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国农村土地权属制度创新的思路
我国农村土地权属制度创新的思路
一、什么是土地所有权
地所有权有土地所有权法律制度和土地所有权利两层涵义。前者是指不同类型、根据统治阶级意志规定的一定土地所有关系的法律规范体系。其实质是凭借国家的强制力,动用法律武器维护一定的土地所有制关系。后者是指所有人依法对自己所有的土地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占有权,系指土地所有人对土地在事实上地支配权,即实际控制权。使用权是基于土地的性能和用途对自己土地的利用权,通过对土地的使用,可以满足土地所有人生产和生活的需要,创造出新的物质财富。收益权,是指土地所有者依法取得自己土地所产生的自然或法定孳息和利益的权利。处分权,就是指土地所有人对自己土地命运决定权。
土地所有权利的特征是:
.具有一定有限性。它同其他财产权(包括物权,债权)不同,以它的限制只能是由国家通过法律加以设定,例如:我国宪法第10条第4款规定:“任何组织个人不得侵占,买卖或以其他形成非法转让土地。土地的使用权可以依照法律的规定转让。”(198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第二条)关于此项限制的规定是明确的。
2.具有独立自主性。它是不依赖于其他权利而独立存在的自主占有、使用、收益、处分自己土地的权利。
3.具有排他性。它是土地所有人与一切其他人之间的法律关系。它一经产生,即与周围一切不特定的人构成权利义务关系。任何人都必须承担义务,不实施妨碍土地所有人行使权利的行为。
4.是一种完整意义的物权。它包括对土地的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的权利,是一种最全面、最充分的物权。这与只能享有土地所有权中部分权利的土地使用权、土地经营权大不相同。
二、我国土地权利的历史和现状
土地是十分重要的资源,而且是有限的资源。中国更是人多地少,稀缺性更为严重。从历史上来讲,政治上很多的**,很多的革命都同土地问题有关,它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而且是一个政治问题,这些年来,围绕土地问题,社会上很多矛盾在那里集中,是中国不管政治上、经济上都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长期以来,我们的地藉管理,局限在土地行政管理,就是怎样用行政手段去维护土地的秩序,后来也意识到光这个已经不够了,因为从70年代以来,中国的土地权利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主要表现为:第一,土地由“公有公用”转为“公有私用”,土地使用权在土地权利体系中的地位日益突出;第二,土地由“不可流转物”变为“可流转物”,地产市场出现并迅速发展。土地资源已经脱离了计划分配或公用的轨道,现在土地已经到了个人或到了单位,由法人来使用土地,土地利益已经个体化了,土地利益个体化后,就要形成个人之间在利益分配格局上的权利,要求建立土地的归属和利用的秩序,因此要从土地民事权利的角度来阐明这个问题。
三、我国土地权利的体系及其特点
1.维持土地公有的情况下,强化用地人的使用权地位。中国要搞物权法,土地权利必须要立足于中国的现实,但中国的现实是动态的东西,我们不能看到今天的格局,按这个格局来写,还要看历史阶段的发展,从文革结束到改革开放,我国的土地权利格局有两个最重要特点,一个是土地“公有公用”转为“公有私用”,现在无论国有土地或农村集体土地,都是私人在使用,这是很大的变化,但土地的终极归属——公有制没有变,这就是目前的格局;第二个特点就是土地开始进入市场,地产市场开始形成。通过市场来调节土地资源的供求关系。
从总的趋势来讲,从公有私用角度来讲,重点是保护私用。在维持土地公有前提下,靠强化私用,也就是靠强化用地人的使用权地位来实现一种私有化、半私有化这样一种东西。只有这样才能清晰土地使用权,获得物权法上一种产权地位,只有有了产权载体的时候,它才能进入市场进行交易。科斯理论认为,产权是交易的前提,产权在法律上要不清楚的话,很难进行正常交易,长期以来,这个问题是比较模糊的。如农村中承包经营,到底是物权还是债权?很多人认为,这是合同上的权利。农民为什么拥有土地?因为有一个承包合同,有一天发包方终止这个合同,农民就得不到保护了,发包方可以发给所有人,他凭物权与债权的地位在你的土地上采取这种那种行为,所以这个问题涉及到土地资源利益格局,应当把它明确起来,重新构造土地权利。
联产承包制实行后,开始形成个人用地,或以农户为单位的土地使用。这样的格局强化了使用权。实际上,1986年起,把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看成是一种物权,但没有用物权这个词,而用财产权和与财产权相关的权利,如他物权、用物权,法律机构没有明确地把土地经营权看成是物权,一个很大的理由是说,土地承包经营权它有一个向前发展的需要,到目前为止,土地管理局对土地进行登记的时候,农村承包经营土地权是不登记的,这就意味着不予明确确认,因为
各国对物权都是登记保护的,没有登记意味着你的权利地位不确定。所以现在我们需要有一个土地权利结构体系。
2.土地所有权非市场化,由土地使用权充当市场交易的权利载体。在我国,土地使用权处在一个非常突出的地位,它基本上是与土地所有权相提并论的,就是说,它代表了这么一个趋势:现实中国在相当长一个时期不会进行国家土地公有权调整。因
为,公有权理论有它意识形态的理由;另一方面也有它现实的理由,就是主张取消土地所有权公有的人,也不能不承认在目前中国现实条件情况下,还做不到土地私有化。在没有这个可能的情况下,我们只能承认在土地所有权公有下,把土地所有权的内在功能移出来,把它放在另外一个权利载体上,放进土地使用权里面,把它现实地占有、使用、收益、处分四大权能放进土地使用权里面去,让土地所有权很多情况下处于休眠状态,或者处于无所作为的状态,然后把土地使用权活跃起来,让它在市场上充当土地所有权本应充当的角色,名义上土地公有,实际上土地私用本身也是一种所有权,使用权利本身也是所有权一种标记。拥有的使用权也是一种所有权,在占有、使用、处分、收益方面也是一个所有者,丝毫不妨碍把土地推向市场,这是有先例的,英美法制中的地产权,土地归国王所有,美国是州所有,但你也拥有一种权利,就是可以不受任何人干扰,受到法律保护,也可使它进入市场,进行交易,实际上满足了所有权在市场经济中它所有的功能要求,这就使我们的土地使用权可以进入市场、可以出租、可以抵押、可以转让,国务院条例承认这一点,而所有权本身是不能周转的,法律把它冻结起来了。而通过使用权方式把所有权的各个功能都分解到民事主体的头上去了,国家所有权就是一个名义了,这样一来,实际上原来的公有就变相私有了,只有走到这一步,才能形成土地市场,才可能形成土地利益,利益得到政策保护,产权才可能形成。
