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4年高考政治复习图表题解答技巧
高考政治复习:图表题解答技巧
图表题在政治考试题中占很重要的地位,关于图表的解答题技巧可以概括如下:图表题解答有技巧;横看纵看加注脚;比较分析是关键;相关知识不可少;弄清问啥再动笔;构建框架要记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高考政治复习:图表题解答技巧。
(一)横看纵看加注脚
就是要学生答题时看全图表中的相关信息,对于表格式的图表题要看横格中的内容:数字,标题等。标题是对整个表格内容的概括,往往对表格的内容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仔细“看”标题很有价值。纵看是看表格中纵向相互关联的内容,对于其他图表题则指全面地看所给的信息即可。注脚不能以规范的形式放在表格中,但又是解答此类题必不可少的内容,对解答题目有补充的提示作用,切不可忽略。
(二)比较分析是关键
“比较分析”是对材料进行整合,整合的前提是读取图表中的信息,信息对于比较分析非常重要。通过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找出数据之间的联系,找到数据变化的规律。对于多个图表构成的图表题还要找到两个或多个图表信息之间的联系和规律。
(三)相关知识不可少
通过比较和分析,数据呈现现象,反映出来的问题已一目了然了,这时需要去粗取精、由表及里地加工制作,把分析的结果上升到所学的相关理论观点上,弄清材料所能联系到的经济、哲学、政治常识的知识是什么。
(四)弄清问啥再动笔;构建框架要记牢
主要强调的是学生在答题时要减少盲目性,增强针对性,设问的方式有:“说明了什
么?”“反映了什么现象?”“为什么会存在这一现象?”“如何认识这一现象?”等。提问的不同答案的要求也不同,需要的知识和切入的角度也不同。弄清问题后大致建构一下,让自己有一个答题的基本思路,然后再组织语言。
第二篇:政治解答技巧
(一)、思想品德中考基本题型的基本思路
一、单项选择题做题技艺
解答单项选择题应分三步走:
第一步,认真审题干,准确理解题意,明确题目的考查意图和要求,关键词或限制性词语;
第二步,仔细分析题肢与题干进行对照、分析,找出与题干要求相关的课本知识;
第三步,结合相关课本知识,筛选出题中与题干之间存在对应关系且最符合题意的题肢,从而选出最佳答案。解答新单项选择题要遵循“干肢一致”或称“以干取肢”原则,就是所选题肢一定要符合题干的要求。
一般而言,题目上不是问错误答案的,以下答案排除:
1、观点本身错误或部分观点错误的题材,即排错法;
2、观点虽然正确,但与题干无关的项,即与题目无关的不选;
3、与题干的共性或个性逻辑不符的题项,即排乱法;
4、因果关系与颠倒的不选。
二、问答题做题技艺
解答简答题一般按四步进行:
第一步,仔细审题。先审读材料,找出材料中的关键词语或关键信息,分清材料层次,概括出材料的中心;然后再审读设问,弄清试题要求。通过审题,准确把握试题的含义,明确考查的知识点以及能力的要求;
第二步,回归教材。即根据材料的内涵和设问要求,找准教材中相关的知识点。
第三点,理清思路,组织答案。做到即要观点全面,又要层次分明。
第四步,对照检查。答完题后,还应注意查漏补缺。
简答题一般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要开门见山,直截了当;开宗明义,不要拖泥带水。二是紧扣题意,简明扼要,言简意赅,不可长篇大论。三是要点齐全,层次分明,条理清楚,一目了然。四是注意回归教材,紧扣课本知识作答,不应随意发挥,力求使用科学术语
三、分析说明题答题技艺
解答分析说明要把握四点。
第一,读懂试题。即读懂材料所反映的内容及材料所体现的观点,明确命题意图或考查目的,弄清题目的设问要求或解答要求。
第二,找准观点。即回归教材,以试题反映的问题为中心向教材靠拢,找出试题所涉及的多方面的知识点,切记脱离教材知识,东拉西扯,高谈阔论。
第三,思维开放。在答题时思维不能拘泥于一个点、一个面、一个角度,而应该运用发散思维,全方位、多方面、多角度思考问题。
第四,答案完整。即完整、准确地组织答案,力求完美。要做到事理结合,论述有力,观点和材料有机统一,所用观点准确无误。答案要有逻辑性,条理清晰,结合严谨,层次分明,简练,语句通顺。应力求避免答案是知识点的简单再现、杂乱堆积、胡乱剪裁、随意拼凑、无序排列。当然要做好分析说明题,仅技巧是不够的,平时要多练习。
(二)、思想政治考试中一些常见问题的答题思路:
一、认识型问题做题思路
认识型问题常见的问法有“如何认识”、“如何看待”、“谈谈对某一现象的看法”、“分析某一现象”、“用所学知识谈谈对这一问题的认识”等
这类问题的做题思路可按“判断表态——阐述道理——明准做法”来作答。也可按“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思路来作答。
是什么——即题目说(做)的是一件什么事,或是对还是错?
