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守英:建言土地制度改革

时间:2019-05-13 10:22:0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刘守英:建言土地制度改革》,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刘守英:建言土地制度改革》。

第一篇:刘守英:建言土地制度改革

刘守英:建言土地制度改革

2011-1-5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刘守英建言土地制度改革:逐步消除土地权利二元性,打破政府对一级市场的垄断。

“现在光发几个严厉的文件已经效力不够了,它涉及到中国土地制度的一些深层次问题,再不改革,恐怕后果难以预料!”针对近来土地问题激化的局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刘守英说。

刘守英曾对北京郑各庄、高碑店,安徽芜湖,浙江,广东顺德、东莞,江苏苏州、昆山等地的农村土地改革试点进行过大量调研。

刘守英直言,要转变发展方式,必须改革支撑传统增长模式的制度,“没有制度改革的深化,转变发展方式就只会成为各级政府流于口头的政治口号。”

刘守英说这番话时,各界正在呼吁《土地管理法》新的修改稿。

土地是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的发动机

“我们对传统增长模式的批评,指向它高度依赖土地和劳动的要素投入。在要素投入中,劳动力供求形势的变化对地方产业转型正在起作用,相比之下,先发和后发地区对土地的数量需求丝毫没有降低。”

记者:由城市化引发的土地矛盾和冲突问题多发,主要根源是什么?

刘守英:土地问题不断升温是因为目前的土地问题本身不是单纯的土地问题。纯土地问题是土地的利用效率问题,现在的土地问题在于,与经济发展模式搅在一起。

中国现在的发展模式高度依靠土地。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有三个主要特征:一是高投资;二是高出口;三是政府主导。

高投资依托于快速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工业化和城市化都要用地。沿海地区出口导向的企业,也是依托于土地。中国出口导向的发展模式,尽管金融危机以后有所减速,但实际上还是没有降下来,因此用地模式也还是金融危机之前的模式。

一般来说,经济增长依托于资本、劳动、土地三个要素。对于中国来说,资本是稀缺的,劳动力是剩余的,土地是稀缺的。按道理来说,中国的发展不应完全压到土地上,但我们却

将最稀缺的要素采取了最不经济的利用方式。在形成世界制造工厂、推动城市化的过程中,土地成了最便宜的要素,原因就是我们特殊的土地制度。

记者:土地制度与经济发展方式究竟有怎样的关系?

刘守英:在中国,土地成为传统增长模式的发动机。

第一,中国是以低价土地支持高速工业化和出口导向的工业发展。地方政府以低价土地招商引资,以政府财力补贴工业用地的成本,降低工业企业的生产成本,为工业高速推进提供便利。地方政府创办园区,以成片土地滚动开发,提供优良政策环境,满足企业用地需求。2007年,国家级开发区以不足全国千分之五的建设用地,创造了约占全国5.15%的GDP(国内生产总值),4.1%的税收,15.2%的进出口总额,吸收了23.2%的外商投资。

第二,中国以城市外延扩张来推动快速城市化。以建成区面积统计,1981年~1991年的11年间,共增加了6573平方公里,年均净增597.6平方公里;1992~1999年的8年间,共增加6565.8平方公里,年均净增820.7平方公里;2000年~2007年的8年间,共增加了13030平方公里,年均净增1629平方公里。值得注意的是,1996年~2007年,中国城市建成区面积年均增长5.2%,城市人口年均增长4.7%,两者相差0.5个百分点。如果把后者统计进去的两亿农民工剔除,两者相差将更大。

第三,卖地机制成为维系传统增长模式的工具。政府预算内收入依赖与城市扩张相关的建筑业、房地产业税收的增长;土地出让成为分税制后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城市建设主要依赖土地出让和土地抵押融资。2000年~2008年,建筑业和房地产业成为税收增长最快的行业;1999年~2009年,政府土地出让收入从595.58亿元增加到1.59万亿元,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从9.2%提高到48.8%。城市基础设施投资70%~80%靠土地抵押融资,2009年,9.5万亿元人民币新增贷款中,投向地方融资平台的贷款占新增贷款总量的近40%,土地抵押是主要手段。

总的来说,地方政府以土地作为发动机,推动高速工业化、城市化,维系高投资和高出口,保证经济持续高增长。可以看到,地方政府依托对土地的控制支撑着传统外延增长模式,它自身的运转和当地发展也变得越来越离不开土地,地方政府必须从土地出让获得收入,以土地出让收入和土地抵押推动城市建设。这套卖地机制就像鸦片,地方政府只要一吸上,就离不开身。

记者:“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提出,是否也推动了土地制度的改革?

