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加快机械化信息化建设步伐 推进新军事变革的汇报
学习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深深感到,江主席着眼时代的发展变化,立足我国的国情军情,深入思考新的历史条件下建设什么样的军队、怎样建设军队,未来打什么仗、怎样打仗的问题,围绕解决“打得赢”、“不变质”这两个历史性课题,科学阐明了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地位作用、目标任务、指导思想、总体思路、根本途径、战略步骤、发展动力和重要保证等,形成了
一个完整的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这一思想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军事篇”,是新形势下指导部队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依据,对加快推进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全面做好军事斗争准备,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我认为要从三个方面下功夫:
一、求真务实,实现由急躁冒进到务实的作风和扎实的工作的思想转变经调查发现,一些同志在机械化、信息化建设上存有急于求成、急功近利的思想。分析原因,主要是把跨越式发展的内涵看“偏”了,以为跨越式发展就可以超越现实,用不着扎实苦干和艰辛努力;把信息化建设看“轻”了,认为买几台微机,建立个网络,就实现了信息化;把现有的基础看“高”了,觉得机关办公有了自动化的雏形,部队训练有了模拟化的探索,政治教育有了网络化的尝试,稍加完善和整合就是信息化了。针对这各思想情绪,必须引导各级清醒地认识到,实现双重历史任务是一项科学严谨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讲求科学、遵循规律。一是要树立辩证的思想方法。既要勇于开拓锐意创新,又要继承传统保持优势;既要集中力量加大投入,又要统筹兼顾量力而行;既要抓住关键重点突破,又要协调发展整体提高;既要雷厉风行紧张快干,又要把握节奏稳步推进。二是要坚持求真务实的作风。坚持一切从实战出发、一切从实效出发,不提不切实际的口号,不搞中看不中用的形象工程,切实把战斗力标准落到实处。三是要强化夯实基础的观念。完成双重历史任务,离开基础建设这个平台,跨越式发展就会成为一句空话。必须自觉克服浮躁情绪和思想,注重在强根固本上下功夫,为实现跨越式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抢抓机遇,实现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的转变江主席历来重视我军的军事变革,他多次用中国近代史的沉痛教训警示全军,指出近代中国,由于政治统治的腐朽,丧失了一些军事变革的机遇,总是走在世界军事发展潮流的后面。这是我国近代长期落后挨打的一个重要原因。1998年江主席进一步明确指出:“从现在到下个世纪初的十几年时间,对我们来说是非常紧要的。这个时期,是新的世界军事变革的初始阶段,只要我们看得准,措施得当,实际工作抓得很紧,就可能使我们的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有一个较大的跨越式发展,从而大大缩短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并为我们以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我国科技事业迅猛发展,军队现代化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但由于许多新生科技资源尚未纳入国防储备和管理之中,国防建设总体结构的技术含量较低,以人力数量优势为主要牲和步兵分队为主体的后备力量结构,以粮、油、车等一般物资、装备和普通战备设施、技术为主的储备结构,以传统方法为主的指挥手段,难以适应未来战争高技术对抗的需要。紧随军事变革和军队建设“两个根本性转变”的发展要求,突出科技在总体结构上实现向质量效能型、科技密集型转变迫在眉睫。一是拓展编组范围。就是编组范围要向科技含量高的军民兼容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研单位、高等院校等单位拓展;编组对象要向知识群体拓展以提高后备力量科技人才比例。二是大力开发军民通用技术、产品,建立技术成果统一储备管理制度,健全地方有关部门为国防和军队建设提供技术咨询和服务的机制,充分利用新技术改善武器装备和动员设施。三是要搞好指挥自动化建设。建立纵向一体、横向互联的动员指挥网络,实现国家到县级国防动员机构指挥自动化联网,积极研制开发动员资源管理、动员辅助决策和动员信息报知等系统软件,提高国防动员快速反应能力和指挥效能。
