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我市税源调查分析报告

时间:2019-05-13 10:00:1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04年我市税源调查分析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04年我市税源调查分析报告》。

第一篇:2004年我市税源调查分析报告

经济税源调查分析报告近年来,我市经济在国内外经济大环境转暖的拉动下,取得长足发展,传统行业从小到大,新兴行业从无到有,朝气蓬勃。在经济快速稳健发展态势下,我市国税收入也取得了由94年不足3亿元到2003年的近8亿元的倍数增额。从经济到税收的税收经济观看,经济决定税收,税收影响经济,税收的增长必然依赖于经济的快速发展,从我们对我市近10年经济、税收调查情况看,虽然在发展经济过程中,存在着改革的阵痛和经济运行中的各种磕磕碰碰,但经济强劲的发展势头没有受到太大的波击:

一、经济发展情况从1994年以来的10年间,我市社会经济全面发展,综合竞争能力不断增强,经济实力进一步提升,财政收入快速增长,国民经济保持了健康、协调发展的良好态势。10年沧桑巨变,目前我市经济增长方式和产业结构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经济“块头”壮大。国内生产总值(现价)由1994年的93.6亿元增加到2003年的343.5亿元,年均增长13.8%。工业增加值由1994年的25.2亿元增加到2003年的133亿元,年均增长18.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1994年的24.2亿元增加到2003年114.5亿元,年均增长16.8%。二是产业结构优化。经过10年的产业结构调整,三大产业的比重由1994年的42.64:29.27:28.08(“一二三”)调整到2003年的23.67:42.29:34.03,呈现“二三一”发展态势,其中第一产业的比重下降近20%,第三产业发展壮大,占到经济总量的1/3,10年内比重上升了近6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上升了13%多,第二产业平稳增长,始终在经济总量中占据主导地位,工业兴市战略初见成效.三是地方“财力”增加。1994年,我市财政收入不足5亿元,至2003年,则增加到18.6亿元,增长了2.7倍多,税收收入从39764万元增加到139699万元,增长了2.5倍多,但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的比重却由1995年的80.35%下降到2003年的75.06%,呈现“税降费增”的局面。

二、税收发展情况与经济增长保持同步的国税收入也由1994年的28568万元增加到2003年的77027万元,年均增长10.43%。一是国税收入总量不断扩张。十年来,全市国税收入从1994年的28568万元,到2003年增长为77026万元,总量成倍扩张,规模不断扩大,净增了48459万元,累计入库国税收入约55亿元,其中近90%为地方收入,也就是说有近50亿元直接投入到了孝感经济、社会发展建设之中。国税收入规模分县市从2003年完成情况来看,除孝昌之外,其余收入规模都超过了5000万,其中收入规模过亿的有汉川、应城、市直(含市直属分局和开发区分局,下同),分别达到了24204万元、14581万元、12193万元;云梦县发展势头较好,2003年已突破了7000万元大关,今年计划为7850万元。二是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稳步提高。1994年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为5.27%,到2003年这一比重上升到5.42%,增加了0.15个百分点。三是国税收入保持占财政收入较大比重。国税收入历来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保持国税收入的长期稳定增长对保持财政收入的增长和收支平衡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十年来,国税收入占财政收入的比重最高达到58.36%以上,最低也保持在41%以上,平均占财政收入比重达到46%,对发展地方经济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三、从国税收入透视孝感经济

(一)从国税收入变化来看,孝感经济发展的成绩可喜。经济决定税收,经济增长的速度、规模和结构直接决定着税收收入的增长速度、规模和结构。

1、国税收入总量的扩张直接反映了经济的发展。全市国税收入的稳步增长,与国税部门推进依法治税,深化税收改革,强化科学管理,加强队伍建设等有着不可忽视的内在联系,但决定的因素还是经济,是经济的持续发展。1994年,全市GDp总量为93.63亿元,其中:第一产业39.93亿元,第二产业27.40亿元,第三产业26.30亿元;2003年,孝感市GDp总量达到343.55亿元,增幅达到3.7倍,其中:第一产业81.34亿元,第二产业145.29亿元,第三产业116.92亿元。

2、各经济成份国税收入比重反映孝感经济结构得到优化。以国有、集体、个体经济为主的单一经济结构格局已不复存在,私营、联营、股份制、涉外等多种所有制经济如雨后春笋,竞相发展。从各经济成份对国税收入比重的变化可见一斑。1994年,国税收入来源基本只有国有、集体、个体三种经济成份,而且主要依赖于国有经济,比重分别为68.6%、11.37%、16.44%,除此之外,外资有2.26%。至2003年,国有、集体经济国税贡献率大幅下降,分别只占22.11%、1.91%,而私营、外资、股份制等经济成份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分别占6.13%、21.02%、37.99%,基本形成了股份制、国有、外资等经济成份并驾齐驱、“三分天下”的格局。

3、民营经济得到了长足发展。可以注意到,直至2002年,全市国有经济国税收入贡献率仍高居第一,占37.17%,与居第二位的外资经济22.33%,相差达14.84个百分点,地位似乎相当“稳固”,但仅一年时间,国有经济国税收入贡献率便退居第二。与此同时,股份制经济成份大幅增长,一年之间分别增加了18.62个百分点。表明“公退民进”成效显著,国有经济已悄悄让出了“头把交椅”,民营经济来势较好。云梦县情况尤其如此,1993年该县国有、集体经济国税贡献率达73.2%,个体民营经济(以个体为主)国税贡献率为26.2%,至2003年,国有、集体经济国税贡献率下降到18.6%,下降了54.6个百分点,民营经济国税贡献率比重上升到了60.5%。

4、外资经济成为孝感经济新的重要增长点。资料反映,自从1991年孝感市征收外

资税收3.8万元,实现涉外税收“零”的突破以来,至1994年外资经济国税收入比重达到2.25个百分点。至2003年,涉外企业已提供国税收入16192万元,占全年国税收入的21.02%。以云梦县为例,1994年该县外资经济供提供税收不足11万元,比重为0.36%,至2003年,外资经济提供税已达1578万元,收入比重达到了21.57%,呈几何级数增长态势。

(二)从税源分布结构情况,折射出区域经济运行现状。税收作为经济的一面镜子,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了各地经济运行质量,从各地经济税源提供国税收入看,税源集中于经济活跃地区。

1、第二产业发展状况,决定了区域国税收入规模。从地域分布看,我市国税税源主要集中于汉川、应城、市直形成“三足鼎立”的税源格局,2003年共提供国税收入50979万元,占我市总收入的66.18%,其中汉川占31.42%、应城占18.93%、15.83%。从经济运行情况看,这也是我市工业基础较好,第二产业发展较稳健的区域,以汉川为例,1994年,汉川市第二产业占该市GDp的41%,2003年上升为45.22%,提高了4.22个百分点,其中工业1994年占38.82%,2003年上升为42.61%,提高了3.79个百分点。1994年汉川市税源共提供国税收入5833万元,占全市总收入的20.26%,2003年上升为31.42%,提高了11.16个百分点;而工业基础较薄弱,第二产业发展不足的区域,在税收上反映也较明显。以安陆为例:1994年,安陆市第二产业占该市GDp的36.72%,2003年上升为39.42%,提高了2.7个百分点,其中工业1994年占34.15%,2003年上升为34.69%,仅提高了0.54个百分点。1994年安陆市税源共提供国税收入4437万元,占全市总收入的15.41%,2003年为5783万元,占我市总收入的7.5%,从数量上看,仅增加了1346万元,从比重上看,下降了7.91个百分点。

2、经济发展方向,决定了税源构成。从目前我市梯级税源日益扩张税源结构特点,突出表达了目前做强、做大企业,推出品牌、推出拳头产品的发展经济的战略思路。1994年我市提供国税收入过千万元的企业只有大悟烟厂、安陆棉纺厂、省化工厂、汉川电厂四家,四家提供的税收共占当年总收入的18.24%,基础上是普遍开花、普遍弱小的税源结构,经过10年的演变发展,在经济发展突出重点,特别是近几年加快招商引资步伐、企业改制盘活,提高企业产品科技含量、市场竞争力的经济大气候下影响,税源构成也发生了相应变化。2003年我市提供国税收入过4000万元的企业就有汉新、汉元、湖北双环3家,1000万元至4000万元的有金龙泉啤酒(孝感)有限公司、湖北福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孝棉纺织实业有限责任公司、大悟烟厂、湖北省盐运站、供电、烟草7家企业,2003年全市纳税规模过1000万元的企业共提供税收收入33226万元,占总收入77027万元的43.14%,比1994年上升了近25个百分点。

