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加强国防生教育管理的几点思考
关于加强国防生教育管理的几点思考
【摘要】国防生作为我军生长干部队伍的新生力量,富有激情与活力,具备潜力和后劲,他们补充到重点战略方向、重点军兵种和基层作战部队,改善了基层干部队伍的知识结构,缓解了部队人才紧缺的状况。在地方大学四年的学历教育和军校一年的任职培训期间,加强和抓好对国防生的教育管理工作,对他们胜任部队第一任职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国防生 教育管理
一、加强培养国防生立志献身国防事业的理想信念,注重思想教育的引导工作
要充分发挥签约高校政治理论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在地方大学就读期间,签约高校要高度重视国防生的政治理论课教学,紧紧抓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入教材、进入课堂、进入头脑”这条主线,突出坚定信念和提高能力这个重点,组织实施好政治理论主干课程教学。进一步加深对党的创新理论的理解,坚定扎根基层建功立业的理想信念。
抓好坚定信念,强化使命意识教育。要紧密结合国内国际形势的变化、部队发展的形势,及时抓好形势与政策教育。要广泛开展爱党、爱国、爱军教育,帮助国防生了解我党我军成长发展的历程,了解人民军队的性质宗旨、使命任务和优良传统,明确自己肩负的责任,打牢国防生对军队的感情基础;要建立收看《新闻联播》、收听广播、读报制度并督促落实,以培养他们了解和关心国家大事的意识;此外,社会上各种文化的熏陶,意识形态的转变,这就要求我们在做思想工作时不能单纯只讲大道理,而应当理顺思路,结合国防生关心的待遇、条件、工作环境等情况加以引导和正确认识。
二、加强培养国防生军事训练的自觉性和积极性,狠抓军事技能和体能训练
国防生善于把握地方高校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浓厚的学习氛围,学习勤奋刻苦,文化基础知识扎实,但部分同学爱军精武的动力不足,参加军政训练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不高。在国防生中,普遍存在着自己被确定为国防生就业、前途等就进了“保险箱”的思想,对新军事变革对他们将来到部队工作带来的严峻挑战认识不足,对做一名合格军官所必需具备的军政素质要求缺乏清醒认识和紧迫感。因此,必须加强培养他们军事训练的自觉性和积极性,狠抓军事技能和体能训练,以达到一名初级指挥员的必备素质。
在强化军事基础训练的同时,为国防生多创造熟悉部队、熟悉基层、熟悉战士的机会,并通过部队基层干部专题讲座、模拟连队一日生活等形式,帮助国防生学习掌握“书本上学不到、实际工作很需要”的本领。与军校生相比,国防生军事技能和军事体能素质较差,而过硬的军事素质是一名合格排长必备的能力,在国防生的管理中,军事体能要作为重头戏的来抓,通过制定合理、有效、详细的训练计划逐步提高,只有正视他们的“短板”,加强“短板”,才能免受“短板效应”的影响,确保综合素质的整体提高。
三、加强国防生的行为举止和作风养成,注重培养过硬的军人意识
新时代的国防生,观念新、思维活、认识前卫,头脑灵活,与军队条令条例要求差距较大。他们遇事善从理论层面上追根溯源、刨根问底、独立思考,不墨守成规、不因循守旧。他们接受新生事物快,头脑敏捷,思维活跃,敢于质疑,敢于创新,民主意识强。利用指挥院校任职培训这一年,加强学习条令条例对军人的言行举止、礼节礼貌、日常养成、生活秩序、战备训练、纪律要求等规定理解不透,导致他们服从命令听从指挥的意识比较淡薄,部分同学组织纪律观念比较淡化。在思维方式、行为习惯等方面存在着与其身份不相称、与军营生活要求不合拍的现象。而这可能导致入伍后,在较长时间难以适应部队高度集中、统一、紧张、艰苦的环境。因此,要注重加强对国防生行为表现和作风养成的教育引导。国防生大部分时间是在地方大学里度过,虽然别于普通大学生进行了一定强度的军事化管理,但这样的管理不够正规化和系统化。加之地方大学开放、自由的特点,国防生普遍思想活跃,“社会化”较强,而军人意识较弱,因此在任职培训阶段对国防生进行管理,必须先从思想政治层面入手,对其进行“去社会化,强军人意识”的再改造。要通过严格的军事化管理,正规的一日生活制度磨砺这种军人意识,要通过经常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循序渐进地塑造军人意识。
四、充分发挥学员队和模拟连、排、班管理育人的作用,提高国防生的任职能力
要充分发挥驻校军队干部的职能,管理好国防生队伍,就需要充分调动和发挥国防生的自主能动性,从国防生中选拔学习成绩优异、军事素质过硬、组织和管理能力较强的学生担任国防生骨干,建立模拟连、排、班仿效部队的管理模式,协助驻校军队干部开展国防生的日常管理工作。这样,他们四年毕业后就具备了一定的管理能力,为进入任职培训院校打牢了基础,起到了很好的衔接作用。利用第五年的任职培训阶段,让国防生进入正规的军校生活,实行学员队的正规化管理,除了让他们专业精、管理强、体能好外,还应培养具有团队精神、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承受挫折能力、创新能力、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等过硬的任职素质。
五、加强国防生对挫折和失败的心理承受能力的锻炼
