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县土地规模经营的调查与思考

时间:2019-05-13 10:23:1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我县土地规模经营的调查与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我县土地规模经营的调查与思考》。

第一篇:关于我县土地规模经营的调查与思考

为了活化土地经营方式,拓展农民增收空间,进一步推进新农村建设,我们对全县土地经营状况进行了调查。通过与相关部门座谈和实地调查,我们认为,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既要在农业和农村外部寻求途径,又要做好农业和农村内部文章。其中,加快土地流转,推进土地规模经营,发展集约化农业,是促进农民增收和农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一、我县土地规模经营已初见端倪,并且已显示出明显优势

我县实有耕地**万亩,其中计税面积**万亩;农户**万户,农业人口**万人,其中农村劳动力**万人,人均土地面积**亩,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0余倍;全县共有农业机械**台,其中20马力以上机械**台,20马力以下“小四轮”**台,综合机械化程度达**%,位于全省前列。根据农业部门提供的数据显示,2005年,全县共转移劳动力**人,占全县劳动力总数的**%,实现劳务收入**万元;实现流转土地**万亩,占全县耕地面积的**%。土地流转使**农民形成了**亩左右的经营规模(不含域外包地),占全县农户总数的**%。虽然土地流转的比例不高,土地规模经营的层次也很低,但优势很明显,效益也很可观。总体来看,我县土地流转大体有以下三种方式。一是劳动力转移带动。我县绝大多数流转的土地来自于外出打工人员。如**镇**村就通过外出打工所取得的效益,吸引了更多的农民加入了打工行列,不仅繁荣了“打工经济”,也加速了土地流转进程。2005年,全村外出打工人员**人,流转土地**亩,占全村耕地面积的**%。这些打工的农民全年共实现务工收入**万元,土地流转收益**万元,人均净收益**元,是全本文来自文秘之音,海量精品免费文章请登陆www.xiexiebang.com查看村平均水平**元的**倍多,在粮食价格持续走低的今年,又有**人准备流转土地前往大连等地打工。二是种植结构调整带动。近几年,随着水稻价格的上扬和大豆价格的回落,我县的水稻面积逐年上升,部分农户通过对比算帐把土地流转给水稻种植户发展水稻,把土地流转给水稻种植户比流转给大豆种植户价格每公顷高**元左右,既增加了稻农的收入,又拓展了自己的增收空间。如**乡**村共有土地**亩,在大户的带动和乡村两级班子的积极协调下,全村土地通过置换等方式进行了重新整合,形成了“千家万户小流转,土地经营大规模”的良好局面,使水稻面积达到**亩,接近全村耕地面积的**%。水稻生产实现了集中连片经营,最大地块面积达**亩,最小地块也在**亩以上。土地的连片经营,有效地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益,有的稻农自发形成的联合体统一购买种子化肥等农资,统一使用农用机械,统一使用新技术,大大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益。2005年,水稻每公顷净收益平均达到**元。农户自己算过一笔帐:平常年景1公顷水稻的效益相当于3-5公顷大豆;2005年,1公顷水稻更是相当于20公顷大豆的效益。三是域外包地带动。随着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我县部分种田能手不满足于土地分散经营的现状,开始尝试到县域以外成片租种土地。2005年,全县域外承包土地达**万亩。除2005年受粮食价格影响出现亏损情况外,近几年都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如**乡**屯共有土地**亩,从2000年开始,全屯**户农民中有**户将自己承包的**亩土地流转到本屯村民手中,到域外包地**亩,截止2004年共获利润** 万元;土地流转也使**屯没外出包地的7个农户形成了户均**亩左右的经营规模,截止2004年从流转土地上获利润达到**万元,尽管2005年受粮食价格影响,土地经营出现了亏损现象,但战斗屯的人均收入依然从2000年的**元上升到2005年的**元。从上述情况看,土地规模经营尽管在我县的总量很小(仅占全县耕地面积的**%,占全县农业户数的**%),但却显示出分散经营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它可以促进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业转移,可以释放大量劳动力,增加农民务工收入;有利于新技术的推广,大机械的使用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使传统农业向现代高效强质产业发展。

二、现有的土地经营方式问题严重,实现规模经营难度很大

在看到优越性的同时,我们还应冷静对待我县的土地规模经营问题。从总体上看,我县的土地规模经营尚属低层次的经营,农业资源没有得到很好配置,仍然属于粗放经营。一是从经营方式看,土地无法连片,没有摆脱分散经营。我县农业生产以农民自耕、分散经营为主要形式,当时包产到户时土地按照高、中、低产田分类平均分配到农民手中,致使每户农民的土地普遍在3块地以上,多的达到了7块地。我县的规模经营依然在分散的地块上进行,土地无法连成片,在组织生产时农民往往在几块地之间奔波,不仅浪费了大量资源,而且制约了种植业结构调整,直接影响了规模经营农户的收入。比如,水稻价格可观的时候,不少农户想把自己的土地改成水田,但由于土地过于分散,无法实施统一改造,只能延续原有的耕作方式。二是从机械作业方式上看,以小四轮为主,大机械利用效率低下。据农机部门介绍,包产到户以来,我县农机总投资**亿元,按照现有的农机作业能力计算,有1/3的农机力量完全可以保证全县耕地的正常作业,几乎家家都有“小四轮”的现状使全县近2/3的农机资源浪费,也就是说,从包产到户到现在,采取分散经营这种方式,仅在农业机械方面全县农民就浪费了**亿元资金。而我县规模经营的农户大都采用小四轮作业,大型农业机械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三是从耕种方式上看,没有摆脱传统农业束缚,土地板结严重。这是规模经营的农户与普通的农户的共性问题。传统的经营方式、自由地组织生产、单一的种植结构以及农民手中的土地没有进行科学轮作,使得很多先进的农业技术无法落实到位,致使农田板结严重。目前,各乡镇农田产量在施肥量不断加大的情况下,依然呈现下滑趋势。据农业部门介绍,这种掠夺式经营再继续下去,若干年后我们面对的也许就是种什么都不长的报废农田。到那时不用说国家的粮食安全,就连农民的基本生存都面临着严峻挑战。四是从竞争方式上看,以单兵作战为主,抵御风险能力低下。无论是规模经营的农户,还是普通经营的农户都作为单独的竞争主体,面对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诸多环节,始终维持着高投入、低产出的状况,而农业收入又受多方面因素制约,不但面临着国内市场风险,而且面临着国际市场风险,单兵作战难以克服的弱点必然导致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差,难以形成竞争力,就好比是汪洋大海里的小船,经不起大风大浪。今年就是个典型例子,大豆价格持续走低,农民近2/3的大豆压在手中没有出售,处于竞争劣势的农民,单独面对粮食价格波动时,更是束手无策,农民的基本收入受到了严峻挑战。

造成我县土地经营规模进程缓慢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是农民观念落后,“恋土”情结重。农业实行联产承包制以后,一家一户小块经营给广大农民提供了一定的“生活保险”和“就业保险”,长期的单独经营,不仅使农民形成了因循守旧、安于现状思想,而且使他们的集体观念严重缺失,互助思想淡薄,更多地满足于自给自足、万事不求人的田园生活。作为农业县,我县农村人均土地面积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农民依靠土地能维持温饱,又别无所长,这也是我县农民舍不得离开土地的主要原因。上述传统思维方式、观念的存在制约着农民对非农产业的参与,不利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不转移出去,农业经营就不可能达到适度规模经营。实践证明,越是贫穷的地区,农民对土地的期望和依赖程度就越高。

二是受国家宏观政策影响,部分农民“回流”。实施粮食“直补”以前,受粮食价格及种植成本居高不下等因素的影响,一部分农民离开土地从事其它产业,部分土地流转,尝试土地规模经营的农民也得到了实惠。但随着粮食价格的上扬和国家减免农业税、实施粮食“直补”政策出台以及外出打工农民的权益经常受到侵害,外出务工农民开始“回流”,重新投身于农业生产。大部分农民满足于现状,惜地如金,加重了农民对土地的依赖程度,出租土地的价格也越来越高,土地流转的步伐放缓,土地规模经营的难度也越来越大。

三是缺乏承载剩余劳动力的产业。以现在的机械化程度,我县的**万亩耕地,有1万人完全能种的很好,也就是说我县有近五分之四的劳动力是剩余劳动力,可农民不经引导,不经培训,不可能放弃土地从事非农产业的。在这种情况下,若想实现土地的规模经营,就必须有承载剩余劳动力的产业,让农民真实地感受到所选择的产业收入要高于农业收入,这时农民才会选择离开农业生产从事非农产业。目前,我县所缺少的正是承载劳动力转移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对外转存在着畏惧心理,内转又没有承载产业,使农民处于进退两难的尴尬境地。

四是资金匮乏制约着规模经营的扩大。不少农民也意识到了规模经营必然带来可观的效益,但在没有资金组织生产的情况下,只能望而却步,也使得我县的土地规模经营大部分由经济条件相对宽裕、不需要太多贷款支撑的农户间进行。目前,我县半数以上的农户组织农业生产时依靠贷款,2006年,全县备春耕贷款更是达到了**亿元。农民陷入了春季贷款-冬季还贷-春季再贷的恶性循环,遇到好年头且粮价高,每年除了种地成本、日常生活支出、支付银行利息略有赢余;遇到灾年或粮价低的年头,每年还赔钱。各乡镇以及农民自己都算过种地的经济帐,但土地流转依然进度缓慢,农民陷入了明知道种地不挣钱仍然坚持经营的怪圈。

