节组织镇退休老干部外出学习。
卫生保健工作卓有成效。在继续抓好儿童“计划免疫”、“人禽流感”等防治工作的同时,切实抓好麻疹、风疹等传染病的防治工作。我镇计划免疫接种率一直处于较高水平,卡介苗、糖丸、百白破、乙肝疫苗的基础免疫接种率分别为99.19%、98.48%、98.18%和97.18%;均超过有关规定指标的要求。成立了母婴保健中心,初级卫生保健所,建立完善了镇中心医院和村卫生室。有序开展血吸虫病防治工作,按计划完成了查螺灭螺工作任务。医疗一体化管理正常有序,通过村医培训,药品监督,统一采购,农村医疗卫生质量得到保障。工会、群团、宗教、侨务、档案、保密等工作全面协调发展,经济繁荣,社会稳定,群众安居乐业。
总之,在高新区工委、管委会的领导和关怀下,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通过全镇干部群众的不懈努力,使我镇各项工作均取得了较大成绩。但也存在着一定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三农问题”仍然突出;二是多数民营企业缺乏活力,市场竞争力不强;三是稳定形势不容乐观;四是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大;五是财政资金压力大。
二、2005年工作思路
2005年是“十五”计划执行的最后一年,也是最关键的一年。根据市、区对我镇提出的总体要求,结合我镇实际,确定2005年工作的总体思路是: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和四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多予、少娶放活”的方针,进一步加大农村改革力度,加大对农村投入力度,加大对“三农”工作领导力度,用好、用活国家对农业的扶持政策,大力推进农业科技进步,继续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努力实现粮食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奋斗目标是:农村经济实现较快增长。2005年全镇实现国民生产总值12344万元;本级财政收入达到1400万元;个体私营经济产值5972.76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752元。分别比去年增长10%,15.4%,12.8%和7%。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深入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健康发展,综合治理、文教卫生、计划生育、民政司法、青年妇女、文明生态村建设等项工作都要有较大进展,各项指标均力争达到并超过上级要求的标准。
围绕上述目标任务,我们工作的主要措施是:
㈠把握市场需求,调整优化农业发展新格局。
一是在稳步推进以金凤萝卜和刘城莲藕为主的经济作物种植结构的基础上,适当扩大水稻及其他粮食作物的种植面积。按照发展“三高”农业和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要求,发展精细种植业,发展优质、专用、无公害农产品,优质品种覆盖面积达到98%以上。二是继续推进畜牧养殖基地建设。大力推进奶牛规模化饲养。积极扶持生猪养殖基地的建设,扶持出栏百头以上的大户。积极鼓励合同肉鸡和蛋鸭养殖。积极引导发展新品种水产养殖。鼓励推广肉牛和种猪养殖项目,带动农民多渠道致富。三是大力发展冬季农业生产,消灭冬闲田,杜绝田地撂荒现象。鼓励农民发展第三季农业生产,重新掀起冬种油菜和红花的热潮。
&
nbsp;㈡加快二、三产业的发展步伐,多方增加农民收入。
一是要进一步加快发展乡镇企业和个体私营经济,抓紧做好镇属企业改制后的管理工作,盘活乡镇企业资产。开展农业招商引资,千方百计找项目,搞好合资合作,使农村经济资源得到充分开发利用。要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优惠政策,促进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二是鼓励更多的农民向城镇转移,把城镇作为农产品加工、发展服务业、发展民营经济和转移、消化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主战常三是积极开展劳动就业技能培训。有序组织劳务输出,引导农村劳动力到城镇就业,为农民增收提供广阔的空间。