从我们了解的情况看,绝大多数国防生从小学习成绩优良,受到各级教师的特别宠爱,考上国家重点大学后,自我优越感进一步激发。从在校国防生情况也不难看出,国防生自尊心强,富有朝气,敢于挑战,不甘示弱,但部分同学缺乏对挫折和失败心理的锻炼,实现自我价值的强烈愿望。但由于缺乏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和艰苦环境的磨练,对未来生活充满无限美好憧憬,而对未来工作和生活的艰苦性和复杂性认识不足,部分同学缺乏应有的思想、心理准备和耐挫能力,一旦遇到人生的坎坷挫折和工作的困难矛盾,不能从容应对,有的甚至思想消沉、情绪低落。特别是国防生不熟悉部队、不了解官兵,面对部队严格的纪律、严格的管理、严格的要求时,从心理到身体都无法适应,当受到批评、指责或遭遇一时一事的失败和挫折后,变得脆弱,变得敏感,有的甚至一蹶不振。因此,在国防生上岗前任职培训期间,应加强必要的抗挫能力的锻炼。利用心理教育课堂、心理医生疏导、心理训练等方式,积极引导他们掌握人际交往沟通技巧,培养他们抗挫能力,开设“新闻点评”、“演讲比赛”等栏目,让学员自编、自导、自演,多渠道拓宽任职能力的培训,满足学员任职发展的多样化需求。
第二篇:国防生培养管理的几点思考
对国防生培养管理的思考
考号:姓名:
摘要:国防生是指根据部队建设需要,由军队依托地方普通高校从参加全国高校统一招生考试的普通中学应届高中毕业生中(含符合条件的保送生)招收的和从在校大学生中选拔培养的后备军官。
关键字:国防生;管理;战斗精神;军政教育
国防生是一个既不同于普通大学生又不同于军校生的特殊群体,其身份具有双重性,所处环境也具有特殊性,其在校的培养主要是由驻校选培办和校方共同承担。对于这些毕业后要到部队做排长的大学生来说,他们不能受到像军校生一样系统的军事化训练;也不能像普通大学生那样拥有很多的自由支配的时间,平时也要参加一些日常训练。他们是国家储存在地方大学中的预备人才,是为部队健康快速发展所培养的部队生力军。相比于军校生而言,他们在基础文化素质和某些专业知识方面有一定的优势,但在军事素质和战斗精神等方面,他们则普遍和军校生之间有一定的差距。
我们的国防生在完成大学规定学业的同时,还要完成一定的军政训练,达到国防生培养的目标。国防生的身份定位,对于学校和选培办或其他领导管理单位根据其特点、所处的环境和未来岗位需要,有针对性地抓好在校培养至关重要。对他们的教育管理方式既不能像军校生要求那么“严”,也不能像普通高校大学生那么“松”,必须注意把握好二者适当的 “度”,既要遵循普通高校教育规律,又要着眼军事人才培养的特殊需要,以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主,打牢军政素质基础为辅,培养锻炼过硬军人作风,才能为军队信息化建设输送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
那么如何培养国防生,使国防生达到部队的要求,为我军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呢?以下是我对这一问题的三点思考。
第一、严格军政教育,加强考核标准
(一)对政治思想的要求要严格。国防生是一名大学生,更是一名准军人,其培养目标是成为一名高素质合格军官,政治合格是对革命军人的最基本要求,因而也是对国防生的基本要求。对于在校国防生来说,首先,打牢携笔从戎、献身国防的思想基础。要通过经常性的思想教育,引导国防生坚定理想信念,坚定自己的选择,帮助广大国防生树立忧患意识、增强国防观念,增强学好文化、献身国防的自觉性。通过专题教育和我军优良传统教育,使他们充分认识我军的性质、宗旨和任务,认清我军新军事变革面临的挑战,认清自己肩负的职责和使命,增强光荣感和自豪感。从而坚定自己的选择,积极投身到军队信息化建设的大潮之中。其次,加强政治理论学习,特别是党的创新理论学习。理论是行动的先导,有什么样的理论就有什么样的行为指导,党的创新理论是党的生命,是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力量之源。作为国防生必须自觉地加强政治理论学习,特
别是党的创新理论的学习,绝不能“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天下事”,而要以主人翁的姿态密切关注国家大事,深入学习政治理论,增强贯彻、理解、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当前,要特别注重科学发展观的学习和理解,在思想上、行动上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与党保持高度一致,把国防生培养成政治合格、思想过硬的革命军人。
(二)学习考核的标准要加强。学习成绩考核是国防生综合素质考核的主要内容,也是检验国防生培养质量的重要依据。不论是招收还是选拔的国防生,都经过了严格的标准、条件和程序,经过了严格的筛选和考核,能够从众多预选对象中脱颖而出,被确定为国防生培养对象,应该说,他们绝大多数是大学生中的佼佼者。然而,从国防生培养的实践看,每年都有因学业淘汰或违约的现象发生,究其原因,主要是学习动力不足、标准过低、精力过于分散,或者不适应大学的学习方式等原因。解决这些问题,关键的还是要加强学习成绩考核。一是要及时教育引导,激发学习积极性。要帮助国防生认识到,自己首先是一名大学生,在校期间首要的任务是抓好学习,这既是对他们的身份定位,也是对他们的基本要求,学习成绩上不去、文化基础知识不扎实,就不能很好的为军队建设服务,而且面临着被淘汰的危险。引导他们消除被动厌学情绪,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二是消除错误思想,树立学习高标准。国防生不能仅仅满足于“及格就行、60分万岁”等消极思想,更不能错误的认为“当上国防生,就业有保障”,从而不思进取,丧失前进的动力。必须端正学习态度,树立学习的高标准,打牢文化知识基础,在学习上争做其他学生的榜样,为将来岗位任职奠定必备的能力素质,更好的为军队信息化建设服务。三是采取警示激励机制,督促完成学业。结合每年开展的优秀国防生评选活动,大力弘扬表彰优秀国防生,用身边的典型事例激发广大国防生学习成才的积极性。对于经常挂科成绩较差的,可采取警示机制,比如批评警告或者停发奖学金等措施,必要时可以通报家长,与家长共同做好帮抓工作,督促国防生完成学业。通过警示激励手段,在国防生中形成“比、学、赶、帮”的学习氛围。
