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实现形式的探讨
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实现形式的探讨
在兼顾公平与效率的原则下,要全面理顺土地所有权、经营权和使用权的关系,再造所有权主体和经营权主体,为培育土地市场奠定制度基础。我们认为实行“土地股份制”是最好办法。所谓“土地股份制”,是以集体所有制为基础,利用股份制多层产权结构的特点,将土地分解为价值资产和实体资产,进而将土地所有权分解为土地股权、经营权和使用权,在此“三权分离”基础上,形成农民拥有土地资产的股权,集体经济组织掌握土地经营权、租佃农户或其他经济组织享有土地使用权的权力制衡关系,从而实现土地股份制与土地经营租佃制相结合的双层产权制度。
1、实施“土地股份制”的具体做法有:一是实施所有权主体与经营权主体的换位。即拥有所有权的集体经济组织和掌握经营权的农户这两个主体换位,是土地股份制实施的关键。通过股份制改造,一方面,将土地价值资产量化为股权,均等地分配给每个农民,使农户成为土地所有者,完成农民集体的所有权量化的任务;另一方面,将置换出的农民对土地实体资产的经营权,交给集体经济组织,使其成为土地的经营者,负责土地的经营活动,进而形成了集体经济组织经营和农户所有的新双层产权制度。二是引进股份制的权力制衡机制。成立“土地股份公司”,通过组建股东大会,负责决策重大经济事宜,保证农户所有权的行使;同时,也利用决策的多数票原则,保证所有权的共享性; 1
成立董事会,代表股东负责监督土地的经营活动;然后再由董事会聘用“懂经营、会管理”的能人具体负责日常土地经营活动。三是改变经营方式,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目标,实施规模化经营。土地使用权既可以集体经济组织自行掌握,也可以出租或参股给愿意经营的农业龙头公司或农户,股东农户有优先租赁权。四是农户可以通过股息和分红的形式,每年分享土地经营收入,也可以在条件允许的时候,在集体组织内部或市场上转让股权,变现资产。
2、变革土地集体所有权实现形式的优势。“土地股份制”在制度路径依赖、变迁成本以及实施效果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第一,它实现了公平与效率的有机结合。“土地股份制”利用土地资产的双重化,即价值资产与实体资产的分解,实现了公平与效率的有机结合。在土地股权分配中保证了结果平等,使每个农户都可以获得一份股权,体现了公平的原则;而在土地实体资产经营中,实行土地规模经营,提高经济效益,充分体现效率原则。这样做,不仅能满足农民公平拥有财产的要求,又能实现追求效益最大化的动机,从而使公平嫁接在效率的基础上。第二,它形成了激励与约束的有机结合。“土地股份制”是一个复合产权制度,不同产权主体都具有利益最大化的动机。如农民为了获得最大化的红利,必然关心集体财产的运营;经营者的利益、声誉与经营效果直接挂钩,必然精心经营土地资产;租佃农户或其它主体更是直接关心土地的投入产出效率,因而,形成了强劲的激励
机制。与此同时,各个产权主体由于利益的驱动,必然相互制约,形成合理约束机制。农民作为股东要监督和约束经营者的行为,保障自己权益;而集体经济组织与租佃农户或其它经济组织则依据合同相互制约,因而形成了严格的约束机制。第三,它还是低成本与高效率的有机结合。制度变革总是用成本最低的制度代替成本过高的制度、总是选择成本最小的变迁路径。土地股份制既具有农民个人所有制的强力激励机制,又拥有国有制规模土地的配置效率,同时,还保留了集体所有制“统筹协调”的功能,制度运行效率较高。另外,土地股份制是一种制度的改良,并不损害原有经济主体的利益,酿成社会巨变,相反每个当事者都会因此获得更大的收益,必然得到各界的支持,变迁成本较低。第四,它还是制度的稳定性与超前性的有机结合。制度的稳定性是其提高效率的前提。土地股份制设计,考虑了制度的延续性,既保存了农户和集体组织的主体地位,实现了农民的土地所有权,又奠定了集体经济组织存在和作用的经济基础,可谓一举多得。制度的超前性又是制度稳定性的基础。土地股份制具有制度的超前性。土地股份制初步实现了对现有土地制度的“三化”改造,即农民所有权的股权化、集体经济组织的公司化、土地使用权的租佃化。这样有利于资源的合理流动和配置,为农村市场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农民所有权的股权化,有利于农民持股转移或是变现股权带产转移。集体组织公司化,便于引进专业人才经营土地资产,提高资产运作效益。土地股份制与使用权租赁制相结合的产权制度,有利于促进土地股权市场和使用权市场的形成,便于土地价值资产的变现和保值增值,同时,也便于土地使用权的流转和避免土地的抛荒。
3、对变革土地集体所有权实现形式的弊端。首先,农民股权的界定和分配问题。如,以什么时期的农民承包权作为折股的基期?这直接涉及农民股权的多少。因为如果以承包制实施初期为基期,很多出嫁的妇女也应享有股权。又如,股权分配是一次性完成,还是要根据农民的数量变化来调整?这涉及一些已经农转非的农民的股权是否该收回的问题。其次,农民股权的法律效力问题。目前农民拥有的股权实际上是既不受法律承认,也不受法律保护的,所以,农民无法运作这一权力,如向银行抵押贷款或到产权市场变现。这些问题直接涉及到农民的既得利益与切身利益。
梨树固定观察点
邓吉妹
2010-5-26
第二篇:农村土地所有权问题
连续6个聚焦三农的中央一号文件和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无可置疑地表明了三农问题对于中国的重要性。然而,近些年来出台的一系列围绕三农问题的重要政策,如“反哺”、林权制改革、土地流转等,都没有触及到问题的关键,即农村土地所有制。
集体所有制:被虚拟化的行为主体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土地,土地问题的核心是所有制。要深化农村改革,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完成本世纪中叶实现初步现代化的目标,就不能也无法回避农地的所有制问题。
马克思和恩格斯曾经指出,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不能去剥夺农民,只能通过示范和提供社会帮助,把农民的私人生产和私人占有变为合作生产和占有。根据这一思想,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联共(布)中央决定推行农业集体化。1918年,前苏联颁布了《土地社会主义化》法令;1923年,列宁发表《论合作制》,具体规定了改造小农经济的途径。到1934年,全国参加农业合作组织的农户已达71.4%,苏联宣布基本实现农业集体化。在缺乏历史经验借鉴的情况下,苏联的农业集体化走了很多弯路,导致农业总产值下降了23%,其中牲畜存栏数减少了50%。
参照前苏联的做法,中国从1953年开始农业合作化运动,从此,我国农村土地被确定为集体所有制,并相继被写入了历届宪法和后来制定的《民法通则》、《土地管理法》、《物权法》,一直沿用至今。
不难理解,确定农地的集体所有制,是党的领导者在前苏联的影响下,满怀对社会主义公有制美好前景的憧憬,对马克思主义所有权观点的教条式运用。这一特定历史时期的特殊产物,在理论上存在严重缺陷。
首先,导致农地所有权主体不明确,产权虚化。“农民集体”不是法律上的“组织”,而是一个抽象的、没有法律人格意义的集合,它是传统公有制理论的政治表述,不是法律意义上的行为主体。这种没有具体组织形态和法律人格化的“农民集体”,根本无法享受和维护土地所有者的权利。
其次,造成了农业劳动力与主要生产资料的分离。如果生产力不能和生产资料紧密结合,必然导致生产效率低下。这一弊端在中国农业合作化后期,尤其是在人民公社阶段,已经充分显现,给中国农业造成的后果是灾难性的。改革开放以后建立在集体所有制基础之上的家庭联产承包,虽然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和中
国农民的温饱问题,但这种生产方式可以发挥的空间已到极限,以土地经营权流转为标志的农村深化改革,将因为农地所有制问题增加更多的不确定因素。
集体所有制:农村问题的制度根源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贫困状况有很大改变,但是,农村突发性群体事件却逐年上升。中国社科院于建嵘教授的研究表明,近5年来,每年发生的农地冲突约占农村群体性突发事件的65%左右,许多政府官员也公开承认土地问题是诱发农村群体性事件的主要因素。集体所有制使农地问题成为了农民担心、政府揪心、法院闹心的老大难,是发生在农村的几乎所有重大问题的制度根源。
集体所有制为地方政府和官员的权力寻租大开方便之门。因为所有权主体不明确,长期以来,名义上的集体所有制成为实际上的地方政府所有制。致使农村土地被各级政府不断以各种名目低价征用,土地财政成为政府提升政绩的捷径和官员腐败的沃土。面对横征暴敛,农民既没有主张土地所有者权利的法律身份,也没有维护这种虚拟权利的动力。在强势的公权力面前,个别奋起抗争的农民很难得到受到同样剥夺的其他人的有效支持,但是一旦形成集体抗争,极易发生危及社会稳定的群体事件。2007年年末,黑龙江富锦市72个村的4万农民和陕西省大荔县、华阴市、潼关县76个村的约7万农民,曾在互联网发表公告,宣布收回土地所有权,摒弃集体所有制。
集体所有制进一步加剧了城乡差别。据国土资源部公布的数据,从2003年至2007年4年间,我国耕地减少1.24亿亩。用极低的价格从农民手中征得土地,再转手以十几倍、几十倍甚至上百倍的价格卖出,其结果一是造就了数千万务农无地、上班无岗、低保无份的“三无”失地农民大军;二是造就了极少数一夜暴富的地产大亨和贪官污吏。调查表明,超过一半的失地农民生活十分困难。如果说上个世纪50年代的农业合作化是国家对农民的第一次剥夺,那么改革开放以来的大规模征用农地,是对农民的第二次剥夺。而剥夺所以能顺利实施,根源就是“集体所有制”。
集体所有制成为制约现代化大农业的瓶颈。中国农业的根本出路是发展以规模化、专业化为特征的现代化大农业,大规模的农田基本建设、战略性的科技投入、专业化的生产组织,都需要有与之相适应的、产权明确的土地所有制作为支撑。2002年3月1日起实行的《农村土地承包法》,赋予了农民30年不变、可以流转、继承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并由县以上政府发给“土地经营承包权证书”。这些规定,已经朝着重建农地个人所有制迈出了重要一步。但经营权和使用权毕竟不是所有权,法律也不可能规定发包方绝对不得收回或调整承包方案,从而留下了一个行政运作空间。何况政府不是农地所有者,不具备发包人资格,由政府向土地所有权者发放“经营承包权证书”,本身就构成了法律层面的悖论。一网友在天涯社区发表文章,介绍他返乡承包土地规模经营致富的经验,令很多网友
羡慕。但这位网友告诫大家:千万别租农民的地,有风险。他租的是当地劳改农场的地,是国有土地。
深化农村改革必须越过农地所有制的鸿沟。如果说推行家庭联产承包的第一轮农村改革是一项过渡性措施,那么以建立土地经营权流转市场为标志的第二轮农村改革,无疑是一项重要的制度创新,其重要意义在于农村改革已经逼近了问题的核心。我们距此似乎只有一步之遥,但所有权流转和经营权流转却有着本质的区别。应该清醒认识到,只有使包括土地在内的农业生产资料进入市场,实现农业投资主体和所有制多元化,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农业市场经济。
重建农村土地私有制,推动农村经济长久繁荣
2005年,温家宝总理在“两会”结束后答记者问时说了这样一句话:“农民对土地的经营、生产自主权长期不变,也就是永远不变。”