㈢努力推进农村基层组织、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一是突出抓好薄弱环节,切实加强镇村两级党组织建设。以镇党委“六个好”、村支部“五个好”为目标,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以民主集中制为核心的各项组织制度。重点要通过“两推一驯健全农村党支部班子,特别是选好配强党支部书记。同时,要加大后备干部的培训力度,切实抓好农村党员的发展工作。二是要以全面落实村民的四项民主权利为主要内容,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重点是抓好农村村务、财务公开工作。继续推行“村帐镇管”和会计集中做帐制度,努力减轻农民负担。三是以开展文明家庭、文明村组创建活动为载体,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充分运用宣传文化阵地,加快信息传递,引导农民开阔眼界,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引导农民学会运用市场规则发展经济;加强公共秩序、行为规范管理,大力宣传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使全镇居民养成重秩序、重公德的文明行为,实现由传统农民向现代城镇农民的角色转换。破除陈规陋习,建立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等;开展积极向上的文化、体育活动,丰富农民的精神生活,从而有效地维护农村社会稳定,提高农村整体文明程度,为实现农民增收提供强有力的政治保障。
㈣提高镇村文明程度,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
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加大镇村文化设施投入力度,积极开展各类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探索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文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繁荣文化市场,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实施新一轮教育布局调整,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推进教育优质、均衡、持续发展。加快社会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健全疾病预防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和卫生执法监督机制,构筑高效有序的公共卫生体系。继续推进武装、工青妇、计生、民政、档案等其他各项社会事业,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
2005年,我们将在高新区工委、管委会的领导下,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争创一流工作,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在困难中求发展,在发展中促稳定,实现全镇经济健康发展,群众安居乐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不懈奋斗。
第五篇:麻丘镇2004年工作总结
2004年,在高新区工委、管委会的正确领导下,我镇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中央、盛市、区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富民强镇为目标,团结和带领全镇人民,紧紧围绕增加农民收入,大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不断强化农村基层组织、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三项建设,使全镇农村经济和各项事业稳步发展。
2004年国民生产总值11222万元,较上年的6809万元增长64%;财政总收入1198万元,较上年580万元增长106.5%,其中:国税286万元,地税812万元,农业税100万元;决算收入1960万元,较上年1002万元,增长95.6%;个私经济产值5295万元,较上年增长15.5%;农民人均纯收入3502元,较上年净增800元,增长29.6%。银行及信用社本存款余额1.75亿元。
2004年,被中国共产党南昌市委、市政府评为“文明乡镇”和全市治安工作先进单位、全市人民调解工作先进集体;被市体育局授予南昌市群众体育先进集体。
2004年,我镇较好地完成了年初确定的各项工作目标和任务。
一、2004年主要工作
㈠增收减负抓服务工作