3.两种土地所有权并存的体制。一部分学者主张土地全部国有化,从理论上说,土地全部国有化,有它的道理。现在集体所有制中的土地,你说它是公有,其实集体是一个小单位,它是一个小公,而不是大公,在南方很多地方集体是以一个村为单位,而有的村最后变成了一个公司,有很多地方集体组织实际上是名存实亡,所谓代表集体的是那几个村干部、乡干部,你问谁代表土地集体所有权,就是那几个村干部、乡干部,而其中有些人利用土地所有权,作为欺诈压迫农民的手段。
要鼓励农民爱护土地,安居乐业,最好的办法就是土地归他自己,但是私有化也很难。国有化后再出租给农民,这实际上是倒退到几百年以前去了,那么怎么办?只能顺其自然,承包经营后,形成了现在这么一个格局,那么最好顺着这个格局,把农民承包经营权强化,强化以后使他获得一个类似的物权,或所有权,通过这个予以逐渐地强化,如果将来某一个时候,水到渠成,集体所有权已没有什么存在的意义了,那么就不妨把土地使用权界定为所有权,或者就这么个格局维持下去,也没有什么不可。为了把使用权强化起来,就要对所有权进行限制,最大的一个限制就是坚决贯彻土地所有权非市场化这么一个方针,因为土地所有这个格局一下子改变不了,如果允许国家以土地所有人的身份拿土地到市场上去交易的话,那么就会形成利益的冲突;所有人和使用人的利益冲突。从法律上讲所有权是高位的,它有可能去做有利自己的事情,这会导致私有私用格局被逐渐削弱。然后政府又开始分配土地,导致计划经济时代划拨土地做法的复活。
4..实行国有土地使用权划拨与出让“双轨制”。有一部分是划拨土地使用权,一部分是出让土地使用权。无偿使用土地,效率是非常低的。在现实关系中,划拨的土地不能进入市场,如果要进入市场,必须转换成出让的土地,然后再进入。
今后双轨制的意义在于,公益性的用地可以无偿取得,办医院、学校、国家机关采取无偿划拨,那时候这部分土地再进入市场,就要从严查处。但是,自1991年发布土地出让条例后,需要大量用地的人,千方百计想从国家那里得到划拨,因为成本低,而且有法律的空子,正常的规范的土地市场很难发展建立起来,受到了土地不规范的隐性市场的冲击,这对我们今后的经济发展是很不利的。
5.对集体土地使用权交易作较大限制。国务院1991年条例规定,土地使用权到期收回后,土地上的建筑物、附着物无偿归国家所有。
6.土地他项权利。土地他项权利指除土地使用权以外的他物权,从理论上说,它进一步突出了土地使用权的独立性和特殊性。关于土地他项权利,目前我国还在发展变化中,很多东西还不确定。
四、现有的土地权属制度存在的问题
近两年农村土地问题研究从财产权界定到土地制度研究,确权问题已成为推进农村土地管理工作的瓶颈和焦点,它涉及土地登记制度建设、权属纠纷处理和农村的发展与稳定,涉及能否保护广大农民的权益和建立农民自觉保护耕地机制的大问题。
目前确定农村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存在的问题:一是农村集体土地确权依据问题。就法律而言,乡、村、组所有权是按四固定时的状态确定的,但实际中有的界线、面积不详,有的现有地形地物变化太大已无法辨认。此外土地详查时权属确定只做到行政村一级,一些地方因存在争议只划了工作界线,权属矛盾搁置下来。二是四荒地权属问题。它涉及集体土地和国有土地的争议,广东提出“实际使用耕地五年、园地十年以上的归农民集体所有”,值得研究。从政府“退出”角度看,凡可耕作、种植的无主土地应归在该土地上劳作多年的农民集体或国有农场所有,但涉及到具体使用年限标准的确定需要经过大量的调研后决定。三是乡镇企业权属问题。这涉及集体非农建设用地如何依法有序流转。目前这方面问题很多,需要深入调研。此外,我国加入WTO后,乡镇企业及城乡结合部的集体土地有可能成为外国企业投资的目标,因为它可以借乡镇企业破产、重组之机低价征购甚至无偿占用土地。对此也需要预先制定有关政策。
五、我国土地权属制度创新的思路
迄今为止,中国所有关于土地制度的改革的措施都倾向于稳定农村家庭承包责任制:如维持家庭承包制度基本不变;1998年在原有的承包期快要到期的时候,让农户在承包期15年基础上再承包土地30年;“生不增田,死不减田”;禁止基层组织随意调整土地权;明确使用权可以有偿转让等等。但是,所有这些举措实际上都无法触动土地问题的关键所在。海内外的农村问题专家们曾经提出,为了解决中国土地制度中存在的问题,中国应当引入一种土地永久使用权制度。对土地的承包经营权不应当是所谓的15年、30年、也不是50年、70年、100年,而至少应当是能够横跨好几代人的制度安排,甚至永远如此。目前农村的地权制度有两大类问题,第一类是农民的承包权和土地使用权相当不完整。如现存的粮食定购体制(粮食供应压力大,强制性的种植计划,低价格的农产品收购),是一项全面制约农民土地使用权的制度安排。在这个盘剥农民的制度下,农民种植作物的选择权、生产决策权,农产品的收益权和处分权都是不完整的。如果不引进永久土地使用权制度,农民承包权和土地使用权被割裂的情形仍然无法解决。
能够解决第一类型地权问题的药方不是土地永久使用权,而是必须消除目前存在的限制农民土地使用权的诸因素,最大限度地拓展和延伸现实土地使用权的内涵和外延。使“单一使用权拓展到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四权统一的承包经营权”。
根据调查,目前农村中渴望永久土地使用权的农民基本上是以粮食生产为主要收入来源的农民,从整体上讲,农民最感兴趣的是土地的收益权、转让权,农民对自由转让土地使用权尤其感兴趣。如果土地承包权、土地使用权是完整的,农民当然可以将土地进行转让、转包、租赁、继承、抵押、让土地的承包权与经营权分家,稳定的承包权还能为农民带来更多的财产利益,例如,比较稳定的土地权利将会提高农民获得贷款的机会,如果农民在自己承包的土地上拥有这些权利,土地私有化方案未必便是最好的地权制度改革选择。国际上的经验表明,土地不实行私有,只要建立合理的土地使用权制度,也能够激励投入和积累,也有条件提高土地实际利用效率。
