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印度的医疗保障体系
印度的医疗保障体系印度是世界上人口仅次于中国的发展中国家,但印度的医疗保障体系在世界上是有名的,它保证了绝大多数人享受近乎免费的公共医疗卫生保障,一般老百姓看病的费用绝大部分是由政府支出,这极大地促进了印度社会的整体发展,同时,对我国医疗制度的改革也具有借鉴作用。
印度医疗体系的现状
自1947年印度独立后,印度政府建立了几乎免费的公共医疗卫生体系,国民健康花费的绝大部分都是来自政府支出。1949年印度通过的第一部宪法中明确规定“所有国民都享受免费医疗”。只要不是大病,无论是谁都可以接受免费医疗。但如果病情比较严重,患者自己也需要负担一部分费用。对于急诊病人,他们采取的政策是先看病,后交钱。
据统计,印度全国现有1.2万所医院、2.2万个初级医疗中心、2000多个社区医疗中心和
2.7万个诊疗所。这些遍布全国的政府医疗机构满足了大多数国民的基本医疗需求。在印度看来,医疗卫生体制如果完全实施商业化、市场化运作,会违背医疗卫生事业的基本规律,破坏社会公平,不利于社会安定。因此,印度医疗保障制度坚持两手抓,既扶持政府医院的稳定运转,又鼓励私立医院健康发展。这种公立、私立医院并存的现象使得印度的富人和穷人病患者各有所依。
近10年来,印度的私人医疗行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目前整个医疗行业支出为国内生产总值的5.4%,其中有将近20%出自政府投入的公共卫生部门,另外都出自私营的健康及医疗行业。由于政府鼓励私人医疗行业的发展,印度的私营医疗服务业以其出色的医疗技术和具有竞争力的价格在国际上赢得了声誉。很多外国企业已经利用印度训练良好、会讲英语的低成本劳动力,将其与医疗相关的服务外包到印度。这类服务包括x射线和血液分析、远距离诊断等业务。
印度公立医院尽管存在资金短缺和条件较差等问题,但它们对社会的稳定起着重要作用,因此政府宁愿背着巨额的财政负担也要维持这些医院的运转。20世纪80年代初期,印
度政府就制定了在全国农村逐步建立三级医疗保健网络的宏伟目标。这一网络包括保健站、初级保健中心和社区保健中心三部分,免费向广大穷人提供医疗服务。免费项目包括挂号费、检查费、住院费、治疗费、急诊抢救的一切费用,甚至还有住院病人的伙食费,但不包括药费。2004年,印度政府还宣布,今后10年内将斥资9000亿卢比,用于医疗设施基础建设和购买医疗卫生器械,确保未来10年印度各大医院的医生和床位数量增加一倍,护理人员增加两倍。
从2005年开始,印度着手进行了一项更大规模的“全国农村健康计划”,以加强印度农村地区,尤其是那些落后地区的医疗体系。他们正在将主要精力放在对原有医院进行现代化改造、对医生和护士进行培训等方面。在这项计划中,届时将会有14.5万个乡镇健康中心、2.3万个地区健康中心以及3222个大型健康中心来为广大农村人口提供医疗服务。在这些政府医院体系中,病人都可以免费得到医生的诊疗以及基本的常用药,即便遇到重大疾病需要输血或手术,患者也只需要负担其中的5%左右。如果病人生活在规定的贫困线以下地区,他还可以动用“全国健康优惠基金”来得到全免费的治疗。
政府采取的措施
印度政府为了确保其医疗系统的顺利进行,采取了以下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
1、合理利用政府投入,积极推行全民免费医疗制度。印度政府2005—2006年度用于农村公共健康事业的总资金投入为1028亿卢比(约合24亿美元),与世界上很多国家相比并不算多。但印度政府把有限的投入公平地配置到最需要医疗服务的地方,也就是说,在配置有限的医疗资源上尽量做到公平公正。这一点至关重要。据今年世界卫生组织成员国卫生筹资与分配公平性评估排行榜显示,印度在全世界居第43位,居发展中国家前列。
在未来三到四年里,印度政府对医疗体系的投入将进一步提高,公共卫生部门的支出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例将进一步提高。
2、帮助弱势群体,使他们看病基本上不花钱。印度的农村医疗网络很健全,占印度人口72%左右的农村居民和城里人一样,享受国家提供的免费医疗。1996年以后,政府推出了社区
医疗中心的规划,每10万名农村居民配备1个社区卫生中心,一个中心约设30张病床和4名医生,并配有化验室和基本检查设备等。社区卫生中心无法处置的病人一般都送往设施较好、医护人员齐备的地区医院。农民有个头疼脑热的小病,从村里的小诊所或卫生中心便可以拿到阿司匹林这样的常用药。一个地区通常有2到3所这样的医院。印度农村的医疗体系既减轻了农民家庭的经济负担,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社会公平。
