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土地二级市场的制度缺陷及对策(精选5篇)

时间:2019-05-13 10:19:3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城市土地二级市场的制度缺陷及对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城市土地二级市场的制度缺陷及对策》。

第一篇:城市土地二级市场的制度缺陷及对策

城市土地二级市场的制度缺陷及对策

近年来,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土地二级市场交易逐渐活跃起来,土地市场不断扩展。● 我国土地二级市场存在着土地产权界定模糊、土地交易制度不配套、土地收益分配制度不合理、服务体系不健全等缺陷。

● 规范城市土地二级市场运行应当采取强化制度建设规范交易行为、完善土地产权、完善收益分配体系和强化信息披露规范交易中介等对策。

□中国土地矿产法律事务中心叶明权

我国土地二级市场发展的现状

城市土地二级市场属于土地使用权流转范畴,主要是指土地使用权的转让、出租、抵押等的交易关系,它是由土地使用权在土地经营者或使用者之间的横向流转而形成。近年来,随着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土地二级市场交易逐渐活跃起来,土地市场不断扩展。从总体看,当前我国城市土地二级市场交易有以下特点:

1.从总量上看,除土地租赁外,土地转让、抵押的数量呈波动上升趋势,土地转让、抵押的价款呈增加趋势。

2.从交易类型上看,土地抵押是土地二级市场交易的主要类型。土地抵押占土地二级市场交易总量的比例由1998年的82.1%上升到2003年的93%。

3.从土地交易的用途来看,土地转让和租赁主要以商服用途为主,土地抵押主要以工矿仓储用途为主。以2003年为例,土地转让中商服用地占51%,土地租赁中商服用地占35%,土地抵押中工矿仓储用地占47%。

4.土地使用权抵押贷款成为固定资产投融资的重要手段之一。以土地财产权抵押贷款是国 际通用规则,通过土地使用权抵押,可以获得大量建设资金,增加了固定资产投资的资金来源。

全国土地抵押贷款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例由1999年的6.1%提高到2003年的21.31%。

我国土地二级市场运行中的制度缺陷

1.土地产权界定模糊。产权的界定是市场交易的基础。虽然相关法律在土地产权的初次安排上做出了原则性规定,但与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相比,还不够细化和明确。从所有权的设置上,《土地管理法》规定 “国家所有土地的所有权由国务院代表国家行使 ”,但没有明确国务院如何代表国家行使所有权。缺乏人格化的代表,导致事实上的所有权虚置,实质权利却放在了地方政府、企业等管理者和使用者手中,造成国有土地交易过程中各种主体的土地产权 “边界纠纷 ”,使得土地使用权人容易越过使用权的边界,攫取部分所有权收益。从而增加了国有土地使用权交易的复杂性,增加了利益分割的复杂性和国有土地交易的成本。从使用权的设置上看,国家配置土地可以采取划拨、出让、租赁、作价出资(入股)、国家授权经营等方式,于是,在土地二级市场交易上,可以有以上五种土地使用权进行交易,但对这些使用权的主体的权利体系还不够清晰,每一种使用权的权利内容差别很大,在土地确权登记上,还没有解决对作价出资(入股)和授权经营土地使用权登记的问题,使得这两类土地使用权的交易受限,手续繁杂。

2.土地交易制度不配套。城市土地二级市场由于具有交易主体多元性和交易方式多样性的特点,使得对交易制度的需求更甚于城市土地一级市场。而政府的相关政策又不配套,导致土地资产流失严重。如划拨土地使用权进入土地二级市场,可采取补交土地出让金或上缴部分收益的方式,也可采用租赁、作价出资(入股)或授权经营方式。对于前者而言,其难点在于补交出让金的标准,国家明确最低不得低于标定地价的40%,但各地在具体操作中规定不一,由10%~90%不等,导致土地使用者收益不均衡。对作价出资(入股)和授权经营方式,由于在实施过程中与出让土地使用权进入二级市场的差别较小,却并不需要支付高额的出让金,国家股权在收益方式上的模糊性使得用地者更倾向于选择这两种方式,如果国家对其所拥有的土地股权的收益没有充分的保障渠道,就造成土地所有权收益的 “合法损失 ”。再者,在法律不完善,甚至政策存在缺陷的情况下,进入市场的高收益与违法行为的低成本势必导致地下交易的发展,从而造成国有土地收益的 “隐形损失 ”。此外,土地二级市场交易透明度不高,导致了较高的交易费用,降低了土地交易的预期收益,助长了土地的隐形交易行为。

3.土地收益制度不合理。土地二级市场主要的收益形式有土地转让、出租与入股等,收益主体主要为土地使用者,收益形式因二级市场流转方式的不同而存在差异,与交易方式密切相关。经过几轮财税制度改革,新《土地管理法》实施后,地方政府成为存量土地所有权的收益者,主要通过税收、收费等形式间接参与收益分配。但当前,土地二级市场交易收益分配结构不合理,导致其经济调控功能难以发挥。就土地税收而言,在土地流转环节中,总体赋税水平相当于收入的22%左右,相对偏重。在保有环节中,税种交叉且水平相对偏高。流转环节过高的成本,使经营者在土地流转中获利甚少,大量存量土地很难进入市场,相反还刺激了土地隐形市场交易,造成国有土地资产的大量流失,不符合土地要素合理流转和优化配置的要求。

4.土地二级市场的服务体系不健全。主要表现在:一是土地市场交易平台搭建不够。虽然国土资源部已经就建立土地有形市场进行了专门发文,但各地建设力度不一致,部分中小城市还没有将土地二级市场交易纳入土地有形市场的范畴,有的地方虽然纳入,但收费不合理,增加了交易的社会成本,抑制了正常的土地二级市场交易。二是信息披露不充分。城市土地二级市场在一定程度上应是完全竞争的市场,但因基准地价、土地登记资料等信息对社会公开不够,造成信息不对称,交易大多以双方协议为主,使得土地成交结果背离市场供求关系,造成部分国有土地资产的流失。三是土地评估不规范。土地估价结果易受到委托评估方意志的影响,在土地抵押中,为了获取较高的银行贷款,往往抬高土地评估价格。据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的一项调查,现行土地评估鲜有 “评估值低于获取土地成本价 ”的结果,通常而言,经过评估的土地价值要高于其实际得地成本的30%~50%,对于银行和金融机构而言,可接受的抵押大体是土地评估值的70%,这就是说,得地机构可以按得地成本1:1的水平获得抵押贷款,在一定程度上放大了投资规模,给银行带来风险。