三、实现土地规模经营应多措并举、分步实施

根据我县农业机械和劳动力资源两个过剩和农民增收缓慢的的实际情况,土地规模化经营已是势在必行。如前所述,如果能把土地集中到**万名种田能手手里,粮食产量和效益会大大提高。其余**人,去掉好吃懒做、无可救药的**,还有**人可以从事畜牧养殖业和第三产业,就算打短工每人每年也能挣**元,那也是现在农村家庭收入的一倍,加起来也是近一个亿的收入。因此我们还要把剩余劳动力看成一笔财富,在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上作文章,在引导和服务方面作文章,分两步走搞好土地规模经营。

第一步,近期应扎实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政府要做好政策引导和服务工作。土地规模经营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上的必然产物,是生产关系的调整,完全依靠农民之间的土地流转根本无法实现。因此,各级政府和村级组织要形成合力,在加强宣传、重点引导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县、乡两级政府要在大力宣传规模经营方面的先进典型的同时,积极为土地规模经营提供信息、科技、资金等方面的服务,为土地规模经营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加快土地规模经营步伐。同时,要从我县实际出发,制定土地流转方面的政策、规定,进一步规范土地流转过程中的各种行为,引导土地有序流转。村级组织尤其是两委班子负责人,都是通过法定程序选举产生的,在村里有深厚的群众基础,是各种政策的直接执行者,在推进土地规模经营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一个好的带头人往往能带动整个村子走上致富路,一个好的带头人也往往能把群众的意志统一起来。如**镇**村两委班子,利用群众今年迫切要求发展水稻的有利时机,通过扎实细致的思想工作,将涉及到**余户共**亩旱田连片改造成了水田,实现了水稻种植区内主干渠、机井等基础设施的资源共享,有效地降低了生产成本。

二是做好劳动力转移工作。要实行土地规模经营,必须大量转移农村劳动力,必须在农村富余劳动力实现向非农产业转移的前提下,才有可能发展土地的适度规模经营。要树立劳动力外转与内转“两条腿”走路思想,在劳动力外转上,要加大转移培训的力度,集中资金重点培养出得去、用得上、效益好的有一技之长的产业工人类型的外出务工人员,做到出去就能适应外部环境,就能达到增收的目的,减少“回流”现象。在劳动力内转上,要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引导农民发展二、三产业,促进农民分工、分业。要鼓励农民多种经营,培养农户种养兼业意识,继续坚定不移地发展畜牧业;要利用退耕还林的有利时机,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的林业经济;要发展庭院经济,盯紧城乡居民的菜篮子,从多种渠道增加农民收入,降低经营单一产业的风险,增强农民增收的安全性。

三是引导农民成立互助组织。从目前看,把农民的土地按每户集中连片重新分配是不客观也是不现实的。为了进一步降低种植成本,拓展增收空间,比较现实的方法是,引导农民在自愿的基础上组成互助组织,通过共同认可的章程或办法来规范生产经营。具体办法是:根据小四轮的作业能力(20公顷/台),几家共用1台或若干台小四轮,减少农机资源的投入;统一采购生产资料,减少中间环节以及每户分散购买时发生的车辆、人工等方面的费用,降低购买成本;组织生产时,通过互助的方式降低劳动力成本;粮食进入销售环节后,集思广益,保证粮食在高价位出售。如**乡**村刘洋、张军起等五人,从2003年开始组成了生产小组共同经营**亩水稻,从生产到销售各个环节都由小组统一完成,年终按照相关约定分成。这种经营方式使原来的5台小四轮作业变为1台作业,春天整地、秋天收割时统一使用大机械,每公顷水稻成本与其他农户相比降低了近**元。在销售水稻的时候,小组又集中研究出分期销售的策略,根据不同时期的价格波动,分别销售一定数量的水稻,防止了粮食销售过程中的“大挣大赔”现象,有效地降低了粮食价格风险。

四是大力发展专业协会。专业协会是在农民自愿基础上,以农民之间互助为主要方式,以降低成本、增加效益为目的,组建起来的可自由入会、退会的一种新型农村经济合作组织。通过组织专业协会,会员间以互助的形式组织生产,在种植品种的整合、采用先进的管理模式、管理水平的提高、农业基础设施的共享、降低生产成本以及形成整体竞争力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如**乡**村近**户本文来自文秘之音,海量精品免费文章请登陆www.xiexiebang.com查看农户于今年成立了水稻协会,确定了统一组织生产、统一组织销售的发展思路。协会成员已初步尝到了甜头:水稻大户王兴全利用自己联系广泛的优势,组织相关人员到佳木斯为协会成员统一购买种子、化肥、农药以及其它生产物资,仅此一项就可为协会节约资金**元。据王兴全介绍,他自己经营150亩水稻,采用大机械作业比其他用小四轮作业的农户机耕费降低15%,并且每公顷产量提高半吨左右。在他的带动下,参加协会的农户正逐步普及大机械作业。

第二步,明年积极实施适应农村生产关系的新体制

集约经营是一个敏感问题,对农民而言,存在着是不是又回到“大帮哄”时代的疑虑。因此,在搞试点的时候,对于这个带有导向性的问题,必须慎之又慎。我们认为,试点村必须具备五个条件。第一,试点村的规模不能太大。户多人多思想不好统一,且转移劳动力难度大。第二,村两委班子的群众基础好、威信高。第三,试点村的土地流转规模大。第四,有懂经营、会管理的种田能手带动。第五,村集体有较好的经济基础。具备上述条件后,政府应负责协调大型农机具配套,并帮助制定严格的管理措施,确保资本回收。

建议模式一:反租倒包制

以农机合作试点为依托,探索“农机合作公司+土地经营公司+多种经营公司”模式。农机现代化是农业集约经营的根本标志。目前,我省开展的农机合作试点为我们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好机遇,我们可以用很小的成本达到真正意义上的规模经营所必备的条件:大机械作业。我县已建成2个农机合作社,今年又争取了2个试点村。我们要抓住这个有利时机,开展试点工作。首先,由村集体组织,动员全体村民入股农机合作社,组建农机合作公司,由农机合作公司负责全村的标准化耕种。然后,在坚持农民土地承包权30年不变的前提下,按照“平等、自愿、有偿”的原则,由县、乡两级政府及村两委班子负责作农民的思想工作,把土地流转给村集体经营,村集体以市场价格或略高于市场价格向农民支付流转金,土地集中后,由若干种田能手组建土地经营公司进行运营。第三,各相关部门帮助谋划富余人员的转移办法,把一部分劳动力转移到其它地区及产业上。然后,由村民选出责任心强、能力出色的人员组成多种经营公司带领富余人员发展畜牧业、庭院经济、向周边农场及村屯输出劳务等事业。各个经营公司走“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道路,并在专家的指导下,按现代企业标准制定经营、监督、考核等方面的措施,确保规范化运作。获得的效益除按约定向经营者、农民支付红利、工资及相应福利待遇外,提取一定比例的利润,用于各经营公司扩大再生产,以壮大整体经济实力,为形成、延伸产业链条积蓄力量。

建议模式二:“股田制”

由县乡村三级组织也可以是大户能人,引入民营资本及外埠资金,建立现代农业公司,引导农民持土地入股并按股分红,实行规模开发、集约经营,公司与农户之间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如果农民继续参加农业劳动,则可以吸纳为公司的员工。随着公司的发展,农民工资收入和分红按相应比例增加。不愿意继续参加劳动的农民,可经营其它业务,并允许股份转让。这种体制有两个优点:一是农民没有失去被认为是最可靠生活保障的土地;二是与出租土地获取固定租金收入不同,农民可以在发展中获取新收益,从而调动农户的积极性。另外,农民具有双重身份:劳动者和股东。实现了劳动合作与资本合作的有机结合,可逐步解决土地对农民的束缚、减少城乡差异,拓展农民增收空间。

无论是反租倒包制还是股田制,都是让绝大多数农民放弃经营土地,也都给了绝大多数农民获得双重收入的机会,为增加农民收入、壮大集体经济、实现农业现代化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也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用工业化理念经营农业。以上是我们的一些不成熟想法,仅供领导参阅。

第二篇:山阳镇土地规模经营情况调查

山阳镇土地规模经营情况调查

山阳镇农经中心转的盛调盛盛大查与思考

农村土地承包期延长30年不变政策实施以来,如何妥善解决因劳力、人口增减造成的人地矛盾,如何克服发展规模经营和农业产业化中遇到的土地调整困难,这是当前深化农村改革的重要课题。近期,我们对全镇16个行政村和2个居委会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土地经营权流转总体上是健康的,是符合国家政策要求的但也存在不少问题。现就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以及应采取的措施,做一初步的分析。

一、当前土地流转的形式

调查的16个行政村和2逐步形成居委会,共有1.42万户,承包耕地面积6.14万亩,其中发生流转行为的有820户,占5.7%,耕地流转面积5600亩,占9.1%。其中转包的有近4000亩,租赁的有1600亩。

流转的形式,主要有以下六种:

(一)无偿转包。即农户在承包期内,自找对象,自行协商权利义务,自定转包期限,将种不了或不愿种的土地转包给愿意种又种得好的农户,接包方承担各种经济负担等。这种流转形式多发生在父子、兄弟及亲朋好友之间,一般为无偿转包,期限较短,流转面积较小,往往不经过集体办理任何转包手续,集体与原承包关系不变。这种不放弃土地承包权的流转形式约占整个流转形式的70%以上。如所调查的16个村和2个居委会,这种流转形式的户有560户,占流转户的68%,转包面积达3110亩,占流转总面积的55.5%以上。

