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校应用型土木工程创新人才培养的现存问题探讨和研究

时间:2019-05-13 10:27:1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高校应用型土木工程创新人才培养的现存问题探讨和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高校应用型土木工程创新人才培养的现存问题探讨和研究》。

第一篇:关于高校应用型土木工程创新人才培养的现存问题探讨和研究

关于高校应用型土木工程创新人才培养的现存问题探讨和研究

哈尔滨学院 工学院土木工程系 王宇

摘要:

目前土木工程的市场需求和应届毕业生的就业不成正比,尤其是应用型人才的匮乏。本文从教学安排、教师的自我完善和创新型土木人才的培养几个方面分析了目前在高校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探讨了一些解决方法和未来的发展方向。希望能够抛砖引玉,在未来的应用型土木工程教学改革中寻找一条可行之路。

关键词:应用型土木工程;创新型人才;启发式教学;实践能力

在目前的高校改革中,不同层次的各个专业都在找寻适合自己的发展位置。尤其在就业压力逐年增加的背景下,定位本科学生的就业方向,培养用人单位急需的创新型人才成为高校教育的重中之重。土木工程专业,本身就是一门和工程实践相紧密结合的学科。我国的大土木背景下,土木工程与道路桥梁等专业就业形势良好,但对人才的需求很大程度上是对工作经验有较高的要求,即使是针对应届本科毕业生也把高校期间的实习实践活动作为一个重要的考查目标。

另一方面,随着各个城市的开发和建设速度的加快,很多建筑工程越来越多的需要和国外设计事务所合作或者竞争。土木专业已经不再是一个封闭的国内竞争行业,用人单位对创新型人才的需要也使得这类毕业生是每年招聘会上最为抢手的。所以对于普通高等院校,应用型的土木工程专业以及创新型的人才培养成为本科教学的重点。

随着近些年来我国各个城市化新城的发展,建筑行业成为就业热门,除了一些传统的建筑院校逐年扩招以外,从2000年以后很多高校也新增了这门学科,近些年建筑人才从需求市场开始趋向饱和[1]。土木工程的专业设置也从狭义向广义方向扩展,在大土木的背景下和建筑相关的工民建、施工、管理、道桥和地下空间工程等应运而生。很多专业的建设时间较短,从而仍然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问题。

一、教学过程和实践环节往往脱节。

很多时候一些学校的课程设置往往注重理论基础知识的讲授而忽视实际的工程实践和实习,而应用型的土木工程专业本科往往需要培养施工等方向的人才,造成很多本科毕业生

在工作以后不能具备马上工作的能力,需要耗费用人单位大量的培养时间和精力,所以很多设计院或施工单位更愿意把就业机会留给有实际工作经验的应聘者。这种情况恶性循环,造成本科生在建筑市场急需人才的情况下仍然就业形势不容乐观,而很多用人单位又由于现有市场对实际工程经验丰富的土木工作人员的需求留不住现有人才。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难题,就应该高校教育和用人单位(施工单位、设计院等)相配合,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使普通高校的人才培养为用人单位服务。

1.增加本科期间的实践和实习环节的课时,丰富类型和方式。

近些年很多学校增加了生产实习、认识实习、测量实习等多个实践环境,大量的工地学习机会不仅增加了同学们对施工、测量、项目管理等课程的认识,同时对《房屋建筑学》等基础课程和《材料力学》等专业课程的学习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例如《房屋建筑学》课程,在实践实习环节之前学生们的印象只是枯燥的构造图,而经历了认识实习后很多同学对屋顶的防水保温构造等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更深刻的认识。

2.与用人单位合作,加强毕业实习期间的监控和管理。

毕业实习即是对学生在校期间所学知识的一次总结,同时也是学生跨入职业生涯的第一步,甚至可能会决定学生能否顺利拿到人生中的第一份聘用合同。所以无论对高校也好,还是应届毕业生本人,甚至对用人单位都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但是仍然存在着部分学生积极性不高,实习单位管理松散和实习期间所接触工程实践范围过窄问题。例如曾经有学生在实习期间,施工单位安排做内勤等工作,期间虽然了解了标书的制作和一些办公软件的应用,但是和实际工程相距较远很多知识仍然缺乏。针对这些问题,很多高校和实习单位相配合,在实习期间鼓励学生进行工地交换,加强对毕业实习期间的监控管理等[2]措施。

二、教师队伍知识结构层次合理,但是自身实际工程经验缺乏。由于近年来高校在招收教师的过程中越来越重视学历和科研能力的考察,高校青年教师往往是从硕士、博士毕业后直接参加教学工作,尤其是在硕博期间科研理论能力较高,但是部分教师自身就缺乏丰富的实际工程经验,也是造成教学过程中理论和实践相脱离的原因之一。而且土木工程本身就是一个日新月异,新的建筑材料、施工方法的应用,新的建筑、结构规范的出台,对教师的知识更新能力更是一个考验。