(三)军政训练的质量要严。国防生在完成大学学业的同时,必须接受必要的军政训练,达到培养目标,这是国防生不同于普通大学生的特殊要求,也是由国防生的身份特征所决定的。总部印发的《普通高校国防生训练计划》是抓好国防生训练的重要依据,是组织国防生开展训练的基本遵循。工作实践中,我们一是严格落实在校训练,强化体能素质基础。国防生与军校生相比的明显差距,主要体现在带兵能力弱、体能素质差,军事常识、部队知识相对欠缺等方面,必须通过实施严格的在校训练,帮助他们尽快克服自身的先天不足。通过组织在校日常训练,如早操、体能训练,尽快提高他们的体能素质,通过军事理论课的学习,更多的掌握军事常识,缩小他们与军校生的差距。二是严密组织暑期集训,打牢军政综合素质。与在校训练相比,暑期集训有不可比拟的优势,通过将国防生集中到训练基地组训,可以安排一些在校期间难以完成的科目和内容,比如,体能强化、班队列教学法、军体拳、战术、实弹射击、投弹等内容,进行系统、全面的训练。国防生在训练基地受训,可以感受军营的训练、生活氛围,通过与军营的“零距离”接触,一日生活制度的严格落实,增强对军人的体验和感知,从而培养军人意识。同时在受训过程中,通过与班长的学习交流,熟悉掌握带兵的方法和技巧,提高带兵能力。三是落实军政考核要求,强化爱军习武热情。在加强军事训练,提高国防生军事素质的同时,还要注重加强军事理论课的学习,培养国防生热爱军事、关心军事课题的兴趣,通过订阅的军事报刊、杂志,引导国防生更多的涉猎国防知识、军事知识、特别是前沿军事理论研究等。通过定期组织军政训练考核等手段,促进或激发广大国防生爱军习武的热情,不断强化军政素质,提高自身带兵能力。
(四)作风纪律养成要严。我军之所以被广泛赞誉为“威武之师、文明之师、正义之师”,与我军始终保持了优良的作风、严明的纪律是分不开的。首先,从日常生活点滴入手,培养国防生优良作风。通过实施准军事化管理,促使国防生在大学校园里就树立军人意识。从规范宿舍内务卫生入手,通过宿舍物品摆放、内务卫生检查、设立卫生检查评比栏等,促进国防生军人作风的培养。从“叠被子”这些不起眼的小事做起,从点滴习惯养成入手,培养国防生一丝不苟、严谨细致的作风。从严守纪律、严守条令条例
入手,培养国防生令行禁止、雷厉风行的作风。从迎难而上、勇于挑战入手,培养不怕困难、英勇顽强的作风。其次,教育引导国防生,做遵规守纪的模范。校规校纪是大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总和,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基本要求。国防生作为大学生中的先进群体,在遵守校规校纪方面,应有比普通大学生更高的标准,必须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凡是提倡的就要身体力行,凡是明令禁止的坚决杜绝,努力成为普通大学生学习的楷模。作为准军官,国防生还要培养严守部队条令、条例的好习惯,培养“服从命令、听从指挥”的服从意识。
第二、调整培养管理方式,调动自身积极性
根据国防生的特点以及他们所处的地方大学实际,因地制宜,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管理方式,努力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提供相对的活动平台、创新灵活的管理模式,切实提高国防生在校培养质量,为部队输送高素质合格人才。
(一)是努力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地方高校雄厚的师资力量、完备的教学设施、合理的专业设置、现代的教学器材、先进的教学理念等,在教书育人、文化知识底蕴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也是很多军校所不具备的。因而,作为国防生培养工作,应该吸取利用好普通高校的这些优势资源,尽可能的为国防生营造宽松、舒适的学习环境,切实打牢国防生的科学文化知识,奠定他们在部队成长成才的坚实基础。首先,要确立“教学优先、学习优先”的思想。在平时工作和生活中,在安排军事训练、组织活动时,尽可能不与高校的教学时间相冲突,尽可能不影响国防生的学习时间。比如,我们在安排国防生训练时,往往有的同时还要参加院系或专业的实践见习课程,当发生矛盾和冲突时,应尽可能的保证国防生能够参加专业实习,对于漏训或缺训的内容另外安排时间补上。其次,要在文化知识的学习上营造宽松氛围。鼓励引导国防生要专心学习,排除干扰,在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学习上要深钻细研,力求理解透彻,切实打牢文化基础知识。在学习的范围上要广学、博学,思想上不受束缚、不受限制,勇于涉猎、获取、积累更多的知识财富。再者,在学习研究上提供宽广的空间和自由。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的重要部分,而高校的教学活动对网络的应用和依赖更是十分普遍。军人由于身份的特殊性,对上网有严格的限制和规定,国防生在平时学习中不可避免的要使用网络。妥善处理好这个矛盾,关键还是在于引导国防生利用好网络这个工具,不能因为怕出问题,限制或禁止国防生上网是不现实的。通过网络搜索资料、查找信息,是当前大学生的一项基本技能,只要正确合理的使用网络,就能达到增长知识、扩大视野、促进学习的目的。
(二)积极应用自主管理模式。实行模拟营、连学生自主管理模式或者国防生自我管理委员会等有效的自主管理模式。让学生自己管理自己。选培办及校方则主要负责监督。在这其中实行骨干轮换制,让每个学生尽可能都有机会锻炼自己,学习体会带兵的方法。为以后进部队做好本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三、注重战斗精神的培养,筑国防生军魂