三、迎头赶上,实现由全面建设向有针对性有重点建设的转变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关键要处理好机械化和信息化的关系,坚持以机械化为基础,以信息化为先导;以信息化带动机械化,以机械化促进信息化,努力实现机械化与信息化的复合发展。必须明确,我们所要求的机械化,是建立在信息主导基础上的机械化,我们所建立的信息化,是“最新版本”的信息化。因此,在完成我军双重历史任务的过程中,我们必须牢固确立高端起步的观念,始终瞄准世界军事科技发展的最前沿,集中力量发展那些一旦突破就能对国防建设产生重大推动作用的关键技术。这样才更有利于赢得时间,缩小同发达国家的差距,力争在一些重要领域尽快进入世界高新科技发展的前沿阵地。新的历史条件下,由于国际战略格局和高技术战争形态的变化,我国的战争威胁由全面战争转变为局部战争;防御重点由抗敌大规模入侵转变为抗敌高技术兵器对政治(经济)中心、军事目标、交通(通信)枢纽的精确打击。过去全民皆兵、城乡一致、平行建设的做法,单
第二篇:加快机械化信息化建设步伐 推进新军事变革的汇报
学习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深深感到,江总书记着眼时代的发展变化,立足我国的国情军情,深入思考新的历史条件下建设什么样的军队、怎样建设军队,未来打什么仗、怎样打仗的问题,围绕解决“打得赢”、“不变质”这两个历史性课题,科学阐明了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地位作用、目标任务、指导思想、总体思路、根本途径、战略步骤、发展动力和重要保证等,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这一思想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军事篇”,是新形势下指导部队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依据,对加快推进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全面做好军事斗争准备,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我认为要从三个方面下功夫:
一、求真务实,实现由急躁冒进到务实的作风和扎实的工作的思想转变经调查发现,一些同志在机械化、信息化建设上存有急于求成、急功近利的思想。分析原因,主要是把跨越式发展的内涵看“偏”了,以为跨越式发展就可以超越现实,用不着扎实苦干和艰辛努力;把信息化建设看“轻”了,认为买几台微机,建立个网络,就实现了信息化;把现有的基础看“高”了,觉得机关办公有了自动化的雏形,部队训练有了模拟化的探索,政治教育有了网络化的尝试,稍加完善和整合就是信息化了。针对这各思想情绪,必须引导各级清醒地认识到,实现双重历史任务是一项科学严谨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讲求科学、遵循规律。一是要树立辩证的思想方法。既要勇于开拓锐意创新,又要继承传统保持优势;既要集中力量加大投入,又要统筹兼顾量力而行;既要抓住关键重点突破,又要协调发展整体提高;既要雷厉风行紧张快干,又要把握节奏稳步推进。二是要坚持求真务实的作风。坚持一切从实战出发、一切从实效出发,不提不切实际的口号,不搞中看不中用的形象工程,切实把战斗力标准落到实处。三是要强化夯实基础的观念。完成双重历史任务,离开基础建设这个平台,跨越式发展就会成为一句空话。必须自觉克服浮躁情绪和思想,注重在强根固本上下功夫,为实现跨越式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抢抓机遇,实现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的转变江总书记历来重视我军的军事变革,他多次用中国近代史的沉痛教训警示全军,指出近代中国,由于政治统治的腐朽,丧失了一些军事变革的机遇,总是走在世界军事发展潮流的后面。这是我国近代长期落后挨打的一个重要原因。1998年江总书记进一步明确指出:“从现在到下个世纪初的十几年时间,对我们来说是非常紧要的。这个时期,是新的世界军事变革的初始阶段,只要我们看得准,措施得当,实际工作抓得很紧,就可能使我们的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有一个较大的跨越式发展,从而大大缩短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并为我们以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我国科技事业迅猛发展,军队现代化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但由于许多新生科技资源尚未纳入国防储备和管理之中,国防建设总体结构的技术含量较低,以人力数量优势为主要牲和步兵分队为主体的后备力量结构,以粮、油、车等一般物资、装备和普通战备设施、技术为主的储备结构,以传统方法为主的指挥手段,难以适应未来战争高技术对抗的需要。紧随军事变革和军队建设“两个根本性转变”的发展要求,突出科技在总体结构上实现向质量效能型、科技密集型转变迫在眉睫。一是拓展编组范围。就是编组范围要向科技含量高的军民兼容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研单位、高等院校等单位拓展;编组对象要向知识群体拓展以提高后备力量科技人才比例。二是大力开发军民通用技术、产品,建立技术成果统一储备管理制度,健全地方有关部门为国防和军队建设提供技术咨询和服务的机制,充分利用新技术改善武器装备和动员设施。三是要搞好指挥自动化建设。建立纵向一体、横向互联的动员指挥网络,实现国家到县级国防动员机构指挥自动化联网,积极研制开发动员资源管理、动员辅助决策和动员信息报知等系统软件,提高国防动员快速反应能力和指挥效能。