1.增加对“双师型”人才的培养,鼓励教师参与和所讲授课程相关的实践工程中。尤其是在土木专业中各种注册建筑师、结构工程师等的资质考试中,注重对能力的考核和测试,是单单在书本上不能够达到的。通过对本专业的资质考试,是对土木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和各学科综合知识的一种肯定。教师需要即具备理论知识的教授能力,同时能够进行实践环节的指导。

2.重视对本科教材的挑选。在目前的教材市场上,同一学科的教材可供选择的余地非常丰富,而且侧重点也各有不同。以《房屋建筑学》课程教材为例,就有二十种以上不同版本。这些教材良莠不齐,即存在部分内容重复的老套模式版本,也有很多另辟蹊径,脱离传统的设计原理和建筑构造的讲述,更多的注重施工方法等内容。这就需要教师精心挑选适合本专业定位方向的教材,即保证知识的更新,也保证和未来的学生就业方向相一致。教师可在多年教学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己对本门课程的认识以及实践工程中得到的知识,编纂适合学生的专业教材。

三、有些旧有的教学方式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造成很大阻碍。目前在很多普通的高校中注重学风建设,但也造成了部分教学过程中过于重视及格率,培养出高分低能的情况发生,甚至可能扼杀了部分同学对本专业的兴趣,认为工科是一门可以依靠题海战术或者死搬硬套就可以的专业。从而到了社会上缺乏变通性思维,例如在结构设计过程中一味死搬教条,到了比较复杂的建筑设计面前就束手无策,缺乏解决问题的能力。

1.课堂强调引导性,启发性思维教学。例如在讲授工程事故案例中提出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发生事故的原因所在;在施工中设问学生考虑,如果自己在工作中遇到同类问题如何解决;提示学生土木专业不会只有一种解决方法,换个角度也许会得到不同的答案。引导学生对课程、专业的兴趣。“好奇心强”是创新型人才的一个重要特点[3],利用学生的兴趣不仅可以在教学中让他们“知其然”,更可以“知其所以然”。在校大学生的年龄层次决定了这个阶段的年轻人好奇心强、并且有较高的独立思考能力,对新鲜的知识吸收能力较强。重新利用这些个性上的特点,有助于在教学中更好的引起学生的兴趣。

例如我们在《建筑艺术赏析》的课堂教学中,不仅仅讲述中国传统木构架建筑的构造形式,更利用平时成绩要求学生完成实验室的斗拱拼装等内容。灵活的形式让学生更加热爱中国传统的建筑艺术形式,而实际的动手也使得他们对课程的内容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在《室内设计原理》的课程中布置学生组成兴趣小组,通过资料查找的研究探讨“室内风格流派”对建筑装饰市场的影响。这些方法不仅仅丰富了教学内容,更让学生自身产生对专业的热爱和自豪。

2.在考试中注重对学生专业能力的考核,打破学生的传统学习习惯。例如我们在《房屋建筑学》的考试中增加对楼梯的设计,一道综合题同时考查了学生对楼梯设计规范、平面设计以及剖面设计的能力;在《室内设计原理》的试卷中有对卫生间、厨房等小型空间的布置考核,同时考查了学生对交通流线布置、管线布置、家居布置以及设计说明的编纂等多方面的综合能力。而这些都不是对课本或笔记几天的突击学习所能达到的。

综上,应用型土木工程人才培养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任务,需要从教学实践安排,教师的培养和教材建设,课堂课下环节的启发培养等多方面完成。当前一方面是高校就业压力大,学生难以找到合适的对口专业工作,而另一方面是用人单位求才若渴,高薪寻找适合的人才,高校的责任可谓重大[4]。是要培养设计、施工、监理、管理的全面型人才还是精通于某一方面的专业人才,让学生从入学的那一天起就定位好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坚定就业信心,帮助学生制定职业生涯规划是应用型土木专业教学改革的目的和意义。

参考文献:

[1] 田忠喜;张超;新增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就业市场浅析[J];科技信息;2011年31期

[2]董迎娜;土木工程专业毕业实习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冶金教育;2011年04期

[3]宋彩凤;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0年

[4]刘岩;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职业生涯规划初探;中国建设教育;2008年05期

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

《应用型土木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与评价体系》

第二篇:高校应用型英语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高校应用型英语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摘要 自从加入WTO之后,我国的外贸进出口业务就在不断的扩大,外贸企业本土化的需求,内资企业的国际化发展,对于英语沟通能力,商务外贸知识的掌握,现代化办公设备的熟练应用人才需求迫在眉睫。我国高等教育已经进入了大众化发展阶段。“发展应用性教育、培养应用性人才、建设应用型大学”已经成为高等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