在处理好以上两个问题的同时,还有一个对国防生来说可以说是比较空白的一个方面就是国防生战斗精神的培养。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国防生的培养经历决定了他们不同于经过四年摸爬滚打出来的军校生,他们是在地方高校学习和生活的大学生。他们在基础文化素质和某些专业知识方面有一定的优势,但在战斗精神培养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和加强。如何在大学期间加强国防生的战斗精神培育,直接关系到我军未来整体作战能力提升,决定着我军在未来战争中的胜负。因此,加强国防生战斗精神培育,弥补国防生的这一短板,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是要加大对国防生战斗精神培育重要性和必要性的教育力度,提高国防生对战斗精神培育的认识。毛泽东曾经说过: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对于军人来讲,战斗精神显得尤为重要。古今中外的军事家在这方面的认识有着惊人的相似。春秋时期曹刿认为:夫战,勇气也。拜占廷的贝利撒留说过:在战争中决定胜负的不是数量,而是精神上的勇气。拿
破仑也有同样的论断:世界上只有两种力量———利剑和精神。从长远说,精神总能征服利剑。然而有的国防生认为,时代在发展,科技在进步,人类的战争搏杀形态也发生了质变。现在是信息时代了,现代化战场已经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争鸣。不再是钢铁与筋骨的较量,而是信息与数字的对抗,运筹仍在帷幄,决胜已变键屏。有些人甚至憧憬于零伤亡的所谓“绿色战争”。这是一种非常可怕的想法。这些想法正是被西方一些所谓的军事强国鼓吹的唯武器论迷惑所产生的误解。西方一些国家恃强凌弱,进行非对称作战,固然可以极大地减少伤亡,但一旦双方势均力敌,残酷的斗争就在所难免。当前,应对非传统安全威胁,遂行非战争军事行动已经成为我军新的使命任务,在面对暴力冲突、恐怖袭击以及抢险救灾等任务时,也同样需要我们拿出勇气和信心,以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慨,去压倒一切困难,战胜一切敌人,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使命。
(二)是要根据国防生的实际情况准确把握国防生战斗精神培育的内容。目前的国防生主体已经从80后转向了90后,他们是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成长起来的,他们有知识、思想活跃,但理想信念相对淡漠,组织纪律观念相对薄弱,艰苦创业的精神相对缺乏;同时他们对于新文化、新事物的感受力、领悟力更强,但也容易受一些不良影响的侵害,这也正是国际敌对势力把和平演变的希望寄托在他们身上的原因。因此,必须从国防生的理想信念入手,为其奠定一个产生战斗精神的不竭的动力源泉,以此铸牢军魂意识,坚定不移地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的原则,真正做到枪在手中,党在心中,确保打得赢、不变质。在此基础上,通过进行我军职能教育,大讲我军的性质、宗旨,大讲革命军人的责任、使命和荣誉,让国防生认识到革命军人的职业是奉献的职业,军人的价值无法用金钱来评估,军人的光荣就在于奉献,注重对国防生的价值观培养,培育奉献精神。
(三)是要针对国防生学习成长的特点合理选择国防生战斗精神培育的方法。现在的国防生大都是独生子女,生活条件相对优越,他们缺乏团结自律、吃苦耐劳的精神。他们报考国防生的动机相对复杂,出于对军队了解与热爱而主动报考的固然有之,但也不乏因为考试分数、家庭原因、经济状况以及考虑就业分配等原因而被动报考的。基于此,国防生在培育战斗精神上,必须解决好从武志向问题,树立爱国主义精神和爱军习武思想。我们可以通过对国防生进行近代中国耻辱史教育,帮助其认清没有一个强大的国防,便没有人民和平安定的生活。通过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现地参观见学,切身感受落后就要挨打的真理,激发爱国热情。通过学习了近代爱国志士救亡图存为国牺牲的事迹,培养国防生坚贞的革命气节。通过学习英雄事迹,培养国防生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通过组织国防生参加就近部队组织的实兵实弹演习,使其亲身感受近似战场的环境,增强战场适应能力。通过观看爱国影片和举办军事辩论赛来增加国防生同学们的爱国热情等等。真正使他们在和平的环境下培养出具有军人特质的战斗精神,在大学的校园里完成普通学生到合格军人的转变。
国防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发展与定型阶段,我们必须了解国防生的特点,及时发现处理国防生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使国防生同学们可以在大学期间能够顺利完成从一个大学生向部队军官的转变,为我国国防的现代化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白国仁.刍议国防生在高校军训中的作用[J].黑龙江教育学报,2011,30(8).[2]王诚,宗娜.对高校国防生教育管理的几点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2008,(6).
[3]俞政,余滨,段采宇.关于普通高等院校国防生培养模式探讨[J].高等教育研究学
[4]陈德文,阎军.国防生教育管理若干问题的思考[J].国防,2006,(11).
[5]范俊文.国防生综合素质测评系统设计[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18(10).
[6]余欢.国防生综合素质培养研究[J].南昌航空大学学报,2010,12(3).
[7]赵克峰,朱芳.加强和改进国防生军政训练的思考[N].黑龙江史志,2009(201).