怎么办——即说(做)这件事的依据、重要性、必要性、不做这件事危害性等。
怎么办——即党、国家、公民、企业、消费者、个人等准备怎样做这件事,采取哪能具体措施来解决问题。
二、评析型问题的做题思路
评析型的题目是运用所学知识对某一观点或某一行为作评价。评析型常见问法有“用所学知识评析某一句话、某一观点、某一行为”
回答这类问题一般是先判断(对、错、不全面)其次写出相应的依据(可以是一些法律规定,或教材的某些理论知识观点),再联系材料中的观点或行为进行分析,最后针对错误的观点或行为进行分析,最后针对错误的观点或行为写出正确的观点和行为。
三、反映型问题的解答思路
常见的问法有“上述材料反映什么道理”、“材料反映哪些变化”、“反映什么现象或什么问题”、“说明了什么道理” 反映型问题材料所提供的信息是感性的,而答案要求是理性,也就是把感性材料理性化。即用教材知识概括出材料的意思。
四、怎么办型的做思路
这类题型一般以“如何”或“怎样”等字眼来设问,有时也以提建议的形式出现。
在解答这类问题时,要注意题目的所设定主体的条件,特别要分清主体是国家、党、政府、公民、企业、消费者、个人等,并且确定回答的某一方面内容,有时不告诉主体,那答题时要多角度去答。一般而言,问题中有“我们应该怎么办”、“请向有关部门提出合理化建议”、“怎样才能减少和杜绝这种现象的发生”这类问题就要从国家、社会、个人等的角度来回答。
诸如“你打算怎么办”、“你有什么打算”、“你能做些什么”这类问题就要从个人角度来作答,要答出个人能具体做的事情。
五、意义型问题的解答思路
常见的设问有“有什么积极影响”、“经济、政治意义”、“社会意义”、“必要性”、“为什么”等。
意义型主要是针对某一“做法”或某一“事件”有什么意义来设问,回答这种设问的题目时,首先要针对题目时,首先要针对目明确有什么意义、政治意义、社会意义,还应说明对个人、国家的意义。答案要点要紧紧结合所学知识点和题目提供的材料(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关键句)。
六、启示类问题的答题思路
启示类问题常见问法有“你有何启示”、“你有什么想法”等,这类问题思路是第一步先用教材知识把材料或行为概括出来,第二步再等,你准备怎么做,即称对材料或事件的内容,好的、积极的要向他学习,坏的、不良的从反的一面来回答。
例1材料一:北京奥运会的主题口号是“同一个世界,同一梦想”、吉祥物“福娃”和奥运会微“中国印,舞动的北京”都体现了丰富而悠久的中国传统文化独特的魅力,传达着勒劳自强的中华民族迈向世界的豪情和自信。
材料
二、当前,一些中小学越来越热衷于过愚人节、圣诞节等节日,一些商家也抓住机会大搞洋节节等活动。倒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如端午节、中秋节等到被学生们逐渐淡忘。有关专家担忧,这种状况会冲击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削弱我国的综合国力。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请你谈谈对材料二中现象的认识并发表自已的看法。
(2)我们应如何正确对待民族文化和外来文化?
(3)请你拟两句宣传民族文化的宣传口号。
(1)传统文化是民族文化的长期积累和凝聚,产生民族凝聚力的源泉之一。淡忘传统文化,消解民放射内在的凝聚力,不利于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应该注重传统文化的保护,继承和宏扬优秀传统文化。
(2)略第二轮模拟讲过。
(3)文化薪水,我传承;弘扬优秀文化,你我共参与;北京欢迎你,中国的朋友等。
例2材料一:2006年4月20日20时40分,丛飞因病医治无效,在深圳市人民医院去世。37岁的丛飞生前立下遗嘱,捐献眼角膜,以他最后的爱心之举,将光明永远馈赠社会,长留人间。作为一名著名歌手,丛飞商业演出频繁,本应该生活富裕。但他十年来倾其所有,累计捐款捐物300多万元,资助失学儿童和残疾人超过150人,自己却一直过着清贫的生活,甚至不惜向生命借贷。
材料二:2006年4月25日,深圳万人送别丛飞,广东省领导亲自到场参加告别仪式。
(1)请你评析上述材料中主人公的行为。
生命的价值不在于长短,而在于内涵。丛飞为贫困儿童和残疾人的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受到人们的崇敬,他虽死犹生,其生命的价值获得更长的伸延,更充分的体现。
(2)请你用简洁的语言为这则材料配上话外音,以表达你的态度。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有爱心,社会才能和谐发展”
(3)作为一名中学生,你愿为失学儿童和残疾人做些什么?
为失学儿童捐款捐物捐学习用品;帮助残疾人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在全社会倡导人人关爱失学儿童和残疾人等。
例32007年3月5日至16日,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召开。代表们审议通过了温家宝总理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审议批准了《物权法》和《企业所得税法》两部重要法律。
材料一: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分析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时指出:“十一五”规划提出了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目标,并作为约束性指标。2006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1.2%;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增幅减缓。但是,全国没有实现年初确定的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4%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2%的目标。
材料二:《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07年要把节能降耗、保护环境和集约用地作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突破口和重要抓手。
(1)材料一说明我国当前经济发展中存在哪些问题?
我国当前经济增长方式粗放。能源消耗高、环境污染严重。
(2)你认为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有哪些?
①环保和节约意识不强;②科技水平不高。
(3)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你认为国家应该采取哪些措施?
