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新南城区域发展研究启动(共5篇)

时间:2019-05-13 01:22:5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长沙新南城区域发展研究启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长沙新南城区域发展研究启动》。

第一篇:长沙新南城区域发展研究启动

长沙新南城区域发展研究启动

http:// 2005年09月26日15时12分 星辰在线

长沙向南、株洲向西、湘潭向东,在长株潭城市群规划的中心地带,长沙南城正成为开发浪潮中颇受关注的片区之一。日前,四位省内权威专家学者在同升湖通程大酒店正式启动长沙新南城区域发展研究专家课题组,为长株潭经济一体化和长沙南城发展献计献策。随着长株潭城市群规划的进一步深化,长沙南城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但它将呈现出何种发展态势,将走向怎样的发展格局?一个个悬念让这个充满诱惑力的片区愈加神秘。为寻求方向、廓清思路,以享受国家特殊津贴的经济学家张萍担纲成立专家课题组,围绕南城的发展进行一次全面而系统的课题调研,力图在长株潭经济一体化的宏观背景下,寻找到新时期长沙南城的发展前景和发展模式。

在这次课题调研中,调研组专家将对新南城的区域进行明确界定,通过实地考察、资料搜集以及数据整理、专家讨论,对新南城进行一次全面而权威的调研。届时,还将正式对外公布此次调研的成果,以鲜活的数据资料以及精辟的专家观点对新南城的发展规划提出战略性构想。

国际五金机电城

第二篇:长沙河西发展研究

长沙河西发展研究

2013年的日历已经彻底翻过,在崭新的2014年伊始,长沙大河西先导区的新面貌成为众多投资置业者关注的焦点,尤其是在这个新旧交替之际,异地湘籍返乡置业人群大量进入湖南地产市场,为岁末长沙楼盘的竞争增添了更加激烈的新战场。

在许多人眼中,长沙的发展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契机。自2007年,长株潭城市群获批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以来,历经6年的发展,长株潭的各项建设均以取得长足发展。为配合长株潭城市群的建设,2008年1月,长沙市在河西的大片区域建设“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先导区,撼动了长沙以往以河东为建设核心的经济格局,长沙市的政策、资金、基础建设都开始有了西倾的趋势。长沙大河西综合交通枢纽正是河西作为长沙新城市中心,体现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和复合型枢纽的重要节点。

长沙新西站交通枢纽作为长株潭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构建的重要支撑,不仅仅是长沙市内交通多种方式聚集的综合枢纽,其凭借“高科技、智能化、人性化、环保节能”的原则,将地铁(MRT)、快速公交(BRT)和长途客运、城市公交(含清洁动力公交)等交通方式高效交汇,全方位立体化的交通配套建设辐射全湖南省,乃至整个中国中部。俗话说:“火车一响,黄金万两”,如此现代化交通配套建成后,必然将带入大批商业资本的流入,和梅溪湖商业群一起,形成媲美火车站商圈的又一大型商业集群。

长沙大河西如火如荼的建设,像一个巨大的磁场,吸引着早年北上南下的湘籍精英回归。在过去“湘军创业移民”聚集的北、上、广、深等老一线城市,各个行业的竞争已经接近白热化程度,高度发达成熟的经济随之而来的就是遥不可及的房价,许多怀揣创业梦想的优秀湘籍精英面对湖南经济建设成果的“诱惑”和乡情的召唤,纷纷返乡置业,寻求更加有潜力的发展道路。乘着年底返乡置业的浪潮,在2013年12月29日开盘的西寓·麓山枫成为投资置业者力捧的热门首选。

第三篇:贺州区域文化发展对策研究

贺州区域文化发展对策研究

1.贺州区域文化的界定

1.1什么是区域文化

区域文化就是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在历史发展中形成特定的文化内涵,以一定的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或其遗存,构成这一地区的文化重心,经过一定的研究开发,而形成具有该地区的文化特点的文化。

可见,区域文化首先必需是在一定地域内的文化。第二,这一地域内的文化,在历史发展里程中,形成特定的文化内涵,构成这一区域文化的基本内涵。第三,要以一定的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或其遗存,构成这一地区的文化重心,这就是说,这一地区的特定的文化内容,还要在这一地区形成文化重心,具有主导地位。第四,经过一定的研究和开发,形成具有该地区文化特色的区域文化。区域文化的资源基础,不论是自然资源,还是人文资源,都需要经过一定的研究、开发、才能形成具有该地区文化特色的区域文化。

1.2贺州区域文化的界定

贺州区域文化主要是指以富江—贺江的境内流域、思勤江—桂江流域一带地区所发生的文化,其区域相当于今天的贺州市行政区划。通俗地讲,贺州文化是指具有贺州地方特色的文化。所谓贺州区域文化,作为一种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文化形态,从断代的静态角度看,它主要是指以当今贺州地区为主体的古代贺州历史文化;从发展的动态角度看,它不仅包括古代的历史文化,还包括从古到今乃至未来该地区所形成的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贺州古道文化是贺州区域文化的代表和核心部分,但不是全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要立足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着眼于世界科学文化发展前沿,积极进行文化创新,不断增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按照这一原则要求,我们显然要用发展的动态观来理解贺州区域文化,并在继承和发展中不断进行文化创新,使贺州区域文化更鲜明地体现当代贺州的发展特色和风貌。

2.贺州区域文化及类型

2.1以历史文化为主要内涵的区域文化

2.1.1虞舜文化。贺州地处岭南,古属苍梧郡。史书记载舜帝崩于苍梧之野。舜以孝悌立身,开中华道德文化之先河。贺州开发虞舜文化,是对岭南源头文化的认同。目前,湖南永州舜文化研究已出成果,其成果可作为文化共享资源。

2.1.2青铜文化。贺州出土文物“麒麟尊”,被命名为“国之瑰宝”,并受邀到欧洲10多个国家巡回展出。专家称,麒麟尊是东周文化余音在岭南的绝响。据考证,麒麟尊的制作年代至迟是战国时期。它是中原文化和岭南文化融合的表征。贺州青铜文化的意义,在于说明了古代贺州文化和生产力的发达。

2.1.3贺州古道文化。严格来说,贺州古道应该是指秦始皇为统一岭南而开辟的军事通道。稍后汉武帝在此基础上又开了一条“新道”,从而使中原统治者开发岭南地区有了比较便利的交通条件。秦汉古道通畅的不仅是人流、物流,还有文化流,使贺州文化迎来了繁荣和发展。古道就是古代的国道。如果古代海陆丝绸之路的存在是个事实,那么,贺州古道就是岭南跨省通道,它沟通潇水和贺水,由贺江连通海外贸易。

2.1.4汉墓文化。这是古道文化的衍生物。从发掘的情况看,殉葬品多数为兵器,是垦荒戍卒的墓地。墓主是沿着古道进入贺州的军事单位的成员。他们成编制地居住,身后也集中埋葬,形成了若干古墓群。这些古墓群对研究当时的社会状况具有重要的价值。

2.2以民族(族群)文化为主要内涵的区域文化

2.2.1瑶族文化。贺州是瑶族的主要聚居地,占全国瑶族总人口的七分之一,支系也多。有一支土瑶,文化差异更大。

2.2.2盘王文化。盘王是瑶族的祖宗神,盘王节祭祀汇集了瑶族文化艺术的精华,已由我市文化部门和另一项《贺州瑶族服饰》一同申报,被文化部列入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2.2.3客家文化。客家是汉民族的重要民系,贺州也是客家人的聚居地,占广西客家总人口的六分之一。我们已在八步莲塘建成广西首家客家文化生态博物馆工作站。特别是亚细安(东盟)客属第六届恳亲会主题晚会——大型客家风情歌舞集《一方水土》的创作演出,形成了贺州舞台艺术的品牌。客家山歌剧作为新创的地方剧种,将成为广西的一个重要剧种。