一、前言

自从中国加入WTO之后,我国的外贸进出口业务就在不断的扩大,外贸企业本土化的需求,内资企业的国际化发展,对于英语沟通能力,商务外贸知识的掌握,现代化办公设备的熟练应用人才需求迫在眉睫。我国高等教育已经进入了大众化发展阶段。这种转变是全方位的:高等教育规模,高等教育观,高等教育的功能,课程和教学形式,学生经历,高等教育的多样性、特点和界限,领导与决策,学术标准,入学和选拔,学术管理形式,高等教育的内部管理等,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教育质量下降、毕业生就业紧张和教育公平等问题。其中,反映在外语专业方面的问题尤为突出。社会经济的变革,大众化教育的推进,为我国应用性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历史机遇。“发展应用性教育、培养应用性人才、建设应用型大学”已经成为高等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

二、我国培养高校应用型英语人才模式的核心内容

1、专业设置:以英语基础知识为根本,辅助学习经贸、法律、教育、外交、翻译等专业技能学习,以此来弥补当今社会急需的专业性人才,满足我国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变革的需求。

2、课程设置:主修英语专业技能的课程,包括、说、读、写;主修英语专业知识课程;相关专业,如经贸、法律、时事等选修课程。不断优化课程安排和比例结构。

3、实践环节:英语交流,评价和定位口语强化训练的标准和方式;专业实习内容与时间,实习结果评定等环节,加强学生理论与实践的融合,切实加强和指导学生毕业论文的书写。

4、教学环节:围绕学生中心,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从专业性和实用性出发教学;教学方式以网络和多媒体为主。

5、教学管理:师支队伍以考试方式进行录入,大力培养中青年骨干教师,融合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步伐,请专家和学者进行讲学。相关专业知识,我们采用联合办学方式,这样可能有效利用相关学附高专业的资源,来伪装我们对专业知识的需要。加强院、系两级督导,狠抓师德建设,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三、我国高校应用型英语人才培养的教育课程

(一)强化复合应用型课程体系建设。

一个教学模式的好坏评定标准,从课程体系就可以得到证实和体现。课程体系是指学校为学生和教师所设计的知识结果和教学体系,以人才培养为目标。要想培养出应用型的英语人才重要的是不断优化课程体系。因此,在确立了人才培养目标之后,以课程体系现代化的标准为根基,为于现有传统课程进行改革和优化,以此获得更大的收益。

专业课程进行资源整合和优化,把专业口径扩大化,实现课程体系的整体功能优势。把必修课与选修课、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做到完全的协调结合,形成一个完整的、融合的课程体系。最终达到课程体系的合理化,教学内容的优势化,实践研究成果的有效化,更加适应社会需求,迎合市场发展的谭程体系建设。首先,在课程设置方面,一定要摒弃以往传统守旧的教学模式方法,对于陈旧落后的教学内容进行丢弃,增设一些具有时代特色和社会需求的新元素,新内容。正确的认识到什么是基础的教学内容,哪些课程可分划为基础课、专业课、实践课,以及他们之间的课时比例等。在课程目标设定上,要以职业能力为教学的本位,以应用能力为教学的核心,以实用、实际和实效为教学课程的基本原则,构建我们教学的体系,使其具有科学性、可行性、适应性,把学生的社会适应性、社会认可度作为课程评价的重要指标。复合型英语人才必须具备一定的多专多能的应用意识、应用方法和应用技能,这一点在课程体系中要有全方位的体现。

在课程内容方面,要把持学以致用的教育方针,认识到每一门课程都不是单一独立存在的,基础课程是对专业课程的辅助,一定在按照开放性、灵活性的教学方法,把我们的专业课程和基础课程进行衔接,处理好单一课程和综合课程的关联,实现课程与课程间的在逻辑和结构方面的综合与联系,把体现当代学科发展特征的、多学科间交叉性知识渗透到课程内容中来,让学生在更广阔的领域内学习和理解知识的真正意义。

加强学习应用的实用性,因为语言最主要的是用于交流和沟通,所以学习的实践性十分重要。处理好知识理论与语言训练的关系,处理好综合素质教育和业务素质教育的关系,来实现学习整合综合技能的提高。通过为学习提供实践环境,培养学生语言交流之外,也会锻炼学生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创新的能力,使外语专业的学生成为社会都需要的复合创新型人才。

(二)教育手段与方法。

高校要培养出应用型的英语人才,就以充分利用人才培养系统,有条理的去构建和应用。需要与之相符合的教学手段作为指导,需要顺应时代发展的教学方法与社会的进步接轨通融。以往传统的老师,黑板,粉笔的教学已经满足不了现代学生学习的需求和兴趣,也不符合现阶段快速培养人,培养优秀人才,培养与时代接轨的人才的需要。

(三)教学管理机制改革。

每一个好的教学模式都离不开杰出的管理,有章法才会出效率。但是,管理并不是刻板坚硬必须执行的制度,它需要一定的灵活性,需要开放的政策,需要以人为中心的根本,促进个体快速发展,并适合整体学生的需要。从现有教学管理机制看,还应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实质性改革。