强化城市土地二级市场运行的对策建议

1.强化制度建设,规范交易行为。一是要切实规范土地一级市场。正如前文所述,土地二级市场是一级市场的延续,在当前土地一级市场 “双轨 ”运行的前提下,一级市场的不规范必然会带来二级市场的不规范,因此,要逐步缩小划拨土地范围,全面推行市场机制配置土地资源,同时在土地出让合同或划拨决定书中明确,通过出让方式取得的经营性用地土地使用者要求改变土地使用条件的或非经营性用地要求改为经营性用地的,政府收回土地使用权,按规定方式重新出让,堵住土地非法交易的口子。二是完善现有的存量划拨土地使用权管理制度,明确各类土地使用权的产权主体、权利义务、收益分配、买卖交易条件。三是尽快制定出台《土地使用权交易

管理办法》,明确土地二级市场的交易规则、交易方式和交易程序。四是增强土地使用权的生产要素意识,以法律规范的形式把土地使用权纳入经济核算范畴,建立土地资产会计核算体系和会计核算制度。

2.完善土地产权,夯实交易基础。按照 “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 ”的要求,改革和完善土地产权制度,在坚持土地公有制的前提下,明确土地所有权主体和所有权实现方式,尽快完善土地确权制度和土地登记制度,将国家土地所有权、各种类型的土地使用权归属落到实处,科学确定各种权利的边界。以《物权法》的修改和出台为契机,按照物权法定的原则,着手将实践中已出现的土地权利纳入到法律体系中,系统规范我国土地权利的主体、客体、内容与限制、取得、丧失等问题,理顺土地管理权与财产权的关系,明确土地所有权实现的主体。加强土地登记立法,完善土地登记制度,提高土地登记法律地位,确保土地交易安全。

3.完善收益分配体系。在明晰产权的前提下,科学界定各种权利的收益边界,确保土地收益分配中性和负担公平。当前,最主要的是完善税制,提高存量土地的流动性。在适当提高土地保有环节税负的基础上,在土地流转环节,归并土地税种、减轻税负,鼓励流转。从根本上改变现行税制仍然具有的 “鼓励占用、打击生产和交易 ”的不合理性。近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调整流转环节的税负:一是改革和完善土地增值税,土地增值税的征收要避免对房地产市场的负面效应,可在适当降低税率,在计税基础上,除了因土地稀缺造成的自然增值外,还应扣除土地使用者投资带来的平均利润和通货膨胀带来的虚假增值。二是将城市建设维护税的开征范围由国内纳税人扩大到包括三资企业在内的城乡所有从公共设施中受益的单位和个人,实现企业税负公平。

4.强化信息披露,规范交易中介。一是建立一个全方位的土地交易信息发布平台,使交易双方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获取市场信息,使土地有形市场在无形的网络世界得到延伸,市场信息应该包括土地供求信息、交易宗地信息、土地市场形势分析信息、土地新闻、土地政策法规及市场咨询信息等等,提高土地二级市场交易的竞争性。二是加强土地交易中介管理。对社会服务性质的土地交易中心要科学定位,合理收费,对评估等中介机构要加强管理,不断提高土地评估人员的素质和业务水平,同时加强监管,确保地价评估真正做到公平、公正。摘自《中国土地》 2005.9 总第 237期

第二篇:四川市场二级城市商圈报告

中国黄金

四川市场重点二级城市商圈报告

前言

四川作为西部大开发的中心,近年来经济的发展有目共睹。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珠宝饰品的需求也愈加强烈,四川的首饰市场犹如钱塘江之潮得到了迅猛发展。经过近些年的发展,以四川的成都市区为例,单单是黄金珠宝首饰年销售额估计超过15亿元人民币。那么其他饰品的销售额会将会是一个更大的数据。整个四川珠宝市场的年销售额保守估计已超越100亿。据不完全统计,黄金金饰品占26~48%,平均46.25%;18K和有色宝石镶嵌饰品占7~35%,平均16.37%;铂金饰品8.1~21%,平均15.28%;钻饰15~46%,平均22.10%。黄金饰品仍然是珠宝消费的主力,但随着国内外的金融环境的影响,黄金投资已逐步得到老百姓的认知,黄金市场的发展空间还是会持续增大。其他饰品的销售额增涨更为明显,预测还会以较快速度逐年增加。一块巨大的蛋糕摆在了我们的面前,机会与挑战共存!

西部市场以成都市为中心向四川地区乃至云南、陕西、重庆等地区辐射,除成都市以外,四川地区其他二三级的市场占领对中国黄金在西南地区的发展也起着至关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报告将对四川地区重要的二级城市的市场和重要商圈进行概述和分析。

重点二级市场

▲ 南充

城市概况:(要包括所辖三级市场)人口组成: 经济概况:

商圈说明:南充市的主要商圈分布在顺庆区和嘉陵区,其中嘉陵区的商圈以为日常生活提供便利为主,以中小型商超和普通商户为主,而大型商业区则集中在顺庆区,其中以南充“五星花园”为中心。绵阳:

城市概况:绵阳市下辖涪城、游仙及高新3区及江油市和平武、北川、安县、三台、盐亭、梓潼6县。人口组成:全市总人口531万,绵阳市城区人口已达100万,已步入大城市行列。

经济概况:绵阳市一直以来都被认为是仅次于成都的第2大省内城市,经济总量长期位居第2,该市始终坚持以科研来拉动经济发展,市内有九院、长虹、九洲等大型企业,今年全市人均可支配收入接近1.5万元,位居全省前列。