(三)从国税收入与相关指标比较来看,孝感经济发展尚存在一些不合理因素。主要表现为,全市国税收入与同期财政收入、GDp联系起来看,所占比重呈下滑趋势,未能与同期财政收入、GDp增长保持同步。

1、全市国税收入占GDp比重下滑。从全市国税收入增长速度与GDp增长速度比较来看,国税收入增长速度比GDp增长速度要慢;从国税收入占GDp的比重来看,1994年到2003年,国税收入占GDp的比重总体水平只有2.42,1994年比重最高为3.1,总体呈现逐年下滑态势,2003年比重只有2.24。据相关资料反映,湖北省1994年至2003年国税收入在GDp中的比重分别为5.0、4.5、4.1、4.1、4.3、4.4、4.3、4.6、4.8、5.0。孝感与全省平均水平存在一定的差距,在2点以上。原因是多方面的,如:第一产业比重较大,第二产业中支农免、三税产品占较大比重,仅066基地军工企业、黄麦岭磷矿、双环科技、饲料等企业每年免税额达数千万元。

2、国税收入占财政收入比重下降。从国税收入占财政收入的比重来看,1994年占58.36%,至2003年逐步降至41.38%,而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1994年为5.27%,2003年为5.42%,反而有所上升,这表明随着经济总量的增加,国税收入和综合财力得到不断增强,但国税收入却相对滞后于同期财政收入的增长速度(见表二);从全市国税收入增长速度与财政收入增长速度比较来看,1994年至2003年国税收入增长速度明显要慢,财政年均增长14.9%,比国税收入年均增长速度要快4.47个百分点。

3、百元GDp“两税含量”下降。从百元GDp两税含量来看,也呈总体下降趋势。1994年百元GDp两税含量为2.79元,为十年最高值,至2003年,百元GDp两税含量下降到1.96元,为十年最低值,十年共下降了0.83个百分点。

4、税收收入弹性系数“异常”。从理论上讲,税收弹性系数应在1左右,是最为理想的,因为税收源于经济,经济增长了税收才有了增长的基础,如果税收弹性系数大于1,则说明税收增长快于经济增长,其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一是国家新出台增收的税收政策,如,开征个人利息所得税;二是提供税收的产业发展快速,而其非税产业发展较缓;三是非即期税收入库较多,如,清理历欠、查补税收等;四是预征、空转等非正常方式组织税收,形成当期虚假税;五是其它因素增加税收,不增加GDp,或对税收的增加程度较多。如果税收弹性系数小于1,则说明税收增长慢于经济增长,其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一是国家新出台减收的税收政策,如,提高起征点等;二是提供税收的产业发展慢,而其非税产业发展较快;三是消化历年税收包袱,影响当年税收增长速度;四是其它因素影响税收,增加GDp,或对税收的影响程度较大。一般都是多种因素同时对税收弹性系数进行影响,因此很难得到理论的税收弹性系数1,实际较为理想的税收弹性系数在0.8----1.2之间。从我市近年的税收弹性系数看,我市税收弹

第二篇:2004年我市税源调查分析报告

经济税源调查分析报告近年来,我市经济在国内外经济大环境转暖的拉动下,取得长足发展,传统行业从小到大,新兴行业从无到有,朝气蓬勃。在经济快速稳健发展态势下,我市国税收入也取得了由94年不足3亿元到2003年的近8亿元的倍数增额。从经济到税收的税收经济观看,经济决定税收,税收影响经济,税收的增长必然依赖于经济的快速发展,从我们对我市近

10年经济、税收调查情况看,虽然在发展经济过程中,存在着改革的阵痛和经济运行中的各种磕磕碰碰,但经济强劲的发展势头没有受到太大的波击:

一、经济发展情况从1994年以来的10年间,我市社会经济全面发展,综合竞争能力不断增强,经济实力进一步提升,财政收入快速增长,国民经济保持了健康、协调发展的良好态势。10年沧桑巨变,目前我市经济增长方式和产业结构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经济“块头”壮大。国内生产总值(现价)由1994年的93.6亿元增加到2003年的343.5亿元,年均增长13.8。工业增加值由1994年的25.2亿元增加到2003年的133亿元,年均增长18.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1994年的24.2亿元增加到2003年114.5亿元,年均增长16.8。二是产业结构优化。经过10年的产业结构调整,三大产业的比重由1994年的42.64:29.27:28.08(“一二三”)调整到2003年的23.67:42.29:34.03,呈现“二三一”发展态势,其中第一产业的比重下降近20,第三产业发展壮大,占到经济总量的1/3,10年内比重上升了近6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上升了13多,第二产业平稳增长,始终在经济总量中占据主导地位,工业兴市战略初见成效.三是地方“财力”增加。1994年,我市财政收入不足5亿元,至2003年,则增加到18.6亿元,增长了2.7倍多,税收收入从39764万元增加到139699万元,增长了2.5倍多,但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的比重却由1995年的80.35下降到2003年的75.06,呈现“税降费增”的局面。

二、税收发展情况与经济增长保持同步的国税收入也由1994年的28568万元增加到2003年的77027万元,年均增长10.43。一是国税收入总量不断扩张。十年来,全市国税收入从1994年的28568万元,到2003年增长为77026万元,总量成倍扩张,规模不断扩大,净增了48459万元,累计入库国税收入约55亿元,其中近90为地方收入,也就是说有近50亿元直接投入到了孝感经济、社会发展建设之中。国税收入规模分县市从2003年完成情况来看,除孝昌之外,其余收入规模都超过了5000万,其中收入规模过亿的有汉川、应城、市直(含市直属分局和开发区分局,下同),分别达到了24204万元、14581万元、12193万元;云梦县发展势头较好,2003年已突破了7000万元大关,今年计划为7850万元。二是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稳步提高。1994年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为5.27,到2003年这一比重上升到5.42,增加了0.15个百分点。三是国税收入保持占财政收入较大比重。国税收入历来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保持国税收入的长期稳定增长对保持财政收入的增长和收支平衡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十年来,国税收入占财政收入的比重最高达到58.36以上,最低也保持在41以上,平均占财政收入比重达到46,对发展地方经济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三、从国税收入透视孝感经济

(一)从国税收入变化来看,孝感经济发展的成绩可喜。经济决定税收,经济增长的速度、规模和结构直接决定着税收收入的增长速度、规模和结构。

1、国税收入总量的扩张直接反映了经济的发展。全市国税收入的稳步增长,与国税部门推进依法治税,深化税收改革,强化科学管理,加强队伍建设等有着不可忽视的内在联系,但决定的因素还是经济,是经济的持续发展。1994年,全市GDP总量为93.63亿元,其中:第一产业39.93亿元,第二产业27.40亿元,第三产业26.30亿元;2003年,孝感市GDP总量达到343.55亿元,增幅达到3.7倍,其中:第一产业81.34亿元,第二产业145.29亿元,第三产业116.92亿元。

2、各经济成份国税收入比重反映孝感经济结构得到优化。以国有、集体、个体经济为主的单一经济结构格局已不复存在,私营、联营、股份制、涉外等多种所有制经济如雨后春笋,竞相发展。从各经济成份对国税收入比重的变化可见一斑。1994年,国税收入来源基本只有国有、集体、个体三种经济成份,而且主要依赖于国有经济,比重分别为68.6、11.37、16.44,除此之外,外资有2.26。至2003年,国有、集体经济国税贡献率大幅下降,分别只占22.11、1.91,而私营、外资、股份制等经济成份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分别占6.13、21.02、37.99,基本形成了股份制、国有、