1、我国现阶段大部分学校依旧采用学年制进行修学。学年制有其弊端,学生总是被困在狭窄的角落里,很难走出这种传统的框框,学生学习似乎没有灵活性,学生没有自己的目标,完全是为了应付考试,顺利完成学业。有能力有精力的学生,也不能缩短学时,更不能学到课程之外的东西。这样会导致一部分学生,完成课程时内学习积极性处于停滞状态,不利于促进学生的奋进精神,也不利于快出人才。因此,我们更应该提倡学分制,可根据学生自己的兴趣爱好,自己的精力和能力,选择更适合自己的课程,也能保证不同学生学习的进度有着合理的差异化。

2、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选修课程。目前,有些高校采用选修课程学习,但是这种选修 范围还是有了限制,只能在几个科目中进行选修。这样的选修还是禁锢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此,我们可以对学校的全部课程进行划分和分类,并有专门的职业规划师为其学生的疑问进行指导和咨询,学生们可以先试听其准备选学的课程,试听后可进行选择,并咨询老师课程搭配是否合理,对以后职业的发展和个人的兴趣是否贴切。这将更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也有利于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

3、完善管理评估体系。有了好的合理的教学方法,也离不开全程质量的管理,对教材的筛选,教师人员的配备,课堂多媒体的应用,课程评估与考核等。并且还需要建立一个完善的教学信息反馈制度,包括学生对教学内容,对教师评估的反馈,也包括教师对教学质量和教学模式的分析反馈。

四、小结

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时代的时步对于应用型英语人才的需求毋庸置疑。尤其是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中国的大门向世界敞开,在中国英语已成为除汉语之外最为普及的语言。随之改变的就是高等学校外语教学的改革,因为只有改革才能适应社会的变化,才能与世界顺利接轨。同时,这一系列新的变化和发展,也为我国外语教学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和挑战。高校应用型英语人才培养已成为支撑我国市场经济的重要元素,高校应用型英语人才的培养模式需要我们去进一步的探讨和思考。培养一名优秀杰出的英语型人才,除了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之外,更需要的是能够将英语运用到外事、教育、经贸等诸多方面的复合型人才。

优化应用型英语人才培养模式后的专业人才强调以人为本,强调学科间的交叉、融合和渗透,既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本功,宽广的知识面,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践技能;又具有创新能力和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

优化应用型英语人才培养模式后的专业发展强调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充分考虑到实际情况,因校制宜,发展复合型、应用型英语人才培养的道路,结合全球经济发展和市场需求,培养有特色、高质量的专业人才,创造出学校、专业特色。

总之,分类发展是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理性选择,优化应用型英语人才培养模式是发展和创新的根本出路。本项目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成果将大大促进二十一世纪我国高校复合型、应用型英语人才的培养。□

(作者单位: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外国语学院)

第三篇:浅析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初探论文

论文关键词:应用型本科 创新创业教育 人才培养模式

论文摘要:文章分析了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定位和特征,提出了其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在借鉴国内外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认为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实施路径是:争取地方政府支持,构建校政企合理分工、良性互动的大学创新创业教育机制;利用亲产业优势,构建创新创业教育“大课堂”;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打造多种创新创业教育平台;开阔视野,有效开展国际创新创业教育合作。

一、国内外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1.英美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

1947年,哈佛大学首次开设“新创企业管理”课程,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美国高校创业教育主要分为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两类。课堂教学除了传统的理论和方法教学外,还采取案例教学、模拟教学、项目教学、讲座、公司考察、自由讨论、个别辅导等。课外活动则主要包括:(1)创业计划竞赛,指创业者就某一项具有市场前景的产品或服务,向风险投资家游说以取得投资的商业计划书。(2)“合作计划”项目,指高校与公司、非盈利机构、政府机关等合作,定期参加一定阶段的工作实践。(3)大学里的“孵化器”,为学生提供办公场地,设备和创业辅导等。(4)创业论坛,成功的创业家与学生座谈交流,使学生了解他们在创业过程中的创业经验、创业理念,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美国高校创业教育课程可分为创业意识类、知识类、能力素质类、实务操作类,课程实施逐步深入,从入门到意识,再到技能,最后到热情。

英国政府明确提出高校创业人才培养的根本目标在于在全社会形成一个激发创业、鼓励创新和奖励成功的文化,而不仅仅是为即将要创建企业的学生实施教育和培训。1987年英国政府发起了“高等教育创业计划”,旨在培养大学生创业能力,此后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1)政府资助在学生创业能力和企业家精神培养方面表现优异的高校。(2)为扶持青年创业,政府提出了多种计划和基金,针对青年特点提供债券式的创业启动金。(3)校外力量包括政府都十分关注创业人才培养活动,为学校提供项目、经费和研究等方面的支持。