商圈说明:绵阳市的主要商圈分部于涪城区,该商圈以兴力达广场为中心,向外延伸包括茂业百货、步行街、及警钟街及临近的富安百货、百盛百货一带。商铺林立,购物者众多。德阳

城市概况:德阳市下辖旌阳区和广汉、什邡、绵竹三市,中江、罗江2县。人口组成:全市总人口382万,市区人口40余万。

经济概况:德阳市一直以来坚持以重工业带动城市经济发展,市内以东汽、东电等大型企业发展为龙头,城市发展较快,2010年人均收入据估算在1.6万左右,排名全省前列,发展潜力较大。

商圈说明:德阳市商圈以长江西路和南街交汇的洋洋百货、人民商场为中心,并向南街延伸。珠宝品牌较多。广元

城市概况:广元位于四川北部,川、陕、甘结合部,辖市中区(利州区)、元坝区、朝天区和青川、剑阁、旺苍、苍溪4县。

人口组成:全市总人口310余万,该市市区人口30万左右。

经济概况:广元市坚持工业发展为主,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经济增长较快,经济实力居全省2级城市中上游水平。

商圈说明:广元市商圈以利州区为主,以政府街的永隆广场为中心,珠宝店铺相对其他城市较少,但当地每家店铺实力均很强大。巴中

城市概况:巴中位于四川省北部偏东,下辖巴州区和南江、平昌、通江3县,面积1.23万平方千米。人口组成:全市总人口364万,市区人口接近30万。

经济概况:巴中市以农业发展为主,随着各种交通道路的完善,市内各种矿石及天然气资源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经济增长速度位于四川前列,人均收入也得到极大增长。但总体实力相对川内其他低级市仍处下游水平。

商圈说明:本市商圈以街心花园为中心,向东城街和南泉寺街延伸。多以专卖店形式存在,商场影响力较小。

第三篇:浅议上市公司高管薪酬制度缺陷及其对策

浅议上市公司高管薪酬制度缺陷及其对策

高贵富 吴俊财 高春兴

(吉林大学管理学院,长春 130025)

摘 要:近年来,我国上市公司高管人员的薪酬一路攀升,公司的业绩却没有同比例的增长,甚至是业绩大幅度下滑,高管薪酬制度远远没有达到激励高管提升公司业绩的效果。本文针对国内外上市公司的高管薪酬的现状,从薪酬的结构、薪酬设计目标、薪酬设计原则、薪酬设计的影响因素等方面对上市公司的高管薪酬制度设计进行分析,并对完善高管薪酬激励机制提出建议。

关键词:上市公司, 高管人员, 薪酬制度

Study on the Defects of Salary system in Listed Companies and the

Countermeasures

Gao Guifu, Wu Juncai, Gao Chunxing

(School of Management, Jilin University, ChangChun 130025)

Abstract:The executives’ payment of China's Listed Companies increases greatly in recent years, but the company's performance did not increase at the same degree, some companies even have significant declines in performance.Executive pay system is far from enhancing corporate performance.This paper, based on the Executives of listed companies at home and abroad pay status , analyzes the executive compensation system from salary structures, compensation design goals, design principles of remuneration and compensation design factors , and we puts forward the proposals to improve the executives pay incentives.Key words:Listed Companies, Top-managers, Salary system

一 引言

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已发布2009年年报的上市公司中,有107家公司业绩出现下滑但公司高管的薪酬却不降反升,高管人员的薪酬再次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公司业绩大幅下滑的情况下,高管猛加薪酬的事实令投资者及广大社会公众难以接受。上市公司的高管薪酬激励机制的科学合理性直接影响到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为了解决代理人(高管人员)与委托人(股东)的目标不一致和利益冲突,上市公司需要建立一套与高管人员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薪酬激励制度。上市公司高层管理人员的工作绩效,是决定该公司总体经营管理水平和经营效益的核心因素之一,如何使上市公司高管的薪酬与公司的经营业绩相匹配,避免高管追逐短期利益,有效地激励高管人员,充分发挥高管才能,规避因公司治理结

构不健全、监管不到位等给股东带来损失,激励高管为公司创造最大的经济价值,是公司治理的一大难题。随着日益加剧的市场竞争及公司面临的各种挑战,作为公司人力资源管理核心措施的薪酬制度,对公司的高管有很强的激励作用,合理的薪酬设计及恰当的措施,有助于吸引人才、激励人才、留住人才,有利于提高公司的经营管理水平,有助于企业形成持久的竞争力。因此,研究建立公平、合理、有效的公司高管薪酬激励机制,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和现实意义。

二 高管薪酬制度设计理论分析

在现代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情况下,合理科学的薪酬制度可以有效激励和约束高管人员的行为,使得高管人员目标与股东目标趋于一致,从而降低代理成本。目前高管薪酬出现的严峻形势迫切要求完善高管薪酬制度的设计。下文从薪酬结构、薪酬设计的目标、原则及影响因素、薪酬方案等方面对高管薪酬制度设计进行理论上的分析。

1.薪酬结构与设计目标

高层管理者的薪酬主要有现付薪酬(基本工资和奖金)、递延薪酬(股票期权、股票增值权、业绩单位和业绩股份)和边缘薪酬(福利计划和补助)构成。在现代企业中,所有权与经营权的两权分离,产生了委托代理关系。委托人与代理人的目标并不完全一致,以及信息不对称现象的存在,产生代理成本。薪酬设计的最终目标是降低代理成本,实现股东财富最大化。因此高管人员薪酬制度设计要实现四个目标 :一是利益协同,即给予高管一定的报酬激励使其能够独立做出使股东财富最大化的战略决策;二是财富杠杆,即给予高管足够的报酬激励以鼓励高管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勇于承担风险,敢于做出使股东财富最大化的决策;三是留住人才,即给予高管充足的薪酬激励,留住优秀的高管人才;四是股东成本,考虑到薪酬作为企业的一项成本支出,在薪酬设计时必须使股东的成本保持在一个合理的水平之下。