第三篇:年我市税源调查分析报告

年我市税源调查分析报告

年我市税源调查分析报告2007-02-02 21:56:18

经济税源调查分析报告

近年来,我市经济在国内外经济大环境转暖的拉动下,取得长足发展,传统行业从小到大,新兴行业从无到有,朝气蓬勃。在经济快速稳健发展态势下,我市国税收入也取得了由年不足亿元到××年的近亿元的倍数增额。从经济到税收的税收经济观看,经济决定税收,税收影响经济,税收的增长必然依赖于经济的快速发展,从我们对我市近年经济、税收调查情况看,虽然在发展经济过程中,存在着改革的阵痛和经济运行中的

各种磕磕碰碰,但经济强劲的发展势头没有受到太大的波击:

一、经济发展情况

从年以来的年间,我市社会经济全面发展,综合竞争能力不断增强,经济实力进一步提升,财政收入快速增长,国民经济保持了健康、协调发展的良好态势。年沧桑巨变,目前我市经济增长方式和产业结构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经济“块头”壮大。国内生产总值(现价)由年的亿元增加到××年的亿元,年均增长。工业增加值由年的亿元增加到××年的亿元,年均增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年的亿元增加到××年亿元,年均增长。

二是产业结构优化。经过年的产业结构调整,三大产业的比重由年的::

(“一二三”)调整到××年的::,呈现“二三一”发展态势,其中第一产业的比重下降近,第三产业发展壮大,占到经济总量的,年内比重上升了近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上升了多,第二产业平稳增长,始终在经济总量中占据主导地位,工业兴市战略初见成效

三是地方“财力”增加。年,我市财政收入不足亿元,至××年,则增加到亿元,增长了倍多,税收收入从万元增加到万元,增长了倍多,但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的比重却由年的下降到××年的,呈现“税降费增”的局面。

二、税收发展情况

与经济增长保持同步的国税收入也由年的万元增加到××年的万元,年均增长。

一是国税收入总量不断扩张。十年

来,全市国税收入从年的万元,到××年增长为万元,总量成倍扩张,规模不断扩大,净增了万元,累计入库国税收入约亿元,其中近为地方收入,也就是说有近亿元直接投入到了孝感经济、社会发展建设之中。国税收入规模分县市从××年完成情况来看,除孝昌之外,其余收入规模都超过了万,其中收入规模过亿的有汉川、应城、市直(含市直属分局和开发区分局下同),分别达到了万元、万元、万元;云梦县发展势头较好,××年已突破了万元大关,今年计划为万元。

二是财政收入占的比重稳步提高。年财政收入占的比重为,到××年这一比重上升到,增加了个百分点。

三是国税收入保持占财政收入较大比重。国税收入历来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保持国税收入的长期稳定增长对保持财政收入的增长和收支平衡有着

不可替代的作用。十年来,国税收入占财政收入的比重最高达到以上,最低也保持在以上,平均占财政收入比重达到,对发展地方经济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三、从国税收入透视孝感经济

(一)从国税收入变化来看,孝感经济发展的成绩可喜。经济决定税收,经济增长的速度、规模和结构直接决定着税收收入的增长速度、规模和结构。

⒈国税收入总量的扩张直接反映了经济的发展。全市国税收入的稳步增长,与国税部门推进依法治税,深化税收改革,强化科学管理,加强队伍建设等有着不可忽视的内在联系,但决定的因素还是经济,是经济的持续发展。年,全市总量为亿元其中第一产业亿元第二产业亿元第三产业亿元××年孝感市总量达到亿元增幅达到倍其中第一产业亿元

第二产业亿元第三产业亿元。

⒉各经济成份国税收入比重反映孝感经济结构得到优化。以国有、集体、个体经济为主的单一经济结构格局已不复存在,私营、联营、股份制、涉外等多种所有制经济如雨后春笋,竞相发展。从各经济成份对国税收入比重的变化可见一斑。年,国税收入来源基本只有国有、集体、个体三种经济成份,而且主要依赖于国有经济,比重分别为、、,除此之外,外资有。至××年国有、集体经济国税贡献率大幅下降分别只占、,而私营、外资、股份制等经济成份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分别占、、,基本形成了股份制、国有、外资等经济成份并驾齐驱、“三分天下”的格局。

⒊民营经济得到了长足发展。可以注意到,直至××年,全市国有经济国税收入贡献率仍高居第一,占,与居第二位的外资经济,相差达个百分点,地位

似乎相当“稳固”,但仅一年时间,国有经济国税收入贡献率便退居第二。与此同时,股份制经济成份大幅增长,一年之间分别增加了个百分点。表明“公退民进”成效显著,国有经济已悄悄让出了“头把交椅”,民营经济来势较好。云梦县情况尤其如此,年该县国有、集体经济国税贡献率达,个体民营经济(以个体为主)国税贡献率为,至××年,国有、集体经济国税贡献率下降到,下降了个百分点,民营经济国税贡献率比重上升到了。

⒋外资经济成为孝感经济新的重要增长点。资料反映自从年孝感市征收外资税收万元,实现涉外税收“零”的突破以来,至年外资经济国税收入比重达到个百分点。至××年涉外企业已提供国税收入万元,占全年国税收入的。以云梦县为例,年该县外资经济供提供税收不足万元,比重为,至××年,外资经济提供税已达万元,收入比重达到了呈几

何级数增长态势。

(二)从税源分布结构情况,折射出区域经济运行现状。税收作为经济的一面镜子,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了各地经济运行质量,从各地经济税源提供国税收入看,税源集中于经济活跃地区。

⒈第二产业发展状况,决定了区域国税收入规模。从地域分布看,我市国税税源主要集中于汉川、应城、市直形成“三足鼎立”的税源格局,××年共提供国税收入万元,占我市总收入的,其中汉川占、应城占、。从经济运行情况看,这也是我市工业基础较好,第二产业发展较稳健的区域,以汉川为例,年,汉川市第二产业占该市的,××年上升为,提高了个百分点,其中工业年占,××年上升为,提高了个百分点。年汉川市税源共提供国税收入万元,占全市总收入的,××年上升为,提高了个百分点;而工业基础较薄弱,第二产业发展不足的

区域,在税收上反映也较明显。以安陆为例:年,安陆市第二产业占该市的,××年上升为,提高了个百分点,其中工业年占,××年上升为,仅提高了个百分点。年安陆市税源共提供国税收入万元,占全市总收入的,××年为万元,占我市总收入的,从数量上看,仅增加了万元,从比重上看,下降了个百分点。

⒉经济发展方向,决定了税源构成。从目前我市梯级税源日益扩张税源结构特点,突出表达了目前做强、做大企业,推出品牌、推出拳头产品的发展经济的战略思路。年我市提供国税收入过千万元的企业只有大悟烟厂、安陆棉纺厂、省化工厂、汉川电厂四家,四家提供的税收共占当年总收入的,基础上是普遍开花、普遍弱小的税源结构,经过年的演变发展,在经济发展突出重点,特别是近几年加快招商引资步伐、企业改制盘活,提高企业产品科技含量、市场竞争力的经济大气候下影响,税源构

成也发生了相应变化。××年我市提供国税收入过万元的企业就有汉新、汉元、湖北双环家,万元至万元的有金龙泉啤酒(孝感)有限公司、湖北福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孝棉纺织实业有限责任公司、大悟烟厂、湖北省盐运站、供电、烟草家企业,××年全市纳税规模过万元的企业共提供税收收入万元,占总收入万元的,比年上升了近个百分点。

(三)从国税收入与相关指标比较来看,孝感经济发展尚存在一些不合理因素。

主要表现为全市国税收入与同期财政收入、联系起来看所占比重呈下滑趋势,未能与同期财政收入、增长保持同步。

⒈全市国税收入占比重下滑。从全市国税收入增长速度与增长速度比较来看国税收入增长速度比增长速度要慢从

国税收入占的比重来看,年到××年国税收入占的比重总体水平只有,年比重最高为总体呈现逐年下滑态势××年比重只有。据相关资料反映,湖北省年至××年国税收入在中的比重分别为、⒌⒈⒈⒊⒋⒊⒍⒏。孝感与全省平均水平存在一定的差距,在点以上。原因是多方面的,如:第一产业比重较大,第二产业中支农免、三税产品占较大比重,仅基地军工企业、黄麦岭磷矿、双环科技、饲料等企业每年免税额达数千万元。