3、对私立医院实行严格的监管。私立医院在印度医疗体系中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政府对这些私营医院有严格的监管,如项目的审批、诊疗费管理和医药费管理等等,以便让全国医疗的整体费用能够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
4、鼓励私立医院担负一定的社会责任。印度政府积极鼓励发展私立医院,使他们担负一定的社会责任。由于政府医院不以营利为目的,因此其条件比私立医院要差得多。经济条件比较好的患者很自然地“分流”到私立医院。例如,距离全印医学院几公里远的阿波罗医院看上去好像一座五星级宾馆,院子里绿草如茵,病房宽敞明亮,各种先进医疗设备一应俱全。另外,私立医院拥有高水平的医务人员,很多医生持有英国皇家医学院等著名医学院校颁发的高级资质证书。在高水准的私立医院就诊,当然比公立医院费用高,但按照一般国际标准衡量,价格仍然是相对便宜的。因此,大批西方国家的患者不远万里到印度求医,就是这个原因。
5、积极探索建立医疗互助保险体系。近年来,为保障广大农村人口的健康安全,印度一些地区的行业联合组织和非政府组织开始行动起来,针对发病率较低但医疗费用较高的大病风险,积极介入农村医保,牵头帮助农民投保,走出了发展中国家农村医疗的一条新路。如在部分地区,政府要求一些医学院及医学研究机构与当地村民合作。这些村民每年缴纳365卢比,政府再给予200卢比的补贴,让他们组成医疗互助保险体系,这可以让村民们能够负担起大约3万到4万卢比的治疗花费,承受像一般性手术治疗等规模的疾病风险。与此同时,各种私立医院竞相发展,为不同需求的人群提供相应的医疗服务,甚至欧美一些国家的病人都到印度的私立医院就医,这些医院闯出了一条国际市场化的道路。
6、努力改进农村地区的医疗卫生条件。目前,印度政府正在增加公共投入,并且尽可能地让医疗保险政策成为一项强制措施。除此之外,政府还对一部分医疗行业进行补贴,尽可能避免出现百姓因为贫富差距而无法看病的情况。即使你没钱,只要你去任何一家政府医院,医生就必须给你诊治,这是印度政府的基本政策。
目前,印度政府正在进一步完善国内的公共医疗体系。实际上,对于健康及医疗行业而言,完全市场化和商业化可能会是一个灾难,这会极大地抬高医疗价格、增加社会支出,而这一切都最终要转嫁到病人的头上。因此,印度政府制定的理想目标是,在将来,私营部门在整个健康医疗体系中所占的比例为60%,由政府投入的公共医疗机构从现在所占的近20%的比例要提高到40%。印度不是一个富裕的国家,而是一个人口稠密的发展中国家,但却能走出一条近乎全民免费医疗的成功之路,这对于完善我国医疗卫生制度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第二篇:印度的医疗保障体系
印度的医疗保障体系
印度是世界上排名为第二的人口大国,它也是最早建立初级卫生保健网的国家之一。自从印度独立后,逐步地重视医疗保障制度,特别致力于医疗体系公平性,这特别值得发展中国家学习。印度的医疗制度独具特色。早在1949年的印度第一部宪法就明确地规定:所有公民都免费享有医疗服务。直到现在印度政府仍然实行以全民免费医疗为基础的医疗保障制度,不断的建立和完善公共医疗服务的卫生体系。
一、印度的医疗制度
印度公共医疗服务体系由中央至地方六个不同层次组成,与之相应的是六个不同层次的医疗服务提供机构,分别是中央级医疗机构、邦级医疗机构、地方级医疗机构、社区级医疗机构、初级卫生中心和基层卫生中心1。在基础医疗的阶段,国民享有免费的医疗服务,其地点主要是在大多数的公立医院。由于政府投入公共医疗的费用是有限的,公立医院只能主要负责提供低水平的医疗服务。特别是对占人口总数29%,大约2.92亿的贫困人口提供低水平的救助和免费医疗。因此在印度,医疗服务的市场是私营的医疗服务机构和诊所占有很大的份额,形成了公立医院和私立医院互为补充的局面。
印度的医疗制度比较重视公平性,政府也致力于促进农村医疗服务的发展。印度农村的三级医疗网络体系包括保健站(sub-centre)、初级保健中心(pr-imary heal th centre)和社区保健中心(com-munity health centre)三部分3。在农村实施基本医疗服务的单位是保健站,每一个保健站各有一名男女的保健员,他们各有各的分工。一个保健站负责的范围是3000-5000名村民的医疗服务,其运行的资金来自印度家庭福利部。联邦政府负责建立和维持初级保健中心,覆盖的范围是20000-30000人。当保健站不能治疗时,可以转诊到初级保健中心,每6个保健站会有一个初级保健中心。如果病人的情况更加的严重,那么就得送往社区保健中心。社区保健中心也是由联邦政府负责建立和维持的,每10万农村居民配备一个社区保健中心。当社区保健中心也无法处理时,那么病人将继续转诊到地区医院。