2.3以宗教文化为主要内涵的区域文化

2.3.1道教文化。贺州的师公一般叫做“道士佬”,其宗教信仰释道掺杂,其中道教成分占的比例更多。早期道教在贺州活动相当普遍,钟山的丹霞观相传就是道教祖师张道陵炼丹的地方。贺州道教是典型的民间道教,近似巫术。

2.3.2师公文化。师公是人神的中介,师公活动的思想基础是民间的原始信仰。师公唱本记载了宗教的、神话的、历史的文化,同时师公活动也是一种重要的民俗事象,具有很强的影响力和传承性。

2.4以历史文化城镇的综合性文化内涵形成的区域文化

2.4.1临贺故城文化。临贺作为州府县郡的治所有2000年的历史,人文积淀厚重。临贺宗祠林立,原有的书院、文庙规模不小。特别是浮山陈王庙,历来香火旺盛。浮山歌墟则曾经歌手云集,牵动湘粤桂三省区边界的观众。

2.4.2富川明古城文化。古城在富阳镇,据旧志记载,明洪武二十九年,富川县治从钟山镇迁于此建池。城门青方石构筑,圆拱顶,如隧道,门上有城楼,城内有衙署、祠庙、坊表神楼和“井”字形花街及大量的古民居,仍可见出当年的繁华。

2.4.3黄姚古镇文化。被誉为“梦境家园”的黄姚古镇,确是人居的理想之地。它的小桥流水的恬静和浓厚的民居文化氛围,足已勾起人们对世外桃源的渴望。

2.5以在一定地域形成的建筑群体为内涵构成这一地区富有特色的建筑文化

2.5.1古民居文化。贺州的古民居是随处可见的,主要是明清时期的建筑物,其中钟山龙道古民居,既有唐宋风格又有古越文化的色彩。

2.5.2会馆文化。市内的会馆主要有钟山英家粤东会馆和八步湖南会馆。会馆不仅在建筑方面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而且是当时的经济贸易的缩影,同时还反映了外地的部分生活习俗。

2.5.3古桥文化。贺州水资源丰富,江河纵横交错,桥的建造便应运而生。石拱桥是其中的代表作。钟山石龙古桥,修建于乾隆年间,桥栏精雕细刻,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而富川瑶族自治县的风雨桥,别具一格,既是过河的凭借,又浓缩了瑶族人民的生活习俗。

2.5.4戏台文化。贺州戏台林立,数不胜数,举凡集镇(街墟)均建戏楼,许多村寨也在祠庙前筑戏台,逢年过节,台上鼓乐喧天,台前人头攒动。此时,看戏成为民众最普遍的文化享受,戏台是最广大民众窥视文化殿堂的壁孔。

2.6经济商贸型文化

2.6.1八步商埠文化。八步坐落贺江之畔,水路直通广州。它作为商埠,已有三四百年的历史,清朝时期较为繁荣,至民国初期仍商贾云集。

2.6.2英家商埠文化。与八步相辉映的英家商埠,它借助思勤江注入桂江通航梧州西江之利,成就了上百年商贸繁荣的历史。

2.7自然的地貌资源经过开发利用形成旅游文化资源而构成的区域旅游文化

2.7.1山林文化。市内拥有两座国家森林公园——姑婆山、大桂山。姑婆山森林公园被誉为“华南地区最大的天然氧吧”,是观光休闲的首选之地。钟山荷塘一带的“十里画廊”,有“小桂林”之称。这些山林赋予了休闲文化的意味。

2.7.2泉石文化。以路花温泉和玉石林为代表的贺州泉石文化,不仅是自然的造化,也是人们认识自然、利用自然资源造福自身的文化活动,具有休闲文化的丰富内涵。

2.7.3岩洞文化。钟山的碧水岩和贺州的紫云洞,钟乳石密布,景态万千,碧水岩被香港记者誉为“天下第一洞”,紫云洞则有“人间仙境”的美称,构成我市岩洞文化的主体。

2.8因语言文字而形成的特殊地域文化

2.8.1土话文化。贺州属桂东地区,桂东北丰富的方言资源已引起了国内外语言学家的注目。市内各地都有土话,如“九都话”“八都话”“梧州话”“河源客家话”等。最有代表性的是钟山土话,有关专家把它划入平话方言。钟山土话是我国的稀有语种,是中古语言的一块“活化石”。

2.8.2女书文化。富川瑶族自治县、钟山县两安瑶族乡均发现“女书”。女书,俗称“细脚文”,字体娟秀,为女性创造并在女界传阅,男人读之如“天书”。钟山两安乡至尽保留“招婿上门”(入赘)的习俗,子女随母姓,称呼母亲的兄弟为伯叔,似是母系社会的遗风。

2.9因物产而形成的特殊地域文化

2.9.1矿产文化。贺州矿产资源丰富。以锡为例,宋朝时期,贺州锡占全国锡产量的63%。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市的平桂矿务局是全国有名的“锡都”,产品盛销东南亚。此外,锑、锰、钨、铁、锌等矿物的开采,可溯源汉代,至尽民间仍有一些“小矿窿”作业,有的冶炼企业仍是纳税大户。悠久的采矿历史所形成的矿产文化,有着得天独厚的发生背景。

2.9.2茶文化。昭平县盛产茶叶,改革开放以来,经过政府倡导扶持,昭平“将军峰”茶叶已成为广西名茶。钟山县两安瑶族乡的瑶胞有一日三餐都“打油茶”的生活习俗。“油茶”配用生姜、盐油炒煮,风味独特,也凝聚了瑶家的风情。

2.9.3烟文化。钟山、富川盛产烤烟。“钟山烟”曾一度走红区内外,卷烟生产是钟山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支柱产业。八步区的“大宁烟”、“公会晒烟”,均为惯吸生烟的烟民所乐道。

2.9.4马蹄文化。都说“桂林马蹄——无渣”,其实,我们贺州芳林的马蹄是不亚于桂林马蹄的。每年冬季,广东客商都来收购贺州的马蹄,他们看中这里的马蹄个大、清甜。马蹄种植是农民增收的又一渠道,也形成了该地区的区域文化。

2.10现代革命文化

2.10.1省工委旧址文化。抗战期间,由于广西省工委机关遭受破坏,省工委书记钱 兴同志和身边工作人员从桂林先后转移到钟山、昭平开展活动,现存的英家省工委旧址、黄姚省工委旧址展现了当年的情景,是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大好教材,也是革命先辈留给后人的极其宝贵的文化财富。

2.10.2地下党活动文化。在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贺州的革命火种从不熄灭,党的地下组织坚持开展斗争,直至发动了著名的英家起义。钟山英家、钟山中学,原贺县的临江中学等,都是地下党活动的地方。特别是古镇黄姚,抗战期间文化名人云集,他们用特殊的武器——文艺抗战,创造了独特的文化景观。

3.贺州区域文化发展对策与建议

3.1实施品牌战略,打造贺州文化品牌

3.1.1品牌的重要性

文化品牌的形成是区域文化成熟的标志。文化品牌,集中展示一个地方的文化特色。正是这种特色,使之同异地的文化区别开来。由于自然条件、地理位置、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生活方式的不同,这一切的集合,赋予了区域文化的个性。文化品牌,正是这种个性化的张扬与充分发展。因而品牌的个性形象不仅包括了本土生活群体的利益认知、情感认同,给人心灵带来慰藉和精神享受,而且由于她所代表的独特的文化魅力,更能吸引异域的目光。

3.1.2品牌的定位

品牌始终具有市场的意味、商品的意味。作为文化产品的品牌,她是可共享的、流通的,并且产生社会的、经济的双重效应。我们已经进入了文化功利的时代,发展区域文化的目的就是凭借区域文化品牌的个性魅力来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