⒉国税收入占财政收入比重下降。从国税收入占财政收入的比重来看,年占至××年逐步降至而财政收入占的比重年为××年为反而有所上升这表明随着经济总量的增加,国税收入和综合财力得到不断增强,但国税收入却相对滞后于同期财政收入的增长速度(见表二)从全市国税收入增长速度与财政收入增长速度比较来看年至××年国税收入增长速度明显要慢财政年均增长比国税收入年

均增长速度要快个百分点。

⒊百元“两税含量”下降。从百元两税含量来看,也呈总体下降趋势。年百元两税含量为元为十年最高值至××年,百元两税含量下降到元为十年最低值,十年共下降了个百分点。

⒋税收收入弹性系数“异常”。从理论上讲,税收弹性系数应在左右,是最为理想的,因为税收源于经济,经济增长了税收才有了增长的基础,如果税收弹性系数大于,则说明税收增长快于经济增长,其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一是国家新出台增收的税收政策,如,开征个人利息所得税;二是提供税收的产业发展快速,而其非税产业发展较缓;三是非即期税收入库较多,如,清理历欠、查补税收等;四是预征、空转等非正常方式组织税收,形成当期虚假税;五是其它因素增加税收,不增加,或对税收的增加程度较多。如果税收弹性系数小

于,则说明税收增长慢于经济增长,其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一是国家新出台减收的税收政策,如,提高起征点等;二是提供税收的产业发展慢,而其非税产业发展较快;三是消化历年税收包袱,影响当年税收增长速度;四是其它因素影响税收,增加,或对税收的影响程度较大。一般都是多种因素同时对税收弹性系数进行影响,因此很难得到理论的税收弹性系数,实际较为理想的税收弹性系数在之间。从我市近年的税收弹性系数看,我市税收弹性系数渐近线波峰过高,最高为年,达,波谷偏低,最低的为××年为。

⒌增值税综合税负偏低。从理论上讲,经济指标中的工业增加值与计算工业增值税税负的增值额最为接近,因此我们把工业增加值作为工业增值税的“经济税基”,从我们对近年数据测算情况看,我市国税工业增值税年平均税负为,最高为年,税负为,最低

为××年,税负为。虽然我市整体工业环节增值税税负偏低,但还是有个别行业税负偏高现象存在,从税收调查数据分析,我市非金属矿产业增值税负担率比企业实际税负明显偏高,主要有非金属矿产业以及部分电力等行业。经过分析,我们认为造成这些行业的增值税负担率明显偏高的原因有两点:一是行业经济不景气,市场疲软,市场需求趋于饱和状态,产品销路不畅,毛利率低,导致企业资金困难,造成国家税收难以收回,实际税负偏低;二是历史原因和我国现行的企业运行机制,造成企业负担过重,难以担负起沉重的包袱;三是固定资产购进不能抵扣,进项税额减少,造成理论税负过高,增加了企业的负担,使企业的纳税难度加大,导致欠税过大,形成实际税负比理论税负低。如应城的盐矿、石膏矿以及电厂等生产及供应业;商业环节增值税税负为,最高为年,为,最低为××年为,商业环节增值税每年呈递减态势。商业环节增值税税

负较低,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商家之间竞争激烈,一些商业企业为了加速资金周转和扩大销售,往往采取薄利多销,增值税税负也随之下降;二是商业企业容易钻税收的空子,管理难度较大,偷逃增值税的情况较为普遍;三是商业企业面广户多,经营方式灵活,经营品种繁杂,财务核算较工业企业差,税收征管较之工业企业要困难得多。

从我们调查分析情况,结合我市经济实际情况分析,我市整体增值税税负偏低的原因,主要有:

一是税收含量低的经济总量显现出强劲势头。以工业总产值为标准,将全民所有制和年工业总产值万元以上的非国有经济的实体称“规模以上”经济,否则称谓“规模以下”经济。按工业总产值统计,近几年来,规模以上的经济正在不断缩小,而规模以下的经济得到较快发展。由于实体规模小,内部管理不

规范,给税收征收管理带来一定困难,也是形成税收与经济不同步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缓慢。一个区域经济是否活跃、是否有潜在能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水平至关重要。我市高新技术增加值在起点低、规模小的前提下难以撑起区域经济的一片天地。

三是税收优惠与藏富于民的政策得到全面落实。,我国“两税”的优惠政策主要体现在减免税的两个方面:一是开放开发型的减免,他既包括沿海、沿江、沿边地区,也包括各类经济开发区等等的税收优惠性的减免;二是扶贫救困性的减免,如贫困山区、三线转移减免,校办、民政、福利型企业减免,先征后退,即征即退,免、抵、调、退等等的优惠。随着这类企业的发展,税收优惠的额度在不断增大。××年全市减免税额达亿元。落实增值税起征点的政策,××年减少税收余万元,××年进一步提高起征点,将会影响税收减少余万元。

四是非税收入名目繁多。在经济不发达的地区,普遍表现为“吃饭型”财政体制,它一方面要求税收多收,另一方面又必须将应纳入财政预算的资金转嫁给地方部门自行解决,各类经济实体承担着税费的双重压力,超出一定范围的压力,就会形成费大于税,费挤占税的现象。

五是统计数据内含“水分”。经济指标是宏观决策的重要依据,经济指标也是代表着一个地区的经济形象,为宣染环境气份,提升区域经济发展规模,显示工作业绩,很容易在统计数据上下工夫,形成“水分”。因此很难客观、准确分析税收与经济指标之间的各种内在关系,也给我们寻找经济与税收合协发展的途径增加了难度。

经济结构决定结构,而结构又决定国税收入构成。因此,经济结构对国税收入增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前,受经济结构中不合理因素的制约,孝感

市国税收入增长难以与增长保持同步。主要表现在:

⒈工业化水平较低。工业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由传统农业文明向现代化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也是经济总体实力提高的象征。孝感市产业结构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不断调整,取得了较好效果,结构顺序已由一二三转换为二三一见图二。先看第二产业:××年湖北省第二产业比重为孝感第二产业比重为比全省低基本相当于湖北省年的水平联系第一产业分析从年至××年,孝感市第一产业占的比重已由此降到了,××年全省第一产业比重为孝感高出了近按钱纳里模型,当第一产业比重下降到以下,二产业比重上升到高于第三产业时,工业化进入了中期阶段。这说明全省平均已达到工业化中期阶段,而孝感仍处于工业化初期向中期过渡阶段,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在全省比较还属农业大市;其次看第一产业:孝感第一产业的产业化程

度较低,与国税收入增长关联度较低的无税或低税产值占了相当大的成分,即使这一期间第一产业提供的由亿元增加到了亿元,净增亿元,但对国税收入增长的直接贡献率却几几乎为零;再看第三产业:第三产业中与国税收入相关的商业企业本身税收较少,增长不可能很快,并且饮食服务等快速增长部分,又与国税收入不相关联,反映到国税收入上总量上升,比重反而会下降。例如,年第三产业的占总量的比值为,××年为,四年间上升了个百分点,但提供的国税收入由年的到××年的仅上升了第三产业提供国税收入占比重也呈下降趋势分别为、、、。由以上分析,第二产业发展不够,工业化水平较低,成为制约国税收入增长的主要原因之一。

⒉第二产业整体素质不高。行业产品结构合理化是工业企业综合素质的反映,工业产品的盈利能力、竞争能力、开发能力、创税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

于行业产品结构是否合理。从行业结构来看,目前孝感市行业结构具有偏重、偏老、偏初、偏加工的特点,经济与税收均属偏重型,传统行业、加工型行业仍占主导地位;从产品结构状况来看,其特点可以概括为三多三少,即:老产品多,新产品少,一般产品多,名牌产品少,粗放产品多,精密产品少。从孝感品牌的知名度和竞争力上可见一般。这样,产品的技术含量低,档次质量差,决定了产品市场扩张能力及税源增长潜力均显不足。年至××年从第二产业产值及提供的国税收入关系上看,年全市第二产业在中的比重为,××年上升到,增加了,提供国税收入的比重由年的升至××年仅增加了;第二产业提供国税收入占比重也呈下降趋势分别为、、、。这说明我市第二产业的素质不高,传统工业比重偏大,具有较高税收含量的高新技术产业比重小,不仅导致第二产业的创新能力弱小,且高产出、低创税现象尤为突出。

