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危机

时间:2019-05-13 01:57:1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人力资源危机》,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人力资源危机》。

第一篇:人力资源危机

论现代企业的危机管理

------浅谈企业人力资源危机

引言 危机一词进入大众视野似乎要从三鹿奶粉事件开始,似乎这时人们才意识到危机一词的重要性现在人们一提三聚氰胺依然胆战心惊。现如今各种危机门频繁发生,归真堂的活熊取胆汁、万科地板事件以及较早时间的惠普蟑螂门事件,丰田召回事件等等,都把各个企业退带了风口浪尖。危机一词也越来越频繁的出现在了人们的眼前。现代社会是一个竞争日益激烈的多元化社会,经济生活复杂多变。任何企业都处在风云莫测的环境中,危机从诸多方面影响着企业,因此作为企业的经营者不仅要有竞争观念,也要有危机观念;不仅要有危机管理意识,更要掌握风险管理的概念与内容,还要把这些技巧融入到日常的职责和行动中去,从而在其企业或自身工作面临危机时,能从容应对,赢得生存的机会。随着时代的发展人力资源越来越受到企业及管理者的重视,人的作用在企业的发展中日益突出。把企业当做一个人体的话,人力资源就是血液。通过血液的流动给企业带去氧气带动企业各个部门的正常运作,从而获得效益。一旦人的身体发生病变,首先会从血液中体现出来,周游全身导致身体各个机能出现问题。因而,保证血液的正常是身体正常工作的保障。换句话说,人力资源的危机管理在企业管理中至关重要,我们要分析好,掌握好人力资源的危机管理,从而使企业获得更好的效益。

一危机管理概念及人力资源危机的剖析

(一)企业危机管理概述

企业危机管理是企业为应对各种各样的危机情境所进行的规划决策、动态调整、化解处理及员工培训等活动过程,其目的在于消除或降低危机所带来的威胁和损失。危机管理是专门的管理科学,它是为了对应突发的危机事件,抗拒突发的灾难事变,尽量使损害降至最低点而事先建立的防范、处理体系和对应的措施。

企业危机管理是一门新的管理理论,它以市场中企业危机的出现为出发点,分析企业危机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探讨危机的预防和化解的对策和手段,其主要目的是试图识别、预测潜在危机,预先准备各种应急计划,尽可能阻止危机的发生和发展并尽量使损失最小化。如何预测危机、妥善处理危机并将危机转化为转机,是企业危机管理的重要内容。

在西方国家的教科书中通常把危机管理称之为危机沟通管理,原因在于,加强信息的披露与公众的沟通,争取公众的谅解与支持是危机管理的基本对策。

对一个企业而言,可以称之为企业危机的事项是指当企业面临与社会大众或顾客有密切关系且后果严重的重大事故,而为了应付危机的出现在企业内预先建立防范和处理这些重大事故的体制和措施,则称为企业的危机管理。

没有危机便是最大的危机。目前,我国企业总体上危机感不强,缺乏科学系统的危机管理体系,不少企业风光一时,但难以持续发展。因而,我们要重视企业的危机管理,做好危机预防工作是企业危机管理的前提。

(二)人力资源危机的剖析

人力资源危机一般属于管理失控状态下的危机,主要有三种类型:企业文化危机;人力资源过剩危机;人力资源短缺危机。

1.危机的类型及定义

(1)企业文化危机是目前企业最常见的一种人力资源危机。表现为员工缺乏对企业社会存在价值与理由的认知或认同,企业作为一个责任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却没有共同的愿景,没有心灵的契约,各自为阵,凡事先从个人或小团体出发,把个人利益、局部利益看得高于整体利益,凡事先替自己打算,先自己后他人,企业内没有公正、公平可言等等。

(2)人力资源过剩危机是因人力资源存量或配置超过企业经营战略发展需要,而产生的危机。

(3)人力资源短缺危机是相对于企业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生存和发展所需的竞争力而言的。企业为适应生存和发展的需要,确定了未来发展战略,并对企业核心能力提出了具体要求,此时许多企业往往发现,反映企业核心能力的关键资源——人力资源,不能满足经营战略的需要,开始意识到人力资源的严重不足。因而,在经营战略展开时,出现人力资源短缺危机。

2.危机产生的原因

人力资源过剩危机是因人力资源存量或配置超过企业经营战略发展需要,而产生的危机。通常在三种情况下发生:一是企业并购活动中,重复机构撤并时,会造成人员富余;二是企业效益不佳,需撤销分支机构或缩减业务规模时,而产生人员富余;三是目标过高的战略失败后,高目标的人力资源配置造成大量冗员。

(1)企业文化危机

企业文化危机的本质在于缺乏正确的企业核心价值观或缺乏核心价值观的有效沟通与传播途径,员工处在无主流意识支配状态,一盘散沙。企业文化危机产生的根源在于企业家或企业最高领导者缺乏崇高的精神境界或文化建设能力,在企业内部无法营造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生生不息的内驱力和精神支柱。

企业文化危机的出现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具有年度周期性爆发的特性,如一些企业文化营造得不好的企业,每年年初,制订年度企业经营方针、目标计划时,员工上上下下普遍缺乏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个人或小团体利益出发,不服从分配,隐瞒或虚构实际工作状况与能力,最终导致企业经营管理目标计划模糊不清,或严重背离员工的实际工作及经营管理能力,为全年的经营管理埋下重大祸根;又如年终考核与分配时,价值评价与价值分配缺乏公正、公平的标准,频频发生损人利己,巧取豪夺的事情;又如一些企业任意拖欠员工薪资,将企业困难转嫁给员工,企业信誉在员工心目中降到冰点;再如每当企业发现重大问题或发生责任事故时,总是或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或相互推委责任,内耗严重。

企业文化危机还体现在企业内部各种矛盾的难以调和、激化与冲突上。诸如一次创业者与二次创业者的矛盾;新老员工的矛盾;地面部队与空降部队的矛盾;本地员工与外籍员工的矛盾;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矛盾;集权与分权的矛盾;发展与巩固的矛盾;文化被稀释与文化创新的矛盾等等。

(2)人力资源过剩危机

企业并购活动中的人力资源过剩危机是企业扩张时期经常遇到的一种危机。大型企业在并购重组过程中,为了提高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需要进行业务流程优化

或重整,因此,必然伴随着撤并重复的机构,对组织结构和职位进行重新设计和梳理。一些精简掉的部门和职位,必然产生大量的富余人员,从而造成了人力过剩。

当企业经营绩效不佳,市场萎缩,前景暗淡时,在众多企业危机中,人力资源危机更为突显。在这种情况下,企业文化危机中的各种状况都可能出现,而且由于业务规模和内部机构及岗位编制缩减,必然产生人力资源过剩的危机。一方面,在这种危机中,人心不稳,优秀人才可能大批跳槽;另一方面,多数普通员工,甚至能力差的员工一般不愿被裁掉。这种局面比较复杂,经常出现要裁减的人走不了,要留的人却留不住。

目标过高的战略失败后,高目标的人力资源配置造成大量冗员,形成人力资源过剩危机。在实际完成情况与目标差距较大时,各级组织平台上人满为患,人浮于事,造成人力资源过剩危机。最后,企业不得不大量裁员,一时间社会上或人才交流中心到处是这些企业裁员下来的流动大军,既影响了公司形象,也是对员工不负责任的一种表现,最终可能导致优秀人才再也不敢踏入这种企业的大门。

(3)人力资源短缺危机

企业人力资源短缺危机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人力资源数量结构性短缺,即各职类职种的核心人才缺乏;二是人力资源素质水平满足不了战略的要求。人力资源短缺危机将导致企业经营战略,或迟迟不能展开,而贻误先机;或因缺乏人才,实施不到位而失败;或因人员素质水平不够,而使战略目标无法按期完成。最终导致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总是处于劣势,而陷入经营管理的困境。

其中,人力资源短缺危机又分结构性短缺危机和素质性短缺危机。

人力资源结构性短缺危机在一些以项目形式运作的高新技术类、工程类等企业中时有发生。这类企业由于市场的周期性变化或不确定性,在人工成本的压力下,人力资源规模受市场周期变化的影响,淡季人员过剩,而旺季核心人才严重短缺,使得已有核心人才疲于奔命。这种人力资源结构性短缺危机是缺乏针对项目运作特点的有效的人力资源规划所造成的。

人力资源素质性短缺危机在许多企业都普遍存在,主要表现在人力资源的素质提高没有同步于企业发展的需要,无论在知识、技能和经验上,还是在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上,相对于企业发展战略要求而言,总是滞后的,员工思维没有进入战略状态,员工行为常常违背或达不到战略的要求,无形中造成工作中的许多错误和矛盾。人力资源素质性短缺危机持续的时间长短,与企业培训体系是否完善、是否有效有关。