品牌意识不是一种错误。问题是如何给区域文化定位,确定以什么作为区域文化的品牌。这必须从文化的需求谈起。文化作为满足人的需要的工具,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满足人的生产需要及生产秩序需要的文化;一类是满足人的生活需要及日常交往秩序需要的文化。而人们对异域文化的需求或消费,是对现实生活的“补充”,是一种猎奇的欲求。文化旅游就是典型的例子。因此,品牌的生产必须首先考虑需求,否则,就不会被认可。但是,单有这个需求点的考虑还不够。能不能拿出让人家认可的、能够共享的文化产品,知道“市场行情”是一回事,生产能力又是一回事。文化的生产力与经济的生产力一样,也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只有当我们把现代需求切入历史的累积时,才能真正找到品牌的位置之所在。

品牌的产生离不开地方文化的肥沃土壤,而它的直接依托只能是区域文化的核心资源。比如西藏地区,如果离开藏传佛教而谈西藏文化及其品牌,肯定是不得要旨的。

品牌的定位取决于对自身资源的研究与挖掘。品牌只是一种载体,“意义”才是它的灵魂。人们在进行消费的时候,需求的是品牌的意义。文化资源有若一块布料,裁剪成什么式样的服饰,设计的构思也不是与这块“布”的质地、颜色、花样等毫无关系的。我们在打造品牌的时候,不是缺乏品牌意识,而是缺乏“刀刃”上的“钢”。对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许多地方都有些“败笔”。追寻起来,是由于这是一种低层次的过度的滥采滥伐,是急功近利的浮躁症。主要表现在:在缺乏对资源的深度研究作为支撑的情况下就匆匆立项上马,结果打出的“品牌”没有足够的文化意味,满足不了消费者的诉求。又由于没有进行资源整合,“品牌”变成了一种概念炒作。更有甚者,以为资源就是产品,没有进行包装提升、加工就直接抛售,把可贵的资源裸露于广庭大众,造成了恶劣的印象。尤其是对区域文化的始发性的“独善”性的资源,必须慎重开发,一旦见光,其影响是难以挽回的。

经济的繁荣发展,最终的实现形式是产品。同样道理,区域文化建设的目的一定意义上就是树立品牌。要强调的是,文化品牌必须是具体可感的、非概念化的或原生态的,而是一种“成品”。因此,贺州文化品牌的定位,不仅是把贺州文化资源的客观可能性变为现实,而且要突出人为的因素,把品牌的生产看成一种流程,一种可控的流程:即在文化资源的历史累积的基础上加之现实生活的人们的文化需求的切入研究立项后进行整合开发。

3.1.3品牌的打造

3.1.3.1传统形式与现代手段相结合

人的历史就是文化的发展史。一个民族文化的消亡,就是该民族的彻底消亡。所谓“寻根”,寻的仍是文化。当海内外华人把炎黄奉为华夏民族的“人文始祖”时,“炎黄”包孕的不仅是种族的自然的“根”,而且是民族文化的肇始者。文化亦如血脉一样,具有传承性。除了虚无主义,谁都承认文化传统的存在。自然,文化建设的任务着眼点是发展,是在继承基础上的发展。这就是传统文化的转型(或现代化)的问题。

区域文化品牌的打造,就是一个区域文化催熟的过程,是区域传统文化的现代化。把传统形式与现代手段结合起来,一是因为品牌的构成要素具有认知性,传统的作用就是容易唤起人们的记忆,二是因为品牌具有现时的共享性,没有现代需求点的品牌是不会使人认可和共享的。

我们的文化是“民族的大众的科学的”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文化,这就要求在打造品牌的时候,注入民族文化的传统精萃,传输现代信息。这不仅是内容上如此,形式上也如此。

3.1.3.2、正确处理好文化发展的一般规律与地方特色的关系

品牌的打造必须借助一定的思想文化资源。区域文化由于历史的积淀,无论是宗教的,艺术的,都形成了自己表现形式或思维特点。充分利用旧有资源,批判地吸收,才有新的发展。我们必须首先要认识本土的丰富的资源,才谈得上创新。文化是一个包罗万象的大概念,具有丰富性的本质特点。在利用区域文化资源的时候,要把那些真正属于地方特色的部分加以释放。越是特色的东西,就越带有普遍意义。因此,区域的“源头文化”显得特别重要,它是打开所有文化现象的钥匙。

3.1.3.3、坚持文化发展的先进性

先进文化总是紧跟时代潮流、充分体现生产力发展的要求的。打造区域文化品牌,不是一味地把传统的或有特点的区域文化因子都当作好东西予以弘扬。这里需要区别不同的情形,关键是看是否与主流文化相左,是否不利于经济的发展。

一般而言,反映生活方式类的文化是无优劣之分的。比如说吃饭,是不能说到底是用筷子先进还是用刀叉先进。但是,生产方式就不同了。联合收割机绝对要比镰刀割禾的生产方式要先进。这就告诉我们,打造区域文化品牌,要突出地方文化特色,要着眼于最适宜表现地方文化的个性行色的领域,尤其是反映生活类的文化领域。

3.1.4人才与品牌

文化创造是充满强烈精神个性的活动。并且可以说,这种活动的主体就是一个有个性的人或一代代有个性的群体。

品牌的打造与人才的产生是相互辉映的。没有创造性的人才或群体的智力活动,品牌树不起来。没有品牌的打造,人才就没有崭露头角的机会。况且,人才本身就是品牌。

3.2.发展文化产业,实现区域经济与区域文化一体化发展

3.2.1整理资源,摸清“家底”

文化产业从根本上说是提供一种负载着“文化意义”的产品,消费者就是通过市场求购并共享这种文化意义。文化产业的基础性工作,就是要对一定区域的固有文化资源的整理,以及对于这种文化资源中所蕴含的文化意义的揭示、解释和评估。

贺州是千年古郡,从历史来看,形成了丰富的文化积淀,其厚实的内涵具有重要的资源价值。从地理和人口来看,贺州是湘桂粤三省区的重要“边城”,是多民族的聚居地,其中瑶族人口占全国瑶族总人数的七分之一,各民族在历史长河的进程中创造了灿烂的文化。从社会发展来看,贺州历来没有重大战乱,一直处于平缓发展的状态,许多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得以保存下来。这一切赋予贺州文化独特的区域性和多样化的个性。

但是,文化资源不同于文化产业资源,文化资源的存有量多并不能直接带来文化产品的数量多。文化产业是为了满足现代人对生活的期望,其消费的文化诉求必须对原有的文化资源进行市场价值要素的提炼,才能得到受理和供给。

总体上看,贺州文化呈多元化格局。有以秦汉古道、古城遗址、古村镇为代表的古文化,有以姑婆山、十里画廊为代表的山林文化,有以石林、砂窿、奇石为代表的石文化,有以“爱莲说”为代表的精英文化,有以茶、酒、风味菜肴为代表的饮食文化;还有客家文化、土瑶文化、女书文化、商贸文化,等等。我们应该全面深入地摸清“家底”,分门别类地予以整理发掘。

3.2.3创建企业,培育主体

企业是市场的主体。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经营人才为支撑,以政策法规为保障,以市场运作为手段,创建若干个实力雄厚、竞争力强的文化企业,是发展文化产业的中心环节。

要推动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改革,理顺党和政府与文化企事业单位的关系,建立文化国有资产管理新机制。进行企业改造,实施公司制改造,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加快人事、劳动制度改革,推进分配机制改革,坚持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允许有特殊才能的文艺人才和管理人才以其拥有的知识产权、创作成果等无形资产参与收益分配。依法实施对文化企业国有资产的监管,盘活国有资产,确保保值增值。

要鼓励非公有制个体文化企业的发展。除规定外,各个文化产业门类,降低门槛,向民营资本开放,以吸引社会闲散资金和外资参与艺术品经营、音像制品分销、大众娱乐项目的经营以及文化设施的建设、改造和经营。非国有经济投资的文化产业项目和建设的文化场馆,在市场准入、土地使用、税收、融资等方面,政府应尽可能给予优惠待遇。

