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村土地资本化趋势及管理要点
农村土地资本化趋势及管理要点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罗舒雯
在我国城镇化快速发展过程中,面临着增量土地资源紧缺、存量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程度低、耕地资源流失严重三大问题。如何实现土地资源的优化利用?笔者认为,应综合考虑社会发展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走土地资本化的利用模式。
土地资本化的提出
严格地说,由于我国城乡二元的体制,土地资本化目前来看包括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城市土地资本化,主要是城市土地储备制度和招拍挂制度。二是农村土地资本化,现阶段农村土地资本化运作主要有三种形式:承包租赁、产权(经营权)拍卖和股份合作。城市土地资本化已经基本上实现了,只是需要在制度上进行进一步完善。而农村土地资本化仅仅是个开始,个别地方在中央政府允许下开展了试点。本文所提的土地资本化,主要是指在统筹城乡发展基础上的农村土地资本化。
土地资本化的基本定义是:通过土地租赁、土地股份制等制度设计,把土地通过金融机构或其他机构集中起来重新整合,实现土地使用权市场化流转并产生收益的过程。
理解土地资本化,需要注意两点。第一,土地资本化并不等同于“土地私有化 ”,私有化是一个所有权概念,而土地资本化是一个经济学意义上的金融概念。也就是说,土地资本化并
非是以改变土地所有制或者土地产权关系为基础,而是以土地使用权作为操作对象,通过一定的融资方式,达到盘活土地资源的目的。
第二,土地资本化概念在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里也是一个重要的范畴,是指 “对已经变成生产资料的土地进行新的投资,也就是在不增加土地的物质即土地面积的情况下增加资本 ”。实现资本化以后,土地不再是单一的生产资料,而是成为农民手里的 “资本 ”,成为获得市场利润的 “本钱 ”。
土地资本化现状及几种模式评价实质上,改革开放以来,土地资本化一直在不同程度地进行着,只不过这个过程较为隐性、被动。不论是前期的农村土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还是现在的集体建设用地流转试点,都是在探索土地资本化路径。2005年,《国务院关于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意见》明确指出,要进一步研究探索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进入市场。浙江、广东、山东、宁夏等省区在此过程中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资本化尝试。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 20世纪 90年代探索实施的“南海模式 ”。对土地集中实行统一规划,划分为农田保护区、经济发展区和商住区,实行统一管理,以土地或厂房形式出租给企业;将集体土地、财产和农民承包经营权折算成股份,再分配给村民,村民按股权比例分红。
该模式的特点在于,在不改变土地所有权性质的前提下,使农民不仅获得土地使用权的收益,而且还获得土地增值的级差收益。此模式适宜在人多、地少、工业化程度高的较发达地区推广。浙江省绍兴县 2001年推行的 “绍兴模式 ”。基本做法是,在坚持土地所有权和承包权不变的前提下,农户可以按照土地使用权市场化要求,将土地使用权在一定期限内依法、有偿转让给其他
单位或个人。该模式坚持 “确保所有权、稳定承包权、搞活使用权 ”的原则;依法、自愿流转,不搞强迫流转,不搞行政定价。同时不改变土地的农业用途,确保耕地复耕能力,防止在耕地上擅自搞固定建筑。该模式适宜在经济条件好、农村金融发达、人多地少的地区推广。
宁夏回族自治区平罗县 2006年试行的 “平罗模式 ”。该模式的基本做法是,农民把土地存入“合作社 ”然后得到一部分收益(“土地利息 ”),合作社再把这些土地 “贷 ”给企业,收取费用,以这两者的费用差作为合作社利润。这一过程和货币存贷有点相似,实质是将土地使用权资本化,促进农业的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和农民增收,起到了加快农地流转,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作用。该模式适宜在土地条件好、人均土地占有量大的地区推广。