(二)低偿转让。即农户在承包期内,自找对象、自定转让期限,自议转让条件,将部分或全部土地转让给愿意种地的农户,耕种户除承担土地的税费外,付给原承包户一定的转让费。这种流转形式是本社区成员间的土地有偿或低偿流转,限期较短,转让费随行就市,改变或不改变原承租关系。全镇有12个村,涉及土地转让的有65户,120多亩耕地,其转让费每亩50—80元不等。

(三)租赁经营。集体或农户将土地经营权租赁给村组外的企业、单位和个人,用于发展开发性农业,经营者一次性或分期付给集体或农户一定的租金。这种形式流转的土地一般是村集体难以发包的弃耕地或机动地,流转期限较长,履行租赁合同或协议手续。如春光村孙桥、新胜、郭庄等四个生产组,2004年将近1000亩的耕地,租赁给扬州馨生花木有限公司,租赁8年,每年以每亩700元的价格租赁,并先付押金10万元。

(四)反租倒包。乡村集体经济组织根据群众意愿和产业化发展要求,将已发包给农户的土地进行租赁,经过投资开发,改善生产条件后再承包给农民。这种流转形式原承包经营关系发生转移与重组,需办理反租与发包协议。如光辉村1999年在发展高效农业中,集体以每亩每年200多元的价格租赁农民1000亩耕地,建立水产养殖基地,投资50多万改善农田基础设施,然后把土地承包给农民进行稻田养蟹,每亩净创效益2000元以上,办了农民想办而不好办的事情。

二、土地流转中存在的问题与原因

从调查的情况看,目前我镇土地经营权的流转基本处于初始探索阶段,尽管出现了多种流转形式的典型,对促进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提高土地利用率,解决人地矛盾和发展规模经营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也存在一些应引起注意与防范的问题。

1、流转步伐不快。从典型调查的初步统计分析,土地流转面积不足6000亩,仅占总耕地9.1%,涉及820个农户,也仅占总户数的5.7%,土地流转行为只是在局部或少数农户之间进行。分析其原因大体有三个:一是人地矛盾还不十分突出。全镇土地延包30年的工作主要是在1994年至1995年开展的,其间尽管实行“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的政策,但劳力、人口的增减变化还不明显。加之一些人地矛盾的村在延包时对土地作了小调整,农民承包的土地基本平衡,暂时难以进入市场流通。二是劳动力转移不充分,“家家包地、户户种田”的格局制约了土地流转。山阳二、三产业不发达,农村劳动力以种地为主,即使进一些乡镇企业打工,务工劳力也能利用空闲时间耕种为数不多的耕地,使土地流转受到制约。三是农民土地公有意识较强,限制了土地的流转。受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性质的决定,大家总认为作为农民就应享受土地的占有权。因此,对于新增劳力和人口,宁愿向集体争地要地,也不愿向农户转包,参与流转的兴趣不浓。

2、流转行为不规范。主要表现:一是交易自由化。目前农村土地流转,特别是农户之间的转包转让,多数情况是私下协商交易,一方将多余的或不愿种的土地让给另一方耕种,双方确定转包转让期限、应承担的义务或补偿标准,还注意保密,很少通过村组干部出面协调,也不履行转包或转让手续。农民之所以这样做,是认为这种做法灵活、方便、简捷,怕依法履行手续后不易更改。因而农户自发流转积极,依法流转被动。二是流向不合理。由于集体缺乏管理与规范,土地流转出现流向不合理的倾向。三是权属不清晰。土地经营权的每一次流转,都是对土地使用权的重新界定,这种界定必须以明确权属为前提,以法律为依据。

3、流转机制不健全。据调查,到目前农村土地延包基本完成,主要原因是一些基层干部及有关部门对土地流转的意义认识不足,对流转的范围、程序、补偿标准、配套政策、管理措施研究不够,对流转中存在的苗头性问题没有引起重视,规范工作缺乏主动性和超前性。

三、完善土地流转的对策建议

土地经营权的流转,是一个新的课题,也是党在农村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针对土地流转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发展趋势,我们认为,要加快农村土地流转步伐,走上规范健康的轨道,应采取以下对策。

第一,搞好宣传,引导流转。土地是农民赖以生存的生产资料,土地承包关系是农村政策的基石。土地制度的每一项改革措施,都会引起农民极大的关注。因此,要提倡和鼓励土地流转,一定要搞好正面宣传和引导,向农民讲清土地流转的优越性,让农民充分认识土地流转是市场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解决人地矛盾的有效途径,是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必要条件。向农民讲清土地流转政策,让农民懂得土地流转不会改变和动摇家庭承包经营。要积极引导农民进行探索性示范试点,让农民看到流转的好处之后因势利导地推广。

第二,公平互利,自愿流转。土地流转是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农民的自发行为,必须坚持流转双方自愿协商,互惠互利,自行选择其流转形式、流转期限和补偿标准等。只要不改变土地用途并承担义务,集体不得用行政手段强迫命令,不搞“拉郎配”。对于集体统一规划、集中连片的生产项目,集体只能在充分尊重多数群众意愿的基础上,搞好协调与协商,引导农户进行土地流转。对于集体需要转让或出租的土地,也应发扬民主,公开征求群众意见,进行公开、公正、公平的流转。

山阳农经中心盛爱忠

第三篇:土地规模经营调研

土地规模经营调研报告

农业委员会

一、我县基本情况

我县是典型的农业县份,也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位于我省东北部,地处黑龙江与松花江交汇处的三角洲地带。三面环水,北临黑龙江与俄罗斯一江之隔,南依松花江与富锦市、佳木斯市带水相连,西同萝北县陆路接攘,东与同江市隔江相望。区域所辖九个乡镇,109个行政村,167个自然屯,三个国营农场,总面积3,344平方公里,总人口18.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9.4万人。耕地160万亩,其中坝内耕地149万亩,农民人均耕地面积17亩。境内土质肥沃,泡沼密布,水草丰富,开发较晚,环境优美,无工业污染,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县和全省商品粮基地县。粮食作物以水稻、大豆、玉米作物为主,年粮食产量在6亿斤左右。2009年,我们重点在两增一调整上下功夫,水稻、玉米两大高产作物种植面积分别为40.7万亩、30万亩,比上年增加7.9万亩。大豆面积调整为70万亩。面对历史罕见的灾害性天气带来的不利影响,在农作物生育期较历年拖后15-20天,15万亩农作物绝产的条件下,全县粮食总产达到6.1亿斤,并通过发展劳务输出、畜牧养殖、农副产品加工等产业,农业增加值实现5.2亿元,农民人均收入达4246元,实现了大灾之年收入不 1

减的目标。

二、农村土地规模经营情况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农村土地规模经营工作,把土地规模经营作为当前农业和农村重点推进的工作之一,通过采取典型带动、培育生产大户、场县共建、科技引领、连片经营、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及粮食生产专业合作社等多种形式,加大了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推进力度。经过近几年的实践和探索,全县涌现出了绥滨镇向日村,忠仁镇联合村、新安村,新富乡新滨村,北山乡荣福村,绥东镇绥东村等多个不同形式的规模典型村。截止目前,全县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面积已经落实25万亩,比上年翻一番,占稳定耕地面积的17%,涉及农户6000多户,占总农户数的22%。土地规模经营促进了产业化发展、农机装备结构的优化和劳动力转移,涌现出了望江毛葱、庆发西瓜、古城奶牛为代表的产业基地和一批新的种植、养殖大户。2009年全县更新大中型拖拉机276台、配套农具224台套、联合收割机33台、水稻机械插秧机145台,争取了4个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项目,同时带动农村劳动力转移1.35万人,实现劳务收入3200多万元。

三、土地规模经营的基本做法

近年来,我县遵循“积极引导,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大胆探索,形式多样,逐步规范”的工作方针,按照“依法、自愿、2

有偿”的原则,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促进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推进农业规模经营,我县在创新农村土地经营机制的探索中,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一)组建土地规模经营股份公司实施规模经营。公司化经营模式,即组建农业经营公司,农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进行土地整合利用,实行公司化经营。如忠仁镇联合村为适应市场经济要求,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成立了土地规模经营股份公司。该公司本着以村民为主体,采取自愿的原则,建立起土地规模经营合作经济组织,为股民提供农业生产服务。公司采取民办、民管、民受益的方式,实行民主管理,利益共享,风险共担,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股份制经济体制,村民享受平等权利,入股自由、退股自由。按照土地规模经营规划,公司采取“统一整地、统一施肥、统一播种、统一打药、统一除草、统一中耕、统一收获”“七统一”的方式耕种,由于实行规模经营,种植成本大大降低,加上采用大机械深松整地、中耕管理,保墒灭草效果好,一垧地能多打6袋左右,实现垧增收2000多元,粮食获得了高产,村民也得到了实惠,土地规模经营得到了农民的认可,不仅如此,头脑活络的陈福军、王军喜、常乃福等45个村民把耕地交给公司经营后,还到山东威海打工,每人平均年收入15000元。09年联合村规模经营面积旱田(玉米)3

6000亩、水田5100亩,每亩按一股计算,根据各户耕地的地力条件不同将耕地分为一、二、三类地。每股配套资金一类地为300元、二类地为260元、三类地为220元,秋收后,按成本合算,去掉“七统一”经营的所有费用后,再按一、二、三类地的每股配套资金比例进行分红。公司的成功运作,为推进优质粮食的规模化经营和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探索了新的路子。