英国高校在长期实践中,形成了“创业意识”、“创业通识”、“创业职业”三个层次的创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创业意识”旨在培育学生创业精神和意识,形成尊重创业的社会文化。“创业通识”旨在培养学生的企业家思维习惯,学会以企业家的视角来看待问题。“创业职业”侧重于开办企业、发展壮大企业等企业经营管理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成就有创业潜质的学生,助其成为未来的创业者或企业家[1]。

国外的创业教育具有以下特点:(1)开发系列完备的创业课程。到2005年,在美国2000多所高校中,大约有1600所大学开设了2200多门关于创业的课程。这些课程涵盖了创业构思、企业融资、企业设立、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2)依靠坚实的学术研究成果。国外高校十分专注于创业研究和教学,甚至将该类教育作为学校的竞争优势来培养,不少学校将商科学生必修的“管理学”直接改为“创业管理学”。许多大学还开设创业学或创业研究专业,成立专门的创业教育中心和研究会等。同时还拥有大量的创业学术期刊,巩固了在创业学研究领域的领先地位。(3)重视学生的模拟体验教育。国外创业教育的途径多种多样,有创业计划书的撰写、案例分析、演讲、与有实务经验的创业家座谈、计算机模拟等,十分注重学生感性体验的获得[2]。

2.国内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实践

从我国创业教育实践看,有三种创业教育模式:一是以中国人民大学为代表,强调创业教育“重在培养学生创业意识,构建创业所需知识结构,完善学生的综合素质”,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结合起来开展创业教育。二是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为代表,以提高学生创业知识、创业技能为重点。其特点是商业化运作,建立大学生创业园,并为学生提供资金资助和咨询服务。三是以上海交通大学为代表,以创新为核心的创业教育,在专业知识传授过程中注重学生基本素质的培养,同时为学生提供创业所需资金和必要的技术咨询。

厦门理工学院高度重视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成立了创新创业园区,2010年获批教育部、科技部高校毕业生科技创业实习基地和厦门市创业孵化基地称号。对学生开阔视野、增长见识,提高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都起到很好的作用,学校的主要做法是:

(1)积极与国外高校开展项目合作,与英国中兰开夏大学开展“就业能力与创业精神研究”项目。获得由英国前首相布莱尔发起的“首相倡议计划”资助。与日本佐世保高专合作的“通过日中交流培养有实践经验的年轻技术者”项目获得日本文部省资助等。(2)有效整合校内外资源。由企业家导师授课、以创业精神为主要内容的课程已纳入教学计划。2009级以后的本科生都必须取得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2个学分方能获得学位。联合厦门明翰电气、东林电子、建霖工业等企业开办创新创业实验班,联合设计培养方案、选派师资、实施招生计划、参与培养过程、推动就业与创业等,实验班深受学生欢迎。成立福建省内高校首个“创新创业教研室”,跨系的教研室共有教师42名,师资涵盖创新创业教育的各个环节。

(3)打造创业项目体验与孵化平台。园区现有29个大学生创业团队进行创业体验。园区为其提供场地和3000元到2万元不等的创业启动金,并配备一对一的企业家导师定期进行指导。选择一些相对成熟的项目进行孵化,2009、2010年分别提供了20万元和35万元的种子基金。

(4)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热情。以学生为主导开展“梦想工场”、项目展会及淘宝市集等主题活动。与厦门大学、集美大学等大学的学生互动交流创业经验,联合申报创业项目和参与创业计划竞赛。

总之,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正在发生可喜的转变:从名牌大学试点到应用型本科高校再到普通高职院校,从面向有创业意向的学生到全体学生,从创业知识的传授到创新素养的培养,从特定环境下的指导到日常教育各个环节。

二、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实施路径

创新是大学的灵魂,创业是大学的社会责任。应用型本科与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关系密切,与产业关系亲近。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中要处理好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关系,从学校所处区域的实际出发,探索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开放性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

(1)争取地方政府支持,构建校政企合理分工、良性互动的大学创新创业教育机制。政府应加大力度建设创新创业培训和支持系统,弥补高校教育力量和资金的不足。政府在工商注册、资金扶持、税收减免、办公用房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政府要推进大学生创业园建设,为大学生提供创业实践平台。企业要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担任创业导师,参与创业指导和服务。高校应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发挥所有课程和实践环节的作用。

(2)利用亲产业优势,建立创新创业教育“大课堂”。把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校内教学与校外实践有机结合起来,从创造性意识、精神、人格、知识和能力等方面合理安排课程教学。与企业合作开展实习实训基地建设,让学生实地了解企业的管理和运作,了解行业的赢利模式,了解创业所需的各种知识和技能。建立企业导师制,让有创业经验、管理经验的企业导师参与创业项目指导和培训。与企业合作,实际参与企业的产品研发、管理创新、市场拓展等。