刘守英:我们对传统增长模式的批评,指向它高度依赖土地和劳动的要素投入,是以资源的高耗费来支撑高投资和高出口。转变增长方式,就是从主要依赖土地和劳动的要素投入,转向依赖技术创新和要素生产率的提高。转变的方向早已明确,但是效果甚微。国民经济运行对投资和出口的依赖丝毫没有减轻,经济增长对要素投入的依赖没有减低,在要素投入中,劳动力供求形势的变化对地方产业转型正在起作用,相比之下,先发和后发地区对土地的数量需求丝毫没有降低。

土地制度主要缺陷:二元性和政府垄断

“政府通过征用获得原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通过土地交易中心独家出让给用地者。一进一出的土地差价,就成为政府土地收益的篮子。于是,各级政府变成无数大小不等的‘地主’。”

记者:你刚才说中国是“特殊的土地制度”。“特殊”在哪儿?

刘守英:中国独特的土地制度结构是形成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源。以土地支撑的传统增长模式,保证了中国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推进。但是,在土地资源利用上付出的代价巨大。常提及的问题是:优质耕地锐减、土地质量恶化、环境污染加剧。更深层的问题是,中国作为一个土地资源稀缺的国家,却以极不经济的方式向工业和城市提供土地,造成土地利用的粗放和不节约。经济发展和地方政府财政对卖地机制的高度依赖,影响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健康发展。土地之所以在传统增长模式中扮演如此重要的角色,关键在于现行土地制度的弊端。

中国特殊的土地制度的特点,第一就是权利二元。中国的土地权利长期维持二元结构,对待城市土地和农村土地一直存在严格区别,隶属于不同的权利体系,由不同的机构和规则来管理。宪法规定,城市土地国有、农村土地农民集体所有。农地受土地承包法保护,农民对土地享有受法律保护的农地农用权利。农地转非农用及城市建设用地受土地管理法约束。同样一块土地,因为所有制不同,在权利设置和利益分配上产生巨大鸿沟。一旦农地转为非农用,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即变为土地国有,农民的土地权利即告丧失。

为了保护耕地,中国实行土地用途管制和城市规划制度。在用途管制下,农地转为建设用地,实行用途转用审批。但是,在土地农转非过程中,除了接受用途管制,还必须接受所有制管制。当地方政府通过城市规划,扩大城市版图,农民集体所有土地也就进入城市规划圈,也就得依法被征用为国有土地。用途管制让位于所有制准入。土地非农化的过程,就是土地国有化的过程。伴随这一进程,国有土地比重加大,集体所有土地缩小。

第二是政府垄断。按照土地管理法,“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法对土地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任何单位和个人进行建设,需要使用土地的,必须依法申请使用国有土地”。在土地转变用途过程中,政府不仅成为农地转变为市地的唯一仲裁者,还拥有从农村获得土地转换给城市使用的排他性权力。伴随土地转变用途,政府替代农民集体成为土地的所有者,成为城市土地的经营者,造成政府对土地权利的完全垄断。

在依法获得土地的垄断性权力后,政府又成为土地的独家经营者,形成中国十分独特的土地经营格局。土地进入非农建设使用的一进一出的两个通道完全由政府控制。进,由政府通过征用获得,给原农民集体所有者按照原农业用途进行倍数补偿。出,政府将从农民手上征用的土地进入政府土地储备中心,通过政府土地交易中心,独家出让给用地者。一进一出的土地差价,就成为政府土地收益的篮子。于是,各级政府变成无数大小不等的“地主”,也变成收益多少不一的“土地经营者”。

第三是非市场配置。中国的土地资源配置处于计划配置、城乡分割、价格扭曲和灰色状态并存。地方每年占用耕地数量,须经国务院和省级政府审批;地方政府每年进入非农建设使用的土地,由中央政府以规划指标控制;地方政府进入市场的土地以征用方式获得,不反映集体土地所有权价格;地方政府投放城市建设的土地,只有很小比例以“招拍挂”的市场方式供应,还有相当大比例土地以协议和划拨的非市场方式供应;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大量进入市场,但处于灰色状态。