(4).人力资源危机带来的危害

对企业而言,一些核心员工突然离职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既有有形的,也有无形的。首先,良好的团队因某些核心员工的离职而遭到破坏,执行中的任务因此被迫中断,企业经营效率大大降低;其次,中高层员工及技术骨干离职所留下的职位空缺,迫使企业重新花费一大笔成本培养或是寻找接替者,其间所耗费的时间成本还给了竞争对手有利的追赶机会,同时有可能带走商业技术秘密和客户等宝贵资源;另外,大批核心员工出走,对内影响在职员工的情绪,极大挫伤团队的整体士气,对外则严重影响企业的形象,使外界对企业的管理能力产生怀疑。

四.危机的解决

当前中国企业的人力资源危机主要表现为普通员工的频繁跳槽和中高层管理人员的非正常离职。解决这种问题,需要管理者从企业的发展和员工的发展来共同考虑问题。

应对企业文化危机

(1)企业文化危机是员工群体心灵沟通与认同的危机。对企业文化危机管理的关键是价值观的有效沟通并达成共识,形成心理契约,真正使企业成为责任共同体、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企业文化危机的预防应以职业道德培养和职业行为标准建设为主。

防止高层腐败或丑闻的出现,光靠企业内部危机管理是不够的,需要全社会普及和强化职业道德教育,引导社会精英建立积极的人生哲学思维,健全法制体系,依靠社会媒体和舆论的监督力量,防微杜渐,减少此类危机事件的发生。

要想预防集体跳槽事件的发生,首先,要看企业价值观是否真正得到大多数员工的认同,特别是核心人才的认同,这是企业核心人才归属感的前提,也是企业核心人才忠诚和稳定的基础,这个问题在企业价值观形成之初就应该很好地解决;其次,企业价值观也要不断完善和发展,不断融入员工中有见识、有创造的新理念,并落实到价值评价和价值分配中去,这是避免员工背叛企业价值观的关键。第三,建立健全企业内部管理规章,审视自身是否建立了公正、公平的价值评价与价值分配机制,企业员工劳动合同条款是否存在漏洞,企业机密文档管理是否健全,企业员工保密制度是否完善等等。一旦出现核心人才集体跳槽事件,其处理方式是:调动人力资源危机管理机制中有关合同条款,如核心人才避免同业竞争事宜约定,监督跳槽人员的侵权行为;按保密协议要求处理离职后的相关保密事宜等。

总之,企业文化危机的解决之道是让企业文化生生不息,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和公正、公平的价值评价与价值分配机制,注重道德精神的培养,形成同舟共济,共享辉煌的企业氛围。

(2)人力资源过剩危机和人力资源短缺危机。人力资源过剩危机和人力资源短缺危机,说到底是企业缺乏人力资源战略规划或人力资源战略规划失误导致的结果。人力资源过剩危机管理的重点,首先是在经营战略层面上加强管理,避免制定不切实际的高目标。在战略实施方面,应加强运筹,各种资源的配置要有节奏,视市场运作成效和目标实现状况合理安排,避免发生人力资源过剩。其次,一旦发生并购或经营萎缩而造成人员富余时,重点应放在如何留住核心人才和骨干人才上,同时,在符合国家政策法律的前提下,下决心果断裁员,轻装前进。而过高战略目标失败,而引起人力资源过剩危机时,应在财务状况允许的前提下,不到万不得已,不要急于裁员,而是积极调整战略,寻找市场机会,尽快做大市场,逐步消化危机。

人力资源短缺危机的管理重点因短缺的形式不同而异。人力资源结构性短缺危机管理的重点,应放在事先明确以产品开发或工程实施项目团队为单位的基本编制,在做好企业市场业务分析与中长期预测基础上,按照业务周期性变化的特点,在适度做

好人才储备的前提下,进行人力资源规划。一旦出现此类危机,要有核心人才多项目运作的应急方案。

而人力资源素质性短缺危机的管理,首先是建立企业员工任职资格管理体系,为员工提供职业素质和能力发展的通道,抓好基于战略的员工任职资格标准编写;其次是建立有效的员工培训体系,其中包括符合企业战略要求的课程体系,并针对各类员工职业发展的愿望和职业素质上存在的不足,制定员工培训计划和职业生涯规划,有计划有步骤地解除企业人力资源素质性短缺危机。

抓好企业文化建设,科学严谨地做好人力资源规划,才能有效预防和化解人力资源危机。如果出现人力资源危机的突发事件,则需要沉着冷静,耐心细致地应对,以防止事态的激化;同时,还应依靠法律和企业内部相关制度妥善处理危机事件。

除此之外,为解决人力资源危机,从具体角度来讲,我们还应当做到以下几点:

1、健全企业制度,实施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企业应当对企业的未来做出合理规划,制定详细的工作分析,明确各个职位的性质、权利和职责。

2、制定合理的薪酬制度以引进高素质人才,从而树立企业良好形象。企业根据自己的财力状况,了解同行业中竞争对手的薪酬水平,从而制定出高于或平行于竞争对手的薪酬水平,从而吸引高素质人才。

3、健全激励制度以促使激发员工的工作潜力及热情,从而创造更好的效益。对于不同特性的员工,管理者应当采取不同的管理措施及理论来对待。综合运用x理论、y理论、强化理论等激励理论以刺激员工提高工作效率,获得经济效益。

4、建立系统的绩效考核系统,及时反馈员工对工作的满意度,对问题及时解决。对企业内部各个等级实行360绩效评估,制定合理的评估周期,及时反馈结果。根据反馈结果,使员工了解到自己的工作成绩和存在的问题,及时改正。同时将考核结果与加薪、晋升联系起来。

5、对员工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替员工进行职业生涯设计,明确其未来工作目标,使员工对自己的未来有清晰的认识。同时让员工参与到自己的职业生涯设计当中来,提高自己的积极性,更加明白自己如此规划的原因,使得自己在工作中更加积极认真的工作。

6、加强员工培训,提高员工能力。对员工进行培训,帮助提高员工的自身素质和工作技能,掌握新的理论知识,转变观念适应时代的不断发展,以提高工作效率。

7、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创造团结有好、和谐的办公环境,保证员工心情舒畅,才能使员工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保证工作顺利完成。,结束语

随着现代传播技术的发展,信息以及其快的速度进行传播,资源每时每刻都在共享,这无疑加快了企业的竞争。微博是近年来最有力的舆论及信息传播工具,企业但凡发生危机,通过微博爆料、微博直播及微博分享就能将危机扩大化,从而造成企业的公信危机和品牌危机,以及企业公众人物的个人危机。因而,危机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对危机进行管理,不仅可以取得预防作用还能在危机发生时尽可能的缩小危机产生的危害,降低损失;同时即便是在危机发生之后,企业不能以欺骗隐瞒的方式对

待,而要以真诚实意、诚信的向消费者道歉,公开危机事件及处理工程,让人们看到企业的实意,从而挽救企业。

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不败之地,就应当建立优秀的企业文化,增强自身的管理机制,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加强与员工的沟通,春分利用道德和法律保护自己,完善预防、预警机制,做好人力资源危机管理,使得企业获得长足的发展。

第二篇:人力资源危机处理论文1

人力资源危机处理

人力资源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企业人力资源危机的防范是当前企业发展的核心问题,其主要表现为人才使用危机、人才流失危机、人才内耗危机。其原因主要有企业内部因素、外部因素、员工因素等多个方面。企业人力资源危机的防范需要合理规划、管理、引进人才;科学考核、加强对员工沟通;搞好人力资源管理,建立起有利于吸引、留住并有效激励人才发挥潜力的机制和氛围,才能实现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五大危机

一、竞争力危机

根据迈克尔•波特的五种力量作用模型,组织来自于多因素的挑战,外在环境在剧烈地变迁,如果组织不能与时俱进,不能不断学习,竞争力不能快速提升,势必难以对付外来挑战,就会被市场无情地淘汰。必须构建学习型组织。

二、忠诚度危机

巴林银行的倒闭就是起因于员工的职业道德问题与忠诚度丧失,年仅28岁的营业员里森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赌输了日经指数期货,却利用多个户头掩盖其损失部位,而且为了挽回巨额亏损,里森最后利用更高的期货杠杆全力下注,最终将巴林银行毁于一旦。忠诚度是组织拥有强大竞争力的必要前提,是组织永续发展的基础。如果启用操守不佳的员工如同引爆了定时炸弹。如今居高不下的有关商业秘密的劳动争议仲裁与诉讼案件便是有力的佐证。

三、人才流失危机

人才的流失是目前各级各类组织最为头疼的问题,当人才安全被组织提到议事日程上来的时候,猎头公司也在紧锣密鼓地活动,我们不能一味责怪猎头公司挖别人的墙角,恰恰相反,有了猎头公司反而大大增强了组织的管理能力和组织的核心竞争力,人才的流失是对组织的有力警告,促使组织改变其管理模式和文化。

四、制度危机

人力资源管理从其本质上来说是一种制度或模式的管理,当组织没有制度或制度严重滞后的情况下,必然造成组织内部出现管理效能低下,管理者随意性大大增强,好恶完全由管理者说了算,而不是制度在起决定作用,因此制度问题不能不说是人力资源命脉所系的一件大事。