山东省枣庄市徐庄镇 2008年试行的 “徐庄模式 ”。基本做法是以土地入股合作社为基点,以土地产权交易所为载体,以土地使用产权证为融资基础,以金融机构提供担保贷款为依托,地方司法机关出台规范性文件为保障,通过政府积极引导推动,实现了土地的规模化经营和资本化运作,使农村资产资本化改革向前迈出了一步。该模式适宜在人多地少、资产相对低廉的地区推广。
但总体上,目前的农村土地资本化仍然处于零星试点阶段,仍然面临着利益分配和制度推广方面的困境。尽管农村土地资本化从自发到成为范式还有一段路要走,但这个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十分宝贵。
土地管理部门面临的挑战
应当说,土地资本化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但其可能带来的问题不容忽视。一是加剧用地矛盾。土地资本化将土地的资源属性进一步与金融结合,因此具有了金融产品的风险,在现阶段金融体制尚不完善的背景下,土地资本化可能产生操作层面的问题,导致圈地占地的行为,给土地管理带来更多的难题。面对这些问题,土地管理部门应从制度和操作等方面应对。
利用土地资本化这一契机,进一步探索农村土地制度创新之路。首先,应该思考如何盘活广阔的农村土地,如何使农民切实享受到土地改革的成果;其次,要考虑如何在政府、集体以及个人的利益博弈中更好地发挥协调作用;再次,土地管理部门在此过程中应担负起不断纠正、调整的重任,探索出既满足基本生存又能保证社会稳定持续发展的土地管理之路。
制定与本地域土地资本化相适应的管制措施。土地资本化过程中,巨大利益驱动必然产生很多不规范用地行为。而通过制定适当的土地用途管制措施,使行政手段这一“有形的手” 介入土地使用权流转过程,有效分摊并降低土地用途管制成本,并且提高土地利用质量和效率。
尊重市场配置的基础性地位,深化土地资本化综合配套改革。土地资本化这一过程不可能是孤立的,它必然涉及土地管理部门以前可能很少接触的方面和从未处理过的问题。这就需要通过一系列过渡的实施方案,以减少土地资本化过程中的阻力和障碍,运用多种手段如行政、经济、法律等多管齐下,在初期进行引导,在中期进行平衡,在后期进行监管。
摘自《中国土地》2011.06
第二篇:费用资本化审计要点(最终版)
费用资本化审计要点
费用资本化是按新会计准则中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基础要求———“权责发生制”,对企业现金支出中符合资产确认和计量要求的部分予以资本化,即计入相关资产的成本中。费用资本化遵循了新准则客观性、重要性、可比性和相关性原则的要求,具有较强的相关性,能更好地满足信息使用者的需要;但是,在实际工作操作中,很多企业利用费用资本化来调节利润以达到粉饰经营业绩、逃税等目的,给审计工作带来了困难与挑战。
一、使用费用资本化粉饰报表的主要手段
在我国,认为操纵利润和分时财务会计报表的现象十分严重。经常可以看到有些上市公司的中期财务报告反映企业盈利状况的指标是负数,即亏损,但到了年末,所提供的财务报告则是证书,即盈利。有些企业利用一些手段,对利润额进行操纵,长期在亏损——重组——再亏损——再重组的怪圈中徘徊。这些现象表明,企业是在通过各种方法认为地调控利润,粉饰财务会计报表。这些行为的实施,最终会对企业的投资者、股东、债权人、政府部门的相关利益人产生极大的影响。使用费用资本化粉饰报表是主要手段之一,以下将具体分析。
(一)会计准则规定可以资本化的支出不严格按照准则要求资本化,即模糊资本化核算范围
在审计过程中发现,有的IPO企业在某一年经营成果较好的情况下,为了达到少缴纳税费或在不同间利润转移的目的,刻意模糊资本化的核算范围。以下是具体分析: 1.成本费用互化
将属于成本项目的支出帐务处理变为费用以达到当期税前扣除的目的,或将属于费用项目的支出成本化以达到控制税前扣除比例及夸大当期利润的目的。2.费用资本(产)互化
将属于费用项目的帐务处理变为资产,从折旧中递延税前扣除。部分资产价值本身就包含费用,故可将其他费用整合进入资产价值,反之亦然。另资产修理,借款费用等本身确认边界比较容易人工虚拟。另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确认的依据较容易虚拟。3.费用或成本预提/递延/选择性分摊
为控制当期税前利润大小,预提费用,以推迟纳税。或为其他目的(如股权转让价,当期业绩)夸大当期利润选择递延确认。或者选择性的将费用分摊,如在各费用支出项目上分摊比例进行调节,控制因该项目造成的税费(如调节土地增值税)。4.收入负债化/支出资产化
将收入暂时挂帐为其他应付款,或将支出暂时挂为其他应收款,达到推迟纳税或不纳税的目的。
5.收入、成本、费用虚增/减
人为虚增或虚减收入或成本或费用,或虚减收入。造成进行差错调整的依据。达到纳税期拖延或其他目的。
6.研发支出核算范围进行人为调节
一些高新技术企业在研发支出相关费用核算上予以增加,该资本化的予以费用化,已达到当年加计扣除节税和调节利润的目的。7.借款费用的核算范围调节
有些企业专门借款及一般借款的借款费用核算范围予以模糊化处理,将该资本化的费用化,以达到调控利润表的经营成果的目的。