应该看到,我市的文化企业仅处于幼稚发展阶段。在加入WTO之后的全球背景下,或者只缩到一个较大的区域范围内,如果不通过组建新的企业、壮大已有的企业以提高竞争力,就不能及时和有效地开发自身丰厚的文化资源,从而丧失最先开发的机会和权利。所以,我们的企业,要具有经营文化资源的魄力、实力和眼光,将宝贵的文化资源与市场和资本进行有效的对接。

3.2.3重点开发,分类发展

文化产业的发展,是建立在对文化资源进行整合的基础上的。我市对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还是很初级的。因此,除了加强研究,要进行系统开发规划调整,确立开发目标、开发主题、开发序列和开发规模等。要变散落状分布的单一文化产品开发为系统性的文化产品群开发,以形成产业规模和规模效益。要克服浮躁的心态或粗制滥造的作风,不能只靠“概念”来炒作文化产品,而无法履行对消费者的文化承诺,或仅仅把文化当作“托儿”而作贱文化。

我们要在把握文化市场需求和掌握核心资源的基础上,搞好对文化资源的整体开发管理规划,确定文化资源的开发重点和开发序列,并用项目招标的模式进行融资,分块、分期、分步推进文化资源系列开发及配套建设,构筑核心产业群,完善文化产业链。就我市的情况而言,发展文化产业似应突出以下几个重点:

3.2.3.1开发历史文化资源,发展文化旅游业

旅游本质上是文化产业,它是人类在一定条件下为满足个体对非本土文化,对异域、异族、异国的人文和自然景观的求知欲和感悟性精神需求,以及扩展休闲领域等需要而发展起来的一种自助或半自助的文化消费活动。历史文化资源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产物,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既离不开自然资源,也离不开历史文化资源。发展旅游业,除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或历史形成的人文景观诸如文物遗址、名人故里等物化的魅力外,惟有其蕴含的历史人文内涵可使其保持活力。贺州的古文化荟萃中原文化、岭南文化、百越文化和楚文化的精华,因之而开辟古道文化游、故城探访游、古村镇建筑游、民族风情游等精品游,前景该是看好的。

3.2.3.2开发民族文化资源,发展演艺培训业

演艺业作为传统的文化产业,市场竞争激烈,特别是国有的小型艺术团体很不景气,自身生存受到严重挑战。演艺业的发展,需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灵活运用多样化的组织形式,增强演艺实体的活力。要发展演出中介机构,组合市内演艺实力,以民族文化资源为依托,实现演艺业的产业升级。

贺州民族文化资源主要价值体现在民族歌舞和戏曲方面。深入挖掘各民族优秀的艺术遗产,加以推陈出新,并通过培训传承,既不断补充和壮大演艺队伍,又为竞争市场铆足了劲。

3.2.3.3开发节庆文化资源,发展城市会展业

会展业是营销城市的有效途径。大城市搞会展业的有利条件当然很充分,但中小城市的会展业也不是无所作为的。

我们贺州虽是新兴的地级市,市区人口不多,但具有比较区位优势,交通便利,且处于湘桂粤三省区的结合部,是方圆一百公里的中心城市,其辐射的区域和所覆盖的人群,就不仅限于行政区划了。这就为物质流、技术流、信息流等迅速聚集与疏散提供了作用空间。尽管我市在未来相当长时间里只能步入中小城市的行列,与大城市的流量经济的规模和流速有相当的差距,但同样可以透过挖掘城市的优秀资源来发展会展经济。换句话说,我们发展文化产业,就是为了营销城市,以独特的区域文化亮出贺州的“城市名片”,为城市的人流、物流造作一个文化磁场。

因此,要站在发展会展业的高度,举办各种节庆文化活动,对传统的具有浓郁地方意味的节庆活动进行市场化运作。如浮山歌会,从以往的情形看,已经具有一定的会展基础,经过自觉地提升,将会带来可观的产业绩效。今年,我们文化部门已开始策划“姑婆山森林文化节”,唱响构建和谐贺州的主旋律。

3.2.3.4开发山水绿色资源,发展文化服务业

经过多年的经营,贺州——桂东文明绿洲的蓝图已晃动在南来北往的过客眼前。但我们的山水文章并没有做足,生态文化还不够品位。

古人云,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这里面的“乐”不仅仅是恣情山水的喜悦,而且是精神与大自然邂逅的欢愉。这时候,山水作为一种悦目的观赏对象,同时又是移情寓志的载体。而情移之处、志寓之所,需经文化的引发。“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这“仙”、这“灵”就叫文化。我们目前的山水游、生态游,显然让人缺少一种文化回味。

发展文化服务业,就是激活我们的绿色因子,建设生态城市。因此,要努力营造城市的文化氛围。试言之:重视城市楼房的建筑风格,以民族的古典的风格为主色;繁荣文化市场,引导高雅文化娱乐消费;办好创作基地,接迎作家采风活动;把高等教育与书院讲学结合起来,吸纳专家学者;展示民族风情和民间绝活,活跃社区文化和广场文化;发展图书报刊业、开展市民读书活动,创造学习型社会;完善旅游度假景区的服务设施,健全文化服务网络,如此等等。当人们徜徉在青山绿水间,流连旖旎风光的同时,体悟这里是绿色的渊薮,是生命的源泉,是文化的绿洲,是精神的家园,顿生“不辞长做贺州人”的念头。果真这样,群贤毕至,游人如织,商贾云集,何愁人气不旺。

3.4“走出去”,开拓视野

中央《“十五”规划建设》提出“走出去”的战略。经济发展如此,文化产业也要“走出去”,拓宽发展空间。

贺州是“海上丝绸之路”跨省区通道的水陆交汇处。正是有了不同区域的文化交融,造就了贺州古文化的绚丽多姿。同样,贺州文化也随着古道传播异域他乡。今天,贺州文化同样需要“引进来”,兼收并蓄,同时更需要“走出去”,在新的形式与范围中实现文化的有效传播和文化的有效增长。

文化产业与外向型经济一样同样存在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贺州文化“走出去”,是因为象我们这种经济欠发达地位,境内市场的消费力是有限的,不足以充分刺激文化产业的发展,缺乏必不可少的需求拉动。“走出去”不仅可能找到区外文化需求,旺盛文化的原创力,而且可以树立大市场观念,形成大市场的意识,避免因市场逼仄而无法扩展而导致恶性竞争。

就一个区域来说,也许我们还不能独驾轻舟去冲大风浪,但组建跨国内区域的企业是有可能的。就目前的情况而言,也要主动选择生存空间。我们的演艺团体有远赴台湾、越南等地区和国家进行文化交流的经历,在全国许多城市也都留下了贺州艺人的足迹。要利用与珠三角地区同饮一江水的亲缘关系,深入、深入、再深入广东市场。利用广西与东南亚地区文化同源、习俗相近的特点,走出国门。我市丰富的民族文化遗产和历史文化资源,是我们的市场基础和竞争潜力,“走出去”,才能真正体现自己的文化比较优势。

3.5培养人才 占领市场

文化产业的发展有赖于人才的支撑。无论是资源的整理、企业的创建、品牌的打造,都离不开人才的贡献。

文化产业的市场竞争,最终是产业人才的竞争。文化产品的开发营销,是集体协作的过程。参与其中的人员都各自发挥一定的作用。从事文化产业的人员,有文化管理者、文化经营者,有艺术家、从业人员。我们的产业人才,最缺乏的不是艺术家、作坊人员,而是经营者和管理者。这样的人才所拥有的最重要的不是学历、不是具体的专业特长,而是要有胆有识,博闻广见,有丰富的阅历和综合的知识,具备市场操作、使文化产品流通的能力。文化产业人才,首先要有前瞻的眼光、迅达的创意,能从策划阶段到进入阶段尽占市场先机。