其实,农民对土地的承包经营权长期不变,永远不变,已经包含了农地私有的成分。当建立在土地集体所有基础之上的承包制无法容纳日益发展的农业生产力时,变革现有生产关系也就成为了深化农村改革的唯一选择。重建农村土地的个人所有制,使土地经营者成为土地所有者,在此基础上实现农村土地所有制的多元化,建立归属明确的现代产权制度,推动中国农业经济长期繁荣,应该成为我们必须坚持的发展道路。
数十年来,农地所有制问题始终与姓“社”还是姓“资”联系在一起。让所有制必须去对应某一种意识形态和政治概念,不符合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上层建筑要适应经济基础的经典理论,更违背了与时俱进的科学发展观。早在1992年,邓小平针对“姓资姓社”的争论,就明确提出了“三个有利于”标准。抛开“主义”之争,讲“以人为本”,讲发展才是硬道理,才是真正的解放思想。
有学者多次讲到,“中国的土地所有制制度,不是由政府或者党的部门制定政策的问题,而是中国宪法所规定的。中国的土地制度不存在私有制的问题”。事实上,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宪法作了多次重大修订,每次修订都是执政党带领全国人民探索中国发展方向和发展道路的经验总结。如果现行宪法和法律制约了农村改革和发展,那么,需要修改的只能是宪法和法律,而绝不能放弃改革。
农村土地是最大宗的生产资料,农村土地所有制的变革对于中国的经济和政治会产生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巨大震动,需要在建立和完善土地经营权流转市场的同时,积极探索和稳步推进这项事业。但是,中国农村土地的所有制,是由生产
力决定生产关系的经济规律决定的。中国共产党要代表先进的生产力和先进的生产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解放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这才是问题的基本面。
最困难的事情往往是最重要的事情。只要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坚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根本方向,中国农村土地所有制问题一定能在理论和实践上取得本质性突破。
第三篇:农村土地所有权转让协议书
农村土地所有权转让协议书10篇
农村土地所有权转让协议书1
甲方:__________________身份证号码:_______________
乙方:__________________身份证号码:_______________
丙方:__________________身份证号码:_______________
经各方友好协商,本着平等、自愿、有偿、诚实信用原则,就土地转让事宜达成协议如下:
一、地块概况
1.该地块位于__________,土地面积为__________平方米(折__________亩)。宗地四至及界址点座标详见附件国有土地使用证。
2.现该地块的用途为住宅、工业、综合和商业用地。
二、转让方式
1.甲方保证通过土地挂牌形式把该地块转让给乙方,并确保该地块的容积率大于等于__________,绿化率不少于__________%,土地用途为商业、住宅用地。
2.土地的转让价为__________万元/亩[包括级差地租、市政配套费、开发补偿费、建筑物和构筑物的安置费、青苗补偿费、空中或地下的管线(水、电、通讯等)迁移费和土地管理费],转让总价为人民币__________万元。
3.乙方同意按以下时间和金额分二期向甲方支付土地价款:第一期定金,地价款的__________%,计人民币__________万元,付款时间及条件:双方签订协议书,且已办好土地挂牌手续并在本条第四款规定的抵押登记手续办妥后__________天内支付;第二期,付清余款,计人民币__________万元,付款时间及条件:在乙方签订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协议,取得该土地的国有土地使用证后______个工作日内支付。
4.为保证前款第一期地价款的及时支付,丙方同意提供两宗土地的国有土地使用权作为抵押担保,抵押的土地使用权面积为__________平方米(详见成国用字第_____号和成国用()字第__________号),抵押担保的范围与甲方承担的责任的范围相同。双方同意在本协议签订后______天内到当地土管部门办理抵押登记手续,抵押期限至乙方取得机投镇________亩土地的国有土地使用证之日止。
5.该项目由乙方独立运作,盈亏自负。甲方愿意帮助乙方解决有关税费返还及政策协调。项目开发结束并经审计后,项目净利润率超过_______%的,超过部分净利润乙方同意与甲方五五分成。
三、违约责任
1.甲方诚邀乙方参与其_______亩土地的公开挂牌处理事宜,并承诺创造条件让乙方取得该块土地,若乙方未能取得该地块,甲方愿意双倍返还定金,计_______万元,甲方应在确认乙方不能取得该土块的土地使用权之日起________个工作日内支付此款。
2.乙方未能按时支付地价款,应以每日未付部分的万分之______点作滞纳金支付给甲方。如未能按时付款超过_____个工作日,视同终止履行本协议,并有权处置已付定金。
3.甲方应对乙方承担连带责任。
四、其他
1.在挂牌出让过程中,乙方仅承担应由受让方承担的土地契税和交易费用,其他有关营业税等均由甲方承担。
2.乙方的开发建设应依法律、法规和规定办理有关手续。
3.本协议未尽事宜,须经各方协商解决,并签订相应的补充协议,补充协议与本协议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4.本协议在执行过程中发生矛盾、争议,经协商无效时,提请法院裁决。
5.本协议经各方代表签字盖章后生效。
6.本协议一式六份,三方各执两份。
甲方(公章):_________乙方(公章):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签字):_________法定代表人(签字):_________
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
农村土地所有权转让协议书2
甲方名称:________
(承包方)
地址:________
乙方名称:________
(受让方)
地址:________
为了规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行为,维护流转双方
当事人合法权益,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本着自愿互利、公正平等的原则,经甲乙双方协商,订立如下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合同:
一、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方式:甲方采用________方式将其承包的土地流转给乙方经营。
二、流转土地用途:乙方不得改变流转土地农业用途,用于非农生产,合同双方约定:________________
三、流转的期限和起止日期:合同双方约定,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期限为____年,从____年____月____日起,至____年____月____日止。
四、流转土地的种类、位臵、面积、等级:甲方将承包的耕地(荒地、林地及其他土地)____亩流转给乙方,该土地具臵(名称、四至)。(可具体列表说明,并附土地现状平面图)。
五、流转价款及支付方式、时间:合同双方约定,土地流转费用以现金(实物)支付。乙方每年(时间,或一次性)
支付甲方____元/亩,(或实物____公斤/亩),合计____元(或实物____公斤)。
六、甲方的权利和义务:
(一)权利:按照合同规定收取土地流转费,按照合同约定到期收回流转的土地。
(二)义务:协助乙方按合同行使土地经营权,帮助调解乙方和其它承包户之间发生的用水、用电等方面的纠纷,不得干预乙方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
七、乙方的权利和义务:
(一)权利:在受让的土地上,具有生产经营权。
(二)义务:在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允许范围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按照合同规定按时足额交纳土地流转费,对流转土地不得擅自改变用途,不得使其荒芜,对流转的耕地(荒地、林地等)进行有效保护。
八、合同的变更和解除:有下情况之一者,本合同可以变更或解除:
(一)经当事人双方协商一致,又不损害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的;
(二)订立合同所依据的政策发生重大调整和变化的;
(三)一方违约,使合同无法履行的;
(四)乙方丧失经营能力使合同不能履行的;
(五)因不可抗力使合同无法履行的。
九、违约责任:
(一)甲方非法干预乙方生产经营,擅自变更或解除合同,给乙方造成损失的,由甲方赔偿乙方损失。
(二)乙方违背合同规定,给甲方造成损失的由乙方承担赔偿责任。
(三)乙方有下列情况之一者,甲方有权收回土地经营权:不按合同规定用途使用土地的;荒芜土地、破坏地上附着物的;不按时交纳土地流转费的。
十、合同纠纷的解决方式:甲乙双方因履行流转合同发生纠纷,先由双方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由村民委员会或乡(镇)、街道办事处等调解解决。不同意调解或调解无效的,双方协商向县级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也可以直接向起诉。不服仲裁决定的,可在收到裁决书之日起30日内向起诉。
十一、其他约定事项:
(一)本合同一式四份,甲方、乙方及原发包方各一份,乡镇农村土地承包合同管理机构一份。自甲、乙双方签字或盖章之日起生效。如果是耕地转让合同或专业生产经营项目流转合同,应以原发包方同意之日起生效。
(二)合同甲、乙双方约定的其他事项
(三)本合同未尽事宜,由甲乙双方共同协商,达成一致意见,形成书面补充协议。补充协议与本合同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甲方签字:(受让方)乙方签字:(承包方)___年___月___日___年___月___日
村集体经济组织或村委会批准或备案意见(盖章):________
____年____月____日
农村土地所有权转让协议书3
出让方姓名(以下称甲方):________
身份证号码:________
户口所在地:________
接受方姓名(以下称乙方):________
身份证号码:________
户口所在地:________
甲、乙双方本着诚实信用、公平、合法原则,依据《农村土地承包法》规定,自愿就甲方从承包的土地向乙方转让事宜,达成如下协议,共同遵守:
一、甲方将自己位于承包土地一块,四至界线分别为:东邻:、西邻:、南邻:、北邻:,共计亩土地转让给乙方经营(包括甲方在居民点的房屋和自留地)。
二、转让费为每亩元,合计元(大写)。乙方从______年起分期付清转让费,每年应付转让费额如下:
______年-______年每年____元;
______年-______年每年____元;
______年____元。
乙方必须于每年12月31日前付清当年转让费,否则每月应承担当年应付转让费的1%作为利息。甲方收款后,应向乙方出具收条作为收款凭据。
三、在乙方付清转让费前,土地承包所有权归甲方所有,所有围绕土地承包权发生的变更均使用甲方姓名,乙方隐瞒甲方擅自使用自己姓名作变更均视为违约,但甲方不得再将此宗土地质押或转卖于他人;当乙方付清全部转让款后,甲方应积极配合乙方将承包合同过户给乙方,过户产生的手续费由乙方承担。