三、迎头赶上,实现由全面建设向有针对性有重点建设的转变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关键要处理好机械化和信息化的关系,坚持以机械化为基础,以信息化为先导;以信息化带动机械化,以机械化促进信息化,努力实现机械化与信息化的复合发展。必须明确,我们所要求的机械化,是建立在信息主导基础上的机械化,我们所建立的信息化,是“最新版本”的信息化。因此,在完成我军双重历史任务的过程中,我们必须牢固确立高端起步的观念,始终瞄准世界军事科技发展的最前沿,集中力量发展那些一旦突破就能对国防建设产生重大推动作用的关键技术。这样才更有利于赢得时间,缩小同发达国家的差距,力争在一些重要领域尽快进入世界高新科技发展的前沿阵地。新的历史条件下,由于国际战略格局和高技术战争形态的变化,我国的战争威胁由全面战争转变为局部战争;防御重点由抗敌大规模入侵转变为抗敌高技术兵器对政治(经济)中心、军事目标、交通(通信)枢纽的精确打击。过去全民皆兵、城乡一致、平行建设的做法,单
一、分散、低层次建设战备设施的做法,已不适应现代战争的要求。特别是在我国经济尚不发达,用于国防建设的经费有限的情况下,必须贯彻“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思想,在建设规划上由过去的全面建设转到有针对性、有重点的准备上来。一是根据我国面临的安全形势和主要作战对手的作战特点,应突出加强边(海)防地区、大中城市、交通沿线地区的国防建设。二是根据战争形态和战时主要任务的变化,重点加强参战力量、后方防卫作战力量、信息作战力量、支前保障力量的建设。三是着眼于高技术战争毁伤率高、消耗量大的特点,重点抓好战备体系建设。主要应建立藏得了、抗得住的
第三篇:新军事变革与国防动员信息化建设来源
新军事变革与国防动员信息化建设来源:大嘴军事论坛 责编:飞鹰 作者:武祥云 冯泽波 时间:2005-05-06 【大 中 小】
编者的话
打赢未来信息化战争,需要建设一支信息化军队,与此同时,还要拥有与这 支军队实施信息化作战相适应的信息化国防动员能力。置身世界新军事变革的潮 流之中,我们的军队正响应时代的召唤,为完成机械化和信息化建设的双重历史 任务而奋发进取,由此奏响了中国特色军
事变革的雄浑乐章。作为这部乐章重要 组成部分的国防动员信息化建设,也已按照党和国家的部署,在各级人民政府和 军队的合力推动下起步。这几年的实践证明,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环境里 推进国防动员信息化建设,固然要克服财力、物力、精力等如何统筹安排、协调 兼顾方面的困难,但有没有“信息化战争一旦打起来怎么办”的忧患意识,有没 有“信息化动员和以往的动员大不一样”的科学态度,同样关系到国防动员信息 化建设的高下成败。基于此,清醒地认识信息化战争对国防动员领域的严峻挑战 及其对国防动员信息化建设的内在要求,始终是我们在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中 不可忽视的课题。
面对波及全球的信息技术带来的新军事变革,军委江主席深刻指出:高技术 战争的本质就是信息化,信息化将成为21世纪的主要战争形态。并提出:“努力 完成机械化和信息化建设的双重历史任务,实现我军现代化的跨越式发展。”现 代信息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广泛应用,使传统的军事理论、作战样式和指挥管理方 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同时对国防动员准备工作也产生了重大影响,这就要求我 们必须顺应新军事变革的潮流,高度重视和积极推进国防动员信息化建设。
新形势下国防动员准备的新特点
全球性的信息化浪潮奔涌而来,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科技发展对世界的影响 是深刻而深远的,它渗透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军事、政治和经济在内的 各个领域。作为联接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重要纽带的国防动员准备工作,在信息 化潮流面前呈现出以下新的特点。