在印度,医疗保险的覆盖率比较低,大约只占总人口的10%。医疗保险都是由使用者自己花钱购买,其中私人保险(属于公共部门的私人保险)是由印度保险总公司和生命保险总公司来提供的。他们提供的保险主要是关于基本医疗、癌症医疗等大病医疗服务的。近些年来,在政府的推动下 倾向于农村低收入家庭的医疗保险逐渐丰富4。筹资是医疗活动展开的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决定了医疗服务的广度和深度。医疗资金筹集主要涉及到筹资的公平性、可负担性以及政府投入与个人直接支出之间的关系等5。印度医疗服务体系的筹资渠道主要包括公共筹资与私人筹资。公共投资当然是通过各级政府的税收、非税收收入以及社会保险费用等形式的筹集。私人筹资的方式有个人的直接的支出、非盈利组织提供的保险计划以及私营健康保险等的形式来运作的。但是在印度医疗总费用的指出中,根据 WHO统计的 2004年数据显示,私人支出约占 82.3 %, 政府支出为 17.7 %6。可以发现印度的医疗支出结构的不合理,这就是导致印度医疗发展缓慢的重要原因。
总之,用一句话来概括印度医疗制度的特点,那就是:高覆盖率、低水平、有限医疗保险的医疗体系。
二、印度医疗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
1、印度的医疗制度最注重的是公平性,政府力保每个人可以享有免费医疗的服务,特别是关注穷人的医疗保障,其中卫生部和家庭福利部共同建立的疾病救助基金来向贫困人口提供救助,努力用有限的资金来帮助穷人。他们的这种关注弱势群体的行为,值得我们现在学习。例如在我国,现在有许多的农民工,他们进入城市,为中国的现代化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他们并没有享受到应有的医疗保障。同时政府在投资医疗体系,应当多加考虑到地区的发展不平衡的因素。这些年来,我国的政府在医疗体系的投资总量并不少,但是没有过多的考虑到贫穷落后地方的情况。印度政府将有限的政府投人公平地补给最需要医疗服务的需方,卫生补贴和杜会保障的主要受益人是贫困及弱势群体。而中国的政府投入和社会保险的对象主要是城镇居民7。今
后我国的医疗就需要推进全民医疗保障体系,提高医疗服务的公平性。
2、坚持和支持政府、市场共同参与。在这个体系中,仍然需要政府起主要的领导作用,毕竟医疗卫生体系属于公共物品或者准公共物品,由政府来主要提供是最好的。但是公共物品有时会出现很多的问题,这就需要市场来协调。在我国现阶段的问题是公共产品处于需要市场化的时期,但是私人的产品市场发展受到了抑制。同时政府的作用没有积极地发挥出来,导致出现“看病难,看病贵”的现象。在医疗保障领域坚持“支持性的政府干预、有效的市场参与”原则很重要,政府应加强对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的投入,加强对医疗服务市场的管理和引导8。
3、加强社会参与的程度。在印度各个社会团体为促进医疗卫生服务做出了很重要的贡献。我国也需要加强社会团体的参与度,为看不起病的贫穷人口提供资金和技术上的帮助。
参考文献:
1、李 琼,侯可华,邓 畅
印度医疗保障体系探析
保险研究 2008年第 10期;
2、Ismail Radwan,India4663(2007)11-0789-02;
4、张文镝
独具特色的印度农村医疗保障体系
上海党史与党建 2009年8月;
5、李
琼
印度医疗保障体系公平性分析
经济评论
2009年第 4期
6、htt p : Mwww.who.i nt/w hosis /da ta /Search.jsp.7、胡苏云
滕
文
印度医疗制度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社会科学 2007年第11期
8、李 琼,侯可华,邓 畅
印度医疗保障体系探析
保险研究 2008年第 10期
第三篇:印度的社会保障体系
印度的社会保障体系
市场机制具有巨大的能量,但也有先天的缺陷和不足,对于它带来的利益关系不平衡,必须由国家加以协调,这是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重要保证。社会保障体系就是国家利用自己的权力对国民收入进行宏观调控,为普通居民提供基本生活保障,缓解社会分配不公的一个重要手段。在印度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保障体系主要由公共分配系统、社会保险措施、对农业工人的保障措施等三方面内容构成。
(一)印度的公共分配系统