⒊企业规模结构的影响。我市的企业规模结构不够合理。从户数来看:大的不多,小的太多,大中型企业的比重在全省处于比较低的位次上,难以充分发挥规模效应。以××年为例,全市税收过万的只有户,万至万的只有户,万至万的只有户,万至万的有户。全市万以上的只有户,不到纳税人总户数的;从产值来看:以××年为例,据资料反映,孝感大中型企业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而全省平均为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年均产值亿元孝感只有亿元这也说明孝感工业企业规模结构状况是“小而弱”、“小而散”;从提供国税收入来看:××年全市家重点企业提供国税收入占总收入的,而其它占总户数的纳税人只提供了不足的税收,呈“两极分化”。

⒋区域结构的影响。当前经济发展的大方向是农村向乡镇转移,乡镇向县城转移,县城向大中城市转移。从经济、税源、税收三个要素的分布状况看,孝感各县市主要集中于各地城区,乡镇一级基本没有大的税源企业,多数乡镇国税收入依赖个体税收,乡镇国税收入比重很低,各地城区国税收入总量要占全市国税收入总量的以上;从区域来看,主要集中于孝感城区含市直属分局、开发区、孝南、汉川、应城三地,从××年来看,这三地收入占全市的接近全市国税收入的四分之三,区域分布极不均衡。以孝昌为例,尽管年来其国税收入年均增幅高达,但这只是低基数的增长,至××年总规模还不到万,总收入中有近为个体税收,工业企业提供税收还不到万元,年纳税万以上企业只有家,还没有年纳税过万的企业。

四、关于经济与国税收入合协发展的若干建议

⒈坚持新型“工业化立市”,提高经济税源的“含金量”。要大力发展工业,尤其要发展科技含量高、原材料和能耗低、环境污染低或没有污染的“朝阳产业”。要重点加强和提升第二产业,有计划分步骤巩固和充实第一产业,调整和发展第三产业。要不断加大科技含量,提高创新能力,彻底改变第二产业高产出低税收的现状。要加强工业园区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加大硬件投入力度,做到路网硬化、亮化、绿化、美化,配套设施建设,如水、天然气、电信、电力、有线电视等管网也要到位。

⒉树立经济发展观。税收来源于经济,没有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就不可能有税收的稳定、快速增长。因此,作为税务部门要始终树立税收经济观,把促进经济的发展作为税务工作的第一要务,坚定不移地服从服务于经济建设,培育新的税收增长点。加大对高附加值产业的投入,着力培育潜在税源和后续税源。现阶段一是要立足现有重点税源,加大科技投入,运用高科技手段嫁接转

化老弱税源,不断形成新的税收增长点;二是对传统产业进行机制转换,设备更新和技术升级,产品换代,盘大有限的经济存量,拓展产业发展空间。

⒊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大改革的力度。要进一步加快改制步伐,努力培养一批在全省有地位的民营企业排头兵。要坚持以人为本,看准人才,为改制企业选准人才,把企业交给可靠的人,培养一批高素质的企业家队伍。

⒋抓好企业产业结构调整,强化技术进步和体制创新。结构调整要以技术进步为前提,以体制创新为动力,其关键在于新的生产能力的创造,在发展中不断调整结构,在结构调整中促进经济又快又好地发展,而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革和升级换代又成为结构调整的重中之重,必须把经济结构的调整放在传统产业进行技术改造和升级换代上。

⒌强化税收征管,促进经济与税收

协调发展。首先,要加强增值税、所得税等主要税种的税收征管工作,对纳税人偷税、漏税等行为,严格依法制裁,增强税收收入增长的内在稳定机制。其次,要进一步完善纳税申报制度,推行多元化申报方式,加快税收征管中现代化手段的应用。同时要严格依法治税,认真落实国家税收优惠政策,推动经济与税收协调发展。

第四篇:2004年我市税源调查分析报告

经济税源调查分析报告

近年来,我市经济在国内外经济大环境转暖的拉动下,取得长足发展,传统行业从小到大,新兴行业从无到有,朝气蓬勃。在经济快速稳健发展态势下,我市国税收入也取得了由94年不足3亿元到2003年的近8亿元的倍数增额。从经济到税收的税收经济观看,经济决定税收,税收影响经济,税收的增长必然依赖于经济的快速发展,从我们对我市近10年经济、税收调查情况看,虽然在发展经济过程中,存在着改革的阵痛和经济运行中的各种磕磕碰碰,但经济强劲的发展势头没有受到太大的波击:

一、经济发展情况

从1994年以来的10年间,我市社会经济全面发展,综合竞争能力不断增强,经济实力进一步提升,财政收入快速增长,国民经济保持了健康、协调发展的良好态势。10年沧桑巨变,目前我市经济增长方式和产业结构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经济“块头”壮大。国内生产总值(现价)由1994年的93.6亿元增加到2003年的343.5亿元,年均增长13.8%。工业增加值由1994年的25.2亿元增加到2003年的133亿元,年均增长18.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1994年的24.2亿元增加到2003年114.5亿元,年均增长16.8%。

二是产业结构优化。经过10年的产业结构调整,三大产业的比重由1994年的42.64:29.27:28.08(“一二三”)调整到2003年的23.67:42.29:34.03,呈现“二三一”发展态势,其中第一产业的比重下降近20%,第三产业发展壮大,占到经济总量的1/3,10年内比重上升了近6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上升了13%多,第二产业平稳增长,始终在经济总量中占据主导地位,工业兴市战略初见成效.三是地方“财力”增加。1994年,我市财政收入不足5亿元,至2003年,则增加到18.6亿元,增长了2.7倍多,税收收入从39764万元增加到139699万元,增长了2.5倍多,但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的比重却由1995年的80.35%下降到2003年的75.06%,呈现“税降费增”的局面。

二、税收发展情况

与经济增长保持同步的国税收入也由1994年的28568万元增加到2003年的77027万元,年均增长10.43%。

一是国税收入总量不断扩张。十年来,全市国税收入从1994年的28568万元,到2003年增长为77026万元,总量成倍扩张,规模不断扩大,净增了48459万元,累计入库国税收入约55亿元,其中近90%为地方收入,也就是说有近50亿元直接投入到了孝感经济、社会发展建设之中。国税收入规模分县市从2003年完成情况来看,除孝昌之外,其余收入规模都超过了5000万,其中收入规模过亿的有汉川、应城、市直(含市直属分局和开发区分局,下同),分别达到了24204万元、14581万元、12193万元;云梦县发展势头较好,2003年已突破了7000万元大关,今年计划为7850万元。

二是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稳步提高。1994年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为5.27%,到2003年这一比重上升到5.42%,增加了0.15个百分点。

三是国税收入保持占财政收入较大比重。国税收入历来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保持国税收入的长期稳定增长对保持财政收入的增长和收支平衡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十年来,国税收入占财政收入的比重最高达到58.36%以上,最低也保持在41%以上,平均占财政收入比重达到46%,对发展地方经济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三、从国税收入透视孝感经济

(一)从国税收入变化来看,孝感经济发展的成绩可喜。经济决定税收,经济增长的速度、规模和结构直接决定着税收收入的增长速度、规模和结构。

1、国税收入总量的扩张直接反映了经济的发展。全市国税收入的稳步增长,与国税部门推进依法治税,深化税收改革,强化科学管理,加强队伍建设等有着不可忽视的内在联系,但决定的因素还是经济,是经济的持续发展。1994年,全市GDp总量为93.63亿元,其中:第一产业39.93亿元,第二产业27.40亿元,第三产业26.30亿元;2003年,孝感市GDp总量达到343.55亿元,增幅达到3.7倍,其中:第一产业81.34亿元,第二产业145.29亿元,第三产业116.92亿元。