四、自本合同签署之日起,土地生产经营由乙方进行,所有围绕此宗土地发生的费用均由乙方承担,经营所得也有乙方所有,因国家的惠农政策,发放的补贴(包括粮食直补款)及其它优惠归乙方所有。本合同签署之日之前围绕土地产生的费用由甲方付清。
五、乙方对转让土地拥有完全的经营权,但不得违反国家政策以及甲方与承包合同之条款。
六、乙方转让土地后如遇征收、征用土地,征地补偿款归乙方所有,因征地产生的优惠优政策及待遇也由乙方享有,乙方有权按转让土地面积领取集体的其它补偿、补贴。
七、乙方必须依法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不得掠夺性经营,不得给土地造成永久性损害,并负责保护好承包土地上的林木、排灌设施等国家和集体财产。乙方不得改变土地的农业用途,不得用于非农建设、不得抛荒。
八、在乙方付清转让费进行过户手续时,乙方应向甲方付清甲方垫付的上缴预收款_____元(大写)。
九、其他:
十、违约责任
1、甲乙双方在合同生效后应本着诚信的原则严格履行合同义务。如一方当事人无正当理由单方解除合同的,应向另一方当事人支付违约金。违约金的数额为。
2、如果违约金尚不足以弥补守约方经济损失时,违约方应在违约金之外增加支付赔偿金。赔偿金的数额依具体损失情况,由甲、乙双方协商。
十一、解决争议途径
甲、乙双方在履行本合同过程中发生争议,双方应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由村、管理区调解部门调解解决,调解不成的可依法向提起诉讼。
十二、生效条件
本合同自双方签字或盖章之日起生效。
十三、其他约定
1、本合同未尽事宜,可经双方协商一致签订补充协议。补充协议与本合同具有同等效力。
2、本合同一式二份,由甲乙双方各执一份。
甲方签名盖章:________
____年____月____日
乙方签名盖章:________
____年____月____日
农村土地所有权转让协议书4
甲方:_____
乙方:_____
经甲乙双方协商,本着平等、自愿、有偿、诚实、信用的原则,就甲方土地转让事宜达成如下协议:
一、甲方转让给乙方的土地位于,转让面积270亩,用第号,地号该宗地界地址点坐标详见国土资源局出具的国有土地使用证为准。
二、该土地转让价值为:亩_元=__________元,乙方同意分四次支付土地价款,第一次支付壹拾万元整(¥100000。00元),第二次是乙方在取得土地证后,于20______年4月份支付贰拾万元整(¥20______00。00元),第三次是20______年8月份支付贰拾万元整(¥20______00。00元),第四次是20______年10月份一次性支付剩余款项伍拾捌万元整(¥580000。00元)。
三、甲方负责办理转让国有土地使用证手续、办理土地证、契税、交易费用及其它有关费用由乙方支付。如有一方违约,违约方应赔偿对方总价款的__ %违约金。
四、本协议在执行中如有发生矛盾、争议,经双方协商无效时,转交当地法院裁决。
五、本协议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自双方签字盖章后生效。
甲方(公章):_________乙方(公章):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签字):_________法定代表人(签字):_________
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
农村土地所有权转让协议书5
转让方(以下简称甲方):_______________
受让方(以下简称乙方):_______________
甲乙双方按照《农村土地承包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政策的规定,本着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经双方协商一致,就土地转让事宜,订立本合同。
一、基本信息
1、甲方将其承包经营的位于______县______镇______村______组小地名叫______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永久转让给乙方。
2、地块四至:
东齐:_______________ 西齐:_______________
南齐:_______________ 北齐:_______________
3、面积:_______________
二、转让期限:永久。
三、计人民币大写:______元整(______元)。 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付清。以甲方收据为证。
五、双方约定
1、本协议自双方签字(印)之日甲方收款后即生效。
2、自协议生效之日起,该地块的管理权及使用权完全归乙方所有,甲、乙方及其家属、亲属人等不得以任何借口反悔,否则,视为违约。违约者,按该地块转让费的______倍价付给对方。
3、乙方在使用该地块的过程中,如出现与该地块的争端问题或受到外人干涉阻碍等事端,甲方应立即出面排解,直至平息纠纷,排除障碍为止,为乙方顺利使用该地创造有利条件。若因甲方化解无效导致乙方不能顺利使用该地或因贻误时间所造成的损失,应由甲方负责。
六、争议条款
因本合同的订立、效力、覆行、变更及终止发生争议时,甲乙双方应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按下列第 ______种方式解决:
1、提请村民委员会、乡(镇)人民政府、农业承包合同管理机关调解;
2、向有关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七、其他条款
本合同未尽事宜,可经双方协商一致签订补充协议。补充协议与本合同具有同等效力。
本合同一式三份,由甲乙双方和村委会各执一份。
甲方(公章):_________ 乙方(公章):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签字):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签字):_________
_________年______月___日 _________年______月___日
农村土地所有权转让协议书6
转让方(以下简称甲方):________
受让方(以下简称乙方):________
甲乙双方按照《农村土地承包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政策的规定,本着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经双方协商一致,就土地转让事宜,订立本合同。
一、转让标的
1.甲方将其承包经营的位于巫溪县镇村组小地名叫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永久转让给乙方。
2.地块四至:
东齐:________西齐:________
南齐:________北齐:________
3.面积:________
二、转让期限:永久。
三、转让费:共计____币大写:____(¥:____)
四、支付方式和时间:___年___月___日前一次性付清。以甲方收据为证。
五、双方约定
1.本协议自双方签字(印)之日甲方收款后即生效。
2.自协议生效之日起,该地块的管理权及使用权完全归乙方所有,甲、乙方及其家属、亲属人等不得以任何借口反悔,否则,视为违约。违约者,按该地块转让费的三倍价付给对方。
3.乙方在使用该地块的过程中,如出现与该地块的争端问题或受到外人干涉阻碍等事端,甲方应立即出面排解,直至平息纠纷,排除障碍为止,为乙方顺利使用该地创造有利条件。若因甲方化解无效导致乙方不能顺利使用该地或因贻误时间所造成的损失,应由甲方负责。
六、争议条款
因本合同的订立、效力、履行、变更及终止等发生争议时,甲乙双方应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按下列第种方式解决:
1、提请村民委员会、乡(镇)、农业承包合同管理机关调解;
2、向有管辖权的提起诉讼。
七、其他条款
本合同未尽事宜,可经双方协商一致签定补充协议。补充协议与本合同具有同等效力。本合同一式三份,由甲乙双方和村委会各执一份。
甲方(公章):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签字):_________
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
乙方(公章):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签字):_________
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
农村土地所有权转让协议书7
出卖人(甲方):_____
买受人(乙方):_____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和本市有关规定,甲、乙双方遵循自愿、公平和诚实信用的原则,经协商一致订立本转让协议书,以资共同遵守。
第一条甲方将自有的国有工业建设用地使用权(以下简称土地)转让给乙方。土地具体状况如下:
(一)甲方依法所有的国有工业建设用地使用权,座落于市辛章办事处辛五街、胜芳协作区,用途为工业用地,面积为4804。51平方米(以交易时不动产权证书记载为准)。
(二)该土地现在正在依据已经生效的市人民法院做出的冀1081民初5853号民事调解书办理产权分割,分割前的土地不动产证号为()市不动产权第0006609号,面积为6044。1平方米,()冀1081民初5853号民事调解书已经约定将其中1239。59平方米转让给有限公司,剩余4804。51平方米待甲方取得新的不动产权证书后将其转让给乙方。
(三)甲方保证已如实陈述土地权属状况和相关关系,乙方对甲方上述转让的土地具体状况充分了解,自愿买受该房地产。
第二条甲、乙双方经协商一致,同意上述房地产转让价款为人民币4500000元,大写:肆佰伍拾万元整。
经甲、乙双方协商同意,乙方于_______年____月____日给付甲方定金500000元,大写:伍拾万元整,该款通过乙方公司高管邢积林账户转账至甲方账户(已给付),待甲方取得将要交易的4804。51平方米土地(以证书记载为准)的不动产权证书后三日内,乙方给付甲方2500000元,大写:贰佰伍拾万元整,甲方收到此款后应协助乙方办理转让过户手续,待转让过户手续办理完毕后三日内,乙方给付甲方剩余尾款1500000元,大写:壹佰伍拾万元整,至此交易完成。
第三条转让过户的所有税费均有乙方承担。
第四条甲方承诺,在乙方或者委托他人办理转让过户时,积极给予协助。由于甲方故意拖延或者不及时提供相关材料的,造成乙方损失的,甲方负责赔偿。
第五条上述土地风险责任自该土地权利转移之日起转移给乙方。
第六条乙方未按本合同约定期限付款的,甲、乙双方同意依照相关法律规定,由甲方将乙方给付的定金予以没收。
第七条甲方未按本合同约定将上述土地交付给乙方或拒不协助乙方办理过户手续,甲、乙双方同意照相关法律规定,乙方有权要求甲方双倍返还定金。
第八条本合同自甲、乙双方签订之日起生效。
第九条本合同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规。甲、乙双方在履行本合同过程中若发生争议,应协商解决,协商不能解决的,由____市人民法院管辖受理。
第十条本合同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持一份。
甲方(盖章):_________乙方(盖章):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签字):_________法定代表人(签字):_________