如何使界定清楚的土地承包权和土地使用权成为法律下神圣的权利是目前必须解决的另一个问题。有观点认为,“农民的土地承包权不能很好落实,重要原因是我们还没有在法律理念上把土地承包权当作农民神圣不可侵犯的财产权利。土地承包权、使用权也是财产权的一种形式,的确需要神圣化,否则,农村的第一步改革便没有最终完成。但是,权利的神圣化或者记载权利的法律的神圣化,全然不是宣示的结果,权利的神圣性归根到是一种力量对比所引出的后果而已。
在台湾,农业改革的两大成就是:土地改革和农会建设。土地改革的功能界定了土地的产权,农会制度的建设则使产权制度的改革建立在农民的集团力量之上。在现代社会,个人的权利和群体的权利就是建立在这种多元的集团力量之上的。总而言之,中国农村地权的问题的根子出在农民与政府力量对比的关系上。农民太弱小,政府太强大,农民既无法使自己的意志上升为法律,更无法在政府侵犯法律界定的权利时去捍卫权利。产权界定的核心是限制政府行为能力,如果无法限制政府行为能力,产权界定便是徒劳。
综上所述,我国农村土地权属制度亟待创新,以下是较有可行性的几个思路和措施:
1.明确提出在全国完善第二轮土地制度的要求。一方面,在没有开展或完成第二轮土地承包工作的地方,由上级政府派出工作组督促尽快按政策和法律要求完成第二轮土地承包;另一方面,在“已经完成”第二轮土地承包的地方,可以采取“复查”等方式依法纠正不合法承包合同和其他错误做法,同时为农户签订承包合同颁发土地承包经营合同和土地承包经营权(或使用权)证。使“两证”发放率达90以上。
2.尽快出台《中国农村土地使用权法》。用法律对土地承包制度有关重要问题作出规定,强制约束农村按法律进行土地制度安排。
3.农业土地制度按排必须强调公平优先,尤其是起点公平,在公平的基础上通过土地流转解决效率问题,这是中国农村稳定的基础。
4.必须强化农村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排他性,让所有者、使用者都有能力屏蔽非法侵权行为。严禁在产业结构调整、综合开发、规模经营中非法侵犯农民集体和个人土地权益。
5.必须采取得力的法律和制度措施保证妇女与男子在事实上有平等的土地权。
6.“四类荒地”承包经营的矛盾大于耕地,因此必须有计划地开发利用“四荒地”,从环保、可持续发展的整体上进行规划。
7.农民土地权益保障与农村民主政治发展紧密相关,因此必须加快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8.通过特别立项,组织力量对新的农村土地立法和制度安排涉及的一些重大理论和法律条文问题进行研究,比如:立法的指导思想、法律名称(是承包法还是使用权法)和调整范围、所有权和使用权的界定、承包期限内是否调整土地、耕地的抵押、经营权流转、承包地继承、合同纠纷调解、与其他相关法律的一致性等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好范文”版权所有
第二篇:创新思路
一、要根据消费者的需求和物流服务体系的特点,超越传统物流服务模式,主动贴近用户并以用户的需求和利益为中心,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的需求。为了满足物流服务多样化、复杂化、专业化的需求,本文拟分析当前我国物流企业服务体系创新的现实途径。
一、服务理念的创新 物流服务提供商的核心目标是给顾客提供所需要的物流服务。不同顾客的物流服务需求各有不同,如何为不同顾客提供适当水平的物流服务,既是物流企业服务的重点,也是一个难点。我国的物流企业大都是从运输、仓储等功能性服务切入物流市场的,要发展物流,首要创新点是认清物流功能性在物流服务性质、服务目标和客户关系上的本质区别,树立全新的服务理念。1.从客户需求至上的角度认识物流就是服务 “认识物流就是服务”,不要想“物”仅仅是商品,这是很实质的。服务也是物流的“物”,物流为企业提供的是一种服务,“服务实质上也是一种产品”这一点,却经常被人们忽视。人员要如何调度才能令顾客满意,这也是物流。企业发展物流必须从服务角度出发,必须树立全新的理念,树立客户需求至上的理念。物流在中国是一种新兴产业,物流本身发展是紧密伴随着企业经营管理理念发展的。当企业经营管理理念的核心从产品制造转向产品销售再转向现代营销和客户服务,直至现在“一切为客户创造价值”的经营理念时候,人们对物流的认识已经从企业自身的“功能性活动”上升为“以满足客户需求为目的”、“努力为客户创造价值,尽力增加顾客让渡价值”、从供应到消费的运动、储存和配送的计划、执行和控制的管理过程,并且对物流的认识也逐渐被政府和企业提高到地区和企业的战略理念的高度。这要求企业改变传统以规模效益获得经济效益的核心思想,建立适合于需求多样化的创新服务,甚至实现客户定制化物流服务。物流是不可能单独存在的,它一定要伴随有什么样商流,就有什么样的物流;顾客想要什么,就提供什么样的服务。2.从为客户全面提升价值的角度来认识物流服务 “为客户全面提升价值”,根据 WTO 要求,市场进一步开放,中国企业开始加速融入国际市场。
第三篇:创新思路
创新思路、扎实工作全力打造平安社区
--------汇丰办事处四项措施构建平安社区
今年以来,汇丰办事处继续做好平安建设工作,不断强化组织领导,创新工作思路,狠抓任务落实,从源头上预防和解决各类不安定因素。
一、强化组织领导,完善平安建设工作的组织保障
发展是硬道理,是第一要务;稳定是硬任务,是第一责任。平安建设抓的好坏,关键在组织领导。为此,年初办事处成立由党工委书记任组长的平安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同时,严格要求各居委及时健全平安建设领导组织,充实调整社区居委会综治信息员、调解员、安全员,形成平安建设的组织网络,并与各居委会签订平安建设目标责任书,落实帮包责任制和考核奖惩责任制,使社区平安建设工作初步实现组织规范化、力量一体化、防范网络化、工作经常化,从而夯实了平安建设的基层基础。
二、加大宣传力度,形成平安建设的浓厚氛围