①国家应该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积极实施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着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②国家要加强科技创新,通过科技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和减少污染物的排放。③依法加强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工作,运用法律手段来促进环保和节能工作。④要通过各种形式对全民进行环保和节约资源的教育,培养全民的环保和节约意识。
(4)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可以为解决这些问题做些什么?
①自觉增强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的意识,从节约一度电、一滴水、一张纸等小事做起,以实际行动承担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责任。②要积极动员周围的同学、朋友、家人参与环保和节约活动,向他们宣传环保和节约资源的相关知识和法律规定,号召他们自觉保护环境、节约资源。③发现违法现象,要及时向有关部门举报。
例4中国共产党第16届中央委员会第6次全体会议于2006年10月8日——11日在北京举行,研究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若干重大问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
和谐社会,人皆向往。对于一个普通老百姓来讲,也许并不完全理解这一新概念的现实含义,但是,对于美好生活实实在在地追求正是建设和谐社会的真实体现。老百姓企盼:“诚信友爱多一点,民主渠道畅一点,社会治安稳一点,就业岗位多一点,空气质量净一点,生活环境美一点,国家喜事多一点„„”,做到这每一点,需要大家共同去建设,构建和谐社会人人有责。
(1)请你根据“和谐社会”这一新概念的含义,简要写出其特征。
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2)根据老百姓的企盼,为构建和谐社会,我国采取了哪些措施?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努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在全体公民中开展诚信教育,提高全体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坚持依法治国;切实维护社会公平与正义,重点解决就业、分配、贫困、就医、上学、“三农”、腐败等突出问题;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创造安定有序的生活环境;大力实施人才强加战略,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坚持计划生育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加强安全生产大检查,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设社会义和谐社会。
(3)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青少年应如何做?
例5材料一:正所谓“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为了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党和政府相继颁发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关于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等重要文件,还把每年的9月20日确定为“公民道德宣传日”,在全社会逐渐掀起了学习道德规范、提升道德水平的热潮。
材料二:胡锦涛总书记关于“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提出后,在全国青少年中引起强烈反响,各地纷纷开展学习、畅谈、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活动。
材料三:在2007年“公民道德宣传日”到来期间,某校团委在全校开展了“校园不文明行为”调查评选和向“校园不文明行为”宣战的倡议活动。
(1)我们要如何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以实际行动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守信为重点,自觉履行“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爱、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和境界。
(2)如果你是本次活动的组织者,请你设计一条向“校园不文明行为”宣战的倡议。
“告别谎言,诚信为本”、“革除陋习,净化校园文化环境”等。
(3)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树立需要我们创建良好的校园环境,请你选择校园内两个场所分别拟定“温馨提示语”。
绿化地带:爱护花草树木,人人有责;
食堂: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节约粮食,从我做起。
(4)在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活动中,你打算怎么做?
努力学习,自觉践行“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抵制消极文化的影响,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和境界等
例6十六大报告中指出:我们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此,要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促进国民经济快速、持续、健康发展。
(1)请写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达到的目标以及关键目标。
目标: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关键目标: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
(2)为什么我国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贯彻“社会主义荣辱观”、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要求;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缩小城乡差距,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3)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怎样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可从坚持可持续发展,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依法治国等角度回答。
(4)请从经济、政治、文化三方面提出自己的建议。
经济: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扩大对外开放,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政治:贯彻“三个代表”思想,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坚持党的领导,发扬社会主义民主,依法治国,以德治国,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
文化: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实施科教兴国,增强民族创新能力
例72005“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中有一位大学生——洪战辉感动了千千万万人。2005年12月16日,教育部发出了《关于开展向洪战辉同学学习的通知》。洪战辉是河南西华县人,湖南怀化学院经济管理系学生。他出身贫寒,13岁时母亲不堪重负离家出走,照顾患有精神病的父亲和“捡来”的妹妹的重任就落在了洪战辉身上。洪战辉没有被困难吓倒,而是乐观坚强地面对生活,他不但考上了大学,还把捡来的妹妹养大,送进学校读书。尽管生活拮据,洪战辉却从未申请过特困补助,还多次婉言谢绝好心人的捐助。洪战辉的事迹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启示。
(1)中央电视台举办的“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有什么重要意义?
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有利于弘扬和培育伟大的民族精神,促使全体人民形成积极健康的社会风气和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有利于培养青少年的社会责任感和自信、自强的良好品质,有利于培养“四有”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体现了广大媒体正面的舆论导向,即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
(2)洪战辉的事迹给我们那些启示录(或有哪些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我们应该学习他自强自立、勇于进取的坚韧品格;学习他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和战胜困难的顽强毅力;学习他面对困难不低头、面对挫折不放弃的奋斗精神;学习他刻苦学习、严于律己、诚实质朴的高尚品质;学习他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高尚思想品德;学习他善亲、友爱,对自己、家庭、他人、社会的强烈责任心。
(3)对比洪战辉,说说自己身上还有哪些不良习性?