一年来,我镇党委、政府认真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以推动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为主线,以促进农民增收减负为主要内容,积极推广农业科学技术,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
1、尽力为农民的增收减负服务。一方面,我们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与政策扶持相结合,以实施中央、盛市一号文件为契机,加大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力度,不断优化农村经济结构,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在稳定原经济作物种植面积的基础上,集中连片开发莲藕、萝卜、大棚蔬菜等农作物。重点推广无公害栽培技术、优质蔬菜种植新技术。大力发展冬季农业生产,油菜种植面积3939亩,红花播种面积28697亩,为农民增收打下了扎实的基矗另一方面,认真做好减轻农民负担工作。我们始终坚持了政务、村务公开,逐家逐户发放了《农民负担监督卡》。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了“一事一议”制度,规范了筹资筹劳报批手续,严格了审批程序。认真清理、审查了各种收费,坚决照章行事,依法办事。
2、尽力为群众的生产生活服务。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盛市一号文件精神,真正让老百姓直接得到实惠。首先,克服了乐温高速公路修建带来的负面影响等种种困难,认真核定了农业种植面积。发放粮食直补资金120.3万元,核发9189个存折,涉及到9000多家农户。其次,按照市政府《通知》精神,对照高新区管委会的工作要求,认真做好第二轮农村土地承包工作。全镇113个村民小组共发放《土地承包经营权证》9189份,发证率100%。再次,通过努力争取,市内226路公交车营运线路正式延伸至麻丘。电话正式并入城市电话网,极大地方便了群众的生产生活。
3、尽力做好弱势群体的帮扶工作。加强了对特困群众和五保户的救助,落实了城镇居民最底生活保障线,组织了机关干部扶贫济困捐赠活动。2004年发放救济款物20余万元。班子成员每人都有结对帮扶对象,真心实意解决困难群众的实际问题。全年共组织镇机关干部、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开展捐款活动3次,共捐款3万余元。
㈡开源节流抓财政工作
过去的一年,我镇始终积极致力于开源节流抓财政工作,认真审视麻丘镇的比较优势,充分发挥麻丘镇的核心竞争力。一是拓宽渠道,培植财源。特别是在培植新的财源上,动了脑筋,下了功夫,花了精力。二是严格管理,聚集财源。加强了预算外资金的管理,继续实行了零户统管,坚持了收支两条线,政府一支笔审批财政。三是推行改革,节约开支。实行人员分流,减轻财政压力。对调出、离岗、外借、请长假的老师、职工一律停拨工资。四是完善征管,强化稽查。对零星摊点及小商店未达到起征点的全部停征。加强了对重点项目、重点工程及新兴税源的征管。如高速公路基础设施建设、沙石场等。五是强化行风建设,提高人员素质。实行了岗位轮换制,挂牌上岗制,加强对税收征管人员的监督。对税收征管人员实行了专业知识培训,提高了他们的工作技能,增强了他们依法行政的意识。
㈢创新理念抓城建工作
一年来,麻丘镇小城镇建设在原有基础上,转变观念,创新思维,多方筹资,不断加快基础设施和市场建设。
1、理清思路搞好规划。麻丘中学的名气(全省三所农村重点中学之一),昌峡公路的潜在优势(开通之后麻丘的发展瓶颈迅速解除),民间的资金优势(全镇有1万余人在外经商务工,存款余额超亿元),是麻丘镇的资源和核心竞争力。为扬优乘势,筹集建设资金,建设特色城镇,我镇做到了打昌峡牌,发土地财;打农商牌,聚民间财;打麻中牌,引名人财。
&
nbsp;
2、以人为本优化环境。在城镇建设中坚持以人为本,综合考虑交通、学校、居注商贸等系列硬件建设,优化投资环境、人居环境。一是道路建设网络化,所有行政村都修通了水泥公路,大部分自然村庄也修了水泥公路,形成了盛区、镇、村、组公路网络。全镇硬化公路总长达25.3公里,没有向群众摊派一分钱。二是城镇美化、亮化、绿化。铺设了彩色人行道板,安装了高架灯,新装了霓虹灯、路灯,栽树5万余棵,对街道、公路两旁进行了绿化。
3、未雨绸缪建设小区。乐温高速公路在麻丘镇境内共3个标段,路长15.88公里,涉及到11个村,36个村民小组,119户,拆迁面积达30000平方米,可以说是线长面广困难多。面对种种困难,我镇党委、政府迎难而上,结合实际情况,采取多种方法,确保如期完成征地拆迁任务。同时,我镇按照高新区的总体规划,本着“无情拆迁顾大局,有情安置顺民心”的思想,采取直接兑付货币安置、租用房屋过渡安置、提供服务就近安置、统一规划建房安置的方法,赢得了拆迁户的理解和支持。同时,还积极考虑和运作建设拆迁户安置小区,使将来麻丘镇的农民能够工作在园区、居住在小区、生活在社区,由农民向市民转变。