(二)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形成土地规模经营。农民合作经营模式,即采取合作制和股份合作制等形式,积极发展农业经济合作组织和各类协会,整合农民土地资源,实现规模经营。这种组织模式今年在我县蓬勃发展,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绥滨镇向日村借助推进省千万元农机作业合作社项目的有利时机,加快了土地规模经营步伐。通过深入走访、算账对比、做思想动员工作、召开座谈会、民主决策表决等方式,决定组建向日村农机专业合作社,全屯农户将6150亩耕地100%入股实行土地集中规模经营,实现了土地规模经营整村推进。土地规模经营后实施统一整地、统一购肥施肥、统一购种播种、统一用药、统一管理、统一收割,分散销售的“六统一分”的模式,现在已经全部实施了统一深松整地。预计农民可增收24万元,减少农业支出10余万元,这一增、一减向日屯仅实施土地规模经营一项,就可增加农民收入60余万元,人均增收1500元。忠仁镇永发村2008年依 4

托100万元的大型农机作业合作社项目,并以此为载体,尝试土地规模经营,通过发挥作用强化服务,将55户2100亩耕地采取“七统一”模式全部推广了大豆45公分双条播技术,实现了亩增产50公斤,亩节本85元,亩增收180元,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通过测算入股农民自己算了一笔帐:实施土地规模经营,一是节本账。从统一连片整地、统一购买农药化肥,到统一田间管理、统一收割,每公顷降低投入成本358元;二是增效账。由于采用大型农机具作业,提高了管理水平,增加了科技含量,做到农机和农技相结合,良种和良法相结合,使得土地规模经营地块产出效益大幅增加,大豆产量平均每公顷2吨以一,比非规模经营地块每公顷平均增产0.5吨,按秋粮刚上市时每公斤3.4元计算,每公顷增产增收1700元。综合两笔账,土地规模经营每公顷旱田净增效达2058元。

(三)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集中土地实行规模经营。村集体经营模式,即由村委会、村民小组将农户分散经营的土地集中起来,将村里的机动地控制起来,由村集体依托集体机耕队或农机合作社耕作,突出重点作物,发展规模经营。北山乡荣福村、朝阳屯等,都是这种土地规模经营的典型。荣福村村西40公顷土地户户都有,户均占耕地6.4亩,农户管理不便,影响了生产增收,为提高村民收入,在征得村民同意的基础上,村两 5

委班子统一组织群众进行土地流转,将村西40公顷耕地以每垧地年租金3700元的价格承包给2名本村种田能手,由承包者进行规模经营,种植玉米30公顷,大豆10公顷。村北耕地30公顷,共有29户农民,户均15亩,采取村集中统一品种,统一技术,分户投入,分户管理,主要种植玉米。至此,荣福村旱田全部实现了土地规模经营。朝阳屯共39户,125口人,耕地面积1800亩。其中种植烤烟60亩,水稻140亩,其它作物种植150亩,玉米大豆面积1450亩。2009年,大豆、玉米由村集体统一技术、统一购肥、统一购种,农户承担费用,统一管理,秋天统一收割,按农户实际耕地面积,按作物品种产量分粮。这种经营模式让农民的分散性很强的承包地同土地规模经营以及市场化合理流转结合起来,使土地在流转中增值,使农民在流转中增收,让农民手里的土地实现价值增值。

四、全县土地规模经营存在的不足和原因

我县土地规模经营成效显著,但按照省、市要求及我县发展定位,必须正视工作中的不足,并认真剖析原因。

(一)规模经营存在的主要不足

我县土地规模经营存在思想观念不新、发展参差不齐、市场主体不多等问题,严重制约了整个工作的加快发展。

1.思想观念不新。在我县干部群众中,对土地规模经营存在四种过时的观念。第一,杞人忧天观念。有的农民欠缺新技术,缺乏务工新技能,缺少生活新保障,对土地依赖程度较高,总认为危险就在眼前,不愿、不敢把承包地用于流转。第二,群众落后观念。尽管各级党委、政府做了大量的思想工作,但由于农民群众的思想观念落后,发展意识不强,总是以各种理由和顾虑不愿意接受,严重制约了土地规模经营的发展。第三,形象工程观念。有的发展规模经营,纯粹是为了政绩,搞形象工程,工作思路不清,工作方法简单,没有从统筹城乡的高度、产业布局的要求,从信息引导和技术服务上去做好工作,让农户支持,而是希望上面下文件、作规定,以行政方法蛮干,对长远的稳定和发展考虑较少。第四,求稳怕乱观念。多数农民包括一些有实力的种植大户的风险意识、开拓创新意识不强,存在求稳心理,徘徊观望,难以有效地在规模与效益方面实现突破。这些观念不更新,会继续影响规模经营的推进。

2.发展参差不齐。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以来,发展好的乡镇千亩以上规模的达2-3处,既突出了重点,又抓了亮点,既有了闪光点,又出了兴奋点,如绥东、绥滨、忠仁等镇。差的乡镇行动较少,疲于应付,影响了全县的平衡发展。

3.市场主体不多。受传统农业的影响,我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没有发展起来,引进嫁接后效益好的也不多,制约了规模经营的发展。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不高,还处于家庭经营状态,规范的专业合作社凤毛麟角,给产业布局和项目引导、实现规模经营带来了难度。

4.土地流转不规范。土地流转是规模经营的前提,但流转中有较多的不规范,给规模经营留下了后患。有的是口头约定,没有签定格式合同,有的虽有格式合同但没按要求,有的流转期限超出承包剩余年限,有的应民主决策的没有经过村民或者村民代表会议通过,更多的是自发流转,没有备案。各方利益易产生冲突,甚至出现矛盾激化。这使规模经营存在矛盾和隐患,合法权益受到威胁。

5.资金投入不足。国家对农村的投入不足,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给业主入驻增加了难度。同时财政资金一方面整合不够,规模经营者不易得到项目扶持,国家对农业的各项优惠政策不仅点多面广,难以形成合力,资金都分到农户,而且象征意义大于实质意义,不可能集中力量办大事;另一方面对有积极性者鼓励性投入又极少,没有充分调动起这部分人的积极性。民间资本因市场、技术等原因,没有被激活投入到规模经营。银行门槛较高,贷款担保机制不健全,其资金注入始终是一个瓶颈问题,多方面 8

均反映融资困难,不仅渠道单一,手续繁琐,而且银行基本无支持土地规模经营的意向。

(二)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前述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我县农村土地规模经营的迅速推进,究其原因,主要有四个方面。

一是宣传教育不够。我县有较好的政策支持,独特的自然资源,突出的区位优势,为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创造了优越的环境。如此良好的条件,国内少有信息,省内知之甚少。这主要是宣传,特别是对外宣传太少,对农业的宣传更少。有的部门对土地规模经营不理解、不支持、不研习政策,也有的乡镇少点子、缺方法、希望上级出文件,也还有的土地承包者,明知技不如人,宁可让土地少打粮,也金不调银不换,阻碍工作顺利开展,从而导致出现“钉子田”, 往往因为一户或几户承包户没有谈妥,而使土地规模化流转难产,制约了规模经济的发展。由于当前农户间私下自由流转土地的占相当大的比例,致使农村土地纠纷多有发生。这不得不说是宣传教育不够,学习交流太少,眼界不宽的缘故。

二是农民缺乏保障。发展规模经营就要减少农民,其有效手段是创造足够的就业岗位,但目前能使农民跳出农业的岗位有限,绝大多数只能外出务工,成为事实上的产业工人,而养老保 9

险等还处于起步阶段,对农民工还不是很完善。我县人均耕地16亩,虽不足以保障农民的基本生活,但温饱却不成问题。因此,大多数农民眷恋土地,很难放心地将承包地用于流转。主要表现为一些农户和部分土地承包业主对推进土地流转还存在“四怕”:一怕丧失了土地经营权,没有了生活的最低“保障线”,随着国家一系列惠农政策的实施,加上农副产品的普遍涨价,农村土地的“含金量”提高,种植业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主渠道,农民对土地只想流入,不想流出,因此形成了农民固守土地的局面。二怕政策不稳,政府收回土地承包租赁权,不敢大胆投入。三怕就业前景不佳,农民一旦离开土地,存在再就业难的问题,发展二、三产业既缺资金又缺技术信息,农村土地流转困难。四怕粮价不稳,承包无效益,不敢大规模搞开发。

三是规划引导滞后。我县编制规划,就乡镇而言,还只是个大框架,农村基础设施的规划和规模经营衔接不够,如国土整理项目建成后,相应的规模经营基本未跟上。部分乡镇也没有结合实际作规划,无法引导农民选定切合实际的规模经营项目,有人认为,我县除粮食外,四大产业有发展潜力,即:蔬菜、林果业,畜牧业、水产。几大产业有的虽然有规划,或以专业规划补充,但规模经营差,风险在所难免。规划中的项目储备更是个弱项,10

没有引起高度重视,并在做大、做强上下功夫,大项目、好项目、强项目更少,对投资者没有吸引力,也无法争取国家大投入。四是龙头企业少、能人少,产业发展速度慢、规模小。从调查情况看,在适度规模经营中,没有龙头企业、能人投资就很难形成适度规模经营,从我县现状看,缺乏企业,缺乏能人,缺乏资金,缺乏农业产业项目的支撑,因此土地集中成片流转难,实现规模经营难度大。即使实现了规模经营,大量的农业劳动力多出来之后,如果我们城镇化的步伐跟不上,我们的工业化滞后,农民找不到工作,那么安居乐业也只能成为一种理想。

五、加快推进土地规模经营的建议

为了加快推进土地规模经营,在吸取成功经验的同时,必须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努力克服和解决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

(一)强化舆论引导,统一思想认识。

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体,特别是县外媒体,加大绥滨农业的宣传力度,把政策优势、区位优势、特色优势作为招商引资的宣传内容,把相关产业项目向国内外种养殖业主推荐,通过引进国内外投资者,发展龙头企业,培育优势和特色产业,提升绥滨农业的知名度,提高规模经营水平和效益,促进农业上档升级。做好典型事例的宣传,组织干部、农民学习、交流外地土地规模经营的先进经验,以成功事例帮助干部群众认识土地规模经营对增 11