平安建设是一项细胞工程、社会工程,必须有坚实的群众基础。针对社区地处城区,商业网点多,居住人口多,人流信息多的实际,我们将加大对平安建设的宣传力度。利用标语口号、宣传栏等形式广泛宣传平安建设活动,发动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投身到平安建设活动中来。今年,在辖区内制作悬挂过街宣传条幅20幅,发放平安建设宣传材料6千份以上,努力做到平安建设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营造“上下联动千家创,万人防范保平安”的浓厚氛围。
三、加强治安防范,确保居民生命财产安全
以社区警务室为核心,以各企业单位和居民楼院为依托,以建立专群结合治安全防范体系为目标,努力为广大居民打造一个稳定和谐、安全有序、邻里关系融洽的“平安社区”。社区积极建立和完善与辖区警务体制相适应的警务室建设,达到队伍素质强,制度健全,设备齐全的高标准要求。充分发挥社区警务室的实际作用,把社区警务室建成处理治安案件、调解矛盾纠纷、为群众服务的多功能、综合性场所,确保辖区治安稳定,居民安居乐业。
四、加强源头治理,建立和落实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的四项工作机制
一是建立预防机制。坚持信息预防,要求各居委要从抓早、抓小、抓快着手,及时掌握信息,解决问题,消灭隐患,防止形成矛盾纠纷;采取“四超前”措施,减少矛盾纠纷的发生,即围绕街道党工委、办事处中心工作超前介入,预测工作走在预防前,预防工作走在调解前,调解工作走在激化前。二是建立排查机制。对辖区内突出的信访问题,采取定时、定人、定点、定责的办法,开展“拉网式”专项排查调处,社区干部包居指导,居两委班子建立责任组,做到区不漏居,居不漏组,组不漏户。三是建立包案机制。对重大、复杂、疑难的矛盾纠纷,安排专人包案落实,积极与相关部门协调配合,集中力量及时调处,化解矛盾,限期解决。对信访案件,要求调节人员要以情化解、以理化解,依法化解。四是落实重点人员随访机制。对列入街道重点信访对象的人员落实不定期随访制度,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动态管理,减少辖区赴呼进京上访人次工作目标的实现。
平安建设工作是一项长期有效的综合治理工程,还有很多工作需要我们去探索与创新,今后要不断提高社区综合治理的管理水平,切实做好信访稳定工作,关爱弱势群体,切实做好低保户、优扶对象、困难户、残疾人的扶助慰问工作,为创建一个居民自治、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治安良好、环境优美、文明祥和的平安和谐社区而努力!
第四篇:创新思路
创新思路 主动作为 加快实现镇江体育跨越发展
徐 萍 2010年1月29日
各位领导、同志们:
根据会议安排,我代表市体育局对2009年全市体育工作进行总结并就2010年工作作出部署。
一、2009年工作总结
2009年,全市体育工作以胡锦涛总书记“9.29”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按照“发展群体事业,提高运动水平,推进创新改革,夯实产业基础”的总体思路,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弘扬奥运精神,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各项工作顺利推进,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体育设施等各方面亮点纷呈,促进了镇江体育事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群众体育方面,“五个一工程”顺利推进。为不断完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省体育局提出了“五个一”的要求,我市结合实际,坚持立足长远、夯实基础、强化基层、分类指导的原则,创造性地抓好各项工作的推进,除全民健身法规制度外,其它各项指标已经或基本达到“五个一”的要求。“四项重点”工作成效明显。通过一年的努力,年初确定的场地设施抓利用、骨干队伍抓作用、组织建设抓规范、健身活动抓长效的四项重点工作,取得了明显的突破。群众身边 的场地利用率大大提高,损坏率明显减少;社会体育指导员通过再培训和“双十双百”表彰等措施,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组织了市级培训7期,新增指导员1724人,选派了70名指导员参加了省体育局再培训,组织了36名指导员到浙江等外省参观学习;组织网络建设逐步规范,目前城乡各类群体组织达到全覆盖;全民健身大家学公开教学活动、城乡群众体育百项系列活动在社会上产生了积极的反响。全民健身活动好戏连台。去年是首个“全民健身日”,我们在抓好宣传发动营造氛围的同时,制作展板200余块在全市巡展,先后组织了迎新年万人健身长跑、百日万人健步行、走青山看绿水南山大穿越、市区十大广场风采展示和丹阳千人腰鼓、扬中千人秧歌等大型活动,全市全民健身活动好戏连台、高潮迭起。
竞技体育方面,业余训练成果日益显现。2009年市运动校、乒校的田径、排球、乒乓球项目3名队员和丹阳女足3名队员调进省专业队。扬中女曲5名队员入选国家少年曲棍球集训队,射击运动员江婷入选国家集训队。现全市在省体校和各单项训练基地长期集训队员有40多人。全运会上我市输送的薛飞、王伟新、季耀娟、潘丽琴、史艾婧等13名队员在田径、击剑、女足等7个项目的比赛中,夺得了5枚金牌、4枚银牌、2枚铜牌,是我市运动员历届全运会对江苏贡献最大的一届。2009年在全省各市人才输送奖和突出贡献奖排名中,我市均列全省第八位。备战省十七届运动会工作扎实有效。完成了省十七届参赛队伍的组建、注册工作,召开了各承训单位的项目分析、研讨会,市备战省十七届运动会工作领导小组先后到丹阳市、句容市、扬中市调研、督促省运会备战工作。在各单位的高度重视下,全市省运会备战工作扎实有效。全年参加省比赛,我市共夺得金牌34.5枚,总分1041分,金牌数名列全省第八位。通过奥运会、全运会比赛,带入省运会金牌共计13.5枚,金牌数名列全省第八位,创历史最佳。体教结合工作深入推进。