五、文化危机

文化是组织传承下来的一种积淀,它包括人力资源管理的方方面面,文化从深层次的角度来剖析可以清晰地发现由于每一种文化不可能适应所有的人必然导致组织淘汰或者更替相关人员,这便有可能直接导致危机的发生。

六、安全危机

组织内部的安全管理非常重要,即任何一个员工都会感到在这样的组织中工作有一种安全感,这种安全不仅仅指的是生理上的,更重要的指的是心理上的安全,如员工在组织内部有一种职业的归宿和稳定感,此外这种安全也包括在组织内其合法的权利和隐私能得到保护。

A科技公司,是某沿海发达省份的知名系统集成商、CP和SP,具有全国性的ICT服务能力和全方位的解决方案提供能力;拥有丰富的、面向各类客户的ICT产品,是国内电信运营商主要的增值业务合作伙伴,公司内行业精英云集。B公司是国内特大型固网电信运营商,2003年起持有A科技公司20%的股权。2007年初B公司因市场环境变化和企业战略转型的需要,再次向A公司注资,持股比例达到86%,成为绝对控股股东,并委派阚先生出任A公司总经理,其他决策层领导未作调整。空降的阚先生对公司实行分权管理模式,从不过多的干预公司正常的经营活动。股权变动后的A公司的很快以压倒多数的绝对优势通过了薪酬改革决议,将薪酬水平由行业中等水平的调到行业最高水平,远远高出母公司员工的收入,员工收入倍增并对“新主人”寄予厚望。

2007年下半年B公司为配合公司业务转型加强了对A公司的管控力度,向所有部门及事业部派驻观察员。很快B公司运营过程中的问题凸显:员工工作自由散漫,仪容不整,工作现场管理混乱;客户管理严重缺位,客户资料和项目的技术资料完全掌握在相关一线市场人员手中,公司内部缺少必要的能够支持决策的客户信息;几乎所有的合同都没有备案,公司对项目的控制力度极低.市场巡视员还发现不少员工利用公司资源自己在工作之外做项

目,造成公司正常业务的流失;保密制度缺失,部分合同文本甚至完整的出现在竞争对手那里,还多次发生项目投标书信息提前泄露导致投标失败事件;财务管理混乱:多数部门甚至项目组都设有小金库,应收账款账龄长,周转率低,存货账实严重不符等。客户服务响应不及时导致有些客户严重不满,客户投诉率居高不下。

了解情况后,阚先生依据公司章程紧急组织召开了决策层领导会议,讨论公司如何应对当前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会上阚先生力排众议决定恢复原来的薪酬管理体系;全面引进B公司的内部管理制度,从衣着礼仪的职业化,到行为规范直至实行指纹考勤制度完全照搬。实行企业文化管理,向所有员工发放B公司的企业文化手册,集中学习。收回分管副总经理的财务控制权,责令财务部门立即整改各项管理流程,彻底清理小金库,加强应收账款管理和存货的清理。重新梳理客户关系,统计完善客户资料。

薪酬管理体系的“复位”使得员工对“新主人”由“寄予厚望”到“完全失望”,薪酬的刚性几乎让所有员工受了“硬伤”,对公司的信任度空前下降。内部管理制度的全面引进特别是指纹考勤制度无疑是给原来习惯于自由工作方式以完成一定项目模块任务为目的的员工加上几道“枷锁”,遭到了员工的抵制,有的拒绝工作以外时间加班,有些员工甚至那其法律武器维权,向公司讨取几年来的加班费。企业文化的移植更是遭遇了“水土不服”的困扰,企业文化手册的集中学习成了员工结盟对抗公司的平台。对财务管理的重整和客户关系的重新梳理使得曾经从“管理漏洞”中获利的部分管理层和核心员工感到极大的恐惧和不安。多种反对力量迅速聚合,公司内部各种非正式组织林立,人事危机最终酿成,先是五位决策层领导集体辞职,接着是30多名核心员工相继离去。由于劳动合同中没有竞业限制条款,公司也不曾与员工签订保密协议,这些流失的领导和核心员工有的跳槽到了竞争对手那里,更有一些手握公司渠道和客户的员工注册了公司,成为公司新的竞争对手。公司内有外患,竞争环境恶化。企业综合性危机的爆发使得履新不到一年的阚先生也不得不卸任总经理职务。

国内著名危机公关专家游昌乔曾经给危机下过一个定义:危机,就是一种使企业(个人)遭受严重损失或面临严重损失威胁的突发事件。他还指出内部危机则是由于企业自身管理不善造成的,是完全可以、而且应该避免的。上述案例表明企业人力资源危机的爆发是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战略职能缺失,高层管理者领导艺术和素养欠缺,缺乏危机管理意识,企业缺少危机识别、评估、防范应对机制以及变革中文化引导高度相关。首先,人力资源管理者应该是企业变革的支持者和推动着,变革过程中人力资源管理者的一个重要角色就是让员工明白企业为什么要变革,如何变革,向员工描述企业愿景,共享愿景。只有员工对现状和未来变革愿景的认同,对现状的否定才有对未来的追求,对未来的向往才有面向未来的投入。其次,企业的内部管理制度是企业所处的行业、运营特点、组织结构等内外环境因素相适应的。企业文化更是企业长期生产经营活动中所自觉形成的,并为广大员工恪守的经营宗旨、价值观念和道德行为准则。作为高层领导的阚先生忽视了A、B两家公司的在制度、运营特点和企业文化的差异照搬B公司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复制移植文化管理制度,直接激起了员工的不满情绪。变革时期领导艺术和技巧的欠缺,企业文化冲突两种因素的叠加是造成A公司人力资源危机的根本原因。再次,A、B两家公司股权关系变化后,企业的高层管理者能够也应该识别可能发生的危机并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避免人力资源危机的发生。最后,企业薪酬管理制度的朝三暮四,损害了员工的利益,失去了对企业的信任是导致人力资源危机的直接原因。核心员工流失导致人力资源整体战略的失败,从而使综合性危机爆发。

企业人力资源危机的防范是必要的,企业人力资源危机的防范对策要科学合理。为了有效预防企业人力资源危机,需要在科学合理的基础上采取科学严谨的人力资源规划基础上采取公平合理的人力资源管理方式。同时,要认真对待人力资源危机突发事件,耐心细致应对以防事态激化,依法依规妥善处理危机事件。

第三篇:2论企业人力资源危机管理

浅析企业人力资源危机管理

太原大学管理系张文仙

摘要 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变数越来越多,企业所面临的危机也越来越多。企业在面对诸多危机中,人力资源危机已成不容忽视的问题。因此,探讨人力资源危机不仅具有理论意义且具有实践意义。企业应了解人力资源危机的表现形式并且在危机发生后深入剖析危机发生的根源,从人力资源危机的预防入手开展一系列有效的措施,在危机发生后展开积极有效的应对处理,从而保证企业转危为安,不断向前发展。

关键词 人力资源危机危机管理 制度管理

微软总裁比尔·盖茨总是告诫他的员工:我们的公司离破产永远只差十二个月。如同在战场上没有常胜将军一样,在现代商场中也没有永远一帆风顺的企业,任何一个企业都有遭遇挫折和危机的可能性。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变数越来越多,企业所面临的危机也越来越多。美国公关学者曾经对《财富》500强企业中的领导层做过一次调查,被调查者几乎百分之百地同意在他们所处的公司中最容易发生的危机不外乎下列几种:生产性意外;环境问题;劳资争议;产品质量;股东信心丧失;具有敌意的兼并;谣言或商业秘密被泄露;政府的过分限制;恐怖破坏;员工贪污腐化。在上述危机种类中可以发现超过一半以上的原因来自于人力资源的问题,于是对于人力资源的危机管理便应运而生。但是,许多企业对于人力资源危机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因此,如何预防、妥善处理人力资源危机,进行积极的危机管理,使企业避免或减少危机造成的损失,已成为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课题。

一、人力资源危机的表现形式

在企业的各种危机中,人力资源危机是比较隐蔽的,因为人是企业最主要的生产力,人的行为是最难预测的。人力资源危机可以潜伏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各个方面。了解人力资源危机的表现形式对于人力资源危机管理也是非常必要的。

(一)人才大量流失

人才是企业竞争力的主要源泉,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建立以具有开拓意识的人才为基础。核心员工的大量流失,一方面破坏了企业固有的组织结构和合作模式,造成人才的不足,另一方面,流失的员工很有可能被竞争对手接纳,不但增强了竞争对手的实力,而且很容易导致企业技术和商业机密的外泄,对企业造成巨大的冲击。如方正集团助理总裁周险峰携30位技术骨干加盟海信;又如TCL手机事业部高层集体跳槽到长虹等等。核心人才集体跳槽是企业最严重的人力资源危机之一。