政府对建设用地指标的计划控制,造成地方经济发展中的土地供求失衡;不反映集体所有权价格的政府得地方式,造成农民土地权益受损;政府独家供地方式,使原有集体土地拥有者和最终获取土地的城市使用者之间进行交易的机制被阻断,城乡建设用地市场被人为分割;在政府主导的土地资源配置中,非市场配置的比重过高,造成土地不集约利用;城市建设用地市场缺少平等的土地权利体系支撑,使资源的稀缺程度不能通过平等的市场交易形成的价格信息得到真实反映,造成土地资源利用的粗放、浪费;政府配置资源也容易造成制度性腐败。

作者:陈静思 来源:《东方早报》2011年01月04日

责任编辑:俞江月

第二篇:土地制度改革

土地使用制度改革成就

一、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民的利益与生产成果紧密联系,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农业生产迅速发展,农民收人增加较快。从总体来看,中国广大农村已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向小康社会迈进。

二、在发展农业的同时,党和政府还大力支持农民在集体的土地上兴办乡镇企业,发展二、三产业,后来的土地管理法对此加以确认。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使农村经济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使大量农民参与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

农村土地承包制度改革经验

一、农村改革中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深受广大农民的欢迎和拥护,必须长期坚持下去。家庭承包制也需要随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和完善,对按人分包、不断调整、难于流转的土地承包办法,必须进行改革。政策既要保持长期稳定又要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及时调整。

二、农村土地承包制度改革,中央有部署,基层和群众都有要求,势在必行。要稳定、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为总的指导原则,坚持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坚持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妥善解决改革中出现的新问题、新矛盾,保持农村形势的稳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三、必须以统一组织实施;以强化所有权、明确发包权、稳定承包权、放活使用权为基本内容;具体形式,可因地制宜,不搞一刀切。尊重群众的意愿、农民实际利益。

四、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多种形式,放活农用土地使用权,逐步建立和完善土地流转机制。

五、农村土地承包制度改革要与村镇、道路、水利、学校、基本农田保护区等项建设以及计划生育、陈欠清理、农村产业和经济结构调整等项工作相结合。

现行农村土地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我国农村土地制度建设取得了积极进展,促进了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但是,也存在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

1.集体土地产权不完整。我国土地所有权主体还有待明晰,集体土地所有权同几级集体组织与农民的权利关系,法律规定不够明确,集体土地权未能受到严格限制。农民作为土地使用权人,其对集体土地享有的用益物权及收益权都缺乏法律保障和规范,权利行使渠道不完善。

2.农村土地确权登记工作还需加强。土地确权登记发证是土地管理和利用最核心的环

节、最基础的支撑。我国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总体慢于城镇,且确权登记质量还不够高,没有完善而系统的农村土地地籍档案作支撑,承包地、林地、建设用地还未实现统一登记、一张图管理。

3.农村土地规划管理相对薄弱。土地规划是落实土地用途管制制度的主要措施。目前,农村土地规划却只落实到了乡镇一级,缺少村社层面的土地规划指导农村建设布局。

4.农村土地市场不健全。长期以来,农村土地的流转大多为自发、私下的,没有统一的交易规则,其流转更类似于大海捞针式的选择机制,不仅流转规模不大、价值实现形式相当有限,更缺少统一规范的农村土地交易市场。

5.农民财产性收入增收渠道狭窄。土地是农民最重要的资产,受市场不健全、流转范围有限等制约,农民很难在现行法律框架下变现其土地财产、获得财产性收入的跃增和财富的积累。

6.征地制度亟待改革。近十几年,我国农村土地征地的政府强制性、行政定价以及对公共利益的界定等始终存在争议,导致征地政策制定、实施中仍面临重重矛盾和压力,改革征地制度、缩小征地范围呼声仍然很高。

7.耕地保护缺乏市场化的奖惩机制。目前,耕地保护手段仍较单一,引导集约节约合理用地的价格杠杆、财税制度等尚未有效形成,尚未形成市场化的耕地保护利益机制,没有调动起市场主体参与耕地保护的积极性。因此,必须探索建立市场化的耕地保护制约和激励机制,让保护耕地有利可图。

第三篇:刘英小学

刘英小学“网络教研活动”实施方案(试行稿)

一、指导思想

为了满足教师对教学问题随时探讨和及时了解教研信息的要求,拓宽校本教研途径、创新校本教研形式。我校将开展网络教学研究活动,依托互联网,利用教师博客、学校论坛等建立开放、动态的网络教研平台,为教师参与教研提供更为便捷的方式,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促进教师教学教研水平的提高。