第三篇:国防生管理规定
国防生教育管理规定(2007年5月颁布)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适应军队现代化建设需要,提高国防生培养质量,加速推进人才战略工程,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国防生是军队根据生长干部补充需要,依托普通高等学校(以下简称高校)培养、享受国防奖学金、毕业后定向分配到军队的地方大学生。
第三条 本规定是组织实施国防生教育管理的基本依据。本规定未涉及的教育管理内容,按照《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和所在高校教育管理规定执行。
第四条 国防生教育管理工作,应当遵循普通高等教育规律,着眼军事人才培养要求,以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主,注重军政训练养成,打牢适应毕业任职需要的素质基础。
第五条 国防生教育管理由高校负主要责任,军队驻普通高校后备军官选拔培训工作办公室(以下简称驻校选培办)协助。高校成立由校领导负责的领导小组,领导、协调本校有关部门、院系和驻校选培办,组织开展国防生教育管理工作。
国防生教育管理工作,纳入高校整体建设发展规划,作为高校评估的重要内容。
第二章 学籍管理
第六条 招收选拔国防生,由高校、驻校选培办和学生本人共同签订协议书,报军区级单位政治部干部部批准。确定国防生资格后,高校予以单独注册,档案单独管理,驻校选培办登记备案。
第七条 招收的国防生复查复审不合格的,取消国防生资格。其中符合所在高校普通生录取标准的,可以转为该校普通生;不符合普通生录取标准的,由高校按照有关规定处理。
第八条 每学期开学,国防生应当按时到校注册,到驻校选培办报到。
第九条 国防生原则上不得转专业、转学和长期(2个月以上)出国出境学习交流。确有特殊原因的,应当向驻校选培办提出书面申请,报请军区级单位政治部干部部审批。未经审批同意的,高校不予办理有关手续。
第十条 国防生一般应当在标准学制时间内完成学业。提前完成高校规定学业、军政训练合格准予毕业的,列入当年接收计划,由军队接收单位办理入伍手续。因为特殊情况确需延长学习时间的,须经军区级单位政治部干部部批准。其中因为服兵役延长学习时间的,接收入伍的年龄可以放宽2岁;因为其他原因延长学习时间的,毕业时年龄应当符合接收标准。
第十一条 军地院校联合培养的国防生,在高校学习期间,由高校按照国防生的要求进行学籍管理;转入军队院校学习后,办理入伍手续,按照军队院校学员对待,毕业时学历、学位证书由高校和军队院校联合颁发。
第十二条 国防生报考研究生,应当向驻校选培办提出书面申请,由军区级单位政治部干部部审批。应届本科毕业国防生符合推荐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的,由高校和驻校选培办按照有关规定审核推荐。被军队研究生招生单位录取的国防生,由录取单位办理入伍手续;被军队签约高校录取为研究生的国防生,或者在校学习期间已经取得推荐免试硕士生、硕博连读资格的国防生,本科毕业时应当确定接受单位,先到军队工作满规定年限,再以军队干部身份攻读研究生,工作期间有关招生单位保留新生入学资格。
第十三条 国防生毕业分配,由总政治部干部部拟制分配计划,军区级单位政治部干部部、驻校选培办根据分配计划、培养目标和军队人才需求,结合学生综合表现和本人意愿,合理确定分配去向和岗位。高校应当积极配合,协助做好国防生毕业分配工作。
第三章 军政训练
第十四条 国防生应当接受军队和高校组织的军政训练。军政训练计划由军区级单位军训、干部、宣传等部门会同高校制定。
第十五条 国防生军政训练包括军政理论、日常训练和假期集中训练。军政训练纳入高校教学内容,作为国防生必修课或者必选课计算学分。国防生军政训练成绩记入学生成绩档案,毕业时应当达到规定的标准和要求。
第十六条 军政理论课教学按照军政训练计划,由高校和驻校选培办共同组织实施,有条件的可以请军队院校和训练机构协助。
第十七条 日常训练以军事基础知识学习和体能训练为主,一般安排在早操、课余时间或者体育课进行,由驻校选培办组织实施,高校予以协助。
第十八条 假期集中训练一般安排在第一、二、三学年末实施,以军事训练和部队见习为主,集训总时间不少于60个训练日。军区级单位军训和干部部门确定部队、军队院校或者训练机构作为训练基地,承担集中训练任务。
第十九条 组织国防生军政训练,应当成立模拟连、排、班,定期轮换骨干。
第二十条 军政训练经费、被装、卫勤、弹药、器材等各项保障,由军区级单位相关业务部门按照总部有关规定和标准负责落实。国防生参加军事训练出现伤亡的,参照《军人抚恤优待条例》有关规定办理。
第四章 日常教育管理
第二十一条 高校确定专职或者兼职人员参加驻校选培办日常工作。高校有关部门和驻校选培办建立工作例会或者合署办公制度,定期分析国防生教育管理形势。
第二十二条 高校有关部门、院系和驻校选培办,应当及时掌握国防生思想变化、社会交往等情况,加强教育引导。国防生每学期向驻校选培办和辅导员书面汇报一次思想情况,遇到重大问题或者特殊情况应当及时报告。
第二十三条 院系国防生正式党员达到3名以上的应当单独成立党支部。国防生党员发展计划,由
高校组织部门和驻校选培办党组织共同制定,毕业时党员比例一般应在60%左右。
第二十四条 高校和驻校选培办每年开展评选优秀国防生活动,结合学年总结进行表彰。具体评选表彰办法,由军区级单位政治部干部部、驻校选培办和高校共同研究制定。
第二十五条 国防生除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外,不得参加其他党派和政治性组织,不得参加宗教组织和宗教、迷信活动,严禁参加非法组织和非法活动。
第二十六条 国防生应当执行国家和军队保密规定,严守国家、军队秘密。
第二十七条 本科国防生在校学习期间和毕业到军队下达首次任职命令前不得结婚。
