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文物保护与管理的法规及其法律体系
中国文物保护与管理的法规及其法律体系、国际文化遗产保护和管理的法律和公约、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的理论和实践、中国文物保护和管理的现状及问题、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规划和管理现状及问题、文物保护单位保护和管理的现状及问题、“大遗址”保护的理念和实践及问题、历史街区保护和管理的目标以及存在的问题、民间文物管理的现状
一、文物的价值观问题。
1、文物有什么价值?为什么要保护文物?
2、我国目前落后的文物价值观及其对我国的文物保护和利用的影响。
3、国际先进的文物价值观及其对我国的文物保护和利用的启示。
4、如何提高我国公众和各级政府的文物价值观?
二、中国文物保护与管理的法规及其法律体系
1、新中国文物法制建设及其评述
2、当代中国文物法制体系评论
3、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三、外国文化遗产保护立法解读
1、《西班牙历史遗产法》
2、《希腊古物法》
3、《埃及文物保护法》
4、《日本文化财保护
四、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管理
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
2、世界文化遗产的定义和标准
3、文化遗产的原真性原则
4、世界文化遗产的申报、评估与监测
5、世界文化遗产的国家保护和国际保护
6、中国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和管理的现状、问题和政策思考
五、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规划和管理
1、《保护历史城镇和城区宪章》
2、历史文化名城的定义、特点和类别
3、历史文化名城的规划
4、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和管理
5、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管理的现状、问题和政策思考
六、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与管理
1、文物保护单位的定义、公布、分级和分类
2、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的划定、档案记录和机构设置
3、文物保护单位保护和管理的基本原则
4、《国际古迹保护与修复宪章》(《威尼斯宪章》)
5、古建筑和纪念建筑的维修和利用
6、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与管理的现状、问题和政策思考
七、“大遗址”保护的理念和实践
1、大遗址面临的威胁
2、大遗址保护中的主要难题和矛盾
3、大遗址保护规划的案例分析:河姆渡遗址和吐鲁番地区文物保护规划
4、大遗址保护的政策思考
八、历史街区的保护与管理
1、《历史园林保护宪章》(《佛罗伦萨宪章》)
2、《关于历史地区的保护及其当代作用的建议》
3、历史街区保护的基本原则
4、历史街区保护的目标
3、历史街区保护和管理中存在的现状、问题和政策思考
九、文物保护与旅游开发利用
1、文物旅游开发利用的现状
2、文物旅游开发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3、国有文物的国家所有权
4、如何处理文物保护与旅游开发利用的关系
十、民间收藏文物的管理及其法规
1、私人收藏文物的管理
2、民间文物市场管理
3、文物拍卖管理和《关于加强文物标卖标的的鉴定管理的通知》
十一、文物的出境管理
1、《文物出境鉴定管理办法》
2、《关于文物出口鉴定标准的几点意见》及其参考标准
3、《关于古旧书籍出口鉴定问题》
5、文化部对建国后已故著名书画家作品限制出境的鉴定标准
十二、防止非法贩运文化财产
1、文化财产及其非法贩运
2、《关于禁止和防止非法进出口文化财产和非法转让其所有权的方法的公约》
A 国家一级采取的步骤
B 国际一级采取的步骤
C返还或归还文化财产
3、《关于被盗或非法出口文物公约》
十三、考古发掘管理
1、《关于适用于考古发掘的国际原则的建议》
2、《考古遗产保护与管理宪章》
3、我国的考古发掘管理
十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管理
1、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和范围
2、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义
3、加快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立法
一、中国博物馆发展政策
1、遵循发展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2、坚持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
3、服务当代社会的思想道德建设
4、服务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
5、服务对外文化交流和配合中国的外交
6、适应小康社会人民休闲、娱乐和精神生活的需要
二、中国博物馆宏观管理体制及其改革思考
1、现行中国博物馆宏观管理体制的弊病
2、中国博物馆宏观管理体制改革思考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博物馆发展
三、中国博物馆事业法制建设和规章与制度
1、新中国博物馆事业法制建设概况
2、中国博物馆事业法制建设评述
3、当代中国博物馆事业法制建设的任务和方向
四、现代博物馆的经营理念
1、确立正确的博物馆的经营理念的重要性
2、从博物馆职能看如何经营博物馆
五、博物馆的宣传与推广
1、博物馆的宣传推广的作用
2、博物馆的宣传推广的内容
3、大众传媒与博物馆宣传
4、各种大众传媒使用的原则和方法
5、非大众传媒在博物馆宣传推广中的应用
六、博物馆的行销策略
1、博物馆行销的理念
2、博物馆行销的方法
七、博物馆的教育活动
1、现代博物馆的教育特色与教育使命
2、博物馆教育活动的类型和方式
3、辅助学校的教育活动
4、社会服务的教育活动
八、博物馆的接待服务工作
1、博物馆的接待服务工作的重要性
2、博物馆的接待服务工作的内容
3、博物馆观众接待中的生活服务
4、博物馆观众参观中的导引服务
5、博物馆观众参观中的教育服务
九、博物馆社会资源的利用
1、人力资源的利用
2、地域资源的利用
3、资金经费资源的利用
十、世界著名博物馆的经营之道
1、英国维多利亚—艾尔伯特博物馆的经营之道
2、从卢浮宫引商入室看博物馆的经营
3、古根海姆博物馆的经营之道
十一、博物馆的国际文化交流活动
1、国际文化交流的原则
2、国际文化交流的准备
3、国际文化交流的作用和意义
十二、上海博物馆——中国博物馆经营的成功典范
十三、中国博物馆建设管理
1、博物馆新建、改造和扩建工程中的建筑筹划管理
2、博物馆新建、改造和扩建工程中弱电和智能化系统筹划管理
3、博物馆新建、改造和扩建中展览项目的筹划管理
十四、中国博物馆信息化建设
1、博物馆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2、博物馆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3、中国博物馆信息化建设的政策思考
十五、行业博物馆:中国博物馆发展的新的增长点
1、行业博物馆发展的意义和必要性
2、行业博物馆的投资和经营定位
3、行业博物馆的内容策划和功能定位
4、发展我国行业博物馆的政策思考
中国文物保护与管理的法规及其法律体系、国际文化遗产保护和管理的法律和公约、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的理论和实践、中国文物保护和管理的现状及问题、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规划和管理现状及问题、文物保护单位保护和管理的现状及问题、“大遗址”保护的理念和实践及问题、历史街区保护和管理的目标以及存在的问题、民间文物管理的现状
三、文物的价值观问题。
5、文物有什么价值?为什么要保护文物?
