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党组织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分析

时间:2019-05-13 19:59:3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校党组织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分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校党组织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分析》。

第一篇:高校党组织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分析

民办高校党组织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作用的研究

一、应用型人才的界定

依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97年修订的《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法》,尽管学科型专业性教育与应用型专业性教育同属5A类阶段的普通高等教育。但两者存在着培养方向与职能方面事实上的差异。学科型专业性教育类属5A1型,侧重按学科分类,一般是为研究做准备的;应用型专业性教育则类属5A2型,侧重按行业分类,一般是从事高科技要求的专业性教育。依次分类,应用型专业性教育是位于学科型教育(5A1)和职业型教育(5B)之间的第二类型的专业性应用教育(5A2),这种教育以行业性为主导,性质上以专业性为主线,类型上以应用型为主体,层次上以教学型为主流,模式上以实践性为主载,与侧重学科性教育的普通大学教育同型异质,本质上是建立在普通教育基础上的本科层次的应用型专业教育,其特性是结合学科和行业分社专业,培养面向社会一线的专业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2]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以下简称《纲要》)指出,高等学校要优化结构办出特色,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建立动态调整机制,不断优化高等教育结构。民办高校与公办高校相比办学主体和体制上相对灵活,应主动将高等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将专业设置与地方区域经济特色紧密结合起来,将人才培养与就业紧密结合起来,根据经济的发展、区域经济的特色、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灵活设置专业,优化学科和专业结构,结合自身定位,培养应用型人才,不断提升服务社会,努力提高民办高校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二、民办高校党组织在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中发挥作用的重要性

(一)民办高校党组织是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

民办高等院校是指企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及其他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利用

非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依照国家和本市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高等学校的设置标准,面向社会举办的实施高等学历教育的学校或实施高等非学历教育的教育机构

[3]。《纲要》提出了民办高等教育新的发展目标,民办高校成为教育体制改革和创新的试验区。目前,民办高校得以迅速发展,正处在从规模扩展向内涵建设转型时期,办学层次也逐步提高,面临世情、国情、党情正发生着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无论是民办高校的创办者、管理者还是广大党员都必须认识到民办高校党组织工作对于民办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意义,只有民办高校党组织充分发挥党在民办高校的政治核心和监督保障作用,才能更好地推动民办高等教育发展。

(二)民办高校党组织是民办高校稳定发展的前提

民办高校党组织在民办高校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中体现为“把方向、维稳定、促发展”,在学校中心工作中处于政治核心地位。民办高校党组织通过参与决策、找准地位,把好方向;加强上下沟通、协调各方利益、维护稳定;围绕学习中心发展、强化自身建设、促进学校的发展,在实践中保障了民办高校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发挥好民办高校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对促进民办高校和谐和稳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只有不断加强民办高校党组织的建设,才能确保党在民办高校的地位,才能保证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在民办高校得到贯彻,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才得以坚持。

(三)民办高校党组织是实现民办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

党的十七大报告特别强调:“高校作为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必须保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建设繁荣的社会主义校园文化和实现科学发展,培养社会主义建设合格人才,并积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全面地推进党的建设。”民办高校与公办高校虽然在办学体制不同,但同样也担负着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不断加强民办高校党组织建设,确保民办高校党组织在政治思想上起核心作用。民办高校党组织在组织上起监督作用,在发展建设中起服务保障作用。民办高校党组织是党对民办高校实行领导、监督、指导的主要渠道,加强党对民办高校领导是执政党的地位所决定的。民办高校党组织巩固发展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思想阵地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政治保障和引领作用。民办高校培养应用

型人才,这就要求真正从源头上厘清民办高校党组织应该做什么、怎么做、发挥什么作用、怎样发挥作用等问题[4]。只有民办高校党组织发挥自身优势,履行自身职责,凝聚各方力量,才能真正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第二篇:高校应用型英语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高校应用型英语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摘要 自从加入WTO之后,我国的外贸进出口业务就在不断的扩大,外贸企业本土化的需求,内资企业的国际化发展,对于英语沟通能力,商务外贸知识的掌握,现代化办公设备的熟练应用人才需求迫在眉睫。我国高等教育已经进入了大众化发展阶段。“发展应用性教育、培养应用性人才、建设应用型大学”已经成为高等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

一、前言

自从中国加入WTO之后,我国的外贸进出口业务就在不断的扩大,外贸企业本土化的需求,内资企业的国际化发展,对于英语沟通能力,商务外贸知识的掌握,现代化办公设备的熟练应用人才需求迫在眉睫。我国高等教育已经进入了大众化发展阶段。这种转变是全方位的:高等教育规模,高等教育观,高等教育的功能,课程和教学形式,学生经历,高等教育的多样性、特点和界限,领导与决策,学术标准,入学和选拔,学术管理形式,高等教育的内部管理等,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教育质量下降、毕业生就业紧张和教育公平等问题。其中,反映在外语专业方面的问题尤为突出。社会经济的变革,大众化教育的推进,为我国应用性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历史机遇。“发展应用性教育、培养应用性人才、建设应用型大学”已经成为高等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