㈣与时俱进抓发展工作
乐温高速公路、昌万公路的修建和开通,为麻丘的发展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我镇党委、政府与时俱进提出了“打造东大门,建设新麻丘,服务高新区,融入大南昌”的发展思路。为了谋求麻丘的大发展,认真抓了以下工作:
1、扬优成势,活跃商贸流通。首先是扬昌峡优势。昌峡路的开通,瑶湖桥通车,给麻丘带来了方便的交通优势,使得客流量不断增大。市公交公司226路无人售票车已经正式在我镇开通营运。其次是抢乐温机遇。乐温高速公路的修建,给麻丘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我们通过各种方式,为他们提供服务,拉动消费增长。再次是展市场风采。武溪萝卜批发市场和麻丘商贸城为我镇的经济建设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小百货一条街、服装一条街、餐饮一条街,临街新增店面200多家,市场购销两旺。
2、加强培训,广开就业门路。一年来,为了提高农村富余劳力的劳动技能,增加就业机会,我镇先后举办了缝纫技术等一系列就业培训班,培训劳力2000多名。同时,我镇的劳动就业和劳务输出做到了有情安排,有序流动。一是就地转移劳力就业500多人。主要是两个市场和临街店面以及建筑工地用工。二是在上海外冈镇建立了劳力就业基地,已向外冈镇输送劳力人员120余人。三是参加各种就业聘洽淡会,向外推介劳力100多人。
3、严格管理,规范农村建房。在土地管理方面,我们做了大量繁杂而又细致的工作。对全镇农房进行了一次普查,坚决禁止加高加层。冻结审批建房,普查造册登记,逐家逐户丈量。这一系列工作,减少了群众损失,减轻了村组压力,减小了工作麻烦,节省了人力物力。同时,制订了《麻丘镇宅基地管理办法》、《麻丘镇违章建筑长效管理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
4、不遗余力,协调乐温公路。乐温高速公路在我镇境内长达13.5公里,线路长,占田多,工作量大。我镇坚持做到上要对组织负责、确保国家重点工程建设不受阻;下要对群众负责,保证群众的应得利益不受损和社会稳定。因此,一方面,主动与工程项目部、施工单位进行协商,想方设法为群众争得更好、更合理的补偿。另一方面,做到了早宣传、早发动、早布置,深入到群众中,做耐心细致的宣传解释和说服工作,确保了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
㈤防患未然抓稳定工作
按照“一手抓发展,一手抓稳定”的工作要求,构建了社会稳定“安全网络”,深入开展了整治经济发展环境活动,做到守土有责,确保了一方平安。
1、夯实基础,组建维稳队伍。在组建队伍、健全综治网络的基础上,对稳定隐患实行日排查、日报告和零报告制度,及时沟通信息,对重点人员实行一盯一管理。同时,把维稳工作责任层层分解,落实到人。在全镇范围内布上了一张社会稳定的保险网。
2、及时调处,化解矛盾纠纷。我镇高度稳定问题,对任何隐患和苗头坚持做到早发现、早化解、早调处。一是建立排查机制。组织专门力量,对有可能发生上访、闹事的人群进行重点排查,力争从源头上及时发现纠纷隐患。二是分工包户包案。按照“属地管理”、“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镇党政领导、机关干部分工包户,一抓到底。三是制订应急预案。我镇研究制定了纠纷应急预案。一旦发生群体性事件,确保及时依法妥善处理。四是建立信访制度。我镇建立了领导接待日制度。每天有一个镇党政班子成员和3名机关干部轮流值日,做到每访必接,每接必果。
3、严厉打击,确保长治久安。一年来,始终坚持“两手抓”的方针,在抓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的同时,对那些扰乱社会秩序,强揽工程,危害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不法分子坚决予以严厉打击。2004年,全镇共调处民间纠纷31起,调解成功率96.7%;查处治安案件18起,破获各类刑事案件10起,捕获犯罪嫌疑人3个,拘捕网上逃犯1人。
㈥坚持不懈抓计生工作
一年来,我镇
bsp;2005年,我们将在高新区工委、管委会的领导下,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争创一流工作,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在困难中求发展,在发展中促稳定,实现全镇经济健康发展,群众安居乐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