(二)会计准则不允许资本化的成本费用资本化,即扩大资本化范围
企业会计报表是综合反映一定时期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以及财务状况变动的书面文件,编制和提供会计报表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达到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因此,现有和潜在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及其机构都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报表能够真实、公允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但现实生活中,企业管理层为了达到获取非法利益的目的而蓄意粉饰会计报表,通过各种办法来进行利润操纵。
1、通过挂账处理进行利润操纵
按新会计制度规定,企业所发生的该处理的费用,应在当期立即处理并计入损益。但有些企业为了达到利润操纵的目的尤其是为了使当期盈利,则故意不遵守规则,通过挂账等方式降低当期费用,以获得虚增利润之目的。
2、应收账款尤其是三年以上的应收账款长期挂帐。应收账款是企业因销售产品、提供劳务及其他原因,应向购货方或接受劳务的单位收取的款项,因它是企业的销售业务也是企业的主营业务,因此,一般而言,应收账款能否收回,对企业业绩影响很大。但对于三年以上的应收账款,收回的可能性极小,按规定应转入坏帐准备并计入当期损益。由此可见,应收账款坏账对收益的影响极大。
3、待处理财产损失长期挂账。这种损失是由于当期某种原因造成的,应在当期处理,但若有意不在当期处理,使当期费用减少,从而达到虚增利润之效果。
4、在建工程长期挂帐。这主要体现在大部分企业在自行建造固定资产时,都会对外部分融入资金。而借款需按期计提利息,按会计制度规定,这部分借款利息在在建工程没有办理峻工手续之前应予以资本化。如果企业在建工程完工了而不进行峻工决算,那么利息就可计入在建工程成本,从而使当期费用减少(财务费用减少),另一方面又可以少提折旧,这样就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虚增利润。
5、该摊费用不摊。对于企业来说,待摊费用和递延资产实质上是已经发生的一项费用,应在规定期限内摊入有关科目,计入当期损益。但一些企业则为了某种目的少摊、甚至不摊。
6、通过折旧方式变更操纵利润
企业对固定资产正确地计提折旧,对计算产品成本(或营业成本)、计算损益都将产生重大影响。在影响计提折旧的因素中,折旧的基数、固定资产的净残值两项指标还比较容易确定,但在固定资产使用年限的确定上却较难把握。事实上,固定资产折旧除有形磨损外还有无形磨损,而且企业和行业不同,磨损情况也不相同,因此,企业往往有足够的理由变更固定资产折旧方式。
7、费用任意递延
如把当期的财务费用和管理费用列为递延资产,从而达到减少当期费用以进行利润操纵。
8、对外负债的不当计算
一些企业通过对外欠款在当期漏计、少计或不计利息费用或少估应付费用等方法来隐瞒真实财务状况。
二、审计程序的局限性及保持职业怀疑态度的必要性
审计是审计人员按审计准则的要求,就被审单位会计报表的合法性、公允性发表意见而向社会提供专业服务。审计程序方法是审计人员为了达到审计目的,对审计对象进行检查、分析,收集审计证据,形成审计结论和意见的手段和工具。它是审计人员从长期审计实际中总结和积累起来,并随着审计对象的日益增多,审计种类和审计领域的不断扩展而不断地改进、发展和完善的。经过多年的发展,审计界已经提炼出一整套审计技术与手段,为保证审计工作质量和效果,提高审计效率提供了基础条件。依靠这些技术与手段,审计已经赢得了社会公众的认可,并使审计监督成为市场经济监督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监督形式。但随着经济业务的越来越复杂化、多变化,以及被审计单位舞弊、欺诈手段的多样化,尤其是企业重大会计舞弊行为存在着舞弊人员的群体性、舞弊范围的广泛性、舞弊方式的复杂性和隐蔽性、舞弊损失的严重性等特点,审计职业的技术难度在加大,对审计人员执业技术水平的要求更高。由于我国现行审计技术方法的研究与实际运用远跟不上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许多现代审计方法在实际工作中受审计人员专业素质与能力等的影响,并未得到有效的运用。使审计方法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局限性。
职业怀疑态度是指注册会计师以质疑的思维方式评价所获取审计证据的有效性,并对相互矛盾的审计证据,以及引起对文件记录或管理层和治理层提供的信息的可靠性产生怀疑的审计证据保持警觉。