6、我国目前落后的文物价值观及其对我国的文物保护和利用的影响。
6、历史文化名城的定义、特点和类别
7、历史文化名城的规划
8、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和管理
九、“大遗址”保护的理念和实践
5、大遗址面临的威胁
6、大遗址保护中的主要难题和矛盾
7、大遗址保护规划的案例分析:河姆渡遗址和吐鲁番地区文物保护规划
8、大遗址保护的政策思考
4、文物旅游开发利用的现状
5、文物旅游开发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6、国有文物的国家所有权
4、如何处理文物保护与旅游开发利用的关系
十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管理
4、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和范围
5、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义
6、加快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立法
6、博物馆的宣传推广的作用
7、博物馆的宣传推广的内容
8、大众传媒与博物馆宣传
9、各种大众传媒使用的原则和方法
10、非大众传媒在博物馆宣传推广中的应用
第二篇:文物保护管理协议书
红岩乡文物保护管理协议书
红岩乡人民政府…………(以下简称甲方)
村民委员会…………(以下简称乙方)
根据南府发(2011)20号文件关于公布县级不可移动文物名录的通知精神,为了更进一步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的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为加强文物保护和管理,特与签订此协议:
一、甲方职责:
定期不定期对文物保护工作进行监督,及时向乙方传达上级文化文物部门对文物保护的信息,如文物出现不安全因素,将视其情节追究乙方法律责任,乙方在保护管理文物时如有问题或困难,可以向甲方提出申请,甲方应给予协助。甲方每年给乙方管理费100元。
二、乙方职责:
负责对辖区内的不可移动文物全权保护,在文物保护单位的建设控制地带内,不得建设破坏文物保护单位历史风貌的设施。配合甲方依法开展的各类文物保护检查工作;如发现盗墓、盗挖瓦当等现象,应及时向甲方汇报,如有意外发生,要立即采取措施并在二十四小时内报告甲方;落实防火、防盗、防坍塌等安全防范措施;负责管理、保护好文保单位的标志说明,保持干净、整齐。
三、此协议书一式二份,乡人民政府、村各执一份,本协议书自签字之日起生效。
甲方:代表签名:(公章)
乙方签名:
二○一一年月日1
第三篇:中国市场经济法律体系的建立与完善
中国市场经济法律体系的建立与完善
市场经济是依法规范的竞争经济,市场主体的组织和行为、市场交易行为和秩序、与市场密切相关的劳动、社会保障等规范,都是以市场活动为核心的法律规范。中国在建立市场经济的过程中,不断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的法律体系,不仅为市场经济的培育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法律条件,而且为公私财产权的保护和公平的市场竞争秩序的建立提供了较为有效和全面的制度保障。
中国市场经济法律体系的建立与完善
1992年中国明确宣布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路后,市场经济立法的步伐明显加快。特别是八届、九届全国人大有计划的市场经济立法活动,一系列有关市场经济的法律顺利出台,从而初步建立起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法律体系。
(一)宪法的修订
中国现行宪法颁布于1982年12月4日。作为国家的根本大法和建立市场经济法律体系的基础和依据,宪法首先对经济体制改革的现实做出了积极的反映,表现在1988年、1993年和1999年连续三次对宪法的修正。1998年宪法修正案规定:“允许私营经济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存在和发展。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国家保护私营经济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对私营经济实行引导、监督和管理。”同时还规定“土地的使用权可以依照法律的规定转让”。1993年的宪法修正案,将“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家加强经济立法”明确写入了宪法,并将国营经济改为国有经济。1999年的宪法修正案把“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法制目标写入宪法。上述三次宪法的修改使得有关的规范和内容进一步适应客观实际,为社会的全面发展与进步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从而更好地发挥其根本法的作用。
(二)市场主体法律制度的制定
市场主体主要是企业,企业立法占有关市场主体立法的绝大部分。50多年来,中国都以所有制为标准来划分企业。企业工商登记,首先要标明其所有制性质,分为全民、集体、私营和个体等四种。这四种划分标准不科学,例如私营和个体企业享受的权利和承担的责任来看,又不是处于平等的地位。这种划分,显然已不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为此,中国分别于1993年、1997年、1999年颁布了《公司法》(1999年修订)、《合伙企业法》、《个人独资企业法》三部法律。这三部关于市场主体的法律,不是以所有制为标准来划分企业,而是按出资者的形态和出资者责任来划分的,如此以来,健全了中国有关市场主体的立法,使以往按照所有制来区分企业形式的做法得到改变。
《公司法》为国有企业的改革确立了法律的形式,规定了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的设立条件、组织机构、公司股份与债券的发行与转让、解散与清算、外国公司分支机构以及违反公司的法律责任等内容。公司法通过调整公司的内外关系,保障公司、股东、债权人的合法权益,适应了市场经济的需求,并与国际接轨,改变了滥设公司的状况,为国有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提供了法律依据。199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的颁布与实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第一,股东财产和公司财产的分离。公司法第四条规定,公司股东作为出资者按股入公司的资产享有所有者的资产受益、重大决策和选择管理者等权利。公司享有由股东投资形成的全部法人财产权。这意味着,包括国有出资人在内的公司的股东在出资后仅享有股东权,公司则对出资人出资形成的财产享的包括所有权在内的全部法人财产权。因此,公司可依法对其拥有的财产占有使用、受益和处分,实现了公司财产和股东财产的分离。第二,股东承担有限责任。依照公司法第三条的规定,有限责任公司,股东以其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股份有限公司,其全部资本划分为等额股份,股东以其所持股份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第三,公司具有独立的人格。依公司法第三条规定,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责任公司是企业法人。又依公司法第五条规定,公司以其全部法人财产,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换言之,公司具有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能以自己的名义独立享有权利、承担义务,能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合伙企业是企业组织形式的一种,它是由各合伙人订立合伙协议,共同出资、共同经营、共享收益、共担风险,并对合伙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的营利性组织。合伙企业虽然是多投资主体举办的企业,但它不同于公司,其本质特征是出资人(合伙人)对合伙企业的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合伙企业对其债务,应先以其全部财产进行清偿。合伙企业财产不足清偿到期债务的,各合伙人应当承担连带责任。《合伙企业法》规定了合伙企业的设立、合伙财产、合伙事务的执行、入伙与退伙、解散与清算、法律责任等问题。其宗旨在于调整合伙关系,保护债权人利益,促进合伙经济发展。中国的私营企业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合伙企业;企业联营中,也有一批联营组织属于合伙性质。但是,《民法通则》对合伙仅作了原则规定,不能合伙企业的发展需要。因此,合伙企业法对保障多种经济的发展十分必要。