2.薪酬设计的原则

薪酬制定的合理与否会直接关系到公司的业绩状况。通过设计有效的薪酬制度,可以提高高管人员对薪酬的满意度,增加其工作积极性。因此,薪酬制度的设计主要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战略导向原则。公司设计薪酬时必须从公司战略的高度来分析,制定的薪酬政策必须符合公司战略发展的要求。(2)与绩效挂钩原则。最优的高管薪酬设计必须把高管薪酬与其经营绩效相挂钩,使得高管薪酬取决于公司的经营成果。(3)有效激励原则。公司在设计薪酬时要充分考虑各种因素,注重长期激励与短期激励相结合,使薪酬的支付获得最大的激励效果。在薪酬的设计上体现长短期的要求,不仅要有基于当期业绩的短期激励,还要有基于公司长远发展的长期激励,以长期激励为主,以期望减少高管的短期行为,增强公司的可持续发展能力。(4)有效约束原则。高管是公司的直接决策和经营者,对公司的命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薪酬制度设计中,必要的、行之有效的监督和约束机制有助于降低代理风险。

3.影响高管薪酬设计的因素

高层管理者相对于一般劳动力而言是特殊的劳动力资源,其管理工作是一种特殊的劳动,因此,高管薪酬的设计也较一般员工的薪酬复杂的多,高管薪酬的设计需要系统考虑,也需要权变的思想。设计合理有效的上市公司高管薪酬制度,对公司发展至关重要,所以在设计高管薪酬制度时要充分考虑高管薪酬受到诸多因素影响,力求使高管薪酬制度更加合理,主要包括1.内部因素,主要有公司绩效、公司规模、股权结构、董事会的监管力度以及公司特有因素等方面。2.外部因素,主要有地区差异、行业差异、高管人员市场供求状况、高管的人力资本特征及税收和法律法规等方面。

4.薪酬方案

高管薪酬激励是公司治理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公司激励约束体系的核心内容。一个合理的薪酬方案应由三部分组成:1.薪酬结构、薪酬结构变化对公司高管行为的影响以及最优的薪酬结构设计。2.薪酬水平与公司高管经营管理行为积极性之间的关系以及最优薪酬水平的确定。一般情况下,企业高管的薪酬水平应与以下因素挂钩:(1)企业的资产规模(2)企业的员工数量(3)企业盈利能力(4)企业行业的薪资水平(5)企业的风险水平。3.公司高管的薪酬与公司业绩指标挂钩以及如何挂钩才能最好地衡量公司高管的能力和努力程度。

三 目前我国上市公司高管薪酬制度的缺陷

我国上市公司现行的高管薪酬主要包括基本工资、风险收入(业绩奖金)、股权(期权)、岗位津贴(在职消费)、养老金计划。大体上与国外的薪酬结构相同,但是各部分的比例差距比较大,在国内的薪酬体系中,长期激励占很小比例。上市公司高管薪酬制度的缺陷呈现以下三点:

1.高管薪酬的行业差距涨幅较大。根据2008年各行业的统计数据,金融行业的高管人均薪酬(60.46万元)是所有行业中最高值,家电行业和房地产行业人均高管薪酬分别为31.64万元和28.52万元,行业盈利能力相对较弱的餐饮旅游(12..11万元)、公用事业(12.33万

元)和农林牧渔业(6.81万元),高管人均薪酬相对较低。从中可看出高管薪酬的行业差异非常显著。从行业特征看,房地产、医药生物成为高管薪酬水平提升最快的两大行业,其中13家房地产企业高管薪酬平均涨幅高达101.31%。

2.薪酬结构不合理,薪酬固定,结构单一。从已披露年报的上市公司来看,我国的高管人员薪酬结构的特点如下:一是固定薪酬多,变动报酬少,每年固定薪酬按月发放,没有建立起完善规范的按经营绩效提取薪酬的制度。二是当期报酬多,远期报酬少;现金报酬多,股票报酬少。三是在职待遇多,离退后福利少,还没有建立具有激励性质的离退休福利计划。国内大部分上市公司的薪酬形式为“基本工资+奖金+岗位补贴+福利计划+各种保险”,对高管实施长期激励(股权激励)的公司很少,只占上市公司的17.67%。单一的薪酬结构削弱薪酬激励机制对高管人员的激励效果,不利于形成有效的经理人才市场。

3.高管薪酬与公司绩效关联度较低,缺乏绩效评价体系。国内上市公司的高管薪酬与公司业绩存在严重脱钩现象。据《证券日报》数据部统计,沪深两市159家上市公司在2008合计实现净利润277.33亿元,同比微增4.95%;加权平均每股收益为0.3299元,同比下降12.89%,75家公司业绩出现下滑,甚至亏损。然而,上市公司职工及高管的报酬并没有下降,159家公司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合计235.05亿元,同比增长33.05%。朱其俊,彭蔚蔚(2008)以我国上市公司为对象,结合中国社会科学院公布的中国上市公司100强治理评价报告和上市公司年报公布的数据,分析表明我国上市公司高管人员的薪酬与公司业绩之间没有明显的线性关系,即高管的薪酬不是由公司的业绩决定。

四 我国上市公司高管薪酬制度完善的对策

通过对高管薪酬制度的理论分析,本文认为,将高管薪酬与公司业绩充分挂钩已成为公司高管薪酬设计的大势所趋,设计一套合理有效的高管薪酬机制必须以业绩评价为基础,综合考虑公司治理的其他因素的影响。

1.构建激励与约束相匹配的薪酬制度

解决委托代理问题主要是通过对高管人员的激励,高管薪酬是对高管人员的管理行为进行激励的有效工具。建立起对高管人员激励机制与约束机制动态平衡的薪酬制度是解决高管薪酬制度缺陷的关键。

1.1与经营业绩挂钩

高管薪酬的不同构成成分起着不同的激励作用。一个有效的薪酬体系应当把高管人员的利益与公司的利益紧密联系起来,以调动高管的主动性和创新性。合理的薪酬机制需要合理的薪酬结构。上市公司大部分企业高管薪酬并没有充分与公司实际经营业绩挂钩,建立与业绩挂钩的薪酬机制是公司高管薪酬机制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1)建立长期的业绩评价体系-EVA