职业怀疑态度有助于注册会计师降低信赖过度风险。有助于注册会计师实施风险导向审计时,保持审计证据搜集的充分性,并根据风险点追加审计程序,从而降低审计风险。
三、审计应对
(一)应借鉴风险导向审计中的有错推定原则
在一些高风险的审计领域,如果审计师没有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证明该交易事项或科目余额是真实的,则推定存在。在IPO审计中,也有必要采用该原则,即如果没有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证明被审计单位的资产是安全、完整的,那么应推定存在费用资本化不合理嫌疑。
(二)应借鉴管理舞弊导向审计的观点
相应审计程序是寻找被审计单位是否存在表明费用资本化不合理的标志,判断其风险的高低,并根据对财务报表的影响程度,计划、实施审计工作,收集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证实或消除对费用资本化不合理的怀疑。其实质是把风险导向审计中的有错推定原则运用到审计当中,寻找是否存在表明费用资本化不合理的风险因素,并据此计划、实施审计工作,以证实或排除费用资本化不合理的可能性。
(三)应重视制度基础
审计制度基础审计要求根据对内部控制的了解与测试来计划、实施其他审计工作,而内部控制对审计证据起生成或维护作用,通过测试内部控制,尤其是通过对一些关键控制点(如管理岗位、财务岗位)的测试与评价,能从源头上考察这些关键控制点的设置是否合理、运行是否有效。一旦发现设计不合理或运行无效的内部控制,就应质疑与其相关的审计证据的可靠程度,从而排除单独看来很有说服力的伪证,并关注是否存在可能因此导致的账务处理的动机。
(四)应质疑其他异常情况
1.质疑异常会计业务。例如:无授权批准的业务,缺少文件支持并缺少解释及说明的业务处理等。这些业务有可能是为了掩饰操纵目的而虚构的。
2.质疑异常的账证资料。例如:记账凭证与原始凭证金额不符,记账凭证未附必要的原始凭证、凭证与会计账簿金额不符,账证有涂改痕迹等。这些账证有可能是为了费用资本化不合理化处理需要而伪造的。
3.质疑管理层异常行为。例如:拒绝检查人员接触相关人员及会计资料,拖延会计资料的提供,借故躲避检查人员询问等,这有可能是为了隐瞒处理不当的事实。
4.质疑异常人员。例如:兼任几项不相容职务的人员有可能利用内部控制缺陷进行错误的处理。
四、总结
IPO企业存在粉饰报表的直接动机,尤其是在申报期内经营成果的增长及持续性是其能否成功上市的一个重要因素,其利用费用的资本化又是最为行之有效的方式之一。会计准则对资本化的界定又存在使其能够模糊处理的区间,在上述多重因素的作用下,给财务报表审计过程带来了困难和挑战。
综上,注册会计师应严格按照准则规定,注重实质重于形式等原则。在审计过程中保持应有的职业怀疑态度,防止被审计单位利用一切手段来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利用整合审计的优势,综合各种审计方法,使费用资本化等不正当行为无所遁形。使审计结果公正、公平。
第三篇:艺术市场资本化趋势十大现象解读
艺术市场资本化趋势十大现象解读
艺术资本化,指艺术市场被大量资本冲击,或资本从艺术市场中获取高额利润的过程。因投资资本的涌入,又衍生出了“艺术品金融化”的概念,这是将艺术投资当金融理财品。数年前,中国的艺术品市场由藏家群体主导,购买的力量以“老钱”为主,市场相对稳定。但近两年,大量的“新钱”涌入了艺术市场,造成了惊人的资本化浪潮。其中有一些现象值得关注:
宏观调控等政策环境影响
为何“新钱”会这样大量进来?原因很多:一是金融风暴后,人们开始产生必须多元投资的想法,于是把艺术品当做投资的另一渠道。二是因为对通膨的预期心理,人们担忧手中货币贬值,艺术品成为避险选择。三是“限购令”出台,房市萧条,股市落寞,资本无处可去,而涌向蓄势待发的艺术市场。2010年中国艺术拍卖市场成交额近572亿元,位列世界第一。仅2011年春拍成交额又翻了一倍,达428亿元之多。流动性资金从股市和房地产大量流向艺术品市场,造成中国艺术品市场的量价齐升。
新买家主导,旧藏家失色
本来中国真正意义的藏家就微乎其微,如今,收藏变成投资,买艺术品和煤老板买楼没有区别。市场上引领风骚的不再是传统藏家,而是呼风唤雨的金融资本。传统收藏群体加速衰减,注重投资效益的群体越来越庞大,已不再是行家与藏家的市场。新的财富阶层把行家给挤走了,行家如果手上货全卖掉了,也就出局了。因此,众多天价纪录与传统藏家没关系,资本和热钱成为市场主角。艺术市场语境被重构,“投资”成了常见表述,“财富阶层”成为拍卖主角。人们开始用金融市场的逻辑体系看待艺术品,开始知道艺术投资可以作为资产配置的选择之一。
资本掌握话语权
在艺术品市场上能成为“资本”的钱,一钱量大,二有力量,也就是具备影响价格的能力。市场一年几百亿元的规模,落在单一板块上,10个亿的资金就能形成影响力。目前这些资本多是以私人身份,却用金融资本的操作方式来进入艺术品市场。艺术市场本来就不大,这些资本大鳄,稍用点力,就能在拍卖场上掌握话语权,所以对市场走向影响极大。前一年才几百万元的作品,隔年突然上亿元了,就是资本在起作用。因为某些艺术品正好符合了被资本关注的特征,可以形成财富板块,就突然就值钱了。这种天价是由资本力量打造出来的,资本争夺的是定价权,谁的画应该值多少钱由资本说了算。