个人独资企业是依照《个人独资企业法》在中国境内设立,由一个自然人投资,财产为投资人个人所有,投资人以其个人财产对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责任的经济实体。个人独资企业的设立实行准则主义,其设立本身不需经过审批。个人独资企业有两大特点:一是出资人控制严,个人独资企业投资人对本企业的财产依法享有所有权,其有关权利可以依法进行转让和继承;个人独资企业投资人可以自行管理企业事务,也可以委托或者聘用其他具有民事行为能力的人负责企业的事务管理。二是个人独资企业的投资人对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责任,以其家庭共有财产作为个人出资的,应当依法以家庭共有财产对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责任。
上述三部法律的颁布实施,标志着中国过去以所有制划分企业的标准正是过渡到以企业资本构成和投资者责任形式为标准,中国开始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市场经济主体 结构。原国有企业将根据公司法的规定逐步改建为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从而在企业的组织形式上,以公司制企业为主,包括合伙企业、个人独资企业等形式。这样,有利于实现市场主体之间真正的平等,有利于保障交易安全和公平竞争秩序,因而符合市场经济运行的需要。
(三)规范市场主体行为的法律制度的制定
中国已经颁布的这类法律制度,包括合同法、票据法、保险法、证券法、担保法等。
1999年10月1日生效的新《合同法》对规范市场经济行为具有重要意义:(1)实现了合同法的统一;(2)对合同的订立作了详细的规定;(3)承认了法人越权订立的经济合同仍然对其产生约束力;(4)采纳了英美法上的隐名代理制度;(5)确立了合同履行抗辩制度和债的保全制度,保障交易的安全;(6)完善了违约责任制度;(7)建立了总则和分则并立的合同法体系,增强了合同法的适用性和现实性;(8)为增强合同法的可操作性,在立法技术上,为求简练,合同法大量使用了参照条款,以便操作;(9)对合同的解释方法进行了明确规定。
《担保法》于1995年6月 30日通过,是调整借贷、买卖、货物运输、加工承揽等经济活动中,债权人以担保方式保险其债权实现的法律规范。参照大陆法系的立法经验,中国担保法规定五种担保方式:保证、抵押、质押(包括动产质押和权利质押)、留置和定金,适应了经济发展和融通资金的需要。
《票据法》于1995年5月10日通过,是调整公民、法人因票据而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它规定汇票、本票和支票三种票据制度,确定票据上的权利义务,具有强制性、技术性、国际统一性的特征。
《保险法》于1995年6月30日通过,2002年10月修订,是调整公民、法人因保险而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
《证券法》于1998年12月 29日通过,是调整因证券的发行、交易和管理而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旨在建立和发展统一的证券市场,创造公开、公平、公正的证券发行、交易环境,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经济秩序和社会公共利益。
(四)市场管理秩序的法律制度的制定
在市场管理秩序的法律制度方面,中国先后制定了《标准化法》、《反不正当竞争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产品质量法》、《广告法》、《食品卫生法》、《药品管理法》、《拍卖法》等,分别对市场的公平竞争、产品质量的监督管理、消费者权益的保护、广告行为、拍卖规则等作了相应的规定。
在规范金融市场秩序方面,先后制定了《中国人民银行法》、《商业银行法》、外资金融机构管理条例》、《外资保险公司管理条例》、《金融机构撤销条例》等法律法规。这些法律法规的颁布实施,对理顺金融关系、完善金融体制,废除传统的结算方式,实现货币支付的票据化等都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在规范涉外管理秩序方面,颁布了《海关法》、《进出口商品检验法》等法律,与此同时,国务院又制定了一批配套的涉外经济法律法规。
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先后制定和修订了《商标法》、《著作权法》、《专利法》、《知识产权海关保护条例》、《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实施国际著作权条约的规定》、《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此外,1993年9月我国颁布的《反不正当竞争法》开始明文保护商业秘密,1997年修订后的《刑法》还列有专章,规定了对严重侵犯商标权、侵犯版权、侵害商业秘密及假冒他人专利者进行刑事制裁。目前中国已经建立了一个比较完备的知识产权法律保护体系。
在资源和环境保护方面,先后颁布实施了《矿产资源法》、《煤炭法》、《森林法》、《草原法》、《渔业法》、《电力法》、《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噪声污染防治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保护法》、《海洋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等法律,与此同时,国务院及其环境保护主管部门颁布了相应配套的有关环境保护的行政法规和规章,环境保护法律体系已经完备起来。
在规范行政机关依法行政方面,中国行政程度立法有很大的进步。1996年通过了《行政处罚法》,确立了处罚权限和处罚机关依法设定原则,处罚公正、公开原则,一事不再罚原则和保障权利原则,并对处罚的听证程序作了较为具体的规定。《国家赔偿法》、《行政诉讼法》、《行政复议法》,给予受行政机关违法行政行为约束或因此造成损害的行政相对人以法律程度和实体的救济。
(五)宏观调控的法律制度的制定
在市场经济宏观调控方面,为了建立健全宏观经济调控体系,转变政府职能,中国制定了《预算法》、《审计法》、《会计法》、《对外贸易法》、《税收征收管理法》、《个人所得税法》、《价格法》等。预算法,是规定预算的编制、审议、通过和执行的法律,其目的在于预算的编制、审议、通过程序规范化,强化对预算决算执行的监督,保障预算收支平衡。中国在20世纪90年代初成功地进行了税制改革,它涉及中国原有的流转税制、所得税制、资源和财产税制、目的行为税制的方方面面、大大小小38个税种。经过这次改革,使中国的税收制度走上了规范化、法制化的道路,而且使增值税这种具有公平、中性、透明、普遍特点的税种成为中国流转税的主体税种,使流转税和所得税成为中国整个税收制度体系的主体,同时,也充实和增设了辅助税种,从而统一了企业的税负,加强了税收征管,以强化税收宏观调控功能,调节各经济主体利益,推动市场经济发展,保障社会公平。价格法规定经营者自由定价的基本原则、价格主管机关的职责、价格的总水平控制等内容,以规范价格行为,发挥价格合理配置资源的作用,稳定市场价格水平,实现有效地调节价格的功能。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价格法》规定的价格听政制度,价格听证制度是现代行政程序法的重要制度,确立了一个由政府、调定价申请人以及消费者三方共同参与论证、相互制约的价格形成机制,从而将政府制定价格的行政行为纳入法定的轨道和规范的程序,为决策结果更加民主、科学和公正创造了条件。
中国于1985年就制定了《会计法》(1993年、1999年两次修订),1992年11月财政部发布了《企业财务通则》和《企业会计准则》以及13项行业会计制度和10项行业财务制度,结束了中国40多年来在计划经济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会计模式,确立了与市场相适应并符合国际惯例的新会计模式。2000年6月由国务院发布了《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2000年12月财政部发布了《企业会计制度》,至此,基本上形成了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行业会计核算制度——企业会计核算制度的会计制度体系,建立起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
(六)劳动及社会保障的法律制度的制定
在规范劳动和社会保障立法方面,先后制定了《劳动法》、《工会法》。劳动法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颁布的第一部劳动法。与此同时,国务院及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为了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又颁布了大量的有关劳动和社会保障的行政法规或规章。