我国大部分的上市公司对公司绩效的考评过分依赖传统的业绩指标,过于重视财务性的指标,容易导致高管人员追逐短期盈利能力,而忽略对公司长期利益的关注。与传统的财务指标不同,EVA综合评价体系的主要优点是将资本成本计入绩效评价体系中,克服了传统会计业绩指标忽略资本成本的缺陷,能够真实地反映公司业绩情况,也能够有效地评价管理人员的工作业绩。将高管薪酬与EVA考核结果挂钩,可以真实地反映公司的经营业绩,指导高层管理者决策行为,激励高管更好地为股东创造最大化财富。

(2)加强奖金计划与业绩之间的联系

目前我国大部分的上市公司在薪酬水平制定时往往没有结合业绩指标,这样很容易造成高管薪酬与公司业绩脱钩。薪酬委员会及投资者在评价高管薪酬是否与业绩充分相关时应当研究公司的奖金计划是否在奖励良好的业绩,应反对含有高管自由决定薪酬因素的奖金计划,进一步完善上市公司高管薪酬与公司业绩挂钩机制。

1.2充分考虑市场竞争性与内部公平性

薪酬战略必须首先考虑外部的竞争性,即必须以同行业同职位的薪酬水平为基准,同时保持公司在行业中薪资福利的竞争性,对于市场稀缺的高级管理人员,只有以高于市场的价位才能吸引过来并最终留住。同时,还必须考虑内部的公平性,即必须有科学的工作分析和相对合理的职位价值评价,按照承担的责任大小、需要知识能力的高低以及工作性质要求的不同,在薪资上合理体现不同层级、不同职系、不同岗位在企业中的价值差异。只有将激励的重点放在核心人员、关键岗位之上,才能真正构建起具有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高管薪酬体系。

2.完善公司内部治理

高管薪酬问题源自于基本的公司治理问题,完善董事会和监事会建设等内部治理结构,在公司内部形成由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高管人员之间相互制衡、相互促进的治理结构。主要包括1.加强薪酬委员会职能。通过加强薪酬委员会的职能,由独立的薪酬委员会制定高管薪酬体系并且进行定期的评估,可以避免由内部人操控薪酬制定和评估,使得公司高管薪酬制度更加科学合理,有助于公司的长期发展战略和提升竞争力。2.增加高管薪酬信息披露透明度。高管报酬信息的充分披露也有利于公司的长远发展及经理人市场的发展。

同时为了加强高管人员报酬和公司业绩的相关性,在报酬披露要求上,建议引入薪酬委员会报告,要求对公司的报酬政策以及高管报酬水平与公司业绩的相关性做出解释,这样能驱动公司的报酬政策向业绩相关的方向转移,也有利于公司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 赵立新.金融危机与企业高管薪酬制度[J].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Vol.3,No.4, 2009(7)

[2] 孙康、殷惠.关于我国当前企业高管薪酬制度的思考[J].Vol.3,No.12,2009(8)

[3] 唐建琴、李连军.中国上市公司高管薪酬增长与公司业绩关系的经验研究[J].南京审计学院学报, N0.1, 2007(2)

[4] 邹炼.中国上市公司高管薪酬与公司业绩相关性分析—以沪、深市A股制造业为例[J],《管理方略》,2009(3)

[5] 高娟.从财务角度审视我国高管薪酬设计的完善.[J].经营管理者, 2008(16)

[6] 陈旭东、谷静.上市公司高管薪酬与企业绩效的相关性研究[J].财会通讯,2008(6)

[7] 张英.论上市公司高管人员薪酬激励设计[J].现代商业,2008(10)

[8] 胡婉丽、汤书昆、肖向兵.上市公司高管薪酬和企业业绩关系研究[J].运筹与管理,Vol.13,No.6,2004(12)

[9](美)卢西恩•伯切克 杰西•弗里德 著.PAY WITHOUT PERFORMANCE–The Unfulfilled Promiseof Executive Compensation(无功受禄-审视美国高管薪酬制度)[M], 北京:法律出版社,2009(6)

[10] 方谋耶、潘佳佳.中国上市公司高管薪酬与公司绩效的相关性实证研究[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08(4)

[11] 陶金元、魏祥迁、李鹏.中国上市公司业绩及高管薪酬相关性分析[J].华东经济管理,Vol.21,No.5 ,2007(5)

[12] 徐兆铭 著.企业绩效与激励机制:战略的观点[J].北京:中国税务出版社,2006(1)

[13] 朱其俊、彭蔚蔚.我国上市公司高管薪酬与业绩相关性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Vol.22,No.8,2008(8)

第四篇:土地制度

原始社会实行氏族公社土地公有制度;夏商周时期,实行土地国有制——井田制;春秋时期,井田制瓦解;战国时期,井田制被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确立,一直延续了两千多年。曹魏时期曾经实行屯田制;北魏到唐朝中期,实行均田制。-均田制是中国古代一项重要的土地制度,产生于北魏,继之后的北齐、北周以及隋唐都承袭了这一制度。随着地主经济的发展壮大,土地兼并也随之日益严重。均田制形同虚设;到了唐代中叶,均田制终于退出历史舞台。-------------均田制实行的先决条件:均田制是授田给百姓,户籍正确为实行的先决条件,因此,实行之初先清查户籍,以五家为一邻,五邻为一里,五里为一党,以便于授田与征税 2.意义:(1)均田制鼓励耕者有田,部曲.佃客自国家领得土地,向国家纳税,转为国家编户,政府收入增加,以自耕农为主的农业社会逐渐建立起来(2)均田是授田给人民,有为民置产的精神,授田的原则是依劳动力多寡,所以男女授田数量不同,而奴婢.牛也可授田(丁牛一头授田30亩),每户牛限4头,北魏时期奴婢授田人数不限制北齐才加以限制(3)由于奴婢也授田,豪强之家可藉畜养奴婢获得更多的田地,他们的利益并未被完全铲除,或许因此使均田制的实行并未遭遇强大的阻力(4)政府授露田与桑田,可说是土地公有与私有的折衷措施(5)劳动力与土地结合,奖励人民到人口稀少的地方开垦,耕地面积增加,有助于中原农业的恢复 3.沿用:北齐.北周.隋.唐继续实行均田制,隋代所受露田加倍(丁男80亩.妇女40亩),唐代改称口分田与永业田,数量与隋相同,但妇女不授田.奴隶社会