另外,艺术品等级越高就越不容易被一般人理解,所以,今天这些非行家的人,看到作品漂亮的或能理解的,就认为好。现在许多市场走红的,并非是真正具有学术或艺术价值的,这就是市场跟着资本走所显现的问题。
资金机构化
另一现象,是资金的机构化或企业化。随着更多公司与集团的介入,机构的力量已超过个体
行为。机构的资金入场,行业背景包括金融、房地产、能源、建筑等领域。他们开始在艺术市场布局,操作途径包括发行艺术投资基金和信托计划以及企业自身的艺术收藏和艺术赞助,等等。以民生银行(600016,股吧)为例,资助并建立美术馆,发行艺术品投资基金(Ⅰ号和Ⅱ号),并参与艺术品市场交易,被称为中国当代艺术的三大买家之一。
艺术品金融化时代来临
所谓艺术品金融化是:“艺术品作为金融资产”或是“艺术品成为理财产品”。中国私人资产总量的迅速增长,意味着财富管理及私人银行服务将成巨大市场,引发金融机构竞争。资本入市后,信托、基金、抵押等各种艺术理财产品也就频频问世,中国艺术品金融化时代就此开启,但目前为止,严格意义上的金融资本其实还不多。目前,在每年数百亿银行理财产品中,艺术基金发放目前只有几个亿,在资金量上微不足道,但随着各方面条件成熟,艺术品金融化肯定是大势所趋。
艺术基金风起云涌
艺术金融化成为发展趋势,艺术投资基金也异常火爆,成为当前市场最关注的热点。2007年,民生银行与邦文投资公司首先推出国内首支“非凡理财——艺术品投资计划1号”,艺术投资开始纳入金融领域。投资者可借助理财产品的渠道,分享艺术品升值的收益。
近两年,私募、股权、信托等名目繁多的艺术基金陆续出现。除邦文陆续推出与中融信托渤海银行的集合信托基金,以及与华西集团合作的私募股权基金之外,2010年7月,泰瑞艺术基金“红珊瑚二期”正式成立;与此同时,德美艺嘉也发行两款基金产品。目前国内市场公开发行的艺术品基金已有十几家。循此发展态势,未来艺术基金将成为推动市场发展的重要资本力量。
离奇的文交所现象
文交所,性质类似于证劵交易所,是将艺术品作为资本,再进行份额化与证券化,也就是将艺术品整合成一个资产包,折合成均等份额,形成标准化交易方式。然后采取集中竞价或者标准化合约的方式面向社会公开发行、转让、连续进行交易。艺术品证券化降低了艺术品投资门槛,给了普通人投资艺术品的机会,是一种艺术品金融的创新产品。
随着天津文交所推出产品以来,文交所总数已突破二十家。但天津文交所离奇的市场价格,暴涨暴跌现象引发社会关注。
文交所模式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例如,艺术品资产包总量偏小,容易被资本操纵炒作;艺术品的市场价格与艺术价值严重背离;退市机制不完善;艺术品不具备价值成长性,交易价格的依据难确定等问题,使这种份额交易面临巨大风险。这种暴涨暴跌的行情背后,是巨大投资风险。
资本对艺术生态的影响
随着资本进入,资本追逐利益的特性有时会侵蚀艺术,使商业绑架了艺术。资金介入是件好
事,但必须避免学术展览沦为资本牺牲品。在以商业和资本为核心的艺术市场体系中,艺术家很容易成为只是艺术产业的生产者,而不是“唯一性”的创造者。艺术家的意义只是拍卖价格,而不是个性和思想。资本打造了一个产业世界,而不是精神乌托邦。大量代理机构千方百计地把空洞、批量生产的“艺术品”打造成所谓艺术品,推向市场。在文化产业垄断下,艺术家个性被彻底商业化和标准化。产业吞噬了有些个体艺术家,让他们渴望商业成功的梦想替代了艺术坚持。因此,要避免过度资本化使艺术商业化,最终抹煞了艺术品终极艺术价值的现象。
市场秩序与规范问题
因金融化刚起步,所以包括财产登记、税收等基础问题,还没有明确的政策支持与规范。另外,艺术品作为资产,最大的障碍就是如何鉴定和估值。目前艺术品鉴定体系混乱,也没有公认的权威机构对艺术品真假进行鉴别,这是制约艺术品金融化全面开展的重要因素。如果艺术市场市场秩序与规范这些问题不及时解决,良好资本赖以生存的空间会受到局限。
学术与批评缺位的问题
艺术品作为理财产品有着两重判断:一是偏于学术性的价值评估,二是偏重于市场性的价格判断。所有投资者都知道,更重要的判断还是学术。所以专家学者应该多把自己对艺术的认识提供给市场,美术史论家需多谈艺术家的历史定位与美学价值。在投资热潮中,市场太需要深入浅出又公正独立的艺术批评。但目前的问题是,批评系统的学术判断的严重缺位,让市场无所适从,造就了目前艺术市场资本话语权独大的畸形现象。
第四篇:艺术市场资本化趋势十大现象解读
艺术市场资本化趋势十大现象解读
艺术资本化,指艺术市场被大量资本冲击,或资本从艺术市场中获取高额利润的过程。因投资资本的涌入,又衍生出了“艺术品金融化”的概念,这是将艺术投资当金融理财品。数年前,中国的艺术品市场由藏家群体主导,购买的力量以“老钱”为主,市场相对稳定。但近两年,大量的“新钱”涌入了艺术市场,造成了惊人的资本化浪潮。其中有一些现象值得关注:
宏观调控等政策环境影响
为何“新钱”会这样大量进来?原因很多:一是金融风暴后,人们开始产生必须多元投资的想法,于是把艺术品当做投资的另一渠道。二是因为对通膨的预期心理,人们担忧手中货币贬值,艺术品成为避险选择。三是“限购令”出台,房市萧条,股市落寞,资本无处可去,而涌向蓄势待发的艺术市场。2010年中国艺术拍卖市场成交额近572亿元,位列世界第一。仅2011年春拍成交额又翻了一倍,达428亿元之多。流动性资金从股市和房地产大量流向艺术品市场,造成中国艺术品市场的量价齐升。
资本掌握话语权
在艺术品市场上能成为“资本”的钱,一钱量大,二有力量,也就是具备影响价格的能力。市场一年几百亿元的规模,落在单一板块上,10个亿的资金就能形成影响力。目前这些资本多是以私人身份,却用金融资本的操作方式来进入艺术品市场。艺术市场本来就不大,这些资本大鳄,稍用点力,就能在拍卖场上掌握话语权,所以对市场走向影响极大。前一年才几百万元的作品,隔年突然上亿元了,就是资本在起作用。因为某些艺术品正好符合了被资本关注的特征,可以形成财富板块,就突然就值钱了。这种天价是由资本力量打造出来的,资本争夺的是定价权,谁的画应该值多少钱由资本说了算。
另外,艺术品等级越高就越不容易被一般人理解,所以,今天这些非行家的人,看到作品漂亮的或能理解的,就认为好。现在许多市场走红的,并非是真正具有学术或艺术价值的,这就是市场跟着资本走所显现的问题。
离奇的文交所现象
文交所,性质类似于证劵交易所,是将艺术品作为资本,再进行份额化与证券化,也就是将艺术品整合成一个资产包,折合成均等份额,形成标准化交易方式。然后采取集中竞价或者标准化合约的方式面向社会公开发行、转让、连续进行交易。艺术品证券化降低了艺术品投资门槛,给了普通人投资艺术品的机会,是一种艺术品金融的创新产品。
学术与批评缺位的问题
艺术品作为理财产品有着两重判断:一是偏于学术性的价值评估,二是偏重于市场性的价格判断。所有投资者都知道,更重要的判断还是学术。所以专家学者应该多把自己对艺术的认识提供给市场,美术史论家需多谈艺术家的历史定位与美学价值。在投资热潮中,市场太需要深入浅出又公正独立的艺术批评。但目前的问题是,批评系统的学术判断的严重缺位,让市场无所适从,造就了目前艺术市场资本话语权独大的畸形现象。
文章资料由峻麟投资整理:http:///
友情链接:http:///
第五篇:网格化管理要点
xxxx项目
安 全 生 产
格 化 管 理 方 案
2013年7月22日 网
一、工程概况:
工程名称:xxxxxx 工程地域:
建设单xx有限公司
设计单位:xxxx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勘察单位:xxxx工程勘察有限公司 监理单位:xxx建设监理有限公司 施工单位:xxx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1.建筑概况
本项目位于昆明xxx,项目总用地面积 亩,净用地面积 亩,共 栋建筑,其中住 总建筑面积xx㎡(其中地上建筑面积xxxx㎡,地下建筑面积xxx㎡),设地下机动车停车位xxx个,非机动车停车位xxx个。
二、网格化管理意义及目标
1.网格化管理意义
1.1 为确保工程现场的安全和质量,完善工程的质量安全责任保障体系,落实安全质量责任,防范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在特大型工程项目中推广开展网格化管理工作。
1.2 工程网格化管理,是指依托统一的工程管理平台,将管理区域按一定的标准划分成单元网格,通过加强对单元格中工程、场地、人员的巡查,建立监督和处置相协调的主动发现、及时处置的工程动态管理的一种方式。
1.3 根据上述要求,结合本工程的实际情况,在总承包统一管理基础上,将管理区域按施工阶段、施工内容等划分成单元网格。通过制定强势管理措施,对各个区域实施网格化管理,及时发现并处置施工过程中发生的各类事件。通过对施工现场危险源进行提前识别以及制定控制管理措施,尽可能降低事故发生率,杜绝重大伤亡事故;减少轻伤事故,达到预期的管理效 果。
2.网格化管理目标
3.2.1安全目标
确保施工生产重大事故为“零”;通过DBJ08-903-2003安全生产保证体系认证;事故负伤率控制在0.15%以下;杜绝重大伤亡、火灾、交通、管线、设备、食物中毒等重大事故;
三、网格化管理组织架构及职责
1.网格化管理组织架构图
网格化管理领导小组 网格化管理工作小组 巡视5个人(2次/天)网格化管理人员
2.网格化管理领导机构(领导小组)
2.1 领导小组组成人员说明:组长为监理单位总监理工程师;副组长为总承包
单位负责人及监理工程师;组员为总承包单位及各个分包单位主要 负责人。
2.2 人员组成 组长:xxx 副组长:xxx xxx 组员: xxx xxx 2.3 职责:
2.3.1 网格化管理中重大问题的议事、决策与综合协调。2.3.2 定期(每周)听取工程网格化管理情况汇报,为网格化管理工作提供 领导支持。
3.网格化管理工作机构(工作小组)