2、各经济成份国税收入比重反映孝感经济结构得到优化。以国有、集体、个体经济为主的单一经济结构格局已不复存在,私营、联营、股份制、涉外等多种所有制经济如雨后春笋,竞相发展。从各经济成份对国税收入比重的变化可见一斑。1994年,国税收入来源基本只有国有、集体、个体三种经济成份,而且主要依赖于国有经济,比重分别为68.6%、11.37%、16.44%,除此之外,外资有2.26%。至2003年,国有、集体经济国税贡献率大幅下降,分别只占22.11%、1.91%,而私营、外资、股份制等经济成份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分别占6.13%、21.02%、37.99%,基本形成了股份制、国有、外资等经济成份并驾齐驱、“三分天下”的格局。

3、民营经济得到了长足发展。可以注意到,直至2002年,全市国有经济国税收入贡献率仍高居第一,占37.17%,与居第二位的外资经济22.33%,相差达14.84个百分点,地位似乎相当“稳固”,但仅一年时间,国有经济国税收入贡献率便退居第二。与此同时,股份制经济成份大幅增长,一年之间分别增加了18.62个百分点。表明“公退民进”成效显著,国有经济已悄悄让出了“头把交椅”,民营经济来势较好。云梦县情况尤其如此,1993年该县国有、集体经济国税贡献率达73.2%,个体民营经济(以个体为主)国税贡献率为26.2%,至2003年,国有、集体经济国税贡献率下降到18.6%,下降了54.6个百分点,民营经济国税贡献率比重上升到了60.5%。

4、外资经济成为孝感经济新的重要增长点。资料反映,自从1991年孝感市征收外资税收3.8万元,实现涉外税收“零”的突破以来,至1994年外资经济国税收入比重达到2.25个百分点。至2003年,涉外企业已提供国税收入16192万元,占全年国税收入的21.02%。以云梦县为例,1994年该县外资经济供提供税收不足11万元,比重为0.36%,至2003年,外资经济提供税已达1578万元,收入比重达到了21.57%,呈几何级数增长态势。

(二)从税源分布结构情况,折射出区域经济运行现状。税收作为经济的一面镜子,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了各地经济运行质量,从各地经济税源提供国税收入看,税源集中于经济活跃地区。

1、第二产业发展状况,决定了区域国税收入规模。从地域分布看,我市国税税源主要集中于汉川、应城、市直形成“三足鼎立”的税源格局,2003年共提供国税收入50979万元,占我市总收入的66.18%,其中汉川占31.42%、应城占18.93%、15.83%。从经济运行情况看,这也是我市工业基础较好,第二产业发展较稳健的区域,以汉川为例,1994年,汉川市第二产业占该市GDp的41%,2003年上升为45.22%,提高了4.22个百分点,其中工业1994年占38.82%,2003年上升为42.61%,提高了3.79个百分点。1994年汉川市税源共提供国税收入5833万元,占全市总收入的20.26%,2003年上升为31.42%,提高了11.16个百分点;而工业基础较薄弱,第二产业发展不足的区域,在税收上反映也较明显。以安陆为例:1994年,安陆市第二产业占该市GDp的36.72%,2003年上升为39.42%,提高了2.7个百分点,其中工业1994年占34.15%,2003年上升为34.69%,仅提高了0.54个百分点。1994年安陆市税源共提供国税收入4437万元,占全市总收入的15.41%,2003年为5783万元,占我市总收入的7.5%,从数量上看,仅增加了1346万元,从比重上看,下降了7.91个百分点。

2、经济发展方向,决定了税源构成。从目前我市梯级税源日益扩张税源结构特点,突出表达了目前做强、做大企业,推出品牌、推出拳头产品的发展经济的战略思路。1994年我市提供国税收入过千万元的企业只有大悟烟厂、安陆棉纺厂、省化工厂、汉川电厂四家,四家提供的税收共占当年总收入的18.24%,基础上是普遍开花、普遍弱小的税源结构,经过10年的演变发展,在经济发展突出重点,特别是近几年加快招商引资步伐、企业改制盘活,提高企业产品科技含量、市场竞争力的经济大气候下影响,税源构成也发生了相应变化。2003年我市提供国税收入过4000万元的企业就有汉新、汉元、湖北双环3家,1000万元至4000万元的有金龙泉啤酒(孝感)有限公司、湖北福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孝棉纺织实业有限责任公司、大悟烟厂、湖北省盐运站、供电、烟草7家企业,2003年全市纳税规模过1000万元的企业共提供税收收入33226万元,占总收入77027万元的43.14%,比1994年上升了近25个百分点。

(三)从国税收入与相关指标比较来看,孝感经济发展尚存在一些不合理因素。

主要表现为,全市国税收入与同期财政收入、GDp联系起来看,所占比重呈下滑趋势,未能与同期财政收入、GDp增长保持同步。

1、全市国税收入占GDp比重下滑。从全市国税收入增长速度与GDp增长速度比较来看,国税收入增长速度比GDp增长速度要慢;从国税收入占GDp的比重来看,1994年到2003年,国税收入占GDp的比重总体水平只有2.42,1994年比重最高为3.1,总体呈现逐年下滑态势,2003年比重只有2.24。据相关资料反映,湖北省1994年至2003年国税收入在GDp中的比重分别为5.0、4.5、4.1、4.1、4.3、4.4、4.3、4.6、4.8、5.0。孝感与全省平均水平存在一定的差距,在2点以上。原因是多方面的,如:第一产业比重较大,第二产业中支农免、三税产品占较大比重,仅066基地军工企业、黄麦岭磷矿、双环科技、饲料等企业每年免税额达数千万元。

2、国税收入占财政收入比重下降。从国税收入占财政收入的比重来看,1994年占58.36%,至2003年逐步降至41.38%,而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1994年为5.27%,2003年为5.42%,反而有所上升,这表明随着经济总量的增加,国税收入和综合财力得到不断增强,但国税收入却相对滞后于同期财政收入的增长速度(见表二);从全市国税收入增长速度与财政收入增长速度比较来看,1994年至2003年国税收入增长速度明显要慢,财政年均增长14.9%,比国税收入年均增长速度要快4.47个百分点。

3、百元GDp“两税含量”下降。从百元GDp两税含量来看,也呈总体下降趋势。1994年百元GDp两税含量为2.79元,为十年最高值,至2003年,百元GDp两税含量下降到1.96元,为十年最低值,十年共下降了0.83个百分点。

4、税收收入弹性系数“异常”。从理论上讲,税收弹性系数应在1左右,是最为理想的,因为税收源于经济,经济增长了税收才有了增长的基础,如果税收弹性系数大于1,则说明税收增长快于经济增长,其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一是国家新出台增收的税收政策,如,开征个人利息所得税;二是提供税收的产业发展快速,而其非税产业发展较缓;三是非即期税收入库较多,如,清理历欠、查补税收等;四是预征、空转等非正常方式组织税收,形成当期虚假税;五是其它因素增加税收,不增加GDp,或对税收的增加程度较多。如果税收弹性系数小于1,则说明税收增长慢于经济增长,其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一是国家新出台减收的税收政策,如,提高起征点等;二是提供税收的产业发展慢,而其非税产业发展较快;三是消化历年税收包袱,影响当年税收增长速度;四是其它因素影响税收,增加GDp,或对税收的影响程度较大。一般都是多种因素同时对税收弹性系数进行影响,因此很难得到理论的税收弹性系数1,实际较为理想的税收弹性系数在0.8----1.2之间。从我市近年的税收弹性系数看,我市税收弹性系数渐近线波峰过高,最高为2000年,达2.01,波谷偏低,最低的为2002年为0.11。

5、xx综合税负偏低。从理论上讲,经济指标中的工业增加值与计算工业xx税负的增值额最为接近,因此我们把工业增加值作为工业xx的“经济税基”,从我们对近10年数据测算情况看,我市国税工业xx10年平均税负为4.44%,最高为1994年,税负为6.86%,最低为2003年,税负为3.68%。虽然我市整体工业环节xx税负偏低,但还是有个别行业税负偏高现象存在,从税收调查数据分析,我市非金属矿产业xx负担率比企业实际税负明显偏高,主要有