召开全市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工作会议,命名了56所市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并制定了《镇江市体育传统项目学校考核办法》和《省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经费资助办法》,鼓励学校积极开展青少年体育特色活动。与教育部门联合组织全市242名体育教师参加全省“万名体育教师”培训。争取省市两级专项经费资助镇江实验学校改造足球训练场,资助市第九中学新建手球训练馆,资助扬中市第一中学新建标准曲棍球场。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创建成果显著。县级体育项目与“国字号”结缘,扬中市第一中学成功申报中国曲棍球青少年队训练基地。“中国—扬中青少年曲棍球训练基地”揭牌,国家少年女子曲棍球队在扬中成立,并进驻训练基地。这不仅仅是竞技体育的做强做大,同时也提升了城市知名度。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又添新成员,成功创建了扬中市第二实验小学和丹阳市新华体育俱乐部两所省级青少年奥林匹克体育俱乐部,现全市共有省级青少年奥林匹克俱乐部8个、国家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14个。去年,市体育局还专门召开表彰大会,对国家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创建工作先进集体和个人进 行了表彰。体育竞赛组织工作安全顺利,成功承办了09年全国少年男子排球(甲组)比赛、首届“长三角”象棋精英赛、全国象棋甲级联赛等,丹阳承办了美国对约旦的国际男篮挑战赛、全国俱乐部女子篮球联赛以及省长杯女足比赛,扬中承办了两个组别的省级曲棍球赛,句容承办了省长杯男足比赛,丹徒承办了全国无线电通信锦标赛和省通信赛,辖市(区)消除了承办省级以上赛事空白县。
体育产业方面,积极打造健康路运动休闲配套服务项目,3月份,健康路健身活动中心正式被国家体育总局批准命名为国家级全民健身中心。8月份,市编办正式批准同意将市五环俱乐部并入市体育馆,12月份,整建制划转工作全部完成。根据《市区文化产业重点项目建设三年实施意见》的要求,完成了健康路运动休闲配套服务项目的整体规划,编制了招商手册,参加了北京的文化产业招商,吸引了不少客商,目前该项目正在落实之中。体育中心开工建设,我们参与南徐新城区建设,对体育中心规划及建筑方案进行优化设计;认真做好体育工艺设计,确保体育功能定位准确、性能完善;协助完成了体育中心的各项前期审批工作包括交通评审、环境评审、消防评审等;组织考察调研,派专人分别去山东、浙江、南京等地考察了解场馆建设情况。在多方努力下,体育中心6月28日正式开工建设。2009年,完成了体育会展馆、综合训练馆桩基工程,地下室也已开工建设,初步拟定了体育中心的运营可行性报告。体育彩票销售比去年增长26%,全年累计销售体育彩票3.3亿元,其中电脑型 体育彩票2.42亿元,即开型体育彩票0.88亿元,超额完成全年任务。市体育局被省局评为2009年体彩工作先进单位。
基础工作方面,学习研究氛围浓厚,开展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从切实解决不适应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入手,加大干部队伍建设的力度,优化干部队伍结构,落实岗位责任制、问责制。成立了镇江市体育科学学会。体育创强成果突出,扬中市被省局命名为体育强县,句容市的郭庄镇、黄梅镇、天王镇、后白镇、茅山镇五个镇被省局命名为体育强镇。丹阳市在2009年全省县级体育工作考核中名列全省第十位,比08年上升一位,获“县级体育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新增健身点80个,安装了健身器材822件。安装小篮板500只,建成国家级体育公园1个、省级体育公园2个。晨晚练点建设得到巩固,对全市1322个健身点进行了重新登记和规范,新委派站点指导员100名,30个晨晚练点被省体育局授予先进站点。协会、俱乐部建设稳步发展,新增省级城乡社区健身俱乐部1个,市级6个,区级15个。全市目前有省级城乡健身俱乐部2个、市级12个、县区级53个、镇(街道)253个、村(社区)456个,实现基层健身组织全覆盖。此外,在体育宣传、体育法治、对外交往等方面都取得了可喜成绩。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更离不开全市体育人的团结拼搏。在此,我谨代表市体育局向在座的每一位领导和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与此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我市体育工作还存在不少问题和薄弱环节。全民健身服务体系还需加强,竞技体育优势还不明显,体育产业仍处在起步阶段,管理经营人才相对匮乏,全市体育发展水平还不平衡。这些都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2010年工作意见
2010年,是创建体育强市的关键之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制定之年,更是省十七届运动会的决战之年。全市体育工作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创新、突破、提升”的工作思路,创新群众体育的服务理念、运作机制、社团建设,创新竞技体育的项目管理、培养模式、竞赛活动;在省运会的优势项目、金牌大项上有所突破,承办沿江体育带全民健身活动在内容形式、宣传影响上重点突破,体育产业招商项目要达到零的突破;通过全系统队伍建设质的提升和拓展产业量的提升,努力实现体育事业的跨越发展。
2010年全市体育工作重点目标和任务是: 1.组织元旦万人健身长跑活动;
2.围绕全民健身日开展群众体育百项比赛; 3.组织完成全国统一举行的国民体质监测工作; 4.承办省沿江体育带全民健身大联动暨举行镇江市首届龙舟邀请赛;