3.1 工作小组组成人员说明:组长为总承包单位生产经理;副组长为各个分包单位的生产经理;组员为总承包单位及各个分包单位的安全员。3.2 人员组成
组长:xxx 副组长: xxx 组员:xxx xxx xxx 3.3 职责:
3.3.1 组长、副组长负责进行网格化管理的总体协调和运作。3.3.2 定期组织召开网格化管理工作会议,加强信息沟通,会议内容书面记录,形成会议纪要。
3.3.2.1.定期(每周一次)向网格化管理领导小组汇报工作。3.3.3 组员职责:
3.3.3.1.负责网格化管理的统一规划和管理,网格化管理信息平台的建设。
3.3.3.2.落实各管理区域人员安排,明确岗位职责。
3.3.3.3.负责制定网格化管理和运行规则,每月进行现场网格化管理成效检查,对网格化管理运行情况进行评估并提出建议。3.3.3.4.负责网格化管理数据收集和管理,负责网格化管理队伍的相关培训和考核。3.3.4 部分工作小组成员同时对网格化管理人员的工作进行监督与检查,负责对单元网格的日常巡查,检查单元格内存在的安全隐患。
4.网格化管理人员
4.1.1 现场管理人员为总承包单位及各个分包单位的监护人员。4.1.2 人员组成 组长:xxx 副组长: xxx 组员:xxx xxx 4.2 职责
4.2.1 监护人员负责对单元网格的日常监督,做到单元格内有人施工时,必 须到岗,且每天做好监护记录。
4.2.2 监护人员发现问题及时处置,且需在监护记录上留下痕迹,确保整改前后的情况得到封闭。对处置结果以及不能处置的情况需及时上报工作小组。
四、网格化管理运转
1.当前施工进度: 2.施工现场分区情况 3.现阶段施工队伍 4.动态管理措施
4.1 工程网格化管理必须贯穿于工程自开工至竣工的全过程。4.2 随着工程的进展,幕墙、机电、装饰等各专业分包单位陆续进场,必须将分包单位及时纳入网格管理体系。
4.3 总包、分包各单位责任人员安排做到层层落实,明确岗位职责,实行条块管理。
5.信息反馈及处置机制
5.1 由总承包负责收集并汇总网格化运行情况。
5.2 建立信息沟通机制,做好网格化管理运行记录和档案,尤其对不良事发现、处置、销项进行过程记录,必要时保存影像资料。5.3 建立良好的信息互动共享体系,对于现场能及时处置的,网格管理人员应及时处置并记录在案;对于现场不能及时处置的,网格管理人员必须在第一时间上报工作小组和领导小组,由工作小组组织及时处置。
5.4 项目建立和实施安全保证体系,旨在通过提供体系所提供的结构化和系统化的运行机制,基于策划(P)实施(D)检查(C)改进(A)构成的动态循环过程,能够有效地自我控制在建项目施工活动中可能对安全、环境有负面影响的各种危害和环境因素,使本项目结构实现和系统地控制自身设立的安全绩效水准,从而达到持续改进的最终目的。
6.安全管理措施
6.1 以安全生产作为标准化管理重点,严格执行《现场标准化管理规定》及有关各项措施,施工现场必须严格执行安全生产六大纪律及《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措施》、《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范》、《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建筑施工普通脚手架安全技术规定》、《施工现场防火规定》、《施工现场机械设备安全管理规定》、《施工现场电气管理规定》等有关各项规定,做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6.2 建立安全生产保证体系,明确管理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并由项目经 理进行书面交底。
3.各管理区域每月进行一次网格化管理运行情况检查、自评,考评情况报工作小组。
4.工作小组对现场监护工作进行监督,第一次发现问题警告,第二次经 济处罚,第三次人员调整。
5.领导小组对工作小组的组长与副组长进行综合考评。
六、网格化管理安全措施
1.1 重大危险源及控制措施
1.1.1 安装前对现场进行踏勘,按现场实际情况编制安装施工方案。选择合理的施工位置和安装机械,应确保施工电梯与周边设施有足够的安全距离。
1.1.2 作业人员持证上岗,并具备相应专业知识,安装人员进入现场应穿戴安全保护用品,高空作业时,必须在自身位置上寻找适当的地方,系好安全带,挂好保险钩。
1.1.3 指挥者必须熟悉安装作业方案,遵守安装工艺及操作规程,使用明确的指挥信号进行指挥。1.2 编制专项方案。
1.2.1 作业前,根据方案要求对作业人员进行交底并记录在案。1.3 应急预案
1.3.1 根据施工现场可能出现的事故,进行前期策划,制订相应的事故应急处理与救援预案。明确相关负责人,一旦事故发生,严格按照《事故应急处理与救援预案》进行事故处理,控制和缓减事故所可能产生的影响。1.3.2应急预案一览表
序号 预案名称