(二)人才使用不当的危机

1、能力与其职位不匹配,主要指高级人才低位使用和低级人才高位使用两种现象。这两种现象在我国中小企业尤其突出。

2、信息不对称引发的人才使用危机,在劳动力市场存在用人单位与受聘者之间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受聘者为谋得一份好的职位而对自己加以不真实的包装,用人单位审核不严可能出现录用了道德操守不佳的人,这时的企业就如同安装了不定时炸弹,随时可能爆炸而危及企业。世界著名的巴林银行的倒闭就是起因于员工的职业道德问题,年仅28岁的营业员里森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赌输了日经指数期货,却利用多个户头掩盖其损失部位,而且为了挽回巨额亏损,里森最后利用更高的期货杠杆全力下注,最终将巴林银行毁于一旦。

(三)核心员工的突然变故

核心员工的突然变故包括企业核心人物遭遇突然死亡、法律诉讼等等。每个企业都会有一位或几位对当前或未来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核心人物,当核心人物遭遇突发的变故,很可能对企业造成重大影响,甚至引发危机。尤其在中国“强人经济”非常突出的情况下,“高管丑闻”对企业一直是个棘手的问题。“高管丑闻”一旦爆发,处理不慎就有可能会造成针对公司不利的各种谣言,公司品牌形象也因此大受损失,公司内部员工人心浮动,公司信誉也受到影响。2008年11月23日美国美电器董事局主席黄光裕因涉嫌“操纵市场”、违规进行资本运作、非法挪用资金及有行贿行为而被拘留。国美电器H股24日宣告停牌。继而导致后续事件--2010年发生的国美电器的控制权之争,而国美2010年前三季度净利润仅为苏宁的一半。因此可以看出由于国美电器掌门人的突发变故导致企业受到影响已成为不争的事实。

(四)人员过剩危机 编辑 中华英

在激烈的竞争中,企业需要不断提高员工工作效率和削减成本来提升市场竞争力。如果企业内存在过剩人员,就会造成人事费用的浪费。人力资源过剩危机通常在三种情况下发生:一是企业并购活动中,重复机构撤并时,会造成人员富余;二是企业效益不佳,需撤销分支机构或缩减业务规模时,而产生人员富余;三是目标过高的战略失败后,高目标的人力资源配置造成大量冗员。在这种危机中,人心不稳,优秀人才可能大批跳槽;另一方面,多数普通员工,甚至能力差的员工一般不愿被裁掉。这种局面比较复杂,经常出现要裁减的人走不了,要留的人却留不住。由此产生一系列问题如果处理不好将给企业经营和形象带来较大危险。

二、人力资源危机成因分析

人力资源危机成因复杂,影响因素众多,深入分析人力资源危机发生的根源对于有效地最小化和解决人力资源危机至关重要。

(一)企业文化的缺失和认同感的差异

企业文化的缺失导致企业没有凝聚力,出现了人多不干事的局面,员工自主热情降低,员工的责任感萎缩,员工满意度甚至出现问题,行业之间的报酬攀比出现,核心人才出现出走的情况。有些企业在积极大力的发展企业文化,但是企业文化的核心价值观没有得企业员工的认同,而停留在企业的宣言及口号表达上,严重与员工的行动脱节,必然的结果是在企业的发展中企业的价值核心与员工价值观取向出现不一致甚至矛盾时,企业必将处于风险之中。

(二)基于企业战略目标的人力资源规划的欠缺。

目前许多企业缺乏明确的战略目标规划,即使存在战略目标,也缺乏可行性的方案与之匹配,而在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活动中,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必须从企业战略目标出发来进行人员需求计划、招聘计划、绩效测评与实施计划等方面相关业务的规划。由于我国企业一般都缺乏较为明确的企业长期发展战略,尤其在快速扩张阶段,企业经常是走一步,看一步,这就直接导致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的缺失或者是无效,导致企业在人才储备、人才招聘方面缺乏计划性和前瞻性,导致企业人才危机隐患的存在。同时人力资源规划并未引起相关管理者足够的重视,企业管理人员并没有意识到只有将员工个人的职业计划与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相结合,才能最有效开发企业人力资源,获得长远利益。

(三)考核、激励及薪酬体系不合理,导致员工对归属感和公平性得不到满足。绩效考核是大部分发展中的企业面临的难题之一,合理有效、科学实用的绩效考核制度是企业的期望,但是目前大部分企业考核制度缺失或者考核制度受到员工的抵触,最终导致考核流于形式或者是与预期结果背道而驰。由于许多企业在发展期,在薪酬激励体系方面制度不够健全或者尚未建立,对员工的薪酬和激励措施随意性较强,导致员工心理上的归属感和公平感得不到满足,最终导致人才的流失。

三、人力资源危机管理方案分析

(一)人力资源危机的预防

1、构建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提高员工忠诚度和向心力的重要手段,通过创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塑造员工共同的行为模式,培养积极向上的企业精神,有助于企业将员工个人

目标有效统一到企业的组织目标上来。尤其是在当前企业知识型员工不断增加的情况下,企业文化对激发员工的自我实现愿望、鼓励员工的创新潜力、培养员工的合作精神具有重要的作用。企业重视文化建设,关键在于形成良好的企业风气和共同的价值观,并将这些价值观具体落实到企业制度层面上,通过一系列的管理行为来体现。人力资源部门的作用应该担负建设者与完善者的重任,追求卓越,员工第一、员工参与、尊重个体、坚持不懈等等都应该成为被强化的价值观。

2、进行企业人力资源战略规划 企业应首先明确企业的战略目标,分析企业的战略、经营环境和组织结构,这是人力资源规划的前提,从而使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能够根据企业发展目标进行合理科学的人力资源规划,同时分析企业现有人力资源状况,对企业人力资源需求与供给进行预测。这些都为企业人才储备、招聘计划、员工培训等工作的开展提供依据,从而避免在人才亟需时造成人才需求的危机或是人员过剩时大量裁员带来的风险。

3、建立和完善相应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

特别要在员工招聘、培训、绩效考核、薪酬支付等方面形成规范的规章制度,对员工的重视包括分工的明确、奖惩分明、有效的绩效机制与激励机制都需要制度来实现。在招聘阶段,工作分析的准确性、招聘人员的能力与素质、招聘方式等因素都不同程度地影响着招聘工作的质量。因此企业在人员招聘或者人员调配时首先要了解工作岗位的相关信息,包括工作任务、工作中使用的工具、绩效标准、工作背景以及工作对人的要求等,确定各种岗位和工作流程,形成工作说明书,为招聘和绩效考核等工作提供依据。其次是做好人员甄选工作,加强岗位管理工作,做到“人适其事,事得其人”,减少人力资源的浪费。在培训方面,企业应提供尽可能多的教育培训机会,满足员工发展需要;实施短期集训、以老带新、实习作业等方式解决员工安全意识不强、业务不熟练和组织管理能力差等问题;企业需要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建立合理有效的绩效考核体系和薪酬激励体系,通过制度的完善使员工的工作能够得到有效的考评,使员工感到公平公正,通过科学的考核和薪酬激励体系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对企业的归属感,避免人才流失等危机的发生。同时还应该进行员工职业生涯规划,使员工能够有明确的发展目标,能够长期在企业中发展下去,能够将自身的发展与企业的发展结合起来,有利于人才的培养和留用。

4、企业应积极开展EAP,关心员工身心健康

企业最大的财富是健康、幸福、高效的、有共同愿景与价值观的员工。企业竞争压力的一个转移目标就是员工。心理学研究表明面,激烈的竞争和工作的压力,单调的重复性劳动容易出现心理紧张、挫折感、痛苦、自责、丧失信心、沮丧、无力感等不良心理状态,员工心理疏导十分必要。相信很多人的视线关注在富士康员工“自杀”危机上。从2010年1月份开始出现第一跳后,已连续出现12例“跳楼”事件,其中10死2重伤。作为世界500强企业的富士康集团造成很大负面影响。在世界500强中至少80%的企业为员工提供心理帮助计划(EAP),上海宝钢、内蒙古稀土矿业、中国移动公司等企业已经尝试员工帮助计划EAP,员工流失率、出勤率、病假率大为改善。实验和事实证明,良好的心理教育、疏导和训练,能够增强员工的意志力、自信心、抗挫折能力和自控能力,还能提高员工的创新意识、贡献意识、集体意识、团队精神和荣誉感、幸福感。开展企业EAP已经成为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战略和企业管理工作的首要组成部分。

(二)人力资源危机处理

1、开展积极有效的安抚行动

人力资源危机的爆发,使平常隐藏在企业与员工中的矛盾受到激化,企业应针对员工的不满情绪,开展有效的安抚行动。特别是当企业陷入困境、被迫裁员减薪时,安抚措施的出台要更加慎重。否则,效果可能适得其反,导致企业的危机进一步恶化。例如。2000年,英国电信公司面临经营困难时,管理层提出裁减3万人方案,为安抚员工,管理层对自愿离职的员工给以丰厚的条件。最后,令管理层大为烦恼的事情居然不是裁员而是留人。因为安抚措施不当,导致军心大乱,有多达4.5万名员工同时提出辞职,极大影响了公司的正常营运。