印度的公共分配系统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在政府监督和指导下,由国家给予财政补贴,专门向低收入居民提供基本生活保障的零售商业系统,即平价商店。印度现有45万多个平价商店,遍布全国各地城乡,包括边远地区、山区和少数民族地区也都开设有平价商店。按照规定,当局向低收入居民发放购物卡,这些居民持卡可到平价商店购物。目前平价商店主要供应小麦、大米、白糖。食用油、布匹、煤炭和煤油等7种生活必需品,有的还供应茶叶、肥皂、火柴、食盐、豆类等重要生活品。为了保证这一系统的正常运转,印度政府每年拨出巨款进行补贴,仅粮食补贴一项,中央政府的支出已从1991~1992的285亿卢比增加为1997~1998的750亿卢比,1998~1999达900亿卢比(注:印度政府:《1998~1999经济调查》第67~68页。)。为了对公共分配系统进行监督,还专门成立了消费监督委员会。印度的公共分配系统在实现社会公正方面起到了一定积极作用,深受低收入平民百姓的欢迎。它既有利于低收入的消费者,也有利于生产者。因为通过该系统,一方面使低收入消费者获得平价商品,另一方面使生产者获得政府的支持价格和稳定的国家市场。
(二)印度的社会保险措施
印度的社会保险措施目前主要包括疾病、事故和养老方面的社会保险制度,其受益者主要是对工厂工人(20人以上的企业)和国家雇员,不包括小企业的工人和农业工人。其具体规定主要体现在以下法令中:
《雇员国家保险法》。1948年通过,其目的是向工人提供强制和捐助相结合的健康保险,为病、孕、伤工人提供医疗帮助,现金补贴,为死亡工人的亲属提供抚恤金,为接受保险者在死亡时提供丧葬费。《雇员准备基金和其他专款法》,1952年通过,主要内容是向企业雇员提供准备金、家庭养老金和保证金相联系的保险。《煤矿准备基金和奖金计划法》(1948年),专门解决煤矿工人的保险。《养老金支付条例》,1972年通过,为企业雇员提供养老金。家属抚恤金方面主要有《1971年煤矿家属抚恤金计划》和《1971年雇员家属抚恤金计划》。在生育津贴方面主要有《1961年生育津贴条例》以及各邦的相关立法。此外,印度先后颁布了100多个劳动保护方面的法规,涉及工资待遇、工作时间、劳动环境及人格保障等诸多方面,也是社会保险措施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对农业工人的保障措施
印度的农业工人大部分由经济和社会落后阶层所组成,是农村中最贫弱的一部分人。鉴于印度的社会保险措施并不包括这部分最困难的人群,印度政府采取了一些专门针对农业工人的保障性措施,这些措施也应视为印度社会保障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
自独立以来,印度中央政府和邦政府都采取了一些保障性措施来改良农业工人的经济地位,这些措施主要有:1.废除农业奴隶。《印度宪法》明文废除了长期存在于印度农村的农业奴隶和强迫劳动的制度,宣布如实行农奴制则为犯法。2.最低工资法。1948年中央通过最低工资法,并要求各邦政府在3年内规定出农业工人的最低工资。3.其他法定措施。主要有:废除柴明达尔制;在各邦通过和实施以保护佃农和劳动者利益的《租佃法》;许多邦通过了规定土地占有最高限额的法令,剩余的土地将依该法分配给无地劳动者。4.鼓励在农村建立农业合作社组织。由该组织在农闲季节向农业工人提供就业。此外,印度政府的经济政策中
通常已包括有改善农业工人的政策及措施。总的来看,对农业工人的保障措施为保护这一社会贫弱阶层提供了法律和政策基础,其积极意义是不容抹煞的。但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这些保障措施的实际执行情况相当差
第四篇:医疗保障体系建设
强化社区卫生服务效能 完善医疗保障体系建设
中国民主建国会北京市委员会
社区卫生是新医改建设医疗卫生体系的一个重要架构,是老百姓就医的重要平台。大力发展社区卫生事业,是缓解老百姓看病难的重要渠道。完善医疗保障体系建设,是解决老百姓就医的筹资结构问题,是缓解看病贵的重要举措。强化社区卫生服务效能,是解决“事谁来办”的问题;建立健全医疗保障体系,是解决“钱谁来出”的问题。如果说,医疗卫生机构是提供医疗卫生服务的前台,医疗保障体系就是后台。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难题,必须做到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一、我市社区卫生和医疗保障体系建设概况
(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基础作用
社区卫生服务是融医疗、预防、保健、康复、计划生育指导和健康教育等为一体的成本低、效果好的综合性医疗卫生服务,是城市居民获得基本卫生服务的最佳途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作为北京市基层的医疗单位,承担着对全市医疗体系建设中的基础性作用,是百姓就医的“第一道门槛”。
(二)医疗保障覆盖面的建设