二、我国培养高校应用型英语人才模式的核心内容

1、专业设置:以英语基础知识为根本,辅助学习经贸、法律、教育、外交、翻译等专业技能学习,以此来弥补当今社会急需的专业性人才,满足我国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变革的需求。

2、课程设置:主修英语专业技能的课程,包括、说、读、写;主修英语专业知识课程;相关专业,如经贸、法律、时事等选修课程。不断优化课程安排和比例结构。

3、实践环节:英语交流,评价和定位口语强化训练的标准和方式;专业实习内容与时间,实习结果评定等环节,加强学生理论与实践的融合,切实加强和指导学生毕业论文的书写。

4、教学环节:围绕学生中心,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从专业性和实用性出发教学;教学方式以网络和多媒体为主。

5、教学管理:师支队伍以考试方式进行录入,大力培养中青年骨干教师,融合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步伐,请专家和学者进行讲学。相关专业知识,我们采用联合办学方式,这样可能有效利用相关学附高专业的资源,来伪装我们对专业知识的需要。加强院、系两级督导,狠抓师德建设,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三、我国高校应用型英语人才培养的教育课程

(一)强化复合应用型课程体系建设。

一个教学模式的好坏评定标准,从课程体系就可以得到证实和体现。课程体系是指学校为学生和教师所设计的知识结果和教学体系,以人才培养为目标。要想培养出应用型的英语人才重要的是不断优化课程体系。因此,在确立了人才培养目标之后,以课程体系现代化的标准为根基,为于现有传统课程进行改革和优化,以此获得更大的收益。

专业课程进行资源整合和优化,把专业口径扩大化,实现课程体系的整体功能优势。把必修课与选修课、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做到完全的协调结合,形成一个完整的、融合的课程体系。最终达到课程体系的合理化,教学内容的优势化,实践研究成果的有效化,更加适应社会需求,迎合市场发展的谭程体系建设。首先,在课程设置方面,一定要摒弃以往传统守旧的教学模式方法,对于陈旧落后的教学内容进行丢弃,增设一些具有时代特色和社会需求的新元素,新内容。正确的认识到什么是基础的教学内容,哪些课程可分划为基础课、专业课、实践课,以及他们之间的课时比例等。在课程目标设定上,要以职业能力为教学的本位,以应用能力为教学的核心,以实用、实际和实效为教学课程的基本原则,构建我们教学的体系,使其具有科学性、可行性、适应性,把学生的社会适应性、社会认可度作为课程评价的重要指标。复合型英语人才必须具备一定的多专多能的应用意识、应用方法和应用技能,这一点在课程体系中要有全方位的体现。

在课程内容方面,要把持学以致用的教育方针,认识到每一门课程都不是单一独立存在的,基础课程是对专业课程的辅助,一定在按照开放性、灵活性的教学方法,把我们的专业课程和基础课程进行衔接,处理好单一课程和综合课程的关联,实现课程与课程间的在逻辑和结构方面的综合与联系,把体现当代学科发展特征的、多学科间交叉性知识渗透到课程内容中来,让学生在更广阔的领域内学习和理解知识的真正意义。

加强学习应用的实用性,因为语言最主要的是用于交流和沟通,所以学习的实践性十分重要。处理好知识理论与语言训练的关系,处理好综合素质教育和业务素质教育的关系,来实现学习整合综合技能的提高。通过为学习提供实践环境,培养学生语言交流之外,也会锻炼学生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创新的能力,使外语专业的学生成为社会都需要的复合创新型人才。

(二)教育手段与方法。

高校要培养出应用型的英语人才,就以充分利用人才培养系统,有条理的去构建和应用。需要与之相符合的教学手段作为指导,需要顺应时代发展的教学方法与社会的进步接轨通融。以往传统的老师,黑板,粉笔的教学已经满足不了现代学生学习的需求和兴趣,也不符合现阶段快速培养人,培养优秀人才,培养与时代接轨的人才的需要。

(三)教学管理机制改革。

每一个好的教学模式都离不开杰出的管理,有章法才会出效率。但是,管理并不是刻板坚硬必须执行的制度,它需要一定的灵活性,需要开放的政策,需要以人为中心的根本,促进个体快速发展,并适合整体学生的需要。从现有教学管理机制看,还应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实质性改革。