2、积极调整相关人力资源政策

当原有的人力资源政策成为企业发展的障碍时,企业就必须考虑现行的人力资源政策进行变革。在对现行的人力资源政策,包括考勤制度、休假制度、升迁制度、培训制度等进行认真的审查,针对人力资源危机中所爆发出来的问题,修订现行政策,或基于新出现的问题制订新政策,使人力资源政策符合员工的需要和企业发展的要求。

3、迅速填补空缺的职位

人力资源危机发生后,企业必须迅速寻找合适人选填补空缺职位,以免影响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职位的空缺的补充有两种途径:一是企业内部调配。在SARS期间,家乐福一位核心岗位的员工突然发烧,说自己已经感染了SARS,要离开深圳。这件事震动了家乐福内部。后来证实这只是那位员工的恶作剧——他希望离职,却不想交违约金。

为了稳定SARS时期的民心,人力资源部破例免却违约金让他离职,但很快就在内部找到工作的接替者,并没有因为这位调皮员工的突然离去而受任何影响。家乐福的岗位交叉培训和轮岗制度,使其积累了充足的人力资源,从根本上避免了发生人力资源危机时的人才‘饥荒’问题,从容应对各种人力资源危机。二是企业外部招聘。招聘新员工是弥补员工流失的重要手段。在招聘新员工时必须按照岗位要求选择合适人选,不可因企业急于需要员工而降低招聘条件和审核标准而埋下新的危机隐患。

正确认识人力资源危机和分析人力资源危机出现的根源是企业化解危机的基础,为防止危机的扩散和降低危机的危害性,企业应积极的开展人力资源危机管理工作,使企业转危为安,获得发展的新机遇。

参考文献:

[1]畅轶民.企业危机管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2]刘刚.危机管理[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3]林国英:人力资源危机与人力资源管理.经营管理者,2009年01 期,2009

[4]周志钢:中国企业的危机管理研究[D].武汉大学, 2005

[5]文世武: 现代企业人才流失危机管理研究[ D ].贵州大学,2006

第四篇:中国电影院人力资源危机的思考

中国电影院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

以及人力资源危机的思考

在近年来出现的全球经济危机中,当一些行业在慢慢减慢发展及扩张步伐的时候,我国电影市场的扩张与运营却仍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在2008年,我国电影票房收入首次进入全球前十名,达到43.41亿元,较2007年增长30.48%。中国电影票房从2003年的约9亿元增长到2013年200 个亿的规模仅用了10年时间,2013年的电影票房达到200亿元2012年的170亿增长25%并连续四年以25%以上的速率递增。

随着票房的增长和人们对高质量精神生活的不断关注,中国电影院也迅速得到成长,从2003年至今,在电影票房收入增长的刺激下,我国影院和银幕数量随之不断增长,全国院线公司范围内新增银幕1万多块,总数达到2万块。预计到2020年,中国将拥有近5000个影院和约30000块银幕,成为仅次于美国,位列全球第二的电影放映大国。

中国电影院现状剖析

在高速发展的过程中,中国电影院的现状却让人几分欢喜几分忧愁,比如电影院发展的不成熟,产业体制的不完善,影院票房的不平衡,影院消费的虚高,影院分布的不均衡等

等,都成为抑制电影院发展的绊脚石,为认清目前影院发展形势,下面我将从几方面详细剖析中国电影院现状。

一、电影院发展的不成熟期

预计到2015年,国内票房将突破300亿元,这时才能到达一个比较成熟的电影市场。到2020年,中国电影票房将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当然,以目前国内的电影票房来看,中国影院的发展还是处于发展的初期。在从前,电影院多了,就会有一种顾虑,当电影院过多了以后,有了这一家电影院,那一家电影院的票房会不会随之下降,实际上没有,因为蛋糕整体做大了。据一项数据调查报告得知,在2008年,超过1000万票房的电影院全国仅仅是117家,它占了60%多的市场份额,超过500万票房的216家,占了票房的80%,也就是说真正的有效的电影院在重要也就200家,真正的需求,有效的电影院应该到1000家,这是说真正的现代化、多厅电影院,达到目前的216家水平的电影院。

二、电影院消费的虚高

有人说,现在进电影院看电影是一种奢侈消费。电影消费随着电影院线市场的发展成为一种时尚的潮流,但是虚高的票价还是让人们对电影院望而却步。在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都拥有上百家影院,星级影城几十家。与全国其他大城市的票价相比,上海市区几大影院平均票价为40元以上

(热门时段高达数百元),北京和杭州票价为40-80,贵宾厅达数百元,以乌鲁木齐为例,除去其他因素,票价一般维持在20-60元,然而相对人均收入来说,在美国,一张电影票价是居民人均收入的1/400,而中国是人均月收入的1/20,是前者的20倍,中小城市高票价更加突出。电影从大众消费变为高档消费,高票价把众多百姓拒之门外,当人们对豪华影院不再感到生疏,影院总有一天会失去市场。

三、电影文化尚未普及

在北京、上海等城市,都拥有上百家大型及星级影院,但是在很多二线城市及中小城市,电影还属于少数人的东西,电影文化尚未普及到这个角落。放眼望去,虽然中国的发展极其迅速,但是经济的发展并没有及时转变人们消费的观念,很多地方的经济圈已经形成,而且交通也非常便利,信息获取渠道很多元化,但是在全国287个总人口超过百万的城市里头,现在有很多地方没有电影院。曾经在网上看过这么一则短文,说的是一位教育厅干部到某二级城市调查教育普及工作,教育局长告诉他说,十几岁的孩子问他:叔叔,什么是电影?这就是我们现目前电影的普及水平,我们有电视、网络,但是一个十几岁的孩子生长在这么一个地方,他竟然没有进过电影院,因为当地没有一家多功能和现代化的电影院。

四、中小影院苟延残喘

我上面所提到的某市,并不是没有资金去办一家电影院,而是影院在这些区域经营较艰难,关键是我们没有合理引导消费者进入影院去消费。在很多大中型城市及发达地区,一些院线的票房以两位数的百分比增长,而在一些中小城市,影院在困境中寻求生存和发展机会,到最后只能是倒闭或仍旧苟延残喘。在中国现目前的电影院中,只有一部分影院是多功能、现代化的,其他很多影院都存在着设备陈旧老化、观影环境不理想、设施简陋等问题,在影响了影院效益的同时,打击了观众的消费欲望,最终失去了一大部分消费者。

五、电影市场发展的不平衡

在中国有一个有趣的现象,也是国际上常见的现象。比方说中国2009年总的票房是60亿,国产片票房占到50%以上,但是其中的10部大片就占到了票房的80%。从经济上来讲,电影院的经营管理者需要大片,但是多样化的文艺片小众电影还是需要的,这就需要包括电影院、政府要有积极的政策来扶持;从文化上讲,大成本电影占据了市场绝大部分的份额,在一定程度上却抑制了电影市场整体的发展,破坏了文化的多元性,导致了电影院市场发展的不平衡。而从2012年开始,这种不平衡才开始有所改观。这是一条需要长期发展的道路。

中国电影院发展前景

在未来几十年的电影院发展过程中,面对着中国巨大的消费群体及广阔的市场发展潜力,中国电影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在影院利润不断凸显的形势下,各种影院竞争也将变得越来越激烈,中国电影院的发展前景也逐渐清晰:

一、电影院的产业化

在若干年前,中国的广播影视业都是由政府投资创办,由政府管理,为政府工作服务,基本没有产业的概念,所有的费用都依靠政府拨款。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广播影视业开始融入市场经济,并以广告经营为起点开始进行产业化运营,到目前为止,全国广播影视系统的年经营性收入达到4000亿元人民币左右,成为广播影视运营、发展的主要经济来源。在历史的变迁中,中国电影院也逐渐成为一项新兴产业。随着巨大经济利益的诱惑,部分传统国有院线斥巨资投入到影院基础设施建设中,社会资本继万达之后,金逸、时代今典、保利集团等又加入到投资影院建设的热潮中,以及韩国希杰CGV影院这样的国际品牌也加大资本投资力度,加快了影院建设的速度。各种国有、民营、外资企业纷纷投入到电影院产业的投资之中,并初步形成了巨大的产业链。随着电影院市场份额不断扩大,电影院产业链规模将不断加大。

二、电影院设计的现代化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对精神生活的享受越来越依赖,电影院就是为人们提供了一个非常舒适和减压的地方,理念就是让观众欣赏电影、享受生活。在今后的电影院建设当中,现代化的设备及规格成为影院建设的主要标准,如意大利放映系统,杜比数码SRD、DTS等系统还原设备,美国QSC功放系统,德国施耐德高端镜头,以及英国进口超视野整壁式巨幅屏幕。越来越多的投资商都致力于做一流的电影院,甚至用五星级标准来衡量电影院,在装修水平、设备水平上推陈出新,获得更多的忠实顾客,比如说3D技术,超大屏幕等等,让顾客享受到影院间的差异化。