加农民收入,提高农业效益,发展农村经济的贡献,引导农民着眼大局、立足长远,明确土地规模经营对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在“依法、自愿、有偿”的基础上,创造更宽松的环境,积极支持土地规模经营,加快现代农业发展。要引导土地规模经营者树立市场经济观念,既敢想敢闯,又积极稳妥,科学可行,在规模与效益上实现双赢。要教育农民和土地规模经营者增强法制观念,依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通过宣传教育,使人们了解土地规模经营是在稳定土地承包关系的前提下,充分挖掘承包者对承包地有限处臵权的潜力,通过流转使土地向拥有资金、技术、市场,并有开发能力者集中,提高土地的产出能力和效益;让干部群众明白发展土地规模经营,能有效解决人多地少和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使大家知晓促进土地规模经营是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的突破口和着力点,不仅是今后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点,也是统筹城乡的迫切需要。从而把思想统一到落实县委、县政府总体部署、建设三江平原综合开发试验区的要求上来,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努力克服畏难情绪,把此项工作落实到解放思想,扩大开放,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行动上,敢闯敢冒,敢于探索符合实际的土地规模经营之路,积极关心、支持土地规模经营,主动协作、配合做好相关服务,为土地规模经营创造条件、鸣锣开道。

(二)科学规划,明确目标

应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结合“十一五”规划,根据全县的自然资源条件、基础设施状况、优势产业项目、特色产业发展、优势品牌打造、市场开发潜力,加快制定切实可行的土地规模经营规划,打造坚实的现代农业发展平台,引导业主确定切合实际的规模经营项目,提高规模经营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特别要利用国家调整优势和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的有利条件及抓我省实施千亿斤粮食产能工程、打造三江平原综合开发试验区以及我县强力推力“1357”工程等有利契机,还有国家级生态“示范县”这顶帽子,从规划上注重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催生以农业为依托的二、三产业。指导乡镇根据具体情况,在符合全县科学规划的前提下,规划主导产业。全县必须突出重点,注意亮点,培育闪光点,并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予以保证,从而有计划、有步骤地加速推进土地规模经营。

(三)典型示范,突出重点

在做好规划的基础上,县和乡镇要抓好试点,以点带面。县级在一个乡镇或其中的几个村,乡镇应在一个村或其中的几个组,结合土地整理、交通建设、森林工程建设、农业综合开发、新农村建设等工程,按照现代农业的要求,在流转方式、产业项目、品牌打造、组织形式等方面树好典型,如抓好向日村、联合 13

等村土地规模经营,通过示范,促进全县平衡发展。分析全县情况,除粮食外,还要发展林果业、蔬菜、药材种植、畜牧业、水产养殖业,并把这些作为重点向规模经营业主推荐,或作为招商宣传,逐步培育成优势产业,提高经营效益,走出一条规模经营新路。

(四)建立健全机制,确保合法有序

目前,需要从四项工作入手,建立、健全规模经营的长效机制,确保流转和经营有序进行。一是明确机构职责,落实必要的办公条件,切实搞好服务。二是建立奖惩机制,对在规模经营中做出贡献的单位或个人给予奖励,在对农业产业化项目进行资金打捆支持的同时,对规模经营在基础设施、新品种引进、名牌产品开发等方面予以补助。三是落实项目带动,整合涉农资金向规模经营项目倾斜,特别是加大对基础设施的投入,改善落后的生产条件,土地整理、农业综合开发建设应合理布局,开发一片,规模经营一片,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四是探索流转途径。为了做到流转和经营合法,保护农民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工作部门或相关机构要认真注意以下事项。一是严把合同关,对新流转土地的,做好政策指导,组织双方签订规范的格式合同,杜绝胎中带病。二是加强监管,对规模经营状况应高度关注,进行认真调查摸底,建立准确可靠的信息档案,指导农民与业主完善土地流转 14

合同,督促经营者兑现与农民签订的流转合同,使规模经营步入良性发展轨道。三是进一步完善仲裁制度,仲裁机构应及时受理和仲裁合同纠纷,将矛盾化解在激化之前,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四是探索风险保障机制,签订土地流转合同时,相互提供一定的担保,特别是规模经营面积较大的,经营者应交相应的风险保证金,或提前交几年或流转期内的流转金,最大限度地保护双方,特别是农民的合法权益。

(五)提高服务水平,营造良好氛围

要围绕土地规模经营,着眼现代农业发展,切实搞好社会化服务,努力营造想发展、支持发展的氛围。一是畅通信息渠道。建立土地规模经营网站,及时发布相关信息,在业主与农民之间架起信息沟通的桥梁。二是加大对规模经营业户培育。充分整合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促进先进生产力进入农村。鼓励和支持成功人士、城市工商企业、机关企事业单位职工到农村流转土地,发展规模经营,创办、领办和与农民联办农业企业,着力培养农村能人,形成创新、创业的人才队伍,为规模经营注入生机与活力。三是搞好技术服务。抓好农业技术的推广与普及,提高粮食单产,从而促进土地流转。有针对性地对规模经营业户进行培训,落实科技人员定点指导,帮助业主解决技术难题。鼓励科技人员开展科技攻关,努力提高生产技术水平和科技含量。四是 15

抓好农民就业。逐步建立就近吸纳农民务工的机制,消除农民收入增长无来源的后顾之忧。搞好农民培训,提高农民技能,使农民逐步转化为产业工人,达到减少农民,促进规模经营发展。

(六)建立支农投资体系,促进规模经营发展

发展土地规模经营,资金是关键要素之一,应考虑建立两大支农投融资体系。一是建立财政投资体系,努力争取国家支持规模经营示范区建设投入,进一步整合土地整理、交通建设、农业综合开发、新农村建设等项目资金,实行水、林、田、路、村综合治理,进行整村、整组推进,努力造就有利于规模经营,适宜布臵现代农业项目的条件。二是建立资金互助投资体系,争取建立村镇银行,大力发展小额信贷,争取国家资金互助项目,允许有条件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开展信用合作,规范和引导民间借贷健康发展,建立政府扶持、多方参与、市场运作的农村信贷担保组织,为规模经营提供简便、快捷的资金支持。

第四篇:土地规模经营汇报

土地规模经营汇报提纲

2013年9月

首先,我代表 市政府热烈欢迎以 主任为组长的调研组一行的到来。下面,就调研安排向各位领导作以汇报。

年初以来,我市按照十八大和中央一号文件精神要求,紧紧抓住绥化市“以家庭承包为基础、以合作农业为载体、以规模经营为前提、以大农机大水利大科技为内容的现代化大农业建设”的全新部署,抢抓两大平原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上升为国家级战略机遇,围绕承担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改革与建设试点县任务,加速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加快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创建,加强农业物质装备条件改善,加大社会化服务改革力度,取得了现代化大农业加速转型升级的明显成效。

一、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情况

(一)土地流转情况。我们某把土地流转作为推进规模经营的重要突破口,作为推进现代化大农业建设升级转型的有效手段,在坚持“依法、合规、尊重农民意愿”的前提下,结合农村实际,创新流转方式,今年全市共流转土地183.14万亩,占全市耕地总面积的44.7%。主要是通过五种方式推进,一是租赁,面积21.5万亩,占流转面积的11.7%,主 要租赁人是企业、外来涉农大户;二是转包,面积81.29万亩,占流转面积的44.3%,主要对象是种植大户、家庭农场、院县共建、农机合作社等;三是互换,面积2.1万亩,占流转面积1.15%,主要是农户、大户间串换,便于集中连片经营;四是入股,流转面积74.25万亩,占流转面积的40.5%,主要对象是农机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和部分种植大户;五是转让,流转面积2万亩,占流转面积的1.1%,主要是建设高科技园区归并土地。其它方式,如赠予,流转2万亩,占1.1%。全市土地流转的平均价格在350-410元之间,流转后的每亩收益为300-360元之间。

(二)规模经营情况。截止今年春种前,全市共组建新型经营主体7863个,规模经营总面积达到291.1万亩,占全市耕地总面积的71%。在推动土地流转、实施规模经营过程中,推动全市形成了“九种模式”,一是农机合作社经营模式。36个农机合作社流转和入社面积41万亩,占全市规模经营总量的14.1%。二是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模式。组建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286个,入社面积33.25万亩,占规模经营总量的11.4%。三是家庭农场经营模式。建设255个家庭农场,规模经营面积20.9万亩,占规模经营总量的0.72%。四是院县共建模式。与省农科院合作,在乡镇建设品种对比园区各1处,在五里明组建玉米专家大院和玉米研究所,在涝洲组建水稻研究所,面积5600亩,占规模经营总量的0.19%。五是企业带动模式。8个涉农龙头企业规模经营面 积6.5万亩,占规模经营总量的2.2%。六是农民联合体模式。组建农民联合体167个,规模经营面积42万亩,占规模经营总量的14.4%。七是种植大户经营模式。通过能人牵动,扶持发展百亩以上种粮大户7110个,规模经营面积达到146.3万亩,占规模经营总量的50.2%。其中培育200亩以上新型职业农民500名。八是村组干部带动模式。由村组干部带头组建家庭农场、联合体、专业合作社300个,规模经营面积达到15万亩,占规模经营总量的0.52%。九是全产业链经营模式。www米业流转、入社土地1.2万亩,五里明现代农业开发公司流转农户土地3万亩,福山农业种植合资公司流转土地1.5万亩,占规模经营总量的2%。规模经营地块由于增强了经营主体在生产资料采购上的市场谈判地位和话语主导权,生产成本普遍降低15%左右,特别是大垄双行种植地块,亩保苗株数增加五分之一,产量普遍增长300斤以上,所以,规模经营地块收益比农户小规模流转地块高出300元以上。