以自我为中心、我行我素;习惯别人的照顾,不习惯照顾别人;不敢接受挑战;冷漠、自私、猜疑,不负责任等。
例8材料一:近半月以来,中国南方10多个省区出现了建国以来罕见的持续大范围低温、雨雪和冰冻的极端天气,灾情发生后,国务院成立应急工作指挥中心,指导抗灾救灾工作。为了打好当前抗灾救灾这场硬仗,各条战线的干部职工,发扬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吃苦的精神,千方百计保证交通运输通畅和电力供应。
材料二:今年1月中旬以来的雪灾,给湖南造成了严重损失和极大影响,全省因灾直接经济损失680多亿元。但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和亲切关怀下,省委、省政府快速反应,科学决策,全省各级各部门同舟共济,密切配合,全省广大军民团结奋战,顽强拼搏,打赢了“三大战役”(保交通,保电力,保民生),实现了“三个确保”,取得了抗冰救灾的决定性胜利。阅读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国务院成立应急工作指挥中心,指导抗灾救灾工作,说明了什么?
2.抗击雨雪冰冻灾害的决定性胜利给我们什么启示?
3.07年以来,我国政府一直着力解决民生问题,请你列举二例。
4.我们中学生在抗击冰雪灾害中能做些什么?
参考答案:
1.答:体现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体现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民族精神;体现了党和政
府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体现了党和国家关注民生、情系民生,努力解决民生问题。
2.答:①民族精神始终是鼓舞我们民族迎难而上、团结互助、战胜强敌与困难的不竭力量之源。在新时期,更需要大力倡导和发扬艰苦创业精神,尤其是开拓创新精神。
②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③我们的社会是互帮互助的社会,是人人互相关爱的社会。
④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有责任感,面对责任不言代价与回报。
⑤要建立并完善灾难预警机制。
3.举措:如实行农村低保;免除农村中小学生的学杂费,通过《物权法》;积极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等。
4.如节约零花钱,为灾区人民捐款;写倡议书,呼吁社会各界发扬中华民族扶贫济困的传统美德,向灾区捐款捐物;节约水电等资源,为灾区重建尽自己的一份力量等。
1.3月14日,少数不法分子在西藏拉萨制造了打砸抢烧暴力事件,烧死或杀死藏汉群众18人,给当地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截至目前,警方已抓获拉萨“3·14”严重打砸抢烧暴力事件犯罪嫌疑人414人,有289名涉案人员投案自首。大量的事实清楚地表明,拉萨打砸抢烧暴力事件是**集团有组织、有预谋,精心策划和煽动的。
2.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圆满完成各项议程,产生新一届国家机构组成人员后,18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闭幕。会议选举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选举吴邦国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会议经过投票表决,决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决定,批准了这个方案,改革方案新组建五个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交通运输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环境保护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改革后,除国务院办公厅外,国务院组成部门由27个部组成。
3.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22日举行了投票。中国籍候选人马英
九、萧万长获胜,陈水扁当局不顾海内外强烈反对而执意推动的所谓“入联公投”投票率仅35.8%,未获通过。
4.象征着和平、友谊、希望的奥林匹克圣火,31日上午抵达第_29__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主办城市中国首都北京。北京2008年奥运会圣火欢迎仪式暨火炬接力启动仪式随即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
第三篇:高考政治备考-图表题专讲.
高考政治备考-图表题专讲
图表题不仅一直是1994年以来高考政治单科试卷的“常青树”,也在近几年的高考文综卷政治学科综合题中频频“亮相”。如今,图表题已成为考查学生获取信息、整合处理信息能力的一种重要的综合性题型。
把握图表题的特点,了解其新变化,掌握解答思路和方法,对于增强考生数据、图表意识,提高图表题的解题能力甚为重要。
一、图表题的特点
图表题是用图和数据表格作为命题材料的一种试题,其中以主观性试题为主,较多考查经济常识。以图表为载体,简明直观、新颖活泼、信息量大、能力要求高的图表题,已成为高考政治命题的常用形式。与非图表题相比,图表题具有以下几个鲜明特点:
1.文字阅读量小,信息量大,直观明了,便于考生有较充裕的时间思考问题。
2.图表之间联系紧密,可比性强。图表式论述题通常由2~3个图表组成,有的还加注解。表格之间有联系,图表与材料有联系,图表与注释有联系。分析图表需要认识到它们之间的关系,这是做好此类题的必要条件。
3.图表形式灵活多样。图表题可分图式和表格式两种,图式有柱状图、折线图、曲线图、饼状图、扇形图等;表格式的又有横向排列和纵向排列之别。
4.贴近实际,突出热点。图表题把时政热点和教材观点有机结合起来,所涉及的内容都是当年国内经济生活中的重大问题、热点问题,体现党和政府的经济政策。试题与党和国家当年的政策重点相一致,强烈反映国家的意志,体现着浓郁的时代气息。
5.连环设问,注重能力考查。图表题往往是一题多问,步步深入,要求考生提取有效信息,整合处理信息,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设问的方法新颖、灵活,具有隐蔽性,问题全部从材料本身引出,设问之间形成锁链式,环环相扣,一环比一环要求高,其目的在于多角度、全方位地考查考生掌握知识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提高高考试题的区分度。