三、电影院利润的多元化

就如同现在的各大报纸,虽然做的是媒体出版业,但是利润来源并不是报纸本身,而是附属的报纸广告而带来的丰厚效益。电影院的投资也是如此,电影院的利润来源也不仅在票房上,当然了,这不是说票房不重要,没有票房也就没有后面的衍生产品、没有人气、没有其他的消费。影院在今后利润的主要来源有以下几个:

1、以影院业相关的多元化经营正在形成气候,受国外消费模式影响,许多影院充分利用周边环境,打造出了休闲、娱乐、购物、餐饮等为一体的新型影院场所;

2、广告来源,许多企业和广告公司把目光投向了电影播映前的广告,许多企业对片前广告很感兴趣,如红塔集团先后拍摄了三部介绍红塔集团的专题广告片,在每部大片播映时,同时滚动播出红塔专题广告片,形成了很好的广告效益;

3、电影宣传品和书刊将会出现新的经济增长,随着人们对电影艺术的欣赏,电影海报的制作正在走俏,许多观众都有收藏海报的习惯,一些出版社也推出了与电影有关的书籍。

四、电影院的规模化

中国有世界上最大的广播影视消费群体。目前中国电视机、收音机的社会拥有量分别达到了四亿台和五亿台,电视和广播的人口普及率分别达到了94%和93%,然而电影普及率却很少,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急需规模化的大型影城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在中国的中小城市中也将随着电影的普及覆盖到中型甚至是大型影院。按照专家的估算,中国的电影院市场份额在500亿元以上,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在今后的票房分布中,较大部分票房将被大型及星级影城所占据,其中利润大部分将被其瓜分,因此,规模化的高档连锁影城成为业内投资热点,外资、民间资本的注入将使影院的规模化进程加快。

五、影院设计的人文化

在今后的影院建设中,无不秉承大型国际影院的设计风格,凸显出人文关怀的色彩,处处体现艺术气息、人文设计和服务的国际理念。电影院大厅设有多个售票台,先进高效的售票系统取代了传统的人工售票方式。值得一提的是,在影院的设计中,将更为突出人性化的主题模式,例如为残疾人设计的专用座位及坡道,使残疾人也能体验电影院的快乐。另外,相对于传统影院的平面设计,视角不利于全景观看,先进的全场座椅以屏幕为圆心,45度角弧形排列面对屏幕,观众在任意座位都将得到完美的观赏角度,阶梯状交错排列,实现不受任何干扰,同时每个座椅设有饮料和食品的托放盘,更加体贴周到,影院的人文关怀因素成为今后设计的重点部分。

六、电影院文化的多样化

在今后的电影院中,随着各种全球文化的碰撞,各种电影文化将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随着电影行业的不断扩张,加上人们对电影的需求将会越来越多元,多样化的电影文化带给人们的除了压力的缓解之外,更多的是多种文化的融合。在今后的影院中,多样化的电影将满足各种不同的消费人群,在为影院创收的同时,也加深了全球文化的融合。

经济危机影响了人们的衣食住行,同时,经济危机也蕴含着巨大的发展机遇。在中国,我们是有着一个13亿潜在观众的市场,我们也是一个越来越被世界关注的电影市场,我们也是一个“院线制”电影发行放映的市场,我们也是有着越来越多的现代时尚的连锁影院被不断兴建的市场。

人力资源的危机及解决办法

在综上所述大前景的带动下,必然也需要相应的各个岗位的人员配备。这个人员配备不是简单地几十个几百个人,可能需要几百万甚至上千万人来加入这项庞大的工程体系中。

一、影院的迅速发展和人力资源极度的匮乏

从2003年500块银幕到2014年的20000块银幕,从2008年的43亿票房到2014年的300亿票房。种种的数据表明,近10年来在影院迅速发展的光鲜表面下边隐藏的却是人力资源匮乏的一种畸形的发展趋势。

想完成任何一个工程或者项目,相关的人员配备是前提。这方面如万达、星美等院线都有自己的培养方法,然而却不是很理想。万达近两年的人员流失率很高。基本上培养出来的人员都被其他地方以高薪或其他方法挖走了,导致现在万达内部的人员也很紧缺,有些高级人才只能也以高薪酬的诱

惑力留人。星美以签订合同的形式培养人才,但是最多绑住人员3到5年,或者有些人不惜违约赔偿离开。更多的院线及影院根本就没有相关的人员,导致项目停止或者不敢发展。

有专家戏称中国的电影市场最少能做30年,比房地产市场的生命力要强。如果按照现在这种情势去发展的话,中国的电影市场必然面临再次的崩塌。

二、人才培养的办法

我认为可以分为两种方式,一种为短期培训,迅速弥补现阶段人员的不足;一种为长期的可持续性发展的方式,为今后的发展作为铺垫。两种方式同时出台的话可以适当缓解当前的人员问题。下面将这两种方式做一个简短的介绍:

1、短期培训

针对相关的部门和岗位开设短期的速成班,主要以中高层管理人员为主,分为高管班、运营班、市场班3个班,针对不同班级进行相关业务的概念以及理论讲解及分析讨论,并且就各影院经营期间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解决,还可以给予培训后的专业咨询及问题解决方案作为售后服务。

此项方案适合解决现阶段影城迅速膨胀导致的人力资源明显不足致使很多影院出现经营方面因为没有

专业的从业人员进行经营管理走了很多弯路以及因为从未涉及过影院经营而仓促开业导致出现重大问题无法解决的问题。也是解决现阶段人员匮乏最好的手段。

2、长期培养

近几年来,随着物质生活不断地提高,越来越多的人们更加看重对精神方面的需求。电影行业作为近几年来新兴的文化产业,其生命力绝非是短短的几年时间就能结束的,反而会随着人们对精神需求的逐步提高而不断延长。并且电影行业已经逐步形成了一条流水线式的产业链模式。他并不是只有制作方能单独完成的一项工作。而是由多个体系通力合作才能完成的一项工作,这其中就包括了制作方、发行方、院线方、影院等等多个体系通力合作才能将一部影片展现在观众的面前。而作为教育机构,很早之前就已经有了导演系、演员系、编辑系等等特色班的出现,只是构成了以制作方为主的一个体系的专业性的理论教育机构,但是却从未见过其他体系有过相关的、专业的教育机构出现。现阶段还只是各大院线以及连锁影院在内部进行简单的培训后就迅速的上岗,这也导致了除制作方外的其他体系形成了不专业,没有规模,在岗人员素质、专业知识等参差不齐的现象。长此以往,电影市场将进入恶性循环,肯定会

影响整个电影行业的良好发展。所以我认为从长远考虑,应该也成立电影行业专业的管理系以及营销系,给电影行业今后市场的稳步发展与良性循环输入更多专业的管理和营销方面的人才。并且也可以解决更多人的从业问题。

从院线的角度考虑,不管是自建影院也好,还是加盟影院也好,其最终目的不过是为了获得更多的利润,但是如果一味的拓展疆土而没有守护者,那最终的结果也是徒劳。所以我认为院线方面如果想要获取更多的利润,现阶段的首要任务不是拿下多少个项目,而是先储备一批专业的人力资源。当人力资源储备充足时,再去扩展起来会比现在更快更好。

综上所述,我认为现阶段应该从以上两个方面同时着手,以解决当下的问题。并且我也已经开始着手整理培训方面的相关资料了,希望能对需要的人有所帮助。(如有需要的人可联系我,我的邮箱423044524@qq.com)当然以上所述只是笔者的个人想法,其中定然有一些偏激或者错误,仅供参考。

武晋海 2014年9月21

第五篇:4、中小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的危机及其治理

4、中小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的危机及其治理

摘要] 绩效导向的人力资源管理无疑是突破中小企业发展瓶颈的明智选择。当前我国中小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的危机主要体现在规划缺失严重、脱离企业实际、支撑体系不完善以及执行不力等方面。其原因主要是企业发展战略的多变性与模糊性、对人力资源规划认识不全面、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存在缺陷、专门的高素质人力资源管理者短缺以及员工素质相对较低等。其治理对策主要是应该明确企业发展战略,促进人力资源规划与企业战略融合;健全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完善人力资源规划的支撑平台;提高人力资源管理者和员工的整体素质;创建灵活多变、动态有序的适合中小企业人力资源规划发展的新模式。

[关键词] 中小企业;人力资源规划;危机;治理

中小企业作为最具有活力的市场主体,在发展区域经济、创造就业机会、满足消费需求以及管理体制创新等诸多方面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但是,目前由于内外经济环境的迅速变革,中小企业遭遇到前所未有的发展瓶颈。为此,越来越多的企业主、管理层逐渐认识到绩效导向的人力资源管理无疑是突破中小企业发展瓶颈的明智选择。但是,在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管理者普遍对人力资源规划的制定与执行始终存在许多困惑和无奈,使得人力资源规划面临着可有可无与执行不力的困境与危机。人力资源规划不当导致中小企业内部岗位职责不清、人员配置不合理、员工素质结构失衡、发展动力不足等各种问题的困扰,从而束缚了企业发展速度,错失了发展良机。本文试图从当前我国中小企业人力资源规划危机的现状出发,探讨产生危机的原因,并相应地提出了针对危机的治理对策。