委托代理人(签字):_________委托代理人(签字):_________
签订地点:_________签订地点:_________
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
农村土地所有权转让协议书8
转让人:_________(以下简称甲方)
受让人:_________(以下简称乙方)
鉴于本协议甲方为本协议所指地块土地使用权之合法拥有者,并同意转让该地块的土地使用权;本协议乙方同意受让本协议所指地块土地使用权。现甲乙双方就甲方向乙方转让本协议所指地块土地使用权事宜,经友好协商,特订立本协议。
1.总则
1.1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城市房地产转让管理规定》、《_________》及其它有关规定,参照国内和_________市各开发区的通行惯例,由甲方向乙方转让_________号地块内的部分土地使用权,用于乙方兴办_________。
1.2 甲乙双方必须遵守国家和地方的有关土地使用权转让及与土地使用权转让相关的所有法律、法规、规章及_________与土地管理部门签订的“土地使用权出让协议”(以下简称“出让协议”)。
2.双方法律地位及有关文件
2.1 甲方系经国家批准成立,负责_________土地开发和经营管理的经济实体,具有中国法人资格。
2.2 乙方系经_________国政府批准成立,从事生产经营_________的经济实体,具有_________国法人资格。
2.3 甲方应向乙方提供下列文件: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发的甲方营业执照(出示原件或提供复印件)。
乙方应向甲方提供下列文件:
(1)投资审批部门签发的项目批准证书(复印件);
(2)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发的乙方营业执照(出示原件或提供复印件)。
3.甲方的确认与保证
3.1 甲方确认并保证,甲方有权转让本协议所定地块,并具有与乙方签署本协议的完全能力。
3.2 甲方确认并保证,在乙方实际获得本协议所定地块的土地使用权之前未设置任何抵押、债权或债务,不被任何第三方追索任何权益。
4.场地位置和面积 甲方向乙方转让_________号地块内的部分土地使用权,作为乙方的工业建设用地。该场地面积共计约_________平方米(以土地管理部门勘测定界的面积为准),其地理位置详见《场地位置示意图》。
5.土地使用权转让期限
5.1 本协议第4.1条所定场地的土地使用权转让期限为自乙方申领的该场地国有土地使用权证载明的起始日起至_________年_________月_________日止。
自乙方领取该场地国有土地使用权证日起,前款所述场地的土地使用权归乙方所有,其合法权益受国家法律保护。
5.2 在转让期限内,除本协议另有规定外,甲方不得收回土地使用权。
6.土地使用权转让金和付款方式
6.1 土地使用权转让金为每平方米_________美元,_________平方米合计为_________美元(usd_________)。
前款所述土地使用权转让金总额最终以土地管理部门勘测定界的面积和前款所述的土地单价的乘积为准,并实行多退少补。
6.2 本协议双方签字后,乙方须按下述时间要求付清前条规定的土地使用权转让金: 本协议双方签字日后_________天内,即_________年_________月_________日前支付_________%,计_________美元(usd_________);
本协议签字日后_________日内,即_________年_________月_________日前付清余额_________%,计_________美元(usd_________)。
乙方应将土地使用权转让金支付到甲方指定的银行帐号:_________
7.场地交接
7.1 甲方应于乙方按本协议第6.2条规定付清全部土地使用权转让金后_________日内,将本协议第4.1条所定场地交付乙方使用。场地交接时,甲、乙双方的法定代表人或委托代理人应在场地交接单上签字,以示场地交接完毕。
7.2 甲方应于场地交付日期前_________天以书面形式通知乙方进行场地交接。若乙方不按甲方书面通知所载日期进行场地交接,逾期超过_________天的,视作乙方认可本协议第4.1条所定场地已交接。
7.3 在乙方支付全部土地使用权转让金,甲方交付用地,乙方具备申办土地使用权证的全部条件后,由乙方向有关土地主管部门申办土地使用权证,甲方将积极协助乙方领取土地使用权证,并向_________市房地产登记处办理登记手续。
8.场地基础设施、条件
8.1 除另有说明外,本协议所称基础设施包括以下部分:
(1)供电、供水、电讯、煤气设施管道;
(2)雨水、污水管道及接口;
(3)道路。
本协议所称基础设施管线的接口的含义如下:
(1)雨水、污水管道的接入点;
(2)经专业管线单位确认的本协议第4.1条所定埸地周边的其他基础设施管线的接入点。
8.2 本协议第4.1条所定场地为将按该地块的平均自然标高经过平整、拆除地面建筑物和/或构筑物、无地下公用设施的_________用地。
8.3 乙方项目建成投产时,甲方应向乙方提供雨水、污水管道的接口、以及其他基础设施管线和道路。
乙方在受让地块内建设施工时,场地应具备供水、供电、进出道路及场地平整之条件,同时甲方应协助乙方办理好有关临时用电、用水、电话接入使用的申请和批准手续,从接口引进红线内的工程费用和容量费用由乙方承担。
基础设施管线接口以上(包括接口)的公用设施部分由甲方建造,并承担全部费用;需要向有关部门办理各类手续的,由甲方负责。
8.4 基础设施管线接口以下(包括与接口的衔接部分)的乙方自用设施部分由乙方建造,并承担全部费用。
乙方使用供电、供水、电讯、煤气、雨污水排放等配套设施,应向有关公用事业单位申请办理,甲方应提供必要协助,贴费(增容费、初装费)、接装费及所需器材和费用均由乙方负责。
8.5 乙方在本协议第4.1条所定场地内进行建设时,不得损坏该场地周边道路及其地上、地下各类公用基础设施。乙方建设造成该类设施损坏的,应负责恢复原样,并承担全部费用及赔偿由此而造成的损失。
8.6 未经权利人许可,乙方不得以任何理由擅自开挖、占用本协议第4.1条所定场地以外的任何土地,如需临时占用本协议第4.1条所定场地以外的土地和道路,须得到政府主管部门或有关土地使用者的同意。
8.7 在转让期限内,乙方同意甲方在本协议第4.1条所定埸地内的边缘地带敷设热网管线,并向甲方提供施工方便,但具体实施方案甲方应与乙方协商。
9.其它权利和义务
9.1 乙方必须在_________年_________月_________日前,完成不少于总建安工程量的_________%,并须在_________年_________月_________日前竣工。
9.2 在转让期限内,乙方对依据本协议所取得使用权的土地,有权连同建筑物依法自行处置,包括转让、出租和抵押。上述事实的发生,应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及上海市的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办理,并不得与土地使用权出让协议和本协议的有关规定相抵触。上述事实发生时,乙方须将有关法律文件送交甲方备案。因上述事实的发生而产生的土地使用权后继者、受让者,都是本协议所规定的乙方权利和义务的承受人。
9.3 乙方在本协议第4.1条所定场地内兴建的.一切建筑和设施,包括改建、扩建等涉及交通、通讯、消防、环保、环卫、绿化等方面的,由乙方报请政府有关主管部门批准后实施。乙方的上述活动应符合经政府主管部门批准的_________区的有关规划、_________建设单位规划、建筑管理公约及各类管理要求。
9.4 乙方依据本协议9.1条所定内容转让、出租本协议第4.1条所定场地时,再受让人投资兴办的项目须符合_________区产业导向和整体规划等要求。
9.5 本协议第4.1条所定场地边界以外的公共卫生、绿化养护、市政养护等事项由园区管理机构承担,乙方应按_________区市政市容管理机构公布的有关规定向甲方交纳管理费。该管理费应为合理之费用。
9.6 凡涉及土地使用权转让、再转让、继承、出租和抵押及有关建筑物、附着物的产权变更等的所有经济协议、契约、凭证等必须进行登记的文件,均应按有关法规的规定办理登记。
9.7 转让期限内,乙方应按规定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缴纳土地使用金。
10.续期与协议终止
10.1 本协议第4.1条所定场地的土地使用权转让期满后,乙方欲继续使用协议所定场地而甲方仍拥有该场地的土地使用权的,乙方可以申请续期。
乙方申请续期的,应符合下列各项条件:
(1)续期的书面申请至迟于土地使用权转让期满前_________年送达甲方;
(2)投资审批部门同意乙方延长经营期限的批准文件于土地使用权转让期满前_________个月送达甲方。
10.2 乙方提出续期申请后,甲方在转让期限届满前不得就本协议第4.1条所定场地的租用或使用权转让事宜对任何第三方作出有法律约束力的承诺。
10.3 土地使用权转让期满后不续期的,乙方应将本协议第4.1条所定场地完整地交还给甲方。因乙方原因使得甲方不能支配该场地的,乙方应按当时的价格继续向甲方支付场地使用费用。
10.4 本协议第4.1条所定场地的土地使用权转让期满后,乙方欲继续使用协议所定场地而甲方届时不拥有该场地的土地使用权的,乙方可以直接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申请续期。转让期满后,乙方不续期的,地面建筑物及附着物的处置按国家有关规定办理。
11.违约责任
11.1 除本协议另有规定外,甲乙双方有下列情况之一的,构成违约:
(1)在乙方支付完全部土地使用权转让金后,甲方未按本协议第7.1条规定的时间提供场地的;
(2)乙方对本协议第4.1条所定场地的使用和处置与“出让协议”、_________区建设单位规划、建筑管理公约及本协议的有关规定相抵触的;
(3)乙方未按本协议第10.3条规定将本协议第4.1条所定场地交还甲方的;
(4)双方违反本协议其它条款的(逾期付款不适用本条款,按照11.4、11.5条处理)。 甲、乙双方任何一方发生上述违约事项的,违约方应向另一方支付违约金。违约金按日计算,方法如下:
(1)日违约金为_________美元;
(2)违约天数=自违约事实发生之日起至纠正之日止日历天数;
(3)违约金金额=日违约金×违约天数。
11.2 违约造成的另一方经济损失超过违约金的,违约方还应支付超过违约金部分的赔偿金。赔偿金由双方根据经济损失的程度据实计算,共同核定,也可以由双方共同委托具有专业权威的第三方核定。
11.3 违约金、赔偿金至迟应于明确违约责任之日起_________天内偿付;违约事实于偿付当日及其之后仍在延续的,违约方应继续支付违约金、赔偿金直至违约行为终止。
11.4 符合下列情况之一的,应视为逾期付款,每逾期一日按未付金额千分之五的比例支付滞纳金。
(1)乙方逾期支付土地使用权转让金的;
(2)任何一方逾期支付违约金、赔偿金。
11.5 乙方逾期付款,除依本协议第11.4条规定每逾期一日按未付金额的千分之五向甲方支付滞纳金外,若出现下述情况,同时应以下列方式承担责任:
(1)乙方任何一期付款逾期超过_________天的,甲方有权单方面终止本协议,并将乙方已支付的土地使用权转让金予以扣除(扣除方式详见本条第(3)款);但本款前述情况发生时,经乙方书面要求,甲方书面同意可给予乙方宽限期,宽限期自乙方付款逾期第一日起计_________个月,宽限期内,乙方仍应根据本协议第11.4条之规定向甲方支付前述逾期付款而产生的滞纳金。
(2)宽限期内,乙方任何一期付款逾期的,自逾期之日起,甲方就有权单方面终止本协议,并将乙方已支付的土地使用权转让金予以扣除(扣除方式详见本条第(3)款)。