1、我国现阶段大部分学校依旧采用学年制进行修学。学年制有其弊端,学生总是被困在狭窄的角落里,很难走出这种传统的框框,学生学习似乎没有灵活性,学生没有自己的目标,完全是为了应付考试,顺利完成学业。有能力有精力的学生,也不能缩短学时,更不能学到课程之外的东西。这样会导致一部分学生,完成课程时内学习积极性处于停滞状态,不利于促进学生的奋进精神,也不利于快出人才。因此,我们更应该提倡学分制,可根据学生自己的兴趣爱好,自己的精力和能力,选择更适合自己的课程,也能保证不同学生学习的进度有着合理的差异化。

2、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选修课程。目前,有些高校采用选修课程学习,但是这种选修 范围还是有了限制,只能在几个科目中进行选修。这样的选修还是禁锢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此,我们可以对学校的全部课程进行划分和分类,并有专门的职业规划师为其学生的疑问进行指导和咨询,学生们可以先试听其准备选学的课程,试听后可进行选择,并咨询老师课程搭配是否合理,对以后职业的发展和个人的兴趣是否贴切。这将更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也有利于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

3、完善管理评估体系。有了好的合理的教学方法,也离不开全程质量的管理,对教材的筛选,教师人员的配备,课堂多媒体的应用,课程评估与考核等。并且还需要建立一个完善的教学信息反馈制度,包括学生对教学内容,对教师评估的反馈,也包括教师对教学质量和教学模式的分析反馈。

四、小结

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时代的时步对于应用型英语人才的需求毋庸置疑。尤其是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中国的大门向世界敞开,在中国英语已成为除汉语之外最为普及的语言。随之改变的就是高等学校外语教学的改革,因为只有改革才能适应社会的变化,才能与世界顺利接轨。同时,这一系列新的变化和发展,也为我国外语教学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和挑战。高校应用型英语人才培养已成为支撑我国市场经济的重要元素,高校应用型英语人才的培养模式需要我们去进一步的探讨和思考。培养一名优秀杰出的英语型人才,除了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之外,更需要的是能够将英语运用到外事、教育、经贸等诸多方面的复合型人才。

优化应用型英语人才培养模式后的专业人才强调以人为本,强调学科间的交叉、融合和渗透,既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本功,宽广的知识面,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践技能;又具有创新能力和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

优化应用型英语人才培养模式后的专业发展强调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充分考虑到实际情况,因校制宜,发展复合型、应用型英语人才培养的道路,结合全球经济发展和市场需求,培养有特色、高质量的专业人才,创造出学校、专业特色。

总之,分类发展是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理性选择,优化应用型英语人才培养模式是发展和创新的根本出路。本项目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成果将大大促进二十一世纪我国高校复合型、应用型英语人才的培养。□

(作者单位: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外国语学院)

第三篇: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验教学新模式论文

摘要:实验教学在人才培养课程结构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实验教学的方法手段及教学模式对教学效果效率都有深远影响。本文分析了当前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当前实验教学实际,提出了“互联网+”实验平台、虚实结合、校企融合的教学模式。为高校培育出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较强的国家合格人才。

关键词:高校;实验教学;新模式

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课程实验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思考能力、创新能力的重要教学途径,并且国家越来越重视高校教育中的实验教学。2018年5月19日,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联席会在大连召开。会议期间,来自全国各大高校的教授们以“新工科建设”、“虚拟仿真”、“创新创业教育”等主题作了系列报告讲座。虽然,从国家到高校对实验教学越来越重视,但实验教学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所以本文分析了实验教学现状,提出了“互联网+”实验系统平台(Internet+labsystem)、虚实结合(Virtualandrealitycombine)、校企融合(school-enterprisecombination)的LLVS教学新模式。

1实验教学现状

1.1对实验课程重视仍有不足

近年来,高校课程体系改革到目前已小有成果,实验课时比重由原来的20%~30%,调整到现在的近50%。虽然课时量有明显增加,但实验课程的质量还有很大提升空间。实验课程的内容仍旧以验证性实验为主,学生只能严格按照老师的计划步骤机械的完成课程实验。实验质量不高,缺乏对学生自主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

1.2缺乏系统的管理,教与学存在鸿沟

课前学生对实验任务了解不足,没有可供学生学习和测评的系统平台,无法及时获取教学课件、学习视频等教学资源。老师也对学生的了解仅限于实验课的几十分钟,实验前后缺乏沟通,缺乏对学生的考核与考查。急需建立有效的教学服务平台,促进教与学的完美结合。