一、中小企业人力资源规划危机的现实表象

人力资源规划是企业开展各项后续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依据,对于整个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成效具有决定性的意义。人力资源规划就是预测企业未来的目标和环境对人才的要求,以及为完成这些目标和满足这些要求而提供人力资源的过程,其根本目的是通过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促进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当前,我国中小企业人力资源规划面临的危机主要体现在规划缺失严重、脱离企业实际、支撑体系不完善以及执行不力等几个方面。

1.对人力资源规划存在质疑与困惑,规划缺失程度严重。中小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的危机表现在管理理念上就是对人力资源规划重要性的质疑和困惑。部分中小企业习惯于把资金和技术看作企业发展的唯一动力,一切经营活动均围绕吸收资金和引进技术来展开,而人力资源的核心地位被忽略。大多数中小企业尽管也设立了“人事部”或“人力资源部”,但这些部门的工作人员也仅仅局限在人员招聘和档案管理这些浅层次的人力资源管理内容。真正意义上的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在这些企业基本上不存在,那么,作为人力资源管理基础和前提的人力资源规划更是如此。即使有少数中小企业在做人力资源规划,但在他们中间却存在着一种普遍性的质疑和困惑:明明投入了不少的时间和精力,但为什么人力资源规划并没取得应有的回报?人力资源规划到底重要不重要?等等。还有一些管理者认为“人力资源规划很简单,不就是些招聘、薪酬之类的内容,有时再加点培训方面的东西”、“老总还在拍脑袋定战略,我又怎么搞得出规划(人力资源规划)”、“人力资源规划做了也没多大意义,计划没有变化快,到头来能兑现的也不过十之二三”等。以上便是许多中小企业对于人力资源规划理念的基本写照,正是这种主观意识的作祟,最终导致部分中小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的缺失。现实中人力资源规划缺失的中小企业主要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一是处于创立初期的中小企业,业务和人员规模比较小,企业内部的分工也不明确,企业考虑更多的是如何生存下来,而不是如何发展的问题,制定人力资源规划对企业来讲没有太大意义。二是企业人力资源处于杂而无序管理阶段的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的很多实际工作是一直在进行,但不系统。比如:招聘规划和培训规划等人力资源职能规划,虽然也在进行,但没有统一在一个规划框架下来制定,使各个模块之间不能形成合力,最终导致企业人力成本上升,人力资源不能为战略目标的实现服务。三是家族式或传统式中小企业,企业的竞争和对人才的争夺不是很激烈,企业对人力资源管理的要求也仅仅停留在相关利益群体内部,因此人力资源规划缺失严重。2.人力资源规划制定缺乏科学性指导,脱离企业发展实际。在人力资源管理研究领域,现有的理论基本上是来自于对管理比较规范的大企业的经验研究。对于这些理论在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的适用性,美国学者通过研究认为,现有的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很少能适合中小企业。由于企业规模小、组织不正规,中小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长期以来很少受到研究者的关注,在人力资源规划方面更是如此。在诸多的人力资源规划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操作中,主要是针对规模大、组织结构健全以及人力资源职能完善的大企业或企业集团,针对中小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的研究成果以及方法技术很少。这就造成了中小企业人力资源规划过程中缺乏科学的指导与借鉴,使得人力资源规划的技术应用容易出现偏差,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不顾该企业实际情况照搬大企业人力资源规划方法与技术,致使中小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缺乏适用的环境,脱离实际,生命期短,甚至无法执行;二是盲目进行人力资源规划,不清楚企业发展战略,不了解企业内外部人力资源供给与需求状况,缺少基本的人力资源规划的技术与方法的指导,最终导致整个人力资源规划不具有可操作性。中小企业的人力资源规划不能照搬照抄大企业的规划,而应当立足解决问题,形成具有自身风格和特点的、灵活的规划模式。

3.人力资源规划的支撑体系不完善,规划的实施障碍重重。完善的人力资源规划制定程序应该包括:企业战略确定、内部人力资源现状分析、各部门岗位定编状况和需求分析、制定企业1-3年人力资源规划、制定人力资源规划执行计划及评估。当前,中小企业人力资源规划支撑体系的不完善,致使人力资源规划工作无法实施。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中小企业战略模糊,使人力资源规划受到方向性的制约。企业战略规划应当是人力资源规划的一个根本前提。但是,外部环境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导致中小企业战略模糊,甚至战略缺失。所以,在进行人力资源规划时就会产生规划依据不够充分和明确的弊病。二是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基础相对薄弱,人力资源规划缺乏有力的支撑。一方面,战略的不确定性会带来相对频繁的组织结构调整,使得人力资源的基础性工作(如职位分析、考核等)更为复杂多变;另一方面,中小企业一般“重业务、轻管理”,再加上人力资源管理相对滞后于业务管理,资源配置也不够充分,从而人力资源管理很难形成系统、完整、成熟的支撑体系。在这种情况下,中小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的实施障碍重重。

4.人力资源规划的执行不力,规划的预期目标难以实现。据《东莞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状况调查报告》显示,被调查企业的战略与规划执行力普遍偏低,仅有40%的企业能够将已经有的规划执行下去,多数企业无法执行或者执行不到位。作为战略规划之一的人力资源规划更是如此。人力资源规划执行不力主要有三种情况:一是在人力资源规划执行的过程中,由于市场环境的变化无常,企业发展战略也随之调整,可能造成人力资源规划不能适应企业发展战略的变化要求而无法执行;二是在人力资源规划执行过程中,由于规划的制定本身存在缺陷,脱离企业实际情况,使得规划的可执行性较差;三是人力资源规划执行过程中需要决策者、业务部门、人力资源部门之间的密切协作,而实际工作中,多数中小企业的直线经理尚未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人力资源管理职能,业务管理与人力资源管理分离。这种“两张皮”的现象容易造成规划工作中人力资源部门一头热,致使规划的输出大打折扣,可执行性较差,预期目标难以实现。

二、中小企业人力资源规划危机的内在原因

我国中小企业人力资源规划危机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企业外部的原因,也有企业内部的原因。本文主要从微观管理的角度分析中小企业内部人力资源规划危机产生的如下原因。

1.企业发展战略的多变性与模糊性,导致规划缺少应有的目标导向

在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活动中,应以战略目标为指导原则和出发点,确保人力资源政策的正确性与有效性。因此,人力资源规划的前提是首先要明晰企业发展战略,而后才能分解到人力资源方面,随后才会有员工需求计划、招聘计划、薪酬福利计划等与之相配套的支撑体系。然而,中小企业一般缺乏比较明确的发展战略,尤其在快速扩张阶段,往往涉足于不同的业务领域,其中不乏许多新兴产业。而这些新兴产业在研发、营销、管理、服务等各个环节没有成熟的经验可以借鉴,尤其是一些新开拓的项目,定岗定编工作不像传统业务那么成熟。因此,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也不可能有明确的规划,视企业自身的发展和市场的变幻而定,缺乏应有的目标导向。

2.对人力资源规划认识的偏差,导致规划脱离企业实际

中小企业对人力资源规划认识上的偏差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大的方面:一是对人力资源规划的重要性、内容、制定方法、程序、原则等认识和理解的不全面。一般而言,做好人力资源管理必须经过三个先后相继、相互影响的重要步骤:明确企业战略规划、制定人力资源规划以及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与具体执行计划。企业的整体发展战略目标决定了人力资源规划的内容,而这些内容又为建立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制定具体的人员补充计划、人员使用计划、人员接替与晋升计划、教育培训计划、评估与激励计划、劳动关系计划、退休解聘计划等提供了方向指引和依据。然而,中小企业的决策者和人力资源管理者没有充分认识到人力资源规划的重要性,也就不可能科学地掌握制定规划的关键技术与方法。继而,在人力资源规划具体制定和实施过程中缺乏足够的认识,各级部门主管和直线经理也未能有效地予以配合。二是对人力资源规划制定的内外部环境缺乏回应,对其复杂性、多变性认识不足。未来企业的经营环境将是:市场变化更加迅速,产品生命周期越来越短,消费者偏好的多元化趋势更加明显,企业因此而进入白热化竞争阶段。在整个的角逐中,自主知识产权或核心技术、管理与市场营销能力、业务创新构成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优秀的人力资源绝对是这场战争中制胜的关键。这就对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尤其是处于基础性的、计划性的中长期人力资源规划提出了更高的挑战。如何使人力资源规划既能适应市场变化导致的人力需求,又能摆脱固定人力架构造成产品成本过高的缺陷,则是人力资源规划所面临的核心问题。