(七)司法审查法律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在建立司法审查机构和司法审查程序方面,中国在人民法院中建立了行政审判庭,1989年颁布了《行政诉讼法》。《行政诉讼法》建立了中国比较系统、完整的司法审查制度,它包含着许多重要的实体性规范条款以及应当从实体法的角度加以理解的表现为程序形式的条款。
中国按照WTO法律制定或者修订的法律法规已陆续对相关的司法审查做出了规定,如新修订的专利法、商标法等知识产权法分别取消了行政机关的终局裁决权,均赋予当事人提起行政诉讼的权利;新制定的反倾销、反补贴、货物进出口、技术进出口以及其他有关商品贸易和服务贸易的行政法规,均对相应的司法审查做出了规定。2002年8月通过并于10月1日起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国际贸易行政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则进一步扩大了司法审查的范围,规定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具有国家行政职权的机关和组织及其工作人员有关国际贸易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可以依照行政诉讼法以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2002年11月21日颁布并将于2003年1月1日起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查反倾销行政案件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和《关于审查反补贴行政案件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是最高人民法院为了适应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行政审判工作的新形势,继《关于审查国际贸易行政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之后,出台的有关人民法院审查与世贸组织规则相关的反倾销、反补贴行政案件的重要司法解释,对于人民法院承担世贸规则和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法律文件规定的司法审查职责,保护参与反倾销、反补贴调查程序的组织和个人的合法权益,依法监督和维护反倾销、反补贴行政主管机关依法行政,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中国在权利的保护方面,在制度安排上是非常周密的,国外这方面的保护一般尚处于对“权”的保护上,而我们的司法审查不仅仅限于对“权”的保护,可以说在对“利”的保护已经超出国外的水平,在审理行政机关不作为的问题上更是比外国做得好。应当说,在审查具体行政行为的问题上,中国的行政诉讼不仅达到了WTO的要求,而且,在某些方面的规定和实践效果上已超过了WTO的要求。
综上所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都一直在朝着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机制的目标而不断进行制度创新,推动了市场经济法律体系的逐渐形成。中国市场经济法律体系的轮廓已基本形成,与世贸组织规则接轨的法律体系正在完善。(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供稿)
第四篇: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20140328W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性质
它是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登记注册的社团法人,并由国家文物局主管的公募性文物保护基金组织。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章程
第四条 本基金会的原始基金数额为人民币800.00万元,来源于公众募捐和国家文物局的资助。
第二章 业务范围
第七条 本基金会公益活动的业务范围:
(一)发展与一切热爱和关心文物博物馆事业的团体与个人间的联系与合作;
(二)资助宣传《文物保护法》及有关方针政策,提高全民文物保护意识等公益活动;
(三)资助文物保护项目和博物馆建设以及相关课题研究,如编撰出版学术专著,拍摄电视专题资料片等;
(四)资助文物、文化遗产保护专项展览,学术讲座与研讨活动;
(五)资助文博领域的学术交流、咨询服务、教育培训;
(六)奖励文物保护工作先进集体与个人;
(七)国家法律法规允许的其他业务活动。
第十二条 本基金会的决策机构是理事会。理事会行使下列职权
(一)制定、修改章程;
(二)选举、罢免理事长、副理事长、秘书长;
(三)决定重大业务活动计划,包括资金的筹集、管理和使用计划;
(四)收支预算及决算审定;
(五)制定内部管理制度;
(六)决定设立办事机构、分支机构、代表机构;
(七)决定由秘书长提名的副秘书长和各机构主要负责人的聘任;
(八)听取、审议秘书长的工作报告,检查秘书长的工作;
(九)决定基金会的分立、合并或终止;
(十)决定其他重大事项。
200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伙企业法》
第三条 【不得成为普通合伙人的主体】
国有独资公司、国有企业、上市公司以及公益性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法人不得成为普通合伙人。
1998年《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
第四条社会团体必须遵守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不得反对宪法确定的基本原则,不得危害国家的统一、安全和民族的团结,不得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以及其他组织和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得违背社会道德风尚。
社会团体不得从事营利性经营活动。
注解:“社会团体不得从事营利性经营活动”一般是指其直接从事经营活动,其对外投资的企业从事经营活动不在限制之例.社会团体法人可以成为公司股东,但按规定要履行审批手续的还是要审批
其实作为登记机关,我们认定的它是否可以成为公司的股东,社团法人资格的合法性和有效性只要存在,即可对外投资,至于社团法人内部是如何运作的,我们大可不必太纠结这个问题,也许各地在登记时考虑的不一样!
1999年《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企业登记管理若干问题的执行意见》2006年废止
第六条社会团体(含工会)、事业单位及民办非企业单位,具备法人资格的,可以作为公司股东或投资开办企业法人,但依照中共中央、国务院的规定不得经商办企业的除外。
第五篇:城乡规划管理与法规
城乡规划管理与法规
第一章
城乡规划管理概述
1城乡规划管理基本内容和特性
基本内容(1)城乡规划组织编制(2)依法审批城乡规划(3)城乡规划实施(4)城乡规划实施的监督和检查 特性
⑴
就管理的职能而言,城市规划管理具有服务性和制约性。⑵
就管理的对象而言,城市规划管理具有宏观性和微观性。⑶
就管理的内容而言,城市规划管理具有专业性和综合性。⑷
就管理的过程而言,城市规划管理具有阶段性和连续性。⑸
就管理的方法而言,城市规划管理具有规律性和能动性。2城乡管理的基本原则
⑴ 依法行政的原则⑵ 系统管理原则⑶ 政务公开原则⑷公众参与原则
3城乡规划决策的类型和含义 含义:就是城乡政府和城乡规划管理行政主管部门为了实现城乡规划目标而对未来一定时期内城乡建设活动的方向、项目及方式的选择或调整过程。
决策类型(1)最优决策和满足决策 指最有效地达到既定管理目标的决策。(2)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 是按照规定程序和标准操作作规程进行决策。4如何提高城乡规划决策技术
优化决策结构,提高决策技术水平和推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和法制化建设
第二章
行政管理学与行政法学
1简述行政领导的含义
导行政领是行政组织或机构的管理者通过一定方式指挥影响组织内的个体成群体,从而实现一定组织目标的活动过程。
2结合城乡管理工作内容,谈谈如何提高行政效能。
提高行政效率应该采取综合治理、突出重点的方法,应该把重点放在改革和完善行政内部的体制、结构、程序和提高人员的素质上。把重点放在改善内部环境上,主要从4个方面进行自我改革和完善。
(1)改革组织体制。
(2)提高行政人员的素质,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完善行政过程。
(4)实现行政管理方法与手段的现代化。
3行政法治原则有哪些?分别有什么含义?