1.3部分实验受到条件制约,难以满足课程需求

机械电器、化学生物等高损耗、危险性大的实验,及仪器、耗材须特殊处理,对实验条件较高、难度大,受到实验条件制约。部分学生在课内实验未能达到预期目的,课后开放性实验又难以执行,也将导致实验质量下降[1]。同时,由于大学门槛不段放宽,扩大招生等原因,大学学生数量增加,但实验室建设有限,资金投入不足、实验设备缺乏[2]。学生人均实验用时不足,更缺乏自由使用实验室的条件,实验教学质量难以达到预期。

1.4企业等用人单位参与不够,实验教学与社会、企业需求脱节

高校一切按照国家人才培养计划方案培养学生,缺乏与企业等用人单位的沟通,对企业的人才需求了解不够。人才培养目标与实际社会需求存在偏差或滞后,这就导致了毕业学生找不到工作,企业招不到所需人才的矛盾存在。

2实验教学新模式

2.1“互联网+”实验教学系统服务平台

基于互联网的实验教学服务系统建立后,教师把各阶段实验大纲、实验任务内容、实验过程相关视频和学习材料上传到系统平台。并在系统中设置相关内容进行阶段考核。学生可随时通过网络终端用自己的学号登录系统,查看与自己相关的实验任务资料[3]。在线学习相关文件、视频等内容。完成本项目理论部分测试。教师通过系统了解学生对本项目相关内容的掌握情况。对后期实际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前做出强调和预警。实验后,教师登录系统评阅学生递交的实验报告等材料,给出每个学生的实验成绩,撰写实验课程小结,实验电子材料存档、备份等[4]。基于“互联网+”的实验教学系统服务平台,学生可不受时间地域限制的自主学习,可以充分利用琐碎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2.2实验教学虚实结合现阶段虚拟技术比较成熟,也不乏一些单位正在研究如何将虚拟技术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有效应用,如虚拟仿真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在课程实验中的应用。虚拟技术的融入可降低风险节约成本,也便于及时的技术更新。2.2.1虚拟仿真技术在实验中的应用。电子电路及通信技术类实验可充分利用虚拟仿真技术。国内很多教学平台开发单位都在着力于虚拟仿真技术的开发,且技术较成熟。虚拟仿真可为电子电路类虚拟实验提供充足的元件库、设备库,如多功能数字万用表,数字逻辑分析仪、数字示波器、波特图测试仪等。可模拟微控制电路、模拟电路、数字电路等实验。虚拟仿真实验能为学校节省实验室资源,为学生实验节省大量的时间,帮助学生巩固理论知识内容,提高学生对电子电路的设计能力,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5]。同时,虚拟仿真技术的应用对培养学生利用网络技术、信息技术等新学科新技术解决现有问题起到促进和推动作用。在虚拟实验的基础上再进入实验室完成课程实验,效果会更好。既可以解决实验设备不足的问题及设备更新不及时的问题,又可辅助学生更好的完成实验。2.2.2虚拟现实技术在实验中的应用。虚拟现实技术(VR)在教育领域越来越受到重视,在机械制造、生物化学等有一定危险性实验方向有着极大的前景。通过虚拟现实技术虚拟出和实验实训室一样的环境来完成实验项目,既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又达到了训练效果。虚拟现实技术不仅让参与实验项目者有一个身临其境的实验体验,还可以解决设备陈旧、师资不足、项目经费紧张、安全性等一系列问题。无论是实验器材还是实验设备,更新换代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并非所有学校都有能力做到每一代设备的更新和使用,通常是需要几年或十几年的时间才更一代。通常实验设备的换代,很难赶上相关领域技术更新。但为了紧跟时代步伐,满足应用型人才需求,必须让学生掌握新知识新技术。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完成实验没有耗材损耗,没有太多的危险性,学生可以跟据自己的时间安排虚拟实验,可以节省大量的师资力量。利用虚拟技术完成实验练习,再完成实体实验,虚实结合实验教学,可以让学生不出门即可进入“实验室”参与将要完成的项目。有利于学生熟悉项目的具体情况、掌握要点、突破难点,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习效率,为顺利完成真实的实验项目提供有力保障。

2.3校企合作人才培养

对人才的的培养永远不只是学校的责任老师的事情,更是每一个社会主体的责任与任务。特别是培养满足社会发展需要、企业生产需求的应用型人才,离不开企业的参与。2.3.1校企共建实验室。校企双方共建实验室,学校提供实验室建设场地,以及科研团队和技术支持。企业负责设备的采购及后期维护。实验室的管理运作由校企双方共同完成。实验室的科研成果知识产权等属学校,企业对成果有优先使用权。学校可将科研过程及相关知识直接用于培育学生,如将相关知识撰写教材等。企业可以从实验项目中培育和储备自己的技术人才。2.3.2应用型人才联合培养。学生进入共建实验室参与实际工程项目的开发,让学生了解企业文化,熟悉企业规章制度,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学生在实验室按企业的项目开发过程系统的学习,把课堂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有利的结合,促进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全面发展。帮助和引导学生由一个合格大学生到一名高素质的企业员工的角色转型[6]。