非金属矿产业以及部分电力等行业。经过分析,我们认为造成这些行业的xx负担率明显偏高的原因有两点:一是行业经济不景气,市场疲软,市场需求趋于饱和状态,产品销路不畅,毛利率低,导致企业资金困难,造成国家税收难以收回,实际税负偏低;二是历史原因和我国现行的企业运行机制,造成企业负担过重,难以担负起沉重的包袱;三是固定资产购进不能抵扣,进项税额减少,造成理论税负过高,增加了企业的负担,使企业的纳税难度加大,导致欠税过大,形成实际税负比理论税负低。如应城的盐矿、石膏矿以及电厂等生产及供应业;商业环节xx税负为1.91%,最高为1994年,为3.75%,最低为2003年为1.35%,商业环节xx每年呈递减态势。商业环节xx税负较低,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商家之间竞争激烈,一些商业企业为了加速资金周转和扩大销售,往往采取薄利多销,xx税负也随之下降;二是商业企业容易钻税收的空子,管理难度较大,偷逃xx的情况较为普遍;三是商业企业面广户多,经营方式灵活,经营品种繁杂,财务核算较工业企业差,税收征管较之工业企业要困难得多。

从我们调查分析情况,结合我市经济实际情况分析,我市整体xx税负偏低的原因,主要有:

一是税收含量低的经济总量显现出强劲势头。以工业总产值为标准,将全民所有制和年工业总产值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经济的实体称“规模以上”经济,否则称谓“规模以下”经济。按工业总产值统计,近几年来,规模以上的经济正在不断缩小,而规模以下的经济得到较快发展。由于实体规模小,内部管理不规范,给税收征收管理带来一定困难,也是形成税收与经济不同步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缓慢。一个区域经济是否活跃、是否有潜在能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水平至关重要。我市高新技术增加值在起点低、规模小的前提下难以撑起区域经济的一片天地。

三是税收优惠与藏富于民的政策得到全面落实。,我国“两税”的优惠政策主要体现在减免税的两个方面:一是开放开发型的减免,他既包括沿海、沿江、沿边地区,也包括各类经济开发区等等的税收优惠性的减免;二是扶贫救困性的减免,如贫困山区、三线转移减免,校办、民政、福利型企业减免,先征后退,即征即退,免、抵、调、退等等的优惠。随着这类企业的发展,税收优惠的额度在不断增大。2003年全市减免税额达1.7亿元。落实xx起征点的政策,2003年减少税收1000余万元,2004年进一步提高起征点,将会影响税收减少1100余万元。

四是非税收入名目繁多。在经济不发达的地区,普遍表现为“吃饭型”财政体制,它一方面要求税收多收,另一方面又必须将应纳入财政预算的资金转嫁给地方部门自行解决,各类经济实体承担着税费的双重压力,超出一定范围的压力,就会形成费大于税,费挤占税的现象。

五是统计数据内含“水分”。经济指标是宏观决策的重要依据,经济指标也是代表着一个地区的经济形象,为宣染环境气份,提升区域经济发展规模,显示工作业绩,很容易在统计数据上下工夫,形成“水分”GDp。因此很难客观、准确分析税收与经济指标之间的各种内在关系,也给我们寻找经济与税收合协发展的途径增加了难度。

经济结构决定GDp结构,而GDp结构又决定国税收入构成。因此,经济结构对国税收入增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前,受经济结构中不合理因素的制约,孝感市国税收入增长难以与GDp增长保持同步。主要表现在:

1、工业化水平较低。工业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由传统农业文明向现代化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也是经济总体实力提高的象征。孝感市产业结构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不断调整,取得了较好效果,结构顺序已由一二三转换为二三一(见图二)。先看第二产业:2003年湖北省第二产业比重为47.8%,孝感第二产业比重为42.29%,比全省低5.51%,基本相当于湖北省1994年的水平43.2%;联系第一产业分析,从1994年至2003年,孝感市第一产业占GDp的比重已由此42.65%降到了23.68%,2003年全省第一产业比重为14.7%,孝感高出了近9%;按钱纳里模型,当第一产业比重下降到20%以下,二产业比重上升到高于第三产业时,工业化进入了中期阶段。这说明全省平均已达到工业化中期阶段,而孝感仍处于工业化初期向中期过渡阶段,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在全省比较还属农业大市;其次看第一产业:孝感第一产业的产业化程度较低,与国税收入增长关联度较低的无税或低税产值占了相当大的成分,即使这一期间第一产业提供的GDp由39.93亿元增加到了81.34亿元,净增41.41亿元,但对国税收入增长的直接贡献率却几几乎为零;再看第三产业:第三产业中与国税收入相关的商业企业本身税收较少,增长不可能很快,并且饮食服务等快速增长部分,又与国税收入不相关联,反映到国税收入上总量上升,比重反而会下降。例如,2000年第三产业的GDp占GDp总量的比值为32.65%,2003年为34.03%,四年间上升了1.38个百分点,但提供的国税收入由2000年的22.11%到2003年的23.22%,仅上升了1.11%;第三产业提供国税收入占GDp比重也呈下降趋势,分别为2.33%、2.07%、1.97%、1.8%。由以上分析,第二产业发展不够,工业化水平较低,成为制约国税收入增长的主要原因之一。

2、第二产业整体素质不高。行业产品结构合理化是工业企业综合素质的反映,工业产品的盈利能力、竞争能力、开发能力、创税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行业产品结构是否合理。从行业结构来看,目前孝感市行业结构具有偏重、偏老、偏初、偏加工的特点,经济与税收均属偏重型,传统行业、加工型行业仍占主导地位;从产品结构状况来看,其特点可以概括为三多三少,即:老产品多,新产品少,一般产品多,名牌产品少,粗放产品多,精密产品少。从孝感品牌的知名度和竞争力上可见一般。这样,产品的技术含量低,档次质量差,决定了产品市场扩张能力及税源增长潜力均显不足。2000年至2003年,从第二产业产值及提供的国税收入关系上看,2000年全市第二产业在GDp中的比重为39.84%,2003年上升到42.29%,增加了2.4

5%,提供国税收入的比重由2000年的70.29%升至2003年72.70%,仅增加了2.41%;第二产业提供国税收入占GDp比重也呈下降趋势,分别为4.49%、4.39%、3.95%、3.85%。这说明我市第二产业的素质不高,传统工业比重偏大,具有较高税收含量的高新技术产业比重小,不仅导致第二产业的创新能力弱小,且高产出、低创税现象尤为突出。

3、企业规模结构的影响。我市的企业规模结构不够合理。从户数来看:大的不多,小的太多,大中型企业的比重在全省处于比较低的位次上,难以充分发挥规模效应。以2003年为例,全市税收过5000万的只有2户,1000万至5000万的只有8户,500万至1000万的只有9户,50万至500万的有92户。全市50万以上的只有110户,不到纳税人总户数的0.4%;从产值来看:以2002年为例,据资料反映,孝感大中型企业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6.1%,而全省平均为13.7%,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年均产值0.59亿元,孝感只有0.36亿元,这也说明孝感工业企业规模结构状况是“小而弱”、“小而散”;从提供国税收入来看:2003年全市110家重点企业提供国税收入占总收入的60.41%,而其它占总户数99.6%的纳税人只提供了不足40%的税收,呈“两极分化”。

4、区域结构的影响。当前经济发展的大方向是农村向乡镇转移,乡镇向县城转移,县城向大中城市转移。从经济、税源、税收三个要素的分布状况看,孝感各县市主要集中于各地城区,乡镇一级基本没有大的税源企业,多数乡镇国税收入依赖个体税收,乡镇国税收入比重很低,各地城区国税收入总量要占全市国税收入总量的90%以上;从区域来看,主要集中于孝感城区(含市直属分局、开发区、孝南)、汉川、应城三地,从2003年来看,这三地收入占全市的73.85%,接近全市国税收入的四分之三,区域分布极不均衡。以孝昌为例,尽管10年来其国税收入年均增幅高达11.77%,但这只是低基数的增长,至2003年总规模还不到2000万,总收入中有近50%为个体税收,工业企业提供税收还不到300万元,年纳税50万以上企业只有3家,还没有年纳税过200万的企业。