二、图表题的新变化
纵观近几年的高考政治试题,会发现随着高考改革的深入,图表题在继承中有创新,出现了一些新变化。
1.从考查范围上看,由过去专门考查经济常识内容转变为既考查经济常识的学科内容也考查哲学常识、政治常识的学科内容。如2002年高考文理综合广东卷35题,考查的是政治常识内容;2004年高考政治江苏卷39题,文综海南、陕西等省卷39题综合考查了经济常识与哲学常识的内容;2004年高考文综湖南、湖北卷38题则综合考查了经济常识、政治常识、哲学常识的内容。
2.从图表的呈现方式上看,由以往单一的统计表格作为背景材料转变为统计表格、柱状统计图、坐标曲线图、扇形百分比图等分别单独使用或者相互配合使用。形式新颖、多样的图表“联袂”出现在同一题中是高考试卷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如2005年高考政治江苏卷39题将坐标曲线图、坐标柱状图、统计表格混合使用。
3.从题型上看,由以前的单一的图表论述题转变为图表选择题和图表简答题、图表论述题并存。如2005年政治广东卷34题打破了政治单科卷图表论述题“压轴”的传统,命制了一套图表简答题。
三、解答思路和方法
1.读懂材料,找准信息
(1)审清设问,明确题目要求。设问是试题的命题意图的直接表示,带有很强的指向性和限制性。在做题时,最好是先审设问,带着设问看图表,这样做不仅能够增强读题的目的性,而且也能节约时间,特别是在图表和材料较为复杂的情况下。图表题的设问一般围绕以下三个方面提出具体要求:①“是什么”,通常要求考生回答所列图表分别反映了什么现象或共同反映了什么现象,侧重考查考生把数字语言转化为文字语言的能力;②“为什么”,要求考生回答怎样正确认识这些现象,或者回答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或者要求透过现象分析本质、揭示原因,侧重考查考生的分析理解能力;③“怎么办”,一般要求考生回答怎样解决图表中所揭示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或措施,侧重考查考生迁移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考生主体参与意识和主动探究意识。
(2)审图表材料,明确答题方向。要认真审读图表,从图表、数据和材料中提取全面、准确的信息,主要包括:阅读标题即看表格的名称、阅读内容、理解表格内容等。
一审标题。任何图表都离不了标题。图表标题即表头,它提供的有效信息往往是图表的中心内容,表明了一定的主体处于怎样的状态或是什么内容。同时,标题也为考生答题起到了提示语的作用。考生一定要明确各图表的标题,以便于全面理解图表。
二审内容,对图表逐项分析。图表的内容一般由时间、项目和表现各个项目状况的数据构成。审内容就是要看在图表标题统领下的各个项目,在什么时间处于什么数据状态。图表的最大特点是纵与横的统一,审内容时不仅要纵着(竖着)看,还要注意横着看。通过对图表进行横向和纵向的分析综合,把握其内在联系,归纳出图表的中心观点或结论。此外,还要注意比较,遵循纵比比变化、横比比联系(差距)的解题规则,从比较中得出结论,找出数据中体现的规律或共同点,直接得出“图表之间的共同点、不同点、相互关系、内在联系、问题的原因”之类的答案要点。同时,图表中有的年份具有特殊意义,如“1978年”表明改革开放以来,“1992年”表明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来,答题时若不能揭示这种含义,往往会被扣分。因此,还要注意理解特殊年份的意义及其对准确把握图表中心观点的启示。
三审附注。附注是对图表不能直接罗列或体现的内容所作的文字补充说明,是图表材料的有机组成部分。附注可以使图表的本意得到更全面、更彻底的表达,所以图表如果有附注,在审题时一定不能忽视。如果忽略了附注,则不能全面把握图表的中心观点,不能揭示图表间的内在联系,必然会影响对图表的分析和理解,在作答时容易丢失要点,影响得分。
(3)审联系。图表题所提供的图表之间或图表与文字材料之间往往不是孤立的,而是有着一定的内在联系的。要根据设问、结合各图表材料,提取有效信息,分析综合、归纳比较,把握图表之间或图表与材料之间的内在有机联系,并弄清这种内在联系所蕴含的道理。综观近年高考政治图表题,依据其联系的性质,大体能把图表间的联系分为四种情况: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对立统一的关系、前后相继的关系、原因与结果的关系。
2.多方联系,规范答题
从近年的高考政治题来看,完整的答案大体是三种语言的结合,一是教材语言即观点原理,二是材料语言,三是时政语言即党的方针政策。答案没有教材语言就缺乏理论依据,没有背景材料语言就会脱离实际,没有时政语言就显示不出创新意识和与时俱进的思维品质。有的考生看懂了题目,基本把握了题目要求,却写不出答案或写不全面,主要原因就在于基础知识掌握得不够扎实,不会提炼材料以及时事政治知识薄弱。因此,考生在复习时,一定要加强政治理论和重要政策的积淀,以及个人政治素养的提高。这样,在根据设问答题时,才能熟练地运用学过的知识,结合材料,较好地联系时事知识,恰当地使用政治术语,包括基本原理、观点和时政语言组织答案,提高答案的准确度。
所谓规范答题,主要是指答题步骤化和答案语言的规范性,它包括:按设问的先后顺序作答;理论与事实相结合,不能脱离图表,空发议论,堆砌教材原理观点,也不能照抄照搬图表的数据或材料而无理论分析,务必运用教材观点作答,不可像写作文那样随意发挥;要注意辨证分析,有些图表题所列项目,往往是成绩与问题同在,考生作答时必须一分为二;要上升到理论高度,注意综合概括,要透过现象看本质。考生在答题时,要注意知识的贯通性,学会综合运用几种原理或几本书的知识,如果不能灵活调遣知识、整合信息、综合运用知识,就不可能得到优异的成绩。
3.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
许多考生解答政治图表题,往往多现象性描述,就“表”论“表”,缺少理论的分析。造成这种失误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没有做到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的有机结合。高考政治图表题以一定的数量关系反映当前经济生活或社会生活的热点问题,要求考生从图表的数字变化中找出数字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透过现象抓住本质,目的是考查考生的思维过程和思维方法。解答时,必须做到在定量分析的基础上强化定性分析,在定性分析的前提下深化定量分析,坚持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的有机结合。