二、目的意义

1、网络教研具有开放性、共享性和互动性的特点,它使得校本教研可能突破时空限制,使教师更加广泛地参与进来。

2、网络教研有利于促进校本教研工作的大众化普及,促使学校人人参与教研的局面,从而构建良性的学校教研文化。

三、条件

1、硬件条件

(1)网络条件:我校校园网络连通internet,网络畅通。同时具备校园局域网的功能,以是功能比较完善,初步得到专家认可的网站。

(2)基本硬件:现在我校已经设立专门的电化教育中心,学生电脑房,并 且在每个教室以及专用教室都配备了台式电脑,背投电视,投影仪等,每个办公室配备台式电脑,安装了基本的办公软件,有专业的维修人员,有比较先进的远程教育设备,可以说为开展网上教研提供了基本硬件的保障。

2.软件条件:

(1)政策:学校领导充分认识到网络教研的重要性,并极力支持网上教研。使网络教研有了坚强的后盾。

(2)教师素质:我校教师已经初步转变传统的教研理念,适应了网络教研 新模式。他们不断接受有关网络教研的培训,现在大部分老师都能够上网参与网上教研。

四、网络教研定位

“网络教研”作为我校促进教师发展、增强各部门团队沟通、增进与家 长、社会联系的网上社区。具体包括:

l、辅助教师专业化发展、学校开展教研培训、教研活动的主要平台;

2、支持教师探索和解决教育教学问题,以及展示研究成果的交流场所;

3、成为健康积极、正确导向的教师文化网络社区;

五、网络教研的要求

(1)博客建设

A、加强教师的培训和引导,要求全校中青年教师注册博客,引导教师充分认识博客技术是我们提高备课、教学、教研水平和实施有效教学反思的重要手段。

B、学校要求中青年教师每月上传教学反思至少两篇,每个月月底进行检查。

C、我们倡议校级名师、名师培养对象以及35周岁以下青年教师做到“四个一”,即每月一篇教学反思,一篇读书笔记,一个经典教学设计(或自己满意的课堂实录),一篇评课稿,及时上传到自己的博客中。

D、倡议教师经常光临同事的博客并回复留言。

学校充分发挥博客技术在提升学校管理水平方面的重要作用。博客是教师之间、学校管理者与教师之间沟通与交流的有效手段,也为学校领导有针对性地改进工作,提高管理效益提供有力保障。

(2)论坛建设

学校有大型教学交流活动或课题推广等活动,学校将利用论坛进行组织教师进行网上交流讨论。

我们遵循“发现问题一制定计划一采取行动~交流总结”的网络教研模式。

发现问题:在每次组织教研活动以前,我们发动教师上网查阅资料,通过整理发现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并以此为教研活动所要解决的问题。

制定计划:根据所定的问题,大家上网查询可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寻找问题解决策略,制定教研计划。

采取行动:根据计划和讨论的策略,进行教学设计,实施策略。

交流总结:计划实旖以后,组织大家进行交流,讨论本次问题解决过程当中,值得推广的策略,以后还需要注意的问题等。

论坛版主细则:

“学校网络教研”每个栏目设1-2名正副版主,版主职责主要有:

1、负责本栏目的组织管理工作,确保教研健康有序地开展活动,对帖子文章的内容及舆论导向严格把关。

2、版主每天上网至少一次,管理好文章(修改主题,固顶,删贴等),每周发表不少于二个主题贴;

3、版主应积极推动本教研组的讨论风气,组织对热点问题以及新颖观点的讨论,并尽可能经常收集相关栏目精华文章及各大网站有关新闻,并转贴到本栏目。发表与该版定位有关的文章,及时回答网友的问题,使该版的内容和定位一致。

4、版主应及时积极地组织、发动、培养网友参与本栏目的活动。可通过回复帖子等方式实现。也可以组织网友在网下的各种活动,如见面会等。具体方式。

5、版主应定期收集该版的精华文章及相关常见问题的解答,收入并整理到帖子精华区。

6、版主有权根据有关规定,对网友发表的帖子进行评级,并自行决定哪些帖子收入精华区。版主有权向管理员推荐校园网站首页本版候选帖子。

7、版主应在校内各相关场合积极广泛宣传本栏目。

8、版主有权限发表主贴、删除跟贴的权利和义务。

(3)教学资源的收集。

建议每个教研(备课)小组根据本组的实际情况进行资源的收集工作,收集范围不限,可以是原创性的论文、教案、课件,也可以是网络中的优秀教学资源。

建议每个教师对收集到的资源进行分门别类的整理,形成教师个人的资源库,教师个人要定期把资源输入各教研(备课)小组的资源库,各教研(备课)小组要定期对资源库进行整理。教学资源的上传。根据《刘英小学网络教研管理办法》,各教研(备课)小组要及时对资源库内的资源进行上传,形成校园资源序,校园资源库里面所有的资源学校成员共享,实现资源利用的最优化,充分体现了网络教研开放、交互、动态的优势。