行政合法性原则是指行政管理权的存在与行使必须依据法律、符合法律,不得与法律相抵触。具体内容包括4方面内容:⑴ 行政行为主体合法、⑵ 行政行为内容合法、⑶ 行政行为程序合法、⑷ 行政行为权限合法。
行政合理性原则是指行政行为的内容要客观、适度、合乎理性,要求行政机关合理地行使自由裁量权,不得滥用自由裁量权。
行政应急性原则是指在某一些特殊的情况下,出于国家安全、社会秩序或公共利益的需要,经法律授权的特定的一级政府批准,行政机关可以,采取没有法律依据或与法律依据想抵触的措施,事后必须报法定国家机关予以确认。4行政行为产生法律效力所应该具备那些条件? 行政行为的成立,是指行政行为应具备法定的成立要件,才能构成行政行为、具备行政行为的效力。行政行为成立的共同要件是:
(1)行为主体合法
(2)行为客体合法
(3)行为内容合法
(4)行为程序合法
(5)形式合法
5行政救济的含义,结合规划管理工作实践谈谈行政救济在规划管理活动中的应用 是指当事人的权益因国家权力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违法或不当行政而直接受到损害时,请求国家采取措施,使自己受到损害的权益得到维护的制度。6城乡规划依法行政有哪些基本要求
(1)合法行政(2)合理行政(3)程序正当(4)高效便民(5)诚实守信(6)权责统一
第三章
城乡规划法律法规
1制定和实施城乡规划应遵循的原则
(1)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量力而为,尊重群众意愿,有计划、分步骤地组织实施城乡规划。
(2)对于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应当优先安排基础设施以及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妥善处理新区开发与旧区改建的关系,统筹兼顾进城务工人员生活和周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村民生产与生活的需要。
(3)对于镇的建设和发展应结合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优先安排基础设施以及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为周边农村提供服务。
(4)乡、村庄的建设和发展应当因地制宜、节约用地,发挥村民自治组织的作用,引导村民合理进行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2城市紫线的定义。在城市紫线内禁止那些活动?
是指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内的历史文化街区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公布的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范围界线,以及历史文化街区外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布保护的历史建筑的保护范围界线。违反保护规划的大面积拆除、开发;对于历史文化街区传统格局和风貌构成影响的大面积改建;损坏或拆毁保护规划确定保护的建筑物、构筑物和其他设施;修建破坏历史文化街区传统风貌的建筑物、构筑物和其他设施;占用或破坏保护规划确定保留的园林绿地、河湖水系、道路和古树名木等;其他对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的保护构成破坏性影响的活动。
3城市蓝线定义。在城乡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应该明确蓝线的那些内容?
是指城乡规划确定的江、河、湖、库、渠和湿地等城市地表水体保护和控制的地域界线。在城乡总体规划阶段,应确定城乡规划区范围内需要保护和和控制的主要地表水体,划定城市蓝线,明确城乡蓝线保护和控制的要求。在控制性详细规划阶段,应规定城乡蓝线范围内的保护要求和控制指标,并附有明确的城乡蓝线坐标和相应的界址地形图。4城市道路交通发展战略规划和城市道路交通综合网规划应该包含的内容?
城市道路交通发展战略规划的内容应包括:确定交通发展目标和水平;确定城市交通方式和交通结构;确定城市道路交通综合网络布局、城市对外交通和市内的客货运设施的选址和用地规模;提出实施城市道路交通规划的重要技术经济对策;提出有关交通发展政策和交通需求管理政策的建议
城市道路交通综合网规划包含的内容:确定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各种交通的衔接方式、大型的公共换乘枢纽和公共交通场站设施的分布和用地范围;确定各级城市道路红线宽度、横断面形式、主要交叉口的形式和用地范围,以及广场、公共停车场、梁桥、渡口的位置和用地范围;平衡各种交通方式的运输能力和运量;对网络规划方案做技术经济评估;提出分期建设与交通建设项目排序的建议。第四章 城乡规划行政许可和行业管理
1行政许可的含义。行政许可的基本特征
含义: 行政许可既是一种法律制度,也是一种行政行为,它是由法律、法规设定一般性禁止的制度,由行政机关依据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申请准予其从事法律、法规作一般性禁止的事项或者行政行为。基本特征:(1)行政主体的法定性(2)行政许可属具体行政行为(3)行政许可具有多样性(4)行政许可是一种外部行政行为
2城乡规划管理活动中行政许可包含哪些内容?
(1)颁发城乡规划编制单位资质证书(2)组织从业人员资格考试并颁发资格证及注册(3)颁发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4)颁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5)颁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6)颁发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
3简述城乡规划编制单位资质分级与相应的业务范畴
我国按照城市规划编制单位的设计实力将设计单位划分为甲、乙、丙三个等级,实行严格的评审管理制度。
本省、自治区、直辖市内业务范围
跨省、自治区、直辖市业务范围
甲级资质
所有类型的规划任务
须向所在地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乙级资质
(1)20万人口以下城市总体规划和
承担资质证书所允许的规划业务,并
规划的编制(2)详细规划编制(3)
须向所在地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备
研究拟定大型工程项目规划选址意见
案。
书(4)集镇和村庄规划
丙级资质
(1)建制镇总体规划编制和修订(2)
不能单独承担跨省、自治区、直辖市
20万人口以下城市的详细规划的编制;的规划编制任务。
(3)20万人口以下的城市的各种专项
规划的编制;(4)中、小型建设工程
项目规划选址的可行性研究。(5)集镇
和村庄规划
4注册城市规划师有哪些责任和义务
注册城市规划师应严格执行国家有关城乡规划工作的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秉公办事,维护社会公众利益,保证工作成果质量。注册城市规划师对于所经办的城乡规划工作成果的图件、文本以及建设用地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文件有签名盖章权,并承担相应的法律和经济责任。注册城市规划师有权对违反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要求及决定提出劝告,并可在拒绝执行的同时向上级城乡规划部门报告。注册城市规划师应保守工作中的技术和经济秘密。注册城市规划师不得同时受聘于两个或两个以上单位执行城乡规划业务。不得准许他人以本人名义执行业务。
第五章
城乡规划组织编制与审批管理
1城镇体系规划组织编制的主体分别是什么?