四、试题例析
(2005年高考文综北京卷38题)阅读材料:
材料一:图15是“微笑曲线”示意图。图中的两条曲线均呈现U型,好似微笑的嘴型,因此被形象地称为“微笑曲线”。
材料二: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服装生产和出口国,每年服装出口总额约占全球服装出口贸易总额的四分之一,但自有品牌的占有率不超过10%。因为缺乏面料开发、品种款式设计的能力和国际市场营销的渠道,企业只能接单、缝制和加工,得到很少的加工费。如中国生产的服装在国外市场上售价100美元,我国企业一般只得到5~7美元,其余都落入外国商标所有者、服装设计公司和经销商的腰包。
回答:
(1)“微笑曲线”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结合材料二,说明“微笑曲线”对我国企业提高利润水平有什么启示。
(2)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运用唯物辩证法发展的观点分析我国企业的现状及发展。
(3)结合政治常识,从法律和政策两个方面,说明国家应怎样营造有利于企业向“微笑曲线”两端发展的环境,并列举事例(法律和政策两个方面各举一例)。
[解析]
对于设问(1)的第一问,解答时要认真审读图表,从图表、数据和材料中提取全面、准确的信息,要用概括性的语言准确地把比较对象发生的变化写出来,不需要透过现象去揭示这种现象的本质或产生的原因。对于设问(1)的第二问,解答时要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弄清此种经济现象产生的原因,然后由此及彼,运用有关利润方面的知识,探究如何借鉴“微笑曲线”,提高我国企业的利润水平。
对于设问(2),解答时要以教材基本理论知识为基础,联系题目材料进行回答。设问(3)具有开放性、多元性特点,解答时要学会类比,学会知识和能力、方法的迁移,结合题目所提供的具体材料,注意从多层次、多角度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或措施。
[答案要点]
(1)
①从事产品研发、零件生产、市场销售和售后服务的企业能够获得较高利润,而从事组装的企业利润水平较低;与60、70年代相比,目前底端与两端的利润水平差距扩大,底端企业处于更加不利的地位。
②加大科技投入,调整产品结构;积极开拓市场,重视售后服务;树立品牌意识,提高企业信誉,塑造企业形象。
(2)
①要把事物看成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要把我国企业在产业链中所处的位置和利润分布看成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
②要明确事物所处的阶段和地位。认清当前我国企业在“微笑曲线”中所处的位置,继续发挥现有优势,努力改变集中于加工和组装环节的现状。
③要坚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不断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促进企业的发展。
第四篇:政治高考选择题题答卷技巧
政治高考选择题题答卷技巧
陈国锋
一、选择题答题要领
(一)读懂题干。这是常识,但也是最容易被忽略的步骤。通常表现在对题目粗略一看,还一知半解时,就开始看题肢,一旦对选项拿不准时,再回头看题干。不仅浪费了时间,还会造成越分析越糊涂。弄清题干的要求:准确把握材料的含义,提取材料本身所蕴涵、的有效信息,并联系所学知识点。
(二)抓住中心词、中心句或关键词和设问中的引导词。关键词是考生正确解答题的“突破口”。要认真阅读题目找出关键词。“引导词”是题中决定和影响对题意理解和决定着答题方向的词语,它是将题干和题肢有机联系起来的部分。一般来说,每个选择题的关键词大多在题干的最后一句话中,如:范围关键词一一体现的经济学道理、哲学道理等;内容关键词一一措施、制度等;形容词关键词一-根本、主要等;动词关键词一一表明、说明、体现等。再如:“说明”、“由此可见”、“因此“、“根本原因是”、“对什么什么,我们可以这样理解”,“下列说法不符合题意的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等。只有抓住了引导词才能实现题干和题肢的有机结合。
这一环节的关键是
1、知识范围的规定性(政治、哲学、经济)
2、方向的规定性(逆向选择,正向选择)
3、主体的规定性
4、困果关系上的规定性(找原因、找结果)
(三)审题肢:首先要辨别四个题肢本身的正误。方法是:
1.恰当运用排除法―――排误去重法:一排谬;二排异;三排重;四排因果关系倒置。
2.比较分析,优中选优。即在若干答案都有道理的情况下,选关系更直接.观点更鲜明.与题干与题干意思符合的题肢。
3.用选项反套材料,材料中能找到选项表述的知识点则选.(四)找联系:找准题干与题肢之间的联系,分析题肢回答的是不是题目所问的,就成了提高选择题准确率的关键。
1.答非所问(张冠李戴.因果倒置.同意重复).一般来讲,只要是不应选题肢,都是答非所问.但是容易导致失误的是:题肢本身正确,但不是题干要求的选项,这类题目注重考察学生审题是不是细心认真。
2.以错对错.这类题目题干本身是错误的,题肢的设计符合题干中错误的观点,但本身是错误的,这个题肢也得选.这一类题目虽然不多,但是也得引起重视。
总之,做好选择题的策略是:相信自己第一次的答案,没有十足的理由不要去改,除非是在开始做时就明显没把握,做了标记待定的题目。
当前,扩大农村消费,主要是增加农民收入,减轻农民负担,加大扶贫开发力度。据此回答1-2题。
1、加大扶贫开发力度是由________决定的。
A.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B.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C.社会主义的本质D.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2、增加农民收入,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归根结底要靠
A.转变农民消费观念B.发挥消费对生产的拉动作用