3结束语

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模式的传承与变革,最根本的目的是培育出满足社会需求、满足用人单位需要的各类人才。本文提出LLVS实验教学新模式,正是出于在满足企业和用人单位需求的条件下,充分结合实验教学的实际情况,将新方法新技术应用到实验教学中,充分改善教学条件,提高教学效果,推动实验教学整体水平的提高。为国家培育人才是每个高校的使命,培育出满足社会需求的合格人才更是高校不可推卸的责任。

第四篇: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验教学新模式的论文

摘要:实验教学在人才培养课程结构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实验教学的方法手段及教学模式对教学效果效率都有深远影响。本文分析了当前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当前实验教学实际,提出了“互联网+”实验平台、虚实结合、校企融合的教学模式。为高校培育出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较强的国家合格人才。

关键词:高校;实验教学;新模式

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课程实验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思考能力、创新能力的重要教学途径,并且国家越来越重视高校教育中的实验教学。2018年5月19日,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联席会在大连召开。会议期间,来自全国各大高校的教授们以“新工科建设”、“虚拟仿真”、“创新创业教育”等主题作了系列报告讲座。虽然,从国家到高校对实验教学越来越重视,但实验教学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所以本文分析了实验教学现状,提出了“互联网+”实验系统平台、虚实结合、校企融合的LLVS教学新模式。

1实验教学现状

1.1对实验课程重视仍有不足

近年来,高校课程体系改革到目前已小有成果,实验课时比重由原来的20%~30%,调整到现在的近50%。虽然课时量有明显增加,但实验课程的质量还有很大提升空间。实验课程的内容仍旧以验证性实验为主,学生只能严格按照老师的计划步骤机械的完成课程实验。实验质量不高,缺乏对学生自主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

1.2缺乏系统的管理,教与学存在鸿沟

课前学生对实验任务了解不足,没有可供学生学习和测评的系统平台,无法及时获取教学课件、学习视频等教学资源。老师也对学生的了解仅限于实验课的几十分钟,实验前后缺乏沟通,缺乏对学生的考核与考查。急需建立有效的教学服务平台,促进教与学的完美结合。

1.3部分实验受到条件制约,难以满足课程需求

机械电器、化学生物等高损耗、危险性大的实验,及仪器、耗材须特殊处理,对实验条件较高、难度大,受到实验条件制约。部分学生在课内实验未能达到预期目的,课后开放性实验又难以执行,也将导致实验质量下降[1]。同时,由于大学门槛不段放宽,扩大招生等原因,大学学生数量增加,但实验室建设有限,资金投入不足、实验设备缺乏[2]。学生人均实验用时不足,更缺乏自由使用实验室的条件,实验教学质量难以达到预期。

1.4企业等用人单位参与不够,实验教学与社会、企业需求脱节

高校一切按照国家人才培养计划方案培养学生,缺乏与企业等用人单位的沟通,对企业的人才需求了解不够。人才培养目标与实际社会需求存在偏差或滞后,这就导致了毕业学生找不到工作,企业招不到所需人才的矛盾存在。

2实验教学新模式

2.1“互联网+”实验教学系统服务平台

基于互联网的实验教学服务系统建立后,教师把各阶段实验大纲、实验任务内容、实验过程相关视频和学习材料上传到系统平台。并在系统中设置相关内容进行阶段考核。学生可随时通过网络终端用自己的学号登录系统,查看与自己相关的实验任务资料[3]。在线学习相关文件、视频等内容。完成本项目理论部分测试。教师通过系统了解学生对本项目相关内容的掌握情况。对后期实际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前做出强调和预警。实验后,教师登录系统评阅学生递交的实验报告等材料,给出每个学生的实验成绩,撰写实验课程小结,实验电子材料存档、备份等[4]。基于“互联网+”的实验教学系统服务平台,学生可不受时间地域限制的自主学习,可以充分利用琐碎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2.2实验教学虚实结合现阶段虚拟技术比较成熟,也不乏一些单位正在研究如何将虚拟技术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有效应用,如虚拟仿真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在课程实验中的应用。虚拟技术的融入可降低风险节约成本,也便于及时的技术更新。