我市根据“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原则,经过多年的努力,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农民工医疗保险得到巩固和加强。在此基础上,又先后实施了包括城镇无医疗保障老年人、学生儿童大病医疗保险和城镇劳动年龄内无业居民大病医疗保险在内的城镇居民大病医疗保险制度,医疗保险实现了由保障劳动者向保障全体居民转变,形成了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大病医疗保险、公费医疗为主要内容的覆盖全体居民的医疗保障制度体系。
(三)困难群众的医疗保障
困难群体的医疗保障,特别是困难群众参保和患大病人员医疗费用救助始终是我市关注的重点。在困难群众参保方面,为了解决部分城镇无业居民参保缴费的实际困难,在北京市对低保和重残无业居民大病医疗保险个人缴费全额补助的基础上,我市进一步将此项政策扩大到更多的特定的困难群体,确保弱势群体能够享有相应的医疗保障,扶助措施走在了全国前列。
二、存在的问题
(一)社区卫生服务效能未得到有效发挥
三级医院与社区医疗机构门诊量形成鲜明对比,尽管人们对“小病到社区、大病上医院”这句话并不陌生,但由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许多方面缺少优势和优惠,目前尚未能够吸引更多的居民前来就诊。主要表现在:
1.社区卫生机构配置不合理北京市近年来的发展思路是将人口密集的城市中心人口有计划地外迁,逐步形成了通州、昌平、大兴等人口相对集中的“卫星城”,而北京市相应的医疗机构和医疗资源的分布并未及时做出调整。城乡结合部居民居住区附近社区卫生服务资源短缺,比如天通苑、回龙观等区域的社区卫生服务远远落后于城区。
2.社区卫生整体水平依然落后,健康指导、慢性病管理的优势尚未完全发挥
目前,卫生医疗服务资源包括设备资源、技术资源、人才资源。现阶段,我市医疗卫生资源呈“倒三角”,即大医院资源丰富,中小医院其次,社区医院贫乏。社区医院现有的基础设备一般都比较陈旧和落后,卫生服务技术力量比较薄弱,社区医生待遇低,留不住人才,致使配备的医生医疗水平不够高,距“全科”服务还有较大的差距,部分社区医疗服务机构设施、设备还相对简陋,备受社区居民欢迎的慢性病管理工作还没有完全覆盖全市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这些问题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作用的发挥。这种状况与居民对卫生医疗服务的需求相差甚远,造成居民小病也要去大医院看病的局面。
3.双向转诊制度难以落实
双向转诊制度难以落实,其中有利益分配的原因,也有与基本医疗保险报销衔接不畅等原因。如:基本医疗保险社区用药目录比较窄,一些药品没有包括在内,不能报销,这样居民即使在社区医院就诊后,还必须到大医院排队挂号、开方、拿药,给社区居民带来了很大的不便,社区医院很难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二)医保部分相关政策与现实发展的需要不相适应
实行基本医疗保障制度8年来,相关政策虽然进行过几次修改完善,但是仍有一些政策不适应当前现实发展的需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药品目录库》不能满足医疗保障水平发展的要求。
2.近年来,社会平均工资年年递增,按照社会平均工资比例缴纳的医疗保险金绝对数额不断增加,但是医疗保险报销比例以及个人医保起付线没有按照政策规定进行相应调整,特别是大额医疗费报销的比例和最高限额没有得到及时调整,致使个人负担的医疗费用成为患者的沉重负担,影响了生活质量。
3.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规定的门诊报销比例偏低,受到老年病人欢迎的“家庭病床”的医疗费用还没有纳入城镇无保障老年人医疗保险报销范围。
4.一些特殊病种医疗费用较高,但是没有纳入门诊报销范围或报销比例偏低。如:丙肝病人的抗干扰素治疗、白血病患者的输血、系统红斑狼疮、内分泌疾病治疗以及心血管疾病支架等。
(三)部分边缘群体仍然游离在医疗保险体系之外
(四)困难群体的长效帮扶机制还不够健全
三、几点建议
(一)加强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建设,充分发挥社区卫生服务效能
一是要充分发挥政府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中的主导作用。逐步提高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的财政补助标准,在我市现有基层医疗卫生资源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规划,合理确定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配置数量、布局和服务项目。比如:在四环以外的城近郊区,特别是人口集中的“卫星城”,根据社区居民人口数量和健康需要,建设社区卫生服务网络,使其居民获得统一完善的社区卫生医疗服务,缩小城乡差距。