第二十八条 高校和驻校选培办应当从着装仪表、行为举止、礼节礼貌等方面,加强国防生作分纪律养成。
第二十九条 国防生不得单独在校外借住、租住,参加假期集中训练时应当集中住宿。
第三十条 国防生应当严格落实请销假制度,正课时间请销假按照高校有关规定执行,日常训练和假期集中训练期间请假须经驻校选培办批准。
第五章 国防奖学金
第三十一条 国防奖学金由学费、杂费和生活补助费构成。学费、杂费由驻校选培办挂靠单位后勤财务部门,按照全军统一标准和总部计划内招收选拔的国防生名册与高校结算,其余部分由国防生本人向高校缴纳;生活补助费由驻校选培办逐月发放给国防生本人。
第三十二条 发放国防奖学金的起止时间,从招收或者选拔的当年9月份起算,止于毕业当年6月份。
第三十三条 国防生提前毕业到军队任职的,在首次任职命令下达当月起停止发放国发奖学金。延长学习时间毕业的,延长期内一般不发放国防奖学金。因为参加军政训练活动受伤而延长学习时间的,延长期内可以视情发放国防奖学金。服兵役的国防生,服役期间不发放国防奖学金。
第三十四条 高校设立的非义务性奖学金、助学金,应当向国防生倾斜。有条件的高校,可以设立国防生专项奖学金。
国防生不得参加其他义务性奖学金、助学金的评定。
第六章 违约与处理
第三十五条 国防生有下列情形之一者视为违约,应当解除协议,取消国防生资格:
(一)违背四项基本原则,反对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或者参加非法组织和非法活动的;
(二)触犯国家法律受到刑事处罚,严重违反治安管理有关规定,或者被高校退学、开除学籍的;
(三)违反规定转学、转专业、考研、结婚,或者不执行其它有关规定,情节严重的;
(四)以逃避到军队工作为目的,故意不达到军政训练要求的,在规定学制时间内不完成学业的;
(五)无正当理由要求解除协议的,或者拒不服从毕业分配,经教育无效的;
(六)采取其它手段,拒绝、逃避到军队工作的。
第三十六条 国防生在校学习期间违约的,高校应当作退学处理,情节恶劣的开除学籍;毕业后拒绝、逃避到军队工作的,在有关法律规定的年限内不得录用为公务员,不得报考研究生、出国或者录用为国企职员。军队和高校应当将违约情况记入学生档案。
第三十七条 国防生违约的,应当退还已经享受的国防奖学金,同时缴纳已经享受国防奖学金2至3倍的违约金。对未足额退缴国防奖学金和违约金的,高校不得为其办理离校登记、户口转移、退回档案等手续。
第三十八条违约国防生是中国共产党党员的,按照《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有关规定,给予党纪处分。
第三十九条 处理违约国防生,由高校和驻校选培办共同办理,军区级单位政治部干部部审批。
第七章 淘汰与处理
第四十条 国防生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应当予以淘汰,解除协议,取消国防生资格:
(一)受到高校记过处分、留校察看处分的;
(二)因为自身学习训练原因(主观故意者除外),在规定学制时间内不能达到培养目标的;
(三)因为身体疾患原因(自伤、自残者除外),经一年以内时间治疗仍不符合体格检查标准的;
(四)其它不适合继续作为国防生培养的。
第四十一条 国防生有本规定第四十条第(一)、(二)项情形被淘汰的,应当退还已经享受的国防奖学金;有本规定第四十条第(三)项情形被淘汰的,不再退还已经享受的国防奖学金;有本规定第四十条第(四)项情形被淘汰的,视情确定是否退还国防奖学金。
第四十二条 处理淘汰国防生,由高校和驻校选培办共同办理,军区级单位政治部干部部审批。因身体原因淘汰的,须经驻军以上医院诊断确认。
第八章 附则
第四十三条 国防生已从高校毕业、尚未下达首次任职命令的,适用于本规定。
第四十四条 本规定由教育部高校学生司、总政治部干部部负责解释。
第五十五条 本规定自下发之日起实施。以往规定与本规定不一致的,按照本规定执行。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国防生教育管理工作,参照本规定执行。
第四篇:国防生管理新思路
管理新思路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领导干部做事要“五从”]
1、要从官兵最急需的事做起。
2、要从官兵最关心的事干起。3.要从官兵最反感的事改起。4.要从官兵最反对的事抓起。5.要从官兵最痛恨的事查起。[干部对战士信任“十能”]
1、信任能产生动力。
2、信任能激发干劲。
3、信任能鼓舞斗志。
4、信任能催生创造。
5、信任能促生勇敢。
6、信任能激励成功。
7、信任能催人奋进。
8、信任能鼓起自信。
9、信任能开启智慧。
10、信任能引发自爱。[大学生干部要“六个珍惜”]
1、要珍惜工作岗位。
2、要珍惜自身名誉。
3、要珍惜实践机会。
4、要珍惜政治生命。
5、要珍惜家庭幸福。
6、要珍惜官兵情谊。
[实行科学领导的“五凭五不凭”] 凭能力领导,不凭权力霸道。凭心诚感人,不凭心狠整人。凭正道用人,不凭邪门哄人。
凭公心培养人才,不凭私心压抑人才。凭关心温暖人心,不凭偏心笼络人心。
第五篇:宁波大学国防生管理规定(最新)
宁 波 大 学 文 件
宁大政„2011‟51号
关于印发《宁波大学国防生管理规定(试行)》的通知
各单位、部门:
经第131次校长办公会议审议通过,现将《宁波大学国防生管理规定》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执行。
二○一一年五月十九日
—1— 宁波大学国防生管理规定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进一步规范国防生的管理,根据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建立依托普通高等教育培养军队干部制度的决定》、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以及海军有关招收、选拔和培训国防生工作规定、《宁波大学学生管理规定》的精神,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学校有关职能部门、学院在组织实施国防生管理工作时,适用本规定。