2.2.1虚拟仿真技术在实验中的应用。电子电路及通信技术类实验可充分利用虚拟仿真技术。国内很多教学平台开发单位都在着力于虚拟仿真技术的开发,且技术较成熟。虚拟仿真可为电子电路类虚拟实验提供充足的元件库、设备库,如多功能数字万用表,数字逻辑分析仪、数字示波器、波特图测试仪等。可模拟微控制电路、模拟电路、数字电路等实验。虚拟仿真实验能为学校节省实验室资源,为学生实验节省大量的时间,帮助学生巩固理论知识内容,提高学生对电子电路的设计能力,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5]。同时,虚拟仿真技术的应用对培养学生利用网络技术、信息技术等新学科新技术解决现有问题起到促进和推动作用。在虚拟实验的基础上再进入实验室完成课程实验,效果会更好。既可以解决实验设备不足的问题及设备更新不及时的问题,又可辅助学生更好的完成实验。

2.2.2虚拟现实技术在实验中的应用。虚拟现实技术(VR)在教育领域越来越受到重视,在机械制造、生物化学等有一定危险性实验方向有着极大的前景。通过虚拟现实技术虚拟出和实验实训室一样的环境来完成实验项目,既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又达到了训练效果。虚拟现实技术不仅让参与实验项目者有一个身临其境的实验体验,还可以解决设备陈旧、师资不足、项目经费紧张、安全性等一系列问题。无论是实验器材还是实验设备,更新换代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并非所有学校都有能力做到每一代设备的更新和使用,通常是需要几年或十几年的时间才更一代。通常实验设备的换代,很难赶上相关领域技术更新。但为了紧跟时代步伐,满足应用型人才需求,必须让学生掌握新知识新技术。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完成实验没有耗材损耗,没有太多的危险性,学生可以跟据自己的时间安排虚拟实验,可以节省大量的师资力量。利用虚拟技术完成实验练习,再完成实体实验,虚实结合实验教学,可以让学生不出门即可进入“实验室”参与将要完成的项目。有利于学生熟悉项目的具体情况、掌握要点、突破难点,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习效率,为顺利完成真实的实验项目提供有力保障。

2.3校企合作人才培养

对人才的的培养永远不只是学校的责任老师的事情,更是每一个社会主体的责任与任务。特别是培养满足社会发展需要、企业生产需求的应用型人才,离不开企业的参与。

2.3.1校企共建实验室。校企双方共建实验室,学校提供实验室建设场地,以及科研团队和技术支持。企业负责设备的采购及后期维护。实验室的管理运作由校企双方共同完成。实验室的科研成果知识产权等属学校,企业对成果有优先使用权。学校可将科研过程及相关知识直接用于培育学生,如将相关知识撰写教材等。企业可以从实验项目中培育和储备自己的技术人才。

2.3.2应用型人才联合培养。学生进入共建实验室参与实际工程项目的开发,让学生了解企业文化,熟悉企业规章制度,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学生在实验室按企业的项目开发过程系统的学习,把课堂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有利的结合,促进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全面发展。帮助和引导学生由一个合格大学生到一名高素质的企业员工的角色转型[6]。

3结束语

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模式的传承与变革,最根本的目的是培育出满足社会需求、满足用人单位需要的各类人才。本文提出LLVS实验教学新模式,正是出于在满足企业和用人单位需求的条件下,充分结合实验教学的实际情况,将新方法新技术应用到实验教学中,充分改善教学条件,提高教学效果,推动实验教学整体水平的提高。为国家培育人才是每个高校的使命,培育出满足社会需求的合格人才更是高校不可推卸的责任。

参考文献:

[1]闵永智,李红,王秀华.电气工程专业研究性实验教学新模式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5,32(12):177-178.[2]张书彬,杨明伦,杨祖彬.包装工程卓越工程师培养中的专业课程实验教学问题探讨[J].科技风,2012(17):192.[3]邱会华,周鹏.虚拟仿真实验在物理化学实验教学中的作用[J].山东化工,2016,45(17):132-133.[4]熊梅,罗晓宾,谢治州.数学类专业的课程实验教学组织与管理[J].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2,32(06):120-124.[5]戚依.基于云平台的虚拟实验室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复旦大学,2014.[6]杨成青.基于互联网+的校企合作模式探索[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6,29(15):18-19

第五篇:中职校计算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探讨

中职校培养计算机应用型人才的探讨

摘要:当前社会各行各业需要大量的计算机人才,而中职校怎样凭借自己的优势,为社会提供合格的计算机应用型人才呢?本文结合中职校的现状,从信息化社会对计算机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计算机专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中职校对计算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定位和中职校培养计算机应用型人才需采取的措施等四个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中职校;中职教育,计算机人才,培养措施