六、网络教研的评价

通过对网络教研资料的整理与收集,形成相应的资源库。根据网络教研先进教研组和先进个人评选细则,对教师的网络教研成果进行评比,并表彰先进以资鼓励。

第四篇:刘英纪念馆

高中生社会实践报告

这次我们参观了刘英纪念馆,在刘英纪念馆的参观过程中我们学到了很多,包括许多以前红军战士的英勇的瞬间。通过一天实践使我增长了见识,也懂得了许多做人的道理,也使我更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现在生活的优越与过去生活的艰难,所以我要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严格要求自己,提高自己的素质,并珍惜现在的生活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作为一名新世纪的中学生,应该懂得与社会上各方面的人交往,处理社会上所发生的各方面的事情,这就意味著大学生要注意到社会实践,社会实践必不可少。我要与社会交流,为社会做贡献。只懂得纸上谈兵是远远不及的,以后的人生旅途是漫长的,为了锻炼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实习是每一个中学生必须拥有的一段经历,他使我们在实践中了解社会,让我们学到了很多在课堂上根本就学不到的知识,也打开了视野,长了见识,为我们以后进一步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而参观纪念馆能让我们了解过去,珍惜现在。实习是每一个中学生必须拥有的一段经历,他使我们在实践中了解社会,让我们学到了很多在课堂上根本就学不到的知识,也打开了视野,长了见识,为我们以后进一步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实习是我们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在实践中的一次尝试,也是提高自身综合能力的一次机会。所以我们要把握好实习的机会,学到有用的知识,让自己以后事业的根基更加稳固 大学生除了学习书本知识,还需要参加社会实践。因为很多的大学生都

清醒得知道 “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人不是现代社会需要的人才。大学生要在社会实践中培养独立思考、独立工作和独立解决问题能力。通过参加一些实践性活动巩固所学的理论,增长一些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和技能。因为知识要转化成真正的能力要依靠实践的经验和锻炼。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和日新月异的社会,我觉得中学生应该转变观念,不要简单地把暑期打工作为挣钱或者是积累社会经验的手段,更重要的是借机培养自己的创业和社会实践能力。现在的招聘单位越来越看重中学生的实践和动手能力以及与他人的交际能力。作为一名中学生,只要是自己所能承受的,就应该把握所有的机会,正确衡量自己,充分发挥所长,以便进入社会后可以尽快走上轨道。实践让我有了见识,更了解了现在的好,懂得了珍惜,现在先介绍下刘英纪念馆。

刘英纪念馆的整体布局和各室内陈列的文物、实物、图片、文字、画册等资料,按照“尊重历史、体现特点”的原则,完全围绕“凸显爱国主义教育和红色旅游圣地”这个主题展开。主要体现:在纪念馆石阶数的设定上,刘英纪念馆进出口迎面是一个大花坛,对面的石阶有216步,分三级直向广场。其中第一级36步和第二级42步,表示刘英同志于1942年时36岁壮烈牺牲,英勇就义。石阶三级各设平台表示革命道路是波浪式前进,到最后取得胜利;在纪念馆落成开馆时间的选择上,择定1996年5月18日进行落成开馆典礼仪式,表示刘英同志1942年5月18

日在永康方岩英勇就义;在纪念馆内室的分布上,刘英纪念馆主馆共设陈列室四个。第一、二个陈列室主要介绍红十三军、红军挺进师以及挺进师政委刘英同志在珊溪的革命斗争史。其中包括挺进师于1935年9月经过珊溪时开店济贫的镜头;挺进师于1935年11月攻克珊溪的场面;闽浙边临时省委重要会议旧址图片以及刘英同志的生平介绍和他当时用过的物品及武器等内容。第三、四个陈列室主要介绍以坦歧村为中心的珊溪革命斗争史和朱大孝同志的革命事迹。刘英纪念馆的建成,对于深化全民爱国主义教育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一是新党员的入党宣誓基地。自1996年以来,珊溪镇已有700多位预备党员通过该制度宣誓入党。现该制度已成为全镇68个支部长期坚持的一项制度。同时,随着影响的扩大,教育面覆盖到福建福鼎及周边兄弟县(市、区)等几十个有关单位,他们组织党员及建党对象前来参观或举行入党宣誓。二是全县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县各中、小学校、共青团每年均在节假日或重要纪念日中组织青少年、学生到馆参观,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如在2005年8月15日的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活动,全镇1000多名学生在该馆举行了“不忘国耻,爱我中华”千人签名仪式。三是广大干部群众的经常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自刘英纪念馆建成以来,各单位、部门经常利用“五一”、“五四”、“七一”、“八一”等重大节假日,组织干部到馆举办多种形式的报告会、座谈会、研讨会,累计进行12场次报告,受教育人数达3万余人次。四是温州市著名的红色旅游