二、专业合作组织运行状况和作用发挥情况

(一)运行状况。由于我们在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上,坚持实施“民办、民管、民受益”原则,政府主要发挥服务指导职能,使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挥出了重要的牵动和引带发展呈现出了 “五个转变”和“三个提高”。“五个转变”:一是由自由化向规范化转变。200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出台后,农民组建专业合作社的热情非常高,区域内重复组建、规模小、水平低、恶意竞争、资源浪费等“杂、乱、差”现象非常突出,为此,我们加大了组建指导力度,以工商局和经管站为核心,成立了专门指导服务办公室,坚持小区域内“同类合并、以大为主”原则,由“抓数量”转向“抓质量”,使新组建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水平和质量得到显著提升。二是由示范化向规模化转变。根据农业生产形势的需要,我们改变了以往成员三五人、经营收入几十万元的组建要求,坚持以村为单位,以同业为基础,实现了由“抓小”向“抓大”,由“抓点”向“抓面”的根本性转变。目前,核心入社成员平均在10户左右,带动入社成员平均在150户左右,土地规模经营面积在千亩左右,经营收入超过了百万元。三是由封闭化向开放化转变。在加大组建和发展指导力度之后,合作社发展打破了“庭院式”、“村屯式”的自我发展封闭格局,出现了跨村屯、跨乡镇的跨区域经营局面,仅近两年来,全市已有20多家合作社实现了跨区域发展,成为同业中的佼佼者。四是由家族化向企业化转变。受过去农民传统的“肥水不流外人田”、“亲戚朋友最可信”思想观念的影响,合作社内部成员多以亲友为主,规章制度不健全,经营管理不到位,合作社发展不规范。加大指导力度以后,严格按照企业化经营要求,重点在登记设立、章程制度、组织机构、财务管理、档案管理等方面进行了规范完善,将老合作社导入了规范化轨道,使新合作社起步就进入正轨。五是由园田化向基地化转变。近年来,我市依托绿色食品产业大园区,以龙头企业为牵动,坚持走“企业+ 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和“1+x”模式,组织多个合作社为一个企业建设原料生产基地,推动合作社走企业化之路。我们围绕中粮集团,组建了百万亩玉米高淀粉基地,吸纳合作社160个;围绕乳业集团,组织奶牛合作社建立了3万头奶牛养殖基地;围绕 泡菜,组织蔬菜合作社建设了10万亩蔬菜基地。通过基地化建设,使全市80%的合作社摆脱了“园田式”,步入了全新发展空间,从而推动合作社经营质效发生了根本转变。“三个提高”:一是农民专业合作社收入占农村经济比重明显提高。目前,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已完全覆盖了农村经济各主导产业,2012年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实现总收入50多亿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70%以上,某镇5万亩规模经营玉米种植专业合作社玉米平均单产2252斤,创全国之最。二是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收入明显提高。某玉米种植专业合作社和某米业合作社通过“四统一”的生产经营模式,入社农民年纯收入达2万元以上,比未入社农民人均纯收入高出8000元以上。三是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化程度明显提高。2012年,通过合作社集中采购,组织标准化生产,统一生产、加工、销售产品等措施,降低各类生产资料采购成本3000万元以上;通过提质增效、树立品牌等手段,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加收入近亿元。向阳中宝蛋鸡养殖专业合作社通过“五统一”生产经营模式,入社农户均增收近万元,农民生产的鲜蛋、种蛋、种雏等产品远销北京、上海、广州等全国大中城市。通过近几年来的集中推进,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呈现了发展势头迅猛,规范化水平不断扩大,带动作用不断增强,亮点频现的良好局面。当然,也存在着一些实际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合作社专业指导不强。通过实地调查,除企业、部门领办的农民合作社能够获得专业指导外,其它大部分农民专业合作社得不到专业指导。二是内部运行机制不规范。虽然合作社都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和比较完备的监管手段,但在实际运行中,合作社理事长“一权独大”现象还存在,影响了合作社规范化发展。三是社会扶持发展力度不够。在政策上,国家政策资金和项目资金极少投入到农民专业合作社;在资金上,合作社运行资金,多以社员自筹为主,资金的缺乏限制了合作社的发展壮大。特别是缺乏抵押物,金融部门在银行放贷上还有待加强。四是社员整体素质不高。农民专业合作社大多由本村、屯产粮能人、养殖能人、富裕户等牵头,由于自身知识水平的限制和能力水平的制约,极大降低了合作社对市场运行的预见力和掌控力,阻碍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农机合作社运行主要采取“营、托、代”三种形式,“营”就是自营土地面积平均都在1万亩以上,确保合作社有足够的运营收益保证;“托”就是托管农民土地,秋后产量按未托管农户最高测产水平核算,收取耕作费和超高收益;“代”就是代耕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农民联合体和农户耕地,收取耕作费用。分配方式上,采取“仁发模式”,实行“带动入社、收入保底、二次分配、国投共享”的分配机制,每个入社农户比未入社农户收益平均高出300元左右。

三、整乡镇、整村推进土地规模经营的做法和问题 今年,我市实施整镇推进土地规模经营的有 五个乡镇,面积50.96万亩;实施整村推进的有 村等8个村,面积8.4万亩。主要做法是必须尊重农民意愿,把农民规模经营的积极性调动起来。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农村空心化、农业兼职化、农民老龄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尤其是近年来,随着一大批先进农业科研成果的推广和应用,农业设施装备水平得到全面提高,传统意义上的农民已不在适应新的农业发展形势,有些年青的农民向往城市生活,无奈的继承着土地的经营,农民主观上将土地流转出去意愿非常强烈,这些为实施土地规模经营创造了条件。一是要全方位宣传引导。实施土地规模经营的关键因素就是要因势利导,加大政策宣传,在保障农民耕地所有权不变的前提下,充分调动农民参与规模经营的积极性。我们利用电视媒体、乡村公开栏等多种形式,加大扶持和鼓励土地规模经营制度的宣传,加强流转前后效益对比,以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规模经营的好处。二是要加大就业保障。发展劳务型经济、商服型经济、养殖经济等产业,把流转后的农民组织起来,让他们实现二次就业,多元化收入。三是要建立起完备的保障制度。加快实施土地确权登记和农民养老保险制度,让农民放心的将土地流转出去,尤其是要宣传好土地基本承包权利不受影响的政策措施,解除农民的后顾之忧。四是要培树典型。深入挖掘那些将土地流转出去从事二次就业的成 功典型,在全社会营造起参与土地流转的浓厚氛围,使农民群众放心的参与土地流转。五是加速提升规模经营粮食产能。我们对5个整镇推进镇、8个整村推进村的农田基础条件建设实施了重点武装,做到了“三个全覆盖”,即新型规模经营主体、农机水利设施装备、全方位技术保障全覆盖;“四个加速升级”,即实现乡镇典型示范、产业化经营、品牌培育、城镇化四个加速升级;“五个全线推进”,即生产方式、要素集成、农业形象、服务能力、体制机制五个全线推进,集中打造现代化大农业园区精品集群,整镇整村推进的乡镇、村是全市种植基础建设最完善、设施配备最完备、抗御灾害能力最强、产量水平最高的镇村,让农民看了眼亮心服,所以才愿意配合实施整镇整村推进。

四、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生产建设、发展资金解决的办法和途径

为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打破发展瓶劲制约,我们创新出台了四个有效发展模式:一是技银企社模式。改革金融服务体制,大力推广某镇与商业银行、龙头企业、农业专家链接模式,商业银行为农业合作社提供贷款,合作社将粮食销售给龙头企业,企业在资金结算时将贷款本息转付给银行,商业银行又聘请农业专家对粮食生产实行全过程指导,四者之间均通过签订合同进行联结。这一模式不仅解决了资金筹措难问题,也有效破解了农业技术低、农产品销售难、农业产业链断档等瓶颈难题;二是联合会模式。我们组 织农资商会、金融、保险、农技等部门,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机合作社等经营主体共同组建某市合作农业产业联合会,直接为规模经营主体提供农资、金融、保险和农业技术支持,形成多位一体,利益共享的全新扶持保障规模经营新机制。联合会引入某建信村镇银行,以联合会资产为抵押,贷款利息仅为7.6厘,低于其它国有商业银行标准。今年共为合作社发放贷款8000万元。三是放宽抵押物模式。通过多方协调和工作争取,市农委与信用联社共同下发了《关于放宽农业信贷资金抵押物范围的通知》,将原来仅有的五户联保和财产抵押范围扩大到土地使用权证、渔池产权证、林权证、大型农机具抵押,为新型规模经营主体申请农业信贷资金,提供担保抵押物扩大了选择余地。四是新型规模经营主体做到应保尽保。四是春款秋贷模式。针对合作社成员五联保手续办理难的问题,在每年的春节前后,抓住农民返乡过节时机,协调乡镇、信用社、农行等部门单位,组织合作社成员提前办理春耕贷款手续,确保合作社春耕生产随用随取。