二是要以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自身能力和满足居民需求为目标。选派大中型医院医师定期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员开展专业培训,大中型医院也可以接受一定数量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员进修学习。根据实际情况不断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疗卫生人员的待遇,留住人才。
三是要发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贴近基层、贴近百姓的优势。在社区深入开展健康教育,通过健康讲座、防病图片展览等形式,普及防病知识,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人民群众健康防病意识,使健康素养成为每个人的内涵品质。
四是要继续做好社区慢性病管理工作。稳步扩大慢性病管理服务的签约范围,尽快在全市提高这项工作的覆盖面,切实落实慢性病管理相关优惠政策,使社区居民受益。
五是适当增加社区卫生服务药品目录。要结合我市社区医疗实际情况,在《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内合理选择配备,并适当增加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可以使用的,特别是一些治疗慢性病、常见病的药品品种和数量。
六是提高居民群众对社区卫生服务的认知度。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是关系到每一个市民切身利益的大事,新闻媒体等宣传部门应该从不同角度做全方位的宣传,让广大市民了解、理解社区卫生服务,增强市民对社区卫生服务的认知度和信任度。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提高自我的宣传意识,改变群众传统的就医模式,引导群众进行正确的医疗消费。如通过为辖区居民长期免费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积极宣传疾病预防知识,同时充分利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资源,积极开展平价、便捷、有效、安全的预防保健、医疗服务活动。引导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积极开展特色医疗服务活动。如推广中医中药在社区康复中的应用等等。
(二)搞好政策整合,提高基本医疗保障水平
1.在认真审查考核的基础上,逐步稳妥地增加医保定点医院数量,严格准入标准,加强运行监管,建立“能进能出”的动态管理机制。
2.及时调整《药品目录库》的内容,适时扩大医疗费用报销范围,减少自费、半自费的药品和检查项目,满足人民群众医疗需要。
3.根据经济发展状况和物价水平,按照相应政策,适当降低医保起付线,提高医保门诊报销比例和住院医保报销的最高支付额度,同时降低各级医疗机构的住院门槛费用。
4.将一些在门诊就医的特殊病种费用纳入保障范畴, 如丙肝病人的抗干扰素治疗、白血病患者的输血、系统红斑狼疮、内分泌疾病治疗以及心血管疾病支架等。
(三)健全困难群体基本医疗保障的长效帮扶机制
要进一步加强民政、劳动、残联、红十字会、慈善协会等部门和社会组织之间的协调配合。劳动保障部门在做好基本医疗保险救助工作的基础上,还要与民政部门做好衔接,及时将基本医疗保险负担不了的困难群体转交民政部门,纳入医疗救助范畴。
(四)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民参保意识
基本医疗保险实施8年来,广大居民对基本医疗保险有了不同程度的认知。但是基本医疗保险内容庞大,专业性强,作为一个普通的参保人员想详细全面了解所有内容确实不太可能,因此利用各种形式对保障范围、筹资标准、待遇水平、部门职责、实施办法进行广泛宣传显得尤为重要。要根据我市的实际,利用各种媒体、各种方式宣传医疗保险制度,充分发挥街道办事处和社区居委会等基层组织的作用,对自谋职业、自主创业、长期无业人员、毕业未就业学生、无固定工作单位等易被遗漏的边缘群体加大宣传力度。特别是针对不断推出的各项新政策,新举措,通过典型案例加强宣传,做到不留死角。
第五篇:世界各国的医疗保障体系
医疗保障已经严重影响了中国人的安全感,高昂的治疗费用使得许多家庭都不堪重负,一个生病的家人可以使整个家庭陷入危机中。事实上,不仅是中国,在很多国家,人们也面临着同样的医保体系困境。