四、关于经济与国税收入合协发展的若干建议

1、坚持新型“工业化立市”,提高经济税源的“含金量”。要大力发展工业,尤其要发展科技含量高、原材料和能耗低、环境污染低或没有污染的“朝阳产业”。要重点加强和提升第二产业,有计划分步骤巩固和充实第一产业,调整和发展第三产业。要不断加大科技含量,提高创新能力,彻底改变第二产业高产出低税收的现状。要加强工业园区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加大硬件投入力度,做到路网硬化、亮化、绿化、美化,配套设施建设,如水、天然气、电信、电力、有线电视等管网也要到位。

2、树立经济发展观。税收来源于经济,没有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就不可能有税收的稳定、快速增长。因此,作为税务部门要始终树立税收经济观,把促进经济的发展作为税务工作的第一要务,坚定不移地服从服务于经济建设,培育新的税收增长点。加大对高附加值产业的投入,着力培育潜在税源和后续税源。现阶段一是要立足现有重点税源,加大科技投入,运用高科技手段”嫁接”转化老弱税源,不断形成新的税收增长点;二是对传统产业进行机制转换,设备更新和技术升级,产品换代,盘大有限的经济存量,拓展产业发展空间。

3、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大改革的力度。要进一步加快改制步伐,努力培养一批在全省有地位的民营企业排头兵。要坚持以人为本,看准人才,为改制企业选准人才,把企业交给可靠的人,培养一批高素质的企业家队伍。

4、抓好企业产业结构调整,强化技术进步和体制创新。结构调整要以技术进步为前提,以体制创新为动力,其关键在于新的生产能力的创造,在发展中不断调整结构,在结构调整中促进经济又快又好地发展,而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革和升级换代又成为结构调整的重中之重,必须把经济结构的调整放在传统产业进行技术改造和升级换代上。

5、强化税收征管,促进经济与税收协调发展。首先,要加强xx、所得税等主要税种的税收征管工作,对纳税人偷税、漏税等行为,严格依法制裁,增强税收收入增长的内在稳定机制。其次,要进一步完善纳税申报制度,推行多元化申报方式,加快税收征管中现代化手段的应用。同时要严格依法治税,认真落实国家税收优惠政策,推动经济与税收协调发展。

第五篇:2004年我市税源调查分析报告

近年来,我市经济在国内外经济大环境转暖的拉动下,取得长足发展,传统行业从小到大,新兴行业从无到有,朝气蓬勃。在经济快速稳健发展态势下,我市国税收入也取得了由94年不足3亿元到2003年的近8亿元的倍数增额。从经济到税收的税收经济观看,经济决定税收,税收影响经济,税收的增长必然依赖于经济的快速发展,从我们对我市近10年经济、税收调查情况看,虽然在发展经济过程中,存在着改革的阵痛和经济运行中的各种磕磕碰碰,但经济强劲的发展势头没有受到太大的波击:

一、经济发展情况

从1994年以来的10年间,我市社会经济全面发展,综合竞争能力不断增强,经济实力进一步提升,财政收入快速增长,国民经济保持了健康、协调发展的良好态势。10年沧桑巨变,目前我市经济增长方式和产业结构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经济“块头”壮大。国内生产总值(现价)由1994年的93.6亿元增加到2003年的343.5亿元,年均增长13.8%。工业增加值由1994年的25.2亿元增加到2003年的133亿元,年均增长18.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1994年的24.2亿元增加到2003年114.5亿元,年均增长16.8%。二是产业结构优化。经过10年的产业结构调整,三大产业的比重由1994年的42.64:29.27:28.08(“一二三”)调整到2003年的23.67:42.29:34.03,呈现“二三一”发展态势,其中第一产业的比重下降近20%,第三产业发展壮大,占到经济总量的1/3,10年内比重上升了近6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上升了13%多,第二产业平稳增长,始终在经济总量中占据主导地位,工业兴市战略初见成效.三是地方“财力”增加。1994年,我市财政收入不足5亿元,至2003年,则增加到18.6亿元,增长了2.7倍多,税收收入从39764万元增加到139699万元,增长了2.5倍多,但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的比重却由1995年的80.35%下降到2003年的75.06%,呈现“税降费增”的局面。

二、税收发展情况

与经济增长保持同步的国税收入也由1994年的28568万元增加到2003年的77027万元,年均增长10.43%。一是国税收入总量不断扩张。十年来,全市国税收入从1994年的28568万元,到2003年增长为77026万元,总量成倍扩张,规模不断扩大,净增了48459万元,累计入库国税收入约55亿元,其中近90%为地方收入,也就是说有近50亿元直接投入到了孝感经济、社会发展建设之中。国税收入规模分县市从2003年完成情况来看,除孝昌之外,其余收入规模都超过了5000万,其中收入规模过亿的有汉川、应城、市直(含市直属分局和开发区分局,下同),分别达到了24204万元、14581万元、12193万元;云梦县发展势头较好,2003年已突破了7000万元大关,今年计划为7850万元。二是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稳步提高。1994年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为5.27%,到2003年这一比重上升到5.42%,增加了0.15个百分点。三是国税收入保持占财政收入较大比重。国税收入历来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保持国税收入的长期稳定增长对保持财政收入的增长和收支平衡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十年来,国税收入占财政收入的比重最高达到58.36%以上,最低也保持在41%以上,平均占财政收入比重达到46%,对发展地方经济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三、从国税收入透视孝感经济

(一)从国税收入变化来看,孝感经济发展的成绩可喜。经济决定税收,经济增长的速度、规模和结构直接决定着税收收入的增长速度、规模和结构。

1、国税收入总量的扩张直接反映了经济的发展。全市国税收入的稳步增长,与国税部门推进依法治税,深化税收改革,强化科学管理,加强队伍建设等有着不可忽视的内在联系,但决定的因素还是经济,是经济的持续发展。1994年,全市GDp总量为93.63亿元,其中:第一产业39.93亿元,第二产业27.40亿元,第三产业26.30亿元;2003年,孝感市GDp总量达到343.55亿元,增幅达到3.7倍,其中:第一产业81.34亿元,第二产业

下载2004年我市税源调查分析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04年我市税源调查分析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化工行业税源调查分析

    化工行业税源调查分析 一、2014年税收预计情况: 平乡县合成助剂有限公司万元; 河北省平乡县化工助剂有限公司万元。 2014年税收增减因素分析: 平乡县合成助剂有限公司印花税、......

    企业所得税税源调查情况分析报告

    企业所得税税源调查情况分析报告 “>企业所得税税源调查情况分析报告2007-02-02 21:54:08市财政局: 按照财政部关于企业所得税税源调查工作的统一部署和要求,xx年对我县的x户......

    企业所得税税源调查情况分析报告

    企业所得税税源调查情况分析报告_调研报告市财政局:按照财政部关于企业所得税税源调查工作的统一部署和要求,xx年对我县的x户企业xx年度的税收、财务情况作了调查,并进行了初步......

    企业所得税税源调查情况分析报告

    市财政局:按照财政部关于企业所得税税源调查工作的统一部署和要求,xx年对我县的x户企业xx年度的税收、财务情况作了调查,并进行了初步分析测算。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调查......

    2010年度税源分析报告

    2011年度税源分析报告 经济决定税收,展望2011年地税工作,冷静分析,经济形势不容乐观,税收任务要达到23%的增长目标,困难巨大。为此,区局就2011年的税源变化开展了调查,现将预测分析......

    税源分析报告

    中村分局税源分析报告 中村分局负责高坝、中村、银花和照川等11个乡镇的税收征收管理工作。截止目前,共有各类纳税人户,其中,企业纳税人户,个体户,累计组织入库税款50万元,占计划......

    税源分析

    税源监控分析是对涉税经济指标和主要征管质量指标的定期监控和比较分析,及时掌握本地区税源分布结构和变化情况,为查找征管漏洞、加强税源管理提供依据。钟祥市国税局紧紧围绕......

    地方税源管理分析报告

    *市地税局自94年成立以来,地方税收始终保持高速增长,10年间累计组织县级税收入库86057万元,年平均增幅在23%以上。近年来,受加大投入、农业税降低税率和取消特产税的影响,地方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