五、推进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的问题和建议

随着土地规模经营的不断深入,一些深层次问题和体制机制问题也暴露出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农民缺乏社会保障。农民土地社会保障和就业功能没有从根本上改变,特别是农村社会保障机制尚未形成,大多数农民仍然把承包地看成是“活命田”和“就业保险田”,特别是支农惠农政策力度加大,加重了农民对土地的依赖程 度,土地流转步伐趋缓。二是农民缺乏政策保障。政府对土地流转双方缺少必要的扶持政策,致使流转方农民存在补偿资金、养老保障、劳动力就业等方面的后顾之忧。规模经营业主缺少开发资金、经营项目和产品销售等困难和问题。三是农民缺乏服务保障。土地流转涉及到所有权、承包权、使用权多个主体的经济利益,但从目前看,如资产评估、法律咨询、土地保险等中介机构发展滞后甚至缺失,中介服务的匮乏严重制约了土地市场的发育和土地流转的进程。四是农民缺乏权益保障。目前,土地流转基本还处于自发阶段,政府及业务主管部门对土地流转的运作程序及管理办法没有明确统一的规定,更没有相应的工作机构,加强土地流转管理和监督,农户间以及农户和业主间的土地流转程序不规范,内容不明确,权力与义务不对等,合同执行不力。五是规模经营主体缺乏保险保障。农业是自然和市场风险都很 高的产业,随着新型农业规模经营主体的不断涌现,其面临的自然和市场风险也越来越高,目前农业保险所采取的方式均为商业性保险,基本采取商业化运作模式,规模经营主体参保的积极性不高,受益不多。

为了能够科学有效的推动土地流转,促进土地规模经营,我们某市探索形成了四项保障机制,保障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康发展不断壮大。

(一)创新政策扶持体系推进土地规模经营。以农机合作社为平台,采取“四入”模式促进土地规模经营。一是入 托分流。组建土地托管中心,鼓励农民自愿将土地委托土地托管中心经营管理。二是入社分红。按照收入保底、盈利分红、权益保障、风险保障四项机制,在确定保底收入基础上,盈利按股分红,国家各类补贴归农户所有。三是入场分营。对现有大户按照家庭农场模式进行规范升级,积极鼓励农户土地向家庭农场集中,并在政策上对家庭农场实行重点扶持,全面提高家庭农场经营效益。四是入市分置。乡镇成立土地交易中心,对自愿入市参与流转的农民土地,公开竞价流转。

(二)创新产销新模式推进土地规模经营。组织产业化龙头企业,与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签订生产订单,并通过实施订单保险、价格调控平衡机制,建立长期稳定的农产品产销衔接机制和订单履约机制。利用一定比例的产粮大县奖励资金、扶持规模经营主体,建立农产品风险平衡调控基金,当农产品市场出现较大波动,运用调控基金对合作社进行价格补贴;当市场价格大幅高于订单价格时,对收购企业进行价格补贴。同时,利用财政引导性资金,对粮食深加工企业进行重点扶持,帮助企业和合作社规避市场风险,确保提高订单履约率和到位率。

(三)创新财政支持新方式推动土地规模经营。

成立专门管理机构,对农机、水利、农业开发等国投、省投项目资金进行统筹管理,集中整合,集成使用,重点向新型经营主体倾斜。一是整合使用机制。在涉农项目资金使 用上,做到集中使用,重点投放。二是利润分配机制。建立“国投共享、整合捆绑、股份经营、二次分配”新机制,国投省投资金项目以国有股方式,注入新型经营主体,获取的红利,以以奖代投或二次分配方式,向新型经营主体成员进行再分配。三是扶持发展机制。对建设基础好、发展潜力大、经营效益高的经营主体,整合项目资金优先投放;国家、省各类补贴优先支持。

(四)创新农业投融资新机制推进土地规模经营

探索建立农业投融资服务新方式,全面构建金融、保险、担保公司、合作社“四位一体”的现代农业投融资服务新体系,为新型经营主体提供优惠宽松的金融保险支持。一是放宽抵押物范围。将抵押物范围扩大到固定生产设施、大型农机具、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农产品订单收入权益、职业农民证书等有形和无形资产,实现多元化、多形式抵押;二是放宽授信和信贷额度。以200亩规模经营面积授信30万元为基点,随着经营主体经营面积的扩大,同步调整授信等级和额度;三是放宽信贷周期。信贷周期调整为一年期、三年期、五年期三个周期,确有困难和需要时可展期一次;四是扩大农业保险覆盖。在自主自愿前提下,鼓励规模经营主体积极参与农业保险,实现应保尽保。同时,市财政在严格落实农业保险政策的基础上,采取“增一补一”鼓励措施,鼓励新型经营主体增加投保额度,财政予以相应补贴,最大程度地降低新型经营主体农业生产经营风险。五是需要放活 给足相应的政策空间。当前,我市承担着两大平原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和国家现代农业改革与建设试点双重任务,但在推进改革的过程中,现行政策的束缚制约极为明显。比如,在推动土地规模经营,促进粮食面积均衡增产上,企业和民间工商资本是一个必须倚重的力量,但现行政策严格禁止企业和工商资本直接介入种养业发展;在推动金融保险改革上,基层单位只有执行权,没有制定权和修改权,尤其是推出服务新型经营主体新产品、放宽抵押物范围、降低农业贷款利率等敏感问题,没有政策源头部门授权同意,现行机制体制无法变更。同样,在探索建立“订单保险”、“农产品价格调节机制”、粮食“期权”收储机制等方面,都面临着政策制约问题。建议国家对承担农业改革与建设试验试点县份,予以适当放权,创造宽松、灵活的政策环境,以有利于我们在机制体制上探索创新。

第五篇:土地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的若干思考

土地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的若干思考

湖北省委省政府最近提出了实现全省农村面貌3年明显变化、5-7年大变化的重大目标,推进土地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内容和要途径。我省农村土地流转、适度规模经营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22211”的新情况:第一个2是全省土地流转面积大约200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4%;第一个2是“两个新突破”,第一个土地存贷合作社在钟样诞生,第一笔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在东宝办成;第三个2是“两个大典型”,全国最大的种田大户大冶农民侯安杰,去年承包种植了近两万亩农田,全国坚持规模经营时间最长的南漳县农民刘文豹,从分田单干开始到现在分三个阶段承包开发了1.6万亩荒地,两位农民先后受到了国家领导人的亲自颁奖;后两个1是我省最近有约100万农民工因受金融危机影响返乡,其中一部分要求收回已流转的土地自己耕种。针对这一新情况,笔者经过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中央、省委今年的一号文件,省委领导在全省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在去年几次专题调研的基础上,就我省如何推进土地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作了一些新的思考,供领导和农村基层干部参考。

一、积极稳妥地推进土地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

针对我省农村有的地方在这一工作中出现的“隔岸观火“和“拔苗助长”的“两极偏差”,有必要向基层干部宣传“既要积极引导,又要稳妥推进“的“流转思想”。

在推进土地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上不可轻率进。一是从基本国情看,我国人多地少,人地矛盾比较突出。目前,人均耕地面积只有1.4亩,前10年还在以每年1000多万亩的速度减少。我省农民人均耕地面积1.23亩,户均4.68亩,按规模经营的最低值每户种30亩,就有5-6户农民要转移。二是从市场规律看,经济有波动,农民工随时可能返乡务农。当前世界金融危机,全国约有2000万农民工返乡,我省也近百万农民返乡,返乡农民有一部分有务农需求。三是从土地功能看,承包地是维系农民温饱生活和农村社会稳定的最后一道防线。土地不仅是农民的温饱来源,也是就业岗位,还是最低生活保障,还起着稳定农村社会平衡协调作用。四是从实际情况看,法制尚不健全,单个农民的土地流转权益容易受到侵害。前期以及当下的农村土地上访事件,主要的还是因为农民的土地权益正在受到来自政府、企业、乡村干部、债主、大户等多方面的侵害。

对此,我们一方面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另一方面也要注意,不能急于求快和盲目求大,不能超越事物发展的规律去办事,不能在这上面搞面子工程、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不能在这上面搞强迫命令、搞齐步走、一刀切,搞脱离实际和违背群众意愿的行为。这就是既要解放思想,又要实事求是;既要大胆创新,又要稳妥推进;既要朝着方向走,又要脚踏实地走;既要全省普遍倡导和统一部署,又要分类指导、因地制宜;既要考虑发展规模经营主体的利益,更要考虑维护最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既要谋划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的发展,更要统筹农村农业农民以及城乡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

二、探索建立土地流转市场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建立需要先做试点,稳妥推进。一是明晰产权,进一步搞好确权到人、确地到田、颁证到户的工作。经济学家说,只有产权明晰才能产生交易。越是“长久不变”越要“更加明晰产权”。过去我省做了完善农村土地一轮延包的工作,而这项工作会不断出现反复,因为有的地方约定了“三五年一调”,同时人口增减、农田改造、城市与交通建设、水利与堤防工程等等都有可能引发矛盾。所以必须长期地、扎实地“继续完善农村土地一轮延包工作”。二是建立平台,健全网络。县市区一级建立农民承包地经营权流转中心,乡镇建立联络站(农民把它叫“托田所“),村设联络员。同步建立县乡村三级土地纠纷调处网络,县级建立土地纠纷仲裁委员会,乡级建立调处站,村级设立调解室或设调解员,确保土地纠纷有办法解决、有地方解决和有人及时解决。县级流转和调处机构分设,乡村两级可以合并设置。县乡村三级服务平台的一般性职能即省市一号文件中的几句话:“提供信息沟通、法规咨询、价格评估、合同签订、纠纷仲裁等服务”。试点地方可否这样设计: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在乡镇联络站进行“交易”,联络站按市场价格“代收”农民申请流转出去的土地,可以先付一定的“预付金”,待流转出去后再一次性付清其余款项。需要流入百亩以下的“业务“可在乡镇交易,按市场价交钱购买土地经营权。流入百亩以上的应到县市区交易中心交易。无论流出或流入,无论县乡交易,都要签订规范的流转协议。去年8月份成立的钟祥石牌镇彭墩、姚台土地存贷合作社,已开展存贷业务70宗,存贷土地1700多亩,这是我省土地存贷专业合作社的首创,是建立乡村土地流转服务平台的最新探索。石牌镇实行的“两组建“(组建土地存贷合作社、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服务中心)和“五明确“(明确服务对象、存贷程序、业务范围、管理办法、档案管理要求)的做法可供全省农村参考借鉴。三是确立农地流转支持银行,提供金融支撑。全省可通过招标确定统一的金融扶持机构,专办农村土地业务(有叫农村土地银行),主要为农民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提供贷(存)款服务。四是允许农民以土地承包权和依法流转的土地承包权、大型农机具和房屋等作为抵押获得农业生产开发方面的贷款。去年10月,东宝区农民陈其发与荆门邮政储蓄银行签订合同,用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10万元,开创我省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先河。公安县农行、信用社创新金融产品,推出了林权抵押贷款、水面经营权抵押贷款、仓单质押、仓货质押等信贷品种。