C.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D.国家加大对农民的补贴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居民收入的大幅提高,如今,私家车已经大踏步进入了百姓的生活。贷款买车更可以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使更多的人成为有车一族。据此回答3-4题。
3、按照交易方式划分,贷款买车属于
A.有形商品消费B.租凭消费 C.贷款消费 D.发展资料消费
4、对社会来说,车贷可以带动消费,扩大市场需求,使消费结构更加合理,反过来,又促进生产的增长,使生产与消费保持良性循环。这表明
A.生产决定消费B.生产和消费相互决定
C.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D.生产是消费的动力
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完善国有资本有进有退,合理流动的机制,进一步推动国有资本更多地投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增强国有经济的控制力。据此回答5-6题。
5、推动国有资本更多地投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
①是国有经济发挥主导作用的根本要求
②是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的客观要求
③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标
④是提高国有企业经济效益的根本途径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6、要增强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就必须
①提高国有经济的比重②提高国有经济的质量和效益
③加快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的步伐④加快国有企业技术进步和提高管理水平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7、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提出,要鼓励非公有制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组改造,进入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及其他行业和领域,这样做
A.会促使非公有制经济转化为公有制经济
B.会直接动摇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
C.不利于增强国有经济的控制力
D.有利于各种经济成分在市场竞争中发挥各自优势
2005年12月20日《市场报》载文指出,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对我国影响越来越明显的背景下,不具备龙头优势的企业,应以积极的姿态,找靠山、傍大款、入主流,主动参与“被整合”,尽早成为跨国公司和国内大企业工业链中的一环,避免孤立无援。只有这样,企业才能伴随我国20年发展战略机遇期不断成长壮大。据此回答8-9题。
8、企业是市场经济活动的主要参加者,一个企业要想经营成功,必须 ①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②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竞争优势③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④提高商品销售价格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9、不具备龙头优势的企业主动参与“被整合”,其积极意义在于
①可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②可以增强市场竞争力③可以避免企业之间的竞争④有利于获取更大经济效益
A.①②B.②③④ C.①④D.①②④
某食品厂连续十几年营利,是当地的纳税大户,曾经兼并了多家小食品厂。后来由于盲目兼并了与食品行业无关的企业,并且在未进行科学论证和市场调
查的情况下增加新项目,企业逐渐亏损,背上了沉重的债务,造成“给别人输血,自己贫血”的局面。据此回答10-11题。
10、上述材料中包含的经济学道理是
①企业必须遵循价值规律,面向市场组织生产
②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根本途径是进行市场调查,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 ③正确的经营策略是企业经营成功的重要因素④扩大生产规模能降低成本,但会引起经营困难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答案点拨:
1、C(点拨:加大扶贫开发是要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这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
2、C(点拨:抓住“归根到底”这一规定性思考)
3、C(点拨:“贷款买车”中的“贷款”是很明显的提示语)
4、C(点拨:A不合题意,B、D说法错误)
5、A(点拨:③④不符合题干指向)
6、B(点拨: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国有经济的比重会进一步下降,但这并不意味着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削弱。故①不符,②③④符合)
7、D(点拨:A、B、C本身观点都不对,也不是我国推进改革的目标)
8、A(点拨:价格竞争是市场竞争的重要手段,但这种竞争不是靠提高商品销售价格,而是靠降低价格来扩大市场份额)
9、D(点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竞争是不可避免的)
10、C(点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根本途径是依靠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故②说法错误,④说法片面)
第五篇: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的解答技巧