5.参加省第十七届运动会,完成“金牌、总分超上届,力争排名位次再前移”任务;
6.向省优秀运动队输送6人,组建江苏省第十八届运动会参赛队伍;
7.创新、完善市级比赛,承办5项省级以上体育竞赛,做好亚洲男子排球俱乐部锦标赛工作;
8.协助做好市体育会展中心的建设、筹资等工作,完成体育中心营运方案的制定和论证;
9.对健康路健身文化休闲街区规划进行优化,结合健康路拓宽工程,启动经营类场馆项目的改造;
10.对体育会展中心和健康路健身文化休闲区进行项目包装和招商引资;
11.体育彩票销售3亿元。
围绕上述目标,新的一年,我们将突出抓好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以强化职能为中心,增强镇江体育的凝聚力 新形势下,我们要发挥部门职能,强化服务意识,动员全民参与健身,以体育运动凝心聚力,为全市两个文明建设发挥重要作用。一要在体育设施的建设管理和开发利用上下功夫。要做到,加快建设与打造亮点并重。既要广而建设,更要突出亮点,建设方法上要科学选址,合理规划,建设效果上要结合实际,打造亮点;自身投入与借助外力并重。建设资金来源上,既要充分利用自身优势,也要面向市场寻突破,吸引社会力量参与体育建设,齐力共建、合力共赢;强化管理与完善运作并重。对各类健身广场、晨晚练健身点、场馆等体育设施要制定不同的管理、开发措施,加大管理、服务力度,最大限度地提高体育设施的使用效率,更好地服务人民群众。日常运作上,有条件的可以自行运作,没条件要寻求多渠道合作运营。二要在体育队伍的整合和培训上下功夫。体育的发展离不开经费的支持,更取决于体育人的素质和水平。要完善组织管理网络。通过深入调查摸底,编制体育人才数据库。继续做好城乡结合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创建工作,积极建设单项体育协会组织、民办非企业体育俱乐部等协会组织。同时做好人才资源整合,建立健全基层体育组织。要推广专项社团试点。挑选重点体育社团作试点,不断健全组织机构,完善管理机制,引导承担群众体育活动举办、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等社会体育功能,协会之间互动开展竞赛,开展评比,树立先进典型,推动体育的繁荣发展。要强化队伍学习培训。做好社会体育指导员委任制工作,开展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班,继续组织全民健身公益教学活动,举行“双十双百”评选活动,促进体育队伍不断规范发展。三要在体育活动的引导和规范上下功夫。加强对开展活动的指导,是提升基层体育活动水平的一项迫切任务。继续深化基层联系点制度。通过深入基层,及时了解掌握基层体育活动动态和难点等来帮助基层体育活动的有效开展。充分发挥好志愿者队伍作用。动员体育指导员参与到活动中,加大对基层体育活动的业务辅导和服务。打造基层体育示范点。通过制定标准,创建体育示范点,定期组织观摩学习,切实提升基层体育活动的综合水平。四要在体育创强的指导 与服务上下功夫。要以创强工作为载体,提升标杆,奋力作为,细化任务,切实推进。要把创强与推动基层体育工作结合起来。基层体育工作贴近群众、惠及民生,要深入基层,服务基层发展,指导基层创新,要把工作做实做细,稳扎实干。要把创强与推动城区体育工作结合起来。继续加强区级体育考核工作,有效地把城区体育与创强结合,扩大创强范围,促进城区体育蓬勃发展。要把创强与推动社会体育工作结合起来。体育工作不仅是体育部门自己的事,更需要全民的参与。要指导、引导基层单位实行多方联动,把体育办成全社会的体育。
(二)以凸显成绩为重点,扩大镇江体育的影响力 衡量竞技体育水平的第一要素是成绩,新的一年,我们要不断创新竞技体育的项目管理、培养模式、竞赛组织,努力实现竞技体育质的飞跃,扩大镇江体育在全省乃至全国的影响力。一要刻苦训练,扎实备战,全力完成省十七届各项任务。江苏省第十七届运动会将于10月份在常州开幕,个别项目四、五月份就要进行决赛,这是四年一次展示全省各市体育综合实力的盛会。因此,备战十七届是今年全市体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可谓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全市上下要积极备战,全力以赴,努力实现“金牌、总分超上届,力争金牌排名位次再前移”的目标任务,努力在省运会的优势项目、金牌大项上有所突破。二要明确目标,突出重点,积极承办影响大的品牌赛事。体育实力还体现在体育赛事承办的组织、策划和协调能力。要分析态势、抓住契机,积极承办有影响力的体育赛事,提升镇江的知名度。今年迎战省运会,市区主要搞好两大赛,一是刚刚承担的全省青少年排球调赛,二是亚洲男子排球俱乐部锦标赛;丹阳承办了的WCBA全明星赛,正在策划下半年全国女排联赛南部主场;句容承办了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乒乓球比赛;扬中正在申办全国少年曲棍球比赛和乒超主场;丹徒正在申办省无线电通信比赛。三要审时度势,科学管理,高效做好体育后备人才培育。通过体育赛事,发挥杠杆作用。积极做好体育后备人才选材工作,举办各类竞赛,让运动员在竞赛中磨砺,在竞赛中成长,在竞赛中脱颖而出。加大优秀运动员培养力度,及时把优秀体育苗子输送到省优秀运动队,进一步增强竞技体育实力。要加大组建江苏省第十八届运动会参赛队伍的工作力度。围绕省体育局竞技体育“3012”工程计划,适时调整项目发展思路和布局,紧紧抓住省局鼓励联办省队市管训练点的机遇,全力争取1-2个省队市管点落户镇江。积极探索市队县办(校办)的办队模式,拓宽运动队的办队途径,在深化体教结合的基础上,完善激励机制,努力构建“科、训、医”一体化,“高、中、低”一条龙的竞技体育管理机制和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进一步夯实国家、省级青少年体育训练基地,让他们起到表率和样板作用,成为我市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主要基地。