周王土地公有制即井田制→国君交纳贡赋制、派兵打仗。

编辑本段

二、封建社会

1.战国

确立土地私有→奖励军功,促进新兴地主崛起。

2.秦朝

确立土地私有→按亩纳税(地租)、按户籍征发赋、役(兵役和杂役)

3.汉朝

确立土地私有→按亩纳租税(少)、按人丁负担赋、役(重)基本上是以税人为主,人身控制严格。其间有一次不成功的王莽改制,他仿照古代井田制全国土地改称“王田”,不许买卖。不仅没有解决社会土地问题,相反又把农 民禁锢在“王田”里当牛做马,使各种矛盾进一步激化。

4.北魏到隋唐时期(孝文帝改革——780年)

封建土地国有制→以人丁为主负担均田制、租庸调制(庸在隋出现,唐朝取消年龄限制,保证了农民的劳动时间)、府兵制。均田制、租庸调制、府兵制是三位一体。由于土地私有制→地主追求土地的欲望增强,地主进行土地兼并→国有土地大量流失造成土地地主私有的既成事实(均田制彻底崩溃,租庸调制无法实施)→780年实行两税法(户税和地税、时间固定、人身控制松弛)。→法律上推动封建的土地私有大量出现,地主在大规模的庄园中实行分工合作的劳动,有利于封建经济发展。两税法实际上是在国家承认地主土地兼并的前提下,依据土地资产向地主征税,性质上属于地主利益的再分配,是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5.北宋王安石变法

募役法是对“庸”的继承和发展,即使地主和官僚也不例外。方田均税法是对两税法税地的继承。这些保证了农民的生产时间,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

6.明朝张居正的一条鞭法

赋役合并、将田赋、徭役、杂役分摊在田亩上,即役归于地、量地计丁、计亩征收、折银征收。说明了封建国家重视土地的程度已经大大超过了重视人口。而折银征收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有利于农业商品化和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发展。

7.清朝的摊丁入亩

雍正帝在以康熙五十年的人丁数为固定丁数的基础上,推行“摊丁入亩”的办法,把丁税平均摊入田赋中,征收统一的地丁银,彻底解决就丁、田并征的双轨制征税形式,从而完成了自唐代两税法以来我国封建赋役制改革——并役于赋、人头税归于土地税的历史进程。这样,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进一步松弛,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阶级矛盾暂时得到了缓和,促进康乾时期经济的较快发展;隐蔽人口的现象也逐渐减少,促进了我国人口增长。

国有制有屯田和各类官田,私有制有贵族、官僚、庶民等各种不同类型地主所有制。此外还有不专属于封建土地制度,而在私有制各社会形态中都存在的农民小土地所有制。在两千多年来的地主制经济中,历代王朝的土地政策对地权形式具有重大作用。又因土地可以买卖,地权集中和分散因时而异。各类所有制形式以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为核心,它的发展变化制约着其他各类所有制,尤其是农民小土地所有制的消长。

春秋战国至西汉的土地制度关于早期封建社会的分期,中国史学界有不同看法。多数学者主张春秋战国是向地主制经济过渡的时期(有人认为是从奴隶制经济向地主制经济过渡,有人认为是由领主制经济向地主制经济过渡)。这种过渡体现为统治者由重视人口转而重视土地,如东周庄王十一年(公元前686)齐国之“相地而衰征”,以后有晋国之“作爰田”,鲁国之“初税亩”,楚国之“量入修赋”,郑国之“作丘赋”,秦国之“初租禾”等。这些赋税制度改革的实质是土地制度的改革。这一过渡经历了约 300年。其间首先发展起来的是自耕农的小土地所有制,同时也发展出来各种类型地主所有制。

秦于始皇二十六年(前221)统一六国,农民小土地所有制与地主所有制并存。始皇三十一年令“黔首自实田”,其中主要是自耕农,也包括庶民地主。秦代地主主要是身份性军功地主。秦代的封爵食邑及赏赐田宅,多系军功人员。汉承秦制。一方面自耕农广泛存在,也有少数庶民地主,称“编户齐民”;同时对于功臣勋贵则封爵赐田。如汉初所封十八侯,皆有食邑,少者食740户,多者至10600户。汉开始有皇庄性质的庄田。在皇室勋贵地主奴役下的佃户,对主人纳租供役。地租剥削率是“见税什伍”。此后千余年,对分制均占主导地位。秦汉时代,地主制处于形成期,一般租佃制的封建依附关系还不那么强烈,同时有生产奴仆长期并存。

这时出现了屯田制。秦有类似屯田的“屯戍”。中国屯田制正式开始于汉文帝时的民屯。武帝开始实行军屯,屯卒多时达60万人,配田征租,进行强制的生产劳动,这类土地属国有制。

东汉至宋元的土地制度这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中期,地主制经济有进一步发展。东汉后期历魏、晋、南北朝至唐初,士族地主在地主阶级中占主导地位,这时北朝出现了特殊的均田制。先是士族地主广收荫户,逃避赋役,西晋武帝为保证租调征发曾制定占田制,但未能实行。北魏孝文帝太和九年(485),以豪族荫庇人户现象更加严重,乃下诏均田,男夫年15以上受露田40亩,妇女20亩,“奴婢依良”,老死还官。这类露田虽具国有的形式,但实际是私有制内容。此外,另有桑田或麻田。租调负担(土地税和人丁税),奴婢为一般民户的1/4,受田奴婢所创造的剩余产品,主人将其中一部分以租调形式上交国家,其余攫为己有。这种均田制历北齐一直延续到唐代前期,只是在奴婢授田方面稍加更易。隋唐时代,伴随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土地买卖关系日渐频繁,地主兴替无常,这种状态一直在持续发展。这时庶民地主虽有所发展。但所占比重很小。