第三条 为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及时研究解决各项问题。学校有关职能部门、学院必须统筹规划,密切配合,加强沟通和协调,形成合力,做好国防生管理工作。
第四条 国防生工作纳入学校的议事日程,学校每年召开一次国防生工作会议,总结工作经验,研究、制定工作计划和措施,落实好后勤保障工作。
第二章 组织体制
第五条 学校设立宁波大学军训征兵、选拔培训后备军官工作领导小组,负责领导全校国防生的招收选拔、教育管理、军政训练及后勤保障等工作,组长由学校领导担任,成员由党办、校办、宣传部、教务处、学生发展与服务处、保卫处、计财处、后勤管理服务处/后勤服务中心以及相关学院分管学生工作的负责人和选培办主任等组成。学校委托学生发展与服务处作为国防生 —2— 的主管部门,军训征兵、选拔培训后备军官工作办公室负责日常的协调和管理工作。
第三章 职 责
第六条 学校有关部门职责。
(一)党办、校办:负责学校内部以及与部队有关工作的总体协调。
(二)宣传部:负责国防生相关工作的校内外宣传及报道工作。
(三)教务处:负责国防生招生录取工作、日常教学管理,会同选培办制定军政训练计划。
(四)学生发展与服务处:负责国防生规章制度的制定和落实工作,做好国防生的选拔、考评、检查和协调等工作,做好日常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五)保卫处:负责国防生的安全保卫工作,做好国防生安全教育工作。
(六)后勤管理服务处/后勤服务中心:负责国防生的后勤保障工作。
(七)学院:负责开展与国防生相关的宣传、教育和动员工作,协助职能部门做好国防生的招生选拔等工作;负责国防生的教学管理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第四章 管 理
第七条 根据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普通高校国防生军政训练计划》的有关精神,结合学校的实际,国防生相对集中住宿,实行军事化管理,加强养成教育,确保训练质量。
—3— 第八条 为加强国防生的军政训练和日常管理,确保国防生培养质量,学校成立国防生队,配备队长、副队长、教导员、副教导员各一名,队长、副队长由学校派人担任,教导员、副教导员由选培办派人担任。日常工作由副队长和副教导员负责。
第九条 国防生的党团组织关系仍在原所在学院,国防生参加所在学院开展的党、团活动。国防生的党员发展由所在学院负责,国防生队协助考察。
第十条 依据《宁波大学国防生管理细则》制定国防生考核办法,对早操、内务、军政训练等进行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作为评优、评奖、党员发展及推荐到海军就职等工作的主要依据。
第五章 招收与选拔 第一节 从高考生中招收国防生
第十一条 报名条件
(一)符合当年国家有关普通高校招生工作规定及《关于军队院校招收普通中学毕业生和军队接收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政治条件的规定》,志愿从事国防事业,毕业后服从组织分配;
(二)道德品质优良,模范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学生守则及学校的规章制度;
(三)年龄在二十周岁以下(截止当年八月三十一日);
(四)身体健康,符合《中国人民解放军院校招收学员体格检查标准》。
第十二条 招收程序
报考国防生的考生列入提前批招生。达到所在省市统考分数线的考生,由所在地省军区组织实施政审、面试和体检。国防生 —4— 政审和体检工作纳入军队院校招收普通中学应届高中毕业生组织和管理系统。经政审、面试和体检合格并被学校录取的考生,须与学校、选培办三方签订《国防生培养协议书》。
第二节 从在校学生中选拔国防生
第十三条 报名条件
(一)符合《关于军队院校招收普通中学毕业生和军队接收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政治条件的规定》,志愿从事国防事业,毕业后服从组织分配;
(二)道德品质优良,模范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学校规章制度;
(三)必修课考试全部合格;
(四)身体健康,符合《中国人民解放军院校招收学员体格检查标准》;
(五)本科生(四年制)毕业时年龄不超过24周岁(截止当年8月31日);
(六)在同等条件下,学生干部、党员、特长生和退役复读的学生优先选拔。
(七)如跨专业选拔,须符合学校关于转专业的相关规定。
第十四条 选拔程序
一般程序为:学生个人申请报名,院(系)推荐,学校和选培办考核选拔。有专业要求的,应从相同或相近专业中选拔。政审、面试和体检合格者,由选培办报海军政治部审批,经批准后,与学校、选培办三方签订《国防生培养协议书》,确定为国防生。
第三节 淘汰与增补
第十五条 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将取消国防生资格:
—5—
(一)政治立场不坚定,有反党、反社会主义言论或行为,参加非法组织者;
(二)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受到司法和公安部门处理者;
(三)违反校纪校规,受到严重警告以上处分者;
(四)不积极参加国防生队各种集体活动,不遵守有关日常管理制度,经批评、警告后仍不改正者;
(五)在取得国防生资格的学年内,因非疾病以外的个人原因,要求终止履行协议者;