(3)本条第(1)、(2)款所述甲方扣除乙方土地使用权转让金具体办法为:甲方将乙方已支付的土地使用权转让金扣除协议总额的30%及本协议规定的滞纳金、违约金后余额退还;同时,甲方有权向乙方追究违约赔偿。
11.6 如果乙方不能按本协议第9.1条之规定的期限完成建设工程量的,乙方可至迟在建设期限届满之日前_________个月,向甲方提出延建书面申请,且延期不得超过_________年。
除经甲方书面同意或不可抗力事由引起的迟建外(不可抗力的解释以中华人民共和国颁布的法律为准),自9.1条规定的建设期限届满之日起,超出_________个月以内的,罚以本协议转让金总额的_________%,超出_________个月不到_________年的,罚以本协议转让金总额的_________%,超出一年不到二年的,罚以本协议转让金总额的_________%,超出_________年未完成的,由甲方无偿收回该地块的土地使用权以及地块上全部建筑物或其它附着物。
11.7 违约事实发生后,守约方有权选择终止或继续履行本协议。守约方要求继续履行本协议的,无论违约方是否已实际支付了违约金或/和赔偿金,违约方均应继续履行本协议。
12.不可抗力
本协议的任何一方,由于战争、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的事故,致使不能按约定的条件履行本协议时,遇有不可抗力的一方,应立即通知另一方,并应在_________天内,提供不可抗力详情及协议不能履行,或者需要延期履行的理由的有效证明文件,此项证明文件应由不可抗力事故发生地的公证机构出具。双方可按不可抗力对履行协议影响的程度,协商决定是否解除协议,或者部分免除履行协议的责任,或者延期履行协议。
前款所称自然灾害仅指严重水灾、火灾、台风以及地震等自然现象引起的灾害。
13.适用法律及争议的解决
13.1 本协议的订立、效力、解释、履行和争议的解决均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 13.2 凡因履行本协议所产生的或与本协议有关的一切争议,甲乙双方应友好协商解决;协商不能解决的,本协议任何一方可将争议提交_________仲裁委员会并按其仲裁规则仲裁(或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14.保密 事先未经本协议对方的书面同意,本协议任何一方不得向第三方披露本协议的全部或部分条款,一经查实,披露方应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15.以往协议 本协议的效力超过甲乙双方以往就本协议第4.1条所定场地的土地使用权转让事宜或与其相关的事宜所达成的协议,上述协议从本协议生效之日起失效。
16.其它
16.1 本协议如有未尽事宜,经双方协商一致,可另行达成书面协议作为本协议的组成部分,与本协议具有同等效力。经双方协商一致,可对本协议进行修改。在修改文件生效前,双方仍应按本协议规定的内容履行。补充协议经双方法定代表人或委托代理人签字并办理公证手续后生效。
16.2 本协议(包括协议正本、附件及补充协议)经双方法定代表人或委托代理人签字并办理公证手续后生效,公证费用由双方各自承担。
16.3 本协议生效后,国家或_________市修改本协议所依据的法律法规或颁布新的法律法规对本协议有追溯力的,双方应及时修订本协议,以确保双方的合法权益不受损害。
16.4 下列文件为本协议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与协议正文具有同等效力:
(1)_________区建设单位规划、建筑管理公约;
(2)场地位置示意图;
(3)雨水、污水管道接口图;
(4)_________区市政基础设施使用和保护管理办法。
(5)“出让协议”(复印件)。
16.5 乙方可以自由决定以美元或人民币支付本协议6.1条所定土地使用权转让金,该支付的土地使用权转让金由乙方汇入甲方指定的银行。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按付款当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人民币兑美元的卖出与买入价的中间价计算。若付款当日无交易,则以付款前上一个交易日的中间价计算。
本协议履行过程中若发生其它费用的,与前款同。
16.6 本协议用中文和_________文书写,两种文本具有同等效力。上述两种文本如有不同的解释、理解或不符时,以中文本为准。
16.7 本协议双方用电报、电传和传真发送通知时,凡涉及各方权利、义务的,应自用上述方式发送通知之日起_________天内,随之以书面信件通知。本协议中所列甲、乙双方的通讯地址即为甲、乙双方的收件地址(本协议一方或双方改变其通讯地址的,应于改变之日起_________天内通知协议的另一方)。
16.7 本协议正本一式_________份,甲乙双方各执_________份。
农村土地所有权转让协议书9
甲方:________________身份证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住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方:________________身份证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住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经甲乙双方根据合同法等相关规定。公平合理,相互自愿的前提下,双方签订以下协议。
一、地块概况
该地块位于________区,集体土地证号为:________________,土地使用权人:____________,使用权面积为________平方米,地类(用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宗地四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注:该宗土地是由____________转让给____________所有,现将该宗土地转让给____________所有。)
二、转让方式
1、甲方把该地块转让给乙方,土地转让总价为人民币________元整(¥:________________元整),乙方将房屋转让款________次性付给甲方(以银行打款凭条为证)。
2、甲方确保该宗土地转让前无任何纠纷,无任何建筑物。
3、甲方负责提供相关依据并配合乙方办理相关建房手续和证件。
4、如乙方要求过户,甲方应提供所有相关手续,过户费用由乙方支付。如因甲方原因不能办理过户手续,甲方应退还所有购买土地的转让款,并且赔偿乙方按转让款的总额________/每日计算。
5、甲方需把原政府规划的安置协议,规划许可证,集体使用证,身份证复印件等证件交给乙方,以便办理相关手续。
6、甲方积极帮助乙方解决有关土地手续办理事宜,该宗土地转让后产权由乙方所有。
三、其他事宜
1、本协议未尽事宜,须经双方协商解决,并签订相应的补充协议,补充协议与本协议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2、执行过程中发生矛盾、争议,经协商无效时,提请法院裁决。
3、本协议经双方签字盖章后生效。本协议一式________份,甲乙各执________份。
甲方(公章):_______________乙方(公章):________________
联系电话:___________________联系电话: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年________月________日________年________月________日
农村土地所有权转让协议书10
转让方(以下简称甲方):________
住址:________
份证号码:________
受让方(以下简称乙方):________
住址:________
身份证号码:________
甲乙双方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政策的规定,本着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经双方协商一致,就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转让事宜,订立本合同。
一、转让标的
甲方将其承包经营的位于乡(镇)村组亩土地的承包经营权转让给乙方从事(主营项目)生产经营。
地块名称:________
地块数(块)________
坐落(四至)东:________南:________西:________北:________
面积(亩)________
质量等级(肥力水平)
备注
二、转让期限
转让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年限为年,即自___年___月___日起至___年___月___日止(转让期限不得超过承包期的剩余年限)。
三、转让费
转让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转让金为____元。对甲方实际投入资金和人力改造该地块的补偿金为____元(没有补偿金时可填写为零元)。
四、支付方式和时间。乙方采取下列方式和时间支付转让金和补偿金:
乙方采用现金方式支付转让金和补偿金(无补偿金时可划去),支付的时间和方式为(为___年___月___日前一次或多次付清)。
五、承包经营权转让土地的交付时间和方式
甲方应于____年____月____日前将转让土地交付乙方。交付方式为。双方须提请所在地乡(镇)农村土地承包管理部门、发包方、双方指定的第三者中的任一方鉴证,乙方应向甲方出具乙方签名的转让土地交付收据。
六、承包经营权转让和使用的特别约定
1、甲方转让土地承包经营权须经发包方同意,在合同生效后终止与发包方的承包关系。
2、甲方交付的转让土地必须符合双方约定的标准。
3、乙方依据合同获得土地承包经营权后须与发包方确立新的承包关系,重新办理承包手续。
4、乙方获得土地承包经营权后,承包期内依法享有该土地的使用、经营决策、产品处置和收益等权利。
5、乙方获得土地承包经营权后,必须按土地亩数承担国家政策规定的费用和其他义务。
6、乙方必须管好用好承包土地,保护地力,不得掠夺性经营,并负责保护好承包土地上的林木、排灌设施等国家和集体财产。
7、乙方不得改变土地的农业用途。
8、其他约定:____。
七、违约责任
甲乙双方在合同生效后应本着诚信的原则严格履行合同义务。如一方当事人违约,应向守约一方支付违约金。违约金的数额为。
甲方签名盖章:________
____年____月____日
乙方签名盖章:________
____年____月____日
第四篇:论集体所有权与集体所有制实现的经营形式
论集体所有权与集体所有制实现的经营形式
在关于所有权与所有制的关系问题上,社会主义民法学理论认为,所有权是所有制的法律反映,所有权是由所有制决定的,所有制的性质和形式决定着所有权的性质和内容,有什么样的所有制就有与之相适应的的所有权;所有权又反过来促进和保护它所赖以建立的所有制关系的稳固和开展。同时也认为所有权不同于所有制,所有制是任何社会都存在的经济制度,而所有权属于法律上层建筑,仅仅存在于阶级社会,是社会历史现象。并且按照这一理论将所有权的类型划分为奴隶制所有权、封建制所有权、资本主义所有权、社会主义所有权四大历史类型。对于社会主义社会的所有权类型划分为国家所有权、集体所有权、个人所有权三个类型。这些理论来自于前苏联的社会主义民法学理论,为我国20
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民法学理论所继受,直至上世纪80