在这一历史时期,勋贵赐田荫户及官吏授田制有着进一步发展。如东吴和曹魏,将佃户赐与功臣私室;西晋对高级官员赏赐菜田,对各级官吏实行按品荫户制;北齐对勋臣官吏实行按品授田及按占奴婢授田制;东晋及南朝对官吏实行按品赐田荫客制。隋唐基本继承前朝勋官赐田制,如隋朝勋贵有永业田,少者40顷,多者100顷;唐朝贵族及官吏的永业田,少者20顷,多者100顷。元代勋贵赐田额尤为庞大,动辄千顷数千顷,有的多至万顷。国家赏赐贵族官僚的土地,实际世代占有,并多享有优免赋役权。

由东汉后期至宋元的千余年间,地权分配状况因时而异。东汉魏晋,伴随世族地主发展,地权高度集中。北魏北齐推行均田制时期,士族地主仍在延续,存在不少占田数千乃至数万亩的大地主,奴婢受田是对既成事实的认可。同时拓跋、鲜卑族在汉化过程中也发展起来部分士族地主,北魏末已融入汉人士族集团。东晋和南朝,在中央统治权呈现分崩离析的条件下,则出现了具有庄园外形的士族大地主所有制。

隋唐时代尤其是唐代前期行均田制,百年间地权相对分散。唐玄宗开元、天宝间,人口增长,兼并剧烈,均田制逐渐破坏,地权趋向集中,原有租庸调制无法推行,乃改为两税法。至唐代末年,先有大规模农民起义,继有五代战乱,地主所有制遭受一定程度冲击,地权相对分散。北宋建国,自耕农广泛存在,但佃农仍占很大比重。这时佃户叫客户,有些地区客户户数超过主户。至南宋时期,自耕农所占比重更小,元朝统治时期,北方土地制度变化较大,蒙古贵族强占土地,虏掠农民为驱口;投靠蒙军的汉人,有的变成军功地主,依势兼并,地权更加集中。南方则保持原有土地关系,大地主得以延续,有的占田数万亩,有的奴役佃户二三千户乃至万户,有的收租多至二三十万石。大部自耕农沦为佃农。这时就全国而言,地主所有制占据统治形式。

伴随社会经济的发展,封建依附关系也发生变化。东汉末历魏晋至南北朝 400多年间,世族地主发展,沦于部曲、奴婢的人数增加,他们对主人的人身隶属关系,趋向强化。在隋唐时代,伴随科举制的推行,新兴官僚地主逐渐代替旧世族地主,地主阶级内部构成的变化,对封建依附关系产生直接影响。由隋唐至宋元700多年间,这时的佃客、客户和过去的部曲、奴婢相比,身份地位发生变化,对地主的人身隶属关系已不似前者之强烈。这是封建土地制度发生变化的一个重要内容。

这一时期的国有土地,包括屯田、禄田和职田等。先是东汉建武五年(公元29)。马援(公元前14~公元49)屯田于三辅,开内地屯田之始。三国时期,各国从筹措军饷出发兴办屯田,如魏募民屯田于许下及淮河流域,刘蜀兴屯于渭河之滨。南北朝时期,北魏在北方兴办屯田,又称营田。唐为巩固国防,屯田规模尤大,东起辽东,西至陇右,以及西南、东南地区。天宝年间全国凡1041屯,每屯拥有土地二三十顷至五十顷不等,每年收租100多万石。宋代屯田减少,真宗天禧末才4200多顷。元代有军屯和民屯,屯田额剧增至17万余顷。国有性质的禄田和职田,如北魏地方官配田以代禄米,隋唐官吏按职配田;宋代官吏授职分田以代官俸,全国职田凡234万多亩;元代职田则以佃户计,三品官佃户500~700户,九品官佃户30~50户。以上禄米和职田多系致仕还官。唐另有公廨田,收租供官府公用,各官府公廨田额,少者数顷,多者40顷。宋代有学田,徽宗大观三年(1109),全国学田租粮60多万斛,租钱300多万文。各类国有土地所构成的租佃关系不完全相同。屯田租佃所形成的封建强制性远超过一般民田,屯军则被束缚在土地上,丧失了人身自由。明清的土地制度明清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土地制度发生了较大变化。明代初期,编制鱼鳞册和黄册,制定了详尽的户籍地籍制度,据以订定每户的赋役田粮,确定田主的土地产权。这时地权相对分散,当时按户赀列等的里甲、均徭、杂泛等负担就是在农民小土地所有制广泛存在的条件下制定的。明代中叶后,官绅地主权势滋长,地权高度集中。经过明末农民大起义的冲击,绅权衰落,地权又分散。清代前期,在相当广大地区农民小土地所有制占着极大比重,并逐渐分化出来不少庶民地主。

明清两代土地制度再一个变化是江南官田向民田的转化。早在宋元时代江南就有大量官田。明初籍没张士诚(1321~1367)及诸豪族之田为官田,又将原拨勋贵庄田改为官田。明初江浙官田逆产占很大比重。这类所有制原属于国有制。洪武七年(1374)将苏、松、杭、嘉等府官田减征半租,以后又一再减租,官田租渐与民田赋拉平。实际变为民田。