一是动员资源种类及数量不断增加,数据量今非昔比。随着各种高新技术在 军事领域的广泛应用,高技术条件下战争的战场空间显著扩大,由过去的陆地、陆空、陆海空一体,扩展到陆、海、空、天、电等全维时空。战争中,前后方界 线越来越不明显,许多物资和技术的军用、民用界线也在迅速淡化,国防动员资 源遍及能源、交通、通信网络、医药卫生等众多领域,可供支援和保障战争的资 源在范围和种类上急剧扩大,其巨大的信息数据量是过去任何时期所无法比拟的。海湾战争中,美国进行的战争动员内容就非常广泛,涉及政治、外交、舆论、兵员、运输和医疗卫生力量等诸多方面。为向海湾地区提供作战物资,美国除动 员本国各经济部门抓紧生产外,还要求其盟国提供支援,共有100多个公司为美军 提供了3200多个品种的物资。
二是动员资源信息更新速度加快,周期大大缩短。社会经济、科技的高速发 展,使得各种资源的存在状态不断变化,人员的流动日趋频繁,各种设备的技术 性能在随时更新,许多装备设施不断更新和改进,不少企业也在随时重组、转产 甚至消失,社会资源的配置情况几乎每天都在不同程度的发生着变化。显然,国 防动员所要求的各类登记统计和潜力调查的数据愈来愈多,时间要求愈来愈短。要保证战时动员实施的迅速、高效,就必须首先保证各种资源统计准确及时,并 最大限度地缩小各种统计数据的更新周期,从而保证动员资源数据的实时性和真 实度。
三是动员资源的需求关系复杂,矛盾更趋明显。在经济增长速度加快的今天,社会资源配置更加系统,军、地之间和军队内部各军兵种之间对社会资源的动 员需求关系复杂,而这些资源恰恰又是动员准备必须涉及的对象。以民船动员为 例,动员准备中需要征用、租用民船参加训练和演习,选择一些民船进行加、改 装,这就使地方有关部门原计划中的客货运输和渔业生产受到影响,许多依赖民 船运输的企业、渔业生产公司与动员准备工作产生需求上的冲突。在许多基础性 的其他动员保障领域,比如医药、油料、铁路运输以及民用港口、码头、机场等 动员资源,军、地之间和军内不同军兵种之间的需求矛盾也在增多。因此,我们 应通过信息系统对需求关系复杂的动员资源进行互联互通的潜力调查和科学调配,并对其若干环节进行有效的宏观组织和微观运作。
推进国防动员信息化建设势在必行
面对新形势下国防动员准备工作出现的新特点,我们必须把国防动员信息化 建设作为一项紧迫任务加以落实。
作为军事斗争准备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防动员准备是随着军事斗争需求的发 展而发展的。从世界上近几场局部战争可以看出,高技术战争爆发的突然性增加,战争周期缩短,战争消耗空前增大,要求国家机器必须运用先进的信息管理和 决策手段,更加快速地完成平战转换,迅速动员战争资源。在信息科技高速发展 的今天,我军面临着完成机械化和信息化建设的双重历史任务,国防动员建设必 须抓住机遇,走跨越式发展的道路,尽快在信息化管理和运作上取得实质性进展。
推进国防动员信息化建设是适应军队信息化建设发展步伐的客观要求。为适 应打赢高技术战争的需要,近些年来,我军指挥自动化及其他指挥网络的建设力 度加大。国防动员信息化建设要在技术手段上与军队指挥自动化等系统,实现纵 向、横向上的统一平台、统一标准、统一接口、统一控制,使动员系统信息化建 设与军队信息化建设在整体上协调发展,就必须在设计和建设上加快步子,这是 军事斗争准备的需要,也是国防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实现国防动员信息化是提高动员准备和实施效率的根本途径。现代战争条件 下的国防动员工作,在信息采集、处理、可行性研究、定量计算、科学调配与控 制等组织管理方面的工作量非常大。以预编兵员登记统计为例,由于经过登记的 预备役人员寓于各行业之中,其年龄、军政素质、专业技术等情况各不相同,特 别是时常出现工作调动、户籍迁移等情况,使预编兵员登记统计工作量显著增加。然而,我们目前的动员准备工作在信息技术的运用上比较落后,已不能适应快 速动员的实际需要。因此,只有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实现动员信息的相互共 享、科学组合和整体联动,才能真正提高国防动员工作的效率。
用系统观念指导国防动员信息化建设
国防动员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从全局的高度理清思路,有计划、有步骤地加以实施。目前,当务之急是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要建立科学完备的动员资源指标体系,形成统一的数据规范。做好国防动员 准备工作,首先要保证动员资源统计的可靠性。动员工作涉及各个领域的许多部 门,要从全局需要出发,由综合领导部门负责,建立统一、科学、合理的资源指 标体系,使各级动员部门拥有统一的数据基础。目前,经过努力,部分动员领域 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指标体系,对需要动员的项目进行了统一规范编码,大大 提高了数据统计的效率。动员指标体系的建立,必须走统一规范的路子。如果各 部门自搞一套,不但程序、接口难以统一,资料信息也难以共享,虽然在局部范 围内有些作用,但却不利于全局系统的运行,甚至会带来混乱和梗阻,最终还需 要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和资金来重建。