年代这一理论一直在我国民法学界占据主导地位。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开展和我国民法学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许多民法学者对这一理论提出反思,认为以所有制的类型划分所有权类型,强调社会主义公有制财产的神圣不可侵犯,给予国家所有权、集体所有权以特殊保护,轻视对个人合法财产的保护,鄙视私有财产,与民法的平等原那么相违背,与我国开展多种经济成分和经济形式并存的市场经济的要求不符。
因此,我国民事立法和教学中许多学者主张抛弃按所有制标准划分所有权类型的做法,规定对各类主体平等保护的所有权。但在我国物权立法中要不要规定国家所有权、集体所有权、个人所有权的不同类型一直是法学界争议的难点和焦点问题。因此,正确认识所有权与所有制的关系是物权法理论研究和物权立法中的重大问题。正确认识集体所有权与集体所有制的关系是关系到如何正确处理我国物权法与我国宪法所确立的根本经济制度的关系的重大问题。对集体所有权我们应当从对它所赖以建立的经济关系——集体所有制分析中认识其性质。
一、集体所有权是集体所有制实现的法权制度
所有制决定着所有权,是指所有制开展到一定的历史阶段产生了所有权;所有制的性质和所有制的开展决定所有权的性质和所有权制度的开展。所有制是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中人们对物质生产条件的占有关系。“广义的所有制内涵是指经济主体对客观对象的占有关系,它不仅包括经济主体对客观物质生产条件的占有关系,还包括对劳动产品(包括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占有关系,以及对主观的生产条件及人的劳动能力的占有关系。也就是说,它包括经济主体对物质生产资料、劳动产品和劳动力三者的占有关系,而狭义所有制内涵仅指经济主体对物质生产资料的占有关系,即仅指生产资料所有制。〞[1]我们这里研究的所有制与所有权关系主要是指在狭义的所有制意义上,即生产资料所有制与生产资料所有权的关系。
在人类社会,人们为了生存所进行的一切物质生产活动必须占有和利用生产的物质条件,即生产资料。
早在原始社会,人们以血缘联系的氏族或部落的共同体同占有土地、森林、石斧、弓箭等物质条件,共同劳动、共同消费。那时人们劳动能力低下,只有联合起来,共同占有生产资料才能维持生存。因而没有剥削,没有压迫,没有国家,也没有法律,人们对物质生产条件的占有只是一种事实,而不是权力。所以,只有生产资料的所有制而没有所有权。后来,随着人类劳动能力的提高和增强,劳动的社会分工成为可能并得以开展,物质劳动和精神劳动开始别离,劳动者和生产的物质条件,即生产资料开始别离。随着交换的开展,私有制产生,社会分裂为奴隶主和奴隶两大阶级,奴隶主占有了生产资料和奴隶劳动,产生了奴隶制国家和奴隶制国家的法律制度。于是,奴隶主对生产资料和奴隶的占有被赋予法律权力,即所有权。在奴隶制下,劳动主体及劳动者本身也成为奴隶主所有权的客体。在封建地主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中,地主拥有土地生产资料,劳动者农民在地主所有的土地上劳动,其产品作为地租由地主占有。在资本家所有制下,资本家掌握资本生产资料的所有权,雇用工人出卖劳动力,其创造的剩余价值为资本家占有,成为资本增值的源泉。在这些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中劳动者与生产资料是异化的,其生产过程表现为劳动者的劳动与他人生产资料的结合。
生产资料的所有者凭借其生产资料的所有权,支配劳动者的劳动,获得对劳动产品的所有权。无论是在资本主义社会还是社会主义社会,只要是在资本制企业中的经济关系都是如此。在所有制经济关系中生产资料的所有者主体,在法权关系中必然是生产资料的所有权主体,企业的所有者就是指资本的所有者,因而所有制决定着所有权,所有制与所有权具有一致性。在这一意义上所有制与所有权是一致的,其差异只不过是经济关系与法权制度上的不同称谓而已。
人类社会开展的历史和现实中,既有生产资料所有者与劳动者统一的关系,也有异化的、对立的关系。
生产关系中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关系即所有制关系是本质的关系。在奴隶主的所有者关系、封建地主所有制关系、资本所有者关系中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结合是异己的结合,生产资料所有权与劳动者是对立的。在这些社会当然也存在着个人拥有生产资料所有权同其个人劳动直接结合的小生产或家庭生产,但它不是社会的主要经济形式。
社会主义社会就是在否认和推翻剥削阶级私有制的根底上建立的以劳动者共同所有生产资料的公有制为根本经济特征的社会。传统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理论中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包括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和社会主义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社会主义的全民所有制即在全社会范围内全体劳动人民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生产资料的所有权由国家代表全体人民享有。劳动者以联合劳动在全民所有制企业直接与生产资料结合,实行国有国营的企业模式。集体所有制那么是指一定范围劳动群众对生产资料的共同占有,由劳动群众集体组织享有生产资料的所有权。而且认为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是社会主义所有制的高级形式,集体所有制是公有制的低级形式,它要不断地向全民所有制过渡。对于生产资料的个人所有权那么予以否认。因而在对所有权的保护上采取了优先保护国家所有权,其次保护集体所有权,限制个人私有权的政策。这是改革开放以前,我国社会在所有制和所有权问题上的主流意识形态。在实践中强调劳动者作为生产资料所有者与生产资料的直接结合;把所有制与所有制的实现方式高度统一,把所有权与经营权高度统一。在全民所有制由国家享有所有权直接经营国有企业,工人以生产资料所有者和劳动者的身份在国有企业同生产资料直接结合。
在集体所有制,那么强调集体企业的生产资料由企业的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劳动者作为生产资料的主人,以集体劳动的形式实现了与生产资料的直接结合。在农村集体所有制经济中那么实行人民公社化体制,劳动农民在生产队、生产大队、人民公社范围内作为土地等生产资料的所有者,以集体劳动的方式与土地等生产资料直接结合。在抽象的理论上是这样认识的,但在实践中无论全民所有制经济,抑或集体所有制经济中,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结合都是由官僚管理者的管理下结合的,生产资料的所有权都由管理机构控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首先是从改革所有制的实现方式开始的。经过反思传统的所有制理论和意识形态,认识到在我国目前的生产力条件下,应采取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形式共同开展的方针;认识到所有制与所有制实现方式是可以区分的,同一所有制的实现方式可以多样化;认识到所有权与经营权是可以别离的。经过20
多年的改革实践,目前我国的所有制类型已经包括了社会主义国家所有制、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城乡个体劳动者所有制、私人资本所有制、外国资本所有制。各种所有制的经营实现方式更是多种多样。对于全民所有制企业已经进行了股份化和公司化改造,把国家生产资料所有权与公司企业的法人财产权相别离,国家向公司企业投资持有企业股份,仅仅享有公司法人投资者权益,公司法人那么以其独立财产权开展经营活动。在农村集体所有制关系中那么主要废除了人民公社政社合一体制,在乡、村、村民小组集体拥有土地等生产资料所有权的前提下,实行家庭承包经营制,农民个人以家庭为单位通过承包经营方式获得对集体所有的土地等农业生产资料的经营权,独立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因此,可以看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对关于社会主义所有制理论和意识形态的扬弃,是对社会主义所有制理论和实践的创新,它扬弃了社会主义所有制理论和意识形态中不符合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被实践证明是错误的东西,开展了社会主义所有制理论,在实践中主要是创新了社会主义所有制的经营实现方式,改革了僵化的经营体制。因此,改革不是对社会主义所有制的否认,而是在坚持社会主义所有制方向的前提下,为社会主义所有制的实现进行的制度创新。因此,我们不能把对传统的极左思潮下的社会主义所有制理论和意识形态的否认,看作是对社会主义所有制本身的否认。
社会主义的最本质的特征就是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和共同富裕。这是我们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始终要坚持的。在当前坚持社会主义的公有制本质,就是要在以人为本和以科学开展观指导下探寻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有效实现方式。这同受极左思潮支配的社会主义所有制理论和意识形态是完全不同的。它表达在要求社会主义公有制与其它所有制共同开展,要求公有制的实现方式能够促进生产力的开展和最大限度地实现公有制成员的利益为原那么。
所有制关系是根本的利益关系。“人类要生存,必须进行物质资料生产,而生产必须借助于生产资料来进行,生产资料不管在什么社会条件下,必须以一定的所有制形式归属于一定的所有者,成为她获取经济利益的‘凭证’;从事物质资料生产还必须有一定劳动能力的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所有者结成一定的分工协作关系进行生产劳动,互换其活动〞。[2]因此,所有制的实现就是在生产活动中对所有者经济利益的实现。“准确地讲,所有制的实现形式是分为两个层次的,一个是制度层次,一个是经营层次。在制度层次上,所有制的性质界定与所有制的实现形式是统一的,虽然其实现形式可以多样化,但统一所有制可以有不同的实现形式,而不同所有制不会有相同的实现形式,否那么就没有所有制性质不同的区分了。在经营层次上,所有制的实现形式可以更加多样化,不同所有制之间可能采用同一的实现形式,尤其是对于处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上的具有不完全性的公有制来说,完全可能采取多样化的具有其它所有制通用的实现形式〞。[3]集体所有制不是在全社会范围内的公有制而是在一定范围的成员公有制,而且集体成员仍保存对一定的生产资料的私有制或个人所有制,因而,它尚不是完全性的公有制。集体所有制就其制度实现形式而言,它必然要求将生产资料的所有权界定为集体范围的全体成员集体所有,以集体所有权制度保障属于集体所有的生产资料由集体成员不可分割地共同享有所有权,实现其利益。集体所有制性质的界定与集体所有权的界定是一致的。
在制度实现层次上集体所有制只能采取集体所有权的实现形式,当然,集体所有权可以有多种形式,可以是集体成员的共同所有,也可以是集体成员结成的集体组织法人所有。但都是集体所有权,不可能在私人所有权或者国家所有权制度下实现集体所有制,否那么就没有必要区分私人所有制、国家所有制与集体所有制了。
那么集体所有制为什么要求采取集体所有权制度呢?