例如一向认为自己拥有世界最先进的医疗技术、医护素质及服务水平的美国,在世界领先的医疗支出下,其在世界卫生组织调查的191个国家中,国民总体健康水平却排在第72位,医疗公平性则排在55位,并且美国有近15%的人口没有医保。
其它国家的医保到底什么样?对此总是充满着神话。现在就让我们环游世界自己看一看。
2000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在一份关于医保体系的报告中把法国列在了第一位。法国公民享有政府提供的全民医疗保险,资金来自公民按照个人收入缴纳的款项。相应的,国家会报销大部分医疗费用的70%【资料来源:夏皮罗(Shapiro)】。法国人可以选择任何一家医疗机构看病,42%的人可以在当天预约看诊【资料来源:Cohn】。
除此以外,大多数法国公民还拥有一份额外保单,参与公共或私人保险计划,而且通常是由雇主支付。那些能够负担额外医保的人通常都会上保险,所以额外医保形成了由阶层划分的层级结构【来源:哈雷尔(Harrell)】
法国医保体系也免不了遭到批评,主要原因在于政府高额的费用支出,导致医保项目总是超出预算。法国政府医保体系要为每名法国共鸣平均支出为3300美元【来源:Shapiro】。但就如世卫组织的排名显示的那样,这笔费用带来了巨大的医疗保证。一项关于19个工业化国家的调查显示,法国人的死亡率是最低的,原因就在于其拥有必要的基础医疗保健【来源:Harrell】。法国对待病弱者的方式也是享有盛誉的。如果您得了像癌症之样的重病,您所有的医药费政府都会报销,这其中甚至包括手术费或者尚处于实验阶段的昂贵药物。但是法国人也明白,健康保健应从头做起。怀孕女性拥有超长的带薪产假,对于低收入的新妈妈,政所有德国公民都必须购买医疗保险,这种保险是从私人非盈利机构购得的。险种总数约有200左右,任何一种都不允许因为投保人的已有疾病,拒绝为其承保【来源:里德(Reid)】。为了给医保体系提供资金,德国人需把他们工资的8%付给疾病基金组织,而雇主也要付出同等数额的资金【来源:诺克斯(Knox)】。负担不起保险的人可以向政府申请援助,儿童的医疗保险则由税金支付。虽然非营利性保险机构已经提供了非常好的福利——比如包括报销温泉水疗,但10%最富有的人仍可脱离非盈利医保体系中,自行购买营利性保险。德国实施了一系列的疾病管控计划,结果证明相当成功。德国政府发现,当患者可以得到医生的更多咨询建议,以及护士打来的定期电话时,像糖尿病、心脏病之类疾病的住院率和死亡率都会有明显下降【来源:Harrell】。
但是部分德国医生觉得,在这样的体系中,他们所得的报酬过低了【来源:尼尔(Neel)】。德国医生不像很多美国医生那样,按照每次门诊或治疗分别获酬,而是根据看诊的病人数量获得季度性酬劳【来源:Neel】。不过在德国,看医生仍然很简单,人们每次化验或手术的所需等待时间都不长。
府也用经济激励的方法,鼓励她们参加胎教和幼儿教育课程。英国是公费医疗制度和分配医疗保险的故乡。英国实行公费医疗制度,也就是说除了给所有公民上保险之外,政府还要雇佣医生,并经营医院。人民纳税,然后国民健康保险再把这部分资金分配给医疗机构。一个人去看病,除了处方药以外的任何服务都已经付过费了。国家健康和临床质量研究所(NICE)是一个行政管理结构,用来评估国民健康保险应该支付那些治疗费用。这个机构的考量程序是遵循一套相当精确的程式,考虑因素包括:该项治疗可以提高多少生命质量,患者需要多久才能从其中获益,以及该项治疗每年需要的费用。简单的说,如果这个程式计算出来该项治疗每年的花费超过45000美元,NICE是不会批准的。因为这个45000美元的门槛是经过精确计算后得出的【来源:Harrell】。一年的时光对于所有人来说都是有价值的,对于还有大把时光的12岁男孩和90岁的老妇人不会有任何区别。NICE的一些决议是有争议的,尤其是在癌症治疗的问题上,其费用是相当高昂。但英国在与癌症有关的死亡率方面确实较低。
在2008年的一项调查中,加拿大人把全民医疗保险列为加拿大十大标志性因素之一【来源:奥斯汀(Austin)】。这是为什么呢? 所有加拿大公民都拥有医疗保险,它的资金来自个人所得税和营业所得税。国家政府利用基本公积金来保障军人和生活在保留区的原住民,其他人则由10个省和3个地区的政府照管。医生和医院都是私人实体,因此加拿大的医保体系和英国的公费医疗制度是不同的。加拿大医疗机构向政府提交账单,因此除了牙科、眼科和处方药以外,公民不会看到账单。尽管医保支出在加拿大正逐渐增加,但现在仍没有美国高【来源:Arnquist】。
对于加拿大医保制度的批评大多集中在过长的候诊时间。20世纪90年代,加拿大花费了数十亿元来改变这一状况。一些非必要的手术需要等的时间最长,比如说全膝关节置换术【来源:Bash, Jensen】。一些加拿大人称,情况并没有商业广告中所说的那么糟。尽管的确有些人遇到了很严重的困境,但他们并不能代表加拿大的整体医保水平。一些医生已经受够了排队使用有限的医疗设备,所以即使在加拿大私开私人诊所是违法的,但他们还是这样做了,专为那些付钱快的人看病。