随着计算机的发展及应用,尤其是网络技术的应用和普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及其应用在我国有了很大的发展,计算机专业的教育也得到了发展。但现状是大部分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缺乏实际应用设计能力,不能很好地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知识应用到生产生活中去。计算机专业就业市场上一方面是企业急需大量的人才,却难以选择到满意的求职者;另一方面是中职校培养出来的毕业生难以满足企业的需要,就业率持续走低。在计算机日益普及的今天,信息化的社会需要什么样的计算机人才,中职校如何根据信息化社会的发展及时调整计算机专业的培养方向及教学方法,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计算机应用型人才是值得我们关注的一个问题。下面本文从信息化社会对计算机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计算机专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中职校对计算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定位和中职校培养计算机应用型人才需采取的措施等四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信息化社会对计算机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对计算机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是由社会发展大环境决定的,我国的国家信息化进程已经并将继续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产生重要的影响。

1、关于人才观的看法。企业与学校对人才的评判标准是不同的,或者说是视角不同。企业除了根据自己的组织结构和业务需要进行一些岗位细化外,还有一些外在的因素,比如企业文化,面试者对人才性格的感情认同、直觉等来决定用人标准。其中职业素养要求相当重要,包括候选人才的道德观、责任观、诚实守信等。物超所值的人才永远是企业所渴望的,所以复合型、具备大局观、系统化思路强的人才或者说具有相应学习能力和潜力的人才是企业非常愿意聘用的。

2、企业需要的中职人才应具备的能力。首先是技术能力。包括与人性有关的素养,例如自信心、勇气、胆量、敢于尝试、沟通技巧、开放思维和行为方-1-

式、幽默、学习方法与学习能力等。其次是与岗位有关的素养。例如网络管理员应该掌握的基本工作目标和工作性质;办公软件人员应该掌握的编辑、排版和打印能力;销售支持人员所应该掌握的工作内容,等等。

二、中职校计算机专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在培养初级软件人才、各行各业的计算机应用型人才、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所需的网络管理员等方面,中职教育较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成本、时效、从业者就业满意度、企业人力成本等方面,有显著优势。但同时,它也存在许多不足。

1、硬件条件严重不足。主要表现在人均计算机台数、互联网、网络设备、师资力量不足、知识陈旧,没有行业从业经历,职业实践经验不足,缺少对企业生产实际的了解,缺少对日新月异的IT技术和行情的灵活应变能力。

2、专业与课程设置不合理。专业名称混乱,办学重点不突出,与社会需求脱节;课程内容陈旧,落后于实际,也没有反映生产实际对学生能力的实际需求。

3、适合中职的计算机课程教学资源不足。

教材资源奇缺,大部分中职校采用偏重理论的大专教材,这些教材理论性较强,有许多知识对于中职校的学生来说难度太大。还有许多知识对指导实践的意义不大;软件开发的职业教育教学资源数量少、质量差。

4、教学、实习方式不合理。中职校的课堂教学总体原则是适宜、有用、有趣。许多学校存在学生“听不懂,学不会”的现象。学生希望“所学的东西现在就是有用的”,或者是“在生活中是有用的”。中职校应在专业分布、办学条件、师资力量、教学资源、教学方式等方面加快改革步伐,更好地适应国家的信息化进程。此外,学校的实训基地不够完善,缺少企业实训基地。

三、中职校对计算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定位

中职校应把培养学生职业素质、操作能力和技术服务能力作为人才培养的基本原则。

1、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职业能力为本位。把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放在突出位置,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这一点最值得借鉴的是德国的“双元制”。

2、以企业需求为基础,以就业为本位。加强学校、学生和用人单位的沟通和联系。让学生了解社会,明确学习的目标与方向;让学校随时掌握市场动态,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专业方向;让用人单位选择到急需人才,实现人力资源的最

大化、合理化。就业难的根本原因是专业与课程设置没有瞄准变化的市场需求。

3、改善课程内容与授课方式。通过课程开发,建立职教课程体系改进和更新的机制,让课程开发成为职教发展的动力,贯彻让“学生有一技之长”的主导思想,在课程设置上应多开设计算机应用软件课程,增强应用技能培养,知识面不要求太广,但一定要突出专业特色。在专业划分和课程设置上,应考虑职业需求,按专业化、行业化设置构想,对不同专业所需要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应用知识和各种计算机应用软件课程进行取舍,注重社会实效性,注重学生实际操作应用能力,注重开设实用的应用软件课程,除必须的计算机基础理论知识和计算机操作应用能力外,减少没有实际应用价值的理论课程,以及一些被淘汰与将被淘汰的理论和软件课程的开设,按各应用专业的特点,开设相应的课程,选择和讲授各专业计算机相关的应用软件。