(三)以打造品牌为抓手,增强镇江体育的感召力 凸显特色、品牌体育可以更好地展示本地区良好的人文环境,增强地区的感召力。一是以体育创强为基础,扎实推 陈“大体育”名片。名片是地区形象的重要标志,也是一个地区软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体现。镇江体育要以扎实推进创强工作为基础,不断夯实体育事业的各个方面。一要充分认识“大体育”的内涵和影响力。分析周边形势,镇江体育的发展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无论是从体育发展的大背景还是周边省市来看,镇江体育都着实需要向更高层次、更大品牌迈进。体育人要充分认识,“大体育”的概念不仅仅是项目上的优势,更不单纯是拿几块金牌,“大体育”不是一蹴而就,它是一个长期积累、不断夯实、努力拓展的系统工程,作为镇江体育人,我们要充分认识到肩上担负的繁荣镇江体育的责任与压力,要牢固树立起打造镇江体育魂的信心与决心。二要深入发掘,提炼镇江体育灵魂。镇江有着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镇江体育也有着诸多优势项目,乒乓球、排球、足球、击剑、羽毛球、曲棍球、田径女子中长项目,都是我们在省内比较突出的项目,我们要结合实际,继续思考,加大优势项目的投入与扶持力度,壮大规模,提炼内涵,使地区体育拥有拿得出、叫得响的灵魂项目。三要交流推介,推陈镇江体育内涵。通过组织区域体育产业论坛、学习交流会、体育招商等形式,不断学习周边省市的先进经验做法,促进自身的发展,同时也对镇江体育内涵进行宣传推介,提升镇江的影响力;通过对外交流的形式,让镇江体育走出国门,面向世界。今年的“五国九城”友好城市青少年足球邀请赛,不仅要展示镇江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更要展示出镇江体育的无限魅力和勃勃生机。四要加大宣传,浓缩镇江体育精髓。都说最实在的是体育人,实在表现在踏踏实实做人,勤勤恳恳做事,但是体育工作要敢做,更要敢说,我们要从一点一滴中找切入点,找准角度,努力营造更好的舆论发展氛围,推动体育工作再上新台阶。二是以培育精品为抓手,积极打造“小体育”品牌。提升地区形象,还需要我们做精面上每一个点的工作,每个条口上的“小体育”,也要树立起要么不做、要做就做最好的意识。一要继续组织好元旦万人长跑活动。多年以来的镇江体育品牌吸引了无数人的参与,展示了镇江人迎接新一年的良好精神面貌。今年的长跑活动,我们进行了创新,活动的组织形式、场地路线的选择、活动内涵的宣传,都体现出了镇江人不断追求、勇于创新的精神风貌,体现了镇江人推进跨越发展、实现后发先至的壮志豪情。二要扩大“全民健身日”品牌效应。要在现有基础上继续创新,在形式和内容上寻求突破,要通过“全民健身日”品牌活动、群众体育百项比赛的举办以及百项比赛的评比活动,努力改变基层体育“散、小、差”的现状,不断调整重心,范围要辐射到社区和村。三要组织参与率高的品牌性体育活动。“全民健身、全员齐动”是群众体育的根本目的,体育部门要不断组织大众化的体育活动,努力做到全员参与、全社会动员,逐步做成镇江人广泛参与、普遍满意的体育品牌。“全民健身大家学”活动要继续不断创新,赋予新的内容和形式。今年要突出重点,高质量承办好江苏省沿江体育带全民健身大联动暨首届镇江市龙舟邀请赛。
(四)以发展产业为根本,提升镇江体育的竞争力 今年我市发展体育产业的重点要突出“建设、提升、引进、创新、培养”。一要建设高水平产业设施。积极协助建设局建好市体育会展中心,科学规划设计方案,合理布局功能结构,做好市体育会展中心的建设、筹资以及后期营运等工作,把市体育会展中心建成集体育会展、文艺演出、休闲、旅游、观光等功能于一体的大型体育公园。合理规划健康路运动休闲配套服务项目,尽早科学设计、统筹安排,力求招商项目达到零的突破。二要提升现有产业档次。不断拓展服务领域,继续在健身、休闲、娱乐、培训上做大规模、做强优势,积极开发新项目,提高体育产业的贡献份额。对健康路运动休闲配套服务项目进行优化,提升现有产业链,做大做强体育健身会所、游泳馆、羽毛球馆等项目,同时结合健康路拓宽工程,对相关场馆进行改造整合。创新体育彩票销售模式,加大宣传、销售力度,力争实现2010年体育彩票销售3亿元。三要引进规模化投资企业。结合健康路运动休闲配套服务项目、市体育会展中心等重点工程的开发建设,进行项目包装,加快体育产业招商引资步伐。通过借机招商和网上招商等多种形式,把体育产业招商同其它产业招商有机地结合起来。实施项目拉动战略,大力引进和发展具有示范性、导向性的重点体育产业项目和有利于完善产业链的关键项目。四要创新产业发展机制。积极向上争取建设扶持资金、产业优惠政策,不断优化发展环境,充分调动多种所有制投资体育产业的积极性,大力发展基层单位现有体育产业机构,探索建立股份制、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体育产业格 局,激发体育产业活力。五要培养体育人才队伍。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需要体育人才而又造就体育人才的时代,我们遇上了一个百年难逢的发展机遇,新体育中心需要我们去经营管理,老城区健康路体育中心也要靠我们来看管打点,所以每一个体育人都要责无旁贷,要以主人翁的姿态,投入到各项工作中,为镇江体育事业的发展贡献才智和力量。
同志们,2010年,机遇难得,任务繁重,使命光荣。我们一定要认真贯彻落实十七届四中全会、市委五届九次全会精神,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顽强拼搏的工作态度,解放思想,创新思路,主动作为,奋勇争先,为“推进跨越发展,实现后发先至”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第五篇:创新思路
创新思路 , 提高团学工作质量