我们将集体所有制作为经济关系和经济活动来考察,他指的就是关于经济活动中生产资料与劳动者的结合关系。在具体经济活动中集体所有制的生产资料归集体的劳动者直接所有,劳动者的劳动与劳动者集体(包括劳动者自己在内)
所有的生产资料相结合,其生产成果及资产收益和劳动收益统归劳动者所有。这是集体所有制经济与其它所有制经济根本区别所在。任何经济活动都离不开资产与劳动要素的结合,经济活动的成果为资产所有者和劳动者分别所得是私有制经济的性质。因为资产所有权及生产资料的所有权掌握在私人手中,而在集体所有制经济中,资产收益和劳动收益都统归劳动者所有,就是因为劳动者集体掌握生产资料的所有权。如果没有劳动者的集体对生产资料的所有权,劳动者的利益便无法实现。因此,集体所有制经济反映在法权制度上,必然要求将生产资料的所有权确认为劳动者集体所有,即为劳动者成员集体共同所有。劳动者集体共同所有生产资料,即不可分割地共同占有、共同支配生产资料。这不同于劳动者私人共有生产资料的经济形式。它属于集体公有制的经济形式,在公有制根底上形成的法权形式劳动者集体共同所有生产资料也不同于劳动者个别的共同所有生产资料的法权形式,前者为集体所有制和集体所有权,后者那么为私有制和私人所有权。
二、集体所有制在经营层次的实现形式
确定了生产资料的集体所有权是所有制在法权制度上的实现,是所有制的一种静态的表达,它只解决生产资料归谁所有,并不反映动态的经济过程,它只是所有制经济活动的前提,所有制在动态的、经济意义的实现,必须将集体所有的生产资料与劳动者劳动相结合。由于集体所有的生产资料与劳动者的劳动的结合形式的不同,就形成了集体所有制在经营层次的实现形式。集体所有制在经营层次的实现形式多种多样。主要有以下形式:
(一)劳动者集体所有生产资料与劳动者的集体劳动相结合。在集体经济组织中生产资料的所有权由劳动者集体所有,劳动者在集体组织的统一管理和指挥下从事集体的生产劳动,将其集体劳动直接与集体所有的生产资料相结合。在这样的集体经济组织中劳动者集体所有生产资料、集体劳动、劳动产品及其收益按照劳动者在集体劳动中所提供的劳动量进行分配,只有按劳分配而没有按资分配,因为生产资料的所有权归属于劳动者集体所有,劳动者无差异地平等享有集体生产资料所有权,所以他们无需向自己索取生产资料收益。在分配关系中只有劳动者对集体劳动的奉献是有差异的,这种差异最终就表达在分配的利益上。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以调动劳动者参加集体劳动的积极性。按劳分配的剩余作为集体所有的生产资料收益留作集体的公共积累。这是典型的集体所有制企业,生产资料集体所有,劳动者集体劳动,按劳分配,剩余作为集体公共积累归集体所有。在这里集体所有与集体经济是完全一致的,即集体所有权与经营权不分,集体所有集体经营。集体所有、集体经营、集体劳动等一切经济活动都是在一个集体经济组织或集体企业组织内完成的,因而集体所有权在形式上采取的是集体经济组织所有权或者集体所有制企业所有权,在实质上仍然属于本集体经济组织或企业内的成员集体所有,但在成员人格上抽象出一个独立的组织体人格即集体企业法人人格,由集体企业法人享有集体企业的所有权,集体企业法人所有权形式的主要内容就是企业经营。集体企业法人所有权的形式从理论上来讲,其法人成员是集体成员,集体成员大会或代表大会作为集体法人的权力机构,由其民主选举的管理者或监督者作为企业管理机构和监督机构。其法人治理机构在形式上也同公司制企业一样,似乎是完善的。如果每个集体成员能够真正以主人翁姿态,以产权所有权人的身份行使权力,其产权机制也应当是完善的。但事实上要让每个集体成员都把集体所有权如同自己的所有权一样的去行使是很难做到的,除非每个集体成员都有很高的集体主义觉悟。事实上在集体企业产权利益集体化以后,虽然有每个成员的一份,但在集体成员看来属于集体的就是大家的,并不是自己的。那么比拟而言,对产权收益和劳动收益,集体成员更关心后者,在集体劳动中成员首先关心对其劳动量的准确评估,如果对某个成员少计了工作量,少发了工资,他立即就会主张权利,而对于属于集体的产权利益(包括产权决策和产权收益)
那么不会有如此灵敏地反映。一个成员对集体利益的关心程度主要决定于其集体主义的觉悟,而不是直接的利益机制。因而从利益机制考虑在集体企业一般只有按劳分配利益机制,产权机制一般不会发挥作用。
这就是集体所有制企业与公司制企业、私营企业等有所不同的地方。在这样一种只有集体所有权的单一产权的集体所有制企业中,名义上生产资料所有权属于集体企业法人,并由成员集体以民主方式参与集体所有权的行使。成员的民主权利主要是选举企业的负责人,参与重大事项的决策,从民主管理来讲,成员是企业的主人,但一旦成员选举出企业的管理者后,企业管理者那么直接从事企业的日常管理,成员作为劳动者就成了管理的对象。由于成员行使民主管理其与企业的产权缺少直接的利益联结点,即他们不享有对企业的出资权,也不以出资参与企业分红,因而其参与企业民主管理缺少内在的利益鼓励,即没有内在动力。另一方面客观上也往往缺少成员行使民主管理的条件,集体企业的管理干部一般也由有关部门委派,成员选举往往流于形式。因此,集体所有权采取集体企业法人所有权,所有权与集体企业经营权合一的情况下,集体所有权往往会被异化为集体企业的管理干部的所有权,劳动者的集体所有者身份往往被淡化,从而成为单纯的企业劳动者。这种集体所有制企业在方案经济体制下,也是按照上级方案安排进行生产,其原材料、产品销售都有方案渠道,因此,只要进行生产就能给工人发上工资,从而实现劳动者(也即集体所有者)的利益,因而可以维持。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这种集体所有制企业的集体所有权是模糊状态,而且与企业经营机制不分,从而难以在清晰明确的产权根底上形成决策灵活、高效有序的经营机制,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开展需要。我国城镇集体所有制企业的开展就证明了这种集体所有制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不适应性。我国农村在改革开放前,在人民公社体制下的生产队和生产大队的集体所有制经济也是这样一种经济形式。其开展实践也证明了它根本不适应我国农村经济开展的实际,更不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经济的开展要求。在我国集体所有权和集体所有制经济的实践中,集体经济组织所有权是同集体所有制经济模式——集体所有和集体统一经营模式相联系的。这种模式被实践证明是失败的,我们不应采取集体企业或集体经济组织法人所有的集体所有权形式,至少不应在原有的集体经济模式下采取集体经济组织法人所有权的形式。
(二)集体所有的生产资料与劳动者的个体劳动分散结合的模式。在这种模式中,集体生产资料所有制或所有权是一回事,以这些生产资料为要素之一进行的经济活动是另一回事。劳动者以集体所有的最根本的生产资料为根底,与自己个人所有的局部生产资料和劳动相结合,进行经济活动,从根本生产资料属于集体所有来看,这一经济活动有集体经济的因素,但它已不是集体经济组织、集体所有、集体经营、集体劳动、集体分配的典型的集体经济形式,而更多地表达为劳动者的个体经济,因为从一个内在的经济过程和要素来看就是劳动者占有属于它支配的集体生产资料,同他个人所有的生产资料和个人劳动相结合进行的。集体所有制的根本目的就是以集体所有的生产资料实现其成员的利益,在这种情况下,集体只要为集体成员提供为其从事经济活动所必需的生产资料,使其经济活动得以进行,这便是对成员提供的最根本利益。集体只要按照一定的原那么将其所有的生产资料分给成员,而且是平等地分配给每个成员,就满足了成员对集体所有制的利益要求,集体也不再向成员索取劳动剩余。成员对集体分配给他支配的那局部生产资料就如同自己所有的生产资料一样占有、使用、收益,在集体所有的根底上,实现成员的个人利益,每个成员个人利益的实现,从总体上也就是集体利益的实现。在这里集体之所以会为成员提供生产资料,就是因为成员是集体的成员,是集体所有者的一分子。集体所有生产资料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实现成员的个人利益。在农村集体所有制中集体为成员提供的最根本利益就是土地。集体在保持其对集体所有的土地等根本生产资料长期稳定存续的前提下,采取一定的分配原那么平等地将生产资料分配给每个成员,就实现了成员的利益。但成员从集体获得的那局部生产资料,仅仅在为实现自己利益的目的范围内可以支配,这里并不发生集体生产资料所有权的转移。在集体看来,它将生产资料给予了自己的成员,而且在成员之间是公平、平等地分配,因而无需再向各个成员索取生产资料收益,而是将这局部利益直接给予了成员。在成员看来,他从集体获得的生产资料是包括自己在内的成员集体共同所有的生产资料,由集体分配给自己的生产资料虽然集体仍保存所有权,但在具体经济活动中,在同自己的劳动结合进行具体生产活动是就如同自己的一样,直接实现了生产资料和劳动的结合。在这里没有资本的管理和雇佣关系,生产资料收益和劳动收益统归劳动者。收益的多少完全取决于劳动者劳动的效果,从而实现了劳动者的劳动与其利益的直接挂钩,通过利益鼓励机制,调动了劳动者的积极性。在这一经营机制下,集体所有权只是为劳动者的具体经济活动提供了条件,集体并不参与劳动具体过程的管理,劳动者在自我管理下进行劳动。由于没有外在的管理组织和管理劳动,所以节约了管理本钱,但是劳动者的人数和规模受到了限制,因此,这种经营体制不适合于需要一定的规模生产,需要大量劳动协作和劳动力投入的产业和生产周期高效快捷的产业。我国目前生产力条件下的农业生产,由于受自然规律作用,具有较强的季节性特点,其生产周期缓慢,农作物生产更多地需要人力的精耕细作,因而比拟适合劳动者分散的个体作业。因此,我国农村集体所有制经济的改革,就实行了土地等根本农业生产资料集体所有与集体经营方式别离的模式,在坚持各个农民集体对土地等根本农业生产资料集体所有的前提下,由集体成员劳动者个人以家庭为单位以承包方式承包集体土地等农业生产资料,同自己的劳动直接结合从事农业生产,收益归己。这种承包经营方式在我国农村经济改革中取得了巨大成功,虽然农业承包经营制目前还面临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有待进一步完善,但仍不失为今后相当长时间内应当坚持的农业生产的根本经营形式。这种经济形式中最大的特点就是集体所有权与集体所有制实现的具体经营模式完全别离。在具体的经营机制中,生产资料不再以集体所有权直接支配,而是以劳动者的承包经营权直接支配。它给我们的启示就是,坚持集体所有制不一定就要坚持集体统一经营的经济经营形式,我们否认或改革了传统的集体所有制经济的集体经营模式,但并不意味着否认了集体所有制。集体所有制的实质就是由集体成员集体所有生产资料,集体所有的生产资料与成员的劳动直接结合可持续地实现成员利益。而到达这一实质的关键就是由集体成员直接拥有生产资料的所有权。只要我们还是实行土地等生产资料的集体所有制的经济制度,那么反映在法律上必然要求实行集体成员集体拥有生产资料所有权的法律制度。在这一点上任何主张所有制不同于所有权,进而否认集体所有权的观点都是错误的。如果土地所有权属于私人所有,而且可以自由流转,以市场规律,土地资源必然向利润丰厚的产业和行业集中,必然向有钱人集中,会导致处于弱势的农业产业和普遍比拟贫困的农村人口失去土地,从而动摇农业的根底地位和社会稳定。而只有实行土地集体所有,才能保证每个集体成员都能平等地从集体获得土地,从而拥有最根本的生产资料,而且能够长期地稳定地拥有。