要打好动员部门自动化办公的物质基础,提高人员素质。在统一数据规范的 基础上,各单位要总结经验,摸索规律,形成一套能够满足日常工作需要的基础 动员信息软件,这是国防动员信息化建设的基础,是基本的信息网络单元。与此 同时,一定要突出抓好人才培养,尤其要按照军事斗争准备和国防动员信息化的 要求,着力培养既懂动员业务又懂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
要实现动员系统的互联互通,形成统一领导的指挥自动化体系。目前,全军 指挥自动化建设的迅速发展,已经为推进国防动员信息化提供了有利的网络平台。在国防动员综合部门的统一组织下,各级动员领导机构要按级负责,协调一致,建立一个完整、统一的动员信息网络系统,将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选择 以及辅助指挥决策功能等连为一体,最终实现平时动员准备与战时动员实施的指 挥管理自动化。国防动员的准备与实施关系国家安危,国防动员信息系统必须做 到安全保密。为此,在动员信息系统建设中,要对数据存储和传输的各个环节进 行加密处理。要充分论证系统中的不同访问权限,并有控制措施。只有把严密的 信息安全技术保障与严格的规章制度结合起来,才能保证国防动员信息化建设按 照科学、高效、安全的要求顺利发展。
第四篇:发展农业机械化 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
发展农业机械化 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
党的十七大提出“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农业机械化作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充分发挥自身职能优势,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助推器”,有效地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一、农业机械化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变革
农村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农业机械化事业适应农村经济体制的深刻变化,在改革中前进,在创新中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探索出一条以“农民自主、政府扶持,市场引导、社会服务,共同利用、提高效益”为主要特征的中国特色农机化发展道路。推进农业机械化,是农业发展中一件带有方向性的大事,是转变农业生产方式的迫切需要,是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必然选择。
三中全会前的1978年,全区的农机化事业比较落后,耕种收运脱管灌加等主要生产环节基本上处于人工和畜力状态。牵引靠人畜,提水靠辘轳,运输靠独轮是对当时的真实写照。资料显示:1978年,全区农机总动力为5.31万千瓦,拖拉机仅为802台,大型自走式联合收割机为零。
改革开放以来,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全区的农机化事业得到了突飞猛进的超常轨发展。截止2007年底,全区农机总动力达到69.03万千瓦,较1978年增长13倍,农机总值达到3.4亿元,农机经营总收入达到2.36亿元。拖拉机保有量达到9626台,是1978年的12倍。小麦联合收割机保有量达到 1163台,玉米联合收获机械达到222台(套),小麦、玉米保护性耕作机械27台(套),小麦、玉米秸秆还田机308台。农业综合机械化程度达到80%以上,小麦联合机收率达到99%以上,玉米机收率达到50%以上,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程度达到68%以上,全区实现保护性耕作3万多亩,玉米秸秆还田25万亩。农村运输、农副产品加工、农作物的主要生产环节全部实现了机械化。从岱岳区的机械化发展情况看,农业机械已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已成为农民生产生活的重要生产力,农业机械化对农业生产的贡献份额日益增加。
二、优化环境,推动农业机械化的可持续发展
当前,农产品市场竞争日趋加剧,劳动力成本不断增加,农民迫切要求降低农业劳动强度,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努力加快农业机械替代人力、畜力,提升农业生产的效率、质量和整齐度,推动现代农业的迅猛发展。
(一)发展农业机械化应遵循的原则