培养文化产业人才,必须完善人才激励机制,拓宽用人渠道,创造人才脱颖而出、大有用武之地的环境和条件。要有新的人才观念,识才用才,以产业发展论英雄,以产业效益论英雄。要尊重人才的创造性劳动,珍惜人才及其创造成果。

文化产业的人才培养是一项长期、基础性的工作。要在现有人才中好中选优、挖掘潜力,又要引进来,同时要选准苗子“送出去”,进行培训,为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储备。只有这样,才能占领市场,谋求一方发展。

现代社会,经济与文化具有“一体性”发展的关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充分发挥市场的配置作用,通过对文化资源的产业整合,变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最终形成产业链群和优势品牌,把文化建设置于整个国民经济结构调整的战略规划中,引导文化与经济的结盟,形成彼此支撑的共同体,促进社会全面发展,是十分必要和能够实现的。

经济文化一体化发展当然不止文化产业一途。从我市“三化两业”的要求看,贺州文化必须不断创新,在工业文化、城市文化、旅游文化、商贸文化方面创新,并弘扬传统的农业文化。

第四篇:区域地理研究和区域发展(全解析)

第四板块 区域地理研究和区域发展

特别说明:因时间关系,本资料试题未经校对流程,使用时请注意。

一、选择题

【2012·重庆一调研】读图3,甲、乙为我国两个盆地。回答1—3题。

1.甲、乙两盆地中的河流

A.①河水源主要来自冰雪融水 B.①河是我国含沙量最大的河流 C.②河初春有凌汛现象出现 D.②河的汛期短于①河的汛期 2.甲、乙两盆地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都是

A.水运便利 B.劳动力充足 C.油气资源丰富 D.气候适宜 3.甲盆地的小麦品质好于乙盆地,主要是甲盆地

A.地形平坦 B.温差大,光照足 C.土壤肥沃 D.水源充足

【答案】1.A 2.C 3.B 【解析】第1题,结合经纬网知甲、乙两盆地分布为塔里木盆地和四川盆地。两盆地中的河流分别为塔里木河和长江,结合两河流水文特征即可判断出答案。第2题,两盆地都是我国油气资源丰富地区,为工业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第3题,塔里木盆地深居内陆,气候干燥,温差大,光照足,作物品质优良。

【2012·浙江五校一联考】图9所示岛屿面积约为15万Km2。读图,回答4~5题。

4.关于该岛屿的自然地理特征,说法正确的是

①以山地丘陵为主,主要山脉呈东北-西南走向 ②终年受西南风控制,降水丰富 ③河流短小湍急,落差大,水力丰富 ④西南部冰川地貌发育显著 ⑤位于板块(张裂)生长边界,面积不断扩大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⑤ C.①③④ D.②④⑤

5.该岛屿西侧以畜牧业为主,东侧以种植业为主,形成此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日照时数与地貌 B.地面物质与土壤

C.坡度与人口分布 D.地面坡度与交通

【答案】4.C 5.A 【解析】第4题,结合经纬网和河流流向知该岛屿以山地丘陵为主山脉,主要山脉呈东北—西南走向;根

第1页 据该岛面积及其地势变化判断③正确;峡湾属于一种冰川侵蚀地貌,④对。该岛位于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消亡边界。第5题,该岛西北侧处于陡峭的迎风坡,常年阴雨天气,日照不足,有利于多汁牧草生长。该岛东南侧处于缓和的背风坡,土壤肥厚,水源充足,有利于发展种植业。

【2012·福州期末考】平潭综合实验区是探索两岸交流合作先行先试的示范区和海峡西岸经济区科学发展的先行区。全国最大风电项目——平潭长江澳二期风电场在平潭兴建,平潭利用风力发电可以与水电互补,给电网均衡出力创造有利条件。读图1O和图11福州降水柱状图.完成6—8题。

6.平潭综合实验区“先行先试”的最大区位优势是 .

A.距台湾近B.海陆交通便利 C.市场广阔 D.自然资源丰富 7.平潭综合实验区的开发初期应重点发展

A.高新技术产业 B.港口经贸业 C.旅游休闲业 D.交通等基础设施 8.平潭风力发电可以与水电互补的原因是

A.春秋季风力小,径流量大 B.秋冬季风力大,径流量小

C.夏秋季风力大,径流量小 D.春冬季风力小,径流量大

【答案】6.A 7.D 8.B 【解析】第6题,平潭地处福建东南沿海,东临台湾海峡,是大陆距台湾本岛最近的区域。第7题,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前提。第8题,结合该地降水柱状图及材料信息知该地秋冬季风力大,径流量小,给电网均衡出力创造有利条件。

【2012·北京海淀区期末考】图4为“中国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示意图”。回答9~11题。

9.下列关于图中生态功能区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A.都位于低山丘陵区 B.主要分布在大江大河流域 C.都位于省区交界处

D.三级地势阶梯上均有分布

10.图中序号代表的生态功能区所属的省级行政区是()

A.①地位于青、藏之间 B.②地跨陕、甘、宁、晋地区

C.③地主体位于川、渝地区 D.④地跨粤、桂、黔之间 11.国家建设重点生态功能区的目的是()

A.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C.保护生物多样性,改善生态环境

B.防风固沙,保护农田 D.吸烟除尘,净化空气

【答案】9.D 10.B 11.C 【解析】第9、10题,根据我国自然地理特征和行政区分布进行判断。第11题,我国重点建设的生态功能区大多处于生态环境较为脆弱的地区,对于保护生物多样性,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作用。

第2页 【2012·衡水市期末考】一首唐诗这样描述某地区的景象:“君不见走马川,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结合下图,回答12一13题。

12.该诗描述的地区,最可能见到图中四种农业活动中的哪种经营模式()

A.甲 B.乙 C.丙 D.丁 13.关于该地区叙述不正确的是()

A.发展农牧业的优势条件是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B.该地区外力作用以风力作用为主。

C.该地区资源丰富,属于能源调出地区

D.该地区根据自身优势发展技术含量较低的木材加工业

【答案】12.D 13.D 【解析】第12题,从诗中描述可知该地区位于我国西北地区,农业生产类型为畜牧业,主要依靠天然牧草发展畜牧业。第13题,结合该地自然条件,知该地森林资源不丰富,不适合发展木材加工业。

【2012·杭州二次月考】读“我国某地区一古城遗址附近的古河床剖面图”,据此回答14-15题。

14.该古城消失的原因可能是

()

①滑坡、泥石流频发 ②过度使用水资源 ③人口增长过快 ④火山喷发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15.根据河流沉积物的变化,推测历史上古城附近地区环境最好、水草最丰美的时期是()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14.D 15.B 【解析】第14题,根据图中经纬度判断该古城位于我国塔里木盆地,根据古河床沉积物颗粒变化特点,知后期该河流流量变小甚至断流,这可能是由于人口激增过度利用水资源所致第15题,如果水草丰美.则水量大,流水侵蚀作用强,携带的泥沙颗粒大,根据图示说明,乙颗粒最大。

【2012·石家庄一质检】红树林为自然分布于热带、亚热带潮间带(能够受到潮水周期性浸淹的海岸地带)的木本植物群落,通常生长在港湾、河口地区的淤泥质滩涂上,是海滩上特有的森林类型。读图8,回答16—17题。

第3页

16.关于图示海岸的叙述,合理的是

A.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降水稀少 B.热带地区,沙质海岸 C.潮间带的淤泥质海岸 D.温带海滩,降水丰沛 17.图示植被的主要功能是

A.保护海岸,保护生物多样性 B.降低风速,为船舶提供避风的场所 C.绿化美化沿海环境,吸烟滞尘 D.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答案】16.C 17.A 【解析】第16题,根据红树林分布特点及影响森林分布的因素判断。第17题,红树林是热带海岸的重要生态环境之一,是良好的海岸防护林带,又是海洋生物繁衍栖息的理想场所,可以保护海岸,保护生物多样性。