(三)集体所有的生产资料与集体成员的合作劳动结合的经济形式。合作劳动不同于集体劳动,集体劳动时将集体成员集中起来在统一劳动指挥下进行劳动,虽然会有劳动分工和协作,但主要特点是集中劳动和统一指挥。合作劳动主要表达为劳动者的互助,可以在分散劳动者之间达成合作。合作的主要形式就是成立合作社。劳动者以承包方式取得集体所有的土地等生产资料的承包经营权,以其个体劳动独立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但在经营活动中总会遇到一些个人力量难以克服的困难,例如资金投入、水利设施、品种改进、病虫害防治、机械化操作、产品销售、信息获取等方面的困难,因而都有互助合作的要求。在坚持生产资料集体所有权的前提下,生产资料集体所有制实现的经营形式相当灵活,集体所有权在采取了农户承包经营权这一制度设计后,即可以在集体统一所有生产资料根底上实行分散经营满足成员利益,也可以使成员在分散经营的根底上走向合作,在合作经营中实现成员利益。
(四)成员的合作所有与合作劳动的结合。合作所有是成员不以盈利为目的而以互助为目的向合作组织出资,合作组织合作经营,形成不可分割的公共积累。由成员出资给合作组织的财产以及合作经营积累的财产归合作成员集体所有,合作成员集体可以采取合作组织法人所有权的形式。但在合作组织法人对合作组织的财产享有所有权的同时,合作成员那么对合作组织的财产以其出资额拥有一定分红的权利。这种由成员合作所有的财产所有权,实质上就是集体所有权,因为成员出资的份额在成员之间是平等的、均衡的,虽然有差异,但差异不大,其份额上的差异不影响成员对集体财产的主体地位的平等性,在合作组织的经营收益的分红中出资额仅占一定比例,而不是全部按出资额分配剩余,合作组织因其性质的不同,有的主要按成员在合作组织中的劳动量分配,有的那么按其参与合作组织交易额分配。同时合作组织必须留取一定比例的公共积累,对公共积累社员都有平等的权利,不可分割地归于合作成员全体,即使合作组织终止时也不可分割地归于所在社区全体,用于成员的社会保障和福利。因此,它属于集体所有。社会主义阶段集体所有制本来就是合作所有制。之所以后来出现了集体所有制与合作所有制的不同,就是在“左〞的思想指导下,人为地追求纯而又纯的集体公有制,将成员在合作所有中保存的对合作社出资的份额分红的权利否认,成员个人对合作社财产不再具有具体的财产利益上的联系,是集体成为在财产利益上完全脱离成员个人的空洞抽象。因而否认了集体所有制的合作所有的本质,在成员还是否保存对合作组织对财产的按出资份额的分红权利这一根本点上,将合作所有制与集体所有制区分了开来。认为合作所有制成员个人对合作组织的盈余的一局部有按照出资分红的权利,而集体所有制财产归成员集体所有,成员个人对集体财产的经营收益没有出资份额以及按出资额分红的权利。例如,在农村合作化时期的初级社中社员对合作社的盈余有按照股金分红的权利,对此称为半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到高级社阶段社员按股金分红的权利被取消了,高级合作社经济就成为完全的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经济,到人民公社化时期更是如此。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在集体所有制改革过程中,正本清源恢复集体所有制的成员合作所有制的本质,把集体所有制利益落实于集体成员的个人利益上;除传统的集体所有制组织外,也成认集体成员在合作经济组织财产上的出资股份和劳动合作,以及在此根底上形成的公共积累财产不可分割地为成员集体所有。因此,合作组织法人所有权是集体所有制或集体所有权的一种形式,在实质上都是集体成员对合作组织财产的共同所有,是以平等公正和持续地实现集体成员的利益为目的的。
(五)集体资本所有权与雇佣劳动的结合。?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假设干问题的决定?指出:“要适应经济市场化不断开展的趋势,进一步增强公有制经济的活力,大力开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非公有资本等参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实现投资主体的多元化,使股份制成为实现公有制的主要形式。〞在这种模式下,集体以其享有所有权的财产以营利为目的的对外投资,从而使其财产转化资本,同其他投资主体投资的财产一同形成其所投资的公司企业的资本,由公司法人独立享有法人财产权,以法人治理结构独立经营,而作为投资者的集体那么对其出资享有所有权,即出资额或股份的所有权。可见,集体所有制在采取与其它所有制相结合的实现机制中,其采取股份制和公司制的经营机制的模式下,集体所有权转化为集体资本所有权——股份所有权或曰股权。集体凭其股权参与公司的经营管理,从公司盈余分配中分得利益,在公司终止时分得剩余财产。集体的股份所有权仍然为集体范围的成员集体享有,集体凭其股权从公司实现的利益为成员集体的利益,每个集体成员平等公平地从集体利益中享受利益,从而实现集体公有制的目的。
综合上述,集体所有制的经营实现形式就是集体所有的生产资料与劳动者的劳动结合进行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的具体形式。集体所有权是集体所有制实现的法权制度,是建立具体的集体所有制经营实现形式的根底性权利。集体所有制的经营实现有多种经营机制或经营模式。集体所有制以公平、平等、长久地实现集体成员的利益,实现成员的共同富裕为目的。集体所有制的实现就是要在集体成员对集体所有的生产资料不可分割的共同占有根底(即不可分割为私有)
上不断实现成员利益。因此,一定时期集体所有制采取什么样的经营实现形式,从根本上来讲要有利于集体所有制的稳固,同时要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实现集体成员个人利益。集体所有制的稳固和开展是实现成员个人利益的根底和源泉,是制度保障;而成员个人利益的实现是集体所有制的目的,全体成员的整体利益那么为集体利益,离开了成员利益那么没有集体利益。因此,我们进行经济体制改革,改革传统的集体所有制实现的经营形式(集体所有和集体经营高度统一),否认这种僵化的集体经济模式,但并不能否认集体所有制本身,要明确集体所有制与集体所有制经营实现形式的区分,我们在改革中所否认的只是在极左思想影响下建立的不适应生产力开展要求的僵化的集体所有制的经营形式,集体所有制是我们仍然需要坚持的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因此,也决定了民法上集体所有权制度的必要。
有的观点认为在我国农村集体所有制经济已不存在,城镇集体所有制经济亦名存实亡,所以民法中没有必要规定集体所有权。这种观点实质上就是不区分集体所有权与集体所有制实现的经营形式,得出的错误认识。
我们坚持集体所有制和集体所有权的目的并不是要恢复传统的集体所有制经济的经营形式。改革的任务那么是以此为根底探寻集体所有制实现的符合科学开展观要求的经营形式。集体所有权那么是为此提供法权保障的。在全国人大常委会当前关于物权法草案的审议中,多数委员的意见认为,物权法草案的进一步修改,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以宪法为根据,既要表达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开展的根本经济制度,又要表达对国家、集体和私有财产的平等保护的原那么。吴邦国委员长指出,要深入研究物权法如何准确反映我国社会主义根本经济制度,表达宪法规定的“国家保障国有经济的稳固与开展〞,“
国家保护城乡集体经济组织的合法权利和利益,鼓励、指导和帮助集体经济的开展〞,“
国家保护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国家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开展,并对非公有制经济依法实行监督和管理〞。[4]因此,加强对集体所有权问题的研究,并在物权立法中作出完善的规定,仍然是一个重大的课题。
注释:
[1]何炼成。
论社会主义所有制及其改革[J
]
.何炼成选集[C]
.太原:山西经济出版社,1992.404.[2]何炼成。
初级阶段、商品经济与所有制改革[J
]
.何炼成文选[C]
.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92.467.[3]钱津。
当前所有制研究需要呈请的假设干问题[J
]
.新华文摘,2004
(8)
:29.[4]吴邦国:在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闭幕会上的讲话[
Z].
第五篇:农村土地所有权数据库建设计划
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数据库建设计划
1、完成时间
2012年底前全面完成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工作。
2、工作量
(一)集体土地所有权调查
1、集体土地所有权归属调查工作:主要查清全县718个行政村集体所有情况。
(1300元/行政村×718行政村=93.34万元)
2、集体土地所有权实地调查及内业工作:主要对全县718个行政村1193.29km2的土地面积进行所有权现场指界、界线实地测量并埋设界桩,进行权属审核并将结果公示等工作。(1700元/km2×1193.29km2=202.86万元)
3、数据库建设工作:图形数据采集、拓扑关系构建、属性数据采集、数据库接边、数据检核与入库等。(300元/km2×1193.29km2=35.8万元)
(二)宗地统一编码和数据转换工作
数据准备及整理、宗地编码转换、成果整理及检查等(4308宗地数×1.6元/宗地数=0.69万元)
(三)数据库软件购置
数据库软件购置费(15.98万元)
以上共计:348.67万元
3、投标资质
1、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数据库建设标段的投标机构,提供国家测绘主管部门认定的乙级以上(含乙级)测绘资质证书;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发证标段的投标机构,提供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认定颁发的土地登记代理机构资格证(加盖公章);
2、提供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或事业单位法人证书;
3、单位住所证明;
4、土地勘测、测绘资质等资质复印件;
5、专业技术人员的任职资格证书、任命或聘用文件、合同、毕业证书、身份证(复印件);其中土地管理、测绘及相关专业技术人员不得少于8人(中级3人);
6、土地登记代理人证书(不得少于2人);
7、符合规定的仪器设备的证明材料(其中全站仪不少于2台,A1幅面以上绘图仪不少于1台);
8、技术、质量保证体系和成果资料档案管理制度的证明文件;
9、可以反映本单位业绩和技术水平的相关成果证明材料,包括项目协议书、验收文件、获奖证书等;
10、本项目采用资格候审方式,提交投标书时,同时提交以上证件的原件,以备审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