4、以学生为主体,加强能力培养和能力考核。计算机学科的实践性和应用性较强,教师应注意学生计算机操作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学生的学习体验是根本,教学活动应该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应成为学习过程的策划者、课程设计者、学习过程中的教练、指导者、导师和顾问。完善专业实验室建设,如计算机软硬件安装、调试、维护等机会和场所;鼓励学生多参加竞赛活动;利用假期完成小论文、设计小程序等,逐步提高写作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适当减少闭卷考试科目,安排具体实践项目,通过更多的实验项目和实施成果对学习成绩进行评定,全面、客观地反映出学生理解、掌握、应用知识的实际情况。

5、引入校企合作、订单培养、项目教学、学分制等理念,建立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实验田,加强与企业合作形成三方沟通互动,适当安排学生在校期间到对口公司实习,发挥自身优势,为今后就业作好铺垫。

四、中职校培养计算机应用型人才需采取的措施

1、中职校人才培养观念需要清晰定位。了解整个人才市场的需求,然后对人才培养策略做出清晰定位。最大限度地贴近企业需要,最大限度地弥补学生学习生涯和职业生涯之间存在的传统鸿沟,缩短学生适应职业生活的时间距离和心理距离。

2、对中职校教师提出更高要求。教师要具备很强的再学习能力。计算机技术是更新特别快的一个专业,教师一定要有很强的再学习能力,尽快吸收新知识、新技能。同时还应加强社会实践的积累,即通过校企合作,大量参与工程,提高教师授课的实用价值。师生互动、生生互动,通过改变成动态圆桌式的教

学环境,增加学生职业素养中的主动、团结、协作的力量。

3、实行产教结合,推行订单培养模式等新型的校企合作机制。行业企业发展离不开职业教育,职业教育发展离不开行业企业。反映企业需求,成立董事会和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注重其在人力资源需求分析、行业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和专业课程建设方面发挥的作用。根据企业用人“订单”量身定制,进行教育与培训的机制。

4.按照技能型人才培养需要,科学构建课程体系。

(1)课程决策分权化。中职课程设计多方参与,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单位、教研组、专业组或专业部门牵头,聘请行业(企业)与用人单位,以及教育、科研部门的有关人员参加,建立专业管理委员会,研究制订专业发展计划、教学大纲和课程设计。在发达国家,中职校、行业等共同参与制订教学计划比较普遍。

(2)课程目标综合化、具体化。总目标表述参照行业特点,分目标与子目标尽可能行为化。目标必须合理,经反复研究,能充分反映职业能力、岗位(群)要求和学生学习的多方面需要。

(3)课程理论适度化。对理论课的要求是少而精,够用为度,大胆进行取舍。

(4)课程设计动态化。根据客观需要,新的知识、技术成果,以及职业岗位要求予以调整修正。

(5)课程结构模块化。知识单元化、操作模块化,达到模块最大利用,方便动态管理。

5、建立课程开发和教学内容更新机制,使课程开发成为职教发展的发动机。采用校企合作等形式,及时调整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突出本专业领域新知识、新技术、新流程和新方法;根据实际任务、过程和工作情况组织课程,形成围绕工作需求的新型教学与训练项目;支持教师到企业或用人单位见习或实践,提高教师专业能力、教学与训练项目开发能力和教育教学能力。

6、以学生为主体,提升职业能力。

在教学中,采用“行动导向”模式,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利用“项目教学”法,即确定任务—制订工作计划—实施计划—进行质量控制与检测—评估反馈,让学生充分体验完成一个完整的项目任务所需的流程。

7、加大实验实训基地的投入,营造良好育人环境。

实训基地是实训教学过程实施的实践训练场所,其基本功能为:完成实训教学与职业能力素质训导、职业技能训练与职业技能鉴定的任务。中职校与普通高中不同,实训基地的数量、实验设备的先进性,对中职校学生技能的培养至关重要。一个良好的实训基地,是为学生实现“零距离”上岗打好夯实的基础。同时实验实训基地的人文环境也很重要,实验室内多张贴一些励志性的标语,对学生的职业道德的培养也是有利的。

8、加强人文关怀,提供职业规划服务。

学校可以独立完成,或由校企联合完成。配有专职的职业经纪人,分析学生心理特点、基础素养、性格偏好,按照市场上的岗位要求,帮助学生制订中长期职业规划,提供短期职业机会(实习、首次就业、跟踪服务)。

总之,计算机应用专业是一个实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为使培养的学生能很快进入工作岗位,就需要提高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中职校需要改变原有的计算机专业教学模式,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改革教学体系与课程设计,积极加强校企合作,建立学生实践实习基地,营造良好育人环境。

参考文献:

[1]顾可民.计算机专业实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辽宁教育研究,2007,(10)

[2]秦虹等.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现存的主要问题.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1,(4)

[3]邢晖等.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探索.职教论坛,2001,(9)

下载高校党组织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分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校党组织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分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