(3)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打造多种创新创业教育平台。组织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让学生了解企业、行业和地区的特点和发展趋势,提升学生调查分析、归纳推理、知识创新等方面的能力。企业导师参与商业计划书的指导,使得创业计划更加贴近市场、贴近企业实际运行。选择优秀项目给予资金资助,让学生创业团队真正进行实际运作,获得创业体验。对于可以商业化的项目,联合企业、政府给予支持,形成学生创业的品牌。

(4)开阔视野,有效开展国际创新创业教育合作。在学术研究、课程开发和教材出版等方面进行国际合作,提高我国创新创业教育水平;参与国际创新创业计划竞赛,通过竞赛,让学生、老师与国外高校多交流沟通,感受不同国家的创新创业文化,取长补短;与跨国公司合作,就企业关心的技术研发、产品开发、市场和品牌拓展等问题提出解决方案,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张春虎.英国高校创业人才培养的实践及借鉴[J].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10(7):58-59.[2]周波,程艳.中外创业教育的历史回顾及其发展趋势[J].外国中小学教育,2010(6):56-58.

第四篇:机械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论文

摘要:智能制造是多种先进制造系统和模式的结合体。本文针对机械工程专业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培养问题,通过对智能制造的技术特征和关键技术分析,提出了在智能制造背景下机械工程专业人才能力的新要求。通过对应用型本科机械类专业人才培养现状的分析,研究了符合人才培养要求的应用型本科机械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面向智能制造的应用型人才的新实施方案。为培养高素质的、符合企业要求的智能制造应用型人才提供了参考建议。

关键词:智能制造;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产教融合随着《中国制造2025》规划的深入实施,智能制造已提升为国家主攻战略方向,伴随着国家智能制造示范区和和制造业创新中心的建设,应加大智能制造需要的智力投入和人才培养[1]。而培养大量适应智能制造的技术技能人才正是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机械工程专业应承担的人才培养任务。本文系统分析了机械行业智能制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特点和素质要求,研究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满足智能制造要求的技术技能人才的实施思路。

1、智能制造人才的能力需求分析

机械行业智能制造分为五大领域,即智能装备制造、智能控制系统、智能工业网络、智能制造技术和智能管理,是集成了制造技术创新、管理模式创新和组织方式创新的先进制造技术,是数字化制造、精益生产、网络化制造、虚拟制造、敏捷制造和绿色制造等多种先进制造系统和模式的结合体[1];智能制造技术的核心是将新型传感器、智能控制系统、工业机器人、自动化成套设备通过互联网技术形成一个“智慧工厂”[2]。智能制造的关键技术主要包括:现代传感技术、装备制造技术、自动化与控制技术、网络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和物联网技术、数控编程技术、数字化制造技术、虚拟现实与拟人化智能技术等。是装备制造技术与智能技术、信息技术的集成与融合。因此,智能制造对机械工程专业大学毕业生提出了如下新技术技能要求[3]:

(1)具有数字化设计和制造的知识技能如CAD、CAM、CAE等以及相关的实践经验。

(2)需要掌握更多的传感技术、信息技术、智能技术和网络技术。

(3)需要更多地关注工艺布局、工艺实施、工艺优化,掌握CAPP、PDM、加工过程动态仿真这些新技能。(4)需要具备智能管理的知识和能力,如生产过程执行管理系统(MES)、企业资源计划(ERP)等工具的运用。

2、应用型本科机械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地方本科院校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仍有许多不足之处,无法适应智能制造业的人才所要求的知识、能力和素质需求。首先,危机意识不足,推进力度参差不齐,各校普遍认为智能制造还远未开始。我国制造业大多处于工业2.0水平,部分接近或达到工业3.0水平,因此,我国制造业普及工业2.0的路还没有完成、补齐工业3.0的基础还没有夯实,在如此低水平的基础上推行工业4.0,瞻前顾后并止步不前。因此,对接智能制造、调整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卓有成效的改革与建设,任务十分艰巨。其次,一些新设立的地方本科院校不愿放下身段,无视其应用型、地方型、技术技能型的特色定位,将学科体系片面倾向于学术型和研究性人才培养,与企业合作的广度、深度不够。由于双师型师资缺乏和实习实践基地建设薄弱,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实操技能和创新创业能力得不到有效培养。另一些学校虽然开办了针对智能制造的专业方向,或在专业选修课上增加了若干智能制造的相关课程,但由于目标岗位能力需求不明确,无法充分对接地方和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需求。最后,智能制造涉及机械、电子、信息、人工智能和系统管理等新知识与新技术,学科的综合性广、跨度大,而各校工科各专业普遍以教学学院为单位分设,尽管一些学校建立了跨学科的教学与实践大平台,但教学学院的传统建制造成了师资、技术和资源的割裂,不利于复合型智能制造人才的培养。教师参与地方企业的科研活动少,实践经验不足,对地方智能制造关键技术缺少了解,造成很多专业的课程教学、实践与企业的人才需求严重脱节。