3.人力资源管理的缺陷,限制了规划的制定、实施与持续发展

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上的缺陷,是造成规划危机的主要因素。当前,我国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缺陷主要存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由于企业规模中等偏小,职能部门的划分较粗略,部分企业甚至没有设立独立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有的企业虽然设了独立的人事部门,但往往分工粗、人数少;二是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可能是健全的,但领导的个人意志往往凌驾于制度之上,使得制度形同虚设;三是普遍存在着人力资源使用的短视现象,即只强调人力资源的使用与管理,不注重人力资源的培训、开发与激励。在这种人力资源管理

模式下,员工是被动的,限制了他们的特长和潜能的充分发挥以及员工职业生涯的发展,因此中小企业员工流动率较高。由于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缺陷的存在,人力资源规划不可避免地存在缺失、规划不全面、无法实施等状况。

4.专业管理者短缺与员工素质不高,制约了规划制定与执行的绩效

尽管大部分中小企业都设立了人力资源管理的职能部门,但其职能的行使普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整体素质不高,专业人员很少,专业知识储备不足,专业技能较低;二是缺乏系统的职业培训;三是许多人力资源管理者土生土长,没有受过良好的专业培训,没有经过正规大公司的熏陶,眼界不高。人力资源管理是一项非常独特的工作,对个人素质、领悟能力和学习能力要求都很高,尤其是人力资源规划的制定,更需要战略的眼光与沟通协调能力。单纯依靠原理、技术或数据处理的培训造就的人力资源管理者所制定的人力资源规划往往缺乏执行上的可行性。因此,高素质、高层次人力资源管理者的缺乏也是中小企业人力资源规划危机的重要影响因素。除此之外,员工整体素质相对较低也是导致规划执行不力的一个重要原因。例如,当前我国部分中小企业员工文化素质低,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缺乏。据统计,全国大型企业每百名职工中拥有的大专以上学历的人员为10.46人,中小企业仅2.96人,只相当于大型企业平均水平的28%。

三、中小企业人力资源规划危机的治理对策

人力资源规划是组织持续发展的保障,其重要性对于寻求发展壮大的中小企业尤为突出。然而,科学制定并有效实施人力资源规划并不取决于公司规模的大小,最为关键的是能否依据企业的发展战略和经营管理特点制定出适当策略。针对中小企业人力资源规划危机的表象与原因,笔者认为改善规划危机的治理对策主要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明确企业发展战略,强化对规划的科学认识,促进人力资源规划与企业战略融合解决当前我国中小人力资源规划缺失与脱离企业发展实际的主要措施就是要明确企业的发展战略,强化管理者对人力资源规划的科学认识,促进人力资源规划与企业战略的融合。明确企业发展战略要求根据中小企业的生命周期与实际经营情况,确定发展的分期战略。如果长期战略由于市场外部环境的变化难以确定,也应该确定短期或企业发展的方向。科学全面地认识人力资源规划是治理中小企业人力资源规划危机的一个有效途径。具体来说,首先要提高人力资源规划的战略地位,企业经营决策层要高度重视,并将其纳入到企业整体发展战略中去;其次要加强人力资源规划的内容、方法和技术以及中小企业规划制定的特殊性等方面的培训,确保人力资源规划的制定和实施切合企业的发展实际。人力资源规划与企业发展战略的融合是中小企业人力资源规划发展的最高境界,人力资源规划的实施最终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与壮大,避免企业内部各种人力资源损耗的滋生和蔓延。

2.推进人力资源管理变革,健全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完善人力资源规划的支撑平台持续推进人力资源管理的变革,健全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主要是革除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缺陷,为人力资源规划的制定与实施创造良好的运行环境。中小企业人力资源规划必然蕴含着对人力资源管理旧模式的扬弃,甚至是全新模式的构建。这一过程就是人力资源管理剧烈变革的过程。伴随着利益的调整以及对原有习惯的固守,人力资源管理的革新往往会遇到来自各方面的巨大阻力。但是,只有实施有效的变革才能为中小企业人力资源规划建构运转良好的支撑平台。完善的人力资源规划支撑平台,除了其职能部门固有的职位分析、职位设置、绩效管理、激励机制、职业规划等工作之外,有些甚至超出了人力资源管理的领域,比如计划与预算管理体系、企业目标管理体系等。

3.加强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队伍的培养,提高中小企业员工整体素质

加强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队伍的培养也是改善其人力资源规划危机的重要途径。由于企业所面临的外部环境的强烈竞争性,使得人力资源规划的制定更为复杂,这样就要求中小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的制定者应具有高超的战略思维与良好的实际操作经验。因此,加强培养高层次、高素质的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队伍,提高其整体性的专业素质成为人力资源规划成败的关键。除此之外,改善当前中小企业员工素质普遍偏低的状况,也能大大促进企业员工对人力资源规划活动的观念认同与执行配合。

4.积极开拓新思路,创建灵活多变、动态有序的适合中小企业人力资源规划发展的新模式由于当前我国中小企业生存环境的多样性与复杂性,要改善其人力资源规划的危机,我们应该积极探索适合中小企业人力资源规划发展的新思路,建立灵活多变、动态有序的创新模式。例如,建立弹性人力资源规划制度与建立多层次、多视角的人力资源规划主线。所谓弹性人力资源规划就是基于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重新评估并规划企业的人力资源,形成一个一般性的人力资源组合,以便在保证企业核心竞争优势的前提下,随时满足由于外部经营环境变化而导致的临时性人力需求目标。所谓建立多层次、多视角的人力资源规划主线主要是指随着视角的改变和关注问题的不同,人力资源规划可以同时拥有多条主线,这些主线可以独立平行,也可以相互交叉。人才招募、人才培养、模块建设、员工关系、利益协调、“空降兵”生存,甚至人力资源变革管理都可以作为人力资源规划的主线条。多条主线的交织构建成一个有效的系统,通过对相互交织的主线进行分析,就可以从不同的维度折射出人力资源管理的内部细微结构,让中小企业在进行人力资源决策时对问题把握得更为精准。只要从上述规划主线的思路出发,即使企业缺乏战略或者战略不清晰,管理者也可以通过转换视角从不同的层面重新审视企业管理系统,寻找并定位人力资源的相关问题,据此制定人力资源规划。

总之,管理者必须正确识别中小企业人力资源规划危机的表象,透彻分析其内在原因,在此基础上,科学制定并有效实施针对性较强的治理对策。如此,中小企业人力资源规划就能够摆脱战略割裂与脱离实际的困境,运转有效的规划活动必将促进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的进展。这些人力资源的良性运作都将有助于我国中小企业突破发展瓶颈,迎接新一轮跨越式发展。

参考文献:

[1][美]加里·德斯勒.人力资源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2][美]詹姆斯·W·沃克.人力资源战略[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3]黄新.论中小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J].湖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2).

[4]李前兵.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实证研究[J].财贸研究,2005,(3).

[5]牛凯兵.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瓶颈:认识与机制[J].企业活力,2004,(8).

[6]郑海航,吴冬梅.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三维立体模式[J].中国工业经济,2002,(2).

[7]杜洋,徐鹏飞.中小企业如何开展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J].机电信息,2003,(4).

[8]童亚南,王琪.中小企业管理的误区及应对策略[J].市场周刊,2004,(8).

下载人力资源危机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人力资源危机.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福建移动通信公司人力资源危机对策研究

    福建移动通信公司人力资源危机对策研究摘要:本论文分析了福建移动通信公司企业及人力资源现状入手,指出该公司人力资源存在的危机并且对其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了福建移动通......

    危机公关

    危机公关——不仅仅是“公关” 危机公关,又称“公共关系”,是指为改善与社会公众的关系,促进公众对组织的认识,理解及支持,树立良好组织形象,促进商品销售的一系列公共活动。 公共......

    危机公关

    锦湖轮胎质量门事件 危机背景 今年央视“3•15”晚会,扔出首枚重磅炸弹,世界十大轮胎制造商之一锦湖轮胎原料大量掺假,为减少成本不按照比例掺胶,而使用大量返炼胶,严重影响轮胎......

    危机公关

    空前的日本东北关东大地震,伴随空前的海啸,造成了日本历史上最严重的灾难,东北沿岸灾区满目疮痍,原来的村镇已被垃圾完全掩盖形同废墟,强烈反差世人对日本市容整齐乾净的印象,灾区......

    危机公关

    雪碧“汞毒门”: 据报道,近日在北京市连续出现两次饮用雪碧汞中毒事件。就此,北京可口可乐饮料有限公司对媒体坚称“提供给消费者的饮料绝对安全可靠”,同时表示-全球品牌网-雪......

    危机公关

    从金龙鱼“问题油”事件浅谈危机公关 关键词:金龙鱼 危机公关 “5S”原则 企业危机公关是指企业为避免或者减轻危机所带来的严重损害和威胁,从而有组织、有计划地学习、制定......

    危机管理

    从“三鹿奶粉”事件看政府危机管理 随着以经济全球化为特征的社会交往范围和领域的不断扩大,世界正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危机频发时期,如何应对公共危机成为政府行政的重要课题......

    经济大危机

    《 经济大危机》导学案 学习目标 了解和掌握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历史,包括“一战”后1924—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的政治相对稳定,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