(六)因主观原因无法按学制时间完成学业,推迟毕业或未取得毕业、学位证书,中途退学或转学,未达到军政训练大纲要求者;
(七)毕业后不按照协议到海军部队任职者;
(八)因身体原因,在一年内治疗后仍不符合体格检查标准者;
(九)出现其他不适合继续作为国防生培养的情况者。
第十六条 增补规定
因取消现有国防生资格而出现的名额空缺,将按照海军政治部文件精神,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从现有相应学生中增补。
第六章 教学管理
第十七条 国防生教学管理工作应遵循教育规律,坚持健全管理制度与加强思想教育相结合,鼓励先进,充分调动和发挥国防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
第十八条 国防生的教学管理工作是学校和部队双方的共同职责,要本着对部队、学校和学生负责的态度,严格把握标准,实事求是,积极慎重,准确衡量。
—6— 第十九条 担负教学任务的教师应按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认真备课,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注重生动性、知识性和趣味性,组织好授课。
第一节 入学与注册
第二十条 国防生新生入学须持《录取通知书》按时到学校办理入学手续。因故不能按时报到者,须事先向学校请假。从报到截止日次日算起,请假一般不得超过2周。
第二十一条 国防生新生入学后,学校有关部门应在3个月内按照国防生招生规定,进行复审、复查。合格者由学校予以注册,取得宁波大学学籍,成为宁波大学国防生,享受国防奖学金。
第二十二条 国防生属提前批录取的学生,招生时均有特殊要求,一般不予转学。
第二十三条 新生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予以取消入学资格:
(一)经审查发现,入学前有严重违纪行为或曾因违法行为被公安机关传讯、拘留者;
(二)经调查核实,徇私舞弊,以不正当手段取得入学资格者;
(三)不签订国防奖学金协议者;
(四)经身体复查不符合入学条件者;
(五)无故不按期报到或请假逾期者;
(六)其它原因不宜留校学习者。
第二节 选 课
第二十四条 国防生选学课程应按照学校专业指导性培养计划和国防生培养计划按学期进行。选课首先保证必修课,再选选
—7— 修课(军政训练课程为国防生必修课);严格执行有关先修后续关系课程的选择规定,未选学先行课程的,不得选学后续课程。
第二十五条 国防生修读课程的数量应根据自身状况,从个人实际出发。国防生每学期选学的学分数根据学校现行规定执行。
第二十六条 国防生参加“军事体育”和“暑期军事实习”等军政训练课,经考核合格后,可以顶替教学计划规定的“大学体育俱乐部”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的课程,可获得相应学分。
第二十七条 由于选拔计划的需要并在征得本人同意的前提下进行专业调整的国防生,可按照《宁波大学学生管理规定》的有关转专业程序办理转专业手续。国防生转专业后,按转入专业及年级的教学计划进行修读和毕业审核。如果因学生本人主观原因导致成绩不合格而受到退学警示、退学或延长学业的,取消国防生资格。
第三节 考核与成绩管理
第二十八条 国防生必须参加专业培养计划和国防生培养计划规定的课程考核,考核及格,即获得该门课程的学分,并归入本人档案。
第二十九条 军政训练课程考核不及格者须重修,其余课程的考核及成绩管理均按宁波大学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十条 国防生应遵守考场纪律,对违反者要按规定严肃处理。擅自缺考或考试违纪作弊者,该课程考核成绩以零分计。
第三十一条 国防生军政训练的考评成绩由选培办提供给教务处,按学校有关规定管理。
—8— 第三十二条 临毕业国防生未获得学分课程不超过3门的,由学生本人申请,经选培办和学校审核通过,可在毕业学期的第16周前进行考核,如考核不合格,作国防生淘汰处理。
第四节 军政训练计划的实施
第三十三条 按总参、总政制定的《普通高等学校国防生军政训练计划》的要求,国防生军政训练课程统一纳入学校教学计划,并列为选修课,国防生必须修读。
第三十四条 军政训练教学中部门职责
(一)军训征兵办会同选培办负责国防生军政训练工作;
(二)教务处会同选培办负责安排授课计划、教室、校内授课教师、考试等教学工作;
(三)体育学院负责安排国防生在校内进行室外训练的场地,会同选培办做好国防生的军事体育训练课工作。
第七章 奖励和处分
第三十五条 国防生的奖惩、学年鉴定和毕业鉴定由所在学院会同国防生队组织实施,以学院为主。评优、评奖、惩处,参照宁波大学有关奖惩条例实施。国防生队负责学生军政训练期间的鉴定工作。
第三十六条 有关违约的经济处罚,参照《国防奖学金发放和管理办法》执行。
第八章 毕业分配
第三十七条 国防生应学完培养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修满规定的学分,取得毕业资格,获得相应学位。
—9— 第三十八条 国防生毕业时,由所在院系的党支部对国防生的政治态度、思想意识、道德品质以及学习、训练、劳动和健康状况等方面,作出全面鉴定。
第三十九条 国防生毕业时,必须服从组织分配,按规定的时间和要求到分配单位报到。国防生档案由学生发展与服务处负责寄往分配单位。
第四十条 国防生不服从分配或不按规定期限报到,按《国防奖学金协议》有关条款处理,取消国防生资格,学校不予重新办理派遣手续。
第九章 附 则
第四十一条 本规定经第131次校长办公会议审定,自发文之日起执行,由学生发展与服务处负责解释。原《宁波大学国防生管理规定(试行)》(宁大政„2005‟103号)同时废止。
主题词:学生
国防生
管理
规定 宁波大学校长办公室
2011年5月19日印发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