瑞士的医保体系很有特点。自从1994年起,瑞士人就开始享有全民医疗保险,而且95%的人在官方正式制定医保制度前已经有了医疗保险。但瑞士的全民医疗保险是由私人保险公司而不是政府提供。瑞士的医保体系开销极大,紧跟美国之后排在世界第二。【来源:PBS】 与很多国家不同,医疗保险在瑞士不同工作挂钩。所有公民都可以从各种私人保险方案中进行选择,那些负担不起的人可以得到政府津贴。每个人的保险险费都是一样的。另一个重要的特点在于,瑞士的私人保险公司不允许在基础医疗保险方面进行营利。而基础医疗保险是一套相当全面的服务。这些公司可以在医疗机构的一些服务上进行营利,比如口腔保健、另类疗法、或者是私人病房。
1995年,台湾实行了单一给付体制的国民医疗保险。政府给所有公民纳保,这样一来,就办到了不可能办到的事:把保险覆盖率提高到人口总数的40%,同时却大大减少了医保支出。【来源:PBS】 这件事的功劳多半要归于台湾的智能卡(smart card)。所有公民都有一张健保智能卡,用来记录完整的个人病史。只要把它交给任何一个医生,他或她就会知道您从出生以来的健康状况。使用智能卡还减少了管理系统的文书工作,医疗机构可以用它让政府直接为其服务买单。但是在其他很多国家,人们往往不愿意把自己如此详细的私人信息交给政府。在台湾,员工和雇主都要为医保缴费,那些负担不起的人以及退伍军人则由政府补贴。相应的,台湾人可以选择保险范围内的任何医生或专家,从传统中医到视觉保健无所不包【来源:Reid】,而费用也很少。由于管理开销的极大削减,台湾现在的体系也不用拿更多的钱来养活自身,而政客们由于担心引来选民反感,也没有想过增加保费
在2007的纪录片《神经病人(Sicko)》中,导演迈克尔•摩尔(Michael Moore)把美国人带到了古巴,是为了让人们明白一个相当疯狂的观点,那里的医疗服务是任何人都可以享有的。无论是古巴公民,还是游客,在古巴都有资格接受免费治疗。当然,古巴的医保制度也带来了不少争议。有些人质疑古巴发布的数据是否真实。例如,古巴声称本国的婴儿死亡率很低,但古巴的医生却说,如果胎儿在子宫里出了问题,他们是鼓励人们进行流产的【来源:Scott】。
尽管有这样的论,大部分人仍然认为古巴在某些方面确实做的非常好,比如预防疾病保健方面。大量宣传活动强调着加强锻炼、合理饮食以及以卫生习惯杀灭细菌的重要性。古巴有大量全科医生,他们会对居民进行家访式监测检查,这样就可以及时了解到每位患者的整体健康情况。
由于古巴的医保体系非常强调预防疾病,因此国家没必要提供一大笔钱来治愈疾病。古巴每人每年在医保上只需花费260美元,而这个数字在美国超过6000美元
20世纪80年代早期,巴西人民就要求进行医疗改革。当时的军事政府推行的医保体系只用来服务富人,不管穷人死活。于是当巴西在1988年颁布新宪法时,全民医疗保险就成了一条中心原则。
在巴西,医疗保险有公共和私人两种选择。公共保险就是由政府资金支持的全民统一医疗制度(Sistema Unico de Saude,Unified Health System, or SUS)。全民统一医疗制度的资金来自于多种复合税收,包括收入所得税和产权金融交易税。但是上涨的医保支出导致税金入不敷出,全民统一医疗制度有可能在几年内走向破产的边缘【来源:Gomez】。可是由于全民统一医疗制度是宪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即便它濒临崩溃也不可能取消。如今这项制度已经出现了问题:贪污无处不在,基础医疗设施的缺乏,以及医护人员的短缺都很严重。结果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购买私人保险。这些私险是与全民统一医疗制度分开管理的。虽然巴西曾尝试在1988年创造新的医疗保险制度,但该体系仍然会针对不同阶级区别对待。【来源:Alves,Timmins】。
在美国《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杂志09年的一篇文章中,俄罗斯被评为世界上医保体系最差的4个国家之一(美国也榜上有名)【来源:Lowrey】。在世卫组织关于医保的调查中,俄国在191个国家中排第130位,和很多发展中国家相当。这样一个富裕之国哪里出了问题? 当俄罗斯废除了苏联的社会主义制度后,试图创造一套公共/私人联合体制。理论上说,90%的俄国人都应该拥有政府提供的医疗保险,但是即便在06年32亿的改革项目资金注入后,这个医保体系仍存在资金不足的问题。为了弥补资金短缺,政府要求医生和医院“资助”医保体制,这实际上就相当于敲诈勒索【来源:Lowery, Rodriguez】。富裕的人一般都会选择私人保险。
世界卫生组织要求各国至少把总支出的5%花费到医保当中,这个数字在俄罗斯为3.4%【来源:Lowre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