全国和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城镇体系规划分别由国务院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和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组织编制,用以指导城乡规划的编制。直辖市域、其他市域和县城城镇体系规划,有直辖市、市、县或自治县、旗或自治旗人民政府结合城乡总体规划组织编制。2城市总体规划审批的主体分别有哪些?
直辖市的和城乡总体规划是由城市人民政府负责组织编制。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所在地镇的总体规划,由县级人民政府负责组织编制。3审批城市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的技术关键是什么?(p90)审批城市总体规划的技术关键:(1)确立正确的规划指导思想和规划方法。
(2)正确处理好总体规划与历次城市总体规划的关系,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省域城镇体系规划、河湖水系规划、国土规划的关系及专项规划的关系。(3)对项目的重点、难点做出判断,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审批城市详细规划的技术关键:(1)明确正确的规划指导思想(2)正确处理好与上一层次规划的关系。(3)对项目的重点、难点做出判断,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4审批城市总体规划重点有哪些内容?(P89~90)(1)城市的性质。(2)城市发展目标(3)城市的规模
(4)空间布局和功能分区(5)交通规划
(6)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保护(7)协调发展(8)规划的实施(9)其他内容
5审批详细规划的重点有哪些内容?(P90~91)(1)规划用地性质
(2)规划控制指标和控制要素(3)空间布局和环境保护(4)道路交通
(5)市政基础设施建设(6)规划的实施(7)其他内容
6城市规划修改的条件有哪些?(P90)
(1)上级人民政府制定的城乡规划发生变更,提出修改规划要求的。(2)行政区划调整确需修改规划的
(3)因国务院批准重大建设工程确需修改规划的(4)经评估确需修改规划的
(5)城乡规划的审批机关认为应当修改规划的其他情形
第六章
城乡规划实施管理
1建设项目选址管理的概念是什么?P93简述其管理程序。P97 建设项目选址规划管理是指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城乡规划及其相关法律、法规对建设项目地址进行确认或选择,保证各项建设按照城乡规划安排,并核发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的行政管理工作。
建设项目选址管理应遵循一定的程序和操作要求进行,遵循以建设单位提出申请为前提,法定程序为主线,审查为重点的工作原则。
1、申请程序
以行政划拨或征用土地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建设单位凭建设项目建议书等书面批准文件,向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建设项目选址的申请。建设单位申请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操作要求。建设单位应向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提供下列资料:
1)填写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申请表或提出建设项目选址的书面申请。2)批准的建设项目建议书或其他上报计划的文件。
3)新建、迁建项目已有选址意向的,应附送测绘部门晒印的迁建单位原址和选址地点地形图,并标明选址意向用地位置。尚未有选址意向的,待规划选址后补送地形图。
4)原址改建申请改变土地使用性质或原址改建需要使用本单位以外土地的,须附送土地权属证件;需拆除基地内房屋的,附送房屋产权证件等材料;其中联建的,应附送协议书等文件。
5)大型建设项目、对城乡布局有重大影响的建设项目、对周围环境有特殊要求的建设项目,应附送相应资格的规划设计单位做出的选址论证意见。6)关于建设项目情况的选址要求的说明、有关图纸。
2、审核程序
以行政划拨或征用土地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一是对于尚无选址意向的建设项目,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城乡规划和土地现状条件选择建设地点,并核定土地使用规划要求;二是对于已有选址意向或改变原址土地使用性质的建设项目,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城乡规划予以确认是否同意,如经同意,则核定土地使用规划要求和规划设计要求。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审理建设项目规划选址意见书操作要求。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受理建设单位的选址申请后必须慎重、仔细地审理建设项目选址要求,并应在法定工作日之内完成审理,提出审理意见。经审核同意的发给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经审核不同意的,也应予以书面答复。
3、核发程序
对于行政划拨或征用土地的,如经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则向建设单位核发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及其附件,并按下列操作要求进行:
1)对于符合城乡规划选址的,应当颁发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2)对于不符合城乡规划的选址,应当说明理由,给予书面答复。
3)对于重大项目选址应要求做出选址比较论证后,重新申请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4)在地形图上按审核结论,划定示意建设项目的规划设计范围和相关控制线,并加盖公章,作为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的附件,发送建设单位及相关部门。2建设用地规划管理内容有哪些?P101
1、控制土地使用性质和土地使用强度
土地使用强度是通过容积率和建筑密度两个指标来控制的。土地使用性质、容积率和建筑密度已在建设项目选址规划管理阶段核定,在建设用地规划管理阶段,是通过审核设计方案控制土地使用性质和土地使用强度的。
2、确定建设用地范围
1)对于土地使用权有偿出让的建设用地范围,应根据经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确认,并附有土地使用规划要求的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所确定的用地范围来确定。
2)由于规划管理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为简化工作程序,提高工作效率,对于规模较小的单项建设工程,可以一并审定建筑设计方案,方便下一步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3)确定建设用地范围时,要同时对建设工程如所涉及的临时用地范围和城乡道路红线、河流蓝线范围内需要代办的用地范围一并确定。
3、调整城乡用地布局
我国的大多数城镇的旧区都存在着布局混乱,各类用地混杂相间,市政公用设施容量不足,城乡道路狭窄弯曲,通行能力差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已经严重影响了城乡功能的发挥。对一些矛盾突出,严重影响生产、生活的用地进行调整,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改善城乡的环境质量,节约城乡的建设用地。对于范围较大的旧区改建,则需要编制该地区详细规划并按法定程序批准后,方可组织用地的调整。