圣地。刘英纪念馆以刘英同志及坦岐村90多位革命烈士的壮烈事迹为主线,以生动形象的史事、资料为依托,深入浅出的教育和引导广大共产党员保持先进性,深受广大党员的好评。据不完全统计,自开馆以来,来刘英纪念馆红色旅游、参观教育的人数达45万人次,其中集体组织的党员干部8万余人次,老干部2万人次,青年学生22万多人次。

最后我学会了许多通过这次的社会实践活动。我学会了珍惜现在,了解了过去的艰难。这次的社会实践的收获可以让我在以后的生活变的更加成熟。非常感谢这次活动,希望以后能够经常能参加,得到更多更多。

第五篇:土地制度改革如何顺利推进

土地制度改革如何顺利推进

土地制度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建议先选取若干典型地区进行试点,再予以总结,上升到国家政策。与此同时,就改革进程和优先顺序进行全面部署。我的看法是,第一阶段,在总结现有土地改革试点经验基础上,扩大土地制度综合改革试点范围;完成承包地、宅基地、林地等确权登记颁证;推进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和存量建设用地进入市场改革;实施以公平补偿为核心的征地制度改革;规范地方融资平台、扩大地方自主发债范围。第二阶段,重点形成城乡统一的土地市场;探索国有土地资本化经营模式;建立土地财产税制度,形成新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形成多渠道的地方政府融资体系。第三阶段,基本确立两种土地所有制权利平等、市场统一的现代土地制度和已规划和用途管制为手段的现代土地管理体制。

下载刘守英:建言土地制度改革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刘守英:建言土地制度改革.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国土地制度改革何处去

    中国土地制度改革何处去? 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中,有诸多涉及城市化和土地的内容,相关条文争议颇大,不同的角度有着甚至截然相反的理解;土地问题的复杂性、敏感......

    土地制度改革新思路和路线图

    土地制度改革新思路和路线图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以后,社会上不少人受《决定》精神鼓舞,对土地制度改革产生强烈期许。 几个月下来,一些人(主要是学者)的期许变成失望,甚至焦虑......

    城市土地使用制度改革

    (一 )明晰土地产权 ,加快物权立法 ,健全和创新土地产权法律制度 1 .明确土地产权。现有的《土地管理法 》 规定:中央人民政府即国务院是国有土地的惟一产权代表 ,包括城市土......

    中国土地征用制度改革

    中国土地征用制度改革 土地问题不仅是中国历史上朝代更替过程中的一个主要问题,也是30年前中国经济 改革得以起步的一个关键所在。1970年代末和1980年代初开始的中国改革开放......

    中国土地制度改革会议记录

    读书会第九次讨论会会议记录 时间:2008年4月7日晚上7点 地点:北青办公室 主持人:季晨雪 参加人员:郭俊林毛星芝王成陈家欢贺治方 刘琦倪凌聂淑亮侯英睿梁瑞银 讨论主题:中国土地......

    户籍制度改革工作建议(建言献策)(5篇可选)

    建言献策 户籍制度改革工作建议 户籍制度改革是重庆市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是一项重大的惠民利民工程。改革实施过程中,如何让群众在迈出这一步时站得更稳,走得更远,需要......

    11月份工作总结刘英

    11月份工作总结 时间总在不经意之间悄悄从指尖滑过,转眼一个月就过去了,在这一个月当中,我对自己工作总结如下: 1、 工作方面: 队里给我安排的班很少,而且比较轻松,每周只有一个办......

    心得体会刘世英

    3月14日,我们一行16人在申校长的带领下乘车经过两个多小时的颠簸来到了向往已久的昌乐二中,利用一上午的时间进行了观摩学习,感受了二中浓厚深远的校园文化、严谨有素的学生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