3、面向智能制造的人才培养方案实施建议

3.1 开展校企合作,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在近年的办学过程中,大部分地方本科院校的地方型、应用型和技术技能的定位逐渐清晰,但与用人单位对于毕业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的需求之间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对于高等学校来说解决这一问题的的有效措施在于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创新。首先,应借鉴国外人才培养的有效实践,建立能力导向的教学目标、开设应用导向的课程[1]、注重实践的教学过程、开展形式多样的校企合作。其次,地方本科院校应调整与转变校企合作思路,打破校企合作壁垒,拓展多边协作,将产业的理念、技术、资源整合到高校的课程、实训以及师资中,从机制、理念、课程体系、培养路径、质量评价标准、企业参与程度等多方面,对人才培养体系进行创新升级和深度变革。同时将高校培养的毕业生、科研成果以及双创成果带给产业,满足其对人才和创新的需求。

3.2 统筹通与专的关系,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首先,夯实机械类学科的专业基础,拓展智能制造相关技术知识。应用型本科机械类专业要围绕应用型人才成长必备的学科、专业基础理论知识,整合教学内容,在传统机械设计理论和机械制造技术的基础上,适度增加计算机技术、数字化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和信息技术基础知识,构建适合智能制造发展方向的机械类专业学科、专业大平台。其次,以智能制造对应用型人才能力的需求为导向,细分专业方向。智能制造涉及的技术面广、跨度大,面面俱到、全面学习与掌握智能制造的知识和技术是不可能的。因此,学校应着力于面向区域和地方智能制造企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开展针对性和适应性培养,抓住核心技术,明确能力培养目标,优化培养方案;正确处理好“通与专”教学内容,既要保证所有学生对智能制造有一个全面的初步了解,又要细分智能制造领域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岗位群,针对关键技术应用开设不同专业方向。

3.3 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提升教育教学质量。首先,教育应以学生为中心,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特点,积极探索PBL、项目教学法等。让教师从“知识传播者”向“知识引领者、技能培训者、人才开发者、职业教练和心灵导师”转变,实现“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新型教学模式[4];其次,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采用网络在线课程和虚拟现实等数字化教学方式,为专业基础课程和面向智能制造的专业课程教学的融合搭建平台,如MOOC、SPOC、微格教学等;最后,鼓励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自学,通过辅导、引导最后考核,提高学生自我管理和学习能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3.4围绕关键技术,构建互联网+智能制造实训平台应用型人才培养强调“应用性和实践性”,应构建知识、能力、素质协调的育人模式和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协同的培养过程,强化智能制造关键技术应用,重构实践教学能力培养目标,构建以能力培养为主线并持续全部培养过程的实践教学体系[5]。通过产教融合计划,与知名智能制造企业如SIEMENS、ABB、GE和FANUC等建设并利用互联网+智能制造实训平台,开展工业机器人示教编程、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系统(SCADA)、逻辑控制系统(PLC)、离散控制系统(DCS)、生产过程执行管理系统(MES)等智能制造相关项目的实训[6],实现智能制造、机器人、自动化、信息与通信的技术的融合应用和学生机械设计能力、开发编程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的综合提升[7]。

4、结语

智能制造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必然趋势,对人才的培养模式和知识能力结构提出了新要求。地方本科高校机械专业教育应准确把握应用型、地方型、技术技能型的特色定位,主动适应智能制造产业的新变化、满足智能制造人才知识能力的新需求。为此,本文针对智能制造的技术特征和关键技术,通过分析应用型本科机械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创新校企合作模式,统筹通与专的关系,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开展产教融合,构建互联网+智能制造实训平台等改革思路,以培养出满足智能制造产业发展的复合型专业技术人才。

第五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研究的问题和策略研究论文

一、培养工程机械应用型人才的意义

应用型人才是指既具有大学层次的知识与智能水平,又具有从事某一专业的动手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能够将科学理论或新发现的知识应用于社会生产等社会实践领域,从事与具体的社会生产劳动和生活息息相关的工作,为社会创造直接的经济利益和物质财富。知识型、专家型的技术工人。成为各大企业高薪聘请的抢手人才,为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这是我国对工程应用型人才急需的突出表现。所以培养工程机械应用型人才是高等教育蓬勃发展的又一个机遇,也为工业生产现代化的发展提供必要的人才和技术保障。

二、培养工程应用型人才教学模式的实例

黑龙江工程学院2004年12月与澳大利亚威斯特公司(WesTrac)签约合作,联合培养应用型人才,目前已为威斯特公司培养了四届毕业生。2006年5月16日,卡特彼勒公司、黑龙江工程学院、威斯特(中国)有限公司三方签署了宏图职业技术培训项目实施许可授权协议和宏图项目执行谅解备忘录,以“工程机械”专业为试点,全面启动了联合培养维修工程师的宏图(ThinkBIG)项目计划。目前,已招收三届学员,为其培养了一届毕业生,实现了订单式教育新模式。“宏图”项目目前面向生产一线培养维修工程师。而以“宏图”项目为平台,在经过一轮教学实践、总结教学实践成果的基础上,研究校企合作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不仅具有理论意义,而且对“宏图”计划推进具有现实指导意义。黑龙江工程学院在卡特比勒的宏图(ThinkBIG)项目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途径主要有以下两方面:

1.理论课教学

在理论教学中,认真贯彻“科学性和思想性相结合”、“知识积累与能力培养相结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专业性与综合性相结合”、“少而精”和“发挥学生主体性”等教学原则,构建理论联系实际,突出能力培养的综合化的课程体系;有针对性地开展以突出学生在教学中主体地位为重点的教学方法的研究探索,彻底转变以教师、教材、课堂为中心,以灌输知识为主的教学方法,积极推广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案例式和模拟式等教学方法;广泛采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加强学生学习能力、应用知识能力、信息加工能力、知识综合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为学生发展打好公共教育和学科专业基础,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同时,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基础和特点,充分利用学分制和辅修制的特点,为学生提供种类丰富和数量充足的选修和辅修课程,给学生尽可能多的学习主动权,以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要,培养学生健康个性和发展学生志趣、潜力及特长。

2.实践教学

加大了实践教学投入,加强实验室、实训中心和实习基地建设。配套完善已有实践教学基地的软件和硬件,充实、更新和完善实验实习实训项目和内容,切实保证为每个学生提供动手操作条件;统筹规划,分步到位,集中投资,保证重点学科专业的实训中心建设,为应用型教育开展工程实践教学提供可靠的基础设施保障,以基础设施的改进,推进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

在实践教学中必须坚持实际、实地、实干、实效的“四实”的务实理念,遵循技能与能力训练培养的教学规律,按照系统性、层次性与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地逐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应用能力、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

近年来,黑龙江工程学院培养的高技能人才受到社会的欢迎,有些学生已在现代化高科技的企业从事工程应用型人才的工作。例如威斯特公司(中国)股份有限公司,丰田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他们的设备都居国内一流,但设备的正常运转要靠重金邀请的外国专家。他们在招聘毕业生中一再强调希望能胜任外国专家的工作,以缓解企业的压力。相信工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将来必定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在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起到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杨德广.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多样化和质量保证[J].高等教育研究,2001(4)

[2]鲁世杰.应用型人才培养与国际化发展战略[J].中国经济信息,2004(6)

[3]夏庆观.工程机械故障诊断[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4]尹福玖.谈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J].辽宁工学院学报,2007(7)

[5]冯理政,夏建国.校企合作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探索[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教通讯),2009(3)

[6]苗志滨,苗淑杰.校企合作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例思考[J].人力资源管理,2010(11)

下载关于高校应用型土木工程创新人才培养的现存问题探讨和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高校应用型土木工程创新人才培养的现存问题探讨和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我国高校本科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社会调查问卷(五篇范文)

    《我国高校本科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社会调查问卷 1、相对您而言,您如何评价大学课程内容的针对性? A、很强B、比较强C、一般D、比较弱E、很弱2、您认为本科高等学校有必要开......

    高校专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法研究论文(优秀范文5篇)

    摘要:专科生的成才目标和竞争实力应为应用型专门人才,这已成为社会共识。但要真正培养出应用型人才,必须在课程设置、教材编写选用等诸多方面,摆脱本科和技校教育模式,构建出适合......

    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验教学新模式论文

    摘要:实验教学在人才培养课程结构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实验教学的方法手段及教学模式对教学效果效率都有深远影响。本文分析了当前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当前实验教学实际......

    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验教学新模式的论文

    摘要:实验教学在人才培养课程结构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实验教学的方法手段及教学模式对教学效果效率都有深远影响。本文分析了当前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当前实验教学实际......

    企业劳资关系现存问题研究

    企业劳资关系探析摘要:在现代市场经济社会,劳资关系是最基本利益关系,也是最重要的关系。劳资间利益的公正与合理分配是展开有效社会合作的基础, 是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前提。就......

    应用型本科高校环境影响评价教学改革研究

    应用型本科高校环境影响评价教学改革研究 摘要:针对环境影响评价课程在应用型本科高校中的重要性和应用性都很强的特点,以培养学生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岗位的能力和社会需求......

    创新人才培养与高校教学管理体制创新研究论文

    摘要:本文从构建体科生研究性学习课程体系,优化课程结构;完善实践数学管理制度;开展多种形式的学生创新活动;建立严格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方面论述了高校教学管理体制创新。关键词......

    应用型高校土木工程专业教学改革探析论文(5篇)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体系的不断发展,各高校开展的专业类型也在随之增长,土木工程专业的应用对推动我国经济技术发展也具有一定的意义。相关教育部门也格外重视土木工程专业的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