【2012·衡水市期末考】读黄土高原各类矿产潜在价值所占比例表,完成18~19题。

矿产种类

能源矿产(主要是煤)

金属矿产

非金属矿产

合计

各类矿产潜在价值占总价值的百分比(%)

92.17 3.95 3.88 100 18.从上表中数据可以看出,黄土高原地区矿产资源的特点是()

A.分布广泛又相对集中 B.开采条件好,综合效益高

C.矿种多、质量好

D.能源矿产储量大,潜在价值高 19.关于山西省能源基地露天采矿区生态建设的理想组合是()A.农业经营—复垦一采矿一回填一筑坝 B.筑坝一采矿一回填—复垦一农业经营

C.采矿一回填一复垦一农业经营—筑坝 D.筑坝一采矿一复垦一农业经营一回填 【答案】18.D 19.B 【解析】第18题,由表中数据可知,在黄土高原地区,能源矿产的潜在价值占总价值的92.17%,故该地区能源矿产储量大,潜在价值高。第19题,筑坝—采矿—回填—复垦—农业经营的生产模式,既保护了生态环境,又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012·石家庄一质检】 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边疆万里行”摄制组初秋到新疆北部采访,路遇一条河流,他们乘坐的越野车必须在天黑前从河流中开过去,否则将会出现严重后果。据此回答20—21题。20.关于这条河流的判断,正确的是

A.一定是一条内流河 B.一定自西向东流 C.一定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 D.一定以降水补给为主 21.摄制组的越野车必须在天黑前越过河流,其主要原因是 A.午后气旋活动频繁、降水多,河流傍晚前后会涨水 B.午后冰雪融水增多,河流傍晚前后会涨水 C.午后风大,傍晚前后可能会出现沙尘天气 D.昼夜温差大,河流傍晚前后会结冰 【答案】20.C 21.B 【解析】第20题,新疆地处我国西北内陆,该地区河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第21题,必须天黑前越过河流,是因为午后冰雪融水增多,经过一段时间后,河流到了傍晚前后会涨水。

第4页 【2012·衡水市期末考】读下图,回答22~23题。

22.图示河流建有众多的大坝,用于发电。但乙图大坝的发电使用年限大大低于设计年限,其原因主要是

()

A.工程质量低 B.设计不准确 C.人为破坏严重 D.泥沙淤积严重

23.目前,甲图河流不仅不再建大坝,而且开始拆除某些水坝。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可能是()

A.已找到了比水电更好的能源 B.水电运营成本不断增加 C.水坝防洪功能丧失 D.恢复原始生态环境

【答案】22.D 23.D 【解析】第22题,由于上游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加剧,河流含沙量增大,泥沙在库区淤积,致使库容减少,使用年限降低。第23题,建设大坝在获取经济效益的同时,也破坏了河流的生态环境;拆除水坝是为了恢复原始生态环境。

【2012·北京海淀区期末考】图6为“我国东北部地区1、7月等温线分布示意图”。回答24~26题。

24.下列关于图中等温线与甲、乙、丙、丁四地气温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受地形因素影响,1月-18℃等温线向北突出

B.受纬度因素影响,7月18℃等温线呈东北—西南方向延伸 C.甲地海拔高,1月气温低于丙地 D.丁地纬度高,7月气温低于丙地 5.关于图中甲、乙、丙、丁、四地自然条件与农业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地草原辽阔,利于发展乳畜业

B.乙地地势平坦,适宜大规模机械化生产 C.丙地河流稀少,利于商品谷物农业发展 D.丁地夏季低温,适宜发展多种经营

26.关于图示地区自然地理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气温日、年较差小

第5页

B.嫩江及其支流汛期长,封冻期长

C.山地垂直地带性显著,基带为温带草原带 D.平原面积较大,山脉呈东北—西南走向

【答案】24.A 25.B 26.D 【解析】第24题,1月-18℃等温线向北突出的地区地处东北平原,由于该地地势低,比同纬度温度高。第25题,甲地位于大兴安岭不适合发展乳畜业,乙地位于东北平原地势平坦,适宜大规模机械化生产。第26题,结合图示冬夏季节等温线分布知该地气温日、年较差大;嫩江及其支流汛期短,结冰期长;山地基带与当地水平自然带一直。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东北地区平原面积较大,山脉呈东北—西南走向。

【2012·安徽省城名校四联考】黑龙江日报2011年10月29日讯“北纬48°以上不能种水稻”——在我省水稻生产上,这是尽人皆知的权威定论。然而,在这个秋季,定论被彻底打破。记者从黑龙江省农委获悉,在该省北部地区逊克县、嫩江县、孙昊县进行的水稻高产试验,取得显著成绩,最高亩产达到600公斤以上。结合下图回答27—28题。

27.黑龙江省在北纬48°以上县区种植水稻并获得高产的原因与下列哪个因素无关()

A.改良耕作技术 B.科技投入培育良种 C.全球气候变暖 D.机械化水平高

28.我国水稻的种植纬度是世界上最高的,主要得益于()

A.科技水平最高 B.土壤肥沃

C.夏季风带来良好的水热 D.地形平坦开阔 【答案】27.D 28.C 【解析】第27题,结合水稻生长习性和纬度位置判断答案。第28题,水稻需要水热充沛,夏季是作物的主要生长季节,夏季风带来良好的水热有利于水稻生长。

【2012·北京海淀区期末考】2009年12月15日,港珠澳大桥正式动工,大桥贯通后,由香港开车到珠海或澳门,只需要15至20分钟。读图5,回答29—30题。

29.港珠澳大桥的建设()

A.减弱赤潮、风暴潮等灾害对沿岸的影响

B.促进城市间的交通联系和地区经济的发展 C.有利于海岸生态环境向良性方向发展

D.加快珠海市向大屿山岛的人口迁移和城市扩展

第6页 30. 改革开放初期,以深圳为代表的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发展主要得益于()

A.南海油气资源丰富,促进了国土开发 B.劳动密集型工业向知识密集型工业转变

C.京九铁路和京港澳高速公路建成通车 D.外资企业建立,带动地区工业化发展

【答案】29.B 30.D 【解析】第29题,港珠澳大桥的建设,缩短了城市间的行车时间,促进了城市间的交通联系和地区经济的发展。第30题,珠江三角洲地区早期的工业化与城市化,是受我国对外开放政策支持,积极引进外资的推动下不断发展的。

【2012·保定摸底考】图7为某电子产品生命周期模式图。读图完成31—32题。

31.据图推断该产品产业转移的先后顺序是()A.甲国→乙国→丙国

B.乙国→丙国→甲国 D.丙国→乙国→甲国

()C.丙国→甲国→乙国

32.根据图示信息可判断

A.甲国内部联系和对外交流强度最大 B.乙国技术水平最高

C.第一阶段丙国的利润率高于第三阶段的甲国

D.丙国由第一阶段出口到第二阶段变为进口的原因是技术落后 【答案】31.D 32.C 【解析】第31题,根据该电子产品在三国生产状况,判断该产品产业转移的先后顺序为丙国→乙国→甲国。第32题,根据工业产业生产发展周期,可以推断出丙国第一阶段的利润较高。

【2012·青岛期末考】读我国区域图(图5),回答33—35题。

33.M地区吸引纺织工业转移的区位优势条件是

A.劳力素质高 B.原料丰富 C.消费市场大 D.用水充足 34.大型纺织集团在该地区建立“农场——轧花厂——纱线厂”产业链,主要原因是

A.可形成集聚效应,降低生产成本 B.土地资源丰富,利于扩大生产规模 C.优惠政策多,基础设施完善 D.产业基础雄厚,人才技术优势突出

第7页 35.工业转移对该区域的影响包括

①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②推动城市化进程 ③生态环境压力加大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答案】33.B 34.A 35.D 【解析】第33题,M地区位于我国新疆地区,该区盛产长绒棉,原料丰富。第34题,“农场——轧花厂——纱线厂”产业链的建设,可以保障集团资源供给,加强各生产部门联系,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第35题,工业转移促进该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和工业化,推动城市化进程,但是也产生生态环境压力。【2012·石家庄一质检】读图5回答36~38题。