01 道路管线事故应急准备与响应预案 02 火灾事故应急准备与响应预案 03 触电事故应急准备与响应预案 04 高处坠落事故应急准备与响应预案 05 食物中毒事故应急准备与响应预案 06 突发性停电应急准备与响应预案 07 公司安全事故救援预案 1.4.安全设施管理
1.4.1 各类安全设施必须严格按照施工方案实施,作业前对一线工人详细交底。
1.4.2 各类安全用品进场时,必须严格组织验收,确保符合要求。1.4.3 建立楼层监护体系,落实防火、防盗、产品保护、制止违章等监护职责。
1.4.4 教育工人规范使用“安全三宝”,施工现场加强监督管理。1.4.5 临边位置设置防护栏杆,施工过程中严禁擅自拆除、破坏围护栏杆。若因施工需要临时拆除防护栏杆,必须通知安全部门进行监护,并及时恢复。1.5.施工机械管理
1.5.1 严格执行机械设备保养规程、安全规程和安全操作规程,设备进场应履行好验收制度。认真做好机械验收合格挂牌制度,验收合格挂牌后方可使用,若涉及须进行检测的,在验收前必须通过专业检测单位的检测。未经验收或验收不合格者一律不准使用。
1.5.2 严格执行“三定”(定机、定人、定岗位)制度,施工电梯、升降机等大型设备应实行人机固定,建立机长负责的专业机组。1.5.3 严格执行条例制度和定期保养制度。设备的清洁、润滑、紧固、调整和防腐工作应贯穿于操作的前、中、后各个过程。严禁机械设备超负荷使用、带病运转或运转中进行维修。1.6 中小机具:
1.6.1 木工平刨、电焊机等机械须搭设操作棚。木工平刨作业棚应及时清除木屑,在作业棚放置好消防器具。
1.6.2 有良好的接地或接零保护,木工平刨、砂浆机、手持电动工具须有单独的接地,安装漏电保护器。
2.施工用电管理
2.1 电气线路和设备检查、保养、维修、安装、拆除,必须由专业电工并持有效操作证件者上岗操作与监护,操作时配备相应的劳防用品。
2.2 现场用电必须做到“装得安全,修理及时,用得正确、拆得彻底”,严禁乱拉乱接。
2.3 建立定期检查制度,对临变、分配电箱、开关箱及一切电气线路与设备进行检查。2.4 各类用电人员应做到:
2.4.1 掌握安全用电基本知识和所用设备的性能;
2.4.2 使用设备前必须按规定穿戴和配备好相应的劳动防护用品,并检查电气装置和保护设施是否完好。严禁设备带“病”运转; 2.4.3 停用的设备必须拉闸断电,锁好开关箱;
2.4.4 负责保护所用设备的负荷线、保护零线和开关箱。发现问题及时报告解决;
2.4.5 搬迁或移动用电设备,必须以电工切断电源并作妥善处理后进行。
2.5 动力、照明线路分路设置。
2.6 分配电箱与开关箱的距离<30m,设置在干燥、通风、易于维修处,露天电箱应设固定防雨蓬。
2.7 每台用电设备应有各自专用的开关箱,必须实行“一机、一闸、一漏,一箱”制,严禁用同一开关电器直接控制2 台及以上用电设备(含插座)。采用两级漏电保护。分配电箱与开关箱中的漏电保护器的额定漏电动作电流和额定动作时间应作合理配合,使之具有分级分段保护的功能。漏电保护器须按产品说明书安装、使用、校核。
3.消防管理
3.1 建立健全消防制度管理, 施工现场应设防火安全管理人员,建立三级 防火责任制。
3.2 施工现场消防器材、水源合理布置,配备足够数量的消防器材,消防器材放置在通道等醒目部位,重点部位每25m2配备一只。消防器材做到定期检查、保养(调换、加液)。
3.3 氧气、乙炔瓶、油漆涂料等危险品仓库管理制度健全,落实专人管理。焊、割作业点与氧气瓶、乙炔瓶的距离不得小于 10m;与易燃易爆品的距离不得小于 30m;使用时,氧气瓶与乙炔瓶的距离不小于 5m。氧气、乙炔瓶仓库采用公司统一成品,两瓶进库,不得散堆。分包单位的两瓶也应由总包统一入库、发放。
3.4 严格执行三级动火审批制度,操作时带好两证一器,落实好监护人,节假日、夜间提高动火审批等级,加强施工过程监控。动火审批前审批单位负责人须对动火部位进行实地检查,确认无危险源后,方可批准动火。
3.5 电焊机漏电保护装置完好,电源线,搭铁线无老化损坏现象,特殊部 位使用接火盘,防火棉等防火隔离措施。3.6 加强对易燃易爆品的管理。
3.7 设立专门的吸烟区域,施工区内严禁吸烟。
4.噪声、光污染控制措施
4.1 本工程周边有居民区和办公楼等,需做好噪声、光污染控制。4.2 尽量选用噪声小、性能佳的施工机械并经常对其进行保养维修,使机械始终处在最佳状态中,以减少非正常噪声的发生。
4.3 噪声特别大的施工机械如电锯等,必须强制规定夜间不得使用,对场地及机械设备进行合理布置。
4.4 教育、督促施工班组工人在施工中做到轻提轻放,严禁随便乱捆、乱敲工具和材料,杜绝不必要的噪声产生。4.5 加强现场噪声控制,及时对噪声超标因素调整。
4.6 夜间施工严格控制电焊、大光照明灯近距离对着银城中路方向(有部分写字楼)设置强射光亮度必须朝里,向外的须有遮挡措施,杜绝因 施工光污染造成施工扰民。
建设
单
位
(章)字)年 月 监理
单
位
(章)字)年 月 施工
单
位
(章)字)年 月负
责
负
责
负
责
日
人
(人
(人
(签
签
签
日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