高考语文这门科目会涉及到各种题型,其中诗词歌赋题就是考生比较难以掌握的一种题。这类题型解答,不仅需要解释诗词,诗句所包含的感情考生要需要表达出来。那么接下来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的解答技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的解答技巧
一、读标题,抓关键信息
诗词歌赋这类题标题是很重要的,毕竟标题当中一般都包含关键信息,对于解题很有帮助。有的是包含了时间、地点,有的也蕴含某种情感。例如《秋思》这首诗当中,就表达一种惆怅的思想感情。而在《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这首诗中,就包含了时间,以及内容送别。如果考生答题的时候,抓到了这些关键信息,答题的方向也会更加的准确。因此,考生答题一定要仔细的分析标题,不要错过得分点。
二、仔细的品一品注释
诗词当中一般是少不了注释的,而注释的作用就是让考生更好的理解整首诗。具体来说,注释一方面是为了解释难点,另一方面就是交代诗词的历史背景。考生答题的时候就不能放过这些答题的细节,要去细细的品读注释。说不定结合注释分析诗词,考生会更清楚诗词的内容以及所表达的情感。
三、分析作者的经历和写作风格
作者写的每首诗都是有感而作的,其中会有作者的写作风格以及自身的经历。因而,考生在评析诗词的时候,就可以结合作者的经历和风格来分析整首诗。例如,杜甫自身经历过贬官,他做的诗也会有仕途不畅,抑郁不得志的情感,再结合他的风格是沉郁顿挫的,考生答题的时候就有明确的方向了。而其他的诗人,例如李清照是属于婉约派的,因而她的风格就是曲折委婉的。考生在答题的时候,只要分清每个诗人的写作风格,了解他们的经历,答题就简单了。
四、全面分析,仔细分析整首诗
考生在解答这类题的时候,不仅对于关键句要去分析,对于每一句的意思和情感也要去分析,也就是全面分析,仔细分析整首诗。一般首尾句都是起到抒情和画龙点睛的作用的,中间的诗句大部分是描写内容。考生站在整体上分析每一句,就能理解全诗的意思了。
语文作文的写作训练技巧
1、发掘自己写作的特色。要写好作文,考生首先就得有自己写作的特色。这一点考生可以从日常的积累以及自己语言、体裁中发掘自己写作的特色。详细一点来说,就是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看过的书籍、有过的独特经历、看过的新颖且精彩的文章、有过好的构思等等这些方面形成自己独特的写作风格,也就是写作特色。
2、推敲优秀的范文。考生写作文,有的时候不仅仅是靠冥思苦想,考生还得推敲一些优秀的范文。从范文的内容、形式、语言风格、题材等等这些方面去推敲,思考怎么写一篇好文章,对于范文当中一些写作技巧考生也可以借鉴一二,从而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3、尝试去设计几个不同的话题。写作的题目和材料一般都不是固定的,考生在考试当中碰到自己熟悉的题目和素材是微乎其微的,那考生平时就得尝试在不同的角度设计不同的话题,使自己在任何文题下都能写出优秀的文章。
4、训练自己的审题能力。要写好一篇文章,也就意味着考生不能偏题。但是好多考生都犯了这个错误,有的是写着写着发现自己写偏题了,而有的则是一开始就没审对题目。那平时的时候,考生就要训练自己的审题能力,多去看一些写作范文的题目以及素材。
语文高考冲刺阶段复习策略
★收紧“一张网”
高中语文知识庞杂、考点零散,如不加以整理,应考时可能手忙脚乱。距离高考不足百日,各校都已经完成了第一轮复习,对高中语文知识板块和考点进行了拉网式的全面梳理。“聚焦语文学科素养,精准落实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的考查要求”,是近几年高考命题的趋势。通过试题呈现出来的不再是单个知识点、单个题目、单个类型,而是综合性考察。因此,考生要有系统性意识,将语文知识这张大网收紧,在全面梳理考点的基础上,搭建知识框架,构建知识体系,心中有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图谱,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出来。在第一轮复习和第二轮复习完成之后,考生至少应亲手绘制两次思维导图,将完善的知识体系图谱整理成册,以便随时查阅。
★淘洗“一把米”
构建知识体系图谱,是为了让考生们对语文考点全面认识,运用时才能得心应手。而复习进行到关键时刻,所余时间不多,在夯实基础之后,考生要想进一步提升自我,必须要转换思维,做好减法。所谓“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已经掌握的知识点就是考生握在手中的米粮,考前冲刺阶段,考生需对自己手中的这把米进一步淘洗,暂放已经烂熟于心的知识点、能够驾轻就熟的题型,筛选出盲点、重点,有针对性地复习。
找到学科复习存在的薄弱点,譬如考生普遍难以得分的论述类“夺命九分”、古代诗歌鉴赏,做专门的强化训练,裨补阙漏;找到老师反复强调的关键点,譬如试卷分数比较重的阅读板块、作文板块,只要花零散时间记忆即可增分的名句名篇默写等;找到短期迅速增分的爆破点,譬如书写训练,文言文翻译训练,作文审题立意训练、议论文结构训练。越是考试临近,越要清醒笃定,“淘洗”的过程必不可少。
★瞄准“一个靶”
树立靶向意识,实现精准发力,是冲刺阶段备考的关键。考生不能抱着“闭门造车,出门合辙”这种不切实际的想法,一定要瞄准方向,看准形势。
首先要抓住特定的时间节点,如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希望工程实施三十周年等;其次要把握特殊的社会重大事件,如决胜决战脱贫攻坚、全面实现小康社会、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等。围绕这些热点,有计划性地进行备考,寸积铢累,聚沙成塔,积累丰富的思想资源和论据素材。
其次还应明确考生作为时代有志青年的身份,无论试卷题目如何呈现,都需本着时代青年的身份意识去思考。认识时代特征、明确青年责任,把握作为有家国情怀的时代先锋应关注的民族梦想、文化自信等时代主题和德育引领、劳动精神、奋斗精神等成长话题。
近年来高考命题创设情境,凸显应用,情境巧、应用强、思辨深的特点绝对不容忽视,找准靶向,明确身份,做好充足准备应对试题情境。
★摆正“一颗心”
在冲刺阶段至关重要的,是摆正心态,调整状态,对自己进行心理赋能。
语文以文化人,高考为国选才,高考语文不只是一场知识储备和答题技巧的比拼,更是心理的较量,特别是大疫当前的复习阶段,心理战烽烟正浓。牢记“稳”字诀,稳坐复习台,稳对高考时,稳中必得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