36.甲、乙两地农业生产的共同点是

A.热带经济作物种植广泛 B.生态农业、城郊农业发展迅速 C.大棚农业蓬勃发展 D.商品谷物农业发达 37.乙地城市化发展的直接原因之一是

A.改革开放 B.外资推动 C.乡镇企业发展 D.一镇一品 38.L铁路建成的意义是

A.取代了昔日的水运,沿线形成有若干城市构成的经济地带 B.促进了昔日的水运,带动了沿河地区经济的发展 C.加强了与外界的联系,促进了当地自然资源的开发 D.加快了第三产业的发展,改善了能源消费结构 【答案】36.B,37.C 38.A 【解析】第36题,结合图示可判断两地区分别为长三角和珠三角。随着城市化发展和市场需求,两地区在生态农业和城郊农业发展迅速。第37题,乡镇企业的发展快速推进了珠三角城市化的发展。第38题,伴随铁路建设有利于沿线经济发展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

二、综合题

39.【2012·北京海淀区期末考】阅读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资料一:

能源是保证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物质基础。增加能源生产、提高能源利用水平、加强能源合作已成为各国发展中的重要内容。资料二:我国能源消费构成表(单位:%)

(1)2011年初,中、俄原油管道正式投入运营,俄罗斯每年向中国输送1500万吨原油。简述其对中、俄两国的意义。

(2)归纳1980-2009年间我国能源消费构成的特点。

第8页

(3)目前我国东北地区除引进常规能源外,也大力发展新能源。说出风能的主要优点,并简述该地区能够大规模发展风能的主要原因。

【答案】(1)对俄罗斯:开辟了原油出口的稳定市场,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对中国:具有了稳定的石油供应,缓解了石油供应紧张的状况;加强了中、俄经济合作,促进了两国经济发展。

(2)以煤炭为主(或煤炭比重大;或煤炭一直占70%左右);石油、天然气比重波动较大;水能、核能、风能所占比重逐渐上升。(3)清洁无污染;可再生。

离亚洲高压近,风力大;地势平坦开阔。

【解析】第(1)题,结合中俄两国能源供需状况及其对社会发展的意义回答。第(2)题,由表中数据可判断出我国能源消费构成的特点。第(3)题,结合风能特点说明其优点;根据东北地区所处的地理位置、地形及其与气候有关系,说明其发展发展风力发电的条件。

40.【2012·山东莱芜期末考】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也是世界知名大河之一,她自西向东跨三级阶梯,流域内孕育有丰富的自然资源。读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简述甲地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分析其产生原因。

(2)说明黄河流域上、中、下游能源分布特点。结合所学知识,从位置、资源、交通、市场四个方面分析山西能源资源开发条件。

(3)黄河流域人口稠密,发展农业至关重要。为防止该流域生态环境恶化,在农业生产中应

该采取哪些措施。【答案】(1)水土流失

自然原因:①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夏季多暴雨;②地表植被稀少;③黄土土质疏松。人为原因:①植被的破坏;②不合理的耕作制度(轮荒);③开矿。

(2)分布特点:上游水能和煤炭资源丰富;中游主要是煤炭资源和水能;下游主要是石油。

开发条件;①位置:位于我国中部地带,临近工业城市,距离市场近;②市场:我国经济发展迅速,能源消费量大,且能源消费结构以煤炭为主,市场广阔;③资源:煤炭储量大,埋藏浅,煤层厚,地质条件优越,且有多种矿产,综合开发效益大,但水资源短缺;④交通,交通四通八达,但运力不能满足需要。

(3)提高灌溉技术,发展节水农业;加强全流域水资源协调管理,合理分配水资源;合理开 采地下水;加强农出水利工程建设;因地制宜,调整农业生产结构等。

【解析】第(1)题,根据甲地所处位置判断其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从气候、土壤、生物等自然原因和社会经济两方面说明原因。第(2)题,结合图示信息说明黄河流域上、中、下游能源分布特点。根据所学知识及其图示信息,按照试题要求说明山西能源资源开发条件。第(3)题,从农业生产技术、产业结构、资源开发和利用等方面进行说明。

第9页 【2012·浙江五校一联考】41.九寨沟景区(图17)和喀斯特高原(图18)都有着千姿百态的岩溶地貌景观,喀斯特发育区地下水循环通畅。九寨沟以水景最为奇丽,素有“世界水景之王”的美誉,不仅河湖水清澈,而且景色宜人。读图回答问题。

(1)读图17,描述图示区域的地形特征。

(2)运用整体性原理,分析九寨沟“河湖水清澈”景观形成的自然原因。(3)读图18,指出喀斯特高原主要的地质灾害以及频发的季节。(4)读图18,从自然条件分析甲河沿岸平原种植水稻的可行性。【答案】(1)崎岖的山地,海拔高;地势中间高四周低。

(2)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河湖水流量大;山区地形、喀斯特地貌区(水循环通畅、可溶性岩石);植被覆盖率高。

(3)滑坡、泥石流、崩塌等(冬季多发)地震(时间不定)

(4)可行 夏季光热充足;有灌溉水源;地形平坦(或土壤较肥沃)

【解析】第(1)题, 在结合经纬网确定图示位置的基础上,根据河流分布可判断地形特点。第(2)题,从地形地质、气候和植被等要素及其相互关系进行说明。第(3)题,结合喀斯特高原所处的位置、地形及其气候特点判断地质灾害以及频发的季节。第(4)题,结合水稻生长习性及其本地区自然条件进行说明。42.【2012·北京丰台期末考】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表2 重庆气候资料(29.6°N,106.5°E,海拔 260 m)

1961-1990年平均最低气温(℃)1月 2月 5.6 6.9 3月 10.9

4月 15.1

5月 19.0

6月 21.5

7月 24.5

8月 24.5

9月 20.4

10月 11月 12月 16.2

11.5

7.2 表3 武汉气候资料(30.6°N,114.1°E, 海拔 23m)

1961-1990年平均最低气温(℃)1月-0.5 2月 1.4 3月 6.1

4月 12.2

5月 17.7

6月 21.8

7月 25.2

8月 24.6

9月 19.4

10月 11月 12月 13.4

7.2

1.5

第10页(1)对比说明重庆和武汉两地冬季气温特征的差异及其形成原因。

三峡水电站是中国西电东送工程中线的巨型电源点。(2)说出三峡工程建成后重庆段河流水文特征的突出变化。

(3)在调出区和调入区中任选其一,说明西电东送对区域地理环境的有利影响。

谚曰“湖广熟,天下足”。从明朝中后期开始,江汉平原就已成为全国商品粮棉基地,但长期以来,其农业生产常常受到不利的自然条件影响。

(4)说明江汉平原农业生产的不利气候条件。

2011年夏季,暴雨连降武汉,每一次都导致武汉发生内涝,有网友为此调侃:“到武汉看海!”武汉曾是全国仅有的“百湖之市”,而今全市中心城区现存的湖泊只有38个,“杨汊湖”、“东沙湖”等诸多湖泊已不见水,只剩一个带“湖”字的地名。针对武汉等城市雨涝严重的现象,有人提出推广使用渗水砖的建议。

(5)结合图表及上述资料,概括说明近年来武汉城市内涝严重的原因,并简述推广使用渗水砖对城市地理环境的有利影响。

【答案】(1)重庆冬季平均最低气温高于武汉,重庆最冷月(或1月)平均最低气温在0℃以上,武汉最冷月平均最低气温在0℃以下。

原因:重庆纬度位置比武汉低,重庆受周围山地阻挡,冷空气不易入侵。(2)河流水位升高,流速变缓。

(3)对调出区:推动西部(调出区)资源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就业机会;把其丰富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带动本地区相关产业的发展。