明清两代都建置了庞大的皇室庄田及勋贵庄田。明代皇庄始建于天顺八年(1464),到正德九年(1514)扩大至 3.7万多顷,诸王勋贵庄田建于明初,以后陆续增置。隆庆二年(1568)对勋贵庄田额作过限制规定,万历十六年(1588)又制定勋贵还田制。但庄田额仍在继续扩大,明代后期约达30多万顷。清康熙年间,在明代勋贵庄田荒废及为农民所占有的情况下,才改为民田,纳粮升科,曰更名田。清朝又建立自己的内务府皇庄3.9万多顷,八旗宗室庄田1.3万多顷。同时建置八旗官兵旗地 14万多顷。此项土地原禁止买卖。其中八旗兵丁所分土地性质不同于勋贵庄田,而且配地较少。他们由于日渐穷困,乾隆以后对所配旗地逐渐典卖,实际变成为民田的一部分。勋贵庄田的经营方式,在初建时由壮丁耕种,设庄头经管生产收租。以上皇庄、勋贵庄田,皆免除国家赋粮,属贵族所有制。

明清时代土地制度又一个变化是国家屯田向私有转化。两朝屯田额,明成化二十三年(1487)为28.5万多顷,清乾隆十八年(1753)为25.9万多顷。屯田向私有转化的过程,明代主要由于势要侵占,清代主要由于屯军典卖。

相对宋元而言,明清时代封建土地制度一个更值得注意的变化是封建依附关系趋向松解。在主佃关系方面,明初制定律例,不再把主佃尊卑关系列入封建法典,实际是革除了宋元以前一般租佃间地主阶级压迫佃农的封建法权,有关主佃刑事案件,双方在法权关系方面是对等的。就在这时出现由分成租制向定额租制的过渡。明代定额租制已占一定比重,清代前期,逐渐占据统治地位。同时永佃制和押租制也有所发展。这种变化,助长了封建依附关系的松解趋势。清代前期,某些地区存在的佃仆制也发生变化,佃仆人数逐渐减少。这时地租的实现,一方面靠地主私人超经济强制,同时更依靠封建政权法令的保证。明代勋贵赏赐庄田有的附带钦赐佃户。他们对庄田主人具有严格人身隶属关系,但这类佃户人数所占比重很小。清代勋贵庄田先由壮丁生产,这类壮丁具有佃仆性质;康熙以后,由于壮丁反抗逃亡,庄田生产逐渐过渡为一般租佃制。其由屯田形成的租佃制,屯军仍被牢固地束缚在土地上,对国家交租供役,具有严格人身隶属关系。明清两代中叶后,伴随屯田私有化,部分屯军摆脱了对国家的封建奴役关系。在雇佣关系方面,明万历十六年对压迫雇工的封建法规开始进行修订;清乾隆五十二年发生更大变化,绝大部分长工摆脱了对雇主的身份义务关系。以上主佃、主雇间封建依附关系的松解是封建土地制度变化的一个主要内容。

第五篇:土地制度

“土地财政”的一个根本原因在于当前分税制体制下地方收入与支出责任的不对等,地方政府缺乏稳定可靠的收入来源。而土地出让制度的特征又让地方政府发现通过土地出让收入可以弥补地方财政收入缺口。这样地方政府的一个重要政策目标就是在尽可能的情况下推高土地价格从而获得最大化的土地收入。

为了控制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冲动”,国务院办公厅2006年《关于规范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支管理的通知》规定地方政府的土地出让金收入全部纳入地方基金管理,实行严格的“收支两条线”,并规定了土地出让金的六个用途。但是,在现实中,“收支两条线”管理对遏制地方政府“土地财政冲动”的效果并没有凸显出来。

我国城市土地出让制度有三个主要的制度特征:第一,政府垄断城市土地供给;第二,以招拍挂为主的竞争性的土地出让方式;第三,一次性缴纳未来若干年的土地出让金。这个三个制度特征使得政府可以通过控制土地供给数量和土地价格,一次性获得大量可用财力。而在中国的财政体制下,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有依赖性;“土地财政”使政府有动力推高土地价格。在中国快速城镇化、大量农业人口进入城市的条件下,对城市住宅用地的需求将长期处于比较紧张的状态下。在这样的条件下,如果不对城市土地出让制度进行改革和完善,可以预计我国城市土地的出让价格将进一步上涨。而土地价格的上涨将进一步传导到住宅价格上,推动住宅价格的持续升高。

下载城市土地二级市场的制度缺陷及对策(精选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城市土地二级市场的制度缺陷及对策(精选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制度缺陷及治理对策

    中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制度缺陷及治理对策 【摘要】 信息披露制度是上市公司治理措施中的重要内容,是贯彻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建立规范的证券市场的基础和保证,信息披露是......

    护理缺陷制度(精选5篇)

    长子县中医院 护理缺陷登记报告制度 1、医院医院健全的医疗缺陷判定标准及防范医疗缺陷预案。 2、各科建立缺陷登记本,登记发生的时间、原因、经过、后果。护士长及时组织讨......

    护理缺陷报告制度

    护理缺陷、纠纷登记报告制度 一、在护理活动中必须严格遵守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遵守护理服务职业道德。二、各护理单元有防范处理护理缺......

    质量缺陷备案制度

    南水北调东线梁济运河 输水航道工程第七标段 混凝土施工缺陷 备案制度批准:审核:编制: 编制单位:中国水利水电第十一工程局有限公司梁济运河第七标段项目经理部 编制时间:二○一......

    我国行政复议制度及其缺陷

    我国行政复议制度及其缺陷【摘要】随着当今社会市场化、城市化、信息化、现代化与全球化接踵而至,甚至相互交织,现代社会日益呈现出民主与法制建设不断加强的迹象。行政复议作......

    出生缺陷报告制度

    出生缺陷报告制度一、 凡发现出生缺陷必须由妇保医生填写“出生缺陷登记表”。 二、 填报范围:出生时有一种以上缺陷的围产儿,均属填报范围。 三、 报告时间及程序:填表单位每......

    二级城市外联方案

    8+1城市圈 武汉区域 武汉市 面积8406平方千米,人口781万。 江岸区 面积64平方千米,人口63万。 江汉区 面积33平方千米,人口46万。 硚口区 面积46平方千米,人口54万。 汉阳区 面......

    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缺陷及改进对策

    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缺陷及改进对策 编辑: 会计职称考试 【摘要】我国会计准则理论和方法体系虽然经历了二十多年的发展,但仍然存在着许多不合理和不完善的地方,与国际惯例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