4、核定土地使用其他规划管理要求
城乡规划对土地使用的要求是多方面的。除土地使用性质和土地使用强度外,还应根据城乡规划对建设用地核定其他规划管理要求,如建设用地内是否涉及规划道路,是否需要设置绿化隔离带等。另外,还需要综合其他专业管理部门的要求一并提出。3建设工程规划管理容积率审核应注意的问题有哪些?P105 一是要区别同一项目中的不同性质和不同类型的建筑。一般来讲,各地在建筑容积率的规划技术规定中,不同性质和高、多、低层的建筑容积率准许最高值是不同的,因此应当根据不同类型建筑的占地或建筑面积的比例和准许容积率值进行计算,审核建筑总面积是否超过准许的建筑总面积。
二是要区别单项建筑工程和地区开发建筑工程的不同情况。一般来说,许多城乡制定的容积率规定是针对单项工程基地的,对地区开发项目如果简单套用会出现容量过高的现象。因此有的城乡根据开发基地的面积大小确定容积率的折扣,或根据修建性详规或城乡设计,剔除基地中公共部分用地不作为计算容积率的基地面积,以达到控制开发总量的目的。三是要区别应计入和不应计入容积率计算范围的建筑面积。我国目前鼓励地下空间使用、鼓励提供公共空间和保障建筑,规定一些建筑面积不在计算容积率的范围,如有些城乡规定:地下室面积的计算,半地下室在室外地面以上不超过规定高度的不计,超过规定高度的则按比例计算;在规定高度以下的设备层不计;屋面上水箱、楼梯间、电梯间、机械房等附属设施,不超过规定高度,不超过标准层建筑面积一定比例的不计、为社会公众服务而提供的开放空间不计等。
四是建筑基地面积建筑面积的计算应当规范。如城乡规划道路红线和河流蓝线内的土地面积不计入建筑基地面积,建筑面积计算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等。建筑容积率审核是一项十分细致的工作,特别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经济利益的驱动,开发商盲目追求高容积率,甚至弄虚作假,应予严格审核。
4市政交通规划管理的内容有哪些?参见P110-P112(1)地面道路工程的规划控制 1)道路走向及坐标的控制。2)道路横断面布置的控制 3)城乡道路标高的控制 4)道路交叉口的控制 5)路面结构类型的控制 6)道路附属设施的控制
(2)高架市政交通工程的规划控制(3)地下轨道交通工程的规划控制
(4)城乡桥梁、隧道、立交桥等交通工程的规划控制 5简述管线综合的任务与内容P115 管线综合是协调各类管线的空间位置。由于有多根管线同时建设,因此要综合平衡,使各种管线在规划管理的协调下得到统筹安排,各得其位,避免干扰。管线综合是对多种管线同步建设协调工作的过程。一般需要编制管线综合规划,综合协调管线平面位置、间距和竖向间距以及管线与绿化、建筑物、道路等方面的关系。进行管线的走向、管位多方案的比较,根据管线综合技术标准和规范,从而确定经济合理、切实可行的最佳方案,作为管线工程规划设计要求的依据。
6乡村规划管理的内容有哪些?P117 乡规划、村庄规划的内容应当包括:规划区范围内的住宅、道路、供水、排水、供电、垃圾收集、畜禽养殖场所等农村生产、生活服务设施、公益事业等各项建设的用地布局、建设要求,以及对耕地等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防灾减灾等的具体安排。乡规划还应当包括本行政区域内的村庄发展布局。
7什么是历史文化名城?P120规划管理内容有哪几个方面?P121 历史名城:目前是否还保存有较丰富完好的文物古迹和具有重大历史、科学、艺术价值。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现状格局和风貌应保留着历史特色,并具有一定的代表城市传统风貌的街区。文物古迹主要分布在城市市区或郊区,保护和合理使用这些历史文化遗产对该城市的性质、布局、建设方针有重要影响。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内容分物质形态和非物质形态两大类。从城乡规划管理部门现有的职能看,主要是做好历史文化名城的物质形态保护,并为非物质形态的保存创造规划和环境条件。物质形态保护主要有三方面内容:(1)文物古迹、优秀历史建筑的保护
文物古迹、优秀历史建筑的保护包括古建筑、古园林、古桥、古树、历史遗迹、遗址、纪念地,以及历史名人故居、近代优秀建构筑物等。(2)历史地段的保护
历史地段的保护包括文物古迹、历史建筑集中、具有地区特色风貌、至今仍有生命力和文化魅力的地段、街区。这是名城保护的重点。(3)城乡形态特征的保护
城乡形态特征的保护包括历史形成的城乡总体空间格局、几何形态、建筑总体风格以及记录各个时期城乡形态演变历程的标志性特征;还包括构成名城形态特征中起着重要作用的山丘河湖自然环境和经历各个时代人类加工过的自然环境。非物质形态保存主要有三个方面内容:
(1)语言文字
(2)城乡文化传统、民俗风情、生活方式、礼仪习俗、道德伦理、审美观念、地方曲艺等。
(3)特色民间生产工艺、技艺等。
第七章
城乡规划行政监督检查管理
1建设工程规划批后行政检查操作要求有哪些?P129(1)行政检察人员法定,职权决定
检查人员必须是国家正式工作人员,执行检查时,必须2人及2人以上进行,并应当佩带公务标志,主动出示证件。
(2)政务公开,告知检查相对人
实施行政检查时,监督检查人员应当通知被检查人在场,检查必须公开进行。(3)区分检查类型,规定时限完成
依申请施工检查必须及时,即从检查开始到结束不能超过相关法规规定的工作日。(4)行政检查应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
城乡规划行政检查是一种行政执法行为,其工作依据必须完备、可靠、合法。以《城乡规划法》及其配套法规,依法定程序批准的城乡总体规划、详细规划及其他专项规划,以及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核发的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和其他决定,为其监督检查规划依据。建设用地、建设工程的实施情况,违法用地、违法建设的实际情况及相关方面的证据是查处结论的事实依据。(5)行政执法效力法定,检查结果承担法律责任 行政检查不同于行政决定,行政决定是确定建设单位和个人的权利和义务,而行政检查则影响建设单位和个人的权利和义务,将会直接或间接地妨碍其合法权利的行使,甚至给其造成经济损失。但是,只要行政检查合法正当,行政主体可以对此不承担责任,由此引起的损失由相对人自己承受,这是建设单位和个人行政协助规则的体现。然而,如果行政检查违法或者不当,不管检查人员是否有过错,一律由行政主体承担或者先行承担补救责任。如果检查构成行政侵权,则需要承担赔偿责任。2请举例说明。城乡规划实施监督检查的行政处罚分为哪几类。P130 城乡规划实施监督检查的行政处罚可以划分为申诫罚、财产罚、能力罚三种类型。
1. 申诫罚
指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向违反城乡规划及其法律规范的建设规范的建设单位或个人提出警告或者谴责,申明其行为违法,教育行为人避免以后再犯的一种处罚方式。其主要形式有警告、通报批评等。如对未依法取得选址意见书的建设项目核发建设项目批准文件的有关部门,由本级人民政府或者上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责令改正,通报批评。2. 财产罚
指强制建设单位或个人交纳一定数额的罚金或者没收违法建筑。其形式主要表现为没收其不合法占有的财物和金钱,或使其缴纳一定数额的金钱,即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和罚款。主要适用于行为人实施违法行为所造成的危害后果,可以通过剥夺其财产予以补偿,对这种违法行为可适用财产罚。财产罚必须以制裁违法行为为目的,依法适用,滥用或乱用财产罚必然会产生种种弊端。如在城市建设活动中,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或者未按照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规定进行建设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责令停止建设;尚可采取改正措施消除对规划实施的影响的,限期改正,处建设工程造价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十以下的罚款。3. 能力罚
能力罚也称行为罚,是对建设单位或个人的行为权进行限制或者剥夺的一种制裁。其主要形式有吊销规划许可证、资格证等。如上级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在检查中,发现下级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未能按照法定程序或者有违规发放许可证的行为,可以撤销规划许可证书。