对调入区:缓解东部(调入区)能源紧张状况;优化东部(调入区)地区的能源消费结构,改善环境(大气)质量;推动相关产业发展以及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东部(输入)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4)季风气候,降水变率大,水旱灾害频繁;冬半年气温偏低,易发生冻害。

(5)形成原因:降水量大且集中;热岛效应加剧城市极端气候;湖泊减少,湖泊调蓄功能减弱;地势低平,地表硬化(面积大)、绿地少,下渗少,排水不畅,(或城市规划缺乏远见,城市防洪不符合水循环原理),导致城市内涝。

有利影响:有利于减少地表径流迅速汇集而产生的积水;有利于下渗形成地下水,保证植被生长;有利于增加城市大气湿度;有利于促进水循环。

【解析】第(1)题,结合表2和表3中的资料说明重庆和武汉冬季气温特征的差异;结合图18中两城市的位置,从纬度因素和地形因素分析原因。第(2)题,根据三峡工程与重庆的相对位置及其湖泊对河流的调节作用进行分析说明。第(3)题,从社会经济、资源开发或利用等方面进行说明。第(4)题,从气温和降水特点及其变化等方面进行针对性说明。第(5)题,结合城市自身及其当地气候、河湖特点说明原因。结合水循环相关知识回答。

第11页

第五篇:城市发展与区域关系的研究

城 市 发 展 与 区 域 关 系 的 研 究黄帅关景张平于帅帅小组成员:杨蒙

城市发展与区域关系的研究

——以郑州为例

摘要: 在城市发展的研究中不能只论城市,城市的发展离不开区域的支持,城市是区域的中心,区位条件是城市发展的基础。要树立区域整体观念和全球观念,注重区域内城镇的合理分工和专业化协作,加强经济发达地区和行政区交接地带建设的综合协调,实现区域效益的最大化。以郑州的发展为例研究一下城市发展与区域的关系。

关键词:城市发展区域经济区域基础郑州发展

城市作为人类各种活动的集聚场所,通过人流、物流、能量流和信息流与外围区域发生多种关系,通过对外围腹地的吸引作用和辐射作用,外围区域则通过提供农产品、劳动力、商品市场、土地资源等而成为城市发展的依托。城市与区域相互依存,城市借区域而立,区域依城市而兴。城市发展与城市规划研究需要研究城市以外更大的区域问题。需要澄清模糊的认识,弄清城市与区域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

城市是区域的核心

城市有许多职能,可分为一般职能和特殊职能,也可以认为基本职能和非基本职能,具体地说有管理、经济、政治、文化、商贸、信息服务等职能。郑州作为河南的省会,是一个区域发展的中心,城市还是区域的商贸流通中心和交通中心,还是各种政治和管理机构的集中地,是区域的政治和文化中心。

区域条件是经济发展的基础

城市化与经济发展同步的原因是经济结构和经济模式对城市发展的决定性影响。经济条件对城市发展的影响还表现在对城市分布的影响上。如郑州市定位于全国区域性中心城市,全国重要的现代物流中心,区域性金融中心,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科技创新基地;洛阳市定位于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全国重要的新型工业城市,先进制造业基地,科研开发中心和职业培训基地,中西部区域性物流枢纽;开封

市定位于国际文化旅游城市,中原城市群纺织、食品、化工和医药基地。依托各具特色的城市,发展产业和功能区块。四大产业带:郑汴洛城市工业走廊,以现代制造、高技术、能源、石化等产业密集区为支撑;新乡一郑州一许昌一漯河轻纺、食品和高新技术产业带;新乡一焦作一济源能源、原材料和重化工产业带;洛阳一平顶山一漯河能源、原材料和重化工产业带。

地理位置

地理位置是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其作用表现在城市辐射和吸引范围的大小决定城市的优势产业化部门和专业化市场。郑州地处中原,为河南省会所在地。北临黄河,南接许昌,东西与七朝古都开封市和九朝古都洛阳市相临,具有“中、通、丰、古、商”的区位优势。以郑东新区要发展为中央商务区和“新经济”聚集区,而外围卫星城如巩义、新密、新郑、中牟及桥北新区等要以发展产业为主,将郑州发展成为一座集行政、商贸、交通、旅游服务于一体的现代化大都市。郑州的旅游资源非常丰富,有轩辕黄帝故里、裴李岗文化遗址、大河村遗址、夏都阳城遗址、商城遗址等记载了她8000多年的文明史,以黄河游览区、大村遗址、巩义市的宋朝陵墓为主的黄河有中国特色文化旅游群和以少林寺、嵩山国家森林公园为主的嵩山风景名胜区给郑州增添了无穷的魅力。区域基础设施

区域性的基础设施, 特别是交通、通讯是城市与外围区域相互联系的纽带, 其好坏程度将直接影响城市的辐射能力和吸引范围, 进而影响城市的发展、城市体系的形成、城市之间的分工协作, 以及区域优势的发挥和区域差异的大小。例如郑州交通优势,郑州地处中原城市群中心,郑州区位优越,交通发达。郑州素有中国“铁路心脏”之称,京广、陇海两大铁路干线在此交汇,被称为“火车拉出来的城市”。现代郑州郑州已成为中国重要的集铁路港、公路港、航空港、信息港为一体的综 合性交通通讯枢纽。

除此之外,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发展受区域生态坏境容量的影响越来越明显。城市发展要有区域整体性观念, 要重视城乡结合、大中小城镇结合的问题。

例如郑汴一体化、郑开一体化等的进行使郑州与周围地区的各种关系就更为紧密,可以说密不可分, 呈现出区域一体化的态势。

下载长沙新南城区域发展研究启动(共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长沙新南城区域发展研究启动(共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我国西北地区设施园艺区域发展模式研究

    青海省花卉现状及发展模式的研究摘要本文介绍了青海省花卉产业发展的现状,分析了当前存在的问题和发展优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进行西北地区的设施园艺产业规划,主要是设施类型......

    莫厘峰:构筑区域发展新优势

    莫厘峰:构筑区域发展新优势 【信息时间:2008-11-27阅读次数:45】【我要打印】【关闭】 王荣书记在市委十届四次全委扩大会议上号召全市广大干部群众,进一步弘扬新时期苏州城市精......

    乌蒙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启动会

    乌蒙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启动会 会议精神传达提纲 2月23日,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在地处乌蒙山区腹地的云南省昭通市召开乌蒙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启动会,正式启动......

    证券公司“新三板”业务发展研究

    证券公司“新三板”业务发展研究 第一章介绍三板市场概况 历史沿革; 新、老三板状况 业务开展前提:目前公司层面和投行已取得三板资格 第二章新三板目前情况 报价股份公司情况......

    农村区域发展专业建设(共五则范文)

    农村区域发展专业建设情况 专业基本概况: 农村区域发展是发展学科的重要分支,经过20世纪90年代以来引进、应用和本土化,已经在我国的农村发展、扶贫、资源管理和可持续发展等......

    谋求民营经济大发展 争创区域发展新优势(范文大全)

    在全省民营经济仙桃会议上,省委、省政府号召全省上下进一步解放思想,完善政策,改善环境,改进服务,促进全省民营经济和县域经济大发展。如何贯彻落实好这次会议精神,樊城区进行了深......

    谋求民营经济大发展争创区域发展新优势[★]

    在全省民营经济仙桃会议上,省委、省政府号召全省上下进一步解放思想,完善政策,改善环境,改进服务,促进全省民营经济和县域经济大发展。如何贯彻落实好这次会议精神,樊城区进行了深......

    长沙银行小微企业信贷业务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

    长沙银行小微企业信贷业务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 摘 要:文章在分析长沙银行小微企业信贷业务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了长沙银行小微企业存在的信贷产品创新力度不足、业务流程繁琐、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