三、着力培育规模经营主体

我们通过调研认为,农业大省湖北省是完全有条件并需要大力发展规模经营主体的地方,更需要加快建立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推进土地流转、发展适度模经营,需要主体支撑。农民肯定是主体,比一家一户农民更有牵引力和推动力的主体,则是农民中的大户、专业合作组织,还有企业、集体和政府。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和专业合作织是应当着力培育的三大主体,这三大主体既是规模经营的主体,又是服务规模经营的主体;既是现代农业的主体,又是农村市场经济的主体,应该在工商登记、银行贷款、税收优惠、财政扶持、保险保障、项目支持等多个方面提供帮助。特别是要倾斜培育服务规模经营的主体,“支持供销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服务公司、专业技术协会、农民经纪人、龙头企业等提供多种形式的生产经营服务”,要加快改变这方面主体“营养不良”和“发育迟缓”的状态。

四、制定推进土地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政策

政策是路标,也是杠杆。应在政策上解决几个重要问题。一是允许土地流转双方签订“长久不变“的合同。二是给予规模经营业主同等补贴和专项扶持。明确规模经营业主可以同等享受农民的各项补贴政策待遇,但不能挤占流转方农民的政策利益;明确外地规模经营大户可以同等享受本地农民享有的优惠政策,但不能挤占本地农民的政策利益。在现有普惠政策的基础上,增加对规模经营的专项奖励政策,主要是农机购置专项补贴、柴油专项补贴,应考虑增加新技术新品种推广补贴。三是对规模经营给予基础设施的项目支撑。可以按一定比例实行以奖代补,高产农田建设、国土整治及低丘岗地改造项目都应优先投放已经实行规模经营的区域。同时,按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采取以奖代补等形式,鼓励和支持农民开展小型农田水利设、小流域综合治理等项目建设”。四是给规模经营大户提供贷款支持、保险奖励、技术保障、信息服务和素质培训等。五是解决部分经营主体有限建设用地需求。对特殊经营主体在较长流转期限内按比例给予一定的临时建设用地审批政策,使经营主体安心经营。六是出台鼓励引导城市人才、资本、技术投身新农村建设的优惠政策,放开有些限制。笔者认为,只要不违反“三个不得”的原则和纪律,一切有利于推进土地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的政策都可以尝试制定。

五、修订相关法律法规

法律法规应该解决几个根本性的同题:一是延长土地承包30年期限,将“长久不变”先期落实为一个准确时段。可参照法律规定的草地30年至50年和林地30年至70年落实,允许农民签订50年或70年剩余期限内土地流转合同,在国家有关法律规定尚未出台前,省级可以先一步进行探索。二是从法律法规上确认部分农民退出土地并逐步建立退出机制。一些已经转变为城镇居民的农民应该从农村土地承包权益中退出,这就需要从法律法规上进行确认。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建立农民自愿退出机制,城乡统筹有效解决农民退出土地后的保障问题。三是从法律法规上规范土地流转。尽早出台《农村土地承包法实施细则(或办法)》,在给予农民土地承包权的同时,对浪费土地资源的情况也要给予约束,引导其进行土地流转。严格保护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约束基层政府在规模经营中的随意行为,弱化基层政府及其部门在规模经营中的行政干预能力,同时规范土地流转双方的权利义务,有针对性地防治在规模经营后期出现的农民集体推倒合同、哄抢大户成果的“红眼病”行为。

六、引导规模经营向现代农业方向发展

规模经营虽说是面向现代农业发展方向,但笔者调查的很多规模经营不过是“种的田多”而已,农业生产仍然靠“勤扒苦做”。农忙季节则请工插秧割谷,甚至有些种田大户当“田贩子”搞“反租倒包”,这种规模经营对农业发展和农村进步意义不大。规模经营不是简单的土地集并,它需要引进先进的生产理念、先进的生产方式和先进的生产要素,需要提高科技含量,提高机械化作业水平,提高劳动生产效能,提高土地产出率,还需要融入现代管理。规模经营不仅是土地面积的规模经营、农业生产过程和农业的规模经营,它应该是生产要素和生产方式的集约经营,是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的市场经营,是包括林、渔、茶、烟、菜、药、草、畜等大农业在内的多种经营。这需要规模经营业主在实践中摸索,也需要政府培训、引导、支持扶助。

七、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田不好种”是调查中规模经营业主反映较多的同题之一。各地要在新农村建设中统筹安排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投入力度,加快建设步伐,把重点放在“小农水”的建设上。县乡两级政府要像为招商引资企业准备“五通一平”一样为大中型规模经营提供基础设施建设帮助。黄陂区政府对规模流转面积500亩以上的板块基地,每亩补贴1000元至2000元用于农田设施改造,对达到3000亩规模以上的,另给一次性奖励30万元。他们的扶持做法可在全省推广。

八、完善保障保险机制

主要是建立健全三大机制。一是健全农村社会保障机制,让农民放心地流转土地。要坚持“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形式多样、农民自愿”的原则,多渠道、多层次、多方式加强以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社会保险、大病救助、子女教育、农民工保护等为主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逐步弱化土地的福利性和社会保障功能,减少农民对土地的直接依赖。二是建立农村劳动力向非农领域稳定转移机制,让农民更多地走出去。积极引导农民发展投资少、见效快、就业容量大的第二、第三产业项目,促进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向小城镇转移,为土地流转拓展新的空间。加快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同时把劳动力市场与土地流转市场结合起来,以劳动力的有序转移、流动,促进土地使用权的合理流转,进而建立稳定的农地流转市场。三是建立农业风险保障机制,最大限度地减少规模经营中的自然和市场风险。制定土地流转风险扶持政策,积极支持建立灾害风险补偿基金、农作物病虫保险基金等,尝试商业保险,探索实施互保合作方式,组建农业生产者互助合作保险组织,本着自愿原则,实行会员缴费、财政补助、自我管理、合作共享、专户监管、滚动发展的农业保险运作模式,最大限度地降低土地流转带来的风险,为促进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提供有力保障。

九、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有必要专项打击违反土地承包法的行为和集中整治规模经营的环境,有必要在全省上下集中一段时间开展土地法律法规和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学习、普及工作。同时,加强干部作风转变,提高部门服务农民的质量,搞好机关单位对口联系农村工作,巩固“三下乡”成果,多为农民办好事办实事,在推进土地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上,相关部门如工商、税务、土地、经管、保险、金融、司法等,努力做到热情、细致、减免、优惠、简便、快捷,真正形成上上下下、方方面面共建新农村的良好氛围。

下载关于我县土地规模经营的调查与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我县土地规模经营的调查与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陇县依托土地流转加速农业规模经营的调查与思考(写写帮整理)

    加快农村土地流转推动农业规模经营 ——陇县依托土地流转加速农业规模经营的调查与思考 土地流转是整合农村资源,优化农业结构,推进规模经营,发展现代农业的有效途径。近年来,陇......

    关于土地流转规模经营扶贫政策

    一、土地流转规模经营模式遵循依法、有偿原则,鼓励和引导土地经营权以转包、入股、转让、租赁等多种形式有序流转,探索各种形式的规模经营模式,鼓励种田能手、专业大户和各类经......

    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调研汇报

    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调研汇报第二调研组 组长由国立2012年5月20日按照县政府要求,我们第二调研组一行3人于5月19日深入朝阳乡、朝阳沟镇就如何开展土地流转、规模经营开展座谈......

    关于土地流转规模经营扶贫政策

    关于土地流转规模经营扶贫政策 一、土地流转规模经营模式 遵循依法、有偿原则,鼓励和引导土地经营权以转包、入股、转让、租赁等多种形式有序流转,探索各种形式的规模经营模......

    阳湖土地规模经营情况调查报告

    阳湖土地规模经营情况调查报告 根据市、县《关于做好全市规模经营情况调研的通知》的要求,我镇认真组织对全镇目前土地规模经营性情况进行了全面的调查,现将调查情况简单地汇......

    关于汉中市土地流转与适度规模经营情况的调查研究

    关于汉中市土地流转与适度规模经营情况的调查研究(1)——以汉中市下辖舒家营村、邢家坝村、黄营村为例【摘要】:农地家庭承包经营曾经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农业生产力的提高。但随......

    做活土地流转文章 发展农业规模经营

    做活土地流转文章发展农业规模经营 中共青山镇委员会 青山镇人民政府 青山镇有农业人口5.4万人,耕地6万亩,山场20万亩。2007年以来,青山镇坚持深化农业资源产权制度改革,发挥市......

    关于推进土地规模经营的调研报告

    关于推进土地规模经营的调研报告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学:大家好!首先非常感谢市委、感谢市委组织部,给我们创造这样一次集中学习提高的机会。通过集中学习调研,使我学到了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