本学期我们化工系在团学工作方面开展了大量丰富多采的活动,旨在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的才能在大学期间能够得到充分的发展,给学生一个充分展示的空间。在共青团建设方面,注重理论学习,在 06 级新生开学之际,组织 06 级新生对团的章程、团员的权利和义务进行了深入的学习,使广大团员同学树立起团员的责任心,积极交纳团费。组织广大团员积极学习十六届六中全会文件和十一五规划纲要,大力宣传党中央的政策方针路线,定期开展理论的学习,由党支部书记带领广大团员进行党课的学习,开展内容丰富的各种形式的讨论活动,使其不断加强自身的修养。注重各种形式活动的开展,积极引导团员开展各种形式活动,使广大团员积极参与社会实践,积极参加有益于团员生活的活动。团组织环保协会积极开展新成员纳新活动,活动范围遍及全校各院系。该社团利用其服务社会创造美好环境的宗旨,积极开展各项有益活动,义务举办环境对社会影响的宣传活动,先后分批对国家森林公园、浮烟山放飞场进行义务拾垃圾活动,得到国家森林公园和放飞场领导的肯定,并表示今后为我们提供更多的锻炼机会,通过这样的活动同时也能使同学们增强环保的意识,在今后的生活中爱护环境保护环境。象棋协会积极组织我院大型象棋比赛,使全院同学都能参与到本活动中,使同学们综合素质得到提高。社会实践部利用周末时间深入社会福利院慰问看望孤身老人,为老人送去了精彩的节目,给老人们带去欢乐和笑声。文艺生活部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组织迎新晚会,学生们载歌载舞唱出了当代大学生们的精彩。除此之外,广大团员同学还积极参与学院的各项文体活动。在学生工作建设方面,我们辅导员老师积极创新工作方法方式,加强学生自律教育,制定学生自律保证书由学生审阅并签字实施起到了很好的自律效果。积极推进三热活动,加强学生诚信教育,提倡学生文明用语和普通话的推广。和学生一起座谈讨论辅导员老师怎样才能把工作做好,多听取学生的意见,制定切合实际的工作方式,把工作做到前面,不要等问题发生后再去解决问题。对谈朋友的同学进行适当教育和引导,使其正确对待青春期所存在的问题。针对当前学生干部的两极分化有的怕工作影响学习工作态度消极,有的学生干部只想工作不注重学习,我们加强了对学生会和学生干部的指导和教育,使其正确认识自己的身份,保证其工作的积极性和学习的刻苦性。发挥指导教师的指导作用,使其能够为学生的发展创造条件。
通过以上对本学期共青团工作的总结,我们发现在共青团的组织机构建设方面、基层团活动的开展情况、辅导员老师队伍的建设方面及辅导员老师和指导教师沟通协调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团组织机构不健全,只有少数学生干部参加团组织工作,不能充分发挥团组织的民主生活,不能充分发挥团组织的各方面的协调作用,不能充分调动广大同学的积极性,不能有效开展各项活动使广大同学都能参与到团的活动中来,基层团活动开展过于单调不能调动广大团员的积极性,不能使广大团员的理论水平得到充分的提高。同时辅导员队伍建设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工作没有针对性,对所有同学都采取同样教育批评方式而不能充分做到因人制宜,工作有时很被动,辅导员老师和指导教师之间有时缺乏沟通工作责任不明确,工作有时互相推委不能及时解决问题,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我们准备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大工作力度,使所存在的问题能够切实得到解决。
一、完善基层团组织的机构建设,使基层团组织形成一套完整的工作体系,以团总支书记为核心下设各职能部门,团组织主要负责人定期要开展民主生活主题会充分扩大团组织的民主,对广大团员要定期开展理论学习,使广大团员的理论水平得到很大提高,能够和国家的大政方针保持一致,积极发展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学生社团,扩大社团的活动范围,提高社团的影响力,使广大团员都能积极参加社团活动,以社团作为团活动的一个重要载体,使基层团活动能够得到充分开展,保障了广大团员都能加入到团活动中来。提高了基层团活动数量和质量,并且使学生能够通过社团这种方式提高自己的能力同时使学生能够积累更多的实践经验为以后的生活打下良好的社会基础。
二、创新辅导员老师队伍建设,辅导员老师是学生在校学习生活的第一负责人,辅导员老师自身道德素质的建设直接影响着学生对学校的肯定与否,影响着他们在校期间的学习态度和生活方式。因此辅导员首先要加强自身的理论学习,从思想上端正工作态度,以积极的热情投入工作,以高度负责的态度面对学生,充分尊重学生的想法和学生的创作性,使学生能够切实得到尊重,这样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对学校的肯定的信心,其次辅导员要深入学生之间,走进宿舍,了解学生学习生活状况及家庭情况,通过对学生的了解可以对学生分类指导,使他们能够快速健康发展,同时关心困难家庭的同学,在精神和物质上给予适当的帮助,通过对学生的关心和正确教育能够提高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使自己的工作处于主动地位。
三、辅导员老师要与指导教师多沟通多联系,共同做好学生工作。指导教师主要主要从事学生的专业课指导和学生学生的思想教育,指导教师因为所带学生数量较少,能够从本质上对学生的生活和学习起到真正的了解 , 对学生的指导也会具有针对性,因此指导教师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具有巨大的作用,学生辅导员老师要及时把学生的信息反馈给指导教师,由指导教师和辅导员老师共同做好学生工作,这样势必对学生的发展将会具有更大推动作用,指导教师应建好一套完整指导体系,形成一个指导学生网络,这样将会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成效。同样指导教师在指导学生和给学生上课时如发现问题也应该及时的反馈给辅导员老师,毕竟指导教师与所指导学生接触的时间较多,也比较容易发现问题,如果把问题及时反馈给辅导员老师,由辅导员老师再进行说服教育,这样将会把工作做在前面,将会杜绝重大事情的发生,辅导员老师和指导教师有责任共同把学生工作做好。
在本学期的团学工作中,我们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同时我们也发现我们还存在一些欠缺,但是我们坚信通过我们以后的努力和整改措施,我们的团学工作将会有一个大幅度的提高,我们的团学工作将会走在学校的前列。