总体来看,发展农业机械化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严格按照现代农业的要求,着力提升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环节的应用水平,依靠科技进步,改善农业机械装备结构,创新管理体制和服务机制,加快农业机械化持续健康发展。在具体操作中应遵循以下四项基本原则。一是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三农”原则,发展适合农民使用、农民欢迎的农机装备,满足农民群众最迫切的农机作业需求;二是坚持与时俱进、科学发展原则,注重农机与农艺相配套,推进农机产业与现代农业协调发展;三是坚持突出应用、注重效率原则,逐步优化农机装备结构,切实提高农机装备的通用性和动力配套比,提高农机资源利用率;四是坚持依法管理、规范发展原则,加强农机安全生产和产品质量监督管理,切实维护农民群众的合法利益,促进农业机械化健康发展。
(二)创新农业机械化发展机制
1、创新推广机制。由农机推广站与生产(销售)的厂家、农机经营大户和种粮大户合作,充分利用他们的经营场所作为新机具、新技术示范推广基地,共同开展农机新机具、新技术推广工作。通过演示现场会、建设示范基地、培育示范大户等有效形式,大力引进推广农业生产需要、农民急需的先进适用农业机械,形成 “政府搭台、企业唱戏、补贴引导、农民购机”的推广新机制,加快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的引进试验和示范推广步伐。
2、完善投入机制。近年来,“大型农机具补贴”等支农惠农政策的实施以及《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的贯彻落实,为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提供了持久、强劲的动力,农民购买和使用农业机械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但作为购买农业机械的投资主体的农民还难以承受大中型农机的价位,这就需要建立多元化投资机制,逐步解决农机投入不足的问题。首先,利用国家的有关产业政策,特别是对农业机械化发展的优惠政策,积极争取并认真落实国家对农机化发展的支持力度。其次,争取把农机化发展项目列入各级财政投资计划,出台补贴政策,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再次,引导农民的投资方向,将农民有限的资金投入到发展农机新机具、新技术上来,使其产生最佳效益,最大限度增加农民收入。
3、建立长效机制。以提高重要农时、重点作物、关键生产环节和粮食主产区的机械化作业水平为抓手,逐步建立促进农机化发展的长效机制。不断完善和推广农机化政策法规保障体系、新型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农机科技创新与应用体系和农机监督管理体系建设,进一步提高农业机械化档次。
三、岱岳区农机化发展目标与思路
当前,就我们岱岳区而言,全区农机化发展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统筹兼顾,围绕建设现代农业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以实施农机创新示范工程为抓手,促进农民增收和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为目标,继续坚持“立足大农业、发展大农机、服务新农村”的发展战略,进一步转变发展理念,调整发展布局,创新发展模式,积极推进经济作物机械化,大力发展林牧渔业和农产品加工机械化,努力实现农机的科学发展,促进全区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
1、突出抓好农机结构调整,强化“四个转变”。一是由抓主要粮食作物生产机械化,向全面提高粮食生产机械化水平转变。在突出抓好小麦玉米联合收获、免耕施肥播种等全过程机械化的同时,全面推进保护性工作。二是由抓粮食生产机械化向经济作物机械化转变。全面试验示范大蒜、薯类、蔬菜、水果等生产机械化技术和机具,重点发展优质高效经济作物机械化和设施农业机械化。三是由抓农田生产机械化,向畜牧、水产养殖生产机械化转变。重点发展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畜禽、水产养殖设施设备。四是由抓农业产中机械化,向产前、产后机械化转变,重点发展种子加工和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生产机械化。
2、突出抓好保护性耕作,改变耕作模式。针对传统的以铧式犁翻耕和土壤裸露耕作法,根据本地土壤及其种植特点,全力推广玉米免耕播种机、免耕施肥播种机、深松机、少耕作业机等保护性耕作机械的应用,改变农民传统的耕作方式,逐步实现保护性耕作,有效减少土壤风蚀水蚀,抑制地表扬尘,防止水土流失,力争到2014年,全区基本实现小麦玉米机械化保护性耕作。同时,通过机械化秸秆直接粉碎还田、秸秆机收打捆回收以及秸秆粉碎做食用菌基料等工程技术,大力鼓励和支持农民发展秸秆打捆机、秸秆青贮机、秸秆还田机等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机械以及工程技术应用,使秸秆变废为宝,清除污染源,从源头上减少环境污染。