3在城乡规划行政检查中,如何界定违法用地与违法建设?133 违法用地是指未取得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而占用土地和不按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的规定占用土地。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即为违法建设:
1)在未取得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和经批准的临时用地上进行的建设。2)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建设工程。3)未经批准的临时建设工程。
4)违反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规定或擅自变更批准的规划设计图纸的建设工程。5)违反批准文件规定的临时建设工程。6)超过规定期限拒不拆除的临时建设工程。
7)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不按照法律规定批准建设的项目。4城乡规划行政处罚需要遵循哪些原则?P131 1.处罚法定原则
行政处罚法定原则包括行政处罚的依据必须是法定的,实施行政处罚的主体及其职权必须是法定的,行政处罚的程序必须是法定的。在城乡规划管理活动中,作为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在行政执法活动中即要做到程序合法,也要做到法定授权,不擅权,不滥权,不越权。2.处罚与教育相结合原则 作为法律制裁的一种形式,行政处罚也具有教育的功能,行政处罚对违法行为的制裁目的是通过制裁使广大建设单位或个人认识到遵守城乡规划及其法律规范,服从规划管理的必要性。但是,法律法规的实施最主要的保障是人们对法的深刻理解和衷心支持。因此,维护法的尊严,制止违法行为,必须坚持处罚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城乡规划法》中法律责任部分中明确规定,对于一些违反法律进行建设的行为,不仅要处以相应的财产罚或能力罚,同时还附带有通报批评等教育手段,其目的就是为了使被罚者能更深刻的理解和遵守国家法律,同时在社会上也起到了一定的影响作用。3.公开、公正地原则
所谓公正是指公平、正直,没有偏私。坚持处罚公正原则,最主要的是正确行使行政自由裁量权。同时,还需要执法者对受罚者公正对待,一视同仁。在同性质和同情节的情况下,不论建设单位或个人的地位、权势等,应当一样处理,不能厚此薄彼。公开就是指处罚的过程是公开的,处罚的依据是公开的,处罚的程序是公开的,处罚的结果是公开的。4.违法行为与处罚相适应的原则 由于各类违法行为的特点不同,给社会造成的危害不同,所以行政处罚也必须与违法行为相适应,必须适当。处罚过度,会危及建设单位或个人的合法权益;处罚过轻,则不足以惩戒违法行为。如在规划法中规定,有的行为只需要进行教育和批评就可,而有些行为需要重罚,如严重影响城市规划的行为就必须给以重罚,增加其违法成本,使其不敢为之。5.处罚救济原则
行政机关给予违法者行政处罚,违法者必须有救济的途径。这种救济途径一般是指行政复议、行政诉讼和行政赔偿。行政机关应当认真执行这些救济制度。在城乡规划管理活动中,对于数额较大的罚款或是拆除及罚没违章建筑就必须进行听证,听取违法者及第三利益方的陈述用再下处理决定。这种救济即是保证民主决策的有效手段,又是阳光政务的具体体现,需要在规划管理活动中大力推行。6.受处罚不免除民事责任的原则
建设单位或个人因违法受到行政处罚,但其违法行为又对他人造成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如在《城乡规划法》中规定:“违反本法规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5实施城乡规划行政处罚需要注意哪些要点?P131 在适用行政处罚时应注意以下五个方面:一是责令改正。对建设单位或个人所作的违法行为,在给予必要行政处罚的同时,对客观存在的违法状态应当责令改正或者限期改正,不能简单地一罚了事。二是一行为不两罚款。同一建设单位或个人的同一个违法行为,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不得给予两次以上罚款。但是针对比较严重的或者触犯不同法律规定的违法行为,法律规定了不同种类的行政处罚的,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可以依法给予其两种以上的行政处罚。三是不予处罚。建设单位或个人虽有违法行为,但在特殊情况下,可以不予处罚。四是从轻处罚与从重处罚。即考虑处罚的幅度,建设单位或个人如果具备从轻或者从重处罚的条件,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在作出处罚决定时必须充分予以考虑,否则会引起处罚不当的后果。五是追究违法行为的期限。追究违法行为的期限为两年,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6城乡规划管理行政强制措施的执行必须具备哪些条件?P136 行政强制措施的执行必须同时具备以下四个条件:一是被执行者负有行政法规定的义务;二是存在逾期不履行的事实;三是被执行人故意不履行;四是执行主体必须符合资格条件。行政强制执行除了应当遵循行政法上的合法性原则与合理性原则外,还应当遵循预先告诫、优选从轻、目的实现和有限执行等原则。
7城乡规划行政复议的申请对象分别是什么?P138 对行政机关具体行政行为不服或有疑义的,按照下列规定申请行政复议:
1)对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依法设立的派出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向设立该派出机关的人民政府申请行政复议。2)对政府工作部门依法设立的派出机构依照法律、法规或者规章规定,以自己的名义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向设立该派出机构的部门或者该部门的本级地方人民政府申请行政复议。
3)对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分别向直接管理该组织的地方人民政府、地方人民政府工作部门或者国务院部门申请行政复议。
4)对两个或者两个以上行政机关以共同的名义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向其共同上一级行政机关申请行政复议。
5)对被撤销的行政机关在撤销前所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向继续行使 其职权的行政机关的上一级行政机关申请行政复议。
8国家赔偿的概念是什么?P141在规划管理活动中,任何情形下,受害人有取得赔偿的权利?P141 国家赔偿是指国家机关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违法行使职权并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受害人有取得国家赔偿的权利的一种救济制度。城乡规划管理国家赔偿的范围
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或城乡人民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行政职权时有下列侵犯财产权情形之一的,受害人有取得赔偿的权利:
1)违法实施罚款、吊销许可证和执照、责令停产停业、没收财务等行政处罚的。2)违法对财产采取查封、扣押、冻结等行政强制措施的。3)违反国家规定征收财物、摊派费用的。4)造成财产损害的其他违法行为。
属于下列情形之一的,国家不承担赔偿责任:
1)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与行使职权无关的个人行为。
2)因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自己的行为致使损害发生的。3)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