3、突出抓好农机化创新示范工程和示范区建设。继续深化实施农机化创新示范工程,大力加强农机创新示范基地建设。结合全区农业发展实际,重点建设保护性耕作、大蒜种植收获、蔬菜、大棚田园管理、等农业机械示范创新基地,加快新技术新机具的推广应用。
4、突出抓好农机社会化建设,提升服务水平。一是壮大农机服务组织。按照“自主创办、政府引导、政策扶持、市场运作”这一思路,健全和完善一批起点高、规模大、带动力强的农机服务组织,使合作服务组织在扶持引导中崛起,在机制完善中发展,在市场竞争中壮大,不断提升服务水平,真正起到骨干带动作用。
二是落实优惠政策。积极落实财政扶持、税收减免、信贷服务等优惠政策,帮助协调有关部门,为其开展经营活动提供便利和保障,同时积极地为农民提供政策咨询、信息技术等方面服务,组织指导参加跨区作业,提高其面对市场的竞争能力。三是完善利益机制。引导农机服务组织逐步建立完善与农户之间的利益机制,推广“农机经营户+农机服务组织+农户”有机结合的组织形式,使农机合作服务组织、农机经营户与农户之间结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经济共同体,让农民从产业化经营中得到更多的实惠。
5、突出抓好农机投入,确保总量增长。一是认真落实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积极向上争取农机补贴资金,推动节本增效新技术、新机具的推广使用,确保党的惠农政策兑现于民。二是建议区政府加快对农机化扶持资金的投入。在实施好对农机补贴的同时,应对农机作业及农机燃油、农机创新示范、新技术推广、农机化示范区,标准化、规范化的农机合作组织,农机机耕道路、库房建设给予资金扶持或补贴。三是建立农机信贷贴息机制。由区财政安排专项资金或银行金融部门设立农业机械购置信贷资金,帮助急需购机而暂时缺乏购买能力的农民解决购机款。通过加大农机投入,以增量调整带动存量优化,以存量优化促结构升级,确保农机总量稳步增长,实现全区农业机械化的更好更快发展,加快推进“强区富民、振兴岱岳”目标和和谐岱岳进程。
第五篇:加快幼儿园信息化建设步伐
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促进幼儿园内涵发展 作者:林秀英 出处:西樵镇周家幼儿园园长 2010年1月28日
根据南海区深入推进学前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精神,响应西樵镇政府提出的“樵山教育 • 有为品质”的战略目标,周家幼儿园不断规范幼儿园现代化的技术管理,有效提高了信息化综合应用水平。从2008年,我园实行数字化管理建设,短短的两年间,幼儿园的行政管理、家园联系、幼儿成长等方面,都得到了事半功倍的成效。具体情况如下:
一、领导重视,高标准规划落实信息化建设工作。
我园规划了以“先进数字化幼儿园”为奋斗目标,借助现代化技术,构建以网络为主的、其他数字技术为辅的数字化环境。幼儿园领导对此项工作高度重视,并充分调动力量,向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奋进。我们首先成立了以园长为组长,宣传主任为幼儿园网络管理员,全面负责幼儿园的数字化管理平台的各项工作。各级长为教育管理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成员,由各主班老师全面负责网站建设与信息化管理工作。做到人人明确各自的职责,将责任落实到人。在明确职责的基础上,各部门相互配合,协调工作进度,以保障系统整体的良好运转。
二、完善设施,构建数字化、信息化幼儿园环境。
数字化建设势在必行,我们意识到硬件投入的重要性,于2009年重新投入资金十多万元,落实数字化硬件配备和建设,其中增设了视频监控镜头24个、电脑24台、刷卡机4台、更新光纤网络建设。实现了让电脑进入每一个教室、办公室;教室中的电脑便于播放视频、教学软件、动画、简单文字等实现了电化教育教学手段;除外,我们还建立园内局域网络,实现网络园内通、班班通,使教师之间成果共享、方便交流。引进“E时通”幼儿园管理系统,开通幼儿园网站,建立有效的网络办公和家园联系的交流平台。
三、建章立制,保障信息化建设应用安全。
制定适合我园的数字化建设工作制度,是确保信息化工作正常、安全、有效、可持续发展的有效依据。
制定相关的制度有:《幼儿园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工作方案》、《幼儿园信息化管理制度》、《班级电教设备管理制度》、《办公室电脑使用管理制度》、《网络安全管理制度》、《网络管理员岗位职责》《信息化培训制度》等,这些制度的制定和落实,让我园初步形成一套完善信息化工作管理的方法,让信息化管理逐步走上正轨。制度的实施是数字化建设工作开展的重点,把各项工作落实到位,从而确保信息化建设工作健康有序、科学规范、可持续性地发展。
四、抓好应用培训,逐步建立信息化管理模式。
幼儿园应用管理平台中的各项管理工作能否顺利进行,关键还在于教师的培训和实际应用能力是否到位,在教师开展信息化的过程中,少数老师对新技术的接受与学习的能力相对偏低,对新技术本能的畏惧与抵触,于是我们采取以点带面的方式,逐步带动,鼓励老师在日常工作中多用多练,具体措施是:
1.重视对“本土专家”的使用示范效应。充分发挥幼儿园宣传主任的电脑操作特长,任命其全面负责幼儿园的管理平台工作,并为教师提供电脑技术上的支持,做好操控室的管理和档案资料归档工作。
2.重视对教师信息化使用能力的培养。坚持每周一次数字化业务操作的培训。采用层层培训的方法(管理员——青年教师——其他教师),帮助教师逐步提高管理平台的实用水平,使平台真正起到协助教育发展的作用。
3.重视创新对教师信息化培训的方式。大力推行在实践应用中培训教师,让技术人员先全面掌握管理平台的应用技术,有针对性地带着问题进行培训,然后以点带面,逐步普及。还根据各部门所管理及负责的工作分工不同,在培训的内容上分批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帮助她们解决在软件应用中存在的困难和技术问题。确保了信息化管理工作顺利推进。
五、实施信息化四大工程,打造现代新型幼儿园。
1.沟通工程——利用短信平台搭建家园沟通的桥梁
利用互联网的管理平台、手机短信等方式,将紧急通知、幼儿园通知、班级通知、幼儿在园情况、育儿知识、保健提醒等等运用信息化技术及时反馈给家长。让家长也可以一目了然的了解在园孩子的一切动向,为家园互动建立一座良好的沟通桥梁,有效地密切了家园联系。
2.规范工程——利用信息化提升日常工作的效率
我们要求教师在幼儿一日生活中有效地运用现代化教育手段,在日常工作中实行无纸化办公(包括计划、总结、备课等等在内的各类文件的无纸化);对园务资料进行信息化管理(幼儿营养分析、师幼的考勤、建立活动主题、教育资源库等等)。
3.在线工程——利用视频实时监控让家长更安心
为了使幼儿园信息化建设更加深入为家长服务,我园还开设了幼儿园远程视频系统。幼儿园大门口、操场、15个幼儿活动室、厨房、走廊和办公室均装有摄像头监控,让管理层可以随时了解每一岗位的工作情况,更能及时观察到各班级教学情况,家长也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网络来观摩孩子的实时在园的生活学习情况,使其更安心地将孩子交托给幼儿园,全心全意投入到工作中。这一举措得到了家长们的一致好评!
4.网站工程——利用网站提高园所宣传效应
积极创办具有本所特色的网站,大大地提高了幼儿园的知名度,也真正地实现网上的家园互动。在网站建设中,为了激励教师的积极性,负责网页建设的主管领导,每周一都会检查班级网页的建设工作,网页建设与教师工作绩效挂钩,并在学期末进行网页评比,奖励有特色的班,并隆重召开表彰大会进行颁奖,通过实施这些评比方案,大大地提高了教师运用数字化建设管理平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信息化使用能力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
六、信息化助力管理,为幼儿园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
通过两年来的实施和应用幼儿园信息化建设,我们充分体验到信息化建设带来规范管理的实效:
1.有效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在信息化环境下,不光提高了教师对计算机的使用能力,更是多角度地转变了教师的教育观念和实践,真正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2.有效促进了多彩的家园互动。家长通过网络、平台,更多地了解了孩子在园的生活、幼儿园的课程改革,也有了更多的机会和教师、园长进行交流沟通,家长和教师之间建立了一种更为友好、平等的朋友式关系,促进了家园共育之间的默契。
3.有效提高了园所管理的水平。从管理者的角度来说,幼儿园内部信息的网上共享和交流,不仅能够实现人与人、部门与部门之间的文件传递,还可以协同完成工作事务,尽可能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辅助领导决策,提高教育教学人员的办公效率和质量。
七、努力方向: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信息技术对于幼儿园教学的作用是勿庸置疑的,它走进幼儿园,走进孩子们的生活,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幼教改革的需要。教育管理信息化不但可以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及业务管理工作的数字化和网络化,更为幼儿园的家园共育和教学管理提供服务,对推动幼儿园教育管理信息化工作朝着健康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如何通过信息化管理功能,构建更为适合幼儿园管理的数字化平台,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科学的信息化管理体制、制度乃至规划,是我园今后的努力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